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利何时提出可持续发展谁提出的的社会国民生产净值

【图文】宏观第一章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宏观第一章
大小:842.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可持续发展指标》
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7年第6可持续发展指标和指标体系研究现状简评陈 迎【摘要】 根据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类:方法。,,在资料易得、。【 陈迎,1969年4月生,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博士研究生。(北京 邮编:100084)一、可持续发展从理论到实践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当代社会正处于发展观急剧转变的时期。60年代末以来,东西方冷战、南北冲突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使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围绕人口问题、能源危机、生态危机以及罗马俱乐部对增长面临的自然极限的预言,在全球引发了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的质疑和对自身发展问题的严肃思考。以1972年首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为标志,揭开了人类发展史上全球重视环境保护的新篇章。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发表了著名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将可持续发展正式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自此之后,“可持续发展”一词风靡世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响应。1992年,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的首脑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指导方针的《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多项协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作为许多国家政府制定21世纪发展规划所广泛遵循的基本原则而被纳入其行动计划之中。这标志着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模式已跨越概念和理论探讨的范畴,成为人类采取全球共同行动所努力追求的实际目标,人类开始了可持续发展实践的艰难历程。在将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和理论逐步推向实践的过程中,人们认识到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制定合理的可持续发展指标、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以定量化、可操作地衡量可持续发展水平和能力。缺乏这一连接理论与实践的纽带,可持续发展理论只能是动听的言辞,或停留在道德原则的概念而被束之高阁,难以真实考察和把握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效果,因此也无法有效地指导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因此,可持续发展指标和指标体系的研究成为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受到许多国际组织及国内外研究的重视并开展了大量工作。归纳其不同特点,大致可分为三类:即环境经济学方法、最低安全标准法和社会经济统计学方法。二、环境经济学方法环境经济学方法的核心问题是将自然资源存量或人类活动造成的自然资源损耗和环境损失通过评估测算的方法用经济价值量进行计量,从而应用经济学效益——费用分析的基本方法决定资源的配置,评价人类活动的实际效果。1.“绿化”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建立在批判GNP研究。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观基础上的。因此很自然地,可持续发展指标的一部分研究工作集中在如何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修正传统的GNP指标,以更真实地衡量社会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传统GNP指标的种种不足,如:?GNP仅能反映经济活动中“货币化”的部分,不能全部包含给人们带来福利的因素;?GNP未计入经济活动中影响社会福利水平或状况的外部效应,如环境损失;?GNP因难以采用经济价值尺度计量而未计入社会福利中的环境因素;?GNP未反映收入分配结构,而不同的收入分配对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7年第6期全球公布了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新国家财富指标体系及其计算结果。新方法将国家制定发展战略的出发点由“收入”转向了“财富”,同时也使财富的概念超越了货币和投资的范畴。国家实际财富为自然资本、人造资产、人力资源和社会资产四组要素之和,其中,社会资产的统计方法还在研究中,目前公布的计算结果尚未包含这部分。,除提出了社会资本的,192个国家和地、人造资产和,并为其中9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5年的时间序列,以动态分析这些国家或地区财富变化的趋势。暂且不论新国家财富方法采用经济价值量对自然财富、人力资源等进行计量时是否完全合理,其计算结果的确得出了一些耐人寻味的规律。首先,新财富方法改变了传统方法中以人造资产作为确定财富主要标准的做法。在采用新方法时,人造资产在大多数国家的实际财富中只占20%或不到20%。这一结果有利于警醒世人去珍视和保护货币财富以外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在实际财富中所占比例较大,特别是那些在教育、营养保健方面投资较多的高收入国家。因此,这一计算结果有力地支持了在人力资源方面投资是促进发展最重要方式的观点。其次,新方法采用“储蓄率”的概念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判据,当一个国家只靠出卖自然资本去增加收入,并将其收入用于消费而不是投资时,该国的实际财富就会减少,而使指标呈现“负储蓄”的特征。实际上,世界银行的新国家财富方法是将可持续发展理解为要求留给下一代的自然资本数量和结构要同目前的一模一样。应不同的社会福利状况;?GNP只计入人造资产的折旧,而未计入资源环境资产的损耗和价值减少;?GNP计入了环境防御性支出(如与污染有关的医疗费用支出),有悖于福利的本意。Daly①用概念性的公式给出了GNP指标的修正方法:SSNNP=NNP-DE-DNC其中:SSNNP(Sustainablesocialnetnationalprod2uct)NNP(NetNatiP于GNP;DE(Defensiveres)为防御性支出;DNC(depreciatonofnaturalcapital)为自然资产折旧。为了解决资源环境难以采用经济价值量化的难题,一种折衷的方案是在保持GNP指标的同时,单独给出资源环境因素的实际状况,即建立“卫星帐户体系”。尽管实际应用中,这一方法在指标度量方面仍有许多难题,至今仅有很少的研究实例,但它至少有助于说明人类一向夸大了其经济活动的成果,并已经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Repetto等人的研究报告②指出,从1971年到1984年,印尼GDP年增长率为7.1%,而对印度尼西亚石油、森林和农业三类主要自然资源的研究表明,采用修正方法扣除其自然资源损耗后,实际增长仅4.0%。2.弱可持续性指标。Adger③引入强可持续性和弱可持续性概念,他从经济学观点定义可持续性是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总资产存量不会减少,以保证代际和代内的公平性。强可持续性要求任何关键自然资产的使用都不应造成不可逆的损失。弱可持续性假定各种资产可以相互替代。同时Adger定义弱可持续性指标(或判据)为资产的储蓄率大于资产存量的消耗率:S?Y>[(dR?Y)+(dN?Y)]其中:S为储蓄,Y为国民收入,R为人造资产,N为自然资产,d为折旧。Grainger④将可持续发展指数(SustainableDevelop2mentIndex,SDI)定义为自然资产与人造资产之和的函数,自然资产又可分为资源资产和环境质量,资源资产包括可更新资源资产和不可更新资源资产。可惜他本人也承认在实际操作中测量这些方程中的一些量将是困难的。3.新国家财富方法。日,世界银行向三、最低安全标准法环境经济学方法隐含了各种资产间可以相互替代的假设,这使得生态学家对应用经济学原理处理一切环境问题的可行性产生怀疑,并深为环境可能发生巨大的不可逆损失而担忧。因为,用货币化方法评价与计量自然资①Daly,Herman.E:“TowardsaMeasureandSustainableSocialNet,InEnvironmentAccountingforSustainableDevlopmentNationProduct”(Y.Anmadetal,eds.),UNEP-WorldBankSymposium,1989.②Repetto,Robertetal.:“WastingAssets:NaturalResourcesin,WorldResourcesInstiute:Washington,theNationalIncomeAccounts”DC,1989.③Adger,Neil:“Sustainability:ConceptsandMeasurement”,inTunstall,DanielB.,“DevelopmentIndicators:Definitions,Frameworksand,backgroundmaterialsfortheWorldResourcesInstituteWorkshopIssues”onGlobalEnvironmentalIndicators,WorldResourcesInstiute:Washing2ton,DC,Dec.7-8,1992.④Grainger,Alan:“theRoleofBiophysicalIndicatorsInEvaluating,inTunstall,1992.NationalProgressinSustainableDevlopment”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7年第6源和环境损失的价值与人的价值观念有关,难以形成令人信服的统一标准,特别是巨大的不可逆损失,一旦产生是其他资本所不可替代的,其对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危害是难以用货币计量的。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例,生态学家主张至少应在维持物种不低于一个安全数量标准的前提下再考虑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和哲学家在代际公平、资源替代和人类影响的讨论中,共同提出了最低安全标准法的思路①。际间的社会合约,,性界限之内,而不是如环境经济学方法那样完全由效益——费用分析决定资源保护的限度。但这条界限应如何确定仍是一个难题,显然它取决于社会中人的价值观念,以及人类对于生态系统所受影响的认识水平,因而也只能期望在复杂的现实社会决策过程中,通过众多因素的综合权衡来取得一个各方都可接受的平衡点。的福利水平。虽然“人文发展”在概念上并不等同于可持续发展,但人文发展指数的提出仍给出许多有益的启示。首先,HDI强调了人是一个国家的真正财富,人既是发展的手段,又是发展的目的,国家的发展应从传统的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对实际人均GDP的调整,强调达到合理生活水平而非追求对物质的无限占有,鲜。其次,NDI将收入与,教育等方面的社会发,倡导各国,关注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这些都是与可持续发展社会持续性的原则相一致的。除HDI之外,国内外学者就可持续发展主题还提出多种不同类型的指标体系。英国于1995年3月第一次公布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由经济和环境各关键领域的118类指数组成,主要类别有经济、交通、外贸、能源、土地利用、水资源、森林、气候变化、酸雨、空气、淡水质量、海洋、土壤、采矿、垃圾等。每一类指数又由若干数据组成。数据主要借用了传统的经济指数以及有关环境过去、现在和未来状况及变化趋势的数字,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近年来,我国在该领域研究也相当活跃。如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建立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分人类需求、资源利用、经济和社会4个方面,选用60项指标②。中科院地理所建立的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分为经济增长、社会进步、资源环境支持和可持续发展能力4个方面,分4层结构,选用了89项指标③。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建立的长白山地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分系统发展水平和系统协调性2个方面,分4层结构,选用31项指标④。可持续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间的权衡取舍。人类寻求发展的社会经济活动不应付出不可接受的自然环境代价。由此出发,复合二指数指标体系将指标体系整体分为两个系统,每个子系统分别由一系列指标合成一指数,由两子系统指数的关系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判据。如国际自然保护同盟(IUCN)开发的①MichaelA.Toman:《‘可持续性’定义的困难》载《世界环境》,1995年3月。②赵景柱:《持续发展的理论分析》,载《生态经济》,1991年2期第12-15页,1991年3期第6-10页。