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算外道典籍吗

苹果/安卓/wp
积分 12404, 距离下一级还需 5896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隐身, 设置帖子权限, 设置回复可见, 签名中使用代码
道具: 彩虹炫, 涂鸦板, 雷达卡, 热点灯,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 抢沙发, 提升卡, 沉默卡, 千斤顶, 变色卡下一级可获得
道具: 置顶卡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本帖最后由 胡马依北风 于
21:27 编辑
马拥军教授,去年在这里发过一个贴子,有人点破了他的身份。我搜过,那篇文章在知网的署名确实是马拥军。当时他说正在美国,就是今年回来,不知道回来了没有。当时我向他转述了一些杜车别、社会微积分的观点和论述。他和杜车别都在上海,如果他们能直接进行一些交流会更好,杜车别也有约一年在网上销声匿迹了,可能已经在动手进行他的写作计划了。
当时我还转了几个匣中剑的贴子地址,马教授说文风很像他以前,可以算是升级版的的匣中剑,匣中剑在中国经济史、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等核心观点上还有很多错误,马教授看视频和上次的论述,除了在中国经济史的观点上还有些保守,其他问题的观点上,都比匣中剑准确。
超星上也有他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视频,这几天看了前面的十几集,有一些想法。
首先还是觉得在经济史的部分观点上显得保守,这恐怕也是国内一些稍微清醒的人普遍的现象,许苏民也是这样。比如认为中国是资本主义走不通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大概是为了维护这个观点,对中国古代经济史走向资本主义的可能上比较悲观。
还有在中国经济史的划分上,可能也是因为官方原来的“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过于荒谬,也形成有些类似于李伯重(杜车别称为“打着反欧洲中心论旗号的欧洲中心论”)和秦晖等人,把社会发展阶段视作不是全世界共同的趋势,而是欧洲独一无二独有现象,用“部族社会、封建社会、大一统社会”这样非经济角度划分中国的社会史,还有指中国古代农重商轻、资产阶级力量太弱小等观点,也是受长期宣传的影响,这一点杜车别经济史贴子第一章就详细辨析过了,真实情形正好相反。有人把那个贴子作成文档传到网上,我下载下来当时发在这里传给了他,不知道看完了没有,我当时没有看完,现在已经看完了,觉得当时他提出的很多问题贴中都有过分析和解释。
比如可能为了维护中国很难走向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这个结论,虽然已经不同意中国古代为“封建社会”,用了非经济角度的”集权,大一统“命名,可是还认为中国古代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这个封建经济的特征,这似乎有些矛盾,也不准确。中国从春秋晚期到战国时就已经转向市场经济了,这个已经有多篇经济史论文一致指出,杜车别贴中引用过不少,我按图索骥去知网下载了下来发贴传到过这里。
还有马教授认为中国是明代张居正改革以后,不仅才开始转向市场经济,而且也才可以自由迁移,这也是不对的,也是经济史观点上过于保守的观点。我同样复制过杜车别贴中引用的八十年代饶会林的论文资料,汉代就有了几百万规模的流民,有了不少千人以上的手工工厂,怎么会是在明代张居正改革以后才能自由迁移呢?只不过按杜车别的分析,明代就是从张居正财政改革开始方向错了,把主要税源盯在了农业上,商人交税越来越少。可能就是因此,鼓励土地投资者和农民为了避税和利润,转变投资方面于工商业和海外贸易或者进城打工。进一步推动了流民城市化和市场化,杜车别贴中指,明代最接近市场原教旨主义理想的状态,张居正改革的作用只是这种市场经济推向极致的原教旨主义状态,不是从当时才开始的市场经济,如果不是因为战争,这种市场原教旨主义使朝廷失去工商业税收财政收入打不起内外战争在葡萄牙荷兰、日本、流贼、后金的夹攻下崩溃,这种市场原教旨主义还是有利于加快城市化,像英国工业革命以前圈地运动的城市化。土地买卖带动人口迁移,这也是前工业时代唯一的城市化途径。
