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二学生,在京东金融怎么贷款里面贷款了,学校禁止学生网贷,发现开除请问我这个贷款能被学校查到吗?

网贷疯狂入侵大学校园:学生无力还款变下线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责任编辑:
财经关键词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揭校园网贷放贷黑幕:大二学生曾因欠贷自杀
来源:新京报
张贴在郑州一大学校园内的校园网贷广告。这些广告的校园代理,也多是本校学生。A14-A15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曹晓波
3月23日,一名学生走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月初,该校大二学生郑旭欠贷自杀引发关注。
  失控的校园网贷
  大学生欠贷自杀掀开校园网贷放贷、催收黑幕;立法与监管缺失致校园网贷陷阱重重
  3月9日,迷恋赌球的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大二学生郑旭,在欠下60多万的校园网贷之后,在青岛跳楼。
  郑旭自杀,让名目繁多的“校园网贷”平台暴露在公众视野。在大学生信用卡业务被叫停之后,这些“校园网贷”乘虚在高校跑马圈地,通过校园代理和中介,在大学生中间开展贷款业务。
  一些网贷公司为拓展业务,风险把控不严,贷款审核更是形同虚设,致使如郑旭一样的普通学生能贷款几十万,最终却陷入无法偿还的绝境。此外,部分网贷平台甚至恶意放贷,编织出“服务费”、“逾期费”、“催收费”等等陷阱,通过各种方式催收本金利息,谋取暴利,以至于很多学生陷入网贷泥沼。
  郑旭之死,掀开了隐没的校园网贷一角,而事件背后,则是对于互联网金融立法和监管的缺失。正如郑旭父亲所言,该有人来管管了。
  发自河南郑州
  儿子死后第14天,老郑依旧接到了催债电话,对方称郑旭还欠贷款两万。
  这位46岁的农民操着一口河南邓州乡音,咕哝着回应:“郑旭死了。”
  催债人似乎并不愿意相信,以为是借口赖账。
  实在忍不住了,老实、声小的老郑对着电话大喊:“小孩都不在了,小孩都被你们逼死了。”
  作为一个父亲,除了难以承受的丧子之痛,他还要面对儿子留下的难题,一笔对于这位普通农民来讲近乎天文数字般的60万元巨债。
  尽管从法律关系上,老郑无需替子还债,但他认为是儿子拖累了很多同学,更希望校方和网贷公司也给个说法,“不能有学生再走郑旭的老路。”
  夺命贷款
  同学说,郑旭本来说是去青岛卖肾,好回来还贷款,结果传来跳楼噩耗。
  “听说跳楼摔下去会很疼,但是我真的太累了,兄弟一场,真的很感谢大家以前对我的照顾,我郑旭对不起大家。”3月9日晚,郑旭在微信群里留下这段话,跳楼自杀。
  在此之前,这个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已自杀过4次,原因都与高额的贷款及逾期费有关,还有步步紧逼的各种催债方式。
  因为赌球,他欠了60多万,这些欠款大都来自校园网贷平台,其中很多欠款,甚至是他冒用或求助同学所办理的分期借款。
  受此牵连的是该校28名学生,其中欠款最多的达到11万多元。
  学生们委托了河南豫龙律师事务所付建律师作为代理人,由该律师免费为他们维权。
  付建受理后,发现互联网金融在法律上处于监管空白地带。
  他对11家网贷平台的资质提出质疑,他认为,在工商经营范围内,不允许经营金融业务及金融贷款,“但这些网贷公司的官方网站上,都明确写明可办理金融业务,可办贷款。”
  深入调查之后,付建更发现网贷平台火热背后,还暗藏很多猫腻,甚至多位学生的贷款合同,都并非本人签字。
  郑旭以黄龙名义在多个平台上贷了10多万元。黄龙说,在诺诺镑客上办理分期,不需要签合同,也不用签字,是郑旭拿手机在寝室为他录了一段视频,上传到网上就好了,“易学期和优分期的合同,也都不是我签字。”
