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挂靠遭假直聘背后挂靠真企业发布假消息是行规吗?

大学生遭遇BOSS假直聘背后:
日期:[]&&版次:[A24] &&版名:[产经]
■供图:VCG
招聘网站虚假信息由来已久,挂靠真企业发布假消息成“行规”
■新快报记者 郑志辉
过去两天里,一则大学毕业生李文星找工作疑陷传销组织致死的信息在网上被大量转发。据报道,李文星是通过一家名为“BOSS直聘”的招聘平台上找工作,疑似落入了传销组织的骗局。对此,BOSS直聘昨日回应称,他们“在一切水落石出之际,依据法律应当承担的一切责任,愿意彻底承担”。创始人赵鹏也在一份公开信中承认,本次李文星事件“是我们的问题,教训很惨痛”,从8月3日凌晨开始已全面调整,对所有招聘者执行事先审核认证的流程。
多位业内人士在反思事件时均表示,诈骗性招聘广告在整个互联网招聘行业确实屡见不鲜,暂时没有办法彻底消灭。像BOSS直聘这样对招聘者完全不加审核的,可能还不是孤例,背后可能出于内部业绩考核压力、迎合投资人等多种原因。
老板直聘,可能是个美丽的谎言
只有初创型公司的老板才有时间跟应聘者对谈
资料显示,BOSS直聘创立于2014年7月,被认为是雷军系顺为资本旗下明星企业。其特点是,用户可在APP上采用聊天的方式,与企业高管,甚至是创始人一对一沟通,更快速地获得offer。BOSS直聘最近一轮融资于2016年9日完成,投资方包括华映资本、高榕资本、今日资本、顺为资本等。
昨日,有自称是BOSS直聘前市场公关经理人士朱利安在一封“致李文星母亲”的公开信中透露,Boss直聘的做法是基于APP端,让人才与老板有机会直接沟通。但他指出,让百事缠身的老板有时间去跟应聘者对谈的企业,只能是占据全部企业数量80%的A轮前初创型公司,因为这些企业甚至连HR都没有。随着小企业的发展,老板会把沟通把关的职责重新还给了HR,“这时BOSS直聘仅仅只是一个简历收集的渠道,而非沟通面试的工具”。
互联网观察人士丁道师指出,求职者可以直接和企业老板沟通,借此BOSS直聘在初期获得了很多投资人和用户的青睐。发展壮大之后,其优势和理念就非常违和了,“比如我们通过BOSS直聘和阿里巴巴求职,求职者很难和马云、张勇聊薪水、谈工作。”
根本问题,审核不严致虚假企业进入
此前可任意注册成BOSS直聘系统内公司职员发布招聘信息
然而,究竟能否与BOSS直接对话并不是大问题,丁道师说:“BOSS直聘最大的问题和其他招聘网站一样:无法平衡快速发展和严格审核之间的矛盾。为了业绩好看,放低了审核门槛,很多虚假企业就此进驻,这才是BOSS直聘以及其他招聘网站真正应该被吊打的地方所在。”
事件发生后,一些媒体马上在BOSS直聘的网站和APP上测试,发现只要选择其系统里搜索得到的一家公司,然后注册成为该公司的职员,再填写你的职位和邮箱后,就能随意发布招聘信息。其间没有察觉到有任何审核的环节,并且很快就能收到不少求职简历。
赵鹏在公开信中回应称,自2015年初以来,平台执行的“只发一个职位,资料合规,可以先发;不触发举报,可以招聘”这一机制,存在很大的问题。在此之前,赵鹏曾表示,“并没有采取事先审查的原因基于两点,一是没有资源,二是可能也没有资格”,从而采取事后担责的形式。
有前拉勾网人士直斥这样的说法太不负责任,他说,“我自己做过招聘,企业资质审核其实不难。或者说,有难的部分,但可以从基本的审核做起。不能因为难,就彻底不做审核。”
有律师表示,对于显而易见的,平台应当获知的违法信息,负有监测排除的义务,如果未予及时删除、屏蔽而造成的损害扩大部分,显然应当承担责任。
行业乱象,审核不严的平台不止一家
