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为什么不才加上偏旁变成渡江战役,变成四大战

Uninitialized string offset: 2 in /home/wwwroot//read.php on line 81
历史导学案_图文
[导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 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 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 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 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自身的忧患意识和振兴 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导学重难点]: 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 《南京条约》 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独立学习熟悉本课基础知识) [梳理教材]: 1.林则徐虎门销烟 (1) .背景: (2) .时间: (3)地点: (3)经过: (4) .影响: 2.中英鸦片战争 (1) .战争爆发的时间: (2) .战争的经过: (3) .战争的结果: (4) . 《南京条约》的内容: (5)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自主检测]: 1.道光帝决定禁烟的根本原因是( ) A.为了继续推行闭关政策 B.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 C.林则徐请求严禁鸦片 D.维护清朝的统治 2.下列不属于中国在《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第一批通商口岸的是( A.南京 B.上海 C.广州 D.福州 [自主学习后我的疑问?] 二、合作与探究:(采用同桌→小组合作的形式) 。 1.19 世纪上半期开始,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2.中国与英国为什么会在 19 世纪中期爆发激烈冲突并走向战争呢?
3. 中英 《南京条约》 的签订以及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带来那些巨大的影响?
三、拓展提升:(采用同桌→小组合作的形式)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嘉庆二十一年(1816 年),嘉庆皇帝和大臣孙玉庭的一段对话。 嘉庆问:“英国是否富强?” 孙玉庭答: “彼国大于西洋诸国,因此是强国;至于富嘛,是由于中国富彼才富, 富不如中国。” 嘉庆:“何以见得?” 孙玉庭:“英国从中国买进茶叶,然后转手卖给其他小国。如果我们禁止茶叶出 口,则英国会穷得没法活命。” 嘉庆:“哈哈哈哈??” 孙玉庭:“嘿嘿嘿嘿??” 材料二:军事上,明末清初已引进并使用西方大炮。但后来,为了使八旗兵弓马 的“技术特长”不致失传,清政府废用大炮等武器,恢复大刀、长矛、弓箭等冷兵器。 水兵仍是帆船,以致西方的火枪大炮到这时被看成了妖术,军舰则被视为怪物。在鸦 片战争中,广州守将对付英国人用的是“驱邪”的马桶、秽物等。 阅读上面材料,分析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从中你得出什么教训?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凌青(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 年讲话:“??150 多 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 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请回答:
(1).以上材料体现了林则徐怎样的品质?
(2).近年来我国吸毒人数呈上升趋势,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
四、课堂检测: 1.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A.中国开始遭受大规模的外来侵略 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C.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D.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2.“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炝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 烟火冲 天。 ”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 们应: ( ) A.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珍惜土地,保护环境 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3.我国首部禁毒法于 2008 年 6 月 1 日起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 开始的 6 月 3 日定为“国际禁烟日” 。1987 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 6 月 26 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它们的确定都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 ) A.关天培 B.林则徐 C.左宗棠 D.邓世昌 [课后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疑问: 改进方法: 【史海拾贝】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社会既不同于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也不同于一般的资本主义社会。 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不能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的,也不能理解为政 治上是殖民地,经济上是封建的。“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是指丧 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是 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具有以下一些 基本特点。 (1)封建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了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依然存在,地主 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同买办资本、官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
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仍然占着优势地位。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同盟者 及其统治的基础。 (2)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并在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很大 作用,但它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或多或少都有联系,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 济的主要形式,力量软弱,不可能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束缚。 (3)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不仅强大,而且根深蒂固。它和中国的反动势力相 互勾结,不但操纵了中国的经济命脉,而且控制了中国的政治中枢和军事要地。 (4)近代中国的历届政府具有极强的反动性。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到国民 政府, 它们不仅是压迫人民、 阻碍社会进步的专制政府, 而且是对外投降的卖国政府。 (5)中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呈现出极端不平衡的状态。这是由于中国是一个幅 员辽阔的大国,同时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分散的地主经济,中国长期处于不统 一状态。 (6)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程度世界少见。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 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下,中国广大人民日益贫困,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 活。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导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英法火烧圆明 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历史史实,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 质从中领会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斗争的首指目标为什么是清政府。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对图片和史料的分析,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解决 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 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 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导学重难点】 重 点 : 这次战争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它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列强侵华的罪行。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梳理教材】 : 1. 第二次鸦片战争 (1)发动的根本原因: (2)时间: (3)参与国家:主凶 帮凶 (4)列强侵华罪行:① ② 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经过: (2)主要事迹: 【自主检测】 : 1. 圆明园遗迹静静 地向世人诉说着历史的耻辱,百余年前这一世界名园遭受▲野蛮 的劫掠焚毁,沦为废墟。▲代指哪些侵略者( ) A.日本侵略军 B.英法联军 C.沙俄军队 D.八国联军 2.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北方领土达 150 多万平方千 米。其中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44 万多平方千米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 ) ①中俄《瑷珲条约》②中俄《北京条约》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④中俄《改 定条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② 自主学习后我的疑问? 二、合作与探究(通过自主-合作形式学习,展示) 1 . 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2.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三、拓展提升: 1864 年,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 的农民革命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下面的 “天王府西花园”说明了什么?
天 王 府 西 花 园
2.清朝前期的疆域广大,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 岭和库页岛。同目前中国版图对比,中国的西北、东北疆域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
这一变化?这种变化结果再次验证了什么道理,我们应当吸取什么教训?
四、课堂检测: 1 . 右图是侵略者抢劫后的圆明园:请回答: 右图发生在哪一次侵华战争中?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 日 甲 午 战 争 D.八 国 联 军 侵 华战争 2.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 说法正确的是 ( )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 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3. 马克思说: “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 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六、课后作业:圆明园焚毁之后,曾有很多人主张重修圆明园,但因无力重修而作罢。 如今,我国经过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增强了,于是,有人主张重修圆明园。围绕这个 问题,大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请谈谈你的看法。
【课后反思】 : 1.我的收获: 2.我的疑问: 3.改进方法:
【史海拾贝】 : 皇家园林―――圆明园 圆明园始建于 1709 年(康熙 48 年),最初是康熙皇帝赐 给皇四子胤G的。1744 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 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 御以“避喧听政”。乾隆皇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 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 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 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 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 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1860 年英法 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同治帝时欲修复圆明园,后因 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 官僚、军阀巧取豪夺的毁灭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导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了解阿古柏侵略我国新疆和残酷剥削、压迫新疆人民;知道左 宗棠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思考回答“如果你是左宗棠,如何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 “如 何评价左宗棠” 的问题,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 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抗击外来侵略, 捍卫国家主权,都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学习左宗棠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民族感 和爱国情感。 【导学重难点】 : 重点:左宗棠收复新疆 难点: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意义 【导学过程】 : 一、自主学习: 【梳理教材】 : 1.阿古柏侵占新疆 (1)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想争夺新疆的两个国家是 和 。 (2) 1865 年, 中亚浩汗国派 率兵侵入新疆, 后来擅自建国, 自立为汗 和 英国表示支持,1871 年, 占领了伊犁。 2.左宗棠收复新疆 (1) 1876 年, 率军进入新疆, 他采取 “ , ” 的 策略,收复了除 地区以外的新疆广大领土。 (2)19 世纪 80 年代初,中俄签订条约,中国收回 。为了加强西北边 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 的建议, 年清政府在新疆设 立 。 【自主检测】 1.19 世纪 70 年代,清政府为什么决定收复新疆?( ) A.新疆战略地位重要 B.新疆拥有广大的土地 C.新疆物产丰富 D.新疆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2.通过艰苦的外交谈判,迫使俄国归还伊犁的清朝外交官是( ) A.李鸿章 B.左宗棠 C.奕山 D.曾纪泽 3.左宗棠用“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 ) A.西藏 B.库页岛 C.台湾 D.新疆 自主学习后我的疑问? 二、合作与探究 1.结合以前学过的中国古代史知识,说说为什么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 土吗?