  此外,付建还发现一些网贷平台过分宣传和夸大分期产品,诸如低门槛、零首付、零利息、免担保,“但是收取变相的高额的服务费,其实超过利息的。”付建说,有的网贷公司甚至涉嫌合同欺诈,未履行告知义务,故意让学生逾期,以收取高额逾期费。
  巨款般的欠贷,以及高额的逾期费,让郑旭不堪重压。
  他在网帖上写道,自己曾去打工试图赚钱还贷,但每个月2000多元的收入,根本是杯水车薪。
  他去青岛,也是与想还贷有关。同学黄龙说,郑旭自称去青岛卖肾还钱,“没想到传来的竟是跳楼的消息。”
  擦边球生意
  根据学校知名度,二、三本学校贷款一般最高2万,一本最高4万。
  给郑旭贷款的网贷平台,有十多个,有本地的,也有外省的。
  在郑州本地,做学生贷知名的有两家,分别为郑州大管家、抱团贷,最火的有四家来自省外:分期贷、爱学贷、优分期、诺诺镑客。
  去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发布《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查报告》显示,8.77%的大学生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小额信用贷款占比5.33%、网络贷款占比3.44%。另据速途研究院《2015大学生分期消费调查报告》调查结果,61%的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分期付款消费。
  看别人风生水起,商人尹燕也准备在这个庞大的市场里分一杯羹。
  注册公司较为简单,只需办好工商登记和向工信部门备案,就开始从事网贷业务了。
  尹燕明白,这是打擦边球,在灰色地带游走。
  工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并无网贷的业务,因此,网贷公司与学生签下的是服务管理合同,并非买卖合同或者借贷合同。
  根据学校的知名度,贷款额度不一,二本、三本学校一般最高2万元,一本学校可以达到4万。
  P2P平台跑马圈地,只需要身份证、学信网信息、学生证、电话号码,就给放款,“有的平台为了高速发展不计代价。”
  但这个行业比他想象的要乱。
  如今已是某网贷公司总经理的尹燕介绍,网贷公司的利润来自服务费和逾期费,这些费用都由网贷公司自行定标准,较随意,一般服务费是贷款总额的5%,有的平台甚至收10%。而逾期费才是大头,一旦逾期,学生要额外偿还贷款总额的10%,甚至更多。
  “一些公司会故意不通知学生,让你逾期,赚违约金。”尹燕说。
  校园代理
  作为校园代理,严东最多一天曾接到74个贷款电话。
  郑旭自杀后,其所在的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校内,保洁和保安每天都要清理张贴在校园各处的校园网贷广告。
  与郑旭同宿舍的黄龙说,郑旭当初正是看见这些网贷广告,才一步步走进死胡同。
  在郑州市龙湖、龙子湖两大高校区,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发现几乎每所高校内,都有牛皮癣一样的各种网贷广告。
  有20多所高校的这两大高校区,自然也是校园网贷公司跑马圈地的重点。
  多名网贷公司从业者称,为了发展两大高校区的业务,公司不仅各设置一名区域经理,每个学校还设置一名校园经理,再往下至各院系,则设置校园代理。
  他们将最基层的代理称为“校园大使”,或者“校园精英”。
  严东是郑州市一所高校大四的学生,在2015年初成为一名“校园大使”,每个月的固定收入是贷款总额2%的提成。
  作为代理,第一步就是发传单、贴广告,“某一天缺钱学生会想起你来的”。
  从大三下学期开始,严东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代理上面,除非考试,他一般会逃课,出来办业务,为此两次挂科,同学们取笑他是放高利贷的。
  广告好似鱼饵,铺开以后,坐等鱼儿上钩。
  严东说,最多的一次,他一天接了74个电话,“一碗面条才吃几口就接了5个电话,再吃几口又接到电话。”
