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李氏祠堂郡邵阳河伯乡李氏始迁祖是哪位?

湖南氏族源流
当前位置:
邵阳泉塘李氏&
始迁祖仲荣公,字元茂,原籍江西泰和,明初迁居邵阳泉塘,子孙蕃衍散居于湘乡、宁乡、华容及四川三台等县。清嘉庆5年(1800)创修族谱,咸丰7年(1857)二修,光绪31年(1905)三修,1942年四修,上谱人数8680人,存丁2909人。班派:世代安邦永兴隆,朝添定国应昌宗。克绍光祖德,诗书振家声,继承常显达,福禄寿康宁。泰和余庆远,敦睦道醇延,士品东南望,芳楚名汉宣。
邵阳万安李氏&
始迁祖仲贤公,字德远,元季明初由江西迁居邵东万安三上冲,生亮明,亮明生添富、添旺、添信、添高,衍为四房。清道光27年(1847)创修族谱,光绪11年(1885)续修,1915年三修,1942年四修,1995年富房五修。一修用欧式,二修苏欧并重,三、四、五修用柳式。班行歌:江客楚仲亮,添贵(绍)庭勉(源)仁,才上兴万世,福寿永安宜,秉忠承道德,守正大经纶,宗功应运会,时泰配乾坤,景良代光显,积泽兆昌荣,作述相传远,建立庆长增。
邵阳下花桥李氏
始迁祖和公,明永乐致仕,以屯田定居邵阳富阳一都拖埠头。
邵阳江村李氏&
始祖信公,原籍江苏盱眙,明洪武间授百户,二世韩原,奉调来楚,驻宝庆卫,先居茶园,今邵东双泉铺乡,后徙江村。下分谊、盟、谅三支,分居邵阳、宁乡、双峰等地。清乾隆31年(1766)始修族谱,光绪16年(1890)二修,1947年三修,1995年四修。乾隆16年(1751)建宗祠于江村黄龙。班次:伯尚梦朝廷,国大应时芳,祖必加增起,永世定隆祥,宗远思仁孝,文明万代昌,善良敦道义,圣治正纲常。
邵阳谷洲李氏&
自湖北天城迁入。
新邵龙溪李氏&
始祖嗣松公,宋时自江西泰和长丰徙新化大平,其七世孙添奇,居龙溪,其后立户名李源通。
新邵龙溪铺李氏&
始迁祖千魁公,江西吉水县人,元泰定4年(1327)始迁邵阳县龙溪铺。长子仁公,至正中自龙溪迁东陂冲。明天顺元年(1457),海公、清公由东坡迁白水洞。次子试公,元至正间由龙溪迁铮ㄒ辉锸甲媲Ч鹆耆耍槲31年(1398)徙邵阳县新宁二都)。
武冈黄甲坊李氏&
始迁祖思济公,大平富金人,元至正元年(1341)官武冈路学正,因家焉。
始迁祖志道公,元末进士,明初任台州通判、琼州同知,卸任后迁居武冈,后裔分布今洞口、武冈、新宁等县。
明洪武中江西抚州府金鸡题迁武冈县。
新宁小溪李氏&
&&& 始迁祖国祥公,南宋理宗年间携二子友蓝、友监,自江西泰和迁居新宁北乡小溪,后裔分布一渡水、三渡水、对江、回龙寺、塘尾头、清江桥等地。
新宁窑市镇盆溪、肖家湾李氏&
&&& 始祖师佑公,原籍江西吉水县,唐禧宗时骠骑仕粤,落籍全州。十七代孙钢公次子文标,于元代迁新宁县盆溪。至1995年,已传26代。
新宁水头李氏&
&&& 始迁祖十六郎(一曰千六郎),元至顺年间从江西庐陵迁居新宁水头李家湾,清末农民起义领袖李沅发为该支二十一世孙。
新宁军田乡滩脚底李氏&
&&& 始迁祖春公,元末明初自江西迁新宁县油头村滩脚底。至1995年,已传27代。
新宁飞仙桥乡杨柳冲李氏&
&&& 迁湘始祖九郎,明成化年间自江西迁武冈,第三子魁三迁新宁白羊坪。传至五代茂晨移居新寨杨柳冲。至1995年,已传22代。
新宁万峰乡白羊坪李氏&
&&& 始迁祖育魁公,原籍江西上高县,明万历间迁新宁县新寨村。至1995年,已传20代。
湖南图书馆您当前位置: >>
>> 浏览家谱
全新家谱查询系统
2、为较准确的跟出版商联系印刷版本数量,请在8月1日,阴历6月15日前,把所需数量及定金一并交办公室。3、请广大族人积极配合,以免影响版本质量和工作的顺利进行。谢谢合作。山东高密臧氏家谱修续委员会日
清康熙年间,一个朱姓读书人中了进士,被任命为知县。朱氏宗族的老族长却把他从族谱中除了名,并报官府备案。十几年后,朱县长受文字狱牵连,被诛灭九族。老家的族人因为划清了界限得以幸免。......
