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是护士能影响扶贫户精准扶贫异地搬迁迁吗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投稿邮箱:news@&新闻热线: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金寨县果子园乡坚持“五个严”为易地扶贫搬迁“保驾护航”
【字体: 】 【】 【】
  六安新闻网讯 为加快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切实推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落地,金寨县果子园乡坚持五个严,强化过程监督,扎实做好全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一是严格搬迁对象。扣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原则,在准确理解、吃透易地扶贫搬迁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深入各村,仔细核实,坚决杜绝&不该搬的要搬&、&应该搬的不搬&、&不想搬的被搬&、&已经搬的再搬&对象存在,对所有搬迁对象户信息进行严格比对,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予以清退,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识别精准,让易地扶贫搬迁这项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让贫困户真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脱贫。
  二是严明搬迁程序。要求全体乡村干部进村入户,与贫困户面对面讲明易地扶贫搬迁的标准、程序、补贴政策等,严格按照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程序进行申报、审批、建设与管理,遵照建房面积刚性标准实施&交钥匙&工程,统一选址、统一规划、统一规格、统一户型,及时与贫困户签订易地扶贫搬迁和宅基地腾退协议,搬迁的每个环节都要搬迁对象,经办人、负责人签字,进行公示存档,确保程序合理,公开通明。
  三是严管工程质量。2016年果子园乡共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户219户825人,全乡设有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乡党委、政府按照相关政策规定,选择了信誉好、资质强、实力厚的工程队实施安置点项目施工,为确保工程质量,除各安置点的搬迁对象成立了理事会,群众监督质量外,乡纪委连同扶贫办全程参与项目规划设计、建筑材料、建筑施工、竣工验收全过程,加强工程建设管理,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过硬,保证按时交付使用。
  四是严查资金使用。将易地扶贫搬迁的所有配套资金,全部用于与搬迁群众密切相关的生产性基础设施、必要的生活设施及社会事业上,资金管理和使用实行政府一把手负责制,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拨付各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配套资金,做到专账管理,专款专用, 严把资金审批关,严格资金发放程序,严肃财政纪律,做到易地扶贫搬迁配套资金合法、合规、合理使用,杜绝挤占、挪用、冒领等违规使用资金的情况发生。
  五是严肃工作纪律。把廉洁履职、尽职尽责贯穿到精准扶贫工作全过程中,全乡所有干部都与贫困户结对,要求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结对帮扶干部要全程参与、帮助贫困户顺利搬迁,实现脱贫,明确干部的帮扶责任。乡纪委不定期对干部帮扶贫困户情况进行督查,对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措施不力、工作不实、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进行约谈,进一步增强干部对精准扶贫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树立干部守纪律、讲规矩意识。(熊萍)
(粉丝1.9万)
扫描二维码关注
编辑:高方勇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日 11时13分21秒
版权声明: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本月排行TOP10
王学军出席全省供给...
  王学军在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暨国资国企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定不...
叶集区举行成立大会...
  2月28日上午,六安市叶集区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叶集举行。市委书记、市...
“诗爷”来了!刘诗...
  日前,刘诗诗登上某杂志的8月刊封面,从清新甜美到优雅知性,刘诗...
伊能静晒温馨家庭照...
  7月28日是伊能静女儿小米粒满月的日子,她在微博发长文细数女儿到...
贾静雯出差了,修杰...
  修杰楷晒与女儿合影
  据台湾媒体报道,艺人修杰楷超过出道10年时间...
染红发+穿耳洞+身型...
  吴卓林与妈妈出街,身型变消瘦
  吴绮莉女儿、现年16岁的吴卓林...当前位置: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环保篇章不可或缺
来源:古丈县环保局
发布时间:
作者:周再生
浏览:0&&双击滚屏
州长龙晓华在湘西州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今后五年及2017年工作目标和任务要完成93063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将生活在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其他地区,并通过改善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经济结构和拓展增收渠道,帮助搬迁人口逐步脱贫致富。笔者认为:易地扶贫搬迁不但是脱贫致富的一项标志性工程,而且是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有效路径。要实现迁出地和迁入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多赢。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环保篇章不可得或缺。
一、要有一个全面整体的科学规划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如缺少一个全面整体的科学规划,不但会导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无序开展,而且还会导致迁出地和迁入地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损害。所以,地方政府应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科学编制易地扶贫搬迁规划。要注重各种规划的协调性,易地扶贫搬迁规划要与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土地保护利用规划等相互协调。要明确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选址要求,避开自然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保护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目标。
二、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易地扶贫搬迁实施的整地、修路、建房等如果缺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将会导致破坏植被、扰动土壤、弃渣乱倾乱倒等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要将工程活动严格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避免过度破坏当地自然植被以防止水土流失,要有效的保护好当地的生物多样性。要合理设置取土场和弃渣场,并对场址进行工程维护。防止施工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等环境污染。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工程建设完成后,要对临时占地进行清理和整治,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植被,加强绿化建设。要加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环境监管,督促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要保证环保工程建设质量,并按要求对配套环保工程项目进行竣工验收,以确保移民迁入后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污染物能得到有效处理。同时,当地乡镇也要加强环境管理,保证已建环保设施稳定运行,长期发挥作用。
三、要着眼于环境修复工作
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时,不仅要着眼于迁入地环境保护工作,还要做好迁出地环境修复工作。要拟定生态修复措施。对于拆除移民迁出地的各类建筑物,要进行有效清理,特别是对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置。要根据当地自然环境状况,整治原有占用土地,对能够恢复耕种的土地,可以适度整治后恢复耕作;对能够恢复植被的土地,可以选择适宜当地环境生长的植物进行乔、灌、草相结合的绿化建设。&贵州:遵义农民异地搬迁向美好 着眼故土共致富
15:08:25 | 来源:
| 作者: 张伟 | 责任编辑: 石璐
关键词: 七彩部落,农民,生态扶贫,村民,生态文明,贵阳,遵义,农家乐
图为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安置点白龙社区。张伟摄
图为遵义市湄潭县金花村“七彩部落”一隅。张伟 摄
图为遵义市湄潭县金花村“七彩部落”的农家乐。张伟 摄
  (原题:中外媒体细探生态扶贫与绿色发展的“贵州路径”)
  中新网贵阳7月8日电 “贵州处处是风景,乡村家家多幸福。”《北京周报》记者吉菁说出了探访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海内外媒体记者的心里话。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前夕,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海内外15家媒体19名记者赴贵州采访“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和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
  昔日面带苦色的贵州农民,现已成为快乐的城里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贵州农民,是如何搬出穷困封闭的大山,走上了脱贫之路;守着美丽乡村的村民,是如何借助自然生态优势,抱团开发,共同富裕?
  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海内外媒体走进贵州大山深处一探究竟。
  在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安置点——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白龙社区里,池塘小亭、花草葱郁,绿树成荫的小区里早已铺设好了沥青马路,优美的绿化环境点缀着一栋栋新房。
  47岁的熊仕国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原本是遵义市播州区石板镇柑子树村一名普通农民,土地的贫瘠、村落与外界的封闭,每天在庄稼地里起早贪黑,一年到头的辛勤劳作,也无法满足一家四口的温饱。
  如今,熊仕国就在家门口找到了一份月收入3000元的工作,他的妻子当上了小区保洁员。妻子每月1600元的收入几乎是熊仕国一家人过去一年的收入。
  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播州区36户170名农民与熊仕国一同搬进了窗明几净的新房。在100多平米的新房里,熊仕国的母亲与女儿都露出满意的笑容。刚刚从职校毕业的女儿有着当护士的心愿,“我想让家里的生活过得更好!”