③毛汉英:《省级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步研究》,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材料之一,1995年5月。④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长白山地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四、社会经济统计学方法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的关键是寻求适当的方法将涉及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等多方面的众多因素所包含的信息进行适当的组合或关联。环境经济学采用统一的价值量作为诸因素度量的共同尺度,而社会经济统计学则以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方法,通过无量纲化保证了具有不同量纲的指标间具有可综合性,以“分”为共同的度量单位作为诸因素联系的桥梁。无量纲化后的多个指标评价值可通过某种指标合成方法(如最常用的加权平均方法)得出一个综合性的总指数,用以对各个评价对象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有文献报导表明,就构建指标体系的有关问题,国内外学者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多种指标体系框架或模型,有些已有部分实测结果,有些由于包含某些难以量化的指标,尚停留在概念性设计阶段。各指标体系根据其结构或判据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复合单指数、复合二指数、高度复合指数及指标菜单等多种类型。已被广泛采用并为人们所熟知的人文发展指数(HumanDevelopmentIndex,HDI)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于1990年5月发表的第一份《人类发展报告》中首次公布的。它由出生时的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综合入学率、经修正的实际人均收入(采用购买方法折算成国际美元)指标合成得到,以衡量在人类发展方面已实现展和模式研究分报告——长白山地区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初稿)》,1996年7月。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7年第6期。CSD提出的指标菜单共包含147条指标,广泛forces)”覆盖了《21世纪议程》有关章节内容,以保证通过指标对可持续发展最有意义的领域进行监测,并准备分阶段地选择部分国家进行深入研究以检验完善该指标体系,尤其是加强菜单中各指标之间因果关系的探讨。可持续发展“压力表”,基础模型分为生态和人类两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又分为4个属性。只有生态和人类两子系统处于相对较高发展水平才能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偏废其一都是不可持续的。国内也有一些研究工作采用了相似的思路,如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判据(如图)研究①。该判据采用了经济和环境指标的变化值作为子系统的标五、三类研究方法的比较度,强调系统处于动态变化的趋势。当经济指标和环境指标同时变好时属协调发展范围,当两指标之一变好,而另,应该说一指标仅有小幅下降(可取15%)时,属近协调发展状,尚待在理论、态,。逆的退化,环境经济学在解决其核心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影响的经济计量问题上尚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至少在全面改变目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之前缺乏可操作性。最低安全标准法虽尖锐指出环境经济学方法过于夸大各种资源可替代性,而忽视环境影响可能具有不可逆性的弱点,但如环境经济学方法面临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经济计量问题一样,它也面临不可逆性测度及有关社会决策过程的新问题,因此在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方面似也缺乏实用性。社会经济统计学方法通过多指标综合评价解决了不同量纲的指标之间的可综合性问题,通过对大量已有的统计数据和资源的适当分析、筛选、整理和再加工,从中抽取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关的信息,具有良好的结构特性,信息丰富,更可与现有统计系统相衔接,资料易得,且计算不太复杂,因此最有希望直接推向实际应用,现已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判据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与联合国环境署(UNEP)合作研究建立高度综合指标体系的项目尚在进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的主攻方向。但遗憾的是,至行之中,初期工作主要集中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方面,最今仍难以得到一套能获得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公正合理终目标是扩展到持续发展的其他领域。高度综合的指标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至于一些学者对指标选取、指标体系将资源环境可持续性分为四个指数,即纯资源消耗、体系建立及指标合成计算中的客观合理性提出疑问,应生态系统的危险、环境对人类的影响、环境污染状况。该看到,由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深刻性和丰富性,以及人联合国持续发展委员会(CSD)主持的“可持续发展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极端复杂性,要通过指标体系全面覆指标体系”大型研究项目()最新提出了可持盖可持续发展的方方面面,又不致在庞杂的信息中隐没续发展指标菜单,供决策者在国家水平监测可持续发展其主题,是相当困难的。指标体系的建立必然要依赖于研的状况。指标体系试图适应不同国家的国情背景和发展究人员对问题认识的程度,没有规范可循,还往往受到统条件以及未来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采用了开放的菜单计资料来源的限制。不同研究人员因其认识程度、观察角形式,使得各国在实际应用中,既可保持指标概念、定义、度等不同,研究结果也往往各有侧重,这是不可避免的,分类的标准化,维护一定的国际一致性和可比性,同时指也是正常的。目前一些研究工作中的确存在指标体系包标选择又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通用性,某种程度上可“各罗万象、规模日渐庞大、指标信息重叠增加、主题不够突取所需”。该指标菜单分为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机构制出的现象,值得引起注意。度等方面,继承了环境指标研究中“压力——状态——响[责任编辑 邵 峰](Press-State-Response)框架模型的表示方法,但应”①林逢春,王华东:《环境经济系统分类及协调发展判据研究》,载将PSR框架结构中的“压力”换成了“驱动力(Driving《中国环境科学》,第15卷第6期,1995年12月。
作者:曾国平刘渝琳统计与决策 1998年05期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当今各国的共同选择,国外研究时间较早,形成了生态学派、环境学派、主流经济学派和社会学派等多种研究思想,但最具权威性的研究当属“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观点,该观点强调了人口控制在可持续水平、加强资源基础、技术定向和对风险的管理,以及加强当前和今后满足人类需要和愿望的能力,从这一涵义出发,我国学术界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也进入了十分活跃的时期,但纵观这些研究,尚有许多不足,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理论研究多,实证研究少,文字描述多,数量模型少。鉴于此,本文从国民经济指标核算体系出发,寻求可持续发展的代表性指标,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指标衡量方法,这不仅关系到对社会经济发展进行科学评价,而且能从定量方面开展可持续发展的实证分析。一、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指标及计算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有相应的指标核算体系作支撑。长期以来,大多数国家使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来分析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一种用来分析一国国民经济总体和各部门发展水平的有效工具,但是,按SNA体系计算的经济总量指标如国民生产总值GNP(GDP)、国民生产净值(NNP)等作为度量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是有缺陷的:一是有关对环境保护费用的处理,在SNA体系中,各部门投入到环保活动中的费用计入部门的总产值及增加值中,其结果带来GNP(GDP)的虚假增长,同时SNA未考虑经济活动引起的自然资源耗减和环境质量的下降。二是在SNA体系中,包括了国民生产、投入产出、资金流量、资金负债、国际收支等五大方面核算内容,但缺少人力资本的核算,而在可持续发展的总资本贮量中,人力资本与环境资本都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建立反映可持续发展的指标核算体系,既反映总体存量的变化,又可对持续性发展进行衡量,显然意义重大。从目前国内外对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来看,大致有三种观点:(1)以现有统计资料和数据为基础,按可持续发展思想构造一个层次结构清晰的评价系统;(2)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重新构造一些新的指标,作为对传统的GNP、GDP等指标的补充和修正;(3)彻底改革现行的统计指标体系,重新构造一种能从总体上描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社会等综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以取代现行的GDP、GNP为重要衡量标准的指标体系。笔者认为可以吸收第二种观点和第三种观点的长处,建立既反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又必须对传统的GNP、GDP等指标进行修正的一种可持续收入的核算体系是较为可行的。持续收入的提出,意味着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GNP的调整,它反映了不降低总资本存量情况下的收入水平,在此基础上计算国民生产净值(NNP)。其公式为:NNP=GNP-D[,m]-D[,n]D[,m]表示人工制造资本的折旧额,D[,n]表示环境资本的消耗,但是,这种持续收入的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单纯的环境资本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发展的不持续,有些环境资本的减少可以由其它资本的增加来弥补,为此,必须考虑环境资本的消耗,是否引进环境资源的数量使用,又要考虑是否引起资源的降级即环境资源的质量使用,前者称为资源的耗减,后者称为环境降级的虚拟环境费用。在考虑了这些因素以后,有必要对可持续收入法作适当的修正,其计算公式为:NNP=GNP-D[,m]-D[,n1]-D[,n2]这里的D[,n1]和D[,n2]分别表示资源耗减和环境降级的虚拟环境费用。这种核算体系的可行性在于不仅遵循了SNA体系关于投入和产出、供给和需求以及资金流动等内容的核算范围,而且保持了SNA体系已长时期被大多数国家广泛使用的稳定性,同时,将人力资本、环境费用单独列出,也便于对传统的SNA指标与修正后的指标进行比较,从而使传统的统计分析与环境分析较好地结合起来。二、可持续发展的代表性指标及考核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三个主要课题是经济增长、质量振兴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针对工业发展造成的全球环境状况恶化提出的经济增长战略,即在合理使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条件下,实现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用什么指标来衡量长期持续发展,经济增长速度一直被世界各国视为最重要的经济变量之一,如何把握经济增长速度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笔者认为,用修正后的GNP(GDP)的发展速度或增长速度来衡量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是较为合适的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因为:第一,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用GNP制定的。第二,GNP(GDP)不仅仅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而且能全面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第三,修正的GNP(GDP)扣除用于环境保护最初投入的实际费用,而且将生产部门因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而产生的虚拟环境费用视为中间费用从GNP(GDP)扣除,这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指标核算体系的要求第四,GNP(GDP)增长速度同时可以反映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联系人口水平,用人均GNP来衡量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是有现实意义的,其公式:报告期人均GNP人均GNP增长速度=────────--1基期人均GNP报告期GNP/报告期平均人口=─────────────--1基数GNP/基期平均人口1────────报告期GNP报告期平均人口=─────×────────--1基期GNP 基期平均人口GNP发展速度=──────--1人口发展速度这个公式说明,当人口发展速度小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时,人均GNP增长,如果人口发展速度超过了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人均GNP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因此,人口适量控制和环境资源的保护一样都是GNP增长的重要因素。