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硕体验创新咨询的金融体验主要指的是什么?

近年来,随着中山金融行业迅速发展,金融消费权益和金融机构服务质量也日渐受到关注。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更加多元化、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不仅仅是市民的期望,也是所有金融机构正在思考的问题。
据介绍,建行快贷为国内金融系统首个真正的个人网上全程自助贷款产品,可以让客户足不出户、简单轻松点点按钮,最快几分钟即可资金在网上办完全部的贷款流程,为广大个人和小微客户提供了便捷好用的融资产品。
在金融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对促进金融市场健康运行,维护金融稳定,社会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山市中心支行透露,目前中山金融服务的相关投诉主要集中在银行的服务态度、收费、保险的理赔等方面。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行业关键字
UserFriendly2011年会嘉宾采访——唐硕咨询黄胜山
UserFriendly2011
  黄胜山:UPA中国团队成员之一。现任唐硕咨询自身商务经理。    记者:UPA的大会您参加过很多届了,要不先谈谈您自己的感觉,这届UPA大会有没有感觉跟以前不一样的地方?&&&   黄胜山:我总共参加过七届,从08年起我不在UPA组织具体任职。之前在UPA我主要在大会中做后勤。这一块比较辛苦,因此会议本身我参加的比较少,所以比较少的有意见。  今年我觉得有几个变化。一个方面,我觉得大家对用户体验这个行业的重视有很大改变。前几年的大会一些通讯公司,互联网公司会参加的比较多,属于比较传统的行业。但现在可以看到,像银行、证券公司还有很多其他的一些比较小的或者是其它领域的公司都有非常多的参与。另外,大会讨论的焦点也在进化,从04、05年集中在讨论可用性,后来开始讨论广义的用户体验,现在用户体验在朝新的方向发展,今年我们看到关于服务设计,情感设计,敏捷用户体验等主题会有比较多。&&&   记者:作为大会展商,请您在这边先简单介绍一下唐硕咨询的业务范围、公司发展等等吧。&&&   黄胜山:我们公司的定位是用户体验解决方案。从产品角度,我们提供包括用户体验研究,交互设计、视觉设计和用户评估评估的系统体验解决方案。我们大部分的客户主要项目都是比较完整的全流程的项目。另外我们也提供咨询服务,主要是帮客户做用户体验机制设计,建立团队,进行趋势和策略分析等。我们公司有一些我们称之为“方案咨询师”会专门做这一块的工作。
  公司是07年成立的,发展比较快,现有60多人,现在在上海、北京、深圳、厦门都有办公室。目前的业务领域有50%到60%都主要集中在移动互联网如手机,PAD,手机应用等方面,还有一些像银行、电信运营、互联网、家电、电子商务等行业。&&&   记者:您刚才提到,唐硕主要着眼于整体的方案提供,从研究可能到后来设计再到后续的测评。但是往往这些领域所需要的人才的素质是不太一样的。这种情况下,不同背景和技能的人是怎么来组成一个团队进行合作,来提供整个全流程的服务的?&&&   黄胜山:首先我们有有专业用户研究人员、交互设计人员和视觉设计人员,他们在项目中会密切配合提供全流程服务,并且根据所处产品设计阶段不同不同角色参与的深度不同。其次,这种项目我们一般会至少配备一名咨询师的角色,咨询师是那种对研究、交互和视觉都有很多的经验,并且能够控制和协调整个UCD流程合适进行的人员。此外,全流程服务中一个非常关键和比较有挑战的点是研究和设计的配合,这个过程非常关键是需要项目组成员形成对用户的同理心(移情)。我们在很多做研究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比较资深的设计师会去参与;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同时也有该项目关键研究员的参与。我们有一些研究员有很好设计的背景,我们把这种角色叫做设计研究,他们起桥梁的作用,能够把研究的成果转化成设计并且帮助制定设计策略,然后来跟两者之间有效的配合。  另外我们比较重视不同文化和教育背景下研究员和设计师之间的碰撞以产生更多的创新的思路。我们公司也有大概有30%到40%左右的人都是国际上的留学生。