2.图说历史 材料一:见右图。 材料二: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 ――杨昌汝《恭送左公西行甘棠》 材料三: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 “扶起东边倒缺西边”。 ――《中国历史》教材 (1)材料二歌颂了材料一中的历史人物,请写出这位历史人物的名字。
(2)材料三是他的政治主张,请归纳他的政治主张。
(3)他一生中最辉煌的功绩是什么?如何正确评价他?
三、拓展提升 1.学会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点。就左宗棠来看,他 既镇压过太平天国运动,同时也率军收复了新疆。对于这个问题,应该怎么看?你能 否对左宗棠作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2.当今世界仍不太平,我们要居安思危。谈谈怎样才能取得抗击外敌入侵的胜 利。
四、课堂检测 近代以来,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前赴后继的英勇抗击。在抗击外敌 的战场上,涌现出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如林则徐、左宗棠、邓世昌、黄继光、邱少 云??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被载入了史册,并将永远激励后人.启迪后人。 1.总结历史,完成表格。 人 物 林 则 徐 左 宗 棠 关 天 培 2.在近代史上抗击外敌的事件中,中国军队往往付出重大代价,却大多以失败告 终,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五、课外作业 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路线,叙述一下从汉朝至清朝,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是 如何管辖的。 课后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疑问: 改进方法: 【史海拾贝】 “塞防”“海防”之争 19 世纪 70 年代,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 输出场所,展开了一场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领土的狂潮。英、美、俄、日等国纷纷 把侵略的黑手伸向中国广大边疆地区,使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一场严重危机。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美、日先后派兵侵略中国台湾;在西南边疆,英国侵略势 力也不断深入云南、 西藏等地; 与此同时, 俄国也极力向我国新疆地区扩张。 1865 年, 中亚浩罕国派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擅自宣布建国,自立为汗。英、俄两国为了在新 疆扩大侵略势力,竞相勾结和支持阿古柏。1871 年,俄国还直接出兵侵占了新疆的伊 犁地区。 新疆危机的严峻形势,加上东南沿海地区的紧张局面,特别是日本侵略台湾事 件的影响,使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在东南“海防”和西北“塞防”的问题上,展开了一 场大争论。直隶总督李鸿章强调海防的重要性,以“海防、西征,力难兼顾”为由, 主张“移西饷以助海防”,即不惜放弃新疆而全力经营由他控制的海军建设。湖南巡 抚王文韶认为沙俄是中国最大的威胁,主张全力加强西北塞防。左宗棠则力排众议, 主张“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不可偏废。他指出,新疆乃中国西北门户, “若此时而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贼进尺,不独陇右堪虞,即北路科布 多、乌里雅苏台等处恐亦未能晏然”,把收复新疆提到保卫国家安全的高度。清政府 收复新疆 主要事迹 共同意义
接受了左宗棠的建议,并于 1875 年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以武力收复 新疆。 从本质上看,“塞防”“海防”之争是关系到要不要收复新疆、要不要维护国 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大是大非问题。以左宗棠为代表的“塞防海防并重论”,是符合 中国人民长远利益的。 曾纪泽与中俄伊犁交涉 曾纪泽( 年),湖南湘乡人,字赂眨ぷ印1878 年出使 英法。 年崇厚在俄京交涉伊犁问题,擅订《里瓦吉亚条约》,出卖大量西 北土地,清政府认为“流弊甚大”,拒绝批准,并将崇厚革职治罪。1880 年 2 月,清 廷任命曾纪泽赴俄京重开谈判。 沙俄政府态度蛮横, 坚持无理要求, 曾纪泽据理力争, 谈判很艰苦。左宗棠在国内组织抗俄司令部,表示坚决支持曾纪泽的斗争。1881 年 2 月 24 日,双方订立了中俄《改订条约》(又称《中俄伊犁条约》)20 款。主要内容: ①俄将特克斯河一带地方和伊犁九城归还中国,中国把霍尔果斯湖以西大片土地割让 俄国; ②沙俄勒索 900 万卢布, 作为俄国商民 “抚恤费” 及俄占伊犁期间的 “代守费” ; ③允许俄国在伊犁、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等地通商,开辟新疆至嘉峪关陆路贸易, 并在嘉峪关、吐鲁番设立领事馆;④重勘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两处中、俄边界。 同《里瓦吉亚条约》相比,《改订条约》部分条款对中国的损害减少些,主要交 还了特克斯河流域二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但从根本上说,它们都是沙俄破坏我国领 土和主权完整的不平等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导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 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 影响,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 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从而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 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在战斗中,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 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 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中日《马关条约》的签 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从中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 【导学重难点】 重点:黄海大战、 《马关条约》 难点:甲午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梳理教材】 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 2.经过: (1)爆发: 年日军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中国运兵船,标志战争爆 发。 (2)主要战役: (邓世昌) 、 标志北 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 3. 《马关条约》的签订 (1)时间: (2)人物 (3)内容:①割地 ②赔款 ③设厂 ④开埠 (4)影响: 【自主检测】 1.在黄海战役中,率领致远舰迎战敌舰而壮烈牺牲的爱国将领是( ) A.邓世昌 B.刘步蟾 C.林永升 D.丁汝昌 2.北洋舰队的基地是( ) A.旅顺 B.大连 C.威海卫 D.马尾 自主学习后我的疑问? 二、合作与探究(采用同桌→小组→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 1.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你知道这副沉重的挽联是为了哀悼谁 而写的?他是在什么战役中牺牲的?你能说说关于他的英雄事迹吗?
2. 1895 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台 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你知道它为什么“今已归日本”吗?是什么条约使之归 日本的?你知道该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吗?“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两件 事联系在一起,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拓展提升 1.甲午战争的失败,不仅使清政府苦心经营二十年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而且还 被迫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对于战争的结果,有人认为中国战败是 必然的,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2. 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签 订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四、课堂检测 阅读下列材料: 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请回答: (1)这首诗应该写于哪一年?
(2)台湾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被割占的?割占台湾的是哪个国家?它是通过 哪一条约实现其野心的?
(3)台湾被割占后,台湾人民有何反应?
2.假如你生活在 19 世纪末,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你的爱国举动是什么? (举出一例即可)
五、课后作业 1.全班同学每 6 人为一小组,合作制作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的课件,标出重要 战役和重大事件的地点及日军进犯的路线图,进行小组课件展示评比。 2.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你认为是维护中国的主权吗?它们干涉还辽的真正 目的是什么?
