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手艺学冷门技术手艺脑残的我应该学啥,啥都不懂,啥都不会,性别女,很迷茫,马上就要辞职了

404 Not Found
The requested URL /view//id_XMjIyNDg2.htm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求文,想看细节技术流,C不CP,怎么CP,什么时代都无所谓,只要有技术改造生活,发展生产力就行。
―― 晋江文学城网友交流区
主题:求文,想看细节技术流,C不CP,怎么CP,什么时代都无所谓,只要有技术改造生活,发展生产力就行。[301]
看隔壁贴说到郑和,想起来之前看过一篇,现代巡洋舰,民国台湾逃难船,郑和下西洋船队,大家一起穿越到15世纪北美洲,这结构多带感,开始也挺好看的。各路人马心理状态,政治斗争,人物形象描写都很到位。下了船开始开荒,突然就变了,伤心。可能是人物太多场面太大,作者没法掌握细节了吧。然而我需要细节ORZ
№1&☆☆☆纳沙于 15:06:02留言☆☆☆ 
请问上述五篇都是男主视角的吗?
№2&☆☆☆饕餮兔于 18:02:50留言☆☆☆ 
你不说我还没发现,还真的是呢。想想这种类型的真的很少有女主视角的文呢。女主好像都做肥皂和香料去了,连玻璃都少有。而且做了玻璃也不会去写写硅酸盐的制取和提纯工艺之类的事情。
№3&☆☆☆纳沙于 19:24:13留言☆☆☆ 
最近看了工业霸主超级能源强国都挺喜欢的,因为文荒还刷了两次缺点就是男作者,第一本晚节不保不过感情戏只占百分之一不到,可以无视
№4&☆☆☆xx于 20:17:14留言☆☆☆ 
对了,我尝试看赤色看不下去我偏好的是技术燃文,文笔要好,然后有打脸情节的偏好强国文不喜欢ge命文女主穿越都是谈恋爱,非常浪费穿越名额
№5&☆☆☆xx于 20:20:11留言☆☆☆ 
志村鸟的书都是走技术流的,像《重生之神级学霸》。印象中还有一本《医师》。
№6&☆☆☆万年潜水员于 22:46:20留言☆☆☆ 
穿越到民国已经是我的极限了,穿到建国初,改革开放初什么的不知道为什么我接受不了。
№7&☆☆☆纳沙于 22:46:21留言☆☆☆ 
看了两眼超级能源强国,第八章才开始拧了一个螺丝,被老师傅赞叹佩服的不行,第十章已经对着女学生浑身燥热了,看来不是我的菜。我不喜欢主角被人赞叹佩服的太多的文,就喜欢长篇大论扣细节,讲过程,实实在在做事情的。
№8&☆☆☆纳沙于 23:00:37留言☆☆☆ 
工业霸主,遇到的第一个技术难题是瓷器颜色发红,即使是我这个大外行也知道这是含有铁离子杂质了,我们中国的古人几百年快一千年之前早都知道了,几个七九年的专业人员在那大呼小叫的惊叹个什么劲儿啊。
№9&☆☆☆纳沙于 23:07:42留言☆☆☆ 
大概这就是我不喜欢穿越的年头太短的原因吧,技术写太深奥了吧,难为作者也难为读者,难道要改写科幻?写太浅了吧,你可以说原始人不会提纯粗盐,你能说民国人不会提纯粗盐吗?而且技术超前了也是容易出大BUG,我今天就看了个民国文里面出现了塑料袋的,难受死我了。
№10&☆☆☆纳沙于 23:11:51留言☆☆☆ 
看来我和lz是完全不同的我去看了唐朝工科生和化工大唐工科生我看了前面几章没看下去,对我来说太细节太生活化化工看到三十多处于要弃不弃的状态我喜欢看技术占大部分的,不喜欢看其它有的没得(请人吃饭啊什么的)而且喜欢看强国文,所以选择看wen革后的如果lz文荒,真的建议你看下去后面挺好看的虽然没什么逻辑,但是比其它无脑爽文好看我觉得文笔也比很多男作者好虽然我对里面对女性的态度也很恶心不过我都是拉过去
№11&☆☆☆xx于 10:43:35留言☆☆☆ 
各人有各人的爱好吧,唐朝工科生其实对我来说更多是看他贫嘴吐槽,以及唐朝历史有大盲点,可以借机补一补。喜欢的就是细节。化工大唐得跳着看,赶上主角各种利害的章节我都是五六章的帅开,到了开始工作的时候,又有五六章可以连续看这种的。即使这样我也知足了,技术未必真的有可行性,至少以我的知识量来说,足够把我忽悠过去找不到大BUG了。最怕的是技术含量太低,连我都忽悠不过去的,那我还看它干嘛呢?另外真的没觉得你说的这几篇是女作者啊,对着在图书馆偶遇聊随便两句的大四女学生就莫名其妙的浑身燥热,还评论人家身材已经不小了的,怎么都觉得是猥琐男的文笔。主角是大四毕业完全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在现代找不到好工作。穿越回三十年前而已,又不是三百年前,这三十年的时间里,科学技术到底是有了多大的进步,居然就能秒杀一切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技工?被魂穿的原身再怎么是北大高材生,再怎么是过去那个年代包分配工作,也不至于没毕业呢□□和外交部抢着要人吧?何况外交部抢人的时候居然都不了解他外语水平怎么样就开始抢?包分配的年代,一个学文科的毕业生突然要求去石油行业工作,国家就同意了?反正以我的眼光来看,文如其人,作者很可能是在现实里混的不怎么样,对历史又没有了解,凭空幻想如果在79年混,工作多么容易找,单位随便给分房子,随便念个大学学点技术就能多么容易功成名就,也没有实际工作过,所以不知道在学校里理论知识学得再好,到了工作岗位上要能真的发挥作用还有很多要学的东西,刚去根本就只能打杂,打杂都嫌你碍手碍脚不熟悉流程呢。说到这里我忽然想起来,我们国家是78年恢复高考的,这个文里面的主角是79年大四毕业的,只能是WG时期推荐上学的工农兵大学生,到了学校里,发现有水平的教授老师都在牛棚里呢,上课的都是些谁啊?学了四年下来有没有中学文化水平还两说啊。就算被主角魂穿了,之前被外交部和□□看中是因为什么啊?
