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苦闷,可是,对佛教里的阿罗汉转世的特征感兴趣,这是为什么?

佛法讲座专区
      
佛教导航子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帕奥禅师答:在《如实知见》一书中(第170页)禅师曾提到:「舍利弗与目犍连尊者的阿罗汉道与上首弟子的觉智相应,而婆酰的阿罗汉道只与大弟子的觉智相应;上首弟子的觉智高过大弟子的觉智。」除了积聚波罗蜜所需时间的长短之外,还有其他因素造成他们之间的差异吗?为何同样是阿罗汉却有如此的差距?
       
发布时间: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帕奥禅师人关注&&&&&&
问:在《如实知见》一书中(第170页)禅师曾提到:「舍利弗与目犍连尊者的阿罗汉道与上首弟子的觉智相应,而婆酰的阿罗汉道只与大弟子的觉智相应;上首弟子的觉智高过大弟子的觉智。」除了积聚波罗蜜所需时间的长短之外,还有其他因素造成他们之间的差异吗?为何同样是阿罗汉却有如此的差距?
帕奥禅师答:就证悟阿罗汉果这个方面来说,他们都是相同的。然而,正如佛陀在《中部个别经》中所说的:舍利弗尊者具有高超的智慧、广大的智慧、可喜的智慧、快速的智
慧、敏锐的智慧和通达的智慧。他能够用数千种方式来理解和解说佛陀所开示的一首简短偈颂。他能够详尽地了解每一种名法及每一种色法。他甚至能计算同一时刻降落在整个印度的雨滴数目。就智慧而论,在佛陀的弟子当中,没有人比得上舍利弗尊者。
至于目犍连尊者,他在佛陀的弟子当中神通第一。婆酰则是最快证悟阿罗汉果的人。佛陀也是阿罗汉,但是他能以他的一切知智来了知所有他想知道的事情;一切知智是只有佛陀才
具备的智慧。
----------------------------------------------------------------------------------------------------------------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
QQ: &  &&&&&&&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下一篇:
还没有任何项目!
佛教导航@1999-
|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当前位置:&>&
阿罗汉也会生病
来源: 日期:
  【佛经原文】佛言:阿罗汉有盛阴无五阴,所有皆现,但不着耳。有色痛痒思想,识无生死。&&《佛说处处经》
  【经文解释】阿罗汉为小乘中的极果,已经了脱生死,出离三界,具足无量功德,利益有情,为世间福田,为一切众生所应供养恭敬,能教化众生得到解脱。
  但根据经典记载,得到阿罗汉果,虽然已经了脱生死,但在没入涅槃前,有时也会有头痛、病苦等果报。但我们千万不要误会,阿罗汉的痛苦和我们凡夫的痛苦是一样的。《佛说处处经》中佛告诉我们,阿罗汉的痛苦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阿罗汉有盛阴无五阴&,&盛阴&即指五阴,由五阴心身炽盛生长之诸苦。心身所盛受的一切苦,阿罗汉虽然身体上有此盛阴的变化的苦相,但实际心地上又不受色、受、想、行、识这五阴之苦。虽然&有色痛痒思想&,但其实早已经断除了这些妄想(阿罗汉断见思烦恼),阿罗汉只是为示现因果不空的法则,以此教化众生,虽然也叫果报,但不同于凡夫的果报。(中国网整理)查看: 3178|回复: 34
請: 非非想520 再湹清阿罗汉是否有异于佛?
