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看病应收多少钱北京挂号费能报销吗(北京)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医改首日:25万人次体验 看病价格下降了么?
用手持设备访问
  中新网北京4月9日电(汤琪)看病无挂号费、诊疗费,医院不再有药品加成&&这些变化正在影响北京医疗卫生体系。4月8日是《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实施的首日,门诊量达到25万人次,患者体验究竟如何?看病价格下降了么?中新网记者进行了探访。
北京医改首日的协和医院。汤琪 摄
  医事服务费贵吗?
  &&医保患者二级医院普通门诊自付2元
  根据北京市医改新政,4月8日起,公立医疗机构取消了药品加成(不含中药饮品)和挂号费、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
  8日上午,中新网记者来到北京协和医院、同仁医院和普仁医院,三家医院都在门诊楼大厅设有医改咨询台。据媒体报道,截至8日晚6点,北京市各级医疗机构运行平稳,门诊量25万人次。
  医事服务费清晰地被公示在各医院的宣传板上。据普仁医院的一些患者透露,他们并未太注意这一变化,因为&医保卡挂号直接报销&,二级医院的医事服务费实际只用自付2元。
  根据官方此前发布的方案,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医事服务费为50元,知名专家则为100元,两者的报销金额均为40元;二级医院的普通门诊医事服务费为30元,报销金额为28元,知名专家为90元,报销金额为30元。
  北京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介绍,医事服务费的本质,是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加成及挂号费诊疗费后,对其运行成本,和向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的医务团队的补偿。
北京同仁医院门诊楼内的物价药品综合查询机。汤琪 摄
  药品价格降了吗?
  &&总体药价下降20%
  此次北京医改的另一大变化体现在药品价格上。方案规定,取消公立医疗机构15%的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是这次改革的一大核心,也被视作打破以药补医机制的关键。
  方案明确实施药品阳光采购,方法是向所有的药品生产企业公开药品质量指标、全国中标价格,向社会公开医疗机构采购、使用及品种变化信息,打破昔日药品价格等信息不透明状态。
  同仁医院一名医务人员表示,四年多以前,同仁医院已经实现了医药价格15%的降价,这次医改后,再次降价8%。北京市卫计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介绍,阳光采购后,总体药价下降20%。
  中新网记者注意到,在同仁医院门诊部一楼放置着物价药品综合查询机,以富马酸比索洛尔片为例,查询机显示目前价格为28.5元一盒,该院医务人员表示,这盒药过去是30元。
  记者还通过&北京市医药阳光采购综合管理平台&网站查询发现,一盒云南白药气雾剂的现价是29.26元,医改前在北京中关村医院开出的价格为33.64元。
上图为医改前北京中关村医院开出某药品的价格,下图为现价。中新网记者 张尼 摄
  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有啥变化?
  &&&拍片子便宜了&
  此次改革还对435个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行有升有降的调整。方案规定,上调护理、中医、手术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下调CT、核磁等大型检查设备收费价格。
  同仁医院财务处处长侯常敏告诉记者,头部CT从180元降低到135元,核磁从850元降低到400-600元,PET/CT从10000元降低到7000元。
  而在普仁医院,一名刚刚做完核磁检查、拍完片子的患者告诉中新网记者,核磁检查花了500多元,拍片子130多元,在她印象里,以前拍片子需要160元。
  涨幅方面,普通床位费从28元提高到50元;二级护理费用从7元提高到26元;阑尾切除术从234元调整为560元;针灸从4元提高为26元等。
  据悉,通过卫生部门对405个病种的静态测算显示,改革后,门诊患者次均费用平均降幅为5.11%,住院患者例均费用平均涨幅为2.53%。
北京普仁医院外,有人在细读医改宣传板。汤琪 摄
  面对变化
  &&医院经历&跨年夜&,异地就医有苦恼
  事实上,针对北京医改的衔接工作,各大医院已准备多时,特别是4月7日晚到8日凌晨,在网上,有医生称这个时间段为&北京医改跨年夜&。
  协和医院医改咨询台的一名医务人员告诉中新网记者,门诊楼的灯是8日凌晨3点多才关上,她只闭眼休息了两个小时,便投入到医改首日的工作当中。
  同仁医院宣传中心工作人员李倩透露,8日零点是系统更新的节点,但有些问题需要调整,所以医院的一些相关部门都在待命,还要反复确认价格是否已改好。
  然而,北京医改的工作并非是一场&跨年夜&就结束了。
  尽管北京医改有意鼓励病人分级诊疗,但由于各种原因,一些患者仍然会选择去级别更高的医院就诊。
  例如,一名在同仁医院带孩子治疗鼻炎的家长告诉中新网记者,某二级医院让孩子做手术,但到同仁医院后,医生建议服药治疗。
  中新网记者探访时还发现,一些来北京就医的外地患者表示,医事服务费可能无法报销、住院费负担或加重等现象仍会困扰他们。(完)
责任编辑:黄荣亮
医改首日,很多门诊患者来到医改咨询台前详询看病流程 预约检查的患者昨天顺利完成了退费   昨天是北京市医改政策正式实施的第一天,挂号需交医事服务费、大型检查费用降低、药品加成取消,一系列与患者息息相关的措施正式落地。医改首日,患者到3600家医院就诊时有哪些变化和体...
4月1日,北京动物园,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孩子在公共卫生间门口。动物园由于小游客较多,经常会有家长带孩子上厕所。 北京动物园第三卫生间配备了婴儿护理台、婴儿保护椅、儿童马桶圈等设施。   本版摄影 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新京报讯 (记者信娜 李玉坤)出门旅游,年轻的妈妈带...
法院在养老院向孙某宣读判决结果,孙某接受判决并表示不上诉。法院供图   称对自己照顾不周,用拐杖击打妻子头部致死;法院一审认定构成故意杀人罪   87岁的孙某用拐杖打死了结婚50年的妻子。日前一中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孙某无期徒刑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在审理过程中孙某表示...
