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优分期付款手续费还要付10%的手续费给帮忙贷款的那个人啊!

优分期借道上市有点悬! 深交所质疑平台资质、盈利能力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互金咖。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 优分期能否如愿借道(,)(000509.SZ)上市悬念顿生!  此前,华塑控股从原来的筹划重大事项为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服务类资产到后来调整为拟通过支付现金方式购买曲水中青和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曲水中青)持有的和创未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创未来)51%的股权,交易金额为 142800 万元。  在华塑控股系列调整背后,公司被指在试控监管层底线,试图规避跨界收购金融资产并购审核被暂缓的现状。  5月27日,深交所下发重组问询函,涉及标的公司北京和创未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创未来)旗下“优分期”或“速贷熊”是否具备相关业务资质、盈利能力等核心问题,并要求公司在6月3日之前公开回复。  当天,华塑控股董秘李笛鸣回应称,“公司将对深交所问询进行回复。能不能通过审核,不好说。只能深交所审核通过了,公司股票才能复牌。具体什么时候复牌,还不清楚。”  百舸金融论坛联合发起人陈小辉表示,深交所总共反馈意见30条,其中专门针对从事互联网金融的交易标的的意见达16条,超过了一半,表明深交所对间接上市的互金公司的关注度依然很高。  《问询函》专门提及交易标的最近两年及一期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并要求披露非经常性损益是否具有持续性,表明深交所尤其关注互金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  智能理财平台神仙有财CEO惠轶认为,自从5月11日传出“叫停跨界定增”的消息后一度引发市场和行业震动,尽管目前“一刀切”式的监管并未出现,但近期并购重组和再融资市场正在发生细微变化。  通过观察发现,目前针对并购重组的问询也明显频繁、具体起来,针对跨界重组的监管趋紧,标的资质、盈利能力、并购实效等几乎是必查项目,特别是涉及互联网金融、游戏等行业资产的项目审核更是从严处理。  平台资质遭疑  据华塑控股重大资产购买报告书披露,和创未来通过“ 优分期”平台对接业务链上下游,为上游合作方(金融机构和商家)提供客户渠道,为下游客户(大学生)提供分期消费及小额现金贷款信息服务。  在大学生业务中,客户可以获取消费信用额度。客户完成“优分期”平台的注册和信用认证后,即可获得“优分期”平台信用额度。信用额度最高为10000 元(其中含小额现金贷款最高额度 5000 元),可用于在“优分期”平台内申请分期购物和小额现金贷款。  此外,客户可以在“优分期”平台内的“商城”板块选取商品并提请使用信用额度进行分期购物;客户亦可以在“优分期”平台内的“ U 基金”板块提请使用信用额度进行小额现金贷款。  在问询函中,深交所要求公司补充披露交易标的是否具已具备从事消费信用贷款、小额现金贷款等金融服务业相关业务资质,是否符合有关互联网金融服务业的产业政策及监管政策。  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广州e贷总裁方颂表示,华塑控股提供的重组报告书显示,在相关平台的小额现金贷款业务流程中,客户在线还款的资金是经过“优分期”或“速贷熊”第三方支付平台账号的,深交所按照“优分期”是提供分期消费和小额贷款信息服务,“速贷熊”是提供小额现金贷款信息服务界定。  因此,“优分期”和“速贷熊”提供的服务可能属于消费金融和小额贷款金融服务范畴,应具备消费信用贷款和小额现金贷款的相关金融服务资质。  方颂认为,按照现行法规,“优分期”或“速贷熊”金融业务的资金流如果都要经过第三方账号收付,可能代表其从事的是金融业务,因此需相应的金融业务牌照。  “若放贷时,资金直接从金融机构划到借款人账户;还款时,资金流直接从借款人账户划转到金融机构账户,这就属于信息服务中介,不需具备相应的金融牌照。但是只要资金仅过了第三方平台账户,就可能不属于信息服务中介,而是在提供金融服务。” 方颂强调。  当天,一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市场部负责人也称,尽管优分期同样从事的是消费信贷的业务,但公司并没有获得相应的业务资质,只能说是游走在政策的模糊地带,打的是“擦边球”,其从事的是类金融服务。  “根据相关规定,未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不能以自有资金或拆借资金从事借贷业务。”该负责人如是说。