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哪个比较强,请就科研实力和材料化学就业前景景等展开讨论

>" />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怎么样?共44个真人分享 - 校友秀学网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怎么样(共44条)&&
已选条件:
就读专业:
学校评分:
chennuo0531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6毕业
- 来自山西长治
学校印象: 优点:众所周知,985/211高校,有一定综合实力,学术氛围浓厚。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无疑培养了学生踏实做事习惯。基础设施完善缺点:校园太小,毕竟哈尔滨市中心地皮真心贵。还有就是工科类院校通病,男多女少,对象不好找,哈哈 专业评价: 电机方向比较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水一点。学术氛围不够浓厚。学生也是一年不如一年,社会浮躁了,人心也跟着浮躁起来。个别教授上课更多的是完成任务,态度不端正。 口碑详情: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2016届学生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6毕业 |
哈尔滨工业大学怎么样?
学校评分:
对学校评价:
优点:众所周知,985/211高校,有一定综合实力,学术氛围浓厚。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无疑培养了学生踏实做事习惯。基础设施完善缺点:校园太小,毕竟哈尔滨市中心地皮真心贵。还有就是工科类院校通病,男多女少,对象不好找,哈哈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怎么样?
专业评分:
对专业评价:
电机方向比较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水一点。学术氛围不够浓厚。学生也是一年不如一年,社会浮躁了,人心也跟着浮躁起来。个别教授上课更多的是完成任务,态度不端正。
12345上山打老虎6217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7毕业
学校印象: 学校学习氛围很好,科研技术水平领先学校学习氛围很好,科研技术水平领先学校学习氛围很好,科研技术水平领先学校学习氛围很好,科研技术水平领先 专业评价: 就业情况较好,有发展前途就业情况较好,有发展前途就业情况较好,有发展前途就业情况较好,有发展前途 口碑详情: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2017届学生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7毕业 |
哈尔滨工业大学怎么样?
学校评分:
对学校评价:
学校学习氛围很好,科研技术水平领先学校学习氛围很好,科研技术水平领先学校学习氛围很好,科研技术水平领先学校学习氛围很好,科研技术水平领先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怎么样?
专业评分:
对专业评价:
就业情况较好,有发展前途就业情况较好,有发展前途就业情况较好,有发展前途就业情况较好,有发展前途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7毕业
学校印象: 工大是一所军工背景很深的学校,每年的科研经费那是哗啦啦的,总之,从老师到领导,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科研项目,所以自然不缺钱,因为好多成果涉密,不便宣传,所以工大一直是前9所里面最低调的那个。老师教学都很严谨,耐心,和蔼。只要是请教问题的,基本上什么时间都可以给他打电话。&...&(展开全部)工大是一所军工背景很深的学校,每年的科研经费那是哗啦啦的,总之,从老师到领导,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科研项目,所以自然不缺钱,因为好多成果涉密,不便宣传,所以工大一直是前9所里面最低调的那个。老师教学都很严谨,耐心,和蔼。只要是请教问题的,基本上什么时间都可以给他打电话。 专业评价: 专业全国排名靠前,老师们很优秀,学生能学到很多东西,实践也很多,课堂知识能和实践很好的结合,有助于深刻的了解和掌握知识和原理 口碑详情: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2017届学生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7毕业 |
哈尔滨工业大学怎么样?
学校评分:
对学校评价:
工大是一所军工背景很深的学校,每年的科研经费那是哗啦啦的,总之,从老师到领导,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科研项目,所以自然不缺钱,因为好多成果涉密,不便宣传,所以工大一直是前9所里面最低调的那个。老师教学都很严谨,耐心,和蔼。只要是请教问题的,基本上什么时间都可以给他打电话。&...&(展开全部)工大是一所军工背景很深的学校,每年的科研经费那是哗啦啦的,总之,从老师到领导,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科研项目,所以自然不缺钱,因为好多成果涉密,不便宣传,所以工大一直是前9所里面最低调的那个。老师教学都很严谨,耐心,和蔼。只要是请教问题的,基本上什么时间都可以给他打电话。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怎么样?
专业评分:
对专业评价:
专业全国排名靠前,老师们很优秀,学生能学到很多东西,实践也很多,课堂知识能和实践很好的结合,有助于深刻的了解和掌握知识和原理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7毕业
学校印象: 工大是一所军工背景很深的学校,每年的科研经费那是哗啦啦的,总之,从老师到领导,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科研项目,所以自然不缺钱,因为好多成果涉密,不便宣传,所以工大一直是前9所里面最低调的那个。老师教学都很严谨,耐心,和蔼。只要是请教问题的,基本上什么时间都可以给他打电话。&...&(展开全部)工大是一所军工背景很深的学校,每年的科研经费那是哗啦啦的,总之,从老师到领导,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科研项目,所以自然不缺钱,因为好多成果涉密,不便宣传,所以工大一直是前9所里面最低调的那个。老师教学都很严谨,耐心,和蔼。只要是请教问题的,基本上什么时间都可以给他打电话。 专业评价: 专业全国排名靠前,老师们很优秀,学生能学到很多东西,实践也很多,课堂知识能和实践很好的结合,有助于深刻的了解和掌握知识和原理 口碑详情: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2017届学生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7毕业 |
哈尔滨工业大学怎么样?
学校评分:
对学校评价:
工大是一所军工背景很深的学校,每年的科研经费那是哗啦啦的,总之,从老师到领导,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科研项目,所以自然不缺钱,因为好多成果涉密,不便宣传,所以工大一直是前9所里面最低调的那个。老师教学都很严谨,耐心,和蔼。只要是请教问题的,基本上什么时间都可以给他打电话。&...&(展开全部)工大是一所军工背景很深的学校,每年的科研经费那是哗啦啦的,总之,从老师到领导,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科研项目,所以自然不缺钱,因为好多成果涉密,不便宣传,所以工大一直是前9所里面最低调的那个。老师教学都很严谨,耐心,和蔼。只要是请教问题的,基本上什么时间都可以给他打电话。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怎么样?
专业评分:
对专业评价:
专业全国排名靠前,老师们很优秀,学生能学到很多东西,实践也很多,课堂知识能和实践很好的结合,有助于深刻的了解和掌握知识和原理
caijie0528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7毕业
学校印象: 学术氛围浓厚,有很好的科研设施和环境;但是学校整体没有什么活力,缺乏青春气息.学习的各种设施很完善,学习环境很好;住宿条件一般。 专业评价: 师资力量雄厚,科研项目多。double&E就业情况很好,未来发展前景很广阔。专业男生远多于女生,男女比例大概在7:1. 口碑详情: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2017届学生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7毕业 |
哈尔滨工业大学怎么样?
学校评分:
对学校评价:
学术氛围浓厚,有很好的科研设施和环境;但是学校整体没有什么活力,缺乏青春气息.学习的各种设施很完善,学习环境很好;住宿条件一般。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怎么样?
专业评分:
对专业评价:
师资力量雄厚,科研项目多。double&E就业情况很好,未来发展前景很广阔。专业男生远多于女生,男女比例大概在7:1.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7毕业
学校印象: 国内最顶尖的9所之一,国家定位建设世界一流名校,HIT立足工科,工科尤其强悍,能在工大学习工科是一种荣幸,另外像HIT这档次的高校其影响力已经超越了地域限制。 专业评价: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就业前景非常好,而且就业选择面也很宽,有利于未来发展。 口碑详情: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2017届学生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7毕业 |
哈尔滨工业大学怎么样?
学校评分:
对学校评价:
国内最顶尖的9所之一,国家定位建设世界一流名校,HIT立足工科,工科尤其强悍,能在工大学习工科是一种荣幸,另外像HIT这档次的高校其影响力已经超越了地域限制。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怎么样?
专业评分:
对专业评价: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就业前景非常好,而且就业选择面也很宽,有利于未来发展。
兔兔兔兔兔兔丶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8毕业
学校印象: 我们学校优点是学术氛围很浓厚,师资力量强大老师都比较负责而且经验丰富,学校内的实验设施完善,有很多实验室,缺点是男女比例,男生太多女生太少,学校周围的娱乐设施不算太多 专业评价: 我们专业的前景还是很不错的,基本上现在任何公司都需要用到电,只要用电的地方我们都能派上用场,据学长说,我们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特别好找,虽然本科生的待遇会差一些 口碑详情: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2018届学生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8毕业 |
哈尔滨工业大学怎么样?
学校评分:
对学校评价:
我们学校优点是学术氛围很浓厚,师资力量强大老师都比较负责而且经验丰富,学校内的实验设施完善,有很多实验室,缺点是男女比例,男生太多女生太少,学校周围的娱乐设施不算太多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怎么样?
专业评分:
对专业评价:
我们专业的前景还是很不错的,基本上现在任何公司都需要用到电,只要用电的地方我们都能派上用场,据学长说,我们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特别好找,虽然本科生的待遇会差一些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7毕业
学校印象: 地理位置不是特别好,但是学习风气好,学校的师资力量强,知名度大,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强,能独当一面 专业评价: 老师比较负责,专业只储备多,就业情况良好,就业面广,未来发展较为乐观,十分喜欢我读的这个专业 口碑详情: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2017届学生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7毕业 |
哈尔滨工业大学怎么样?
