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修行慧律讲净土法门门?

(本函数可导。)
第三方登录:修行的易行道净土法门-黄念祖居士《净业导》
首页 - 佛学文集 - 黄念祖居士文集 - 正文   │ 
  修行的易行道净土法门
  黄念祖居士《净业导》
  se囧界有四禅,无se囧界还有四种定,把se囧界、无se囧界加在一起成为八定。禅定全靠自力,很不容易修成功。世尊在《首楞严经》中开示,若不依靠密咒加持,行人修禅定想避免魔扰是不可能的。至于外界有很多种练功,好像很了不起,其实是初步又初步,但是大家不知道,或者他自己也不知道,就大惊小怪。四禅八定是se囧界、无se囧界的事,我们是在欲界,欲界里修炼,起码要超欲界才行。得了欲界定的人,在入定之后,身就跟云跟烟一样的,非常空虚和清净,不过还是感觉有身,这个是欲界的定。在这个地方修持再进一步之后,突然间一个很大的转变:这个时候自己不见自己有身,也不见自己衣服,也看不见自己所坐的床铺,房子也没有了,一切都空了。所以很多人到这个地步就要妄自尊大,自以为如何如何,其实这是未到定,还没有到初禅哪。初禅之上,二禅、三禅、四禅,他还不到初禅,就像还在幼稚园,就自认为我是博士了。这些地方很容易错认,你自己没有开悟,说开悟,没有到四禅,说四禅,这叫大妄语。大妄语是决定入地狱的,所以你这样修了半天还不如不修,这是我们修行人很需要警惕的一件事情。我们不能听见别人说到了这个境界,我们念佛念了半天没有到这个境界,就认为他比我强。应知他不能和阁下相比呀,那远远不能相比呀!他们纵不犯大妄语,没有损人利己的心行,最多是欲界天。我们则是横超色、无se囧界、欲界诸天,直生西方净土,永不退转,一生成办。他们如何能比?
  净土宗不像禅宗和密宗,密宗师父很重要,禅宗同样地要选择师父、相信师父、依靠师父。如你遇见一位无面目的长老,被他拿一个冬瓜印子,给你一印。就是说,你本来没有开悟,偏偏又遇见一个不长眼睛的长老拿一个用冬瓜刻成的印,给你盖印。冬瓜刻的印,印文必定模糊不清(这是譬喻)。这位长老有名无实,他自己并没有开悟,偏要强作会家,给你一个糊里糊涂的证明,印证说你开悟了,你自己也相信是如此,那就永没有出头之日了,所以禅宗的师父也很重要。但是净土宗不需要这些,为什么修行难?难就难于生信。但是净土法门“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十方诸佛、无量经论,都在给我们作证,启发人们的信心,所以对净土法门的信心容易建立。你只要能信这个法门,由信生愿,由愿起行,都可以成就。很平安,没有任何危险,只要老实念佛,不须东参西访,自然远离恶师恶友,不易上当,最稳当啊。
  说起密(宗)来,我是学密的,也是学净土的,也是学禅宗的。三者之中,最稳妥的就只有净土宗。密宗的师父非常难找,种种的邪说异端、魔子魔孙,在这里头冒充。大概去年北京就来了一位,他就召集有夫之妇、有妇之夫,在一起合修,还加上表演,就自称是密宗。对于这些,如果没有金刚正眼去辨别,就只是好奇,听说有点特异功能就赶去学,于是上当就上到极点了!一般人是没有这个金刚正眼的眼力,能认得清哪个是正的阿阇黎,哪个是冒牌的。你如果有这个眼力,那你也不是普通人了。所以不容易,一句话,就叫不容易!净土宗就没有找师父的问题,你无需找师父,千经万论,你只要看了书,告诉你,你就念“南无阿弥陀佛”,只要真正地去念,你就能解决问题。所以说,一切法门之中,净土宗最为契机、最为方便、最为稳妥!在现在这个末法时代,众生的根基有限,加上社会生活节奏快,种种的工作、种种的任务、种种的横祸,这个核电站泄漏了、那个地方又发大水了、又有哪儿地震了,还有恐怖主义分子到处制造的爆炸……你想像过去那样的条件下修行,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说这个净土宗是一切修行之中的易行道。这个话是龙树菩萨说的,可不是我说的。别的修行法门是难行道,这些路很难走!唯有修净土法门是易行道,这是一个平坦的、直的路。