  贵州的绿水青山,在民众的智慧下变成了金山银山,遵义市湄潭县金花村的“七彩部落”则成为典范。
  昔日以种茶为生的农民以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合作社为平台,集体搞起了生态旅游公司,自愿将茶园、古树、民居、山林等通过合作社打包作为公司“生态股”,用于全村旅游发展基金。全体“村民”变“股民”,实现就地经营乡村。
  金花村村民徐学良告诉记者,村民摒弃了传统青瓦白墙黔北民居的形象,将村落每间民居的墙面刷上了七彩的颜色,“金花村”变成了“七彩部落”,陆续搞起了乡村旅游。
  2015年5月底“七彩部落”开园,徐学良的“徐记大食堂”餐馆正式开门迎客。开业半年时间,乡村餐馆就高朋满座,每天迎来五湖四海慕名而来的游客。
  徐学良告诉记者:“今年春节正月初二,一天内接待了80多桌客人,单日营业额超过了3万余元。”
  像这样的乡村餐馆,如今在“七彩部落”已有15家,另外村落还开起了乡村客栈、酒吧、超市,特色小吃店等。2015年,“七彩部落”人均纯收入达1.64万元。
  借助绿水青山,让“七彩部落”的农民大为收益;而赤水凤凰沟守护生态的“绿色方程式”也让民众守住了“金凤凰”。
  以赤水竹海出名的楠竹搭建成的大门,公园四周环绕郁郁竹林,踩在彩色沥青铺设的步道上,一股花香飘然而至……漫步在赤水天台镇凤凰湿地公园核心景区“黔北四季花香”,人们感受到了名副其实的鸟语花香。
  不过就在几年前,这里可不是这一派景色宜人、乡村恬静的景象。由于地处贵州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相对高差大,凤凰沟流域因人多地少,农作物单位产量低,过度开垦,地域生态被破坏,水土流失相对严重,涝旱灾害时有发生,群众生产生活较为困难。2010年,凤凰村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仅3000多元,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近年来,赤水市积极探索、创新机制推进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开辟了水土保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的“W·E·H”模式。通过水系整治(Watersystemregulation),促进生态修复(Ecologicalrestoration),实现人居改善(Habitatimprovement)。
  现在的凤凰沟流域,小流域内水土流失为零,年均土壤侵蚀量减少2.94万吨,减沙率达96%以上,各项措施可有效拦蓄地表径流39.26万立方米,林草植被覆盖率由71.1%提高到73.83%。
  变化随之而来,村庄变公园、田园变乐园、庭院变花园、农房变客栈……生态环境的蜕变,让凤凰沟流域的乡村旅游开始萌芽。统计数据显示,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7240元到元,2016年预计达到15000元以上,实现“两年番翻”目标。水城县首批易地扶贫搬迁户将入住海坪彝寨
新华网贵阳8月16日电 8月18日,水城县将在海坪彝寨易地扶贫搬迁点举行首批易地扶贫搬迁农户搬迁入住仪式,届时,65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将入住海坪彝寨。
在入住当天,水城县将对首批入住的65户搬迁户进行慰问,发放慰问物资和现金,农村信用社为65户搬迁户发放特惠贷贷款证,县住建局为65户搬迁户发放房产证,65户搬迁户与相关部门签订“三变”改革合同书、股权证、劳动合同等。
彝寨总体布局结合海坪景区特色,将于5处洼地、一处坡地分别建6组彝族风格民居,以彝族建筑布局为主基调,选择土木结构和石木结构为其建筑结构,用彝族独特的建筑语言“倾诉”彝族久远的历史文化。
彝寨内准备建造一个彝族风格的剧场。歌舞是彝族人民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古老的舞蹈有模拟动物形象的“斗鸡”、“斗羊”,象征战争的“跳钗”、“刀舞”,庆丰收的“大鼓舞”等。
大家都爱看
24小时热点您现在的位置: >> 精准扶贫 >> 扶贫攻坚调研报告
扶贫攻坚调研报告
来源: 时间:
【扶贫攻坚调研报告】政协理县委员会 关于全县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的 调 查 报 告为助推全县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政协理 县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会同相关于 7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深入 10 个乡镇 11 个重点村,走访乡镇、村组干部群 众160余次,就全县加快农村灾后重建,全面实施综合扶 贫攻坚行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一、实施情况 正值全县上下全力推进灾后重建的关键时期,为改善农 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县委、县政府审 时度势,及时作出“全面加快农村灾后重建,全面实施扶贫 攻坚行动”的重要决策。经科学整合、合理规划,整合涉农 项目,打捆使用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到村庄建设、农村 基础设施、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四个方面,项目涵 盖全县 13 个乡镇 81 个村,确定 11 个村为重点项目村,按 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分类实施、 全面发展,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原则。于 7 月中旬全面 启动实施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经过近一个月 的努力,到目前已取得阶性成果,为按期完成各项工作任 务打下良好基础。按照理县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1 当前先行实施风貌改造、户间路、 “四改两建” 、消防设施、 垃圾处理池等村庄建设项目,11 个重点村于 2009 年 9 月 30 日前完成,70 个工作村于 2009 年底前完成。经实地调查了 解,11 个重点村的村庄建设项目均已开工建设,各村都在想 方设法克服重重困难有序推进,但建设进度不一,有的村行 动早,措施得力,进度推进快,村庄面貌明显改观,并且在 工期安排上自加压力,力争提前完成,薜城镇建山村力争于 8 月 20 日前完成,夹壁乡猛古村、杂谷脑镇关田村、上孟 乡日波村力争于 8 月底前完成。有的村行动迟缓,到实地察 看时尚无多少看点。一些非重点的工作村不等不靠,及早动 员,狠抓落实,各种项目正在积极建设施工中,大多能在规 定时间内提前完成。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有一些制约建设进度的客观因素,需 要想方设法加以解决。一是一些农房重建扫尾工程尚未结 束,砖混现浇结构的房屋还未脱木,还不能粉刷墙面,影响 风貌改造进度,甘堡乡尔布村 97 户整体搬迁异地重建,由 于支木、关板等建筑材料缺乏,加之停电现象较多,大多房 屋尚未封顶,不仅影响农房重建进度,也影响了村庄建设的 一些项目实施;二是用于项目施工的砂石特别是用于装饰的 细砂等材料紧缺且价高,运费也高;三是采摘花椒造成劳动 力紧张,我县高半山大都花椒多,又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 之一,采摘时间长,如木卡乡三寨村需 40 天左右,农民早2 出晚归,白天大多家中无人,一些项目工程施工难以开展; 四是乡村道路建设封备施工,相关材料无法运进村。蒲溪乡 休溪村自 6 月 27 日开建水泥路,到目前尚未完工,下孟乡 沙吉村因欧苏桥建设也影响了农房重建和村庄建设进度。另 外,技术工匠不足、停电现象较多等也影响建设进度。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攻坚行动提供组织保证。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农村 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 之重,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县长蔡清礼为组长,县委常委、 副县长万成军任副组长,发改委、三办、交通、农水、畜牧 兽医、国土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监督 落实,工程验收等工作。各乡镇、村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 组,落实牵头责任人,村组联系人,将任务分解到村组、到 人头,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实行部门 业主负责制, 明确各部门是责任主体, 牵头部门和乡镇党委、 政府是组织落实的工作主体,村两委会是具体实施主体,村 民是受益主体。落实了县级领导和部门联系重点村的责任 制。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 经常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开展指导、督察工作,协调处理 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强力,统一认识,为攻坚行动提供保证。3 大力宣传动员群众积极参与, 采取召开干部动员会、 现场会、 村民大会、户主会、村民座谈会,组织村组干部和农户代表 到先进地参观学习和典型示范等形式,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 思想认识,组织动员广大群众积极投入到加快灾后重建,全 面实施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中。(三)制定方案,统一标准,为项目实施提供政策保证。将新农村建设、灾后重建、牧民定居行动、扶贫开发、 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整合项目,整合 资金,结合县情,因地制宜,制定出了全县农村灾后重建暨 综合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项目实施范围、建设内 容、建设方式、建设时间和补助标准。各乡镇、村也相应制 定出实施方案,将方案细化到村、到组、到户。(四)心系群众,服务于民,为项目实施提供保证。狠抓组织协调,形成了各相关部门工作任务和职能明确、统 一协调的联系,各乡镇明确分解目标责任,加大部门与 乡镇、乡镇与村、村与村、村与组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做 到“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 。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 积极做好群众工作,积极开展项目实施的指导服务和督促检 查工作,推进建设进度,确保工程质量。(五)严格程序,强化监管,为项目实施提供资金保证。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机制,实行专人、专帐、专户和县级 财政支付核算。规范项目的报批程序, 严格项目工程的立项、4 设计、工程建设监管、预决算管理、竣工验收管理。明确了 项目工程奖惩实施办法和考评方法。三、基本经验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前提。县委、县政府及时 作出加快农村灾后重建,全面实施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的重要 决策,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群众的关怀,也是农民群众 的热切期盼。(二)大力宣传发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是关键。从项目 实施以来的实践看,凡是思想发动好的,工作推进就快,建 设质量就高,村容民风转变就明显。反之,工作就被动,建 设进展就缓慢,建设质量就差。(三)主动作为,形成合力是保证。各部门、各乡镇党 委、政府、驻村工作组、下派干部、各村两委会和党员干部 协同作战,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 高效推进建设进度。(四)积极做好项目的规划实施是核心。通过项目建设, 让农民群众尽快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彻底改变农村面 貌,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更好地调动农民加快发展的 积极性。四、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个别村思想认识不到位,只强调客观制约因素而 不注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宣传发动和组织协调不够,责任 不到位,措施不得力,行动迟缓,进度缓慢。