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有多少钱好爱存钱

中国人为什么爱存钱(图)
日05:06  来源:
  有两组数据耐人寻味,一是2005年中国的储蓄率为46%,挣100元存下46元;另一个是美国人的储蓄率为-0.5%,也就是每挣100元要花掉100.5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真的是中国人很负责任而美国人不顾明天死活只顾今天享受?
  我们可以把这个现象归结为两个原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金融发达或不发达对家庭消费决策的影响不同,另一个原因是整个经济市场化程度高低的影响不同。在《财富是怎样产生的》中,我们谈到住房按揭贷款、贷款、教育贷款、医疗、退休养老保险等金融品种对缓和储蓄压力的作用,这些金融品种可以降低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担忧,也可以帮助平衡个人一辈子的消费水平,关于这些本文就不再重复了。
  但是,金融发展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在相当程度上,由于中国金融的不发达,人们在消费决策时是根据已到手实现的收入决定消费多少,由“过去的收入”决定今天该花多少。而美国人是根据“未来的收入”决定今天该花多少钱。也就是说,对于中国人来说,个人的消费预算取决于当前以及过去已到手储蓄的收入,等收入到手才消费,甚至到手后还有46%留到今后消费。相比之下,美国人的消费预算由当前和未来收入的总折现值来决定,未来各种收入的折现值实际上是个人财富在今天的总值,这样一来,即使今年的可支配收入低,但只要未来的收入期望增加得足够多,财富的增长照样可以让你不仅把今年的收入都花费掉,而且还敢借钱花,即提前消费。换句话说,中国人是根据“收入流”来花钱,而美国人是根据“收入流”加“财富存量的增值”来花钱。
  以2005年为例,中国新增储蓄1.8万亿元,居民存款余额为14万亿元(大约1.75万亿美元),存钱很多。而同年美国人没存钱,总体上还借钱。可是,美国私人资产的年终总价值为51万亿美元,净增5万亿美元(是中国居民存款余额的2.8倍),人均财富存量净增约2万美元,这些私人资产包括私人、生产性资产、证券和,还不包括个人的人力资本的增值部分。美国人没存下一分钱的新收入,可他们的财富存量却照样上涨5万亿美元。换句话说,如果个人消费预算的基础不仅包括当年的收入,而且包括个人资产的增值部分,那么美国人2005年人均可消费金额约为5万美元,因此,虽然他们把当年3万美元的收入全部花完,但实际上还存了2万美元,占可花费金额的40%。所以,他们还是在存钱,只不过存的不是当年的收入,而是资产增值部分。考虑到人们对未来收入信心的增加,2005年美国人的人力资本也升值不少,如果把这部分也算进去,美国人2005年还是存下不少财富。
  当然,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注意到美国人花钱时会把收入和财富增值放到一起来算,而中国人可能只考虑实际收入的多少,不能提前消费未来的收入。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土地价值、以及其他资产价值不是也升值了吗?为什么中国人不能更有信心地消费呢?答案在于三方面:所有制、市场化程度和金融发展程度。1
【作者:陈志武 来源:】
(责任编辑:和讯网站)
10/08 05:0610/08 01:3110/07 04:3910/07 08:5410/07 01:4510/06 18:0310/06 16:3710/06 03:09
用户名: 密码:&您好,欢迎您发表评论!和讯网友 您好,欢迎您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和讯注册用户,请先!
感谢您的参与!查看[]
script src="/track/track_xfh.js?ver=">美国网友深扒中国人为何爱存钱?_新浪教育_新浪网
美国网友深扒中国人为何爱存钱?