为增收对信息是否真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BOSS直聘上只要先搜索一家公司加入,之后就可以随意发布招聘信息的做法,有招聘业人士透露,这种方式的专业术语叫“挂靠”。实际上,这并非BOSS直聘的专属,很多新型招聘产品,为了方便用户发布招聘信息,都通过挂靠方式,避免信息重复,提高效率。也就是说,诈骗团伙可通过挂靠真实公司取得受害者信任。对受害人来说,是极难分辨“真实信息”的。而一些老牌网站,都设有资质审查部门,对招聘企业进行营业执照等资质审查。
但这不代表这些老牌网站就不存在虚假信息了。互联网创业服务平台猎云网的专家指出,像信息分类平台,其商业模式主要就是通过向企业收取推广费进行盈利。为了获取更多的收入,平台往往选择降低注册和信息发布门槛,对于信息的真实性与否,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传统专业招聘网站,其盈利模式与分类信息网站类似,收入结构中也包括广告推广费,所以也会存在企业发布虚假信息的情况。
有汽车电商业者对新快报记者表示,“传统招聘网站都已经过时了,前段时间发布招聘信息后接到各种保险公司的电话,这些网站前端页面也是十年前的风格。他们的重心都在给企业做打包服务了。”他称,市面上不止一家审核不严的招聘平台,“我们长期受到企业信息被假冒用来诈骗的困扰。”
今年初360发布的《2017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消费维权报告》显示,虚假兼职诈骗的举报维权数量共4550起,占总互联网用户维权数量的22.1%。这些案件大多发生于那些知名的大型招聘平台。
58集团公关部昨天回应说,58正在不断加强对虚假冒用资质、传销组织信息的处理,从2017年1月至今,发现并清退890个会员用户涉嫌资质虚假,涉及758个企业;发现并拒绝1.5万个普通用户提供虚假资质,涉及11865个企业。
领英则建议求职者,利用线上平台求职时,一定要对职位发布者的背景信息进行多方面考量,可通过该平台对招聘人员的职业背景信息进行评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
本报新闻今日排行榜大学生遭遇BOSS假直聘背后:
时间: 01:08  来源:新快报
■供图:VCG
招聘网站虚假信息由来已久,挂靠真企业发布假消息成“行规”
■新快报记者 郑志辉
过去两天里,一则大学毕业生李文星找工作疑陷传销组织致死的信息在网上被大量转发。据报道,李文星是通过一家名为“BOSS直聘”的招聘平台上找工作,疑似落入了传销组织的骗局。对此,BOSS直聘昨日回应称,他们“在一切水落石出之际,依据法律应当承担的一切责任,愿意彻底承担”。创始人赵鹏也在一份公开信中承认,本次李文星事件“是我们的问题,教训很惨痛”,从8月3日凌晨开始已全面调整,对所有招聘者执行事先审核认证的流程。
多位业内人士在反思事件时均表示,诈骗性招聘广告在整个互联网招聘行业确实屡见不鲜,暂时没有办法彻底消灭。像BOSS直聘这样对招聘者完全不加审核的,可能还不是孤例,背后可能出于内部业绩考核压力、迎合投资人等多种原因。
老板直聘,可能是个美丽的谎言
只有初创型公司的老板才有时间跟应聘者对谈
资料显示,BOSS直聘创立于2014年7月,被认为是雷军系顺为资本旗下明星企业。其特点是,用户可在APP上采用聊天的方式,与企业高管,甚至是创始人一对一沟通,更快速地获得offer。BOSS直聘最近一轮融资于2016年9日完成,投资方包括华映资本、高榕资本、今日资本、顺为资本等。
昨日,有自称是BOSS直聘前市场公关经理人士朱利安在一封“致李文星母亲”的公开信中透露,Boss直聘的做法是基于APP端,让人才与老板有机会直接沟通。但他指出,让百事缠身的老板有时间去跟应聘者对谈的企业,只能是占据全部企业数量80%的A轮前初创型公司,因为这些企业甚至连HR都没有。随着小企业的发展,老板会把沟通把关的职责重新还给了HR,“这时BOSS直聘仅仅只是一个简历收集的渠道,而非沟通面试的工具”。