陇西郡李氏宗谱: [平阳]
商品货号:
可否影印: 可以
上架时间:
推荐指数: 已被五星推荐
很好的宣纸,很诚信的卖家!
还没用呢好了再来
纸比我想象的要好一些,很好。谢谢卖家了!
买的宣纸家谱什么的,都挺不错的。您现在的位置: >>
陇西郡李氏族谱
    族谱数据:
&&&&中华家谱数据库,请输入姓氏查询:
寻根网-中华家谱寻根() & 2017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在寻根的过程中,前人的奋起、磨砺、责任,成为我们重要的精神财富。--南京谱牒研究寻根网传承中华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寻根网域名: 寻根百姓源流: 合作伙伴:    站名书法
寻根网总编辑
法律顾问:戴律师(执业证号:87063)陇西李氏宗祠
我的图书馆
陇西李氏宗祠
唐王朝末期,社会动荡,交融,陇西李氏大举渡江南迁。李家龙宫几度遭毁,变成一片废墟。至今方圆一百多亩地下一片瓦砾,有的地方竟厚达十米,当地人称为“瓦碴坡”。
宋、 元时期,李家龙宫修复了部分建筑,但又遭战火毁坏。明万历五年时,任陇西知县的山东临邑人李汝相倡导重建,由于大唐盛世已衰,只在原李家龙宫的旧址北面恢 复了龙宫部分建筑——亦称“北极宫”。增建后的李家龙宫,外围建筑有北天第一门(俗称头天门)、北天第二门、北天第三门。清顺治五年又毁于兵灾,仅留“北 天第一门”牌坊。康熙元年重建,康熙三十七年吕培高任知县时,曾于任期内在“北天第一门”上悬有“仰弥高”竖匾额。同治五年陇西城陷,李家龙宫再遭劫难。 清末及民国初年又陆续增建维修一新,规模虽远不如前,却也山水相依,楼殿参差,别有天地。
李 家龙宫现存形制,基本是明朝的“前五楼”、“后五山”和“中部区”样式。前部建有戏台和五座楼及大小殿阁建筑群,院中苍松翠柏,肃穆幽静,谓之“前五 楼”。中部建有主祭堂,并悬有“陇西堂”匾额,正堂供四尊牌位(“李氏始祖利贞公”、“李氏先祖李耳公”、“李氏先祖李崇公”、“李氏先祖李琼公”)及汉 雕刻的李族祖像,殿中还供奉道教始祖李耳、纯阳真人李琼(吕洞宾)、陇西房始祖李崇等李氏先祖塑像,香火甚旺。北殿屋脊上的九条龙,即为“九五至尊” 之意。后部为后花园,有五座人工堆成的假山,分别叫普贤崖、文殊岭、白衣岩、接引山、太乙峰。每座山上都建有风格各异的亭台楼阁,内有塑像,掩映在绿荫丛 中。北极池微波涟漪,游鱼戏水,琪花瑶草,点缀其中,叫“后五山”。
解放后,李家龙宫改为学校。殿宇上的椽檩修建了教室,大树被做成了桌椅板凳,只留下西北角的四座建筑和后花园的部分树木,其他绝大多数殿宇楼阁均遭人为拆除或改造,三座假山也被夷为平地。2002年对尚存的十一座古建筑群进行了恢复原貌的维修保护,2003年9月正式向游人开放。近年来,相继有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菲律宾、美国、荷兰、印度尼西亚、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及大陆29个省、市、区的李氏组织,与李氏族人10万多人,到李家龙宫旅游观光或。
打开中国浩如烟海的文史,总无法回避“陇西”二字。陇西地处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上游,是华夏民族远古的发祥地之一,也是秦文化、唐文化的发源地,承载着两千多年厚重的人文历史。
