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我想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界,但是我现在还有些留恋这个世界,我能通过念阿弥陀佛,慢慢的消除妄想吗

只念一句佛号就能往生极乐世界吗-只念“阿弥陀佛”就能往生吗
没有你要的?请搜索……
你现在正在浏览:
只念一句佛号就能往生极乐世界吗 只念“阿弥陀佛”就能往生吗
只念一句佛号就能往生极乐世界吗
就能往生极乐世界的,愿生我刹(愿意往生极乐世界),从身语意之所生,忏悔后就能消除业障,善女人”才可以往生,闻我名号,名为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些恶业会牵引你坠入三恶道,不造恶),诸善奉行”。没有这个基础,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说“我做佛时,出佛身血)众生?你也不一定能往生极乐世界。如此三事,十善”,我一定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命终不复更三恶道(此人死后不在堕入三恶道),福德,也绝对不会往生极乐世界的:“欲往彼国者当修三福,十方众生,愿生我国。这就是说,必须是“善男子:念佛时要做到“信,修“净业三福”。三者发菩提心:从现在开始马上断一切恶,阿弥陀佛不能阻止(也没有权利阻止)你坠入三恶道一,行持阿弥陀佛名号,五逆(杀父,有恶因必有恶果。 往昔所造诸恶业:“若有宿恶(如果以前造了恶业)。同时累生累世的业障也必须消除才能往生极乐世界。不能阻止的就是业力,一条一条的忏悔),地狱就空了。 如果说我已经行持“五戒,十善”修“净业三福”。 佛在《观无量寿经》里说,佛号也不能阻止业力,只念一句佛号是没有用的、【重要文章转载】走出“只念一句佛号就能往生极乐世界”的误区 有人说。往昔所造诸恶业,闻我名字(听到我的名字),行”具足。忏悔文,即自悔过(马上忏悔自己的恶业),乃至十念,正确的修行方法是,从身语意之所生。如果你在行持“五戒,哪一法门,行持“五戒十善”,所有善根。(3)在(1)和 (2) 的基础上,通通建立在这个基础上:(1)断恶修善。“行”就是行动,便持经戒(行持经典里的戒律,念“阿弥陀佛”名号,发愿以后再也不造恶了,一切罪障皆忏悔,佛法就灭了)。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十善”修“净业三福”,断恶修善。 可见修“净业三福”行持“五戒十善”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基本条件,破和合僧。 但不是所有的恶业。 ****法师在讲《观无量寿经》时说,有业障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如果带有业障能往生极乐世界,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永不复造。消除业障的唯一方法就是“忏悔”,杀阿罗汉,因缘,深信因果:“净业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也就是“诸恶莫做。二者受持三皈,皆由无始贪嗔痴,修“净业三福”以前造了恶业。“信”就是相信念佛法门,若不生者:一者孝养父母,佛不能阻止业力,就随便造恶,不堕入三恶道,修一切善,消除业障,愿。在《无量寿经》里,是不可以往生极乐世界的,然后念佛号就往生极乐世界,不能造恶,对吗,今对佛前求忏悔。无论修学哪一宗,再加上每天佛号不断,皆由无始贪嗔痴,诽谤正法”,还必须行持“五戒,才能往生极乐世界,杀母,为道做善(行持善道),不取正觉。 在《无量寿经》里,奉事师长,心心回向,皆由无始贪嗔痴。唯除五逆,即生我国(马上往生极乐世界),哪一派:真心忏悔今生所造一切恶业( 按”五戒十善”对号入座,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是这样,造恶之人是不可以去极乐世界的。造了恶业必坠入三恶道,每天坚持以真诚心念“阿弥陀佛”名号。 要想真正往生极乐世界,读诵大乘。(2)忏悔恶业,然后诵经回向(把诵经的功德回向给你所有的冤亲债主),至心信乐,因果就不存在了,坠入三恶道了。“愿”就是发大愿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必能往生极乐世界,得生彼国”,一切罪根皆忏悔,当然就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必堕入三恶道。在《佛说阿弥陀佛经》里佛说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聚会的地方。必须消除以前所造恶业所形成的业障,阿弥陀佛的第二十一愿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劝进行者。然后诵经回向(把诵经的功德回向给今生和前世的所有冤亲债主)。前世的恶业也要忏悔(按忏悔文去忏悔),那么人们就不修善了,慈心不杀:“每天只念一句佛号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可见只......
只念一句佛号就能往生极乐世界吗?:
  也能也不能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句佛号大家都能念,你要还要必须行持“五戒,十善”修“净业三福...
念一句佛号就可以往生?:
就是为往生种下种子,往生的条件请参看《无量寿经》。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只...
只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只会念一句阿弥陀佛,每天念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净土法门:
当然可以 这个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所致 但要先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为好 第十八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
请问念佛念多长时间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跟时间无关,就像学习,有的人学一个东西一瞬间就会了,有的人一辈子也学不会。在佛教中,想要得正果,需要...
念诵600万阿弥陀佛佛号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吗:
不能 必须先发愿才行 有经文为证 阿弥陀佛48愿·····念佛往生! 发愿求生! 第十八十念必生愿 ...
净空法师怎么回事啊?说求生极乐世界必须要念佛,还要念到功夫成片才能往生,他在会集本《佛说大乘无:
所以这一句佛号,至少要念到【功夫成片】才能往生。 2、我们知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修行最低限度要念...
持一句佛号一部经,能往生到极乐世界吗:
持一句佛号一部经,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但有一个前提,就是修行人要对所持的经典和佛号具备毫不动摇的信心...
只念地藏菩萨圣号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
功德回向西方极乐世界就行。 无论念佛号,念菩萨圣号,放生,持戒,助人等,一切功德都回向西方极乐世界即...
大德法师说:临终一心念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真的吗?:
是真的,无量寿经中阿弥陀佛第十八愿十念必生愿就是说人临终一念到十念至诚念佛一定会往生。但是谁能保证临...
是否听佛号的猫狗也往生极乐世界呢?:
刘素云老师家的两只猫猫,都是听经闻佛号,后来都往生极乐了说说怎么样善待众生......
也许你也感兴趣的内容为什么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 知乎125被浏览13656分享邀请回答53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道理与基督教的“因信称义”    注:本文谢绝转载。如转载,后果自负。      大凡宗教徒,基本都承认人并不是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都承认有死后的世界。当然,不同宗教有不同宗教的说法,比如佛教认为有六道轮回,有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清净刹土;而基督教徒则认为死后有天堂地狱。总之,人死了以后并不是一了百了,这个是一般宗教的共识。本人并不打算论证宗教徒们的见解是否符合事实真相,也不打算比较各宗教见地的高下正误,仅仅就个人对于佛教中往生极乐世界的原理,以及基督教所谓“因信称义”“信者上天堂”的说法作一理论上的分析。当然,本人一介凡夫,见解未必正确,恳请诸教大德斧正。    本人先来讨论一下佛教徒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原理。人们知道,佛教对于人死后的去向,是按照业力说来解释的。这个就是家喻户晓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深一点来说,就是人活着的时候的言行、心理作意,会产生一种力量,而且这种力量不会随着言行造作的结束而消失,会一直影响到人的未来。这个从粗浅的层面其实人人都有体会。比如你对某个人起了嗔恨心,和某人大吵了一架,这时候你观察自己的心中,有一股无名业火,这是一种心的力量,它并不会因为你们吵架的结束而消失,而是会延续一段时间,直到你忘记这件事。但是,这个力量是否从此完全消失了呢?显然不是这样的。比如说,下次你再看到这个人,不用开口说话,你自然就会对他有股反感的心理。这说明,上次吵架所形成的业力,并没有完全的消失,而是隐藏在你内心的深处,一旦碰到合适的因缘,它就会冒出来,影响你的身心。当然,以上这个例子,只是一个非常粗浅的现象,几乎人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很容易理解。而佛教说的业力、因果,则非常的深细。严格来说,只有佛陀这样彻底证悟一切真相,明白一切因果的觉悟者,才能够完全的通达业力、因果报应的全部事实。凡夫则只能看到很小的一部分而已。比如,你会对一个不认识的陌生人看不惯,在你的记忆中你从来没有见过这个人。这个人的长相、言行也没有什么特别违犯社会公共道德的地方,但你就是看不惯。当然,有佛教徒解释说,是你们前世有仇。其实,这只是一种可能而已,而不是唯一的可能。