企业如何规避汇率风险企业投资风险

  烟草在线专稿  引: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最重要的软实力,是支撑企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和经营理念的转变,我国烟草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行业企业文化由星星之火变为燎原之势。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是我国烟草企业主动适应发展环境变化,主动应对日益严峻挑战的重大工程,不仅关系企业当前的形象和业绩,更关系企业长远的生存和发展。从这个意义来说,烟草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长远战略意义。
  2010年全国烟草行业第六次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和服务品牌建设现场会上,国家局提出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向文化管理转变,使全行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给与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灌注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当前,烟草企业文化进入了最好的成长、发展期,然而在推动企业文化大发展的同时,也要努力规避一些风险。
  一是要避开形式化的风险。当前,个别烟草企业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一种形式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对企业文化建设认识不足,以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编制几本漂亮的手册,提炼几句漂亮的话语,举办几场精彩的活动,甚至还出现了以会传会、以会落实企业文化工作的现象。当然,企业文化需要一定的载体或表现形式,但却应竭力避免形式主义。如果不能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让员工产生爱、温暖、尊重这些最基本的心理感受,任何形式的活动都将成为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是要避开功利化的风险。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内在风格和精神气质,是一个企业的氛围,是“集体的无意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长期积累、不断沉淀、日月凝集的结果,是企业一代一代员工集体智慧的结晶。企业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企业文化建设贵在持之以恒。当前,个别企业、个别领导有贪功求快的心理,希望企业文化建设多出亮点、快见成效。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却违背了文化发展的规律,只能产生表面的繁荣,只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企业文化建设者们要避免任何形式的功利主义和急功近利,既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又要具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奉献精神。
  三是要避开虚无化的风险。个人认为虚无主义是上级形式主义在基层导致的必然结果。如果企业文化建设出现形式主义,那么就必然会成为一小部分人的“文化”游戏,广大员工尤其是一线、基层员工将被排除在外,出现高层热闹非凡、底层漠不关心的现象,不但达不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初衷,反而会加大高层与底层之间的隔阂与距离。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就或多或少存在这种情况。为丰富企业文化开展的很多活动都带有竞赛性质,往往会挑选优秀的员工参加,结果就产生一种马太效应,有经验的员工获得的参与机会比缺乏经验的员工更多一些,最后导致企业文化活动成为了少数员工的“盛会”,大部分员工却置身事外、缺少认同。这种情况本质上就偏离了企业文化建设全覆盖、全参与的基本原则。
  四是要避开个人化的风险。个人认为企业文化的形成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个人导向型,一种是制度导向型。前者在企业发展初期比较常见,往往是在企业创始人独特人格魅力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带有较强个人主义色彩的文化形态,最终再对这种文化进行不断提炼、巩固,使其制度化、稳定化。一个成熟企业的文化发展路径应该是制度导向型的,是企业通过规章制度规定员工适当的行为模式,并不断向员工灌输特定的价值理念,使员工形成较为一致的观念,表现出较为统一的行为,形成一种共有的精神气质。当前烟草企业文化建设后一种路径。要避免企业文化建设思路的不稳定,避免以领导个人喜好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过多干涉,避免一个领导一个样、换个领导换风格等现场的发生。
  五是要避免孤立化的风险。当前,企业文化部门化、孤立化的现象值得警惕。所谓部门化,是指企业文化往往成为某个部门、某些人员的事情,其他部门、其他员工以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对待这项工作,只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完成相关任务,缺乏参与参与企业文化建设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谓孤立化,是指企业文化建设脱离了日常生产经营,成为一项“运动”式的工作。行业企业文化建设中这样的现象也不鲜见。很多企业文化建设部门(人员)常年“埋头苦干”或者与专业咨询公司合作,“策划”一种文化理念,搞出一套行为规范,然后每年组织一些人员筹备一两次大型活动,就以为完成了任务。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与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建设相去甚远。