№12&☆☆☆纳沙于 11:44:05留言☆☆☆ 
我个人爱好上来讲,文笔肉麻恶心的甚至有些三观不正的有时候都能忍,最最最不能忍的就是没有逻辑。
№14&☆☆☆纳沙于 11:53:10留言☆☆☆ 
lz那两个是男作者啦而且我默默的觉得是非常ds的那种尤其是工业霸主的作者可能我表达能力不好我对文的要求就是不要平淡,文字不要太难懂逻辑方面木有要求,因为感觉自己本来没有逻辑(orz)也看不出人家的逻辑问题之前提到的两文就是无脑燃文
№15&☆☆☆xx于 01:02:27留言☆☆☆ 
恩,我们爱好还真的差别挺大的哈,燃文我也能看,但是不能太燃,燃过头了我就觉得假得肉麻了,这方面很挑剔。平淡的话只有有内容我倒是反而能接受。文字不要太难懂这个我和你一样,最不喜欢作者用些生僻的字眼罗列,最最不喜欢作者自己都不知道这个词什么意思在那瞎用,结果完全用错。
№16&☆☆☆纳沙于 08:37:17留言☆☆☆ 
我看过几本言情的,女主都是穿的,穿到古代,发展科技,但不只是肥皂玻璃,还有武器,一直在努力提高自身价值,男主喜欢女主都是因为才华,也没有什么甜腻腻的情节,他们一起发展较多
№17&☆☆☆5486于 12:57:55留言☆☆☆ 
草席的,乌贼的...男作者有点让我特别不能忍,就是对女性角色的不尊重,看到个美女就开始浑身燥热,要去泡妞.上述两本不存在这个问题.神级学霸就是因为主角太下三路,弃了
№18&☆☆☆123于 18:27:22留言☆☆☆ 
最近找的新文,《国家制造》,是穿到□□后的,男主学理工科强国吧,不过是耽美,目前感情戏不多,主线是剧情。
№19&☆☆☆mmo于 19:22:56留言☆☆☆ 
志鸟村的文一直都有这个问题,描写起女性来非常令人不舒服,一股猥琐□□丝劲儿,每逢此时都只能跳章
№20&☆☆☆111于 09:53:56留言☆☆☆ 
草席的医师是系统文啊,我对系统和医学都不感兴趣,不过还是谢谢推荐。看了前十章,系统使用方法还没介绍完,应用完全没开始,各种无聊的大学生活细节对话跳着看过去,女同学一副白富美的样子用保温杯给男主喝貌似高端的西湖龙井这里我实在受不了了。祸害东西的方式不对啊。
№21&☆☆☆纳沙于 08:27:43留言☆☆☆ 
乌贼的奥术神座貌似不错,看到第二章发现似乎也是系统文,脑子里带了整个图书馆,但是大部分都打不开,需要升级解锁的样子,不过前两章写的好,完全可以抵消我对系统文的偏见。喜欢主角到了新世界先别瞎吵吵,从改善口粮开始脚踏实地,实实在在的生活的态度,文笔不错,想象力不错,文章节奏完全不拖沓,没有意外的话接下来我就靠它活着了。谢谢推荐。
№22&☆☆☆纳沙于 08:37:58留言☆☆☆ 
我本来以为奥术是奥数----奥林匹克数学,还在好奇,不用物理不用化学,而是用数学改变世界,这是怎么个改法啊?看来主角不是工科生而是理科生啊。看到第七章发现奥术---奥秘的法术,指的是魔法啊ORZ,目前看来是玄幻文的路子,圣骑士魔法老鼠血雾什么的。我要看的工科生改造世界在哪里呀?还能有吗?
№23&☆☆☆纳沙于 09:26:14留言☆☆☆ 
哈哈哈,奥术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写玄幻而已,本质上还是玄幻啊。不过乌贼的文挺好看的,楼主你可以继续看,不会后悔的。但是里面有个雷点,我在思考要不要剧透一下。
№24&☆☆☆= =于 09:32:49留言☆☆☆ 
我对玄幻题材一般不太有兴趣,这个作者文笔不错,也有点现代物理化学常识的应用,才看到36章。到现在就有个杠杆原理的小小小小应用,和一个硫磺燃烧,魔法世界的架构讲了一大推,看来是不会有科技进步什么的了,以后有心情再看吧。
№25&☆☆☆纳沙于 16:09:40留言☆☆☆ 
国家制造剧情还没展开,刚写到60章,全都看完了,作者不错。虽然不符合我对技术细节和长篇大论搞技术不搞别的的要求,但是也是我能接受的类型。电子电路人工智能什么的一来我完全看不懂,二来作者也就一笔带过,还是不够过瘾。
№26&☆☆☆纳沙于 08:15:50留言☆☆☆ 
技术流,N年前有本很棒的,可以说开山派,格子里的夜晚,时光之旅
№27&☆☆☆= =于 10:03:26留言☆☆☆ 
改错,是时光之心
№28&☆☆☆= =于 10:05:08留言☆☆☆ 
看了时光之心的章节题目,豪宅、公主、红颜、侍女、太子、宴饮、一掷千金、弄臣、酒酣成狂。前四十章里就有九章的标题让我心存疑虑,加上它发布在某点,不管怎样我先看看吧。
№29&☆☆☆纳沙于 10:45:17留言☆☆☆ 
看不进去,文笔比较拢怨糯揖呙挥谐J度匆て舐壑鹘堑募揖咦鞣淮尤嗽迸嘌骄砟睿砦蟀俪觯也蝗潭谩
№30&☆☆☆纳沙于 10:56:27留言☆☆☆ 
纳沙,我觉得原始战记比异世流放好看诶,主要异世流放的后面太YY了,过火了,主角太无所不能了!而且,主角说起来,他本身也不算特别有本事,他不会的还不是都靠指南。感觉有点虚了....
