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哪一天弓4型防空导弹弹?

阁下说对了,确实是人家在大战期间研制出来的“莱茵之女”无线电指令制导地空导弹,但似乎没怎么使用.........
其实际战绩明显不如那些早期喷气式战机来的辉煌,如ME-262双发喷气机或ME-163火箭机。
其他答案(共5个回答)
是德国啦!
随着盟军对德国本土轰炸的日益升级,德国人极需一种能有效地对付轰炸机的手段.用现有的高炮和战斗机虽然有些成效,但这需要耗费大量昂贵的燃料,飞行员的牺牲和战斗机的损失也是令德国军方难以承受的.因此,在众多的异想天开的飞弹计划中,最野心勃勃的就要算佩内明德的”瀑布”防空导弹了.
早在1943年初,”瀑布”的形状就被确定下来了,“瀑布”参照了A-4(V2)飞弹的设计,它比V2显得要长一些.”瀑布”的设计师是Dr. Thiel,他同时也是A-4飞弹的设计师.”瀑布”最早的测试是在1943年3月,而经过改进的更先进的型号测试是在1943年6月.很不幸的是, Dr. Thiel在1943年8月英国空军的一次轰炸中陨命. 由于“瀑布”导弹必须处于竖立状态来准备发射,而实际上导弹常常处于灌满燃料竖立状态长达数个月之久,抑制到最后导弹的A-4型液氧/甲醇引擎无法使用。最后改用 Visol (vinyl isobutyl ether) 和SV-Stoff, 或者 Salbei (90% nitric acid, 10% sulfuric acid)作燃料,通过一个装置混合以后自动点燃.被高压氮气加压的燃料,通过氮气舱内和管道中的相关信息阀,注入燃烧室中。在瀑布导弹的发射过程中,有数道安全工序得以共同作用。其中之一是氧化剂管道的保险阀压力值被调整至比燃料管道的低,这就保证了氧化剂得以先注入燃烧室中,避免了燃料发生爆炸。另一项安全措施是高压氮气舱中安装有一个爆炸启动的阀门。在导弹点火过程中,燃烧没有正常启动的情况下,通过引爆关闭这个阀门可以使氮气免于泄漏到空气中
在”瀑布”的早期型号(W-1)中,弹翼很长而且没有后掠,这与后期的型号有很大的区别.同时,位于飞弹中间的四个弹翼向后呈45度的倾斜.经过测试证明,翼展大并没有好处(大致意思是这样的).
第二种型号是W-5,比起W-1有些大,但翼展则变小且后掠.最后一种型号W-10比W-5小,翼展更是减少了百分之二十七,以节约战争末期难得的金属材料.
控制系统由一名操作员通过操纵杆目视操作飞弹的方向.飞行过程中导弹*喷口的四个石墨舵控制,然后*四个空气舵的起动来达到最高速度.导弹有一个控制发射器,它通过Rheinland雷达照射目标, 而另一部雷达要照射着导弹,导弹上的一个无线电指令接收器将从雷达波处获取信息,然后再通过计算机比较计算来获取目标的参数.导弹经过控制器的调较后沿着雷达波束飞行,直至击中目标.另一个方法是使用两台雷达交替扫描,如果导弹偏离轨道,那么雷达波将把它带回正确的轨道上来.
 当导弹通过超音速接近目标时,雷达系统是不能够完全控制飞弹的,因此它依*一个红外导引头来控制飞弹的起爆.本来弹头的装药量为一百千克,但是后来又再增加了306千克的装药量,包括一个易爆的液体弹头. 爆炸可以被远程控制或者近炸引管触发.
“瀑布”的目的就是要从地面控制大片的空域,使得敌方轰炸机难以逾越.
德国人最终的目的是要建立200-300个”瀑布”防空导弹阵地,生产超过100000枚导弹,使得所有的德国城市都在它的保护之下,为此必须建立三道防线,纵深80公里.才有可能防御来自敌方轰炸机的袭击.
为实现这个宏伟的计划,每月必须生产5000枚飞弹才能达成目标,而每枚飞弹需耗500个工时(因为建造每枚A-4(V2)火箭需耗4000工时).
预计到1945年12月首批”瀑布”将能装备部队, 同时在未来不到四个月时间里,建立起20个以上的阵地,每个阵地配备100枚以上的瀑布导弹.
