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路加福音15章章1节 和使徒行传的1章1节里的提阿非罗是谁 什么意思?

跟随使徒的脚踪行 - 使徒行传 讲道文集与影视 锟斤拷之追寻 - powered by phpwind.net
查看完整版本: [--
第一课 - 引言经文:徒一:8主旨:认识本书的背景、作者、受信人、内容、简纲、文体、读《使徒行传》须知等事项。1。谁是使徒?使徒和门徒有什么不同?“使徒”的原文是 apostolos。若把这个字拆开,字首是 apo,意思是“离开某地,再前往某地”;字干是 stello,意思是“派遣”。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奉差遣前往某地的人”。在希腊文里,这个字的重点并不是放在“被差遣的人”,而是在这人与“信息”的关系。我们只要看保罗在罗马书一章一节,提到自己蒙召作使徒时,他加插了一句注解,说:“特派传上帝福音”,可见“使徒”这个字的重点是强调“传福音”这个信息,多过“被差遣的人”。“门徒”的原文是 mathetes,不单是一个学生,而且是追随老师,遵守他的教导。(约八:31)耶稣的门徒很多,但以后多有退去,不再和他同行,因为觉得耶稣的话难懂。(约六:66)& & 有多少个使徒?福音书告诉我们,主耶稣从门徒当中拣选了十二个使徒(太十:1 - 4,可三:13 - 19,路六:12 - 16)以后因加略人犹大出卖耶稣,上吊惨死,门徒就摇签另选马提亚代替。(徒一:26)也有人说,保罗才是真正的使徒,因为他是奉召作使徒,“不是由于人,也不是借着人,乃是借着耶稣基督,与叫他从死里复活的上帝。”(加一:1)要是按徒一:21 - 22给“使徒”下的定义:他必须是“主耶稣在我们中间始终出入的时候,就是从约翰施洗起,直到主离开我们被接上升的日子为止。。。与我们同作耶稣复活的见证。”保罗明显不被包括在内。但从新约里保罗书信的众多,实在很难否认说他不是使徒。当然广义的说,一些门徒也被称为使徒,如巴拿巴(徒十四:14)。不过,狭义地说,使徒只有十二个,教会是“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弗二:20),所以“使徒”被赋予了特殊的权柄,不是一般门徒可以比拟的。2。书卷名:原书卷可能没有标题,因为古卷所采用的标题林林总总,有的单单一个 Praxeis (英文是 Acts,即行传),有的是 Praxeis apostolon (英文是 The Acts of the Apostles,即使徒行传),有的是 Praxeis ton hagion apostolon (英文是 The Acts of the Holy Apostles,即圣使徒行传)。现在的标题大概是沿用拉丁语武加大版本(Vulgate)圣经的标题,Actus Apostolorum。3。作者:书中没有告诉我们作者是谁,但内证和外证都显示路加医生是这本书卷的作者,他也是《路加福音》的作者。按圣经学者的说法,极有可能路加的原意是将两书合写成一卷,但由于篇幅过长,唯有把它分割成两卷。当时的书卷一般上的长度最多是35英尺,《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各长31英尺和32英尺,是新约圣经最长的书卷。4。写作日期:约主后 63年。5。写作地点:罗马,但可能有的是抄自传道旅途上的日志。6。写作对象:提阿非罗(徒一:1)7。写作背景:四福音书都以耶稣的复活或升天终场,只有《路加福音》有续集。从路加福音书和使徒行传的序言,我们可以肯定,路加写作的目的是为了一名叫提阿非罗的人能更认识耶稣的生平和早期教会的事迹。究竟路加是在什么背景底下写给提阿非罗,我们不但没有任何历史考据,连“提阿非罗”是什么人我们也一无所知。但由于他的写作,整个基督教因此蒙福,得知教会是怎样在耶稣复活升天后建立起来;教会虽经内忧外患,却在圣灵的引导下,从耶路撒冷,不断的扩张,直到罗马。路加是新约的著作者当中唯一的外邦人,但他却是最有资格书写初期教会的历史。为什么呢?路加是一个医生(西四:14),圣经没有告诉我们他是怎样信主的,他的名字出现在西四:14,提后四:11,和门24。在徒十六:10 我们才第一次看到路加参与了保罗第二次的传道旅程,书中用“我们。。”,表示路加也在队伍里。从那时开始,我们可以说,路加是保罗的同工,并且是患难之交,当保罗在罗马面临死刑审判时,他还在保罗身边伺候。(提后四:11)所以,他对保罗的一生可说是知之详尽,《使徒行传》从第八章开始至书尾所记载有关保罗的事迹,由路加来写,可说当之无愧。至于《使徒行传》的前八章和《路加福音》有关基督耶稣的生平事迹,毫无疑问都是路加医生“从起头都详细考察,。。按着次序写。。”的。(路一:3)路加不是史学家,他查考的可信性有多少?蓝赛爵士(Sir William Ramsay)被人视为世间最伟大的一位考古学家。他对路加写作历史的能力甚为佩服,他说:“路加是位第一流的史学家,他所写的资料不但真实可靠,他也拥有史学家应有的历史感。他把注意力集中在控制历史演进的一些理想和计划上,又能适当处理每一件重要的历史事迹。他能掌握住重要的事件,据实长谈,对不足轻重的史迹,他则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有些则完全删除不记。总之,路加的名字应与世间伟大的史学家同列。”(请参考《石头还在呼喊》(新约篇)的《路加 - 第一流的史学家》)怀疑派的专家学者总是从《使徒行传》的记载“鸡蛋里挑骨头”,特别是那些用字在其他史书找不到的,或因路加一些记载与犹太史学家约瑟夫(Josephus) 有异,如徒五:36 ,他们就说路加的记载不真确。但“石头还在呼喊”,到今天,还没有任何人在《使徒行传》里找到错误的地方。也有学者认为路加是为了调解保罗和彼得两派门徒之间,对福音究竟是给犹太人还是外邦人的争执才写的。连蓝赛爵士都放弃这种论调,我们又何必浪费时间来讨论这个问题。8。内容:《使徒行传》是《耶稣传》的续集。《使徒行传》以耶稣的应许圣灵要降临在门徒身上和他的升天作开场白。紧接着,圣灵就在五旬节降临,他是《使徒行传》的导演。门徒被圣灵充满,大得能力为主作见证,有三千和五千人悔改信主,基督教会就在耶路撒冷建立起来。从第一章至第十二章,彼得是主角,他被称为向犹太人传福音的使者。当教会受犹太公会的逼迫,司提反殉道后,驱使门徒四散在犹太及撒马利亚各处去传道,引领犹太人归主。从第八章至第十二章,记载了几个分水岭:保罗归主、彼得传福音给哥尼流一家、耶路撒冷大公会议。从第十三章开始,保罗是主角,他是向外邦人传福音的使者,他作了三次传道的旅程,在各地建立教会,将福音传遍整个小亚细亚。最后,由于受犹太人的逼迫,要上诉该撒,他来到罗马,全书以他在罗马“。。 放胆传讲上帝国的道,将主耶稣基督的事教导人,并没有人禁止”作收场,把初期教会在公元30年至60年这三十年间,使徒如何履行耶稣基督所颁布的大使命记述的颇为详尽。9。简纲:按端纳(C.H.Turner)指出,路加是在《大使命》这个大前提下,把初期教会的发展历史分成六个阶段,每段都有一个结尾作为进展报告。A。徒一:1 - 六:7 描述耶路撒冷教会的情况。结束句是:“上帝的道兴旺起来;在耶路撒冷门徒数目加增的甚多,也有许多祭司信从了这道。”B。徒六:8 - 九:31& 记述自耶路撒冷到撒马利亚,教会被建立起来的经过。结束句是:“那时犹太、加利利、撒马利亚各处的教会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圣灵的安慰,人数就增多了。”C。徒九:32 - 十二:24& 记载有关彼得带领哥尼流一家归主的事迹。结束句是:“上帝的道日见兴旺,越发广传。”D。徒十二:25 - 十六:5& 记述保罗向外邦人传福音的宣教旅程。结束句是:“于是众教会信心越发坚固,人数天天家增。”E。徒十六:6 - 十九:20& 记述教会伸展到欧洲和保罗在外邦人的大城市如哥林多与以弗所等地的工作。结束句是:“主的道大大兴旺,而且得胜。。”F。徒十九:21 - 二十八:31& 记述保罗将福音带到罗马的过程。结束句是:“放胆传讲上帝国的道,将主耶稣基督的事教导人,并没有人禁止。”10。文体、语言和风格:这书属于历史叙述文体。路加是在圣灵的引导下,筛选历史资料,经过编修和诠释,把初期教会的发展很真确地记录下来。《使徒行传》与《路加福音》在文笔上极为相似,这是许多学者认为两本书卷都是出自同一个人的原因之一。路加写得一手细腻的希腊文,比起保罗绝对不遑多让。圣经学者都认为,路加写这两本书的最大特色是:他会根据内容而变更他的文笔。譬如,在《路加福音》,他刻意模仿《七十士译本》的希腊文笔,叫犹太人读起来,有他们熟悉的圣经版本的“宗教味道”。在《使徒行传》的“犹太”部分,他的文笔是希伯来式的希腊文(Hebraism),如 it came to pass that(路五:12) ..In those days(徒六:1)....and behold!(路五:12)...但在保罗宣教的“外邦人”部分,从十三章开始,他的希腊文可以媲美当时的任何希腊文作家,古典风格较浓厚,字里行间反映一位有学识的罗马人的文笔。他这种精通“双语”是从何而来?从西四:11,14,我们可以肯定路加不是犹太人,但从徒二十:5,6,又似乎暗示他是犹太人。总之,按传统的说法,他若是安提阿土生的,就极可能是一个精通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的叙利亚人。11。读《使徒行传》须知:我在《释经学原理》第九章(下)这样说:使徒行传是叙述文体。。。。很多人把使徒行传的记载当作是今日教会应当遵循的榜样;我们不时听到这种口号“回到新约教会”,究竟我们对使徒行传的记载采取怎么样的态度呢?这里有几项建议: A。除非圣经明确地告诉我们什么是一定要做的,那些通过叙述文体告诉我们的东西不应成为我们的规范。这是很有理由的。一般上,教义的命题分为三种:(A)有关基督徒神学的(信徒相信的)。(B)有关基督徒道德的(信徒该行的)。(C)有关基督徒经验的(信徒所做的)。在这三种命题中,我们还可以将它区分为两个层面:一是首要的,圣经明确地教导,如上帝是独一的、上帝是爱、世人都犯了罪、基督的神性等命题;另一层面是次要的(并不是不重要),是从首要的引伸出来,如基督的神性和人性怎样同时存在。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那些从叙述文体的先例引伸出来成为规范的东西都是属于上述的第三种,也是属于次要的。譬如,基督徒要继续虔守圣餐是首要的命题,是基督亲自教导的,书信和使徒行传都有记载。