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总财富等于2017年人民币发行总量总量吗

这就是贫富差距!中国1亿中产人群拥有全国逾三成财富
来源:综合
作者:中金在线网
  中国中产人群已突破1亿人位全球之冠!五年内中国百万富翁有望达到232万!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富裕国家!这是真的?!
  近日,投行瑞信发表了最新的全球财富报告,报告指出,由于日本家庭受汇率持续大幅贬值的影响,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富裕国家。
  此外,报告续称,中国中产阶级人数已突破1亿人,位居全球之冠,达1.09亿名。而自2000年以来,中国中产阶级的财富大幅增长330%,2015年达7.3万亿美元,占全国财富的32%。
  1 中国中产阶级财富额17.50万―212.00万元人民币
  报告以美国当地拥有5万至50万美元的财富(按2015年年中的价格计算)的基准来界定中产阶级成年人,并采用国际货币组织的购买力平价值系列,按本地购买力计算,得出其他国家的等值中产财富范围。
  若按照这一标准,根据2014年世界各国人均GDP(购买力平价PPP)计算,中国中产阶级财富拥有额约为17.50万―175.00万元人民币。
  但需要说明的是,国内对“中产阶级”的“草根”定义标准为:月收入4.5万,年收入在50万以上;除稳定的收入,还要有百万级的资产;以及还要有房有车有地社会位等。
  2 中国的中产阶级总人数超过美国
  数据显示,近五年全球中产阶级成年人的数目已由5.24亿名增加至6.64亿名,相当于世界成年总人口的14%。澳洲、比利时和新加坡等中产阶级占成年人口60%以上,而中国的中产阶级虽然仅占全国成年人口的11%,但按绝对值计算却是全球最多,达1.09亿名,超越美国9200万名的中产阶级成年人。
  3 近十五年中国中产阶级财富大增逾3倍
  自2000年以来,中产阶级的财富增长强劲。财富总量由44.4万亿美元倍增至80.7万亿美元,目前占全球财富的32%。同期,亚太区中产阶级的财富增长70%、非洲中产阶级的财富增长102%,拉丁美洲中产阶级财富增长109%,印度中产阶级的财富增长了150%,而中国中产阶级的财富则大幅增长了330%。
  4 未来五年内全球百万富翁或超4930万
  据瑞信研究院估计,全球的百万富翁数目到2020年可能超过4930万,增长逾46.2%,亚太区和非洲的百万富翁数目增幅将会最高,未来五年亚太区百万富翁人数将增长66%。
  报告预期,中国的财富总值于2020年前将增至36万亿美元,在全球财富345万亿美元的占比10.4%,仍居第二位。届时中国的百万富翁人数达232万名,全球排名第六。
  5 2000年以来中国人均财富翻了近两番
  报告指出,自2000年以来,中国人均财富几乎翻了两番,从5670美元增至2015年的22513美元。虽然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中国财富减少近20%,但在2010年至2012年的两年时间,中国财富迅速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而最近,中国GDP预期增速被下调且股市跌宕起伏。中国未来几年的经济水平很难预测,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将影响中国及全世界家庭的收入。
  6 中国家庭总财富位列世界第二
  就家庭总财富而言,中国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但高出日本15%。由于中国储蓄率较高,中国家庭资产中的金融资产比重高达52%,高于其他主要的发展中国家或转型国家。与此同时,私有化住房、新建筑以及农村土地在中国也是非常重要的财富。中国成年人人均拥有11700美元的不动产,人均债务为1900美元,虽然目前这一比例很低,但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
中国概况 2015
成年人人口
9925美元/人
22513美元/人
7357美元/人
22.8万亿美元
百万美元富翁
排名全球10%的富翁
排名全球1%的富翁
7 中国已成全球第二富裕国家
  “按国家划分,全球最富裕的三个国家分别是美国(85.9万亿美元)、中国(22.8万亿美元)及日本(19.8万亿美元)。中国取代日本占据第二位,主要由于汇率的不利走势,日本的家庭财富下跌15%。”报告称,“目前中国有超过100万个百万富翁,并且财富超过5000万美元的居民数越来越多,超过世界上的任何国家,除了美国。”
  8 “汇率变动”成财富最大杀手