因果的道理极其深奥、复杂、难懂,凡夫所能大概了解的,只是最基本的原理罢了。    那么,业力是如何影响到人死后的去向的呢?按照《俱舍论》的说法,并非所有的业力都会直接影响到人此生死亡以后的走向。这个并不难理解,因为远的不说,就人一生所造作的业力,有无数种,善的也有,恶的也有,不善不恶的也有,它们不可能同时影响到一个人死后的将来。因为这些力量的走向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就像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既高兴又悲伤。有人要反对说,“喜极而泣”“悲欣交集”难道不是既高兴又悲伤吗?事实上,所有两种或更多复杂的心理并非同时存在。在每一个刹那,乃至每几个刹那间所能存在的只有一种心理罢了。不过由于凡夫的观察能力有限,所以会认为它们同时存在。这就像计算机或通信领域所说的“时分复用”的道理一样。而人临终决定其走向的心理刹那是很少的,甚至可以以一刹那心而决定大局。那么,既然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心识只是很少的一个或一类,它们就必然有一个优先级的问题。俱舍论说,基本上这个优先级是“诸业於生死,随重近串习,随先作其中,即前前成熟”。意思就是,影响人死后去向的业可能有很多,它们的优先级次序是这样降序排列的:重的业最优先影响、如果没有特别重的业,就看离死亡最近的业,如果最近也没有太大的业,就看平常串习(相当于重复、训练的意思)的业,如果平常也没有什么经常重复、训练的业力,那就比较早造的业先成熟。这只是一个大概的说法,事实上这个排序相当复杂,而且并非人人完全一样。    有人要问:既然业会影响人的未来,我姑且相信这个道理。所以我临死的之前就会拼命的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这样我不就可以生到好的去处去了吗?    你要知道,业力虽然是你自己参与造的,但一旦造出来,就不再是你能够完全控制的了。比如你活着的时候特别喜欢发脾气,那么,即使你临终克制自己的情绪,尽量说好话存好心,但是按照上述优先级,还是重业先成熟,你依然很难摆脱走向三恶道的命运。佛教叫人平常要注意自己的修养,少做或不做坏事,就是这个原因。因为业力一旦形成,就会增长广大,很可能失去控制。这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体会。比如你刚刚发了一次大火,能够在几秒钟之内平静下来吗?你要知道,临终真正决定你去向的,其实是很短的时间,甚至只有几个刹那或一刹那,你就随业飘荡去了。当然,如果不是直接下地狱,你会有一个中阴身,这时候还是有机会转变命运的(详细参考《西藏度亡经》又名《中有成就解脱秘笈》或其他的翻译版本)。只是一般人根本没有这种机会而已。按照根本佛教的说法,中阴身是六识缘的微细色法,大乘佛教的某些宗派不承认这点,而是从法界的角度加以阐释,这不是根本问题,本人不打算细论。总之,对于一般人来讲,在业力的束缚下根本没有任何自由分。业力是非常蛮横的,不讲情面的。如是因、如是果,虽然凡夫不能尽见其道理,但它的影响无时不在,真实不虚。    但是,业因果本身是否是真实的存在呢?请注意这里的“真实”二字。佛教中所谓“真实”,乃是指守于自性的存在。也就是说,事物或者说“法”有它唯一、不变、不依赖于缘起的存在。而事实上这样的法是不存在的。一切有为法,都如梦幻泡影。是一种假设安立的存在,所谓“假有”。现在很多人不太理解佛教说的“假”,加之有些人的解释可能不够透彻,一般会理解为“虚假”,就像“假币”“假牌”的意思一样。事实上佛教说的“假”,乃是假设安立的意思。所谓“如梦幻泡影”,并不是说事实的存在是真实世界的投影,而是说事实的存在本身,当下就没有自性可得,是缘起的、假设安立的存在。这个道理讲起来即容易又不容易,而且不同宗派有些微妙的差别,非本文可以让你满意的。有兴趣可学习一些大乘的奥典,如《入中论》或天台宗的一些典章。佛教从根本道理上来说,业、因果这些都是“假有”,注意了,“假有”还是“有”,“有”即存在,存在就会起作用。因此,虽然从实际上来说,业、因果并无自性,只是如梦幻泡影一般的假立存在,但却会产生作用。因为凡夫的人我身心世界,本身亦是假。但是,一般人,不要说达到证悟这个真相的境界,就连体悟这点都并非易事。禅宗很多所谓开悟,也仅仅是体悟到这个理而已,比一般读书人的“解悟”当然是高出N多,但如果没有证其所悟的话,还是不能生死自主。何况,就连“解悟”这个最基本的要求,现在很多人都不能做到呢。因此,当今时代,很多高僧大德推崇大家修行净土法门,以求往生极乐世界。因为这个法门摄受的人群范围广泛,并不要求你特别聪明,只要能够信的及,基本就可以念佛往生,永离生死了。但是,很多人对净土法门的道理一知半解,盲修瞎练,导致一些人念了一辈子佛,都不敢肯定自己能够往生,就这一点不肯定,临终就有危险。下文拟承接上文思想,对净土法门往生的原理做一些个人的分析,有不到之处请诸位大德指正。    上面提到,人临死将往生何处,关键取决于最后很短时间甚至最后一刹那的心念。如果最后你起了嗔心,比如家人给你换寿衣弄疼了你(人临死时四大分解,身心极度敏感),你一动怒,就地狱挂号了,或者转生为毒类,如毒蛇等。这一念心就起到了关键作用。当然,按照上面业力优先级的说法,是最重的业先成熟,不过像这种特别的情况,也很难说的,而且一般人平时根本没有特别重的善业,基本就是贪嗔痴为主,所以这样非常危险。而且人一旦堕落到恶道,就很难有机会行善积德,甚至连产生善心的可能都渺茫。你能够想像一只猪会发善心吗?因此,下一生死亡的时候还是以恶心为主导,所以佛说一失人身,万劫难复,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即便是修行人,一生行善积德,但由于人本身是个贪嗔痴具足的综合体,善行一般都有恶心作为心理背景。比如布施穷苦的时候难免自鸣得意或求名求利等。这个善心善行当然也有果报,但未必会立刻成熟。在临终的时候,人一般是很痛苦的,心识是迷乱的,概念领域的东西这时候很难起作用,人往往依照“本能”起心作意。比如家人在旁边哭泣,一般人,即使是有点修行的人,很难作意“这些都是没用的,我要速速往生”,而是难免留恋眷属,就这一念留恋心,就出不了轮回了。    对于一般修为的人,临终自己是很难做主的,即便是一些禅宗开悟的大德,都不敢说自己绝对没有问题。佛教史上开悟者转世为人,未得解脱的大有人在。更何况是平常根本不知道修行的人呢?    但是,我佛慈悲,给众生开了一条方便大道---净土法门。而且净土法门中有一条最方便的办法---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古人说这是万修万人去的法门。几乎什么人都可以实践,而且有极高的保险系数。很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这个本人不打算辩论,只是对其原理稍做解释。    净土法门的核心就是“信愿行”三个字。而这三个字当中,首要的就是“信”。很多人不理解这个“信”字,说我也相信有极乐世界啊,我能保证往生么?提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疑了。所谓信,并非说“客观”上的确认。因为客观上说,未发生或未现量见得的境界,一切可能皆有。比如你站在平地不动,在你迈出一步之前,原则上你朝哪个方向迈步都有可能。如果信,是从这个角度看的,那遍天下无一凡夫能信。何以故?净土非凡夫现量可见故。就像一个人站在原地,他下一步迈到什么地方,在他真正迈出之前根本是无法确定的。因此,这里说的信,实际上是“信任”“信得过”的意思。这个“信”,事实上通常是需要在“行”中不断深化、确认的。这个所谓的“行”,也不一定是说你要做多少好事,一天要念多少佛等等外相,真正重要的行,是“心行”。这个道理虽然很简单,却被绝大多数净宗行人所误解。他们一谈到行,就认为正行是念佛,助行则是积聚净业三福之类。而很少提到发菩提心、起深信愿之类的心行。他们不知道心的奥秘,也不认识阿弥陀佛的大愿的密义。当然不了解并没有问题,只要做的对,功夫下到刀刃上,一样决定往生。问题就是,很多人既不理解佛和心的奥义,也没用对功夫。念了几十年佛,都不敢说自己肯定能往生。就这一点不肯定,往往就很危险。    那么,净土宗往生的原理到底是什么呢?其实转生的原理只有一个,就是心的力量。不论是沦陷三恶道也好,升天也好,往生极乐世界也好,都只是这一念心的作用。临终贪心、嗔心、痴心现前,就下三恶道。善心、定心等现前,随其深浅轻重,生人天各道。一念归投阿弥陀佛的心,念极乐世界的心现前,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道理是一致的。往生的问题就在于,如何能保证自己临终不起其他的心,而一念回向阿弥陀佛极乐庄严?      有人说,我信啊,我相信有极乐世界啊,而且我愿意往生啊,极乐世界多好,这个世界多糟糕,我也念佛耶,每天至少念一万遍。我能够往生么?如果这样问,可以确定,你所谓的信愿行,都是带有概念意义上的,而非真正的纯粹的心行。心行的信,是一种自肯。这种自肯事实上就是心的作意,并不依赖于更多其他外在条件。这种自肯上面已经说了,即使你不明白净土法门的原理,甚至你从来没有听过一部经论,甚至不识字,只要你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往生,这个信心就是你往生的左券了。佛门称这样的人为妙好人。这种人非常的难得。一般人信仰净土、信仰阿弥陀佛,都是先从概念出发的。比如他对某法师有信心,法师说极乐世界如何如何真实不虚,如何如何万德庄严,他就相信了,然后照着实践。这时的信介于概念与心行之间。事实上还不是完全的心行。只有实践了完全的、纯粹的心行,才能够保证自己能够往生。走到这步的,根本不需要问旁人,自己就可以确认自己一定能往生。需要问人的,一定是有些问题。    下面引经证。《观无量寿经》上提到,一个人,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临终遇善知识教他念佛(观想),他不能念,善知识就让他口称阿弥陀佛名号。如此,十念往生极乐世界。你看,这个大恶人,平时造恶业无数,按通常教理肯定堕落地狱的,但就这临终十念阿弥陀佛就往生了。你可以用“一天念佛多少遍”“做多少好事会向”来衡量吗?很多天天念佛、做好事的人都未必能往生呢。如何解释?你要知道,佛的悲智是圆满具足不可思议的,佛如果还要拣选众生决定摄受与否,那说明其悲智还未圆满,还有不平等心在。而事实上佛决不会如此。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摄受一切众生。有人要问,《无量寿经》阿弥陀佛第十八大愿说“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何解?历史上这个问题有十六家解释,角度各有不同,但没有一家说阿弥陀佛不摄受大恶人的。这方面古德论证很多,最著名的就是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中说的“但闻佛名,即多劫善根成熟,五逆十恶皆名善也。”事实上在佛的大智慧看来,众生都是很可怜的(并非等同于凡夫的同情心,凡夫的同情心里夹杂爱见)。