在线时间1054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常問自己為何出家】
三十二相,八十种随行好--佛有,阿罗汉不具足。
这是佛造福众生所得的果报,阿罗汉没有造福,或者造福不如佛,所以不具足。
如来十号--佛有,阿罗汉不具足。
这是佛在度化众生过程中得到的美誉。阿罗汉没有度化众生就不具足。
如来十力--佛有,阿罗汉不具足。
这是佛在度化众生的过程中得到的能力,阿罗汉没有度化众生就不具足。
各种甚深三昧--佛有,阿罗汉不具足。
特别是九地菩萨和十地菩萨的各种三昧。如首楞严三昧,华严三昧,金刚三昧等。这些都是佛度化众生过程中得到的三昧,阿罗汉没有度化众生就不具足。
在线时间1054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常問自己為何出家】
大乘之无住处涅槃是究竟涅槃,真正的无余涅槃应该是如来所得。
在线时间1054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常問自己為何出家】
阿罗汉有异于佛
在线时间7923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这样的问题,讨论的有什么结果。
站在南传佛教的角度& &, 阿罗汉的世俗智慧 ,远远不如佛。&&
但解脱智慧&&是一样的,& & 无有差别。
但大乘佛教 认为&&是有差别的,&&其实争这些 没有什么意义。&&有因缘找一下& &龙树 对这事的看法, 就是&&声闻&&菩萨 道的异通处。
在线时间5388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这里谁是阿罗汉?我想拜他为师。
在线时间1054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常問自己為何出家】
原帖由 非非想520 于
15:15 发表
这样的问题,讨论的有什么结果。
站在南传佛教的角度& &, 阿罗汉的世俗智慧 ,远远不如佛。&&
但解脱智慧&&是一样的,& & 无有差别。
但大乘佛教 认为&&是有差别的,&&其实争这些 没有什么意义。&&有因缘找一 ...
——阿罗汉不能断烦恼习:佛与阿罗汉的区别之一(经论汇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阿罗汉、辟支佛虽破三毒,气分不尽;譬如香在器中,香虽出,馀气故在;又如草木薪火烧烟出,炭灰不尽,火力薄故。
佛三毒永尽无余。
阿罗汉虽断结得道,犹有残气,不得称婆伽婆。
大智度论卷二
[0070c03] 问曰:
[0070c03] 如阿罗汉、辟支佛,亦破婬怒痴,与佛何异?
[0070c04] 答曰:
[0070c04] 阿罗汉、辟支佛虽破三毒,气分不尽;譬如香在器中,香虽出,馀气故在;又如草木薪火烧烟出,炭灰不尽,火力薄故。佛三毒永尽无余;譬如劫尽火烧须弥山,一切地都尽,无烟无炭。如舍利弗瞋恚气残,难陀婬欲气残,必陵伽婆磋慢气残;譬如人被锁,初脱时行犹不便。
[0070c11] 时佛从禅起经行,罗睺罗从佛经行,佛问罗睺罗「何以羸瘦?」罗睺罗说偈答佛:
 「若人食油则得力,  若食酥者得好色,
  食麻滓菜无色力,  大德世尊自当知!」
[0070c16]佛问罗睺罗:「是众中谁为上座?」罗睺罗答:「和上舍利弗。」佛言:「舍利弗食不淨食。」尔时,舍利弗转闻是语,即时吐食,自作誓言:「从今日不复受人请。」是时,波斯匿王、长者须达多等,来诣舍利弗所,语舍利弗:「佛不以无事而受人请;大德舍利弗复不受请,我等白衣云何当得大信清淨?」舍利弗言:「我大师佛言:舍利弗食不淨食,今不得受人请。」于是波斯匿等至佛所,白佛言:「佛不常受人请,舍利弗复不受请,我等云何心得大信?愿佛勅舍利弗还受人请!」佛言:「此人心坚,不可移转。」佛尔时,引本生因缘:
[0071a10]「昔有一国王为毒蛇所囓,王时欲死,呼诸良医令治蛇毒。时诸医言:『还令蛇嗽,毒气乃尽。』是时诸医各设呪术,所囓王蛇即来王所。诸医积薪燃火,勅蛇还]嗽汝毒,若不尔者,当入此火!毒蛇思惟:『我既吐毒,云何还嗽?此事剧死!』思惟心定,即时入火。尔时,毒蛇,舍利弗是。世世心坚,不可动也。」
[0071a17]复次,长老必陵伽婆蹉常患眼痛,是人乞食,常渡恒水,到恒水边弹指言:「小婢住莫流!」水即两断,得过乞食。是恒神到佛所白佛:「佛弟子必陵伽婆蹉,常骂我言小婢住莫流水!」佛告:「必陵伽婆蹉忏谢恒神!」必陵伽婆蹉即时合手语恒神言:「小婢莫瞋!今忏谢汝!」是时,大众笑之:「云何忏谢而复骂耶?」佛语恒神:「汝见必陵伽婆蹉合手忏谢不?忏谢无慢而有此言,当知非恶。此人五百世来,常生婆罗门家,常自憍贵,轻贱馀人,本来所习,口言而已,心无憍也。」
[0071a28] 如是诸阿罗汉虽断结使,犹有残气。如诸佛世尊,若人以刀割一臂,若人以栴檀香泥一臂,如左右眼,心无憎爱,是以永无残气。
[0071b02]栴闍婆罗门女木杅谤佛,于大众中言:「汝使我有娠,何以不忧?与我衣食,为尔无羞,诳惑馀人!」是时,五百婆罗门师等,皆举手唱言:「是!是!我曹知此事。」是时,佛无异色,亦无惭色。此事即时彰露,地为大动,诸天供养,散众名华,讚歎佛德,佛无喜色。
[0071b08] 复次,佛食马麦,亦无忧慼;天王献食,百味具足,不以为悦,一心无二。
[0071b09] 如是等种种饮食、衣被、卧具,讚呵、轻敬等种种事中,心无异也。譬如真金,烧锻打磨,都无增损。
[0071b12] 以是故,阿罗汉虽断结得道,犹有残气,不得称婆伽婆。
在线时间1054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常問自己為何出家】
原帖由 非非想520 于
15:15 发表
这样的问题,讨论的有什么结果。
站在南传佛教的角度& &, 阿罗汉的世俗智慧 ,远远不如佛。&&
但解脱智慧&&是一样的,& & 无有差别。
但大乘佛教 认为&&是有差别的,&&其实争这些 没有什么意义。&&有因缘找一 ...
阿罗汉虽能断烦恼,不能断习。
佛诸烦恼习都尽无馀。
大智度论卷二十七
[0260c05] 譬如久锁脚人,卒得解脱,行时虽无有锁,犹有习在。
[0260c06] 如乳母衣,久故垢着,虽以淳灰淨浣,虽无有垢,垢气犹在;衣如圣人心,垢如诸烦恼,虽以智慧水浣,烦恼垢气犹在。
[0260c09] 如是诸余贤圣虽能断烦恼,不能断习。
[0260c10] 如难陀婬欲习故,虽得阿罗汉道,于男女大众中坐,眼先视女众,而与言语说法。
[0260c12] 如舍利弗瞋习故,闻佛言舍利弗食不淨食,即便吐食,终不复受请。
[0260c14] 又舍利弗自说偈言:
 「覆罪妄念人,  无智而懈怠,
  终不欲令此,  妄来近我住!」
[0260c17] 如摩诃迦叶瞋习故,佛灭度后集法时,勅令阿难六突吉罗忏悔,而复自牵阿难手出:「不共汝漏未尽不淨人集法。」
[0260c19] 如毕陵迦婆蹉,常骂恒神为小婢。
[0260c20] 如摩头婆和吒跳戏习故,或时从衣枷踔上梁,从梁至枰,从枰至阁。
[0260c22] 如憍梵鉢提牛业习故,常吐食而呞。
[0260c23] 如是等诸圣人,虽漏尽而有烦恼习;如火焚薪已,灰炭犹在,火力薄故,不能令尽。
[0260c25] 若劫尽时火,烧三千大千世界无复遗馀,火力大故;佛一切智火亦如是,烧诸烦恼,无复残习。
[0260c27] 如一婆罗门,以五百种恶口,众中骂佛,佛无异色,亦无异心;此婆罗门心伏,还以五百种语讚佛,佛无喜色,亦无悦心;于此毁誉,心色无变。
[0261a02] 又复旃遮婆罗门女,带杅谤佛,佛无惭色;事情既露,佛无悦色。
[0261a03] 转法轮时,讚美之声满于十方,心亦不高;孙陀利死,恶声流布,心亦不下。
[0261a05] 阿罗毘国土风寒,又多蒺藜,佛于中坐卧,不以为苦;又在天上欢喜园中,夏安居时,坐剑婆石,柔软清洁,如天綩綖,亦不以为乐。