5 (二)有的农户主体意识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存在 “等、靠、要”思想,不愿自身投入,就政府补贴而“仅钱 吃面” ,所建项目显得“小气” ,不仅影响建设质量和使用效 益,而且影响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三)有的村项目建设规划不够科学,有的不按规划和 建设标准要求实施。如甘堡乡尔布村规划所有农户的圈舍建 在杂谷脑河边,不仅影响整村美观,还会对河流造成污染。(四)技术指导服务和质量监管不到位,有的建设项目 存在质量问题。乡村道路的路基保坎、护坡墙、涵洞、涵管、 排水沟等不完善,路面基础辗压不够,应按规范要求建设施 工;坡度较大的村内道路和户间路排水和冬季防滑考虑不 周;有的风貌改造用料易风化退色,保持时间不长。(五)村室建设进度缓慢,村活动室建设项目招投 标早已结束,村上也已完成三通一平工作,但一些施工 迟迟不进场。对此,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协调,督促中标单位 早日进场,否则按招投标管理办法作自动弃标处理。(六)风貌改造、村道、户间路等委托代建的施工单位 垫资困难,建议按工程拨付款办法分期拨付。(七)一些农户的“四改”难以达到实施方案确定的标 准。大多农户已通过农房重建结合了“四改”项目,因占地 面积和实际需要等原因,有的农户所建面积不能达到规定标 准,如厕所大多农户不能达到不低于 8 平方米的标准要求,6 总不能另建而造成浪费,增加农户负担。应当因地、因户制 宜而不作强求。(八)乡村道路建设与农产品运销存在矛盾。夹壁乡猛 古村的道路计划在近期开工建设,而该村的大白菜运销 10 月初才能结束,道路建设与蔬菜调运矛盾突出,如在冬季施 工又影响道路质量。(九)一些异地重建的分散户的通水、通电还未纳入统 一规划, 自行架线不仅不规范影响村容, 而且存在隐患。五、对下阶段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的建议 对下阶段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的建议 (一)加强引导,进一步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农 民群众既是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的的受益主体,也是重要的实 施主体,要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的关系,要充分运 用各种宣传手段,创新宣传方式,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的积 极性和创造性,消除“等、靠、要”的思想,发扬“宁可苦 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在项目建设中,要统一规划,明确 界定政府组织实施和群众自主实施的项目,全力推进政府实 施项目,更好地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项目建设,改 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培植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脱贫 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让农民从项目建设中感受到党和政府、 各级干部对群众的关心、爱护和真心实意助民谋发展的热情 以及实施项目带来的实惠,更加密切干群关系,增强党的凝 聚力、向心力。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级干部要把项目7 建设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 为民办实事、 办好事的有效载体。(二)做好四个结合,提升综合扶贫攻坚行动水平。一是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灾后重建有机结合起来。要 利用灾后重建机遇,扎实抓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解决 群众关心期盼的实际问题,切实做到灾后重建项目与综合扶 贫攻坚项目同步实施、同步出彩,充分展示灾区新变化、新 气象。二是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有机结 合起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省委、省政府为改善我省 发展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大部署。通过村 庄建设,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集中整治村容村貌,建 设硬化、亮化、美化、绿化的新村庄,改变农村脏、乱、差 状况,提升农村形象和品位,逐步改变农民的陈规陋习,培 养他们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三是把综合扶贫攻 坚行动与发展特色旅游有机结合起来。要提升村庄建设品位 和布局水平, 使全县村庄建设真正做到因山就势、 依山傍水、 错落有致、布局合理、彰显特色,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良好 基础。要充分彰显民族和地域特色,进一步明确村庄风貌定 位,既要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有机溶入现代元素,做到 “画龙点睛” ,同时要尊重传统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不得 “画蛇添足” 。要通过村庄建设,倾力打造藏羌文化走廊, 将浓郁的藏羌民俗风情更好地融入到村庄建设中,着力展示 我县藏羌文化的独特魅力。四是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社会8 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调整农村经济结 构,发展特色产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实施科技扶 贫、移民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卫生扶贫、法制扶贫,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守法意识。(三)强化指导管理,提高项目建设质量。“三分建设, 七分管理” ,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综合扶贫攻坚行动 的成效,应当克服短期行为,发挥项目长期效益。一是要提 高规划设计水平。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务求实效,以规划 指导建设,以规划规范管理。二是要加强项目工程施工的指 导服务。严格技术标准要求,严格质量监管,制定切实可行 的验收办法,保证项目工程建设质量,确保干一项成一项, 达到能使群众长期受益的目的。三是加强制度管理,提高资 金使用效益。要建立健全各种资金管理制度,并落实到位, 确保各种项目资金安全和高效使用。四是要创新机制,探索 建立项目设施管护的长效机制。坚决克服重建轻管的倾向, 深化思想认识,形成全体群众重视管护、参与管护的局面, 要落实管护责任, 明确产权和管理方式, 建立有偿使用机制, 确保已建项目设施发挥预期效益。(四)强化组织协调,有序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农村灾 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要求 高,为此要高度重视,加快推进。一是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9 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明确目标任务,把综合扶贫攻坚行 动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真心实意为民办事,把好 事办实,实事办好,二是措施要得力。以非常之举办非常之 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制定强有力的措施,落 实责任,突出重点,通过典型示范,分类指导,强力推进建 设进程。三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在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对一些农户自建项目要尊重农民意 愿, 在不影响整体的前提下, 根据实际需要和能力量力而行, 不攀比、不浪费、不误农时。各部门、乡镇、村不能为完成 任务而完成任务,在强调主观努力的同时,要想方设法协调 解决客观制约因素。10
【扶贫攻坚调研报告】关于我县扶贫攻坚情况的调查报告今年是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县委确定我县全面脱贫奔小康之年。为了 有利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贫会议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关于 2000 年全县扶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全力 以赴打好今年脱贫攻坚总决战,努力实现全面脱贫奔小康,7 至 8 月份,我们深入山区乡镇农村,通过座 谈走访,对扶贫攻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期间,还会同县扶贫办、农业局等有关单位干部外出参观学习 了云和、江山等县的做法和经验。现简要汇报如下真抓实干,扶贫攻坚成效明显 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我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坚持摘帽不放 松,扶贫再加劲,加强领导,精心部署,真抓实干,在鼓励山区立足开发山、水、游资源脱贫的同时,大 力实施大社会大扶贫战略。尤其是近年来,面对我县山区面积广,扶贫面大,贫困人口减少,扶贫难度增 加的实际,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扶贫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宣传到位, 集中力量,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开展“扶村帮户”活动。1998 年,县委、县政府在原“168”共富工程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了“218 村村脱贫”、“四帮一” 帮扶工程,即要求 218 个贫困村,每村都有一位县或部门领导联系,一个县部门单位挂钩,一个经济强企 或强村结对,一位乡镇领导为责任人,共同帮助贫困村脱贫。同时,要求扶贫到户,现县镇乡已有 3312 名 党员干部分别帮扶 3652 户贫困户。挂钩单位、结对强企、强村纷纷给贫困村、贫困户送资金、送信息,帮 助贫困村和贫困户出谋划策, 寻找致富路子。据统计, 1999 年全县“扶村帮户”活动中, 县机关出资 350.2 万元,强企、强村出资 162.3 万元,用于贫困村的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和 205 个农业项目开发,全县 有 1275 户贫困户得到了扶持,落实扶贫项目 1952 个。今年一月,县委、县政府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扶 贫攻坚大行动月”活动。五月,结合开展“三讲”、“两思”教育活动,又继续开展“四帮一”帮扶工程 和“七个一批”挂钩帮扶工程。县委县府领导率先垂范,县四套班子、机关部门、发达乡镇的领导干部都 深入贫困村调查研究,帮助贫困村、贫困户排忧解难,共落实扶贫资金 622.33 万元,帮扶基础设施建设项 目 189 个,农业基地开发项目 63 个,帮扶 977 户贫困户发展种、养、加。二是突出筹集扶贫资金力度。资金问题是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最基本条件。近几年来, 我县坚持每年筹集扶贫资金 1000 万元, 用于山区、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开发, 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今年, 县委、 县政府继续要求筹集扶贫资金 1000 万元,并将其列入“七个一批”扶贫项目,确定县委、县政府有关分管领导为责任人,县扶贫办、县财政 局为牵头单位,县机关各部门单位、全县各乡镇政府为承办责任单位。要求继续拓宽筹资渠道:⑴县财政 安排预算内可用资金 2%, 500 万元; 计 ⑵在职国家工作人员每人捐资 100 元, 130 多万元; 计 ⑶“四帮一” 帮扶工程强企强村直接支持结对贫困村、贫困户,计 200 万元左右;⑷其他社会捐资 200 多万元。同时, 山区、贫困地区乡(镇)、村结合当地实际,发动群众积极自筹资金办建设和扶贫开发。今年,我 县两次扶贫攻坚活动已筹资达 770 多万元。8 月 11 日,县委书记谢炳清在枫林镇又召开扶贫捐资现场会, 共计捐资 51 万元。