但虔守圣餐的次数是属于次要的,是按照传统和先例实行,圣经没有明文规定。同样的道理,洗礼是首要的,洗礼的方式是次要的。B。历史上的先例要成为我们的规范,除非作者叙述这个先例的原意是真的要给后人树立一个规范。譬如,徒六:1 - 7 有关教会拣选执事的事情,路加记载这件事的目的何在?这要仔细研究使徒行传的结构形式和文脉才能知晓。我们明白这不是容易定夺的问题,我们最好还是看圣经别处有没有类似的教导才来定夺。C。我们最好不要采用对比(analogy)的原则,把历史上的先例当作是权威,要今天的教会也照章实行。譬如,因为耶稣是圣灵感孕生的,而他要在受洗的时候领受圣灵的大能才开始事奉,我们重生之后,也需要受圣灵的浸(the baptism in the Holy Spirit) 才能得力。这种采用对比的原则建立教义是很危险的,难道耶稣被钉十字架,受死埋葬,三天后复活也成为我们的规范?D。虽然作者在叙述中没有给后人树立规范的原意,使徒行传仍然有说明一些教义的价值和有时设立一些典范的作用。其实,新约里偶然也有应用旧约一些叙述问题来警戒后人,如林前十:1 - 13 保罗怎样引用出埃及的故事作为鉴戒,可二:23 - 28 耶稣怎样引用大卫吃陈设饼的故事为门徒在安息日的行动辩护。我们都没有上帝这种解经的权柄,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的,历史的先例虽然可以为今天的行动辩护,但它并没有成为我们的规范。譬如,今天我们不用吃陈设饼,或在安息日掐麦穗以证明安息日是为人而设的。这里我要提出一个警告,若你想用先例来为自己今日的行动辩护,你还是要在圣经的别处经文找到相似的教导才行。譬如,耶稣洁净圣殿,并不等于你也可以动义愤洁净宗教场所。说方言不能单单根据使徒行传的叙述,也要看林前十二至十四章怎样的教导才行。除了以上这些原则,我还要提醒大家:A。第二章的圣灵降临在五旬节,还会有吗?这次圣灵的降临是应验基督应许门徒,说在他离开后,要差遣圣灵到他们那里来。这是一次历史事件,不是教义,教导我们信主后也要等候“圣灵的洗”(徒一:5)。还有“圣灵的洗”吗?当圣灵充满的时候,必定伴随着说“方言”或“乡谈”吗?(徒二:6)既然《使徒行传》的圣灵也是今天运行在地上的圣灵,有谁敢断言说没有呢?若是有,这也是圣灵随己意分给个人的,我们不用强求。(林前十二:11)那些视历史事件为教义的,也应当注意《使徒行传》所记载的另一类事件,如第五章的亚拿尼亚和撒非拉因欺哄圣灵上帝而仆倒断气。难道这也是今天的教义?B。《使徒行传》里的使徒到处行神迹奇事,医病赶鬼,以证明耶稣是基督。今天,我们是否也要如此行?福音派时常引用林前十三:10 “等那完全的来到,这有限的必归于无有了。”说神迹奇事已停止。谁说的才是正确呢?说上帝已经不再行神迹奇事,实在是胆大包天;说上帝随时随地,等候他们差使,按他们的祷告医病赶鬼,并有个人和经济的祝福追随和临到信的人身上,简直是一套一厢情愿,以人为本,利用上帝的狂妄心态。我要在课程里跟大家解说清楚,以免大家曲解经文,利用经文,让别人牵着鼻子走。默想:林前十:1 - 11 “。。我们的祖宗从前都在云下。。这些事都是我们的鉴戒。。他们遭遇这些事都要作为鉴戒,并且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旧约的历史事件本来是用来警戒我们,叫我们不要重蹈覆辙。若要在这些事件上建立教义,必须三思而行。同样的道理,新约的历史书《使徒行传》记述的是使徒教会怎样履行主耶稣颁下的宣教使命。他们所经历的若没有其他书信所阐释的真理作后盾,我们只能说他们经历的只是圣灵在他们身上的个别作为,以成就上帝的旨意。这些作为可能在历史上重演,也可能不重演,我们不能把它们当作是规范。正如我们身上的不治之症,因上帝的怜悯,获得奇迹般地医治,并不表示别人身上的同一病症,也一定会获得医治。难道上帝的旨意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是一样的?
第二课 - 赐圣灵的应许经文:徒一:1 - 11主旨:主耶稣应许赐下圣灵给使徒和门徒;解释“圣灵的洗”。1。在没有正式查考《使徒行传》之前,我们先用对比(analogy)的方式来看《使徒行传》和《路加福音》究竟是怎样的一本书。《使徒行传》是《路加福音》(即《耶稣传》)的续集;圣灵上帝是导演;圣子耶稣是编剧者,他是按着圣父上帝的旨意来编写;主角是使徒彼得和保罗,他们按着导演的指示把剧情展开。至于《路加福音》,我们可以说,耶稣是自编、自导、自演。剧情如何发展,就全看他是否顺服天父上帝的旨意。当然我们都知道,耶稣所行的是完全遵照天父的旨意,就如他说的:“。。唯有看见父所做的,子才能做。。”(约五:19)当然,“对比”(analogy)毕竟是“对比”,只是帮助我们了解真理,但“对比” 本身不是真理。当我说,圣灵是导演的时候,强调的是他不能任意而为,而是要按剧本将剧情展开。有的人读《使徒行传》,将圣灵上帝过分高举,忘记了他来是要彰显基督和父上帝的荣耀(约十六:14),不是荣耀自己。有的人以为今天的《信徒行传》就是《使徒行传》的翻版,剧本还是一样,把使徒彼得和保罗的角色换作是自己,重演五旬节和其他一切医病赶鬼的剧情,不亦乐乎。我们千万要记得,主耶稣按天父上帝的旨意给我们编写的剧本未必相同,拿错剧本,演错了戏,会叫人笑掉了大牙。2。徒一:1 - 5& “1提阿非罗啊,我已经作了前书,论到耶稣开头一切所行所教训的,2直到他借着圣灵吩咐所拣选的使徒,以后被接上升的日子为止。3他受害之后,用许多的凭据将自己活活地显给使徒看,四十天之久向他们显现,讲说上帝国的事。4耶稣和他们聚集的时候,嘱咐他们说:‘不要离开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应许的,就是你们听见我说过的。5约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几日,你们要受圣灵的洗。’” “提阿非罗啊,我已经作了前书,论到耶稣开头一切所行所教训的..”-- “前书”指的是《路加福音》,在它的序言里,路加这样说:“提阿非罗大人哪,有好些人提笔作书,述说在我们中间所成就的事,是照传道的人从起初亲眼看见又传给我们的。这些事我既从起头都详细考察了,就定意要按着次序写给你,使你知道所学之道都是确实的。”(路一:1 - 4)我在上一课的《引言》早已说过,我们对“提阿非罗”这个人一无所知,但从路一:1所用的“大人”一字,原文是 kratiste,这是一个官衔,在徒二十三:26 指的是巡抚大人。有“前书”(原文是 protos),当然就有“后书”,这是为什么学者都认为路加是两书的作者。由于路加用 protos (有如英文的 first),不是 proteros (比较两件东西的用字),有的人就以为还有第三本书。其实按希腊文的用法,protos 几乎已取代了 proteros,所以我们就不用考虑是否还有“续集”了。“论到耶稣开头一切所行所教训的,直到他借着圣灵吩咐所拣选的使徒,以后被接上升的日子为止。”-- 这是总结前书《路加福音》的记述。“行”和“教训”在原文都是现在式,还在继续的不定动词(present infinitive, linear action),意味着主耶稣在天上,透过圣灵,继续他在地上所行和所教训的工作。所以我们也可称《使徒行传》为《耶稣行传》。“圣灵”(pneumatos hagiou),这是第一次出现在《使徒行传》,全书用了将近50次。“直到他借着圣灵吩咐所拣选的使徒”指的是耶稣在地上所行的是随从圣灵引导,不然他又怎能遵从天父上帝的旨意;这里的“吩咐”指的是耶稣给门徒的大使命。(太二十八:16 - 20,路二十四:44 - 49)“上升”(原文是 anelempthe),虽然没有明言升上天堂,但在七十士译本,以利亚的升天就是用这个字。在下文(第9,10节),路加特别强调耶稣的升天,所以我们不要把“天堂”当作是迷信的观念。 “他受害之后,用许多的凭据将自己活活地显给使徒看,四十天之久向他们显现,讲说上帝国的事。”-- 耶稣复活之后,还念念不忘他的门徒,在四十天内,圣经记载了他十次显给门徒看,这些显现并非只是他们的幻想。“用许多的凭据”,原文是tekmerion,意思是复活的神迹(signs)是可以证明的(proofs)。大家如果知道路加医生是一位治史极度严谨的史学家,(请参考《石头还在呼喊》(新约篇)的《路加 - 第一流的史学家》)就明白他是经过许多考证,有了许多真凭实据,才将耶稣的复活记载下来的,所以我们也不用怀疑复活这回事。现在的所谓“神迹”是有凭有据的吗?耶稣在四十天内做什么?当他显现给门徒的时候,他是讲说上帝国的事;当他没有显现的时候,他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稣和他们聚集的时候,嘱咐他们说:‘不要离开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应许的,就是你们听见我说过的。约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几日,你们要受圣灵的洗。’”-- 耶稣在受难周一再的教导门徒,他去了是与他们有益,因为他要差遣圣灵来。(约十六:7)福音书没有记载耶稣要求他的门徒在耶路撒冷等待圣灵的降临,现在我们明白为什么门徒都聚集在耶路撒冷了。“等候”的文法是现在式直接不定动词(present active infinitive),所以是不停地等待,直到得到父所应许的。“不多几日”是多少天呢?你应该知道了吧。 “约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几日,你们要受圣灵的洗。”-- 对当时的使徒和门徒来说,“圣灵的洗”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当他们受“圣灵的洗”时,绝对不是有关得救和不得救的问题,乃是一方面表明了耶稣的应许“赐下圣灵”得到了应验,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他们是归入了基督的身体,建立了教会。当时的圣灵有形有声的降临(徒二:1 - 4),以及使徒和门徒的说方言/乡谈,都是一起特别的历史事件,是救恩史上的一个分水岭。以后当救恩第一次临到外邦人的时候(徒十:44),也就是另一个分水岭,我们也看到同样的事情发生。这种“圣灵的洗”是不会重演的。 “圣灵的洗”对以后信基督的人又是什么意思呢?