№31&☆☆☆gg55于 13:33:52留言☆☆☆ 
恩,异世流放我已经彻底放弃了,主角越来越装,恨不能打嗝放屁都有人欢呼崇拜。技术流没了,脑洞没了,萌宠也没了,就剩下主角被崇拜了。
№32&☆☆☆纳沙于 13:48:27留言☆☆☆ 
但是原始战记我连开头都没看进去,感觉作者文笔吐槽用力过猛。节奏也慢。尤其我对原始社会有孤儿院理解接受不能,主角作为孤儿,未成年人,不创造任何价值的在山洞里被部落养活了好几年而毫无作为,还能省下口粮养狗玩,完全不合逻辑。
№33&☆☆☆纳沙于 13:53:27留言☆☆☆ 
我理解他们山洞里的孩子,部落只给他们提供生存需要的最低食物保证,所以他们还是经常挨饿,挨冻,挺不过去的也就死了;这大概也算一种优胜劣汰吧。。。而部落养着他们,大概因为孩子都是战士的储备来源,十二三岁觉醒以后,就是战士了。在人口比较少的时候,孩子还是很重要的,因为他们代表未来的无限可能;现在就算某些野生动物,也会照顾群里失去父母的幼崽啊...总的来说,技术流的,某点很多。记得很久之前看过一本,大概是好几个人好像是飞机失事,到了清朝,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工业革命...最后把清朝改成了君主立宪制,成为世界强国。。。好像还有很多类似的,主要看完了就移除收藏,就忘了
№34&☆☆☆gg55于 16:20:18留言☆☆☆ 
回55,是否是古龙岗的水煮清王朝
№35&☆☆☆Qm于 16:50:05留言☆☆☆ 
原始社会有余粮的情况下养活孤儿是可以理解的,我不能理解的是孤儿可以不干活白吃饱。原始社会父母双全的儿童从会走路就得开始打杂干点力所能及的活了吧,捡柴火也行啊。又不是婴儿生活不能自理,既然能捡狗回来养活,说明有一定的行动能力了,不说部落里的人怎么能容忍他们整天闲呆着浪费劳动力和粮食,作为一个现代成年人的灵魂,怎么就能呆得住好几年靠人养?生活条件多么艰苦也不想办法改善,干等着别人给什么他吃什么?而且在别的小朋友半饥不饱忍饥挨饿的情况下有那个闲情逸致,忍心看着小孩挨饿自己还拿吃的去养狗?何况别的小孩都吃不饱,他怎么就能有余粮?
№36&☆☆☆纳沙于 17:44:24留言☆☆☆ 
起 点这种类型的确实很多,但是能看的太少,大海捞针一样,大部分都弱智的不行,并且很装,基本是一半以上的篇幅在渲染别人如何崇拜震惊。太伤眼睛了。
№37&☆☆☆纳沙于 17:46:27留言☆☆☆ 
水煮清王朝我之前看人推荐,去看了个开头,作者文笔功力都有,就是不对我的路子,感觉上他很喜欢政治斗争之类的东西,而且也有主角出个小主意,一般个小聪明而已,结果一堆人震惊赞叹半天,比正经叙事的篇幅都长。
№38&☆☆☆纳沙于 17:50:06留言☆☆☆ 
在看疯狂的程序员,不符合我的大部分要求,但是居然我看得很哈皮。才看了两章,觉得不错。
№39&☆☆☆纳沙于 15:31:24留言☆☆☆ 
&&新人斗胆自荐一部描写当代平淡现实生活中的网文,没有什么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也没有什么惊心动魄和生死离别的伟大爱情,写的只是一对现实生活中很普通的两个人,从相识相知最后再发展到成为恋人这么一个简单平凡而温馨的细节故事。望楼主喜欢。同时也求点评。&&故事大概情节:一直在外漂泊的打工仔秦禹,有一天接到了老家打来的让他回家的电话,对于已经两年没有回家的秦禹来说,这无比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不过,秦禹的回家之路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平坦。这一路上可以说是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曲折与艰辛......
№40&☆☆☆******于 21:10:55留言☆☆☆ 
禽兽不如的穿越女也算中世纪改造文啊,女主穿越过去觉得生活太可怕,忍了几章忍不下去觉得被烧死都没那么可怕了,就不管不顾地开始改变世界了不过这书我不大喜欢的地方是作者私货夹杂得有点多,其实我对她对现实社会的各种看法都没啥兴趣,但作者就经常在文里影射现实冷嘲热讽愤世嫉俗一番,每次到这些地方我都跳过,感觉挺烦的,我是来看小说的又不是来看她写个人感悟的
№41&☆☆☆= =于 09:25:23留言☆☆☆ 
楼主,《功德簿》里面也有很多技术细节描写呢,虽然是建立在想象力之上的技术。主角是个科学家,解答难题的过程挺细致的。
№42&☆☆☆mimo于 20:17:08留言☆☆☆ 