[0261a08] 受大天王跽奉天食,不以为美;毘兰若国食马麦,不以为恶。
[0261a09] 诸大国王供奉上馔,不以为得;入萨罗聚落,空钵而出,不以为失。
[0261a11] 提婆达多于耆闍崛山,推石压佛,佛亦不憎;是时罗睺罗敬心赞佛,佛亦不爱。
[0261a13] 阿闍贳纵诸醉象,欲令害佛,佛亦不畏;降伏狂象,王舍城人益加恭敬,持香华缨络出供养佛,佛亦不喜。
[0261a15]九十六种外道,一时和合议言,我等亦皆是一切智人;从舍婆提来,欲共佛论议。尔时,佛以神足从脐放光,光中皆有化佛;国王波斯匿亦命之令来,于其坐上尚不能得动,何况能得与佛论议?佛见一切外道贼来,心亦无退;破是外道,诸天世人倍益恭敬供养,心亦不进。
[0261a22] 如是等种种因缘来欲毁佛,佛不可动;譬如真阎浮檀金,火烧不异,搥打磨斫,不败不异。佛亦如是,经诸毁辱诽谤论议,不动不异。
[0261a25] 以是故,知佛诸烦恼习都尽无馀。
在线时间1054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常問自己為何出家】
原帖由 非非想520 于
15:15 发表
这样的问题,讨论的有什么结果。
站在南传佛教的角度& &, 阿罗汉的世俗智慧 ,远远不如佛。&&
但解脱智慧&&是一样的,& & 无有差别。
但大乘佛教 认为&&是有差别的,&&其实争这些 没有什么意义。&&有因缘找一 ... 大智度论卷二十七
[0261a26] 问曰:
[0261a26] 诸阿罗汉、辟支佛同用无漏智,断诸烦恼;习,何以有尽、不尽?
[0261a27] 答曰:
[0261a27] 先已说智慧力薄,如世间火;诸佛力大,如劫尽火。
[0261a29] 今当更答:声闻、辟支佛集诸功德、智慧不久,或一世、二世、三世;佛智慧、功德,于无量阿僧祇劫广修广习,善法久熏故,于烦恼习无复馀气。
[0261b03] 复次,佛于一切诸功德皆已摄尽故,乃至诸烦恼习气永尽无馀。何以故?诸善法功德消诸烦恼故。诸阿罗汉于此功德不尽得故,但断世间爱,直入涅槃。
[0261b06] 复次,佛断结使智慧力甚利,用十力为大刀,以无碍智直过故,断诸结使尽无复遗馀。
[0261b09] 譬如人有重罪,国王大瞋,诛其七世根本,令无遗馀;佛亦如是,于烦恼重贼,诛拔根本,令无遗馀。
[0261b11] 以是故说:「欲以一切种智断一切烦恼习,当习行般若波罗蜜。」
[0261b12] 问曰:
[0261b13] 但断习?亦除烦恼?
[0261b13] 答曰:
[0261b13] 有人言:断烦恼及习俱尽,如先说习尽无馀。阿罗汉、辟支佛但断烦恼,不能断习;菩萨断一切烦恼及习,令尽无馀。
[0261b16] 有人言:佛久[己&已]远欲。如佛说:我见定光佛已来已离欲,以方便力故,现有生死、妻子眷属。
[0261b18] 有人言:从得无生法忍来,得诸法实相故,一切烦恼及习尽。
[0261b19] 有人言:佛从初发意来有烦恼,至坐道场,于后夜时,断一切烦恼及习。
[0261b21] 问曰:
[0261b21] 如是种种说,何者为实?
[0261b22] 答曰:
[0261b22] 皆是佛口所说故,无有不实。
[0261b23] 声闻法中,佛以方便力故,现受人法,有生、老、病,寒、热、飢、渴等;无人生而无烦恼者;是故佛亦应随人法有烦恼。于树王下,外先破魔军,内灭结使贼;破外内贼故,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261b27] 人皆信受:是人能为是事,我等亦当学习是事。
[0261b28] 若言久来无烦恼,若从然灯佛得无生法忍来断烦恼尽,是亦方便说,令诸菩萨欢喜故。
[0261c01] 若菩萨久已断一切烦恼,成佛时复何所为?
在线时间1292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有没有人比较过 火星人 与&&水星人 有什么异同?
