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科学基金农科院获得国家基金的给配套吗

当前位置: &&&&&&
索 引 号 &16-00102
信息分类 &农业处 / 农业处 / 通知
发布机构 &江苏省财政厅 发布日期 &
信息名称 &关于发布2016年度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关于发布2016年度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苏财农〔2016〕5号
  各有关单位:&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根据江苏省农业委员会、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江苏省财政厅等部门编制并经省政府同意发布的《江苏“十三五”农业重大科技需求》和2016年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自主创新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组织管理优势,按照《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管理办法》(苏财规〔2015〕45号),在征求有关部门和科教单位建议基础上,研究制定了《2016年度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申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见附件1),现予发布,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主体&
  项目申报主体为江苏省境内的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二、申报条件&
  1.&项目申请人须为在职人员(不含在站博士后),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无不良科研行为,从事相关研究五年以上。&
  2.&2015年未通过验收的项目负责人,不得申报。&
  3.&2015年已主持同类项目的不能再申请同类及以下项目,2015年主持第三类项目可申请2016年第一类或第二类项目,已主持第二类项目也不能再申请第一类项目。&
  4.&项目研究年限一般不超过3年,具体实施周期根据实际研究内容自主确定。1年以上项目,研究任务目标按1+N年度设计,通过年度评估后自动转入下一年度实施,未通过评估即终止实施。&
  三、申报程序与材料要求&
  1.&2016年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实行网上申报。申报单位须在日前,登录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门户网站(),进入“项目管理系统”页面完成单位注册,逾期未注册的单位将不能申报本年度项目。申请人根据申报指南填写申报表,经申报单位在项目管理系统中审核后集中报送纸质申报材料。申报单位须对申报表中各项内容真实性进行认真核实,对申请人的申报资质负责。一旦发现有不实申报,将取消申报单位申报资格。项目网络申报受理截止时间为日24时整,届时系统将自动关闭,不再接受项目申报;3月30日24时前完成形式审查,通过形式审查的项目方可在线打印带水印的项目申请书;纸质申报材料受理截止时间为4月1日15时整,逾期不予受理。&
  2.&申报材料包括单位项目申请汇总表1份(格式见附件1)、带水印的项目申报表及相关附件材料(格式见附件1),须以A4纸在线打印、平装、一式7份,报送至南京市钟灵街50号江苏省农科院综合楼716室。&
  四、申报咨询&
  1.&申报系统咨询&
  项目管理系统填报技术支持电话:025-39。&
  2.&相关政策咨询&
  省财政厅农业处:王&&芃&&联系电话:025-&
  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63号天目大厦1618室&
  3.&申报具体事务咨询&
  省农科院科研处:邹轶&&,付蓉&&025-&
  地址:南京市钟灵街50号省农科院综合楼709室&
  附件:1.&2016年度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2.&2016年度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管理要求及评审安排&
    附件1&:2016年度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一、江苏现代农业重大科技问题&
  1101&&稻麦肥药减量与周年高产高效集成技术方案&
  研究内容:针对生态农业建设新要求,以县域为尺度,开展稻麦肥药减量关键技术和稻麦周年高产高效集成技术研究。包括:化肥和农药利用率提高技术、稻麦机械化高产和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稻麦秸秆高质量机械还田与壮苗技术;稻麦生育期优化条件下周年高产高效种植方式与茬口配套技术。&
  以肥药施用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粮食生产大县为项目实施区域,支持跨学科、跨单位联合攻关。须有县级推广部门参加,承担技术方案实施。&
  研究目标:确保项目实施县化肥农药用量零增长,形成以肥药减施为核心技术的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技术方案,明确县域技术方案一体化实施条件,为集成适于不同区域稻麦田肥药减施与周年高产高效技术体系提供模式。&
  1102&&设施农业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配套技术方案&&
