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赚钱容易吗?

从2016年的智能手机产业看电子工业的中国升级和世界竞争情况 | 宁南山
我的图书馆
从2016年的智能手机产业看电子工业的中国升级和世界竞争情况 | 宁南山
提升思维层次解读科学,洞察本质戳穿忽悠,粉碎谣言导读作为全世界最赚钱的行业,全球智能手机利润被中美韩三国瓜分,欧洲日本台湾已经彻底退出世界竞争;中国智能手机品牌的崛起正在全面带动中国本土供应商崛起,而三星通过存储技术的绝对优势,目前已经成了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崛起的最大现实障碍,中国辽阔的产业链升级亟待进行。【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打开括号中所有链接哟】本文数据来自IDC【注:即国际数据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日经中文网,日本经济新闻和日本共同社。汽车和电子工业是人类制造业的支柱。如果翻看福布斯2016年世界500强企业的排名,世界最大的十五家公司中,如果我们把6家能源公司、2家零售批发公司、2家金融公司和1家银行排除开,那么世界最大的四家公司就是大众、丰田、苹果和三星——刚好2家汽车公司和2家电子公司()。如果我们看净利润,苹果公司是世界上净利润最高的公司,净利润超过500亿美元,排在世界第一位,比全世界任何一家汽车公司、银行、能源公司或证券公司的净利润都高;而不考虑能源和金融,三星电子是净利润世界第三的工业科技企业,只比苹果和丰田少。中国亿美元的出口里面,机械和电子产品为13107.15亿美元,占了出口总额的53.7%。在中国,汽车业就是机械工业里面最大的门类。而中国正在电子工业的世界竞争里面步步紧逼发达国家,在电子工业细分下的通讯设备行业里面,中国公司华为和中兴已经打败了欧美,获取了产值和利润的绝对全球领先地位。本文将主要聚焦电子工业里面规模最大的智能手机行业,不管是苹果公司、三星公司,还是华为的消费者业务,智能手机都是营收和利润的核心来源。例如苹果公司来自iPhone的营收占了总营收的64%,以手机业务为主的三星移动则占了三星电子营收的49.6%。1:2016年中国手机品牌全球份额大幅度跃升日,IDC发布了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情况:总共销售智能手机14.7亿部,比2015年多卖了3340万部,增长仅仅2.3%。这意味着智能手机市场的零和游戏时代来临了,任何厂家要想销量的增长,都是以抢夺其他厂家的份额为代价。第一名的三星销量在3亿级别,数量3.11亿部,比2015年少卖了950万部,下降3%,市占率【注:市场占有率】从22.3%跌到了21.2%; 第二名的苹果销量在2亿级别,销量为2.15亿部,比2015年少卖了1610万部,下降7%,市占率从16.1%跌到了14.6%。与之相对的是中国手机品牌的全面崛起,有两家公司进步到了年销量1亿部级别,第三名华为销量1.39亿部,多卖了3230万部,增长30.2%,市占率从7.4%增长到了9.5%,逼近了10%的关口。第四名OPPO销量9940万部,多卖了5670万部,增长132.9%,市占率从3.0%增长到了6.8%。排在第五名的VIVO也逼近8000万部大关,销量7730万部,增长103.2%,多卖了3930万部,市占率从2.6%增长到了5.3%。华为、OPPO、VIVO三家全球份额之和为21.6%,和排名第一的三星21.2%差不多。世界排名第六是LG,市占率3.8%;第七到第十为小米,联想,中兴,金立,合计全球市占率为12.5%。我们做个总结,2016年世界前十手机销量品牌厂家中国7家,韩国2家,美国1家。市占率总和,中国7家总计34.1%,&韩国2家总计25%,美国1家为14.6%。而在2015年,韩国2家的全球市占率是27.1%,美国1家为16.5%,他们下跌的份额都被中国公司抢走了。实际上,前十名以外基本也是中国厂家,例如魅族,锤子,传音控股,TCL(黑莓在其旗下),乐视,酷派等品牌。也就是说,中国品牌手机已经占世界份额超过40%。中国手机已经大举出现在包括欧洲、美国、日韩、澳洲在内的全世界所有国家。例如,2016年华为手机在意大利的市场占有率已经高达27.3%, 在西班牙达到23.3%,甚至在诺基亚的老家芬兰也达到了市场占有率第一位()。