像这次来的荷兰教授,我们有几个他的学生,来自爱尔兰、意大利、英国、法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等。  &&&   记者:刚才您也提到说从今年大会看来,有些新的方向。比如说情感设计、服务设计。您也从业蛮多年了,您在这个过程中,觉得用户体验这个行业,他本身有哪些变化,未来有哪些新的趋势?&&&   黄胜山:首先,一个比较大的变化是客户从关注视觉设计到逐渐关注交互设计以及用户研究的能力。在前几年我们谈客户的话时候,是否有好的视觉设计很重要,甚至是决定因素。但是现在很多客户认为,只要视觉设计达到一定的水平,会更多地以咨询公司是否能提供包括视觉、交互的整体解决方案来进行判断判断。这其实反映出一个趋势,从只重视视觉设计到开始重视交互设计。总的来说,随着时间推移,在用户体验方面的重视程度会从视觉到交互到研究,逐步加大。,  第二块,服务设计这一块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发展。目前我们做的基本上还是以产品为主,但是产品的体验其实会受到整个的服务流程的影响。欧洲和美国在服务设计这块最近两年也发展非常快。  第三块,现在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敏捷用户体验流程,越来越强调在研发早期就有可以运行的产品,并且不断验证和完善。以前的项目外包一般的形式是客户留出几个月的时间,完全包给外部公司做设计,等设计定型了,再开始做开发。但是这种方式下可能7、8个月以后,发现市场已经变了。  还有一个趋势是关于用户体验机制流程的建立。其实国内现在非常多的公司,不管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在做用户体验。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设计做得很好,但是等产品开发出来以后,发现跟之前的设计相差甚远。目前国内的用户体验团队太快速发展了,大家没有一个沉淀,感觉已经到了一个平台,如果再想突破上升的话,关于公司的用户体验的公司组织架构、流程的变化也要跟上。&&&   记者:用户体验咨询公司一般是比较传统的一种工作方式:从客户那里取得需求(输入),然后提供一个输出。而现在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这一块,更加注重更敏捷的开发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咨询公司跟客户之间应该建立怎样的合作模式?你们遇到了怎样的挑战?&&&   黄胜山:这种情况会对合作模式带来一些变化:以前主要工作在自己公司做,我们只需要在关键节点跟客户汇报、讨论就可以了。现在客户需要我们有一些快速的反馈,采用更加敏捷、密切的合作方式。所以我们有以下几种做法:  1.现在在成立办公室选址上也会考虑到我们客户的要求,会在相应的地区配套相应的人员来去支撑,以满足客户需要项目组人员经常在一起沟通的情况。  2.关于敏捷用户体验这一块,其实国内做的还比较少。我们公司目前请到美国的咨询公司帮我们敏捷用户体验培训,主要就是培训我们的人员怎么去适应这种敏捷用户体验的变化,该做什么样的配合。我们国内的客户其实也想要敏捷用户体验,但不知道怎么做,我们也会请我们的顾问去给我们的客户做这方面培训。  敏捷用户体验就需要快速反馈的,可能以前同事不需要出差,而现在可能出差比较多并且要求每个项目组成员都有足够的与客户交流的交流能力。&&& &&&&& 记者:从用户体验咨询公司的角度来讲,你们是怎么发挥你们在用户体验这个方面对客户公司和产品的影响力呢?&&&   黄胜山:。我们在跟客户合作的时候,首先会注重和客户达成共同的目标就是把这个产品做好,我们是一个紧密合作的团队而不是内外两个不同的团队。一些客户包括老板,研发的副总和开发人员等各相关部门和人员都非常重视,那这样我们做起来就非常容易。对于这种客户,我们只需要告诉客户什么是好的设计、什么是好的体验,只要把事情做好所有相关部门都会密切配合,用户体验对客户和对产品的影响力就自然的体现了。另外有些客户有的时候不是特别清晰地知道用户体验怎么做而会给出一些非专业的建议和要求。作为咨询公司我们要给他合适的引导。而不是说客户说我要什么,我就给他什么。就像做用户研究一样,你要看用户的动机,而不是仅仅听用户说的什么。这样我们才能体现外部用户体验公司的影响力。&&&   记者:在您合作的企业中,有些企业没有用户体验专门的部门。