  研究内容:针对我省极端低温弱光时期设施农业冻害、周年性多茬生产土壤连作障碍、节能省工节本关键技术与装备缺乏和配套化难题,以及提高设施耕地复种指数需要,分别以日光温室、钢架大棚为独立实施单元,重点开展日光温室、钢架大棚的保温增温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装备,研究集成工业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基质化高效利用、设施蔬菜集约化育苗和肥水一体化耦合关键技术,研究设施蔬菜土壤连作障碍机械化防控、消解技术与配套装置,研究制定不同设施类型、不同土壤类型及不同种植品种的设施农业全程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体系。&
  以高效设施农业发展重点县(高效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为实施区域,支持跨学科、跨单位联合攻关。须有县级推广部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合作组织参加。&
  研究目标:研制出适于不同生态区气候特点的设施优型结构和建造标准;集成集约化育苗、连作障碍防控和肥水一体化耦合等设施蔬菜关键技术;开发出适合设施生产的耕整、起垄、移栽、喷滴灌、植保等农机具及智能化装备。&
  1103&&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棉花以及特色经济植物等新品种创制&
  研究内容:利用基因组关联分析,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品种选育的科技含量,加快新品种系熟化完善,缩短新品种从区域性试验到品种审定的创新周期,选育高产(如水稻株型紧凑、大穗型)优质(如水稻的支链淀粉含量、垩白度、芳香)、多抗(如水稻抗稻瘟病和纹枯病、耐盐碱等)及肥药利用高效的水稻、玉米新品种,加速培育科技含量高、生产应用广、市场潜力大的油菜、棉花新品种,以及具有出口竞争力的江苏特色经济植物新品种,大力提高我省种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力争主要农作物品种在1-3年内有8-10个新品通过国家、省审定,特色经济植物品种产业化形成出口竞争优势。&
  项目目标: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有关文件精神,围绕提高种业科技创新水平,公益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退出商业化育种,推动育种人才、技术、资源依法向企业流动,加快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新型现代种业体系,努力培育一批较大影响力的新品种,做强做大种业企业,发展壮大种业产业,实现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的跨越。&
  申报方式:采取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方式,以省种业基金投资搭建的企业化研究院为平台面向社会公开招标。&
  种业企业可单独作为研究主体直接申报,已享受种业扶持补助资金,不再重复申报。不支持纯基础性研究。招标指南另行发布。&
  1104&&适度规模条件下农牧结合循环农业技术方案&
  研究内容:针对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需要和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过量、养殖场对环境污染严重、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不够充分等突出问题,以养殖场毗邻种植业生产区域为实施单元,重点研究养殖场沼液到农田高效安全利用工程和模式,基于废弃物最大消纳量的农作物合理配置,基于农作物优质高产和土壤可持续的废弃物合理利用技术,建立种养结合循环生产模式并推广;研究生物资源草食动物利用、草食动物排泄物农田利用结构配置、接口技术和工程技术,建立种养系统内部物质和能量多级利用模式并推广;研究集成畜禽发酵床生态养殖和养殖废弃物安全回用技术,建立生态健康低碳循环农业模式并推广。&
  支持跨学科、跨单位联合攻关。须有种养业生产主体参加。生猪养殖规模年出栏万头以上,毗邻种植业规模2000亩以上。&
  研究目标:建立农牧产业布局合理、化学投入品减量、畜禽废弃物全部利用、农业生产过程清洁、种养单元对环境的废弃物零排放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促进现代农业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
  1105&&池塘工业化养殖系统关键设备与技术方案&
  研究内容:针对池塘工业化养殖关键设备不够系统完善、适宜养殖品种、配套技术和饲料配方缺乏,渔药用量高和水体污染等问题,围绕池塘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研发养殖水槽、增氧推水设备、残饵与粪便回收系统定型设备,以及水质高效净化技术及装置,筛选适宜养殖品种、配套技术和饲料配方。&
  支持跨学科、跨单位联合攻关。须有养殖企业参加。&
  研究目标:实现养殖系统每平方米产量超过100公斤、效益超过1500元;实施区亩效益5000元以上,渔药用量下降90%,养殖周期内水体零排放。&
  1106&&优新树种选育与高效栽培技术方案&
  研究内容:围绕生态江苏和美丽江苏建设需要,收集、保存江苏特色乡土树种;引进适宜树种(品种),增加树种多样性,加大杨树品种改造与更新步伐;开展林农、林牧、林药等复合技术研究,提升优新树种栽培利用综合效益;采用常规育种与基因工程育种相结合的方法,重点选育抗病虫害、耐瘠薄盐碱、生长势强、无污染、观赏性佳及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树种;开展林业重大有害生物防控、树种(良种)规模化、标准化繁育等技术研究。&