到1946年3月”瀑布”的月产将会达到每月900枚.虽然在1943年初便完成了各种测试,但首次发射却是在日佩内明德附近的Oie岛.首次了射飞弹并没有达到预定高度,只到达了大约7000米的高度,但是第二次发射飞弹的速度达到了2772 km/h并达到了预定的高度.同年七月又再进行了7次试射,次年1月试射达17次.在25次试射中,24次有无线电控制引导,有10次因控制失灵而失败. 在最开始的计划中,瀑布导弹被4个爆炸螺栓所固定,在发动机达到最大推力后,螺栓将被同时解除。当有时一个或者几个螺栓没有正确的解除时,就会引发事故。当发现瀑布导弹可以在没有固定或者在60公里(37英里)的风速中依*螺栓固定的情况下保持稳定,这个方法被取消了。1945年的一项报告中指出,”瀑布”在第一次测试中出现的火箭发动机的问题已经被克服.日”瀑布”计划被迫停止,在那之后依然有些小小的改进工作在进行. 虽然没有得到其他资料的证实,一份报告显示了瀑布导弹曾经经受了实战的检验:有50枚瀑布导弹“对敌军轰炸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瀑布”被视为防空导弹的鼻祖,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在Dr. Werner von Braun的帮助下在新墨西哥沙漠的白沙导弹试验场发展成功了NIKE防空导弹.
防空导弹是指由地面或舰船发射、拦截空中目标的导弹,西方也称之为面空导弹。从40年代初德国开始研究到目前经历近60个春秋,世界上的防空导弹已研制了三代,目前还在发展第四代。据不完全统计,已研制的型号达120余种,其中装备部队90多种,正在研制的有20多种。
40年代 酝酿探索
第一次世界大战,飞机开始用于侦察、通信和对地攻击、轰炸,防空作战从此登上战争舞台,许多国家建立了专门的防空指挥机构、对空观测组织,并相继组建了战斗机、高炮、探照灯、拦阻气球等防空部队。
二战前,有的国家在发展高炮的同时,已把注意力转向火箭和导弹的研究与试验,特别是1937年英国研制成功雷达并投入使用,极大地推动了防空武器的发展。同时,英、美对无线电遥控飞机,美、苏对探空火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试验。德国在1937年制定了一个极为秘密的计划,开始研究导弹。据说当时提出了140种不同类型的导弹方案,后来证实比较成熟的就不少于14种。这一切都为导弹的产生提供了技术基础,并带动了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战后期,德国为挽回败局和对付英、美轰炸机群,在使用“复仇武器”V-1和V-2导弹的同时,开展了比高炮打得更高更远的防空导弹的研究试验,主要有“龙胆草”、“莱茵女儿”、“蝴蝶”和“瀑布”等型号。虽然它们都进入了研制后期,但未投入使用,纳粹德国即告覆灭。这些最初的探索试验成为后来美、苏研究防空导弹的基础。1944年,美国也曾研究“云雀”和“小兵”两种防空导弹,用于对付日本的“神风”自杀飞机,但因技术不成熟而失败。
50年代 破土而出
战争中的空袭与防空是一对矛盾。空袭武器的“矛”尖锐了,就促进防空武器的“盾”发展,两者在斗争中发展和提高。二战后,出现了高空高速轰炸机、侦察机和飞航式导弹,高炮已经打不着了,战斗机也飞不了那么高,因此极需一种新的防空武器。
美、苏从战败的纳粹德国获得了研究设计资料和实物,并俘虏了研究设计人员,从而开始有计划地研究和试制防空导弹。美国由陆军和海军分别负责地空导弹和舰空导弹的发展,而原苏联由国家统一负责防空导弹的发展。与此同时,英国也加入研制行列。
美国“奈基”地空导弹
经过多年的努力,防空导弹在50年代像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登上战争舞台,出现了美国的“波马克”、“奈基”Ⅱ、“黄铜骑士”,原苏联的SA-1、SA-2、SA-5,英国的“警犬”等12种防空导弹。
英国“警犬”地空导弹
通常把这一时期装备部队的防空导弹称为第一代,其共同特点是多属中高空、中远程防空导弹,最大射程在30~100千米之间(“波马克”为320千米),最大射高30千米;推进系统有液体火箭发动机、固体火箭发动机、冲压发动机等形式;制导系统采用了无线电指令制导、驾束制导(注1)和半主动雷达寻的制导。它们的共同缺点是导弹笨重(“波马克”B的发射质量高达7257千克),地面设备庞大(SA-2的地面车辆多达50多辆),机动性差,抗干扰性能差,使用维护复杂。目前这类导弹多数已退出现役。
60~70年代 蓬勃发展
防空导弹的出现无疑对防空体系的组成、防空战术产生了重要影响。1965年7月,越南从原苏联引进了SA-2、SA-3防空导弹,使美军飞机在北越的损失大大超过预料。1973年12月,美军在北越的“地毯”式轰炸中被击落的32架B-52轰炸机中就有29架是被防空导弹击落的。
美国“霍特”地空导弹