“类似优分期这样的平台就是通过互联网服务的方式进行商品分期等消费信贷业务,扮演的既是信息中介又是信用平台的角色。据了解,有些分期平台甚至与P2P平台合作后再在平台放贷。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变形的P2P。只不过,它把借款的钱变成了分期来偿还。业务模式也设计得复杂些。”  业绩对赌秘密  此外,对于此次收购,深交所认为,无论是业务结构还是经营模式上均存在较大差异,缺乏有效的协同效应。同时,交易标的最近两年一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均亏损。  其财务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5年,和创未来全年净利润分别亏损205.66 万元和4273.50万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其亏损额仍有64.47万元。  不过,尽管其已公布的财务数据为亏损,但是和创未来股东却做出了较高的业绩承诺,其表示未来三年利润承诺分别为7000万元、2.1亿元和3.4亿元,显然这样的业绩增长,甚至A股很多上市公司都望尘莫及的。  在一家消费金融公司市场部负责人看来,“优分期”也好,“速贷熊”也好,其盈利模式说白了就是赚利差。  “按照优分期目前年化近10%的资金成本,我都不知道它拿什么赚钱,怎么覆盖它的成本。不仅如此,分期平台的营销成本也很高。实在不清楚它业绩对赌的底气何在?”该负责人直言。  另据该负责人透露,目前,分期平台普遍的做法是,为了降低资金成本,通常会设立一个关联的理财平台。实际上,此举的合法性亦存疑。  据华塑控股重组报告书披露,2016年 4 月,和创未来“速贷熊”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营,为成年人客户提供小额现金贷款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标的公司的业务链实现了延伸。  “本身在资产质量没有保障的前提下,平台再新设关联的理财平台,难免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嫌疑。实际上,对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来讲,这是一条红线,是绝不能逾越的。”该负责人表示。“通常情况下,我们放款的原则都是坚持小金额和低周期,即不会超过一年。但是,一些分期平台的还款周期通常都是几年,最长更是长达48个月。这在我们看来,了巨大的信用风险。”  现在,行业一个不好的现象就是,一窝峰的看规模,看客户数据。在进行资本运作时,上述两项指标亦成为了估值的主要依据。  该负责人认为,分期平台之所大量出现,主要是获客相对容易。“这其中有一个讨巧的销售渠道,通常情况下,搞定学生会、一个系或几个宿舍区就可以推开了。”  该负责人认为,短期来看,平台数据很光鲜亮丽,一旦进入一个完整的还款周期的话,问题就会暴露出来。按行业内的说法,只有经历了一个完整的还款周期,才能观察到真正的数据情况有没有说服力。否则都是虚的。  该负责人表示,某种程度来讲,分期平台只有收高利贷才能获取高收益。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逾期债务的惩罚性费用,也即天价滞纳金。这也成为了行业一个公开的秘密。  在我国,年化率超过36%,就被视为高利贷。然而,部分分期平台的逾期债务滞纳金年化率居然高达365%。  如某分期平台借款逾期后会产生两笔费用:一个叫罚息,一个叫逾期服务费,两个费用加一起,前30天,需要支付逾期本息的0.15%;30天后,就是逾期本息的0.6%。  对此,上述消费金融公司市场部负责人直言,校园分期的风控相对弱化。“之前,针对一些分期寻求合作,我们做尽调发现,分期平台并没有完善的风控系统,它并不是采取技术手段和科技模型来设定,而是通过信用背书来进行风控,也是就是利用其社交属性,包括家人、同学、朋友等做信用背书。”  校园分期主要是针对大学生,但是,他们的还款能力到底有多大是存疑的。一旦出现逾期,大学生也会面临恶意催收,并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为了获取高收益,平台主观上有希望客户逾期的愿望。因此,部分分期平台在入口审核上,尺度也会放得比较开,口子开得比较大。  事实上,巨额的滞纳金,已衍生出一条完整的催债产业链。据媒体报道,某催债人员说,每追回千元滞纳金,催债公司能获得两、三百元的收入,一些“高级”催收不择手段恐吓学生的现象也会存在。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互金咖
(责任编辑:邓益伟 HN006)
05/25 19:3305/24 17:5105/23 08:3705/11 00:5304/21 00:5703/31 14:48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趣分期、分期乐、优分期、爱学贷等6家平台或涉多处“违规”?
