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90后 职场心态新鲜人第一个月工资怎么花

||||||||||||||||||||||||||||
当前位置: &
央视街访:50后到90后第一个月工资怎么花
  央视街访:50后到90后第一个月工资怎么花
分类名称:
您看完该视频的心情
热门视频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网友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您留言时请遵守。
72小时热点新闻榜
京ICP证000006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苏ICP备1106486号
地址:南京市玄武大道699-19号(徐庄软件园)1栋 | 电话:025―582899 | 投稿信箱: |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input type="hidden" name="op" value="" />
90后职场新鲜人初体验:角色转变遇困惑
来源:南方日报
每年六七月份,一批批的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跨入职场,经历着从“学生”向“员工”的角色转变。各大企业也迎来一年一度的“迎新”高峰,公司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同时面临着管理方式的挑战。
学业人生转向事业人生,没有了明确的课程安排,没有了老师的指导,而要应对公司领导的任务要求,要处理形形色色的职场人际关系,面对角色转换,不少90后毕业生感到困惑与彷徨。
在惠州,一些“初涉职场”的大学毕业生告诉记者,工作了大半个月,感觉自己所学的知识难以发挥,不知如何处理与上司、同事或客户的关系,而且经常要加班。也有一些经历过较长时间“实习期”的大学生在职场上已经驾轻就熟,能够迅速投入工作中去。
为何老让我做搬水复印的活?
初入职场,毕业生张胜(化名)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大学毕业到一国有企业上班的他,每天要做的事情基本就是搬水、打印复印文件、收快递、送文件等杂活。“刚入职的一点新鲜感,很快就被这些琐事消磨殆尽了。”张胜无奈地说。
大学时张胜所学的专业是行政管理,还选修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希望毕业后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可是进入国企后,作为该国企办公室里的新人,办公室的领导和同事却经常差遣他做各种琐碎的杂活。
作为新人,张胜为了尽快融入集体,对于同事们需要帮忙复印文件、送文件等活,他十分乐意去帮忙,但后来他发现,越来越多人差遣他做各种杂活,时间久了,张胜十分无奈。有一次他向一名老员工抱怨,结果该同事却说他:“作为新人,帮大家跑跑腿是应该的,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
毕业生小张入职半个月,目前也在做着各种办公室杂活,她所学的专业是英语,然而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无奈只好先找份文员的工作先做着。
表现出色受到老员工冷落?
大学生张婷(化名)毕业后去到一企业上班,从事市场营销工作,一开始她与同事相处还不错,由于此前有着较为丰富的实习经验,张婷在工作上得心应手,业绩很快就超过了公司的几位老员工,她也多次受到领导的表扬。领导也经常让她提工作上的意见和建议。
然而张婷渐渐地发现,有几位老员工得知领导和她联系密切后,对她的态度却慢慢转淡,以前他们经常会一起出去聚餐、唱K,但是现在这几位老员工却很少叫上她了。张婷很是无奈,“难度我工作出色也会得罪人?”
毕业生小黄毕业后进入了一国企的党委办公室,办公室里基本是年纪四五十岁的员工,作为一名90后,小黄发觉跟这些老员工没有共同话题,老员工关心的是教育孩子的话题,而小黄则比较喜欢看NBA和网球比赛。小黄说,“跟办公室的上司和老员工难以“打成一片”,他们对我的态度也是不冷不热,工作环境很枯燥,每天就盼着赶紧下班,去找同龄的朋友一起打球、看球赛。”
为何试用期如此长工资却很少?