此外,县委、县政府又出台了到瓯北、上塘、黄田、乌牛等城镇搞房地产开发要同时捐 助扶贫资金的决定。由于县委领导高度重视,年内筹足 1000 万元扶贫资金可望如期实现。三是突出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任职工作。为解决贫困村“有人办事”问题,今年全县共下派 80 名优秀年轻乡镇机关干部到村任职。此外,为落实科 技扶贫,近几年已从县机关部门抽调了三批 150 多名青年干部到乡镇担任科技副乡镇长,帮助乡镇实施科 技项目,兴办农函大青年农民,大力推广适用技术。由于对扶贫工作领导真抓,社会帮扶,群众苦干,我县扶贫攻坚已取得明显成效。一、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交通方面,全县公路和机耕路建设呈超常规速度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至 1999 年底,全县 912 个村已有 811 个村通上机耕路,预计年内将又有 36 个行政村通上机耕路。到时,全县行政村通路 数达 847 个,占 93%。供电方面,在全县行政村全部通电的基础上,10 户以上的自然村已全部实现通电。并有 250 个行政村完成 农电网供电改造,100 个行政村正在改造。通讯方面,全县已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并有 22 个乡镇已通上移动电话。供水方面,全县已有 705 个行政村安装了自来水,占 77.3%。99.4%山区农户用上了清洁卫生水。有线电视安装方面,全县已有 540 个行政村看上有线电视,占 59.2%。其他社会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方面也有了较快发展。二、资源开发步伐加快。我县面积辽阔、资源丰富。由于各种原因,许多乡村富饶的资源得不到开发,“端着金饭碗讨饭吃” 的现象长期困扰着人们。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镇乡党委、政府坚持开发山区资源不动摇,立足实际、依靠 群众,在向贫困决战中奏响了一曲又一曲凯歌。1、大搞农业综合开发,发展效益农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历届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在农业综合开发和发展效益农业上做了大量工作, 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全县建立了乌牛早、早香柚、红柿、板栗、蔬菜、田鱼、商品猪和禽蛋等一批农产品 生产基地。全县已有经济特产林 12.7 万亩,乌牛早、早香柚等一批农产品品牌已有一定知名度。涌现出各 类种养专业大户 2900 多户,并有一批外联市场,内联农户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由于这些企业对农产品进行 加工、包装和,提高了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实现了农产品增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带动了一方经 济的发展。如乌牛、罗东几家名茶企业,带动几千户农民发展了一万多亩茶园,茶农户均收入达 3000 元至 20000 元。东皋红柿开发年加工能力达 100 万斤,去年向农民收购、加工鲜红柿 30 万斤,产品销路较 好,加工后的红柿增值一倍。昆阳农副产品开发公司,虽处在试产和最初加工阶段,但每吨番薯也为农民 增收 58 元,并免除了农民因晒制番薯干耗时间及遇雨淋后番薯干霉烂等问题。因此,去年该厂虽只为农民 季节性加工番薯、蕉藕 700 余吨,给农民增收仅 4 万余元,但对那些无力外出赚钱只能在家种点农作物的 山区农民,这不啻是一条最实际的生财之道。该厂影响范围内的山区农民,今年忽地兴起了一股种植蕉藕 和番薯的热潮。利多康食品饮料公司在山野菜开发和蔬菜脱水加工方面也有了进展,市场前景较好。此外, 畜禽养殖业也迅速发展。西溪洋观珍稀动物养殖场、潘坑东洪综合养殖场等都为当地农民闯出一条条脱贫 致富路。农业耕作制度的优化调整在悄悄地进行。沿袭了几十年的“早稻―晚稻―小麦”或“水稻―番薯” 的耕作模式正在被效益农业代替。枫林镇仅大棚蔬菜一项,全年总产量达 7500 吨,总产值 1500 万元,亩 均产值达 7 千至 1 万元。该镇 洋村地处高山,这几年修通了机耕路,并由于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将水田改种 上花生、盘菜、马铃薯等农作物,产品运销温州,农民普遍增收。全村 163 户,已有 8 户迁到枫林居住, 有 20 户改建了楼房。村民说:“修路和改制使我们摘掉了贫困帽,2 至 3 年后,我们村旧房都会改建新楼 房”。2、加快水电资源开发。我县山区水力资源丰富,全县可开发的有 25 万千瓦,电能 6 亿千瓦时。近年来,我县对水电开发坚持 “只求所在、不求所有”的原则,积极引导工商企业投资开发,到 1999 年底,全县已建成投产运行的水电 站 77 座,总装机从 1993 年的 1.56 万千瓦增到 6.36 万千瓦,年发电量增 1.4732 亿千瓦。全县目前在建电 站 14 座, 总装机 5.32 万千瓦, 设计年发电量 1.2 亿千瓦时; 正在进行前期工作的电站 14 座, 总装机 5.592 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 1.3 亿千瓦时。水电资源的开发给我县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县小水 电年销售收入达 7520 万元,上交财政税收 750 万元(不含所得税),上交规费 200 万元。电站所在的乡镇、 村和村民收益更为明显。如张溪乡政府 1999 年发电税收返回 18 万元,电站赞助 3 万元,年增加收入 21 万 元。又如该乡毛竹村,因建电站获得土地山场补偿 100 万元。该村以补偿的 50 多万元作为股金投资,每年 可获利 14 万元,电站补给扶贫基金 5 万元,年收入达 19 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关乡镇因建了电站 增加镇财政收入约 200 万元,有关村因电站建设得到补偿约 1000 万元,农民因劳力投入年收入达 6000 万 元。全县水电站安排职工就业 700 余人。电站建设不仅为当地建造了部分交通道路,改善了用电线路及村 民的生活用水等问题,而且电站的水库建成,增加了调蓄能力,减轻了水旱灾情。所有这一切,为山区乡 村的脱贫致富起了很大的作用。全县人民盼望已久,对我县山区脱贫致富将起着决定作用的楠溪江水利枢纽工程,已由本届县委、县 政府组织开展前期工作。这是一项恩泽千家万户, 功德无量的脱贫致富工程。该工程水库集雨面积近 600Km2, 库容 7 亿 m3,总装机 6.4 万千瓦,工程总投资 17 亿元,需迁移人口 20940 人。该工程建成后,一可有效 根治楠溪江水患,使沿江两岸防洪能力大大提高。使县城上塘防洪标准由 20 年一遇提高到 50 年一遇;二 是年可供水 2.47 亿 m3,从根本上解决楠溪江中下游和乐清乐柳平原的工农业生产发展及居民生活用水问 题,远期年供水效益可达 1.3 亿元。三是不仅使 20940 人移民直接脱贫致富;同时,该工程年发电量 1.27 亿千瓦时,年发电效益可达 5000 万元以上。四是由于楠溪江天然径流得到调节,保持四季江水长流;且工 程水库高坝蓄水,汪汪碧水既是吸引游人的景观,更有利于吸引投资者来楠溪江开发。因此,该工程的建 成将为我县山区农民脱贫致富起到决定的作用。3、加快楠溪江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业是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楠溪江是国家级风景区,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而闻名, 开发潜力极大。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大社会办大旅游原则,“只求所在,不求所有;只求发展, 不求归属”,加大保护和开发力度,加快楠溪江景区内交通、通讯等设施建设,制订优惠政策,积极招商 引资,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目标,启动实施“文化楠溪江”战略,楠溪江旅游风景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日渐明显。目前开发楠溪江的热潮已开始兴起,随着楠溪江与乐清雁荡山旅游线路的贯通,楠溪江风 景区的游客将会迅速上升,旅游收入将不断增加,其脱贫致富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三、贫困面大大缩小,绝大部分群众解决了温饱,走上小康之路。由于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山区广大干部群众坚持向贫困宣战,以及贫困农户主要通过劳务输出分享 国家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全面经济增长的利益,山区经济有了较快发展,贫困面大大缩小,人民生活水平有 了明显提高。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由 1994 年的 1054 元增加到 1999 年的 3096 元。贫困人口由 1994 年的 21.8 万减少到 1999 年的 1.42 万。扶贫开发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是巨大的。但面对当前 山区脱贫致富的难度和任务,以落实江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对照,以深厚的感情把贫困群 众挂在心上,尽快在全县基本实现脱贫的要求来对照,问题也不少。主要是一、对农业龙头企业调研不够,扶持不力。我县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区土地面积 2308.5 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85.6%。山区的自 然资源丰富,有大量可供开发的山地。近年来,农村大量的劳务输出以及兽害等原因,土地抛荒较多。因 此,立足山区资源优势,靠山吃山,搞好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农民种 植的农产品转变成商品,这是山区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我县山区有些产品已形成一定规模,但没有形成 商品优势,甚至一些产品卖不出去,贮藏不了,关键是缺乏龙头企业引导。为此,如何紧密结合我县山区 实际,对现有龙头企业进行认真调研,积极扶植那些对山区脱贫致富有影响的龙头企业,为他们牵线搭桥, 引导他们与科研院校挂钩,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帮助企业分析、拓展市场销路,真正促使扶贫龙头企业上 台阶、上规模,借此带动基地开发,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我县扶贫开发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县委、 县政府主要领导非常重视此项工作,有关部门也已给予一些支持。但从调查发现,一是有关部门思想认识 并非很统一;重生产、轻加工、轻销售的情况还比较严重;二是讲得多,落实得少。对农业龙头企业在政 策上、资金上扶持不够,支持不力,一些农业龙头企业想得到贷款非常困难;三是一些部门在办理审 批农业龙头企业手续时,不仅没有给予支持和方便,甚至还搞“雁过拔毛”。有一家农副产品开发公司, 单办理审批手续就化了 8 个月。以加工销售山野菜为主,市场前景十分看好的利多康食品饮料公司希望得 到贷款支持,但由于抵押担保难,至今一分也没着落。二、分类指导,帮助乡村实施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扶村帮户”帮扶工程,为挂钩单位协助乡镇、村寻找脱贫致富路子创造了条件,对各地的资源开发 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潘坑乡田寮村的矿泉水资源,日流量 124 吨,系浙南地区贮量最丰富,且对人体有 明显的延年益寿功效,确属国内罕见。由于挂钩单位县财税局的支持牵头,现已由楠溪江保健有限公司投 资开发。该资源的开发,不仅使田寮村能从公司那里获得山场政策处理补助款 5 万元,同时每年从开发公 司得到 2 万元的扶贫资助。目前,一些山区贫困乡村,很需要像田寮村一样得到有关部门的协助或指导, 立足当地的资源优势,对资源进行充分开发,以取得经济发展。我县已重视了这项工作,但工作力度尚待 加强。比如,黄南乡是一个拥有 4.5 万亩毛竹的山区乡,有着丰富的水电、毛竹和花岗岩资源尤其是毛竹 资源。虽然,乡党委、政府和全乡干部群众已看到这些资源优势,但由于各种原因,该乡还没有把毛竹资 源开发作为全乡经济工作的重点,毛竹资源开发程度很低。黄南的农民就像生活在没有毛竹资源的乡村一 样, 除了劳务输出, 就是把发展板栗、 红柿等特产基地作为他们的效益农业。全乡农民人均收入还只有 1187 元。而我省的安吉县,拥有毛竹 70 多万亩。该县农民立足毛竹资源优势,立足开发,使毛竹的经济效益增 加近 20 倍,产品直销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和全国各地。由于开发成功,市场广阔,该县除了充分 利用本县毛竹资源外,每年还得从附近县购进毛竹原料,农民真正尝到了“靠山吃山”的甜头。