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清联合国贸中心组织的高技术产品包括哪些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浙江―加拿大高技术产业联合研发计划首轮项目征集的通知
&&当前位置:
-& 详细内容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浙江―加拿大高技术产业联合研发计划首轮项目征集的通知
发布机构:浙江省科技厅 &&发布时间:
浙科发外〔2013〕242号
各有关单位:
根据浙江省科技厅与加拿大艾尔伯塔省于2013年共同签署的合作备忘录精神,为支持双方企业间技术创新合作,浙江省科技厅与加拿大艾尔伯塔省企业高等教育部联合设立浙江―加拿大高技术产业联合研发计划,为符合条件的双方企业开展联合研发及产业化合作提供支持。项目在浙江区域的组织管理工作由浙江省科技厅负责,项目在加拿大区域的组织管理工作由加拿大艾尔伯塔省企业高等教育部委托加拿大国际科技合作机构(ISTP Canada)负责。
依据双方确定的2014年合作计划,现开始首轮项目征集工作。有关事项具体通知如下:
一、项目征集范围及条件
本轮项目征集包括农业食品和生物制品领域、能源领域、环境领域、健康和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含医疗设备)领域、信息通讯技术(含地理信息)领域、纳米技术领域。
项目基本条件:
1.双方均须以企业为主体申报,高校、科研机构可作为技术合作方参与。
2.项目创新水平高,合作内容为新产品、新工艺研发,或引进加拿大高技术在浙江省应用并实现产业化。
3.项目成熟可行,合作双方事先对知识产权归属和产品或工艺的商业化达成共识,且有明确的分工。
4.项目具有一定合作基础,执行期一般不超过3年。
二、资格认定
1.浙江企业:在浙江省内注册、运营,且具有研发能力的企业。
2.加方企业:在加拿大艾尔伯塔省内注册、运营,且具有研发能力的企业。
三、资助金额
1.根据合作备忘录精神,浙江省科技厅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浙江企业,按浙江企业实际研发投入的15%给予100-500万元的研发经费资助。
2.依据加方相关规定,加拿大艾尔伯塔省企业高等教育部为加方企业提供支持,支持经费不超过加方企业申请并经核准的项目研发投入的50%。
四、具体组织方式
1.双方已达成合作协议和意向,或有明确合作伙伴并正在商谈的项目,中方机构应填写《浙江―加拿大高技术产业联合研发项目表》(附件1),并于2013年12月16日前提交至浙江省科技厅国际合作处。加方机构应按照ISTP Canada的要求在截止日期前向其递交相关材料,要求详见其网站(http://www.istpcanada.ca)。双方各自提交的相关材料中,项目名称(中英文)、双方参加单位(中英文)和双方项目负责人应严格一致。仅向一方征集单位提交材料的项目将不被受理。
2.浙江省科技厅委托浙江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帮助有明确需求的双方企业寻找合作伙伴,对接具体合作项目。浙江企业需要寻找加方合作伙伴的项目,请填写《浙江企业对加拿大合作需求信息表》(附件2)。在征集截止日期前确定合作伙伴并达成合作协议的项目,可参加本轮项目征集工作。
3.浙江省科技厅和ISTP Canada将共同对项目表进行初步筛评评审,并于2014年1月17日前通知项目合作双方初评结果。通过初评的合作项目的双方,按规定分别向浙江省科技厅和ISTP Canada提交计划正式申报书。
4.浙江省科技厅和ISTP Canada将依据各自的管理办法对合作项目分别进行独立的专家咨询和评审,并提出资助建议。对于双方评审均通过的项目,将由浙江省科技厅和ISTP Canada协商确认联合资助的项目名单,并于2014年5月公布。
5.本轮项目征集材料报送要求:纸质版一式三份、加盖公章,由各市科技局或省级以上高新区(开发区)管委会审核推荐后统一报送;。
五、联系方式
1.浙江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
陈晟颖& 技术转移部(项目对接及征集服务)
电话:0571-
传真:0571-
2.浙江省科技厅
洪晨鸣& 国际合作处(项目管理及政策咨询)
电话:0571-
传真:0571-
3.加拿大国际科技合作机构(ISTP Canada)
Ms. Stacy Chew 中国区项目经理
电话:613-729-3069 x: 223
传真:613-729-3061
附件:1.《》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2013年10月24日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办公室&&&&& &&&&&&&2013年10月24日印发
主办单位: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承办单位: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网管中心备案序号:浙ICP备号-1&建议使用IE7.0,分辨率以上浏览本站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上海高新技术创新发展中心和上海国际工业和信息技术中心两大中心揭牌,这对哪些股票形成利好?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7个产业
Zhijiang High Technolog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76 Dongxin RoadHangzhouChina...
Room 401, Industrial southen Road, Gaoxin District, Jinan City.(Shandong Provinc...
乘坐602路公交车
高新技术产业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月提高,在拉动我省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统计,全省一季度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设在法国巴黎
答: 最近问答板块有时候是不是不更新问题?