三、可持续发展的反映指标及评价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目标是多重的,即经济发展的持久性,资源开发利用的持久性和生态系统的持久性,它要求建立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但我国长期以来高速度、低效益的经济增长已经对环境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影响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如何提高效益,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建立和评价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指标实属必要。笔者认为在修正后的SNA核算体系下,反映GNP(GDP)的指标主要有:1.能源利用率指标:在SNA核算体系下,一般是用中间消耗的产出率出来反映,能源是中间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民经济的瓶颈产业,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大大落后于许多国家,提高能源利用率,不但是提高宏观经济效益的主要方面,而且是考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其公式为:能源利用率=GDP/能源拥有量。2.社会生产消耗率:也称社会中间投入率,是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在生产中消耗的物质产品、服务资源与社会总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它是反映物化劳动的经济效益指标。全社会中间投入全社会总产出-GDP社会消耗率=────────=─────────社会总产出 社会总产出=1-社会增中值率3.资源产出率:反映每单位资源耗量所生产的GDP,这个指标说明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资源产出率=GDP/资源总量。4.投资效益系数:是以一定时期内新增加的GDP与引起的这一增加的投资额对比的结果,投资效益好,表明用同样多的投资,可以增加更多的GDP,其计算公式为:投资效益系数=报告期GDP/上期投资额由于投资不能在当年产生效益,因此,计算时常采用一年的时滞即采用上一期的资金投资额。5.科技进步效率——技术贡献率,以反映国民经济的技术含量,即技术进步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贡献,它是评价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及潜力的重要指标,该指标如何建立,国内外都还在探索中,从目前提出的方法看,有的本身不够完善,有的难以收集到资料,有的计算方法复杂,因此,在这里只衡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其计算公式:技术贡献率=年技术进步速度/年GDP增长速度其中,年技术进步速度=年GDP增长速度-α×年资金增长速度-β×年劳动增长速度α为资金产出弹性,β为劳动产出弹性,α、β可用回归估计或赁经验确定。以上从不同方面建立了宏观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各指标对GNP(GDP)的影响,在用这些指标来评价可持续发展时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指标表现为效益提高,有的指标表现为效益下降,这使得我们难于从总体上评价可持续发展,为此,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基础上,形成一个综合指标对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这不仅有利于正确处理速度、效益的关系,而且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从国内外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状况来看,指标体系的量化分析仍处在探索当中,通常采用权重加权法,即按不同指标所占的权重进行加权,最后得到综合指数。除了这种方法以外,笔者认为功效系数法可以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种有效方法。功效系数法按多目标规划原理来综合评价可持续发展的结果是可行的,其具体作法是:第一,选定指标,并确定其满意值和不容许值。第二,求各项指标的功效系数D[,i]根据反映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指标,通过这种评价方法,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可持续发展的状况,使这种方法具有可操作性。作者介绍:曾国平 刘渝琳 重庆大学贸法学院
第18卷第5期1998年9月环 境 科 学 学 报ACTASCIENTIAECIRCUMSTANTIAEVol.18,No.5Sept.,1998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理与方法研究3曹利军(山西大学环境科学系,太原 030006)(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北京100875)摘要 探讨了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指标筛选的思路和方法,建立了一种主客观判断相结合的主成分分析和独立性分析方法,分析了区域发展特征和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常州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满足了指标设置的各项原则.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指标筛选;指标体系.可持续发展评价是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热点和难点,目前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1].评价的指标体系[2,3],:性,不断提出新指标,使指标种类增多、数目增大;法,大都依靠评价者的经验,和指标间信息的重叠,..1 111 .由于区域复合系统结构复杂、层次众多,子系统之间既有相互作用,又有相互间的输入和输出,某些元素及某些子系统的改变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由优到劣或由劣到优的变化.要在众多的指标中选择那些最灵敏的、便于度量且内涵丰富的主导性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此,在设置评价指标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指标概念必须明确,且具有一定的科学内涵,能够度量和反映区域复合系统的发展特征;(2)完备性原则: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整体,要比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区域的发展特征;(3)主成分性原则:设置指标时应尽量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标;(4)独立性原则:度量区域发展特征的指标往往存在信息上的重叠,所以要尽量选择那些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指标.筛选指标时,上述各项原则既要综合考虑,又要区别对待.一方面要综合考虑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完备性、主成分性、独立性,不能仅由某一原则决定指标的取舍;另一方面由于各项原则各具特殊性及目前认识上的差距,对各项原则的衡量方法和精度,不能强求一致.例如,评价指标的科学性由于受认识水平的限制,目前还难以定量衡量,只能依赖于评价者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程度和对评价区域的了解程度;而主成分性和独立性则可采取一定的数学方法定量研究,因而不必要也不可能采用同样的方法和精度.再如,完备性是相对的,它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指所选指标应尽量全面反映区域发展的各项特征;二是指根据评价目的、评价精度决定指标的数目.如果区域范围很大,对评价精度的要求可相应降低,指标数目可相应减少;如果3山西省(青年)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期曹利军等: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理与方法研究527区域范围较小,对评价精度的要求可相应提高,指标数目可相应增多,在指标的完备性方面同样缺乏定量的衡量方法.112 指标筛选的思路我们认为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其发展条件改善的结果,因而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区域发展的各项条件,它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具有层次性和结构性的指标组成的有机系列.这些指标既有直接从原始数据而来的基本指标,用以反映子系统的特征;又有对基本指标的抽象和总结,用以说明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及区域复合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所具有性质的综合指标,如各种“比”“、率”、“度”及“指数”等.在选择评价指标时,要特别注意选择那些具有重要控制论意义,可受到管理措施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指标;选择那些具有时间和空间动态特征的指标;选择那些显示变量间相互关系的指标和那些显示与外部环境有交换关系的开放系统特征的指标.在此我们采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设置、筛选指标,以满足科学性和完备性原则.频度统计法是对目前有关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的报告、,使用频度较高的指标;重要的发展特征指标;,,对指标进行调整;,需进,并征询专家意见,,对具体指标体系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独立性分析,选.指标筛选程序见图1.113 和数理统计数据不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没有固定的分布形态,数据的变化受区域政府行为的影响较大.因而对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独立性分析不能完全照搬数理统计的方法,而应融入人的主观判断,采用主客观判断相结合的方法.11311 主成分分析 数理统计分析中,应用主成分分析的前提条件是数据呈正态分布,因而用这种方法对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显然不合适[4].在此,我们用如下方法筛选主成分指标.在得到具体指标体系的数据后,首先,计算各发展特征内部各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得相关系数矩阵;然后,选出相关置信度有一半以上(包括一半)大于0195的指标,筛掉的是独立指标,它们将与独立性分析得到的指标共同描述发展特征;第三,分别计算选出指标的平均图1 指标筛选程序框图Fig.1 Theprocedureframeofindicatorselection528环  境  科  学  学  报18卷相关系数并求出平均相关系数的平均值(即总体平均相关系数);第四,选出相关系数有一半以上(包括一半)大于总体平均相关系数的指标,即为主成分指标.11312 独立性分析 指标独立性的高低取决于指标间的相关程度,指标间的相关系数越大,指标的独立性越低.在筛选评价指标时,指标间的独立性越大越好.对于选出的主成分指标,我们定义相关系数019以上(包括019)的指标为重复指标并加以合并,合并方法如下:(1)辨识真假相关.对于同类型指标(指同为效益型或同为成本型,效益型指标是指越大越好的指标,成本型指标是指越小越好的指标),相关系数为正是真相关,相关系数为负是假相关;对于不同类型指标,相关系数为正是假相关,相关系数为负是真相关;(2)合并真相关指标.合并时高层次指标和综合性指标优先保留.例如,预期寿命和千人拥有医生数合并时,保留预期寿命,因为前者包含的信息要比后者丰富得多;同一层次的指标,比较其平均相关系数,平均相关系数大者优先保留.选出的独立指标和主成分分析第一步筛掉的指标共同构成评价指标体系.此时各发展特征内部指标间是独立的,,求,计算各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建立相关系数矩阵,评价指标体系.2 区域发展特征分析我们认为,,抛开区域复合系统的时空差异,,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的提高、动态调、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5].据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较全面:(1)发展水平R1:反映区域的社会、经济、环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包括人均国民收入、基尼系数、人均预期寿命、人均受教育年限、环境质量指数等;(2)发展效率R2:反映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关联效率.