  此外,报告还指出,今年以来美元兑其他货币的整体升值令全球财富减少约10%(25万亿美元),相当于自金融危机以来财富增幅缩减一半以上。除了人民币轻微升幅的中国,以及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家外,其他各国货币兑美元均出现贬值。因此汇率变动成为影响财富积累的重要因素之一。
  9 股市波动对家庭财富影响有限
  报告认为,中国股市的市值截至2015年年中的12个月上升了约150%,但由于金融资产仅占家庭财富的一半,而只占金融资产小部分,故中国家庭财富受股市走势的影响较预期小。
  “中国内地股市其后由6月中旬起急转直下,对整体财富造成的负面影响有限,但其效应会因来年任何人民币兑美元贬值而放大。”报告并称。
中国成年人均财富构成
(金融资产房地产债务净财富)
(责任编辑:张彬)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重新认识中国货币总量【印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51,298贴子:
重新认识中国货币总量收藏
@英雄有点酷重新认识中国货币总量  谁是谁非任评说  一、 货币与流动性的概念差别  在中国说货币总量多了,说流动性的泛滥,但是货币与流动性的概念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中国的货币总量大不等于流动性就是大,在说中国货币总量有问题,在说中国流动性泛滥的人,经常是混淆了这两个概念来说话的。这里我们要认识货币与流动性的差别,认识这个差别是从费雪方程式开始的。  费雪方程式是传统货币数量论的方程式之一。20世纪初,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 , 也被称为费雪方程式。费雪方程式为 : MV=PT ,其中M是货币的数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P代表物价水平;T代表各类商品的交易总量。通胀在此公式下不光是货币与价格的关系,更关键在于货币的流通速度,如果货币流通速度大幅度增加,在货币和商品不变的情况下,货币的流通速度增加,那么商品的价格必然要增加。
酒店-携程酒店预订2折起~携程酒店,想订就订,预订电话:.酒店预订选「携程」有房保障,返现高达201元.
对于费雪公式,等式的一边M*V就是流动性,这个概念是货币和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而等式的右边P*T,就是市场的总规模,这个等式就是告诉你流动性要与市场规模相适应的道理,而决定价格的,主要是流动性的大小,货币多了但货币流通的速度不够快,照样是不会发生通胀的,而且在市场经济不好货币的流通速度下降的时候,要不通缩维持原有的市场规模,就必须增加货币的总量,这也就是西方搞量化宽松的基础。  现在世界各国都在竞争性的宽松和印钞,西方各国的货币发行量大幅度提高,但西方却出现了一定的通缩,最近的大宗商品还出现了降价,这也是反映的流动性与货币总量不是一个概念,原因是西方的经济不好货币的流通速度大幅度降低,尤其是这些货币在金融体系内流通不敢到实业当中,造成了证券价格的大涨而大宗商品的下跌,这里不同领域的货币流通速度是可以不同的,在实体经济不好的时候大宗商品领域的货币流通速度降低很快,虽然货币供应充裕也是要通缩的,而印钞和宽松又造成金融领域的活跃和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和快于实业的冰火两重天,证券的价格创造新高就不奇怪了,这恰恰说明了货币与流动性是俩个概念。  对于货币的流通速度,中国就必世界其他发达国家慢多了,中国的市场不够成熟,货币的流通速度是很慢的,老百姓的存款经常是要存一辈子的,这样的货币流通速度就太慢了,就算活期存款,流动的速度也有限,这与西方老百姓没有钱,货币主要在各种机构当中,很少长期存款等等都有直接的关系。中国老百姓的存款是流动速度很慢的,有的人是几乎存一辈子的,而西方以资产证券化为基础的债券股权等流动速度会远远快于中国老百姓存款,这个货币流通速度V差别巨大,这些差别,造成中国的货币发行量虽然大,但流动性不一定大,流动性与货币量二者的差异是大家首先需要搞清的。  而这里中国的央行和财政始终没有宽松,财政还有当年的4万亿,地方财政也算不过20万亿,比起美国国债的增长少多了,这还没有计算美国州政府的负债。中国央行始终是高利率和高准备金率的,更没有美国宽松的超低利率,还承诺超低利率长期化,最后是成计划的购买这些超低利率的债券!因此西方的宽松不仅仅是印钞和货币发行数量,货币的利率和准备金率以及财政政策还决定货币的流通速度,这些速度的因素决定了总的流动性!