  中国人常说美国人不会过日子,没有忧患意识存不下钱,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平均存下30%的收入,而美国人只能存下2%。那么美国人怎么看自己的“烧钱”习惯,或者换句话说,美国人又是怎么看中国人的爱存钱呢?最近我在自己的几个美国社交媒体圈子就此给出提问,下面是对所有回复的归纳总结。
  1、美国简易信贷体系的后果
  一些网友认为,美国是消费导向的经济,它使交易和交付服务极其简便化,同时美国的信贷体制又非常促进购买,分期付款、零利率、零首付等促销手段常见,诱惑遍地却只要轻点鼠标就能满足欲望时,抵抗力缺乏就成了美国人的通病了,因此,美国人几乎都有过度消费的毛病,一些人甚至过度到了超出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走向破产:为什么美国人不能抓住他们的钱》的作者StuartVyse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2、中国房价太高
  不少人提出相对收入来说,中国的房价太高,因此不得不存钱。从今年公布的名单来看,世界上地产价格相对收入来说最贵的十个城市中有七个在中国,其中北京的“房价相对年薪比”居然高达33.5,就是上海也有30.2,而深圳30.0。反观美国,即使这个数字最高的纽约也只有20,而绝大多数美国地区的房子价格与年薪比只有3到5之间,买房的经济压力骤减。
  最近《福布斯》杂志上刊登了一篇WadeShepard写的文章,其中专门谈了房子在中国的“含义”,让更多的美国人知道了拥有房子在中国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尤其是男人,没房子的话连愿意和你约会的姑娘都难找到。再加上在中国信用评估体系相对不健全,信贷较难,首付较高比率(美国买房首付0-20%不等),房贷率不够低,因此在中国常常出现的是父母亲戚朋友总动员一起凑全款来买下天价的房子,中国购房有房贷的比率只有18%,而在美国至少一半的房子上有房贷,这让“存钱”在中国变得更加重要。
  3、会否因病致贫的考量
  因病致贫已经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中国社会问题,归根结底,除公务员等一些特定的群体之外,对其他人来说,一旦家里有人生了重病的话,相当全部财富化为乌有,弄不好还会欠下天文数字的债务,因为单凭医疗保险是不能够报销全部需要的医疗费用的,这一方面源自相关法律和监管的缺乏,还有中国保险业的不规范,另一方面不得不归咎于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在这种背景下,多存钱以应不备之需就显得十分重要。
  反观美国,真正的穷人有联邦和州的免费医疗资助项目,有工作的话雇主必须提供医疗保险,没工作的话自己可以加入奥巴马医保,只要有医保,一旦生病的话不管花多少钱,保险支付的数字上不封顶,而每年的个人支付部分却是固定的,从几百到上万不等,由选择的医保种类而定,譬如我的保险就是每年个人支付上限是1500美元,全家3000美元。还有人总在说在美国没有医疗保险时的医疗费有多高之类,但是在美国雇主不给雇员提供医疗保险的话属违规,个人不买医疗保险在税收上要受惩罚,相反买医疗保险的钱有免税政策上的优惠,对出于侥幸心理或舍不得花钱而不买医疗保险的情况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去理解了。
  4、投资渠道不同造成的结果
  对普通中国百姓来说,目前的投资理财方式不是很多,股市、P2P等都有本金风险,剩下的就是房地产和银行理财产品了,这些都是现金堆起来的。反观美国,各种理财产品非常成熟,别看多数美国人银行里没多少现金,但到退休账号上看看他们的投资吧,美国雇主一般都会提供退休投资产品,我在公司时是401k,现在大学是401a和403b,有了这样退休投资保证,再加上联邦退休的社安保险,不担心退休收入的人平时不存多少钱也是可以理解的。
  5、观念的差别
