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在大陆有后人吗的后人再中国发展吗

张家后人今安在? 张学良的三个儿子早逝(组图)
日09:43 来源:
  二儿子张闾]继承了张学良的运动天赋,从小喜欢骑马、跑步、打网球。1929年第十四届华北运动会上,闾]在万众瞩目之下和张学良表演打网球,球技精湛,令时人大为赞叹! 1958年,在美国的闾]因车祸重伤,不治身亡。
  三子张闾琪生于1919年,从小聪明伶俐,文思敏捷,格外受父母的宠爱。可是天有不测风云,1929年,闾琪染上了肺结核。在那个时代,得了肺结核差不多可以宣告死亡。虽然张学良遍请名医,于凤至精心照料,可还是无力回天。张闾琪1931年死于沈阳,张学良痛苦至极,甚至不想活了。张闾琪死后,各种各样的传说非常多,有说是日本人害死的,还有说是医生操作不当导致X光机爆炸,被炸死的。闾琪死后不久即爆发“九?一八”事变,令闾琪的死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各种传说也流传至今。
  女儿张闾瑛在英国留学期间与陶鹏飞相识。陶鹏飞是辽宁凤城人,东北大学第一届毕业生。闾瑛婚前,曾有人把闾瑛介绍给孔祥熙的儿子。但张闾瑛不为孔家的财势所动,说:“要嫁就嫁给布衣”。张闾瑛与陶鹏飞结婚后,在美国定居。
  1961年,陶鹏飞、张闾瑛夫妇去台湾参加“阳明山华裔学人研讨会”。趁此机会,张闾瑛向台湾当局提出探望父亲的请求。没想到,台湾当局来个不理不睬。张闾瑛没办法,找到张学良的密友张群帮忙。在张群的斡旋下,张闾瑛终于被允许与父亲张学良见面。1934年,张学良与闾瑛在欧洲分别时,闾瑛还是一个小姑娘。现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张闾瑛已为人妇,有了孩子。而张学良已头发花白,步入暮年,父女俩见面,相拥而泣,在场人无不感慨万千。这也是张学良第一次见到女婿陶鹏飞。但由于当局的严格限制,见面的时间仅仅一个多小时,就不得不再次分手。
  1990年张学良重获自由,自此张闾瑛每年都飞回台湾看望父亲。现今已90多岁的张闾瑛居住在美国,含饴弄孙,身体健康。
  张闾琳不会说中国话
  张闾琳是张学良和赵四小姐所生的唯一儿子。10岁那年,赵四小姐要去陪伴囚禁中的张学良,便把闾琳送到美国,托付给伊雅格。
  为了不让张闾琳身份暴露,伊雅格将张闾琳改了美国名“克尔”。很快,张闾琳学会了一口流利的英语,把中国话渐渐忘得一干二净,到后来,张闾琳连父亲张学良的名字都不会说了。
  由于张闾琳天资聪慧、学习勤奋,中学毕业后便考取了加州大学,攻读航天专业。大学毕业后,张闾琳终于成了一名航天方面的专家。
  1952年,在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帮助下,赵四小姐终于找到已多年没有音讯的闾琳。1956年,张闾琳第一次来到台湾。从此,张学良、赵四小姐终于和自己不会说汉语的儿子有了往来,共享天伦之乐。
  张闾琳在加州大学时,结识了一位华人少女陈淑贞。当时张闾琳并未告诉陈淑贞自己的家世。陈淑贞也不愿意追根探底。直到结婚后,陈淑贞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夫君就是赫赫有名的少帅张学良的儿子。而张闾琳也才知道,温柔漂亮、知情达理的夫人是“南天王”陈济棠的侄女。两个名将之后,在异国他乡喜结连理,真可说是天作之合!