安吉县的 做法很值得黄南乡借鉴。县有关部门一定要协助黄南乡党委、政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措施,尽快开 发毛竹资源。溪下乡也是一个贫穷山区乡,该乡除了有着较好的水电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全乡可供开发 的山场 17 万亩,面积非常广阔,且海拔较高,气温低,雨量少,很适宜种植药材。据行家说,溪下乡种植 药材的地理、气候条件比中国药材之乡磐安县还要优越。这里的农民素有种植药材(如绞股兰)之习惯。因此,发挥溪下乡地利条件,有关部门能在开发药材上多给予支持,将很有利于溪下农民的脱贫致富。凡此种种,说明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加大力度,协助山区乡村做好开发资源工作,还是有很多工 作要做的。三、山区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贫困村找不到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贫困村都在边远山区。改革开放给山区农民劳务输出创造了条件。一些山区乡镇外出人员占总人数 60% 以上,有些贫困村劳力外出占 70%以上。下寮乡陈下山村,全村 92 户,390 人,现在家的老、弱、病、小 加起来只 29 人。陡门乡牛伦村 163 人,现在家也只 29 人。贫困村民通过劳务输出解决了温饱,迅速致富。从调查中发现,贫困山村的农民家庭,如果全家没有一人外出经商或劳务输出,单靠在家务农,且又没有 发展效益农业门路,其家庭人均收入就很低,生活就非常贫困。因此,尽管外出人员中有少数人赚不了钱 或做生意欠了债,但劳务输出目前仍是我县山区大部分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劳务输出使村民开阔了眼 界,增长了知识和才干。据反映,西溪乡外出人员总产值达 50 亿元左右,全国纺织业基本上已由西溪人控 制。西溪乡潘永亮 97 年前在江苏等地做生意。1998 年,他依靠多年在外地积累的资金、学来的技术和掌 握的信息,回家投资 80 多万元,创办了珍稀动物养殖场,1999 年就盈利 30 多万元,且带动了周围群众养 殖珍稀动物。大量的劳务输出,造成山区部分村人才奇缺,找不到担任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有些村尽管经过换届选举, 已将合适的人选为村两委主要领导,但这些当选的带头人由于迫于生计,选举后又长期外出,也没有发挥 好领头雁作用。“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书”、重视村级班子建设,帮助村里选好领头雁,也就等于抓 住了扶贫工作的“牛鼻子”。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各乡镇党委已从机关干部中挑选了一批年 轻优秀干部下村任职。但由于各地对这项工作重视程度不同,采取的教育、激励方法跟不上,加上一些下 村任职的同志带着临时观点,因此,这项工作很需要检查:一是要进一步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抓好 典型进行宣传。二是对有些急需下派乡镇干部任职的村,要研究落实。三是对虽已下派干部任职的村,任 职干部未进入领导角色,没有潜心研究和探索贫困村的脱贫致富出路问题,未真正履行职责,形同虚设的, 要及时检查纠正。四、山区特产林基地普遍管理不善,成功率低。多年来,由于各级党政组织积极发动农民搞特产林基地建设,并从政策上给予扶植,农民开发基地的 积极性得到调动,全县村村有“基地”上报,年年有“基地”上报。贫困山区的柑桔、红柿、杨梅、板栗 等基地迅速发展。但从调查发现,除乌牛早茶叶基地外,原开发的水果基地大部分生长不好或荒芜。由于 重生产、轻营销、轻市场,水果基地在发展过程中,种一批,砍一批;种一批,转一批的情况时有发生。山坑乡历届党政组织对发展特产基地很重视。全乡历年已验收的特产基地有 4500 亩,但现在见效的不到 40%。下寮乡已验收的水果基地有 3067 亩,现在生长较好的不到 30%。特产林基地普遍管理不善,成功率 低的原因主要是1、政府在制订、出台发展特产林基地优惠政策时,只重视按开发基地的面积大小来补助,忽视对基地 管理质量的奖惩。一些群众只顾眼前利益。当他们知道按开发基地的面积每亩由政府给予经济补助几十元 或 100 元时,他们就冲着特产林基地的补助款搞开发。当他们完成开发后,立即给验收基地的人员做“工 作”。一旦验收合格,资金到手,管理也就放在一边了。2、销售假劣苗木得不到治理,农民损失大,管理基地的积极性严重受挫。据反映,溪口乡 50%以上的 板栗是质差的,下寮乡 60%的红柿个小质差;以质优红柿出名的东皋乡,一些红柿苗木育种基地从外地运 苗木充当本地良种;桥头杨梅专业户邹永芳,一万株杨梅基地有 80%是乐清大荆本地水梅,近几年开始投 产,总产量只 1000 至 2000 斤,且品质差,现已改良近 2000 株。假劣苗木影响了政府的形象,使农民遭受 很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挫伤了农民开发特产林基地的积极性。3、一些职能部门工作作风漂浮,缺乏务实精神,只求上报数字,不深入调研,不从实际出发,不总结 经验教训,甚至问题成堆还没有提出改进措施。多年来,一些部门只争特产作物发展的主管权、基地验收 权、基地补助权,而对假劣苗木坑农的防止、验收后基地失管的督查,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服务、假劣苗木 基地的补救改造,村民要求成片开发而土地政策处理不了等急需帮助做好的工作,深入调研少,帮助解决 少。有的甚至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在发展基地时,各种特产作物的主管部门,只顾发展自己分管特产的 数量,对各地的土质、气候和地理环境调查少、指导少。如陡门乡九十年代开发的各种水果基地都没有成 功,一些村种的文旦、柑桔酸而不甜。上钟山和毛竹坑的文旦基地已从有到无。陡门村的黄桃、葡萄基地 已寥寥无几。溪下乡地处海拔 400 米以上,不宜种文旦和早香柚,但我们的一些部门却在那里发展文旦、 香抛基地。当地干部群众说,我们这里根本不适宜种柚类水果。如果政府也像鼓励种板栗红柿一样,补助 我们种药材,那溪下乡就很快会脱贫致富。一些干部群众反映,政府现在还是一个劲地采用补助政策鼓励 农民种板栗,从来不去问现有的板栗基地管理怎样,经济效益怎样,对农民有多少增收?他们说,如果用 这些补助资金支持特产作物的加工企业,使农民生产的特产水果在市场上有一个较好的价钱,那么,农民 就会自发地去种了。五、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艰巨,因筑路负债的村越来越多。对于解决了电灯照明和通电话的我县山区贫困村,通村机耕路建设和提供各种信息的有线电视安装应 当与脱贫致富最密切相关了。世世代代吃够了没有机耕路苦头的山区村民,对通村机耕路建设强烈向往和 筹资建造的劲头实在令人感动。许多贫困山村为了建造通村机耕路,一丁得摊派出资 600 元。有关乡 镇限于财政困难也曾极力引导教育村民要量力而行,但最终还是被村民的精神所感动。县委、县政府十分 关心通村机耕路的建设,县扶贫办和交通部门为此拨出了大批资金。但由于我县山区面积大、底子薄,全 县至今还有 101 个村未通机耕路(包括正在建造或因缺乏资金现已停造)。比如,西溪乡,全乡 38 个村, 还有 4 个村全部未通路,目前已建造一半的也有 4 个村,这些村人均筹资都在 500 元以上。但由于道路长, 造价都在 50 万元以上,所以,村、乡干部反映,如果没有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这些路都将成为半拉子 工程,到那时,路的效益就发挥不出来,老百姓就只有苦劳没功劳。由于资金缺乏,许多村建了机耕路却 欠下大笔债。例如,枫林下港村造路 7.5 公里,去年开工,村民已人均筹资 500 元,尚缺口 38 万元。潘坑 田龙村 95 年造路 8.1 公里,人均出资 800 元,尚欠 20 万元。岭头山根村造路 5.8 公里,人均筹资 600 元, 现村里负债 18 万。花坦乡东光、陈岙、东星、繁荣等四个村造了路都欠债 10 万元以上,其中东光村欠 20 万元。岩坦镇因造了路欠款 10 万元以上有 4 个村,其中叶坑村,50 户,欠债 51 万元,户均债务 1 万元。一些乡镇村干部说,“我们现在过年都得离家躲债。请领导不能光凭建好路,就认为我们已脱贫。” 有线电视对于山区农民了解信息,尤其是中央七台的农业科技信息非常重要。一些农民说,“可靠的信息 就是钞票。学习农业科技知识,中央七台对我们最有用。”因此,普及有线电视,传播信息,让科技下村 到户,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据统计,目前全县还有 372 个村未通上有线电视。如渠口乡 18 个行政村, 4650 户,2.2 万人口,现已接上有线电视仅乡所在地 3 个村和坦下村,实际通户数仅 400 户,占 4 个村 755 户的 53%,只占全乡总户数的 8.6%。六、特困户多、因病返贫多,给“低保对象”落实保障补助难。我县特困户多,全县年人均收入不到 700 元(沿江地区不到 900 元)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有 1215 户, 2347 人。这些人大多居住在生活和生产条件极为恶劣的深山、高山地区,脱贫难度特别大。在已脱贫的人 口中,有一部分因支撑脱贫的基础薄弱,一旦遇病遭灾即刻返贫。据岭头乡山根村统计,该村 123 户,505 人,因病及意外事故致贫的有 12 户,53 人,占总户数 9.8%。穷人怕生病。由于贫困,一些村民小病不去 医治,久拖成大病又无钱医治。贫困山区卫生条件差,不要说村村有卫生室,就是乡卫生院还是十分简陋。如陡门乡卫生院,仅有医务人员 5 名,除了体温表、听诊器和血压计“老三件”外,其他诊疗器械一 概没有。因此,稍有较重的病情就得转到县人民医院或温州医院诊治。全乡 1999 年农民住院治疗要求政府 减免的有 47 人次,计金额 45 万元,而县老区办和民政部门下拨卫生减免包干经费仅 0.9 万元,因此,农 民住院治疗每 100 元费用只予减免 2 元。沙头镇因县老区办、民政局每年下拨经费只 1.7 万元,因病人治 疗经费增加,1997 年,农民住院医药费每 100 元还能减免 2.5 元,98 年、99 年已只有 2 元。花坦乡全乡 99 年要求减免的住院病人 91 人,合计 955983 元,每 100 元住院费用只能减免 1.8 元。无情的疾病,医院 昂贵的治疗费用使得许多本无经济收入的农民雪上加霜,贫困的患病农户要求救助的呼声非常迫切。此外,县政府为使年人均收入不到 700 元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在政府的补助下能基本解脱贫困,专门 下发了文件,规定这些对象的补助由县乡两级政府分别按六、四比例负责补助。这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 但由于我县绝大部分乡镇财政困难,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许多乡镇限于财力仅上报一部分“低保对象”。比如陡门乡实有“低保对象”150 人,乡政府上报、并予以落实的只 16 人,仅占应保对象总数的 10.6%。沙头镇实有“低保对象”140 人,镇政府上报、并予以落实的只 52 人,占应保对象总数的 37%。没有落实 保障措施“低保对象”,虽然在帮扶活动中,各乡镇党委政府已给予一些关注,但僧多粥少,贫困问题远 没有解决。七、“四缺二多”情况是贫困山区的主要特点。“四缺”:一是缺资金。全县贫困山区多数乡镇生财无路,不同程度地负债运行。贫困户要发展生产, 普遍缺乏资金。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没有落到实处,绝大部分农户发展效益农业贷款无门。二是缺技术。贫困户普遍缺乏科技知识,缺乏种养技术,更缺乏对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本领。三是缺乏信息。由于地处 偏远,交通不便,市场信息不灵,发展生产往往是人家种啥我种啥,盲目跟从,造成经济效益低。四是缺 乏自力更生精神。一些村民“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强调上级支持和外界援助多,对政府救助的期 望值高;缺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二多”:主要是外出逃生多,计划外生育多。计划生育工作与扶贫攻坚紧密连在一起。多年来,尽管县、 镇乡各级党委政府对计划生育工作思想重视,工作努力,全县计生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导致计划外生 育的主要原因――贫困山区农民传宗接代的封建观念及女儿户的后顾之忧远没有真正解决。后顾之忧主要 表现在:一是女儿户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个别女儿户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一些地 方宗族势力甚盛、重男轻女、恃强凌弱,女儿户被打被辱及一些生了二胎的女儿户被男方离婚抛弃的情况 屡见不鲜。一些基层干部或公安派出所民警在处理日常纠纷中,常给人留下“做人要想不吃亏,就必须拳 头硬”的感觉。所有这些社会偏见和不公正现象,使山区青年对成为女儿户不寒而栗。因此,经过多年计 生工作,计生形势虽已有很大好转,但外出逃生,不生男孩不回家,或计划外超生多生的情况仍很严重。尤其是近年来,计生工作旧办法不行,新办法新措施不完善的情况下,贫困山区计生严竣形势更已不容忽 视。八、一些单位对扶贫缺乏真感情,有的甚至利用职权捞好处。