评价指标包括:万元产值资源消耗量、万元产值排污系数、科技进步率、单位面积产值密度、社会劳动生产率等;(3)发展潜力R3:反映区域未来的发展能力.评价指标包括:资源能力(人均耕地面积、人均矿产资源量、人均水资源量等)、科技潜力(千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等)、资产资金潜力(人均储蓄额、人均拥有固定资产额)、环境潜力(区位条件、环境容量等);(4)发展协调度R4:反映区域内部人口数量、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协调状况.(5)发展开放度R5:反映区域与外部环境间能流、物流、信息流、价值流交换的程度.评价指标包括对外贸易额、人口流动量、货运量等;(6)发展调控度R6:反映政府对区域发展的调控能力.评价指标包括管理水平、决策水平、法律制度运行水平、政府财政收入、环保投资占GDP的比例等;(7)发展均衡度R7:反映区域内部各亚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3 指标体系层次结构分析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具有层次性.区域是一类复杂开放巨系统,它是由许多同一层次、不同作用和特点的功能团以及不同层次的复杂程度、作用程度不一的功能团构成的.根据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即经济结构与机制的优化、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的提高、动态调节性和输5期曹利军等: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理与方法研究529出输入转化能力的增强、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设置的是描述系统不同发展和特征,具有层次结构的功能团指标,在此我们选择的是发展水平、发展效率、发展潜力、发展协调度、发展开放度、发展调控度、发展均衡度.根据系统的层次性特点,功能团指标也具有层次性,即高层次的功能团指标包含低层次的描述不同方面的功能团指标,如功能团指标“发展潜力”是由低一层次的“资源潜力”“、科技潜力”“、资产资金潜力”“、环境潜力”4个功能团指标构成的.功能团指标的选择,决定了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是指标体系成功与否的关键.要选择出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全面而又简练的功能团指标,不仅要对区域复合系统本身的结构、功能、特点有透彻的了解,而且要对区域发展的目标有正确的认识.前者是选择评价指标的基础,后者是确定评价功能团的基础.4 实例常州是我国最早的国家级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并考虑常州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指标数据的可得性,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411 评价指标原始数据参考年的《常州统计年鉴》和《、常州市“七五”时期环境统计资料提要》《、等资料,建立(表1).()1Theorginaldatabaseofassessmentindicators()指标代号R101R102人均GDP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自然死亡率千人拥有病床数千人拥有医生数千人拥有教师数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单位类型元元 元‰张人人m2m2++ +-++++++ +-ha%tt++--  6167  014  114 110816 13012 14011 1318 1588 204113619916195 2707R103R104R105R106R107R108R109R110R111R112R113R201R202R203千人拥有商业服务业人及公用事业从业人数 家庭月平均电耗区域环境质量指数城市园林绿地面积GDP增长速度kW?h—2752719万元工业产值能耗万元工业产值废水排放量—   —   —   —   —109161112104961337710965108530环  境  科  学  学  报18卷续表1指标代号R204R205指标单位类型 1123   — 2 530160 1132   — 2  R206 R207 R208 R209R210 R211R212R213R214 R215 R216R217R301R302 R303 R304R305 R306 R307R308R309R310R4R501R502R503R504 R601R602R603R604R605R606R607R万元工业产值kgCOD排放量 万元工业产值104m3废气排放量 万元工业产值kg烟尘排放量 万元工业产值kgSO2排放量 万元工业产值kg固废排放量 工业产值密度万元/km2工业全员劳动元/人生产率工业资金利税率元/百元工业增加值率%工业产值利税率元/百元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 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万元工业产值电耗kW?h人均耕地面积亩城乡居民人均元储蓄存款 职工人均固定资产净值2 %成灾率 人均煤炭可采t储量地下水埋深m外商投资万美元境外旅游人数人次发展协调度人均货运量t人均客运量人次人均邮电业务量元人均外贸商品元收购额政府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人口自然增长率‰计划生育率%刑事案件发案率件/万人治安案件发案率件/万人环保投资占GDP%比重机关行政人员+平均学历 发展均衡度-38126  -1154  -  —  -43175  -56132  +0++++ + +-17 1713      —  —                   —3105          0     742959932212216186270 2515   6511 13—71+744         6         +           -76          +-+++++++ -+--+年 +—  —70748—  —96483311748231041862196788+—124     80 8114710838—  —  —  —  —  —  —  —  —  ——  —  —  —  —  —  —  —  —  ——  —注:+表示效益型指标;-表示成本型指标;发展协调度=人均GDP/eI-1,I代表区域环境质量指数,e:自然对数底数;发展均衡度=人均GDP/区域内部不同地区人均GDP的标准差5期曹利军等: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理与方法研究531412 主成分分析和独立性分析用公式(Xi-Xmin)/(Xmax-Xmin)对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计算各发展特征内部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建立相关系数矩阵3;发展协调度(R4)和发展均衡度(R7)只有一项指标,在此不参加主成分分析和独立性分析,它们将与最后选出的指标一起构成评价指标体系.  11选出相关置信度有一半以上(包括一半)大于0195的指标.筛掉了R104、R107、R201、R212、R306、R502、R605、R606共8项指标,这些指标是独立性较高的指标,它们将与后面独立性分析得到的指标共同描述区域的发展特征.21从上面选出的43项指标中,选出相关系数有一半以上(包括一半)大于总体平均相关系数的指标.筛掉了R102、R106、R109、R205、R210、R302、R310、R603共8项指标,选出35项指标.31辨别真假相关,合并真相关系数019以上的指标,加上第一步筛掉的8项指标,选出24项指标:R101、R104、R105、R107、R108、R112;R201、R204、R207、R211、R212、R216;R303、R305、R306、R308;R501、R502、R503;R601、R603、R605、R606、R607.41计算上述24项指标的相关系数,33;,数019以上的指标,得18项指标(;,共20.表2 2matrixofassessmentindicatorsRR104R105R107R108R112R201R204R207R212R305R306R501R502R601R603R605R606-2-17178010383-016836112-4864500018923-676011990016254017611-23417160-RR108R112R201R204R207R212R305R306R501R502R601R603R605016101-333-284-094-496010685010673---016951012962-799-884-0165620106631081-017325-429-1864005988061-812-017925110-045-192-0140871618497883515737516-068注:3表示假相关从表2可见,经上述方法筛选后,除假相关外,相关系数均小于019,满足了指标筛选的主成分性原则和独立性原则.3曹利军.区域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633同上532环  境  科  学  学  报18卷最后值得强调的是,区域是一类具有时空分异的复杂巨系统,它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某一时刻反映区域发展变化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另一时刻可能会降为次要矛盾或矛盾的次要方面.由于人们对区域发展特征与规律的认识具有相对性,因而这种基于对区域发展特征和规律的认识而建立起来的评价指标体系也具有相对性.所以,必须随着区域的发展,不断地修改补充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区域又具有空间差异性,我国区域间二元结构严重,自然条件差异大,因而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在对区域复合系统一般性认识的基础上,考虑具体区域的特殊性.参考文献1 ReidW.SustainableDevelopment:Lessonsfromsuccess.Environment,—92 赵景柱.持续发展的理论分析.生态经济,—153 张志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方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34 McGranahanDVetal.AStaffStudyoftheUnitedNationsResearchInstituteforSocialDevelopment.York:PraegerPublisher,19725 曹利军.可持续发展模式及其世界观和价值观.科技导报,1997(1)—526 CocklinCR.Methodlogicalproblemsinevaluatingsustainability.—327 曹利军,王华东.持续发展评价模式及其评析.科技导报8 曹利军,王华东.,—229 曹利军,王华东..资源与环境,—38AEANDMETHODOFINSTALLATIONOFEDEVELOPMENTASSESSMENTINDEXCaoLijun(DepartmentofEnvironmentalSciencesofShanxiUniversity,Taiyuan030006)(InstituteofEnvironmentalSciencesof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ABSTRACT Thisdissertationdiscussestheprinciplesofindicatorinstallationandthethinkingandmeth2odsofindicatorselection,buildsanewmethodonmainfactoranalysisandindependentfactoranalysiscombinedsubjectivityandobjectivity,analysesthecharactersofregionaldevelopmentandthelevelstruc2tureofassessmentindexonsustainabledevelopment.Onthebasis,thisdissertationbuildstheindexofsus2tainabledevelopmentassessmentofChangzhouCity,satisfieswiththeprinciplesofindicatorinstallation.Keywords sustainabledevelopment,indicatorsselection,index.收到原稿收到修改稿