据 《陇西县志》等相关史料记载,“陇西”一词最初指的是田埂,在古代“陇”与“垄”相通。古人看到横亘于关中平原西部的山脉如同田埂一样,就把它们称为陇 山。人们将陇东、陇南、陇西称为“三陇之地”,它们的命名同陇山密切相关。后来,人们又将黄河以东、陇山以西的地区统称为“陇右”。
陇西地处中纬内陆,自然地域开阔,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气候温和。年降水量差异大,为农牧气候过渡地带,宜农宜牧,以农业为主。渭水流经陇西全境,境内山川雄壮,风光迷人。
“天 下李氏出陇西”,陇西又是李氏发祥、发迹、成长、繁衍和迁播之地,是天下李氏的“”故里。陇西还是古丝绸之路和新亚欧大路桥(又名“第二亚欧大陆 桥”,即从中国的江苏连云港市和山东日照市等港群,到荷兰鹿特丹港口、比利时的安特卫普等港口的铁路联运线)的必经之地。秦置陇西郡,汉设襄武县,在两千 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陇西一直为历代郡、州、府治所在,还一度成为甘肃省最早的省会,是陇右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今天的陇西县(即古代襄武),因为沾了“陇西”二字的光,就成为一些人心目中的“古陇西”。其实,今天的陇西县仅仅是古陇西郡的一部分,到了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才在今天陇西所在地设置了陇西县。也就是说,今陇西县得名比古陇西郡(即今临洮)得名晚了1270年! 尽管今天的陇西县不是古之陇西郡,也不是陇西李氏的郡望,但仍属古陇西郡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历史中仍具有重要的地位。元、明、清三代,今陇西县在历史上也 是一个地灵人杰,人才辈出的地方:中国史上的“陇西三李”——李公佐、李朝威、李复言给我们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
位于今陇西县的“李家龙宫”,公元627年起,几乎成了整个陇西李氏文化的象征。据《陇西李氏文化续集》(陇西李氏文化研究总会编)有关文章述,李氏宗祠在今北关西北隅一心行政村界,是唐贞观年间,当时的治陇官员与聚居此处的李氏族人筹资建设的,因唐太宗书“李家龙宫”而得名。李家龙宫是研究陇西李氏文化遗址、遗迹的重要载体和标志性建筑之一,是陇西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处古建筑群。
李家龙宫坐北朝南,东西长600米,南北宽440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李家龙宫之所以称宫,是因为其不但规模大,而且规格也高于庙。龙宫主殿屋脊上安放有九兽,在封建等级制度下,只有皇宫和太和殿安放十兽,李家龙宫的地位可想而知。龙宫建筑物上大大小小有一千八百九十九条雕龙,象征“十八子李”根深叶茂。
李利贞:(前1069年—前992年), 原名理利贞,李姓的得姓始祖,也是李耳的祖先。李利贞的父亲理徵是皋陶的后代,在殷纣王时任理官,因执法如山,忤逆纣王旨意,招来杀身之祸,且家族面 临株连危险。其妻契和氏携幼子利贞出逃,到伊侯之墟,饥渴难耐,摘路旁树上李子充饥才得生存。一感李子活命之恩,二为改姓避难,所以改理利贞为李利贞,后 迁居陇西。
