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都市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在于产业有没有特色

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2020年形成“五区多园”布局
作者:时间:[ 15:40:06 ] 0
以八大特色产业为重点——
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2020年形成“五区多园”布局
  五区:以科技创新和服务配套为主导的都市农业区,以健康产业为引领的都市农业区,以休闲观光为核心的都市农业区,以生态涵养为根本的都市农业区,以城市菜篮子供给为任务的都市农业区。
  多园:围绕特色产业,加快基本农田建设步伐,大力实施农业园区增量提质工程,推进基地园区化、园区景区化、产业科技化配套建设,鼓励实施一园多区和建设园中园,形成各具特色、百花争艳的园区化发展格局。
  本报讯 近日,《贵阳市“十三五”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经市政府批复同意。《规划》提出,到2020年形成“五区多园”的都市现代农业布局。
  根据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和发展优势、市内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潜力,《规划》提出贵阳市总体发展布局思路:以肉、禽、蛋、奶、蔬、果、药、茶八大特色产业为重点,扶持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互联网+农业”、以电子商务为支撑的农产品流通业、以休闲食品为主的农产品精细加工企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基地带特色、以加工促特色、以项目扶特色,做大做强都市农业产业,全面构建实施农文旅结合的新业态,牢固树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理念,到2020年形成“五区多园”的都市现代农业布局,各区(市、县)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优势的都市农业新格局。
  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生产定位为“五区多园”。其中,“五区”包括以科技创新和服务配套为主导的都市农业区,主要涉及云岩区、南明区、观山湖区、白云区;以大健康产业为引领的都市农业区,以乌当区各乡镇为主;以休闲观光为核心的都市农业区,以农业嘉年华为载体;以生态涵养为根本的都市农业区,以清镇市为核心;以城市菜篮子供给为任务的都市农业区,包括修文县、息烽县和开阳县。
  《规划》提出了贵阳市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五项主要任务——
  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保菜畜、增特色”,大力发展“菜篮子”产品和山地特色产业,构建新型农业产业体系。把贵阳建成都市现代农业的重要冬春季特色蔬菜和夏秋喜凉蔬菜产区,提升蔬菜基地的集约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稳定清镇、息烽两个千万羽肉鸡养殖基地,建设修文“金鸡产业扶贫计划”循环经济发展新业态。
  构建双轮驱动模式,以现代农业园区和美丽乡村为平台,推进产村一体发展模式,完善都市现代农业建设标准体系并推进实施。到2020年,打造5条美丽乡村精品升级版示范带,形成40条美丽乡村提高型示范带,建设350个美丽乡村提高型示范点。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把精致农业内涵融入到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中,构建“首席专家——岗位专家——推广人员”的推广体系,推进精准施肥,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等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积极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促进农业产业融合,拓展农业的观光、品尝、体验、休闲、度假、教育等多种功能,全面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升级,加快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到2020年建成乡(镇)电商便民服务中心75个,村级电商便民服务点912个,培养农村电商推广员2000名,力争实现农村电商全覆盖。
  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根据不同区域自然条件、产业基础确定区域重点产业,打造优势产业集中区。引导农民合作社健全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推动农民合作社由单纯的数量增长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记者 游红)
——责任编辑:罗毅
——信息来源: 贵阳日报
网友评论:
已有0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CopyRight 2007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贵州省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贵州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 黔ICP备000005
联系电话:(3;联系邮箱:当前位置: >>
都市型现代农业集群助农民致富