趣分期、分期乐、优分期、爱学贷等6家平台或涉多处“违规”?
随着超前消费意识的深入人心,“先消费后付款”的分期消费方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相对于实体店线下消费,消费者线上消费时在知情权、求偿权、公平交易权、个人信息安全等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网络消费成为了一对矛盾的综合体:一边厢,网络消费发展迅猛,而另一边厢,网络经营失信行为时有发生,消费者投诉难、索赔难,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成为消费侵权的重点多发领域。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监测报告》显示,互联网金融成为报告重点关注领域,2016年互联网金融占全部电子商务投诉的7.62%,高于去年同期。报告显示,以分期乐、趣分期(趣店)、优分期、惠分期为典型代表的新兴消费分期平台,成为互联网金融投诉“重灾区”,投诉总量占该领域投诉的58.63%。分期消费“野蛮生长”背后涉嫌严重“霸王条款”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主题为“网络诚信消费无忧”,在各大电商、网络平台失信事件频频爆发背景下,网络消费诚信问题显得备受关注。3月15日,国内知名“互联网+”智库、电子商务研究机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了《2016消费金融平台用户格式条款审查报告》,据悉这也是迄今为止国内首份针对消费金融行业的用户格式条款审查报告。报告通过对趣分期、分期乐、爱又米(原爱学贷)、人人分期、优分期、99分期6家国内知名分期消费电商用户格式条款进行审查,发现部分平台在用户注册、交易条款、责任限制等方面存在诸多明显“违规”问题。本次审查由国内知名互联网+法律权威专家、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辽宁亚太律师事务所董毅智律师担任主编进行审查。报告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民事诉讼法》、《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网络安全法》、《网络零售第三方平台交易规则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从合同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文字用语的恰当性三方面进行全面审查,遵循律师行业审查格式合同的一般操作准则以及勤勉、尽责、审慎和诚实信用、回避的原则。审查结果显示:通过涉嫌违规、存在问题数、涉及问题条款数综合指标考量,在合规审查中,趣分期涉违规排名第一,其次为99分期,后依次为爱又米(原爱学贷)、人人分期、分期乐、优分期。据国内首部《互联网+普惠金融》权威著作主编、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目前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玩家”主要有四大大类:第一,以阿里系蚂蚁金服(蚂蚁花呗)、京东金融(白条)、苏宁金融(任性付)、唯品会(唯品花)为代表的依托自身电商平台衍生的消费金融产品;第二,以分期乐、趣分期、爱学贷、人人分期、优分期、99分期为代表的独立分期消费金融平台;第三,以租房宝、斑马王国、土巴兔为代表的住房装修以及汽车消费分期平台,此类平台往往又与P2P网贷相结合,采取“P2P+电商”模式;第四,以杭银消费、北银消费等为代表的拥有牌照的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该报告通过对独立分期消费金融代表性平台的审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现此类消费金融行业主要存在以下几大典型问题如下:典型问题一:冒名被注册 信息安全无保障“没有贷款却收到了催收短信”,“没有注册过却被冒名注册”,不少人或遇到过这样的困扰,而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份证等信息被冒名在分期平台上注册;而产生的逾期可能直接影响到购房、购车甚至工作。实际上,分期消费电商平台的用户信息安全存在诸多隐忧,除被冒用信息注册成为该类平台用户外,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审查发现,该类平台的注册用户也面临信息安全隐患,包括趣分期、爱又米、优分期、99分期在内的分期消费电商均存在豁免自身信息安全保障义务问题。以趣分期(趣店)为例,《趣店用户注册协议》9.5明确规定:“您应对账户信息及密码承担保密责任,因您未能尽到信息安全和保密责任而致使您账户出现任何问题的,您应承担全部责任。”而爱又米、优分期、99分期也均存在如上的信息泄露责任规避条款。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辽宁亚太律师事务所董毅智律师审查认为:首先,《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毁损、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毁损、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其次,《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第十一条亦规定:“网络商品经营者向消费者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应当向消费者提供……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采取安全保障措施确保交易安全可靠……”,第二十五条同时规定:“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应当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保证平台的正常运行,提供必要、可靠的交易环境和交易服务,维护网络交易秩序。”网络运营者不能将网络用户账号下所有活动的法律后果强加于对方而使自身免责,此“一切”等绝对化用语实质上免除或者减轻了网络运营者自己责任。