第一代防空导弹在实战中的使用和雷达技术的发展,使飞机越来越不容易突破敌方的防空体系,无奈之下,只能改变突防战术,采用低空、超低空突袭,以避开雷达的发现和防空导弹的攻击。当时还出现了突防能力很强的巡航导弹,可贴地面随地形的起伏飞行,低空威胁变得严重。为了加强低空防御,各国积极改进第一代防空导弹的低空性能,计算机技术、激光与红外技术的发展也为新型防空导弹的研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法、德、意等国也竞相加入到研制行列,使这一时期出现了防空导弹大发展的局面,研制出40多种防空导弹,如美国的“霍克”、“红眼睛”、“小?w树”,原苏联的SA-6、SA-7、SA-8、SA-9,英国的“长剑”、“海狼”,法国的“响尾蛇”,德、法合作的“罗兰特”,意大利的“斯帕达”和瑞典的RBS-70等等。
前苏联“萨姆”6型地空导弹
人们把这个时期发展的防空导弹称为第二代。它们均属低空近程防空导弹,多数为车载式,还有单车型,地面机动性好,可随机械化部队行进;射程在30千米以内,射高不超过15千米;制导方式采用无线电、红外、激光和光电复合制导,提高了抗干扰能力;推进系统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其中“霍克”等导弹采用了先进的单室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而SA-6的固-冲组合发动机开辟了推进系统的新途径。在杀伤技术方面出现了破片聚焦战斗部、多效应战斗部和链条式战斗部,提高了导弹的杀伤概率。第二代防空导弹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经受了考验。以色列被击落的114架飞机中,有62%是被埃及的苏制SA-6、SA-7击落,而以色列发射22枚美制“霍克”导弹,却击落阿拉泊国家25架飞机,创造了一个奇迹。
80年代 对付多目标
进入80年代,空袭兵器采用在干扰掩护下多方向、多批次饱和攻击的作战样式。空中威胁的变化又促使防空导弹向着抗干扰、抗饱和攻击、对付多目标、实现全空域拦截的方向发展,既能反飞机,也能反战术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这一时期装备部队的典型防空导弹是美国的 “爱国者”和“宙斯盾”系统,前者采用一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和TVM(经过导弹跟踪)制导,可同时制导8枚导弹攻击多个目标。另外还有原苏联的S-300(SA-10)、S-300V(SA-12),它们对付多目标的能力优于“爱国者”,而且S-300V的反导能力更好一些。
人们把这个时期装备部队的防空导弹称为第三代。这些导弹在外形设计上采用了大攻角(注2)无翼式气动布局;推进系统采用高能推进剂,导弹最大速度达6马赫;弹上制导和控制系统采用数字控制技术,提高了制导精度;采用相控阵雷达,能同时对付多个目标,提高了抗饱和攻击能力,并采用了多种抗干扰措施。
法国“响尾蛇”地空导弹
在低空近程领域出现了俄罗斯的“道尔”、法国的“响尾蛇”NG和英国的“长剑2000”。特别是“道尔”,采用相控阵雷达、垂直发射技术,能同时对付2个目标,还能拦截空地导弹和反辐射导弹等精确制导武器。
英国“长剑2000”地空导弹
防空导弹发展到这个时候,许多国家实现了高、中、低空,远、中、近程的火力配系。俄罗斯装备有19种型号,可覆盖高度13~34 000米,射程0.5~250千米的空域;美国用6种型号实现了高度30~45000米,射程0.5~140千米的空域覆盖。防空导弹已经成为地面(舰船)防空火力配系中的骨干力量。综合第三代防空导弹的性能,大体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作战空域大。射程0.1千米至几百千米,射高几十米到几万米,可有效地构成高、中、低空,远、中、近程的火力配系;
——自动化程度高。从搜索、跟踪目标、判明敌我到发射导弹、引导导弹摧毁目标均为自动进行;
——战斗部威力大,杀伤概率高。战斗部的杀伤半径为几米到上百米,单发杀伤概率一般为 70%,两发杀伤概率达90%以上;
——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有一块平地就可部署,受气候影响小,可全天候作战。
90年代 突出反导
刚迈进90年代,就爆发了海湾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使用“爱国者”防空导弹成功地拦截了伊拉克发射的“侯赛因”导弹(“飞毛腿”改进型),开创了防空导弹拦截战术弹道导弹的先例。
俄罗斯S400型地空导弹