  就算“高潮期”过去,严东的业务也是一两天就有一单。
  “代理做久了之后,一般都会往中介发展。”严东说,代理人如果给多个平台拉生意,就成为中介,这在校园代理人中占80%。
  没过几个月,他就成为了一家网贷公司的大区经理,掌管范围是龙湖校区十多所高校,每个月要完成十多万的业绩。这时他一个月的收入是,工资约为1200元,再加上每一单0.3%的提成。
  多位当地业内人士认为,普通代理一个月的收入在2000元左右,校园经理可以赚到1万元左右,一个大区经理则可以达到好几万元。
  中介江湖
  校园代理不仅拿贷款提成,还从学生那里以各种名目收费,“宰一个是一个。”
  校园代理的收入之高,并非完全是代理提成费用。
  某网络贷款公司总经理尹燕说,中介除了提成,赚的大头还是在学生那里,即以各种名义收取额外的费用,比如车马费、资料费、代办费等,收费额度一般为网贷总额的10%,“宰一个是一个”。
  “学生坑学生,瞒着公司做的。”严东说,“只要不太夸张,每单收个二三百块钱都可以理解。”
  严东说,有的学生为了还债,在多家平台贷款,拆东墙补西墙,进入恶性循环,就跟郑旭一样。
  除了现金贷款,校园中介也可以帮助急需贷款的学生套现。
  一种是虚拟交易套现,在手机实体店与网贷公司合作的商家处买手机,达成假协议,一台标价5200元的手机,学生从中介处拿走4600元,剩下的留给了中介。
  另一种是实物套现,学生拿到手机,交给中介转手卖掉,中介能赚1000元的差价。
  某网贷公司风险控制经理李文说,有的中介原始积累后,拥有一定资本,可以放私贷。
  在龙湖校区,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某校一位大三学生,做中介后赚了钱,开了一家公司专门做网贷中介,招了七、八个人打工。
  也有学生因逾期欠款被打入黑名单,这样的学生无法正常贷款,但就有中介专做黑名单学生的生意,不过服务费比例相当高。
  郑州龙湖高校区一名做代理的学生说,比如,贷的总额是3000元,学生拿到手有2000就不错了,“我认识的人就有收30%的。”
  此外,中介还可以将学生包装,变成有工作的,做虚假劳动合同,可以贷款几十万。
  如此放贷,就不担心欠款不还吗?
  李文表示,网贷公司摸准了学生和家长的特点,他们怕自己的名誉受损毕不了业,就算去打工也会还款,父母则会更加在乎学生,“学生不还家长还。”但也有学生做好了退学、跑路的准备,“各种催款也没有办法,只能算是坏账了。”
  尹燕介绍,对于贷款公司来说,坏账在2%属于正常,很多平台坏账已经到了10%了,有的逾期比例甚至达到50%以上。
  “催债十部曲”
  学生父母和朋友电话,是网贷公司最重要抵押物,一旦欠款,就进行声誉绑架。
  为了减少坏账和逾期率,网贷公司在催债上使出浑身解数,为此专门诞生了催款团队。
  “会有恐吓手段,比较过分了。”某网贷公司总经理尹燕说,原因是当初为了冲业绩,风控把握不严,让学生低门槛进入了。
  李文等风险控制负责人,则有自己的一套催款“十部曲”,分别为:给所有贷款学生群发QQ通知逾期,单独发短信,单独打电话,联系贷款学生室友,联系学生父母,再联系警告学生本人,发送律师函,去学校找学生,在学校公共场合贴学生欠款的大字报,最后一步,群发短信给学生所有亲朋好友。
  “一般到第四步,学生就会还款了。”李文说。
  此外,学生父母和亲朋好友的电话号码,则成为网贷公司最为重要的抵押物,一旦逾期,就进行声誉绑架。
  郑旭的父亲至今没摆脱催款的短信。
  3月16日,他的手机里又出现了一条催款短信:“屡次催收,你拒不偿还”。
  郑旭的同学黄龙说,平台的人会打电话威胁他,在今年频繁发短信,一天没安生过,过年也没回家,生怕父母知道,甚至有平台派出催债人到学校,有时三五个陌生人将欠款学生围住。
  一些学生向记者提供短信截图显示,网贷公司在追债中,语言充满暴力。
  “同学,记住一句话,欠钱的不是大爷,不管你拖多久这笔账你觉得能逃得掉?”“你的所有信息都在这,不为你自己想,也为你爸妈想想。”
  “杨津(化名),看来真要老子帮你在学校门口点串鞭炮拉个横幅吧!你真以为爱学贷拿你一点办法都没有是吧!欠款不还不要脸的东西!”