结对扶村帮户活动总的情况是好的,许多乡镇反映近年来扶贫力度大,成效显著。但也有反映一些挂 钩单位、企业与贫困村结对联户还没有落到实处。如岩坦镇有 3 个贫困村与 3 个企业结对,到目前为止, 仅一个烟草专卖局到村扶贫。鲤溪乡政府反映,该乡有 2 个村在 97、98、99 三年中与相应二个企业结对, 企业一直未来过村。村里派人到企业“认亲”,企业也承认,但就是不见行动。今年,经该乡政府做了工 作,有一个企业答应给点钱,但至今也未见来村扶贫。此外,有些职能部门在农村工作中,强调部门经济效益,金钱至上;一些工作人员利用主管局的审批、 拨款补助职能,借机给自己图好处。他们对贫困村采取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给你办事,极力体现自 己的存在价值,搞权力暗箱操作,充分发挥独家垄断经营优势。乡村干部群众对此颇有看法,但碍于弄僵 关系难办事,谁都不说。建议和要求 一、大力扶植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山区经济发展。积极扶植能为山区脱贫致富的能人,创办扶贫龙头企业,以龙头带动基地发展,切实稳定地增加农民 经济收入。龙头+基地+农户的形式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为了有利山区资源开发,促进农业产 业化,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一要大力发展加工业,积极引进企业、人才、资金、信息、科技,把综合开发 延伸到产品的深加工和相关产品的开发生产上来。土地、规划、环保等部门对扶贫开发龙头企业的审批, 手续要简化,服务要热情。二要进一步制订扶贫优惠政策,对扶贫开发龙头企业在资金、土地、税收等方 面,要给予政策倾斜。要把资金使用重点从普遍扶植基地建设转到扶植龙头企业上来。三要结合我县实际, 重视支持以薯类、大米和山野菜等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企业。要重点扶植昆阳农副产品开发公司和利 多康食品饮料公司之类企业。对目前正在酝酿引进的“低聚糖”生产企业,因它立足于我县农产品的深加 工,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强,能使山区农民种植的农产品很快转变成高质量的商品, 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所以,更需要有关部门全力支持。 二、加强分类指导,支持帮助乡村实施资源开发。县政府扶贫领导机构要在大力扶植扶贫开发龙头企业的同时,根据各乡镇实际,具体分析,分类指导, 从人力、财力及工作协调等方面支持、帮助乡镇实施资源开发,促进各地经济发展。各乡镇要立足当地资 源,搞好开发扶贫。三、抓住扶贫工作“牛鼻子”,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一要认真检查、全面加强各村领导班子。对一时找不到村领头雁合适人选,又未从乡镇机关挑选年轻 优秀干部下村任职的,乡镇党委要抓紧研究落实。对主要干部长期外出的村,乡镇党委要做好,及时 予以调整。针对我县山区大部分村“两种生产”离脱贫致富要求仍有较大距离的实际,建议各乡镇要强化 驻村干部的职责或增加乡镇干部下村任职的比例。二要强化对驻村干部或下村任职干部的考核检查,发现 问题及时纠正。三要加大对驻村干部或下村任职干部的奖罚力度,尤其要加大对政绩突出、群众反映好的 下村任职干部的宣传力度,总结表彰先进经验,弘扬正气,打击邪气。四、搞好思想教育,扶贫先扶志。山区脱贫致富是成千上万人的事业,是一场艰苦的攻坚战,没有艰苦创业的思想,没有不屈不挠地同 大自然作斗争的顽强意志和拼搏精神是不行的。当前,群众中“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还比较普遍,这 与忽视对干部和群众进行思想教育有很大关系。一些贫困乡村经过几年的努力,贫困面貌得到很大改变。他们的实践告诉我们,“不干就难,小干大难,真干不难” 。可见,进行思想教育,扶贫先扶志非常重要。此外,要帮助贫困村干部群众克服小农经济和愚昧落后的思想意识,要引导鼓励贫困山区外出经商办企业 致富的能人回乡创办扶贫开发龙头企业,以带动大家发展效益农业。五、要继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全面落实扶贫小额信贷。面对我县山区贫困的实际,继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仍是山区扶贫开发的核心问题。因此,除积极向上争 取资金外,还要继续实施县委有关筹措扶贫资金的一系列措施,保证每年有 1 千万元资金用于山区扶贫。小额信贷是国际组织积极倡导,并在发展中国家广泛实施的一种扶贫到户方式。党中央、国务院很重视推 广这种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的贷款方式。县信用联社要健全各乡镇信用社理、监事会组织,进 一步宣传、落实小额信贷,扭转“贷富不贷贫”的单一贷款倾向,及时解决贫困农户发展效益农业的资金 困难,充分发挥小额信贷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六、要重视基地开发与管理,落实管理责任和假劣苗木基地的补救改造措施;尽快出台促使土地流转, 盘活土地资源的政策规定。各乡镇、村要对本村特产林基地进行一次认真检查,落实管理责任。对假劣苗木基地,要提出补救改 造意见。县有关部门要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深入各地做好指导服务工作。一要切实 担负起优良苗木的提供、推广职能;二要做好病虫害防治的指导服务;三要指导、帮助乡镇、村搞好假劣 苗木基地的补救改造;四要深入基层,总结经验,尽快出台促使土地流转,盘活土地资源的政策规定。由 于我县山场土地已普遍承包到户,且劳力大量外出,致使许多土地长期闲置;同时也造成农民私人成片大 规模开发基地无法得到落实。徐岙乡大头岙村 5 位农民成片开发全村已承包到户 1000 多亩山场,其山地处 理政策比较成功,它既有利于使大量荒芜土地得到开发利用,又能促使基地开发成片上规模,很值得总结 推广。县有关部门要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尽快出台促使土地经营权流转,盘活土地资源的政策规定。五要 根据实际,对我县基地开发的现行补助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使扶贫资金真正有利促进农业 产业化,有利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七、继续改善山区基础设施条件,搞好救助扶贫。要继续把改善山区基础设施条件作为投资重点。通过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为贫困地区增强发展 能力,加快资源开发创造良好的环境。原则上,除资源匮乏,生存条件极为恶劣,需要下山易地脱贫的村 外,其余的在初步通电、通话的基础上,应全面解决通路、通水、通广播、通电视等问题。但根据我县山 区实际,我们建议,在决定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时,不能搞一刀切,应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注意生 态环境,讲究经济效益和扶贫效果。比如,对建造通村机耕路,如果路途远、造价高、受益农户不多、经 济效益差,在目前县镇乡经济条件不好的情况下,也可适当推迟建造。否则,为了脱贫而勉强“通路”, 反而使村和村民背上沉重的债务。八、建立一个由政府领导、部门指导、全社会参与的计生工作机制,切实保护女儿户的合法权益。要在强调落实依法管理计生工作的同时,各镇乡村要把保护女儿户合法权益作为计划生育的基础工作 摆上重要议事日程。⑴对长期得不到公正处理的被打、被侮辱的女儿户,要进行调查,并给予公正处理。⑵因女儿户财产继承权受侵犯的,要依法保护。⑶对因生二个女儿,男方执意提出离婚的,在离婚前要按 规定落实男方结扎手术。⑷对个别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的女儿户,要帮助解决。⑸各镇、乡、村要建立女 儿户基金会,落实女儿户的养老保险待遇。⑹对社会上的恃强凌弱,讲“拳头”不讲道理的社会丑恶现象, 各级党政组织及有关部门要引起重视。九、加强卫生扶贫,切实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卫生扶贫是解决致贫、返贫问题的一项有效措施。为此,一是各级党政组织要进一步重视卫生扶贫工 作,加快贫困山区乡镇卫生院改造和建设。要根据合理布局、方便群众的要求,对现有贫困山区乡镇卫生 院的设置进行适当调整,集中力量高好中心卫生院建设。县政府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贫困山区乡镇卫 生院医疗装备改善,切实搞好乡镇卫生院的硬件建设。二是卫生部门医务人员要深入基层,改进作风,搞 好服务,积极探索和推广贫困山区合作医疗制度,设法为贫困山区群众提供优质低价的医疗保健服务。三是要采取切实措施,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贫困山区就业,努力提高贫困山区卫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县级 医疗卫生机构要与贫困山区医疗单位建立挂钩扶贫关系,积极为贫困山区提供医疗技术、仪器装备和经费 等方面的支持。四是要保证有一定的资金,用于解决当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农户的困难补助。十、加强科技扶贫,有效地开展科技到户上山活动。 一要积极争取省、市有关科研部门、院校的专家、教授和技术人员与我县扶贫开发项目、基地和企业 挂钩,积极引进科技、人才、信息和企业等,增强科技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二是有关部门要选择一些成 熟可靠、容易掌握、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的适用技术,认真加以推广,增强山区自我发展能力。三要充分 发挥科技经费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建立科技示范基地,以科技脱贫典型引路,带动一批种、养大户,继 而带动群众依靠科技进步搞开发,推动农业产业化。四要大规模的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 素质。五农林科技人员要深入基层,搞好技术服务,充分发挥作用。十一、通力协作,抓实抓好贫困山区农民下山易地脱贫工作。近年来,我县在引导贫困村民下山脱贫方面已做了一些工作。今年要实现 1053 户山区村民下山易地脱 贫,任务比较艰巨。有关部门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实施办法,规范下山村民在建房用地、基础设 施补助标准及子女就学方面的政策。下山脱贫应坚持群众自愿、政策引导,以群众自力更生为主,政府扶 持为辅的原则。下山脱贫是一项重大的扶贫开发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有关乡镇和部门应高度重视, 通力协作,切实把下山脱贫工作抓实抓好,真正抓出成效。十二、认真搞好结对扶贫,深入开展“扶村帮户”活动。“扶村帮户”已为我县贫困山区脱贫致富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仍需不断改进。一要进一步加强扶贫宣 传教育,要使每个干部职工都认识到积极参与结对帮扶,是发扬中华民族团结互助、帮困济贫的美德,是 现代社会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在帮扶活动中,要做到动真感情、真扶贫。二要深化帮扶主体,做到县机关 部门、单位挂钩到村,干部、职工挂钩到户,要由现在的以领导干部为主,逐步延伸到普通干部、一般党 员和先富起来的社会各界人士。三要扩大帮扶范围。除已确定通过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给予解决的外, 其余贫困户都要有人给予结对帮扶。四要改变帮扶方式。不能把结对扶贫简单地理解为给贫困户送钱送物, 重要的是帮助贫困户寻找致富门路,制定脱贫致富的规划。对有能力脱贫的贫困户要以帮扶项目、技术、 信息为主,资金扶持要与具体的发展项目相结合。五要丰富帮扶内涵。既要把帮扶活动看作是一项社会、 经济事务,更要以此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高大形象。十三、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江总书记说:“实现八七扶贫攻坚的战略目标,并持之以恒地把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下去,逐步实现各 地区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是历史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全县各级组织和干部一定要加强江总书记关 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紧迫感和使命感。各级干部要进一步改变 作风,深入群众,发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要克服只听喜、不听忧,不深入,浮在上面的做法。要坚持实事求是,多听听群众意见,重视调查研究,努力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所有部门都要为 山区的开发建设服务,不能站在部门利益的角度,互不支持,相互扯皮,或对自己有利的就干,没利的就 不干。县有关部门要把“三讲”教育和思想作风建设与扶贫开发的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认真检查本部门及所属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借机向贫困村捞好处的情况,要敢于自我剖析,结合学习及时改 正,为扶贫攻坚做出好的成绩。