答: 比较常见的是股票,基金,黄金,外汇,银行理财产品,期货等。找个大点的券商开户吧,君弘投资者俱乐部除了银行理财产品跟黄金不行,其他都能买卖,是专业的投资者俱乐部。
答: 比较常见的是股票,基金,黄金,外汇,银行理财产品,期货等。找个大点的券商开户吧,君弘投资者俱乐部除了银行理财产品跟黄金不行,其他都能买卖,是专业的投资者俱乐部。
答: 比较常见的是股票,基金,黄金,外汇,银行理财产品,期货等。找个大点的券商开户吧,君弘投资者俱乐部除了银行理财产品跟黄金不行,其他都能买卖,是专业的投资者俱乐部。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深度剖析国际贸易发展史
作者:许恒恺
关键词:国际贸易&& 历史, 区域一体化, 服务贸易
&贸易调整& 贸易理论
&&引言:在如今这个社会,国际贸易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我们身旁的好多东西都是通过国际贸易所得到的,所以在我们学习国际贸易的过程中,我们要必须深入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变迁,这样我们才能有效的学习和掌握这门课程,国际贸易是一门复杂的课程,你需要掌握政治,文化,习俗,法规,等等一系列的知识,在实际应用上你也需要把这些知识合理的运用,我们只要掌握这些知识,我们才会学习好国际贸易这门课程,在我学习过程中,我把自己的看法与思考写在了其中。
国际贸易是在国际分工和商品交换基础上形成的。早在在奴隶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交通不便,商品流通量不大,国际贸易很有限,交易的商品主要是奴隶和供奴隶主消费的奢侈品。在封建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也有所发展。这一时期,中国与欧亚各国通过丝绸之路进行国际贸易活动,地中海、波罗的海、北海和黑海沿岸各国之间也有贸易往来。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当时参与贸易的商品主要是一般消费品和供封建主消费的奢侈品。
在我国,国际贸易之路是坎坷,
在汉代,由于汉武帝对匈奴作战的需要,所以便派张骞出使西域,在张骞的出使以后,慢慢的加深了汉朝对西域各国的认识和贸易往来,也就慢慢形成了丝绸之路,后来蒙古帝国的崛起,整个亚欧大陆被连在了一起,
各种商品开始贸易往来,胡椒等等其实就是贸易的结果,在明代郑和下南洋,开始了与南洋各国的交流,开始了海上丝绸之路。在后来,英国人向清朝人兜售鸦片,这个也是初期的国际贸易。历史上的大帝国有很多,这些大帝国使得贸易往来变得更加的容易了,因为大帝国把原来那些小国家进行了土地,政治
,财政,资源的整合,同时也使得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加深,这些都对国际贸易有了帮助。
一部贸易发展史,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兴衰史。我国是历史上最早开展对外贸易的国家之一,直到明代和清代前期仍保持着经济贸易规模世界第一的位置。1840年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外贸易也由此丧失主权,成为半殖民地对外贸易。新中国的成立,摧毁了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对外经济贸易主导权重新回到人民手中,对外贸易开始艰难起步。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对外贸易迸发出蓬勃生命力,实现了新的历史跨越。
在历史上,每个国家发展都离不开贸易,当你在看大国崛起的节目时,你会发现一个强大的国家必须进行海外贸易的往来,这样不仅会让一个国家的人认识世界,还会把那些先进的东西带进来。
中国的四大发明,正是由于贸易的关系得以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而四大发明在其他国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由于闭关锁国,所以我们的国家失去同世界的联系,所以我们落后了。
另外战争也是贸易手段,通过战争进行商品的流通,这是一种暴力的方法,比如鸦片战争,就是以一种挑起战争的方式进行贸易的,不仅贸易上大开方便之门而且在政治上也开了方便之门。我们可以从日本这个国家看出来,当初要是没有黑船事件打开了日本的国门,那么日本不可能比那时的清王朝强大,日本在打开国门后,进行了明治维新,对日本进行了改革,也进行了与欧美大国的贸易往来,所以日本发展了起来。
 试想一下两千年沧海桑田,时代变迁。我国对外贸易始于先秦,盛于宋元,衰于晚清,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5年的快速发展,又重新回到世界第一的位置,创造了世界贸易发展史上的奇迹。横向比较,我国对外贸易从1000亿美元迈上1万亿美元台阶,只用了16年时间,而美国用了20年,德国用了25年,日本、英国分别用了30年;从1万亿美元迈上2万亿美元台阶,我国仅用了3年,美国、德国分别用了8年。30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几乎每4年翻一番,是2013年贸易总额唯一超过4万亿美元的国家,也是100多年来首次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发展中国家
我国对外贸易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力量。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从206亿美元增加到4.16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6.4%。近年来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达到17%~20%,直接和间接带动了国内1.8亿人就业,创造了18%的全国税收。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调剂余缺、出口创汇,到新时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对外贸易凝聚着一个东方大国逐步走向工业化、现代化的缩影,构成了中国故事中最富时代气息的篇章。
  我国对外贸易根植于经济全球化,真正让13亿人的中国梦和70亿人的世界梦息息相关。我国已经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从南太岛国到非洲大陆,从欧亚大陆东端到大西洋两岸,全世界都在享受着质优价廉的中国制造商品。我国每年大量进口也带动了贸易伙伴的就业和发展。年,我国累计进口商品和服务约10万亿美元。不断发展的对外贸易,让中国发展惠及世界。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已经真正变成现实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开放是对外贸易发展的基础和保障。30多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反复强调要毫不动摇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领导全国人民牢牢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从战略上谋划全局,先后实施市场多元化、以质取胜、科技兴贸、大经贸、“走出去”和自由贸易区战略,不断为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
我国政府在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外贸发展道路。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我国的外贸发展没有成功的先例可循。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从基本国情出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充分利用人口多、要素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从设立经济特区到经济技术开发区,从沿海到内地,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打破了发展中国家依靠贸易保护谋求发展的传统模式,在开放和竞争中求进步、谋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外贸发展道路,也为丰富世界各国外贸发展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的政府利用牢固践行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时代理念来发展我国的国际贸易。首先互利共赢是我国处理与世界各国经贸关系的基本准则。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主张在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更是致力于推动完善国际贸易体制,高举贸易自由化旗帜,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主渠道作用,旗帜鲜明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坚持通过磋商对话处理国际贸易摩擦,坚持通过完善经贸规则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得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拥护和支持,树立了负责任的新时期大国形象。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充分的实践,充分证明,我国对外贸易已经走上一条适合我国国情、顺应世界潮流的发展道路,开创了发展中大国发挥后发优势、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发展壮大的成功范例。