互联网观察人士丁道师指出,求职者可以直接和企业老板沟通,借此BOSS直聘在初期获得了很多投资人和用户的青睐。发展壮大之后,其优势和理念就非常违和了,“比如我们通过BOSS直聘和阿里巴巴求职,求职者很难和马云、张勇聊薪水、谈工作。”
根本问题,审核不严致虚假企业进入
此前可任意注册成BOSS直聘系统内公司职员发布招聘信息
然而,究竟能否与BOSS直接对话并不是大问题,丁道师说:“BOSS直聘最大的问题和其他招聘网站一样:无法平衡快速发展和严格审核之间的矛盾。为了业绩好看,放低了审核门槛,很多虚假企业就此进驻,这才是BOSS直聘以及其他招聘网站真正应该被吊打的地方所在。”
事件发生后,一些媒体马上在BOSS直聘的网站和APP上测试,发现只要选择其系统里搜索得到的一家公司,然后注册成为该公司的职员,再填写你的职位和邮箱后,就能随意发布招聘信息。其间没有察觉到有任何审核的环节,并且很快就能收到不少求职简历。
赵鹏在公开信中回应称,自2015年初以来,平台执行的“只发一个职位,资料合规,可以先发;不触发举报,可以招聘”这一机制,存在很大的问题。在此之前,赵鹏曾表示,“并没有采取事先审查的原因基于两点,一是没有资源,二是可能也没有资格”,从而采取事后担责的形式。
有前拉勾网人士直斥这样的说法太不负责任,他说,“我自己做过招聘,企业资质审核其实不难。或者说,有难的部分,但可以从基本的审核做起。不能因为难,就彻底不做审核。”
有律师表示,对于显而易见的,平台应当获知的违法信息,负有监测排除的义务,如果未予及时删除、屏蔽而造成的损害扩大部分,显然应当承担责任。
行业乱象,审核不严的平台不止一家
为增收对信息是否真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BOSS直聘上只要先搜索一家公司加入,之后就可以随意发布招聘信息的做法,有招聘业人士透露,这种方式的专业术语叫“挂靠”。实际上,这并非BOSS直聘的专属,很多新型招聘产品,为了方便用户发布招聘信息,都通过挂靠方式,避免信息重复,提高效率。也就是说,诈骗团伙可通过挂靠真实公司取得受害者信任。对受害人来说,是极难分辨“真实信息”的。而一些老牌网站,都设有资质审查部门,对招聘企业进行营业执照等资质审查。
但这不代表这些老牌网站就不存在虚假信息了。互联网创业服务平台猎云网的专家指出,像信息分类平台,其商业模式主要就是通过向企业收取推广费进行盈利。为了获取更多的收入,平台往往选择降低注册和信息发布门槛,对于信息的真实性与否,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传统专业招聘网站,其盈利模式与分类信息网站类似,收入结构中也包括广告推广费,所以也会存在企业发布虚假信息的情况。
有汽车电商业者对新快报记者表示,“传统招聘网站都已经过时了,前段时间发布招聘信息后接到各种保险公司的电话,这些网站前端页面也是十年前的风格。他们的重心都在给企业做打包服务了。”他称,市面上不止一家审核不严的招聘平台,“我们长期受到企业信息被假冒用来诈骗的困扰。”
今年初360发布的《2017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消费维权报告》显示,虚假兼职诈骗的举报维权数量共4550起,占总互联网用户维权数量的22.1%。这些案件大多发生于那些知名的大型招聘平台。
58集团公关部昨天回应说,58正在不断加强对虚假冒用资质、传销组织信息的处理,从2017年1月至今,发现并清退890个会员用户涉嫌资质虚假,涉及758个企业;发现并拒绝1.5万个普通用户提供虚假资质,涉及11865个企业。