  支持跨学科、跨单位联合攻关。须有县级推广部门参加。&
  研究目标:选育新优树种(品种)5-10个,集成应用树种(品种)繁育、重大有害生物防控与高效种植等技术模式。&
  1107&&农业物联网关键设备及应用技术方案&
  申报内容与要求:针对大田、设施农业、畜禽养殖小区和农业园区信息化、智能化、精确化生产管理需求,以县域大田作物、建制园区为尺度或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实施单元,重点研发适于农业生产的经济适用型监测控硬件设备和智能决策软件系统,提高传感器数据采集精度,降低应用成本;集成应用条形码、二维码、RFID电子标签、传感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建立农产品质量信息追溯系统;开发一批基于大数据的大田作物、设施农业、建制园区和畜禽养殖现场监视、生产管理远程监控等农业指挥调度系统。&
  以大田作物、设施农业、建制园区和畜禽养殖为实施单元,支持跨学科、跨单位联合攻关。须有县级推广部门参加。&
  研究目标:突破一批支撑农田精确作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关键技术;形成可组装集成的、面向生产全过程的大田作物精确作业自主产品和装备系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经济适用型农业物联网硬件设备;开发一批农业生产智能决策模型与应用软件;形成农产品质量信息追溯系统。&
  预期成效:建制园区100%实现农业生产环境远程监控可视化、管理决策智能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全程化。形成用于大田的农业生产精确作业技术与系统,以及用于设施农业、建制园区和畜禽养殖现场监视、生产管理远程监控等农业指挥调度系统,具备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列入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条件。&
  二、农产品产业发展和关键技术创新&
  1201&&畜禽产品产业链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
  研究内容:针对畜禽产品产业链关键技术问题,以江苏地方特色品种为核心,统筹衔接种群繁育、生态养殖、疫病防控、加工储运、品牌创建、市场营销、产业经济文化、发展预警与市场风险控制等各环节创新,构建畜禽产品产业科技支撑链。&
  支持跨学科、跨单位联合攻关。须有涉农高新技术企业或省农业科技型企业参加。可联合生产基地、合作组织共同实施。&
  研究目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模式。&
  1202&&特色蔬菜产品产业链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
  研究内容:针对蔬菜产品产业链关键技术问题,以品种和安全生产技术为核心,统筹衔接轻简化生产、加工保鲜、储运营销、品牌创建、发展预警与市场风险控制等环节创新,构建从生产到鲜食产品供应和居民消费的产业链技术体系。&
  支持跨学科、跨单位联合攻关。须有涉农高新技术企业或省农业科技型企业参加。可联合生产基地、合作组织共同实施。&
  研究目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模式。&
  1203&&优质果品产业链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
  研究内容:针对优质果品产业链关键技术问题,以果园为载体,统筹衔接品种更新、省力化栽培、肥水药精准管理、加工保鲜、储运营销、品牌创建、产业经济文化、发展预警与市场风险控制等环节创新,构建优质果品产业科技支撑链。&
  支持跨学科、跨单位联合攻关。须有涉农高新技术企业或省农业科技型企业参加。可联合生产基地、合作组织共同实施。&
  研究目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模式。&
  1204&&特色水产品产业链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
  研究内容:针对特色水产品产业链关键技术问题,以品种为核心,统筹衔接种群繁育、健康养殖、加工保鲜、储运营销、品牌创建、产业经济文化、发展预警与市场风险控制等环节创新,构建特色水产品产业科技支撑链。&
  支持跨学科、跨单位联合攻关。须有涉农高新技术企业或省农业科技型企业参加。可联合生产基地、合作组织共同实施。&
  研究目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模式。&
  1205&&区域特色产品产业链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
  研究内容:立足地方特色产业资源禀赋和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主线,以特定农产品为单元,统筹衔接品种、种养、收获、加工储运、贮藏营销、品牌创建、产业经济文化、发展预警与市场风险控制等环节创新,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和品牌优势,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
  支持跨学科、跨单位联合攻关。须有涉农高新技术企业或省农业科技型企业参加。可联合生产基地、合作组织共同实施。&
  研究目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模式。&
  1206&&高效生态外向型产品产业链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