№40 ☆☆☆******于 21:10:55留言☆☆☆  你看到我前面毒舌的评论,也该知道我的风格了吧?既然自荐求点评,说活不好听勿怪啊。楼主叙事表达还是可以的,文字功底够用。也就是说能够让人看明白你在说什么,也没有什么让人反感的文风和措辞。问题出在文章内容的选择上。没有用的细节描写太多太多,感觉是作者没有行文计划,想到哪里写哪里,写到什么都想详细描写,没有目的所以就没有主次。第一章先是写了火车经过的农田,田里的人,鸟,狗。又说车上的人,少妇,婴儿,情侣,大婶,大叔,闲汉,第二章才说到主角在车上吃泡面。这么大的篇幅你详详细细写出来的目的是什么呢?完全跟情节无关。跟主要人物也无关,说白了这两章内容可以一句话概括,主角坐火车从南向北走。吐槽一下细节,火车鸣笛是在什么情况下呢,经过路口,站台,隧道,拐弯之类的特殊地形的时候,一片田地,一马平川的,火车司机是无聊了鸣笛玩儿吗?一列火车挂了十几个车厢还用说吗?另外说这个有什么目的呢?火车上的大叔言辞粗鄙,满口脏话,充满了LOSER气质,可是作者介绍说他看上去有些知识,证据是戴了眼镜,如今这个年代戴眼镜和知识有什么关系呢?作者对人物的概括评价和描写人物的言行完全对应不起来。我猜想是写他有知识的时候,后面的三块钱一口的茅台五粮液的台词还没想出来呢,写到后面已经忘了有知识这个评价了。既然是这么不重要的一个角色,其实真的用不着给他台词。如果是我,最多会写一句火车车厢里吵杂混乱。而且铺垫了这么多,结果在火车上根本没有发生任何剧情,突然开始回忆过去,说主角因为订婚彩礼没钱,出门打工,所以出现在这辆火车上。于是场景突然从车厢跳跃到双方家长彩礼价格谈判,站台上主角女友送行,两个人你无情你无耻你无理取闹一样的无聊台词又占据了大量篇幅,然而送别也没有什么特别,场景一转主角已经下车了。再来说说文案吧,不看内容只看文案,就让人产生质疑,主角接到家里电话让他回家,为什么会是天大的好消息?难道在外打工什么时候回家,不是自己决定和老板批准,而是必须要老家打电话叫才能回去,否则不行?老家又为什么严重反对主角回家,以至于打电话叫回家而已,对主角这么意外这么天大?看了文章内容就更奇怪了,看文案会觉得故事要从主角回家说起,可是两章了主角才刚离开家,都还没到目的地,距离文案描述的时间还差两年。火车上吃碗泡面就写了两章,这两年得写多少?真是让人不敢看下去。
№43&☆☆☆纳沙于 14:27:02留言☆☆☆ 
楼主,《功德簿》里面也有很多技术细节描写呢,虽然是建立在想象力之上的技术。主角是个科学家,解答难题的过程挺细致的。
№42 ☆☆☆mimo于 20:17:08留言☆☆☆ &&谢谢推荐,功德簿一直在追呢,写得挺好的。
№44&☆☆☆纳沙于 14:27:50留言☆☆☆ 
禽兽不如的穿越女也算中世纪改造文№41 ☆☆☆= =于 09:25:23留言☆☆☆ && 谢谢推荐,刚看了第一章,觉得作者功力不错,文风有点傲慢与偏见或者简爱那个年代的小说经过中文翻译之后的感觉,挺地道的没有故意拿腔拿调的痕迹,不容易做到呢。 人物塑造也挺有意思,决定看下去。
№45&☆☆☆纳沙于 14:58:08留言☆☆☆ 
另外看到第11章了,目前来说我很喜欢作者的吐槽啊,你说的夹带私货就是这些吗?
№46&☆☆☆纳沙于 15:38:47留言☆☆☆ 
另外看到第11章了,目前来说我很喜欢作者的吐槽啊,你说的夹带私货就是这些吗?№46 ☆☆☆纳沙于 15:38:47留言☆☆☆ &&才11章而已,早着呢……当初看亡灵执政的时候就碰到这种情况,前面都还好,中后期开始私货就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了,而且还丧病到不是小说里夹私货,而是私货里夹小说,两段剧情之间夹了一到二章的私货,等作者叨叨完重新回到剧情的时候我都已经忘记之前看的剧情是啥了――当然这个是亡灵执政的情况,不是本书
№47&☆☆☆= =于 23:04:39留言☆☆☆ 
要说细节嘛,谁也比不上临高启明啊!五百废折腾这么多年,还在海南岛上种田。教科书都搬过去大炼钢铁。
№48&☆☆☆谁说的于 04:57:06留言☆☆☆ 
№47 ☆☆☆= =于 23:04:39留言☆☆☆  看到一百三十多章了,十分感谢,这本太合我胃口了,超级喜欢。私货的问题我也感觉到一点了,中间有两三章吧,扯得太远了,篇幅长了,别的时候我觉得夹带点私货也挺有意思的呢。其实我也经常听周围的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是多么的可怕,中国人本性就比欧洲人劣等,宋朝人土地换和平多么文明,如果我们当初没抗日现在多富裕幸福什么的,反驳都没力气,很憋气的。真想把这些私货塞那些人脑子里去。
№49&☆☆☆纳沙于 08:01:24留言☆☆☆ 
№49 ☆☆☆纳沙于 08:01:24留言☆☆☆这本确实是我比较喜欢的种田文,而且完结了,不过番外最好慎看,有篇关于女主女儿的番外争议很大,基本是脑残公主下场凄惨这样的剧情,虽然是讽刺脑残的,但毕竟女主女儿,也不需要那么惨烈吧……另外你看过迷失在一六二九吗?这本虽然好像入坑,但很长很够看了,群穿改造明代海南岛的,都说和临高启明很像,但我个人并不喜欢临高启明,但很喜欢这本,因为改造生活写得太细致了而且也挺爽的,不过一开始对里面几个穿越女的描写不大好,有种女人就是无脑蠢的感觉,后来就还行了。还有本老文,原始异界之地精大贤者,一样很长但坑,看了很多遍了,非常细致温馨有趣的异界改造文,一开始那环境是真惨真原始,主角慢慢把那么个十来人的凄惨小部落发展起来,还融合接纳各种种族一起发展,真的感觉很蓬勃又充满希望。
№50&☆☆☆= =于 09:01:01留言☆☆☆ 
草席的,我觉得最吸引我的地方是文风,颇有方想早期文风的感觉...乌贼的,最好看的部分是写论文,现代科学的发展,不过的确本质上是玄幻...上面说的雷点我估计是女主的......再推本,,虽然权谋部分也有点多有时候看着很心累...