二、郎咸平等人无理妖魔化中国货币  中国的M2超过百万亿了,对于中国这样多的M2,最近是各种指责和妖魔化不断,其中郎咸平就是有很大的代表性的,对于中国的货币数量问题,我们要看到的是问题是存在的,但不是如这些西方豢养的所谓专家的说法,中国有自己的金融特点,这与中国的经济机构是有关的,也与中国的发展有关。  对于中国的货币总量,郎咸平曾经评论说【中国荣膺2012年全世界最大印钞机的桂冠】去年全世界新发行26万亿人民币,中国就占了一半。而且中国GDP不过占全世界8%,但却占了全世界货币总量的27%。为了掩盖烂发货币钞票所引发严重通胀以及沸腾民怨,不但统计局造假,而26号人民日报还假意谴责其他国家货币放水,完全无视中国才是全世界最大放水国。对郎咸平先生类似的说法大有人在,一度似乎成为了主流声音,但声音大不等于就是真相。  很多人认为中国央行增发货币的数量过快、过猛,说中国政府有台“无法监督的印钞机”,据说这台印钞机开足马力,每年增发高达15%的货币投放量,以 2012年为例,当年我国GDP为50万亿元人民币,而货币发行量(M2)却达到100多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我们每创造1元人民币的财富,央行就发行了2元人民币。这个声音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主流。  然而这看似一目了然的“真相”仔细分析一下就露出了马脚,所谓GDP对应着每一年经济的增量,也就是这一年财富的创造额,财富的创造不等于总的财富量,而货币总量需要对应于当期全社会总的财富量,而且我国的积累率高达40%左右,也就是说每年50多万亿元人民币的GDP增量中有多达20多万亿元的积累,在发行货币时就要对应于这个积累,所以中国货币发行必须相应增加,否则就是紧缩。实际上中国当今一直是在忍受着紧缩的压力,不但PPI成为了负值,而且民间利率一直是居高不下。  与中国的高积累率形成对比的是西方的积累率经常不到1%,对于美国每年15万亿美元的GDP而言,也就是每年增加不到2000亿美元的财富量,所以美国广义货币M2就只能增加那么多。而美国广义货币比中国少,还因为其金融衍生品等市场可以替代货币的流动性,如果计算衍生品市场的话,美国的超广义货币M3、M4、M5要比中国货币多得多,几乎是个天文数字。社会这些舆论偷换了“当年GDP财富增量”与“社会流通当中财富总量”两个概念,并以此作为妖魔化中国的立论的基础。而很多蛊惑人的“理论”之所以能够迷惑人,不在于其后的逻辑推导,而在于前提上偷换概念,将错误的前提公理化,使得人们在错误的前提下越走越远。
对于中国的货币每年增加的货币占世界总的货币增量比例也过高的说法,我们看到郎咸平为代表的说法就是中国的GDP只占世界的8%,但中国的货币发行增量却占了世界的27%。对于这个说法我们不得不说这些专家的选择性的失明了,我们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而中国的经济增速就算现在经济不佳也保持了8%以上的增长,但世界的经济增长只有3.3左右,如果扣除了中国高速增长的因素其他国家的增长就更低,世界发达国家美日欧都在危机的阴霾下增长率低下,他们发行的货币增量与他们的GDP的比值是远远大于中国的。但世界经济如何是被控制全球舆论的金融大鳄操纵的,就如据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围绕着美国经济的预期就是最新的一个例子。  2013年1月末,当统计部门公布2012年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初值仅为-0.1%(最后确定的终值为0.4%)时,不见市场有何恐慌,大家反认为美国经济复苏动力“强于预期”,美国股市随后一路狂飙,连破历史纪录,美元汇率也受到提振走出一波强劲升值,甚至连美联储也在议息会议中开始讨论终结QE的问题;而到了日,当2013年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初值被确定为2.5%时,市场却普遍认为这一水平“弱于预期”,美国股市和美元汇率都受到沮丧情绪的影响,甚至有著名投行开始抛出唱空美国经济的论调。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世界的舆论完全被操纵的,以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实际上占世界经济总增量的0.7%,按照也是达到20%以上的水平的,以这个角度进行计算,中国的货币发行也是数量非常合理的。