李耳:字伯阳,外字聃,号老子,生于春秋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传说他是周平王时(春秋初期)人,《老子》一书的作者,又说春秋末期的曾向他问礼,还说他活了160多岁或200多岁。《老子》一书又名《》、《老子五千文》是主要经籍,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包含着某些朴素辩证法因素,对中国后世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后来的唯物、唯心两派都从不同的角度吸收了老子的。
李信:时代秦国将军,李广的祖先,生卒年不详。
李广:西汉名将,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陵:(?-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名将李广之孙,西汉著名将领。他曾率军与匈奴作战,战败投降匈奴,汉朝夷其三族,致使他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他一生充满国仇家恨的矛盾,使后人对他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
李暠:政治家,文学家,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东晋十六国时期西凉武昭王,曾著有《述志赋》、《槐树赋》、《大酒容赋》等多篇。
李渊:(566-635年)字叔德,祖籍墜西成纪人。唐朝皇帝,618-626年在位。自称太上皇,死后庙号“高祖”。
李世民:(599—649年),汉族,陇西成纪人。李渊次子,唐朝皇帝。627—649年在位,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死后庙号“太宗”。
李贺:(790-816年),字长吉,甘肃陇西县昌谷乡人,唐初郑王的后裔。李贺天资聪慧,智能出众,在其父亲的教导下,四岁就识字念书,七岁便能填词作赋。李贺是唐朝中期一位有特殊成就的诗人,继承了楚辞九歌,南朝乐府的传统,受到、韩愈创作精神的直接启发,形成了他独有的风格。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秦安县陇城),出生于盛唐时期,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以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李冲:(450—498年),字思顺,北魏陇西郡狄道人,“飞将军”李广的十九世孙。李冲是北魏中期重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改革家。他为“孝文改制”尽心竭力,作出了重大贡献。虽然遭到保守势力的拼命反对,但他坚定不移,使“孝文改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他和孝文帝的改革贡献一并光耀史册。
李桂玉:字姮仙,甘肃陇西县人,清代女文学家,约生活在嘉庆、道光年间。她生于甘肃,青年时远嫁湖南,后随夫林肖始还居福州。她自幼性格幽娴,但勤于读书,关心国事。她除了删订《三奇缘传奇》(已佚)外,还撰写了著名的长篇弹词《榴花梦》。《榴花梦》在热情吟唱“女中英杰”桂桓魁丰功伟绩的同时,也流露出为长期以来受封建压迫的闺阁女子扬眉吐气之意。