战术弹道导弹飞行时间短,速度快,雷达反射面积小,再入角大,如果再采用突防手段,要对其进行拦截就非常困难,也对预警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防空导弹提出了许多苛刻的要求。“爱国者”虽然经过两次改进,具有一定的反导能力,但它在海湾战争中表现出明显的不足,对弹道导弹的拦截空域小(拦截射程只有10~30千米,拦截射高只有5~8千米)、命中概率低。因此海湾战争后,许多国家积极发展反导的防空导弹,人们称之为新一代防空导弹。美国在继续改进“爱国者”、发展PAC-3的同时,又在发展“标准”增程拦截弹和专门用于反导的“战区高空防御”(THAAD)系统,其最大射程200千米,最大射高150千米,可实施多层拦截。俄罗斯在S-300PMU1的基础上推出S-300PMU2,1999年又试验了S-400“凯旋”系统,为其研制射程达400千米的导弹,同时以S-300V为基础发展了“安泰”-2500,可以对付2500千米外发射的弹道导弹。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也在发展新一代反导防空导弹。
美国“爱国者”防空导弹
新一代防空导弹的特点是:突出战术反导能力,发展分层拦截系统;采用命中概率高或具有直接命中点目标,即直接碰撞能力的精确制导导弹;增强防空导弹系统的电子战能力,对抗空袭体系的光电侦察干扰、隐身突防和反辐射导弹的硬杀伤威胁;更多地采用固态相控阵雷达,增强远距离探测能力;采用先进的推进技术和新的气动外形设计,提高导弹速度;采用毫米波和红外成像导引头,提高末制导精度;提高系统的快速机动能力,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快速到位、快速参战。
中国的防空导弹之路
新中国成立不久就开始防空体系的建设:1950年组建了雷达和探照灯部队;1955年建立防空军;1957年空军和防空军合并,国土防空由空军组织;1958年从苏联引进S-75(SA-2)地空导弹,组建了空军防空导弹部队。
1959年10月7日,组建刚一年的空军防空导弹部队就接受了一次严峻考验:台湾的RB-57D高空侦察机从浙江沿海窜入我大陆,直飞北京。我指战员沉着迎战,用SA-2防空导弹一举将其击落,首战告捷,开创了世界防空史上用防空导弹击落敌机的首次战例。我国从引进S-75(SA-2)时就开始了仿制工作。刚起步不久,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仿制工作遇到巨大困难。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体参加仿制的科研人员发奋图强,经过6年的奋战,终于在1964年仿制成功,称之为“红旗1号”。1965年1月10日,在包头地区用新的国产“红旗1号”防空导弹击落1架U-2高空侦察机,证明国产兵器非常有效。
1965年根据空中威胁的变化,开始了“红旗2号”防空导弹的研制,在“红旗1号”的基础上扩大杀伤空域,提高抗干扰能力,改善战斗使用性能。它于1967年6月27日定型,随即装备部队。同年9月8日,我空军防空导弹部队在浙江嘉兴首次用新研制的“红旗2号”防空导弹,在有干扰的条件下击落一架U-2高空侦察机,证明了该导弹采取的抗干扰措施非常有效。在以后的国土防空作战中,用“红旗2号”又击落过3架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和1架米格-21战斗机。“红旗2号”的研制成功及其在防空作战中取得的辉煌战果,标志着我国防空导弹的发展已由单纯的仿制走向自行研制的道路。
中国“红旗”2型地空导弹
由于十年动乱,我国防空导弹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拉大了差距。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防空导弹的发展逐渐走上正轨。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在改进“红旗2号”的同时,又研制成功多种型号,形成了以“红旗2号”为基本型的中高空系列,以“红旗61”为基本型的中低空系列和以“红缨5号”为基本型的便携式系列,实现了中高空、中低空、低空超低空的空域覆盖。
中国“红旗”7型防空导弹
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我国已奠定了一定的导弹工业基础,具有相当规模的研制生产能力和研制设计队伍。防空导弹部队已成为空军的一个兵种,执行国土防空任务;陆军和海军也装备了防空导弹,执行野战防空和舰队防空任务。在21世纪初期,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将研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一代防空导弹,圆满地完成防空作战任务,保卫祖国的神圣领空。
中国军队的防空导弹型号种类还是非常齐全的:远程防空方面主要象俄罗斯生产的S-300PMU1/2(国产型号为“红旗”15)和FT-2000;中程防空导弹象“凯山”...