我国对外贸易的丰富实践,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实现的,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创造,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凝聚了亿万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向国际社会传播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正能量,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数据,201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4.16万亿美元,跃居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这是我国对外开放历史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牢牢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又迈出了坚实一步。回首过去,深感成就来之不易;展望未来,更觉前路并不平坦。我们不能有丝毫松懈。唯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加快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贸易早期为对内贸易,在某个地区的人们,为了生存所进行的贸易,人们以物物交换,在后来货币出现了,人们便使用货币作为媒介进行交换,这才使得这个地区形成了贸易的往来,当时人们还仅仅局限在这个地区,可是当人们开始进行对外探索时发现了新的东西,于是便产生了国际贸易。货币作为贸易的货币,其实早期的货币是金银珠宝这些有值货币,这种货币是具有价值的。但是后期货币其实是被赋予了价值,本身是没有价值的。所以,早期的贸易的货币更加的具有实物属性。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国际贸易急剧扩大,贸易活动遍及全球,贸易的商品种类也日益增多然后,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使得商路中断,所以欧洲人为了传道,贸易牟利,加上新的航海技术出现,使得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所以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商业革命。
但是对于其他的大陆,由于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于是便有了奴隶贸易,美洲跟非洲的奴隶卖到欧洲的工厂,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廉价劳动力。所以,可以这么说国际贸易是建立在人们的无限探索上的,正是由于人们的探索,发现了新的环境,所以才会有人们的贸易往来,这也说明这个地区的人们生产还有富余所以才会进行贸易。
如果说哥伦布的贡献是在于发现了新大陆的话,还不是说是他的过错,因为如果哥伦布没有发现新大陆的话,就不会有奴隶贸易,就不会有美洲大陆上的那些杀戮,所以如果说希特勒是罪人,那么在我看来哥伦布也能说是罪人。
那时候,其实并不公平,因为美洲大陆的落后,导致了好多印第安人,黑人在没有机会进行还手的条件下,就被那些外来者给打死了。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后,特别是产业革命以后,由于生产力迅速提高,商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并开始具有世界规模。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额不断上升。英国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当时参与国际贸易的商品主要是一般消费品、工业原料和机器设备。19世纪末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后,形成了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
此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和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遭到很大破坏,世界贸易额锐减并停滞不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进一步扩大和发展,美国成为国际贸易中的头号大国。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生产的社会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空前活跃并带有许多新的特点,贸易中的制成品已超过初级产品而占据主导地位,新产品不断涌现,交易方式日趋灵活多样。 当一个国家的资源不是很充分的时候,就要通过贸易来引进这些资源,使得国家进行发展,比如中国有大量的稀土资源可是美国没有,所以美国必须要从中国进口,而稀土资源中国没有办法进行深加工,所以贸易的价格就不及经美国深加工的产品。这就是贸易的劣势,我国如果可以将这些资源进行深加工的话,那么我们会通过贸易获取更大的利益。
当代国际贸易以发达国家为主,美国仍是世界最大的贸易国,但地位有所下降;德、日等国的对外贸易有极大发展;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份额不大,但与自身相比,对外贸易也有了很大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国际贸易在当代国际事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对各国自身的经济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如果说战争会阻碍贸易,这是事实,可以战争也拉近了国家之间的距离,战争会影响贸易的运输过程,但是战争也提升了贸易,正是由于战争,才更加显得贸易的重要性。
近代经济史就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提高的历史。对于国际贸易和世界贸易发展史的研究应当成为近代经济史的一个重要领域。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也应当成为近代经济史的一条重要线索。对于世界各国贸易发展水平的计量应当成为衡量世界各国在近代经济史中地位和作用的标尺,国际贸易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应当成为近代经济史的大事记。可见近代经济的历史也是大国或小国集团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断扩大相互之间贸易的历史。从各国的角度看,国际贸易都是服务于国内经济的外生变量;从全球的角度看,世界贸易(国际贸易的总合)是近代经济关系发展的主导力量。世界贸易造就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强化和大国经济的相对弱化。小国为了提高竞争力纷纷结成足以和大国进行经济较量的区域联盟(如欧盟和东盟)。结合紧密的可以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获得共同发展,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诸如东南亚金融危机这样的经济灾害。
在国际贸易发展中,欧盟的发展可以说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由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有效的促进了区域贸易自由化和区域贸易的增长,加深了区域内的国际分工与合作,使得该区域内的市场可以统一,保护了该区域的贸易,也可以促进区域内的产业结构调整,也更加强化了区域内的企业的合作与竞争。不光欧盟,还有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帮助实现了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优势互补,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那么什么是区域一体话,区域一体化就是地理区域上比较接近的两个国家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共同的经济和福利目标而进行的经济联动状态或过程。这种联合既可以有效的消除商品的贸易障碍,也可以消除要素流通的障碍,还可以使得经济政策更加有效的协调与统一。
由于国际贸易的日益发展,
如今在世界上,WTO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协调组织,WTO的前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WTO
有利于世界市场竞争的规范化,有利于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合理配置,有效的促进了政府的改革,WTO是当今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组织和法律基础,WTO前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47年10月30日在日内瓦签订,并于1948年1月1日开始临时适用),是全球性的,是联合国相关组织也被称为“经济联合国”。
在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并存1年。[3]