在中国的后院东南亚地区,根据IDC的数据,OPPO、VIVO、华为等中国品牌合计占有率达到了21%,很接近三星23%的占有率;在印度地区中国手机品牌到2016年甚至占据了50%的市场份额。在过去的一年,苹果和三星智能手机营收都在衰退。我们从2013年开始看:三星电子旗下以手机为主要业务的三星IM移动部门,营收在2013年达到历史顶峰1320亿美元,2014年下降为1063亿美元,2015年为915亿美元,2016年为894亿美元,一路下滑。苹果来自iPhone的营收,2013年为913亿美元,2014年为1215亿美元,2015年为1555亿美元,2016年为1394亿美元。由此可见,三星在2013年达到顶峰,而后连续三年下滑;苹果在2015年(苹果的财季是从每年10月开始)达到顶峰,在去年也下滑。可见在中国手机崛起的冲击下,最先倒下的是日本和台企,三星随后受到影响,现在连苹果也开始受到影响了。苹果和三星的下滑并非是因为市场空间小了,要知道在过去的几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是在上涨的,中国这种广大市场手机平均售价是不断提高的。实际上苹果和三星全球营收下滑最大的区域都是中国市场。以苹果为例,月来自大中华区的营收为464亿美元;而2015年同期为609亿美元,一年的时间营收少了145亿美元。而中国市场去年是全世界增量最大的市场,同时期三星在中国的营收下滑也很大,份额都转移到了中国公司手中。2:智能手机是全世界最赚钱的行业之一,全球智能手机利润被中美韩三国瓜分,欧洲日本台湾已经彻底退出世界竞争我们再看看赚钱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网络上流传着苹果手机占了全行业92%(或者91%)利润的消息,国内的记者很少有去考证。实际上这个消息来自加拿大投资银行Canaccord Genuity,这个银行每个季度都会发布一个报告,例如最近一次是日发布了2016年第四季度的智能手机市场报告,报告称苹果只占全球智能手机市场18%的份额,却攫取了92%的利润。很多人以此来说明中国手机不赚钱,但仔细地查询这个报告就知道,由于中国手机厂家都没有公布手机的财报,所以这个报告所说的利润并不包括中国手机厂家。那么中国手机行业和韩国、美国比如何呢?查询苹果的财报,苹果2016年来自iPhone的收入为1394亿美元。苹果没有公布iPhone的净利润率,我们就按照苹果集团平均20.7%的净利润率计算,苹果手机的净利润为289亿美元;查询三星财报,以手机为主的三星移动部门2016年收入为894亿美元。和苹果相比,三星移动的利润率相当低,营业利润率为10.7%,也就是来自手机为主的移动部门的营业利润为95.7亿美元——当然这是营业利润,扣掉税以及其他费用之后才是净利润。那么中国手机如何呢?非常遗憾,华为、OPPO、VIVO、小米都不是上市公司,都没有公布净利润情况,所以无从得知。据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观察,2016年华为、OPPO、VIVO的利润预估相差不大,都在100亿元人民币左右。应该说,华为、OPPO、VIVO三家的净利润都超过100亿人民币是比较靠谱的:以OPPO为例,年销量1亿部,均价就算1600元,1600亿的销售额,6.25%的净利润率就有100亿了;实际上OPPO的净利润很可能不只100亿,按照分析师潘九堂在微博上爆料,光是上半年OPPO和VIVO的利润就都超过了百亿,当然这个数据无从考证。此外小米手机其实也是盈利的,不过我们先不考虑小米。我们就按照华为、OPPO、VIVO三家都是超过一百亿的净利润来算,那么三家2016年的净利润就是差不多50亿美元(当然我认为三家的净利润之和绝对不只50亿美元),和三星手机的95亿美元、苹果手机的289亿美元差距非常之大。但是我们也不要灰心。三星是世界第二大电子科技公司,是韩国的支柱;苹果是世界第一大科技公司,也是美国的支柱。我们如果超过了他们,就意味着中国手机行业赚走了世界最多的利润。中国手机现在至少是世界第三,以现在的速度,3年内华为OPPO小米VIVO四家龙头企业总利润至少可以超过韩国,10年内完全可能总利润超过苹果,也就是超过美国。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智能手机行业世界前十只有中美韩三国的企业,欧洲和日本已经彻底退出了竞争。曾经的索尼、松下、爱立信、西门子、飞利浦等日本、欧洲品牌已经完全丧失了世界市场竞争力。 