【扶贫攻坚调研报告】关于定西临夏扶贫攻坚情况的调研报告省政协调研组(2011 年 8 月)根据省政协常委会的安排,7 月 25 日-8 月 6 日,张津梁、张世珍、马国 瑜三位副主席带领省政协扶贫攻坚调研组, 先后深入到定西市安定、 陇西、 漳县、 岷县、渭源和临夏州的临夏市、临夏县、和政、积石山、东乡、永靖等 11 个县 区, 走访了 30 个乡镇 44 个贫困村 66 户贫困家庭,实地考察了 34 家企业和扶贫 开发项目点,重点围绕“两州两市”如何打好今后 10 年扶贫攻坚战进行调研。调研组先后召开 11 次座谈会,分别听取市(州)县(区)情况介绍,并与省、 市、 县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及乡村干部群众座谈交流,探讨扶贫攻坚的主要措 施和途径,形成了共识。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定西、临夏两市州扶贫开发取得成效显著定西、临夏两市州的扶贫开发工作,始于 1983 年,主要经历了“两西” 建设、“四七”扶贫攻坚、西部大开发三个阶段。先后提出了“兴河西之利,济 中部之贫”、“三年停止破坏,五年解决温饱”,“有水走水路,无水走旱路, 水旱路不通另找出路”、“四个一(一人一亩基本农田,一户一亩经济林果园, 一户出售一头商品畜,一户转移一个劳动力)”、“修梯田、打水窖、兴科技、 调结构”等开发路子。进入新世纪,定西、临夏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 生、开发扶贫的方针,以实施以工代赈、整村推进、易地搬迁、劳动力培训转移、 产业化扶贫等为主要措施,扶贫开发取得了历史性成效。 一是农村贫困人口数量持续下降,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定西、临夏两市州 农村贫困人口分别由 2000 年的 90.2 万和 87.78 万人下降到 2010 年的 39.33 万 人和 45.11 万人,贫困面分别下降到 15.52%和 26.08%。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2000 年的 1268 元和 1380 元增加到 2010 年的 2702 元和 2375 元, 分别增长 113%和 72%。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改善。定西、临夏 两市州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 把改善农村基础实施条件摆在扶贫开发的首位,不 断加快水、电、路、气、房、田、林网等“生命线”工程建设步伐。仅定西市就 先后投入 3.32 亿元,在 430 个村实施了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实施易地扶 贫搬迁、 生态移民项目 70 个, 搬迁 11220 户 58083 人。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 59823 户,兴修梯田 181.6 万亩,解决了 92 万人安全饮水问题。积石山县 2010 年整合 发改、财政、交通、水利等 14 个部门的各类扶持资金 5337.37 万元,在 11 个村 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平均每个村投入强度达 567 万元,共硬化村社道路 194 公里, 解决了 3 个村的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危旧房 1064 户,户均补助 2-3 万元。通过各 类项目的实施,有效促进了贫困乡村基础条件的改善。三是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贫困农户的发展能力逐步提升。随着农村种 植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实用新技术广泛应用,种养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一 些支撑农民增收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定西市投入扶贫专 项资金 1.5 亿元、贴息贷款 4.8 亿元,重点扶持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 开发,特色优势作物种植面积 600 万亩,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 80%以上,农民人 均从中获得纯收入 1890 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70%。临夏州充分发挥比较优 势,做大做强草食畜牧业和推广旱作农业技术,一方面扶持养殖小区,实现规模 养殖;另一方面,发展千家万户养殖,农民人均牧业收入由 2005 年的 188 元增 加到 2010 年的 355 元。并逐年加大对种植业的投入, 2010 年粮食增产 1 亿公斤, 增收 2 亿元,种植户户均增收 1200 元,人均增收 231 元。这些收入已经成为农 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四是农村社会事业有了长足进步, 民生问题有了制度性保障。通过实施 “两 基”攻坚、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 化基础设施得到改善,装备水平得到提高,服务能力有所增强,党的惠民政策得 到全面落实,农村上学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极大缓解。通过培训,新成长劳动力 素质有所提高,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五是社会帮扶工作稳步发展,参与扶贫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从 2001 年以 来,全国妇联、中国进出口银行、天津市单位为定西捐资 2 亿元,捐物 1.07 亿 元,帮办实事 5635 件。临夏州经多方争取和衔接, 与夏门市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 以劳务输转、产业帮扶、干部交流为重点,不断探索新的帮扶形式。5 个中央 国家机关、34 个省直部门、944 个州县市部门开展社会帮扶,五年累计捐助种类 社会帮扶资金 8063.41 万元,为扶贫开发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从调研的情况看,尽管扶贫开发工作近 10 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贫困地 区已经开始由整体解决温饱向总体小康迈进,但由于受历史、自然、区位、资源 等诸多因素的相互影响,不少地方仍然存在着“基础设施弱、自然条件差、经济 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比重大”的状况。(一)经济总量小,财政自给率低。近年来定西、临夏两市州 GDP 虽以 10%以上的速度增长,但主要靠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来拉动,工业企业规模小、层 次低, 特色产业培育和发展迟缓。经济总量较小、 人均水平低、 自我发展能力弱、 县贫民穷的状况没有多大改变。2010 年,定西市生产总值仅占全省的 3.8%,列 全省第 12 位, 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 2702 元, 分别是全国、 全省平均水平的 45.7% 和 78.9%;临夏州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 2375 元,仅为全国的 40.13%、全省的 69.28%,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最低的东乡县仅为 1814 元, 财政自给率不到 10%,主要依靠中央和省上的转移支付来维持正常运转的状况没 有改变。 (二)生态环境脆弱,自我脱贫能力弱。定西、临夏两市州大部分地区分 布在干旱山区、高寒阴湿区和石山区,沟壑纵横、山峦叠嶂、交通不便,群众生 产生活成本高。自然灾害频发,资源贫乏,基本没有可供规模开发的矿产资源, 后发优势不明显。水土流失仍十分严重,仅定西市就有 5000 多平方公里的水土 流失面积亟待治理。临夏州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 84.3%。(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没有根本改观。道路交 通设施差,等级公路少,路网密度低。定西市只有 650 个行政村通油路,仅占行 政村总数的 35.5%,山区还有 162 个行政村不通等级公路。两市州的自然村有近 一半不通公路,一些路段标准低、通行能力弱, “行路难”的问题还未彻底解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渠系配套不完善,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弱。农村人口 安全饮水问题更为突出。据基层反映,临夏州有 89.5 万人饮水不安全;定西市 有 123.13 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农村电网改造覆盖面仅为 78%。调查中我们 感到,最突出的问题是道路通达深度低,路况质量差,村与村之间,村与乡、县 与县之间的连接道路尚不发达,行政村之间、自然村之间、自然村与行政村之间 的连接道路数量少、质量差,农村道路路面结构仍以砂砾路、泥土路面为主,抵 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晴通雨阻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成为制约贫困地区乃至整 个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四)致贫因素多,返贫率很高。除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生 产性投入不足、人口素质偏低等长期性因素外,因灾、因病、因学、因婚嫁和建 房返贫的问题比较突出。据统计, 定西市平均每年有 20 万人返贫, 返贫率在 7?30% 之间;临夏州正常年景返贫率在 10%以上,灾年高达 45%。我们走过的一些地方, 部分群众主要还是靠土豆、青稞维持生活,还有一些人多地少的地方,群众主要 依靠退耕还林补贴和农村低保为生。据调查,正常年景下每年约有 10%的农村低 收入人口返贫,其中因病、因灾、因子女上高中或大学、建房和婚丧嫁娶返贫和 举债的占了大多数。 (五)整村推进任务大,投入不足。定西市共有 1830 个行政村,其中市 上确定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村 1198 个,截止目前只完成了 344 个,按照现有进 度,到 2020 年也难以实现规划目标。东乡县有重点贫困村 192 个,过去 10 年累 计安排整村推进项目 109 个,根据目前进展,明显赶不上发展的需要。同时从整 体上看, 由于整村推进点多面广, 项目庞杂, 资金量又小, 扶贫开发的效果有限, 大部分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难以为稳定提高贫困人口 收入水平奠定良好基础。(六)资金的优化整合尚未取得突破,扶贫资金管理方式有待调整。调研 中我们发现,影响扶贫开发总体效益提高的症结之一,就是受现行体制制约,资 金来源渠道多,使用分散,有限的资金难以形成拳头。这里既有资金项目管理部 门统得过死的原因,也有地方不善于优化整合的问题。各地普遍反映,扶贫资金 由省上根据项目统一下拨, 而与基层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由于市县政府特别 是县级政府没有资金整合的权利,难以实现扶贫资金效益的最大化,也难以充分 发挥基层工作人中在扶贫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七) 各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成为制约开发式扶贫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当一部分地区由于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短缺,观念陈旧, 直接影响到社会事业的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教育质量不高,高考升学率低。辍 学率偏高, 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成果任务繁重;中等职业教育在一些县还未引 起足够的重视,许多“两后生”未得到及时培训,缺少一技之长。