六、课后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疑问: 改进方法:
【史海拾贝】
海军忠魂――邓世昌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邓世昌 邓世昌()中国清末海军爱国将领。字正卿。原籍广东东莞,生于番 禺(今广州市海珠区) 。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在 1894 年 9 月 17 日 海战中捐躯报国。 邓世昌 18 岁考入福州船政学堂,为驾驶班第一届毕业生。1874 年以优异成绩毕 业,任命为“琛航”运船帮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1880 年李鸿章为建设北 洋水师而搜集人才,因邓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而将其调至北 洋属下,这一年冬天北洋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完工,丁汝昌 水师官兵 200 余人赴英国接舰,邓世昌随往。1881 年 11 月安然抵达大沽口,这是中 国海军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大大增强 了中国的国际影响,邓世昌因驾舰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图鲁”勇名,并被任命为 “扬威”舰管带。 1887 年春,邓世昌率队赴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 “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年底回国。归途中,邓世昌沿途安排舰队操演练习。 因接舰有功,升副将,任“致远”舰管带。1888 年 10 月,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 邓世昌升至中军中营副将。 1894 年 9 月 17 日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 在日舰围攻下, “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 “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 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 ,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 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 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 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 “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 生为! ” ,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身旁,用嘴衔住他的胳膊不放,邓世昌誓与军舰 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也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 250 余人一同壮烈殉 国。 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威海百姓感其忠烈,也 于 1899 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表永久敬仰。1996 年年 12 月 28 日,中国 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舰,以示纪念。
第 5 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导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相 关内容和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分 析 《 辛 丑 条 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培养综合分 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中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认识到这是 20 世 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 1900 年的国耻与国难;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 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 的因素。 【导学重难点】 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难点: 《辛丑条约》的危害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梳理教材】 1.义和团运动 (1)最早兴起的时间与地点: (2)斗争矛头直接指向: (3)义和团奋勇抵抗,迫使八国联军狼狈逃回天津,取得大捷的地点: (4)结果: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起止时间: (2)直接目的: (3)发动战争的国家: (4)八国联军的的统帅有英国海军司令 和德国将领 (5)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的时间是: (6)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同慈禧太后一起仓皇出逃的清朝皇帝是: (7)结果: (8)《辛丑条约》的内容:经济上: 政治上: 军事上: 外交上: (9)《辛丑条约》的危害: 【自主检测】 1、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镇压义和团运动 B.维护清王朝统治 C.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 D.迫使清政府妥协 2、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
午未申酉戌亥” 。甲午战争发生于 1894 年,八国联军侵华的 1900 年应是( )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自主学习后我的疑问? 二、合作与探究 材料一: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时人报道说,各国洋兵“俱以 捕拿义 和团、搜查军械为名,三五成群,身跨洋枪,手持利刃,在各街巷挨户踹门而入。卧房 密室,无处 不至,翻箱倒柜,无处不搜。凡银钱钟表细软值钱之物,劫掳一空,谓之扰城。稍有拦阻,即被戕 害”。传教士也不甘落后,樊国梁主教仅在一处王府家里就抢去财物珍宝约值一百万两银子。 材料二:“城破之日,洋人杀人无算”。“但闻枪炮轰击声,妇幼呼救声,街上尸体 枕籍。” 英国人记载说:“北京成了真正的坟场,到处都是死人,无人掩埋他们,任凭野狗去 啃食躺着的尸体”。 (1)材料中的战争指什么战争?“联军”指哪些国家?分析他们发动战争的直接和 深层次原因各是什么?
(2)分析《辛丑条约》的危害并填表: 内容 赔款白银 4.5 亿两 影响
经 济 政 严禁人民反帝 治 军 拆毁炮台,驻兵要地 事 外 划定使馆界不准中国人 交 居住 材料:1901 年 2 月 14 日清廷颁谕“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 加反帝活动;?? ----节选自 《辛丑条约》 (3)结合上面材料和第(2)题表格,想一想:为什么说《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变成 了“洋人的朝廷”?
(4)《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什么不同?
三、拓展提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挟持光绪帝逃亡西安,在途中下令清军“铲除” 义和团,并要求八国联军“助剿” ,义和团运动失败了。 材料二:团(义和团)中云:最恶洋货,如洋灯,洋瓷杯,见即怒不可抑,必毁而后 快。于是闲游市中,见有售洋货者,或紧衣窄袖者,或物仿洋者,或上有洋字者, 皆 毁物杀人,见样字洋式而不怒者,惟洋钱而已。 ” “若纸於,若小眼睛,甚至洋伞,洋 袜,用者辙置极刑。 ” (1)以上材料反映了义和团失败的原因,义和团失败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各是什 么?
(2)联系材料二,你对我们曾经发生的“打砸日货”的“爱国”行为有何看法?
四、课堂检测 请结合《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具体内容,谈谈中国社会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是怎样一步步加深的。
五、课后作业 当看到“四周设立缓冲地带,中国人不得在此建房定居”的条文时,我们可以断定它 是依据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这突出表现在 ( ) A.赔款白银 4、5 亿两 B.拆毁天津大沽炮台 C.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课后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疑问: 改进方法: 【史海拾贝】 瓦德西 瓦德西,德国人,他的家庭是德意志一个小邦的亲王,父亲和外公都是 将军。瓦德西本人当然也秉承家庭传统从军,不过他加入普鲁士总参谋部的时 间却比较晚,35 岁才成为总参军官。瓦德西在普法战争之前被派驻巴黎当大使 馆武官,在这个职务上搜集了非常详尽的法国军事、政治情报,正是因此而引 起总参谋长毛奇的注意和欣赏。不过普法战争期间,瓦德西回到德国却没有上战 场,而是担任国王的副官,虽然没有战功,但是给国王和宫廷留下很深的印象。 后任德国总参谋长,晋升陆军元帅。
【导学目标】 : 1、知识目标:掌握洋务运动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对洋务运动的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 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 生认识到洋务派既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又阻挡 不了外国的侵略,结果导致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 的发展,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了一定的解体作用,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 些抵制作用。 【导学重难点】 : 重点: 洋务运动的概况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导学过程】 : 一、自主学习: (独立学习熟悉本课基础知识) 【梳理教材】 : (阅读课本“自强”与“求富”一目,完成下列问题。 )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________。 2.目的:洋务派主张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维 护________________。 3.代表人物:这些官员被称为“______派” 。他们的代表在中央是________,在 地方主要是________、李鸿章、左宗棠和________。 4.时间:从 19 世纪___~___年代,洋务派掀起一场“________”的洋务运动。 5.主要内容 (1) 洋务运动前期又以 “________” 为口号, 采用西方先进技术, 创办了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一批近代________。 (2)洋务运动后期以“________为口号,开办了一批近代________,主要有李 鸿章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_____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3)19 世纪 70 年代中期到 80 年代中期,洋务派还筹建了南洋、________和 ________三支海军。 (4)洋务派还开始兴办________,培养人才。其中 1862 年成立的________是洋 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洋务派还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 ________和________。 6.结果:甲午战争中,________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阅读课本“洋务运动的评价”一目,完成下列问题。 ) 1. 性质: 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 是一次失败 ________ __ ______ 的封建统治者的 。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 ,而不是把中国引向 ________。 2. 积极作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 _______________,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________。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 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________________的产生影响和发展起
了_____作用,为中国的______开辟了道路。 【自主检测】 : 1. ) 若想了解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的情况, 可查阅下列哪位人物的传记 ( A.奕? B.曾国藩 C.李鸿章 D.张之洞 2.小兰曾在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学习过,你知道这所学堂的名称吗 ( ) A.福建船政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万木草堂 D.北洋水师学堂 3.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欲达到的目的是( ) A.发展中国科技 B.抵御外国的侵略 C.平定内乱 D.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的统治 4.若想了解李鸿章创办的民用企业的情况,可查阅哪个企业的资料( )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轮船招商局 D.湖北织布局 5.丽丽以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丽丽的座右铭是( ) A.自强 B.求富 C.制夷 D.反帝 【自主学习后我的疑问?】 二、合作与探究: (采用同桌→小组合作的形式) 。 1.洋务运动为什么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你怎样看待洋务运动? 2.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 “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 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出洋务运动是一场 什么性质的运动? 3.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想一想,这种说法 对不对?为什么?