  深秋时节,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的神路葡萄园已经进入采摘尾声,一旁的苹果园则进入采摘旺季,每天来采摘的顾客有100人左右。
  这处占地数百亩的果园是昌平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缩影。10天前,昌平区第十届苹果文化节开幕,3万多亩苹果进入最佳采摘期。苹果文化节持续进行八场系列活动,从多个角度展现昌平苹果和特色果园的魅力。
  为更好体现都市型农业贴近城市消费群体的特点,让游客更多体验采摘乐趣,昌平区还尝试了多种新型信息发布渠道:微信二维码扫描、APP了解观光采摘信息,8个乡镇、74个苹果种植村、合作社、农户的姓名和电话、交通路线、甚至苹果栽植的年份和品种,都一一列出。
  与瓜果挂满枝头的秋季相比,春季的昌平农业依然值得称道。今年三月在昌平举行的首届,集农业生产、生态、休闲、教育、示范等多功能于一体,有约300家国内外企业参展、700多种优质农产品展销,同时还进行了30项农业创意体验项目,在农民、城市居民、商家企业之间搭建了一个交流、互动、发展的平台。
  昌平区农委主任董锦华介绍,昌平区通过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深度挖掘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功能,打造特色农业品种、品质和品牌,根据区域地理条件,逐步形成了以百合花、苹果、草莓、柿子&一花三果&为主导的都市型现代农业集群,唱响了昌平农业的品牌。
  去年,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在昌平区举办,66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名代表汇聚昌平。目前,昌平区累计储备草莓优新品种100多个,建立了中国草莓种质资源基因圃和6000亩优质种苗繁育基地,通过建设&精品草莓产业示范区&,草莓日光温室由2008年的2000栋增加到目前的10000多栋,年收入由4000万元增加到3.88亿元。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昌平区都市型现代农业集群呈现爆发式集体增长。2012年,昌平区生产优质百合切花612.6万枝,百合商品球600万粒,实现产值7525万元;已建成苹果标准化果园3万亩以上,有效带动种植专业户2000余户;在山区半山区镇推广传统林果业,新建甜柿示范点7个,恢复发展燕山板栗、核桃、樱桃、京白梨等传统珍稀小果品15万亩。
  高速增长的背后,是北京市和昌平区对现代农业的各项扶持政策。董锦华说,围绕&一花三果&主导产业,昌平区制定出台了《昌平区农业产业&1+14&政策集成》,内容包括《扶持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和14项配套实施细则,涉及农业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这些扶持政策的出台,让农户真正受益,加快了昌平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
------分隔线----------------------------
高清图集&&
樱桃幽谷占地近千亩,又称千亩樱桃园,因三面环山,山前小气候明显因此该采摘园樱桃为...
北穆家峪回族村是密云县穆家峪镇唯一一个少数民族村,我村位于密云县城东北15公里处,...
阳光明媚,骑车到玉渊潭看樱花。门票只用2元,很便宜,而且晒晒紫外线,也有助于身体...
大胡子采摘园 的简介 北京大胡子采摘园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镇京密路西侧(前晏子村...
溪翁庄镇金叵罗樱桃采摘园位于北京市密云县溪翁庄镇金叵罗村,全村有70余户樱桃种植户...
北京温泉镇生态采摘园区,位于美丽的百望山脚下。占地200多余亩,周边空气清新,水质...
溪翁庄镇金叵罗樱桃采摘园位于北京市密云县溪翁庄镇金叵罗村,全村有70余户樱桃种...
梨花村位于北京西南郊永定河东岸,现有农户330户,960口人。梨花村总耕地面积5000...上海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以后农民与技术工人、律师、医生一样,就是一个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们将逐渐改变对农民的认识。”在传统观念中,农民靠天吃饭,干的活没有技术可言,与职业二字相去甚远。但是,今天,这样的观念显然不能与时俱进了,在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将成为都市现代农业的标配。在上海,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农民提出哪些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和吸引符合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上海做出了哪些尝试,今后继续提升的空间在哪里?上海发展新型都市农业成效显著市人大代表王黎娜是一个85后,复旦大学毕业,曾经在银行从事金融工作,未来本应在高级白领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可是工作两年后,她却义无反顾地辞职选择做一个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民。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选择?王黎娜告诉记者,除了从小协助父母从事农业生产,难舍那份乡情和亲情之外,还有的就是她对上海都市现代农业美好前景的展望。都市现代农业是依托大城市的科技、人才、资金、市场优势,在城市郊区进行集约化农业生产,为城市提供优质农产品、优良生态环境,并具有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教育和创新功能的新型农业。