昨晚,在市卫计委中环办公楼内召开了医改现场会。北京晨报记者 李木易/摄   今天,本市3600多家医疗机构同时启动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此次医改强调同城联动,全市所有的公立医疗机构及自愿参加医改的社会办医保定点医疗机构都同步切换系统。从今日零时起,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挂号...
今日,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正式启动。4月7日24时前医疗机构临床使用的药品已全部入库到位,今日将按新价格提供给患者。北京医疗机构今日完成信息系统切换,确保上午正常门诊时执行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各项政策。取消药品加成、调整435个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药品阳光采购,随着3600多...
台海网(厦门海峡在线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号()
福建省通信管理局北京挂号费最贵的多少钱?_今天去中医妇科看病,听见有人说北京_宝宝树
1共2页 直接到页
北京挂号费最贵的多少钱?
今天去中医妇科看病,听见有人说北京有大夫非得500、是真事吗?
特需呀,教授500.还挂不上呢,我每次还得加200找票贩子
是的呀 有的比这还高呢 专家坐诊吧
所有医院所有科室都有这种特需号吗?真的看得特别好吗?我们这最贵得号才20。
回复 &tintinsolo&
22:22:26发表的
特需呀,教授500.还挂不上呢,我每次还得加200找票贩子
有普通号,几块钱
我们这专家才20。。。。真是消费差距呀。
回复 &如花似玉似你妹儿&
22:22:38发表的
是的呀 有的比这还高呢 专家坐诊吧
差的太多了!!500的看一眼不用吃药就能好吧 ?。
回复 &我家有个小毛果&
22:26:48发表的
有普通号,几块钱
票贩子去哪找呀?
回复 &tintinsolo&
22:22:26发表的
特需呀,教授500.还挂不上呢,我每次还得加200找票贩子
?我们这医院,就一块。
我这也是几块钱是最多的。最贵也就几十
回复 &锦轩滴麻麻&
22:41:13发表的
?我们这医院,就一块。
我们这产科贵的都300多……o(╯□╰)o
嗯嗯,妇产科都是一块,骨科就是有几十专家
回复 &花生末&
22:42:57发表的
我这也是几块钱是最多的。最贵也就几十
产科为什么要那么贵?就是开检查单、在贵也不能用眼睛看代替B超呀。生孩子贵点还行
回复 &流光如梦&
22:45:21发表的
我们这产科贵的都300多……o(╯□╰)o
我们这50VIP专家号
特需号啊!不用排队的
回复 &花生末&
22:56:05发表的
产科为什么要那么贵?就是开检查单、在贵也不能用眼睛看代替B超呀。生孩子贵点还行
也不是,一般教授就14,退休返聘的贵
回复 &花生末&
22:25:20发表的
所有医院所有科室都有这种特需号吗?真的看得特别好吗?我们这最贵得号才20。
医院门口,会有人走过来问你的
回复 &花生末&
22:30:27发表的
票贩子去哪找呀?
不用排队!!?还有这种号呢!!挺好!
回复 &流光如梦&
09:58:47发表的
特需号啊!不用排队的
怎么可能?现在哪有几毛钱的东西了!
回复 &七月俏宝-颢&
10:13:15发表的
越老越值钱了!看病还得买黄牛票、哎!
回复 &tintinsolo&
10:09:29发表的
也不是,一般教授就14,退休返聘的贵
北京挂号费最贵的多少钱?相关的更多内容:
[知识] [知识] [知识] [知识] [知识] [知识]
需要账号和密码的外链可能是钓鱼网站,为了您的账号和财产安全,请勿提供任何有效信息!
宝宝树孕育北京医改追踪:医事服务费是挂号费的变相涨价?
取消药品加成、挂号费和诊疗费,增设医事服务费,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破除“以药养医”……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8日正式在3600余家医疗机构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改革后,患者的负担会不会加重?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各级医院如何衔接?请看记者实地调查。4月8日,同一检查,患者老韩比3月末少花了100多元 改革后医事服务费贵了,但药费、检查费便宜了,患者费用总体负担水平没有增加;从长远看,老百姓能得实惠“还真是便宜了不少……”4月8日,记者走进协和医院,迎头碰到一位手拿收费单据的小伙子,边走边自言自语。记者凑上前去,发现他要做个头部CT,收费135元。见记者好奇,他解释说:“不久前我亲戚刚做过,要180元呢,价格下降幅度真大!医药分开改革真实惠!”60多岁的患者老韩,更是体会到了医药分开综合改革的好处。老韩之前被诊断为慢阻肺、疑似间质性肺炎。3月,他在朝阳医院看呼吸科普通号,开了胸部CT和两支思力华吸入剂,检查、药物和当时的医事服务费(朝阳医院从2012年试点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三项费用,共计1213.44元,其中医保支付970.74元,自付242.70元。得知CT会降价后,他交了费但没做检查。今天,他再次来医院看普通号,退了原来的CT重新开检查单,同时又开了两支思力华吸入剂,检查、药物和医事服务费三项共计661.78元,医保基金支付529.68元,自付132.10元。“真是实惠!”老韩感叹道。但不是每一个患者都感受到了实惠。服务大厅边上的医疗反映中心,李大姐正愤愤不平地向工作人员反映:“挂个普通门诊,以前自付两块钱,现在得10块。今天看病,我先挂了个内科,大夫不能确诊,让我挂妇科,妇科大夫又让我挂泌尿科……”李大姐说,三次医事服务费实际共支付30元,对比以前的6元,一天的伙食费打水漂了。离开朝阳医院,记者又赶往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市民李先生正在挂号。医务人员提示,医保患者交费10元。“价格确实变化了,过去2元现在10元。不过可以接受,医疗改革后‘挂号费’贵了,但药费、检查费不是便宜了吗?总体上说,老百姓还是得到了实惠。”李先生说。在朝阳区团结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大妈刚开好了5盒培元通脑胶囊,她扬着手里的票据说:“药价降了,以前得花280块钱,今天花了250块。”她表示,这是慢性病常用药,日积月累能省下不少钱。团结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罗金兵大夫介绍说,大部分药品都降了价。