如果要贬低中国手机企业不赚钱,同时也请注意到中国手机厂商的盈利比欧洲和日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国内很多媒体,把日本手机品牌竞争力下滑、退出世界竞争,说成是“日本企业在从B2C【注:商对客的电子商务模式Business-to-Customer】向B2B【注:商对商的商业模式Business-to-Business】转型”、“日本转向了利润更高的核心电子零部件制造”,暗示智能手机品牌不赚钱,做电子零部件才赚钱。这是非常错误的说法,事实上手机行业是全世界最赚钱的行业之一。做手机品牌的苹果是世界上净利润最高的公司,排在世界第一位。即使只看苹果来自iPhone的净利润289亿美元,仍然排在世界第四,在全世界只比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三家银行少,但仍然超过全世界所有的汽车公司和石油化工公司。查询2016年福布斯世界500强,我们把日本制造业的支柱,净利润最高的汽车产业拿出来看,净利润丰田汽车193亿美元,本田28.7亿美元,日产43.6亿美元,马自达11.2亿美元,铃木9.7亿美元,五家净利润总和为286.2亿美元,日本主要五家汽车公司的净利润总和还不如苹果一家从iPhone挣到的289亿美元利润多()。再看看世界500强企业里面7家日本电子工业的利润:佳能18.2亿美元,松下16.1亿美元,索尼12.3亿美元,NEC 5.7亿美元,富士通7.2亿美元,东芝净利润为负的38.3亿美元。我们就不算亏损的东芝了,其余6家的净利润之和为59.5亿美元——日本6家主要电子工业企业的利润总和,还没有三星移动95亿美元的营业利润多。实际上日本电子工业六强的利润总额59.5亿美元,跟华为+OPPO+VIVO三家大约50亿美元的净利润总和差不多。如果把亏损的东芝算上,日本更惨。事实上,日本电子企业里面最赚钱的佳能,净利润才18.2亿美元,这意味着华为,OPPO,VIVO三家任何一家到日本,净利润应该都可以排到日本电子工业的第一位。不要忘了,日本这7家电子企业不只是做手机,还做家用电器,游戏机等业务。中国美的、海尔、格力三家龙头家电企业净利润全部超过20亿美元,拿到日本同样可以排到日本电子工业第一名。所以可见,不是智能手机不赚钱,而是日本品牌无法从智能手机业务赚钱了。智能手机确实是全世界最赚钱的行业之一。那么日本从手机品牌领域败退了,日本做手机电子零部件行业的利润真的会比做手机品牌更高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再看看日本的电子零部件产业。根据《日本经济新闻》2016年的统计,日本主流的六大电子零部件厂家——京瓷、日本电产、日东电工、阿尔卑斯电气、村田制作所和TDK——总的订单额在2015年达到5.4万亿日元。2015年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大概是120左右,也就是450亿美元。注意,这450亿美元电子零部件订单还是包括了来自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的所有营收,即使这样也远远不及智能手机品牌的营收。因为三星移动一家的营收就是894亿美元,苹果iPhone销售额一年是1394亿美元,华为(只考虑手机)+OPPO+VIVO三家营收之和至少超过600亿美元。如果看净利润更是没法比,日本电子零部件公司净利润普遍不佳, 例如TDK算是日本比较赚钱的公司了,净利润率只有6%,没有苹果、三星、华为、OPPO、VIVO这些手机品牌高。做B2B,除非你有绝对的技术优势,否则是无法像品牌企业那样在消费者面前有品牌溢价的()。当然除了六家主要电子零部件公司,日本还有2家强大的手机供应链企业——东芝的手机存储器和JDI的手机屏幕。然而很不幸,2016年这两家都很难过:东芝出售了和TCL合资的液晶公司股权,持股从51%下降到30%,出手了家电业务给美的,核电业务巨额亏损;存储器现在是东芝最大的利润来源,在被东芝准备卖掉,目前潜在买家有鸿海、海力士等()。而日本唯一的显示面板企业JDI则由于营收和利润大幅下滑,2016年在大幅裁员30%,以2016年第三季度(7-9月)为例,JDI的收入雪崩式下滑24.9%,下降了四分之一。3:中国智能手机品牌的崛起正在全面带动中国本土供应商崛起作为日本电子行业支柱的手机品牌倒下,对日本电子零部件产业带来的是极为负面的影响。失去了本国电子品牌的保护,日本电子零部件行业份额不可避免地受到挤压。不要被“日本电子零部件企业订单创下历史新高”这样的标题迷惑,1年增长10%是创下历史新高,10年增长1%也是创下历史新高,实际上日本电子零部件产业发展缓慢,份额相对中国电子零部件产业是不断下降的。