于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该组织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莱蒙湖畔。其基本原则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1996年1月1日,它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临时机构。世贸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它的前身是1947年订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贸组织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知识产权贸易,而关贸总协定只适用于商品货物贸易。
自2001年12月11日开始,我国正式加入WTO,标志着我国的产业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国际贸易的发展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人们为了规范贸易,也制定了许多法规,这样可以防止不公平的贸易往来,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国与国之间仿佛变为了一个整体。
也正是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在中国的人们才会享受到新西兰的奶粉,美国的人们才会得到中国的稀土来发展电子产业链。
国际贸易在未来的发展会愈来愈好,人们对于国际贸易的依存度也会越来越高,贸易的往来会加深国与国的友情。世界贸易的发展进程也就是全球物流贸易网的建设进程。没有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建设就没有世界贸易的海运便利。没有英吉利海峡隧道的建设就没有英国和欧洲大陆的经济繁荣的交通优势。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各国利用沿海城市建设国际海运和物流中心,促进国际贸易不断发展。
如果说国际贸易是张网络的话,那么每个国家就好比是这张网的每个部分,国际贸易把国家分成了好几个档,中国印度等国家成了世界贸易下的工厂,而美国欧洲大国则成管理者,主要的利益方。
这也是由于国际分工不同所造成的,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所以工业起步晚,比如工业革命在英国,所以英国做为工业大国,对外输出的就是这些工业产品,比如在清末时期额北洋水师的战舰基本上都是从英国
这些工业大国进口的,这也就是国际贸易。
英国最早的贸易公司叫做东印度公司,这个公司其实负责了殖民地的管理和贸易往来,在法国
也有一个公司叫做西印度公司,同样也是做相同的工作。
其实对于欧美大国来说早期的贸易是充满鲜血的,是暴力的贸易,一切贸易一牟利为主,在美洲大陆,这些贸易者抢夺黄金,在非洲抢夺钻石,把黑人当成廉价劳动力进行出售。而这时的中国,把贸易当成了炫耀,往往是给那些外来使臣送礼物,这样使得了外国人对于中国的虎视眈眈,也导致了八国联军事件。对于中国的好邻居日本来说,由于土地资源的匮乏,所以他们便开始瞄准中国,开始了侵华战争。
为的就是资源。
国际贸易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中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对外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贸易在人类的历史上不断的发展,不仅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而且为各地区的人们提供了联系。其次,国际贸易与分工有关,在人类的历史上国际分工经历了
萌芽阶段(在这一阶段国际分工主要取决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形成阶段(这是工业革命促成的,把国家分成了农业国和工业国,基本上是以英国为中心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是由于第二产业革命造成的,导致了国际分工的最终体现“工业日美欧,原料亚非拉’
就是写照。)
深化阶段(在这一时期,很多国家获得独立,第三技术革命兴起,使得国际分工不断深入。)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发展紧密相连,所以国际分工的形式决定国际贸易的格局,国际贸易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使得国家与国家之间更加的紧密了。贸易的发展从当初的骆驼马匹来进行贸易往来,如今已经发展成海陆空一体的贸易服务网,更加满足了贸易双方的需要,在贸易的运输方式,与科技的进步是分不开的,只要不断提升科技才会使得贸易更加的便捷与安全。
国际贸易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的发展,使得国家与国家的合作更加紧密,服务贸易得到很好的发展,统计显示,当前服务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0%以上,服务领域跨国投资占全球跨国投资的近2/3。伴随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产业结构深刻调整,新兴服务业和服务贸易蓬勃发展,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的重要动力。什么是服务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是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发展的结果
对中国而言,服务贸易发展经历了一段“黄金十年”。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参加京交会高峰论坛时表示,从2000年到2011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从660亿美元增长到4191亿美元,年均增长18.3%,全球占比从2.2%增加到5.2%,世界的排名也由第12位上升到第4位。
自2005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以发展速度超过货物贸易2个百分点、超过国民经济增长速度7个百分点、超过世界服务贸易发展速度近两倍的突出表现保持“高位运行”。
2005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的世界排名连续5年基本保持每年上升一位,目前服务出口和服务进口分别位居世界第四和第三,这在世界服务贸易发展史上绝无仅有。2011年中国服务业吸收外资552亿美元,首度超过制造业成为利用外资最多的领域。
然而,不少业内专家表示,中国服务贸易飞速增长的背后难掩一个现实——2011年,中国货物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与美国不相上下,但中国服务贸易总额还不到美国(9600亿美元)的一半。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而且不断扩大。2010年在世界贸易组织定义的12项服务贸易中,中国在保险、运输、专利使用等更加依赖技术和智力的服务贸易领域都有超过百亿美元的逆差,只是在建筑工程等一两个传统服务领域有近百亿美元的顺差。
我们在反观印度,2004年之前,印度服务贸易均为逆差;自2004年起,转为顺差,且顺差额逐年增长,2005年,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成为印度最大的顺差行业。印度服务贸易出口一半以上为新兴行业。由此可见,服务贸易在不断的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忽视问题,由于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比较滞后。我国虽已成为货物贸易大国,但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2013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5396.4亿美元,仅为美国的一半左右;我国是货物贸易顺差大国,但也是服务贸易第一逆差大国,2013年服务贸易逆差额达到1184.6亿美元。与之对照,美国是货物贸易第一逆差大国,但也是服务贸易第一顺差大国,2013年服务贸易顺差达到2316亿美元。我国服务出口结构也不够优化,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出口占了近50%的比重,金融、保险、咨询、计算机与信息等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出口占比还比较低。当代国际产业结构演进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高增值环节逐渐向服务部门集中,贸易增值主要靠前端的研发设计和后端的营销服务,组装制造环节利润比例越来越小。我国出口企业大多集中于加工制造环节,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向两端延伸尚未形成整体性突破。服务出口发展滞后,表明服务业总体竞争力不强,与世界贸易强国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有专家建议,中国可以放宽海外培训机构的市场准入,为中国培训出更多的服务人员。同时,加快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中介服务和熟悉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的人才的引进。
与此同时,丰富和完善服务贸易政策必不可少。一是要重视服务贸易政策的复杂性。服务贸易牵扯到很多方面,在制订促进服务贸易发展政策时,应研究好细则。一些具体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服务贸易的发展也要受到制约。二是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在市场经济中,知识产权在某种程度上比知识更重要。知识产权是保证知识能够实现价值的关键,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刺激知识不断地增长和发展。知识产权是服务贸易中的重要问题,理顺知识产权政策,也将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