在线时间1054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常問自己為何出家】
原帖由 非非想520 于
15:15 发表
这样的问题,讨论的有什么结果。
站在南传佛教的角度& &, 阿罗汉的世俗智慧 ,远远不如佛。&&
但解脱智慧&&是一样的,& & 无有差别。
但大乘佛教 认为&&是有差别的,&&其实争这些 没有什么意义。&&有因缘找一 ...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是故阿罗汉无出家受具足。何以故?阿罗汉依如来出家受具足故,
阿罗汉归依于佛,阿罗汉有恐怖。何以故?阿罗汉于一切无行怖畏想住,
如人执剑欲来害己,是故阿罗汉无究竟乐。何以故?
世尊,依不求依,如众生无依彼彼恐怖,以恐怖故则求归依。如阿罗汉有怖畏,以怖畏故依于如来。
世尊,阿罗汉、辟支佛有怖畏,是故阿罗汉、辟支佛,有余生法不尽故,有生有余梵行不成故,不纯事不究竟故,当有所作;不度彼故,当有所断;以不断故,去涅槃界远。何以故?
唯有如来应正等觉得般涅槃,成就一切功德故;
阿罗汉、辟支佛不成就一切功德,言得涅槃者,是佛方便。
唯有如来得般涅槃,成就无量功德故;
阿罗汉、辟支佛成就有量功德,言得涅槃者,是佛方便。
唯有如来得般涅槃,成就不可思议功德故;
阿罗汉、辟支佛成就思议功德,言得涅槃者,是佛方便。
唯有如来得般涅槃,一切所应断过皆悉断灭,成就第一清净;
阿罗汉、辟支佛有余过,非第一清净,言得涅槃者,是佛方便。
唯有如来得般涅槃,为一切众生之所瞻仰,出过阿罗汉、辟支佛菩萨境界,是故阿罗汉、辟支佛去涅槃界远。
言阿罗汉、辟支佛观察解脱四智究竟得苏息处者,亦是如来方便,有余不了义说。
何以故?有二种死。何等为二?谓分段死、不思议变易死。分段死者,谓虚伪众生。不思议变易死者,谓阿罗汉、辟支佛、大力菩萨意生身乃至究竟无上菩提。二种死中,以分段死故,说阿罗汉、辟支佛智我生已尽;得有余果证故,说梵行已立;凡夫人天所不能办,七种学人先所未作,虚伪烦恼断故,说所作已办;阿罗汉、辟支佛所断烦恼更不能受后有故,说不受后有。非尽一切烦恼,亦非尽一切受生故说不受后有。何以故有烦恼?
是阿罗汉、辟支佛所不能断烦恼有二种。何等为二?谓住地烦恼,及起烦恼。住地有四种。何等为四?谓见一处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此四种住地,生一切起烦恼,起者刹那心刹那相应。世尊,心不相应无始无明住地。世尊,此四住地力,一切上烦恼依种,比无明住地,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在线时间1054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常問自己為何出家】
原帖由 愛好佛學 于
15:22 发表
有没有人比较过 火星人 与&&水星人 有什么异同? No. 676 解深密經 (卷4) T16, p0708b
世尊。聲聞獨覺所得轉依。名法身不。善男子。不名法身。世尊。當名何身。善男子。名解脫身。由解脫身故說一切聲聞獨覺。與諸如來平等平等。由法身故說有差別。如來法身有差別故。無量功德最勝差別。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
再举一段佛经,说明小乘证量和佛证量的同和异。
在线时间7923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原帖由 01012 于
15:23 发表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是故阿罗汉无出家受具足。何以故?阿罗汉依如来出家受具足故,
阿罗汉归依于佛,阿罗汉有恐怖。何以故?阿罗汉于一切无行怖畏想住,
如人执剑欲来害己,是故阿罗汉无究竟乐。何 ... &&你想说明 什么呢?&&表示你已经 超越 阿罗汉圣者了?
在线时间7923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同于不同,都和凡夫无关系。
在线时间1054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常問自己為何出家】
原帖由 愛好佛學 于
15:22 发表
有没有人比较过 火星人 与&&水星人 有什么异同?