而有些企业,比如说华为,其实是有自己的一些用户体验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您感觉咨询公司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大家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可能有侧重点或者方式上有哪些差异,对于这些公司来说,咨询公司的价值可能是在哪儿呢?&&&   黄胜山:作为咨询公司,我们有时充当客户的智囊,有时充当第三方力量,有时充当体验的实现者的角色。  一方面,企业本身有做用户体验的一个缺点是他们的人通常只做一个产品。而设计是互通的。对我们的优势来说,我们做的产品有工业产品、软件、网站、手机 、Pad、家电等各种领域。各个方面有不同的经验,有不同背景,就更容易迸发出好的设计思路,这是过于专注于一个产品时容易忽略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所以我们更多的是以智囊的角色揣出现,比如帮助客户定位体验策略,进行概念设计或者用户研究等比较关键的工作  其次,有些客户想要自己在公司内部推动用户体验的时候,其实是比较困难的。而同样的一个事情,如果有外部公司来推动的话,相对来说会比较容易接受。  另外,有些客户本身有非常多的项目,自己内部团队没有足够人力来完成,我们通常会配合客户完整的完成客户的部分产品。&&&   记者:说到推动用户体验,在有的时候,我们在困扰用户体验如何达成影响力的时候,也会有一个感觉:用户体验它是一个很模糊的词,不太好用具体的东西去定义它。那么,你们和其他公司去合作的话,怎么去衡量用户体验方面的成功,有没有这方面的标准可以去证明用户体验的影响力?&&&   黄胜山:这是非常难回答的问题,这么多做用户体验的人,包括很多国际上的专家,我也没有看到谁有一个特别合适的、实践性的标准,因为用户体验指标的量化是比较困难的。  首先,用户体验是有一些可以量化的指标的,比如成功率、转化率、完成时间、满意度等等的指标存在。但是对于大多数客户来说,他没有精力、没有费用、也没有资源去做这个衡量用户体验指标的事情。以前和董建明博士在一起参会的时候,听到提出过一个想法:用户体验就像看病一样,作为病人你并不能在事前证明看了医生病就能好,但你也不会因为这一点就不去看医生了。一些客户会比较注重间接经验,我们把做过用户体验的公司的好的经验介绍给客户,让他们会比较了解。  并且用户体验指标衡量的难易程度和行业也有关。互联网是相对容易测量的一块,像互联网公司如果尝试改变翻页的方式,他们就会有大批量的数据,这个可能是不太一样。&&& &&& 记者:我们周围的环境一直都在变,包括一些技术的产品,3G网络的普及,各种各样的移动终端的诞生,包括我们说的有一些以前比较传统的线下的行业已经渐渐开始线上,或者去往用户体验这一块去发展,那就涉及多很多产品的创新。在您的观点当中,用户体验咨询公司对产品的创新有着什么样的推动作用? &&&   黄胜山:从我们来说,我们这种创新更多的是来自于对用户的理解和把握,这个也是我们的一个核心优势。其实技术的创新,也是服务于用户的需求。比方说我们现在有E人一E产品,他可以全手写来交互。很多人可能会问,既然有触屏的技术,为什么不提供触屏?这和用户有关,他们可能是40多岁的人了,对触摸屏或电脑并不是特别熟悉。因此产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让这些用户可以用手写的方式输入和交互。  用户研究的创新其实国内也有很多公司做,但是在用户研究的效果上会有差异。我们有时候会到用户的工作生活环境中去做。比如做一个时尚研究的时候,用户会带我们去他觉得时尚的地方,这个是深度研究用户的一种方式。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创新的来源也是在设计上的创新,我们通过用户体验能够了解核心用户,就是我们目标用户的需求,再把用户需求用一种生动有趣或者是情感的方式,创意的渗透出来。  另外,技术如果能够有效地跟用户体验结合,也会带来创新。比方说大家用iPad比较多,都觉得pad应该就是手滑的。而E人E本他们做手写做得比较多,手写技术可以做成手写邮件、绘图,这就是技术能够去帮助我们进行的创新,以新的方式去实现目标用户的需求。因此,总结起来,创新应该是研究创新、设计创新,技术创新三者有效的结合。    记者:这个问题是帮很多在校的学生或者是在择业的。其实很多人对用户体验很感兴趣,但是我们听到学生问的很多的问题是,我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公司来起步?