在国际贸易的发展中,有发展就必然会有不足之处,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很多国家的本土产业受到了打击,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国家也相应出台了贸易保护政策,所谓新贸易保护主义,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领域中形成的以非关税壁垒为主,以关税壁垒为辅的新的贸易保护主义。非关税壁垒最为普遍和基本的形式是直接数量限制,主要有进口配额制、自愿出口限制、关税配额、本地容量策划、有秩序的销售安排等。其第二种基本类型是财政性的贸易保护措施,主要包括生产补贴、出口信贷补贴,有些能影响国际交换的模式和流量而直接限制贸易。其第三种形式是行政性和技术性的壁垒,主要包括反倾销程序、反补贴行动、健康和安全规则、环境控制、海关评价程序、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等。
&非关税壁垒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数量性。关税壁垒是通过价格的变化来影响或限制贸易的一种保护措施,具有间接限制的特点;而非关税壁垒中最普遍使用的保护也是影响范围最大的措施是进口配额,其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对贸易的直接数量限制。第二,歧视性。非歧视性是关贸总协定(GATT)与后来的世贸组织(WTO)所确定的国际贸易活动的根本准则,但非关税壁垒如进口配额、进口禁止、反倾销行动和自愿出口限制等都是特别针对个别或有限的国家,它们都是歧视性的。第三,隐蔽性。非关税壁垒无法与关税一样,很容易地分析其生产和消费效应,因为许多非关税壁垒都是隐蔽性的。第四,从暂时性向长期性的转换。进口配额、关税配额、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等都是根据关贸总协定中的免除条款等例外性原则采用的暂时性、短期保护措施,但都已形成为一种长期性定型的制度机制。
新贸易保护主义是在主要发达国家贸易自由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且与之并存,所以,其特点与贸易自由化不可分割。第一,以非关税壁垒为主,贸易保护措施多样化,限制进口的重点由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第二,按照有效保护率设置阶梯关税,以求在较低的关税率下,达到较高的有效保护程度的目的。第三,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从传统产品、农产品转向工业品、劳务部门和高科技领域。第四,从贸易保护制度转向更系统化的管理贸易制度,强调政府管理贸易,实施战略贸易政策。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政府管理贸易不断充实和调整,成为对外贸易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借以实行贸易保护;第五,把贸易政策法律化、制度化,使贸易保护以合法的形式出现。西方国家管理贸易的法律由单行的法律,发展成为以外贸法为中心的,与其他方面的国内法相配合的一个整体,加强了“反倾销”和“反补贴”。进入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纷纷以自己的实力为筹码,与主要的贸易国进行经常性的贸易谈判,一方面迫使对方的出口要按它们限制进口的意愿作“有秩序的销售安排”,另一方面,迫使对方开放市场,对它们的出口产品给予“公平待遇”,保证“市场准入”;第六,借助GATT的免除条款,利用公平贸易的借口,逐步走向双边和歧视性贸易,形成了各种经济集团,搞集体贸易保护政策,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保护制度和机制。各国“奖出限入”措施的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奖励出口。
新贸易保护主义增长的动力结构因素
经济发展的滞缓与困难。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经济增长总体上出现了长期停滞的趋势,80年代中期以前,各种类型国家经济增长的停滞表现得尤为充分,目前,仍有不少国家的经济缺乏起色,例如西欧国家的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经济增长的停滞,造成有效需求锐减,生产能力和产品大量过剩,驱使各国把希望维系在获取更大的世界市场份额上。然而,在经济生活国际化空前发展的条件下,世界市场份额的争夺同样也发生在国内市场上。占领更大的国内市场份额,也就是占领更大的世界市场份额。因此,西方国家不得不重新祭起限入奖出的“法宝”。另一方面,一度日趋严重的通货膨胀又加剧了这一趋向。首先,通货膨胀直接强化了经济停滞,从而强化了世界范围内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其次,物价普遍、持续上涨,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利润边际,这种情况通过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和投资的减少,进一步滞缓了经济增长,增加了失业,从而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情绪。
&西方国家的宏观经济调节。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西方国家的宏观经济调节,无不以医治“滞胀”为目标。起先,各国都把治“滞”即解决高失业作为主要政策目标,发动“贸易战”以保护低竞争力部门的就业;同时扩大政府开支规模,这一措施导致财政赤字急剧增长,促成通货膨胀,导致汇率上升,出口困难,贸易逆差迅速增大,同样助长了贸易保护主义情绪。随后,各国都把治“胀”即降低通货膨胀率作为主要目标,采用了货币主义学说,紧控货币发行量。这一措施的实践造成了高利率,而高利率又抬高汇率,结果也给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火上加油”。西方国家在宏观经济领域的这样一些举动,激起了普遍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回应。80年代以来,随着“滞胀”的消失和经济增长势头的逐渐恢复,西方国家的宏观经济调节转向了以稳定经济发展为主。这一方针在国际生产和市场的矛盾依然十分尖锐的情况下,同样导致了以尽可能多地挤占国际市场和尽可能有效地保护国内市场为主要特征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
经济结构的全球性调整。目前,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新技术革命,由此引起了全球性的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的调整,通过下述几条途径,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世界范围内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1.结构调整期间经济系统运行的内耗增大,增长减速。2.供求结构失衡,主要是对原材料、“夕阳工业”产品等的需求减少,导致受损国为补偿损失,在出口产品和出口地区上推行“替代战略”。3.各国经济结构“转轨变型”的速度差,构成了一种新的发展不平衡。4.注定要造成大量结构性失业,但许多国家却不恰当地选择了保护就业的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增长模式的修正。为通过抑制通货膨胀打破“滞胀”僵局和彻底摆脱经济低速增长的困境,为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确实正在自觉不自觉地经历一个修正其经济增长模式的过程。70年代中期以前的那种以追求数量扩张和高速度为特征的发展战略,正在为一种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维护低通货膨胀条件下有效率经济增长的战略所取代。这一修正在客观结果上也对贸易保护主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造成了有节制的经济增长。为实现这一新模式,需要尽力加速经济结构的调整。在这一方面,日本堪称典型。经济增长模式的修正,也发生在其他类型的国家,同样产生了推动贸易保护主义发展的动力。
&国际范围内生产力的重新布局。在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发展不平衡等规律的作用,生产力的国际布局发生了一些对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具有一定推动作用的重大变化。首先,一些重要贸易产品,如纺织、钢铁等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从发达国家逐渐移向一些发展中国家。同时,另一些产品如汽车、电子产品等,其比较优势在发达国家之间也逐渐发生了转移。然而,在追求“充分就业”的目标下,国家强行干预经济过程,使得比较优势丧失国的有关产业,并未相应于优势获得国的发展而自然萎缩,从而激化了世界范围内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其次,南美、东南亚等一些新兴工业国日渐崛起。这些国家以日益增强的实力为基础,一般都很注重发展出口产业,因而其许多产品都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有力地冲击了世界市场上原有的供求格局,导致矛盾和摩擦加剧。上述情况,在当前新技术革命兴起的条件下,表现得更加明显,可以说形成了生产力在国际范围内重新布局的新高潮,从而持续不断地刺激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