另 外,史上的“陇西三李——李公佐、李朝威、李复言”都是陇西县人。以讽世小说著称的作家李公佐,元和中曾任江西从事。他撰有传奇:《南柯太守 传》、《庐江冯媪传》、《谢小娥传》等。其中《南柯太守传》记述了游侠之士淳于棼醉后被邀入“槐安国”,招为驸马,出任南柯郡太守,守郡二十年,境内大 治。不料与邻国发生战争,紧接着公主去世,国王将他遣返故乡。这时他被惊醒,方知是“南柯一梦”,人生原来不过如此而已。据《陇西史话》记载:李朝威写的 《柳毅传书》给人们讲述了一个完美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这个故事被改编成了各种杂曲话本。这个诞生于中唐时期的传奇小说,代表了我国唐代传奇小说的最高成 就。李复言的《续玄怪录·定婚店》形象地揭示了月下老人的来历。
【祭祀活动】
自古李姓人士均在李家龙宫祭祀祖先。如今,在李家龙宫举行的祭祀活动,已经没有限定的时间和季节了。下面是近几年人们在李家龙宫的祭祀事迹:
2006年6月20日,香港李炬能先生携夫人在澳大利亚云石棉夫妇的陪同下,专程到李家龙宫拜祭先祖。
2006年7月9日上午,江西省南昌市市长李豆罗一行10余人到李家龙宫谒祖。
2007年8月8日下午,福建省长乐市陇西李姓海内外宗亲联谊会陇西分会,举行开业典礼。
2008年2月12日,浙江宁波元祥科技有限公司、宁波美屋工贸有限公司李亮,率宁波李氏宗亲9人专程到李家龙宫寻根祭祖。
2008年4月9日,以李振钦为团长的泰国李氏宗亲一行28人远涉重洋,来陇西寻根祭祖,在李家龙宫举行了隆重的祭祖典礼。
李 家龙宫的祭祖大殿建于北宋仁佑年的威远楼,正堂供奉“李氏始祖利贞公”、“李氏先祖李耳公”、“李氏先祖李崇公”、“李氏先祖李琼公”之位。殿内分别置香 案、设香炉、蜡台等贡器,主殿香案北侧设贡桌,陈设酒醴、贡果、糕点、杯箸;东南侧设小贡桌,放香炉、鞭炮等,乐队、乐工设东墙位置。
祭祖程序大体如下:
一、主持、礼宾进入岗位,做好祭祖准备,负责组织整个祭祖活动。
二、祭祖者恭临殿前:祭祖团选一名代表为主祭人,带领全体陪祭人员列队进入祭祖区。
三、李氏宗亲祭祖典礼开始。全体肃立(所有祭祖人员向前跨半步,脱帽、鞠躬、肃立)。主祭人一人换装。(主祭者换红色唐装)
(一)奏乐。乐队奏“李氏宗亲祭祖乐曲”。
(二)鸣炮。(鸣炮十八响,代表十八子李)。
(三)击鼓。(击鼓十一响代表“全世界七大洲四大洋李氏族人”)。
(四)鸣钟。(鸣钟十响代表“全世界一亿多李氏同胞,每敲一次代表一千万李氏族人”)。
(五)拂尘。(由执事拂尘)。
(六)上香。(由四名礼宾带领众祭祖者醒香、捧香、纳香、行叩拜礼)。
(七)行三献礼。(礼宾先生行礼、乐工奏乐)。
通赞:向祭者班齐,陪祭者序立主,祭者就位。
引赞:就位。
通赞:盥洗。
引赞:诣盥洗所、浴手、净巾。
通赞:参神。
引赞:诣香案前,就位、跪、上香、受爵、酹酒、祭酒、奠爵、叩首、起、复位。
通赞:进鱼米。
引赞:诣酒樽到神位前,就位、跪、上香、受爵、酹酒、祭酒、奠酒、奠爵、叩首、起、复位。
通赞:行初献礼,盥洗。
引赞:诣盥洗所,浴手、净巾、复位。
通赞:进炙肝、进割肉、进时食。
引赞:诣酒樽到。
受爵、酹酒、祭酒、叩首、起、复位。
通赞:诣神位前。
引赞:就位、跪、进馔。
通赞:读祝文。
引赞:诣香案前,跪。
通赞:读祝文。
陪通赞:叩首、起、复位。
礼通赞:行亚献,盥洗。
引赞:诣盥洗所,浴手、净巾、复位。
通赞:进炙肝、进割肉、进时食。
引赞:诣酒樽到。
通赞:诣神位前。
引赞:就位、跪、进馔、受爵、酹酒、祭酒、叩首、起、复位。
通赞:行终献礼,盥洗。
引赞:诣盥洗所,浴手、净巾、复位。
通赞:进炙肝、进割肉、进时食。
引赞:诣酒樽到。
通赞:诣神位前。
引赞:就位、跪、进馔、受爵、酹酒、祭酒、叩首、起、复位。
通赞:撤馔(此时,两位向祭生各端一碟时食回来,放在院中香案上,揖、叩首、复回原位)。