比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常用的蓝芩口服液,改革前一盒是19.43元,现在是16.5元;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的常用药“康忻”,改革前一盒30元,现在28.5元。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介绍说,调整后患者费用总体负担水平没有增加。改革保持全市医疗费用总量基本平衡,价格水平“一升两降”:上调床位、护理、一般治疗、手术、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项目价格;降低了CT、核磁等大型设备检查项目价格;降低了药品价格。高小俊举例说,如普通床位费从现行28元调整为50元,二级护理从7元调整为26元,阑尾切除术从234元调整为560元等;头部CT从180元降低到135元,核磁从850元降低到400&#元,PET/CT从10000元降低到7000元;而通过配套取消药品加成和药品阳光采购,药品价格平均降幅20%左右。普通门诊2元变10元,挂号3次的李大姐比以前多交了24元一方面切断医院、医生靠“开药”赚钱的补偿模式;另一方面引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通过提供更多更好的诊疗服务获得合理补偿挂了三次号的李大姐,感觉看病价格比以前更贵了,质疑“医事服务费是不是挂号费的变相涨价”。真是这样吗?朝阳医院医务人员介绍说,李大姐作为单个患者,为了确诊病情,挂了3次号,花费确实增加了。加之,李大姐没有在医院买药,也没有接受检查项目,没有体会到整体就医费用的降低。“医事服务费绝对不是挂号费的涨价。”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李素芳表示,医事服务费的本质,是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加成及挂号费诊疗费后,对其运行成本以及向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的医务团队的补偿。而医药分开改革的目标,一方面要切断医院、医生靠“开药”赚钱的补偿模式;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通过提供更多更好的诊疗服务,获得合理补偿。在她看来,这也是提升服务的动员令。但就患者个体而言,由于在就诊疾病、治疗方案、治疗周期等方面存在差异,费用会受到不同影响。短期看,不同患者费用有升有降,不太均衡,但从长期看,医疗服务的调整和规范,最终是让百姓受益。李素芳介绍说,长期以来,北京市公立医院执行的是1999年医疗服务价格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价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医疗服务价格标准却从未变化。公立医院为了维持正常运营,以药补医机制成为重要的补偿渠道和收入来源。近年来,以药补医机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比如刺激医师多用药、用贵药,导致医药费用较快上涨,增加医保基金和患者支出负担。“此次医改的意义,在于改变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结构。”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认为,目前我国医疗服务的价格偏低,而药品的价格偏高,所以北京市采取药品零差率,把药价压下来,提升服务费,调整医疗服务的价格结构,让其向更合理的方向发展。收取医事服务费,提高体现医生技术的服务收费,有利于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分级诊疗,缓解“看病难”。“对于医事服务费的收取,群众有一个接受和适应的过程。”在朱铭来看来,同样的服务时间,医生的服务收费和其他行业相比并不高,比如理一次发,最少也得十几块钱。按照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算,医保报销后,10元看一次门诊并不高。“对于真正有经济困难的群体,比如低保群体,自费的部分政府可以通过救助的方式来解决。”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北京的医疗服务价格并不高。据了解,在美国,看普通专科医生每次需支出10—40美元。朱铭来介绍说,有些国家,比如北欧、英联邦国家,由于国家财政投入很高,看病可能免费,但便捷性很差,患者在公立医院看病需要提前一两个月预约,长时间排队等待。以前王大姐要去三级医院折腾大半天,现在社区也能买得到常用的降糖药北京市开展以三级医院为龙头的医联体试点,带动社区医生技术水平提高,并建立转诊机制;基本药品供应能够保证“以后打算多去社区医院,收费更低,但是担心医生技术水平太低,看不好病。”李大姐向记者表示。同样来咨询新政策的王大姐表示,以前在社区医院看病,有些药买不到。比如,自己的妈妈80多岁了,患有糖尿病,每次开药都要去三级医院折腾大半天。如此劳师动众,就是去开一种只有在三级医院才能开到的降糖药——格华止。这种规格为0.5克20片的常用药,药价只有23.12元,却难倒了不少社区的糖尿病患者。事实上,患者去社区医院看小病、慢性病,没有任何问题。北京市医管局曾推出“医联体”模式。由三级大医院的专家医生们对社区医生进行培训和指导,使社区医生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为了防止社区医院出现诊治乱象,还建立了转诊机制,大病患者可以快速转到大医院就诊。记者了解到,为了提升社区医院医疗水平,让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患者放心在家门口看病,从2012年起,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就开展以三级医院为龙头,联合若干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一、二级医院组成医联体试点。截至2016年末,北京市已建立53个区域医联体。2016年12月,北京市在天坛医院、友谊医院、朝阳医院等5家市属医院所在的区域医联体内,试点组建29个医联体慢病专家团队。领衔专家采取定期巡诊、定时出诊、带教查房、专业培训等方式,到所联系的社区卫生机构开展诊疗指导工作和慢病管理工作,对成员医生起到“传、帮、带”作用。至于买药问题,实行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大医院的药品在社区也能买得到。“新政策建立药品阳光采购平台后,所有的药都能在平台上采购到。”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副院长杨金洪介绍说,原社区医疗机构与二、三级医院的药品采购平台合二为一,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与二、三级医院采购目录的上下一致,除了一些专病专治的药物,社区医院可通过平台买到药品。