领英则建议求职者,利用线上平台求职时,一定要对职位发布者的背景信息进行多方面考量,可通过该平台对招聘人员的职业背景信息进行评估。
编 辑:刘明远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协议授权转载联系:(020)。
------分隔线----------------------------
------分隔线----------------------------
本报新闻今日排行榜
最新图片文章
大道·读图
聚焦新常态 2015全国两会
执一念 坚而行 我是新快报人
旧楼加装电梯酝酿新法
  版权所有 (C) 广东新快报媒体发展有限公司大学生遭假直聘背后:挂靠真企业发布假消息成行规_网易新闻
大学生遭假直聘背后:挂靠真企业发布假消息成行规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大学生遭遇BOSS假直聘背后:)
供图:VCG招聘网站虚假信息由来已久,挂靠真企业发布假消息成“行规”过去两天里,一则大学毕业生李文星找工作疑陷传销组织致死的信息在网上被大量转发。据报道,李文星是通过一家名为“BOSS直聘”的招聘平台上找工作,疑似落入了传销组织的骗局。对此,BOSS直聘昨日回应称,他们“在一切水落石出之际,依据法律应当承担的一切责任,愿意彻底承担”。创始人赵鹏也在一份公开信中承认,本次李文星事件“是我们的问题,教训很惨痛”,从8月3日凌晨开始已全面调整,对所有招聘者执行事先审核认证的流程。多位业内人士在反思事件时均表示,诈骗性招聘广告在整个互联网招聘行业确实屡见不鲜,暂时没有办法彻底消灭。像BOSS直聘这样对招聘者完全不加审核的,可能还不是孤例,背后可能出于内部业绩考核压力、迎合投资人等多种原因。老板直聘,可能是个美丽的谎言只有初创型公司的老板才有时间跟应聘者对谈资料显示,BOSS直聘创立于2014年7月,被认为是雷军系顺为资本旗下明星企业。其特点是,用户可在APP上采用聊天的方式,与企业高管,甚至是创始人一对一沟通,更快速地获得offer。BOSS直聘最近一轮融资于2016年9日完成,投资方包括华映资本、高榕资本、今日资本、顺为资本等。昨日,有自称是BOSS直聘前市场公关经理人士朱利安在一封“致李文星母亲”的公开信中透露,Boss直聘的做法是基于APP端,让人才与老板有机会直接沟通。但他指出,让百事缠身的老板有时间去跟应聘者对谈的企业,只能是占据全部企业数量80%的A轮前初创型公司,因为这些企业甚至连HR都没有。随着小企业的发展,老板会把沟通把关的职责重新还给了HR,“这时BOSS直聘仅仅只是一个简历收集的渠道,而非沟通面试的工具”。互联网观察人士丁道师指出,求职者可以直接和企业老板沟通,借此BOSS直聘在初期获得了很多投资人和用户的青睐。发展壮大之后,其优势和理念就非常违和了,“比如我们通过BOSS直聘和阿里巴巴求职,求职者很难和马云、张勇聊薪水、谈工作。”根本问题,审核不严致虚假企业进入此前可任意注册成BOSS直聘系统内公司职员发布招聘信息然而,究竟能否与BOSS直接对话并不是大问题,丁道师说:“BOSS直聘最大的问题和其他招聘网站一样:无法平衡快速发展和严格审核之间的矛盾。为了业绩好看,放低了审核门槛,很多虚假企业就此进驻,这才是BOSS直聘以及其他招聘网站真正应该被吊打的地方所在。”事件发生后,一些媒体马上在BOSS直聘的网站和APP上测试,发现只要选择其系统里搜索得到的一家公司,然后注册成为该公司的职员,再填写你的职位和邮箱后,就能随意发布招聘信息。其间没有察觉到有任何审核的环节,并且很快就能收到不少求职简历。赵鹏在公开信中回应称,自2015年初以来,平台执行的“只发一个职位,资料合规,可以先发;不触发举报,可以招聘”这一机制,存在很大的问题。在此之前,赵鹏曾表示,“并没有采取事先审查的原因基于两点,一是没有资源,二是可能也没有资格”,从而采取事后担责的形式。