鸡的屁被低估了,当然货币用量就不算超发的太厉害了
 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中国与世界利率的不同,同时中国非常好的控制了银行坏账,这在现代金融体制里面就是要带来货币的增量,我们可以看到的就是M2里面除了非常少的M0以外均要存储与银行的,在存储的一年时间里面,如果银行没有坏帐的损失,就是要增加一个(M2-M0)的货币总利息量的货币的,这货币对于贷款那部分的M2是扣除坏账等风险的利率,这里中国的利率是3-6%的水平,而西方是不到1%的水平,这也决定了中国的货币发行量会比低利率国家多很多。说中国的货币增长,却不说这货币增长与利率、银行坏账之间的关系,历史上的高利率高利贷的背景是要以大量的银行坏账损失来对冲的,而坏账这一点中国银行业的坏账水平一直是超低的,原则就是在中国金融改革以后贷款已经过于严格必须抵押基本没有信用贷款,这与当今西方因为金融危机大量银行倒闭坏账巨大也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中国的货币发行数量多,是离不开经济增长、财富积累率和利率水平、银行坏账水平的。现在说中国货币多了,却不说中国的经济增长与世界的不同,不说中国经济增量在世界的比例,不说中国的超高的积累率,不说中国与世界的利率和坏账水平的差别,忽略这些单独把货币总量一个数据拿出来说,忽视经济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体系的问题,这就是真实的谎言,是对于中国复兴的妖魔化。
三、 印钞与发钞的区别  在以上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注意到货币发行与印钞的区别,中国的货币发行是支付了对价的,而西方的货币发行则完全不同是印钞,混淆货币发行和印钞的区别,也是妖魔化中国的主要做法。  我们在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后,印钞这个词成为了最常见热门的词汇,似乎只要有钞票从央行出来,我们的很多人就说这样的行为是一个印钞行为,但是央行行使央行的货币职能向金融领域投放货币,未必就是印钞,中央银行正常的货币发行行为是不能说成是印钞的,就如我们央行发行央票回笼货币或者逆回购提供流动性,就是一种常见的公开市场操作,如果说这是印钞的话我们的央行在2012年以来也是印钞多少万亿了,而商业银行到央行再贴现也是正常的金融行为不是印钞,更直接一点的在金本位时代拿黄金等资产到央行换取印刷的钞票是印钞吗?这里大家首先要区分的就是印钞不是指印刷钞票,而且在当今金融电子化的时代印刷的纸币是货币当中极少的一部分,我们必须首先区分的是印钞与货币发行的不同概念,明白到底什么样的行为是印钞再说话再指责比较妥当,不要把正常的货币发行和央行金融操作当做印钞。  想一下当年美国是债权国在石油危机当中一下子把利率提高到20%以上,各种债券利息大增,立即让拉美的芝加哥男孩们尿了裤子(注:自50年代起,中央情报局就资助弗里德曼和芝加哥大学,为拉美培养经济学家,这些学生后来被称为“芝加哥男孩”)此时美联储购买国债和债券,获利巨大根本不会有人说是印钞的,而现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致声音说美联储是印钞了呢?美联储购买债券和国债与印钞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呢?