要明白“圣灵的洗”的意义,我们要参考太三:11 或路三:16 施洗约翰所说的话:“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叫你们悔改。但那在我以后来的,能力比我更大,。。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第一要紧的是,这句话是对犹太人说的,不是对我们说的。施洗约翰的水洗,是一种象征式的悔改行动,不能叫他们得救。他们怎样才能得救呢?徒二:38 给了我们答案:“。。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 对犹太人来说,他们都是成人,若要从犹太教转换为基督教,他们就要诚心悔改,信耶稣是基督,同时奉基督的名受洗,这个受洗仍然是一个象征的行动,但与约翰的施洗不同,在他们信耶稣是基督和受洗的同时,基督将圣灵赐给他们,洁净他们,归入基督的身体。这就是“圣灵的洗”,也就是保罗说的“。。我们不拘是犹太人,是希腊人,。。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的意思。(林前十二:13) 对我们外邦人来说,我们信基督后,可能要经一段时间才会受洗,所以我们是在诚心悔改,信基督的当儿受了圣灵的洗,得了洁净,归入了基督的身体,以后的水洗仍然是一个象征的行动罢了。对我们来说,“圣灵的洗”绝对不是什么另一种灵洗,伴以说方言等外在的表现。 从文法上分析“圣灵的洗”是非常复杂的。第五节的原文是:ebaptisen hudati (英文是 baptised in water)...en pneumati baptisthesesthe hagioi (英文是 baptised in the Holy Spirit)。介词en 没有出现在“水”的前面,却用在“圣灵”是什么意思?介词 en 是翻译为英文的 in 还是 with ? 中文翻译是“在圣灵里受洗”还是“基督用圣灵给门徒施洗”?换句话说,“水”和“圣灵”是“位置格”(locative)还是“凭借格”(instrumental)?希腊文学者都众说纷纭。我个人认为:从文法上分析是不会得到结论的,最好还是从太三:11 或路三:16,看施洗约翰是怎样比较“水洗”和“灵洗”才会明白它的真义。 3。徒一:6 - 8& “6他们聚集的时候,问耶稣说:‘主啊,你复兴以色列国就在这时候吗?’7耶稣对他们说:‘父凭着自己的权柄所定的时候、日期,不是你们可以知道的。8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马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 “主啊,你复兴以色列国就在这时候吗?”-- 我在上一课不是说,如果你是耶稣的话,听到门徒这样问,一定会吐血。不过话又说回来,门徒毕竟是犹太人,他们跳不出那个犹太民族思想的框框,总以为耶稣就是那位要来,帮助他们脱离外邦人罗马政权桎梏的弥赛亚王。 “父凭着自己的权柄所定的时候、日期,不是你们可以知道的。”-- 主耶稣的回答也是挺有意思的。 复国吗,是有的,但什么国,他没有说明。是犹太人的国吗?还是上帝的国?至于时候,日期,我们都知道耶稣谈到他的降临时,说:“但那日子,那时辰,连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唯独父知道。”(太二十四:36)我们最好还是不要随意猜测。 “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马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 主耶稣的意思是:不要胡乱猜度末日的事情,现在要抓住机会,把福音传遍全地,从耶路撒冷、犹太、撒马利亚,直到地极。这一节经文是《使徒行传》的中心主题,是主耶稣颁布的“大使命”。我要大家注意:当上帝颁布以色列建国的大宪章时,(出十九:5 - 6),“。。在万民中作属我的子民。。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然后他吩咐他们建立会幕,上帝要住在他们中间。以色列人对整个神权制度的了解是:会幕(或圣殿)是全地的中心,世上万民都要来到耶路撒冷,聚集在这里,敬拜上帝。世人要“来”到耶路撒冷,才得到救恩。在新约,我们看到主耶稣颁布的“大使命”是: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太二十八:19)从哪里开始?从耶路撒冷,向外扩张,到撒马利亚,直到地极。 “作我的见证”-- 请问大家:要怎样为主耶稣作见证?_______________ 4。徒一:9 - 11 “9说了这话,他们正看的时候,他就被取上升,有一朵云彩把他接去,便看不见他了。10当他往上去,他们定睛望天的时候,忽然有两个人身穿白衣,站在旁边,说:11‘加利利人哪,你们为什么站着望天呢?这离开你们被接升天的耶稣,你们见他怎样往天上去,他还要怎样来。’” 路加医生是一位治史严谨的学者,他不是写小说,他从不夸大其词,也不故作戏剧化的描述。但与其他福音书的作者比较,他是唯一记述主耶稣的升天,有如是在场的目击者。你知道为什么吗?主耶稣在四十天内时隐时现,他很可能升天了不少次,福音书至少暗示了其中的一次。(约二十:17)现在他在众目睽睽之下,有形有体的,像嫦娥奔月一般,升上了天空。我们不知道他去了哪里。但重要的是:天使说,主耶稣怎样往天上去,他还要怎样来。这大概就是路加特意描述他升天的目的吧!主必要再来!我们绝对不用有一丝怀疑。 默想:“。。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一:8) 《灵命日粮》2002年五月十八日记载了下面一则故事: 一个早晨,当我在墨西哥湾的海滨漫步时,遇到一名坐在水中的中年男子。我们互相问好,接着他努力挣扎着站起来,开始讲述他的故事。 他的故事中充满了愤怒与仇恨!在他年轻时,正准备要拓展法律事业,却因二次大战而被征召入伍。在军中,他染上了疾病,不但造成身体残缺,心灵也充满痛苦。 他说这故事的时候,泪水布满了脸颊。我发现他需要上帝的爱,因此向他传福音。接着我问他说:“你愿相信基督,让他作你的救主吗?”他的回答令我震撼:“是的,我愿意。”结果,就在金黄色晨光照耀下,我们一起站在及膝的墨西哥湾中祷告。祷告完毕,他看着我,又说出另一句令人惊讶的话:“你知不知道,以前从来没有人跟我说过这些?” 这个男人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却从来没有人把上帝的救恩告诉过他。这似乎令人难以置信,不是吗?但是,如果有人问你:“你又多久没有亲自告诉人关于耶稣的事了?”你会如何回答?在我们热切地想把福音传给其他国度失丧人群之余,也不要忘了身边失丧的灵魂。&
(Richard W De Haan)
第三课 - 门徒在大楼上的等待经文:徒一:12 - 26主旨:在主耶稣升天和圣灵降临这两个“高潮”之间,路加记载了门徒在大楼上的祷告等待,以及抽签拣选另一位使徒代替加略人犹大。1。在上一课我解释了“圣灵的洗”后,有人问我灵恩派是怎样理解这个“洗”的。在《网上灵粮》的网站上,我在以下两个栏目都有解释“圣灵的洗”:A。在《袖珍神学词典》,大家只要输入关键词“圣灵的洗”(没有引号),就可以看到许多有关这个词条的项目,其中包括了灵恩派《神召会》(Assembly of God)对“圣灵的洗”的详细诠释。B。在《疑难解答》栏的第二十题,我也有解释几个有关圣灵的词语,如圣灵的充满、圣灵的恩膏、圣灵的印记和圣灵的洗。解释圣灵的洗时,除了我自己的解释外,我也引用了章立生博士和唐崇荣牧师的话。大家不妨进去参考一下。不管灵恩派怎样的解释,他们都跳不出那个框框,就是把《使徒行传》所记述的事件,当作是规范来建立教义。他们自己也知道这样做很难令人信服,为了拉近自己和传统福音派的距离,有的人就想从以前的基督教伟人身上,挖掘他们的属灵经历以支持他们的教义。其中一个伟人是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他的追求成圣的经历成为灵恩派的“救星”。约翰卫斯理是英国国教圣公会一位牧师的儿子。他从小当然就自命是基督徒,但却没有重生得救的经历。从1735年开始,用了整整四年的时间,他到处去寻找那种得救的确据。在认识了德国摩拉维亚敬虔派的基督徒后,他终于在1739年一月一日的一个聚会中,被圣灵大大地感动,有了得救和成圣的经历。他在《日记》这样写:“。。六十多位弟兄都出席这里的一个爱筵。我们祷告到早晨三点,一种神奇的能力临到我们,许多人大喊,许多人跪在地上,喜乐得难以形容,许多人都仆倒在地上,不久,我们发觉神奇秒可畏的权能临到我们。不禁齐声欢呼,‘我们赞美你,主啊!你是我们的主。’”灵恩派就把这种经历称为“第二次恩典”或“第二次祝福”。约翰卫斯理的属灵经历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和他同时期被上帝重用的怀特菲尔德(George Whitefield)就完全没有这样的经历。我们都知道上帝是用这次元旦日圣灵的降临,开启了“大觉醒运动”,发动了广大的传布福音工作。把个人属灵的经历当作是规范,用它来建立或支持教义,是非常危险的。一些异端和极端的教主就是把自己的属灵经历当作是规范,要人人都跟随。还有一些灵恩派的人比较聪明,他们学会了“以经解经”,从旧约里找寻“预表”以解释“圣灵的洗”为“第二次恩典或祝福”。我在互联网上看到一个灵恩派的大牧师这样说:“基督徒有一个很重要的经历,就是要受圣灵的洗,这是不同于重生得救的经历。重生得救就像我们在灵里过了红海,耶稣的宝血洗净了我们的罪,使我们离开埃及世界。但是我们还必须要过约旦河,而不是继续停留在旷野里漂流,乃要进入神所应许之迦南地。神的旨意是要我们离开埃及世界,立刻就进到祂所应许的流奶与蜜之地。但很多人就像当年以色列人,一直还在旷野里打转,却没有进到下一个经历,就是过约旦河。”(参考)这位牧师不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就是解经有问题。我们都知道过红海的是第一代犹太人,过约旦河的却是另一代的人。耶和华上帝本来是叫第一代的人过红海后,经过旷野,来到加低斯,就从那里上去入迦南应许地。由于他们的不信,上帝惩罚这一代的人,使他们在旷野漂流四十年,全部葬身在那里(民十四:29 - 35)。至于第二代的人,或那些过红海时仍幼小的,上帝要他们有相似的过约旦河经历,更重要的是,借着过约旦河的神迹,耶和华使约书亚在以色列众人眼前尊大,百姓敬畏他,像从前敬畏摩西一样。