这个从比喻的道理上可以解释一下:比如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身高有很大差别。姚明两米多高,侏儒就很矮。但如果你站在喜马拉雅山上看姚明和侏儒,都是一个小点,几乎没有任何差别。何况佛圆满智慧如同站在无限高的山顶之上呢?因此在佛看来,法法平等一如。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侧面的比喻而已。其中深意,非了解大乘根本道理者莫知。所以往生的问题,绝对不在阿弥陀佛那方面,而完全的取决于行人自己。无论是什么根器的人,哪怕十恶不赦的大罪人,只要能够一念回转,归投阿弥陀佛,一定可以往生。      那么,事实上很多念佛人没能往生,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阿弥陀佛摄受他们,他们也相信、愿意念佛,结果还是临终颠倒,不能往生,到底什么原因呢?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并非有没有念到一心不乱的问题,也非好事做的够不够的问题,而在于你的信心,是否真切。往往有人错解这个信心,上面本人已经讲了错解的一方面,就是把概念意义上的信心当作真正的信心,而心底来说,并未真信。这里本人打算就另外一个角度来详细说明。    真实信心的人,一念归投阿弥陀佛,就念念归投阿弥陀佛。他平常虽然在散乱中,但不妨头头是道,念念回转阿弥陀佛。这种念念回转,虽然不同于禅宗行者的念念念实相,从功用上却接近。起真实信心的人,虽然可能还未见到极乐世界,但不管遇到任何境界,都不会忘记阿弥陀佛。比如,看到恶境界,与人吵架之后,立刻会转念“我真是愚痴,居然起这种烦恼,这是不对的!我念佛的人怎么能够这样呢。”或者“这个世界真是恶浊,不是他人恶浊,是我自己的心恶浊,在这个世界我肯定要堕落的,还是极乐世界好”或者“对方为何要骂我?是考验我念佛的心是否坚固,如果他现在不骂我,我临终的时候来骂我,我一生气不就完了?他现在训练我,正是为我的将来作利益啊,他是恩人啊。阿弥陀佛慈悲。”等等。当然,上面只是举几个例子,可以有无数的想法,但都转向阿弥陀佛,所谓“心与佛合”。这才叫信。更深一点的,根本无须上述作意转念,念当下就不生。这个信,并非概念意义上的,也非“客观存在”意义上的,完全就是行人的一念心行。它完全是自肯的,自主的,乃至自动的一种反应。当然,天生能够如此,就是大善根人,普通一点的,需要通过一些训练,但是并不困难。有了这样的心,在任何情况下,都会转向阿弥陀佛或根本不离阿弥陀佛的。比如看到可贪的人或境界,立刻会想“那个人有些庄严,是前世修行的福报,他能够有这种福报善根,是多么让人感到愉悦的事情啊!”“感谢三宝,这一切庄严都是三宝给与的”或者“他虽然表面庄严,但不过是一层皮,劈开里面不是屎就是尿,这个世界难道有真实的庄严吗,还是极乐世界好”,甚至念起即亡,绝无追忆。你看,头头是道,念念回转。所以真实信仰阿弥陀佛的,念念不离出离心,念念不离菩提心,念念不离惭愧、忏悔心,念念不离阿弥陀佛。这种心一旦发起,就会产生强固的力量,久而久之,就成为习气。这种人不念佛则已,一念就全身心投入,身毛倒竖,大喜遍充。这完全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这样的人即使临终遇见什么不顺,那力量完全不能和念佛的力量抗衡,当然安稳往生。这就是心之力,完全的不可思议,却可以真实体会。当然,真正这种人如果一心念佛,很快就得不乱。甚至净土现前,阿弥陀佛摩顶授记。比如东晋慧远大师一生见阿弥陀佛三次,但直到临终才告诉弟子。即便是平时没见佛,临终一定预知时至,这是无数念佛人现身说法,斑斑载之于净土圣贤录、往生传等史籍。阅之让人欢喜无量!    上面提到信心的力量,就是如此。譬如一棵树,平时总往西边倒,临终业风吹来,四大分解之时,必然还是倒向西边。本人修为不够,尚未达到如此境界,然心甚向往之。如此念佛,真的是一念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如何不能往生。相反,如果只是停留在概念上的信解,或内心似是而非的皮毛觉受,而无真实信心,那么,即使念佛多少万也未必相应。所以历代祖师皆十分强调信愿的分量。信愿不真,念佛难以得大利益。再次强调,这个信愿,完全是心的作用,如果你从客观事实上,从佛法道理上去思维,如果智慧不够的话,反而不得其解。所以祖师一般不推荐普通念佛人去深究教理,因初发心的一般信心微弱,遇到不懂的或歧义的地方自己很难解通,反而障碍信心的增长广大,甚至会起大怀疑。当然,天资极高的人例外。真正天资高的,能够体悟大乘道理的人,一定会很容易的生起真实的信心。比如天台宗的智者大师,修法华三昧忏开悟的,后主导一心三观,并未强调念佛。但临终依然写了篇发愿往生文,自在往生。像这种大彻大悟的祖师,如《法华经》言:“端坐观实相,罪业如霜露。”也就是说,罪业根本如露如电,虽然存在但不会起用。因这种大悟之人心得自在故。稍微一念向佛,就立刻往生。打比方说,普通人好比心上缠着N条绳子,向各个方向拉,哪个特别有力,最后的方向就是大概那个方向。如果修净土得力,就往生极乐。但大悟之人,心得自在,罪业如霜,好比一个自由人,他想往哪里走就往哪里走。想往生当然毫不费力就往生。当然,这需要是有证悟的,光是开悟,还未必可以做主。近世禅宗衰微,教门亦低落,如智者大师那样的大修行人越来越难得,所以清朝天如禅师说,若不发愿往生,就非真实开悟者。因开悟者深通教理,却往往又难以保证灭尽见思,这种人好比足球前锋带球已经单刀突入对方小禁区,守门员已经扑倒在五米开外,你让他不射门,怎么可能?    那么,既然信心如此重要,甚至具足信愿基本就足够了,为何历代祖师很多还强调行的“一心不乱”呢?这是因为,一般凡夫,一上来就能有真实信心的,相当难得。往往一开始多是概念意义上的信的过,而非发自内心的自肯。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说:“问:此在肯心者则可,未肯者何得相应?曰:噫,正唯未肯,所以要你肯心相应。汝等正信未开,如生牛皮,不可屈折。当知有目者,固无日下燃灯之理。而无目者,亦何必于日中苦觅灯炬。”这段话本人以前也没太注意,现在看来,真是末法时代信心不足、“虚心”假信的念佛人的当头棒喝。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古来已经有不少大德做过解释。如近代大德圆瑛法师的解释是:“此兼破不肯死心。更进而问曰。前此所说。乃在能肯死心念佛之人则可。如未肯者。何得与释迦彻底悲心相应。曰噫。谓我所说者。非为肯心者说。正唯对未肯者。要你发起肯心念佛。与释迦悲心相应也。汝等正信未开者。即唯心之正信尚未开发。我法二执坚固。喻如生牛皮。不柔软。不可屈折也。当知有目者。喻正信已开之人。深信即佛即心。即心即佛。自肯死心念佛。不必更加参究。故曰固无日下燃灯之理。而无目者。喻正信未开之人。正好死心念佛。自得心开。何必苦苦参究。于心中更去觅心。故曰亦何必于日中。苦觅灯炬火也。”这里法师说的“苦苦参究”讲的还是太高的,侧重从心佛众生而三而一的角度去深究其理。而现在的众生之疑一般都达不到这种高度。这段话也可以说是对学禅欲转修净土者而开示。现代许多修净土的,包括以前自谓深信净土的本人,根本达不到承受这种棒喝的水准。现在人的疑心非常的粗暴,粗鄙,却又很隐蔽。你问一个修净土的人,你信阿弥陀佛吗?他会回答,我当然相信!这有什么问题呢。但是如果你稍微给他讲一点和他师傅讲的不大一样的道理,他马上就动摇了,要么就采取回避不听的态度,掩耳盗铃。这种信心事实上都很成问题。如果这种念佛人能够生活在真空环境中,或者尚有信心坚固的一天,但当今时代,又岂有这种可能呢。就其本质上说,这种信心事实上譬如沙塔,貌似坚固,事实上很脆弱。所以很多人自谓自己有信愿,但却不敢说自己肯定能往生,从某个侧面就反应了他所谓有信愿,不过是一种很肤浅的概念或些微体会而已。如果旁有知识稍加错综,他就会堕入五里雾中而起疑心。产生这种虚信,其原因并不难理解。因为信心也是一种缘起法。它不会无因而生的。大根器的人勿论。一般人对净土产生信仰,多缘自他人之口或者书本,以概念的形式组织成立。这种信心必然是浮于表面的,不真坚固的信心。相反,一些饱经人生沧桑的老人,却相对更容易生起坚固的真实信心。越是读书人,知识分子,越容易搞脸上文章,信根轻浮,稍有风吹草动,就难以立足。扪心自问,自己都不敢打包票(事上,而非理上),何况请教于他人呢。这些以为自信的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本来就半信半疑乃至不信的人了。在概念上越推越远,纵读尽一切祖师开示,也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譬如有人举足欲走,却无所适从,不知该迈哪条腿也。蕅益大师的开示其实就浅处论,正是此病正对治。虽是浅处,却是关键。开悟不开悟的倒不要紧。但能治得这一念虚心假信,基本就归家稳坐了。开悟的事情,留到极乐世界无妨。先把迫在眉睫的生死大事给了了,才是王道。其下手处亦直截了当:Just do it.所谓do,就是死心去信啊。说起来很无奈,也很无力,古德言:“把臂牵他行不得,直须自肯始相应。”本师释迦牟尼佛慈悲,历代祖师慈悲,知道这个信字之难。《佛说阿弥陀经》说:“是为甚难。”因此祖师又一再强调行,绵密念佛,以求一心不乱。事实上真信者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得一心不乱并非难事,哪里会像信心不真的人打了多少个佛七还一心很乱呢。但没办法,Just do it.所谓do,就是死心去念佛啊。      信愿行如三足鼎立。真信必切愿笃行。这个是正途。最快。否则,至少先笃行去,祖师说“蓦直念去”,到时自然心开,心开不愁真信之无。当然,这里心开不一定指开悟,而是心佛相应,实心自肯。做到这个程度,就内不会被一切多知情见动摇,外不为一切缤纷境界所牵。做到这个程度,并非指见思已落,而是指不再讨人家嘴里活计过活,比如本人这篇烂文,一目了然,看不看都丢到一边。如此可谓真信切愿笃行。持续做去,至少得事一心不乱,如能返照,可得理一心。当然,本人写到这里,亦只能从祖师嘴里讨活计了,因行未至故。不赘。      本人接触佛法多年,皆浮浮泛泛,好奇喜新,未能真实修行,非常的惭愧。然生死大事,从不敢一日忘也。近日读蕅益大师《弥陀要解》,深感念佛之易,而真信之难也。如此万修万去法门,变成口头活计、安慰药剂,实践者少,谈论者多,实践者又得益者少,自欺者多,自欺又罢了,反而辗转欺人,遍天下皆知皆闻阿弥陀佛,有多少真知阿弥陀佛字字重如万钧,能裂天下一切邪知邪见者之头颅乎。生死大海,未来无尽,宝筏慈航,错过无期也。真为生死者岂毋思!      正文已毕,本人很惭愧,上述基本都是自己妄心造作,凡夫人有错难免。至诚祈望有识者教之!非敢以此文教人,实为自勉兼以求教乎海内善知识也。      下面略述题中另义,主要是为了题文相符合。本无此意,合为吸引人气,以期或有高人留意也。故赘如下。      基督教的“因信称义”,很好理解。因为天下道理一致,同人同心,岂有能外者。外则非道也。基督教虽非致理,然亦不妨其有很多相对正确之处。信佛者往生,信基督者上天堂,理是一个理。不再赘述。然此“信”字,其悠悠泛泛者可承当也。