当时马教授指,杜车别表述的观点,差不多先验认为中国能自动到资本主义,可能是过于乐观。看完他的论述以后,他贴子里对这一点已经有了说明,他认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萌芽,他给出短期内急剧变化,动态非静态,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三个根本特征,就是可以发展到资本主义的关键条件是星火意识上升为燎原意识,技术要求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普及。还是用了共运经典的产妇的比喻,认为到这一步,社会就像是怀孕了。怀孕了,那结果无非是两个,一是顺产,一是流产,两种可能必居其一。既没有顺产,又没有流产,这是不可能的。就是到了他定义的“萌芽”,顺产到资本主义是必然的两种可能之一。
不过对杜车别定义的“萌芽”的条件,我还有一些疑问,彭述之指是海路国际市场,郑超麟也指是世界市场贸易需要推动工业革命,陈独秀也提同过海岸线这个因素,这大概是共运理论的传统观点,当然不只是经济上的全球产业资金链,肯定也有文化 科技 思想方面的各民族共同交流。虽然在中国,海外贸易出现的时间也是在宋代,可是和印刷术的普及哪个因素更重要,因果关系怎么样?我觉得还有疑点,以前在贴吧问过杜车别,说也是星火意识上升为燎原意识是起因,海路国际市场贸易是结果,可能是当时他随口回复,没有想清楚。阿拉伯的海外国际市场的开拓在中国隋唐时就已经很发达了,已经经过多次海战战胜拜占庭扩张到非洲和欧洲,这个时间下限最多也是在中国的五代末宋初,当时印刷术在中国都还没有大规模普及。而造纸术,是怛罗斯之战的中国战俘里的工匠传到阿拉伯的,可是在怛罗斯之战前四十年,阿拉伯就经过海战战胜拜占庭控制的非洲扩张占领西班牙了。把这个疑问我发去了百度贴吧,还没有得到回复解释。
还有视频中马教授指古代“中央之国”,“四夷”的观念,不知道世界之大,这同样是先秦交通落后,只与周边的落后民族有接触时的印象,还有就是清末的观念,绝不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常态,类似汉武帝时对民间工商业的重税也是为了打对外战争筹集军费短短几年时间现象,在漫长的中国古代是极短极个别时期的现象,绝不能当成古代历史的常态。光是百度百科“华夷之辨”词条就有大量明代人对世界的认识的论述资料,之前汉代与西域、印度、唐宋与阿拉伯、波斯、东亚的交流就很频繁了。
这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思维障碍,同样的例子我也举过,把近代教育模式转型过程中形成教育断层没时的现象,50年代统计的一年的文盲率,来推测成几千年历史的常态,其实不仅是徐健顺他们采录的资料,王奇生的论文,都指在以科举为中心的教育转型以后,二十年时文盲率比以前还高,还有古代大量地方自治组织的结社,都有普及教育的社会功能,这还不算官方的地方教育机构。还有见过不只一个人,包括匣中剑这种非等闲之辈,拿 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从一个村子的经济现象,进而一拍脑袋在空间上想象成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现象,在时间一拍脑袋想象中国几千年历史的常态,这样一来,中国几千年经济史就这样被以点带面地想象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所谓“封建社会”的特征了。
认为古代长期自认为“中央之国”,把先秦和清末的观念想象成几千年的常态,除了习惯的直线进化的,以点带面的思维,甚至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故意抹黑历史以外,恐怕还有对一些前辈观点的遵重,比如指清末的林则徐才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范文澜也算是中国式“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要人物了,可能是对这套话语体系的尊重和维护沿用了类似的观点。
这也和我以前发现了,李申沿用和维护“儒教”这个说法,除了按马哲,把定性欧洲“客观唯心主义”是哲学化的宗教思想这个观点套用了宋明理学来了以前,恐怕还有对他的老师,首提“儒教”说法的任继愈的尊重。
同样的,许苏民对理学的严重批评,除了一些学术见解上,比如把中国启蒙时期过于保守地定在晚明,贬低之前的思想成就,还有就是对他的老师萧萐父的尊重,《王夫之评传》就是他们师生合写的,看他的老师萧萐父的文集,也有多篇写王夫之的文章。
不过这些还不涉及视频中关于马克思主义主干部分的观点,对于主干部分的论述,我看后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这个下一段说。
支持楼主:、
购买后,论坛将把您花费的资金全部奖励给楼主,以表示您对TA发好贴的支持
载入中......