№51&☆☆☆123于 13:38:33留言☆☆☆ 
№51 ☆☆☆123于 13:38:33留言☆☆☆我一直不觉得奥术女主有啥雷的,她那种情况就是双嘛,前面喜欢女的,后面喜欢男主,说雷的大多是腐女,而且还是那种入了耽美邪教认定直变弯好好好弯变直烧死烧死的腐女
№52&☆☆☆= =于 14:46:28留言☆☆☆ 
这楼里推荐的唐朝理工生看不下去,皇帝天天盯着男主创业那点钱,这够小气巴拉的化工大唐,太水了,啥都要一堆对话,简直是无巨细,凑字数的嫌疑,干巴巴的,弃了
№53&☆☆☆= =于 19:15:09留言☆☆☆ 
喜欢某点的清枫聆心,技术流女强文,掌事(女主造船),御宅(女主穿越造房子),纸贵金迷(女主重生造纸),文笔好情节流畅,就是太长四百多章,女主苏的不让人反感,强推
№54&☆☆☆想吃泡面于 12:58:48留言☆☆☆ 
哈哈哈,觉得和纳沙的口味相近,以后可以来这个帖子找书看了哇咔咔。
№55&☆☆☆mimo于 10:21:14留言☆☆☆ 
《红楼之熊孩子贾琮》,《红楼之土豪贾赦》这两个和《李想的北宋》那一类差不多吧,故事真的不错,也有技术有发明,但是可能楼主要求的细节并没有那么多。
№56&☆☆☆mimo于 10:38:32留言☆☆☆ 
№54 ☆☆☆想吃泡面于 12:58:48留言☆☆☆去看了下,和这作者的文笔是在属性不合,第一章都没能看得下去,大概是年纪大了笔风比较文艺点儿的都接受不能了
№57&☆☆☆= =于 15:29:06留言☆☆☆ 
禽兽不如的穿越女看完了,很满足。顺便看一下亡灵执政,貌似不是技术流,现在还看不出来是什么流。发现自己还有一个萌点,古穿今之后用古人的眼光看现代生活方式的各种吐槽蒙圈,感觉呆萌好笑的我也很喜欢呢。说句题外话,有人看美剧断头谷吗?我觉得男主睡了三百年醒来之后各种吃惊挺可爱的。
№58&☆☆☆纳沙于 11:08:12留言☆☆☆ 
禽兽不如的穿越女里面女儿的命运问题,其实我不太在意,我更在意的是露西(哈帝小姐)后来怎么样了。因为虽然安娜是女主的女儿,但是没什么存在感,仅有的戏份也没给人带来什么好感,或者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地方,对剧情的影响,女主对她的感情和关注也都接近于无,所以还不如雇佣兵阿布更让我喜欢呢。可是露西是个挺好的小姑娘啊,那么努力,从不抱怨,柔韧温和的一个好孩子,看上去生活也快要好起来了,突然一点预兆都没有的天降横祸,然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怎么能不让人担忧心痛呢。
№59&☆☆☆纳沙于 11:21:57留言☆☆☆ &p&题主在问题中说道,保持现在的生活状态就完不成学习任务,要完成学习任务,就只剩下吃饭睡觉,那得有多惨啊,其实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b&——你根本不懂得时间管理!&/b&&/p&&p&&br&&/p&&p&&b&真正懂得时间管理的人的生活状态是:专注时像“神人”,休息时像“死人”,工作中的“大忙人”,生活中的“大闲人”。&/b&&/p&&p&&br&&/p&&p&那要怎么样才能达到这种状态呢?&b&其实很简单,你只需要掌握番茄工作法就能和时间管理的高手们一样了,并且每天比别人多出24小时哟!&/b&&/p&&p&(ps 文末送《番茄工作法》电子书及答主的思维导图笔记哟)&/p&&img src=&/v2-acb617ebcd84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v2-acb617ebcd84_r.jpg&&&p&&br&&/p&&p&&b&先来看看过来人,通过番茄工作法,都达到了怎样的状态?&/b&&/p&&p&&br&&/p&&p&陈华伟,小能熊终生学习学院创始人,前四大审计师,前财经译者,也通过了号称“天下第一考”的中国和香港的CPA,用7年的时间完成了3000个番茄。&/p&&p&&br&&/p&&p&在他第二次转行的时候,从翻译转行到财务,需要参加注册会计师(CPA)考试,而当时他还需要做翻译工作去挣钱,所以只能用业余时间去学习。别人回家可能就休息,而他还需要学习,别人周末休息、朋友聚会,他还需要学习,自己感觉自己好努力、好辛苦、好专注,觉得自己热爱学习,自我感动的一塌糊涂,然而考试成绩出来,幻觉就被打破了,因为他的考试挂了。感觉自己很努力、感觉自己很专注,但是都是白费的。&/p&&p&&br&&/p&&p&然后,2012年通过番茄工作法来改造CPA考试,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用1500个番茄去通过CPA最难考的三门。由于在做翻译的时候已经做了很多番茄了,所以不会仅仅把番茄看做是一个计时器,而是一个目标管理系统。3个月1500个番茄,是符合Smart 原则的目标,番茄是他唯一的KPI。3个月,90天,平均每天要学习接近15个番茄,因为还要去做翻译挣钱,所以最终完成了60%,900个番茄。&/p&&p&&br&&/p&&p&结果,那一年,分数出来之后,cpa考试那3门均以接近80分通过,而不像以前只通过一门,而且分数只有60多分。3个科目,900个番茄,相当于一个科目学习了150个小时,CPA作为难度非常高的,被别人称为“天下第一考”这样一门考试,很多人考一门CPA都需要300甚至500个小时。&/p&&p&&br&&/p&&p&对比之下,通过使用番茄工作法,他的&b&效率&/b&比别人,比过去的自己翻了好多倍,而且从通过一门到通过三门,从60多分到80多分;其次打破了以前那种盲目的&b&自我感动&/b&,明明自己付出了时间和努力却没有积累下来,却还自我感动。&/p&&p&&br&&/p&&p&&b&自我感动是一种精神毒药&/b&,感觉自己很努力,感觉身体被掏空,然后在不知不觉中你就放松了对自我的要求,甚至在遇到挫折时还抱怨社会,在失败中孤芳自赏。&/p&&p&&br&&/p&&p&最重要的是番茄给他打造了一种基本功,一种时间管理的内功。自从那一次后,他的每一次考试都无往不利,做了900个番茄以后,发现自己其实已经变成了另外一种人。&/p&&p&&br&&/p&&p&所以说,&b&番茄的体验是一种积累的问题,是你有没有采用一种可积累的方式来去打造你自己的品质,去完善你的成长方法论&/b&。&/p&&p&&br&&/p&&p&那番茄工作法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方法?它又是如何使人长时间高效的学习呢?请继续往下看吧。&/p&&p&&br&&/p&&h2&&b&