(书四:14)所以,说过红海是预表重生得救的洗,而过约旦河是预表基督徒第二次要受的“圣灵的洗”,或“第二次的恩典”,是很离谱的。 还有人开口闭口就说:“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来十三:8)所以,他在初期教会所行的,在今天和以后都会重演。当然谁也不会对“耶稣基督昨日、今日。。。是一样的。”提出质疑,但只因为他是一样的,就推论说他所做的也必然一样,是完全站不住脚,是不符合逻辑的。那些整天谈医病赶鬼的,为什么不重演耶稣的咒诅无花果树,叫死人复活,或行类似五饼二鱼的神迹叫人有的吃。。。或像旧约的上帝行神迹使人走干地过河。。。这样不是更加轰动,更能为主耶稣作见证,吸引更多人归向基督? 我说了那么多,是否就意味着今天上帝不再透过基督徒和教会行神迹奇事?当然不是,上帝行的神迹数也数不尽,他喜欢怎样做就怎样做,我们不必强求。(罗九:20) 2。徒一:12 - 14& “12有一座山,名叫橄榄山,离耶路撒冷不远,约有安息日可走的路程。当下,门徒从那里回耶路撒冷去,13进了城,就上了所住的一间楼房;在那里有彼得、约翰、雅各、安得烈、腓力、多马、巴多罗买、马太、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奋锐党的西门和雅各的儿子(注:或作&兄弟&)犹大。14这些人同着几个妇人和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并耶稣的弟兄,都同心合意地恒切祷告。” “有一座山,名叫橄榄山,离耶路撒冷不远,约有安息日可走的路程。当下,门徒从那里回耶路撒冷去。。”-- 从这一节,我们知道主耶稣升天的地点是在橄榄山(伯大尼是在橄榄山的东边约2.5公里,路二十四:50),离开耶路撒冷约安息日可走的路程,就是2000 cubits 肘,或一公里左右。(按出十六:29 和民三十五:5的解释) “进了城,就上了所住的一间楼房;在那里有彼得、约翰、雅各、安得烈、腓力、多马、巴多罗买、马太、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奋锐党的西门和雅各的儿子(注:或作&兄弟&)犹大。”-- 按照传统的说法(可惜没有确证),这间大楼就是马可大楼(徒十二:12),也就是主耶稣和门徒吃逾越节羊羔的大楼。(可十四:15,路二十二:12)十一个使徒的大名都记载在这节,就是少了出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有关十二个门徒名字的争论) “这些人同着几个妇人和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并耶稣的弟兄,都同心合意地恒切祷告。”-- 按下文第15节,人数共有一百二十名。他们在做什么?相信这是主耶稣返回天庭后最有兴趣,也最急着要知道的。为什么呢?因为他道成肉身,来到地上,门徒跟随他整整有三年多的时间,由于他们的心窍不开,一直无法了悟耶稣的使命,还以为他要建立的是一个属世的王国。耶稣在最后的受难周还给他们上了一个密集的课程,在复活后的四十天还给他们“恶补”,为的就是希望在他离开后,这些门徒懂得怎样做。如果你是门徒,你会怎样做?开会商议要怎样组织一个团体,教导人耶稣所传讲的信息?还是推出一系列的计划,做这个,做那个。。。若是如此,主耶稣在天上一定悲痛欲绝,因为他的死在十字架上,为人舍身流血,将要前功尽弃。他盼望门徒要做的是什么?只有一件事,不是要他们用脑,而是要他们跪下,“同心合意,奉他的名,恒切祷告。”只要他们不依靠自己的聪明,肯谦卑地跪下祷告,主耶稣就能在天上继续他在地上未完成的工作,他就能“要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圣灵),叫他永远与你们同在。”(约十四:16)若门徒不祷告,主耶稣所应许的圣灵就不会来,就算大能的上帝也有不能做的事!感谢主,门徒跪下祷告,上帝救赎世人的计划可以展开。亲爱的弟兄姐妹,你学到了这个功课吗?_______________ 还有,门徒是怎样祷告的?他们是犹太人,本来就已经会祷告,他们是否还像以前作犹太人式的祷告呢?主耶稣在世的时候,曾教他们很多有关祷告的功课,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教导,如太六:5 - 13 和路十八:1 - 8等。(请大家参考《在基督的祷告学校》)他们跟随了主耶稣这么久,必然记得其中的一些功课,也一定在祷告中有操练。但问题是:主耶稣在地上的时候,他们不可能奉主耶稣的名祷告,因为这是没有意义的。现在主耶稣离开了,他们就一定要奉主耶稣的圣名祷告,天父上帝才会垂听。这是他们要学习的第一个功课。 他们要祷告多少天?复活后耶稣在地上四十天,圣灵是在五旬节降临,所以他们祷告了十天。我们可以说,这是“儆醒祷告”,主耶稣曾不断地教导他们这个功课。(可十四:38)等十天才看到祷告的“果效”,也就是圣灵的降临,难吗?启示录二章10节在给士每拿教会的信里,有所谓“魔鬼要把你们中间几个人下在监里,叫你们被试炼,你们必受患难十日。”耶四十二:7 记载了先知耶利米等了十天后,他的祷告有了回应。那些与祷告的事无关的人可以为这“十日”的长短争辩的面红耳赤,但对于那些与祷告的事项息息相关的人,就算等待一个小时都是长时间,觉得不耐烦。我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所以我就不举例了。感谢主,门徒学到了一个宝贵的祷告功课。我想请问大家,为什么主耶稣不在第四十九天升天,这样门徒就不用等上十天,不是更好吗?__________ 3。 徒一:15 - 26& “15那时,有许多人聚会,约有一百二十名,彼得就在弟兄中间站起来,16说:‘弟兄们,圣灵借大卫的口,在圣经上预言领人捉拿耶稣的犹大,这话是必须应验的。17他本来列在我们数中,并且在使徒的职任上得了一分。18这人用他作恶的工价买了一块田,以后身子仆倒,肚腹崩裂,肠子都流出来。19住在耶路撒冷的众人都知道这事,所以按着他们那里的话给那块田起名叫亚革大马,就是血田的意思。20因为诗篇上写着说:&愿他的住处变为荒场,无人在内居住,&又说:&愿别人得他的职分。&21所以主耶稣在我们中间始终出入的时候,22就是从约翰施洗起,直到主离开我们被接上升的日子为止,必须从那常与我们作伴的人中,立一位与我们同作耶稣复活的见证。’23于是选举两个人,就是那叫做巴撒巴,又称呼犹士都的约瑟和马提亚。24,25众人就祷告说:‘主啊,你知道万人的心。求你从这两个人中,指明你所拣选的是谁,叫他得这使徒的位分。这位分犹大已经丢弃,往自己的地方去了。’26于是众人为他们摇签,摇出马提亚来;他就和十一个使徒同列。”  从这段经文开始,我们看到使徒彼得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他是门徒的非正式代言人(徒二:14),可能还是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究竟什么时候开始,耶稣的弟兄雅各似乎取代了他在耶路撒冷教会的地位,我们不得而知。(徒十五:12,雅各书) “圣灵借大卫的口,在圣经上预言领人捉拿耶稣的犹大,这话是必须应验的。”-- 从这一节开始,我们看到使徒引用旧约经文来支持他们的论点。在第二十节,彼得是引用诗六十九:25 和一百零九:8 证明加略人犹大的卖主和他的惨死是早已在圣经预言的。我请大家好好地读一下这两首诗篇,平心静气地问自己,如果彼得不是说这两节经文指的是犹大,你会相信吗?我自己肯定不会作这样的联想。让我顺便一提,新约作者引用旧约经文时,多是凭记忆,因为他们不像我们有一本旧约圣经在身边,当时旧约的每一本书都是一卷重重的卷轴,而且又很昂贵,不是每一个人可以拥有的。还有,他们引用的旧约经文时常是出自《七十士译本》(希腊文翻译版),所以它的字句不会和我们手上的旧约一样。现在问题来了:我们可以学彼得的这样引用旧约经文吗?我的回答是:断乎不可!彼得,雅各,保罗和其他作者是在圣灵的默示下引用的,我们不是他们,千万不要自视过高,以为自己独得天机,视自己与使徒同等,随意地引用旧约经文来支持自己的教义论点。切记!切记!我再说:切记!& “。。以后身子仆倒,肚腹崩裂,肠子都流出来。”-- 犹大究竟是怎样死的?太二十七:5 说他是吊死的。一般解经家都认为,他上吊,但绳子折断,就面朝下仆倒在地,肚腹崩裂,肠子都流出来。 “按着他们那里的话给那块田起名叫亚革大马,就是血田的意思。”-- “那里的话”指的是亚兰文(Aramaic)。“亚革大马”是Akeldama,是血田的意思。太二十七:7 和这里给血田的解释都可以接纳。 “所以主耶稣在我们中间始终出入的时候,就是从约翰施洗起,直到主离开我们被接上升的日子为止,必须从那常与我们作伴的人中,立一位与我们同作耶稣复活的见证。”-- 这是彼得给“使徒”所下的定义。按这定义,保罗就不是使徒了。但若从弗二:20 “(教会)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谁敢说保罗没有资格被称为使徒呢? “于是选举两个人,就是那叫做巴撒巴,又称呼犹士都的约瑟和马提亚。众人就祷告说:‘主啊,你知道万人的心。求你从这两个人中,指明你所拣选的是谁,叫他得这使徒的位分。这位分犹大已经丢弃,往自己的地方去了。’于是众人为他们摇签,摇出马提亚来;他就和十一个使徒同列。”-- 我们对这种摇签拣选使徒的方法可能觉得怪怪,但对犹太人来说,这是合神旨意的。箴言十六:33说:“签放在怀里,定事由耶和华。”问题是:为什么一定要凑足十二个使徒?我想这是要和旧约的十二支派相对。在启示录有十二和二十四的数目,这是上帝预定的数字。我们对“马提亚”(Matthias)一无所知,以后也不再听到他的名字;我们不要把他和保罗相比,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有人说,拣选使徒的事发生在圣灵降临之前,所以彼得的做法是太冲动,他应当等到圣灵降临后才拣选使徒,才是合乎上帝的旨意。对这样的说法,我们就姑妄听之好了。 默想:“。。都同心合意地恒切祷告”(徒一:14) “同心合意”的原文是 homothumadon,英文是 with one accord,在《使徒行传》共出现十一次之多,保罗只用了一次(罗十五:6)。 “恒切”的原文是 proskartereo,英文是 continuing steadfastly,有死命抓住不放的意思。 请你在班上与学员分享,怎样才算是“同心合意地恒切祷告”?