可能从公司类型方面来讲,他可以选择的有咨询公司或者进到企业里面,在行业里面又有很多传统行业,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甚至一些金融行业,对于一个刚起步的学生,能不能给他职业规划方面的建议。&&&   黄胜山:职业选择的前提是自己要有清晰的职业规划。要时刻问自己“我是谁?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工作是为了什么?为了生存,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还是为了梦想??“只有想清楚的了这些问题,职业规划的问题应该可以迎刃而解。下面是一些关于不同角度的分析给大家一些参考:  咨询公司最大的好处可以接触很多领域、很多产品,身边的人都是一群有激情、创意的人大家一起碰撞和成长。设计是互通的,一个好的设计师应该是能够融汇各种不同种类的设计然后才能成为一名大师。这对那些将来想成为用户体验专家、资深设计师或者大师的人,咨询公司可能会更合适。还有些人在咨询公司做了几年以后,对用户体验会非常了解,他可能再转去去企业,做一些资深的用户体验角色。  但是如果你希望专注于一个产品的体验,并且能够持续跟进产品成功。这些人可能更适合进入企业。但很多大企业分工比较细,你可能专门只做测试或者专门只做交互设计,这对那些希望能够全面、综合发展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方式。如果将来想成为一个用户体验管理者的话,你要对用户体验的各个方面都要有充足的了解,如果只是在某一个方面比较专注的话,可能你的思维等各个方式都会有限制。这样看来现在咨询公司做几年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从行业的角度来说,移动互联网肯定是大势所趋,所以    记者:好的,刚才是替很多在校的学生问,那现在替已经开始参加到这个职业的人也有一个问题。昨天Jason也在讲,现在很多做用户体验的专业人员好像总是接的一些猎头的电话或者别的公司的邀请,您怎么看现在用户体验行业人才的这一块,是供不应求呢?还是供大于求呢?或者哪一块的人才会特别稀缺?&&&   黄胜山:目前用户体验人员肯定是供不应求的状态。现在各个领域,各种规模的公司都在做用户体验这一块,所以招人的需求会是特别多。但由于这个行业开始没有几年有经验的从业人员不是那么多,并且每年专业毕业的人相对来说不是那么多,所以总体是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其中需求最多的是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资深研究员和设计师以及具有丰富用户体验从业经验同时又有带领团队经验和能力的经理及总监级人员,这个是目前很多猎头公司和企业招聘的对象。从工作性质上来说,现在对交互设计师的招聘需求尤其强烈。
  目前这种用户体验人员跳槽非常快和多并不是一个好现象。用户体验是需要沉淀和积累的专业。一定要在一个公司能够待个几年,真正了解到一种企业的文化、影响体验实现的各个方面以后才能真正把经验转化成对自己切实有效有价值的内在。&&&&&&& 记者:非常感谢您。
(责任编辑:)
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教授、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博导、上海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台湾华梵大学客座教授… []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版权所有 &
视觉同盟()
Copyright & 2004-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 |体验峰会2017 -- 体验,重塑品牌与人的关系-美通社PR-Newswire
体验峰会2017 -- 体验,重塑品牌与人的关系
体验峰会2017 -- 体验,重塑品牌与人的关系
