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释目前cpi上升ppi下降降而cpi反而上涨的现象

解读中国CPI和PPI上涨现象[转自《凤凰网-时事开讲》]
中国CPI和PPI是否循环上涨?
郑浩:根据官方统计数字显示,中国内地今年1月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首次上涨是超过了7%,而生产物价指数也有所上涨,两个物价指数同时上涨,势必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也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迅猛,也会带动全球的通胀。如何来看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这个话题,请时事评论员朱文晖先生,为大家做一个分析。
这两个物价指数上涨,当然是对中国的整个的经济发展是不利的,您认为有没有那么的严重,货币当局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朱文晖:首先这个CPI就是消费物价指数和生产物价指数PPI,它会否循环上涨?此前我是没想过这个问题。今天在上网浏览的时候,就突然发现出来了这么一个标题,是咱们凤凰网引的《上海证券报》。
虽然《上海证券报》这一篇文章认为CPI和PPI出现循环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但他既然把它作为标题,那就表明这个确实是非常值得重视的。
郑浩:对。
朱文晖:而我自己认为的话,可能从成因上来看,它不是一种循环,但是如果政策调控地不好的话,它很可能就会成为一个循环上涨。所以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作为一个中央政策两防。
防止由偏快走向过热,防止由结构性通胀,变成全面性通胀最核心的部分。所谓的过热,其实讲的就是通胀,而且这个通胀是不能够被控制的。那么由结构性到全面性,其实指的就是这种轮番性的循环性上涨。
所谓轮番性循环上涨,就是在生产的领域,主要是在这个出厂价批发领域,然后到影响日常生活的零售领域,有一个循环的上涨。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应该说中国通胀面临的压力比过去一年来,什么时候都严重。
郑浩:对。
朱文晖:这个严重,我想无论你从结构性的观点来看,还是从供求的观点来看,还是从货币的观点来看,它都处在一个好像是不可避免的,势必要划向一种更高通胀的,这么一个轨道当中。
所以我们在年底的时候,就期盼1月份的CPI能够稳定下来,所以在公布12月份的数据的时候,我们看到国家的有关部门,特别是发改委出台了一连串,极为严厉的政策。包括动用行政措施去临时干预某些地方的价格上涨。
它这个价格干预机制,其实主要就是干预PPI,企业要上涨的话,特别是和人民生活相关的,比如说食用油、粮食、牛奶要经过发改委的批准,它会摁住你不让你动。
比如蒙牛它可能就把你摁住,不让你涨价,因为它一涨价,可能就是有一个指标性的问题,因为它是一个龙头企业。所以在1月份的时候出台了空前严厉的政策,但是我们看到非常不幸的,是从结果上看,就是1月份的数据,因为一系列原因,也许它有效,但是也许它的力度不够,也许它有效的时候,它的效用被那个惯性给抵消了,又加上雪灾造成华中、华南大部分,还有华东大部分地区的蔬菜,还有粮食的供应出现短缺,价格涨上来了。
那么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到了1月份整个CPI是7.1,我想这个数据是非常高的数据。而且它不光是在它本身高,人们更担心的是,它还没有见顶。它还会继续在2月份反应下,因为2月份就是春节。
郑浩:对。
朱文晖:春节会有更强的需求,因为过去的一年,无论你作为企业也好,作为一个打工的也好,还有作为你拿的自己已有的一些资产去投资也好,都是收获颇为丰富的一年。
那么消费是非常的旺盛的,所以2月份也不容乐观。在这种情况底下,我们回过头来看通胀的特点。通胀又是一种易上不易下的经济现象。
它跟癌症比较像,就是它要长出来来之后,就很难再缩回去。而且它会到处扩散,到处长。所以CPI和PPI之间在1月份,它就突然出现了这种扩散的效应。