  研究内容:立足江苏外向农业发展基础,以目标国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特定农产品为单元,统筹衔接品种、种养、收获、加工储运、贮藏营销、品牌创建、贸易渠道、产业经济文化、发展预警与市场风险控制等环节创新,逐步形成出口导向型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
  支持跨学科、跨单位联合攻关。须有出口企业或生产基地共同实施。&
  研究目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模式。&
  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重大产品或装备创制&
  1301&&现代农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重大产品或装备研制&
  研究内容:围绕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农业机械、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和“生物农业”、“智能农业”、“感知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等发展需求,重点开展原创性单项技术、产业发展共性技术或产品研发,为重大科技问题解决和产业链技术集成提供源头性支撑。&
  研究目标:形成可组装配套、可集成应用的产业共性关键技术、产品、装备。&
  2016年度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申请项目汇总表&
  单位(公章):&
承担任务形式&
  承担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联系人:&
  联系电话:&&&&&&&&&&&传真:&&&&&&&&&&&&电子邮箱:&
  2016年度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申报表&
  所在单位(公章):&&&&&&&&&&&&&&&&&&&&&&&&&&&&&&&&&&&&&&&&&&&&&&&&&&&&&&&&&&&&&&&&单位领导审核签字:&&&&&&&&
身份证号码(附第二代身份证正反面扫描件)&
最高学历和学位(学校、专业、时间)&
专业技术职务及专家称谓*&
工作单位(科研院、系、所或企业部分)&
主要研究方向&
单位固定电话&
近3年科研业绩简介(2012年以来)&
主要承担的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限5项:名称、来源、起讫时间、承担任务)&
代表性文章或专著(限5项:名称、期刊、时间、署名)&
已授权专利(限项3项:名称、专利授权号、时间、类型、署名)&
获奖情况(限省部级及以上:名称、获奖等级及证书号、时间、署名)&
其他(限3项:包括新标准、审定品种、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兽药、农药、肥料、添加剂等登记证等)&
所在单位信息&
单位联系人&
单位联系人电话&
申请任务信息&
申请指南代码&
拟申请经费金额(万元)&
申请项目名称&
完成任务思路&
(限800字)&
取得成果形式&
A技术模式;B商业模式;C产品&
任务实施后达到的预期目标&
(限300字)&
重点阐述项目实施规模以及反映实施成效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科研工作基础&
(限300字)&
承担任务形式&
A主持;B参加;C主持或参加都可以&
已联合的参加单位、人员姓名及拟承担任务&
  说明:1.申请指南代码:填写申报指南中的代码编号。&
  &&2.取得成果形式:根据任务完成后取得成果填写。&
  &&3.已联合的参加单位:根据承担任务形式填写,如:选择主持的方式填写已联合的参加单位,选择参加的方式不需要填写。&
  &&4.&专家称谓:指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千人计划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
  &&5.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指国家相关部委及江苏省科技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等单位下达的科研项目和经费。&
  附件2&:2016年度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管理要求及评审安排&
  一、管理要求&
  1.&关于申报方式&
  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集聚全省最优势科技力量集中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中最急需、最迫切的科技问题”,2016年,继续加强自主创新资金项目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凡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人员既可根据申报指南中一个或多个内容单独申报,也可自行组建研发团队对一个、多个或全部内容进行申报,根据解决思路和已有研发基础遴选主持人、参加人,并组建研发团队。为保证全省最优势科技力量有效整合,项目申报单位遴选最优势科技力量申报,同一申报单位对相同研究内容只能申报一项,超项不予受理。&
  2.&关于项目经费管理&
  (1)预算编制。申请人依据科研任务实际需要真实、合理地提交项目经费预算,预算编制作为项目评审立项的重要依据。执行期1年以上的项目编制总预算及年度滚动预算。&