  那么如何避免以上五种风险呢?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到四点。
  首先是企业领导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一个企业的管理者、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对于企业文化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任何行为都是上行下效,管理者、主要领导的行为模式、工作态度将会一级级影响企业、单位的每一名员工,影响员工的思维方式、工作模式,进而改变企业的精神气质。因此,制定游戏规则的人更要参与这一游戏,企业领导不仅要重视文化建设工作,还有积极参与建设过程,用自己的行动、言语给员工树立优秀的标杆,对员工进行正确的引导。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参与是软性的引导,而不是粗暴的干涉。
  其次是部门之间要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企业文化建设不是某个部门的事情,更不是单靠少数几个人就能“创造”出来,而是需要全体员工共同打造;企业文化建设也不是简单的组织几次活动,更多的应该是日常工作中理念的灌输、行为的约束和制度的落实。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各部门要充分沟通、密切配合,保证制度执行不偏差、制度约束不偏袒、制度落实不走样,避免制度执行因人而异,消除制度执行中的“特权”。这就要求企业主要领导带头严格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不搞特殊,更不能搞特权,用实际行动为下属树标杆、作表率。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责任部门,要加强与其他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和理念灌输,使其他部门将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方法,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向文化管理转变,转变组织、员工行为,产生更多的组织公民行为,提升企业核心价值。
  再次是全体员工要真心拥护、广泛参与。企业文化首要的表现形式是员工的行为方式、精神面貌,优秀的企业文化建立在员工对企业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上。因此,就要求企业能够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将员工的利益放在关心、关注的重点,保障员工的权力、维护员工的利益,增强员工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比如企业各项制度的制订要符合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充分保障员工在制度制订过程中的参与权、表达权和知情权,不断增强员工的自豪感、成就感和幸福感。价值链理论认为,只有企业能够让员工充分实现自身价值,感受到被爱、被需要、被尊重,企业员工才会具有将这种爱、尊重传递给顾客、消费者的动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时时灌输、长期坚持。行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不缺资金,每年都会安排大量资金用于企业文化建设;不愁策划,很多企业聘请专业的咨询公司作方案、搞策划;不少人员,我们有包括内训师在内的大批从事企业文化建设的人员队伍。当前,行业企业文化建设最缺少的不是人财物,而是一种正确的观念,是一种时时灌输、长久坚持的理念。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不仅仅一场又一场晚会、竞赛的恢弘巨制,更重要的是日常工作生活中一点一滴的“润物无声”。要转变“搞运动”式的建设思路,不能为建设而建设,要将企业文化建设细化到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的点点滴滴,通过一些简单的事项、简单的活动,不断巩固企业的经营发展理念;要真正地将员工放在关注的焦点,关注员工的工作、生活、学习,通过一切可能的形式体现企业对广大员工的关心、关爱,不断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只有如此,企业文化建设才能产生内在的驱动力量,才能焕发勃勃的生机和活力。 
  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强大气场、一种浓厚的氛围,使企业员工遵循一致的行为模式、表现共同的精神气质,对企业产生强烈的心灵归属和文化认同。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持续加力、也需要坚持不懈,既需要横向配合、又需要上下互动。行业企业文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频道热搜文章如何避免企业债券的投资风险--《黑龙江金融》1995年08期
如何避免企业债券的投资风险
【摘要】:正 一、当前企业债券发行中的一些问题 从近几年来看,我省企业债券大部分都能到期偿还兑付。企业多数都能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改变或克服了由于资金方面给生产和建设带来的困难,取得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债券的按期兑付也给企业在社会上大大增强了信誉及知名度,往往超出了一般的广告效应。有些企业尽管遇到了一些困难,未能达到预期的效益,但为了维护企业的形象,为
【关键词】:
【分类号】:F832.5【正文快照】:
一、当前企业债券发行中的一些问题 从近几年来看,我省企业债券大部分都能到期偿还兑付。企业多毅都能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改变或克服了由于资金方面给生产和建设带来的困难,取得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债券的按期兑付也给企业在社会上大大增张了信誉及知名度,柱往超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天华;[J];武汉金融;1996年03期
杨庆育;[J];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32期
徐青;[J];中国港口;2003年10期
夏清华,孙勇杰;[J];财经问题研究;1999年08期
刘鲁武,时运吉;[J];中国经贸导刊;1994年09期
;[J];改革;1995年02期
程选;[J];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程选;[J];中国金融;2003年13期
胡奕明;[J];上海金融;2001年02期
韩旺红;[J];投资研究;200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14期-32期(2002年1月-2003年1月)[C];2002年
罗军;;[A];2004年上海市保险学会年会论文集——暨上海市保险学会成立20周年和《上海保险》创刊20周年纪念[C];2004年
杨大楷;;[A];投资经济专业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杨莉;傅鹏程;王鲁滨;金鑫;;[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杨文瀚;刘思峰;王燕;;[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陈新;;[A];第三届全国软件测试会议与移动计算、栅格、智能化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孙永勇;李珍;;[A];社会保障问题研究(2002)[C];2002年
周宏;李远远;彭和平;;[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马传德;徐渊;;[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四辑[C];2002年
高立新;张爱文;;[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黄兴;[N];中国证券报;2003年
潘清;[N];经济参考报;2003年
杨建明;[N];金融时报;2005年
黄艳红;[N];金融时报;2005年
;[N];中国信息报;2001年
黄继汇;[N];中国证券报;2008年
王永珍;[N];福建日报;2009年
黄宣传;[N];湖北日报;2009年
卞思杰;[N];济南日报;2009年
刘跃;[N];玉溪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少彬;[D];厦门大学;2002年
张东生;[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张信东;[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刘小坤;[D];复旦大学;2005年
苏宁华;[D];厦门大学;2002年
田贞余;[D];复旦大学;2003年
杨庆育;[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刘俊宇;[D];武汉大学;2004年
高岳;[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王克;[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袁兰兰;[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吴文京;[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刘鹏;[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丁华明;[D];浙江大学;2001年
潘申彪;[D];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
夏颉;[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许定晴;[D];苏州大学;2003年
王军;[D];复旦大学;2008年
金明;[D];吉林大学;2004年
唐传兵;[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所在的位置:>>
风险投资如何规避和降低风险
& 09:46:51
核心提示:由于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巨大的投资风险,风险投资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必须采取各种控制风险的措施,以确保投资的安全和收益。
  逃出投资风险的旋涡
  高新技术企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成为推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背后,离不开一股神秘的力量——风险投资。顾名思义,风险投资失败率极高,时刻面对着巨大的风险。那么,它又是如何通过有效运营将风险系数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呢?
  根据风险投资的发源地及风险投资最为发达国家——美国对风险投资的企业经营情况的统计是:10%很好,30%一般,30%在两年内倒闭,30%两年后倒闭。由于风险投资所投资的风险企业大多是具有较高增长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从技术的研究开发、产品的试制、生产到产品的销售要经历许多阶段,而投资风险存在于整个过程中,并来自于多方面。
  风险投资与风险企业
  风险企业的发展过程可分成五个阶段,其中前四个阶段与风险投资的关系密切。
  第一阶段是研发阶段。企业的建立尚处在筹划阶段,风险投资者对他们收到的项目建议非常慎重,一般只考虑其中的10%。这一阶段可能需要一年时间,项目失败率很高,一般为70%。资金主要来源于创业者个人的资金,如积蓄和房屋抵押,或家庭和亲友的帮助。风险投资在这一阶段很少进入。即使有人愿意提供风险资本,那么他至少是目标行业方面的专家。因为它们面临的技术和商业上的不确定性极大,风险资本家大都以合伙人的身份参加。