第四课 - 五旬节 - 圣灵降临经文:徒二:1 - 13主旨:在上帝所定的“五旬节”那天,圣灵降临在门徒身上,就如主耶稣所应许的。1。太十八:19 - 20 说:“我又告诉你们,若是你们中间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求什么事,我在天上的父必为他们成全。因为无论在哪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上一课我们看到门徒聚集在大楼上“同心合意地恒切祷告”,怪不得他们的祷告是那么的有果效,十天之后,圣灵就降临在他们的身上。他们的祷告是完全符合上帝的旨意,因为主耶稣在地上的时候,已经三番四次地告诉他们,他去了之后,就会差遣圣灵到他们那里来。(约十四:15,十五:26,十六:7),甚至在升天之前,还再次提醒他们,叫他们在耶路撒冷等待,直到领受了圣灵的洗。(徒一:4 - 5)& &
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就算是合乎上帝旨意的祷告,上帝还是要他们学习等待十天的功课。诗二十七:14 说:“要等候耶和华!当壮胆,坚固你的心。我再说,要等候耶和华!”诗四十:1 说:“我曾耐性等候耶和华,他垂听我的呼求。”所以,凡等候耶和华上帝的,必不至于羞愧,这就是上帝要我们学习的一个功课。大家还记得旧约撒母耳记上第十章,先知撒母耳要扫罗先下到吉甲,在那里等候七天,等撒母耳到了那里,才可以献祭。(撒上十:8)结果是:扫罗在那里等得不耐烦,就私自献上燔祭。撒母耳说:“你做了糊涂事了,没有遵守耶和华你上帝所吩咐你的命令。。”(撒上十三:8,9,13)等候!等候!等候!弟兄姐妹们,这是我们一生要学的功课。& &
大家也不要以为门徒“同心合意”地祷告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在使徒里就有渔夫,税吏,奋锐党人。。每个人对主耶稣的应许都各有各的解释,“圣灵的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们也不清楚。在当时,他们也没有什么“预表”的观念;不然的话,也许还可以作个推想,既然主耶稣是在逾越节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他所应许的圣灵可能是在五旬节,以色列人庆祝庄稼初熟的收割节降临。(利二十三:15 - 22)所以,我们千万别以为“同心合意地恒切祷告”是容易的事,在那种似乎绝望的环境底下,在祷告中抓住主耶稣所给的应许是他们最后的一线希望。2。徒二:1 - 4 “1五旬节到了,门徒都聚集在一处。2忽然,从天上有响声下来,好像一阵大风吹过,充满了他们所坐的屋子,3又有舌头如火焰显现出来,分开落在他们各人头上。4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 五旬节(Pentecost)是什么节日?这是记载在利二十三:15 - 22 和申十六:9 - 11 的一个犹太人的节日。按犹太人的历法,正月(尼散月)(阳历三/四月)的十四日是逾越节(Passover),在黄昏的时候吃羔羊,纪念以色列人离埃及时,灭命的天使没有杀死以色列人的长子;接着是七天的 无酵节,从十五日开始,直到二十一日(出十二:1 - 20,利二十三:5 - 8)。二十一日是初熟节,是他们庆祝收割大麦的日子(利二十三:9 - 14)。然后,从节期的安息日的次日献摇祭的那日算起,共七个安息日的次日,也就是五十天后,他们就庆祝农作的收成(小麦),把初熟之物献给上帝,故称七七节或收割节(利二十三:15 - 21),也就是新约的五旬节。(在阳历五/六月)“忽然,从天上有响声下来,好像一阵大风吹过,充满了他们所坐的屋子,又有舌头如火焰显现出来,分开落在他们各人头上。”-- 就在五旬节当天,象征收割的日子,主耶稣应许的圣灵降临在门徒的身上。按路加的记载,圣灵是有声有形的落在门徒的头上。当时路加不在场,他又怎么看到呢?我们只能推论,路加在收集资料的时候,他一定有采访在场的人,问个清楚。我们要注意他的用字,如“好像”(原文hosper),“如”(原文 hosei),当时在场的是否真的看到“火焰”,我们不知道。至于“响声”,由于下文说“这声音一响,众人都来聚集。。”路加的报道应该是可信的。“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 上文徒一:5主耶稣应许的“圣灵的洗”,这里被称为“圣灵充满”(原文是 eplesthesan pneumatos hagiou)。“充满”的原文是 pimplemi 或 pletho,只有路加把这个字用在圣灵充满人的身上。(路一:15,徒二:4,四:8,31,九:17,十三:9)保罗在以弗所书五:18 “要被圣灵充满”所用的原文是 pleroo,用字虽不同,但意思则是一样。我们可以说,“圣灵充满”是一个 generic term 一般用字,在圣灵充满之下,有“圣灵的洗”,“圣灵的恩膏”,“圣灵的印记”等不同的特殊功能。(请参考《疑难解答》第二十题)当一个人被圣灵充满的时候,他的身、心、灵是被圣灵完全的掌管。“。。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 “别国的话”原文是 glossais,英文翻译为 tongues。在保罗的书信,glossa 指的是方言或灵语,一种天使的语言。(林前十二:10,28,30,十三:1,8,十四:2,4-6,9,13,14,18,19,22,23,26,27,39)按保罗的说法,在教会里若有人说灵语,就一定要有人翻译,才能造就人。若是在个人的祷告和敬拜的场合,保罗说这是一种圣灵的恩赐,是圣灵随己意分给各人,只能造就自己,不能造就别人;虽然他自己说灵言比众人还多,但他宁可用悟性说话教导人。(林前十二:11,十四:18,19)我们在这里不要把门徒说的 glossais 和保罗说的 glossa 混为一谈。中文圣经把glossais 翻译为“别国的话”是根据下文徒二:6,8 的 dialektoi,英文是 language 而采用的。那里说众人听到门徒用众人的乡谈说话。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神迹,是圣灵赐给门徒语言的口才。在第11节,glossais 却被翻译为“乡谈”,其实就是“别国的话”。3。徒二:5 - 11& “5那时,有虔诚的犹太人从天下各国来,住在耶路撒冷。6这声音一响,众人都来聚集。各人听见门徒用众人的乡谈说话,就甚纳闷,7都惊讶希奇说:‘看哪,这说话的不都是加利利人吗?8我们各人怎么听见他们说我们生来所用的乡谈呢?9我们帕提亚人、玛代人、以拦人,和住在美索不达米亚、犹太、加帕多家、本都、亚西亚、10弗吕家、旁非利亚、埃及的人,并靠近古利奈的利比亚一带地方的人,从罗马来的客旅中,或是犹太人,或是进犹太教的人,11克里特和阿拉伯人,都听见他们用我们的乡谈,讲说上帝的大作为。’”聚集在大楼下的是从四面八方来的虔诚的犹太人。犹太人可能有许多地方性的节日,但所有的人都应当参加一年三次全国性的大庆典,就是逾越节、五旬节和住棚节。所以,五旬节时的耶路撒冷是非常热闹的地方。这是上帝特意安排的,叫福音能够借着这班人带回他们的家乡。他们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帕提亚人”(Parthians),“玛代人”(Medes),“以拦人”(Elamites)和“住在美索不达米亚”(residents in Mesopotamia) -- 这些都是过去被亚述王掳去的北国以色列十族和那些没有从波斯回归的犹太人的后裔。他们的乡谈是 Aramaic,亚兰语。“犹太”(Judea),“加帕多家”(Cappadocia)、“本都”(Pontus)、“亚西亚”(Asia)、“弗吕家”(Phrygia)、“旁非利亚”(Pamphylia) -- 这些都是从叙利亚,小亚细亚地区来的人。“埃及的人”(Egyptian),“并靠近古利奈的利比亚一带地方的人”(in the parts of Libya about Cyrene) -- 这些都是从北非地区来的犹太人。“从罗马来的客旅中”(strangers of Rome) -- 当时在罗马的犹太人估计有四到六万人。“或是犹太人,或是进犹太教的人”-- 外邦人进犹太教必须经过三重礼仪:“割礼”、“洗礼”和“献祭”(圣殿还在的时候)“克里特”(Crete)和“阿拉伯人”(Arabics) -- 这里的阿拉伯人指的是 Nabataean Arabs,就是在红海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阿拉伯人。总之,这里记录了当时从各地来朝圣的犹太人,他们由于离开巴勒斯坦已经很久远,所以很多都不会希伯来语,用的都是他们的乡谈。“都听见他们用我们的乡谈,讲说上帝的作为。”-- 在圣灵的充满下,门徒从他那里得到说外语的口才,对聚集在大楼下的犹太人讲说上帝的作为。请问:“上帝的作为”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你是门徒,你能够讲述一篇有关“上帝的作为”的讲章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徒二:12 - 13 “12众人就都惊讶猜疑,彼此说:‘这是什么意思呢?’13还有人讥诮说:‘他们无非是新酒灌满了。’”“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也是我要问大家的:五旬节圣灵降临在门徒身上,又名“圣灵的洗”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我们时常被灵恩派把“圣灵的洗”和“讲方言,或灵语”混为一谈而搞糊涂了。“圣灵的洗”是主耶稣给门徒的一个应许,说他去了之后,就会差圣灵到他们那里来。现在,在上帝所预定的一个日子 - 五旬节,这个应许果然应验了,圣灵有声有形的降临。他们还得到圣灵所赐的口才,用别国的话对当时聚集在一处的犹太人,讲说上帝的作为。圣灵的降临开启了一个新的世代,现在圣灵上帝透过基督的门徒和所建立的教会,将福音广传,以完成基督委托给他们的“大使命”。这是一个历史上的分水岭,是一个历史事件,表明教会的诞生,所以是不会重演的。“还有人讥诮说:‘他们无非是新酒灌满了。’”-- 旁观的人有的说,门徒是喝醉了酒,这也许是他们听不懂门徒用乡谈对众人所说的话。总之,我们要留意他们是在“讥诮”门徒,因为他们不过是“渔夫之辈”,是“没有学问的丁民”(徒四:13)。下一课,我们要看门徒作怎样的回应。默想:在撒上十:10 有记载:“扫罗到了那山,有一班先知遇见他,上帝的灵大大感动他,他就在先知中受感说话。。。此后有句俗语说:‘扫罗也列在先知中吗?’”这样的受感说话是旧约先知的特权,一般人是得不到的。扫罗之所以受感说话,是撒母耳预先告诉他的,作为他被立为王的确证。(撒上十:6)圣经没有记载他说了什么话,是灵语吗?还是讲述上帝的作为?我们不知道。但千万不要因此就断言,凡受感的就必说灵语,或讲述上帝的作为。在撒上十一:6,扫罗又被圣灵大大感动,但他没有说灵语,也没有讲述上帝的作为,这次他发了义怒,号召以色列民出来打战。所以,我再说一遍,不要将圣灵在个人身上所做的事,随意地列为规范,建立教义,这是很危险的。
第五课 - 教会历史上的第一篇讲章(一)经文:徒二:14 - 47主旨:分析彼得在五旬节对犹太人所传讲的第一篇讲章。1。有人问我,为什么五旬节圣灵的降临是标志着基督教会的诞生?还叫我指出相关的经文。我在主里感谢这位弟兄(或姐妹),他查经不是囫囵吞枣,照单全收,乃是慎思明辩,追根究底。说实在的,圣经没有任何一处地方说明教会是何时诞生的。为什么呢?我们千万不要有那种观念,认为当时的门徒领受了圣灵的洗后,就离开了犹太会堂,兴建基督教堂。不是的!门徒根本没有“基督教会”和“教堂”的观念,这种观念是要经过一段时间才逐渐形成的。在《使徒行传》,我们还时常看到信主的犹太人在圣殿或会堂行走,虽然他们也开始了在家中的聚会和敬拜。我们要注意的是,“基督徒”这个称谓是要在徒十一:26 的安提阿才有的。对于罗马政权来说,他们更本就分不开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的异同,因为基督徒团体在崇拜和运作方面,基本上有犹太会堂的相同作用,所以要过了好多年(有说四十年),他们才知道什么是基督教。& &