上海日电 /美通社/ -- 8月20日,由唐硕体验创新咨询与哈佛商业评论联合主办的体验峰会(X Summit),在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圆满落幕。会议聚焦消费升级与行业转型,为期两天半的活动(12场主题演讲、2场圆桌论坛和2个工作坊)以企业、学术、投资、社会等视角,吸引了800位来自金融、车企、地产、传统零售、奢侈品、快消品、酒店、互联网、教育培训、咨询公司、设计公司、创业公司等众多行业的创新者。来自东方与西方,不同行业的领导者间,围绕品牌与人的关系进行跨界碰撞。
转型的时代,最可贵的是创造力
“我们面临着人类历史上继二战之后的第二大不确定性,在这种不确定性的情况之下,人无非就是几种状况,第一种是我拒绝,第二种是我随波逐流,第三种是我要主导变革。”钮键军(哈佛商业评论副总编)在峰会开幕时提出:“所以,无论是新零售、数字化还是体验思维,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必然,这不仅出于政府的要求,更是企业求生的唯一途径。这不是简单的品牌营销策略,而是战略上的考虑。”
XSummit 2017体验峰会
环境在变、企业在变,不变的是创造力的价值。作为天使投资人,郭威(UpHonest Capital 管理合伙人)指出在硅谷的投资圈,体验和设计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甚至有人选择用设计方案来投资中意的初创公司而不是钱,进而创造的价值远远超出一轮融资。“除此以外,越来越多的独角兽创始人或者联合创始人都是设计师背景,比如 Airbnb、Youtube。在小小的旧金山市,34家独角兽公司的创始人中20%都是从事和设计相关的工作,由此可见设计在美国发展速度之快。”消费升级的浪潮里,投资人更看重如何在技术与体验之间找到平衡,而设计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当技术开始融合的时候,有哪些其他的特质让你青睐一个品牌,不单纯是外形,而是产品整体的使用体验,从一开始你想买这个产品到最终使用完了扔掉,一系列的差异化感受才是影响你决策的关键。”
21位不同领域的领导者带来精彩的分享
裴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零售业界一直有不同的声音,是经营顾客还是经营商品,但不论前者、后者,用户都是离不开的根基。”同时他分享了零售行业的数字化趋势:“数字化转型,已经不需要在讨论,它已经发生是必须应对的趋势。商品的数字化、顾客的数字化、服务的数字化。我们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字化之道。”
Barry Katz(IDEO 全球设计与创新顾问)现场分享了 IDEO 在教育、移动的最新设计,解读了硅谷的特色生态和精神,主张了解未来真正需要的东西,预见可能发生的变化,引导并且创造更多可能性。他说:“在过去,设计师停留在工作室;在未来,设计师将走出去,成为协作者、管理者、创始人。”
关于个体与群体创新,Bas Raijmakers (Co-Founder & Creative Director of STBY) 说:“对人的细分的层面一定是要有目的的,一定要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赋予在背后,你对他的细分和最后的一定要有一定的关联性,单纯的为细分而细分是没有意义的,是要找到在更大情境里面,相关联的价值差异以及价值关联,才能让最后的故事变得更加完满。我们需要从全球的角度理解关联性到底是什么,所有这些人纳入进来,微观的宏观的,他们的反馈都是我们提取素材的最重要的源泉。”
真正以用户为中心,年轻人决定未来价值
杜国楹(小罐茶董事长&创始人)在分析中国茶市场时说:“茶叶拥有三个消费场景:买、喝、送,以用户为中心,找到品牌与消费者间的每一个触点,挖掘痛点并进行优化和改进,包括产品、店面、客服、广告等等。”,“我们没有生产茶,但是我们在为茶叶制定统一的认知与体验标准。”杜国楹团队花费三年半的时间调研,总结出“小罐茶大师作”六个字,解决了消费者在购买时对于茶叶鉴定能力的缺乏和评价标准的模糊。不论是传统工艺,还是现代文化,想要做好生意先贴近用户,了解用户。
800多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创新者相聚上海国际时尚中心