按照日本人自己的统计,据日本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JEITA)介绍,2015年日本企业在全球电子元件生产中所占的市场份额为38%。该份额在2005年为44%,10年内降低了6个百分点,份额下跌了13.6%,而同期中国电子零部件产业百强却每年保持20%的高速增长。那么原因在哪里呢?日本电子零部件公司为何在和中国的同行竞争中不断收缩?我们对比下苹果和华为对日本电子零部件的采购情况就知道了。2016年6月,苹果宣布2015年对日本供应商采购金额达300亿美元,而苹果2015年财季的营收为2337.15亿美元,占比为12.84%。我们对比下中国企业华为对日本电子零部件的依赖情况。华为的几个主营业务,网络通讯设备、手机、平板电脑、服务器全部都是电子设备,都需要日本电子零部件。2016年12月,日本共同社的消息,华为宣布2015年对日本供应商采购金额为170亿人民币。而华为2015年营收为3950.09亿人民币,占比仅为4.3%。苹果营收的12.84%给了日本供应商,而华为只有4.3%,何也?原因有两个:手机本质上是个通信产品。华为是通信业界强者,在大规模做智能手机之前,就已经在在国内开发了大量通信类电子零部件供应商。华为电子设备需要的各种基带、射频、天线、WLAN、蓝牙等都可以自行设计,然后委托中国公司生产,无需国外供应商提供。例如深圳的大富科技,一年营收超过20亿人民币,一半以上营收就是来自给华为通信设备和手机用的射频产品供货,另外还提供滤波器等产品。华为在大举进入智能手机产业后,也在扶植中国本土供应商。举个简单的例子,华为第一部热销、为华为打开了高端局面的手机Mate7, 华为的设计是做金属机身,然而华为找遍了全国的工厂,没有一家具有高端手机金属壳加工工艺达到华为的要求。后来华为找到了拥有大量汽车冲压设备的比亚迪,尝试用汽车金属大型冲压设备加工手机金属壳,这看似是狂想,然而比亚迪在华为推动下通过联合研发实现了技术突破,成为Mate 系列金属壳的供应商。比亚迪突破这一技术后更成为了三星金属手机壳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再举个例子,大多数人印象中,高端旗舰手机的镜头和摄像头都是索尼,事实上,华为高端手机的镜头和摄像模组,尤其是最高端的两款主打产品Mate 9系列和P9系列的双摄像头模组和镜头,都是和莱卡联合设计,由中国本土供应商浙江舜宇光学生产(另外还有台湾光宝)。在华为高端手机全面使用舜宇光学的情况下,2016年上半年舜宇光学高端镜头和摄像模组出货猛增50%以上。2016年舜宇光学营收将会超过120亿人民币()。随着本土手机品牌崛起,一定会有手机供应链的崛起。本土手机品牌就像是带头大哥,带头大哥没了,国产供应链小弟们的产品只能去做相对更困难的国外市场,很难起得来。打入苹果,三星和日本手机企业的供应链,绝对不是容易的事情。比如中国国字号的中航光电公司,就是华为连接器和线缆的供应商,但是这家公司并没有打进苹果、三星和日本手机公司的供应链。日本由于在手机品牌领域的全面溃败,造成现在整个日本电子零部件产业失去了日本手机品牌的保护,不得不高度依赖苹果,已经形成了苹果兴,日本兴;苹果败,日本败的情况。根据日经中文网统计的2011年—2016年日本电子零部件产业业绩走向图,每年业绩最好的时候就是苹果发布新一代手机之后的第四季度。由于2016年苹果表现不佳,日本六大电子零部件企业2016年整体订单是下滑的。其中2016年第一季度,订单金额下降4%, 达1.24万亿日元;第二季度下降9%为1.379万亿日元;第三季度下降6% 为1.37万亿日元;第四季增长3%为1.42万亿日元。所以日本人的命运就是掌握在美国人手里,如果美国人随便转移点订单给中国和韩国供应商,日本电子零部件产业只会更惨。除了六大电子零部件产品外,日本唯一的手机面板制造商JDI 在2016年因为苹果表现不佳,也在大幅衰退,例如2016年第三季度,JDI营收剧烈下降24.9%。JDI已经宣布了在本财年内(2016年3月——2017 年 3 月)将完成裁员30%的计划,总人员为 4736 人,其中 JDI 日本国内员工人数将从 5,702 人缩减至 5,066 人(裁员 636 人)。而中国手机面板则在本土手机品牌份额突飞猛进的带动下,2016年整体出货量猛增40%,极大的提高了全球市场份额。4:三星目前已经成了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崛起的最大现实障碍苹果其实是让中国智能手机高度受益的公司,OPPO、VIVO、华为无一不在学习苹果,尤其是OV两家公司,手机外观和界面已经对苹果达到了像素级模仿。