像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4种慢性病的开药周期,由1个月延长到2个月,这样的长处方免去患者频繁跑医院。当然,并不是所有药品都能在社区医院买到。业内人士表示,药品的使用在满足患者需求的基础上,还必须符合相关规定,符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开具药品的医师也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另外,社区医院药房仓储面积小,与大医院相比,无法做到药品十分充足,但基本的药品供应是能够保证的。9日在团结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也看到,市民杨阿姨正在登记自己的常用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表示,会尽快协调配备这几种药品。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leidu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中国有两家合法免费诊所,患者看病真的免费
特别提示:本文综合了几家报纸发布的新闻报道,出处标注于标题后。
一、沈阳,两个千万富豪办的免费诊所
转自《辽沈晚报》报道:
赫常学运用生物力学方式治疗。 主任记者 王志东 摄
  沈阳市铁西新区沈辽路188号,因为一座“赫常学西医外科诊所”成为这里的一个坐标。
  一年半前,这家诊所承诺:对沈阳市行政辖区内所有患者永远实行免费,惊动全国。昨日,这家诊所再次表态:3年内将孵化出更多的免费诊所,对全国患者实行免费。
  日,赫常学西医外科诊所在沈阳挂牌试营业,当时该医院是由赫常学及房地产老板王立强一人出技术、一人出资合建的,系国内首家“免费医院”,但因手续不全10天后被叫停。经过4个多月忙碌,日,赫常学从沈阳市铁西区卫生局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院于日正式营业。
  昨日,记者再次走进这家诊所,王立强告诉记者,现在投资人又增添了一位。两人每年要向诊所投资70万元。
  800多平方米的诊所,二层楼,诊室内只有一桌一椅。交1元钱挂号费,沈阳市民携带身份证或户口簿就可以享受免费治疗。诊所内没有购进任何X光机、CT、核磁共振等设备,赫常学说,如果这样做,就没脸说自己承诺的免费,“能不拍片子的,我不会让病人拍;我们能用的片子,不会让你重拍。
  赫常学和王立强表示,开诊一年半,保守说至少能为沈阳患者节省医药费两亿多元。现在他们希望这种免费就诊的形式扩大。
  在诊所二楼有一张特制的3米高的中国地图,上面标注了各省市的人口等相关情况。“我们想把免费诊所的模式逐步扩大到辽宁,然后是全国。让更多的人受益。
”王立强说。
  赫常学也将带学生,把自己的手艺传播出去。他说,自己心里很着急,“这个诊所每天开门就是2000元,有一个患者也是2000元,有1000个患者也是2000元,那么为什么不能为更多的患者治疗呢?
  对话赫常学
  记者:我算了一下,今天你看病花了6个多小时,吃饭用了5分钟,每天这样不停地用手治疗,累吗?
  赫常学:上班的时候不累,一下班就感到特别累。我最近才发现自己开始驼背了……有时看到患者的病情由于长时间错误治疗造成的治疗困难,我真的不想当医生了。医生不能以损坏病人的利益,来维护自己的收入。
  记者:现在还是有人怀疑你免费治疗的目的,比如说,现在交费的都治不了,免费的能行吗?
  赫常学:我有免费的资本。我的生活有积累,有两位实业家的支持,我的治疗是高技术、低成本,不需要患者吃药、手术,主要是利用生物力学原理迅速纠正颈椎序列异常,恢复到正常,只要病人提供准确的影像学资料即可。如果存在卫生材料的消耗,即使有善良的愿望,也办不成;我们对金钱和生死的理解不一样。
  赫常学其人
  赫常学,1978年至1983年毕业于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军医系。1983年至1989年在一家大医院任外科医生,1989年至今自己开诊所单干。
  1985年起赫常学钻研起与自己外科手术专业格格不入的颈椎病、腰间盘突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从西医和中医治疗的盲区和误区中找到了第三种治疗办法,破解这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难题。目前,他治疗患者10万例。最初为了直观地了解颈椎病的发病和治疗点,3年中他为100多条狗做了颈部手术。
  “颈椎处的病非常复杂,至今没有一部专著让人感到有详尽的论述。当颈椎直接或间接受到外力作用后,引发颈间盘膨出或突出,寰枢椎半脱位、颈椎变直等可诱发目前发现的60多种疾病。有大量病人被起了莫名其妙的病名就诊于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等诸多科系。
” 主任记者 王志东
(辽沈晚报)
下文转自《时代商报》报道:&
王立强:我的慈善是让女儿为我骄傲
别墅、奔驰、大酒店、地产、出租车公司……
如同很多富豪一样,王立强拥有着或者拥有过这些产业。但是王立强自己也想不到,自己最后会走上慈善这条路。
3年前,从创办免费诊所开始,王立强已经接受了100多家媒体的采访,现在应对采访,王立强已游刃有余……“创办免费诊所,这件事和谐又有科技性,我何乐而不为呢?”王立强说。
作为沈阳的一名商人,凭借多年的打拼,王立强拥有了千万资产。一次偶然的机会,王立强认识了同一个小区的邻居赫常学。说是一个小区,不如说是一个别墅楼盘。赫常学由于早年行医,也是身家千万,如果不是遇到过一个无耻的骗子,他的身家可能已经过亿了。王立强亲眼目睹了赫常学利用生物力学原理,不用手术和药物,快速、无痛地治愈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疾病,且治疗过程几乎在无成本情况下进行。王立强认为这种医疗技术应该得到推广,让更多的患者解除痛苦。在一次闲聊中,他与赫常学一拍即合,他出资、赫常学出技术,建起了沈阳首家免费诊所。而这次闲聊则是赫常学找王立强去他家打麻将。
偶然,必然。
无心插柳柳成荫,现在免费诊所开了3年,治疗患者5万多人,直接帮助这些患者节省医疗费3亿元。
记者:为什么要选择医疗慈善,你可以自己把钱捐给红十字会?
王立强:做医疗慈善事业,必须具备一定的资产、充沛的精力和较高的技艺,我和赫医生两个人具备了这些必要条件。诊所开办之初,有很多人怀疑我们在作秀,根本目的还是赚钱。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患者们已经知道诊所真是除了收取1元挂号费,再无其他任何收费,是真正的“免费诊所”。
记者:王先生,您还有一个问题没有回答,为什么不把钱直接捐给红十字会?