许如杏(前耐克大中华区品牌服务体验总监)从四个方面形容80后、90后,甚至00后新一代消费者的特征:“第一,要真实的、专业的;第二,要创新,而且是方方面面都要创新;第三,他们希望可以和有关的社群产生联结;第四,能够带来激励和启发。现在,消费者的期待越来越高,他们在之前的需求至上还表现出对于最好的、最快的、最有尊享感的、最有参与度的产品和服务的追求。”Nike 在今年3月26日推出了一个新科技 VAPOR MAX,满足了年轻人对于连结感和创造力的诉求,加强了品牌与用户的关系“一切的一切是由消费者决定,不是品牌决定,不是大老板决定,不是领导决定,一切的一切是由消费者决定。研发创新产品、规划市场布局、设计服务流程……”
“屈臣氏的用户绝大部分是女性,基本分为两类:大学生和轻熟女、妈妈。作为大型线下零售商,我们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改变即年轻人出门都不习惯带钱包。所以在近两年的时间内,我们想把所有的用户会员卡,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通通整合在微信或者其他类似平台进行,适应现状无限进化的方向。”林顼(屈臣氏中国全国发展部总经理)向大家介绍了互动平台“莴笋”,用户不仅在上面分享、传播美容知识和产品,还可以预约一对一的顾问服务,除了让线上的体验更加直接和丰富,也加强了品牌与消费者间的关系。“这被我们称之为年轻派的空间设计,融入了大量的未来感元素,从色彩到细节,旨在吸引不同的顾客。”
Annette Baumeister(BMW Designworks中国副总裁)分享了:“中国追求奢侈的用户正在年轻化”这一趋势。以80、90后为代表的年轻客群成为各个行业和品牌的目标用户,他们决定着未来商业的发展。同时阐释了人们在“汽车行业如何应对追求奢侈年轻化的趋势?”,“体验的象征意义以及如何赋能生活?”和“人们如何分享体验?”
主题茶歇,参会者适地交流
Tim Kobe(苹果零售体验设计师 Eight Inc. 首席执行官&创始人)从“差异化、情感和体验”三个维度分享了于设计和创意方面的思考:“80%的 CEO 觉得他们自己的产品与众不同,只有8%的消费者认同。我们要不断审视,不断验证,同时也要时刻关注竞争者的状态,避免同质化的局面。”他说:“商业领袖是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人,而不是仅仅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方案,而应该是带来新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回归用户体验,Tim Kobe 提出了新的概念:体验回报率(ROE),体验是可以为品牌带来收益的,这不仅仅是功能上的、也是情感上的,如果你能够为用户带来积极的体验,那么你的回报率就会非常高。
殊途同归,商业转型的体验之道
白鸦(有赞 首席执行官&创始人)在演讲中,分享了关于中小企业该如何构建线下的网店即最小消费单元整个消费体验的实践经验。现在商家的需求早已不再只是搭建一个网上商场那么简单,而是要打通所有数据和供应链,整合线上线下网点及渠道,实施体验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同时,白鸦分享了几点对于零售现象的洞察:“第一,要把客户私有化而不是让给平台;第二,追求客户规模化不如着重单客贡献;第三,用场景定义店铺而非品类;第四,从经营品类转移至经营人货场;第五,中国的社交网络毫无疑问是第一消费场所。”所以今天的零售商们不再围绕商品做生意,而是围绕人在做生意;而今天的消费者在购买时也不再需要多一个选择或功能,他们购买的是体验和服务。消费升级的核心其实是体验的升级。
零售企业需要体验,学校也一样需要。娄永琪(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院长&教授)将学院当成品牌和企业经营,他相信生活方式和观念的转型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经济,而设计是解决问题、驱动创新、构筑成功的战略性方法。分享了通过设计提升农产品价值,改善农村社群,改造农民居所,建立艺术家社群,猪棚艺术馆、艺术家驻地创作等创新项目。娄院长还透露了同济黄浦创意设计中学即将在上海外滩建立,尝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哪里有问题,哪里就需要设计,哪里有设计,哪里就有进步。”