据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接到的用户投诉信息显示,趣分期、优分期、爱学贷均被投诉被冒用信息注册购物。有在校大学生向平台发来求助称爱学贷的校园经理利用其身份信息和别人的联系方式,伪造其签名和手印填了一个合同,并相互串通语言,通过审核。利用别人的联系方式,即注册账号在爱学贷分期了两个手机和一千元现金。由于是别人的联系方式,分期的手机地址是由别人提供的,我并不知晓。肖先生称从2015年开始,陆续收到趣分期的还款短信,但其从未注册过趣分期且并未在平台购买过任何商品。投诉过很多次客服说会备注提交给有关部门核实,可依旧没用任何消息,经常发短信打电话催款联系客服又是说帮备注提交。此前有工作人员联系发来一张手持身份证的照片问是否是我,但这个人不是我我也不认识,之后就没有下文。典型问题二:质量无保障 买到问题产品“自认倒霉”自今年3月15日起,《网购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正式施行,据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接到的用户投诉显示,分期消费电商平台的一大弊病是质量问题多、退换货难。归结其中,出现退换货难的根本原因之一是该类平台用户格式条款设置霸王,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审查结果显示,趣分期、分期乐、爱学贷、优分期均存在对所售商品信息准确的免责条款。以爱学贷为例,《爱学贷用户注册协议》二十四条规定:鉴于爱学贷平台具备存在海量信息及信息网络环境下信息与实物相分离的特点,爱学贷无法逐一审查交易所涉及的商品的质量、安全以及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对此您应谨慎判断。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辽宁亚太律师事务所董毅智律师审查认为,若网络运营者对平台上的商品或服务一概不加区别地采取消极监控措施,实质上是对避风港原则的滥用,且无法体现“以网管网”的立法精神,亦和民法上的获益与风险承担权责不相一致,不利于网络交易环境的净化。我国《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应当对通过平台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者及其发布的商品和服务信息建立检查监控制度……并及时采取措施制止”。事实证明,分期消费电商平台的商品信息审查责任规避,直接导致消费者购买到的商品存在诸多质量问题,其中以分期乐、趣分期平台问题突出,其中以手机登数码产品质量问题居多。消费者称在趣分期购买一台苹果ipadmini4,在贴钢化膜的过程中发现屏幕右整条边的后壳和屏幕存在分裂情况。向趣分期售后反映情况,平台让其去找当地售后,售后会解决,可是当时发票没有给开。之后等到邮寄的发票,但当地售后说这是外观问题,让去找卖家,但趣分期一再推卸责任。另有消费者想我们平台投诉表示,在分期乐抢购一部苹果6s手机,拿到手机就发现不能开机无法充电,拿到苹果实体店,工作人员确定存在问题的。联系分期乐客服称给寄一个发票让拿着发票去苹果实体店进行更换,但迟迟未收到发票。消费者去当地苹果实体店,工作人员告知任何一家店有发票都换不了手机。之后分期乐客服说让找苹果售后,但苹果售后称没有授权给分期乐卖苹果手机所以不受理。“合同陷阱”暗藏 消费者“亚麻吃黄连有苦难言”【科技湃】从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了解到,产生网络消费投诉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电商平台提供的电子合同暗藏诸多“陷阱”。虽然网络交易台从用户开始就有合同条款,但由于某些条款提示不明显、合同篇幅冗长、无加粗加大关键性文字提示、专业化程度高,消费者由于专业限制等因素大多只能点击“是”或“否”,很难通过对话与平台沟通合同内容、格式。一旦遇到投诉,消费者就容易掉进商家设计的“陷阱”,“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这些合同纠纷的出现,既有立法、监管尚未完善的原因,也有消费者怕麻烦放弃维权的纵容,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部分网络交易平台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诚信的表现。为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作为我国首部电商监管立法《网络商品交易及服务监管条例》 副组长编写单位、国家工商总局中国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信用体系建设课题承办单位,10年来致力于为帮助全国电商用户解决经营和消费过程中的法律纠纷问题,维护广大电子商务用户和企业,以及传统品牌知识产权等合法利益。3月14日,国内知名“互联网+”智库、电子商务研究机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了《2016生活服务电商平台用户格式条款审查报告》,据悉这也是迄今为止国内首份针对生活服务电商行业的用户格式条款审查报告。报告通过对美团、大众点评、百度糯米、携程、去哪儿、同程旅游、飞猪、神州租车/专车、滴滴出行9家国内知名生活服务电商用户格式条款进行审查,发现部分平台在用户注册、交易条款、责任限制等方面存在诸多明显“违规”问题。3月13日,国内知名“互联网+”智库、电子商务研究机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2016跨境进口电商平台用户格式条款审查报告》,这是国内跨境进口电商行业首份针对用户格式合同审查报告。报告对聚美优品、洋码头、丰趣海淘、网易考拉海购、达令、小红书、海蜜7家国内知名独立跨境电商平台的用户格式条款进行了逐一合规性审查。3月10日,国内知名互联网+智库、电商研究机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监测报告》(下载全文/zt/16fwpd/),报告重点关注网络消费者维权集中的电商网购、O2O、海淘、微商、外卖、消费金融、P2P等领域。据悉,该报告每隔半年发布,已连续发布六年。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资深财经科技自媒体人,WeMedia联盟
作者最新文章小心陷阱!“分期手续费”你真的了解吗?