但有一件事却是我们不能否认的:在五旬节圣灵降临之后,那些犹太人归向耶稣基督的,都开始意识到他们是属于一个特别的群体,就是基督的群体,是从犹太人群体里被分别出来的。我们可以从新约作者给这群体的一个名字 ekklesia 看得出来,这个字被翻译为“教会”,不同于犹太人的会堂 sunagoge。Ekklesia 不是门徒新造的字,原本是指希腊社区中,一群被召唤出来以便处理公务的市民。从字源学来说,它是由两个词组成:ek“出”和 klesis “呼召”,因此是指被呼召出来的任何群体。《七十士译本》用这字来翻译旧约的 qahal Yahweh ,就是“上帝的子民”或“属上帝的群体”。犹太人归信基督耶稣后,慢慢形成了他们的群体意识,觉得需要找一个适当的名词来称呼自己,他们就采用了 ekklesia& 这字,有别于 sunagoge。在新约里,除了雅二:2 以 sunagoge 称呼教会外,其他地方都用 ekklesia,意思是,从未得救的人中被呼召出来,集合而成的一个信徒团体。五旬节圣灵降临的时候,也就是这个呼召的开始,所以一般解经家就以这事件标志基督教会的诞生。2。徒二:14 “彼得和十一个使徒站起,高声说:‘犹太人和一切住在耶路撒冷的人哪,这件事你们当知道,也当侧耳听我的话。’”从这节开始,一直到第三十六节,记载了教会历史上的第一篇讲章。代表使徒发言的是彼得,但他们全部都站起来,表示心里合一。他们的听众是谁?是当时住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和从各地到这里朝圣的犹太人。彼得在这篇讲章所采用的词汇、引用的经文、结构,逻辑等都是以犹太人为对象;对外邦人来说,这篇讲章可能一点都起不了作用。有的人以为只要是圣经的话,就一定要仿效,所以把这篇讲章当作是模式,若不按照这个模式,传讲的信息就离开了福音的内容本质。这种看法是很不正确的。持这种看法的人,我建议他们看看这本书,明白什么是有效的演讲。(传道人更应该熟读这本书。)《讲话的艺术》(The challenge of Effective Speaking),Rudolph F. Verderber 著,范晓煦/余敦海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年一月版。(
)3。徒二:15 - 21& “15你们想这些人是醉了;其实不是醉了,因为时候刚到巳初。16这正是先知约珥所说的:17上帝说:在末后的日子,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你们的儿女要说预言;你们的少年人要见异象;老年人要做异梦。18在那些日子,我要将我的灵浇灌我的仆人和使女,他们就要说预言。19在天上,我要显出奇事;在地下,我要显出神迹;有血,有火,有烟雾。20日头要变为黑暗,月亮要变为血;这都在主大而明显的日子未到以前。21到那时候,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彼得的整个信息可以分成几个段落:14 - 21 节 -- 引用旧约预言解释五旬节的事件。22 - 28 节 -- 复述主耶稣的事工,受死,复活,加上经文的佐证。29 - 36 节 -- 宣告主耶稣被高举,上帝已经立他为主,为基督,并加上经文的佐证。38 - 40 节 -- 呼吁众人悔改,归向基督耶稣。在其他讲章里,如三:12 - 26,五:30 - 32,十:36 - 43,十三:16 - 41,我们都约略看到相似的段落。五旬节圣灵降临是发生在那个时辰?彼得说是在巳初,原文是 hora trite,英文是 the third hour,从早上六时算起,故是九点正。那些旁观的人说门徒的被圣灵充满,用乡谈讲说上帝的大能,是因为醉了酒。彼得反驳说,怎么可能呢,现在才是早上九点。但要怎样解释这个现象呢?很奇妙的,彼得竟然在真理的圣灵(约十六:13)引导下,引用旧约的经卷约珥书二章28 - 32节,说明这是预言的应验,更本不必大惊小怪。我在第三课讲解徒一:16 - 20,彼得引用旧约经文说犹大出卖主耶稣和他的吊死,完全是预言的应验时,有这样说:“新约作者引用旧约经文时,多是凭记忆,因为他们不像我们有一本旧约圣经在身边,当时旧约的每一本书都是一卷重重的卷轴,而且又很昂贵,不是每一个人可以拥有的。还有,他们引用的旧约经文时常是出自《七十士译本》(希腊文翻译版),所以它的字句不会和我们手上的旧约一样。现在问题来了:我们可以学彼得的这样引用旧约经文吗?我的回答是:断乎不可!彼得,雅各,保罗和其他作者是在圣灵的默示下引用的,我们不是他们,千万不要自视过高,以为自己独得天机,视自己与使徒同等,随意地引用旧约经文来支持自己的教义论点。切记!切记!我再说:切记! ”在众多先知书里,约珥书是一本似乎可以“用之四海而皆准”的预言书。为什么呢?因为书里既没有告诉我们约珥是何许人(只知道他是毗土耳的儿子),也没有提到任何王的名字,所以我们完全不知道先知书的背景。我们只知道先知“开金口”之前,地上来了一场可怕的蝗虫之灾;先知借此灾来警告当时的人要知罪悔改,不然耶和华上帝将要兴师问罪,审判他们。全书以“耶和华的日子”作为主题,这一日是上帝要亲自干预历史的日子;它既是一个审判日,可怖的日子,也是一个新时代的诞生,圣灵要浇灌凡有血气的人。。。。犹太人在圣殿被烧毁,流亡异乡后,他们开始怀疑作为上帝所拣选的子民,本应享有特权的,何以现在沦为难民,受外邦人的蹂躏。他们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他们梦寐以求的,就是耶和华的日子早日降临,开启一个犹太人的黄金时代。现在,彼得在圣灵的感动下,凭记忆引用约珥书的这段经文,说五旬节圣灵的降临就是上帝干预历史的日子。若照约珥书这段文字的字面意义,谁也不会说这是指五旬节圣灵的 降临,因为那天根本就没有看到日头变黑,月亮变血等征兆,所以我们只能说,彼得只是“借用”它作为类似的“对比”,约珥的预言可能要在另一个日子才真正的应验。“到那时候,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 这大概是彼得所要强调的一点,这也是讲章里段落之间的过渡句(transition sentence)。4。徒二:22 - 28& “22以色列人哪,请听我的话:上帝借着拿撒勒人耶稣在你们中间施行异能、奇事、神迹,将他证明出来,这是你们自己知道的。23他既按着上帝的定旨先见被交与人,你们就借着无法之人的手,把他钉在十字架上杀了。24上帝却将死的痛苦解释了,叫他复活,因为他原不能被死拘禁。25大卫指着他说:我看见主常在我眼前,他在我右边,叫我不至于摇动。26所以我心里欢喜,我的灵(注:原文作&舌&)快乐;并且我的肉身要安居在指望中。27因你必不将我的灵魂撇在阴间,也不叫你的圣者见朽坏。28你已将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必叫我因见你的面(注:或作&叫我在你面前&),得着满足的快乐。”彼得解释了圣灵降临的这个现象后,在过渡句里有“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的说法,那么“主”是谁呢?这是他接下来要解说的。“上帝借着拿撒勒人耶稣在你们中间施行异能、奇事、神迹,将他证明出来,这是你们自己知道的。”-- “主”是谁呢?“主”就是拿撒勒人耶稣。为什么“求告他的名就得救”呢?有谁为他作见证呢?上帝亲自为他作见证,因为耶稣行了“异能、奇事、神迹”。“异能”的原文是 dunamis,英文是 miracles,指的是一种展现巨大能力的行为,暗示超自然的力量。“奇事”的原文是 teras,英文是wonders,常常与“神迹”(semeion)连用,这字的意义要点是视神迹为一件奇妙、无从解释的事,让人深感惊讶。“神迹”的原文是semeion,英文是 signs,就是记号,是约翰福音书记载的神迹所用的字,强调的意义是:神迹是个记号,要带出某些属灵的意义或教训,把人指向上帝。上帝是透过耶稣在地上所行的,证明耶稣是他所差遣来的人,他就是“主”。“他既按着上帝的定旨先见被交与人,你们就借着无法之人的手,把他钉在十字架上杀了。”-- 上帝差遣来的主耶稣却被无法无天的犹太人钉在十字架上杀了。彼得说,他是按着上帝的定旨先见被交与人的。“定旨”的原文是 horismene boule,英文是 determinate counsel,“先见”的原文是 prognosis,英文是 foreknowledge,换句话说,十字架并非偶然发生的事,而是在永恒里,上帝就已经计划好了。过去跟随耶稣的门徒对耶稣走十字架的道路完全不能领会,现在却突然间心窍打开,明白这个“预知”和“预定”的深奥道理,这是真理的圣灵给他们的教导。(约十六:13) “上帝却将死的痛苦解释了,叫他复活,因为他原不能被死拘禁。”-- “死”不能拘禁主耶稣,因为耶稣是借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魔鬼(来二:14)。上帝把死的痛苦解除,叫耶稣复活。这是魔鬼完全无法参透的道理。为什么呢?因为魔鬼是“邪恶”,不明白什么是“爱”,不明白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那些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的道理。 第 25 - 28节是引自诗十六:8 - 11节。彼得的意思是,耶稣的复活也是按着上帝的定旨和先见而行的。大卫王在圣灵的感动下“不知不觉”地,预言弥赛亚将会从死里复活。保罗在徒十三:35 也引用相同的经文。耶稣的复活印证了什么呢?这就过渡到信息的下一段。 5。徒二:29 - 36& “29弟兄们!先祖大卫的事,我可以明明地对你们说:他死了,也葬埋了,并且他的坟墓直到今日还在我们这里。30大卫既是先知,又晓得上帝曾向他起誓,要从他的后裔中立一位坐在他的宝座上,31就预先看明这事,讲论基督复活说:他的灵魂不撇在阴间;他的肉身也不见朽坏。32这耶稣,上帝已经叫他复活了,我们都为这事作见证。33他既被上帝的右手高举(注:或作&他既高举在上帝的右边&),又从父受了所应许的圣灵,就把你们所看见、所听见的浇灌下来。34大卫并没有升到天上,但自己说:主对我主说:你坐在我的右边,35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36故此,以色列全家当确实地知道,你们钉在十字架上的这位耶稣,上帝已经立他为主,为基督了。” 耶稣的复活印证了他的确是上帝所拣选的那一位,所以不管听众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信息的中心都是基督耶稣的从死里复活。不同的是,对犹太人来说,耶稣是基督(Christ),是犹太人千等万等的弥赛亚(Messiah);对外邦人来说,他们没有弥赛亚的观念,他们需要知道的却是,该撒不是主,自己不是主,耶稣才是主(Lord)。总之,没有复活便没有基督教!& 彼得在这里是解释他引用的诗十六:8 - 11节。按彼得的说法,大卫王是知道自己在诗中提到的“他的灵魂不撇在阴间;他的肉身也不见朽坏”,指的不是自己,而是上帝应许以后要来的那位坐在宝座上的王。(撒下七:12 - 13) 这个王就是耶稣,上帝已叫他从死里复活,将他升为至高,坐在全能者的右边。犹太人怎么知道这是真的呢?彼得说:“(他)从父受了所应许的圣灵,就把你们所看见、所听见的浇灌下来。”刚才五旬节发生的事就是确证。不但如此,彼得再引用诗一百一十:1 节,“主对我主说:你坐在我的右边,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证明耶稣就是那一位被高举的基督。(耶稣曾用这一节考问法利赛人,把他们问得哑口无言,太二十二:41 - 46) “故此,以色列全家当确实地知道,你们钉在十字架上的这位耶稣,上帝已经立他为主,为基督了。”-- 这是整篇信息的结论。 这就是教会历史上的第一篇讲章。感谢主,路加医生为我们记录了下来。有的人问:路加当时不在场,他怎么能够一字一句的记下?其实,这是路加收集的资料,是在圣灵的默示和引导下撰写的。彼得讲道时,用的应该是亚兰语,路加一方面要把资料翻译成希腊文,另一方面把资料从新整理,把重点有条理地复述出来。虽然记载下来的讲章和彼得所宣讲的语句会有出入,但信息的结构和中心思想肯定是正确无误。 犹太人听了这篇信息有什么反应吗?我们下一课再见! 默想:“。。你们钉在十字架上的这位耶稣,上帝已经立他为主,为基督了。”(徒二:36) 大家会唱这首圣诗吗?《古旧十架》(The Old Rugged Cross) 1。各各他山岭上,轰立古旧十架,&