乡村卫技人员 数量少,技术水平低,服务能力弱,很难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和保健的需求。东乡 县尚有 59.4%的行政村没有卫生室, 一些常见病、 多发病得不到有效预防和治疗。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 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比较普遍。不少乡村各类文化设施 几乎是空白,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较为普遍,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建设任 务十分繁重。三、几点意见建议 通过调研,从定西临夏看“两州两市”的扶贫攻坚,我们感到,扶贫开发 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由于受自然、经济、历史等因素的制约,扶贫攻坚所 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全省 43 个国扶贫困县中,有 26 个在两州两市,占到两州 两市县总数的 81%,贫困面占全省的 50.8%,目前仍处于整体性贫困状态。特别 是贫困成因复杂、贫困程度深、贫困类型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些地 区呈现出收入性贫困、生态型贫困、能力性贫困、信息性贫困互相交织和叠加的 特征,是扶贫开发条件最差、工作难度最大、投入成本最高的“硬骨头”,要在 未来 10 年解决这部分人的贫困问题,任务还相当艰巨。如果持续下去,就会进 一步拉大与其他地区发展的差距,直接影响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认为,要完成今后十年的扶贫攻坚任务,必须进一步 创新扶贫开发的机制,改进扶贫开发的方式,采取更加得力的措施。今后十年, 关键在“十二五”这前五年,规划工作要做的更具体、更扎实,为实现 2020 年 基本消除贫困的目标努力开创我省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针对当前扶贫开发工 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现提出以下建议。(一)强化对党中央、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年)》 的学习,进一步增强扶贫攻坚意识。扶贫工作事关全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局。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两州两市”扶贫攻坚的重要性和紧 迫性,以国务院今后 10 年扶贫《纲要》为指导,结合甘肃实际,将“两州两市” 扶贫攻坚摆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优先位置,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 更有效的举措,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体现项目倾 斜,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建议省委、省政府把两市两州扶贫攻坚放在全面建设 我省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中认真谋划,摆在统筹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根 本要求上通盘考虑, 充分认识打好未来十年扶贫攻坚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 使新时期新阶段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相一致, 与统 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相符合,制定特殊政策,采取特殊措施,全力 开展扶贫攻坚。尤其是要突破常规,采取强力推进的办法,坚持以政府为主导, 给予特殊政策,强化领导,全力攻坚。举全省之力,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尽政府 所能,倾全社会之力,多管齐下,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扶贫开发进程,以确 保 2020 年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建议“两市两州”各级党委政府,更应将扶贫 开发作为统揽全局的中心工作来抓, 进一步明确今后十的扶贫攻坚 的工作责任和使命,以学习贯彻落实国家今后十年《扶贫纲要》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做好扶 贫开发工作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扎实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 战。(二)按照全国今后十年扶贫纲要的要求,摸清贫困实际状况。在调研过 程中, 各级普遍反映国家统计局监测的贫困人口比当地的实际人口要少得多,给 项目规划和资金安排上造成很大困难, 基层要求省上尽快组织力量调查确定一个 符合当地实际的贫困人口数。为了搞好今后十年的扶贫攻坚工作,当前建议抓好 三项工作:一是要高度重视扶贫统计监测工作。在国家将要提高贫困标准的情况下, 建议省上组织力量,深入到两市两州如实开展新标准下贫困人口的监测统计工 作。建立统计工作责任制,把扶贫统计作为扶贫开发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以这个 数据为基础来定规划、报项目、拿措施,不断提高扶贫开发统计数据的科学性、 准确性和及时性。二是认真开展“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建立科学的贫困人口识别 机制。以“两项制度”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 完善体制机制,通过民主、科学、规范、公平的程序,确立贫困人口信息和数据库,完善贫困农户档案,实 行动态分类管理, 确保扶贫对象、 救助对象得到分类扶持。对识别出的贫困人口, 根据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分类制定分类扶持措施。对没有致富能力、不能通过 扶贫开发脱贫致富的贫困群众,尤其是无劳力、残疾人贫困家庭,从扶贫的范围 中剥离出来, 把扶贫部门的一些救助职能转向社会保障和救济,由社保和民政部 门负担。 三是高度重视和研究阶段性返贫人口问题。对由于受一般性灾害和因病、 因上学而导致的阶段性返贫对象,也由社保和民政部门负责解决,主要通过社会 救助的解决。建议省上有关部门针对阶段性返贫人口制定优惠政策和攻坚措施。(三)切实制定好新的十年扶贫开发规划。目前,两州两市要在国家今后 十年扶贫开发规划纲要的指导下,省、市、县各级都要抓紧认真做好今后十年扶 贫开发规划编制工作,建议市、县在工作指导上,要分类加以推进,充分体现抓 主抓重的原则。一是尽快制定出台两州两市“十二五”扶贫攻坚规划。坚持把扶贫攻坚纳 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总体规划, 围绕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大扶贫” 坚持 理念,超前谋划不同区域的发展思路、重点项目、重点区域和工作措施,科学制 定、科学决策两地的“十二五”扶贫工作规划。二是认真制定好新的十年中后五年的扶贫开发规划。建议省政府出面,由 扶贫部门牵头,组织涉及扶贫有关部门参加,统一思想认识,结合当地实际,加 快工作步伐,争取年底完成扶贫攻坚规划,牢牢掌握扶贫攻坚工作的主动权。(四)整合各类扶贫资金,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和项目的支持。资金投入不 足仍然是制约扶贫攻坚的瓶颈。调研中,各地普遍提出,扶贫资金的投入严重不 足,加之地方财力有限,配套资金难以实际到位,导致扶贫资金缺口更大。仅定 西市每年实际需要扶贫资金 2 亿元以上,而到位资金只有 1 亿元左右。即使现有 的扶贫资金,由于一些项目投入资金量的强度小、标准低,扶贫效果不是十分明 显,特别是在整村推进、基础设施、异地搬迁等扶贫项目,存在只注重数量、不 注重质量的现象。目前,甘南、临夏、定西、陇南“两州两市”是《国务院办公 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的重点扶持对象。国家出 台了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国务院扶贫办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 加强甘肃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对我省具体的扶持措施。这些为我 省搞好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良好机遇。当前要在认真学习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用 足用活相关文件提出的政策措施,争取国家更多的扶贫资金和项目的支持,努力 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建议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加大项目和资金的整合力度,力求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如 积石山县把整村推进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 创新整合项目及资金的措施和办 法,11 个整村推进项目整合发改、交通、建设、水电、残联、能源等部门资金 近 4000 万元,是财政扶贫资金的 4 倍,整合资金项目建设规模大、成效明显。我们认为,在整村推进工作中,建议积极探索建立县级统筹、市级平衡、省级监 督的资金和项目三级管理机制。以县区为扶贫资金整合的平台。省上从项目的申 报、审批、实施等环节层层把关,从源头上加强监控,坚决杜绝各类违规现象发 生。同时, 以落实省政府办公厅批转省财政厅《关于全面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意见》为契机,根据扶贫攻坚规划,明 确扶持重点, 把资金真正用在影响和制约发展的关键环节上。省上相关部门一定 要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督,切实提高整合成效。二是争取国家层面项目和资金的支持。建议省委、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带 着扶贫攻坚规划到北京有关部门采争取支持,尤其要争取建议党中央、国务院将 两州两市扶贫攻坚作为独立的单元,进行专项资金的扶持。(五) 强化以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注重以提高人口素质 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事业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我们认为,要改变全省同一投 资标准、同一要求、同一模式的做法,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投入资金 要向贫困地区倾斜,提高单位投资标准,破解多年投资、多年不见效益和重复投 资、恶性循环的怪圈,集中财力争取一次性解决贫困地区道路网络建设问题,以 此来促进贫困地区优势资源的发挥,带动优势产业的开发,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 展能力。建议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对特困片带的农村交通问题要整体规划,优先安排,分年实施。争取 “十二五”末 50%以上的建制村通油路,有条件的自然村通砂石路。省上应支持 两地公路交通路网建设。国道向国家积极争取立项投资;省道由省上负责进行改 造, 着重提高公路等级和车辆通过能力;地方道路由两地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加 以改造,省上适当提高补助标准;村道和田间道路可发动群众投工投劳、财政适 当补助的办法来解决。二是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组织实施乡土人才培训工 程,积极引导各类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开展岗位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生 产技术水平。高度重视对贫困地区“两后生”的培训,充分发挥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准扶贫异地搬迁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