在学习苹果的过程中,中国公司不仅迅速的扩大了自己的市场份额,自身的设计和技术水平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苹果可以说是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前进的灯塔。中国手机产业链现在最大的敌人是韩国。我们还是以中国智能手机的旗舰华为为例子,2016年华为的利润被三星内存和屏幕疯狂的涨价坑惨了。下面是2016年11月华为宣布的消息,华为2016年在韩国供应商采购金额高达45亿美元,增长了109%,按照2016年平均6.8的汇率,就是306亿人民币,大大超过了华为对日本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占到了2016年华为总营收大约5200亿人民币的5.88%。更为重要的是在这疯狂的增长下,2016年华为总体营收增幅仅为32%, 其中包含了手机业务的消费者业务营收增长的42%,而对韩国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却猛增了109%,这大大地侵蚀了华为的利润。华为集团2016年营收为5200亿人民币,比上年增量为1250亿人民币,以手机为主体的华为消费者业务在2016年营收达到了1760亿人民币,比上年增量为469亿人民币;而从韩国供应商采购的金额,2015年为大约147亿人民币,2016年增长了109%,达到306亿人民币,增量为159亿人民币——对韩国采购金额的增量占到了整个华为集团的营收增量的12.7%,占到了华为消费者业务2016年营收增量的34%,这是个相当可怕的数字。原因很简单,韩国人现在掌握着技术优势。手机的OLED屏幕,韩国三星占了全球的99%份额;手机用的DRAM(也即是我们手机里面的1G、2G、4G……内存),韩国三星和海力士占了全球超过70%的份额。剩下只有美国美光还有点规模,然而三星在技术上遥遥领先。手机用的NAND FLASH闪存(也就是我们手机里面的32G,64G,128G存储器),韩国三星和海力士占了全球接近50%的份额。其中三星的NAND FLASH已经率先做到64层,技术上领先美国日本,掌握行业定价权。三星从中国人身上赚走了多少钱?2016年,受Note7手机爆炸影响,三星手机部门IM营收从2015年的915亿美元下滑到864亿美元、营收减少了51亿美元的情况下,受三星手机屏幕和存储器大幅涨价的影响,整个三星电子的净利润却从2015年的168.5亿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195.7亿美元,增加了整整30亿美元的净利润!中国的华为、OPPO、VIVO、小米的DRAM和NAND flash存储器都要从韩国买,高端手机用的OLED屏幕,更是近乎100%只能从三星买,因为三星占了OLED手机屏幕全球99%的产能。狗日的三星。中国的崛起不能靠华为一家完成,以紫光集团旗下长江存储为首的中国存储器行业和以京东方为首的中国手机面板行业必须要争口气。目前长江存储正在武汉加紧建设,预计2018年试产,2019年才能实现量产。京东方的OLED产线今年10月份就可以投产,届时将成为世界第二大手机用OLED面板生产商。存储器和面板的战争,中国在疯狂的砸钱。对中国来说,存储器和面板只是中国辽阔的产业链升级中的一个环节,但对韩国人来说,显示面板和存储器却是最大的利润来源之一,是关系国家命运生与死的考验。在后面的文章,我会梳理下智能手机产业供应链的竞争情况,包括智能手机从处理器、镜头、面板到电池的每一个部件,详细地介绍电子工业的中国崛起和世界竞争情况。宁南山,一个提供真实价值信息,重新认识中国发展情况的公众号背景简介:本文作者为知乎大V丁南山,文章于日发表于作者的知乎专栏(/p/)。责任编辑:郭尖尖
馆藏&11250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在中国市场赚翻的国产手机,走向海外为啥依旧这么强劲?-消费电子-与非网
分析人士告诉媒体记者,目前除华为在国内和占比各半外,其他厂商海外市场占比都要小得多,增长空间很大。
经过一年激烈争夺,2016年中国市场战局已定。据媒体记者观察,2017年小的手机厂商可能会继续面临出局的命运,而大厂商的市场局面短期不会再有大的变化。
IHS Technology中国研究总监王阳在与媒体记者交流时也认为,&国内市场今年大局已定,就看有没有能异军突起的厂商了。&