是羞辱与痛苦记号;&
神爱子主耶稣,为我们被钉死,&
这十架是我最爱最宝。 副歌:故我爱高举主十字架,& & & 愿将世上虚荣全放下,& & & 我一生要背负十字架,& & & 到那天可换公义冠冕。 2。这古旧十字架,被世人所轻视,&
我却以十架为宝贵;&
神爱子主耶稣,舍弃天堂荣华,&
愿背负十架往各各他。 3。各各他十字架,虽有血迹斑斑,&
我看它仍圣洁华美;&
因救主在十架,为我罪被钉死,&
我罪恶全赦免得称义。 4。对这古旧十架,我愿永远忠诚,&
甘受世人辱骂耻笑;&
救主快要再来,迎接我到天家,&
与救主共享永远荣耀。
第六课 - 教会历史上的第一篇讲章(二)经文:徒二:14 - 47主旨:犹太人听了彼得的信息后所作的回应,以及初期教会的生活。1。上一课我分析了彼得在五旬节所传讲的第一篇讲章,现在我再问你:五旬节的圣灵降临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却因为解经的人先入为主,把问题复杂化了。灵恩派的人在这里把一个历史事件当作是一个规范,说圣灵的浸是第二次祝福,伴随着讲灵语,有别于信主时的领受圣灵。也有人认为圣灵的降临标志着基督教会的诞生,我在第五课有解释,这是没有错的,但毕竟这不是关键的,就算教会不是在那一天诞生,又有何妨?那么,圣灵降临的最重大的意义是什么呢?彼得在他的讲章已经把答案告诉了我们:“这耶稣,上帝已经叫他复活了。。他既被上帝的右手高举,又从父受了所应许的圣灵,就把你们所看见、所听见的浇灌下来。。故此,以色列全家当确实地知道,你们钉在十字架上的这位耶稣,上帝已经立他为主,为基督了。”(徒二:32 - 36)就是这么简单。主耶稣曾应许门徒,他去了后,就会要求父另外赐给他们圣灵,叫他永远与他们同在。(约十四:16)所以,五旬节的圣灵浇灌,是标志着被钉十字架的耶稣,上帝已经叫他复活了,因为他已经完全满足了上帝公义的要求。复活的耶稣升天之后,“上帝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腓二:9 - 11)我们怎么知道这是真的呢?因为上帝把应许的圣灵浇灌下来。我们以后在《使徒行传》的讲章还要看到这样的信息。(徒五:30 - 32)希望大家能够紧紧地抓住这个要点。2。徒二:37& “众人听见这话,觉得扎心,就对彼得和其余的使徒说:‘弟兄们,我们当怎样行?’”“众人听见这话,觉得扎心。。”-- “扎心”的原文是 katanusso,英文是 pricked,意思是心好像被针刺破。在场的犹太人之所以有这样的反应是因为彼得说他们犯了置死耶稣的罪。(“你们钉在十字架上的这位耶稣。。”徒二:36)现在圣灵的大能在这些人身上动工,叫他们知道自己罪孽深重,因为他们置死的耶稣是基督,是主。 现在的人对罪有敏感性吗?很多时候,人对罪已经浑然不觉;我们可以把十诫倒背如流,但心中却一点都不惊惧。我们可以整天呼叫“主啊!主啊!”,但实际上面对他的无上主权,我们一点都不战兢、尊崇和顺服。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够了:出席崇拜聚会的弟兄姐妹,姗姗来迟,泰然自若,更本就不把上帝放在眼里。 “我们当怎样行?”-- 圣灵把众人逼到墙角,他们又好像跌在水里,大声地求救。 3。徒二:38 - 39& “38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39因为这应许是给你们和你们的儿女,并一切在远方的人,就是主我们上帝所召来的。’” “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徒二:21)这是旧约先知,如约珥,给犹太人的得救秘方。旧约的“主”是耶和华上帝,犹太人只知道要遵从摩西的律法,才能讨耶和华上帝的喜悦。对他们来说,就算知道了这个得救的秘方,也不过是白纸黑字,中看不中用,无法享受到得救的喜乐。现在不同了,彼得给他们的秘方是实际可行的。 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 “悔改”的原文是 metanoesate,英文是repent,是命令语气(imperative),指的是180度的改变心意,而这种改变是从行动中看得出来。施洗约翰给悔改下了一个最贴切的定义,他说:“你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太三:8)税吏长撒该的悔改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路十九:1 - 9)对犹太人来说,过去他们是钉耶稣在十字架上,现在他们要在心中立耶稣为主,为王。很奇怪的,四本福音书里,约翰没有用“悔改”这个字;保罗的书信也没有用这个字(他用的是名词 metanoia)。请问:他们用的是什么相关的字?________________ 有的宗派为了要强调信徒是真的悔改,他们说: “。。为悔改认罪必须有深度、广度和准度,否则就不能得救,于是在「哭」字上大下工夫。他们说:「真正生命的眼泪是初爱」;「彻底懊悔流泪认罪」;「要像主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撕裂心肠、忧伤痛悔、终日哀哼」。他们也罗列了圣经中有关「哭」的经文,然后移花接木的装在「重生」之前,于是乎就变成了「非撕裂心肠的哭,就不能得到重生」了。不但如此,并且要哭到听见声音说: 「小子,你的罪赦了」 ( 可二:5) ,或者看见异象,从天上有大光四面照射 (徒九 3) ,才算得救。 为着要帮助人得救,他们就设立了一个「XX会」,专门教导人如何才能听见声音或看见异象。在「XX会」中,他们强调要哭「三天三夜」,因为先知约拿在鱼腹中三日三夜,必定是在那里悔改痛哭;主耶稣在坟墓里也是三日三夜;扫罗在大马色 「三日不能看见,也不吃,也不喝」 (徒九 9) ,他肯定是在那里哀伤哭泣。就这样,他们在聚会时都哭,唱诗也哭,哭声此起彼落,全体陷在愁云惨雾之中。”(引自一份有关中国大陆的异端邪说的报道)这是另一种把自己的悔改经历当作是一个规范,要人人都效法的例子。 “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 “受洗”是一种象征的行动,表示那个人决心悔改。对犹太人来说,这是一种洁净的礼仪。对外邦人归信犹太教,这是一个入教的礼仪。在耶稣还未传教之前,开路先锋施洗约翰要犹太人悔改,预备他们的心,当时的人是奉施洗约翰的名受洗。现在彼得要信耶稣是基督的犹太人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在《使徒行传》,路加在洗礼上没有用三位一体的全名,如太二十八:19,并不是表示其他两个位格不在,他只是要强调“基督”的名,有别于过去用“施洗约翰”的名。 “叫你们的罪得赦”-- 原文是 eis aphesin ton harmation humon,英文是 unto the remission of your sins。“eis”的应用给人一个印象,以为这是一个目的子句(aim or purpose),意思是“受洗”的目的是为了罪得赦免。其实在希腊文里,“eis”也可以作为基础子句(on the basis or ground),表示犹太人接受了耶稣为基督,在他的罪得赦免这个基础上受洗。究竟“eis”在这里要怎样解释,我们就要从整本圣经的教义来定夺。当然,“基础子句”是正确的用法。 “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 “所赐的圣灵”原文是 ten dorean tou hagiou pneumatos, 英文是 the gift of the Holy Spirit。有的人一看到这句话,就说这是指圣灵的恩赐,如讲方言。。其实,在新约希腊文里,有三个字在语义上彼此有关联,但不同的作者却喜欢用不同的字来传达特定的语义内涵。这三个字是 charisma,dorea,和 doron,它们的意思是礼物。Charisma 是保罗的专用字,用来特指属灵的恩赐,如说方言。。至于路加,他用doron 指人给与上帝的礼物,却用dorea 指上帝给人的礼物,这个礼物不是“恩赐”(医病、预言、说方言等),而是单单指涉“圣灵”。(请参考黄朱伦博士著《语言学与释经》)所以,这一节的 the gift of the Holy Spirit,在文法上是“识别所有格”( genitive of identification),那些悔改受洗,罪得赦免的犹太人,领受的是圣灵的洗,不是圣灵的恩赐(如说方言)。 “因为这应许是给你们和你们的儿女,并一切在远方的人,就是主我们上帝所召来的。”-- 悔改得救的人不限于犹太人,也包括了远方的外邦人。彼得在这个时候如何能洞悉这个奥秘呢?在《使徒行传》第十章,我们才看到上帝给彼得这个异象,现在我们只能说彼得是在圣灵的默示下受感说出来的。 4。徒二:40 - 42& “40彼得还用许多话作见证,劝勉他们说:‘你们当救自己脱离这弯曲的世代。’41于是,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门徒约添了三千人,42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 “彼得还用许多话作见证,劝勉他们说:‘你们当救自己脱离这弯曲的世代。’”-- 可见路加在这里所记载的是经过整理,不是一字一句照抄的。凡是信耶稣是基督,悔改受洗,罪得赦免的人是被上帝从弯曲的世代呼召出来的一个群体。他们虽然是在世界,但却不属于世界,是属于主耶稣。(约十七:14) “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门徒约添了三千人。”-- 从一百二十个门徒增加了三千人!耶路撒冷有很多水池,就算三千人一同受洗绝对不成问题。 “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 这是我们要学的功课。在布道会后,很多立志信耶稣的人就跟着流失,为什么?当时使徒的布道会完后,信的人都继续地跟随使徒的脚踪。使徒把主耶稣过去的教导传授给他们,教训他们遵守,使他们作主的门徒,正如主耶稣所吩咐的。(太二十八:19 - 20)“彼此交接”的原文是 koinoniai,英文是 fellowship,这个字的含义很丰富,可以指在基督里的交通(腓二:1),参与福音的广传(腓一:5),在供给圣徒的恩情上有份(林后八:4)等。“擘饼”的原文是 tei klasei tou artou,英文是 the breaking of bread,究竟这里指的是平时的进餐,如路二十四:30,还是指主的圣餐(林前十一:23 - 26),我们不清楚。很有可能,这是指爱筵(agape feast),过后有圣餐。“祈祷”是从大楼上延续开来,门徒认识到“祈祷”是必修科。 