本帖最后由 胡马依北风 于
21:31 编辑
对于视频中的有关马克思主义主干部分的观点,我也有一些不一样的想法。
可以分为比较重大的和一些枝节问题上的观点。
先说重大的。
视频中说,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必须接触原典,二手的全都是不可靠的。
视频中说了他自己的经历,小学三年级时就看了马恩选集,后来在文革中,说是从毛主义的立场看马克思主义的,当时自以为看懂了,改革开放以后,认为是向资本主义学习,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符合当时的实践,就大看特看了当时能找到了资本主义经济、哲学、思想等相关书籍,看遍了以后还是感觉没有能解决他的疑问,甚至钻进各种宗教典籍里想寻求精神资源,形销骨立还是没有找到出路,应了鲁迅的话“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一次是在偶然的机会,看到72年版的马恩选集第一卷里一篇《反克利盖的通告》,看后一身冷汗,感觉马克思恩格斯是在骂自己,自己的想法,自己原来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和克利盖论述很相似,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他原来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内容,惊讶地有颠覆的感觉,就开始重翻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的原典,直到自己认为重要的文本内容都了如指掌。
就是这一段思想经历过程,才得出了“二手货”都不可靠。国内很多研究者,编写的哲学教材没有多少马克思主义的东西。要想了解真马克思主义学说,必须看原典这个结论。
这个结论准确吗??我不这么看。
我虽然对共产主义理论没有接触过什么原典,只看过一些其他人的介绍论述,和用这套思辨分析方法对各种问题的分析,不过已经感觉摸到了一些门子了。原因就是,我看的都是真的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上修成正果的人文章,都是科学社会主义谱系的人,分析思辨方法都相似,可以互相印证。我原先只看杜车别的论述,感觉有些跟不上他的思维,就是后来看了些陈独秀、彭述之、郑超麟、托洛茨基、曼德尔等人一些文章,思辨方法互相印证,才增进了不少理解。
不只是理论学术性的论述,真马克思主义或者科学社会主义修成正果的人,安装了这种操作系统的,平时的处世,分析生活中的普通事物,也一样是在用这套分析思辨方法理论,套用已经变成成语的佛教名字就是头头是道,所以即使看一些这类人的回忆录,一般的散文等,也同样有了解科学社会主义分析思辨方法的作用。这本身就是一套极高端先进的分析思辨方法,这批人写的文章也因此论证精密,即使半成品的匣中剑都是这样。如果杜车别不是一开始就掌握这套先进的分析思辨方法,洞察力强,后来也无法分析经济史、思想史、历史问题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就取得重大突破,很多问题的观点几乎是对近几十年的说法是颠覆性的,可是又与前辈共产主义者的论述能互相印证。比如对明末财政问题的分析,我就是看到陈独秀提出的抗战纲领建议的第五条,强迫富人认购公债和加重战事营业税。得到印证,也更相信杜车别的判断准确的。
这些前辈共运国际特级大师,准特级大师,当年在进行运动宣传时,宣传的对象,普通的劳动者,文化水平基本不高,而且也不会有很多空闲的时间,也就是一两篇文章,一两场演讲,甚至一两段对话,恐怕不会有时间讲太多原典和术语,必须要进行精深、简短、通俗的提炼,在不多的时间机会上让人了解这套理论和方法的轮廓,也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算是修成正果的水平。
对自己讲的理论是这样,对别人的著作也是这样,就是因为这是一套精深的分析思辨方法,看其他人的著作,也能很快提炼出其中的核心观点主张,包括弦外之音和指向。