  张闾琳与陈淑贞结婚后生有两个儿子,老大张居信1962年出生,斯坦福大学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在科研领域有突出贡献,曾获得美国全国科学奖金。次子张居仰,生于1967年。
  1994年5月,张闾琳和妻子陈淑贞第一次经香港、北京回沈阳探亲。他们夫妇来到北京以后,坚持要以非官方的身份,即以华裔旅美航天专家的身份进行访问。有关方面遂邀请张闾琳到航天航空公司去参观我国历次发射的卫星、火箭的实物及模型。参观后,张闾琳对祖(,)天工业的迅速发展感到分外欣慰。
  随后,张闾琳回到辽宁,代表父亲凭吊祖父张作霖的“大帅陵”。看到眼前雄伟气派的“大帅陵”,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仍然保存得十分完好时,张闾琳心中充满感激之情。为了能让远在大洋彼岸的父亲放心,张闾琳用摄影机拍下了陵区的全部景物,带回美国。
  张作霖的女儿情境各异
  张作霖有六个女儿。张首芳是张作霖原配赵氏的独生女,是张作霖最大的孩子。二夫人卢氏只有张怀英、张怀卿两个女儿。张怀瞳和张怀曦是四夫人许氏所生,是张学思的同母姐姐。张怀敏是张作霖最小的女儿,六夫人马月清所生。
  张首芳被张作霖许配给黑龙江督军鲍贵卿的儿子鲍英麟。张作霖死后,鲍英麟提出离婚另娶。但张首芳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不同意离婚。但最终鲍英麟还是另娶新人,张首芳为此一生郁郁寡欢。“九?一八”事变后,张首芳跟随张学良到处颠沛流离,直到西安事变。新中国成立后,张首芳定居北京。由于没有经济来源,生活一度非常困难。周总理知道后,特意调拨了一处住房,并给张首芳发放定期补助,使其安度晚年。
  张学良与张首芳感情很好。晚年张学良回想起这位大姐,总是感慨万千2
【作者:张志建 来源:】
(责任编辑:理财实习编辑)
感谢您的参与!查看[]
script src="/track/track_xfh.js?ver=">|||||||||||||||||
&>>&&&&&正文
张学良侄子:张家人其实一直都想回大陆
张作霖、张学良父子
  在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78号,有一座红顶白墙的三层洋楼,人称“少帅府”。1925年至1931年,张学良曾在这里居住,并与赵四小姐(赵一荻)结下了一世恋情。在经过多次转卖后,“少帅府”被划归国有,现在经营湘菜。
  2010年,这里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张作霖之孙、张学良六弟张学浚之子张闾实 。张闾实在台湾与张学良相处了25年,此次来天津,就任历史文化顾问,将张氏的生活情况带回到“少帅府”。
  2011年一个清爽的夏日,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来到天津“少帅府”,和张闾实促膝而谈。一件浅蓝色衬衣,休闲牛仔裤,笑起来嘴角挂着两个浅浅的酒窝,张闾实给人的印象儒雅而随性。他一直是本刊的忠实读者,经常看到他在微博中,对《环球人物》的报道进行点评。谈起张氏后人,他显得很自豪:“我们张家六房,没有用过张学良的名字谋利,全都靠自己努力。”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张闾实面对记者,追溯了爷爷张作霖和大伯张学良尘封多年的往事。
  从“土匪”到“东北王”
  “念书的时候,人家就说我是大土匪、大军阀的孙子。上历史课讲到祖父时,老师就叫我到外面去不要听,怕太刺激了……”张闾实说,小时候父亲张学浚从没告诉过他,爷爷就是张作霖。“上小学懂事后,从学校的课外读物中,我才知道,原来客厅挂的老相片中的爷爷就是张作霖,每年过年时见的大伯便是张学良。”
  张作霖作为北洋军阀奉系首领,“北洋政府”最后一个掌权者,是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人物之一。他1875年出生于辽宁海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聪明好学。但迫于家境,他卖过包子,做过货郎,还曾跟着养父学习兽医,医术远近闻名。谈起他的出身,方家野史却几乎众口一词――“土匪”。对此,张作霖自己当然不承认:“都说我张作霖当过‘胡子’,我要是拿过谁一个扫帚疙瘩,死后也要入十八层地狱,变驴变马去还人家。”可以想见,他是非常委屈和气愤的。然而他没有想到,自己此后的人生,跌宕起伏、扑朔迷离,留给后人无数的谜,也让后代“长期生活在历史的阴影下”。