在中国市场享受到新兴市场红利的手机厂商们,都在寻找下一个新兴市场。东南亚、印度、非洲、俄罗斯和巴西等新兴市场的竞争,会是未来两年国产手机厂商们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
中国市场见顶
今年加速攻占印度市场
赛诺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手机市场同比增速达17%,预计2017年增速是1%,而且未来三年都是1%-2%的增长,中国手机市场规模见顶。
在中国市场享受到新兴市场红利的手机厂商们,都在寻找下一个新兴市场。
王阳告诉媒体记者,华为目前在国内和海外市场的销售基本各占50%,其他家海外市场占比都要小很多,增长空间都很大。
目前来看,OPPO、vivo在东南亚,传音在非洲,华为在欧洲和拉美,中兴在俄罗斯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可以看到,中国手机厂商进入的多是东南亚、印度、非洲、俄罗斯和巴西等新兴市场,这些区域的竞争,会是未来两年国产手机厂商们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欧美发达市场,则是品牌和利润的关键。
其实,从2014年以来,受国内市场饱和、新老品牌竞争激烈影响,很多国产手机厂商逐渐开始布局海外,但真正能打入欧美市场的主要是华为、中兴等拥有海外渠道和知识产权储备的老牌通信公司。
有分析人士向媒体记者指出,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相对其他地区品牌效应和利润会更好,但也是中国手机品牌国际化难度最大的地区,而当下最关键的则是印度市场。印度人口仅次于中国,正处于智能手机普及阶段,好比五年前的中国,市场前景广阔。
CMR数据称,预计2016年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16亿部。而中国2016年智能手机出货量为5.22亿部。这其中的增长空间足以让任何一个尝了中国市场甜头的厂商眼红。
其实全球智能手机厂商都在争抢这一市场。就在2016年5月份,苹果CEO库克造访印度,希望说服当局允许开设官方直营的苹果商店,但似乎并不顺利。
比起苹果的壮志未酬,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则颇为活跃,小米宣布在印度占据市场份额第三,并计划未来3年-5年达到第一。华为去年10月份启动了&印度制造&,并宣称2017年要在印度夺取10%的市场份额。
OPPO、Vivo以及金立都已经或者即将在印度建厂,将线下模式复制到印度。在2017年海外市场的重点问题上,三家厂商都曾表示印度会是未来集中火力突破的重点。
Counterpoint数据显示,中国品牌在印度智能机市场的份额已经从2015年的14%提升到2016年的46%,占据印度市场的半壁江山。从具体的品牌来看,而2016年第四季度,vivo、小米、联想、OPPO均进入了TOP5。
众所周知,印度市场对价格敏感程度要远超中国,此前印度市场频繁传出出现最便宜手机,售价仅合24元人民币。有手机公司的高管告诉媒体记者,相对于品牌忠诚度,印度消费者对价格更敏感。
这种市场现状主要是受当地经济发展因素影响,在印度手机市场,低于100美元的机型占据统治地位,而大约有70个品牌产品的价格都不足100美元。而与苹果和三星等企业相比,在保证一定成本情况下做出极致的智能手机,正是中国企业的拿手活。
凭借产业链优势
中国手机厂商占领非洲市场
事实上,除了上述中国手机厂商,如果统计中国手机品牌的海外市场份额排名,有一家公司不容忽视。这家名为传音控股的公司,被称为隐形&出口冠军&。其生产的手机品牌不为中国消费者所熟悉,但却在非洲重点国家占据了超过40%的市场份额。
媒体记者在传音控股官网看到公司介绍称,其手机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七。自2006年成立以来,传音在全球销售了接近2.8亿台双卡手机。
而在一份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的中国手机海外市场销量的排名中,传音位居第二,仅次于华为。