番茄工作法,让高效成为一种习惯&/b&&/h2&&p&&br&&/p&&p&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p&&p&某一天上午,你老板突然对你说:“小张啊,这份报告下午开会得用,你中午之前做好给我!”这时你怎么办,我相信这时你肯定会猛做几小时,有如神助一般,最后交出一份基本及格的作业。然后呢,就是崩溃一整天...&/p&&p&又或是你正在备考某项重要的考试,每天学习8、9个小时,猛学两三天,然后我们的身体特别渴望休息,精神特别渴望娱乐,然后你休息了几天后,就再也捡不起你放下的书本了。&/p&&p&&b&其实,这就是非常典型的一曝十寒,脉冲式努力&/b&。&/p&&p&所以,接下来要讲的番茄工作法,正是为了解决猛学几小时,崩溃一整天,猛学两、三天崩溃一星期这样一种恶性循环。&/p&&p&&br&&/p&&p&&b&1.那什么是番茄工作法&/b&&/p&&p&&br&&/p&&p&番茄工作法,是1990年意大利大学生发明的一种时间管理方法,英文名叫“pomodoro technique” &pomodoro &在意大利语中是番茄的意思。&/p&&p&&br&&/p&&p&其实番茄工作法特别简单,就是将人们的学习工作时间分成时长25分钟的工作时间和5分钟的休息时间,一个25分钟的时间称为一个番茄。比如今天我说我完成了8个番茄,意思就是说我完成了8个25分钟的学习或工作时间。1个番茄加上1个休息时间正好是半小时,作为一个循环,在第四次循环的时候时长5分钟的小休息变成时长15分钟的大休息。&/p&&p&&br&&/p&&img src=&/v2-e917af6e828d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5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p&&br&&/p&&p&&b&1.1番茄工作法由5个阶段构成&/b&&/p&&p&&br&&/p&&p&第1阶段,&b&计划&/b&,一天的开始,计划一天要做的事情。&/p&&p&第2阶段,&b&追踪&/b&,全天时间,记录好这一天内做过的工作学习等的所有事情,作为原始数据,包括工作时间和其它感兴趣的指标。&/p&&p&第3阶段,&b&记录&/b&,一天的结束,建立一个日工作的档案,收集原始数据。&/p&&p&第4阶段,&b&分析&/b&,一天的结束,由原始数据分析出有用信息(有用信息即能帮你提高效率的信息)&/p&&p&第5阶段,&b&可视化处理&/b&,一天的结束,把有用的信息用鲜明的方式表示出来,以便清楚得看到自己的进步&/p&&p&就像士兵上战场打仗需要自己的武器一样,番茄工作法同样也需要自己的工具。&/p&&p&&br&&/p&&p&&b&1.2所需工具&/b&&/p&&p&(1&b&)一个番茄计时器&/b&,当然也可以下一个番茄app,在这里推荐2个非常好用的app。一个是 Focus Time ,这个app没有社交的属性在里面,所以是给孤独者的app。另一个是Forest 是台湾大学生开发的一个软件,叫种树,英文名叫Forest 这个app的口号是保持专注,拒当低头族。&/p&&p&(2)&b&一张to do today 工作计划表&/b&。每天开始始时,填写这份表格。表格主要包括小标题(时间、地点、任务)、清单(你今天要做的事情)以及计划外的紧急事件。我知道我这样说,你还是不知道它长什么样子,那就之接上图吧。&/p&&img src=&/v2-fd01c0dc0f5db6f02d8da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2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v2-fd01c0dc0f5db6f02d8da_r.jpg&&&p&(3)&b&一份 Activity
Inventory活动清单。&/b&主要由两项构成:&/p&&p&1、标题:人物和事件 &/p&&p&2、想到什么要做的就计什么,随出现随记。一天结束时把完成的事情划去。同样还是上张图,方便你理解。&/p&&img src=&/v2-8fe24b2e35e719afb9d11bceff0f5f45_b.jpg&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2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v2-8fe24b2e35e719afb9d11bceff0f5f45_r.jpg&&&p&(4)&b&一份记录档案&/b&。用于记录原始数据,根据需要记录的东西不同,记录档案分为不同的结构。通常情况,记录档案中包含数据、摘要、完成任务所需番茄数。记录档案每天更新一次,通常在一天的结束时候。&/p&&img src=&/v2-b6e9b483da63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2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v2-b6e9b483da63_r.jpg&&&p&准备工作已经做好了,接下来就快开启愉快的番茄体验吧。&/p&&p&&br&&/p&&p&&b&2.番茄工作法究竟具体如何操作&/b&&/p&&p&&br&&/p&&p&现在我们知道,一个番茄时间是30分钟,包括25分钟的工作时间和5分钟的休息时间。在每一天开始的时候,我们先从活动清单中选出今日要完成的任务,优先考虑他们,并把他们记录在to do today 工作计划表里。如上面表1。&/p&&p&&br&&/p&&p&然后你就可以&b&开启你的第一个番茄&/b&,设定计时器为25分钟,然后开始to do today 工作计划表里的第一项任务,这个25min的番茄时间不能被打断,也不能被分割,若打断,则该番茄作废,重来。专心工作,直到计时器响起,你就可以放心的在工作计划表对应项后打个×,并休息3~5min 了。&/p&&img src=&/v2-dbafeefc3dfe204ba98dc01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2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v2-dbafeefc3dfe204ba98dc01_r.jpg&&&p&&b&注意:&/b&当计时器响铃的时候,即使你没有完成手头的工作,即使你觉得你在休息的几分钟就能完成,你也不能继续工作。在这休息的几分钟里,脑子里不要去想任何有关工作的事情。&/p&&p&&br&&/p&&p&休息结束之后,继续你的下一个番茄,并直到再次响铃,然后再在to do today 工作计划表中打上一个x。&/p&&img src=&/v2-eca658cb02be0d8da415bb59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2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v2-eca658cb02be0d8da415bb59_r.jpg&&&p&接着,又是3-5min的休息,然后又是一个番茄......&/p&&p&&br&&/p&&p&每4个番茄之后,你就停止你的工作,进行一次较长时间的休息,休息15~30min 。&/p&&img src=&/v2-0afbade0413abac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2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v2-0afbade0413abac_r.jpg&&&p&&br&&/p&&p&在这15-30分钟的时间里,你可以清理一下你的办公桌,也可以去散散步或者喝杯咖啡都是不错的选择哟。