三、拓展提升: (采用同桌→小组合作的形式) 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打着“求强” “求富”的口号,先后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 和民用工业。但历史证明,洋务运动最终还是失败了。你认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 哪些呢?对我们当前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四、课堂检测: 1.如果你的同学想搜集洋务运动时期的歌曲,你应建议他在下列哪段历史时期寻找 A.19 世纪 60 年代―90 年代 B.19 世纪 60 年代―80 年代 C.19 世纪 60 年代―20 世纪初 D.19 世纪 70 年代―90 年代 2.一位记者在采访一位农民时问道: “目前,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农民说: “我的
心愿与洋务运动后期提出的口号一致。 ”农民的心愿是 A.自强 B.求富 C.求知 D.自立 3.学校让以“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为主题出一期板报,宣传委员不需要查 找下列哪个工业的资料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 D.汉阳铁厂 4.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国轮船损失了 1 300 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 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 10 万匹。这说明洋务运动 A.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B.为民族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C.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科技人员 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 用 5.一名洋务派成员可能会参 与下列哪些活动 A 办近代军事工业 ②创办民用企业 ③筹划海防 ④创办新式学堂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 ②④ D.②③ ④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恭亲王奕?等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第一要务??不过一二 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洋船炮折》 材料二:??堪得滦州所属距开平西南十八里之唐山,山难旧煤穴甚多??从此 中国兵船轮船及机器制造各局用煤, 不致远购于外洋, 一旦有时, 庶不为敌人所把持, 亦可免利源之外泄。富强之甚,此为嚆矢(开端) 。 ──李鸿章《直境开办矿务折》 材料三: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了 1 300 万两(白银) ,湖北官 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了十五万匹。 ──《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 1983 年 请回答: ①曾国藩、李鸿章属于什么派别?这个派别的代表人物还有谁? ②从材料一看,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③从材料一二看,洋务派从事哪些主要活动? ④材料二中奏准开办什么洋务企业?怎样看待洋务派的“求富”之路? ⑤从材料三看,洋务运动有什么作用? 五、课外作业: 1、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并经历了三个发 展阶段,这三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课后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疑问: 改进方法: 【史海拾贝】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旧称“同光新政”。1860 年后,在中外联合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清朝封建 集团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买办性和近代性的官僚和军阀。 他们在与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打交 道的过程中,不但认为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可以调解和妥协,“借洋助剿”,镇压国内 人民的反抗, 而且还可以采用一些资本主义生产技术, 以达到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的目 的。这部分人就是当时清政府内当权的洋务派,他们从 19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所从事的 洋务,史称洋务运动。所谓“洋务”,是指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 炮以及有按照“洋法”操练军队(北洋,福建,南洋舰队) 、学习外洋科学、使用机器、开矿 办厂等对外关系与外洋往来的事物有关的一切事情。
【导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戊戌变法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 养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 迹,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 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导学重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难点:对戊戌变法的评价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独立学习熟悉本课基础知识) 【梳理教材】 : (一) (阅读“公车上书”一目,做 1―6 小题。 )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2、公车上书的时间是 年,当 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的 和 ,邀请各省参加科学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 反对 ,请 求 。 3、公车上书后, 和 创办 。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 情 况,继续宣传 。 *4、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 5、维新派组织 ,标志着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6、强学会的机关报是 。 (二) (阅读“百日维新”一目,做 7―15 小题。 ) 7、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又 次上书 帝,痛切陈述国家处于危亡的时候,惟一 出路是任用维新派参预谋划,倡导变法。皇帝也表示不做 。 命他全面筹划变法。 8、戊戌变法的时间是 , 按照维新派的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 令。由于这一年是旧历的戊戌年,所以称为,又 由于变法历时 103 天,因此历史上又 称它为“ ”。 9、 在戊戌 变法的内容中,直接触及了顽固派利益的是 。 10、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以 为首的 派,发动了 。 被囚 禁在中南海瀛台,下令逮捕维新人士, 、 逃往国外,而 甘愿为变 法 流血牺牲。11、“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这句话是 说的。 12、康有 为、梁启超等人掀起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13、戊戌变法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 。*14、强学会属于 阶级政治团体。 【自主检测】 : 1.使康有为、梁启超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警醒并要求变法的事情是( ) A.洋务运动的失败 B.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 C.鸦片战争的失败 D.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 2.康有为发动各省参加科举 考试的举子联名上书的事件发生于( ) A.1894 年 B.1897 年 C.1895 年 D.1898 年
3、近代史上那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 之君,积极支持变法”?()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4、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 “此乃当今皇上旨意, 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5、 梁启超说: “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 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 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 “大梦唤醒”的表现是() A. 地主阶级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洋务运动 B.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 云涌 C.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 D.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 争 【自主学习后我的疑问?】 二、合作与探究:(采用同桌→小组合作的形式) 。 1.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几条?分别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2.戊戌变法是一场 什么性质的运动?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它? 3.探讨戊戌变法 失败的原因及它带给后人哪些启示? 4.谭嗣同的: “有心 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维新派要杀的贼指 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谭 嗣同的死值 得吗?
三、拓展提升:(采用同桌→小组合作的形式) 观察下面两幅图片
请回答: ⑴ 这两幅图片分别指 19 世纪末的哪两位维新志士?他们代表当时的哪一政治派别? ⑵ 1895 年春,他们亲自 参与并领导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⑶ 1898 年夏,他们又积极筹划了什么变法?结果如何?有何历史影响?
四、达标检测: 单项选择题 1.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 C.实业救国高潮的出现 D.“西学”在中国的宣传 2.“公车上书”的时间是( ) A.1888 年 B.1894 年 C.1895 年 D.1898 年 3.下列有关公车上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公车上书的背景是德国强占了胶州湾 B.公车上书未引起皇帝的重视 C.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D.公车上书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的 开始 4.戊戌变法的目的是( ) A.维护清朝的统治 B.反对《马关条约》的签订 C.救亡图存 D.改变中国的现状 5.强学会的机关报是( ) A.《中外纪闻》 B.《万国公报》 C.《国闻报》 D.《大公报》 列举题 1.戊戌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 2.戊戌六君子。 3.戊戌变法运动的内容。 简述题 康有为、 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为了变法维新都做了哪些活动? (1895 年到 1898 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五、课外作业: 1.阅读下列材料: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 以为中国为言, 若箭在弦, 省括即发??瓜分豆剖, 渐露机芽, 恐惧国惶, 不知死所。 ” “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请回答: (1) 文中“瓜分豆剖”、“揭竿斩木”各指什么? (2) 康有为上书的目的是什么?是否起到了作用?为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请回答: (1) 上述材料出自何人之口? (2) 材料中的“贼”指谁?