比如杜车别的民族理论长贴,他自己就说比较枯燥,可能写完也不会有多少人有耐心看,我就是很找一段时间没有耐心看完,只看了几个章节,也是很晚,前不久才看完的。不过他在评价辛亥革命的贴子最后提出了八项民族问题的纲领建议,就可以视作他的民族问题理论分析后的主张的精粹提炼,我看到那八项纲领建议,当时他的理论长贴连几个章节都没有看,也基本明白他的意思。后来加上他的一些细节上的补充说明,加上看完了全贴,明白得更细了一些。
还有他那个《生产积极性变革理论与实现社会主义的构想》长贴,几年他严厉指责毛的那个贴子《乌有之乡的问题——对中国左派的建议》中有一段论述,就可以看作是对他那个长贴的核心思想的浓缩的提炼概括。
本帖最后由 胡马依北风 于
13:27 编辑
杜车别自己在博客和各网站回贴里,也有各种对他写的理论观点的简短归纳和提炼,光我见到过的部分就随处可见。复制两条:《毛文龙及明朝灭亡原因等问题》
楼主: 时间: 09:30:55
  作者:放下屠刀不成佛 回复日期: 23:18:39 
    明末的问题很复杂,但归根结底就在税制改革上卡了壳,导致天灾+满清-没钱发饷-边军叛变-镇压-要更多钱-加农业税-更多流民的死循环
    东林党、复社的出现其实算不得近代民主,充其量也就是朝鲜李朝末期两班架空国王的那一套,再者说没有哪个旧大陆国家是靠民主强国的,世袭贵族上层精英的博弈才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明朝也根本无需自行发展出英荷档次的近代资本主义,只要单一民族国家延续下去,200年继续明末的对外开放与文化发展势头,遭遇19世纪殖民者时的转型不会比日本来得难。日本能超越诸多纯西欧“老师傅”,不是什么文化基因的问题(同样西方基督教文明,为啥西班牙意大利波兰等连日本都不如?),而是转型期间没有一个好基础的缘故。
    扯远点,满清最后的转型问题类似奥斯曼和卧莫尔帝国,属于少数落后族裔统治多数先进族裔的畸形政权,搞近代民族国家首先就面临上层建筑合法性的挑战,而任由主体民族发展工商业必然对游牧寄生族群产生分权的要求,这个死结根本解不开。除非多尔衮愿意和孝文帝一样完全放弃满族特征,全心全意“以夷入夏”,也可能和英国汉诺威王室一样被主体民族真心接纳。但满清前期采取了一种截然相反,“以夷变夏”的道路,把自己落后的东西强加在汉族头上,同时压抑甚至篡改焚毁汉族业已取得的文明果实,导致多数国民在遭遇西方列强时看客心态严重,奴性十足,用盲目自大来掩饰彻底自卑,而且对外来事物极度恐惧且不信任
  ——————————————————————————————
  明代不是税制改革卡了壳的问题,所谓卡壳是至少现有这个改的动向,然后才有所谓卡壳
  明代中晚期的问题根本不是有没有这个动向的问题,而是所有的趋势都是往反方向走的
  张居正所谓的改革恰恰是进一步减轻商业资本家的经济负担,明代晚期的问题是重商抑农,工商业资本的过度膨胀,国家对私人经济控制能力的无限度削弱
  另外你最后一个环节还是有点小错
  更多流民并不是加农业税加出来的,就算工商业资本过度膨胀,就算税收结构严重脱节于当时的经济结构,就算税收负担全压在农业上,但是凭借明朝这样一个大的国家,这样的人力物力,也完全是能够对付那些天灾和军费需用的
  问题就是当时加农业税都加不上去,中央的赋税收入不足,发生天灾无法救济,这才是导致流民真正大量出现的原因
  那种所谓征收赋税过多,导致农民走投无路是十足十的扯淡,明代在征收赋税上宽松余地是很大的,在负担最重的江南都是如此,到满清,才是用刀架在脖子收税,不交税就杀头
  至于所谓近代民主那段,这个概念上就有问题,本身就是先入为主用西方中心主义的概念来套。
  这是不能那样套的,要分析实质的参政意识,参政权力的普及化,平民政治舆论影响力等问题,那说明代的民主甚至有超过现代西方民主的地方还差不多
  本身就是不同的发展路径。
  有些东西是和经济的发展,文化的普及,政治权力对平民的开放度来衡量的,而不是不动脑筋简单套用一下皇帝、权臣、权力架空这类概念就行了
  当然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各种因素,都要配合才能起到好的作用。有些事情发展过于顺利,就反而会导致更大的挫折,就如温室的花草,在成长的时候,没有碰到太多的阻碍,但遇到打击,却可能比野外饱经风雨折磨病虫危害的,更为脆弱
  这就是辩证法
  有些人的问题就总是喜欢用直线的思维来看待问题,先进必定是全体先进,顺利就必定是全体顺利,否则就是落后,就是阻碍太大,这些分析问题,有时候会一刀切把哪个才是代表前进方向的问题都搞颠倒