再以阿含部佛经证明阿罗汉不是佛,阿罗汉更没法和佛比。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六:
【尔时。五百童子复白世尊言。如来神足力者。其事云何
世尊告曰。吾昔有弟子名目犍连。神足之中最为第一。尔时。共游在毗罗若竹园村中。尔时。国土至俭。人民相食。白骨盈路。然出家学士乞求难得。圣众羸瘦。气力虚竭。又复村中生民之类。皆怀饥色。无复聊赖。是时。大目犍连来至我所。而白我言。今此毗罗若极为饥俭。乞求无处。生民困悴。无复生路。我亦躬从如来受此言教。今此地下有自然地肥。极为香美。唯愿世尊听许弟子。反此地肥令在上。使此人民得食啖之。又使圣众得充气力
我尔时告目连曰。诸地中蠕动之虫。欲安处何所。目连白言。当化一手似此地形。又以一手反此地肥。使蠕动之虫各安其所。我尔时复告目连曰。汝当有何心识欲反此地。目连白言。我今反此地形。犹如力人反一树叶而无疑难也。我尔时复语目连曰。止。止。目连。不须反此地肥。所以然者。众生睹此当怀恐怖。衣毛皆竖。诸佛神寺亦当毁坏。是时。目连前白佛言。唯愿世尊听许圣众诣郁单曰乞食
佛告目连。此大众中无神足者。当云何诣彼乞食。目连白佛言。其无神足者。我当接诣彼土。佛告目连。止。止。目连。何须圣众诣彼乞食。所以然者。将来之世亦当如是饥俭。乞求难得。人无颜色。尔时。诸长者婆罗门当语比丘言。汝等何不诣郁单越乞食。昔日释种弟子有大神足。遇此饥俭。皆共诣郁单曰乞食。而自存济。今日释迦弟子无有神足。亦无威神沙门之行。便轻易比丘。使彼长者居士。普怀憍慢之心。受罪无量。目连当知。以此因缘。诸比丘众不宜尽往诣彼乞食
诸童子当知。目连神足其德如是。计目连神足之力。遍三千大千刹土。无空缺处。不如世尊神足之力。百倍.千倍.巨亿万倍。不可以譬喻为比。如来神足其德不可量也
诸童子白佛言。如来智慧力者。何者是乎
世尊告曰。我昔亦有弟子名舍利弗。智慧之中最为第一。如大海水纵横八万四千由旬。水满其中。又须弥山高八万四千由旬。入水亦如是。然阎浮里地。南北二万一千由旬。东西七千由旬。今取较之。以四大海水为墨。以须弥山为树皮。现阎浮地草木作笔。复使三千大千刹土人民尽能书。欲写舍利弗比丘智慧之业。然童子当知。四大海水墨.笔.人之渐渐命终。不能使舍利弗比丘智慧竭尽。如是。童子。我弟子之中智慧第一。不出舍利弗智慧之上。计此舍利弗比丘。遍满三千大千刹土。无空缺处。欲比如来之智慧。百倍.千倍.巨亿万倍。不可以譬喻为比。如来智慧力者。其事如是。】
从上经文我们可以看到,阿罗汉不管是神通还是智慧,欲比如来之智慧、神通,百倍、千倍、巨亿万倍,不可以譬喻为比。所以阿罗汉不是佛,更没法去和佛相比。
在线时间7923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学佛的目的,不是 谁比谁更&&圆满&&,而 解脱 生死轮回,&&只要能帮助 众生,解脱轮回的法 ,就是&&好法。
在线时间7923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原帖由 01012 于
15:26 发表
再以阿含部佛经证明阿罗汉不是佛,阿罗汉更没法和佛比。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六:
【尔时。五百童子复白世尊言。如来神足力者。其事云何
世尊告曰。吾昔有弟子名目犍连。神足之中最为第一。尔时。共游在 ...