有前拉勾网人士直斥这样的说法太不负责任,他说,“我自己做过招聘,企业资质审核其实不难。或者说,有难的部分,但可以从基本的审核做起。不能因为难,就彻底不做审核。”有律师表示,对于显而易见的,平台应当获知的违法信息,负有监测排除的义务,如果未予及时删除、屏蔽而造成的损害扩大部分,显然应当承担责任。行业乱象,审核不严的平台不止一家为增收对信息是否真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BOSS直聘上只要先搜索一家公司加入,之后就可以随意发布招聘信息的做法,有招聘业人士透露,这种方式的专业术语叫“挂靠”。实际上,这并非BOSS直聘的专属,很多新型招聘产品,为了方便用户发布招聘信息,都通过挂靠方式,避免信息重复,提高效率。也就是说,诈骗团伙可通过挂靠真实公司取得受害者信任。对受害人来说,是极难分辨“真实信息”的。而一些老牌网站,都设有资质审查部门,对招聘企业进行营业执照等资质审查。但这不代表这些老牌网站就不存在虚假信息了。互联网创业服务平台猎云网的专家指出,像信息分类平台,其商业模式主要就是通过向企业收取推广费进行盈利。为了获取更多的收入,平台往往选择降低注册和信息发布门槛,对于信息的真实性与否,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传统专业招聘网站,其盈利模式与分类信息网站类似,收入结构中也包括广告推广费,所以也会存在企业发布虚假信息的情况。有汽车电商业者对新快报记者表示,“传统招聘网站都已经过时了,前段时间发布招聘信息后接到各种保险公司的电话,这些网站前端页面也是十年前的风格。他们的重心都在给企业做打包服务了。”他称,市面上不止一家审核不严的招聘平台,“我们长期受到企业信息被假冒用来诈骗的困扰。”
今年初360发布的《2017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消费维权报告》显示,虚假兼职诈骗的举报维权数量共4550起,占总互联网用户维权数量的22.1%。这些案件大多发生于那些知名的大型招聘平台。58集团公关部昨天回应说,58正在不断加强对虚假冒用资质、传销组织信息的处理,从2017年1月至今,发现并清退890个会员用户涉嫌资质虚假,涉及758个企业;发现并拒绝1.5万个普通用户提供虚假资质,涉及11865个企业。领英则建议求职者,利用线上平台求职时,一定要对职位发布者的背景信息进行多方面考量,可通过该平台对招聘人员的职业背景信息进行评估。
本文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郑志辉
责任编辑:何雨芳_NN5632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報刊博覽&正文
大學生遭遇BOSS假直聘背後:挂靠真企業發佈假消息成行規
掃描到手機,看更多國搜資訊
您可以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您可以在手機國搜客戶端繼續瀏覽本文,並可以分享給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詐騙性招聘廣告在整個網際網路招聘行業確實屢見不鮮,暫時沒有辦法徹底消滅。像BOSS直聘這樣對招聘者完全不加審核的,可能還不是孤例,背後可能出於內部業績考核壓力、迎合投資人等多種原因。
招聘網站虛假資訊由來已久,挂靠真企業發佈假消息成“行規”
過去兩天裏,一則大學畢業生李文星找工作疑陷傳銷組織致死的資訊在網上被大量轉發。據報道,李文星是通過一家名為“BOSS直聘”的招聘平臺上找工作,疑似落入了傳銷組織的騙局。對此,BOSS直聘昨日回應稱,他們“在一切水落石出之際,依據法律應當承擔的一切責任,願意徹底承擔”。創始人趙鵬也在一份公開信中承認,本次李文星事件“是我們的問題,教訓很慘痛”,從8月3日淩晨開始已全面調整,對所有招聘者執行事先審核認證的流程。