楼主: 时间: 20:00:34
  作者:神圣的傻瓜 回复日期: 18:09:48 
    杜兄信仰共产主义,我也是大惑不解。上一次到他的BLOG看到那篇
    中国应该没收私有资产的说法,也是吓一跳。心里琢磨的是,车别的专业是数学系的,怎么可能会搞不清楚一个系统中的个体之间必然要求有资源的争夺,导致共产主义根本就是不可能,至于说工作的需求,这种共产主义滑稽理论中对工作需求的&争夺&也必然导致今日的模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我对共产主义的看法,对计划经济的看法,可以看这两篇帖子,以及下面的辩论
  《为什么社会主义必须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从自私问题出发证明资本主义经济学基础的谬误和共产主义的合理》
  这里对共产主义问题就不必展开讨论了,再讨论,也不会有太新的东西,基本上还是过去辩论的重复了
  另外关于共产主义和民族的关系
  过去的传统观点确实认为共产主义意味着国家的消亡,民族的消亡
  但我的看法是共产主义只意味着国家的消亡,不意味民族消亡
  就如同共产主义不会也不应该消除人的个性,相反应该最大限度发展每个人的个性一样
  民族是人群的个性
  同样共产主义不会也不应该使民族消亡
  民族消亡不利于整个人类更健康均衡的发展,文化的个性与互补作用是无法代替的
---------------------------------------------------------------------------------------------------------------
复制这两个回贴,一个可以算是对以前说的经济史观点的一些补充说明,二是杜车别在民族问题上与传统共产主义观点的不同。也可以算是他提炼他自己的观点,所谓的“二手”的一个例子。
再说说我在他的贴子里看到的一些他自己的修炼过程。
他是看斯大林的著作修炼出来的。他那个《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里的回贴说,这是他高中时写的文章。他那个贴子,他对计划经济,快乐机制理论已经有了构想框架了,08年具体写出来的那个贴子也说发端是在高中时。其中已经形成了对共产主义的定义“创造性劳动成为大部分人的第一需要”这个核心思想,一直都没有改变。
可是说对于共产主义的核心观点,杜车别当时自己已经修炼完成了。可是后来看到他在博客里说,他是在大学时才看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的。也就是说他没有接触原典,看斯大林的论述提炼时就已经在核心观点上修成正果了。
他本身就是一个想了结马克思主义必须看原典的反例。
真正修成正果的人,水平可以说都是至少不低于马克思,甚至只高不低。马克思以后的国际特级大师们,已经看了马克思的著作,掌握了马克思的分析思辨方法,又多了几十年的知识信息经验,可以搜集到更多的资料,马克思知道的,他们都知道,马克思不知道的,他们也知道。
看杜车别03年批哈耶克的贴子的回贴,就直说马克思的思想也未必有他深刻,06年就有回贴说越想越觉得马克思肤浅,认为鲁迅和斯大林的思想比马克思深刻。还有指斯大林把列宁做成木乃伊开了造神运动的先河,在他的经济史贴子里,也多有直言马克思、列宁等人部分观点错误甚至僵化的言辞。其实陈独秀、彭述等人对中国经济史社会阶段的定位和杜车别基本一致,也是与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或者列宁认为“封建社会”不同,只是他们只提出自己的准确观点,没有直言马克思、列宁的错误甚至肤浅。而杜车别对列宁指出在这点上的错误,不过只说对于一个不太了解中国历史的外国人不必苛责,对于马克思的批评,就严重得多了,直说是在民放平等的外表下,建立在傲慢无知的民族沙文主义基础上。这样的措词,有过也显过分自负,比如指马克思不理解工业资本主义兴起的原因,可也说明没有对原典和这些前辈国际特级大师宗教式的心态。看共只网上的贴子,当时苏共政治局一致反对斯大林把列宁做成木乃伊,而他在03年的回贴里也提出同样的观点,说明在当时他的思辨力就已经至少在部分部分分析上不低于当年的那些国际特级大师了。