到底什么是印钞什么是货币发行,关键的差别就是在于信用的对价上,央行向外提供流动性提供货币,没有取得相应的信用对价就是印钞,相反如果央行取得足够的信用对价向外提供纸币,就是货币发行。根据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就货币发行的机制而言,央行的基础货币发行渠道主要有四条:或在二级市场上购买国债,这是发行基础货币最常用的渠道;或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包括向金融机构再贴现和向货币市场拆入资金;或购买黄金等资产增加资产储备;或购买外汇,增加外汇储备。  除金银外,不同的国家可能还有其他不同的货币储备物,如解放初期中国曾以粮食、棉花、食盐等战略物资作为货币储备物。而今天,很多国家都将外汇(具有较强流通性的主要国家的货币)作为重要的货币储备物。印钞是央行提供货币,货币作为一种信用凭证到市场上流通,但是央行却没有对等的从市场上收回相应的信用,造成市场上信用的过剩和贬值,也就是作为信用凭证的货币的泛滥和通胀,央行的资产与流通在外的基础货币的信用必须是对等的,如果不对等则流通在外的货币就要贬值到对等。  世界以国债的国家信用作为发行货币的抵押,在现代金融社会是最普遍的做法,也是最多的货币发行方式,购买国债发行货币是在市场上收回了国债信用提供了货币信用的一个交换,但是我们为什么把美联储购买国债就叫做印钞呢?这里的关键就是国家信用的贬值,拿贬值的国家信用换取了货币,是一种信用不足的情况下的货币发行!
在西方现代金融理论下货币是国家信用的托管凭证,国家信用是被看作无限的,但是国家信用真的就是无限的吗?这个理论只不过是搞了一个国家信用无限的近似,国家信用可以很大很大,但是终究是有限的,在金融衍生品大发展,货币总量海量增加的背景之下,国家信用无限的理论假设近似靠不住了,国家信用不仅仅是有限的,而且在08年的时候还发生了巨大的金融危机,这个危机也是一个国家信用的危机,国家信用在危机当中是受到重创的,在国家信用严重缩水的时候国债却大福度的增加,这些国债的信用肯定是巨大的贬值,国债信用的总额肯定是无法超过国家信用的总额的,而西方社会在08年危机以来国债负债大幅度增加,仅仅以美国论,日,就在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开幕的当天,美国财政部发表的报告说,美国国债总额目前已达16万亿美元,创有史以来最高纪录。  美国国债的总额曾于2010年6月与12月,分别攀升至13万亿美元与14万亿美元的高点。10年前的今天,美国国债总额仅约6万亿美元。美国国债在奥巴马2009年就职时是10.6万亿美元元,但为了落实奥巴马政府的振兴经济计划,美国国债额急剧攀升,使奥巴马无法履行在2012年底前将国债减半的承诺。国债扶摇直上,意味11月大选后的新国会和白宫主人必须通过立法,将政府借贷上限由目前的16.4万亿美元往上调。这样的负债规模也难怪评级机构要下调美国的信用评级。对于美国这样大的负债,美国政府的偿债能力却是有限的,美国是私有制的国家政府没有什么资产,政府的收支又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美国政府财政赤字问题不仅非常严重,而且解决前景非常不明。
2009年,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11%,是此前六年的两倍,逼近希腊、爱尔兰等国水平。2011财年,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近1.3万亿美元。这是美国政府财政赤字连续第三年超过1万亿美元,显示美国债务风险仍在扩大。但又据美国中文网、《今日美国》日综合报道,美国政府计算赤字是根据国会的独特规则计算,而非按照标准会计规则计算。报道称,若美国政府严格采用标准会计规则计算,2011年的赤字为5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6万亿元),而官方报告数字为1.3万亿美元(约合8.24万亿元人民币)。  2011年的实际赤字相当于官方报告数字的4倍。现在16万亿的国债这意味着每位居住在美国的成人和小孩平均负债5万美金,这还不算社保等政府隐含负债和地方政府负债;再加上连续的赤字,美国国债的信用存在巨大的问题,国债的价值维持高位有QE宽松购买的因素也有美元回流的因素还有与西方其他国家比较的因素,但是无论何种因素美国国债信用不足是事实,购买国债是印钞也是共识。在西方列强是债权国的时候国债是好东西,央行购买国债不是印钞,在西方国家是债务国但是国家收支平衡有足够偿债能力的时候央行购买国债也不是印钞,只有在国家负债超标同时赤字巨大还国债利息低低的时候,国债的信用国家的信用已经实际上深陷危机,购买国债才是印钞。  对于中国的货币发行,基本上是购买外汇的外汇占款的被动发行,这些货币发行出来是有外汇作为支撑的,这些外汇的信用可能因为全球经济危机而出现问题,但这个问题不是中国的而是世界其他国家的,这也就叫做输入性通胀,正是因为中国没有印钞,世界货币才涌入中国,造成中国货币的被迫发行,但发行的这个货币是有外汇信用背书不是中国政府的随意印钞,如果出现问题也是外国对于中国的影响,对此我们虽然没有印钞但也要看到问题,外国印钞造成中国货币数量的被动增长是我们要应对的问题而不是中国自身的原罪,把这些说成是中国政府主动行为和原罪的,是别用有心的人。
时尚餐饮加盟店,全程帮扶,轻松开店创业!