  很多人听过这个段子,说一个中国老太太,存了一辈子到六十岁终于存够了钱,买了一套房子来住;而美国老太太到六十岁,感慨自己终于还清房贷了,但房子已经住了一辈子。美国是一个消费为主的经济体系,而且社会保障系统相对完善,有些在美国呆久的人甚至曾开玩笑说美国其实要“更社会主义”一些,加上近世纪以来美国经济一直比较好,很少见过苦日子,因此美国人一直很浪费,没有学会未雨绸缪,就连专家推荐应该准备的“紧急资金”数量也不过是一家人六个月的生活费,在我看来实在很少。有人曾问,美国物价很便宜,收入也很高,不存钱的话美国人的钱都去哪里了呢,答案是尽其所能享受生活,比如说美国人喜欢的全家度假吧,一年出去两次都算少的,这我的体会很深,一大家子出去一趟吃喝玩乐的消费还是不小的。
  最近,《全球金融》杂志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中25个不同的国家的储蓄情况进行了比较,认为美国人虽不是最糟糕的,但在发达国家里应该算是比较差的储蓄者。与此相反,中国人的储蓄情况在全球看都属于佼佼者,世界上只有极少国家的存钱率高于中国,尤其考虑到中国还是相对贫穷的国家、人均GDP只有美国五分之一的背景下,在存钱这件事情上中国人做的确实比美国人好多了。
  不过也有美国网友指出,目前,中国家庭75%的财富都“囤”在了房子上,而且多数是现金,从投资的角度上看,这种做法有点把钱财过度投资到了一个流动性差的资产上,违反了多样化投资避险的原则,如果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家庭资产蒸发在所难免。元芳,你怎么看呢?(心路独舞是头条签约作者)
  “心路独舞 ”的微信公号扫描可跟随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目前只有这一篇哦~  中国人均储蓄可维持3.9个月开销 领先于世界  新京报讯 (记者苏曼丽)国际卡组织VISA与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日前签署理财教育合作协议。VISA全球首席执行官夏尚福表示,VISA调查结果表明,在储蓄方面,中国人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均存款金额足以维持3.9个月的开销,其中近半数被访人的存款可以维持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而全球平均数值仅为2.1个月。  中国人爱存钱引网友热议  小启  “金玉良言”作为与读者互动的窗口,长期征集各种与投资、理财、创业、消费等有关的话题和问题。本栏目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读者的“自留地”,我们将选登“理财达人”的文章,欢迎大家直接到南国早报网“南国早报”或“投资理财”版块发帖,我们将根据情况选用;另一部分则是对话、访谈内容,有什么关于“钱袋子”的问题,请尽管向我们提问,我们将为您寻找合适的人来回答。  据媒体报道,VISA公司新任的全球首席执行官夏尚福日前透露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人最善于存钱,领先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人均存款足以维持3.9个月的开销,而全球平均值仅为2.1个月。调查还发现,一部分群体,如青少年和低收入者,存储金额较低。  网友:  能把4个月开销撑上大半年  不少网友对此调查结果表示认同,纷纷大方晒出了自己的存款。网友“关彦章1973”说:“我的存款够全家人吃两三个月的。”还有网友则表示维持20年也没问题。网友“好人2818”说:“勤劳节俭是中国人的美德啊。”网友“小月上山峰”则认为:“中国人量入为出,如果真的只剩下3.9个月的开销,估计也能用它撑上大半年甚至一年。”  还有部分网友认为调查结果意义不大,不具备可比性。比如网友“长宁路1187号”说:“4个月开销的标准是什么?月租70,每顿2元么?”网友“德恒”也持相同观点,说:“有的人存款可以维持几代人开销,有的人分分钟断炊,这种平均数没必要再研究讨论了。”  存钱:  源于安全感缺失  最能存钱、存钱最多,似乎也并非一件可喜可贺的事。不少网友都指出了中国人倾向于存钱,是源于安全感的缺失。网友“靖shmily”就说:“并非存款越多越好,存款多说明人民没有安全感,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网友“北溟水木”也说:“缺乏足够的社会保障,缺乏足够的投资渠道,你的那点钱还想干嘛。都是生活逼的。”网友“火狐”也认为:“这是因为中国没有完善的社保、医保、失业保障制。不存钱明天就没法活。”  