  第二阶段是开业阶段。企业建立后,开始实施经营计划。一般来说,风险投资者这时开始介入,提供管理技能、经验和资金。风险投资者与风险企业之间的关系可能非常脆弱。据调查,在拒绝为风险企业提供风险资本的项目中,71%的主要原因是对管理方面缺乏信心。所以在此阶段,投资者出于控制风险的考虑,一般都对企业保持有很大的控制权,这常使创业者感到烦扰。
  第三阶段是增长阶段。向市场推出产品,但缺少品牌知名度和销售网络。大多数情况下,还缺乏生产制造方面的竞争能力。在这个阶段,经过大约几年的时间,企业达到早先的融资要求。通过这一阶段的运营,企业能够将生产与市场结合起来,使风险有所降低。但是由于内部形成的资金不足,有形资产达不到银行贷款的要求,它仍然需要新的风险资本。在技术上,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开发第二代产品,因此需要很大规模的资金。这一阶段的企业很容易从成功走向失败,一般发生在企业开办四年之后。此时必须有几个风险投资者联合介入,才能使资金来源有所增加。联合投资者的作用主要是在资金方面,其次才是在管理方面。
  第四阶段是正常发展阶段。企业进一步致力于发展有竞争能力的生产系统,探索规模经济,企业通过更正规的研究与开发,完善产品设计,使技术的专有需要得到保证。根据技术寿命周期,企业开始根据转变阶段的要求开展经营活动,寻找过渡性的融资,这类资金可由风险投资者和银行联合投入。在此条件下,企业进一步发展,扩大技术基础,发展产品更新换代的能力,最终走向第五阶段——成熟阶段。企业通过股票的上市,进入资本市场。企业从创立到成熟,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漫长发展过程,成功的企业比例很小,大部分企业都在某一阶段被淘汰下来,或破产、或被现有企业兼并、收购。
  风险企业的几道生死关口
  风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技术风险 指在高新技术产品创新过程中,因技术因素导致创新失败的可能性。产生技术风险的因素有:技术成功的不确定性、技术前景的不确定性、技术效果的不确定性和技术寿命的不确定性。
  市场风险 指市场主体从事经济活动所面临的盈利或亏损的不确定性。产生市场风险的主要因素有:难以确定市场容量、难以确定市场接受的时间、难以确定企业的竞争能力。
  资金风险 指因资金不能适时供应而导致创新失败的可能性。高新技术产品创新过程中所需的资金有两个特点:一是资金规模大,二是资金渠道少。因此高新技术产品创新中经常出现资金问题。由于资金不能及时供应导致高新技术产品创新活动陷于停顿。
  管理风险 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管理不善而导致投资失败所带来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决策风险、组织风险和生产风险。
  环境风险 指企业的创新活动由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政策、法律环境变化或由于意外灾害发生而造成创新失败的可能性。风险投资者必须重视环境风险的分析和预测,采取对策和措施,把环境风险减少到最小限度,同时,政府也应采取各种政策措施改善风险企业的经营环境,降低投资风险。
  风险投资如何规避和降低风险
  由于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巨大的投资风险,风险投资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必须采取各种控制风险的措施,以确保投资的安全和收益。同时,为了支持风险投资的发展,各国政府也采取各种措施降低风险投资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环境风险。这些措施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风险投资企业的组成形式及利益制约机制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运行的风险投资企业都是以股份制形式存在的,其中合伙制形式的风险投资企业运作是最成功的。在美国以合伙制形式存在的风险投资企业占全部风险投资企业的80%。合伙制中的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规范风险投资企业的投资运作,并解决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问题。
  在合伙制中,风险投资家作为普通合伙人负责筹措资金、选择项目、参加项目经营、分配利润,资本金的99%虽然由真正投资者的有限合伙人提供,但普通合伙人仍须投入1%本金。这就强化了风险投资家基于自身利益之上的责任,钳制了轻率的冒险投资。
  风险投资家虽投入1%资本,但作为普通合伙人却可获资本增值的15%-25%,有限合伙人仅占75%-85%。这就激励风险投资家全力以赴,义无反顾地搞好风险投资管理。此外,在风险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的股权关系上,一般风险资本占风险企业总资本的1/3以上,从而保证对风险企业的控股,保证在董事会席位分配、总经理任免、重大资本预算等方面对风险企业制约,以确保风险资本的回收。
  分散化的投资组合。风险投资企业为了分散风险,通常采取联合投资的策略,即与其他风险投资企业共同对项目进行投资,这样就使风险在不同的投资企业之间进行了分担。风险投资企业通常还采用组合投资的形式。风险投资企业不是把全部资金投入到一个项目上,而是把资金分散投到不同领域的不同项目上。这样,一个项目的损失可以通过另外项目的成功来弥补,从而在不同项目之间实现了风险的分担。如美国风险投资基金一般投向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不同项目。
  多轮次投资
  风险投资企业采取多轮次投资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不对称信息和控制投资风险。风险投资企业很少把一个企业完成经营计划所需要的外部资本一次全部投入;相反,它们通常按照企业发展的阶段分期投入。这样做的结果是使风险企业一开始认识到它能得到的资本只够支持它实现这个阶段的目标,只有比较好地实现一个阶段的目标,才能得到实现下一个阶段目标的资本。通过分阶段注入资本的方法,风险投资企业保留了放弃前景暗淡项目的权利,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投资损失。