王立强:这个问题问得好,我小时候家里很穷,什么事情都要亲力亲为,早年做生意的时候,我做过水果生意,那时的苦就更多了。甚者运水果我都亲自跟车,吃住都在车上,我当时想的就是花最少的钱,赚最多的钱……
记者:对不起王先生,请您正面回答问题。
王立强:我任何事情就想亲力亲为,甚至装修别墅这样的小事,慈善也是一样,我喜欢自己参与的成就感。另外,我喜欢用最小的投入,赚最大的效益,3年我为百姓省了3亿的治疗费,如果捐款,两个王立强都捐光了。
记者:你觉得自己的做法是不是为富豪作慈善打开新思路?
王立强:对,我一个民营企业家用开办“免费诊所”的办法办慈善,拓展了慈善事业的路径。现在我们搞慈善,有两个问题,一是只有发生大的自然灾害之后才会想到办慈善;二是办慈善都以捐款的形式为主。其实,慈善可以把突击性和经常性结合起来,至于形式就更不能只是捐钱了。许多慈善家,或者说有志于慈善的企业家,往往没有很好的慈善项目,可以从这里得到启发,何不投资兴办免费的社会公益事业?例如办免费诊所、免费学校、免费孤儿院、免费养老院之类。其实也早已有人进行过这方面的试验,女富豪陈燕就曾经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在云南迪庆建起了一所慈善学校。看看电视就知道,西方很流行这类的慈善机构,我们这边还不多。
记者:你感觉自己的慈善之路未来会怎样?
王立强:未来会很好,如果按照我的规划,以后每年能为全国人民节约2000亿-3000亿元人民币。
记者:这个数字太惊人了,不是有点虚吧。
王立强:客观评估一点都不虚,我们一次性投入,现有几家私营医院或诊所均愿学习该项技术,行医场所不需另建,在全国铺设2000个免费诊所,每年可为全国2000万-3000万名患者提供实实在在的救助,直接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2000亿-3000亿元人民币。这种救助能力和方式不需继续投入便可永远持续下去。
记者:你现在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
王立强:我作为投资者,看着病人被治好了,我的心情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高兴、舒服。
记者:但我看到还有一些患者不能马上被治疗,甚者有的人早上4点就来排队。
王立强:我的精力和资产是有限的,我终归不是一个有多少个亿资产的富豪。假如能有更大的慈善家参与进来,一定能把这个事做得更好。在沈阳行政辖区内免费,我还能顶得住,但要在全国铺开,我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我真心地希望能有慈善大家来共同完成此项善举。
记者:您想对现在想做慈善的企业家说些什么?
王立强:中国富豪请先做好企业再做慈善,中国的慈善事业需要企业和企业家的慷慨解囊。但在当下的中国,需要更多的企业家们兢兢业业地打理他们的企业,给国家带来税收、给员工带来工作、给客户带来好产品。做好一个慈善家和做好一个企业家一样具有挑战性,当中国的企业家们还要为企业发展工作的时候,其实我们可以降低对他们成为一名慈善家的期望。
记者:任何人做事情都有私心,您在这件事情上有什么私心吗?
王立强: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接手了我的酒店生意,现在已经结婚了,小女儿今年才上小学。对于我们这些老来得子的人来说,最大的愿望就是给老疙瘩(东北方言,最小孩子的意思)留下一些东西。说实话,留钱,留财产,这些她姐都会做,我更想给老疙瘩留一些无形的东西。做这个免费诊所,我就是为了让我女儿知道,她爸是个慈善家。如果我走了,她一想到爸爸,就会说,“我爸是个慈善家,救了很多人,我为他骄傲”。
二、北大学生探索免费诊所模式
中国第一家学生运营的免费诊所
15:05:30&作者:海峡医界网&
来源:健康报
由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医学生志愿者组织的“学生阳光爱心诊所”,将于12月底正式运营。这是中国第一家“学生运营的免费诊所”.医学生们期待通过这种志愿服务的方式,不仅仅收获知识,更能收获一种行医的理念,培养一颗感恩的心。在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记者走进这个诊所,听志愿者们讲述他们的理想追求和现实困境。
走进北京大学医学部校医院,进门右拐有一个急诊室,里面放着诊查床和一些简单的医疗器械。平时,急诊室接诊的急重症学生患者并不多,显得比较冷清。可有两个周末,这里突然热闹起来了--它已经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阳光爱心诊所”所在地。目前,这个诊所已试运营两次,12名在校医学生组织11名外来务工人员在这里接受了全面体检和相关诊疗。
“没有你们,我还会一直吃那个药”
52岁的李桂凤走进诊所时略带迟疑,但看到热情迎上前来的医学生志愿者蒋晓晓后,脸上立刻绽放了笑容。她是北医教学楼里的一名清洁工,幸运地成为“学生阳光爱心诊所”的第一名患者。
在询问并记录李大妈的基本信息、联系方式及是否参加医疗保险后,一名低年级医学生志愿者将她带进了体检室。接着,一名高年级医学生志愿者开始询问病史,并做基本的体格检查。李大妈曾经患有甲亢和急性胆囊炎,之前接受了甲状腺切除术,目前一直在服用治疗甲亢的药物,腿部经常水肿。
体检结束后,志愿者带李大妈来到全科诊室。结合两天前的化验报告和当天的体检报告,全科医生听完她的主诉后,详细询问了她的甲亢病史,并仔细检查了她做过甲状腺切除术的脖子,然后告诉她:“您这是用错了药啊!”医生解释说,李大妈的甲状腺切除术没切干净,而她平时服用的治疗甲亢的药物正浑然不觉地伤害着她的肝脏,因此建议她尽快去大医院门诊检查甲状腺功能和肝功能。
拿着医嘱,志愿者将李大妈送至休息处,并为她详细讲解了医生的诊断和建议。离开前,李大妈对爱心诊所的整体服务赞不绝口:“我太幸运了!没有你们,我还会一直吃那个药……”说到动情处,李大妈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还没见过对病人这么好的医院和医生呢,更何况检查和药物都是免费的。”