学校评分:
对学校评价:
地理位置不是特别好,但是学习风气好,学校的师资力量强,知名度大,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强,能独当一面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怎么样?
专业评分:
对专业评价:
老师比较负责,专业只储备多,就业情况良好,就业面广,未来发展较为乐观,十分喜欢我读的这个专业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5毕业
学校印象: 学校在东北地区知名度极高,北方地区较高,南方地区就一般了。学校工科教学,科研能力非常出色。其中航天相关专业在中国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几次高校自制小卫星的发射也让哈工大在国际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专业评价: 本人就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系。本专业电机方向实力最强,包括师资力量,科研能力,学生水平,其次是电力电子方向,是目前学生人数最多的方向。还有军用电器,网络与电气智能化,楼宇智能化等方向比较一般。 口碑详情: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2015届学生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5毕业 |
哈尔滨工业大学怎么样?
学校评分:
对学校评价:
学校在东北地区知名度极高,北方地区较高,南方地区就一般了。学校工科教学,科研能力非常出色。其中航天相关专业在中国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几次高校自制小卫星的发射也让哈工大在国际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怎么样?
专业评分:
对专业评价:
本人就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系。本专业电机方向实力最强,包括师资力量,科研能力,学生水平,其次是电力电子方向,是目前学生人数最多的方向。还有军用电器,网络与电气智能化,楼宇智能化等方向比较一般。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7毕业
学校印象: 一流的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学校学习氛围尚可。食堂正常。生活环境还行,没有特别多的活动,毕竟不是一线城市(不过现在大学生都在寝室玩电脑吧?) 专业评价: 师资力量满分,就业情况要看个人水平了,未来发展也一样看个人水平。有能力的都个研究生,能很大程度增加自己筹码。男女比例7:3。 口碑详情: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2017届学生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7毕业 |
哈尔滨工业大学怎么样?
学校评分:
对学校评价:
一流的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学校学习氛围尚可。食堂正常。生活环境还行,没有特别多的活动,毕竟不是一线城市(不过现在大学生都在寝室玩电脑吧?)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怎么样?
专业评分:
对专业评价:
师资力量满分,就业情况要看个人水平了,未来发展也一样看个人水平。有能力的都个研究生,能很大程度增加自己筹码。男女比例7:3。
sunshine12306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6毕业
学校印象: 哈工大很不错,电气工程很强,出来找工作也很容易,尤其工科类更是容易,所以欢迎大家报考哈工大 专业评价: 电气工程(Electrical&Engineering),简称EE,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和关键学科。例如正是电子技术的巨大进步才推动了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时代的到来,并将改变人类的生活工作模式等等。美国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在机构名称上有的学校称电气工程系,有的称为电气工程与信息科学系,有的称为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等等传统的电气工程定义为用于创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有关学科的总和。此定义本已经十分宽泛,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21世纪的电气工程概念已经远远超出上述定义的范畴,斯坦福大学教授指出:今天的电气工程涵盖了几乎所有与电子、光子有关的工程行为。 口碑详情: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2016届学生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6毕业 |
哈尔滨工业大学怎么样?
学校评分:
对学校评价:
哈工大很不错,电气工程很强,出来找工作也很容易,尤其工科类更是容易,所以欢迎大家报考哈工大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怎么样?
专业评分:
对专业评价:
电气工程(Electrical&Engineering),简称EE,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和关键学科。例如正是电子技术的巨大进步才推动了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时代的到来,并将改变人类的生活工作模式等等。美国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在机构名称上有的学校称电气工程系,有的称为电气工程与信息科学系,有的称为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等等传统的电气工程定义为用于创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有关学科的总和。此定义本已经十分宽泛,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21世纪的电气工程概念已经远远超出上述定义的范畴,斯坦福大学教授指出:今天的电气工程涵盖了几乎所有与电子、光子有关的工程行为。
职业圈网友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7毕业
学校印象: 学校是工科类强校,工科专业都很不错,学校现在也在大力发展人文学科,打造综合性大学。但学校地处哈尔滨,就业机会不多,同时工科类院校人文气息不浓,行政体制僵化。 专业评价: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比较不错的专业,也是哈工大就业比较不错的专业,师资力量也比较雄厚,未来发展前景不错。 口碑详情: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2017届学生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7毕业 |
哈尔滨工业大学怎么样?
学校评分:
对学校评价:
学校是工科类强校,工科专业都很不错,学校现在也在大力发展人文学科,打造综合性大学。但学校地处哈尔滨,就业机会不多,同时工科类院校人文气息不浓,行政体制僵化。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怎么样?
专业评分:
对专业评价: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比较不错的专业,也是哈工大就业比较不错的专业,师资力量也比较雄厚,未来发展前景不错。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7毕业
学校印象: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完美体现在学习生活中,在学校老师与学长的带动下我们不仅学习专业知识还会进行各种实验与培训,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学习氛围浓厚,环境优美,设施完善。 专业评价: 我们专业有很多厉害的导师,师资力量雄厚,教师授课能力高,在他们的带领下你可以学习的很多专业和非专业的知识。日后从事电机、电力电子、电器、电力系统等方面的职业,就业形势良好。 口碑详情: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2017届学生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7毕业 |
哈尔滨工业大学怎么样?
学校评分:
对学校评价: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完美体现在学习生活中,在学校老师与学长的带动下我们不仅学习专业知识还会进行各种实验与培训,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学习氛围浓厚,环境优美,设施完善。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怎么样?
专业评分:
对专业评价:
我们专业有很多厉害的导师,师资力量雄厚,教师授课能力高,在他们的带领下你可以学习的很多专业和非专业的知识。日后从事电机、电力电子、电器、电力系统等方面的职业,就业形势良好。
阿笨肥小田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7毕业
学校印象: 狮子力量和教学水平无可挑剔,地理位置有点偏僻,学习氛围浓郁,学风扎实,规格严格,功夫到家。食堂很多,但是离寝室较远,菜品丰富,有的食堂比较难吃,但一直在改进。学费正常水平,生活和学习环境都还不错,算是一般水平吧。 专业评价: 方向是电机与电器方向,在汽车行业纯电动趋势下,以及航天方面都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在全国高校中,哈工大电气工程工程学科排在第四位,比较靠前,口碑不错。 口碑详情: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2017届学生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7毕业 |
哈尔滨工业大学怎么样?
学校评分:
对学校评价:
狮子力量和教学水平无可挑剔,地理位置有点偏僻,学习氛围浓郁,学风扎实,规格严格,功夫到家。食堂很多,但是离寝室较远,菜品丰富,有的食堂比较难吃,但一直在改进。学费正常水平,生活和学习环境都还不错,算是一般水平吧。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怎么样?
专业评分:
对专业评价:
方向是电机与电器方向,在汽车行业纯电动趋势下,以及航天方面都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在全国高校中,哈工大电气工程工程学科排在第四位,比较靠前,口碑不错。
lanyeyeyou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7毕业
学校印象: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学习氛围好,实验室条件也比较完善,食堂种类齐全而且比较便宜,住宿条件因公寓而异,新建的公寓比较好,但是学校地理位置比较偏实习机会找工作的公司不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 专业评价: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相对来说就业前景比较好,该专业有很多比较杰出的老师,跟着能学到很多东西,相对来说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找到好工作 口碑详情: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2017届学生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7毕业 |
哈尔滨工业大学怎么样?
学校评分:
对学校评价: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学习氛围好,实验室条件也比较完善,食堂种类齐全而且比较便宜,住宿条件因公寓而异,新建的公寓比较好,但是学校地理位置比较偏实习机会找工作的公司不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怎么样?
专业评分:
对专业评价: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相对来说就业前景比较好,该专业有很多比较杰出的老师,跟着能学到很多东西,相对来说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找到好工作
职业圈用户2283760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1毕业
学校印象: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不枉自己的校风 专业评价: 学霸的天堂 口碑详情: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2011届学生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1毕业 |
哈尔滨工业大学怎么样?
学校评分:
校优秀专业推荐:
电气工程,计算机,机械,材料,化工
食堂每日消费:
宿舍几人:
宿舍配备:
食堂评价:
对学校评价: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不枉自己的校风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怎么样?
专业评分:
毕业时一般工资:
5000 (元/月)
毕业时好工作工资:
7000 (元/月)
就业前景:
对专业评价:
学霸的天堂
职业目标:
互联网企业产品经理
职业圈用户2268425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5毕业
学校印象: 实力强大,师资优秀,很好很好 专业评价: 还不错i 口碑详情: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2015届学生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5毕业 |
哈尔滨工业大学怎么样?
学校评分:
食堂每日消费:
宿舍几人:
宿舍配备:
食堂评价:
对学校评价:
实力强大,师资优秀,很好很好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怎么样?
专业评分:
就业前景:
对专业评价:
职业圈用户2140016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5毕业
学校印象: 学术信息浓厚,资源较好,师资雄厚,就业前景广阔 专业评价: 就业面非常广 口碑详情: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2015届学生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5毕业 |
哈尔滨工业大学怎么样?