  1895年,20岁的张作霖有了第一次婚姻,妻子赵氏比较端庄,但眼睛斜视,性格刚烈。1901年,她生下一个男婴,就是张学良。张闾实告诉记者:“《马关条约》签订后,东北社会秩序混乱,爷爷成立了保险队,自己当头,负责周围七八个村子的治安,深受百姓称赞。后来,他的队伍发展到三四百人,成了辽西一代最强悍的武装之一,这就是日后奉系军阀的最初班底,也是爷爷后来发迹的资本。”
  张作霖一生共娶了6位夫人,生有14个子女。张闾实的奶奶张寿懿(音同“易”)是张作霖的五夫人,她聪颖贤惠,人们称她“寿夫人”、大帅府的“二把手”。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张作霖被任命为奉天督军兼省长。那年夏天,他应邀参加奉天省立女子中学的毕业典礼。寿懿代表全体毕业生致谢词,她娇柔的声音,曼妙的身姿,一下就吸引住了张作霖。后来,张作霖派人调查发现,这位女子身世不凡,是满族人,其父亲寿山将军是黑龙江一位民族英雄,其爷爷也是清军的一名悍将,曾在一次作战中身中12处刀伤仍不下战场。张作霖肃然起敬。不久,寿懿便嫁给了大她近20岁的张作霖。
  1917年,张作霖扳倒政敌冯德麟,完全控制了奉天省的军事大权。之后,“机警过人”、“长于权谋数术”的他,在角逐东北的过程中,用一系列政治手腕,完成了统一东三省的霸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王”。人们曾形容他当年的状态是“稳坐奉天,抽着烟,喝着茶,手里操控着几根线,上连段祺瑞,下连许兰洲、孟恩远。他说‘动’,就有人动;说‘停’,就有人停。”
  突如其来的变故
  在位于辽宁沈阳的张氏帅府东院,有一栋中西合璧的小青楼,位于帅府花园的中心,呈“凹”字形,分上下两层,一楼东、西两个房间分别是寿夫人的卧室和会客厅。因楼上曾是张作霖几个女儿的住所,小青楼也一直有个别号叫“小姐楼”。但其实,这座楼最初就是张作霖专门为心爱的五夫人而建的。张作霖的几位妻子曾异口同声地感叹:“嫁给他就嫁给了眼泪”,因为张作霖之后虽然还娶了六夫人,但10多年中,只有寿夫人一直深得宠爱,无人能及。张闾实告诉记者:“奶奶之所以受宠,和她的精明能干、智慧周到有关。她很善于协调和其他人的关系,和各位夫人相处融洽,口碑很好。”
  日凌晨5点30分,张作霖乘专车通过京奉与南满铁路交叉处时被炸,后被证实是日本关东军所为,这就是著名的“皇姑屯事件”。张闾实说:“日本多年前就想在东北实现侵占计划,但始终没能得逞,爷爷是主要障碍。在对待日本人的问题上,爷爷曾说,‘我不能出卖东北,不能让后代骂我张作霖是卖国贼。我什么也不怕,这个臭皮囊早就不打算要了。’”
  当日,张作霖遇险后立即被送回小青楼一层的西屋内,当时在车上已因被弹片割断喉咙气绝身亡。张闾实说:“爷爷被炸后,送回帅府时已死亡,寿夫人下令不得对外公布并立即私拟了遗嘱,其中几句话是‘此系日本人阴谋无疑,我的生命已难救。唯宜严守秘密,不使外人得知,一面力持镇静,维持秩序。召小六子(张学良)回奉主持政事,希望诸人辅助。’”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寿夫人强忍悲痛,沉着应对。“当时我奶奶主持家政,每天照样浓妆艳抹,有说有笑地接待各方来客。”张闾实说。一天,日本总领事太太以访问寿夫人为名,来探听张作霖的死活。当时,张学良尚未赶回沈阳。事态紧急,寿夫人急中生智,忙到里屋梳洗打扮,身着艳丽的服装,从容不迫地走进客厅,招待日本总领事太太。言谈之中,寿夫人一面让副官开启香槟,与日本总领事太太庆祝张作霖逃此大难;一面连连致歉,称“大帅遇险受伤并受惊吓,刚刚安置睡下”,搪塞过去。寿夫人毫无悲戚之相,最终骗得日本总领事太太深信,张作霖还活着。
  寿夫人一生,为张作霖生下张学森、张学浚、张学英、张学铨四子。张作霖去世时,她只有35岁。之后为夫守节,终生未再嫁。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她移居天津,1948年底,转迁台湾。1974年在台北病逝,终年81岁。
  “张家男人不需要扶”
  张作霖去世后不久,日,张学良乔装乘车秘密返回沈阳。第二天,他正式任职军务督办,并成立东北临时保安委员会,任委员长。从此,张学良开始统治东北,“少帅”的美名远扬。“但让人遗憾的是,爷爷的去世和大伯的生日竟是同一天,爷爷死后,大伯便从来都不在6月4日这一天过生日。”张闾实说。