关于设立珍珠行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 在义乌商贸城背景下 珍珠产业现状随着浙江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金华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义乌作为小商品城的名气的不断扩大,金华地区的珍珠产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由原来的本地市场零售,到现在的浙江第二大珍珠原产地(浙江的淡水珍珠供应量占全世界淡水珍珠80%以上),直接相关从业人员4万多人,珍珠产业最高时占全市渔业产业值近1/3,是金华市最具影响力的产业之一通过义乌小商品市场,通过义乌小商品市场把珍珠产品源源不断的、大批量的销往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金华的珍珠产业已经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在国家政策以及金华市政府的支持与鼓励下,更多的珍珠养殖户、更多的中间商、更多的珍珠商品在金华这座历史悠久的名城汇聚,形成规模效应。到目前为止,金华登记注册的从事相关珍珠活动的企业已经达到6259家,其中,义乌所占的5421家企业在数量上遥遥领先;金华全市从事相关珍珠活动的企业的总注册资本已经达到万元。具体来说,金华珍珠产业优势明显,主要由以下优势:1.产业规模大,形成规模效应。金华是浙江第二大珍珠生产地区,世界80%的淡水珍珠由浙江地区供应,这样为争取产品定价权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再加上金华地区珍珠产业协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使得同业之间的交流异常的方便。日,中国珍珠高峰论坛在金华举办,更加彰显了金华珍珠产业的实力。2.金华自然环境优越。浙江省自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说法,说明自然资源匮乏,人均耕地面积少,并且有很大一部分的耕田相对贫瘠(特别是浙江中南部地区),所以在浙江地区大面积种植粮作物食确实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浙江中部地区丘陵众多,水资源丰沛,这为珍珠的养殖提供了绝对的自然条件。再加上浙中南地区工业开发相对较少,工业污染少,环境优美,植被覆盖密度大,浙江中南部地区生产出来的珍珠光泽度极佳、瑕疵少、分外圆润,广大妇女对此趋之若鹜。美丽的自然条件也成就了金华市珍珠产业的蓬勃发展。3.义乌的市场做保障。在金华,最不缺的就是市场。因为金华市的义乌是一个全国公认的小商品之都,义乌从原来的“买全国,卖全国”的发展模式发展到现在的“自产外销”的市场采购贸易模式,许多商品甚至销往世界各地,义乌的来自国外的做生意的常住人口就达到两万多人,仅义乌小商品城一年的的成交额就达到800多亿人民币,可见义乌市场是有多么巨大。金华珍珠产业正式依靠义乌这个小商品的海洋开拓市场,把珍珠产品销往世界各地。4.金华3000亿民间资本支撑珍珠行业发展。众所周知,浙江是一个民营经济支撑整体经济发展的典型省份,民间资本在浙江经济发展中占绝对的主导作用,特别是浙南温州、台州地区,完全都是靠民间资本发展起来的。单从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就可以看出民间资本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而金华地区也是浙江中部地区,其中义乌市的民间资本最为活跃,因为义乌从一穷二白到现在的“小商品的海洋”都是民间资本运作的结果。据保守估计金华市的民间资本规模已经达到3000亿人民币,可见实力不容小觑。事实证明(义乌小商品城摊位供不应求的现象)民间资本的热捧是已经成为金华珍珠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民间资本强流动性,低门槛的优点也在珍珠产业上得到反映:义乌市有一半的企业注册资本在两万元以下,说明当外部环境变化时(毗邻效应),金华的珍珠产业会以最快的速度在规模上做出调整,尽量做到珍珠产品供需市场平衡,不会出现“尾大不掉”现象。5.“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模式确立价格优势。调研显示,金华地区存在着大量的“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经营模式,也就是说,经营者既是参与珍珠养殖又参与加工还参与销售,而且这种模式已经成为金华地区一种特有的现象。这样的经营模式有许多的好处,比如:经营者从产品的低端到产品的高端都涉及了,具有丰富的经验,可以快速且准确的判断产品价格,特别是珍珠这种价值隐晦型的产品(更对的与艺术品类似;再者,这样的经营模式剔除的大量的中间商,可以把价格压得更低,提高珍珠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浙江中部珍珠行业现在存在的问题总的来说浙江中部区域的珍珠行业发展还是比较乐观明朗的,但是在发展中隐现出来的问题却严重制约了其向着“更大,更规范市场”发展的步伐,笔者通过观察列出了几个关键性的问题:第一,珍珠行业的网上产品销售额远远未达到预期,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很少有经营主通过淘宝、天猫、微信等网络工具能够把珍珠产品成功的销往全国各地。到目前为止,珍珠行业还是通过传统的交易模式——实体店模式来售卖商品,这极大阻碍了珍珠行业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许多商家没有遵循诚信经营原则,如商家通过制造虚假的图片来欺骗消费者,消费者收到商品之后发现没有像网上照片一样,珍珠产品那么圆润、有光泽、无瑕疵。但是,这可能也会产生误会:商家的产品业许是真实的,但是商家在拍照时可以控制光线,拍照距离等手段,使照片中产品更好看,与消费者收到的产品的预期有较大差距,所以退货率投诉率自然特别高。总的来说,珍珠产品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商品,举个例子:直径1厘米的珍珠与直径1.5厘米的珍珠在照片上看是差不多的,但是两者之间的价格差却有着天壤之别,珍珠直径每增长1毫米,它的价值可是以几何倍数增长的。所以怎样通过其他手段来使珍珠商品网上的照片与消费者预期的一样,是现今珍珠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二,市场集中程度不够。众所周知,珍珠是珠宝的一种,一般商场里的珠宝柜台也出售珍珠产品,但是以商品批发为主要经营模式的义乌却没有专门的珍珠商贸市场,义乌现在主要销售批发珍珠的区域具体有两块区域,一是福田市场,第二是篁圆珍珠一条街,环境一般而且混乱,规模完全不具备与其他市场竞争的调件,这确实不合理,与之比较的诸暨有专门的珍珠市场,虽然诸暨是以珍珠作为块状经济的主打产品,但是诸暨毕竟不是商贸中心,浙中的淡水珍珠产量占全过的76%,而作为浙中商圈中心的义乌,确实有必要建设一个以珍珠商品为主的商品贸易市场。第三,与其他行业竞争激烈。珍珠既是一种饰品,也是一种珠宝,所以它与其他其他代替品的竞争尤为激烈。金银饰品、玉器、翡翠等都备受消费者青睐。在低端,它又受廉价的饰品的冲击,如玻璃、陶瓷、塑料。虽然在珍珠在其他领域也有所涉及,如珍珠的药理价值,但是在珍珠的劣势还是很明显。与高端相比,因为同为珠宝,金银饰品和玉器翡翠有一个关键的特性是保值性甚至增值性,而珍珠没有这个特性,相反的。珍珠时间长了以后会变黄,变得不值钱,贬值明显;与低端相比与玻璃、塑料、陶瓷饰品竞争又没有价格优势。综上所述,珍珠越来越成为“高不成低不就”的商品。第四,投机现象严重。这是正对义乌所特有的现象,如投资者以经营珍珠为名买下义乌紧缺的商铺,而转手提高售价卖给下家,使得珍珠业的经营成本上升,这显然不利于珍珠行业的长久发展。第五,珍珠认证机制尚未在浙中地区普遍建立。浙中地区至今只有一个珍珠认证的较为权威的认证机构,那就是诸暨珍珠也会的认证机构。那么诸暨以外的珍珠产品如果需要认证,必须通过快递的方式把珍珠产品寄到诸暨,通过认证后再寄回来。这既浪费大量的时间,也提高了经营成本,最终造成经营者极大地不便。珍珠行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为了结束这种混乱的局面,使得珍珠行业更规范化发展,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充分掌握信息,制定了一套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通过把各个因素量化,得到一个指标,使得行业监管部门根据指标能够更加容易直观的判断企业可持续发展状况,也可方便的判断企业的准入条件是否满足。我们主要设定了三个一级指标,即硬件指标、财务指标和诚信指标,三个指标分别反映了经营企业的三个方面:硬件指标是对现在企业经营状况进行评价,财务指标和诚信指标是对未来企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硬件指标具体有四个二级指标,即经营场所面积、主从业人员在该行业经营年数、企业规章制度健全情况、卫生与环境。财务指标具体包括主从业人员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率、销售增长率、资本增长率、新产品销售比率、技术投入比率、企业法人和主从业人员在经营期间有无“黄赌毒”行为。 诚信指标具体包括逃税漏税次数和实体店投诉率。具体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如下:指标分析1.经营场所面积:经营场所面积是一个判断企业是否有实力的表面条件,场所面积越大,给消费者挑选的余地就越大,那么消费者会认为这个店很专业,看从而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2.主从业人员在该行业经营年数:经营企业最核心的要素是人,而在珍珠行业里,经验是极其重要的,因为珍珠的光泽度、圆润度、大小影响其价格非常大,只有经过日积月累的经营之后才能准确的估算珍珠商品的价格,所以主从业人员在该行业经营年数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非常大。3.企业规章制度健全情况:企业想要持续经营下去,必须建立一个人性化、规范化的规章制度,包括:员工守则、操作流程,售后服务制度等一系列的企业规章制度。4.卫生与环境:卫生与环境是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因素之一,具体包括:卫生情况、装修状况、消防设备完备情况等。5.企业法人和主从业人员有无“黄赌毒”行为,虽然这个指标并不能直接反应企业现在的发展情况,但多多少少会影响企业未来发展情况,所以设立这个指标很有必要。6.主从业主资产规模是一个反映企业抵御突发事件能力的一个指标,还可反映企业主抵御资金链断裂风险的能力。 7.资产负债率:表示公司总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负债筹集的,该指标是评价公司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同时也是一项衡量公司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经营活动能力的指标,也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8.销售增长率:销售增长率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占有能力、预测企业经营业务拓展趋势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扩张增量资本和存量资本的重要前提。9.资本增长率:又名总资产扩张率,是企业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同年初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本期资产规模的增长情况。10.新产品销售比率:指一定报告期内新产品产值占企业产品总产值的比率。11.技术投入平均增长率:是企业当年科技支出(包括用于研究开发、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支出)与当年营业收入的比率,反映企业在科技进步方面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企业的发展潜力。12.诚信指标: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诚信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重要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更为重要。所以,该评价指标充分放大了诚信的重要性,旨在让经营者诚信经营,规范珍珠市场。总结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使行业监管部门根据指标能够更加容易直观的判断企业可持续发展状况,也可方便的判断企业的准入条件是否满足。只有充分发挥和利用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珍珠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通过对行业中的每家企业进行商业评级,保证企业正规化、人性化,才能扩大浙中地区珍珠业的规模,提高中国在世界淡水珍珠业中的价格话语权。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6月第22卷?第3期JournalofShanXiFinanceandEconomicsUniversityJun.,2000Vol.22No.3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白凤峥(山西财经大学?经济系,山西?太原?030006)??[摘?要]对城市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目前正处于探索阶段。结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从目标层、准则层、领域层和指标层4大层次入手,应用41个指标,重点测度城市可持续发展度、可持续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协调度。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评价模型。[关键词]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模型[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03-0087-02OntheEstablishmentoftheAppraisalTargetSystemofSustainableDevelopmentinCitiesBAIFeng-Zheng(ShanxiFinanceandEconomicsUniversity,Taiyuan030006,Shanxi,China)Abstract:Withregardtotheappraisalofsustainabledevelopmentincities,atpresentisinexploringstage.Integratewiththeconnotationofsustainabledevelopmentincities,startfromthelayerofgoal、layerofnrom、layeroffieldandlayeroftarget,apply41targets,thefocalpointofworkistomeasurethedegreeofsustainabledevelopment,thelevelofsustainabledevelopment,theabilityof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thedegreeofcoordinationofsustainabledevelopment.Onthisbasis,putforwardsyntheticappraisalmodel.KeyWords:sustainable??model??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刚刚起步,正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尚未形成统一、成熟的指标体系。本文结合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有关内容进行探讨。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城市系统是一个由社会、经济、环境三个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复杂系统。它不同于国家系统,有其独特性。