Daniel Szuc(Apogee 联合创始人)呼吁大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周围人事物带来的影响,鼓励人们去做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像梦游一般的生活。体验峰会正是通过交换意见的方式,尝试唤醒企业和个人,认识到体验思维在未来商业发展中的战略性意义。
”这次峰会有趣的地方正是它的多元性,每个人都在讲体验,但是讲述的方式是不同的。体验思维是战略性的、长期的,怎么去重构、去执行,各家的做法和切入点都不一样。” 正如黄峰(唐硕创新体验咨询 创始人)所说体验峰会是真正意义上的跨界碰撞。“体验战略,是一个长期的总体规划。围绕目标用户打造基于品牌价值的全局统一的全渠道全触点体验。首先确定第一批用户,其次找准切入的场景和主要的触点,最后则是从全渠道出发,设计每一个环节,让用户感受到品牌所标榜的服务。” 所有的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是在围绕着共同的目标 -- 不断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更全面的品牌体验,品牌未来将是体验的聚合。
新零售与体验战略论坛将持续报道。
消息来源: 唐硕体验创新咨询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相关关键词:
多媒体新闻简介/唐硕用户体验咨询
咨询(http://www.)是中国本土的用户体验咨询公司,成立于2007年。总部设在上海,为满足客户多地域用户体验需求后相继增设北京、厦门、深圳.杭州四个分公司。现拥有60多位专职用户体验咨询师.研究员和设计师的唐硕咨询,其中20人的精英团队平均工作年龄超过5年,成为集用户研究,交互体验设计和视觉体验设计于一体的,国内首屈一指的提供企业用户体验全流程服务的公司。唐硕同时是全球用户研究网络UX&Fellow&()&的唯一中国公司。UX&Fellow可以为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提供跨文化研究和设计服务。&Tang consulting&
服务客户/唐硕用户体验咨询
E-commerce&&&portals洲际酒店集团\SIGMA-ALDRICH\阿里巴巴\腾讯\网易\中国平安\HUAWEI\AICATFI&\Emlrates\Marriott\Sina\FOSSIL\FedEx\PayPal\ebay\PUPONT\ACCA\BSi\SNDA\Coach\Oracle\Sogou\&FamilySearch&Telecom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橡果国际\SAMSUNG\NOKIA\\E人\PHILIPS&\OPPO\&ERICSSON\MEDIATEK\GIONEE金立Financial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光大银行hardware&&&Appliance&hp惠普\中国国家电网\Nikon\Joyyoung九阳\GE\DELL\Hisense
公司服务/唐硕用户体验咨询
a) 体验咨询-eXperience&Consulting? UCD产品开发流程&–&UCD-&Integrated&Product&Development&Process&? 团队建设&–&UX&Institionalization&? 专家顾问-&Expert&Consulting&? 竞争分析&–&Competitive&Analysisb) 体验评测&–eXperience&Evaluation? 可用性测试&-&Usability&Testing&? 专家评估&-&Expert&Reviewc) 体验研究&-eXperience&Research? 用户角色创建&-&Persona&Creation&&? 用户需求研究&-&User&Requirements&Research? 新概念创新&–&New&Concept&Innovationd) 交互体验设计&-&Interactive&eXperience&Design&&? 交互体验风格设计&–&Interactive&eXperience&Style&Guide&? &-&Interactive&User&Interface&Design? 交互界面设计规范&-&Interactive&User&Interface&e) 视觉体验设计&-&Visual&eXperience&Design&? 视觉体验风格设计&–&Visual&eXperience&Style&Guide? 视觉界面设计&-&Visual&User&Interface&Design? 视觉设计规范&-&Visual&User&Interface&Guideline&