如此则可理解,恶人信基督可上天,善人不信基督则下地狱之说,世人误会甚多。此善恶岂凡夫肉眼所谓善恶可见也。然彼教虽暗合佛法(盖因佛法是真实之教,故凡有道者皆可为佛法一分之旁注),却未清楚其间道理,其理深矣,详在大乘,非本文所能。基督教所谓下地狱则永劫者,亦近似。因下地狱者,一般至少一劫。(有特殊情况,此不论)动辄无量劫。以人天眼见,就是永世不得翻身。故亦非全无道理。凡夫小善,暗中多恶,人未之见,况心地乎?故基督教所谓不信者下地狱,对于多数人类确实符合。遍世界人眼前多是,数十年之后多在何方?哀哉。然信基督者并不许造大恶,造者亦要忏悔,以期死时心归于“神”,按佛教论,即杂阿含所谓六念之念天(是欲界天,符合本人推测“上帝”是他化自在天之说)也。如此人,可以升天,但非人人如此,此中信心最要。信心不足者,则死时心不定,故亦难升天。世人皆知佛家有高僧或大修行人死后肉身不腐,少有人知天主教亦有此事。盖肉身不腐并非大成就之等价名词,不过因有些大成就者示现不腐尔。更多大成就者或灰其身,或化虹光而去,岂仅示不腐之肉身哉。彼虔诚之天主教徒,虽不信佛法,然戒行甚严,加之信心坚固,常与天心,故亦能有“不可思议”之奇迹也。凡夫则不然。或信钱,信心坚固不坏,则死后成蛀钱虫或可,升天绝无可能。故彼基督教典云,富人上天堂,如骆驼穿过针孔。赤子童心(3岁前)类天,故童心者亦易升天。我国道家所谓返璞即。本人归心佛法,然亦不全然否定其他宗教,于其合理、有利于世道人心之说,亦甚随喜。无奈当今诤世,人心不朴,无论何种宗教,真信者皆不多见。往往以己人法概念之虚假执着,浮躁妄心之模糊觉受,目为真实之信仰,迷头捉影,大战风车,此亦众生共业,岂本人所能救。撰此,望有心宗教者留意。此文暂告段落,有心讨论者,请。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法华经》言:“端坐观实相,罪业如霜露。”    更正:《观普贤菩萨行法经》:“端坐念实相,罪业如霜露。”  
  善哉,没什么好说的,只要自己明白那个真实的本性,不要泥像执文就行了。
  善哉,没什么好说的,只要自己明白那个真实的本性,不要泥像执文就行了。  
  也欢迎基督徒朋友来讨论这个“信”字。所谓信,不仅是概念意义上的,但亦绝非神秘的,不可琢磨不可勘验的内心体验。在佛教里有非常严格的教理来说明这个信字的内涵,但本人不打算详说,因未证故。等告一段落,本人如有时间,可能要说说“愿”字。
  仅仅从逻辑层面探讨一下生死的问题。白自身不能成其为白,只有相对黑才能成其为白。人不是为活着而活着,而是面对死亡的态度决定了他如何生存。    人死后何去何从对于活着的人而言是无解的,因为这是不同维度的问题,就如二维平面永远也理解不了三维立体一样,或者如中国的古话“夏虫不可语冰”。    但无解并非就是虚无,夏虫不可语冰,冰雪依然存在。婴儿理解不了父母,但他相信父母。所以宗教徒对于死后的世界首先是要信,而不是去解。佛教的虚妄往往就落在一个“悟”字上。    孔夫子对这个问题也看得明白,他说“不知生,焉知死”,他知道这个问题无解,但他却因为无解回避了这个问题,说“六合之外,存而不论”,久而久之也就不信了。    在对待的死亡的问题上,佛教选择了“悟”,儒家选择了“避”,基督教选择了“信”。    当然小伞兄在主贴中谈了很多信,但总的来说,佛教是偏向于通过人自身的努力+智慧去悟的。    对死亡的三种态度成就了三种人生:佛教重来世,轻今生,因为既可信还可解,来世也就成了今生;儒家轻来世,重今生,因为来世既不可解也不可信;基督教既重今生,也重来世,因为来世不可解但可信。    对生与死的平衡,基督教是做得最好的。    注:以上立论都是建立在对这三大派别的一般认识基础上,如果要细究,基督教有诺斯替灵智派的路子,认为来生天堂是可以悟的,本坛以野航为代表;佛教当然也有像小伞兄这样以信为先的人。就是基督教的正统派别,也不是全然拒绝理性求解,只不过是先信后解,而这个解是无限地探索来接近上帝,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结论,那就成了上帝了。
  扫了2眼,看到LZ竟然提到智者大师了,知音哪!
  楼主,随喜赞叹
  楼主既然要谈论基督教,就应该对基督教的说法有一点基本的了解。    “天堂”不等于“天国”,  “地狱”(也译作“阴间”)不同于“火湖”。  对于死了的人,基督教有一个比喻是“睡了”。    对佛教的部分楼主讲得比较清楚,但对基督教的教义,基本属于想当然。    基督教里的天堂,反倒是和道教讲的“肉身飞升”比较接近,    第一,不是死了以后去天堂,而是有肉身的人上天堂。    第二,以凡人之身上天堂的很少,圣经提到的只有以利亚,耶稣。    另外,又末日教会被提的说法,但那显然是和那时候还活着的人相关。    基督教并不承诺“死后上天堂”,而是承诺“末日进天国”。  天国不是天堂,天国就是这个世界经净化以后的一个新世界,但并不是这个世界的全部。  在天国降临以后,仍任有很多人生活在天国以外。  魔鬼和罪大恶极的人会被扔在“火湖”中。    一般流传的基督教的“信者上天堂,不信者下地狱”是以讹传讹。
  作者:邓小伞 回复日期: 20:29:26  ... ...  再次询问你一遍:你是如何判断出“‘六道轮回’不存在和“禅师在修佛”这两个命题同时成立的呢?      作者:亻不弗 回复日期: 21:23:25  ... ...  “六道轮回”不存在,我是这样推断的:  1、据佛理,“六道轮回”并不是个只在以前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而是至今仍然时时处处都发生的事件。也就是说,如果这个说法是真实的,那么,现在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前世。  2、前世经历是可以回忆起来的,并且,出家修行的僧人回忆自己前世的能力应该比众多俗人更强。如果出家僧人修行一生,连这一点比俗人强的悟性也没有,还修个什么劲呢?  3、佛教界对轮回转世的宣传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我昨天随便一找就看到了那篇《陕西农民田三牛》,此类故事在佛教的对外宣传中还有很多很多,根本不是什么“佛教禁止谈神通”。  4、中国现在就有众多出家修佛的僧人,我认为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前世的经历,因为到目前为止我没有看到他们中间有任何一个人说过自己前世的经历。我没看到倒也罢了,除了我以外,还有谁见过当代僧人知道自己的前世经历?能够实际证明吗?  5、在佛教的宣传中,普通老百姓很容易就能知道自己前世的经历;而在实际询问中,专门出家修佛的众僧却没有任何人知道自己前世的经历。从这个矛盾可以推出:佛教的宣传是虚假的,六道轮回其实是不存在的。    /publicforum/content/no01/1/405320.shtml    ===========================    ————邓小伞老弟,有关“六道轮回”是不是存在,咱们在那边的讨论还没进行完,您是不是不想继续讨论这个话题了?  
  作者:邓小伞 回复日期: 20:29:26  ... ...  再次询问你一遍:你是如何判断出“‘六道轮回’不存在和“禅师在修佛”这两个命题同时成立的呢?      作者:亻不弗 回复日期: 21:23:25  ... ...  “六道轮回”不存在,我是这样推断的:  1、据佛理,“六道轮回”并不是个只在以前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而是至今仍然时时处处都发生的事件。也就是说,如果这个说法是真实的,那么,现在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前世。  2、前世经历是可以回忆起来的,并且,出家修行的僧人回忆自己前世的能力应该比众多俗人更强。如果出家僧人修行一生,连这一点比俗人强的悟性也没有,还修个什么劲呢?  3、佛教界对轮回转世的宣传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我昨天随便一找就看到了那篇《陕西农民田三牛》,此类故事在佛教的对外宣传中还有很多很多,根本不是什么“佛教禁止谈神通”。  4、中国现在就有众多出家修佛的僧人,我认为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前世的经历,因为到目前为止我没有看到他们中间有任何一个人说过自己前世的经历。我没看到倒也罢了,除了我以外,还有谁见过当代僧人知道自己的前世经历?能够实际证明吗?  5、在佛教的宣传中,普通老百姓很容易就能知道自己前世的经历;而在实际询问中,专门出家修佛的众僧却没有任何人知道自己前世的经历。从这个矛盾可以推出:佛教的宣传是虚假的,六道轮回其实是不存在的。    /publicforum/content/no01/1/405320.shtml    ===========================    ————邓小伞老弟,有关“六道轮回”是不是存在,咱们在那边的讨论还没进行完,您是不是不想继续讨论这个话题了?  
  作者:邓小伞 回复日期: 20:29:26  ... ...  再次询问你一遍:你是如何判断出“‘六道轮回’不存在和“禅师在修佛”这两个命题同时成立的呢?      作者:亻不弗 回复日期: 21:23:25  ... ...  “六道轮回”不存在,我是这样推断的:  1、据佛理,“六道轮回”并不是个只在以前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而是至今仍然时时处处都发生的事件。也就是说,如果这个说法是真实的,那么,现在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前世。  2、前世经历是可以回忆起来的,并且,出家修行的僧人回忆自己前世的能力应该比众多俗人更强。如果出家僧人修行一生,连这一点比俗人强的悟性也没有,还修个什么劲呢?  3、佛教界对轮回转世的宣传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我昨天随便一找就看到了那篇《陕西农民田三牛》,此类故事在佛教的对外宣传中还有很多很多,根本不是什么“佛教禁止谈神通”。  4、中国现在就有众多出家修佛的僧人,我认为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前世的经历,因为到目前为止我没有看到他们中间有任何一个人说过自己前世的经历。我没看到倒也罢了,除了我以外,还有谁见过当代僧人知道自己的前世经历?能够实际证明吗?  5、在佛教的宣传中,普通老百姓很容易就能知道自己前世的经历;而在实际询问中,专门出家修佛的众僧却没有任何人知道自己前世的经历。从这个矛盾可以推出:佛教的宣传是虚假的,六道轮回其实是不存在的。    /publicforum/content/no01/1/405320.shtml    ===========================    ————邓小伞老弟,有关“六道轮回”是不是存在,咱们在那边的讨论还没进行完,您是不是不想继续讨论这个话题了?  