在王黎娜看来因为各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上海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前景会越来越好:“都市农业是多功能性的,除了农产品的供应之外还有原材料供应,比如把农产品作为深加工的原材料,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还有就是生态休闲、旅游、文化传承等功能,而不仅是种和卖。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刚刚结束的清明小长假,很多市民选择去上海市郊休闲、旅游。特色农业种植园、民俗趣味园、农业科普园,不同定位的农家乐,将生产、观光、科普、美食等功能结合在一起,以淳朴的风貌和田园的生活吸引市民前往体验。相关调查显示,上海消费者对乡村旅游的开支并不低,且未来预算也有增加的愿望。有数据指出,过去几年上海乡村一日游人均开支500元以下的占比达69.48%,在800元以上的开支占9.58%。农业休闲、旅游是上海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本市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成效显著。为保障地产农产品供给稳定,质量安全可控。全市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在150万亩左右,总产量保持在20亿斤以上,蔬菜面积稳定在50万亩以上,其中“夏淡”绿叶菜种植面积稳定在21万亩以上,蔬菜价格总体处于可控范围,质量亦安全可控。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14年底,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6家,农民合作社3192家。此外,农业科技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农业设施装备能力不断加强,目前全市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新型农民更专业上海总量仍然较少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前景美好,王黎娜认为对有志于从事农业工作的人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对从业人员要求更高,传统农业靠地吃饭靠人力,现代农业主要靠现代化的机器代替部分人工,有些设备是智能化的,对操作人的要求更高,这些设备传统农民不行。”都市现代农业不同于传统农业,它的未来是与前端的科技、现代化设备、先进的生产和管理理念结合在一起的,实现这一切要靠什么?人才是关键。什么样的人才?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什么样的?王黎娜这样理解:“区别于传统农民的地方是我们更善于用不同的方式学习,无论是书本上还是网络上,像老一辈靠经验吃饭多,靠口口传播多。我们通过网络,新技术的引进。还有我们更善于跟专业资源结合,比如同专业院校和农业技术部门的专家沟通。”更深层次的区别是对农业生产的理念不同。“以前农民种地想种的产量高点,多卖点钱。现在对安全要求越来越高,有时候种的少一点但是技术更新、东西安全,效益反而会更好。举个例子,以前草莓几块一斤我们已经觉得挺贵了,现在草莓在大棚里,利用黑膜覆盖技术,降低农药和授粉药物的使用,更安全生态,价格还蛮高的,采摘30块一斤,好的50一斤,好的东西高价也有人要。”新型职业农民主要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种。王黎明娜说从她回到农村这几年的情况来看,越来越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正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新生力量,但是从事这块工作的人总体素质仍然较低。如何培育更多高素质的职业农民?记者了解到,2015年以来,本市已连续三年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列为重点工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体系逐步完善。目前,全市已累计培育认定新型职业农民4693名,其中生产经营型2664人,专业技能型842人,专业服务型1187人,青年农场主211人。王黎娜也参加过职业农民培训,并且拿到了证书。她告诉记者培训是分层次的,内容也比较丰富,但是同时她也提出针对培训课程制定统一的规范:“哪些是必修课,哪些是选修课,不同类型的农民读哪些,更统一、规范。定期一年或者两年课程更新。这样培训出的农民都是差不多的,并且一张证全市通用,我在浦东有一个证到崇明办农场也可以通用。”至于如何吸引人才为都市现代农业注入新的人力资本,王黎娜建议一方面将农业知识和文化纳入中小学教育中,培养孩子对农业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另一方面,利用上海大学城在郊区的条件,鼓励农业合作社与高校建立合作机制,为现代农业培养潜在的人才。此外她还建议将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减轻年轻农业工作者子女教育的后顾之忧,留住更多的人才。
欢迎关注腾讯大申网微信(微信号:dashenw)
新粉丝回复【新人】可参与抢楼,有机会赢取QQ公仔!
1.回复关键字“真爱”,可以获取粉丝卡,有机会赢取能刷地铁卡抢微信红包的智能手表哦 !
2.你也可添加大申君私人微信号“dashenwzb”,各种聊天群等你进哦!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hourshi]
每晚睡不着只想哭。
有新婚燕尔的青年人,也有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的长者。
苏州是一个让人憧憬的旅游胜地!
天气变化多端,唯有书香不变。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阳澄湖现代农业产业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