5。徒二:43 - 47& “43众人都惧怕。使徒又行了许多奇事、神迹。44信的人都在一处,凡物公用;45并且卖了田产、家业,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46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地在殿里,且在家中擘饼,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47赞美上帝,得众民的喜爱。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  “众人都惧怕。使徒又行了许多奇事、神迹。”-- 我们要等待到下一课才知道他们行了什么神迹奇事。请问:众人为什么惧怕呢?______________ “信的人都在一处,凡物公用;并且卖了田产、家业,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 有解经家说,他们采用共产制度是因为相信耶稣很快就会回来,所以借着公用财产增强信徒间的凝聚力,落实彼此之间的关爱。 “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地在殿里,且在家中擘饼,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赞美上帝。。。”-- 像往常一样,信主的犹太人还是回到圣殿祷告上帝,但另一方面,他们也开始在家中聚会交通,分享爱筵。 “得众民的喜爱”-- 这是我要大家特别注意的。我们时常有那种观念,认为基督徒在社会里作光作盐,他们的价值观又与世人的不一样,所以行事为人都会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也有所谓“属灵人”,让人看了就“望而生畏”。但福音书里的耶稣,从小就得众人的喜爱(路二:52),出来传道后,所到的地方都吸引一般老百姓围绕着他。“圣洁”是出污泥而不染,但并不表示要“拒人于千里”。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说:基督徒应当是叫人又爱又恨的那种人。初期教会的门徒就是这样的人。现在有的教会要想要效仿使徒时代的教会模式,但却弄成一个“四不像”,贻笑大方。请大家看一看下面这篇报道就会明白了。 “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 路加用这样的句子作为每一次布道会或宣教旅程的小总结。 默想:八十岁的缇塔.娜娃(Tita Nava)在菲律宾的马尼拉的一所教会作见证。她是一个退休的大学教授和行政官,晚年一直在寻求上帝。她渴望与“活生生的上帝,而非雕像”建立关系。有个朋友建议她加入一个名为“黄金女郎”的团体,这个团体与一个传道教会有着密切的关系。 缇塔开始定期参加这个团体,向耶稣敞开她的心扉,获得了重生。她见证耶稣挪走了她刻薄的舌头、好论断的态度、以及博学的骄傲。耶稣赐给她的喜乐取代了这些东西。 她描述了当她在朋友面前显出信靠上帝时的情形。“旧识老友开始把我看作患有致命的传染病一样。”她眨了眨眼睛,说:“我希望能感染他们。” 教会的早期,赐人生命的福音在耶路撒冷迅速传开。(徒二:41)但当时的宗教领袖视这个新运动如致命的瘟疫一般,试图阻止其发展。 如果你已经信靠基督,让你的朋友也接触真理。以赐人生命的福音信息“感染”他们。(引自《灵命日粮》日)
第七课 - 瘸腿者得医治 - 彼得的第二篇讲章(一)经文:徒三:1 - 26主旨:路加记载了使徒彼得第一个医病的神迹。1。许多查考《使徒行传》的人都对里头记载的神迹奇事特别有兴趣。我却要大家特别注意彼得的第一篇讲章里的几个要点:& & A。彼得怎样引用旧约的经文来支持他的论点,如珥二:28 - 32,诗十六:8 & & &
- 11,一百一十:1。& & B。彼得说耶稣的被钉十字架是按着上帝的定旨先见。(徒二:23)& & C。彼得说耶稣应许赐下的圣灵不单是给犹太人,也是给一切在远方的外邦人。(徒& & &
二:39)& & 你也许不觉得这些是什么大不了的东西,但你可曾记得,在五十多天前,这班门徒对主耶稣到地上来的大使命还是一窍不通。现在他们却突然心窍大开,懂得怎样引用旧约的经文,明白上帝的预定和预知的深奥道理,甚至还能够突破犹太人的框框,知道外邦人也有份于上帝的救恩。难道这不是一个神迹!这是真理的圣灵降临在他们身上所做的神迹。还有,主耶稣曾应许门徒“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并且要做比这更大的事。。”(约十四:12),可是你有见过人做的比耶稣做的,如叫死人复活、把水变酒等更大的事吗?但我们看到彼得在第一个“布道会”就结果累累,有三千人信主,这不是比主耶稣在地上时所结的果子还多吗?所以,主耶稣所行的神迹是在物质和身体上的层面,如病得医治、给五千人吃饱、把水变酒,咒诅无花果树等,这些都是肉眼就能看到的神迹,以见证自己就是那要来的弥赛亚。在这个层面所行的神迹效果有限,我们可以看到跟随基督的人不多,升天之前,他的门徒不过是一百二十人。圣灵降临之后,我们看到的神迹大部分是在属灵的层面,像三千人因听了彼得的讲道,心里被扎,归信主耶稣;像门徒的心窍打开,明白真理。在使徒时代,物质层面的神迹不是没有(今天我们所查考的经文是一个医治瘸腿之人的神迹),其实还蛮多,因为当时有必要以众人所能看到的这种神迹来见证他们使徒的身份(罗十五:18,徒十四:3),但以后教会的建立、福音的广传、圣经的定典、教义的发扬光大等都是属灵层面的神迹,圣灵在教会里所做的远比当日耶稣在地上所做的多了千万倍!千万别误会以为现在不再有医病等神迹,上帝的启示都记载在圣经里,上帝是随己意在各人身上做工,我们“当将你的事交托耶和华,并倚靠他,他就必成全。”(诗三十七:5)别随“己意”命令上帝做不合乎他旨意的事。2。徒三:1& “申初祷告的时候,彼得、约翰上圣殿去。”犹太人一天有三次例行的祷告:天亮献上早祭的时候,下午三时献上晚祭的时候,和太阳下山的时候。这里的申初是下午三时。使徒约翰在《使徒行传》所扮演的角色并不枪眼。“圣殿”的原文是 hieron,指的是整个圣殿场地,不是 naos,单指祭司才能进入的殿堂。所以,门徒还是照往常的规矩到圣殿祷告。3。徒三:2 - 3& “有一个人,生来是瘸腿的,天天被人抬来,放在殿的一个门口(那门名叫美门),要求进殿的人周济。他看见彼得、约翰将要进殿,就求他们周济。”“美门”指的应当是 Nicanor Gate,是介于外邦人的外院和“妇人院”(the court of women)之间,约瑟夫(Josephus)说此门是“哥林多”铜制的,价值远比用金或银镀的门还贵。“求他们周济”- “求”的文法是过去不完成式(imperfect),表示不停地求。按徒三:22, 这个人有四十多岁。4。徒三:4 - 6& “4彼得、约翰定睛看他。彼得说:‘你看我们!’5那人就留意看他们,指望得着什么。6彼得说:‘金银我都没有,只把我所有的给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叫你起来行走!’” “我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叫你起来行走!”-- 在巴勒斯坦,“耶稣”是一个很普遍的名字。所以在福音书,我们时常看到以“拿撒勒的耶稣”来区别道成肉身的耶稣(路四:34)。耶稣复活,升天之后,“上帝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腓二:9 - 10)所以我们开始看到他被称为“耶稣基督”。上一课,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徒二:38)现在,我们看到彼得奉耶稣基督的名在公开的场合行神迹,叫瘸腿的起来行走。这是教会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我在第三课解释徒一:14 节时,说主耶稣在地上的时候,他们不可能奉主耶稣的名祷告,因为这是没有意义的。现在主耶稣离开了,他们就一定要奉主耶稣的圣名祷告,天父上帝才会垂听。这是他们要学习的第一个功课。奉耶稣的名祷告是主耶稣在受难周给他们的密集课程里的一课(约十四:13,14,十五:16,十六:24)现在他们在“美门”前不是祷告,而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奉耶稣基督的名行神迹,这和祷告是完全不同的一回事。我们不知道这是不是使徒的第一个医病的神迹(徒二:43 说他们行了许多奇事神迹),但肯定的是,这是他们信心的大跃进。过去耶稣在可二:9和约五:8 命令瘫子起来行走,现在使徒也照样行。5。徒三:7 - 11& “7于是拉着他的右手,扶他起来。他的脚和踝子骨立刻健壮了,8就跳起来,站着,又行走;同他们进了殿,走着,跳着,赞美上帝。9百姓都看见他行走,赞美上帝,10认得他是那素常坐在殿的美门口求周济的,就因他所遇着的事,满心希奇惊讶。11那人正在称为所罗门的廊下,拉着彼得、约翰,众百姓一齐跑到他们那里,很觉希奇。”“他的脚和踝子骨立刻健壮了。”-- 有的解经家说路加的用字,“脚”(baseis),“踝子骨”(sphudra)和“健壮”(estereothesan)都是医学专用字,因为他是医生。有的人却说这是常用字。总之,作为医生,他一定对这起事件特别有兴趣,经过研究后证明是真确可信的。如果今天的医病布道大会都有医生在场,证明每一起医病的神迹都是真确的,就不会给人谤为“巫术”了。“就跳起来,站着,又行走;同他们进了殿,走着,跳着,赞美上帝。。。”-- 你看路加对这个人得医治后欣喜若狂的描绘,这还会是假的吗?“。。满心希奇惊讶。。很觉希奇。”-- 这个瘸腿的人素来在“美门”向人求周济,是众所周知的。现在他突然又走又跳,欢喜若狂,怎不叫人惊讶希奇。新约记载的神迹奇事,都是不容人质疑,经得起真实的考验。“所罗门的廊下”-- 英文是Solomon's porch,在外邦人院的东边,因为是建在所罗门旧圣殿一部分的地基上故名。过去耶稣时常在这里讲道。(约十:23)下一课,我们也要在这里聆听彼得的第二篇讲章。默想:互联网上登载了《真耶稣教会》的一本福音丛书《真道提要问答》。在一篇有关神迹的问答题这样说:问:为什么现在许多教会,都不见得有神迹奇事的显明呢?答:教会能行神迹的原因有二:1。因有神同在,不但尼哥底母认为“若没有神同在,无人能行”,即彼得也为主作见证说:“他周游四方行善事,医好凡被魔鬼压制的,因为神与他同在。”教会若有神同在,总不能没有丝毫神迹的显明。2。因主赐权柄,主叫十二使徒来,能赶逐污鬼,并医治各样的病症(太十:1),七十个门徒也是如此(路十:19)。若教会传道人有主所赐的权柄,和圣灵的恩赐,必有赶鬼医病的异能,证实所传的道。
第八课 - 瘸腿者得医治 - 彼得的第二篇讲章(二)经文: 徒三: 1 - 26主旨: 分析彼得的第二篇讲章。1。那些说使徒时代过后,圣经的定典完毕,这就是“那完全的来到。。”(林前十三:10)上帝便不再行神迹奇事,可算是胆大包天。& & 那些说:“‘神在教会所设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师,其次是行异能的,再次是得恩赐医病的,帮助人的,治理事的,说方言的。’(林前十二:28)凡是属神的真教会,对神所设立的,是不应该缺少任何一件的。”(引自《真耶稣教会》的《真道提要问答》有关神迹的问答题)于是断言没有神迹奇事显明的教会,是因为(一)没有上帝的同在,(二)因为上帝没有赐给牧师、传道人权柄,和圣灵的恩赐,以证实所传的道。这些人若不是短视,全盘抹杀圣灵在教会二千年历史上所行的一切,就是妄自尊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圣经使徒行传讲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