学校评分:
校优秀专业推荐:
食堂每日消费:
宿舍几人:
宿舍配备:
食堂评价:
价格公道,食品丰富,老少咸宜
对学校评价:
学术信息浓厚,资源较好,师资雄厚,就业前景广阔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怎么样?
专业评分:
毕业时一般工资:
3500 (元/月)
毕业时好工作工资:
5000 (元/月)
就业前景:
对专业评价:
就业面非常广
职业目标:
职业圈网友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4毕业
学校印象: 好 专业评价: 好 口碑详情: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2014届学生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4毕业 |
哈尔滨工业大学怎么样?
学校评分:
校优秀专业推荐:
食堂每日消费:
宿舍几人:
宿舍配备:
食堂评价:
对学校评价: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怎么样?
专业评分:
毕业时一般工资:
5000 (元/月)
毕业时好工作工资:
8000 (元/月)
就业前景:
对专业评价:
职业目标:
电气相关专业
职业圈用户1169069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1毕业
学校印象: 整体不错 专业评价: 什么都会但不精 口碑详情: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2011届学生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1毕业 |
哈尔滨工业大学怎么样?
学校评分:
校优秀专业推荐:
食堂每日消费:
宿舍几人:
宿舍配备:
食堂评价:
便宜,口味不太好
对学校评价: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怎么样?
专业评分:
毕业时一般工资:
5000 (元/月)
毕业时好工作工资:
10000 (元/月)
就业前景:
对专业评价:
什么都会但不精
职业目标:
大型私企和外企
最新汇总分享
dianpingMaj.jsp,ad1
相关学校口碑
dianpingMaj.jsp,ad2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欧洲应用技术大学国别研究报告-转型发展观念大讨论
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欧洲应用技术大学国别研究报告
欧洲应用技术大学国别研究报告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德国、瑞士、奥地利、荷兰和芬兰等欧洲国家陆续将职业性院校合并升格为应用型大学,形成与普通大学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双元格局。应用技术大学是一种与普通大学并行、以专业教育为主导和面向工作生活的类型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肩负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研发创新、服务就业和区域发展及促进终身学习等多重使命。
欧洲应用技术大学发展概貌
“应用技术大学”英文名称为“Universities of AppliedSciences”,这个词源于德国为消除国际社会对德国应用技术大学Fachhochschulen (FH)的误解,而设计的英文翻译,并与1998年通过决议正式使用。正如《朗氏德汉双解大词典》将其释义为:“eine spezielle Art von Hochschulen, in der die praktische Ausbildungder Studenten st&rkerbetont wird als an Universit&ten(一类特别的高等学校,在这类高等学校,学生的实践性培训要比在综合性大学更为强调)”。同时,还给出了中文译名“专科高等学校(大学)”,在中文解释中用括号里的“大学”两字,防止人们对德国这一类高等学校的不准确理解。其后,奥地利、荷兰、瑞士和芬兰陆续使用这个英文国际名称。该类大学主要是将自然科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上,包含工程和技术等31个子分类,基本来源于实践,完全符合应用技术大学以实践为导向的办学定位。
欧洲应用技术大学使得进入高等教育深造的学生数增加,学费相对研究型大学也较为便宜,就业率较高,因此很多人愿意选择就读。而且,应用技术大学也增加了学生的入学机会,提升了国民受教育层次,更好地体现教育公平的诉求。
从学理上讲,应用技术大学有着不同于普通大学的知识生产与产品研发功能定位,是具有不同社会分工的社会组织。它们处于知识结构中不同的位置,具有各自的特性。在下图中,左边的B代表的是主要由普通大学所开展的基础性的、学科性的学术研究(主要是模式1,波尔象限)。应用技术大学主要位于P和E区,P和E代表的是:
P=实践导向的研究(越来越接近模式2;斯托克斯:巴斯图象限)
E=新产品和服务的实验发展(模式2;斯托克斯:爱迪生象限)
图1学术型大学与应用技术大学在知识架构中的位置
巴斯图象限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正在进行的研究,与此同时,也是为了开发新产品和服务。有时候侧重点可能在这一边,有时可能在另外一边。这种研究描述包括了多种多样的研究活动,这些研究都是植根于专业实践领域的,立足于现实,受实践驱动,同时又高瞻远瞩,面向长期战略性的问题。
就欧洲应用技术大学创建的整体而言,共有新建、升格和改造三种设置模式。1970年,德国建立高等专业学校,作为大学之外的、定位于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1991年,芬兰合并214所职业高中和职业学院组建27所多科技术学院,1993年,奥地利通过《应用技术大学法案》,合并职业性院校在9个省建立以科学为基础、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应用大学;改造转型模式以荷兰的对接中职,由学院转型为代表。荷兰应用技术大学起源于海牙皇家艺术学院,原被视为中等教育的一部分,直至1986年《高等职业教育法案》确立了其与大学教育同等的法律地位。
时至今日,欧洲应用技术大学已经占据了欧洲高等教育的很大份额,引领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至2008年7月,欧洲部分应用技术大学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1欧洲应用技术大学部分统计数据
机构数量(UAS)
学士项目学生数量
专业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占高等教育的比例
半时夜校等学生占高等教育的比例
81,843licent
2,165master
*这些学生总数中包括文凭课程的学生:11,126(奥地利),280,500(德国)和10,800(瑞士)
**不包括都柏林理工学院,博士研究生数量为340人。
图2各国应用技术大学在校生占高等教育在校生的比例
欧洲应用技术大学的创建时间不一,但总体而言,当时欧洲国家的社会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对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应用技术大学因势出现。
城镇化率达50%以上
在20世纪70年代,这几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均已经达到50%以上,其中英国已经达到了77.1%,德国达到了72.3%。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表现了城市社会化大生产过程的不断扩大,表现为产业结构转变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产业结构的改变势必要求人才培养结构的变革。
图3欧洲七国城镇化率
人均GDP至少达3000美元平均以上
1970年时,这几个国家的人均GDP在美元之间,OECD国家的人均GDP均值为3496美元。北欧国家瑞士、瑞典和荷兰人均GDP达到了4000美元以上,其中瑞士达到了6467美元。1980年时,除了爱尔兰,其他国家的人均GDP均已达到8000美元以上。80年代后期以后,这些国家的人均GDP迅速增长,尤其是瑞士人均GDP的增长幅度更为惊人。
图4欧洲七国人均GDP变化情况(美元)
三大产业内部结构优化
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些国家的农业、工业比重持续下降,服务业比重上升。1990年时,他们的的农业比重下降到10%以内,到2008年以后农业比重下降到3%以内。然而,这些国家的农业产值虽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高,但是其结构之高效、加工体系之发达,使其极具竞争力。目前,在农业生产中,初级农产品生产所占比重已经相当低,而以牲畜养殖和高效种植为特征的高效农业结构已经形成。此外,农产品加工是大多数欧洲国家发展农业的重心,而且精深加工的程度普遍较高,这赋予了农产品极高的附加值,增加了其市场竞争力。其中,荷兰是欧洲的农业大国,它采取的是“以出养进”的办法,大量生产和出口花卉、奶制品等高收益的农产品,进口谷物、水果等价格相对较低的农产品,以保持国内供求的平衡。农产品出口总量仅次于美国和法国,占世界贸易额的近10%,其中,荷兰的鲜花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以上,于此相当的出口农产品还有植物、鲜蛋、生猪等。
图5欧洲七国农业占GDP比重
1990年时,这些国家的工业比重下降到40%以内,到2008年以后工业比重基本下降到30%。奥地利、芬兰、德国和爱尔兰的工业比重相对略高,荷兰和英国较低。这与这些国家的支柱产业密切相关。如德国的四大支柱产业是汽车、机械制造、电子电气、化工,近年可再生资源、纳米技术和环保产业也成为优势产业。奥地利的优势产业包括机械和设备制造、环保、汽车和生物制药等。瑞士的优势产业为机电金属、化工医药、钟表制造及银行和保险业。爱尔兰的支柱产业为生物工程技术和生物制药、信息通讯技术和食品饮料业。英国的优势产业为化工、制药业、生物技术、电子工业、软件业、环保产业和食品饮料业。芬兰是高科技国家在信息科学、生命科学、能源和再生能源科学、新材料、空间科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以及管理科学等领域都在世界都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荷兰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服务业,其优势产业有农产品、花卉、化工、信息技术、物流。
图6欧洲七国工业占GDP比重
欧洲部分国家研究分报告
20世纪60年代,时为制成品出口主要国家的荷兰发现大量天然气,继而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出口剧增,经济显现繁荣景象。然而蓬勃发展的天然气业导致劳力与资金流出工业,致使工业生产成本大幅攀升,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急速下滑,造成经济恶化。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荷兰已深受高失业率、高财政赤字和高通货膨胀的困扰。为了解决危机,荷兰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结构调整等措施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调整,引导劳力和资金重新回归制造业。80年代中期以后,荷兰经济开始保持较高增长,全球竞争力排名不断提升。2013年,荷兰的全球竞争力排名上升到第5名。
荷兰的这种出色表现并非偶然,而与它的财政、货币政策及教育体系密不可分。在年荷兰竞争力排名上升的过程中,荷兰的制度、基础设施、健康与初等教育、高等教育与培训、劳动市场效率、创新名次出现了显著的提升,对荷兰整体竞争力排名的提升做出了贡献。而在这6个竞争力支柱中,健康与初等教育、高等教育与培训、劳动市场效率、创新均与教育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可以说,荷兰的教育体系,尤其是高等教育体系,成为了荷兰国家竞争力提升的助推器。而荷兰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占了高等教育学生总数的近2/3,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与荷兰经济发展及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荷兰的应用技术大学发展历史非常悠久,其最初属于中等教育,后来进入高等教育范畴。荷兰最早的应用技术大学最早可以追溯到1682年成立的海牙皇家艺术学院。19世纪时,荷兰的商务经济交流迅猛增长,需要大量的商业人才,为了适应这一需求,荷兰兴建了多所应用技术大学(时称商业学校)。