  张闾实告诉记者,张学良在东北继承了爷爷的事业后,并不轻松。日,蒋介石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总司令。“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大伯正在北京疗养寒病,第二天一早得知消息,立即召开紧集会议,向南京国民政府发出请示电报。后来有媒体说当时大伯在北京六国饭店跳舞,还有的说他正在睡觉,事实并非如此。大伯是一接到消息立即行动,但却得到蒋介石的回电――‘为了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必须坚持不抵抗原则’。因此,大伯才指示他的部队自始至终没有抵抗,背上了‘不抵抗将军’的骂名。”
  张闾实说,“九一八”事变后,因为倍感沮丧,大伯变得抑郁起来,开始吸毒、抽鸦片,身体状况急转直下。日,张学良前往意大利戒毒,在欧洲待了8个多月后回到上海。
  日凌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活捉,张学良和杨虎城联名向全国发出通电,即著名的“八大纲领”,最终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学良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已近崩溃。12月25日下午,他找到杨虎城,说打算送蒋介石回南京。“大伯的命运由此发生了剧变――送蒋介石回到南京后,他被军事法庭判了10年徒刑,从此失去了自由。”
  这一软禁,就是近30年。1949年,国民政府撤往台湾,蒋介石将张学良转至台北居所,继续软禁。直到1961年9月,张学良的生活才有了变化,“当局”准他自己出钱在台北附近的北投建一栋房子。那是一栋两层楼,位于北投路70号。新居落成时,蒋经国送了一套客房用家具,张学良自己买了一辆二手的福特汽车。他也终于可以和张家人见面了。
  “我第一次见到大伯是在1967年。”张闾实回忆,“当时,我们从天津搬到香港又搬到了台湾。刚到没几天,就有两辆漂亮的外国大车停在家门口,说接我们去看大伯。大伯的房子好大,进门后有个大花园,有树林、假山、水池……屋里摆设也很豪华。突然,我听到爸爸喊了一声‘大哥!’一转头,看见一个胖胖的老人,戴个眼镜,旁边站着一位像校长的女性,就是大伯和赵一荻。”张学良原配夫人于凤至,1931年因病去美国就医,张学良在长期的幽禁生涯中得到“赵四小姐”赵一荻的陪伴。1964年应台湾政府要求,张学良主动提出与于凤至离婚,后来便与赵四小姐结婚,从此相伴。“那一天,张家只有张学森参加了婚礼,其余亲属都仍在澳门。”
  后来,张闾实每年都能至少见到大伯三四次。“开始每次见面,都是赵一荻下厨,她会做好多西式菜点,像英国烤肉、蔬菜沙拉、奶油蘑菇汤,饭后还会拿水果蛋糕和冰激凌给我们吃。后来她身体不好了,便请五星级饭店的厨师来做饭。小孩子们根本不知道大伯被‘软禁’的事。但我能明显感觉到,他已经不了解社会的变化了――他对钱的贬值升值一点概念也没有,过年的红包20年都没变,一直都是200元。”
  1988年蒋经国去世后,张学良的生活自由了许多,“在台北的超市及百货公司都可以遇到他,每次都有两三人陪同。但大伯明显老了,走路、行动都比以前慢。一次,我看到大伯要到二楼去上洗手间,爬楼梯非常吃力,想上前扶他,他却对我说:‘我们张家的男人是从来不需要人扶的,一定要靠自己的本事往前走。你要记住了,因为你是张家的男人。’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
  1994年,张学良定居夏威夷。起初,他住在夏威夷希尔顿饭店,后来因费用太高及身体不适改租老人公寓疗养中心。亲戚们对张学良不回沈阳,一直很奇怪。张闾实说,“后来我才知道,这与大伯在夏威夷的经历有关。他当初计划先去美国看望一下亲属就回东北,但当时台湾和大陆的关系紧张,不能前往;后来,大陆有领导人来夏威夷看望大伯,大伯穿戴整齐,在轮椅上等了一天,但最终没能见到;还有些大陆群众,在他的寓所及基督教教堂内等着见他,甚至与保安大打出手,头破血流也不被允许靠近。最后大伯再也不去教堂了……”
  日,赵一荻去世,享年88岁。她的过世对张学良打击很大。一年后的日,张学良去世。张闾实说:“当时,我们后代都聚集到了夏威夷。按照他老人家的遗愿,告别仪式采用基督教的方式进行,葬礼庄严而简单,只邀请家人参加,谢绝一切外宾。我有时候想,大伯的离去其实也是一种解脱,他终于可以不再为历史、政治所烦恼,也不必为亲人、朋友的离去而忧伤。”