哪怕&&是亿 亿倍 ,也和你没有关系呀。
在线时间7923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佛 和阿罗汉& &并不是&&老师 和弟子关系的名称,& &佛 与阿罗汉的名称 耆那教 也是 用的。
只有解脱欲望&&见法涅磐的圣人,才能叫 阿罗汉
在线时间7923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佛也是 阿罗汉,因为 佛 断除一切欲望,
但成为阿罗汉的&&,不是佛,&&因为 佛是 自成正觉的。
在线时间1054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常問自己為何出家】
原帖由 非非想520 于
15:15 发表
这样的问题,讨论的有什么结果。
站在南传佛教的角度& &, 阿罗汉的世俗智慧 ,远远不如佛。&&
但解脱智慧&&是一样的,& & 无有差别。
但大乘佛教 认为&&是有差别的,&&其实争这些 没有什么意义。&&有因缘找一 ...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大般涅槃經
真解脫者名曰遠離一切系縛。若真解脫離諸系縛。則無有生亦無和合。譬如父母和合生子。真解脫者則不如是。是故解脫名曰不生。迦葉。譬如醍醐其性清淨。如來亦爾。非因父母和合而生其性清淨。所以示現有父母者。為欲化度諸眾生故。真解脫者即是如來。如來解脫無二無別。譬如春月下諸種子。得暖氣已尋便出生。真解脫者則不如是。
又解脫者名曰虛無。虛無即是解脫。解脫即是如來。如來即是虛無非作所作。凡是作者猶如城郭樓觀卻敵。真解脫者則不如是。是故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即無為法。譬如陶師作已還破。解脫不爾。真解脫者不生不滅。是故解脫即是如來。如來亦爾。不生不滅不老不死不破不壞非有為法。以是義故名曰如來入大涅槃。不老不死有何等義。老者名為遷變。發白面皺。死者身壞命終。如是等法解脫中無。以無是事故名解脫。如來亦無發白面皺有為之法。是故如來無有老也。無有老故則無有死。
又解脫者名曰無病。所謂病者四百四病及餘外來侵損身者。是處無故故名解脫。無疾病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如來無病是故法身亦無有病。如是無病即是如來。死者名曰身壞命終。是處無死即是甘露。是甘露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如來成就如是功德。云何當言如來無常。若言無常無有是處。是金剛身云何無常。是故如來不名命終。如來清淨無有垢穢。如來之身非胎所污。如分陀利本性清淨。如來解脫亦復如是。如是解脫即是如來。是故如來清淨無垢。
又解脫者諸漏瘡疣永無遺餘。如來亦爾。無有一切諸漏瘡疣。
又解脫者無有鬥諍。譬如飢人見他飲食生貪奪想。解脫不爾。
又解脫者名曰安靜。凡夫人言。夫安靜者謂摩醯首羅。如是之言即是虛妄。真安靜者畢竟解脫。畢竟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安隱。如多賊處不名安隱。清夷之處乃名安隱。是解脫中無有怖畏故名安隱。是故安隱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如來者即是法也。
又解脫者無有等侶。有等侶者如有國王有鄰國等。夫解脫者則無如是。無等侶者謂轉輪聖王。無有能與作齊等者。解脫亦爾無有等侶。無等侶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轉法輪王。是故如來無有等侶。有等侶者無有是處。
又解脫者名無憂愁。有憂愁者譬如國王畏難強鄰而生憂愁。夫解脫者則無是事。譬如壞怨則無憂慮。解脫亦爾是無憂畏。無憂畏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無憂喜。譬如女人只有一子從役遠行卒得兇問。聞之愁苦後復聞活便生歡喜。夫解脫中無如是事。無憂喜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無有塵垢。譬如春月日沒之後風起塵霧。夫解脫中無如是事。無塵霧者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譬如聖王髻中明珠無有垢穢。夫解脫性亦復如是無有垢穢。無垢穢者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如真金性不雜沙石乃名真寶。有人得之生於財想。夫解脫性亦復如是如彼真寶。彼真寶者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譬如瓦瓶破而聲[斯/瓦]。金剛寶瓶則不如是。夫解脫者亦無[斯/瓦]破。金剛寶瓶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是故如來身不可壞。其聲[斯/瓦]者如蜱麻子盛熱之時置之日曝出聲震爆。夫解脫者無如是事。如彼金剛真寶之瓶無[斯/瓦]破聲。假使無量百千之人悉共射之無能壞者。無[斯/瓦]破聲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如貧窮人負他物故。為他所繫枷鎖策罰受諸苦毒。夫解脫中無如是事無有負債。猶如長者多有財寶無量億數勢力自在不負他物。夫解脫者亦復如是。多有無量法財珍寶勢力自在無所負也。無所負者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無逼切。如春涉熱夏日食甜冬日冷觸。真解脫中無有如是不適意事。無逼切者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又無逼切者譬如有人飽食魚肉而復飲乳。是人則為近死不久。真解脫中無如是事。是人若得甘露良藥所患得除。真解脫者亦復如是。