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荷兰应用技术大学快速、系统发展时期。1960年时,荷兰人均GDP为1068美元,1980年时增长到12775美元,增长11倍多。荷兰农业的集约化生产,制造业产品的大量出口,以及第三产业比重的不断上升,均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劳动者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增加,高等教育学生人数迅速增长,从而引发了高等教育的预算压力。为了满足劳动者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应用技术大学被视为接纳快速增长的学生的理想场所,原因在于它的费用远低于研究型大学,并且它提供兼职教育,培养学生的定位适应荷兰的经济发展需求。因而,荷兰的应用技术大学快速发展起来了。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荷兰的应用技术大学进行了大规模的合并与重组。1983年荷兰教育与科学部的白皮书“规模扩大,任务再分配与集中”(ScaleEnlargement, Task-reallocation and Concentration,以下简称STC)拉开了应用技术大学合并的序幕。该白皮书提出应用技术大学的重组问题,旨在:(1)通过院校合并大幅扩大办学规模;(2)在资源利用、人事政策、教育流程结构化方面,增强院校自治;(3)通过规模经济提高院校效率。荷兰教育和科学部期望通过施行STC白皮书,组建一定数量的拥有综合学科与自主权的中型院校。这一提议对荷兰高等教育体系的结构与功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87年,原有的350多所应用技术大学合并成85所,其中45所成为规模巨大、目标多元的院校,甚至部分院校的规模远远超越了研究型大学规模。2006年时荷兰还拥有41所公立应用技术大学。
荷兰的经济发展需求催生了应用技术大学,但法律对荷兰应用技术大学的繁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多渠道来源的经费则为荷兰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1.荷兰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的法律保障
荷兰应用技术大学最早的法律支持来源于1919年的《国内科学与科技教育法案》(Domestic Science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Act),该方案对初等、中等和技术教育进行了区分。1968年,议会通过了《中等教育法》(Secondary Education Act),对从小学到大学期间所有的教育形式进行了归类,同时,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独立的教育类别引入荷兰。然而,《中等教育法》对院校类型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因而严格限制了应用技术大学的进一步发展。
20世纪60至80年代,荷兰应用技术大学的大扩张引发了关于应用技术大学的内部结构问题以及它与研究型大学的关系问题的讨论。这些讨论催生了一系列的白皮书,然而这些白皮书却基本没有发挥作用。尽管应用技术大学的价值和努力受到了赞扬,但极少有措施让应用技术大学摆脱1968年《中等教育法》的约束。直到1986年《高等职业教育法》实施,应用技术大学才最终脱离中等教育范畴,进入高等教育领域,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从而能够更有效、更迅速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1993年荷兰《高等教育和研究法》(Hig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Act)正式实施,替代了《大学法》《高等职业教育法》以及其他众多的高等教育和研究规定。这一法案重新界定了政府与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的关系。这一新法案的思想源于1985年的政策文件“高等教育的自治与质量”(Autonomy and Qualityin Higher Education),而这一文件的主旨是在政府设置的参数内给予院校更大的自由,从而促使高等教育系统能更有效、更迅速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高等教育和研究法》进一步明确了应用技术大学的定位,规定荷兰应用技术大学的目的是为特定职业提供理论教学及实践技能。自此,荷兰应用技术大学获得了更加明确的法律地位,且大学自主性增强,获得了更加迅速的发展。
2.荷兰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的经费保障
荷兰应用技术大学的经费来源包括政府拨款、合同收入、学生学费和公司。其中,政府拨款采用一揽子拨款的方法,其额度一部分根据学生数量,另一部分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文凭数量);合同收入主要指和企业、个人或雇主签订的合同收入,如教学合同(MBA等公司教学合同、短期课程及终身学习等)、科研合同(为产业、非营利组织、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进行的研究)等;来源于公司的收入主要指公司提供的实习场所。
2010年,荷兰教育、文化和科学部为应用技术大学提供了23.86亿欧元,学生学费提供了6.37亿欧元,合同收入提供了4.28亿欧元。可以看出,政府拨款约占70%,是应用技术大学最主要的经费来源。
政府对应用技术大学的拨款并非随意而为,而是遵循一个基本公式,即,拨款额=拨款价目&动态需求因素&学生数。不同类型的学生的拨款价目不同,例如,对于全职学生来说,实践性强的项目拨款价目要比社会科学项目高20%。此外,艺术、音乐、戏剧和教师培训等项目也有特殊规定。1998年以前,部分时间制学生按75%拨款,1998年以后,部分时间制学生的拨款和全日制学生一样。拨款率并不是根据注册学生数,而是基于教学负担(学生需求)的估算,而教学负担=学生数&动态需求因素。动态需求因素可以解释为标准拨款期限与毕业生及辍学生实际注册时间的比率。毕业生或辍学学生的实际注册时间越长,就意味着应用技术大学获得的拨款越少。
动态需求因素=(DG&4.5+DO&1.35)&(TG+TD)
DG:上一年授予学位数;
DO:上一年辍学学生数;
4.5:毕业生的标准拨款期限;
1.35:辍学学生的标准拨款期限;
TG:毕业生的实际注册时间;
TD:辍学学生的实际注册时间。
因此,学校如果要提高拨款额,有两条途径可以选择:一是通过提高成功毕业率,二是通过扩大学生规模。然而,这两项选择又会提高院校的支出。因此,这一拨款公式旨在加强院校绩效,尤其是提高毕业率。
从年的教育部生均经费支出看,荷兰应用技术大学和研究型大学的生均经费支出十分接近,均在6000欧元左右,但2009年以来,应用技术大学的生均经费已略超研究型大学。
1.专业设置紧扣社会需求,服务地方经济
荷兰应用技术大学从设立开始,目标与使命就十分明确,即为特定职业提供理论教学及实践技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从荷兰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路径来看,其发展趋势与荷兰经济起飞保持了高度的一致。荷兰的经济起飞主要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1980年时荷兰的人均GDP 12775美元,此后出现回落态势,1985年下降到9194美元,1985年后迅速发展,2011年时超过50000美元。而荷兰的应用技术大学发展主要发生在七八十年代以后,尤其是1986年以后荷兰应用技术大学进入高等教育范畴,走上发展快车道。
荷兰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的人才不仅在数量上适应经济发展需求,而且在专业结构上也符合产业结构发展的需求。1970年至2009年间,荷兰的农业增加值比重从5.7%下降至2%,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3.7%下降至23.9%,而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从56.6%上升到74.1%。与产业结构高度匹配的是,2009年,荷兰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人口占2.8%,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劳动力人口占16.7%,从事服务业的劳动力人口占80.5%。当前荷兰应用技术大学主要提供七个领域的培训:农业、技术、经济与服务、卫生保健、行为和社会、文化与艺术以及教师培训。2010年,这七个领域的在校生数分别占学生总数的2%、16%、37%、9%、15%、4%和16%。可以看出,应用技术大学主要培养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才,人才结构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结构以及就业人员结构显示出高度的匹配性。
2.广纳生源,给予各类学生入学机会
从法律上来说,荷兰应用技术大学对所有拥有普通中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大学预备教育文凭及任何同等资格的学生开放。超过21岁的不具备所要求资格的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入学考试进入应用技术大学。应用技术大学还可以设置特殊的入学要求,只是这些要求必须获得部长的批准,并参与高等教育学习项目中心的注册。这种开放式入学的唯一限制就是入学限制条款,入学限制条款适用于部分学习项目,主要是与医疗相关的职业、旅游、记者和社会司法服务。
入学限制条款有很多种类型。第一种是容量限制。当申请者的数量超出国家教学容量时,由部长决定席次的数量。第二种是劳动市场限制。如果某个特定项目的毕业生超出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且未来几年都将如此,那么教育、科学和文化部也会对学生入学数量做出限制。第三种是院校限制。从2000年9月开始,高等教育机构获得了更大的关于教学容量的自主权。如果申请者数量超出院校教学容量,院校可以申请对学生进行筛选。如果出现这三种情况的一种,就通过加权抽签系统对学生进行筛选。
1993年时,荷兰应用技术大学的入学限制项目已经开始采用加权抽签系统。这一系统的最大特点在于采用加权抽签方法,即在中等教育中考试平均成绩更高的学生,将拥有更大的入学机会。在抽签时,学生被分为5个类型:类型A最高,包含考试平均绩点最高的学生(8.5及以上),类型F最低,包含考试平均绩点介于6~6.5的学生。此外还增加了一个外国人类型。通常,类型级别越高,入学机会越大。未被录取的学生可以在下一年重新申请。
1996年开始,随着Drenth委员会的成立,这种筛选机制发生了变化。委员会提议直接录取中等教育的高分学生,仅对低分学生采用加权抽签的形式。此后,委员会建议把10%的席次留给有工作经验的学生。这些建议引发了公共和政治讨论,最终以1999年教育、科学和文化部改变规则结束:所有平均绩点在8及以上的申请者可直接入学,其他学生则要进行加权抽签。2000年时又发生了一些变化,从2000年开始,应用技术大学和研究型大学都可以筛选不超过总席次10%的学生,筛选基于学生的动机、工作经验或天赋等。
从近年应用技术大学一年级学生的生源来看,中等教育应届生约占65%左右,非应届生占35%左右。以2009年为例,应届生生源有6.53万人,而非应届生源有3.53万人。在应届生来源中,来源于有普通中等教育的有31.2万人,占31%;来源于大学预备教育的有0.44万人,占4%;来源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有2.35万人,占23%,还有其他生源0.62万人,占6%。可见,荷兰应用技术大学的生源十分广泛,其中普通中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占据了应届生生源的绝大部分。
3.学制灵活,学生培养重视校企合作
荷兰应用技术大学的学制比较灵活,学生可以选择全日制、部分时间制,或同时采用这两种方式。2011年,荷兰近42万学生中,有81%采用全日制方式,15%采用部分时间制,还有3%同时采用两种方式。学生需要在四年学习中完成240个学分,毕业后根据所学专业颁发学士学位。
在教学形式上,和研究型大学相比,应用科学类大学更注重实践导向。在传统的理论课之外,有研讨班、项目研究、独立研究等教学形式,学生通常需在第三年完成与学习领域相关的实习或实践工作,第四年需要在实际工作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撰写一篇学期论文或完成一项毕业设计,且论文与设计通常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题。校企合作是应用技术大学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但通常也是学校开展工作的难点。荷兰应用技术大学的校企合作获得了法律和政府资金的双重支持。荷兰《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法》规定:招募一大批公司提供实习培训场所,并监督这些公司的质量(在高中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以及高中职业教育预备教育阶段)。此外,为了促进校企合作,荷兰设立了国家职业培训和劳动力市场专业技能中心,这些机构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中间机构,他们为学校寻找学生的实习场所,教育、科学和文化部根据这些机构的工作效果给予拨款。例如,2011年,这些机构获得了9900万欧元的拨款。
4.重视与中等教育、研究型大学的衔接与贯通