  (2)预算执行。项目牵头单位为财务核算主体,项目资金直接下达至项目牵头单位。执行期1年的项目预拨70%资金,项目中期检查合格后拨付剩余30%资金。执行期1年以上的项目,按照年度滚动预算拨付第一年度资金,下一年度资金拨付视上年度经费使用审计情况而定。项目经费支出严格按合同预算执行,项目主管部门将不定期组织抽查审计。&
  (3)决算审计制。项目结题验收时,项目牵头单位提交财务决算报告,由项目主管部门进行审计,否则不予验收。&
  二、评审安排&
  2016年度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实行“两审”制,具体环节包括:&
  1.&先由专家根据项目名称、内容、技术方案评选项目,确定牵头人和明确参加人范围。&
  2.&牵头人在评选出的参加人范围中,组建和完善研发团队,并编写项目实施方案和经费预算。&
  3.&项目主管部门牵头组建综合评审委员会,对项目实施方案、团队结构、经费预算、牵头人和参加人科研能力进行审定。&
  4.&经审定立项的项目,由牵头人提交项目合同书,经审核通过后正式立项实施。&
【】&&【】&&【】&&我院召开江苏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省
业务联系:master#
微信公众平台:jaaswx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钟灵街50号
邮编:210014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网站
All Right Reserved江苏省农科院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芝麻般大小的虫子——灰飞虱,竟然是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的元凶,可导致水稻不结实,严重威胁粮食安全。
&&扬子晚报网1月9日讯(记者 胡林 通讯员 马晓杰 马一杏)芝麻般大小的虫子——灰飞虱,竟然是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的元凶,可导致水稻不结实,严重威胁粮食安全。江苏省农科院研究员周益军等在国际上率先找出灰飞虱传播水稻病害的方式和规律,并首次建立灰飞虱等病害监测预警体系,3年从“虫”口夺回100多万吨稻谷。在今天的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灾变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本世纪初以来,灰飞虱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在我国稻麦轮作区先后暴发成灾,累计发生面积达到2.3亿亩,严重威胁粮食安全。由于暴发成因不明导致防治束手无策,测报技术缺乏导致病情难以判断,造成巨大产量损失引起农民恐慌。其中,仅2004年江苏发病面积就达2400万亩,当年失收面积50余万亩。江苏省政府办公厅为此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工作的特急通知。
&&周益军和团队经10多年联合攻关,成功探明了病害致害机制和成灾规律,确定病害防控关键时空点。其中,经卵传播机制、病毒在细胞间移动机制、条纹症状形成机制是首次被发现,此前在国内外均未有报道。以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为例,该病毒可利用灰飞虱卵黄原蛋白进入卵巢滋养细胞,通过滋养丝进入到卵母细胞,从而传递至后代,这是毒源积累的内在机制,导致了病害的传播危害。团队还创制了两种病毒高效特异单克隆抗体,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建立灰飞虱带毒田间检测技术和病害监测预警体系,实现了病害的早期预警和精准预测。其中,田间快速检测技术可3—4小时内完成每次500个灰飞虱样本带毒率检测,准确率超过了99%;建立以麦田灰飞虱带毒率为核心参数的病害中长期预测模型,实现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预测准确率达90%以上。
&&近3年,这一技术在江苏、安徽等省累计推广4668.6万亩次,挽回稻谷损失106.3万吨,减少用药5042.02万亩次,成功实现了病害防控从被动应急到主动绿色高效的转变。 (编辑:王育昕)
&&上一篇:入冬江苏省共有54人感染H7N9禽流感 病例增多与阴雨、雾霾也有关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编辑:未闻
扫码变身小作家
惊喜大礼抱回家
未来网为中央新闻网站&如有新闻线索请发至邮箱:
来源:环球网  07:34
来源:中新网  07:24
来源:新华网  07:24
来源:中新网  20: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19:32
来源:中新网  18:30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号-1
&&|&&&&|&&客服电话:010-我院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_广西农科院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批准资助2016年度第二批项目的通知》(国科金计项[2016]47号),我院喜获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其中青年基金2项、地区基金18项,直接经费724万元,是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资助项目数量、经费最多的一年。获资助项目清单如下:
&&&&&&&&&&&&&&&&&&&&&&&&&&&&&&&&&&&&&&&&&&&&&&&&&&&&&&&&&&&&&&&&&&&&&&&&&&&&&&&&&&&&&&&&&&科技处& 刘开强供稿&& 车江旅审核