&/p&&p&&br&&/p&&img src=&/v2-600d77e5a766e693f21cb9d08b1ca291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v2-600d77e5a766e693f21cb9d08b1ca291_r.jpg&&&p&&br&&/p&&p&好了愉快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的,休息结束了,接着工作吧。开始你的又一个番茄,对就是这样,一个番茄,又一个番茄,直到你把手头的任务完成,然后你就可以非常潇洒的大笔一挥,把 to do today 工作计划表中的这项任务划去了。&/p&&img src=&/v2-8d36ccc242b62cdbb614b6d_b.jpg& data-rawwidth=&562& data-rawheight=&1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2& data-original=&/v2-8d36ccc242b62cdbb614b6d_r.jpg&&&p&虽然完成了一项任务,但是这只是个开始,接着去完成下一项任务吧,直到你把所有的任务都完成,注意中间一定要休息好。&/p&&img src=&/v2-77c9b73dbdfba73d719378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1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v2-77c9b73dbdfba73d719378_r.jpg&&&p&恭喜你经过一天的努力终于把所有的怪物都打败了,哦不,是所有的任务都完成了。&/p&&p&最后,你只需要再花一个番茄的时间,去把已经完成的任务记录在档案中(如表3),并思考如何改进才能使自己得到同样结果,而所花的番茄更少。这样不断的去调整、优化你的工作方法,你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p&&img src=&/v2-b6e9b483da63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2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v2-b6e9b483da63_r.jpg&&&p&&br&&/p&&p&看到这里想必你对番茄工作法,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了吧。但是对于番茄工作法工作的25min具体应该如何度过呢?休息的5分钟你又真的懂了如何休息了吗?&/p&&p&如果你不懂,没关系,请继续往下读吧。&/p&&p&&br&&/p&&p&&b&3.四个技巧,让你专注时像“神人”&/b&&/p&&p&&br&&/p&&p&前面也说了时间管理的四状态之一便是专注时像“神人”,那我们要如何锻炼我们的专注力呢,其实答案就在番茄的25分钟里。为了能帮大家高效的度过番茄的25分钟,我为大家准备了4个小技巧。&/p&&p&&br&&/p&&p&&b&亮线原则——清晰简洁、绝不模糊的规则&/b&&/p&&p&&br&&/p&&p&什么意思呢?就是番茄的25分钟给你画了一条线,所谓的亮线就是外国律师圈的行话,即清晰简洁、绝不模糊的规则。&/p&&p&比如你说我要戒烟,那我以后少抽一点而不是一根不抽,这就不是亮线,亮线就是要做到,戒烟,就一根不抽,戒酒,就一滴不沾。&/p&&p&&br&&/p&&p&&b&创造仪式感&/b&&/p&&p&&br&&/p&&p&比如你可以在开始做番茄的时候,带上耳机听听巴赫的大提琴曲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哟。&/p&&p&&br&&/p&&img src=&/v2-d149dbe8d1da2b948de06b2b543352cb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v2-d149dbe8d1da2b948de06b2b543352cb_r.jpg&&&p&&br&&/p&&p&&b&用辅助工具抵制诱惑&/b&&/p&&p&&br&&/p&&p&你是不是在需要专注的时候,总是被各种微信、微博、娱乐消息给勾住了;你是不每次都下定决心要远离这些娱乐网站,但是坚持了2、3天后还是回到原来的状态。&/p&&p&&br&&/p&&p&这个时候,你不要使用蛮劲,而是需要巧妙的借助外部工具去屏蔽干扰。比如Rescue Time 这样一个时间统计工具,他可以统计你在各个网站或软件的花费时间,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你自动屏蔽掉那些干扰网站,这样你就无需靠意志力去抵抗那些干扰了。&/p&&p&&br&&/p&&p&&b&用5分钟原则战胜拖延症&/b&&/p&&p&&br&&/p&&p&其实大多数时候我们都知道番茄好,但是我们就是拖延着不去开始番茄,不去按下番茄生物钟开始的按钮。&/p&&p&&br&&/p&&p&那怎么办呢?&/p&&p&&br&&/p&&p&我们可以这样,不管任何事情,只要列在你的清单里面,需要你去做的,不要去想到底做不做它,而是先做5分钟再说,做了5分钟之后你可以选择继续做下去,或者放弃。&/p&&p&&br&&/p&&p&通过这种方式,你会发现其实自己是不敢开始而已,做了5分钟你会发现自己没有那么无聊,其次没有那么懒,也就做下去了。&/p&&p&番茄的25分钟是锻炼我们的专注力,那休息的5分钟我们该如何度过呢?&/p&&p&&br&&/p&&p&&b&4.掌握高效休息的精髓&/b&&/p&&p&&br&&/p&&p&你不要小看了这5分钟,其实这5分钟比那25分钟更重要,因为没有这5分钟的休息,就没有那25分钟的高效。番茄的5分钟,一句话绝对不做烧脑的事情。&/p&&p&&br&&/p&&p&那5分钟的休息时间做什么事情呢?&/p&&p&&br&&/p&&p&&b&放空&/b&&/p&&p&&br&&/p&&p&放空的意思就是,你需要放下你的手机、离开你的电脑什么都不要想,去看看窗外的绿色植物,或者去上个厕所抑或是去喝口水,那都是极好的。 &/p&&p&&br&&/p&&p&&b&做家务或杂事&/b&&/p&&p&&br&&/p&&p&如果世上有一项事情是永恒的那就是做家务,像做家务这种琐碎的事情,你就完全可以用番茄的5分钟来做,把做家务化零为整,这样做家务也会使家务本身不那么面目可憎。 &/p&&p&&br&&/p&&p&如果你是在公司里上班,那你可以用番茄的5分钟来贴发票、报销费用这些不创造价值的事情。 &/p&&p&&br&&/p&&p&&b&伸展运动&/b& &/p&&p&&br&&/p&&p&5分钟的时间你也可以让身体舒展舒展,做做眼保健操,给疲惫的脖子做做按摩,这些
都是可以的。 &/p&&p&&br&&/p&&p&记住身体和精力的恢复,对大脑长期保持专注的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p&&p&&br&&/p&&p&&b&如死人般躺地&/b& &/p&&p&&br&&/p&&p&这是我最喜欢的终极休息方式!