在去年第四季度,包括第三季度的后两个月。人们说中国的通胀不严重,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说这个出厂价它没有上来。但是到了12月份和1月份之后,突然就上来了。
而且我们也看到,1月份的PPI上涨,还是在很多地方采取了临时的价格干预,这种行政措施之后,特别是中央也在12月份收缩了信贷之后再出现的,所以这种情况就尤其值得我们去重视。
今天香港的报纸,比如《大公报》和《文汇报》的头版、头条讲的都是价格上涨。当然《大公报》它讲的是香港内部的,说是油价高达百美元,巴士都要涨价。
所以香港它是一个市场经济,它没有这种所谓的价格管制。巴士作为一种公共交通,它势必要涨价,最开始是说涨一块钱已经批准了。那么在涨一块钱的同时,这个的士的同行工会马上就申请还要再涨2块钱。
其实要回过头来看这个国内的士,其实它现在是被摁住不能涨的。但是很多的的士司机,他经营确实出现了问题。像出租车公司去补贴他,燃油补贴恐怕是不足够的。
另外就是这《文汇报》谈到,国内的企业面临巨大的冲击,因为现在能源、原材料涨价。新的《劳动法》下工资调升,货币从紧的会导致贷款利率再涨,人民币升值等等。
其实我们也一直在分析通胀或者涨价的这种压力,对企业利润的侵蚀,在过去2年都有。
它在什么时候才会最终传导到它的出厂价?我感觉这个PPI非常关键的,就是现在可能已经传导过来了。因为以前的时候它是被一些结构性的因素给阻挡住了,比如说过多的竞争,非常庞大的生产能力。
郑浩:对。
朱文晖:让谁也不敢抬价。这个是一种,然后第二个,可能更重要的,就是企业的效益大幅度的改善。内部的流程更加合理,引入更多好的管理方法,引入更多的行政设备,打通了营销的这种渠道等等。
但是我的感觉,就是这些好处可能在过去的几个月当中,已经被吃掉了。那么它最后就不得不价格上涨,所以这个时候如果再出现比较从紧的货币政策,势必就会对企业的利润有一个很大的侵蚀。所以这个时候经济它就是按照我们传统的周期它可能就会进入一种比较微妙的,一个慢慢地下降的阶段。
宏调从紧势必持续不松
郑浩:对,通常是每一年的第一季度都会因为受到节日的影响,那么两个指数都会上涨,但是也有文章就说这次的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那么既然是货币现象,那么首先它是不是货币现象?如果是货币现象?那么货币当局应该怎么样来处理?市场上的商品供不应求,或者是生产原料的价格上涨,都会带动通货膨胀。不过有人认为这次的通货膨胀属于一种货币现象。那么这种观点到底能否成立,或者当局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我们再来听听朱文晖的一个分析。
朱文晖:我觉得这个基本上是不成立的,因为它主要是货币流动性过多,造成资金的各个环节非常充裕。但当时的可能非常好,对吧,因为你降低利率的同时,或者是货币流动性多的时候,那么它会带来经济的蓬勃增长。
但是它要过一个长时间的滞后,那它会累积,所以比如七十年代以来,历次的通货膨胀,它都是经过一个相当长时间的货币累积。
73年那一次的滞胀,是经过整个的60年代,美国从肯尼迪到约翰逊。那么它一直不停地刺激经济。我们调过头来看这次的通胀,从全球的因素来看,它应该从格林斯潘的时候开始,特别是从911之后,它把这个利率降到了一个百分点,也没有带来全球经济这种通胀的压力。
但是它通胀的压力当时没带来,并不预示着后面不带来。那中国也是这么一种情况,就是过去长时间的这种流动性非常的大。而不是说这个货币太少,因为它确实我们现在看到在中国有很多的这种利益团体。
那么比如说有非常强的,像这个股市里边的,它有非常强的这个利益性。因为每个买股票的人,包括那些股票市场的中介机构,都希望股市上涨。
而且他们因为越来越大的投入,他们在各种媒体有非常强大的影响,他们就要影响政府的决策。当然政府要倾听他们的这种诉求。
另外就是在房地产里头,同样的,现在房地产是否出现拐点,也在争得不亦乐乎。所以我们其实看到你要对比这个星期香港的关于中国宏观调控的分析,和上个星期就有明显的不一样。
比如说在上个星期的时候,大量的文章是说中国的宏调政策要放松。你比如说他谈到了很多理由,像这个外部的这种需求,可能会减少。那么中国又碰到雪灾,那么还有其他的等等因素。那么甚至还有这个文章,绘声绘色地就描述了中央的最高决策当局,在这种困境当中可能面临很多的压力。那么不得不作出放松的这么一种选择。