  但郑旭自杀之后,李文也认识到,不能再去紧逼学生了。
  更多还不上钱的学生,被记录进了“黑名单”,网贷公司不再轻易放贷。
  网贷经理会在一个非官方的个人、企业网贷逾期欠款信息发布平台上,查询学生信用情况。
  他们称之为“民间版的黑名单平台”。
  “一些网贷公司会将本公司逾期、欠款的名单上传,但和银行的征信系统没有关系。”尹燕表示,“这些黑名单并不全面,属于自愿上传的。”
  监管真空期“严格意义上来说,郑州市没有一家互联网金融企业。”
  网贷信用“黑名单”是民间版的,而网贷公司似乎也没在政府部门里挂上号。
  “郑州的P2P有没有?有的话有几家?我们不知道。”3月23日,郑州市政府金融办一位负责人表示,国家对互联网金融没有明确规定,因此,P2P没有监管主体。
  几天前,审计部门向金融办核实P2P数据,该负责人回答,“我们说不知道,跟我们好像没关系,又不需要审批、备案。”
  而作为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注册处的处长,靳薇的职责是对省内企业准入的审核。
  曾有人来找她办理互联网金融企业登记,靳薇认为互联网金融是非银行金融业务,她让来者去找金融办咨询政策,有政策就放。
  “严格意义上来说,郑州市没有一家互联网金融企业。”靳薇说,对互联网金融,目前我国还没有行政强制审批,也不能擅自增设,因此,有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借壳电子商务,进行网上借贷业务。
  “这是对立法的倒逼。”靳薇说,政府层面对网络金融兴起的反应太迟钝,监管缺位太久了,亟待顶层设计。
  据了解,去年12月28日,中国银监会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这是中国官方第一次对网络借贷行业释放具体的监管思路。
  该办法界定了网络金融是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活动,明确监管方,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开展监管工作,同时,遵循“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由地方金融办负责风险防范与处置。
  这意味着P2P将不发牌照,而是采取类似小贷协会的管理方式,推动行业自查自纠、清理整顿等。“意见征求完了,不久会下发。”河南省银监会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处处长李新军说。
  “新法出来前,是真空期。”李新军表示,衍生的问题是,目前监管主体不明确,网络金融公司不会来银监会备案,“我们不掌握这些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列入“2016年重点工作部分”,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监管时代”。
  进校争议
  学生对网贷进校园有观点鲜明的两派,但更多官员和专家,更强调严格的贷、用审核。
  在郑旭自杀之后,不仅网络借贷公司资质问题饱受质疑,网贷能否进校园的问题,也引发了巨大争议。
  网贷风险控制经理李文认为,大学生喜欢新奇的东西,消费欲望强,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发展,填补了信用卡的空白。
  “大学生是成年了,但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学生本身并没多少偿还能力。”郑旭多位同学认为,网络借贷是学生虚荣心作怪,不能进校园,学生根本没有还款能力。
  郑旭的父亲则表示,学生借贷必须要经过家长同意,而且不能够向多家平台贷款。
  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李有星认为,现在的校园网贷属于消费者金融,“要保障专款专用,这才是对学生负责。”
  他认为,对学生放款要定额,住宿费、资料费、学费等常规的借贷要定向,直接由贷款公司打给学校,还要严格审核用途,这样作为一个互联网金融的钱款发放才有安全感,对于借款人也负责。
  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注册处处长靳薇称,互联网金融在国家转型期间,解决融资难问题,形式上是好的,“不能完全禁止。”
  她认为,有的大学生已经开始创业,有经济能力,有固定的收入,只要审核严格就可以办理。
  多位校园网贷从业人士认为,还应建立统一的征信中心,防止大学生在不同平台多次贷款,埋下巨大的坏账风险,也给本人带来风险。
  郑旭自杀之后,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于3月19日上午,举行了“大学生贷款应理性,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报告会,500名学生参加。
  而郑旭父亲,仍在跟校方交涉。他觉得校方没有管好自己的孩子,要承担责任;他还呼吁,让违规放贷的企业免除受害学生的债务。
  但眼下,老郑无暇顾及这些了。
  他的妻子在事发后15天,才知道儿子死亡的消息。