    作者:没戴表 回复日期: 14:37:10  琉璃王破城之后,释迦族遭到了空前的大屠杀,仅半天的工夫,释迦族的男女老少被琉璃王所杀殆尽。神通广大的目犍连尊者,用佛的钵将释迦亲族三千人摄入钵内,投到天上,以为把这三千人全救出来了。等到琉璃王杀戮停止后,目犍连尊者把钵拿下来一看,钵中的人已经变成血水了。  佛对众比丘说:“释迦族偿还了这笔冤债,仗着宿世善业,仍可以生天。而大逆不道的琉璃王,七日后当自取灭亡。”琉璃王得闻此语,心中不胜惊惧,日夜心神不宁,熬到第七天早晨,且喜平安无事,便率领众人前往阿脂罗河边娱乐。哪知就在这一刻,忽然狂风暴雨大作,王及兵众,皆遭雷震水漂,死后堕入无间地狱。城中宫殿,皆被雷火焚烧。  目犍连尊者就向佛陀请问此番大灾难的因果。世尊说:“这是定业难转,因为过去多生以前,迦毗罗阅城附近,有一个渔村,村中有一个大鱼池,村中的人民把池内的鱼全部网来吃完,最后一条大鱼也被杀吃掉,只有一个小孩从来没有吃过鱼肉,只是好玩敲了大鱼头三下。’世尊又说:‘诸位要知道,当时的大鱼就是现在的琉璃王,小鱼们就是现在他的军队,渔村的人们就是现在被他们杀的释迦族,当时那个没吃过鱼肉的小孩就是我(佛指自己),因为当时我敲了鱼头三下,现在就为这件事情头痛三天。”      作者:亻不弗 回复日期: 19:11:14   ————要研究佛经之真伪,千问万论归为一句:六道轮回是否真有其事?  也就是说,佛祖所说的,人与鱼可以互相转世这一件事,到底是真实的陈述还是编造的谎言?  当代佛徒在宣传轮回转世时有三大特点:  1、不说中国说外国。  在中国,佛教最兴盛,修行最正规,僧人众多,可是,大家专心修行很多年,却几乎没有一位和尚能够真正知道自己前世的经历,都不能用实际事情证明自己知道前世的经历。  而在美国,只要有一位小小的心理学教授,就可以运用催眠术让众多普通人轻松回忆起自己前世的经历。甚至,有许多美国小孩,无师自通,从小就能够自动回忆起自己前世的经历。  2、不说猪狗只说人。  众所周知,佛家是讲六道轮回的,可是,在所有“回忆自己前世”的故事中,几乎都是回想起自己前世是某某人,从来也没有一例说自己前世是某某狗或某某猪,更没有人说自己前世是来自外星等别的地方。  3、前世受伤,今世身体有缺陷。  在很多故事中,都有类似这样的例子,比如,说某人前世临死是被子弹穿透了肺部,于是,他到今世成为另一个人以后,一生下来胸部就有一个洞状的缺陷,等等。    /publicforum/content/no01/1/405012.shtml  
    猪闻开示
柔软往生    日期: 11:08:41  发布:妙音居士    湖南永州地区蓝山县塔峰镇有一位何老居士,今年89岁,学佛多年,苦苦追求于往生解脱之道,因不遇善知识而不明专修之道,自知修行不得力,无时无刻不担心往生一事。年岁愈增,忧心愈甚。当他第一次看到《善导大师法语》和《净宗略讲》等三本书时,才发现自己走错了路,多年来迷失于杂行杂修而不自知,原来往生全靠弥陀大愿力,只要念佛,任何人都可乘佛愿力,往生西方。庆幸自己终得逢遇大悲救度之妙法,悲欣交集,泪流满面,虔诚地跪在佛前说:我以后再也不会走错路了,从此以后,一心一意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何居士有两个儿子,都是养猪专业户。何居士觉得两个儿子养猪杀生,业障很重,心中十分忧虑。他便劝两个儿子改行,但儿子不信佛,不愿接受。后来有居士劝他:既然儿子们不信,那您可以为那些猪开示念佛,让它们死后都往生,不再轮回。老居士听了居士的话,茅塞顿开,从此以后他每天做完功课即去猪圈,跟那些猪开示,劝它们念佛,告诉它们:阿弥陀佛发大悲愿力,救度每一个众生,只要你们念佛,即可乘佛愿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离苦海……这样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每日不断,虔诚至极。    有天夜里,何老居士的大儿子做了个梦,梦里亲眼见到父亲往生了,走得很安详,大儿子还在梦中叫来周围村民一起观看父亲往生,并说:「我父亲走得多么好呀,他是念佛人。」大儿子半夜醒来,回味梦中之事,反而担心起父亲来,于是去父亲睡房里看望父亲,并悄悄用手去探父亲鼻息,轻轻地叫了叫。父亲醒来,知道儿子的心思,说没事,我好着呢,儿子才放心地走了。    天亮后,大儿子去猪圈看猪,惊奇地发现无缘无故死了一头大猪,而且死后一直都是软软的,稀有少见。联想到昨晚的梦境,他突然醒悟到:这头猪因父亲的开示而念佛往生了,大概是替父亲先往生了吧。    在何老居士家附近,有一座小寺院,这几天正在打佛七,有一位师父正在带领大家念佛,并讲解「乘佛本愿力,念佛必往生」的道理。虽然这几天特别寒冷,已下雪冰冻十多天,是湖南几十年难遇的冰寒天气。但大家闻法心切,往生志坚,冒着寒风,踏着雪地,坚持不断来打佛七、听师父开示,多的时候有六七十人。大儿子马上跑到寺院,找到师父,讲了家里的事,说:「师父,您们的佛七打得真好,猪都能够往生,猪救了我父亲一命,谢谢您们,谢谢您们的佛七。」    耳闻不如眼见,亲见如此不可思议的事,何老居士的大儿子从此以后开始信佛了,每天在家默念佛号。实乃众生得度,各有因缘,强求不来,水到渠自成。    村里人听到这件稀奇事后,即事而明理,无不感叹阿弥陀佛的愿力不虚,坚定了念佛的信心,相信师父讲的不虚,都说:阿弥陀佛救度众生是真实平等的,连猪念佛都可以往生,何况人呢?    苦修多年
悲欣交集  为猪开示
柔软示迹  猪尚得生
信佛不虚    佛照法师
口述  日记    =================================    ————上文摘自“妙音新闻网”,地址如下:  http://www.515888.net/my/shownews.asp?ThreadID=16157  
  呵呵,本人提基督教纯属吸引人气,果然有效。希望有同修也能发表一些体验吧。本人写的未必对,有教本人者本人非常的欢喜。       ===========================        ————邓小伞老弟,有关“六道轮回”是不是存在,咱们在那边的讨论还没进行完,您是不是不想继续讨论这个话题了?      ---别急嘛。本人目前的兴趣在此,那个等等再说,你还先热热身吧。    
  作者:太空裸奔007 回复日期: 18:17:31 
    仅仅从逻辑层面探讨一下生死的问题。白自身不能成其为白,只有相对黑才能成其为白。人不是为活着而活着,而是面对死亡的态度决定了他如何生存。    ---恩,也可以这么说吧。不过你具体的意思本人不太领会。        人死后何去何从对于活着的人而言是无解的,因为这是不同维度的问题,就如二维平面永远也理解不了三维立体一样,或者如中国的古话“夏虫不可语冰”。    ---注意这判断还是人的意识作用。        但无解并非就是虚无,夏虫不可语冰,冰雪依然存在。婴儿理解不了父母,但他相信父母。所以宗教徒对于死后的世界首先是要信,而不是去解。佛教的虚妄往往就落在一个“悟”字上。    ---同上。当然意识作用不完全无理,只是需要辩论,而不是随便下结论。如果你有理由,请说。        孔夫子对这个问题也看得明白,他说“不知生,焉知死”,他知道这个问题无解,但他却因为无解回避了这个问题,说“六合之外,存而不论”,久而久之也就不信了。        在对待的死亡的问题上,佛教选择了“悟”,儒家选择了“避”,基督教选择了“信”。        当然小伞兄在主贴中谈了很多信,但总的来说,佛教是偏向于通过人自身的努力+智慧去悟的。    ---是的。净土宗只是佛法之一门,照顾末法时代根器差的众生。当然,净土门本身彻上彻下,并不限于根器差者。        对死亡的三种态度成就了三种人生:佛教重来世,轻今生,因为既可信还可解,来世也就成了今生;儒家轻来世,重今生,因为来世既不可解也不可信;基督教既重今生,也重来世,因为来世不可解但可信。    ---这么说不确切。今生和来世都属于轮回,佛教主张“跳出”这个轮回。其实跳出这个字也不太确切,但不用术语本人懒得说。        对生与死的平衡,基督教是做得最好的。    ---基本上同意。所以基督教在西方既照顾到入世,也照顾到出世,才能一统江湖。中国儒家则出世法不足。需要佛道补充。        注:以上立论都是建立在对这三大派别的一般认识基础上,如果要细究,基督教有诺斯替灵智派的路子,认为来生天堂是可以悟的,本坛以野航为代表;佛教当然也有像小伞兄这样以信为先的人。就是基督教的正统派别,也不是全然拒绝理性求解,只不过是先信后解,而这个解是无限地探索来接近上帝,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结论,那就成了上帝了。    ---本人认为基督教的信、和佛教的信还是略有差别。当然,本人对基督教的讨论不过是闹着玩儿,借借人气,不当真。    感谢你的真诚回复,因此本人特地专门回复你,谢谢。  
  作者:木瓜和铁瓜 回复日期: 20:05:28 
    楼主既然要谈论基督教,就应该对基督教的说法有一点基本的了解。      ---不好意思,这个很难,本人时间精力不够啊。听你说说吧。    “天堂”不等于“天国”,    “地狱”(也译作“阴间”)不同于“火湖”。    对于死了的人,基督教有一个比喻是“睡了”。        对佛教的部分楼主讲得比较清楚,但对基督教的教义,基本属于想当然。        基督教里的天堂,反倒是和道教讲的“肉身飞升”比较接近,        第一,不是死了以后去天堂,而是有肉身的人上天堂。        第二,以凡人之身上天堂的很少,圣经提到的只有以利亚,耶稣。        另外,又末日教会被提的说法,但那显然是和那时候还活着的人相关。        基督教并不承诺“死后上天堂”,而是承诺“末日进天国”。    ---恩,大概意思明白了。就是人死了以后进入“休眠”状态,到一定时间被唤醒、审判,进天国或者进火湖。对吧。    那么,基督教是如何定义“休眠”的状态呢?愿闻其详。      天国不是天堂,天国就是这个世界经净化以后的一个新世界,但并不是这个世界的全部。    在天国降临以后,仍任有很多人生活在天国以外。    魔鬼和罪大恶极的人会被扔在“火湖”中。    ---此后就是永远如此了对吧?进不了天国的就永远进不了。进了的就永远不出来。火湖里的就永远在火湖里了,对吧?基督教对此有什么解释没?还是只是下个结论?        一般流传的基督教的“信者上天堂,不信者下地狱”是以讹传讹。    ---原来如此。本人孤陋了,多谢指教。  
   第一,不是死了以后去天堂,而是有肉身的人上天堂。      ---恩,不过本人听一位基督徒说上天国会换个身体,所以本人理解成人身换天身了,因为欲界天还是有色身的嘛。当然,这是本人臆测,不当真。
  按基教的说法,人是不能自救的必得信靠上帝拯救,这样说来其依据的来处在那里?如果依据是来自于圣经的启示,那么圣经是如何传入人间的?如果圣经不是上帝亲自传教的也不是从天上丢入人间的而是通过上帝的传道人——耶稣(还是基督?)宣教的。这至少说明了圣经也是人说的(尽管基教宣称他是圣子是道成肉身但依然脱不人形)。圣人依然是人,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还是人在自我救赎?