这个是上个星期的观点。但到了这个星期你就发现,绝大部分的文章又反过来了。就是说到中国经济的升势,这个过热还没有被控制住。特别是1月份的信贷,贷款的数据出来之后,那就表明说中国经济,恐怕未来还是要去持续的进行从紧。
包括这几天香港《信报》的社评,无论是从这个外部的需求,因为顺差还在继续保持比较高的水平,还是其他的各种方面的这个原因,他都分析说要继续从紧。
比如说雪灾,雪灾首先造成的损失是一千一百一十亿,现在的评估,人民币。但是它《信报》的文章就算了一下说,这个只相当于,去年第一季度全国GDP的2.2%。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雪灾造成的损失是对存量GDP的一个破坏。从紧的话会更加拉动需求增长。
郑浩:对。
朱文晖:因为它破坏存量,不反映你GDP会变负的,只是你原有的一些东西会变负。但是你去重建它,你会拉动大量的钢材等等,这方面电缆这方面的需求,所以像今天也有报纸分析说,这些股票可能会涨。
那从GDP的统计上来看,它会导致需求更加强劲。所以这种情况底下,就是两种观点,从紧还是放松,现在是相持不下。但是我自己的观察,就是从特别是对于股市的这种调控来看,比如说对平保的增发。
那么是原来争议非常大,但现在看来好像是汇丰银行,就是平保的大股东,他还表态说他支持再融资。那么包括上海的浦东发展银行,也是要进行一个400亿的增发。就看到似乎中央新一届内阁,它随着它调整的逐步到位。他在从紧方面,好像是在持续下去的,是没有进行放松。
我觉得在通胀作为首要敌人的情况底下,应该从紧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就是从根本上来说,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这个毫无疑问。
郑浩:对。
朱文晖:但是如果你要治愈它的话,你势必就得下重手,苦口良药。但是这个可能非常的苦,而且可能它会有非常大的副作用。
郑浩:对。
朱文晖:所以我们现在就看到这个副作用,刚刚也出来,很多这个受损害的相关的方,就出来唱反调了。但是这个是一个好事,因为中国经济历来就不是中央完全能够控制住的。其实过头来看过去30年的这个路,都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和民间有个不同的博弈。
所以我也非常感到有兴趣,就是这次到底博弈出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来了。
郑浩:对,那么中国的经济这两年都发展的非常的迅猛,那么都以超过10%的速度来发展。那么也有文章说,中国经济发展的过快也会带动全球的通货膨胀。那么这个观点到底能不能成立,再来听听朱文晖的一个分析。
我们知道一个开放性的经济,它的经济的一些问题也会通过进出口,或者是各种渠道输入到其他的国家。那么中国经济发展通胀的这么高,会不会影响全球通胀?
朱文晖:确实就是这个问题,我们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就是看到,就是我们刚才谈到,中国国内的通胀压力是非常大的。
郑浩:对。
朱文晖:我记得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国家的有关负责人他谈到这个通胀的时候,特别谈到了国际油价还有能源价格,还有其他的商品价格居高不下。那么对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这种压力。
中国经济升级&
带动全球通胀?
朱文晖:所以其实我们看到的,到了今天很多在呼吁,政府也在做的,就是适当的加快人民币升值的步伐。所以特别是我们看到像春节前后的这两个星期。
郑浩:对。
朱文晖:人民币升值是非常快的,从7.21一下升到了7.15,这个可以说是汇改以来升值最快的一个阶段。而且现在还没有像一些外交层的压力,比如说美国那边。以前我们看到升值,就是中美要开战略经济对话了。
郑浩:对。
朱文晖:那么前两个星期就会来一下,那么来一下之后,我们又开始回软一下。那现在这种情况好像更多是中国自己来带动的。
但是我们现在更关心的是第二个问题,就是中国经济的这么一种蓬勃发展,和中国经济本身的结构升级,他对全球的通胀形式会不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影响?