网友“三月之城”则流露出了焦虑和无力感,说:“4个月怎么够,能维持两年我还是觉得很渺茫啊。”网友“杜海滨”也认为:“因为外国医疗保险保障好,中国的现状是不能进医院,否则半个月就花光了。”  也有一部分网友更倾向于选择消费,而非存款。比如网友“不吃晚饭童鞋”称:“花了钱才显出赚钱的意义嘛,干活都来劲。”网友“南青山”也认为:“各国疯狂印钞,再加上通货膨胀,还不如把手中的钱拿去花掉。”  早报网网友也纷纷发表议论  网友“贺仙女Shinningstar”说:“看了这个才知道,我是多没安全感呐。”网友“mgxcn”认为:“物价飞涨的速度比存钱的速度快多了,怎么存都没个头。”  网友“康康小妖”说:“开什么玩笑,够花4个月的你也好意思叫有存款?不存够10年的开销,以后日子不准备过了呀!”网友“花影_流光”也表示:“绝对同意,就是因为保障体系不给力,所以才不得不存钱。”  六成储户称愿意“更多储蓄”  近七成储户认为物价高  虽然数据显示2012年我省物价水平一路走低,但居民当期物价满意指数仍然不高,四季度降至16.5%,为年内最低水平。其中69%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29.1%的居民认为“可以接受”。  居民消费价格预期指数去年年初至三季度呈现小幅上升趋势,四季度再度回落至62.8%,为年内最低值。受春节因素、翘尾因素等因素影响,预计我省CPI当月同比涨幅仍处于胶着状态,今年1季度呈小幅震荡走势的可能性较大。  房价上涨预期增强  随着准备金率的连续下调和降息政策的推出,各界对房价反弹的担忧有所上升。调查显示,居民对房价的感受指数在去年上半年有所下降,下半年开始反弹,到四季度达到年内最高值,为87.1%。其中,75.1%的居民认为房价“过高,难以接受”,23.9%的居民认为“可以接受”。对未来房价走势,居民都表现出较高的预期,居民未来房价预期指数在2012年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到四季度达到最大值,为59.5%。  消费和投资意愿较低  调查显示:虽然居民收入有所提高,就业状况有所改善,但出于对宏观经济的担忧,居民投资和消费意愿不强,普遍更倾向于储蓄。2012年居民就业感受指数和收入感受指数曲线上升,四季度均升至年内最高水平,分别为41.1%和53.4%。  2012年6月央行下调银行存贷款利率,并允许银行存款实行浮动利率。各商业银行为了更好更多的吸收存款,纷纷上调了存款利率,并提供各种优惠方式,从而使普通居民在储蓄形式上发生了转变。调查显示:居民更多的倾向于“储蓄”,“消费”和“投资”意愿较低。  储蓄成大众理财选择  2012年,选择“更多储蓄”的居民占比呈上升趋势,四季度达到60.9%,处于200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选择“更多消费”的居民占比在15%—20%区间变动,4季度该占比为19%,为年内最高水平;选择“更多投资”的占比呈振荡下行走势,4季度降至20.1%,处于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我们为什么爱存钱?  沈 省  “对于我们这些靠工资吃饭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存钱是必做的一件事,"月光族"的潇洒现在是想都不敢想的,那是刚工作或者啃老的小年青能奢侈的,像咱们现在这样上有老下有小的,不存钱,遇到点事就得为钱发愁,这日子怎么能好过?”面对存钱问题,在事业单位上班的张女士直言不讳。  毋庸置疑,中国人是最爱存钱的民族之一,几年前曾有个统计,说我们中国人每赚100元,就有46元省下来存进了银行。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美国人的储蓄率为-0.5%,也就是每挣100元要花掉100.5元。记得当时还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小热点,惹得大家议论纷纷。  时至今日,不知道中国人爱存钱的习惯改变了多少,但是,在宿迁这个不大的地级市,笔者身边依然有很多坚定的“存钱族”,对他们而言,每个月的工资到手,可能花钱的地方很多,但是只有存钱才是硬道理,无论多少,总是要拿出来存进银行。我们为什么喜欢存钱?存钱是为了什么?  