  净土法门是“了义”的教。《阿弥陀经》中包括释迦牟尼佛在内,十方诸佛都来赞叹阿弥陀佛,原因就在于它是“一乘了义”的教!“万善同归、三根普被、凡圣齐收……”永明延寿大师有一部《万善同归集》,说一切善最后所得的果,都是要汇到“阿弥陀佛”这个大愿之海中,就像一切水都要流到大海中一样,一切善行最后所归宿的,你要得到的最终善果,就是要最终都归宿到弥陀的愿海之中。有许多法,只是上根之人修起来合适,下根人就很困难了。比如参禅,许多人就不相信有“顿法”,甚至有些修禅宗的出家人也不相信,那就不好办了!由于根器的原因,所以不可能人人都接受顿法,学密法也是如此。这倒不是因为“法”有问题,而是因为修法的人根器不够造成的。根器不够就会生出障碍,引起魔障,下场很惨!只有净土法门,才能三根普被,你再没有水平的也可以往生。所以说有的法不是三根普被,而净土法门则不然,唯独净土法门,最上根器的人学也不屈才,最下根的人学,也可以入门,真正是凡圣齐收,横超三界,径登四土,不但是圆教,而且还是“极圆极顿”之教。
  声声是心,念念即佛。所以《宗镜录》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正如密宗修本尊法,自身即是本尊,修观音法,自己就是观音。所以密宗与净宗都属于果教,都是从果修的,凡夫念佛,即是从佛的果觉上起始修行。譬如从开荒,除草,选种,播种,选苗,收割,脱粒,磨粉,然后蒸成馒头,这就譬喻佛在无量劫中,勤修六度万行,处处为众生舍身流血等等,无量劫功德圆满,成就了万德洪名,这是四十八愿的结晶,也都是佛的果实。我们持名念佛就譬如吃馒头,馒头已蒸好,留给我们去做的只是吃,佛号已成实,我们享受现成,我们只须念,直接享受佛的果实。所以只要我们至心信乐,愿生其国,乃至十念,皆得往生。可见信愿持名之法,真实是第一方便,无上了义,和最极圆顿了。又净土法门是易行道,是径路,而持名念佛是径中之径。持名是横出三界的妙行。别的修行是难行道,持名是易行道。
  法门非常妙。妙就是你不可想象,它是“暗合道妙,巧入无生”。不是要求你完全明白这些道理,才能合道,而是在你不知不觉之中,就是一句“那谟阿弥陀佛”,一句接一句,念的时候很诚恳,很清净,这些世间的事都不想了,于是在你这有念心中,只剩了一句阿弥陀佛,你就离开妄念了。若是一上来就叫你离念,这很难哪。欲除妄想,去一添两。妄想不好,我要去掉妄想,这一想就是妄想,去了一个添了两个,所以你对它没有办法。然而你老实念佛,不知不觉就离开了妄想,从有念达到无念,不知不觉合了道妙。往生见佛闻法而证无生法忍,正是“巧入无生”,所以它极妙。
  阿弥陀佛大慈大悲,花了五劫的时间才想出这“四十八大愿”,想出这个极微妙的法门,这个法门“潜通佛智,暗合道妙,巧入无生”。潜通佛智就是与佛智相通,暗暗地合乎道妙,巧入无生就是得无生法,证“无生法忍”,正所谓“花开见佛悟无生”。有人就是不能相信“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道理,其实能真正事念的人,一样可以达到“理一心”。为什么?因为事念照样可以暗合道妙!持名念佛的人,通过念佛不知不觉中也就能达到“实相念佛”,念得自己万缘放下什么都不想了,就是一句佛号,明明朗朗现前,无住而又生心,这是极殊胜的“实相般若”,能在暗中就通了就合了。所以这个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议就在于此。