来源:理财周刊 作者:陈悦
在各类分期产品中,许多人可能会将“手续费”率直接当成“利率”来计算贷款的成本,实际上,两者不可直接比较,消费者要明明白白算好细账。
理财之家3月27日讯 &“恭喜您被选为我行信用卡优质客户,推荐一款优惠分期产品,每年费率仅为4%……即使没有消费需求,将这笔钱用于投资理财也可以轻松赚钱。”本周已第三次接到类似电话的王小姐很疑惑,虽然在办理的车贷、电商消费贷中也曾被收取过手续费,可她不明白这所谓的“手续费”究竟是什么,真的有那么优惠吗?哪些贷款会有“手续费”王小姐的顾虑是正确的,在分期产品中,手续费不同于利率,而许多人则会将手续费率直接与贷款利率比较,也根本没有注意到何时被收取了手续费,何时又支付了利息。实际上,目前许多分期付款产品都会以手续费作为资金使用的成本来收取。如最为普遍的是信用卡分期相关产品,但同为信用卡分期,根据分期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账单分期、交易分期和现金分期;根据消费商品的不同,还可分为汽车分期、家装分期、旅行分期等等。在这些分期产品中,都会以手续费来计算贷款成本,各行以及不同种类分期的费率各不相同。另外,在汽车贷款相关产品中,也经常会见到“手续费”概念。除了上述信用卡汽车分期付款以外,在汽车金融公司中提供的车贷产品中,既有以利率计算成本的,也有以手续费计算的,如果消费者看到“0利率车贷”等营销广告,那么该类产品很可能是需要支付手续费的。此外,除购车本身的贷款以外,还有“车牌贷”等汽车相关分期产品也需注意。如果说以上两种分期产品还属于较为传统的门类,那么,如今各类电商推出的“消费贷”产品则在年轻一代“剁手族”中十分普及。如在某网购APP中,6-18期分期付款的手续费率为0.5%/期,而对于3期产品则推出了免手续费的优惠活动。假设分12期购买一款2000元的商品,则每月需还款166.67元,需支付的手续费为10元,12期总手续费为120元你会被分期付款“诱惑”吗以上述电商平台的12期消费贷为例,如果有一件价值2000元的心仪商品摆在你的面前,相比于通过每月支付176.7元的方式就可以在第一个月得到它,显然,一次性支付2000元的心理痛苦程度要远远大于前者,而且,每月0.5%的手续费(10元)似乎也并不多。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说法,问你是否愿意以6%的年化手续费率向平台贷款2000元购买这款商品,这个方案好像就没有那么吸引人了。然而,如再换一种说法,问是否愿意以10.9%的年化利率贷款购买同样的商品,大多数人也许就会直接“摇头”了。毕竟,无论投资什么品种,要稳健地获得10.9%的年化利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实,以上三种对分期产品的描述,在产品本身并没有任何区别。实际利率约为手续费率2倍首先,手续费率如何转化为年化利率呢?有一个简单的公式可以根据手续费率计算出年化利率的近似值,即,年利率=[分期手续费率/(分期数+1)]×24。将上述“手续费率6%”的案例代入这个公式中,结果为:[6%/(12+1)]×24=11.08%,与10.9%的实际年化利率十分相近,约为年手续费率的2倍左右。实际上,无论费率和分期期数如何变化,实际年化利率都会在年手续费率的2倍左右,因此,一般而言消费者可以记住这一简单的近似结论。也许有人会疑惑这样的换算公式是如何得出的。简单地说,在以利率计算贷款成本的产品中,所标明的“利率”已综合考虑了“资金占用率”的问题,而手续费的计算方式则没有考虑这一因素。由于货币存在“时间价值”(未来的钱没有现在“值钱”),如在案例中的总共2120元的还款,平摊在12个月还款(每月还款176.7元),与12个月以后一次性还2120元的利率差别巨大,如之前计算所得出的,前者的实际年化利率为10.9%,而后者年化利率为6%。分期期数长,平均费率反低其次,在不同的分期产品中,手续费率往往有不同的表述,如在以上案例中的表述是“0.5%每期”(不同分期产品费率不同,此处以0.5%为例),在另一些产品中则又表述为“手续费率6%”,后者实际上指的是12期总共的手续费率,即0.5%×12(期)=6%。