(3) 此人为什么会发出“无力回天”的感叹? (4)上述材料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 七、课后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疑问: 改进方法: 【史海拾贝】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又名百日维新、戊戌维新、维新变法,是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1898 年 6 月 11 日-9 月 21 日)的短暂政治改革运动,变法由光绪皇帝领导,深入经济、教 育、军事、政治及官僚制度等多个层面,希祈清国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然而期后遭 到慈禧太后与守旧派的反扑,发动了戊戌政变,戊戌变法仅经历了 103 日就告终。维 新派首领康有为和梁启超逃出中国,许多维新人士被追捕杀害,光绪帝则被软禁于中 南海瀛台,太后重新当政。变法失败亦引发了民间支持更为激烈的改革主张,推翻帝 制,建立共和。 戊戌变法是否有立宪性质问题,从它的领导者来看,康有为是此次运动的重要代表人 物, 他的思想变化, 以及反映其思想的言论、 奏折成为判断戊戌变法性质的重要依据。
第 8 课 辛亥革命
【导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中国同盟会和三民主义;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 意义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 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 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 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导学重难点】 : 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导学过程】 : 一、自主学习: (独立学习熟悉本课基础知识) 【梳理教材】 : 1、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①兴中会的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年,孙中山在(今美国夏威夷) ,组织革命团体。 ②同盟会的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成立时间: 年,地点 : ,领导人 : 担任 总理。 革命纲领 : , , , 。 机关报 刊: 《 》 。 ③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1905 年, 孙中山在 《 》 发刊词中, 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 “ ” 、 “ ” 、 “ ”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2、武昌起义: 时间: ; 重要地点:→→ →→全国十几个省 3、中华民国的成立: 年元旦, 孙中山在宣布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 作用(意义或功绩)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使观念 深入人心。 【自主检测】: 1、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功绩突出地表现在( ) A.结束了封建帝制 B.改变了社会性质 C.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D.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 2、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都主张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D.都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自主学习后我的疑问?】 二、合作与探究:(采用同桌→小组合作的形式) 。 1、如何评价辛亥革命?(可以从革命的目标和直接结果进行分析) 革命目标: 直接结果: 2、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清朝,为什么还说它的任务没有完成?
3、阅读课文 P38 左下角、P39 左上角的小字部分,分析归纳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 些?
4、从辛亥革命的结局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三、拓展提升:(采用同桌→小组合作的形式)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 是 20 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伟人。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孙中山创建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 (2)“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它包括哪三项内容? (3)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 20 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四、达标检测: (一) 、选择题 1、2007 年“两会”的主题叫“民生” ,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 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你知道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主张的 是谁?( ) A .李鸿章 B .孙中山 C .毛泽东 D .邓小平 2、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伟人。他一生中最突出 的功绩是领导了(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3、下列刊物中,反映 20 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 《国闻报》 B. 《时务报》 C. 《民报》 D. 《新青年》 4、 l912 年 1 月 1 日,南京城内张灯结彩,民众欢庆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正式成立 () A.太平天国 B.南京国民政府 C.中华民国 D.中华帝国 (二) 、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福建的厦门和台湾的金门隔海相望,其最近距离不足四千米。当人们在厦门岛东南面 海滩游玩的时候,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海峡两岸,各竖立着一个巨大的标语牌, 厦门一边写着“一国两制,统一中国” ;金门那边写着“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 请回答 (1) “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 “三民主义”的提出有什么作用?
(3)是谁在《民报》上阐发“三民主义”的?他对历史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五、课外作业: 近代化始终是近代仁人志士追求的目标和方向,探索充满艰辛,艰辛孕育新的发 展,这是普遍的规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现近代化(也叫早期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 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 首先是思想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 在近代的变革顺序确是正好相反的。 (1)对于学者所说的西方近代的变革过程, 请你结合 17―19 世纪中期西方在制度方 面、器物方面变革的史实加以说明。 (2)19 世纪 60 年代―20 世纪初,在中国先后出现了器物变革、制度变革、思想变 革,请分别举出其中一个历史事件。 材料二今年是伟大的辛亥革命 100 周年,海内外华夏儿女从不同视角、以不同形式, 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孙中山先生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高瞻远瞩的世界眼光、务 实开明的思想主张、顺应历史潮流的先知先觉、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无私胸怀,都是 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孙中山先生给后人留下最宝贵的遗产,是他的光辉思想,他的 不朽精神。 (3)据上述材料,概述“孙中山先生给后人留下最宝贵的遗产”有哪些?(简要概括,
不能照抄原文) (4)不久前国务院国台办发言人表示,支持海峡两岸共同举办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 动。你认为这一主张有何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后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疑问: 改进方法: 【史海拾贝】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认为辛亥革命有民族民主革命性质 民国初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对这场革命多有论述和解读。1912 年 9 月 3 日,孙 中山在北京五族共和会与西北协进会上发表演说,指出“中国去年之革命,是种族革 命,亦是政治革命”,确认了辛亥革命的民族民主革命性质。 革命的进程,诚如他在《八年今日》一文中的描述:“今日何日,乃革命党员熊秉坤 开枪发难,清朝协统黎元洪被迫而起革命军于武昌之日也。随而冯国璋焚烧汉口,随 而袁世凯病起彰德??无如党人遍布国中,响应四起,遂致清朝江山不可收拾,于是 而南北和议开,于是而非袁莫属之论起,时予方在伦敦从事于外交问题之解决,正当 着手举世同情,乃屡促共和国体之速定,正式政府之成立,欲乘时要求友邦之承认, 乃迁延两月,头绪全无,加以远闻国人,尚有主张清帝之君宪者,予深恐革命大功亏 于一篑,故不得不舍外交之良机,而奔驰回国??于是草创政府于南京,而共和国体 乃定焉。”这既是孙中山的个人经历,实际上也勾画出从武昌起义到南京临时政府成 立的历史脉络,这正是辛亥革命的核心内容。同时也褒扬了革命党人肇建民国的历史 功勋。 在这篇发表于 1919 年 10 月 10 日的纪念文章中,孙中山还鉴于当时时局,感慨“今 日何日?正官僚得志,武人专横,政客捣乱,民不聊生之日也”,“今日之民国,竟 成亡国士大夫之天下也”。尽管“革命军起矣,民国由之立矣,但革命之事业尚未成 功也,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革命尚未成功这一论断,以后得到了中国国民党的 进一步发挥和解说。
第 9 课 新文化运动
【导学目标】 : 1、知识目标: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和历 史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内容、主要 阵地、性质影响等方面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能力。 3、 情感教育和价值观: 用李大钊、 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 激发学生热爱祖 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导学重难点】 :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导学过程】 : 一、自主学习: (独立学习熟悉本课基础知识) 【梳理教材】 : 1、 兴起标志 年,陈独秀创办《 旗帜 主要阵地 代表人物 新 文 化 运 动 前 期 内 容 后 期 2、意义(评价) : ①意义: ; ②局限 性: 。 【自主检测】 : 1.下列是一位同学默写的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正确的是( ) ①提倡民主 ②提倡新道德 ③提倡科学 ④提倡新文学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2.新文化运动后期,在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方面成就较为显著的人 ) 是( A.李大钊 B.胡适 C.鲁迅 D.陈独秀 “ 《 陈独秀、 提倡 提倡 提倡 提倡 宣传 《 《 ”(德先生)“ 》杂志 、 ,反对 ,反对 ,反对 ,反对 、等 ; ; ; 。
》杂志。 ”(赛先生)
为代表,他连续发表了 》 《 》 ,创办杂志 》 。
【自主学习后我的疑问?】 二、合作与探究:(采用同桌→小组合作的形式) 。 1、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了出来的” 。判断一下,这种说法对不对?为 什么?” 2、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 影响到后来”这句话。 3、阅读分析:有人说: “胡适所主张的文学革命且限于文体形式方面的改良” 。 请阅读下面胡适的两段文字(见课本 42 页)谈谈你对上述意见的看法。
三、拓展提升:(采用同桌→小组合作的形式) 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一步步加深。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各阶级、 阶层是如何斗争的?列举出四次重大探索活动的名称、代表人物( 一位) 、主要主张 或口号。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谈谈你对近代化探索历程的认识。 2、对四次近代化探索联系和区别的理解:
四、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是( ) A. C. D. 《每周评论》 B. 《中外纪闻》 《新青 年》 《民报》 2.我们纪念新文化运动,是因为它大力提倡( ) A.自强、求富 B.自由、平等 C.民主、科学 D.民族、民权 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 ①李大钊 ②陈独秀 ⑨鲁迅 ④胡适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二)识图题 6、识图题:看课本 40 页《青年杂志》图 (1)此图是谁在哪一年在什么地方创办的哪个杂志的封面? (2)他后来又改名为什么? (3)他的创刊有何作用? (4)后来它成为什么运动的主要阵地? 7、材料分析。
材料:“1917 年的俄国革命是 20 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请回答: (1)此文选自谁的什么文章?