荷兰的教育体系是一个十分贯通的体系,不仅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上下贯通,而且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也拥有良好的流动机制。中等教育中的三种类型,即中等职业教育、普通中等教育和大学预备教育的学生均可进入应用技术大学,而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生在满足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进入研究型大学学习,研究型大学的学生也可以进入应用技术大学学习。年间,80%左右的普通中等教育毕业生、13%左右的大学预备教育的毕业生、10%左右的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进入应用技术大学学习。有10%的应用技术大学学生进入研究型大学学习,也有不到10%的研究型大学学生进入应用技术大学学习。从中可以看出荷兰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贯通性。
一方面,荷兰应用技术大学通过人才培养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创新提供了人才支持,同时也为个人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的提升作出了贡献;另一方面,应用技术大学通过开展应用型科研,为经济创新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产品创新提供了智力支持。
1.培养应用性人才服务社会经济,提升个人就业机会和质量
荷兰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生数量一直呈现增长趋势。2011年时荷兰应用技术大学已经拥有42.3万在校生,约占高等教育总在校生数的63.4%,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人才。与此同时,荷兰应用技术大学的教育提升了个人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而这也从侧面显示出荷兰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生培养定位符合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从表下表可以看出,人员的就业率与受教育层次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998年开始,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就业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年,接受应用技术大学教育人员的就业率从78%增长到84%,与接受研究型大学教育人员的就业率差距越来越小,从6%缩小到了2%。值得注意的是,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几乎是研究型大学学生的2倍,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应用技术大学学生的就业情况是比较好的。高等教育对女性就业率的提升尤其显著,例如,2010年,接受过初等教育的男性就业率为63%,而接受过应用技术大学和研究型大学教育的男性就业率均超过了85%;接受过初等教育的女性就业率为30%,而接受过应用技术大学和研究型大学教育的女性就业率均超过了80%。
表2 年荷兰各教育层次25~64岁人员的就业率
Primary Education
说明:PrimaryEducation:小学教育;VMBO:中等职业预备教育;HAVO:普通中等教育;VWO:大学预备教育;MBO:中等职业教育;HBO:应用技术大学;WO:研究型大学。
从荷兰教育和劳动力市场的匹配程度来看,随着教育层次的提升,教育和劳动力市场的匹配程度越高。由于应用技术大学的目的与职业及劳动力市场密切相关,因此学生就业的岗位与学历层次、所学专业的匹配度都比较高。相关数据表明,近年来75%的应用技术大学毕业生的工作与他们的教育水平匹配,超过80%的应用技术大学毕业生在对口领域或邻近领域工作,比例均高于研究型大学。从应用技术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来看,大多数学生认为他们的教育为就业提供了充分的准备(84%),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93%)。
2.开展应用性研究,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
荷兰应用技术大学除了提供高质量的高等职业教育项目,还正成为地区、国家乃至国际职业实践的知识生产合作者,展开应用性研究,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
1990年以后,人们开始普遍意识到应用技术大学的研究功能,应用技术大学开始展开合同科研活动。随着应用性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2001年应用技术大学设置了讲师席次,由在学科领域及职业领域内拥有丰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员担任。他们和研究队伍将教育、专业实践和实践导向的研究联系起来,与公司、机构在地方、地区、国家乃至国际层面保持合作关系,共享知识,开展应用性研究,开发新知识。2007年,讲师人数平稳增长到270人左右。每年讲师席次都会进行评估,2006年时进行了总评估,结论如下:(1)在知识结构中讲师席次呈现积极发展的态势,相较于过去,知识结构之间的合作变得更为集中;(2)公司与院校之间的知识循环增强,三年之后,60%的讲师席次与超过10家的公司进行了知识交换,并且这种合作覆盖了当地、地区、国家及国际层面;(3)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员越来越多地参与讲师席次、研究活动及课程创新。
与研究型大学不同,应用技术大学的研究是需求导向的、短期的、应用型的,致力于社会专业实践的发展,促进知识转化与知识循环,为地区发展和经济发展服务,致力于发展创新能力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2011年,荷兰的企业达到了130万家。尽管荷兰拥有荷兰皇家壳牌集团、飞利浦电子公司、联合利华公司等大型企业,但荷兰企业的主体是中小型企业,他们的发展与荷兰经济发展存在密切的利害关系。在创新型经济中,他们急需应用型研究成果的支持。目前,荷兰已经建立一些制度,提供资金支持一些研究项目,促进应用技术大学与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和知识转化。
2011年,荷兰有30所应用技术大学与产业界合作,共同开展了近300项研究项目,探寻革新机制。这些项目分别有:(1)致力于大学和产业界知识共享的RAAK项目;(2)旨在促进特定经济领域发展的PID项目;(3)激发农业教育革新的KIGO项目;以及(4)推动健康医疗研究与护理革新的ZonMw项目。
综上所述,应用技术大学作为荷兰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培养应用性人才、开展应用性研究为社会经济发展与创新服务,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根据《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的定义,荷兰已经进入创新要素驱动经济发展阶段,成为35个创新要素驱动经济体之一。2008年经济危机以后,荷兰的表现尤为出色,全球竞争力排名不断上升。2013年,荷兰12个竞争力支柱的得分在35个经济体中处于全面领先地位,而其中的多个支柱都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最大力量的应用技术大学已经成为荷兰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来说,荷兰应用技术大学的法律保障、办学定位、招生方式、学生培养方式尤其是校企合作的推动方式,以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贯通体系等方面值得借鉴。
在2007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中,各主要发达国家均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增长减速、失业率上升,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然而,作为欧洲内陆小国的奥地利却一直保持了较低失业率,并率先走出危机阴影,从而引发世界的广泛关注。根据2011年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奥地利的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达到48190美元,位居世界第十,被公认为世界上经济最稳定、社会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奥地利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强大的职业教育体系。
奥地利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历史虽然不长,但发展速度很快,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力军。1993年5月,奥地利联邦通过《应用技术大学修业法》,陆续在各邦设立了9所应用技术大学。应用技术大学的出现提高了职业教育层次,为受教育者提供了一个大学层次的替代方案。由于其具有科学理论课程与实务技术训练的特点,就业质量得到提升。应用技术大学旨在提供大学层次且具备科学理论与实务技术的职业教育与训练,以符合奥地利境内各行各业人才需求,并提供可相互转换衔接的教育体系。正是由于从制度设计之初就放在高标准的定位上,奥地利应用技术大学的毕业生在国际标准教育分类法不是归于偏重技能的5B类,而是归于5A类,在某种意义上也凸显出应用技术大学的培养质量。
1.合理设置专业,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奥地利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科和专业设置紧紧围绕产业发展,既支持了国家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也保证毕业生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形成共赢的局面。
传统上,奥地利的经济产业优势高度集中在工程、科学技术领域以及经济管理学科领域,这是多年来奥地利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奥地利第三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吸纳了全国绝大多数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从年间的发展情况来看,奥地利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从58.8%上升到69.3%,提高了10多个百分点,并吸纳了大量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转移的人口,第三产业的劳动人口同期从48.9%上升到69.8%,提高了21个百分点。奥地利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40%多,下降到2010年的30.7%。具体可见表。
表3年奥地利GDP和劳动人口在三大产业中的分布
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奥地利应用技术大学在专业设置中并不如传统印象中以工科或理科为主要专业,相反,其学额分配中大批针对第三产业。在学年冬季学期中,服务第三产业的设计/艺术、健康科学、社会科学、经济/商务等专业占开设课程总数的56%,占总就学人数的61%。这样的策略取得了一箭双雕的效果,企业获得了合格的毕业生,而应用技术大学的毕业生则减少了失业的风险。
应用技术大学专业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奥地利在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格外重视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奥地利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师中,31%获得博士学位,54%获得硕士学位,本科及其他学历者仅占15%。
表4 学年冬季学期 应用技术大学开设课程与在学人数统计
学科领域名称
国防与安全科学
经济与商务
2.创新制度设计,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终身教育逐步从理论转化为实践,奥地利应用技术大学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革,以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这主要体现在其学位体系的变化以及处理好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关系,使得奥地利的国家职业教育体系能够参与国际竞争,并完善整个职业教育体系各部分之间的衔接。