  后代谋生很不易
  张闾实说,自从爷爷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张家的后代就不再受到庇护。张学良那一辈,8个兄弟都独立地走自己的路。
  对于外界猜测甚多的张家财富,记者在《走近张作霖》一书中,看到一组数据:“据日成都《民视日报》所列财产表显示,北洋时期,71个官僚军阀要人私产总额高达6.3亿元,而张作霖个人独占5000万元,高居榜首。他有20万垧土地(1垧为1公顷)、遍布东三省的商号、上百家厂矿,还有奉军的飞机大炮坦克……此后26年,财富更是快速增加。”
  此外民间还有种说法,称日本侵占沈阳之后,曾公开说希望张家的人能够回到东北接收张家产业。最终是胆大心细的寿夫人,从日军手中拿回了财产。但张闾实说,这完全是杜撰。“‘九一八’事变当晚,奶奶在天津度假,根据大伯张学良晚年口述,与他私交甚好的日本关东军司令本庄繁,自掏腰包,将帅府里的珍宝财物装满3列火车开到了北京。但是大伯拒收,还告诉本庄繁,‘要还的话,你应该把东北还给中国。’本庄繁只好命令火车返回沈阳。”据说,火车一出山海关,就被日本兵洗劫一空。所以,当时在天津的寿夫人,手上只有所带的极少盘缠,甚至一度要靠天津的亲戚接济度日。
  张闾实还提到了“张三义堂”,那是掌管张家在东北的财富与产业账目的机构。离开沈阳前,寿夫人曾委托张学良的大姐张首芳代为掌管张三义堂。“九一八”事变后,张首芳和张家人一起逃到了天津。直到抗战胜利后,张家人才返回沈阳查找张三义堂与张家产业的去向,才知基本已被日本人搜刮殆尽。
  张闾实生在澳门,长在台北,后到沈阳。特殊的家庭背景,让他们的生活十分曲折。回忆起早年服兵役的经历,张闾实苦不堪言。“进空军服役第一天,就被辅导长叫进办公室,告诫我言行要小心。每周我都要做思想报告,经常半夜被叫起来出操,有时还会无缘无故招来一顿打……”他感叹,那段时间连谈恋爱也受到了影响,“我本来认识一个航空公司的女孩,结果她母亲听说我是张家的小孩,坚决不准了。”
  张闾实的父亲最初找工作时也受到白眼,常有人说:“你不是张学良的六弟吗,还用工作?”张闾实回忆说:“我们家过得一直比较辛苦,父亲来台湾后拒绝替台湾当局做事,就到台北‘大陆工程公司’工作了七八年,后来自己开了贸易公司,做建材买卖,也开过餐馆。我念书的时候也是半工半读过来的,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过得舒服。后来在外面我们从不说自己是谁,因为一旦让人家知道,对方就会很反感。”
  张闾实是张氏家族的后人中,第一个返乡定居的。他说:“张家人其实一直都想回大陆。我是张家最小的男孩子,我把路探好了,再把堂哥堂姐带回来,这里才是他们的根。”
责任编辑:邱意浓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张学良的儿子张闾琳不会说中国话
关于张作霖之死,近来出现了一种所谓“新说法”,即苏联情报机构所为,与日本无关。到底是谁炸死了张作霖呢?张作霖被炸死,张学良被蒋介石拘禁,昔日的东北第一大家庭猝然解体……那么张作霖的后人如今身在何处?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张学良与赵四惟一的孩子张闾琳。
张闾琳不会说中国话
张闾琳是张学良和赵四小姐所生的唯一儿子。10岁那年,赵四小姐要去陪伴囚禁中的张学良,便把闾琳送到美国,托付给伊雅格。
为了不让张闾琳身份暴露,伊雅格将张闾琳改了美国名“克尔”。很快,张闾琳学会了一口流利的英语,把中国话渐渐忘得一干二净,到后来,张闾琳连父亲张学良的名字都不会说了。
由于张闾琳天资聪慧、学习勤奋,中学毕业后便考取了加州大学,攻读航天专业。大学毕业后,张闾琳终于成了一名航天方面的专家。
1952年,在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帮助下,赵四小姐终于找到已多年没有音讯的闾琳。1956年,张闾琳第一次来到台湾。从此,张学良、赵四小姐终于和自己不会说汉语的儿子有了往来,共享天伦之乐。
张闾琳在加州大学读书时,结识了一位华人少女陈淑贞。当时张闾琳并未告诉陈淑贞自己的家世。陈淑贞也不愿意追根探底。直到结婚后,陈淑贞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夫君就是赫赫有名的少帅张学良的儿子。而张闾琳也才知道,温柔漂亮、知情达理的夫人是“南天王”陈济棠的侄女。两个名将之后,在异国他乡喜结连理,真可说是天作之合!