多位業內人士在反思事件時均表示,詐騙性招聘廣告在整個網際網路招聘行業確實屢見不鮮,暫時沒有辦法徹底消滅。像BOSS直聘這樣對招聘者完全不加審核的,可能還不是孤例,背後可能出於內部業績考核壓力、迎合投資人等多種原因。
老闆直聘,可能是個美麗的謊言
只有初創型公司的老闆才有時間跟應聘者對談
資料顯示,BOSS直聘創立於2014年7月,被認為是雷軍係順為資本旗下明星企業。其特點是,用戶可在APP上採用聊天的方式,與企業高管,甚至是創始人一對一溝通,更快速地獲得offer。BOSS直聘最近一輪融資于2016年9日完成,投資方包括華映資本、高榕資本、今日資本、順為資本等。
昨日,有自稱是BOSS直聘前市場公關經理人士朱利安在一封“致李文星母親”的公開信中透露,Boss直聘的做法是基於APP端,讓人才與老闆有機會直接溝通。但他指出,讓百事纏身的老闆有時間去跟應聘者對談的企業,只能是佔據全部企業數量80%的A輪前初創型公司,因為這些企業甚至連HR都沒有。隨著小企業的發展,老闆會把溝通把關的職責重新還給了HR,“這時BOSS直聘僅僅只是一個簡歷收集的渠道,而非溝通面試的工具”。
網際網路觀察人士丁道師指出,求職者可以直接和企業老闆溝通,借此BOSS直聘在初期獲得了很多投資人和用戶的青睞。發展壯大之後,其優勢和理念就非常違和了,“比如我們通過BOSS直聘和阿里巴巴求職,求職者很難和馬雲、張勇聊薪水、談工作。”
根本問題,審核不嚴致虛假企業進入
此前可任意註冊成BOSS直聘系統內公司職員發佈招聘資訊
然而,究竟能否與BOSS直接對話並不是大問題,丁道師説:“BOSS直聘最大的問題和其他招聘網站一樣:無法平衡快速發展和嚴格審核之間的矛盾。為了業績好看,放低了審核門檻,很多虛假企業就此進駐,這才是BOSS直聘以及其他招聘網站真正應該被吊打的地方所在。”
事件發生後,一些媒體馬上在BOSS直聘的網站和APP上測試,發現只要選擇其系統裏搜索得到的一家公司,然後註冊成為該公司的職員,再填寫你的職位和郵箱後,就能隨意發佈招聘資訊。其間沒有察覺到有任何審核的環節,並且很快就能收到不少求職簡歷。
趙鵬在公開信中回應稱,自2015年初以來,平臺執行的“只發一個職位,資料合規,可以先發;不觸發舉報,可以招聘”這一機制,存在很大的問題。在此之前,趙鵬曾表示,“並沒有採取事先審查的原因基於兩點,一是沒有資源,二是可能也沒有資格”,從而採取事後擔責的形式。
有前拉勾網人士直斥這樣的説法太不負責任,他説,“我自己做過招聘,企業資質審核其實不難。或者説,有難的部分,但可以從基本的審核做起。不能因為難,就徹底不做審核。”
有律師表示,對於顯而易見的,平臺應當獲知的違法資訊,負有監測排除的義務,如果未予及時刪除、遮罩而造成的損害擴大部分,顯然應當承擔責任。
行業亂象,審核不嚴的平臺不止一家
為增收對資訊是否真實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BOSS直聘上只要先搜索一家公司加入,之後就可以隨意發佈招聘資訊的做法,有招聘業人士透露,這種方式的專業術語叫“挂靠”。實際上,這並非BOSS直聘的專屬,很多新型招聘産品,為了方便用戶發佈招聘資訊,都通過挂靠方式,避免資訊重復,提高效率。也就是説,詐騙團夥可通過挂靠真實公司取得受害者信任。對受害人來説,是極難分辨“真實資訊”的。而一些老牌網站,都設有資質審查部門,對招聘企業進行營業執照等資質審查。
