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特别合作区的gdp属于深圳新区 深汕合作区吗

重磅!深汕特别合作区由深圳主导!正式改为深圳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
全国第一个特别合作区,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方案正式通过,合作区调整为深圳全面主导,正式改为深圳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
深汕特别合作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总面积468.3平方公里,特合区的合作期限为30年,从2011年至2040年止,享有地级市一级管理权限。
据广东省人民政府网消息,广东省长马兴瑞9月7日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了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等工作。
关于深汕特别合作区
日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复《深汕(尾)特别合作区基本框架方案》,正式设立深汕特别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aa185ec727143dd-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定了!深汕特别合作区!聚焦深圳“东进”再造一座城背后的飞地经济
定了!深汕特别合作区!聚焦深圳“东进”再造一座城背后的飞地经济
日前,据财联社报道,全国第一个特别合作区——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方案正式通过,合作区调整为深圳全面主导,正式改为深圳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  据报道,深汕特别合作区位于广东汕尾市海丰县,与惠州市惠东县接壤,包括鹅埠、小漠、鲘门、赤石四镇,总面积468.3平方公里,规划控制面积约200平方公里,目前总人口7.3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仅161人。  合作区合作期限为30年,从2011年至2040年止,享有地级市一级管理权限。从地理位置看,其西距深圳市中心120公里,广州200公里,香港82海里,盐田港80公里;东距汕头200公里,汕尾港35公里。  未来,合作区将积极参与区域产业分工,引导产业集聚,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传统产业、现代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生态农业为重点的产业体系。  成立6年的深汕特别合作区可谓抓住了许多风口,也逐渐引起市场各方的关注。在深圳出现针对部分制造业外迁的争议之时,深汕特别合作区的高速发展似乎给深圳“东进”和制造业发展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但市场对这座新城还有着更多的期许。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这里不算是深圳,但却到处都有深圳的“影子”。  如果说过去深圳的发展方向是一路向西,东进战略则被赋予“再造一个新深圳”的新使命,深汕特别合作区也逐渐引起投资者的关注。除了东进战略,飞地经济、产业转移......深汕特别合作区可谓抓住了许多风口,又会有多少值得期待的地方?  合作区的前世今生  近日,市场一度传出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建设工作或由深圳全面主导,但该消息并没有得到官方确认。其实,深汕特别合作区设立至今已有6年。2011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复设立深汕特别合作区,此举意在探索区域协同发展新模式。深汕特别合作区是由省委、省政府委托深圳、汕尾两市共同管理,深圳市主导经济管理和建设,汕尾市负责征地拆迁和社会事务,特别合作区享有着地级市一级管理权限。合作期限从2011年开始计算,有30年的期限。  深汕特别合作区距离深圳市中心120公里,西、北部与惠州市惠东县接壤,东与汕尾市海丰县相连,南临红海湾,是珠三角城市群向东拓展的第一站,规划范围包括海丰县鹅埠、小漠、鲘门、赤石四镇,总面积468.3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145平方公里,相当于深圳市罗湖和福田区面积总和。此外,从深圳乘坐厦深铁路可到达位于合作区的鲘门站,广汕铁路也正在建设,广州到汕尾的车程有望缩减到一小时以内。  其实,深汕特别合作区前身是2008年成立的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深汕两市共建合作区,可谓各取所需。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力推“腾笼换鸟”战略,推促珠三角地区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粤东西北地区。深圳土地资源日渐紧缺,中低端制造业转移几成必然。借此,发达城市既可为高端产业发展腾出空间,也可对口帮扶经济落后城市,汕尾就是深圳对口帮扶的城市。  根据深汕特别合作区官网发布的规划,鹅埠组团作为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传统优势产业;鲘门组团将发展成为集旅游休闲、健康养生、商务居住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区;小漠组团将打造成粤东能源产业带的重要组团;赤石组团将作为以科教研发、休闲旅游、生态农业为主导的远景功能提升区。  近年来,深圳在这片土地上的动作不断,让合作区与深圳的一体化发展不断提速。据悉,深圳市规划国土委、住建局、科创委、经信委等部门先后与合作区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合作区与深圳实行统一的政策平台标准,特别是从日起,从深圳转入合作区的企业可申请13项深圳市本级产业扶持专项资金。值得注意的是,特别合作区的采购事务按照深圳市政府采购规定,土地招拍挂在深圳规划国土委进行。  产业新城:“飞地经济”如何飞更高  如今,深圳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隐忧:部分制造业出现外迁的现象,存在产业“空心化”的隐忧。  