&美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衰减。这是人们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因素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动力结构中之所以显得重要,是因为如果把它同以美国为典型例子的其他短期因素结合起来,就足以解释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何以成了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策源地”。尽管近几年美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所恢复,但其曾经造成的对于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仍未消失。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现状和表现特色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保护范围日益扩大,保护手段时有创新,成为全球的一大潮流。
从地域上看,世界各国均被卷入了保护主义的混战。它从美、日、欧三角贸易战发展到全球性的贸易战,各国间的贸易摩擦和冲突屡见不鲜,促使各国纷纷采取措施保护本国的产业与市场,同时向国外市场扩张。在保护主义浪潮中,发展中国家成为受害者,它们从发达国家所得到的贸易优惠正在减少甚至完全被取消,传统出口商品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使其在世界贸易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从内容上看,被保护的商品日益增多。近年来在商品的保护上出现了两个明显的特点。一个是对于服务行业的保护日益趋于严厉。近几年来,服务行业的世界贸易额平均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长,到1983年,全世界的服务贸易额已达6 200亿美元。其中,美国的金融和快餐等行业对世界的扩张最为突出,促使世界各国加强对服务行业的保护。另外一个是保护主义开始进入高技术产品领域。由于技术的特殊性及重要性,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往往受到出口国的限制及其要求的进口国的保护。
从实施主体上看,贸易保护从国家保护走向集体保护。在当今世界上,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安第斯条约组织、东盟、西非共同体等等经贸集团遍布全球。它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内部实行自由贸易而对外实行严格的保护,从而严重削弱了世界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从保护的手段上看,由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战后由于大幅度消减关税壁垒造成其作用与地位下降,再加上非关税壁垒的种种便利之处使其在全球广为泛滥。据统计,非关税壁垒的种类已达一千多种,主要有配额、许可证、外汇管制、进口押金、通关手续和海关估价制度、技术标准、卫生检疫标准、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最低限价和禁止进口、自动出口限制、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补贴等等。日本甚至以渔民可能违反国际捕鲸者协会规则为借口,禁止从菲律宾进口鲸肉。
&从对象上看,新贸易保护主义保护的是陷入结构性危机的产业部门。其中农业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在大多数国家的任何时期都受到保护。
&从制度安排上看,绿色贸易壁垒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重要贸易保护制度安排。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提高,人们环境意识不断加强,消费心理和消费偏好发生变化,对环保与绿色产品的需求日渐增长。绿色贸易制度以保护国内消费者利益和维护国内生态环境为理由,迎合了消费者对环境的要求,成为政府取得环境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当这些新的制度安排,包括各类技术规范、标准等措施,被用以限制国际贸易自由化,保护本国市场时,它就演化为绿色贸易壁垒(Green Trade&
Barrier)。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趋势
估测当前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趋势,需要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当前新贸易保护主义是否会继续加剧?2.如果继续加剧,是否会冲垮自由贸易体制而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长期发展趋势
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具有周期性质。贸易保护主义的趋缓趋烈,在根本上取决于世界经济长期波动的趋升趋降。因此,就其长期发展趋势来说,对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估测,可以令人持比较乐观的态度:它将随着目前这个经济周期的“下降波”向新一轮“上升波”的转换而趋于和缓。历史表明,任何一个“下降波”,都孕育着新技术革命,新技术逐渐取代传统技术而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技术结构的变动引起生产结构的剧烈变动。而当这一时期一旦发展到这样一个点,在这个时间点上,各新技术群已经成熟到能够大规模转化为生产工艺,新旧技术的交替已经建立,以新产业和更新了的产业居主要地位的新的生产结构业已建立,则这一“下降波”就会结束。因此,新技术革命不可逆转的发展,从根本上决定了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渐趋和缓的长期趋势。
(二)当前短期发展趋势
在我们面对新贸易保护主义,我们应该更为关注其短期发展趋势,因为它直接影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发展趋势和贸易政策的制定。短期发展趋势是个相对概念,是指目前这个“下降波”今后持续期间的发展趋势。它所覆盖的期限究竟有多长,只能做出极粗略的估计:按照西方各主要国家的时间表和目前的实际发展情况,其时间跨度很可能在10—15年左右。在此期间,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趋势,主要取决于下述两股力量的交互作用:1.诸多短期因素的变动。2.那些客观存在的阻碍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发展的因素的变动。
简言之,各短期因素变动的趋势可能是:首先,世界经济增长在总体上仍将处于尚未彻底摆脱“衰退性增长”的状态,但增长的加速度将逐渐明显,然而在新的危机期间情况将会相反;通货膨胀已得到抑制,但旨在治“胀”的宏观因素仍在发生作用,尤其是由此导致的财政赤字、高国债等不稳定因素,将极可能诱发一场新的经济危机,从而加剧对于控制通货膨胀的努力和压力;全球性生产结构的调整正在进行,因而摩擦还可能增大,但经济增长模式伴随着生产结构调整的进程,可能会出现某种“反修正”;生产力在国际间的重新布局,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将趋于稳定;美国商品的竞争力近年已有所恢复,今后在其居世界领先地位的高技术的支持下,将会进一步有所增强。然而,由于日本、西欧的竞争,这一过程将会进行得比较缓慢。因此,从总体上看,这些因素都在向缓和各自作用的方向缓慢发展,但它们不会立即滞缓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势头;同时,这些因素的发展还都孕含着在一定条件下出现曲折、甚至较严重曲折或转化为别的什么短期因素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潜伏着使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继续加剧的危险。而一旦爆发新的危机,这种危险就会变成现实。比如,在进入21世纪后的第一个年头,美国遭遇恐怖主义“9&11”事件,导致美国经济发展滞缓,并直接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的放慢和失业率的增加,将对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产生新的影响,贸易保护政策很可能有新的抬头倾向。但另一方面,各阻碍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发展的因素,今后也将进一步加强其作用。其中,比较重要的首先是经济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这一进程将使各国的外贸依存度进一步提高,在此基础上,相互投资、跨国生产、产品回销等一系列利益交叉的过程,将会比较有力地抑制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其次,当前伦敦、东京等地金融市场的变革和各国涉外金融政策的变化表明,资本国际运动的机制和信息结构正在得到完善,在此条件下,必然要加强就地生产和销售的发展趋势,这会减轻世界范围内生产与市场的矛盾。再次,贸易保护主义对于各国经济发展所形成的压力,将迫使各国政府继续奉行“和平解决”贸易争端的方针。可以预料,世界贸易组织、“七国首脑会议”、多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国营贸易”、对抵贸易、双边磋商等系列行动将继续发展。无疑,这也将缓和矛盾,抑制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