(2)作者热情颂扬的是什么?
(3)除此文章外,他还发表了什么文章?
(4)他在这篇文章中积极宣传的思想是什么?
(5)为了宣传这种思想他又怎么做的?
五、课外作业: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 这腐朽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 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 挂不住的。” 材料二:“吾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语,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请回答: 【小题 1】“共和招牌”的全称是什么?谁在执掌权力?国会大部分议员的 出身如何? 【小题 2】“尊重孔教”的真实用意何在? 【小题 3】陈独秀要“诚心巩固”的“共和国体”指什么?
【小题 4】材料二的局限性在何处? 课后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疑问: 改进方法: 【史海拾贝】 陈独秀折叠 早年留学日本,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 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及反对袁世凯复 辟帝制的斗争。和李大钊等人举行了五四运动。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 志》(后改为《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这两面旗帜。发表抨击尊孔复
古的文章,提出“打倒孔家店”全面否定儒家学说。他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 一文,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向封建主义及其意识形态发动了进攻。 人权就是民主,陈独秀提出了政治民主、信仰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和伦理民主 的主张,号召人们拿起民主这个武器和旧的意识形态进行斗争。关于科学,陈独秀认 为,不论什么事物,如果经科学和理性判定为不合于现今社会的,即令它是祖宗所遗 留的,圣贤所深爱的,政府所提倡的,都一文不值。号召人们坚持科学的精神,成为 自然界的统治者和主人。 陈独秀还向青年提出六项希望, 即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 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他期望培养出一代“意志顽狠,善于不屈,体魄强健,力抗自然,信赖本能,不依他 人为活,顺性率真,不饰伪自文”的新国民。陈独秀举起了新文化的大旗,揭开了一 场规模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新青年》 和北大成为宣传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导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 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 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 目就焕然一新了。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导学重难点】 : 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难点:如何理解五四精神和党诞生的意义。 【导学过程】 : 一、自主学习: (独立学习熟悉本课基础知识) 【梳理教材】 : (一)、五四爱国运动 : 1、原因(导火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宣告 中国外交的失败。 2、爆发: 年 5 月 4 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北京天安门前集 会演讲,随后举行游行示威。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3、 口号: 他们要求 “ , 内除国贼” 、 取消 “ ” 、 反对在 上 签字、惩办卖国贼 等人、 “誓死力争, ” 。 4、过程:1919 年 月初以后,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五 四爱国运动的斗争中心转移到 。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并 且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5、结果: 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 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 上签字。 6、 性质: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 和 的爱国运动。 7、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 的开始。 (原因是无产阶级走上 了历史舞台) (二)、 :中国共产党成立: 1、标志:中共一大召开。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后转移到 )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有 、 、 等 13 人。代表全国 50 多个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也出席了大会。 2、中共一大内容: (1)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 翻 ,建立 ,实现 。 (2)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 。 (3)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 为中央局书记。 3、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 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 的 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 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 的面 貌就 了。
【自主检测】 : 1、 “国内专电:免曹(汝霖)令已下。 ”此电文反映了 1919 年哪一运动取得的初步成 果:( ) A.戊戌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 ) A.鸦片战争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中共一大的召开 3、红色旅游是当今旅游的热点。潍坊市某校夏令营计划暑期组织一次红色旅游。他 们选择了上海。你认为他们主要是为了了解( ) A.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红军长征 D.中共七大 4、 《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培育形成 12 个重点“红色旅游 区”, 其中属于沪浙(上海、浙江)红色旅游区的主题是( ) A.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B.遵义会议,生死攸关 C.延安精神,革命圣地 D.开国大典,国旗飘扬 【自主学习后我的疑问?】 二、合作与探究:(采用同桌→小组合作的形式) 。 1.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提出“还我青岛” “取消‘二十一条’ ”等要求。那 么,青岛问题是怎样由来的?“二十一条”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2.教材上说: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 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那么,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呢?它和旧民主 主义革命有什么区别? 3.结合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史实,谈谈你对“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这句话的理解。 三、拓展提升:(采用同桌→小组合作的形式) 五四精神包括哪些内容?五四精神对我们的现代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我们新 世纪的青年学生应该如何发扬五四精神?
四、课堂检测: 1.五四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是( ) A. B.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 D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最能反映出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的口号是( A.取消二十一条 B.反对在“和议”上签字 C.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3.五四运动取得了哪些胜利?( )
①释放被捕学生②推翻了北洋政府③免去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④最终在巴黎和 会上中国外交获胜⑤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4.中共“一大”选举的中央局书记是( ) A.陈独秀 B.毛泽东 C.李大钊 D.董必武 5.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 头! 材料二: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废除二十一条” 、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中国近代史上哪次运动? (2)该运动的性质是怎样的?上述材料中的哪句话能体现这一性质? (3)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4)我们应该学习青年学生的一种什么精神? 6.材料解析题 材料: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请回答: (1)这个奋斗目标是哪一年确定的?
(2)通过这一奋斗目标的是哪次会议? (3)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什么? (4)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有什么变化? (5)这次会议确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6)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7)在这次会议上选举党的领导机构叫什么?谁当选为这个机构的书记? (8)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有哪些人?