  念佛法门妙就妙在方便。蕅益大师是明朝人,他跟唐朝道绰大师的话也是一致的:念佛人不要一上来就求离相。所谓“离相”,大家做不到!又要离相、又要不着相、又想什么金刚智慧……你这个头绪太多了,其实但能一向专致,就住于这个西方极乐世界,专心致志去念佛,那你决定能往生。所以,念佛的妙又妙在什么呢?它不要求你离相,就这么念就可以了!念念之中,他自然而然暗合道妙。所以巧妙就在这儿!方便就在这儿!阿弥陀佛的大智慧大慈悲也就在这儿!谁都可以这样下手。不比别的法门,非要你得悟道了之后才能修,而这个法门你不悟也能修。因为能悟道的人太少了!你不悟能修,所以大家都能使得上。佛要度众生,就必须给个方法,让大家能用,不仅是给一个方法。就像咱们一群人都得了癌症,但这个病不用发愁,美国有一个医院,你去了那儿保准治好。但是,对于咱们来讲没用!因为咱们到美国去不是那么容易的!你又要有美金、又要考虑是不是能接收你……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有方法而你又没法使也不成!如果方便到街道上就有一个大夫,现成的药方,他就能给你治。你就吃,吃了准好。这下子咱们都能方便受用了,而不是高不可攀。所以佛尽管开了八万四千法门,他其中也开了最方便的法,使末法众生受益,这个法门就是净土念佛法门。
  释迦牟尼劝父亲修念佛三昧,父亲说:“你还有很多深妙境界,为什么不叫我做呀?”佛就说:“父王啊,那些深妙境界,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所以佛经所说的,好多不是凡夫你所能做得到的,不是凡夫所行的境界。所以有许多事,马上你就要做就要修——很多是躐等(注:躐,超越)啊,你就修不成功啊!那个不行啊!所以佛才劝父王修念佛三昧。他父亲说:“那么念佛又是什么样的功德呢?”佛就给他打比方,佛告诉父王,有个臭林子,伊兰林,四十里地,地上长出一棵旃檀树来,没有发芽,刚刚发芽,还没有出土,这个林子怎么样?臭,牲口吃了它的花,吃了它的果,就会发疯。后来旃檀树的芽长起来了,刚刚要成树,香气就出来了,而且改变了这个林子,都是香,都美,众生一看见都生稀有心啊!佛就告诉父王,一切众生在生死苦海中,这个念佛的心也正是这样。一个臭林子,吃了它的东西使人疯,但是这个旃檀树长起来就都变了。念佛就是这样,如果你能老这么接着念,“系念不绝”,一念接一念地念,相续地念,“定生佛前”,你定生到佛的面前,“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你往生之后,这一切恶都改了。所以这又是一个证据,你往生之后才能改变一切恶……到这时候才改啊,“成大慈悲”啊,“如彼香树,改伊兰林”哪!
  无量光横遍十方,阿弥陀佛称为无量光佛,无量光十方遍满,横满空间。无量寿,即是寿命无量,时间无量,竖穷三际: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有。这个宇宙的存在不就是因为有时间和空间嘛!而阿弥陀佛在空间上即是无量光,在时间上又是无量寿,横竖都交彻,横竖交彻就是无量光,就是法界的本体遍布虚空;三际一如就是无量寿,是法界的本体。那么把这个本体作为阿弥陀佛的身、阿弥陀佛的国土,所以“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就是法界的本体,也就是众生的本来理性、众生的妙明真心。对此,夏(莲居)老说过:“一声佛号,一声心。”你念一声佛号的时候,就是你的妙明真心的体现。持名就是始觉合本。念佛是始觉,众生在不觉之中,无明妄动而不能觉悟,开始念佛了,就是开始觉悟了!念的是什么呢?念的是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是众生的本体、是咱们的本觉。始觉一念就合了本觉,始觉与本觉就合二为一了。始觉很重要!始觉要合本,咱们念佛就是始觉合本的最直接的方法了!始、本不二之后,当下虽是众生你也就是佛了,因为这时的众生与佛不二!所以“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你念“阿弥陀佛”,一念相应,离开了能念与所念,清清净净地“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你当下就是佛呀!如此一念一念地下去,念念相应了,你就念念之间都是佛了。这就是殊胜之所在嘛!