&&&&中国爱心诊所团队正式组建
“学生运营的免费诊所”是完全由学生运营并进行管理、面向城市无医疗保障人群的诊所。它在美国已有33年历史。调查显示,美国已有53%的医学院校开设了这样的诊所。每学期有数以千计的学生参加诊所的志愿服务,数以万计的病人享受服务。“学生运营的免费诊所”逐渐成为美国医学生做志愿服务工作的首选,有些学校甚至把在诊所服务纳入医学教育的学分当中,成为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重要部分。
蒋晓晓是北医基础医学院2006级的学生,也是“学生阳光爱心诊所”的负责人之一。2010年1月,她与曾经的北医校友、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的扎梦裔同学取得联系后,组织同学赴美参加了“全美学生运营的免费诊所”大会,并参观了5家免费诊所。“我们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可惜在中国却没有。中国需要帮助的贫困人群非常多,而医患关系也比较紧张,因此在中国建立这样的诊所是非常必要的。”蒋晓晓说。
回国后,中国爱心诊所团队正式组建。诊所确定了先期运行的基本模式:先寻找符合条件的患者,后确定时间,由低年级的医学生志愿者问病史、体检并进行充分的交流,再由执业医师对疾病进行诊断,并开出诊疗方案。诊所诊治的疾病范围被设定为常见病(如呼吸道感染)和慢性病(如高血压),以及任何在诊所现有辅助检查条件下能够诊断的疾病。美国医生James
Withers捐赠的300美元,成为诊所的第一笔资金。
&&&&诊所破例接纳了第11位患者
尽管想法是好的,但半年多来,蒋晓晓和志愿者们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首先是法律问题。在中国,学生社团以及医学院都是没有诊疗权利的,因此我们必须找到‘挂靠单位'.幸运的是,我们已与校医院孙凌波院长谈妥,由校医院来担负医疗风险,并给我们提供两个房间和两名全科医生。其次是药品的管理问题。在美国,诊所可以拥有自己的小药房。而在中国,药品的存放有明确的规定,需要专门的具有药剂师资格的人员进行管理和发放。于是,我们委托校医院的药房进行管理。志愿医师也会是一个问题。中国的医生工作时间安排得很紧,且异地行医需要办理的手续也很复杂。”蒋晓晓说。
诊所的负责人之一、来自北医三院的2006级学生薛侃说:“工作才刚刚开始,资金缺口也让人忧心。我们为患者做的检查与药品要设立100元的上限,这让很多医生感到为难。我们的前期资金只能帮助10名患者,维持一年上限为400元的医药费用。但我相信,诊所的意义会为更多人认同,更多人会为弱势群体伸出援手。”
就是想起来最容易的“找患者”环节,也让志愿者们费了一番周折。诊所试运营前,志愿者被分成3个小组,分头去寻找符合条件的患者:在北京没有医疗保险,且收入低。他们首先将目标锁定在学校的工地。来到第一处工地,志愿者发现铁门大开,里面却没有人。守卫人员告诉他们,时值秋收,工人都回家农忙了。在第二处工地,他们总算找到了一些正在干活的农民工。交流之后,这群二三十岁的小伙子表示“平时身体很健壮,没有看病的需要”.而操场后方的第三处工地上,铁门紧锁,没有任何人出入。
正当大家垂头丧气之时,低年级志愿者刘启佳发现有3名保洁人员正在路边的坐椅上休息。于是,他蹲下来与她们聊起了诊所的项目。3位阿姨听后高兴地说:“你们算是找对人了,我们的医疗保险远在家乡,在北京看病不享受任何报销。”在找满10人后,志愿者正要离开,阿姨们又把58岁的张九波叫来:“你们也帮他检查一下吧,我们都觉得他身体不好。他自己又不爱说话,从来不提什么要求。”商量之后,张九波破例成为诊所的第11位患者。
&&&&“有激情,有付出,诊所会越办越好”
北大医学部教育处副处长续岩非常支持学生开展这一活动,她为诊所的前期工作--3所医院的志愿者意愿调查提供了资金支持。此调查针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41名医生和正在进行临床学习的214名医学生,结果显示,89.7%的学生和90.2%的医生都选择愿意参加免费诊所的活动。
这个调查让蒋晓晓信心大增,她觉得,医学生通过“阳光爱心诊所”,能够在第一线参与对病人的检查和诊治;又通过和病人的详细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病痛和生活的烦恼;更通过为诊所申请赞助,切实为贫困群体谋福利。“虽然我们还是学生,但我相信,有激情,有付出,我们的诊所一定会越办越好。我也希望有更多高校的医学生行动起来,投身于免费诊所的实践中。”
续岩说,传统的医学人文教育往往局限于书本,无法让所学的知识得到更好的运用。而在“学生运营的免费诊所”中,学生们将不仅仅收获知识,更能收获一种行医的理念,培养一颗感恩的心,以及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北医校医院院长孙凌波说:“我很看重这个项目,因为它能够为贫困人群提供切实的诊疗服务,更能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我们要共同努力,把这个项目做好、做长久。”
下文转自《
蒋晓晓和李桂凤
近日,北大医学部学生创办的“阳光爱心诊所”正式启动,这家诊所挂靠在医学部医院,类似于美国“学生运营的免费诊所”,由在校的大学生拉赞助资金,确定受助人,发放就医卡,报销诊治费用。受助人一般没有医疗保障,收入很低。&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称,“这个诊所的启动让我非常感动,这是北医学子对自我成长的一种追求。我们培养出技术精英的概率是很大的,但是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影响力的精英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像爱心诊所这样,通过基层医疗去接触社会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办法,而且,也最接近医学专业的本身,实在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免费的“阳光爱心诊所”&&&