在这个系统中,社会子系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中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是全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社会子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需要。可见,对城市的发展而言,环境可持续性是根本,经济可持续性是前提,社会可持续性是目标,这三者的协调是城市可持续性的关键。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城市系统的特点,可以认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上,从长期持续的城市增长及其结构优化,实现高度发达的城市化和现代化,从而既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满足未来城市的发展需要。就宏观而论,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地区的城市数量持续增长,城镇体系网络化,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就微观而论,城市可口质量,从而促进物质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经济持续发展是指城市在规模(用地、人口、生产)、结构、子系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柱,它是由经济组织、等级、功能等方面的持续变化与扩张,以实现城市经经济体制、经济实体等因素构成,其主要作用是保证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以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环境子系统由水、土、气候、生物等自然环境和交通、基础设施等人工环境构成。环境通过自然再生产过程,以其生态平衡、纳污能力、自净能力等物流和能流的功能,直接或间接地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收稿日期][作者简介]白凤峥(1958-),女,山西太原人,山西财经大学经济系副教授。济结构与空间结构的持续性优化。总之,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和层次性,它具有明确的地域范围及空间区位,受更大地域性规律影响及城市区位条件的制约,在环境、社会、经济子系统的综合作用下,既是城乡结合部和工农结合部,又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结合部,并不断地通过物质流、能量会计?统计?87??山/西/财/经/大/学/学/报JournalofShanXiFinanceandEconomicsUniversityJun.,2000Vol.22No.32000年6月第22卷?第3期流、资金流、信息流组成的网络,推动着城市数量、规可持续发展协调度(B3)是指各子系统之间的关模、结构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协调到协调、系配合得当的和谐程度,是判断社会、经济、资源、环由非可持续性到可持续性的变化过程。境是否协调发展的准则,以及谋求这种协调性所制定二、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给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测度手段、可度量的指标体系。国内外有不少研究机构和学者对此做了探讨。荷兰国际城市环境研究所建立了一套以环境、绿地、资源、使用效率、开放空间与可行性、经济及社会文化活力、社区参与、社会公平性、居民生活福利等数个指标组成的评价模型,用以评价城市的可持续性。本文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按照客观性、可操作性、可比性、重要性原则,设计能反映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现状和趋势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领域层和指标层4大层次41个指标组成,重点测度城市可持续发展度、可持续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协调度。(一)目标层可持续发展度作为目标层指标,用来综合反映城市发展水平、能力与协调度。评价可持续发展度,需要选择静态指标、动态指标、存量指标与各流量指标等类型,使其在时间尺度上反映城市系统的发展速度和变化态势;在空间尺度上反映整体布局和结构优化特征;的政策与管理措施的有效程度。它分别由资源利用效率(C17)、经济社会环境相关性(C18)、生态环境治理(C19)、政策与管理水平(C20)等4个方面反映。(三)领域层(C) 指标层(D)指标层由41个要素组成,具体含义为:C1=(D1,D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D1,GDP平均增长率D2)。C2=(D3,D4)=(工业劳动生产率D3,农业劳动生产率D4)。C3=(D5,D6)=(工业化系数D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D6)。C4=(D7,D8)=(出口总量中工业制成品比重D7,进口贸易中技术引进的比重D8)。C5=(D9,D10)=(人口自然增长率D9,人均受教育年限D10)。C6=(D11,D12,D13)=(人均社会商品零售额D11,电话普及率D12,千人拥有医生数D13)。C7=(D14,D15)=(人均居住面积D14,人均绿地面积D15)。C8=(D16,D17)=(失业率D16,每万人刑事案件发案率D17)。C9=(D18,D19)=(人均耕地面积D18,人均用电量D19)。C10=(D20,D21)=(大气中TSP及SO2的含量D20,噪声平均值D21)。C11=(D22,D23)=(!三废?综合利用率D22,每万人拥有环卫人数D23)。C12=(D24,D25)=(人均财政收入在数量尺度上反映其总体发展规模和现代化水平;在质D,固定资产投资率D)。C=(D,D)=(每万量尺度上反映城市的综合素质、发展能力、潜力及后劲。人拥有的大学生人数D26,每万人拥有科学家和工程(二)准则层师人数D27)。C14=(D28,D29)=(社会保障覆盖率准则层由三部分组成:可持续发展水平(B1)、可D28,每万人警力数D29)。C15=(D30,D31)=(环保与持续发展能力(B2)、可持续发展协调度(B3)。治理投资占GDP比重D30,生态建设投资占GDP比可持续发展水平(B1)是指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重D31)。C16=(D32,D33)=(政府经济决策失误比率各个支持系统的发展程度。它分别由经济规模(C1)、D32,法规保障能力D33)。C17=(D34,D35)=(土地资经济效益(C2)、经济结构(C3)、经济外向(C4)、人口增源利用效率D34,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D35)。C18=长(C5)、生活质量(C6)、城市建设(C7)、社会稳定及保(D36,D37)=(社会环境协调系数D36,经济环境协调障水平(C8)、资源条件(C9)、环境质量(C10)、生态环系数D37)。C19=(D38,D39)=(水土流失治理率D38,境治理水平(C11)等11个方面来反映。林木蓄积增长率D39)。C20=(D40,D41)=(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能力(B2)是指可持续发展系统内各规划的合理性D40,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意识D41)。要素对系统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内在源泉,体现了发展潜力与发展后劲。它分别由经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进行评价,研究方法较济发展能力(C12)、科技教育能力(C13)、社会稳定及多,一般可采用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具体步骤如下:保障能力(C14)、资源环境支撑能力(C15)、管理调控(一)对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即无量纲化能力(C16)等5个方面来体现。(下转第93页)?88?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6月第22卷?第3期JournalofShanXiFinanceandEconomicsUniversityJun.,2000Vol.22No.3的,硅谷的许多大公司的创始人都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而且硅谷的信息产业群与斯坦福等大学存在密切的合作关系。世界其他国家纷纷效仿美国,选择环境优美、交通方便、工业基础和科研实力较强的地区,建人才高度密集和教育、科研、生产融为一体为特征,是知识信息高度密集的特种经济区,其他国家,如日本的!筑波科学城?、德国的!海森堡?技术园区,英国的!剑桥科学公园?等都属于这种性质的科学园区。我国北京中关村高技术开发区就属此类。中关[参考村高技术开发区位于北京西北郊,面积100多平方公里,集中了中科院、中央部委和北京市属独立科研机构138个,拥有高校50所,所属科研机构269个,该地区科研人员8万余人,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1?6区现已成为我国高技术的孵化器,并以此为中心向全国辐射,同时它也是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基地和跟踪、吸收国外高技术的开发中心。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学园区偏少,有待进一步发展。立以科研开发为主业的新型经济区,它以知识、技术、万余人,其智力密集度居全国之冠,世界少见。该地文献][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2]汪丁丁.我思考的经济学[M].北京:三联书店,1997.[3]波得?F?德鲁克等.知识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4]乌家培.信息、知识经济及相关问题[N].中国改革报,.[5]洪韵珊.知识与社会主义理论创新[J].新华文摘,1999.[责任编辑:孙小素](上接第88页)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间由于在内容、量纲以及取值优劣标准等方面均有所不同,故无法按照多目标规划的基本思想综合成一个能从总体上测度可持续发展度的单指标,因此有必要将各种指标值转化为相对统一的尺度,这一过程称之为标准化。其主要原理是先对评价指标确定一个标准值(x0),然后将各指标的实际值(x)和相应的标准值(x0)进行比较。比较时要将!正指标?和!逆指标?区别对待。无量纲化计算公式为:I=x/x0(当x为正指标时);I=x0/x(当x为逆指标时)。式中:I为某指标的得分值。(二)指标权重的确定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相对于总目标来说,其影响大小和重要程度是不同的,为正确反映这一客观事实,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可信,在进行综合评价时必须对各个指标进行加权处理,赋予较重要的指标以较大的权重,较次要的指标以较小的权重。权重确定的方法国内外均有广泛的研究,一般可依靠专家的评判来确定权重。(三)综合评价模型鉴于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多层次性、有机结合性、协同性等特点,在确定指标权重和指标数据消除量纲影响后,按下式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进行综合评价。Y=i=#1WiIi式中:Y为综合评价值;Wi为i项指标的权重;Ii为i项指标的得分值。(四)评价时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一,关于对比基数问题。评价总是相对于某种参照标准而言的,对于一个具体城市,可选用全国平均水平、其它城市同期水平或本地区历史最好水平作为参照标准,从而得出该城市与参照系的相对水平。关于评价指标的实际值,一般应以报告期实际值或近几年的平均值作为观察对象。第二,关于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无量纲化处理需要运用阀值法,阀值的确定是对各标准值(最大值或最小值)外推10%,以保证在此范围内数据变换的唯一性。第三,关于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不是一个绝对概念,而是一个相对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随着时、空的变化,评价标准也应做相应的修正。[责任编辑:孙小素]?93?41