都有,各个城市按级别不同。防空力量也不一样。北京,天津,上海,重庆这样的直辖市,防空力量会很强。各省的省会,列在其次。但是,台湾海峡大陆一侧的重点地区,防空力量...
箭-3 9K34 式地空导弹系统是一种便携式近程防空导弹系统,类似于美国的毒刺导弹系统,北约称之为 SA-14 小妖精。该导弹系统由前苏联的科洛姆纳机器制造设计...
针-S(俄罗斯)西北风(法国)前卫-2(中国)毒刺(美国)箭-2M(俄罗斯)RBS-70(瑞典)星爆(英国)凯科(日本)吹管(英国)FN-6(中国)下图分别是美...
你和你的家人凭什么能睡得安安稳稳而不被导弹攻击,好好学习吧,不要整天胡思乱想.
答: 你好!我请问一下!我三十号的时
答: 三战 60%是由核冲突爆发的,40%则是资源掠夺,土地纠纷,或其他原因
答: 以下回答不针对任何组织.如有雷同,哀其国家.有一种观点认为不实行西式民主是否认民主,其实并不是这样.这句话没问题.国情不同.民主的方式也不一样.成功的如韩日匈牙...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055大驱垂发采用一坑四弹技术 或装备新型防空导弹|中国|防空导弹|055舰_新浪军事_新浪网
055大驱垂发采用一坑四弹技术 或装备新型防空导弹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055前甲板垂发
  如今,网络上关于055型大型驱逐舰的报道数不胜数,根据媒体报道,055型驱逐舰首舰的建造工作已经到了关键性的时候,舰体已经合拢,据称,055的排水量将超过日本海上自卫队的金刚级驱逐舰,达到万吨以上,那么体量庞大的055驱逐舰战斗力究竟如何就成为又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055大驱的垂发数量将破百并可携带4种导弹武器
  军舰的战斗力除了作战系统,防护损管系统,人员素质这些内在因素外,外部最直观的就表现在携带的武器上。现代军舰主要的武器就是导弹,据知名网络军事博主POP3的文章透露,055型驱逐舰的通用垂发系统将能携带4种型号的导弹,而安装了同一型号通用垂直发射系统的052D型驱逐舰只携带了两种导弹——红旗9B远程舰空导弹和鹰击18亚超结合远程反舰导弹。这两种导弹想必055型也会装备,那么还会有哪些新型导弹在055大驱上首次亮相呢?
海红旗9远程防空导弹
  其中,055型将搭载的一种新型导弹将是新型中程防空导弹。我们知道现在中国海军的主力中程舰空导弹是大量装备于054A型护卫舰上的红旗16型舰空导弹。红旗16脱胎于世纪初随现代级一同引进的俄罗斯SA-N-7“施基利”中程舰空导弹,虽说当时使中国海军首次具备了区域防空能力,可是,毕竟“施基利”是前苏联80年代的技术水平,虽然红旗16有颇多改进和提升,但是终究技术框架已经限定住了,再改进也很难。比如,作为中程舰空导弹,红旗16的体积就很大,相比美国最新的中程舰空弹如ESSM,红旗16就无法做到一坑四弹,而减小体积就等于要采用全新设计的固体发动机和弹体,无异于重新设计一款新弹。而红旗16的制导体制也相对落后,需要在载舰上安装数个照射雷达,这对于055型这样采用综合射频天线和一体化桅杆的新一代战舰来说也是不合适的。所以,新中程弹一定是一款全新设计的体积更小,制导体制更先进的舰空导弹。
054A型护卫舰热垂发发射红旗16防空导弹
  那么新中程舰空弹到底什么样,我们从哪才能找到它的蛛丝马迹呢?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航空航天及防务展的珠海航展无疑是个好地方,两大航天集团在航展上都会展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导弹武器系统。虽然都为出口型的导弹系统,但是按照规律,这些导弹中有些背后一定有其自用型版本的存在。比如,红旗9 防空导弹的出口版本FD2000,红旗16A防空导弹的出口版LY80,鹰击12反舰导弹的出口版CM302等。
2014年珠海航展上的FM3000中近程防空导弹