张闾琳与陈淑贞结婚后生有两个儿子,老大张居信1962年出生,斯坦福大学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在科研领域有突出贡献,曾获得美国全国科学奖金。次子张居仰,生于1967年。
1994年5月,张闾琳和妻子陈淑贞第一次经香港、北京回沈阳探亲。他们夫妇来到北京以后,坚持要以非官方的身份,即以华裔旅美航天专家的身份进行访问。有关方面遂邀请张闾琳到航天航空公司去参观我国历次发射的卫星、火箭的实物及模型。参观后,张闾琳对祖国航天工业的迅速发展感到分外欣慰。
随后,张闾琳回到辽宁,代表父亲凭吊祖父张作霖的“大帅陵”。看到眼前雄伟气派的“大帅陵”,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仍然保存得十分完好时,张闾琳心中充满感激之情。为了能让远在大洋彼岸的父亲放心,张闾琳用摄影机拍下了陵区的全部景物,带回美国。
(本文来源:深圳新闻网
网易读书48小时评论排行
网易读书图片推荐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民国四少”之张学良:3任妻子8个子女今何在? 09:31:46  来源:光明网  (责编:盖纯、张祎)
  原标题:张学良的3任妻子8个子女今何在? 张学良几个孩子
  张学良的政坛事迹,可谓毁誉参半。然而张学良的情感往事,至今亦是热门课题。
  张学良,字汉卿,奉天海城人。中华民国四美男子之一,亦是“民国四少”之一。曾被国民党授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时人以“少帅”冠之。他于1928年6月,继任东北三省保安司令,正式坐领东北。同年12月,毅然宣布改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并成为蒋介石的把兄弟,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日,与杨虎城将军发动了西安事变。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送蒋返回南京后,随即被软禁,2001年死于美国。
  张学良的子女有8个,其中五个是亲生子女,三个养子女。
  一、张学良与于凤至及其子女
  原配夫人于凤至,年长张学良三岁,与夫情深意笃,也是张学良关键时刻的得力助手。1938年,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被蒋介石监禁在溪口,于凤至在丈夫人生最困难的时候,又匆匆赶往溪口,陪伴囚禁中的张学良。
  后来,张学良的囚禁地不断地被转移,她也不辞艰辛地陪伴丈夫转于安徽、江西、湖南及贵州等地,时间长达三年之久。在贵州期间,于凤至不幸患了乳腺癌,于1940年孤身赴美国治病。从此,定居美国再也没有见到丈夫张学良了。1990年的春天,于凤至女士已是93岁高龄的老人,她在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张学良,并告诫后人:“在我的坟墓旁边,替我掘下一个空穴,那里是留给他的……”
  于凤至与张学良的子女有四个:长子张闾珣,次子张闾玗,三子张闾琪,女儿张闾瑛。
  张闾珣,生于1917年,亦系张作霖的嫡长孙。二战晚期,德军对意大利残酷的空中大轰炸,张闾珣的精神出现严重的问题,1954年逝世,年仅37岁。
  张闾玗继承了张学良的运动天赋,从小喜欢骑马、跑步、打网球。1958年,在美国的闾玗因车祸重伤,不治身亡。生子张居仁。
  张闾琪生于1919年,从小聪明伶俐,文思敏捷。天有不测风云,1929年,闾琪染上了肺结核。1931年死于沈阳,年仅12岁。张闾琪死后,各种各样的传说非常多,有说是日本人害死的,还有说是医生操作不当导致X光机爆炸,被炸死的。闾琪死后不久即爆发“九·一八”事变,令闾琪的死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各种传说亦流传至今。