53岁的农村妇女李桂凤已经当奶奶了,可她有股不服老的劲儿,前年冬天,她离开承德丰宁老家,到北大医学部做保洁员,成为偌大北京城里的一名打工者。
“我原来一直在家里种地,家里是山坡地,靠天吃饭,没有水浇,旱的时候就没有收成,现在全家都不种地了,孩子也到外面打工”,在北大医学部的一个地下室里,李桂凤告诉记者,“我在这里打扫教室卫生,一个月能挣1100元钱,住宿是免费的,吃饭自己掏钱买。”
过惯了农村的苦日子,李阿姨对工资的多少没有太多的抱怨,打工的时候没有医疗保险,她也没有太在意,虽然她心底里是盼着有些医疗保障的。
2010年10月份,学校里的大学生找到李阿姨,询问她的工资收入和医疗保障,说可以免费为她体检、看病,吃药也不掏钱。有这样的好事儿?大学生们讲了免费诊所的事,李阿姨慢慢相信了,被带着去做了免费的体检,还发了一张就医卡。她要是病了,可以随时带着就医卡到北大医学部的医院,那里的医生为她看病、开药。到月底的时候,大学生给她报销诊治费用。
“看病吃药不花钱,心里踏实多了,我特别高兴”,李阿姨说,“这些大学生可是好人咧”。
李桂凤阿姨说的这个免费诊所,是北大医学部的在校大学生刚刚创办的。这个免费诊所的名字叫“阳光爱心诊所”。
看病、吃药不掏钱?这是一家什么样的诊所呢?5日上午,记者采访了“阳光爱心诊所”的发起人之一北大医学部2006级基础医学系学生蒋晓晓,,是她和其他在校生一起拉赞助资金,寻找挂靠医院,确定受助人,创办了这家免费的“阳光爱心诊所”。
“阳光爱心诊所”只针对那些没有医疗保障的低收入者。受助人需要达到的条件是:在北京地区不享有任何医疗保险;收入低于1150元/月。当然,最终要经过团队的调查后确认才能够成为诊所的服务对象。
爱心诊所为每个受助者制作就医卡。持有就医卡的受助人一旦有病,可在任何时间到北大医学部医院就诊。每月最后一个周六上午11时30分到下午5时,诊所为患者报销当月产生的医疗费用,并核准计划接诊的受助者资质。
阳光爱心诊所试运行后,在北大医学部打工的11名外地人成为首批受助人,被带着做了体检,其中产生的各种费用均由“阳光爱心诊所”承担。爱心诊所的大学生还为这些打工者建立了健康档案,这些打工者可随时就病情向学生咨询。
借鉴美国“学生运营的免费诊所”
蒋晓晓说,她和同学创办这家免费的“阳光爱心诊所”,缘于一次美国之行。
&&& 去年底,蒋晓晓和5位同学组团到美国参加了“学生运营的免费诊所”大会。在美国,“学生运营的免费诊所(SRFC)”已有约40年的历史,是完全由学生运营并进行管理、面向城市无医疗保障人群的免费诊所。那次大会上,蒋晓晓还代表团队做了发言《在中国建立“学生运营的免费诊所”的可能性》。
美国已有53%的医学院校开设了SRFC,分布于25个州。每学期共有数以千计学生参加SRFC的志愿服务,数以万计的病人享受诊所的服务,社会各界的捐款及政府、学校的拨款使每家SRFC每年的运营资金从美元不等。
当时,几名大学生就想着回国创办“学生运营的免费诊所”。美国的一名医生还资助了她们300美元。靠着这300美元,她们进行了两次试运营,才结识了受助的保洁人员,为“阳光爱心诊所”打下了一个基础。
回到国内,蒋晓晓和同学设想免费诊所的运行模式,寻找挂卡医院,然后寻找受助人。北大医学部医院的孙凌波院长听到大学生的想法后,很支持这个“学生运行的免费诊所”,答应将这个免费诊所挂靠在北大医学部医院。孙凌波还联系国际狮子会中国狮子联会乐善服务队,该服务队捐助了6000元钱,为免费诊所的运行提供了基本保障。
寻找受助人时,大学生首先想到了工地的民工,可她们跑了3个工地,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在学校的校园里,她们发现了保洁工人,经询问,保洁工一个月才拿1100元钱,而且没有医疗保险。就这样,她们找到了第一批受助人。
蒋晓晓说,北京大学医学部“阳光爱心诊所”基于美国的“学生运营的免费诊所”的基本模式,是由学生参与运营和管理,由医生和医学生志愿者共同参与,向城市低收入困难人群提供免费诊治的义诊所。
“诊所由学生运营,学生还没有执业资格,是否涉嫌非法行医?”对于这样的疑问,蒋晓晓说,“阳光爱心诊所”虽然由学生来组织和管理,但所有诊断和药方都是由北大医学部医院提供,以保障医疗安全和有效,“阳光爱心诊所”的大学生不参与任何诊断,但会参与一些询问病史等前期就诊准备。
实际上,大学生主要负责拉赞助资金,确定受助人,为受助人发放就医卡,报销医疗费用。他们还是肩负学业的在校大学生,不在“阳光爱心诊所”里坐班。持有就医卡的受助人有病后,可随时到“阳光爱心诊所”(即北大医学部医院)就诊,看病的医生都是医院的正规医生。
这一点与美国的“学生运营的免费诊所”不同。在美国,受助人先到诊所,医科学生为他们体检、问诊,参与部分诊治过程。
据悉,由于经费和人员限制,以及处于对从事无偿活动的医生的保护,“阳光爱心诊所”并不能接待风险较大以及需要仪器设备较高端的疾病。初步规定的诊治范围为常见病,如呼吸道感染、消化道炎症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病情监测。
免费的“阳光爱心诊所”渴求资助资金&
目前,“阳光爱心诊所”确定的受助人只有11名,主要原因是资金不足,诊所得到的捐助仅仅6000元钱。爱心诊所初步确定,每名受助人每年可得到600元钱的免费医疗,这样11个人就需要6600元钱。
“受助者的人数是根据赞助资金的多少来确定的,我们有多少钱就会找到多少患者”,蒋晓晓告诉记者,“我们特别希望社会上富有爱心的人士支持我们。实际上,免费诊所对患者的帮助,有点像‘一对一’的资助。爱心人士资助了多少钱,可以了解受助者的身份,关心受助者,询问受助者究竟在诊所得到了哪些帮助。”
将来资金多了,“阳光爱心诊所”可以资助更多的人,现在她们从身边的低收入者做起,首批受助者是北大医学部的保洁人员。以后,符合条件的校外低收入者也可以成为受助者。