  对投资对象经营活动的参与和监控
  风险投资企业与传统金融企业的最大区别就在于风险投资企业在完成投资后还有参与被投资企业经营的愿望。风险投资企业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他们的投资者创造资本利得。风险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监控是为了更及时地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企业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必要时甚至更换企业管理者或中止投资,使损失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
  建立高素质的风险投资管理人才队伍
  风险管理人才必须是综合性的全才,要具备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保险、科技、经济等各方面知识以及预测、处理、承受风险的能力。风险投资能否成功直接与风险投资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关。多数风险投资家认为,风险投资企业和风险企业成功最主要的因素是风险投资者和创业者的素质与能力而不是具体项目。
  建立风险投资体系
  各国在发展风险投资的过程中,都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风险投资资金来源体系,从而有效地分散了投资风险。在美国,1998年风险投资来源中,公司占11.4%,个人和家庭占10.6%,养老基金占60%,银行和保险公司占6.6%,其余占11.4%;在英国,1994——1996年统计,风险投资来源主要包括养老基金41.9%、商业银行15.1%、保险公司14.5%、企业9.6%、个人5.6%、政府4.3%、其他9%。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使风险投资公司拥有众多,稳定的融资渠道,同时也在多个投资主体之间分散了投资风险。
  完善风险资本的退出渠道。
  风险资本是一种特殊资本,它需要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根据需要随时要从企业退出,以确保风险资本的流动性。风险投资能否顺利退出直接制约着风险投资业的发展。这就需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产权交易市场,以满足风险投资企业退出的需要。风险投资退出有四种方式,即公开上市(IPO)、风险企业被兼并和收购时转让、股本赎回或私人收购、破产清算。这几种方式中,以公开上市为最佳,所以各国政府一般都把建立和发展第二板市场作为推动风险投资的一项重要的措施。
  政府支持
  政府支持有利于改善风险投资企业的投资环境,降低风险投资成本,提高风险投资的收益,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风险投资中来,政府支持风险投资的主要工具是:
  政府补贴。各国的经济补贴一般包括投资亏损补贴、技术开发补贴、匹配补助等。美国科学基金协会于1977年起试行了一项面向风险企业的小企业创新研究(SBIR)计划,经过5年试验获得巨大成功,使许多风险企业得到发展,大批高技术成果实施商品化。在欧洲许多国家,也成立了各种非赢利性的国家风险基金和公司,由政府提供补贴经费,支持高新技术开发的风险投资。
  政府担保。政府建立信用担保机制,为对风险企业提供风险投资的资金提供担保,可以在融资方面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一系列的便利,这是发达国家经常采取的措施。通过政府担保,国家可以少量的资金带动大量民间资本向风险投资发展,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资金融通,降低银行贷款风险,解决处于创业期的高新技术企业贷款困难的问题。199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鼓励银行向高新技术企业贷款法案,该法案规定:银行向高新技术企业贷款可占项目总投资的90%,如果风险企业破产,政府负责赔偿 90%。1995年。日本通产省于1975年设立了“研究开发企业培植中心”,该中心的主要业务就是对于高技术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提供债务担保,比例为 80%。加拿大小企业贷款管理局从1961年起就建立起贷款担保项目,对符合要求的企业贷款的担保率已达到 90%。英国于1981年开始实施“信贷担保计划”,该计划规定银行向高技术企业提供贷款,如果高技术企业不偿还债务,贸工部将以2.5%的年息偿还债务的70%。政府担保,对那些风险投资不足而急需从其他渠道注入资金的风险企业起了重要作用,使企业减少中途夭折的风险。
  税收优惠。鉴于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风险、高投入特征,投资者的资本收益率和风险成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资本收益税的高低,因此,对投资者的税收优惠成为政府降低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风险的一种普遍做法。美国于 1981年通过《经济复兴税法》,对高新技术开发研究投资税从 49%降至 25%;1986年美国国会又通过对该法的修正案,将投资税减至20%。日本政府于1976年制订了《增加试验研究费税额扣除制度》。该制度规定:试验研究开发经费的增加部分,超过过去的最高水平时,则对增加部分免征20%的税金、1985年又制定了《促进基础技术开发税制》,对购置用于基础技术开发的资产,免征7%的税金。如何规避企业投资风险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规避企业投资风险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手机找法网
您的当前位置:
公司并购即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公司并购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下面找法网小编教你如何规避公司并购的法律风险!