完了像今天这个《信报》,有一篇专栏文章。它的题目就叫中国经济升级带动全球通胀。我觉得这个文章是写得不错。
他讲到在广州的珠江三角洲,前20年经济非常高涨。这种高涨使厂商赚很多钱,然后很多人产生了就业,特别是民工产生了就业。但是他说这个是没有升级,基本本质上还有属于一个艰难期。
那么从香港过去几十年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什么时候经济才会出现升级呢?就是你突然间发现工资上涨了,你招不到工人了,然后土地上涨了,然后你在从事原来那些产业,已经不行了,所以你就被迫让你去提高你的技术,让你用更多的设备。让你用更多的这种管理,去向新的产业去转型。他说这个是香港过去几十年的转型的经历。
所以你要回过头来看日本,四小龙,莫不如此。包括今天的美国,也慢慢地走向以服务业为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他说现在中国经济正在进行升级,特别是珠三角一带。
我是非常认同这么一种观点的,因为现在大家都说中国加工贸易正在进行调整。那么这个广东的厂商可能很多地方会连跟拔起,会搬到别的地方去。那么更多是把它当成一种这种危机来看的。但是你要反过头来看,这种挑战,如果说你处理得当的话,它也会变成一种机遇,去带动你的产业结构升级。
这种情况你必须要承认,中国现在无论是工人的工资,土地的价格,还是原材料的投入等等。就像我们刚才说到已经反映到了PPI,就是生产物价指数来了。
郑浩:对。
朱文晖:那么这种情况,中国作为一个全球的劳动力商品和这个中低端的制造业最厉害的地方,生产量最大的地方,会不会作用到全世界去?我想这个现在日益引起各国的货币决策当局的关注。
郑浩:对。
朱文晖:以前的时候它知道这个现象有,但是它不关注。为什么?像格林斯潘在回忆录当中写得很清楚。他说美国的通胀为什么货币很松,但是通胀上不来,就是因为从中国和印度,大量的输入了这种通缩型的商品和服务。
所以,你可以肆无忌惮地放弃,就是放任让这个货币放松来走。但是你看到昨天像这个英格兰银行,它出了一份研究报告,登在伦敦的《金融时报》上面。
它就说了,英国现在突然感觉到,来自中国的商品,带来的已经不是通缩的压力,而是通胀的压力。就是中国出口到英国的商品,因为它开始加价了。
所以我在去年11月底,见一些美国的经济学者的时候,他们就谈到了,按照美国劳工部的统计。从去年第二季度开始,美国从中国输入来的商品的到岸价已经是上涨的了。因为此前一直是跌的,那么上涨了。
而且一旦进入上涨趋势之后,它就跌不下来了。所以这篇文章得出一个预计,就是中国制造,现在占了美国消费品7.5%的市场。
以前的时候,它这个7.5虽然不是特别大,但是它有足够的定价的影响力,因为它是价格低的。
郑浩:对。
朱文晖:所以你造成其他的,比如说来自中美洲的商品,来自东南亚的商品,它不能涨价,对吧?因为中国是定价当中的一个矛,它是最大的一块。因为你一涨价了,可能你就全盘皆输。
但现在因为这个矛发生变化了,它要往上涨。那么带动其他的也跟着往上涨,因为没有其他人任何的国家,能够替代中国对美国商品的供应。
所以从沃尔玛的在中国的采购来看,也是这样子的。沃尔玛虽然想分散它在各地的采购,但是它由于和中国供应链联系得非常的广泛,而且这个利益互相生成的非常好,所以它很难短时间之内,把这个供应链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你真转移出去之后,你发现没有地方能够供应那么大的商品量给它。所以这种情况底下,他就预计可能会带动全球的这种通胀。那么所以我自己感觉,很可能中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会面临一个新的外交压力。
比如说在90年代后期,大家说是中国输出通缩,现在可能中国不光是在采购能源和原材料方面带来通胀的因素。比如说采购铁矿石,采购石油,而是在它输入的商品本身,本身就包含着通胀压力,所以这个是未来中国经济来讲,需要面对一个新的课题。
郑浩:对。那么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如此严重的一个通货膨胀的现象,值得货币当局去认真地去分析。那么采取一些措施,把通胀压到最低。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当前PPI上行对CPI影响分析》电话会议纪要:PPI上行对CPI影响有限
今年以来,PPI跌幅显著收窄,未来这一趋势仍有望持续,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PPI上行会不会导致CPI的上涨压力?综合考虑几方面因素,预计当前PPI上行对CPI的影响较为有限。
第一,本次上涨幅度较为温和,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并不存在。目前来看,政府并无大规模刺激的必要,投资需求较之前可能减弱,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宏观基础并不存在。
第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并未随PPI上行,甚至有所下跌。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行业过剩现象严重,导致企业转移成本能力较弱;最后,近年来物质成本与费用占生产成本中的比重持续下降,这一趋势预计在未来仍将持续,大宗商品价格对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影响程度弱化。
第三,主要农产品库存较高,端食品上涨压力较小。目前中国粮食库存处于相对高位。三类主粮中,小麦与稻谷库存消费比接近1999年的历史高位,玉米库存消费比更是相当于1999年高点的三倍左右;其他农产品中,食糖、棉花与油菜籽库存也处于历史相对高位,只有豆粕、豆油库存目前较低。
第四,根据投入产出表的定量测算结果显示,即便假设大宗商品价格在未来仍有一定上涨,对CPI的整体影响仍然较为有限。假设煤炭、石油、黑色金属、价格均在当前基础上提高40%,根据2012年的139部门投入产出表,对CPI影响幅度较为有限,四类商品对CPI影响幅度总计0.79个百分点左右,以八月份CPI1.3%计算,也仅仅达到2.1%。
从定量测算结果来看,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较为有限。再考虑到前面提到的大宗商品上涨幅度较小、产能过剩背景下厂商转移成本能力有限、主要农产品库存高位等因素,本轮PPI对CPI的影响可能会更为有限。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买车容易选车不易 怎么买最划算?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11月CPI同比涨3%PPI同比降1.4%
PPI降了,CPI为何涨了?