存钱的四大用途  虽然存钱的用途多种多样,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这四项一定是排在前面的,当然这几项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顺序不分先后,而是“哪个窟窿要堵就先堵哪个”。  作为子女教育费用  “上次我老母亲来,我偶然和她说起孩子的教育费用。我告诉她,现在我们已经有两套房子了,就是说以后孩子的房子不愁了,再给儿子准备十万块钱读书钱,剩下的应该可以吃光、用光、花光了。当时我老母亲就直摇头,她告诉我,我姐家为孩子上学都计划得花30万,我们家得准备50万元,估计才能够!因为我姐家的孩子都上初中了,而我家的孩子才上小学。当时我的心就沉下来了,觉得压力特别大,50万啊,咱们得攒到什么时候?”才三十多岁的沈女士表示存钱的第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孩子的上学。  为此,沈女士两口子每个月的工资除了还房子贷款外,还雷打不动地存银行 1500元,剩下的才用于各种支出。  “看起来,每个月收入也不少,我们两口子都在事业单位上班,每个月加起来有七八千,但是除去房贷、存银行的钱,剩下的最多只有一半了,加上现在各种费用、人情来往其实挺多的,花钱怎么也不敢大手大脚。”  对很多结了婚有了子女的人来说,子女的教育费用当然是必须要提前攒的,而且得早攒。让笔者想不到的是,一些才刚结婚甚至还没有结婚年轻人,竟然也不甘落后,早早就开始未雨绸缪。  “我去年刚结婚,可以说,以前攒的钱都用来买房子、办婚礼了。现在我们又在死命存钱,为了以后孩子的奶粉钱和教育费用,要知道,孩子从三岁上幼儿园就开始烧钱,不早点存钱,到时候怎么办?现在学费越来越贵,上个大学就得好几万,还是现在的价,等咱孩子上大学了,还不知得花多少咧?不是俺不想花钱,是花不起啊!”在宿豫区一企业上班的小韩是一肚子苦水。  作为结婚费用  “存钱如今就是给儿子结婚用,现在房子有了,就等着儿子结婚办事呢,这个需要花很多钱,为儿子备着点,都用的上。”50多岁的马先生说。  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为了顺利的完成这件大事,我们事先就得做好准备。  首先得有房子。这对女方还好说,对于男方来说,似乎是个必备的大件。“这年头,没有房子,谁愿意嫁给你?”一套房子,首付按照30%算,也得十几万吧。  为了这十几万,做父母的,省吃俭用;做子女的,从上班起,就得交一部分给父母存着或者直接存在银行里。虽然明知道,这十几万首付只是开始,以后还得还贷款,但是也不得不乖乖地把钱递给房地产开发商。  有了房子,谈了对象,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这时候,还得有笔钱用来做聘礼,置办各种结婚必备的“小件儿”,怎么说还得要几万吧。  “感觉这辈子就是在存钱中度过了,先是为了孩子读书,后来是为了孩子结婚,现在咧,存点钱为了养老。”王大妈“总结”起来一脸感慨。  作为将来养老费用  我们都知道,到了一定的年龄,我们就得从单位回家。虽然工作了大半辈子,终于可以歇歇了,但是目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的收入会明显减少。这时候,如果生活水准不降低,就得有多余的钱来补足。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个多余的钱,就是我们上班期间省下来存在银行的钱。  “退休后只能拿二千多了,要是在岗位上,一个月能拿六七千咧,感觉一下子手头紧了不少。”刚退休的张老显然有点不适应。  为了攒养老钱,45岁的叶女士早已开始了行动,对于有三个女儿的她来说,存钱的目的之一就是“老来有保障,不给女儿添麻烦”。  “虽然子女也比较孝顺,但是现在谁过日子容易啊,他们也得养家养孩子,还是咱们自己多攒点存点,有时候还能贴补贴补他们。”  作为生病时的医疗费  以前有一句话说,一病回到解放前。现在虽然医保有了,但是很多人还是不放心。  “以前不懂事,结婚的时候要这要那的,不知道节省,结婚后才知道,为了结婚他家借了人家一万多块。结婚后还得我们两口子还,农村人苦钱更不容易。好不容易要把债还清了,孩子生病得到南京做手术,当时俺家就只有两千块,你说是不是难死人?”家住农村的小王虽然还不到30岁,但是脸上已经开始看出岁月的痕迹。为了这样难死人的时刻不在出现,现在她每天跑三轮,风里来雨里去,嗓子都哑得不成样子了。  “我妈妈这几年做了好几次手术,虽然有医保,但是也得先自己垫上,而且不管怎么说,自己也得付一部分,不存点钱不行啊。想想自己,也开始"奔四"了,也得考虑给自己存点医药费了。”  实质,都是为了保障生活质量  除了以上的四大原因,其实存钱的理由真是五花八门:  “存钱是为了给自己买需要的东西,解决一时之需,时间充分的时候还可以出去旅游,平时和朋友逛街和娱乐消费。”  “虽然现在还没有结婚,但存点钱,平时就可以给家里添点东西,给父母买点衣服之类的,自己想买的都用自己的钱了,不用啃老了。”  “我想以后自己开个店,这样就不用给别人打工了。”  “为了买辆车,那样出去多气派啊。”  ……  虽然理由有千万种,但是归纳起来,目的也不过是为了让将来生活更有保障,或者说为了生活得更好。  人有旦夕祸福,对未来有的我们现在就可以预料到,比如孩子上学、结婚,所以我们存钱;还有一部分是预料不到的,比如我们或者家人可能会生病,可能会遇到其他需要花大钱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存钱。在现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担忧,充满了焦虑。因此,在消费决策时,我们习惯地根据已实现到手的收入决定消费多少,由“过去的收入”决定今天该花多少。这和美国人显然不同,美国人是根据未来的收入决定今天该花多少钱。也就是说,对于中国人来说,个人的消费预算取决于当年以及过去已到手储蓄的收入,等收入到手才花,甚至到手了有一部分还留到今后花。相比之下,美国人的消费预算由当年和未来收入的总折现值来决定,未来各种收入的折现值实际上是个人财富在今天的总值,这样一来,即使今年的可支配收入低,但只要未来的收入期望增加得足够多,财富的增长照样可以让你不仅把今年的收入都花费掉,而且还敢借钱花,提前消费。换句话说,中国人是根据“收入流”来花钱,而美国人是根据“收入流”加“财富存量的增值”花钱。  另外一方面,人都希望自己能够生活的更好,更有质量。想买个更大的房子,这样住着更舒服;想买辆更好的车,这样开着更有派头;想买个更好的电脑,这样网速更快……  为了更好,我们要把钱存起来,集少成多。这是个充满希望的过程,我们会不时地把存钱本拿出来,算算,还要多长时间,房子、车子、妻子、孩子就“集齐”了,当然,到时候票子就从银行被划走了。不过没关系,我们勒紧裤腰带,再攒!  武 洁:“存钱存成负数”是谁的尴尬?  作者:武洁  汉口居民吕婆婆反映,1987年她办了一张存折,用到1993年时上面还有75.98元余额,去年这张存折被找到,如今她想取出存折上面的钱,却并不那么顺利。吕婆婆介绍,这张存折被找到后,去年秋,她曾找到该银行二七路营业网点。工作人员告诉她,存折的细账可以查到,但因为账户余额不到300元,里面的钱取不出来。“我的钱存进去,哪怕一分钱也是血汗钱,因此,我想搞清楚里面到底还有没有钱?有多少钱?哪怕最后算出来我还倒欠银行的钱,我也愿意给。”吕婆婆说。(9月16日《楚天都市报》)  应该说,小额账户管理费的收取,银行方面其实并没有偷偷摸摸,在收取小额账户管理费之前,银行的确尽到了广而告之的义务。既然人家已经有言在先,当然算是仁至义尽,这个时候,小额账户被扣管理费,还真是只能怪自己,不能怨银行。  的确,有道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既然明知小额账户会被扣款,而且扣款远在利息之上,明智的储户当然不应该听任自己的账户缩水,而理应采取措施,即便不能保证日均存款超过银行规定的额度,也完全可以通过销户的方式止损,明明自己有招却不用,账户的缩水,还真是得怪自己算不清账,没有理财意识。  不过,按理来说,储蓄存款尽管低回报,那点利息甚至还赶不上CPI,但储蓄好歹还有低风险的优势,最起码,相比其他的投资理财方式,储蓄存款不仅本金无忧,或多或少总能收到点利息。尽管75.98元的存款的确可以忽略不计,但存了19年的钱,储户反而还要倒贴银行钱。“存银行”竟然比“炒股”的风险更大,亏得更快,恐怕无论如何说不过去,更不能拿储户不会理财来说事儿。  而对于银行来说,既然利润主要来自存贷差,那么银行资金的充裕度当然是银行开展业务的保证,而银行的资金其实无不来自储户的存款,尽管储户账户中的资金有多有少,但正是这些看似不多的资金的总和,让银行有了获利的可能。