五、课外作业: 1、材料一:“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出现了一个壮大的阵营……” 材料二:“6 月 5 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织、印 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请回答:(1)材料一中“新的社会力量”指的是什么? (2)从材料二可知 6 月后,五四运动的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3)从上述材料中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 2、 材料一: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1919 年一战后,战胜国英、美、法等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规定“德 国在山东所有特权包括所有在青岛至济南铁路之权利一并转让给日本。 请回答:(1)请说出材料一是哪次运动的口号? (2)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对于材料一所反映的运动的结局,有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它取得了初步 的胜利,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它失败了,你同意哪种观点?结合史实说明。 课后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疑问: 改进方法: 【史海拾贝】 五四运动发生于 1919 年的 5 月 4 日,是一场发生于中国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 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 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事件起因在第一次世界 大战完结后举行的巴黎和会中,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 日本,即山东问题。就此,当时中国的北洋政府未能捍卫国家利益,在列强面前显得 软弱,使国人异常不满,从而上街游行表达不满。当时最著名的口号之一是“外争国权 (对抗列强侵权),内除国贼(惩除媚日官员)”。 广义的五四运动则是指自 1915 年中日签订《二十一条》至 1926 年北伐战争之 间,中国知识界和青年学生反思中国传统文化,追随“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 学),探索强国之路的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1924 年 4 月 19 日,中国共产党中 央局委员长陈独秀、 秘书毛泽东联名发出通告, 第一次要求各地党和团的组织开展“五 一”、“五四”、“五五”、“五七”纪念和宣传活动,强调恢复国权运动、新文化运动,纪念 五五(马克思诞辰),目的在于传播马克思主义。 1939 年八路军总政治部、中央青 委发出《关于部队纪念“五四”青年节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中央青委决定每年 5 月 4 日为中国青年节。
【导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知道黄埔军校的建立及作用,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主 战场、主要战役、结果,了解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及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过程与方法:读图析图再现情景。从课文和插图或影象资料中想象北伐战争 情景,联系当时历史背景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 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革命志士为国献身的精神。 【导学重难点】 : 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导学过程】 : 一、自主学习: (独立学习熟悉本课基础知识) 【梳理教材】 : 1、黄埔军校 (1) 年 5 月,中国国民党在 创办 ,简 称黄埔军校。 任校长, 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 政治人才,为建立 奠定了基础。 2、北伐 (1)时间: 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2)目的:推翻 的统治,统一全国。 (3)经过: 开始:1926 年 月,北伐军 10 万人出师北伐, 任总司令。 主要对象: 、 、 三个军阀。 主要战场: 、 。 北伐名将:第四军 领导的独立团,奋勇冲锋。 北伐的胜利进军: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推进到 。 (4)结果: 结果: 。 3、南京国民政府: (1)时间: 年 4 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 ” 。 (2)政权性质:南京国民政府代表 的利益。 【自主检测】 1、国共两党能够实现第一次合作,主要是由于( ) A 两党的最终目标一致 B 两党的经济利益一致 C 两党都代表人民利益 D 在当时两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一致 2、下列关于黄埔军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孙中山亲自担任军校校长 B 军校尤其注重军事训练 C 军校注重学习美国建军经验 D 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3、1926 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的目的是( ) A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 B 打土豪,分田地 C 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自主学习后我的疑问】 。 二、合作与探究:(采用同桌→小组合作的形式) 。 1、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北伐军就先后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几十万军队, 将国民革命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结合教材,请分析一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 原因。
2、有人说,国民革命虽然打垮了旧军阀,但同时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 军阀。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这是一 个什么性质的政府呢?
3、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基本消灭了北洋 军阀。但国民革命却最终失败了,为什么?
三、拓展提升:(采用同桌→小组合作的形式) 1、本党郑重向全国民众宣言曰:“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之 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唯一的需要,在建设以人民的统一政府?? 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 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北伐宣言》 (1)材料中“本党”指什么党?
(2)根据材料指出北伐的目的。
(3)北伐战争开始后,革命形势是如何发展的?
2.你认为黄埔军校在北伐战争中的地位作用如何?北伐战争的失败,你认为当 时的共产党人会从中总结出了哪些经验教训?
四、课堂检测: 1、 “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 文中所指学校的创办者是( ) A。李大钊 B。毛泽东 C。孙中山 D。蔡元培 2、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 年,国民党办了一所学校,培养了大量 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这所学校是( ) A.保定士官学校 B.云南讲武堂 C.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D.中国陆军学堂 3、 “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 命歌》诞生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4、在一位同学撰写的关于北伐战争的历史小论文中有一处错误,请你帮他找出 来: ( ) 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1926 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的主 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黄河流域。 在此过程中,叶挺率领的独立团作战英勇、战功赫赫。 A.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B.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 作霖 C.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黄河流域 D. 叶挺率领的独立团 五、课外作业: 1、北伐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 人和 国民党左派。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共产党员,是党的主要负责人,你会怎么办?
2、阅读下列材料: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革命)时期,陈庚曾在战场上背负着蒋介石脱离 险 境。抗战期间延安整风运动时,康生对陈庚说:“当年如果你不救蒋介石的命,不就 可以少打这么多仗了吗?” 陈庚答道: “如果当时蒋介石死了, 不就成了革命烈士吗?” 请回答: 他们的话谁对谁错?说明你的理由。
【课后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疑问: 改进方法: 【史海拾贝】 叶挺在北伐战争前后 叶挺( 年),广东惠阳县人,出身农民。他从小立志从军报国,先后就 读于广州陆军小学、武昌陆军预校和中国最高军事学府──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2 年,他任孙中山卫队团的营长,在陈炯明炮轰总统府时,他率部苦战,保护孙中山和 孙夫人脱险,受到褒奖。1924 年,他赴苏联东方大学与军事学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 共产党。1925 年,他回国,曾参加东征陈炯明的战斗,后调至正在组建的第 12 师第 34 团即后来的独立团任团长。他既管政治又管军事,在艰苦的训练中身体力行,尤其 注重加强政治教育,使这个团的战斗力大大增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奉命开拔,在 跨越五岭山脉的艰苦行军中,叶挺把自己的雪花白马让给病号骑,坚持与战士一起徒 步行军。在北伐战场上,他率领的独立团发挥了尖刀作用,所向披靡,攻无不克,第 四军也因此获得“铁军”称号。叶挺由于战功卓著,被破格晋升为少将团长,时人誉 称为“北伐名将”。北伐军攻占武汉后,他升任第四军第 25 师副师长兼第 75 团团长, 随后又升任第 11 军第 24 师师长兼武昌卫戍司令。1927 年 5 月,他率部粉碎夏斗寅叛 军进攻,保卫了武汉国民政府。1927 年,他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成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导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 会师等 2、过程与方法:阅读资料再现情景 从课文和插图中体会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特 点,理解以退为进策略的正确性,认识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精神的宝贵价值。 论从史出评价事件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走“农村 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理论结合实践的光辉典范。 讨论探索 秋收起义的队伍进军井冈山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崇敬革命先辈的业绩,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导学重难点】 : 重点: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队伍向农村进军 【导学过程】 : 一、自主学习: (独立学习熟悉本课基础知识) 【梳理教材】 : 1、南昌起义 (1)时间事件: 年 8 月 1 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 、 、 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2)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 的第一枪。是中国共 产党领导武装革命,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秋收起义 (1)1927 年 9 月, 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随 后他率领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的 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 年 4 月, 、 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 和湖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两军改编 为 ,由 任军长, 任党代表。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 坚强的队伍。 【自主检测】 : 1、1927 年,毛泽东写道: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他赞扬的是( ) A 南昌起义 B 湘赣边秋收起义 C 红军长征 D 井冈山会师 2、 “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 ” “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毛泽东在井冈 山( ) A 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B 发动了秋收起义 C 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3、中国人民经过长期不懈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又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找到 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走上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始于( ) A 南昌起义 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 遵义会议的召开 D 西安事变的和 平解决 【自主学习后我的疑问】 二、合作与探究:(采用同桌→小组合作的形式) 。 1、南昌起义攻占了南昌,为什么要南下广州?
2、攻打大城市失败,毛泽东为什么决定转移到农村?
3、附近的乡村也很多,毛泽东为什么要选择井冈山作为革命根据地?
三、拓展提升:(采用同桌→小组合作的形式)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27 年在中国革命史上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不屈的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 热血、勇气和智慧,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⑴ 1927 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的是什么事件?有一个重大节日与这 个事件有关,是什么节日?
⑵ 同年九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了什么起义?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建立 革命根据地?
⑶ 第二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诞生了,这支队伍的名称是什么? 军长是谁?