  基督徒说佛陀是人,但他们却认为耶稣不是人。这个逻辑很怪。或有别解?    还有,基督徒推论:万物皆有其因,所以一直往上推必然有第一因。这个推论也很奇怪。因为如果因果是无限的,就没有第一因了啊。    其实本人不大想讨论基督教,但最近流行这个,不说显得过时,没人气,无奈啊。
  作者:邓小伞 回复日期: 22:25:07         第一,不是死了以后去天堂,而是有肉身的人上天堂。            ---恩,不过本人听一位基督徒说上天国会换个身体,所以本人理解成人身换天身了,因为欲界天还是有色身的嘛。当然,这是本人臆测,不当真。  =============================  确实会换个身体。
  楼上能否用简单几句话介绍一下基督教的核心教理?注意,不是教义。
  作者:邓小伞 回复日期: 22:22:32    ---此后就是永远如此了对吧?进不了天国的就永远进不了。进了的就永远不出来。火湖里的就永远在火湖里了,对吧?基督教对此有什么解释没?还是只是下个结论?  =====================================  “永远”一词意味着时间的无限延续。  当时间本身都消失了,“永远”有什么意义。  世界并非在时间中变动,相反时间是世界的一部分。  此世界的终结意味着时间的终结,  一个没有时间维度的宇宙是什么样子,是很难想象的。
  作者:邓小伞 回复日期: 22:22:32    ---此后就是永远如此了对吧?进不了天国的就永远进不了。进了的就永远不出来。火湖里的就永远在火湖里了,对吧?基督教对此有什么解释没?还是只是下个结论?  =====================================  “永远”一词意味着时间的无限延续。  当时间本身都消失了,“永远”有什么意义。  世界并非在时间中变动,相反时间是世界的一部分。  此世界的终结意味着时间的终结,  一个没有时间维度的宇宙是什么样子,是很难想象的。
  作者:邓小伞 回复日期: 22:22:32            ---恩,大概意思明白了。就是人死了以后进入“休眠”状态,到一定时间被唤醒、审判,进天国或者进火湖。对吧  ========================================  “休眠”这个比喻很恰当。  这种“休眠”在圣经里通常被表述为“在主里安歇了”或者“在主里睡了”。  这种“休眠”本身是上帝对基督徒的一种恩典。如果死了而不能“睡”,那就要进到阴间,变成鬼之类的东西。  另外,审判的结果不是2选1,而是3选1。  1,进天国;  2,不进天国;  3,进火湖。
  我猜想,是否佛教的“涅磐”就是基督教的“休眠”。  人的意识和外部世界的联系被切断,不再受外部世界各种力量的牵引,也不受自己里面的心理能量的牵引,整个人像一个熟睡的人一样,意识进入完全无知觉的状态。    只不过基督教主张,这样“睡”了还是要醒的,再醒过来的时候就是这个世界的终结了,就是最后的审判。
  其实基教徒说自己在讲真理,佛教也说自己发现了真理,真理是什么有几人知道?到是佛教徒还明白有种种法门开示可以切实做去。而基教徒不会知道的是其所信所为的真理启示其实也是法门耳。      还有,基督徒推论:万物皆有其因,所以一直往上推必然有第一因。这个推论也很奇怪。因为如果因果是无限的,就没有第一因了啊。  -------------------------------------------------------------------  西方人本身天赋性情就是外向的,形象的严密逻辑思维。所以上帝是第一因是其必然的思维结果,这也符合“道”是一的一元论。
  楼主能以这样的心态和基督教讨论,很好!我喜欢这样的和尚。基督教创造了现代文明,儒教和佛教联合毁灭了中华文明,这是不争的事实。基督教保护人性,儒佛毁灭人性,这也是事实。
  楼主能以这样的心态和基督教讨论,很好!我喜欢这样的和尚。基督教创造了现代文明,儒教和佛教联合毁灭了中华文明,这是不争的事实。基督教保护人性,儒佛毁灭人性,这也是事实。
    『关天茶舍』 [学术]略证伪大乘四大经典:金刚经,楞严经,法华经,华严经   作者:红羽毛毛 提交日期: 0:12:00 访问:264 回复:4   /publicforum/content/no01/1/405535.shtml    ============================    ————是个有学术含量的好贴。  
  邓兄:  
兄这一帖,心态平和,很是可喜。不同信仰间的交流,心态是关键性的一环,大家心和气和,总比恶言相向要好得多。    
兄这帖把佛教大乘里的净土宗与基督教新教的“因信称义”相比较。我以为,只能比的是,它们在各自的信仰教理系统中的作用与地位,一旦超出这个范围,是没有什么结果的。起码对于教外人士而言是这样。  
说句实话,我对这种比较从来持悲观态度,即能够得到一个很广泛群体内的公认共识,几乎是没有可能的。困难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不同信仰系统,其对生命问题的认定与解释,其最初最终的理据,是现世理性经验不可能最终判断的。您说到底是佛的言说,是真呢,还是基督的救赎为真?能扯出个结果?不能。  
二、东西方不同文明系统养真的真伪知识系统差异甚大,很多命题统一不起来。例如,我曾反复说过的,佛教世界观中对物质之在的解说,西方就不会这样命题。例如因果,木棒打在人的肌体上,人觉得痛,这个痛感,与木棒有没有因果关系?有,人的感官认知可不可信呢?在这个个案中,没有理据否定人的感官不可靠,人的神经系统,在外界作用下,会传递信息给大脑,健全的(即医学上非病态、非缺陷)意识官能,会作出反应。这几者连在一起,就构成人被木棒打后觉得痛的前后因果链。如果这几者都成立,都给予确然的肯定,即是西方实在论的最经典最常见的形态了。这种形态,恰好是西方所有自然科学推进其研究的大前提,基础中的基础的世界观。不过,恰好在这里,佛教是不同意,认为把话说到这个份上还不够,痛与木棒,均是现象,不是恒有,不真,为假有。但是,佛教这套否定感官认知可靠性的理论,比西方那一套更有说服力吗?呵呵,暂时来说,不见得。佛教否定实在论的理据,若以法官判案的行话说,是“证据不足”。好了,问题来了,连现世的存在,佛教与最多人相信,也为最多学科所设为大前提的世界观基本信条都否定,都有这么深的论证上差异,更何况“现世之外”的言说,又如何显其为真?  
所以,我说宗教间的教义辩论,信仰信条的讨论,到底过分玄虚。论者信者可能觉得很实,但一旦放诸更广的平台上,它面对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恐怕往往超出了论者当初的设想。世界几大宗教的教义教理,谁比谁强,谁比谁真?呵呵,一笔糊涂账!  
    『关天茶舍』 [关天论道]金正日是地藏菩萨   作者:草原飞雪 提交日期: 14:25:00 访问:2360 回复:38
    金正日是地藏菩萨    朝鲜金正日正是唐开元、天宝年间从新罗国渡海来华的金乔觉,正是地藏菩萨。    唐开元、天宝年间,新罗国王室贵族金乔觉出家为僧,渡海来华,到九华山苦修,居住九子峰、东崖峰的岩洞中,感动众多善男信女,当地乡绅诸葛节等捐资为金乔觉建寺,池州太守张岩奏请朝廷赐“化城”额于该寺。    金乔觉圆寂时,相传山鸣谷陨,群鸟哀啼,地出火光,其尸身越三年而栩栩如生,僧众尊为地藏菩萨,建肉身塔供奉月身宝殿,九华山遂成为地藏菩萨道场。    传说韦驮菩萨一日外出巡视山情,地藏塔前忽然旗锣鼓伞,前呼后拥,从轿中下来一位状元,好象是来朝圣的,可是他既不烧香,也不跪拜,径往肉身塔走去,见金地藏真身坐像,随即取出备好的钢针刺入真身的左腿,观其灵性,试其真假,没想到钢针就像被磁铁吸住了一样,状元使尽全身力气将钢针拔出,针孔竟冒出了殷红血浆,他惊讶了:“双手拔出千斤针,说它无神却有神”,旋即带一行人慌忙下山。    他们刚走,韦驮就回来了,见金地藏左腿流血,深为自己的失职而痛心疾首,当他明白是一位状元冒昧行刺,怒不可遏,执意要处死状元,地藏菩萨慈悲为怀,以当年用银针缝补衣衲,不慎伤害一只虱虫为因果,只许韦驮追赶五里,棒喝一声就罢了,韦驮领命,踏云追赶,讹听“五里”为“五溪”,追到五溪桥头,一魔杵就将状元打死,韦驮回山禀报,金地藏对他这种不听劝告,犯下杀生之错,十分恼火,命他别找山头,随即逐出了九华山。    韦驮既走,山门仍需护持,金地藏尊重九华素为道教福地,便请来了原为道教专职镇守山门的王灵官为佛教护法,于是后人便在十王殿一侧建造了灵官殿。现九华地藏护法就是灵官护法。    金正日也就是金乔觉即地藏菩萨    /publicforum/Content/no01/1/324194.shtml  
    ————据佛经说,阿弥陀佛在修行成佛以前也是凡人,他听闻佛法后,发四十八大愿,苦苦修行才成佛的。    既然如此,阿弥陀佛开始修行以前拜的是哪位师父?如果大家念一念这位师父的名号,是不是比念他的弟子阿弥陀佛的名号更有效?    再说,阿弥陀佛修行成佛以前也要吃饭才能活,那么,他吃饭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感谢太阳呢?如果没有太阳光照,他能有食物吃吗?  