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短期发展趋势将可能是:如果不受新的经济危机的进一步刺激,当前的贸易保护主义将以一个比较平缓的势头继续有所发展;如遇新的经济危机,其发展将加剧,但这种加剧还是比较有限的,在程度上,不会发展到冲垮自由贸易体制而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在时间上,也将会是比较短暂的,随着危机的过去,又会调整到比较平缓的发展轨道。
&(三)未来趋势的具体情形
&1.继续加强以非关税壁垒为主、以关税壁垒为辅的保护体系。近几年来,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及非WTO成员国家积极削减关税,以利于与世界经济接轨。同时加强非关税壁垒,以强化对本国的保护。国际贸易保护趋于以非关税壁垒为主,以关税壁垒为辅,各种非关税壁垒措施配套使用,非关税壁垒与关税壁垒综合使用的形式。
2.保护的对象将主要集中于陷入结构性危机的产业部门。如农业、纺织、服装、钢铁、汽车、造船、家电等行业。一旦某些国家为保护这些部门而筑起贸易壁垒,其他国家就会因害怕损害自己的利益而纷纷仿效。保护的另一个重点是尖端技术。当前,发达国家的产业正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像电子计算机、光纤通讯、宇航工程、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开发应用能力已被世界各国看成能否在未来的世界市场上取得主动地位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鉴于它的重要性,各国竞相对它采取保护。
&3.保护向区域化和集团化发展。组建区域性经贸集团一方面可以实行内部自由贸易以促进内部经贸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外构筑贸易壁垒,抵制贸易对手的入侵,保护成员国的市场。再说,组建经贸集团增强了实力,可以凭借它的力量抗衡和抵制外部国家的报复与竞争。
4.技术标准日趋复杂,卫生检疫规定日益苛刻,绿色壁垒方兴未艾。这些标准与规定往往比其他措施更隐蔽,更难以对付。因为它往往与维护生产与消费安全,保护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听起来十分合情合理。但是它的规定是非常挑剔和苛刻的,出口厂商要想使自己的产品达到以上的标准,必须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这样就提高了商品的成本,从而达到了限制进口的目的。在整个世界经济紧密相连的今天,各国在经济交往上一方面会加强保护,另一方面它们的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也在加深,这种渗透与融合将成为抑制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力量。所以从长远来看,贸易保护损害了自由贸易与各国的利益,贸易壁垒将日趋一致与削弱。
总之,新贸易保护主义虽然推行时间不长,但已成为现今国际贸易壁垒的主流,给国际贸易带来了广泛的、深远的影响,成为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严重威胁,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各国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纵观国际贸易发展史,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政策往往是交替使用、此盛彼衰,在当前和今后,贸易保护仍会存在前所未有的发展,其表现形式会时有创新,但贸易自由化无论如何应该成为世界贸易发展的主流。
国际贸易在我国的现代的发展,
虽然我国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在带给我们喜悦的同时,更多的是冷静和忧思。当前,世情、国情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各国求发展求变革的愿望更加强烈,围绕国际市场的争夺更趋激烈。国内经济发展进入增速换挡期和结构调整期,科学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要求更加迫切。在这种背景下,全面审视我国对外贸易,还有很多方面不能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成为贸易强国,还有很长、很艰难的路要走。
  对于一个行业来说,创新是很重要的,所以创新发展的基础亟待加强。创新是支撑对外贸易发展的活力源泉。当代国际市场竞争,根本上是创新能力之争。长期以来,我国产品参与国际竞争主要依赖数量和价格优势,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附加价值低。2013年我国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已分别达到57.3%和29.9%,但很多商品核心技术掌握在外方手中。其中,机电产品61.2%是外资企业生产的,51.1%是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73%是外资企业生产的,65.3%是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我国出口自主品牌建设滞后,目前拥有自有品牌的外贸企业约占外贸企业总数的20%,自有品牌出口额约占出口总额的11%。在不少国家和地区,我国有商品无品牌、有企业无形象的情况普遍存在。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如果今后我国还长期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底端,既不利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也不符合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
  我们还要健全我国的贸易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多年来,国家不断改革完善出口退税、出口信贷和通关便利化等政策措施,营商环境总体上有了显著改善,但单向鼓励出口的政策手段比较多,有促有限、有出有进的双向调控机制还未完全建立,仍然存在片面追求速度和规模的倾向。市场中介组织作用发挥不够,一些行业还存在一哄而上、竞相杀价、无序竞争等问题。贸易便利化水平还有提升空间,政出多门、审批环节多、企业税费负担重、贸易成本高等现象依然存在。当前,国际经贸规则博弈加剧,发达国家在环境、劳工、知识产权、竞争中立等议题上设定新标杆,试图抢占国际规则竞争制高点,我国外贸管理体制面临转型挑战。如何构建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高标准的贸易投资规则体系,是对外贸易发展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外贸发展环境不容乐观。从外部看,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美国经济虽然保持复苏势头,但企业利润主要来自资本市场,量化宽松后遗症没有完全消除。欧元区大规模失业、债台高筑、银行危机等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日本政府债务规模急剧膨胀,长远来看可能影响增长的可持续性。在美国量化宽松退出的影响下,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货币急剧贬值,“金砖国家”风光不再,开始沦为“脆弱五国”。总体来看,国际市场需求很难再回到金融危机前的持续高增长阶段。国内方面,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经济发展的资源、能源、环境约束加剧,如何在巩固传统优势基础上,尽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是发展对外贸易亟须破解的重大课题。
我们不能停留在一点点的成就上,我们要开拓进取,建设贸易强国,登顶之路,殊为不易。要将世界第一的位置保持下去,更加艰难。我们要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培育新优势为重点,以提高综合效益为目标,以互利共赢为宗旨,加快调整进出口战略,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更好地服务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
我们应该坚持开放引领,继续发展对外贸易不动摇。贸易强国是质和量的统一,有量还要质,有大还要强。要立足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紧缺的现实,始终坚持开放发展思维,按照布局平衡、以质取胜、多元互补、多点支撑的原则,在保持外贸合理增长的基础上,切实将发展目标转移到质量和效益上来,注重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外部支撑,构建内外需双轮驱动的大国经济发展模式。