四、 资产证券化的影响  还有人说起了美国的M2数量比中国的M2都要少,美国的经济比中国发达多了,除了中国货币流通速度慢要维持流动性需要更多的货币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金融体系的差别我们必须要注意到,这个差别就是资产证券化的问题,中国企业是以贷款为主要的融资手段的,但是西方却是通过股票融资、债券融资更为主要,而贷款即使是银行发放了以后也通过抵押资产的资产包发行次级债券来取得放贷的资金来源,依靠存款的放贷方式是相对次要的,这样也使得西方的广义货币M2的数量很低,老百姓的存款很少。  我们先从最基础的货币银行学开始认识这样的差别,我们以存款为基础的放贷,对于广义货币M2是要有货币衍生效用的。简单的说也就是我们存100万元存款,这存款属于M2,然后银行把这个存款贷款给企业,取得贷款的企业这笔贷款的钱还是要存在银行,这存款是支票存款或者活期存款不但属于M2,还是M1,如果你说要把这个钱取出来怎么算呢?那么取出来的钱实际上是流通中的现钞属于M0要包含在M1、M2之内的,此时原来的存款还是没有变化,多贷款出来的钱就是M2的增加额,这样的增加的存款M2是可以再贷款继续衍生出新的M2的,也就是贷款存在银行变成新存款再放贷。这样的倍增效应是非常巨大的。而如果采取股票、债券等等方式融资,卖出股票、债券得到多少钱对于M2是不产生变化的,因此就没有M2增加的压力,因此对于货币流动性就没有输入也不产生通胀的压力,因此不同的融资方式对于通胀的结果是不同的。
资产证券化是一个自动的市场化的控制市场融资规模的事情,对于证券化的融资方式,你融资多少就要从市场拿走多少的资金,这样的过程是一个竞争的过程,会按照市场化的标准推高利率而不是央行制定政策的一刀切,这样的情况下M2就是不会高的利率是市场化的;在中国以信贷为主的情况下由于利率是政府制定的,银行多放贷就是多挣钱,而放贷的资金还要发生货币衍生的效果,这样就会造成信贷规模的扩大和企业对于贷款不理智的追逐,货币乘数就会非常高,所以中国的M2会高。  西方的资产证券化的体制里面,以证券支付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大量的企业收购是证券的组合和交换,还有金融市场的各种交易也是不断的证券交换,证券在这里就是起到了媒介的作用,按照现代货币媒介说的定义,作为交换媒介的信用凭证就是货币,这些资产证券化了以后的证券,也有很多货币的功能,但这些在西方的货币发行统计当中是不作为货币总量进行统计的。  而中国货币与西方货币在认识上也是有区别的,中国的货币认识不是西方的媒介说而是商品说,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由于是商品说则中国的货币总量相对于媒介说的西方也就是要数量多的,因为商品的规模大和媒介需要的规模小,这个货币体制的差别是中外金融体制差别所决定的,但这个差别也经常被认为的忽略。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的就是中国当今的经济改革的方向之一就是加大中国金融体制的资产证券化,发展中国的债市就是重要的举措,但我们不能忽略历史的发展是需要过程的,通过债权融资是需要企业更高的门槛的,对于能够上市的中小企业和创业板企业的规模都一般够不上发行债券的资格,西方国家已经产业集中到一个行业三五家企业的规模,这样的规模企业风险已经很低但成长性不大很容易发行债券,中国则是成长性很高风险同样很高是不适合债券融资的,西方国家有一个发达的债券市场这比中国要成熟领先很多年的!  中国就是谁贷到款就约等于挣到钱的,因为贷款的利率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竞争的,如果是证券化和利率市场化,你的贷款是依靠证券化取得资金而不是存款,银行无法把相关证券卖出去,银行是没有足够的资金的。中国当前是信誉最好的国债按照规定可以有最高的利率,其他债券的利率都不能超过国债,这样的结果就是资产的证券化难以实现。中国的资产证券化短期内难以成规模,要以利率市场化等多方面的改革完成以后才能解决。