1999年12月第14卷 第4期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Shandong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Dec.1999Vol.14No.4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李春晖  袁晓兰  李爱贞(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250014,济南;22岁,男,)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出发,.建摘要立了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关键词 城市系统; ;分类号 K1 1987年,联合国世界与发展委员会(WECD)在其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第一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人类有能力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构成危害的发展.”目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正方兴未艾.城市作为特殊的区域,探讨其可持续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和重要意义.由于可持续发展过程是诸多经济、社会等要素相互作用耦合的过程,具有动态性、复杂性等特点.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来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外学者已从不同的角度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但从系统角度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尚不多见,而且已有的城市指标体系设置往往过于简单,不能反映城市系统的总体状况,因而不能很好地满足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下将从PREES系统角度出发,探讨建立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方法,以期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2 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和方法211 理论基础—城市系统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作为区域的极核,是经济、文化、科技和人口中心,具有生产力水平高、经济发达、居民素质高以及环境容量小、生态脆弱等特点.从系统观点来看,城市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多层次、多变量、多因素的动态系统.它是由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五个子系统构成的统一体,我们称之为PREES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不停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高度复杂的、不确定的动态开放体系.其子系统之间关系可用图1表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城市子系统之间保持协调、稳定、健康发展,城市的各子系统在其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不同的作用.人口子系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需要适度的人口数量和质量.人口数量太少,劳动力资源不足,将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是人口数量太多、素质太差就会给经济、资源、环境造成压力,以及对社会消费和就业产生压力,从而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因此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收稿日期:第4期李春晖等: 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415资源子系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广义的资源指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包括自然资源、科技资源和信息资源等.丰富的资源条件是城市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环境子系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空间场所.生产以资源的形式向环境索取物质,同时又以“三废”的形式向环境排放物质和能量.优良的环境将有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制约作用.因此,图1 城市系统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邓小平说: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发展既可以提高居民物.还能增加科技教育投资,提高人口.而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向环境中排放有害物质,破坏了生态环境;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又以消耗资源为代价的.只有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社会子系统与其它子系统密切相关,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高目标.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前提和保障.总之,在城市PREES系统中,人口、资源和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各子系统协调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外在标志.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城市系统理论,我们认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为: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上,城市各子系统协调发展,不断优化,实现各方面都能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求.具体意义上指城市在规模、结构和功能上达到完美协调.212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建立指标体系要求寻求一组具有代表意义又能全面反映综合目标各个方面的特征指标.这些指标及其组合能够达到对该目标的定量判断.城市属于区域的一部分,指标体系既要遵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又要考虑其特殊性.为了全面科学地反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我们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时遵循以下原则:1) 针对性原则 该指标体系要针对城市系统,反映PREES系统的各个方面及其之间相互关系,同时又反映城市的性质和其环境、经济、社会特点,保证指标体系的可行性.2) 科学性原则 指标体系要客观反映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发展态势.其指标体系的物理意义明确,统计计算方法规范,各指标具有可比性、可查性、可定量性.3) 动态性原则 指标体系是一组随时空变动的参数,要反映动态的可持续发展过程.因此,指标体系选取要较好地刻画动态发展,以反映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4) 层次性原则 城市系统由其子系统组成,子系统又由系列指标组成,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一般有3~4层,上层是下层的目标,下层是上层的反映因子.213 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以上的原则,我们设置了如下指标体系(见表1).它是由评价性指标(反映可持续发展水平)和描述性指标(反映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组成,共有5个大类指标,17个中类指标和60个单项指标.416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14卷表1 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总 目标层A大类指标层(B)中类指标层(C)单项指标层(D)人口数量(C1)人口状况(B1)人口质量(C2)自然资源(C3)(C4)资源支持能力((C5)城市可环境质量持续发展水平(B3)人力资源(C6)环境污染(C7)环境治理(C8)生态适宜度(C9)经济增长(C10)经济水平(B4)经济能力(C11)经济效益(C12)生活质量(A)(C13)基础设施社会进步(B5)(C14)社会稳定(C15)社会保障(C16)社会管理(C17)人口增长率(%)D1人口自然增长率(%)D2每万人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数(人/万人)D3每万名职工中专业技术人数(人/)D4市民平均预期寿命(岁)D5市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年)D6D(m3/Dt/人)9(m2)10/)D11(台/户)D12每户计算机台数(台/户)D13广播电视业发展水平D14城市科研成果年增长率(%)D15科技成果转化率(%)D16科研教育投资/GNP(%)D17劳动人口比重(%)D18人口年龄构成D19城市地表水质量指数D20城市空气质量指数D21城市噪声指数D22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D23城市污水排放达标率(%)D24城市废气排放处理率(%)D25城市废气排放达标率(%)D26城市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D27人均绿地面积(m2/人)D28生态建设投资/GNP(%)D29城市GNP年增长率(%)D30工业收入年增长率(%)D31第三产业年增长率(%)D32人均财政收入年增长率(%)D33经济外向度(%)D34经济密度(元/m2)D35经济增长科技贡献率(%)D36社会劳动生产率(%)D37工业劳动生产率(%)D38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D39资金利用率(%)D40人均居住面积(m2/人)D41人均生活用电量(度/人)D42人均电话机数(部/人)D43人均汽车数(辆/人)D44人均医生数(人/人)D45人均年末储蓄额(元/人)D46人均消费零售总额(元/人)D47人均道路面积(m2/人)D48水、气普及率(%)D49人均商、饮服务网点(个/人)D50失业率(%)D51通货膨胀率D52每10万人交通事故伤亡率(%)53每万人刑事案件发案率(%)D54失业救济率(%)D55医疗保险率(%)D56残疾人就业率(%)D57法规制定和实施情况D58宏观调控能力D59第4期李春晖等: 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4173 评价方法311 权重的确定 为了表示指标体系各层次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必须赋予指标权重.我们一般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德斐尔法确定权重.312 单项指标的量化 单项指标量化有多种方法,这里介绍两种:1) ,进行单一性计分评价.1   Xi>=aiUi=  bi0Xi=XiUi= aibi-ai0   Xi>=bi前者用于发展类指标,后者用于制约类指标.其中Ui表示i指标第i年的隶属度;ai,bi分别表示各单项指标的上下限.目前我国的城市其上限为现代化要求,下限以满足温饱水平为界.2) 对于单项指标,寻求一个参考标准进行比较,公式为:Ci=(发展类);   Ci=(制约类)SiXiCi为单项指标评价值;Xi为某一项指标值;Si为选取的标准值.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Si的选定.我们认为选取世界上可持续发展较好的城市各项指标的平均值作为标准值,如大连、新家坡、香港等.最后进行综合评价:I=∑WiCii=160其中I为综合评价值;Wi为某项权重值;Ci为单项指标评价值.由综合评价值反映被评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4 结  语从系统角度出发,分析了PREES系统的子系统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认为只有充分反映PREES系统的各个方面才能真实地反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和水平.探讨了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原则,并根据PREES系统设计了一套指标体系.最后,介绍了两种综合评价方法.对其在实践中的运用还需进一步研究.5 参考文献1 刘求实,沈红.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60~642 赵玉川,胡富梅.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及结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54~593 海热提,涂尔逊,王华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46~504 毛汉英.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地理研究,):16~22418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14卷5 牛文元,持续发展导论.北京:科技出版社,36 叶文虎,唐剑武.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方法与衡量指标初探.可持续发展之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7 秦耀辰,徐铭杰.区域持续发展的指标研究.地理学报,):159~154PRIMARYSTUDYONANINDEXSYSTEMOFSUSTAINABLELiChunhui  (CollegeofPupulation,Resource,250014,Jinan,PRC)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thetheoryoftheurbansystem,thepaperbetweentheurbansystem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putsfor2wardtheofurbansustainabledevelopment.Thenasyntheticindexsystemofurbansustainbledevelopmentisestablished.Atlast,itgivestwomethodsforevaluatingthelevelofurbansustainblede2velopment.Keywords  su indexsystm