  这个做完子宫肌瘤手术不到两个月的中年妇女,哭倒在家里。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学生、家属、网贷公司相关人员,均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曹晓波 实习生孙良滋 罗昊
(责任编辑:Newshoo)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当P2P网贷遇上电商:外媒如何看中国学生网贷市场乱象
  导语:彭博社今天撰文称,中国网络学生贷款走出了一条不同于美国的道路,他们并没有把重点放在支持学业上,而是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引诱”学生购物,导致一些人还没有走出校园就因为过度消费而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这种模式的隐忧逐步浮现,亟待加强监管。
  以下为文章全文:
  在中国的大学校园里,不难看到一些推销人员在四处招揽学生,希望以数倍于银行的利率为他们提供网络贷款。
  这些学生既没有信用历史,也没有获得父母的同意,但依然可以通过分期乐这样的应用借钱购买智能手机、度假,或者至少也可以购买一双最新款运动鞋。作为市场领导者,分期乐共有5万名兼职推销员,他们遍布中国各地的3000所大学,四处宣传“爱我所爱不等待”的口号。
  这其实是一个监管的灰色地带,在这里,P2P网贷遇上了电子商务。
  过去3年间,数以千万的中国学生只要点击一下按钮,便可获得小额贷款,购买自己梦寐以求的商品。这里原本只是创业公司的乐园,但现在却吸引了一众网络巨头的关注,包括阿里巴巴旗下的金融公司和京东,他们都投入数亿美元发展这种贷款模式。根据易观国际的测算,在这个拥有3700万大学生的国家里,学生网贷市场的规模有望达到150亿美元。
  虽然传统银行长期受到监管,但P2P贷款机构却并非如此――尽管分期乐表示欢迎政府对这一领域加强监督。
  重新打包的贷款
  从相机到演唱会门票,这款应用销售各种各样来自第三方的商品,但他们向学生们收取的年利率通常超过10%。这些贷款之后会打包销售给富裕人群,为其提供年化收益率高达10%的“理财产品”,远高于1.75%的央行基准利率。
  “这些所谓的创新金融产品相继涌现,导致监管者很难区分哪些是创新、哪些是违规。”上海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何植松说,他主要擅长领域的官司,“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这其中也包括在信用问题上毫无经验的学生,22岁的陈传(Chon Chen,音译)便是其中之一。
  其他应用
  由于看中了一款450美元的智能手机,但手上的钱却不够,这位来自福建的大二学生选择了分期乐:每月只需支付42美元,连续支付一年,便可以买下这部智能手机,但年利率达到12%。到了大三结束时,他还使用了另外6款类似的应用,总债务超过7500美元,相当于他10年的学费。
  “我还没开始工作就要偿还债务,这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陈传说,“我真后悔这么鲁莽地花钱。这些贷款平台抓住了我的虚荣心和冲动购物的习惯。”
  虽然很多在线贷款平台表示,他们都是按照银监会制定的P2P框架合法运营,但其面临的监管仍然低于银行。今年4月,在官方媒体报道了过度使用网络贷款引发的自杀事件后,中国教育部与中国银监会发布联合声明,要求对部分网贷应用的广告宣传和信用审核流程展开更加严格的审查。
  银监会上周发布了被媒体称作“史上最严P2P监管”的新规,而银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在接受官方媒体采访时强调,尽管新规并未明确提及学生贷款市场,但这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
  他表示,如果不监管,网贷平台就会误导学生的消费习惯。
  普惠金融部网贷研究处处长许晓征则在一次媒体会议上表示,新的监管是整体指导方针,并未提及具体领域,但也适用于学生贷款应用。
  “引诱学生”
  “很多学生网贷平台都在过度推广,甚至发布虚假广告,引诱学生过度消费。我们在新规中明确禁止过度宣传。”她说。
  分期乐CEO肖文杰在采访中表示,该行业过去两年没有监管,引发了“混乱”。正因如此,政府才出台了最近的新规。
  “我们欢迎更多监管,因为从长期来看,这对所有人都是好事。”他说。
  中国教育部和银监会均未对此置评。
  消费者需求
  分期乐2013年由曾经担任腾讯高管的肖文杰创办,他表示,该公司目前已经占据60%的市场份额。京东和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的DST都对其展开了数千万美元的投资。分期乐今年6月又完成了2.35亿美元的融资。
  趣店创立于2014年,今年7月融资4.52亿美元,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领投了该公司上一轮2亿美元的融资。
  京东和蚂蚁金服均拒绝对此置评。
  SoFi等美国P2P贷款公司瞄准了学生贷款再融资市场,但中国竞争对手则看中了年轻学生的消费市场,包括通过兼职推销员和广告面向学生展开直接宣传。
  校园营销