甘露良藥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云何逼切不逼切耶。譬如凡夫我慢自高。而作是念一切眾中誰能害我。即便攜持蛇虎毒蟲。當知是人不盡壽命則為橫死。真解脫中無如是事。不逼切者如轉輪王。所有神珠能伏蜣蜋九十六種諸毒蟲等。若有聞是神珠香者諸毒消滅。真解脫者亦復如是。皆悉遠離二十五有。毒消滅者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又不逼切者譬如虛空解脫亦爾。彼虛空者。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又逼切者如近乾草然諸燈火。近則熾然。真解脫中無如是事。又不逼切者譬如日月不逼眾生。解脫亦爾於諸眾生無有逼切。無有逼切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無動法。猶如怨親真解脫中無如是事。又不動者如轉輪王更無聖王以為親友。若更有親則無是處。解脫亦爾更無有親。若有親者亦無是處。彼王無親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如來者即是法也。又無動者譬如素衣易受染色解脫不爾。又無動者如婆師花欲令有臭及青色者無有是處。解脫亦爾欲令有臭及諸色者亦無是處。是故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為希有。譬如水中生於蓮花非為希有。火中生者是乃希有。有人見之便生歡喜。真解脫者亦復如是。其有見者心生歡喜。彼希有者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其如來者即是法身。又希有者譬如嬰兒。其齒未生漸漸長大然後乃生。解脫不爾無有生與不生。
又解脫者名曰虛寂無有不定。不定者如一闡提究竟不移。犯重禁者不成佛道無有是處。何以故。是人若於佛正法中心得淨信。爾時即便滅一闡提。若復得作優婆塞者。亦得斷滅於一闡提。犯重禁者滅此罪已則得成佛。是故若言畢定不移不成佛道無有是處。真解脫中都無如是滅盡之事。又虛寂者墮於法界。如法界性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又一闡提若盡滅者則不得稱一闡提也。何等名為一闡提耶。一闡提者斷滅一切諸善根。本心不攀緣一切善法。乃至不生一念之善。真解脫中都無是事。無是事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不可量。譬如穀聚其量可知。真解脫者則不如是。譬如大海不可度量。解脫亦爾不可度量。不可量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無量法。如一眾生多有業報。解脫亦爾有無量報。無量報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為廣大。譬如大海無與等者。解脫亦爾無能與等。無與等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最上。譬如虛空最高無比。解脫亦爾最高無比。高無比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無能過。譬如師子所住之處一切百獸無能過者。解脫亦爾無有能過。無能過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為無上。譬如北方諸方中上。解脫亦爾為無有上。無有上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無上上。譬如北方之於東方為無上上。解脫亦爾無有上上。無上上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恆法。譬如人天身壞命終是名曰恆非不恒也。解脫亦爾非是不恒。非不恒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堅實。如佉陀羅栴檀沆水其性堅實。解脫亦爾其性堅實。性堅實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不虛。譬如竹葦其體空疏。解脫不爾。當知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不可污。譬如牆壁未被塗治蚊虻在上止住遊戲。若以塗治彩畫雕飾蟲聞彩香即便不住。如是不住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無邊。譬如聚落皆有邊表解脫不爾。譬如虛空無有邊際解脫亦爾無有邊際。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不可見。譬如空中鳥跡難見。如是難見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甚深。何以故。聲聞緣覺所不能入。不能入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又甚深者諸佛菩薩之所恭敬。譬如孝子供養父母功德甚深。功德甚深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在线时间1054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常問自己為何出家】
原帖由 非非想520 于
15:31 发表
佛也是 阿罗汉,因为 佛 断除一切欲望,
但成为阿罗汉的&&,不是佛,&&因为 佛是 自成正觉的。
佛是 阿罗汉,阿罗汉不一定也是佛 [em15]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艾尔之光新角色阿罗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