材料一:他们曾一度攻占了一些城镇,由于城市的敌人势力较强大,受到严重损 失,决定放弃攻取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材料二: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 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回答: (1)从材料一看,为什么要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2)材料二中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四、课堂检测: 1、我们的军队诞生在白色恐怖血雨腥风之中,又经历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 战争的战斗洗礼,今天他们又奋战在汶川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我们的人民军队诞生于 ( ) A.武昌起义 B.广州起义 C.“八一”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2、首先举起右图所示的军旗,是在(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八七会议 D.井冈山会师 3、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指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里 的“星星之火”是指( ) A.陕甘根据地 B.井冈山根据地 C.左右江根据地 D.中央 根据地 4、小明为井冈山市“红色旅游推介会”撰写宣传语,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A.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B.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 D.改革开放的窗口 5、王老师在一次历史课上说:我爷爷就是 1928 年冬天在井冈山入伍的。请你指 出他爷爷当年参加的是 ( ) A.新四军 B.中国工农红军 C.八路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 6、“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萧湘直进”毛泽东诗 词中描写的这支军队( ) A.是起义的主力军 B.参加了北伐战争,北誉为“铁军” C..重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D.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五、课外作业: 阅读思考。 《西江月?井冈山》毛泽东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1、以上材料体现了毛泽东什么品质?
2、井冈山红军能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课后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疑问: 改进方法: 【史海拾贝】 毛泽东 毛泽东: 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 12 月 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 家庭。1976 年 9 月 9 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 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 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 ~1945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1949 ~1954 年)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954 ~ 1959 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 ~1976 年)和中央委员会主席 (1945 ~1976 年)。 毛泽东始终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维护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主权,维护 世界和平。就他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巨大功绩,远远大于他的 过失,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高尊敬。1981 年 6 月,中共中央十一届六中全会通 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作出全面、公 正、实事求是的科学结论。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是中国共 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其 他已公开发行的著作有《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毛泽东新 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诗词选》等。
红军不怕远征难
【导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了解党中央和红军被迫转移的原因,掌握长征路线及影响,知 道遵义会议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阅读地图了解历史 从课文和插图中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 份、江河,形成清晰的时空概念,正确复述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 分析比较探究原因,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到红军取得长征胜利,不同的领导 决策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导学重难点】 : 重点: 红军长征 难点: 遵义会议 【导学过程】 : 一、自主学习: (独立学习熟悉本课基础知识) 【梳理教材】 : 一、 长 征 的 开 始 二、 遵 义 会 议 ( 伟 大 转 折) 三、 长 征 的 胜 利 原因 时间 地点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时间 地点 内容 1、全力解决 肯定了 2、确立了以 领导。 ,取消了 , 。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 ,挽
这次会议挽救了 ,挽救了 救了 ,是党历史 上 。
胜利会师(时 间、 地点、 主力) 意义 长征的胜利,粉碎了 保存了 ,使 ,
【自主检测】 : 一、选择题 1、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 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里的“行军”指的是 (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右图是中共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的会址,据此回答 2-4 题。 2、下列的会议中,属于在这一“征途”中召开的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3、图中小楼里曾召开的会议,从事实上被确立了谁为新的党 中央领导核心( ) A.周恩来 B.朱德 C.邓小平 D.毛泽东 4、下列哪一词语能形象的概括这次会议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 A.开天辟地 B.焕然一新 C.生死攸关 D.光明前途 某校决定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 ,重走长征路,体会长征意义,感受 “长征精神” ,据此完成 5-7 题。 5、根据所学知识, “重走长征路”的正确路线是( ) A.瑞金-遵义-吴起镇-泸定桥 B.瑞金-泸定桥-遵义-吴起镇 C.瑞金-遵义-泸定桥-吴起镇 D.瑞金-吴起镇-泸定桥-遵义 6、下列对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的总结中,正确的是( ) A.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7、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 ) A.四渡赤水 B.巧渡金沙江 C.飞夺泸定桥 D.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自主学习后我的疑问】 二、合作与探究:(采用同桌→小组合作的形式) 。 1、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
2、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3、红军长征途中,除敌人围追堵截外,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4、既然在长征中红军遇到了那么多的困难,为什么红军还能够取得二万五千里 长征的胜利? 5、通过红军长征一课的学习,谈谈你对红军长征精神的感想? 三、拓展提升:(采用同桌→小组合作的形式) 从五四运动爆发到红军长征胜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时期,这一时期中国 共产党在艰难条件下诞生,在挫折、恐怖中成长、壮大,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1、在此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哪两次重大挫折?这两次重大挫折的原因是什 么?
2、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努力克服上述挫折,使中国革命出现新局面的?
3、在此过程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一种什么优良作风?
4、联系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内容,谈谈为什么在关键时刻是毛泽东被确定为党的 领导核心?
四、课堂检测: 1、1933 年秋,蒋介石调集军队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重点围攻 的是( )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D.陕甘革命 根据地 2.由于王明“左倾”错误而失利的反“围剿”是( ) A.第一次反“围剿” B.第三次反“围剿” C.第四次反“围剿”D.第五次反“围 剿” 3.红军长征开始于( ) A.1933 年秋 B. 1934 年 10 月 C.1935 年 10 月 D. 1936 年 10 月 4.1935 年 10 月,与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在陕甘根据地胜利会师的陕北红军领导人是 ( ) A.方志敏 B.彭德怀 C.刘志丹 D.项英 5.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A.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B.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 6.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是( ) A.陕西吴起镇 B.陕北延安 C.青海甘孜 D.甘肃会宁 五、课外作业: 1、红军为什么要历尽艰难进行长征呢?(启发学生:在红军和中国革命处于危 急时刻,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只有被迫长征而非传统上所说的一开始就是为了北上抗 日)?
2、长征已经成为历史,联系今天实现中国梦,复兴中华民族,这又算不算是另 一种长征?二者内在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课后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疑问: 改进方法: 【史海拾贝】 遵义会议 中共中央于 1935 年 1 月 15 日至 17 日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出席 会议的有政治局委员秦邦宪(博古)、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朱德、陈云,候补委 员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凯丰)。参加会议的还有邓小平(秘书长)及红 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 列席会议的有红军军事顾问李德和翻译伍修权等。秦邦宪主持会议,并作了关于反五 次“围剿”的总结报告,不承认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严重错误,并极力为“左”倾冒险 错误辩解。周恩来作了报告。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对第五次反“围剿”和长 征以来的“左”倾错误进行分析和批判。张闻天、王稼祥、朱德、李富春、聂荣臻、 彭德怀等在会上发了言。会议委托张闻天根据毛泽东的发言内容,起草了《中共中央 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随后由政治局正式通过。决议明确指出,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及退出苏区后遭到的严重损失,其主要原因是博古和李 德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 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取消博古、 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仍由周恩来、朱德指挥。会后常委分工,中央由张闻天负总 责,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行动。遵义 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的正确 领导,解决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军事问题,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革命。
难忘九一八
【导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了解九一八事变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 的背景、解决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阅读课文复述史实 按照时间顺序复述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 经过,注意梳理出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历史知识点。 研究资料理解原因,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在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处心积虑、蓄谋策 划,蒋介石实行“绝对不抵抗”政策则进一步助长了日军侵略气焰。 讨论探索辩证分析,中共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从全民族利益出发的,同时也 是依据当时实际情况,推动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 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对于当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野 蛮侵略和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必须进行历史清算。 思想意识,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种实事求是、高 瞻远瞩的史实证明了党的正确、伟大和光荣。 【导学重难点】 :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导学过程】 : 一、自主学习: (独立学习熟悉本课基础知识) 【梳理教材】 : 一、九一八事变 时间: 地点: 蒋介石政策: 结果: 影响: 开始了。 二、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背景: 1、日军侵略华北,民族危机严重。 2、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引用js文件加上时间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