  一、公司并购的一般程序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
  在此阶段,应初步勾画出拟并购的目标企业的轮廓,所属行业、资产规模、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市场占有率等。据此进行目标企业的市场搜索,捕捉并购对象,并可对可供选择的目标企业进行初步比较。
  第二阶段:方案设计阶段
  在此阶段,根据评价结果、限定条件(最高支付陈本、支付方式)及目标企业意图,对各种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统筹考虑,设计出书中并购方案,包括并购范围(资产、债务、契约、客户)、并购程序、支付成本、支付方式、方式、税务安排、会计处理等。
  第三阶段:谈判签约阶段
  通过分析、甄选、修改并购方案,最后确定具体可行的并购方案。并购方案确定后并以此为核心内容制成收购建议书或意见书,作为与对方谈判的基础,若并购方案设 计将买卖双方利益拉得很近,则双方可能进入谈判签约阶段,反之,若并购方案设计远离对方要求,则会被拒绝,并购活动回到起点。
  第四阶段:接管与整合阶段
  双方签约后,进行接管并在业务、人员、技术等方面对目标企业进行整合。并购后的整合是并购程序的最后环节,也是决定并购是否成功的重要环节。
  二、公司并购时面临的法律风险
  1、合同风险
  目标公司对于与其有关的合同有可能管理不严,或由于卖方的主观原因而使买方无法全面了解目标公司与他人订立合同的具体情况;尤其是企业以信誉或资产为他 人设定了而没有档案资料反映,甚至连目标公司自己都忘得一干二净,只有到了目标公司依法需要履行担保责任时才会暴露出来。凡此种种,这些合同将直接影 响到买方在并购中的风险,也就是说如果在签订并购合同时不将这部分风险考虑在内的话,在风险可能变为现实后将毫无疑问地降低目标公司的价值。
  2、财务风险
  财务报表是并购中进行评估和确定交易价格的重要依据,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对于整个并购交易也就显得至关重要。虚假的报表美化目标公司财务、经营,甚至把濒 临倒闭的企业包装得完美无缺,使买方被彻底蒙蔽;另外,财务报表是对过去某一时间经营情况的显现,故其制定后财务状况的不良变化未必有显示,所以不真实的 财务报表也会影响到买方的权益。
  3、交易保密风险
  正因为并购交易的双方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所以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方及目标公司的信息作为减小风险的一个主要手段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因此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风 险,那就是一方提供的信息被对方滥用可能会使该方在交易中陷入被动,或者交易失败后买方(尤其是在同一行业内)掌握了几乎所有目标公司的信息,诸如配方流 程、营销网络等技术和,就会对目标公司以及卖方产生致命的威胁。
  4、资产价值风险
  公司并购的标的是资产,而资产归属也就成为交易的核心。但是所有权问题看似简单,实现上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比如,公司资产财实是否相符、库存可变 现程度有多大、资产评估是否准确可靠、无形资产的权属是否存在争议、交割前的资产的处置(分红、配股)等都可能会使买方得到的资产与合同约定的价值相去甚 远。
  5、人力资源风险
  劳动力是生产力要素之一,只是在不同的行为作用大小有所不同。目标公司人力资源情况也具有相当的风险性,诸如富余职工负担是否过重、在岗职工的熟练程度、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以及并购后关系雇员是否会离开等都是影响预期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
  6、商业信誉风险
  企业的商誉也是企业无形资产的一部分,很难通过帐面价值来体现。然而目标公司在市场中及对有关金融机构的信誉程度、有无存在信誉危机的风险。
  三、如何规避公司并购存在的风险?