据悉,目前传音旗下有三个手机品牌TECNO、itel和Infinix。传音对此的阐释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传音控股根据目标市场的情况,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在各个阶段建立适应市场环境的品牌,全面启动多品牌策略。此外,传音还拥有售后服务品牌、配件品牌、照明品牌和家电品牌。
有行业专家告诉记者,传音打开非洲市场的利器之一便是在国内市场并不稀奇的双SIM卡手机。
业内人士还指出,中国拥有全球独一无二的完整成熟供应链,大大小小数千家供应链厂商组成一个完备的智能手机硬件服务系统。任何一个公司都能在此之上凭借一个创意、一个爆点迅速推出一个手机品牌。
从传音的介绍来看,其的确具备了以上因素。据悉,传音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5间制造工厂,手机产能达到每天30万台。传音分别在上海、北京、拉各斯(尼日利亚)、内罗毕(肯尼亚)建立研发中心,研发人员超过800名。并且,以4家维修工厂为支撑,传音的售后服务品牌Carlcare现在全球建有1000多个服务接触点。
不过,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和非洲的&攻城略地&,在市场占有率上是有足够的信心,但在利润上,还需要加把劲。王阳告诉媒体记者,&这些海外市场然也是赚钱的,但利润没国内市场好&。
而如何借助现有的市场来完成核心技术、产品品质、知识产权的积累,向高端品牌演进,或许是这些厂商更长期的课题。
更多最新行业资讯,欢迎点击与非网!
关注与非网微信 ( ee-focus )
限量版产业观察、行业动态、技术大餐每日推荐
享受快时代的精品慢阅读
不少人都知道现在的手机都会有一些隐藏代码,可以通过它查看自己手机的相关信息。比如手机身份信息、硬件版本、软件使用情况等。但很多人不会去记,下面就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一些隐藏代码。
发表于: 08:36:00
全球领先的人机界面解决方案开发商Synaptics(NASDAQ股票代码:SYNA)今日宣布拓展触控控制器和显示驱动集成(TDDI)产品组合,此次重大更新包括四款全新解决方案,分别为TD4362、TD4328、 TD4115和TD4105。
发表于: 20:21:00
近日,全球第一个基于消费者反馈的咨询公司博丰(Prophet)发布了最新的调研报告,在报告中公布了与中国消费者相关性最强的50大品牌,其中,支付宝和微信依然名列前茅,分列一二名。而在电子消费品中,vivo表现出色,排名24位,超过了第26名的小米和第39名的OPPO,在手机行业排名前三。
发表于: 08:45:23
如今各大厂商对于全面屏都是趋之如骛,随着技术的进步,全面屏也会越来越接近真正的100%全面屏。今天凌晨,数码博主@摩卡RQ曝光了未来多款旗舰的屏幕配置。
发表于: 10:05:55
自iPhone 4在全球范围内火了之后,苹果手机一度成为了国内消费者最魂牵梦萦的手机产品。
发表于: 09:43:25
随着百度财报的公布,这一悬念终于揭开了。财报显示,百度第三季度其他收入为人民币42亿元(约合6.36亿美元)。
发表于: 13:50:00
2014年,站在大三和大四的交界口。面对不可预测的未来,班上的同学纷纷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发表于: 08:37:00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打的,这是专车服务。有时候运气好了做公交车也会是一个人,一个人享受“百万豪车”加上“专属司机”,除了站站停其他简直简直完美。当然还有更狠的,一不小心有时候搭晚班的地铁也会出现专车行为,不过一个人乘地铁略恐怖。不过一想到包机,满满是金钱的光芒。
发表于: 17:10:53
互联网对我们的生活价值巨大,然而用户也不是没烦恼。
发表于: 14:34:39
面对外界的对于Pixel 2 XL质量问题的质疑,Google将在“修复”Pixel 2 XL显示问题方面做工作。
发表于: 14:31:31
又到一年招聘季,考研or工作让你实现了怎样的逆袭?……
与非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70212号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 京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