早在去年4月,深圳出台了一份《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措施》,提出深圳将从加强产业用地统筹管理、创新产业用地使用方式、实施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专项保障、加大创新型产业用房建设和供应力度等要求。尽管如此,深圳土地资源日渐紧缺,地价和劳动力成本大幅攀升已成事实。就在这时,深汕特别合作区的高速发展似乎给深圳“东进”和制造业发展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深汕特别合作区招商引资,也打出“深圳总部+深汕基地”口号,提议企业将总部、研发部门等留在深圳,将生产制造基地放在深汕特别合作区。  对于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定位,其实也从最初的“双转移”产业园区,到2014年底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审定发展规划调整定位为“深圳产业拓展支撑区、珠三角产业发展协同区、粤东振兴发展先行区、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和现代产业新城”。可见,深汕特别合作区已经被赋予更重要的使命。此外,根据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此前做出的抽样调查数据,深圳企业向广东省内其他地区转移的主要方向在粤东。在众多转移企业中,有56.9%选择去粤东,13.8%选择去粤北,只有2.9%选择去粤西。从整个广东省来看,深圳“东进”与广东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战略高度契合。  深汕特别合作区和深圳在地理位置上其实并不相连,深汕特别合作区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块“深圳经济飞地”。“飞地经济”即不同行政地区打破地域管辖限制,“飞出地”一方将产业项目安置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园区内,通过约定利益分享机制实现互利共赢。纵观全国,各地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以“飞地经济”开展合作的案例并不罕见。中国与新加坡两国政府在江苏省合作共建的苏州工业园区,可视为“飞地经济”鼻祖。如今,这个工业园区已成经济高地,2016年GDP达2150亿元。  为了解决产业空间问题,深圳似乎也将目光投向了“飞地经济”。就在今年6月,深圳宝安区与江门市宣布联手建“飞地”,有意把大泽产业园作为一块合作的飞地,发展装备制造业。可见,在国家大力支持“飞地经济”的背景下,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建设更值得期待。  深职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邓志旺表示,深汕特别合作区更多承载的是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一种经济上的互帮互助,实现帮扶功能。一些深圳企业可以更方便转移到深汕特别合作区,甚至可以把保障房建到新区,通过一个快速的轨道交通连接,从而使深圳空间得到扩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任何不能永远发展的事物,终将消亡。
作者最新文章深圳市属国资国企与深汕特别合作区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深圳市属国资国企与深汕特别合作区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 近日,深圳市属国资企业与深汕特别合作区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片区开发、重大项目投资落地、金融科技合作、人才住房建设、人才交流与培养、国资国企监管和改革发展等领域开展全面深入合作。
&&& 当日,深圳市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彭海斌率市国资委班子、有关处室、25家直管企业和17家下属企业主要负责人一行,赴深汕特别合作区开展合作对接及相关签约活动。汕尾市委常委、副市长、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总指挥、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主任产耀东等合作区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
&& 投控公司、特区建发集团、水务集团、盐田港集团、燃气集团等深圳市属国资国企负责人一行实地考察了小漠国际物流港、赛格龙焱光伏产业基地和南门河水系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基地等市属国企在建项目。座谈会上,市国资委和合作区管委会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能源集团和燃气集团分别与合作区管委会签订了投资项目意向书,涉及投资额数十亿元。
&&& 据统计,目前共有12家市国资委直管企业在合作区有投资项目或投资意向,共涉及投资项目43个,总投资金额近300亿元。
&&& 深圳市国资委主任彭海斌表示,深汕合作区起步之时,以特区建发集团、盐田港集团为代表的一批市属国企,最早参与合作区开发建设,为合作区顺利起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后将充分发挥国企基础性、公共性和先导性作用,重点围绕基础性公共领域、产业布局、规划编制三方面加强合作,助推合作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产耀东指出,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大开发大建设离不开深圳市国资委的大力支持与倾心相助,此次双方确定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期待通过共同努力,依靠深圳国企的强大力量,推进合作区加快建设美丽滨海产业新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汕特别合作区gdp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