  1、要做好并购重组企业发展环境调查
  企业并购行为虽然是市场行为,但不可能不受到当地政府影响,要考虑政府的政策和态度。对于并购项目,政府考虑更多的、并购后的企业税收及对本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企业要对并购项目进行判断,对有发展前景的、符合国家鼓励产业的,政府大多会采取支持态度,从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重大优惠。这样,企业就可充分利用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与措施。对无发展前景的,国家明文规定抑制的项目,政府大多会采取抑制态度。如属于高能耗、污染严重的行业,企业应尽量规避政府出台的抵制其发展的政策措施。
  2、要做好并购企业相关财务信息调查分析
  并购过程中,并购企业可能存在资产质量较差,历史沉淀的、大量潜在负债等情况,要充分了解并购项目资产、负债、运营效率情况,运用财务指标科学分析,作出合理评估。如在资产质量与偿债能力方面:要综合对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存量资产状况等指标作出分析判断。此外,还应了解主要资产的抵(质)押、出租或承租等状况;在盈利能力及其成长方面:要综合对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及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及构成比例等指标作出分析判断;并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等指标对其成长性作出分析判断;在现金流质量方面:要综合对各种现金流量、现金销售比率、净利润现金含量等指标作出分析判断。
  此外,还要做好企业重要外部关系分析。如向并购重组企业的律师、会计师、财务顾问等外部顾问了解企业情况;向银行了解企业的信用评价情况,如信贷额度、相关机构的信贷或证券信用等级评价;委托双方都认同的评估机构对并购资产进行合理估价,作为双方谈判并购价格的基础等。
  3、要做好并购企业的潜在风险分析
  企业在并购其他企业时考虑的是并购后协同效应,实现并购后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但由于对并购企业的情况不很了解,并购方可能对并购企业存在的涉税风险、潜在诉讼、法律纠纷等潜在的风险浑然不觉,结果为将来的重组失败埋下伏笔。因此,要对并购行为进行全过程跟踪,认真搞好尽职调查,聘请中介机构进行法律、财务、等方面的咨询、评价。如在财务税收方面:要考虑并购企业是否存在应收帐款没法收回、潜在的诉讼可能导致的赔偿责任、对外担保带来的等潜在负债风险等;还有前期运行中是否存在偷漏税行为及可能带来的影响等涉税风险;在法律诉讼方面:要考虑并购企业是否存在已发生的、未决的和潜在的诉讼,可能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涉法风险;在企业文化方面:要考虑其融合程度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着并购后企业的决策速度和力度,不少企业并购行为的失败,关键就在于企业文化的冲突。要考虑两种企业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针对并购对象进行文化变革的难度,以最短时间促进企业的战略调整、组织架构建设、业务流程调整再造、资源合理配置,做到妥善谋划和安排。
  4、要推进科学决策机制,高度重视风险管理
  企业并购,实际就是资本的扩张,方向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现有的复杂经济形势下,非理性投资、超能力投资、非主业投资,都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应按照关规定,科学决策,加强风险管理。一是企业作为并购重组的市场主体,要强化战略意识,重视涉及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定位。投资规模应与企业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把目标集中于投资回报,灵敏反应市场信号,按企业发展的规律办企业。二是企业并购属于重大投资行为,要强化董事会决策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治理建设,促进决策机制的科学化。同时,应建立适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将并购效益与管理层的报酬和责任直接挂购,让他们既分享并购重组收益,又要承担与决策有关的风险。三是引入专家决策和项目动态管理手段。一要委托专业咨询机构组织行业专家、财务专家论证,提供决策建议;二要开展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提高企业投资决策水平。
专业站首席律师
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最新解决方案
只要该条款的达成是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条款本身系因为商事交易的利益平衡产生,法院一般会认定该协议有效。 ...
以一方名义在合伙企业中出资,另一方不是该企业合伙人的,对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做离婚财产分割时,如果得将全部或是部分财产份额转让给配偶,配偶能否取得合伙人资格具体处理如下:1、如果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那 ...
合伙人死亡后,未成年人属于合伙人合法的继承人,如果有合伙协议约定或是经全体合伙人同意,那么未成年的继承人也可以取得合伙人资格。 ...
会被依法解散,因为在两人合伙企业中,一人退伙后将不具备法定人数两人以上的条件,所以是会被解散的。 ...
按规定,退伙人应当依照其应分担的比例承担亏损,但是对企业债权人应该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
中途加入合伙企业的,应当经全体合伙人同意,按自己的出资比例确定分红,并且也要依法订立书面协议。因此,中途加入合伙企业后还是按照合伙协议约定分红。如果没有约定分红的,由合伙人协商决定,协商再解决不下的, ...
现在市场的竞争是越来越激烈,公司的发展出现了差异性的变化,有的发展壮大,有的只有被收购或破产等。公司收购的风险是非常大的,所以公司收购怎么处理风险呢?
无论公司是进行收购还是转让,其都是出于公司发展的目的进行的活动。同时,在进行收购或转让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这其中的一些事项。那么究竟公司收购转让分别需要注意什么事项呢?
企业并购的形式有很多种,我们常听见的企业并购重组只是一个大的概念,它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细分开来,那么企业并购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呢?
在所有企业并购中,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总是最能吸引人们的目光。投资者在公司并购前买了股票后会非常关心复牌后股价是涨还是跌。那么上市公司并购后股价一般会怎样变化呢?
 公司的兼并有哪些方式呢?每种方式的程序是怎么样的呢?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吗?小编将在以下文章中为您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热门找律师:
热门问题:
热门推荐:
400-676-8333
微信扫一扫,关注找法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如何规避社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