这看似容易理解,但实际上却极易造成错觉。再举一例而言,如某信用卡分期产品12期手续费率为5%,24期手续费率9%,选择哪个费率更低呢?由于9%大于5%,如不仔细观察一番,很容易得出12期费率更低的结论。但是,平均到每年来计算,可得出12期费率为5%/年,而24期为4.5%/年,显然后者的平均费率较低。容易犯这种“粗心”的原因在于,在贷款产品中,通常期数越多、期限越长,风险系数就越大,利率自然也越高。如央行的贷款基准利率,短期贷款年利率为4.35%,中长期则为4.75%-4.9%,明显要高于短期。然而,在许多分期产品中则违背了这一“原则”,特别是在信用卡分期产品中,不少都有“期限越长、费率越低”的特征,消费者如需申请相关产品,不仅要做好利率的换算,明确实际利率的高低,也要搞清楚不同的费率表述方法之下、以及不同的分期期数之间,究竟何者的平均费率更低。不同收费方式暗藏“玄机”此外,消费者还要进一步了解:即使是费率相同的手续费,不同的收取方式也会对贷款成本也会造成一定影响。分期手续费有“一次性收取”和“分期收取”两种方式,前者将所有的手续费在申请贷款之时一次性收取,后者则将其平摊至每期收取。在手续费率相同时,“一次性收取”的贷款成本要高于“分期收取”。再举一例,如两款信用卡分期产品的贷款金额均为6000元,贷款期限均为6期,手续费率均为3%(180元),在两种不同的手续费收取方式下,利率有何不同呢?在“分期收取”的情况下,1-6期每期的还款金额均为1030元,合计6180元,折算成年化利率为10.21%;在“一次性收取”的情况下,1-6期每期的还款金额为第1期1180元,2-6期每期还1000元,合计6180元,折算成年化利率为10.43%。“一次性收取”的年化利率高于“分期收取”。虽然在本例中两者的差距并不大,但随着贷款金额、期数与费率的提高,其年化利率的差距也会拉大,因此在相同情况下,消费者务必选择“分期收取”的方式。在这里,造成两者差距的原因,就相对更好理解一些,同样是由于货币有“时间价值”,180元分摊在6个月付显然要比第一个月付清要来得“合算”。最后,消费者还要注意使用信用卡分期购买商品时,如有退货、提前还款等情况发生,已支付的手续费一般不退还,剩余的手续费也需全部缴纳,这无疑也会造成较大的损失。总之,分期付款成本较高,又有造成损失风险,需要消费者十分谨慎地对待。责任编辑:卢诗怡
1. 理财之家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理财之家"的文章,版权均属上海善筹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理财之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理财之家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理财之家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理财之家
和相关作者,违者理财之家将依《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追究相关责任。
2. 凡理财之家注明"来源:××× "的文/图等稿件,理财之家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任何问题,请致电:400-060-5533
95%的朋友还会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您还没有登录,请
后发表评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
后发表评论
400-618-2676
客服邮箱:
服务时间:9:00 - 18:00
扫码发现更多干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用卡分期付款手续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