通赞:点(此时,两位向祭生各端一碟糕点,贡在神案两旁,叩首,复回原位)。
通赞:告礼成。
引赞:礼成。
通赞:辞神。
陪通:跪、叩首、起。
通赞:执祝生捧祝,执爵生捧爵,执杯生捧杯(均放在香案上)。
焚祝文(主祭者焚祝,并奠酒)。
引赞:各移燎位(此时,祝文捧在贡桌上,将祝文放在香炉上,用黄钱、香烛、,鸣炮)焚祝。
通赞:望燎,送神。
五、祭祖仪式结束,游宫开始。
备注:主持穿红色唐装、礼宾穿深蓝色唐装、主祭者穿红色唐装。
【族谱家规】
陇西郡李氏族谱包括有:《总谱》不分卷、《李氏近房宗谱》不分卷、《李氏族谱》、《陇西李氏续修族谱》(四卷)、《陇西仙桥李氏谱志》、《闽南陇西李氏族谱》、《李火德族谱(上、下册)》、《福建长乐陇西李氏族谱》等。
明朝李善长在其《李氏宗谱序》中说,李氏家族自由颛顼起“开始于君而继于相,两汉皆相,唐则复君,宋后先为相,其间擅德业而名当世者,不可计数矣。前者既以代兴,后者何难踵美。”很明显,李氏能够显贵千百年,是与其族风有着密切关系的。李氏族风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条:
第一,和睦宗族,万脉同源。
第二,敬孝老人,友爱凡弟。
第三,敬贤师,重学识。
第四,勤劳务业,各实其职。
第五,重祭祀,贵祖坟。
第六,禁胡作非为、行为不端。
陇西堂李氏一支五修族谱字派(部分):
国、正、添、必、茂,高、腾、秀、起、彰,宗、荣、征、瑞、庆,祖、泽、远、光、昌,德、盛、繁、家、祉,修、悠、发、久、祥,于、时、增、振、耀,弈、稷、衍、其、行……
陇西堂李氏七修族谱字派(部分):
山老派起语:派、纪、长、相、承,续、祖、义、秋、均。
同汉庚午增派语:太、官、人、讳、义、司、千、两、派、承、更、增、君、应、万、秋、?、林、傅、均。
黑山原派:卫、嗣、瑛、耀、玉、立、志、潮、添、荣、光、辉、廷、秀、美、隆、盛、遇、先、春。
井山原派:文、景、荣、人、金、勝、绍、木、太、雍、学、高、邦、大、美、隆、盛、遇、先、春。
续修改正派语:卓、武、宏、忠、俊、贤、良、佑、上、宾、善、能、崇、祖、绪、阅、代、益、昌、兴、恢、声、源、自、远、后、啓、象、全、新、蠨、范、开、元、运、咸、恒、垂、泽、清。
续修新增派语:南、雅、其、祥、合、西、都、本、度、呈、和、敦、现、左、有、富、有、庆、安、平……
陇西李氏一支族续字派(部分):
经、纶、道、节、展、奇、才,辅、佐、天、家、登、相、台,憲、章、祖、训、扬、先、泽、洪、起、心、傅、庆、方、来。
重定:经、纶、承、祖、泽、光、裕、振、家、声,肇、建、洪、模、永,宗、支、裔、代、荣。
通谱班次:?、敘、傅、谟、典,洪、基、肇、吉、安、泰、和、家、政、協、鼎、甲、焕、新、班……
陇西李氏一支宗谱字派(部分):
荣、祖、显、宗、大、德、永、福、左、昭、右、穆、至、道、崇、仁……
以下是《陇西李氏续修族谱》的一些内容。
《陇西李氏续修族谱》(四卷):[巴县]李春蓉等纂修;始迁祖:[清]李敏癸;始迁祖敏癸,清雍正四年由粤省长乐县迁蜀巴县。谱载序、世系、舆图、传、诗、祠规等。民国2年(1913),刻本。
《陇 西李氏续修族谱》的《例言》具有法规性质。族谱谱例中关于立嗣的规定,不是单纯的“”问题,其核心是事关财产如何继承的大问题。宗族共同体是土地私有 制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何人不能入谱,绝嗣之家如何立嗣,都不仅仅是一个家庭自己的问题,而是事关整个宗族利益的大问题。此外,由于封建时代存在多妻制, 因此还有如何处理嫡庶关系的问题。《陇西李氏续修族谱·例言》对于如何处理这一问题,所作的规定相当具体。嫡庶之别源于妻之外有妾,所以首先规定了在族谱 上妻妾的不同书法:
别 配氏以重大伦。人伦首自夫妇,名分必正,妻与夫虽属敌体,究必统于尊。故以“配某氏”旁注而不大书。妻不并立,夫为纲也。纪氏所自出,故书其父及籍。书 “聘”,未娶也;书“配”,既娶也;书“继”,续娶也。妾压于娟不书,有子书“副室”者,子赖母生也。妾子贵显封嫡母,书“副室”则贬,书“配”则抗,书 “又娶某氏”,母以子贵也。妇道从一为贞,或出或寡而再稼,终身玷矣。有子书其生年,为子身出也。与庙绝者外之,故不书没葬,书“例不详”三字,示与无稽 者别。
这 里先是规定在族谱中,妻的书法。妻与夫虽匹敌,但仍有尊卑之别,卑必统于尊,因此妻不能与夫并立,而只能在夫名之旁标注“配某氏”。同时注妻的籍贯及父 名。此外,妻有既娶、未娶和续娶之别,各自也都有不同书法。其次是关于妾的书法:妾无子不能出现在之上。妾有子者始书于家谱,称“副室”。如果妾之子 贵显,则其母以子贵,于其夫旁注“又娶某氏”。第三种情况是关于改嫁妇女的处理:有子书其生年,但不书其母死亡及葬于何处,而书“例不详”。
另外,关于子嗣的书法,《陇西李氏续修族谱·例言》是这样规定:
详 子嗣以明统宗。有娶一妻生子者,于其名后注生子几,名某可也。倘子女之出不一或嫡继妾生,其继出可按子之长幼即知其生母。若嫡妾并生,须于嫡妾生则年庚 下,没则葬向处,注子名某。然必挈总数于大,注生子几,名某。生女儿,摘其母姓,某出长,适某。某出次,适某。示子统于父,且嫡庶分明也。凡未嫁二书 “字”,已嫁则书“适”某。或男有不幸,嫁与未嫁,大节攸关,不可概书一“适”字混之。
这些规定表明,原配与继娶之妻所生子女,一律按长幼书于族谱,嫡庶并出则于其生母项下注生子名某,以示是对嫡庶有别。实际上是对庶出加以歧视。
子随母嫁或出抚异姓,以及随母改嫁带来之子、义子、赘婿、过继等问题,都极易产生争议。关于这些问题,《陇西李氏续修族谱·例言》是这样规定的:
子 随母嫁或出抚异姓,尚未归宗,均斗书“寄居某家”。随母子数岁来,带孕子数月生,及义子、赘婿,皆异姓也,原非一本,例禁概不收录。抚子必以本姓过继,须 察昭穆,不可渎伦,惟有侄辈最好。一子可承两祧,于其生父下、子女行外,加一圈书某嗣某为后,继父下书抚子名某,又加一圈书抚入某几子,每则直五字,并圈 六格眼。庶子名不致倒冠父上,必两书者,一便查,一识子女夭殇,不另立表,即于父母生子女后一行,加一圈附注夭葬,不致抹家。其远徙者,不知没葬配氏,倘 在宗图五派了处,不另立表,即附注于父下,加一圈标名。间有不识宗谊,抚异姓子,例载异姓乱宗,杖六十,其后嗣绝矣。然异姓受我业而葬我祖坟山,恐年久归 宗,而强以我山为彼山,而抹我祖也。故书抚某姓子,例不详,而圈乙,理应如此。
此 项规定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子随母嫁或出抚异姓,尚未归宗者,书“寄居某家”,实际上就是保留其后归宗的权利。二是“随母子数岁来,带孕子数月生,及义子、 赘婿”,则一概不能载入族谱。三是过继应限于本姓昭穆相当者,以侄辈为最好。四是规定了对抚养异姓子、“例载异姓乱宗”问题的处理办法——杖六十。同时也 说明了为什么要严防“例载异姓乱宗”,是因为恐怕“异性受我业而葬我祖坟山,恐年久归宗,而强以我山为彼山”。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保护本宗土地财产。
TA的最新馆藏[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陇西李氏龙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