  事实证明,面向学生的精准营销十分有效。分期乐2016年上半年的贷款总额达到16亿美元,预计全年发放贷款45亿美元,而趣店的用户也于今年6月突破1000万。
  中国政府2009年收紧规定,要求面向学生发放的信用卡必须有联署人,受此影响,学生贷款市场大幅增长。
  如今,分期乐等新应用更是将渴望高额回报的投资者与希望在没有父母监督下购物的学生对接起来。分期乐会合适申请人的身份信息,并索要其家庭成员户朋友的电话号码,然后签署一份学生、平台和放款人的三方协议。
  而陈传表示,他使用的7款应用从未与他的父母取得过联系。
  大数据
  这些公司表示,放款人的信用是目前尚未受到影响。肖文杰表示,截至今年7月,分期乐的不良贷款率约为0.67%。而根据(,)监管机构的数据,中国商业银行今年第二季度不良贷款率为1.81%。但这些网贷应用无需向监管者汇报不良贷款。
  “我们使用大数据来管理信用风险,因为我们拥有所有用户的购买历史和定位数据。”他说。
  分期乐这种无需父母签名认可的行为可能必须进行调整。银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表示,网贷平台应该“严格”审查大学生的信用,并要求监护人联合签署协议。
  “如果这些平台希望继续向学生贷款,就必须获得父母的签名。”他说。分期乐表示,该公司正在研究监管规定,目前无法进行评论。
  学生网贷行业已经度过了婴儿期,大型业内企业表示,他们将与传统金融机构展开更加密切的合作。
  2014年由阿里巴巴前员工创办的爱学贷于去年12月融资4500万美元,当时投资该公司的基金由中国银行和浙江铁路投资集团共同建立。肖文杰表示,分期乐开始向中国的银行和其他投资者销售证券化的学生贷款,并将逐步把用户资料接入央行的征信系统,为数以亿计尚未获得信用卡的用户提供服务。
  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曾经投资了分期乐,该公司高级投资经理赵鹏岚表示,这些应用符合政府促进本土消费的战略。
  “中国的父母一代相对保守。”他说,“刺激他们的儿女消费的效率更高。”
(责任编辑:柯博文 HT006)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当P2P网贷遇上电商:外媒如何看中国学生网贷市场乱象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热门新闻排行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校园网贷到底有没有存在必要?|校园贷款_新浪财经_新浪网
  经济观察网 韩南/文 近期,河北卫视报道了关于“大学生深陷几十万校园贷款而自杀”的新闻,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大二学生郑旭迷恋赌球,在欠下60多万的校园网贷之后跳楼自杀。校园网贷到底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如果可以存在,需要怎样的环境?
  “30分钟贷款到账”
  据了解,目前在校大学生获得网贷只需要通过网贷平台移动客户端,简单上传个人身份证、学籍资料信息,花几分钟视频签约,就可以短期内拿到上万元的网络贷款,有的平台甚至声称“30分钟即可到账”。
  相比审核严格、放贷时间长的银行贷款,手续简便、贷款到账快的各类网贷平台显然更受到大学生的欢迎。一些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分期购物平台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刚刚过去的一年,有30多家大学生平台成立,其中,不少平台获得风投青睐,比如趣分期、爱学贷、分期乐等相继完成A轮、B轮、C轮融资,信通袋等完成天使轮投资,等等。向大学生提供贷款的平台多种多样,有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如趣分期、任分期等;宣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的P2P贷款平台,如投投贷、名校贷等;以及京东、淘宝等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消费信贷服务。
  大学生大多缺乏收入来源,为什么网贷平台还喜欢“瞄准”大学生?一是学生的消费需求很强,特别是电子产品、聚会应酬、技能文化培养、奢饰品这几类。而且很多学生爱面子,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也就容易受到各类网贷平台的“重点推销”,在消费冲动下,忽视了其中的风险。二是现在许多学生是独生子女,受到家庭溺爱,大学生本人还不起钱,父母等人肯定不会坐视不管。三是银行信用卡在大学生消费市场的边缘化处境,为这些分期购物平台留下充分的发展机会。
  风控存在问题
  网贷平台固然存在手续简便、贷款到账快的优势,但这也往往是其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在此次大学生欠几十万元自杀事件中,从贷款方来说,贷款给学生的平台多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1、很多网贷平台不需要“面签”,学生只需简单上传相关身份信息即可,所谓“冒用信息”也自然难免存在。