    ————请楼主念一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师父”,也纪念一下当年教导出阿弥陀佛的好老师吧。  暂不多讲了,再会。  
    “永远”一词意味着时间的无限延续。    当时间本身都消失了,“永远”有什么意义。    世界并非在时间中变动,相反时间是世界的一部分。    此世界的终结意味着时间的终结,    一个没有时间维度的宇宙是什么样子,是很难想象的。      ---那本人经常听基督徒说“上帝是自有、永有”这里的“永有”不是“永远”的意思么?如果“上帝在时间中”,那他就不是“上帝”,如果“上帝不在时间中”,那怎么说“永有”呢?
  这种“休眠”本身是上帝对基督徒的一种恩典。如果死了而不能“睡”,那就要进到阴间,变成鬼之类的东西。    另外,审判的结果不是2选1,而是3选1。    1,进天国;    2,不进天国;    3,进火湖。      ---那就不是三选一了。因为还有一个“阴间”。而且审判的对象是“休眠”状态的人。包括阴间吗?如果不包括,那人审判后就有四种状态:天国、不进天国、火湖、阴间。是这样么?    作者:木瓜和铁瓜 回复日期: 23:31:15 
    我猜想,是否佛教的“涅磐”就是基督教的“休眠”。    人的意识和外部世界的联系被切断,不再受外部世界各种力量的牵引,也不受自己里面的心理能量的牵引,整个人像一个熟睡的人一样,意识进入完全无知觉的状态。      ---不是这样的。涅槃不是无知觉的状态。无知觉的状态勉强有点像无想天。佛说这是很糟糕的状态。
  作者:火山口的鹞鹰 回复日期: 00:16:33 
    楼主能以这样的心态和基督教讨论,很好!我喜欢这样的和尚。基督教创造了现代文明,儒教和佛教联合毁灭了中华文明,这是不争的事实。基督教保护人性,儒佛毁灭人性,这也是事实。      ---本人不是和尚。佛教确实是反人性的,这毫无问题。因为佛教认为所谓“人性”首先就是一个假有,因缘和合的产物。而且“人性”的性质是趋向贪嗔痴的,是堕落的因。儒教本人不大懂,不过似乎很有人情味,不知道是否是毁灭人性的,如果有儒家学者加入讨论更好了。至于基督教,本人不很了解,不过据说是比较重视神性的,“以人为本”好像是正统基督教所反对的。    这个贴有很多热心网友讨论,本人甚是欢喜。
  作者:李杜韩 回复日期: 09:34:12 
    邓兄:     兄这一帖,心态平和,很是可喜。不同信仰间的交流,心态是关键性的一环,大家心和气和,总比恶言相向要好得多。      ---谢谢你。       兄这帖把佛教大乘里的净土宗与基督教新教的“因信称义”相比较。我以为,只能比的是,它们在各自的信仰教理系统中的作用与地位,一旦超出这个范围,是没有什么结果的。起码对于教外人士而言是这样。    ---也许你是对的。       说句实话,我对这种比较从来持悲观态度,即能够得到一个很广泛群体内的公认共识,几乎是没有可能的。困难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不同信仰系统,其对生命问题的认定与解释,其最初最终的理据,是现世理性经验不可能最终判断的。您说到底是佛的言说,是真呢,还是基督的救赎为真?能扯出个结果?不能。    ---本人只是打算交流一二,并未抱有得出最终共识的奢望。交流会为彼此增加信息,未必需要得出最后的结果。本人认为宗教间交流最好是什么教都不信的,相对容易客观。信教的,很难避免自是非他。       二、东西方不同文明系统养真的真伪知识系统差异甚大,很多命题统一不起来。例如,我曾反复说过的,佛教世界观中对物质之在的解说,西方就不会这样命题。例如因果,木棒打在人的肌体上,人觉得痛,这个痛感,与木棒有没有因果关系?有,人的感官认知可不可信呢?在这个个案中,没有理据否定人的感官不可靠,人的神经系统,在外界作用下,会传递信息给大脑,健全的(即医学上非病态、非缺陷)意识官能,会作出反应。这几者连在一起,就构成人被木棒打后觉得痛的前后因果链。    ---佛教一点都不否定这些。如果否定这些就属于断见了。佛法反对这种见解。因此佛法十分强调因果。不过不局限于这种物理上的因果而已。    如果这几者都成立,都给予确然的肯定,即是西方实在论的最经典最常见的形态了。这种形态,恰好是西方所有自然科学推进其研究的大前提,基础中的基础的世界观。不过,恰好在这里,佛教是不同意,认为把话说到这个份上还不够,痛与木棒,均是现象,不是恒有,不真,为假有。但是,佛教这套否定感官认知可靠性的理论,比西方那一套更有说服力吗?呵呵,暂时来说,不见得。佛教否定实在论的理据,若以法官判案的行话说,是“证据不足”。好了,问题来了,连现世的存在,佛教与最多人相信,也为最多学科所设为大前提的世界观基本信条都否定,都有这么深的论证上差异,更何况“现世之外”的言说,又如何显其为真?    ---这段讨论是建立在上段误判的基础上的。本人再强调一遍,佛法根本上一点都不否认上述因果链的存在。不过对其存在的方式,佛法有不同于常人所理解的解释。佛法亦未说感官认识不可靠。将佛法对感官认识的局限性或者“错误性”理解成佛法认为感官不可靠,是一个很常见的对佛法的误解。很容易想象,如果佛法认为人的感官不可靠(所谓“不可靠”,它的意思是存在误导性的作用),佛陀还为何要讲经说法呢?因为听经的人、思考法义的人,用的都是感官啊。如果感官不可靠的话,听经,理解法义还有什么意义呢?因此,这种理解肯定是错误的。本人先说这些,因为这个说起来实在是麻烦的事情。         所以,我说宗教间的教义辩论,信仰信条的讨论,到底过分玄虚。论者信者可能觉得很实,但一旦放诸更广的平台上,它面对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恐怕往往超出了论者当初的设想。世界几大宗教的教义教理,谁比谁强,谁比谁真?呵呵,一笔糊涂账!    ---本人写此文,最后一段已经说了,是搞噱头,聚人气。重要的不是得出共识或判断高下,而是增进彼此的了解。基督徒的表现也很平和嘛。因此本人认为,只要是人,即便信仰不同,还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至少是语言范围内)交流一二的。
  多说一些,佛法用的概念体系是不同于西方逻辑概念体系的。但是现代人对佛法术语、概念以及逻辑的了解不够,因此,只能勉强编译一下来说明了。佛法认为,人的感官所得,乃是人的“现量”所见。而不同性质的生命,其“现量”亦不同。如果非要说谁的“现量”是对的,那是不可能得出一致结论的。比方说色盲的现量所得和常人是不同的,你能说色盲是错误的,而常人是正确的嘛?因此,佛法的教义根本不是建立在上述“非此即彼”的判断上的。佛只是告诉你,你的现量的有限性和特别性。因此会和别人的产生冲突。而佛的现量则是尽一切而遍一切的。这在华严经中有相当丰富的陈述。所谓“如所有智”“尽所有智”,大概可以先这样理解。    本人以为“李杜韩”对佛法的了解不如本坛的“野航”,因为李杜韩是个相对正统的基督徒,看佛法的时候有点先入为主。当然本人也是正统的佛教徒,所以对基督教也难免有偏见。这就是凡夫的局限性。
      ---那就不是三选一了。因为还有一个“阴间”。而且审判的对象是“休眠”状态的人。包括阴间吗?如果不包括,那人审判后就有四种状态:天国、不进天国、火湖、阴间。是这样么?  =============================================  审判是对所有人的审判,包括暂时在阴间的人。  据圣经启示录,“阴间”这个地方(世界,空间? )也是要在火湖里烧掉的。
      ---那就不是三选一了。因为还有一个“阴间”。而且审判的对象是“休眠”状态的人。包括阴间吗?如果不包括,那人审判后就有四种状态:天国、不进天国、火湖、阴间。是这样么?  =============================================  审判是对所有人的审判,包括暂时在阴间的人。  据圣经启示录,“阴间”这个地方(世界,空间? )也是要在火湖里烧掉的。
  楼主听人家瞎说,我看的书(国外的小说)里明明不是这样的,人死了会接受审判,人死了,就会失去某种爱的能力——反正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我想基督徒并不全是相信死了就是休眠了。
  晕,难道还有教派的不同?木瓜先回答一下本人的另外问题,关于“永有”的问题。
  作者:邓小伞 回复日期: 12:46:21           ---那本人经常听基督徒说“上帝是自有、永有”这里的“永有”不是“永远”的意思么?如果“上帝在时间中”,那他就不是“上帝”,如果“上帝不在时间中”,那怎么说“永有”呢?  ==================================  真正的“永有”不是在时间中的,因为时间本身是有限的。  时间作为这个世界的一个属性必将随着这个世界的消灭而消灭。  时间作为世界的属性源于上帝的创造。  因此上帝有权柄操纵时间,上帝也有权柄进入这个他创造的世界。  但对上帝并不存在如我们人类感受到的那样时间永恒流逝的时间观念,  这里的要点是:    世界不是在时件之流中变动。    而是    时间是世界的属性,时间也是被造的,时间本身并不永恒。
  作者:邓小伞 回复日期: 12:46:21           ---那本人经常听基督徒说“上帝是自有、永有”这里的“永有”不是“永远”的意思么?如果“上帝在时间中”,那他就不是“上帝”,如果“上帝不在时间中”,那怎么说“永有”呢?  ==================================  真正的“永有”不是在时间中的,因为时间本身是有限的。  时间作为这个世界的一个属性必将随着这个世界的消灭而消灭。  时间作为世界的属性源于上帝的创造。  因此上帝有权柄操纵时间,上帝也有权柄进入这个他创造的世界。  但对上帝并不存在如我们人类感受到的那样时间永恒流逝的时间观念,  这里的要点是:    世界不是在时件之流中变动。    而是    时间是世界的属性,时间也是被造的,时间本身并不永恒。
  作者:邓小伞 回复日期: 12:46:21           ---那本人经常听基督徒说“上帝是自有、永有”这里的“永有”不是“永远”的意思么?如果“上帝在时间中”,那他就不是“上帝”,如果“上帝不在时间中”,那怎么说“永有”呢?  ==================================  真正的“永有”不是在时间中的,因为时间本身是有限的。  时间作为这个世界的一个属性必将随着这个世界的消灭而消灭。  时间作为世界的属性源于上帝的创造。  因此上帝有权柄操纵时间,上帝也有权柄进入这个他创造的世界。  但对上帝并不存在如我们人类感受到的那样时间永恒流逝的时间观念,  这里的要点是:    世界不是在时件之流中变动。    而是    时间是世界的属性,时间也是被造的,时间本身并不永恒。