  净土法门特别适合于在家人修持,因为这个法门契合于当前以及将来的社会情况。你还想像上古的人远入深山,一切事情不问,只是自修,恐怕时代不允许了。所以一定要有很多人不能出家,要保留在家身,为社会服务,并且也还继续要修,那么这种修持就以净土宗最合适。清末,沈善登居士作了一部《报恩论》,赞叹《无量寿经》和净土法门。他说:净土法门妙在“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废世法而证佛法”。所以当前就很契机,国家与社会需要有很多在家人辛勤献身于种种岗位,把事办好,这就只有净土法门可在行世法的时候不必离开佛法。不需入山,不需闭关,不但上班能修,上火线也能修,只要所发是利他的心,所念的只需六个字甚至四个字的一句佛号,就是净宗无上修持。只要是真纯地这样做去,你何必废除应行的世法,同样契证佛法。不离开佛法可以行世法,不废除世法可以证佛法,这是净土法门特别殊胜之处,特别适合于在家人。
  一个人在临终时看见地狱,因自己念佛和大家助念,地狱消灭,得到往生,这是我的一个老朋友的弟弟的真实情况。我的这个朋友姓王,江苏有名的中医,也是一位很虔诚的佛教徒。他的弟弟是个阔公子,生活放荡,青年得病,临终时也是地狱相现了,十分恐怖,哀求他哥哥救助。哥哥说:“赶紧念佛。”并请多人一齐助念。病人自己也念,他在母亲逝世时曾念过佛,这个时候,地狱都看见了,还能说不信?转眼那油锅里就是自己啦!想不想躲开?所以这时念佛那就是真诚了。弟弟念了一阵之后就说:“好了,地狱没有了,佛来接了。”就走了。这就是二三十年之内的真事。
  其他相关文章
· 下一页:
地藏孝亲网(lgy740730)
(小伙欧迪)
第三方登录:净土宗修行经典
中的净土宗,其修行经典为净土的五经一论,分别指《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普贤菩萨行愿品》,净土五经通常与《往生论》并称五经一论,为净土宗之核心经典,《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由净土宗泰斗印光大师增编合为五经。其中《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三经专谈净土缘起事理。其余诸大乘经,亦与净土密切相关。《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净土宗的根本经典,《无量寿经》的内容是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缘起。世界怎么来的,说明它的缘起、说明西方极乐
世界的意思、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概况,使我们对于西方极乐世界,各个都有相当的了解,等于说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概论,所以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也是解说
西方极乐世界最完备的一部书。而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阿弥陀佛的
四十八愿,非常非常重要,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在因地行菩萨道,建造西方极乐世界的构想、蓝图。四十八愿不是一次发的,是在五劫修行当中累积起来的大愿,诸
位读《无量寿经》就能了解。
西方极乐世界建成之后,这四十八愿等于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宪法。古今人对西方极乐世界的介绍,或者是论述、讲解,凡是与四十八愿有抵触的,我们一概不取,依
法不依人,四十八愿是根本法,西方极乐世界的宪法,凡是与他的根本法相抵触的,一律无效,我们不必采取它;凡是与四十八愿相应的,我们采取,我们可以信得
过。所以我们对西方净土的信心,可以说就是以四十八愿作依据,决定不会错,不致于迷失了方向。
具体内容是:佛宣讲无量寿经,说出阿弥陀佛最初的因地:弃国王位,出家修行,发四十八大愿普度众生。经过长时间的依愿修行,终于福慧圆满,得证佛果。所感
得的极乐世界,庄严无量,妙莫能名,十方诸佛咸共赞叹。十方世界的菩萨、回小向大的声闻缘觉、以及具足惑业的凡夫,只要肯往生,咸得往生。《观无量寿佛经》《观无量寿佛经》佛宣讲观无量寿佛经,重点有三:第一重点,净业三福:第一人天
之福,第二小乘声闻缘觉之福,第三大乘菩萨之福,是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想要修行成佛者,所须具备的条件。第二重点,十六妙观:使一切修行者悉知「是心
作佛,是心是佛」。诸佛的正遍知海,是从心想生。若「是心作众生,是心是众生」,则众生的烦恼业海,也是从心想生。果然深明此义,谁肯枉受轮回?当然是拼
命想佛念佛,以期作佛。第三重点,九品因果:说明西方极乐世界各个品位的正因,以期人人皆求上品往生。该经是讲西方净土理论的依据,很重要。讲修行的方
法,讲西方极乐世界九品的因果,该经与《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合称三经,我们对这三经若不是完全了解,对西方极乐世界的认识就不完备,必须要三经合起
来研究。《阿弥陀经》《阿弥陀经》是劝我们修行的,佛宣讲阿弥陀经,描述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妙果,令
闻者生信、发愿、执持佛名,求生净土。信、愿、行(执持名号),是净土法门的纲领宗旨。具此三资粮,不论是毕生执持而现生就得「一心不乱」(非常深的禅定
境界,已达生死自在,能自行决定何时往生),或临终方闻而只称十念,皆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弥陀经摄受力甚广,因此连佛教其他七宗派(天台、华严、法
相、三论、禅、密、律),也奉为日课。《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为第四经,其他大乘经,附带说净土的,不胜枚举。《楞
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实在是念佛法门的最妙开示:果然能够「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那「不假方便。自得心开」、「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是故此
章列於三经之后。
如果我们对这几句话能深深理解,对于这个法门就死心塌地了,不会再起个妄念,你心里石头落地了,你决定能够成就,而且对于念佛的功德、利益,虽然经文不
长,但是这个赞叹到了极处。不是其它四部经所能比的,这是赞叹功德、利益。提出修行的要领,这四句话是修行念佛的要领,非常非常的重要,我们才晓得这个法