还有他在那个说是他高中时写的《为什么社会主义必须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里就有用极自信的措词指哈耶克、费雷德曼等人思想僵化,03年他就在天涯发贴系统反驳哈耶克,包括后来韦伯的论述,他在之前思辨力就已经修成正果,所以一看就知道是胡扯,而我看视频里马教授还说哈耶克的论述批评苏联斯大林模式还有些合适,不适合批评马克思等,而上次在这里回贴也直接指出米塞斯哈耶克指计划经济“不可计算”的说法不成立,不知道是想法变化还是上传到网上的公开课讲话还有些顾忌,未必全是真实想法,共识网上看杨奎松访谈就指早年党史“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教学肯定也是这样,前阵子就在网上看到张异宾教授重申了一遍。
共产主义理论的了解、修炼上,未必非要从原典开始。
至于马教授视频里说的,国内一些研究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二手著作没有多少马克思的东西,这只怕也不是因为二手货靠不住,是这些人自己本来就不懂,也没当回事,只是谋生的职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办不到的,这样的环境,就当年共产主义理论方面修成正果的人光是中马库里列的托派人物就有一长串名单,现在连匣中剑这个半成品算上,我也只不过知道少个可怜的五个的原因吧。
马教授说的自己的经历,开始受毛主义影响,以为看懂了马克思主义,再看资本主义的相关理论,到宗教理论,兜了一大圈,还是感觉“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直到看了《反克利盖的通告》一身冷汗,有颠覆性的感觉。
这真的是因为”二手货“靠不住吗?
恐怕问题的关键不是在”二手货“,只要是真的修成正果的共产主义者,来自他们的转述、提炼介绍,别说是二手货,就是二百手也没有关系,也是正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或许经过他们的概括提炼,还能比原典更加精炼,更加通俗,更加透彻。
不只是马克思主义,就是现在其他学科的教材,物理 数学里的定律、定理、公式,也不是那些物理学家的原典,原话抄录,更不是这些公式定律发现者亲自讲授的,都是经过教材编写者整理的二手到n手货,也不违背本意。
共产主义理论从形成到现在,世界社会阶段都是在工业资本主义(就是苏联东欧曾经有一段超过资本主义,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对工业资本主义分析诊断的理论也根本没有出现重大的变化,只是革命运动和建设思路方法上的些区别,怎么会共产主义谱系里不同的人论述一对比有颠覆性的感觉吗??
中国的,受毛主义影响的那些东西,之所以把人引到“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的死胡同感觉,关键恐怕不是因为是什么二手货,而是冒牌货。不仅冒牌货充斥,甚至还垄断配给,把真货都挤出了市场,曾经比轮子更长时间,更大的范围里,甚至包括现在,只能吹捧,不让戳穿。结果就像在共识网见过的一个贴子《斯大林与文革真相使法国思想界从“左”转“右》里我回的一句话,一个邪师说法祸害超过一万个外道谤佛。
百度贴吧见到过毛评价托洛茨基的,说自己的不断革命和托洛茨基不一样,像湖南人说的“草鞋无样,边打边像”,这个意思不就是不是成竹在胸,不知道怎么办吗?王凡西也早就戳穿过毛实际上是先行后知,重实践轻理论,否认理论的首要性的,杜车别的贴子里我也不只一次见他说过理论首是先于实践的。在这种先行后知,重实践轻理论,“草鞋无样,边打边像”的思维主导下,跌跌撞撞几十年下来,当然绝大部分人的头脑都被搅浑了。“社会主义说不清”,“摸着石头过河”等不可知论倾向的论述就是被搅浑脑子的表现,还算是实说不懂,就形成长期普遍的理论分析思辨能力的缺失,比如对中国经济史社会阶段的准确结论上,从彭述之的1950年到杜车别的2007年,最小的时间差也有超过半个世纪的空白,超过半个世纪没有人得出准确结论。几十年对人民公社问题的各种分析,我也没有见过哪种观点能接近贴过的彭述之在公社进行几个月就作出判断的《对拥护公社意见的批评和我们的态度》的。
杜车别的《毛文龙及明朝灭亡原因等问题》最后有一段话:看看现在主流的舆论,主流对的评价,在事情已经过去近四百年的时候,在大量当时人无法看见的资料,前因后果都已经清晰呈现在眼前的时候,大部分所谓的学家,精英知识分子,其议论之陈腐,观点之混乱,还远在明人之上。