来源:齐鲁晚报
  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总水平同比上涨3.0%,这一数据延续了9月、10月的“3时代”。当月,全国工业生产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降1.4%,比10月份缩小0.1个百分点。PPI降,CPI涨,这是怎么回事?本报记者采访相关专家予以解读。本报记者 孟敏                                                  一升一降,流通成本太高济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葛金田:  上游产品价格下降,下游产品价格反而上涨,流通领域成本上升是很大一个原因。  流通环节多、运输速度慢、成品油价格高、人工成本增加、各种收费罚款多等导致流通成本过高,加上流通方式单一,多市联运、衔接不好,无形中增加了运输成本。  从货币供应角度看,货币增发也会导致CPI上涨。明年初,CPI会带着PPI涨山东省社科院副院长郑贵斌:  PPI下降,意味着产能过剩压力较大,如今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产能都过剩,这是今后需要化解的难题。节日将至,商超集中采购多,CPI总体是看涨的趋势,消费对于经济拉动起更大作用。  今年连续三个月CPI涨幅突破3%,明年上半年的价格上涨压力较大。CPI带动PPI上涨,会减缓PPI下降速度,启动新一轮消费热潮。
<INPUT style="DISPLAY: none"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邮编:250014&&&E-mail:电话
新闻热线:96706&&&报刊发行:9
&&&报纸广告:6
副刊青未了:1&&&网站:1&&&传真:6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7月份CPI同比上涨1.8% PPI同比下降1.7%
原标题: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解读2016年7月份CPI、PPI数据
7 月份 CPI 和 PPI 环比均上涨 0.2%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解读2016年7月份CPI、PPI数据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2016年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1.8%;PPI环比上涨0.2%,同比下降1.7%。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进行了解读。
一、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同比涨幅略有回落
从环比看,7月份CPI上涨0.2%,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强降雨气候对部分地区鲜菜价格影响较大。 7月份全国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长江中下游、黄淮、华北等部分地区出现汛情,强降雨对鲜菜的生产和运输产生了较大影响,致使部分地区鲜菜价格上涨较多。分地区看,安徽、湖北、河北、北京鲜菜价格环比分别上涨了16.2%、14.3%、13.3%和12.8%。二是暑期因素导致部分服务价格季节性上涨。 受暑期出行人次增多的影响,飞机票和旅行社收费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2.1%和6.5%,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0.13个百分点。三是部分鲜活食品价格回落。 猪肉价格环比连续上涨三个月后转为下降2.1%,鲜果和蛋价格环比继续下降,降幅分别为1.9%和1.5%,上述三项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0.10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7月份CPI上涨1.8%,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6.1%,涨幅比上月回落14.0个百分点,影响CPI同比上涨约0.42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医疗保健、教育服务、居住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3%、2.3%、1.6%,合计影响CPI同比上涨约0.81个百分点。
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由降转升,同比降幅继续收窄
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由降转升,由上月下降0.2%转为本月上涨0.2%,保持了今年3月份以来环比价格为正的总的态势。环比变动的特点一是部分工业行业价格由降转升,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黑色金属矿采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转为本月分别上涨2.5%、0.4%和0.2%;二是部分工业行业价格涨幅扩大,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纺织业价格环比分别上涨2.8%和0.6%,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1.9和0.5个百分点;此外,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环比继续上涨。
7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7%,降幅比上月收窄0.9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5.9%、9.2%和4.7%,合计影响当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约0.9个百分点,占总降幅的53%左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pi下降股价会上涨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