  2、无担保人,或者只要求学生提供担保人相应联系方式,并无担保人的书面许可。
  3、没有控制贷款用途,缺乏相应贷款跟踪措施。此次事件中,郑旭申请贷款的理由之一是“开奶茶店”,但显然这笔钱去向并非如此。
  4、相关费用过高。根据媒体报道,除明确给出的贷款年化利率普遍在10%以上之外,还有其他费用,如服务费和押金等。此外,违约金与罚息的比例更是居高不下。有时即便初始贷款额并不很高,但如果不能按期偿还,最终本金加上利息、罚息、服务费和违约金就可能让学生最终还不起。
  据《经济》杂志报道,“速溶360”能为在校大学生提供高达15000元贷款,最多可分期12个月,借款月利率为1.30%;“拍来贷”最高可提供5000元贷款,可分期12个月,月利率为1.16%;相对月利率较低的为“贷先生”,分期12个月的月利率为0.75%。名校贷每天会收取贷款金额的0.5%作为违约金,趣分期则每天要收取贷款金额的1%,还有少数贷款平台会收取贷款余额的7%至8%作为违约金。
  而最大的问题则是,学生往往没有收入来源,给这样的大学生提供贷款本身就存在极大的风险。在行业爆发式增长的过程中,更是出现了少数分期消费平台不做风控、只做催收,鼓励和纵容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情况,甚至有个别公司对大学生提供购买汽车这种明显不符合大学生消费能力的产品。
  而网贷平台的催收方式也是粗暴简单。据《新京报》报道,网贷平台自有一套催款“十部曲”:给所有贷款学生群发QQ通知逾期,单独发短信,单独打电话,联系贷款学生室友,联系学生父母,再联系警告学生本人,发送律师函,去学校找学生,在学校公共场合贴学生欠款的大字报,最后一步,群发短信给学生所有亲朋好友。学生父母和亲朋好友的电话号码,则成为网贷公司最为重要的抵押物,一旦逾期,就进行声誉绑架。
  互联网金融立法和监管的缺失
  有需求就会有供给。虽然校园网贷饱受诟病,但业内人士也表示,校园网贷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经济,能在短时间内将较低利率的贷款资金交到用户手中,确是急人所需,特别是面对当下大学生创业的浪潮,这种高效的资金融通渠道给予有想法有干劲但缺乏资金的大学生创业者莫大的支持。相应地,需要加强对校园网贷的监管。
  校园网贷属于互联网金融,而当前我国实行的是金融分业监管,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有些地方并没有做到位。去年12月28日,中国银监会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该办法界定了网络金融是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活动,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开展监管工作,同时,遵循“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由地方金融办负责风险防范与处置。这意味着P2P将不发牌照,而是采取类似小贷协会的管理方式,推动行业自查自纠、清理整顿等。
  前不久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已将“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列入“2016年重点工作部分”,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监管时代”。
  但在新法出来前,这块仍是真空期。面对包括校园网贷在内的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新形势,监管部门应加强协调监管,有必要进一步发挥好现有金融监管部门协调机制的作用,尽早弥补监管真空,规范校园网贷发展。
  此外,还需要在保证借款人隐私的情况下,做到征信信息的共享。此前就出现过同一借款人在不同平台重复借款的现象。
  学生消费亟需引导
  对于大学生来说,拥有良好的财经素养也是避免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技能。财经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处理经济信息,合理进行财务规划、财富积累、资金使用等金融决策的能力。上海百特教育公益创始人王胜认为,“大多数大学生在选择金融产品和服务时不知道如何辨别核算风险”,“立足于技能素质培养的理财教育空白亟需填补”。
  曾经的大学生信用卡业务被叫停,就是由于学生群体违约成本低,无个人还款能力,却有着强烈的消费冲动,引发大量死账、坏账所致,目前校园网贷依然面对这个问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校园网贷破局,不仅依赖监管部门和财经素养教育的跟进,同样有赖学生端正消费观。
责任编辑:秦婷 SF165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和大金融网络贷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