这段话,对四百年前的明末历史的分析合适,用来评价近几十年的中国历史同样合适,这都是思辨分析能力,理论水平缺失的表现。
连官方几年前都明确承认,理论准备不足。就是现在一些问题都看得到,但是,怎么办,对策是什么?甚至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不知道。
马教授视频里似乎还有把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分开提,分开使用的倾向,指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他称为列宁主义,现在需要的是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大意是这样,有对斯大林的严重指责。
这个不知道是不是和现在一些影射史学风气盛行有关。
当年毛指责苏联“修正主义”,自称斯大林主义的正宗继承者,实际上光我见过的无论社会微积分、杜车别、萧冬连的《国步艰难》都一致地指出中国大跃进一次性砍掉88%的计划经济,出手比戈尔巴乔夫还大,这样从正面使苏联背了黑锅,像前面提过的共识网看到的那个贴子〈斯大林与文革真相使法国思想界从“左”转“右”〉就是一种影响。
现在,是把“毛泽东思想”树成意识形态,还是和当年一样,只能吹捧,只是低调了一些,不让批(连网上在内,对毛泽东的攻击基本都集中在私生活、个人心术和具体政治经济措施上,从理论上对“毛泽东思想”批判的微乎其微,高水平的就更少了,正面针对性批判的只有彭述之、王凡西、还有最笨哲人批判过其中一个皮毛依附的观点,杜车别直说“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精神完全背道而驰,没有一点理解,可是也说得比较笼统,没有像彭述之、王凡西对原文进行针对性的批驳。其他两个低水平的网文可以忽略),这种状态下,其他想批的人就只能指桑骂槐,批判所谓的“斯大林主义”或者包括“列宁主义”来影射,这样又从反面使苏联模式为中国当年的折腾背了黑锅。见过几个水平不低的人都分不清苏联和中国模式。
像上面说的,只要是真货,几手的都没有关系,无论是马克思、列宁、或者共运谱系里面的其他人,没有必要分开,都是不同角度思路的分析,远高于其他一些低端思想,比起时下中国的平均思想水平,更是高明太多了,都有启发。
而且几年前看郎咸平的观点,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分析自由竞争时代的工业资本主义的运行,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则是分析则是垄断时期的工业资本主义的运转,更加接近现行的世界状态。
至于实现社会主义,如果是按原先的定义,马克思提出,列宁命名的定义: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按曼德尔所说,必须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分配资源。要想掌握全世界范围的资源重新分配的权力,就只有老话题,世界革命。这个现在难度已经太大了,可能性微乎其微了。
那另外一种,斯大林修改后的社会主义的定义:实行中央计划经济的工业国家。 按这个定义思路,可行性比较大一些,只是苏联当然其他的配套相关社会制度没有跟上失败了,相关制度建构理论早就有了,列宁重视的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实验的心理学原理和波尔加实验的心理学原理与杜车别提出的快乐机制相通,从激励机制到相关社会制度,杜车别都有详细建构(我见过王凡西也有,只是粗糙多了),见杜车别简单概括过这种思路,有了一个成功的社会主义典范(估计是指计划经济及相关配套社会制度良性运作),就直接摧枯拉朽了。
也只有修成正果的人能鉴别真假,杜车别的贴子中,我见过的就有引用和采用过昂纳克、卡斯特罗的观点和提法,郑超麟引用过卢森堡的《资本积累论》解释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于毛思想,即使不像彭述之、杜车别那样有过措词激烈地批判,我也没有见其他共运谱系修成正果的人作为理论依据过。