 我们要坚持创新,努力的思考新的模式只有实施创新驱动,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只有夕阳产品,没有夕阳产业。要加快运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劳动密集型产品科技和时尚内涵,稳住劳动密集型产品国际市场份额。促进贸易与科技、产业融合,鼓励外贸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贸易业态创新,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创新加工贸易模式,改善加工贸易配套条件和增值能力,促进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从代加工向代设计和自主品牌发展。大力发展服务贸易,鼓励智力、技术密集型服务出口,形成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对于我国国际贸易我们应该进行更加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外贸可持续发展新机制。完善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惯例、体现新时期外贸发展要求的外贸促进政策,创新外贸管理手段,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公共信息服务,建立质量效益导向型的贸易促进体系。加快进口促进政策体系建设,清理进口环节的不合理限制,促进进口与出口的协调发展。统筹推进自由贸易园(港)区建设、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和涉外经贸法律法规修订,深化财税、投资、金融、外汇、流通等领域改革,释放制度红利,激发外贸主体活力。健全反垄断、贸易救济和产业安全审查等工作机制,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对外我们应该坚持互利共赢原则,积极参与全球经贸规则制定。大国意味着责任,意味着担当。今后,我们必须更多走向国际治理前台,发挥世界贸易大国影响力,增强我国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和履行大国责任的能力。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粮食安全、贸易金融体系改革等全球性议题上,主动提出新主张、新倡议和新行动方案。继续把多边贸易体制作为促进全球贸易投资开放的主渠道,旗帜鲜明地坚持贸易自由化,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向更加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开放、包容、透明原则,参与区域贸易合作,发展布局全球的自贸网络。完善全球价值链,加强贸易政策协调,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贸易能力建设。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外贸战线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贸易强国目标一定能实现,对外贸易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写下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
如果说跨国投资是近代经济的骨干,国际贸易(从国家角度看的世界贸易)和全球贸易(从全球角度看的世界贸易)则是近代经济的血脉。世界贸易是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含旅游、金融、电讯等非货物流动资本的跨国经营)在内的国际资本流通的统称。近代经济的大宗财富故事大多来自于世界贸易领域。研究近代经济史如果不了解世界贸易的历史就很难从错综复杂的资料信息中理出清晰的头绪。
如何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是世界贸易面临的最大难题。由于缺乏足够的世界政治权威创立普惠各国的世界经济秩序,当今世界只能接受由美国主导的世界贸易组织体系:WTO。从最初的关贸总协定到现今的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在摩擦和碰撞中不断增长。对于世界贸易的有效控制,进一步降低国际贸易的政治风险和无政府状态始终是近代经济史不可回避的问题。
在国际贸易发展的今天,贸易的政策也在做着调整,什么是贸易政策,它有哪些特性。
贸易政策的宏观性,贸易政策的统一性,贸易政策的协调性,贸易政策的政治性,还有贸易政策的国际性,在国际贸易发展的过程中,贸易的政策也在不断的调整。
15-17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准备时期,采取的事保护贸易的政策,这是为了增加货币财富,保持贸易出超,促进资本积累。代表了商业资本阶级的利益。对这一时期的主要的理论依据是重商主义。
18-19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主流贸易政策是自由贸易,自由贸易有利于形成有利的国际分工,增加国民财富,加强国民财富,加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促进资本积累形成。这代表了工业资产阶级利益,对这一时期的理论依据是绝对/比较理论依据。
另外在这一时期还有一个非主流的政策类型,就是保护贸易政策
主要的目标是干预外贸,促进和扶持本国幼稚产业的发展,培养竞争力。有利于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势力,实习赶超。其主要支持理论是保护幼稚产业论。
第一次世界大战跟第二世界大战期间,贸易的政策的基本类型有两种,一种超保护贸易政策,目的在于加强市场的垄断,扩大有效需求,利用外贸促进国内增长,缓解经济危机,实习充分就业。国家积极干预外贸,奖励出口,限制进口。保护措施多样。主要支持理论是新重商主义和凯恩斯保护贸易理论。
另一个是自由贸易政策,通过形成有利的国际分工,增加国民财富,促进资本的积累,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主要支持理论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资本主义黄金时期,贸易开始了自由化,取消了贸易歧视与障碍,促进了货物和服务生产和交换。代表了垄断资本的利益,适应资本对外扩张的需要。主要理论依据是新自由主义贸易政策理论。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贸易政策变为了新贸易保护主义,增加收入,提高就业,改善国际收支,保证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维护了国家安全,保护环境。贸易保护日趋制度化,法律化,并且转向更加系统化的管理贸易制度。主要理论依据是新贸易保护论。
20世纪80年代,主流的贸易政策是贸易政策融合发展,这一时期的理论依据是战略性贸易理论,博弈论,新自由主义贸易的政策理论。在我们进行国际贸易的理论学习时,我们应该对国际贸易的理论发展和政策发展进行深刻的学习,通过分析不同时期的国际贸易政策与国际形式之间的联系,通过掌握国际贸易政策的发展的依据,我们就可以在如今的社会,更好的掌握现今的国际贸易政策,我们才会制定出有利的政策来发展我国的国际贸易。社会环境跟国际形式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联系,所以我们要明确我们的学习目的,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学会国际贸易。
同时更具不同时期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政策跟大的世界贸易形式对该国家的贸易形式与政策是产生作用的,一个好的国际贸易形式会带动该国的贸易发展,一个好的国家政策会鼓励该国家贸易主体的发展,所以我们学习贸易政策的变化是很有用的。在贸易的变迁中,在这门学科,也涌现了一批人物,其中比较有名的有亚当-斯密
(绝对优势论)
和大卫-李嘉图
(比较优势论)
这是古典贸易理论。
还有新古典贸易理论
要素禀赋论的创始人
俄林,萨谬而森,最后还有
新贸易理论的
(规模经济理论)和弗农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也正是这些理论的碰撞,使得国际贸易的理论体系得以发展,这也使得国际贸易发展的更加的全面。
通过深度剖析国际贸易发展史,我们可以学到历史,政治,文化,理论上的知识,我们只要全方位的分析国贸的历史进程,我们才会知道国贸的发展对今日的影响,我们必须要努力学好这些基本知识,才能为后面的实践知识做好准备。
国际贸易的发展在我国越来越大,上海自贸区的成了,金砖银行,等等,都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是挥之不去的,我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受到国际贸易的影响,所以我们作为一名商科的学生要学会国际贸易,这样我们才能有机会,有能力实习中国梦。贸易加深了国家与国家的往来,加深了民族与民族的交流,这就是国际贸易。
[参考文献]
金祥荣,等.贸易保护制度的经济分析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朱邦宁.国际经济学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冯宗宪.开放经济下的国际贸易壁垒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烈.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
.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
梁小民.宏观经济学&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肖勤福.世界经济发展因素研究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
闻.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实践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丁跃进.谈谈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生及其发展趋势
.石油大学学报,1993,(4).
[9](《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3年第4期)
国际贸易与实务&&
北京大学出版社&
国际市场营销学&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