责任编辑:关妮纳关于给予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配套奖励的决定
作者:办公室&来源:办公室&阅读:825&时间:&字体:[&&]
院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
为加强我院基础研究和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进一步营造创新环境,激励自主创新,经院党委研究决定,对“小粒野生稻DNA导入系YVB的品质性状变异分子机理”等15项获得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给予配套奖励,每项奖励5万元,其中个人奖金2万元,项目研究经费3万元。
希望受到表彰奖励的项目和团队扎实工作、潜心研究,不断超越,为我院科技创新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附件: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配套奖励名单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2015年2月11日
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配套奖励名单
一、面向项目(6项)
1、小粒野生稻DNA导入系YVB的品质性状变异分子机理
项目负责人:赵炳然
依托单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2、超级杂交稻全生育期光合产物积累规律及调控机理研究
项目负责人:邓启云
依托单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3、黄瓜全雄系A基因的克隆及在杂优育种上的应用
项目负责人:陈惠明
依托单位: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4、CaHsfA2和CaHsfA6b转录因子对辣椒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的调控机制
项目负责人:刘峰
依托单位: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5、基于GWAS的稻瘟病抗性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
项目负责人:李成刚
依托单位: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
6、稻曲病菌优势真菌病毒对寄主菌致病力分化机制研究
项目负责人:谭新球
依托单位: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
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9项)
1、抗稻瘟病基因Pid3等位基因间抗性特异识别位点鉴定研究
项目负责人:吕启明
依托单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2、茶白星病病原及其致病条件研究
项目负责人:周凌云
依托单位:湖南省茶叶研究所
3、大豆根瘤中硫氮互作调控网络组件及机理研究
项目负责人:马淑梅
依托单位:湖南省作物研究所
4、新型油菜Ogu CMS恢复源中外源萝卜片段的序列分析及特异标记开发与利用
项目负责人:王同华
依托单位:湖南省作物研究所
5、转多价病毒基因的番茄对不同属病毒的抗性
项目负责人:朱春晖
依托单位: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
6、小菜蛾APN1和APN2基因协同参与Bt毒素Cry1Ac抗性分子机理
项目负责人:符伟
依托单位: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
7、光合细菌对磺酰脲类除草剂的解毒作用机理的研究
项目负责人:严清平
依托单位: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
8、对辣椒炭疽病菌具拮抗活性的光合细菌蛋白纯化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项目负责人:程菊娥
依托单位: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
9、长期施用石灰红壤性水稻土酸性特征变化过程与机制
项目负责人:鲁艳红
依托单位: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上一篇:下一篇:
&|&&|&&|&&|&&|&&|&&|&&|&&|&&|&&|&各省农科院链接:
各省农科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北京农林科学院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新疆农业科学院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广西农业科学院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西藏农牧科学院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宁夏农林科学院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版权所有: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远大二路892号 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