“哪怕每年帮50个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探索一条稳定有效的学生参与运营的免费诊所的模式,能有更多的医学院校共同参与建起更多家这样的诊所,实现更大的社会意义”,蒋晓晓说,“我们不只是为他们报销医疗费用,还为他们开展一些有益健康的活动,比如请老师做健康方面的讲座。这些讲座要覆盖所有的患者,同时让尽可能多的人参与,哪怕他不是我们的患者”。
作为2006级学生,蒋晓晓马上就要毕业了,将要离开生活了5年的大学校园。对于“阳光爱心诊所”的未来,蒋晓晓已成竹在胸:“爱心诊所就像学生社团一样,可以在大学里一届一届地延续下去。现在这个团队里面,除了2006级的学生,还有2007级、2008级、2009级的学生,以后可以慢慢吸引更多的学生。”
同时,蒋晓晓和她的同学还希望,更多的医学院开设这种免费的爱心诊所,更多的医科学生去做这项有意义的事情。实际上,“阳光爱心诊所”已不同于美国的“学生运营的免费诊所”,它已经很符合中国的国情,对于锻炼医科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蒋晓晓是一名充满爱心的大学生,曾经是北大医学预科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秘书长、北大爱心社的资助部部长。在北大医学部的学习生活中,她接受了很多的爱心教育。她知道,对于一个医生,一个医疗工作者,拥有一颗爱心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她虽然为“阳光爱心诊所”付出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可她感到,这好像并没有影响她的学习,越了解患者(特别是那么低收入的患者),她越有学习的动力。这个国家很大,医疗体制需要国家负责,而政策照顾不到的一些细节之处,需要每一个有爱心的人填补。
“阳光爱心诊所”落地能否开花?
“这个诊所的启动让我非常感动,这是北医学子对自我成长的一种追求。我们培养出技术精英的概率是很大的,但是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影响力的精英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像爱心诊所这样,通过基层医疗去接触社会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办法,而且,也最接近医学专业的本身,实在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如是说。
对于“阳光爱心诊所”的创办,北大医学部的许多老师给予了热情的帮助,对它的发展给予了密切的关注。北大医学部医院的孙凌波院长就是其中之一。1月6日,记者电话采访了孙凌波院长。
燕赵都市报:您对“阳光爱心诊所”如何评价?
孙凌波:这是类似于学生志愿者的一个组织,学生做些爱心活动,是很好的一件事情。我知道,这个诊所的发起人之一蒋晓晓曾是北大爱心社的会员,他们的出发点还是做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他们作为医学生,做一些与医学相关的公益活动,更易发挥他们的特长。这个项目是从美国学习来的,美国许多医学院有“学生运行的免费诊所”,而中国还没有。
燕赵都市报:“阳光爱心诊所”的发展前景如何?
孙凌波:这个项目与一次性的救助不同,它是有长远计划的。持有就医卡的受助者有病了,随时到医院看病,学生负责保销,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助人可能一年都没有病,但他拥有这样的保障,就像买了保险似的。这一项目更大的意义在于,它是长期运行的。现在刚开始,资金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从长远来讲,重要的不是资金,而是项目的组织结构、运行方式。有爱心的人愿意掏钱给那些没有医保的人,免费诊所要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机制。中国人不缺少爱心,公益事业面临的问题是,钱是怎么用的,有没有浪费等等。
燕赵都市报:美国53%的医学院有“学生运行的免费诊所”,你认为中国其他医学院可以推广此类诊所吗?
孙凌波:“阳光爱心诊所”与美国的“学生运行的免费诊所”有本质上的不同。在美国的免费诊所里,医学生做前期的问诊和体检工作,由医生来做最后的诊断。而这些在中国有许多限制。另外,医学生的学习任务很重,不能保证随时到诊所。所以,在“阳光爱心诊所”看病、开药是由正规的医生来负责,学生本身并不看病,他们可以做咨询、健康干预、诊所内除医疗以外的管理工作等等。
我觉得不仅仅是在医学院,在所有大学都有推广的意义。医学生做此事的好处是,他们有一些医疗知识,可以做健康咨询。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对受助者的关注,与受助者的沟通。
这件事情的意义不在于救助了多少人,而在于把这件事情制度化,在其他地方也可以运用。如果这项制度设计的好,北京其他高校,以及全国范围内更多高校的学生做这些事情,救助的人就会很多了。
现在很多媒体都关注这件事情,新闻点集中在“大学生、免费、没有医疗保障、第一次”上面,这些都不错。我个人觉得,这个项目的意义更在于建立一种长期运营的体制。不仅仅是给受助者多少钱,而且表现在,受助者有小病了及时治疗,花钱可以报销,可以促使受助者有病早治疗,别养成大病。北大医学部的老师做过调查,北京的民工每个月的医疗费用平均在27元,一年300多元钱。这样,有个保障的话,他们就敢去看病了。有的人有病拖着不去看,拖不住了才去看。我们的理念是“第一要预防,第二是有病早治疗”。(本报驻京记者&栗占勇&)
推荐阅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挂号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