五、 认识中国特色的金融风险  中国虽然这样多的M2是有理的复合中国经济发展的,但是其中与世界的差异导致的风险也是存在的,中国与外国体制性的恶性通胀风险问题也是必须考虑的,因为我们的货币之所以要分M0、M1、M2,就是有不同的货币流通速度V,这不同的速度下流动性和所带来的通胀压力是不同的,而中国这不同层面上的货币却容易发生变动,货币流动性的波动会造成恶性通胀的风险比较大。  对于这样的贷款为主的模式,在通胀下持有存款的老百姓要提取存款进行恐慌性投机、保有的时候,必然的结果就是贷款是依据贷款合同无法收回的,银行受到挤兑以后按照金融银行体制的规则到央行贴现取得现金,结果就是央行必须印钞发放相应的现金,这些现金成为了流通中的现金也就是M0,而M0就要立即购买市场上流通的物资,对于信用货币体系M2是相关于市场上的财富总量而M0是相关于市场上的流通的物资量,市场上流通的物资量是远远小于物资社会保有总量的,这样的恐慌一下子把M2都变成了M0,相对于流通的物资这样的M0就太巨大了,而央行的各种货币政策比如央票、加息、准备金等等对于存款M2由金融机构持有是影响很大,而对于流通中的现金是社会持有却是基本无能为力的,对于市场的流动性就会发生不可控制的泛滥从而导致恶性通胀。
但是对于资产证券化以后的情况就大大的不同,因为你抛售出证券取得多少现金的同时也要从市场拿走现金,而且你害怕贬值的抛售本身,会造成证券的价格快速下跌脱离价值,过低的售价损失使得你出售证券追涨通胀下的紧缺物资的利益得到了限制,因此这样的抛售最多是在初期的恐慌阶段然后市场就可以形成一个稳定的负反馈机制,而存款的提取就不会有证券抛售的市场损失,导致更多的人提取存款将物价炒得更高,是一个正反馈的机制,所以在一个以贷款为主的融资模式和一个以证券为主的融资模式之间,恶性通胀的风险是显著的不对等的。  因此中国的货币虽然是数量多有他的道理,但这背后所带来的风险也是不能忽视的,我们深化改革与世界接轨,就是要回避这样的风险,给中国带来持续的繁荣稳定。
六、 结束语  美国在经济金融危机发生了,美国不但财政放水大规模的赤字政策,在财政发行债券买入美元之下,为了方便财政放水降低财政放水的成本利率长期维持超低以外,还为了防止市场上给财政政策支持的债券发行的美元流动性不足出现通货紧缩,美联储进行了四轮QE,印出的美元以万亿美元计。现在的美元含金量和QE前能比吗?扣除了美元贬值的因素,美国的真实财富在这几年增长了多少?美国的M2增长不多,但不公开的M3暴增,美元到海外买入了大量的资源。美国的财富不是自己生产而是通过印钞的掠夺!  当然了中国的人民币也被迫印了不少,人民币的含金量也有所降低,但在这几年中,中国的真实财富增长了多少?中国被迫买入美元的输入性通胀是多少?中国被掠夺走了多少?把被掠夺变成了中国自己放水的妖魔化非常有问题,中国央行一直是高利率和高存款准备金的货币紧缩政策,连大家盼望的财政宽松都没有!  对于中国特色我们不能变成中国妖魔,中国现在有很多不同于世界的情况需要研究,这些不同有些并不是问题,有些需要发展中解决,而不能以这些问题的存在来否定中国的发展,中国的货币现阶段是我们发展中的一个现象,我们正确认识就可以了。
关于中国特色金融风险的问题,我想可以制定《金融安全紧急状态法》等法律和特殊干预的办法进行预防和应对。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民币发行总量是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