试用期是大学毕业生踏入职场的第一关,在此期间,大学毕业生要经历一个从校园到社会的转变,面对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总是比较容易遇到种种困难。
毕业后在惠州某医院工作的护士小李告诉记者,他跟医院签订了为期一年的见习合同,见习工资只有1200元。医院没有提供宿舍,小李还要在医院附近租房,她租了个每月400元的单间,每个月还要花几百元的伙食费,再买些日常用品,基本每个月所剩无几。“每天工作很辛苦,这一年不知如何熬。”小李感叹地说。
毕业生小陈目前在一民企上班,公司规定,新人要经过半年的试用期,而且试用期过后再签劳动合同,试用期的工资只有1500元。小陈说,虽然试用期工资较低,但是自己和其他新人都不敢抱怨,毕竟还没有签合同,现在只有认真工作,希望到时能够顺利转正吧。
作者: 编辑: 陈雪焦
##rep-begin##
##username####commenttime##
##commentcontent##
##rep-end##90后职场新鲜人第一个月工资怎么花?(图)_网易新闻
90后职场新鲜人第一个月工资怎么花?(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漫画 俞晓翔  2014届大学毕业生告别校园已有一个多月了,这些90后社会新鲜人对第一个月的工资满意吗?生活压力大吗?工资是怎么花的?昨天,现代快报记者对南京高校应届毕业生进行了随机微调查。现代快报记者 俞月花
  月入4000 不太够花
  1992年出生的小陈,今年从应天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虽然学的是工程造价专业,但她目前在杭州一家互联网公司担任福彩APP应用专员。她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上个月拿到手是4000块钱。“其实我去年12月就开始在南京一家公司实习,实习收入是每月1600元。毕业后才到这里。”她说,自己在公司附近租房,每月700元,公司帮她付一半房租。
  小陈坦言,她觉得自己的压力比男生要小一些,“只要挣钱够自己花就行”。拿到工资后的第一周,她已经花去大半,只留下几百块钱用来保证基本生活。“花销最大的是社交,跟同事出去玩,认识行业里的朋友,一起吃饭、唱歌……第一周过得像皇帝,后面只能越来越穷,实在不够用了,也不好意思问家里要,就刷信用卡。”
  月入1800 辞职回老家
  小陈的好友、同样毕业于应天职业技术学院的小孙,在拿到第一个月工资后不久,便辞职回连云港老家了。她告诉记者,此前她在南京一家监理单位工作,包吃包住,第一个月拿了1800元。“这样的收入在南京过得很勉强。买件像样的衣服就要好几百,一个月工资就不剩多少了。”她无奈地说,“钱存不下来,买一些大件还要家里贴钱。”现在在老家的她,还没有找好下一份工作。“不想干工程造价这一行了,还没想好要做什么。”她说。
  月入2500 挺满足
  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的小郑,现在在福建的一家国企工作。7月1日报到,15日就拿到了第一个月工资2500元。他告诉记者,入职后前六个月都是拿固定工资2500元,后6个月是3000元,满一年后有绩效工资,工作主要是做轴承,技术活。“2500元够花了,水电费、住宿都不要钱,在食堂吃午餐和晚餐,单位补贴4元,工资里扣4元。”
  小郑说,刚进入社会,他感觉还行,目前没什么压力,“每天工作7小时,双休,没加过班。这里消费水平不是很高,县城房价4000元左右,准备攒钱买房。”
  月入1700 汇给妈妈
  毕业于南京大学的小徐告诉记者,上个月底她拿到了第一份工资,只有1700元,“当时一愣,有点小失落,后来一打听,才知道7月份只拿半个月的工资,还扣了五险一金1000多元。”小徐说,她现在在单位进行封闭式训练,吃喝住都不用花钱。“我小时候就跟妈妈说,长大后挣的第一个月工资给妈妈花。虽然我挣得不算多,但等训练结束了,我要给妈妈汇款,表达我的一份心意。”
  小徐说,下个月她估计就能拿到5000多元了,“感觉压力还是蛮大的,初步算,南京房租水电要2000元左右,吃饭、交通、买衣服、朋友聚会等等也要花不少,可能存不下钱。以后买东西要有计划性,不会像以前那样了。”
  新闻延伸
  前辈们第一笔工资有多少?