但這不代表這些老牌網站就不存在虛假資訊了。網際網路創業服務平臺獵雲網的專家指出,像資訊分類平臺,其商業模式主要就是通過向企業收取推廣費進行盈利。為了獲取更多的收入,平臺往往選擇降低註冊和資訊發佈門檻,對於資訊的真實性與否,往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傳統專業招聘網站,其盈利模式與分類資訊網站類似,收入結構中也包括廣告推廣費,所以也會存在企業發佈虛假資訊的情況。
有汽車電商業者對新快報記者表示,“傳統招聘網站都已經過時了,前段時間發佈招聘資訊後接到各種保險公司的電話,這些網站前端頁面也是十年前的風格。他們的重心都在給企業做打包服務了。”他稱,市面上不止一家審核不嚴的招聘平臺,“我們長期受到企業資訊被假冒用來詐騙的困擾。”
今年初360發佈的《2017年中國網際網路用戶消費維權報告》顯示,虛假兼職詐騙的舉報維權數量共4550起,佔總網際網路用戶維權數量的22.1%。這些案件大多發生於那些知名的大型招聘平臺。
58集團公關部昨天回應説,58正在不斷加強對虛假冒用資質、傳銷組織資訊的處理,從2017年1月至今,發現並清退890個會員用戶涉嫌資質虛假,涉及758個企業;發現並拒絕1.5萬個普通用戶提供虛假資質,涉及11865個企業。
領英則建議求職者,利用線上平臺求職時,一定要對職位發佈者的背景資訊進行多方面考量,可通過該平臺對招聘人員的職業背景資訊進行評估。
相關搜索:
責任編輯:尹艷麗
點擊載入更多
報刊熱搜詞
掃碼關注中國搜索官方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搜索官方微信您现在的位置:
供图:VCG招聘网站虚假信息由来已久,挂靠真企业发布假消息成“行规”过去两天里,一则大学毕业生李文星找工作疑陷传销组织致死的信息在网上被大量转发。据报道,李文星是通过一家名为“BOSS直聘”的招聘平台上找工作,疑似落入了传销组织的骗局。对此,BOSS直聘昨日回应称,他们“在一切水落石出之际,依据法律应当承担的一切责任,愿意彻底承担”。创始人赵鹏也在一份公开信中承认,本次李文星事件“是我们的问题,教训很惨痛”,从8月3日凌晨开始已全面调整,对所有招聘者执行事先审核认证的流程。多位业内人士在反思事件时均表示,诈骗性招聘广告在整个互联网招聘行业确实屡见不鲜,暂时没有办法彻底消灭。像BOSS直聘这样对招聘者完全不加审核的,可能还不是孤例,背后可能出于内部业绩考核压力、迎合投资人等多种原因。老板直聘,可能是个美丽的谎言只有初创型公司的老板才有时间跟应聘者对谈资料显示,BOSS直聘创立于2014年7月,被认为是雷军系顺为资本旗下明星企业。其特点是,用户可在APP上采用聊天的方式,与企业高管,甚至是创始人一对一沟通,更快速地获得offer。BOSS直聘最近一轮融资于2016年9日完成,投资方包括华映资本、高榕资本、今日资本、顺为资本等。昨日,有自称是BOSS直聘前市场公关经理人士朱利安在一封“致李文星母亲”的公开信中透露,Boss直聘的做法是基于APP端,让人才与老板有机会直接沟通。但他指出,让百事缠身的老板有时间去跟应聘者对谈的企业,只能是占据全部企业数量80%的A轮前初创型公司,因为这些企业甚至连HR都没有。随着小企业的发展,老板会把沟通把关的职责重新还给了HR,“这时BOSS直聘仅仅只是一个简历收集的渠道,而非沟通面试的工具”。互联网观察人士丁道师指出,求职者可以直接和企业老板沟通,借此BOSS直聘在初期获得了很多投资人和用户的青睐。发展壮大之后,其优势和理念就非常违和了,“比如我们通过BOSS直聘和阿里巴巴求职,求职者很难和马云、张勇聊薪水、谈工作。”根本问题,审核不严致虚假企业进入此前可任意注册成BOSS直聘系统内公司职员发布招聘信息然而,究竟能否与BOSS直接对话并不是大问题,丁道师说:“BOSS直聘最大的问题和其他招聘网站一样:无法平衡快速发展和严格审核之间的矛盾。为了业绩好看,放低了审核门槛,很多虚假企业就此进驻,这才是BOSS直聘以及其他招聘网站真正应该被吊打的地方所在。”