马教授上次在这里说不同意用阴谋权术解释毛的行为,虽然在理论上有了疏离,但是感情上还有依恋。可能就是因此,经济史上过于保守的观点,把“近代”,就是前资本主义,“现代”,就是工业资本主义当成欧洲独有的产物,其他国家发展到资本主义是“进入欧洲的现代”等等观点,把先秦观点和清末的观点当作整个中国历史的常态,虽然已经不称中国古代为“封建社会”还是认为是自然经济为主等等,恐怕还是没有完全摆脱以毛泽东为中心的这套思想和话语体系的影响。
对于大跃进,杜车别十一年前发在天涯的说他高中时写的有关计划经济的贴子,认为是患有“恐高症”,害怕“高度集中”四个字,想打破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这是一个重要原因,也算是对动机最好的一种解释。想和苏联争老大,觉得什么都学苏联脸上无光,非要新发明一套搞法超过苏联显示自己高明,这种心态可能性也是极大。不过说起来也是不知道怎么运作的原因。当时苏联的模式也确实有提升的空间,超过苏联完全有可能,按杜车别的论述,二战过了以后,苏联已经逐渐摆脱上之前不稳定状态的生存危机,已经可以进行相关配套社会制度的变革,只是斯大林死掉,后来的人不懂怎么运作才失去了这个机会直到最后崩溃,中国实行也是有机会的,杜车别十一年前也是发在天涯的评价苏联和斯大林的贴子指中国比起苏联当然有三大优势,一是有苏联的经验,二是有一个苏联东欧阵营、三有充裕的时间。可是中国不仅没有抓住机会,破坏计划经济还比苏联早三十年。
但是文革,我觉得还是从权术角度进行解释靠谱一些,杜车别就是这种观点,我相信他的思辨判断力。只是他没有详细论述,只是这提供了一个思路方向。顺着高手的思路,也可以算是捷径之一,看杜车别的一些贴子,他的思路也是这样。
文革,就是毛泽东为了避免九大成为名誉主席清洗掉亲苏派官员后倒向美国的过程。
毛泽东不是担心“身边的赫鲁晓夫”,是担心变成赫鲁晓夫。
看几天看张建华的视频,苏联对赫鲁晓夫动手,其实有两次,一次是在政府工作会议上,先是不让赫鲁晓夫参加,赫鲁晓夫反对无效,理由是他只是苏共总书记,没有政府职务,不能参加政府会议。在会上提出罢免他,他也回敬同样理由,他的党代会选出来的,政府工作会议无权罢免。那批人让他在三天内组织中央委员开会票决,军方出手帮了他把全国各地的中央委员在三天会接回,票决他留任。后来莫洛托夫回忆还对这一段比较得意,说赫鲁晓夫被免职三天。下一次就是趁他在黑海渡假时同样党代会票决罢免。
就是大跃进的结果引起普遍的不满。中国也有一次类似的事情,毛卸任国家主席后没有公职了,刘和邓就不让和参加中央政府经济工作会议,这和赫鲁晓夫第一次被免职那三天如出一辙,接着就是中共八大党章规定的设一个名誉主席了。如果按时开九大,高华就说毛很可能当这个名誉主席,比赫鲁晓夫一撸到底领养老金好点。这也确实是真的,一是高华那堂讲座说到正常开会时间了,没人敢说开会。因为知道开会就意味着摊牌,难免有犹豫,或者不想自己出头。二是毛平时或许可以凭积威办事,可是开党代会的时候还是不能说一不二的,这也是他最可能被掀翻的时候。
林诺夫斯基的建议,真要动手,苏联也是愿意伸手支援的。可惜的时林彪关键时刻被利用当了次打手过河拆桥,毛清洗掉对自己不满的官僚,基本是亲苏派后,倒向美国了。在基本控制了高层局势,开九大后还是不放心,耍花招不让人投反对票,共识网上前阵子有个贴子,《党内选举论》有一段话:
例如,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不再按照每届正常的5年任期按时召开,而是过了13年之后的1969年才召开党的九大,其间延迟长达8年之久,剥夺了按期选举党的代表和党的领导人的民主权利,破坏了党的民主政治生活。又例如,党的九大在进行党的领导人选举时,作出了“谁赞成选票上的名单就不必画圈,反对某人时在姓名前打个叉”[17]的规定,其用意十分清楚,是为了不让选举人投反对票,因为凡“赞成”的不必画圈,就不需要动笔了,而“反对”的要打叉,则需要动笔,那么,在选举投票的现场,在没有专门设立秘密写票间的情况下,你只要一动笔,大家就知道你是在投反对票了,所以,在众目睽睽之下,选举人迫于压力,就不敢动笔打叉、投反对票了。
内容不少。我只能略看。稍对所谓的马克思主义视频有兴趣,但楼主也没介绍
第一国际通讯书记
老胡啊,如此之长,岂不要人半条命?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