既然如此,银行多赚一点利差,储户并无意见,但是,利息给得可怜也就罢了,连本金都要以管理费的名义克扣,这边厢贷款赚利差,那边厢存款也收费,所谓的小额账户管理费,不仅是嫌贫爱富与储户歧视,比起电信运营商已经取消的双向收费,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无论如何,“存银行”不应该比“炒股”亏得更快,炒股的亏至少还有赚的可能,而小额存款却只有不断缩水亏损的份。这样无厘头的存款业务,其实根本不该存在,银行真要看不上,完全可以婉拒储户的小额存款,并通知小额储户销户退款,但却没有理由仅仅通知一声,便连储户本的本金也一并笑纳了。  存钱无本息反欠银行钱也是“霸王条款”  汉口居民吕婆婆反映,1987年她办了一张存折,用到1993年时上面还有75.98元余额,去年这张存折被找到,如今她想取出存折上面的钱,却并不那么顺利。从日起,吕婆婆存钱的银行对不足300元的小额账户收取小额储蓄管理费,每年12元。而吕婆婆的账户余款一年利息可能不到12元,算下来,吕婆婆还可能倒欠银行的钱。(9月16日《楚天都市报》)  从情理道义上说,吕婆婆1987年办的存款到1993年账上还有七十多元钱,那时的钱还很值钱,到现在的价值标准来算就是贬值了。这等于她的血汗钱白白地浪费掉了,结算时不但连这点钱都失去了,还反倒欠银行钱,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合情理的,不能接受的。  从银行方的解释来看,之所以造成如此结果,是因为不足300元的小额账户得收取每年12元小额储蓄管理费。银行的这一做法是典型的“嫌贫爱富”,没有公平对待每一位储户,也缺乏法律依据,是一种单边的“霸王条款”。  一些银行收取小额储蓄管理费是依据央行和银监会的两个文件:一是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关于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通知》;二是2003年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这两个文件并不能代替正式的法律依据,是一个相对灵活的银行自行参考性文件。  事实上,不同银行小额管理费标准并不相同,有的甚至根本不收取小额管理费。比如建行、农行、工行是按每季度来收取小额管理费,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则是按月来收取,起收的标准和相关优惠措施都不大一样。而中国银行的借记卡虽然不收取小额管理费,但是只有存折的账户则要收取。也有一些银行如邮政储蓄、兴业等是免收的。  据了解,一些银行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对自身成本和收益的一个综合考虑。即使小额储户账户上没有钱了,也照样要计算收取管理费,待到储户新存入钱时还要扣除这笔所欠的管理费。很多客户并不知情,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当了“冤大头”。  银行这一做法实际上是想通过此举倒逼客户存入更多的钱以用作“流动资金”,保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银行就是靠贷出的利息与存入的利息差价来盈利生存的。类似“成本考虑”的说法对小额客户来说是不公平的,许多“成本”收费实际上是一种乱收费的一笔”糊涂账”。一只鸭也是看两只鸭也是看,多看几只鸭能增大多少“成本”?国内银行的一些乱收费多年来一直饱受诟病,尽管先后出台了一些遏制措施,其实还有许多改进的空间,像这种小额存款收取管理费或本钱被“吃掉”的现象也应该是一种乱收费。  小额储户存入的钱虽说不多,但散小客户积起来就是一笔大数字。银行作为为客户理财的服务性行业,应该全方位为客户服务。存多少是客户的自由,更不能因存入的钱数“不达标”而“吃掉”客户的钱财。再说,银行也应行驶明确的告知业务。象吕婆婆这样的老太,19年来从没有收到过银行的任何口头、书信、电话、短信的收取管理费的通知,多年来的她的存折一直处于“休眠”状态。即使在刚一开始执行这一做法时也没有接到通知,直到她去银行“激活”存折才知道自己的钱已没,反而倒欠银行钱,这实在使人无法接受的“霸王条款”。  作者:苏曼丽来源新华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为什么爱存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