事件发生后,一些媒体马上在BOSS直聘的网站和APP上测试,发现只要选择其系统里搜索得到的一家公司,然后注册成为该公司的职员,再填写你的职位和邮箱后,就能随意发布招聘信息。其间没有察觉到有任何审核的环节,并且很快就能收到不少求职简历。赵鹏在公开信中回应称,自2015年初以来,平台执行的“只发一个职位,资料合规,可以先发;不触发举报,可以招聘”这一机制,存在很大的问题。在此之前,赵鹏曾表示,“并没有采取事先审查的原因基于两点,一是没有资源,二是可能也没有资格”,从而采取事后担责的形式。有前拉勾网人士直斥这样的说法太不负责任,他说,“我自己做过招聘,企业资质审核其实不难。或者说,有难的部分,但可以从基本的审核做起。不能因为难,就彻底不做审核。”有律师表示,对于显而易见的,平台应当获知的违法信息,负有监测排除的义务,如果未予及时删除、屏蔽而造成的损害扩大部分,显然应当承担责任。行业乱象,审核不严的平台不止一家为增收对信息是否真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BOSS直聘上只要先搜索一家公司加入,之后就可以随意发布招聘信息的做法,有招聘业人士透露,这种方式的专业术语叫“挂靠”。实际上,这并非BOSS直聘的专属,很多新型招聘产品,为了方便用户发布招聘信息,都通过挂靠方式,避免信息重复,提高效率。也就是说,诈骗团伙可通过挂靠真实公司取得受害者信任。对受害人来说,是极难分辨“真实信息”的。而一些老牌网站,都设有资质审查部门,对招聘企业进行营业执照等资质审查。但这不代表这些老牌网站就不存在虚假信息了。互联网创业服务平台猎云网的专家指出,像信息分类平台,其商业模式主要就是通过向企业收取推广费进行盈利。为了获取更多的收入,平台往往选择降低注册和信息发布门槛,对于信息的真实性与否,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传统专业招聘网站,其盈利模式与分类信息网站类似,收入结构中也包括广告推广费,所以也会存在企业发布虚假信息的情况。有汽车电商业者对新快报记者表示,“传统招聘网站都已经过时了,前段时间发布招聘信息后接到各种保险公司的电话,这些网站前端页面也是十年前的风格。他们的重心都在给企业做打包服务了。”他称,市面上不止一家审核不严的招聘平台,“我们长期受到企业信息被假冒用来诈骗的困扰。”今年初360发布的《2017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消费维权报告》显示,虚假兼职诈骗的举报维权数量共4550起,占总互联网用户维权数量的22.1%。这些案件大多发生于那些知名的大型招聘平台。58集团公关部昨天回应说,58正在不断加强对虚假冒用资质、传销组织信息的处理,从2017年1月至今,发现并清退890个会员用户涉嫌资质虚假,涉及758个企业;发现并拒绝1.5万个普通用户提供虚假资质,涉及11865个企业。领英则建议求职者,利用线上平台求职时,一定要对职位发布者的背景信息进行多方面考量,可通过该平台对招聘人员的职业背景信息进行评估。
地区:国产
年份:2017
语言:国语
剧情:<img alt="大学生遭遇BOSS假直聘背后:"......
猜您喜欢看的
电视剧排行榜
本站提供的所有电影资源均来自互联网,所有版权皆属原公司所有,如果认为本站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
35频道提供最新电影、最新电视剧等节目的免费在线观看,所有电影百度影音高清观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挂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