奥地利中等职业教育包括高级中等职业技术学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学徒制学校等。奥地利的教育体系在学生14~15岁开始进行分流,各自需要选择将来要走的教育道路,但是他们的思想还不是很成熟,因此,各种教育类型之间能够相互衔接转换是奥地利教育学制设计的一项重要目标。按照原有的制度设计,高级中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容易进入高等教育继续深造,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进入高等教育机构深造相对困难。这种制度设置实际阻碍了不同职业教育类型毕业生继续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需求。
1997年,奥地利通过法律规定,凡是接受正规的职业教育,包括学校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机构培训(学徒制)的学生必须通过“职业技术教育毕业水平考试”,即获得第二阶段教育毕业证书。这项考试主要针对完成之前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个人。当他们或完成学徒培训,或从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只要参加这类考试之后他们就有机会进入高等教育机构学习。这一新的制度要求学生接受全面的基础教育,具备坚实的德语、数学和其他外语知识,具有良好的专门职业技术的实践与运用能力。此项考试制度既可作为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证明许可,也可作为进入工作岗位的资格证明,还增强了整个职教体系教学质量的透明性。设置第二阶段教育毕业证书在奥地利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因为这是首次承认非学校教育与学校教育授予的知识、技能具有平等的地位。
现在,奥地利应用技术大学的申请入学者只要提交书面文件,并经过书面审查或口试以及面试后,就有机会取得入学资格。与入学条件的宽松形成反差的是,目前奥地利应用技术大学的竞争非常激烈,平均每3个人在竞争1个入学机会。
除提高应用技术大学入学的包容性外,学制的改革也使应用技术大学的影响力迅速提高。1999年,为了配合欧盟各国高等教育阶段的互相衔接,并确保欧盟国家的教育标准一致性与质量,欧洲29国共同发表《博洛尼亚宣言》,确立欧盟高等教育整合发展的目标。奥地利政府为了落实这一宣言,将应用技术大学的学制划分为本科和硕士两个阶段,在完成第二阶段后颁发硕士学位。这使得奥地利应用技术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可以到国外继续接受更高层次的专业技术技能教育,同时,应用技术大学也接受其他国家和地区完成本科层次专业技能教育的留学生,极大地增强了奥地利高等职业教育对高层次应用性国际留学生的吸引力。
3.专注技术和职业培训,办学规模稳步扩大
与奥地利传统大学相比,应用技术大学更加注重技术和职业培训。奥地利应用技术大学课程体系中特别重视实践工作经验,每个专业均安排有近一年的实习实践环节。但毕业于机械学院或者有足够工作经验并获得“工程师”称号的申请者可以把学制从8个学期缩短为6个学期。从学年开始,在职人员也可以在应用技术大学接受教育,这极大地满足了技术人才发展的需要,逐步完善了终身教育体系。
根据联邦教育科学和研究部高等教育数据数据库显示,自学年起至学年度的冬季学期,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生人数(含外籍留学生)不断增加,如图所示。
图7 年应用技术大学冬季学期在学人数
由于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质量较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强,奥地利应用技术大学自诞生之日起,一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应用技术大学的数量从学年的9所,发展到2010年的20所,学校数量翻了一番,共计开设518个学位课程。同时也需要注意到,在奥地利高等教育中,在应用技术大学中就读的比例仅为12%,半时、夜校等学生占高等教育的比例为32%,说明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应用技术大学的创办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奥地利抵抗经济危机的能力。根据欧盟的一项调查,2010年,欧洲25~49岁年龄段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中,失业率为8.2%,而奥地利仅为2.5%,在27个欧盟成员国中排名倒数第二。
到目前为止,奥地利应用技术大学并未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完成应用技术大学硕士学位后若希望获得博士学位,仍需进入普通大学学习,所学专业原则上需一致。
4.侧重应用性研究,提高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
为了促进就业和发挥自身优势,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奥地利政府将很大一部分财力投入到支持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上,专门拿出资金用于企业及科研部门的研发,并提供大笔经费对高校进行扩建和升级,从而大大增强了高等教育为奥地利企业输送高端人才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奥地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研发活动,特别是应用性研发活动是应用技术大学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在奥地利,应用技术大学虽然具有从事科研活动的法律授权,享有较大程度的院校自主权以及本地政策影响力,但联邦政府层面极少承担资助应用技术大学科研活动的法律义务。为了获得研究经费,应用技术大学的研发活动主要依赖于与区域经济实体的合作,这些合作主要是应用性研究。应用技术大学特别强调自身科学研究所具备的国际竞争力,研究主题选择与地方、国家以及国际发展潮流密切相关联。这些学校在地方特色优势领域、跨区域合作以及密切的国际合作网络中成功开展研发工作。这些项目运作极好,与著名企业建立了广泛联络,提升了院校声誉,最终增加获得研究经费的机会。奥地利应用技术大学通过合同融资的数量在不断增加:2002年获得2114.4万欧元,2004年获得2815.1万欧元,2006年则增加到4349.3万欧元。
应用技术大学在这些合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某些合作网络已经成为应用技术大学与企业交流的平台。应用技术大学的研发人员通常与学校所在区域内的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因为可以从这些企业和行业获得相关工作经验。这被看作是应用技术大学的一项重要资产,这不仅关系到科研人员的研发活动,而且也有助于相关课程的开发和保证培养质量。
奥地利联邦政府决定成立应用技术大学的目的,除了实现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增加国家高等教育系统的透明度和协调与其他欧盟成员国之间教育系统的衔接外,更重要的目标是加强本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独立性和问责,以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效率。
1.详细的法律保障框架
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法律体系,奥地利也不例外。根据奥地利宪法规定,职业教育的管理主要由联邦负责。在具体的实施中,由联邦、邦和行业协会共同合作完成。总的来说,联邦负责职业教育的立法及整个职业教育的发展,邦一级的部门主要负责具体的实施和监督。各行业协会则负责专业标准的起草、课程设置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
除宪法外,奥地利的教育立法相当完备,包括《学校组织法》(1952年)、《职业培训法》(1969年)、《学校教育法》(1986年)等。这些立法对学生的入学标准、评估体系、学制和教学工作人员合作、学生及家长的职业指导咨询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健全严密的法律体系确保奥地利职业教育能够有效地向社会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是其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强有力的保障。
2.高度自治的学校管理体系
根据《应用技术大学修业法》的规定,奥地利应用技术大学的举办者不是联邦政府,而是各省、直辖市政府或私人团体,他们负责学校的建设、设备的配置等固定资产成本费用。学额的成本(即学校运营、管理的费用,比如管理人员、专任教师的工资等)采取分担的方式,即举办者承担10%,联邦政府承担90%。鉴于教职工工资和运转成本经常变化,奥地利每年都会对每个学额的成本重新计算,按类别折合为标准成本,科技类学科约7600欧元,经济和商业管理类学科约6400欧元。学额数量取决于应用技术大学与联邦政府签订的发展和资助计划。按照奥地利国会2000年的一项法案,举办者每学期可以收取363.36欧元的学费,但是否收取由举办者自主决定。
奥地利应用技术大学的专业课考试标准由各校自行确定,不受联邦政府管理。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是奥地利应用技术大学的培养质量保障的第一道防线。奥地利应用技术大学没有班级与年级之分,采取的是完全学分制。大多数课堂也不点名,只要有能力通过考试,教师并不在意学生是否来上课,学生只要通过所有考试并完成相应的学分就可申请毕业。每门课程可考3次,若3次没通过就被会退学。所以,学生考试时有权带着律师,以判断教师是否故意刁难。在这样的组织架构下,随着工商业界需求的变化,应用技术大学提供的专业数量与内容也必然随之调整,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3.适度的外部监管体系
2005年奥地利联邦学校教育、艺术和文化部提出了“职业技术教育质量保证提案”(VET Quality Initiative,以下简称QIBB),主要内容是质量保证体系需要囊括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使教学质量、管理质量同步提高。QIBB提出了各类职教育机构发展的共同目标,同时也为它们自身发展留下了足够的空间。QIBB与国际、国内公认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保持高度的一致。特别是QIBB框架下关于职业技术教育质量保证的一部分,在欧洲盛行并成为哥本哈根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奥地利应用技术大学的教育质量接受应用技术大学委员会(FachhochschuleCouncil,以下简称FHR)外部监督。应用技术大学委员会的内部重要成员由联邦科学和研究部任命,该委员会编制为16位委员组成,其中有4位应为女性代表,任期3年。FHR的主要职责是审核应用技术大学的设立以及学位课程的设置,以及国外学历审核,联邦教育主管部门(即联邦教育科学和研究部)并不直接审核学校的设置事宜。FHR每6年对应用技术大学进行一次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学校自我评估、外部评估小组评估、应用技术大学委员会审核评估报告和公布评估报告结果等环节。其中,在学校自我评估环节必须有学生代表参加。评估报告的内容包括战略和组织、质量保障、课程和教学、应用性研发、教学与研究人员、国际化、基础设施和经费等7个方面的内容。外部评估小组必须包括以下人员:1名应用技术大学学术管理人员,1名具有高等教育学校评估经验的专家,1名企业或非营利组织管理者和1名学生代表。外部评估小组的成员中应当至少有1名成员来自国外,至少有1名成员熟悉奥地利应用技术大学,并且至少有1名成员参加过外部质量评估。应用技术大学委员会将会对外部评估小组提交的报告进行审核,评判其是否达到要求。在经学校许可的情况下,应用技术大学评估委员会将会把评估的结论发布在其网站,但评估报告的细节不会被披露。奥地利是欧洲第一个推出应用技术大学认证系统的国家。
世界经济论坛的系列《国家竞争力报告》明确将奥地利归于创新驱动阶段的发达国家。在年度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奥地利的整体竞争力排名世界经济体第16位,在欧洲名列第9位,整体排名比年度提高3名。其中,三大要素的排名分别为:基础要素第20位、效率提升要素第19位、创新与成熟性要素第10位。在该报告中,奥地利的“研究与培训服务的可获得性”(位于“高等教育与培训”支柱下)排名世界第3位,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同一支柱下的指标“员工外部培训”排名世界第12位。此外,在“创新”支柱下的“机构科学研究质量”(排名第21位),“大学与企业合作科研”(排名第13位)。这几项与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相关的排名均高于奥地利国家竞争力的排名,从另一个方面体现出应用技术大学对奥地利国家竞争力的贡献。经过20年的发展,应用技术大学已经成为奥地利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还没有真正实现从层次向类型的转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职业教育“断头教育”和终结性教育的特征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缺乏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通道,特别是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需要的高技术应用人才和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也间接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奥地利应用技术大学的成功经验可以作为我国高校,特别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学习和借鉴的重要对象。