  80后 第一个月挣4000多元
  寄语90后:要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1980年出生的李先生,2006年从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南京的一所高校任职,第一个月拿到4000多元工资。“当时就觉得日子能一天天好起来,想着踏踏实实工作,有计划地攒钱买房子。”几年后,李先生就贷款买了房,结婚生子。他说,每个毕业生的情况不同,要具体看家庭状况和个人消费情况。“大部分毕业生初入社会都不容易,压力肯定有,但要沉住气,接受生活的考验,要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70后 第一笔工资是600元
  寄语90后:只要能扛住,肯定有收获
  丁女士是南京人,大学毕业后拿到的第一个月工资是600元。“当时觉得还可以,因为是本地人,吃喝都在家里,所以工资就全存起来了。”丁女士说,那时也曾想出去闯荡,但因为是独女,又觉得南京确实很不错,就没动。“我一直觉得在外面拼搏的年轻人,尽管辛苦一点,但一定有很多珍贵的回忆,只要能扛住,肯定会有收获。”
  60后 第一个月收入96元
  寄语90后:眼下不要看工资高低,关键看个人努力
  1968年出生的周先生说,他1989年参加工作,“当时在乡镇企业,第一个月工资是96元,感觉没什么地方需要花钱,就把钱存起来了。”他说,那时房子都是单位分的,所以没有买房的压力。“最主要还是从小就很独立,没有从学校到社会的落差感。”他也建议刚进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眼下不要看工资高低,机会很多,关键看个人努力。”
本文来源:现代快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60后”到“90后”如何花第一份工资_网易财经
“60后”到“90后”如何花第一份工资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如何来花辛辛苦苦赚来的第一工资,不同的人和不同年代的人都有自己“小九九”。记者近日采访了“60后”到“90后”,聆听他们讲述自己如何花第一份工资。“60后”:工资是用来“补贴家用”“我们那个年代,挣的钱都不够花,哪像现在的人,还能请吃饭,买东西?”对于“60后”来说,找工作虽然容易,但是赚钱却没那么简单。“60后”上班的时期是80年代,那个时候的人们有着一个“养家糊口”的传统观念,每个家庭至少有2个孩子,多的可以达到七八个孩子,那时的工作赚的工资不是用来赚钱,而是用来“补贴家用”,有时甚至还不够,需要借。63年生人张晴说:“1981年的时候,我在企业上班,第一个月的工资只有18元,当时花了6元钱请同事和同学吃饭,由于家里条件不好,剩下的钱都交给了家里。”在“60后”生活的环境中,许多东西并不是用钱买的,而是像“粮票”“布票”等各种票子,由于票子少,年龄小的穿哥哥姐姐穿过的衣服,一个家庭的人吃在一起,住在一起。所以钱对于60后来说,是家里的“集体财产”。“70后”:工资分配不再那么单一对于“70后”来说,这种集体观念已经渐渐变淡了,虽然大环境依旧苦,但是并不如“60后”体会的深刻,因此,大多数人的时候觉得辛苦有了回报,想好好犒劳自己的心情占据了一大部分。1975年出生的刘易说:“我是99年工作的,那个时候开了700元钱,300给了,剩下的400和妻子平分当零花了。我身边有些哥们全都用来请吃饭了。”“70后”的人奋斗的年代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一段时期,生活条件的“分水岭”也逐渐加深,因此对第一份工资的使用情况也不像“60后”那么单一。“我当时拿到工资就是觉得挺激动的,我都用来和吃饭了。”1979年出生的杨丽不好意思地笑道,“那个时候也没想到攒钱呢,家里条件还可以,也不用我的钱。”“80后”、“90后”:工资用途多而到了如今的“80后”、“90后”,对于钱的定义也不像当初那么简单,它的使用范围不仅变得广泛,使用定义也有了很大的不同。孙乾粟是一个“90后”,刚刚参加工作。他说:“第一个月工资准备分三份,第一份给父母买点小礼物,第二份给自己买衣服,犒劳下自己,第三份会用来社交,人际关系也很重要。我认为第一个月的工资很有意义,也要做点有意义的事,以后也会一直有计划地去支配。”严成明也是“90后”,作为通讯行业员工,每月工资3000多元。他说:“第一个月的工资都给家里了,因为通勤,所以也没给自己留点,只想孝敬下父母,证明自己长大了,不用再向家里要钱了,以后的工资支配是,自己留500其余的还是给父母”。
一位在北京从事证券行业的“80后”研究员唐伟说:“我第一个月的工资除了请父母吃饭,其余都用来还信用卡了。上班得买衣服吧,平时还得请朋友吃饭什么的。”“北京还有好多工资很低的刚毕业的 80后
90后 ,他们的工资只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尤其是第一个月工资以及刚参加工作这些年的工资,想给家里寄点儿钱都没有机会,第一个月工资没花呢就没了,原来都交房租和水电费了。正所谓,白领即 白领 工资。”北京某央企员工文心兰说。唐伟表示,对于“80后”“90后”来说,工作之后就不能再花父母的钱,用工资养活自己是一个有了工作的人的一种态度。象征着自己已经长大,能够独立了。
本文来源:新华网
作者:张帆、张德钰、张建、孟含琪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本届职场新鲜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