门,确确实实超过了禅宗,超过了密宗,超过了一切法门,真实的超越了。《普贤菩萨行愿品》《普贤菩萨行愿品》取自华严经,导归极乐,乃一切佛法之最终归宿,故殿后为第五
古大德对《无量寿经》的称赞,称为中本华严,把《无量寿经》的地位提得跟《华严经》一样高,中本华严。大本华严是什么?大本就是我们现在念的《华严经》,
八十卷《华严经》。《无量寿经》称为中本华严,小本是《阿弥陀经》,《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所以《华严经》到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特别是《无量寿经》
一开端,就说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一些菩萨们,几乎每一个人都遵修普贤大士之德。遵是遵守,修学普贤大士之德。普贤大士之德是什么呢?就是十大愿王,因此
我们念佛发愿求生西方净土的人,对于十大愿王要重视,要努力地来修学,从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到普皆回向,一定要修,这是什么?这是上品。上品上生的统统
都修十大愿王,所以这部经加在净土四经后面,成为五经,很有道理。五经编法之缘起《无量寿经》是净宗的概论,《观无量寿佛经》是《无量寿经》的补充;补充的内容有理论与方法两方面,即更详细更深入地为我们解释。《阿弥陀经》的经文不
长,释迦牟尼佛在经中苦口婆心,一而再、再而三地劝导我们修学净土法门,最后还举出六方诸佛赞叹(玄奘大师的译本是十方佛赞叹,《无量寿经》也是讲十方佛
赞叹)。因此,不仅是释迦牟尼佛劝我们求生净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像释迦牟尼佛那样恳切地劝导我们!这是净宗三经。如果在一般经里附带介绍净土
的,在《大藏经》里至少有一百多种。清朝咸丰年间,魏默深居士将《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附在三经之后,即《四十华严》最后一卷,称为'净土四经'。他
这个做法非常正确,因为《无量寿经》一展开,第一句就是'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才晓得净土法门与普贤菩萨的关系非常密切。西方极乐世界诸善上人修什
么法门?统统是修'普贤大士之德'。乾隆年间,彭绍升是一位通宗通教的大居士,他说:'《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他
把《阿弥陀经》、《无量寿经》与《华严经》看成完全平等,只有内容多少不同而已,《无量寿经》是略说,《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广说、是细说。所以,将《普贤
菩萨行愿品》十大愿王导归极乐附在三经之后很圆满,也很有必要。到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又附在净土四经后面,成了'净土
五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有二百四十四个字,这一章经文是净土宗的心经,功德之殊胜决不在《般若心经》之下。《般若心经》是《大般若经》的心经、
精华!《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净土宗五经一论的精华,不要看它字少,境界实实在在不可思议,它可以说是一大藏教的心经。《往生论》是天亲菩萨自己修学
的心得报告,非常值得我们参考,天亲菩萨也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净宗修学依据的经论,到此地可以说是大圆满,不必再附带其他经典了。关于净土五经的编法提出者印光法师有人认为,印光老法师是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我们看他一生的行谊,的确很像大势至菩萨,他这一生的行持非常像,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所以他把原来的净土三经加上《楞严经》、《华严经》中的两个章节,变成净土五经。附:印光大师《净土五经》跋戒、定、慧三学,为学佛及修净业者之根本,而戒尤为重要。故《观无量寿佛经》,开示净业三福:
一则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则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则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初、二多属戒学,三则三
学圆具。具此三福,则净业大成,往生上品。故于《净土五经》后,附《华严经?净行品》,及《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以期净业行者,于律仪戒之执身不作,
进而得定共戒之制心不起,及道共戒之超情离念、断惑证真。然纵得定共、道共二种实益,犹当兢兢业业,执持律仪戒,以为自利利他、维持法道之轨范。则空解脱
人,无由以大乘藉口,而因之以坏乱佛法、疑误众生也。
《净土宗修行经典》由资料整理与编写,转摘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符咒或咒语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 版权所有
当愿众生皆离苦 - 早生极乐成正果 - 还入娑婆度有情 - 不昧因果观自在净土法门:出家人怎么样修行净土法门?--学佛网
&净土法门:出家人怎么样修行净土法门?
发布:长存善心&[ &]&& 日期: 17:30:00&&
&&&&&&&&&&&&&出家人住在道场一定要随众,若不能随顺大众修行,自己另修一个法门,这是破坏道场,是不许可的。若自己修行的法门,与大众不一样,可以另寻志同道合。没有道场,自己可以建个小茅篷修行,决定不能扰乱大众道场,否则是破和合僧,罪很重。&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视频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等)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微信打赏我们)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净土法门每天读什么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