瑞士连续四年在国际竞争力排名(GCI)中拔得头筹,尤其是在2005年到2006年实现了从第8名到第1名的跨越,诸多分项指标也名列前茅。深度解读《2012全球竞争力报告》的十二大支柱排名可以发现,瑞士表现较为突出的方面分别为创新、劳动力市场效率、企业成熟度和高等教育与培训。近三年来,这四大支柱的排名一直位列前四,它们均与应用技术大学有密切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90年代,瑞士处于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阶段。年间,传统的优势产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服务业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体。
1.二战后经济增长放缓、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瑞士已经成功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向工业、服务业主导的转型,形成了出口导向型的经济结构,化工、机械、仪表和食品成为其优势产业,在国际市场上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90年代,瑞士处在产业结构的第二次自我调整阶段,年的十年间,瑞士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缓慢,约10%的就业人员失去工作。在这一发展阶段,瑞士的劳动力市场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结构性失业问题严峻。一方面,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对高技术技能人才产生极大需求,不断提高的生产技术与日益复杂的市场需要对于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较高要求;而另一方面,受现有工人技术水平低下的影响,大量产业工人失去了工作。
2.传统产业面临危机,技术进步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
20世纪90年代,瑞士的经济衰退没有从根本上缓解,出现了大规模且相对集中的倒闭潮。年间,农业和建筑业出现了明显的负增长,银行、保险、能源、公共服务等行业增长显著,随着行业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与社会价值创造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这些行业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有学者将这一期间所产生的经济现象应用定量分析模型(SiwssAGE)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对如上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动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这一阶段瑞士的GDP增速缓慢,但是技术变动的贡献率仍然高达68%。除此之外,出口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技术进步,银行业、保险等金融业的发展也受益于技术进步。由此可见,该阶段瑞士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3.产业结构的变迁对劳动力市场产生更加多变的需求
产业结构的变迁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当产业结构以始料未及的速度发生变迁时,往往产生两种作用力:一方面,产业结构的变化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从而造成普通民众短期心里预期的变化,短期内会对国民经济的资源配置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变化会产生至少半数以上的正面效应,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拉动就业和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巨变很可能在短期内导致部分区域或者某些行业遭受致命打击,行业发展状况急剧恶化,从而使整个行业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当社会的剩余劳动力不能在短期内实现再就业时,社会的平稳有序发展就会遇到巨大的压力。这时对于劳动力市场的人才供给的多样性与人才供给的质量水平就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种产业结构的变迁中要以市场为导向随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正是在这一轮的教育改革中,瑞士实现了劳动力市场人才供给的多样化,超越了德国、奥地利等国,体现出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国家竞争力。
在时代背景的飞速变化与市场需求的不断变革中,瑞士政府深刻认识到,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是国家竞争力的基础。1993年,瑞士开始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将全国60多所高级职业技术学院按地区合并成7所应用技术大学,赋予其新的任务和职能,使其成为一种新型大学。至此,瑞士大学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普通大学,包括两所联邦理学院和10所州立大学;另一类为应用技术大学,两类大学同属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5A级。
1.服务技术技能积累的鲜明办学特色
瑞士应用技术大学按大区域设置,每所应用技术大学由多所学院组成(以原有的专业特色为基础),拥有多处校园,各学院既保持相对独立性,又避免了专业结构同质化的弊端,如西部应用技术大学共有7个学院,西北应用技术大学共有9个学院。应用技术大学学制一般为3~4年,完成180个学分后可授予职业学士学位。2006年开始,瑞士应用技术大学开展了硕士研究生教育试点的建设,2008年推广到全国。同时,还提供了丰富的继续教育课程,方便在职学习,为具有一些职业经验并希望提高职业技能的个人提供学习机会。2012年,瑞士应用技术大学已发展到9所,其中7所为公立,2所为私立,覆盖了瑞士各大地区,每年进入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生超过6万名。
应用技术大学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特别是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定位明确,特点鲜明。一是大学的学院和专业设置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从每所大学所设立的学院就可以看出当地的产业特色与经济发展基本状况。各学院大多规模适中,专业学科设置相对集中,这样的办学规模有利于开展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二是所属学院类型多样化,既有公立学校,又有政府资助的私立学校和经济来源基本独立的私立学校。学校的规模大小完全取决于所在地区的社会需求。三是学科专业设置具有显著的职业导向,人才培养方式注重实践导向,课程、课题和项目与工作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以隶属于西部应用技术大学的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为例,2011年其在校生仅为1864人,学生在进入正式的课程学习之前,要有一年的实习实训,经历酒店服务所有的岗位。许多学院采取的就是“前店后厂”的模式,例如,护理学院和医院建在一起,农学院毗邻经营欧洲典型大牧场。四是注重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很多企业的研发人员、管理人员甚至是金融机构的高管,往往都是先在中等职业学校接受教育,然后根据职业发展的需要到应用技术大学深造。五是在科研上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强调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注重与产业界开展合作,如西部应用技术大学有来自不同学院13个研究小组组成的“卓越网络”,根据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需求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转让。
2.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统一体
值得注意的是应用技术大学在整个职业教育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中发挥的作用。由于瑞士历来具有重视职业教育的传统,约70%的初中毕业生选择上职业学校,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完成了3~4年的职业教育后,可以凭借联邦职业教育结业证书,直接进入应用技术大学学习。但在实践中,多数职业学校学生选择先参加工作再根据实际需要进入应用技术大学攻读学位或进行短期课程进修。以2006年为例,直接入学者占18.9%,1年后入学者占17.1%,两年或以上入学者占14.7%。中职毕业生也可通过参加补充考试进入普通大学,或继续通过考试和培训获得高等职业教育文凭。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应用技术大学在瑞士高等教育系统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大批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也成为瑞士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目前,应用技术大学的就业比例已超过传统的普通大学,平均年薪则一直略高于普通大学毕业生。瑞士普通大学和应用技术大学两种类型的大学定位明确,办学特色鲜明。这种制度设计,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了社会多元的需求,同时,从运行上看也是有效和高效的,对于瑞士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通过应用技术大学,瑞士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衔接贯通,构建了完整系统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使瑞士高等教育在全球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仍然保持着鲜明的特色。
瑞士产业结构的调整充分结合并利用本国地理区位与自然环境条件,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经济发展之路。在产业发展中,将产品的立足点放在高质量和高品位上,注重产品的品牌效应,维护产品的优良信誉,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这成为了瑞士第二产业的主要特征。以旅游业、银行业和保险业三大支柱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主体,70%的在职人员效力于服务行业。瑞士坚持高精尖技术路线的重要保证是人才的充分、高质量供应,应用技术大学为瑞士产业结构顺利提升立下了汗马功劳。
1.为“研发——实践——培训”的各环节提供智力支持
20世纪90年代,瑞士的人均收入在35000美元左右,按照发展阶段的收入标准,瑞士是处于创新驱动阶段的国家,这意味着创新因子对国力发展和维持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高端产业是否具有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能否保持高水平创新力。高端产业技术最主要的创新路径是通过基础研究来进行自主创新。具体过程如图3-1所示。