发展历程/唐硕用户体验咨询
&创业之初&&&&&& 2007年,创始人黄峰带领不到10人的团队在上海创办了唐硕用户体验咨询。黄峰是国内第一批从事用户体验专业工作的人员之一,他是南京东南大学计算机系的学士,后又在英国知名学府BATH大学人机交互专业获得硕士学位。2003年回国从事专业交互设计工作,后帮助某国际知名用户体验咨询公司建立中国分公司并担任董事总经理。与此同时,他与2004年初共同创办中国第一个非盈利的用户体验专业民间组织(UPA),并带领志愿者团队创办了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用户体验行业年会User&Friendly&(http://www.),&至今已9届,&共吸引了来自200多家企业的4000多位用户体验专业人员。2009年推动并策划了第一个中国大学生用户体验设计大赛UXD&Aaward&(http://www.uxdaward.org).&他在年担任国际用户体验组织的理事和亚洲负责人。&&&&&& 同年,唐硕很幸运的争取到了一个来自国际知名公司GE医疗的订单,为一款X光机医疗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前期做用户体验工作。项目从用户研究开始走访中国11个省市、25家医院、137人的访谈,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定义目标人群并分析场景和竞争产品,寻找提供最佳的用户体验交互和视觉设计,最后迭代的进行产品的体验评估。通过这一系列的用户体验流程性工作也得到了客户及行业的好评,更重要的是奠定了唐硕在用户体验全流程项目上宝贵基石,在企业的快速发展中也不断的与互联网、移动设备、车载系统、电子消费类海内外企业等有了更为全面的用户体验合作。用户体验机制流程建设的提升从过去的硬件信息时代变迁软件信息时代,再到如今的以用户为中心的时代过程中。很多的企业也更加注重把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UCD嵌入到产品的开发流程,为UCD成为企业的长效机制。在2008年唐硕通过团队的实力竞争到了中国工商银行用户体验机制流程建设的项目,为工行组织建成客户体验部门,结合试点网上金融超市项目建设UCD长效及配套机制,并在全行推广应用,真正的把用户体验的横向及纵向的提升到企业的文化中。这样成功案例也成为了日后唐硕与中国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大型企业建立此方面合作的重要法宝,通过与各企业的机制流程合作中革新发展、共同提升,也使唐硕在中国用户体验行业中一直领先的地位。蓬勃发展的科技和文化带来的机遇&&&&从创业之初唐硕始终着重于电子科技产品的用户体验合作。涉足电子商务、网站、手机、Pad、家电、电脑、相机、医疗产品、客户等,唐硕已把业务范围触及到各个领域,并为6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提供各类用户体验服务,其中10多家国际500强企业,成功案例包括:洲际酒店集团中国网站研究和设计项目,Sigma&Aldrich中国网站改版,Riz-Carlton、Fossil、PayPal、Dupont、FedEx、阿联酋航空、新浪微博的用户研究和评测项目。&&&T5、好记星、联发科的触屏手机操作系统Cosmos全流程体验设计项目及国内众多的手机厂和客户端用户体验设计项目等。唐硕不断适应市场上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并于2009年正式收购了在厦门的2S-SPACE设计工作室,相继2011年成立了唐硕教育(http://www.)的独立品牌,有力的支持了唐硕提供整体用户体验解决方案的咨询机构。&&“为中国创新”也伴随着唐硕的发展理念,为更多的企业提供一流的服务!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次
参与编辑人数:1位
最近更新时间: 13:17:05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硕咨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