  在航天科工的展区我们看到一款防空导弹非常符合新中程弹的特征,那就是FM3000型防空导弹。展板介绍FM3000是一种先进的中近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抗饱和攻击和抗干扰能力强,能有效拦截各类飞机和精确制导弹药和导弹,主要用于区域防空和要地防空。采用主动雷达寻的复合制导体制,配合相控阵雷达,多目标接战能力强;导弹垂直发射,360度全方位快速转弯,作战反应快速。
珠海航展上的FM3000的展板
  在前不久的一期央视采访航天科工集团的“对话”节目中,也出现了此款导弹的身影,当时许多人都误认为那是道尔防空导弹的国产版本“红旗17”,实际上,出现在画面中的正是“FM3000”甚至是“FM3000”的自用版原型。据介绍,FM3000防空导弹射程20公里,乍看似乎射程比HQ16的40公里短了不少,和美国ESSM防空弹的50公里最大射程更是差了不少。但是要注意的是,外贸产品的数据都是有所保留的,而且最大射程不等于有效射程,实际作战中,受地球曲率影响,仅依靠本舰雷达,防空系统对超低空掠海高速目标的拦截距离一般为20至30公里左右,FM公里射程基本满足了作战需求,在来袭导弹未进入末端低空掠海飞行前由红旗9防空导弹实施拦截,FM3000负责为红旗9补漏,拦截漏网的,进入到20公里左右的反舰导弹。
CCTV节目上出现的新型中程防空导弹弹头部分
  FM3000的射程虽然不远,但是却能将导弹体积做到更加紧凑,在航展现场与一旁的HQ9防空导弹相比确实小巧的多,估计弹体长度在3米左右,弹径250毫米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发射车采用两组四联装的发射箱,一共八枚弹,单组四联装发射箱外轮廓尺寸似乎也可以刚好装进055型的通用垂发里,当然,FM3000若要上舰,储运发射箱还是要进行更加紧凑化的调整,但是无论是弹的尺寸还是发射箱的大小都比较适合在通用垂发内实现一坑四弹。
外贸地对空版本的FM3000防空导弹四联装发射箱
  FM3000地空导弹的发射箱采用垂直发射,且发射箱竖起后和HQ9一样直接接触地面,可以看出其采用的是垂直冷发射方式,一般使用垂直冷发射的防空导弹多采用发射筒结构,采用方形发射箱的比较少见,推测FM3000应为提拉杆式的冷发射方式,方形发射箱相较于发射筒更节省空间,为了能更好地和舰载通用垂直发射系统适配,同一系列的地空型FM3000也采用方形发射箱也是可以理解的。
055通用垂发一坑四弹布置设想图
  可以看出FM3000属于中近程防空导弹,专司低空反导拦截,射程填补红旗9与红旗10及近防炮之间的空挡。虽然红旗9也可以拦截这个距离的来袭导弹,但是如果能够由一款专门的中近防空导弹来完成,就可以解放出红旗9,来专门拦截更远距离的目标。而且“FM3000”能实现一坑四弹,只需两组8联装通用垂发就可以实现64枚的大载弹量。
通用垂发一坑四弹想象图
从FM3000防空导弹弹翼布置可以看出其机动性很强
  如果055型驱逐舰采用“FM3000”的自用版新中程防空弹,将使055型的防空体系更加完善,大型相控阵雷达在远距离上发现来袭威胁,在来袭导弹的中段飞行阶段就由红旗9 远程防空弹首先实施拦截,再由新中程防空弹配合舰载X波段相控阵雷达对漏网的,已经降低高度进入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实施多目标精确拦截,最后是红旗10 和万发近防炮组成的最后一道铜墙铁壁,三道防线确保单舰或者编队的防空安全。
FM3000防空导弹前部特写
  未来,也许还会有经过改进的增程的新中程防空弹可以装备在改进型的055型驱逐舰上以及其他中国未来的新型水面舰艇上,进一步提升中国海军的防空反导能力。(作者署名:浩汉防务)
  推荐阅读:解放军200吨黄金造了36枚大家伙把美国吓坏了!详情查看《大国风云》,搜索微信公众号:dgfy01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标准2型防空导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