首先进入准备阶段,包括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划;其次是技术引进和研发阶段,并经过一系列开发创新后进入应用阶段;最后是将成熟的产业创新技术应用于大规模市场生产。应用技术大学的组建与如上各个环节息息相关,在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提供大量的智力支持。应用技术大学的主要任务包括:提供学位课程;提供继续教育和培训;开展应用性研究;为第三方提供服务。这些内容早在日政府颁布了应用科学大学联邦法(The Federal Act)(SR 414.71)就已得到确立。首先在基础研究环节,相比过去的高级职业技术学院而言,应用技术大学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基础研发工作,根据生产一线的需求随时调整课程设置,使科技水平始终与企业需求相适应。其次在应用环节,应用技术大学会有专门的人才负责新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其开展的应用性研究以及教学和实践之间的紧密结合确保所开设课程与社会发展前沿保持一致,并且将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反馈至教学中,有利于技术的扩散与深化发展。与此同时,应用技术大学还提供了大量的后期培训工作,为企业具体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与实地指导。可以说,应用技术大学的主要职能与产业创新链条各环节的需求是高度耦合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高端产业创新路径的基本要求。
2.具有区域特征的专业设置助推产业集群式发展
国家的实力根植于该国产业和产业集群的表现,国家竞争优势也体现于该国许多产业发展的综合表现。在产业集群中,产业发挥彼此相互强化的功能,也意味着产业发展举措具有连锁扩张效应。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瑞士政府把经济发展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瑞士由26个州组成,各州的自然地理条件、地缘优势以及经济实力各不相同,瑞士政府为解决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较有特色的是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基于产业优势而形成的集群成为瑞士经济的重要板块和亮点,例如:钟表、纺织机械、医药、食品、银行、保险、旅游等产业都呈现出高度集群的特殊模式。集群式的产业发展需要充足的人力资源储备,瑞士政府针对相关产业发展的需求开展富有特色且严格管理的职业教育,瑞士应用技术大学的组建满足了产业发展的不断增长的需求,为其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的技术人才队伍,助力其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不同于传统的根据知识一般属性划分学科的原则,应用技术大学根据区域及自身发展需要自主设置学科,按照劳动市场的职业分类原则,设置了技术和信息、建筑工程和规划、化学和生命科学、农业和森林、经济和服务、设计、卫生、社会工作、音乐影视艺术和其他艺术、应用心理学以及应用语言学等11大类,下设学科可根据当地产业特色与发展需要进行调整,采取自下而上的学科申报制度,可以不断培养集群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型多层次的职业人才队伍,为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强劲动力。
3.成为中小企业兴盛不衰的主要动力
尽管瑞士拥有无数重量级企业,例如,食品业巨头雀巢公司(Nestl&)和电机能源企业ABB集团,但它们却并非瑞士作为制造业之国的真正代表。实际上,瑞士企业几乎全部(99.6%)都是中小型企业。145万人在为这些公司效力,占到非国营企业员工总数的70%左右。只有约750家企业的员工人数超过300人,但他们仅占总员工人数的30%。应用技术大学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中小企业,它们积极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基础性研究、相关成果的转化和后期服务与技术支持,提供创新和适用于市场的解决方案,并且其毕业生也大多效力于中小企业。这些应用性研究给中小型企业带来巨大收益,满足了企业差异化经营战略的需求,并且在校企合作中碰撞出火花,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例如,制药业是由合成染料业发展出来的,瑞士人在无意间由染料中发现药效的成分而开发出此产业;有些化学品也是染料的副产品,应用技术大学通过这种方式在提升中小企业乃至社会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在合作中颇为受益,因此自愿为应用技术大学提供科研经费,目前,在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进程中,政府投入的科研经费只占总投入的25%,其余经费均来自于企业的投资,中小企业对应用技术大学的科研充满信心,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可以针对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展开研究,新的科研成果可以很好的转化为一线的生产力,为中小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4.鼓励国际合作,吸引大批人才,保持创新动力
日颁布的联邦法律中关于应用技术大学部分以及港口法与各州之间的协定改变了瑞士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应用技术大学在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一直和周边国家在高等教育机构之间开展合作,积极参与欧盟鼓励学生流动的Erasmus交换项目。目前,应用技术大学与各大洲的高等教育机构都签署了教学和研究的相关合作协议,并不断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目前,瑞士应用技术大学提供20多种本科或硕士阶段的英语课程项目,有大约20%的教职工和16%的学生来自其他国家。虽然与州立大学和联邦理工大学相比,其数字还存在差距,但应用技术大学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的发展速度与势头非常稳健,积极利用良好的研究与发展条件吸引各个国家的人才来瑞士开展交流与合作。在未来的几年之中,应用技术大学的国际合作活动将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应用技术大学在瑞士高等教育系统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大批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也成为瑞士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
二战结束后,德国确立了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依靠良好的工业基础和较高的劳动力素质,同时也在马歇尔计划的资金支持下,德国经济很快复苏并迅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德国超过英、法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二战前,德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持续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工人,这也成为德国经济复兴和迅速发展的保障。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升级对劳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和社会迫切需要大批拥有良好的文化基础、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德国原有的大学(Universit&t)定位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功能和目标相对单一,专业设置以基础性学科为主,且学制较长,获得大学文凭至少需要五年时间,无法满足新增的社会需求。而在大学之外,德国自19世纪开始建立的很多工程师学校(Ingenieurschule)、高级技术学院(H&here TechnischeLehranstalt)、机械学院(Maschinenbauschule)等机构则在培养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方面有很好的基础。到20世纪60年代末,产业界对于提升工程技术人员培养层次的呼声越来越高。同时,这一时期很多欧共体国家已经逐步把工程师培养纳入高等教育范畴,这也成为德国对原有的工程技术类学校进行改革升级的动因。
从1967年开始,巴登—符腾堡、柏林、北莱茵—威斯特法伦等州先后开始了建立以工程技术为专业特色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的尝试。1968年10月,联邦德国各州州长达成协定,一致同意将原有的基础较好的工程技术类学校进行合并或改革,建立高等专科学校(Fachhochschule),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应用技术大学,并通过师资培训、课程改革、设备更新等使这些学校达到高等教育机构的水平。今天,德国所有应用技术大学中有1/3是在原有的工程技术类学院基础上建立的。
1976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总纲法》正式明确了应用技术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法定地位。之后,应用技术大学在德国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学校数量不断增加,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两德统一后,原民主德国的一些高等工程技术院校也改建为应用技术大学。从年的20年时间里,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数量从125所增加到214所,远远高于其他类型高校的数量增长。其中,私立院校的数量从39所增加到109所,今天已经占到所有应用技术大学的一半。2013年,应用技术大学注册在校生共82.8万人,约占德国高校在校生总数的1/3。
早期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科设置以工程技术类专业为主,但很快拓展到社会工作、商学等应用型的社会科学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专业在应用技术大学也开始兴起。进入90年代,为应对新兴的社会需求,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中跨学科的应用型专业增多,如工业工程与管理、生物工程、化学工程、应用化学、经济法学、管理学等。还有一些新兴的专业得以发展,特别是非医师类的卫生健康和护理类专业,如护理学、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学、应用健康学等。从学科大类上看,最近十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经济、法律和社会类专业的招生规模显著增长,成为在校生最多的专业领域。其次是工程技术类专业,在校生规模也有较大增长,具体见图。总体来说,在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尽管专业数量和类型有较大变化,但应用性始终是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专业设置的基本准则。
图9 年德国 应用技术大学各专业在校生数量变化
在前期发展过程中,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主要定位于人才培养,通常不涉及科研活动,在各个州的高等教育法规中,应用技术大学的任务被明确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科研则被规定为是综合性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任务。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很多应用技术大学开始从事应用性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方面的工作,越来越多的联邦州开始将应用性科研作为应用技术大学的一项必须的或选择性的任务。
在1998年之前,德国综合性大学所授第一级学位为文凭学位(Diplom,主要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材料化学专业就业前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