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目标预测李平,王钦,贺俊,吴滨1112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836)2.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100732)[摘要]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未来中国面临的最重大的现实问题之一。本文从工业化、工业现代化、工业文明三个层面对“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分析,从而形成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目标预测的“基本参照系”。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及中国制造业发展特点,本文构建了包括总量指标、结构指标、技术指标、能源环境指标在内的三层次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以“基本参照系”和指标体系为基础,对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提出了制造业2015年和2020年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制造业;指标体系;目标预测[中图分类号] F0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十二五”时期,中国将面临着全新的国内外形势,转变以资源过度消耗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事在必行。作为经济的主体部分,如何切实实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面临的紧迫现实问题。一、 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提法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但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还是始于1987年的联合国的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自提出之后,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争论始终在持续,早在1992年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就已经多达70种以上(Brent et.al.,2005)。尽管缺乏统一的表述,但绝大多数概念均在同等重要性条件下强调自然、社会、经济三方面的协调和谐。中国政府很早就开始重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在2003年发表了《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明确了2010年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制造业在可持续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这主要是由制造业的特性所决定。就本质而言,制造业是通过人类劳动改造自然资源借以满足人类需要,并将废物重新排放到自然中的部门,直接表现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集中体现了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而对于仍处于工业化阶段的中国,制造业还直接关系到社会进步和社会公平,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更为突出。虽然如此,但从目前的表现来看,中国制造业距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在能源强度明显下降的同时,2007年制造业能源消耗总量较2000年增加了1.25倍,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接近50%,与之相关,制造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增加,环境状况持续恶化;在钢铁、水泥、化肥等产品稳居世界第一的同时,大量资源被消耗,部分资源已经严重受制于国外;整体技术水平依然落后,核心技术明显短缺;在制造业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一线从业人员的福利待遇改善缓慢。经济发展所处阶段、过去发展道路的路径依赖、缺乏可供参考的发展模式等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难以形成的深层原因。但就具体操作层面而言,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和具 [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项目“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08ZD_05);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项目“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项目编号:)[作者简介]李平(1959-),男,河南洛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钦(1975-),男,河南南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贺俊(1976-),男,山西太原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吴滨(1973-),男,河北石家庄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体目标的缺失也重要原因,构建一套相对完备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对于指导制造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二、 文献回顾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很容易直观理解,但有很难准确定义的概念。自从诞生之日起,就有众多问题亟待解决:可持续发展的精确含义是什么?究竟意味着是哪种发展模式?在可持续模式下必须发展什么?是指世界、全球、人类、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还是指一些部门?发展实现可持续需要经历多长时间?今天的决策者如何考虑未来人类的需求?(Graaf et.al.,1996)。构建合理的指标体系是揭示上述问题的基础性工作,为此产生了大量的相关研究。Briassoulis(2001)将上述工作归为以下几种:第一类源于OECD1991年提出的“压力-状态-响应”框架,即区分为对环境接收器的压力指标、环境影响和响应指标;第二类指标是按照可持续能力主要维度,例如环境、经济、社会和集成;第三种指标分类是按照空间尺度,例如全球、国家或地区;第四种分类是按照指标涉及的环境媒介,分为空气、土地、水或生态区等;第五种分类是按照等级划分,例如核心指标、基础指标、具体指标等。关于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历来得到研究者的重视,国外研究已经相当细致。Martins等(2007)对此做了较好地回顾,由此可以看出这些指数既包括制造业系统、具体生产过程可持续发展的评估,也包括企业层面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和战略选择。在此基础上,Martins认为这些指标要么没有全部反映可持续能力的三个方面,要么指标过多导致很难使用,要么上述两者情况均存在,而加总指标虽然简单,但存在信息缺失问题。相对而言,可量化的小型指标集在制造业系统评估中更具优势。综合来看,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中经济和环境因素考虑较多,而社会因素明显不足。Brent等(2005)将其归结为社会因素的两个特点:与生态系统不同,社会问题在客观特性方面往往不具备基础;社会问题大都具有更高的文化内含,在一个问题中往往许多观点在起作用。从发展趋势来看,充分考虑社会因素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指标构建的方向。此外,除了生产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产品设计以及新产品发展过程中可持续评价也成为了发展趋势(Howarth et al.,2006; Sutcliffe et al.,2009)。近年来,中国学者也开始尝试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指标研究。赵丽等(2009)构建了区域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和成长五个方面,共20个指标。文章应用该指标体系,采用2004年数据对中国30个省市进行了评价,并形成综合指数。唐德材等(2008)同样是对中国区域制造业可持续竞争力进行研究,其分别选取了可持续竞争力的测度指标和影响指标,并采用面板数据对两者关系进行了研究。杨义蛟等(2009)设计了包括经济效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三个一级指标在内的共有5个层次、55项具体指标的装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具体的评价方法。此外,孔善右等(2008)、郑文智(2008)分别对江苏省制造业、福建省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三、 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目标预测的“基本参照系”理解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就具有三重含义:一是制造业发展要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二是在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制造业可持续发展;三是在“供需平衡”和技术进步推动下的制造业可持续发展。2从第一层含义出发可以通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进行描述和预测;从第二层含义出发可以通过能源、环境目标进行描述和预测;从第三层目标出发可以从结构与技术目标方面进行描述和预测。我们进一步从工业化、工业现代化,以及工业文明三个层面对“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进而形成对2015年和2020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目标预测的“基本参照系”。 2该部分参考了朱高峰院士的相关论述。1. 工业化进程与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快速推进额工业化进程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基本背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工业化进程,中国已经从一个农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如果将工业化进程按照工业化前期、工业化初期、中期和后期,以及后工业化五个阶段划分,并将每个阶段划分为前半阶段和后半阶段。评价结果显示,1995年中国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为18,2000年为26,2005年为50,这说明2005年中国整体上进入了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陈佳贵等,2007)。见表1。表1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综合及分项得分(05) 年度 人均GDP 产业产值比 工业结构城市化率产业就业比 综合得分 工业化阶段*二(Ⅱ)2005*47 57 23 73 10 21 22 33 26 50 二(Ⅱ) 三(Ⅱ) 46 注:一表示前工业化阶段,二表示工业化初期,三表示工业化中期,四表示工业化后期,五表示后工业化阶段;(Ⅰ)表示前半阶段, (Ⅱ)表示后半阶段;二(Ⅰ)就表示该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前半阶段。以下各表相同,不再重复说明。参见陈佳贵等:《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从静态计算,如果在未来中国能够保持“十五”期间中国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的年均增长速度4-5,到年,再经过10~13年的加速工业化进程,中国工业化水平的综合指数将达到100,中国工业化将基本实现,这与我们到2020年长期的现代化战略目标要求是相符合的。即使按照“九五”和“十五”整个10年间中国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的年均增长速度3.2推算,到2021年,中国的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也将达到100,中国将实现工业化。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判断,未来一段时期制造业发展将逐步进入“质量提升阶段”。一方面制造业仍然是人均GDP提升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制造业结构也将发生变化,不仅是生产资料生产部门所占比重将不断提升,同时还意味着制造业“质量”的提升。2. 工业现代化与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了到2050年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而工业现代化又是“国家现代化”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进入21世纪,一个国家的工业现代化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工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二是产业结构的高级化,高技术、中高技术密集度行业在制造业中的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