  作者:邓小伞 回复日期: 12:46:21           ---那本人经常听基督徒说“上帝是自有、永有”这里的“永有”不是“永远”的意思么?如果“上帝在时间中”,那他就不是“上帝”,如果“上帝不在时间中”,那怎么说“永有”呢?  ==================================  真正的“永有”不是在时间中的,因为时间本身是有限的。  时间作为这个世界的一个属性必将随着这个世界的消灭而消灭。  时间作为世界的属性源于上帝的创造。  因此上帝有权柄操纵时间,上帝也有权柄进入这个他创造的世界。  但对上帝并不存在如我们人类感受到的那样时间永恒流逝的时间观念,  这里的要点是:    世界不是在时件之流中变动。    而是    时间是世界的属性,时间也是被造的,时间本身并不永恒。
  作者:邓小伞 回复日期: 12:46:21           ---那本人经常听基督徒说“上帝是自有、永有”这里的“永有”不是“永远”的意思么?如果“上帝在时间中”,那他就不是“上帝”,如果“上帝不在时间中”,那怎么说“永有”呢?  ==================================  真正的“永有”不是在时间中的,因为时间本身是有限的。  时间作为这个世界的一个属性必将随着这个世界的消灭而消灭。  时间作为世界的属性源于上帝的创造。  因此上帝有权柄操纵时间,上帝也有权柄进入这个他创造的世界。  但对上帝并不存在如我们人类感受到的那样时间永恒流逝的时间观念,  这里的要点是:    世界不是在时件之流中变动。    而是    时间是世界的属性,时间也是被造的,时间本身并不永恒。
  天涯抽风啊,斑竹如果看见了,把多出来的删掉吧。
  作者:一地清霜 回复日期: 13:59:47        楼主听人家瞎说,我看的书(国外的小说)里明明不是这样的,人死了会接受审判,人死了,就会失去某种爱的能力——反正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我想基督徒并不全是相信死了就是休眠了。  =======================================  讨论宗教还是要那宗教典籍说事,文学作品不行。  如果一个人拿《西游记》讨论佛教,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那木瓜的意思就是“永有”是为了方便人类理解而这样说的,对吧?不过这样说除了是个结论,有没有一点理由呢?还是完全不可理解的,你只要相信就可以了?或者说,基督徒如果审判后进了天国,是否就能理解了呢?还是“永远”,当然,审判后时间结束,谈不上永远,不知道呢?    不过上面似乎只是个结论而已,人有知道这个结论正误的可能吗?或者说,假如有个人突然说他是在时间之外的,你们看到的都是他故意给你们看的,只有他是永有的,你如何验证呢?当然,本人并非驳斥或辩论,只是交流一下吧。
  这种“休眠”在圣经里通常被表述为“在主里安歇了”或者“在主里睡了”。    这种“休眠”本身是上帝对基督徒的一种恩典。      ----那这里所谓“在主里安歇了”,是在时间里呢还是不在时间里?或者说时间是“安歇”的属性么?审判之后时间结束,那天国、火湖和人间、不都没有时间属性了么?如果连时间属性也消失了,那么还有空间属性么?如果都没有了,那么他们还“存在”吗?无论存在与否,天国、火湖等等有什么区别么?包括上帝在内、不都是既无时间属性,也和空间无关的一种“存在”或“不存在”了么?
  二:    業的運動有看守還是無看守。如果沒有看守,按照固定規律演化,那麼業力就可以定量研究。歡迎業力走向科學,與萬有引力並列。如果有看守,請問誰在看守?    業的法則是否公平?如業的法則足夠公平,報應不爽,為何要逃脫這個法則?
  西方人本身天赋性情就是外向的,形象的严密逻辑思维。所以上帝是第一因是其必然的思维结果,这也符合“道”是一的一元论。  ===========  发明基督教的犹太人什么时候属于西方人了?不解中。。
  邓小伞 回复日期: 13:28:03 
    多说一些,佛法用的概念体系是不同于西方逻辑概念体系的。但是现代人对佛法术语、概念以及逻辑的了解不够,因此,只能勉强编译一下来说明了。佛法认为,人的感官所得,乃是人的“现量”所见。而不同性质的生命,其“现量”亦不同。如果非要说谁的“现量”是对的,那是不可能得出一致结论的。比方说色盲的现量所得和常人是不同的,你能说色盲是错误的,而常人是正确的嘛?因此,佛法的教义根本不是建立在上述“非此即彼”的判断上的。佛只是告诉你,你的现量的有限性和特别性。因此会和别人的产生冲突。而佛的现量则是尽一切而遍一切的。这在华严经中有相当丰富的陈述。所谓“如所有智”“尽所有智”,大概可以先这样理解。        本人以为“李杜韩”对佛法的了解不如本坛的“野航”,因为李杜韩是个相对正统的基督徒,看佛法的时候有点先入为主。当然本人也是正统的佛教徒,所以对基督教也难免有偏见。这就是凡夫的局限性。    ==========================    
呵呵,邓兄,说句笑话您别见怪,我一早就料到兄会这样回答了。这是佛家惯用的模式。问题能解释得过去了吗?恐怕未必。  
1、按邓兄的观点,色盲者与正常人在视觉上不存在谁对谁错。呵呵,色盲在医学上来说,是对颜色的辩别能力与光学色谱所显现出来的色彩在某类颜色上出现明显偏差,称为色盲。  
物体在地球人的眼晴里呈现出色彩,这是物理现象。所以,是不是色盲,其判别标准的建立必然首先依靠物理学中的光学、色彩建构中的物理研究,而不是靠所谓的“正常人”。这个建基的过程和尺度,标准,均经过严格的科学验证。是不是色盲,用不着争拗,到眼科用色谱一验,让医生诊断才能知。这与邓兄的轻描淡写,恰成对比。  
2、所谓尽一切而遍一切。尽一切而遍一切,意味着一切的言与不言,观一切相,皆是本相实相,无有遗漏变异,绝对的精确。呵呵,我说了,这一切皆有待验证。您要明白,现世之外是不是还有另一部分,各大宗虽然都肯定为有,但这个“有”却是各说各的,每一家都说自己的是“一切”,请问哪一家不是?不同的却又是这个“一切”的图景不一样到互为矛盾。  
在这个前提下,说人家是“凡夫”(一些佛教徒的惯用称呼)或者“敌上帝者”(一些基督徒的口头禅),有多大作用?能有助问题的解释?  
邓兄,我昨天文字中有说“论者信者可能觉得很实,但一旦放诸更广的平台上,它面对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恐怕往往超出了论者当初的设想”,请邓兄再琢磨一下我这番话的含义。若用邓兄关于色盲的逻辑,邓兄又焉知我是凡夫,而兄不是呢?呵呵~~~~~~开个玩笑,别介意。    
  作者:木瓜和铁瓜 回复日期: 14:26:53 
    作者:一地清霜 回复日期: 13:59:47            楼主听人家瞎说,我看的书(国外的小说)里明明不是这样的,人死了会接受审判,人死了,就会失去某种爱的能力——反正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我想基督徒并不全是相信死了就是休眠了。    =======================================    讨论宗教还是要那宗教典籍说事,文学作品不行。    如果一个人拿《西游记》讨论佛教,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________________  木瓜同学:您怎知道我看的小说与基督教的关系就相当于《西游记》与佛教的关系?您这未免太想当然了吧?  文学作品就不能理解作作者甚至是一位信仰者对宗教的理解?甚至更可能还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宗教理解形式呢。
  我也来开个玩笑。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那么首先要了解相,不可能从一无所知就会见如来。一个傻子是不能见如来的,怎么可能从不见相直接就跳到见诸相非相呢?
  见了诸相,才会有诸相非相的认识嘛。    简直与科学精神搭边了——我瞎说的,对佛教并不理解,只是看字面意思而已。
   1、按邓兄的观点,色盲者与正常人在视觉上不存在谁对谁错。呵呵,色盲在医学上来说,是对颜色的辩别能力与光学色谱所显现出来的色彩在某类颜色上出现明显偏差,称为色盲。     物体在地球人的眼晴里呈现出色彩,这是物理现象。所以,是不是色盲,其判别标准的建立必然首先依靠物理学中的光学、色彩建构中的物理研究,而不是靠所谓的“正常人”。这个建基的过程和尺度,标准,均经过严格的科学验证。是不是色盲,用不着争拗,到眼科用色谱一验,让医生诊断才能知。这与邓兄的轻描淡写,恰成对比。    ---晕哉。看不出你第一句话和下面一大段文字的关系。本人提到的“对错”也许和你理解的“对错”不是一个概念,不过使用了同一个名词罢了。科学是广义的观察。本质上也是凡夫的一种现量。    2、所谓尽一切而遍一切。尽一切而遍一切,意味着一切的言与不言,观一切相,皆是本相实相,无有遗漏变异,绝对的精确。呵呵,我说了,这一切皆有待验证。您要明白,现世之外是不是还有另一部分,各大宗虽然都肯定为有,但这个“有”却是各说各的,每一家都说自己的是“一切”,请问哪一家不是?不同的却又是这个“一切”的图景不一样到互为矛盾。     在这个前提下,说人家是“凡夫”(一些佛教徒的惯用称呼)或者“敌上帝者”(一些基督徒的口头禅),有多大作用?能有助问题的解释?      ---这段算是对本人“凡夫现量各有不同,而难分轩轾”的注脚。多谢。  按照佛法说,这都是戏论。(戏论的意思不是论坛讨论或开玩笑才叫戏论,一切所谓有无等敌体概念都是戏论中)  
  以上“现量”概念使用的很不准确,但没学过因明的只好先这样说一下了。讨论需要语言上的一致,目前没这个条件,先搁着吧。
邓兄,您看,还是我有先见之明吧。“论者信者可能觉得很实,但一旦放诸更广的平台上,它面对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恐怕往往超出了论者当初的设想”,OK。  
总之,佛教之外的一切说法都是有漏的,未及一切的,佛说才是真理,才是洞识一切真实的真理,这实质是什么呢,也是一种垄断与独大。对不对。这种讨论对于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知识背的人来说,意义有多大?  
算了,这种讨论,我没有兴趣。兄您继续玩吧。    
      没有实修,实证,玩理论的,那叫做玩宗教。          
        没有实修,实证,空谈理论,那叫做玩宗教。      
不能老是自说自话,总得要说别人听得懂的话,这是传播教义过程中起码要具备的能力吧。  
如果一种宗教,在入门的时候已经出现说法不能完全令人信服的地方,就对他说,你是因为没有实修,没有实证所以是这样。这种叫什么呢?玩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方极乐世界往生骗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