  女儿张闾瑛,生于1916年,是于凤至唯一的安慰,几十年来,是她在美国一直陪伴照顾着母亲。张闾瑛精通多国语言,并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随母亲于凤至一直生活在美国。女婿陶鹏飞,曾任中美联谊会会长,现任美国加州圣旦克兰大学教授。
  此外,于凤至还有养子、养女各一人:养子萧朝智,由于于凤至所生三子均早于张、于二人去世,故晚年收养东北故旧之子萧朝智养老。养女张桂兰,黑龙江人,曾任黑龙江华侨商会会长。
  原标题:张学良的3任妻子8个子女今何在? 张学良几个孩子
  二、张学良与二夫人谷瑞玉及其子女
  1922年4月第一次奉直战争爆发,当时谷瑞玉刚刚18岁。这年7月间,谷在出席二姐夫的家宴时,有幸与张学良结识。
  1925年春节前,她随少帅返回沈阳,张学良在沈阳的经三路28号购买小楼一幢,作为谷瑞玉来沈阳时的住所,直至她与张学良解除婚姻关系为止,谷瑞玉始终未能名正言顺地住进沈阳大南门张氏帅府。
  1931年1月,张学良在张作霖的干预下,与谷瑞玉解除了婚姻关系。张学良在天津的英租界为谷瑞玉购买小楼房一幢,又给她10万元作为生活之资。
  俩人未曾生子,谷瑞玉独居时收了外甥女胡文秀为养女,得到张学良认可。
  谷瑞玉有个绰号叫“大洋马”。据一位东北军将领后来回忆,用“大洋马”来形容谷瑞玉,主要是因为她身材高大,而且体态丰满,加上是中俄混血儿,绰号并无贬义之谓。
  原标题:张学良的3任妻子8个子女今何在? 张学良几个孩子
  三、张学良与赵一荻及其子女
  赵一荻,她出生在1912年的香港,因此也叫“赵香笙”,据说她出生的时候,天空出现了一道霞光,所以又得名赵绮霞。她小时候的英文名字是“Edith”,谐音即为“一荻”。她还有两个名字:赵媞和赵多加。在家中姊妹排行为第四,所以家人亲友都唤她赵四,后来,一些社交圈人士也跟着称她为赵四小姐。赵四小姐身材颀长,体态婀娜。
  赵一荻是经大姐赵绛雪(即冯武越夫人)介绍,与张学良相识的。但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坠入爱河。父亲赵庆华时任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长,得知小女儿和有妇之夫的张学良在一起,气得脸发白,手发抖,就此软禁于她。后毅然私奔与追随自己心目中的男人来到奉天。其父赵庆华登报声明,自此断绝父女关系,并立誓永不做官。1929年,赵一荻有了自己唯一的儿子—张闾琳。
  在半个多世纪的幽禁生活中,赵四小姐一直是张学良生活上最大的支柱,1964年,于凤至主动与张学良解除婚约,成全了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爱情。同年7月4日,即张学良64岁那年与51岁的赵一荻终于在台北市正式结为夫妻,从此赵四小姐才在两人同居36年之后获得了正式的名分。
  儿子张闾琳,长期在美国太空署担任工程师,1990年正式退休。妻子陈淑贞是粤军名将陈济棠之女。张闾琳和陈淑贞共育有两个儿子,他们的中文名字分别为居信、居仰,均为祖父张学良所起。张居信,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子承父业,主攻电脑工程。次子张居仰,英文名为Robert,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主攻新闻学。
  张学良于2001年病逝于美国,享年100岁,而他的最后一任妻子在他最后的征程中早一年先他而去,时年88岁……
  人道是:赵一荻对张学良的世纪真爱,堪称爱之绝唱。赵一荻不仅在张学良叱咤风雨的岁月里,而且在他“平生无憾事,惟一爱女人”的晚年生活里,给了他不尽的温暖、幸福和力量。因此,张学良口中的赵四小姐常是“这是我的姑娘”,而在他的心灵深处,赵一荻则应以《泰坦尼克》中那句经典台词送给他:“不管为什么,我只要你好好地活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学良后人现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