&/p&&p&&br&&/p&&img src=&/v2-d56857ae8ffd17f_b.jpg& data-rawwidth=&540& data-rawheight=&1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0& data-original=&/v2-d56857ae8ffd17f_r.jpg&&&p&&br&&/p&&p&这时你只需要效法死人,直接躺地,调整呼吸,平静内心,快速的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恢复到最佳状态。 &/p&&p&&br&&/p&&p&&b&这种休息方式适用于超高强度的工作,比如一天做20个以上的番茄,这时身体和心理非常的疲惫,需要这种方式来恢复身体和心理的活力。&/b&&/p&&p&&br&&/p&&p&看到这你可能又要迷惑了,你也知道休息很重要,但是这里其实是有个问题的,什么问题呢?就是很有可能你25分钟的工作时间结束了,但你抽不出身来;又或是休息的5分钟结束后,你又回不去,那又该怎么办呢?这其实是切换出了问题。&/p&&p&&br&&/p&&p&&b&5.番茄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如何自由切换&/b&&/p&&p&&br&&/p&&p&我们先来看从休息跳转到工作时出了什么问题:很显然你玩得太开心了,以至于回不去工作的状态了。&/p&&p&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其实也很简单,&b&将5分钟的休息时间提高到战略高度。&/b& &/p&&p&&br&&/p&&p&首先,你要明确5分钟的休息是决定25分钟的专注,没有5分钟的休息,就没有25分钟的高效。 &/p&&p&&br&&/p&&p&其次,你需要正确的度过5分钟的休息,比如你不能做太花时间的事,也不能做太娱乐之事。正确的做法是去放松、恢复,如果珍惜时间的话可以脑袋里装一个问题沉思。比如牛顿就是在散步的时候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张弛有度的休息也可以是另外一种出成果的方式。 &/p&&p&&br&&/p&&p&最后,你要明白我们人脑的认知模式其实是分为两种的,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这正好对应了番茄的25分钟和5分钟,另外5分钟的休息甚至还能起到拯救低效的功效。&/p&&p&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其实只要你把休息看得足够重要,看成是为了更好的工作的必须的过程,其实还是很容易切换的。&/p&&p&这里说的是从休息跳转到工作出了问题,其实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从工作跳转到休息出了问题。&/p&&p&&br&&/p&&p&&b&6.总觉得25分钟太短,不适合自己&/b&&/p&&p&&br&&/p&&p&你是不是觉得25分钟的番茄实在是太短了,根本不适合自己,因为自己平时一专注就是2小时甚至半天。&br&&/p&&p&其实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是百米冲刺还是人生的马拉松。如果你的工作和学习不是百米冲刺,必须赶在截止日期交差,那我们没有必要在跑步的时候一口气不喘。&/p&&img src=&/v2-2b6121263cda20bcbc3064b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2b6121263cda20bcbc3064b_r.jpg&&&p&&br&&/p&&p&番茄的最大功效是帮助我们养成长时间高效工作的一个节奏感,让你就像一台火车的引擎一样,匡剌、匡剌、匡剌.... 25分钟、5分钟、25分钟、5分钟.......这就是你自己体内的一个效率生物钟,滴答、滴答、滴答,形成自己的节奏,度过自己独特的一生。&/p&&p&&br&&/p&&p&&b&7.番茄=心流+刻意练习&/b&&/p&&p&&br&&/p&&p&我们知道番茄工作法是对时间管理内功的刻意练习,而我们做番茄的时候,最佳状态就是心流体验,即做事时全情投入,忘掉时间流逝,沉浸其中的感觉。&/p&&p&&br&&/p&&p&就比如早上你迎着朝阳去图书馆学习,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然后你一抬头就已经是披星戴月了。这就是心流体验。&/p&&p&我想大数人可能在学习的时候没有体验过心流体验,但是却在玩游戏的时候经常体验到心流体验,有时候一玩就是一整天,而且还一点都不觉得累。&/p&&p&那这是为什么呢?&/p&&p&其实这就是心流体验的6个要素在起作用,只要满足了这6个要素,就能很好的获得心流体验了。&/p&&p&&br&&/p&&p&&b&专注&/b&&/p&&p&番茄的25分钟为纯数量级的时间引入了质量的维度,帮助我们做到专注。在这25min里你只专注于你计划的工作,其他任何事都不能让我们分心。&/p&&p&&b&反馈&/b&&/p&&p&及时反馈,为什么我们喜欢玩游戏而不喜欢学习,就是因为学习不能给我们及时的反馈,比如你学习了3年才有高考,考试完了还要等几个月才能获得反馈;但是玩游戏就不一样了,在游戏中你一刀下去就爆装备了,就打怪升级了,虽然简单粗暴,但是却很有效。然而番茄却为学习和工作创造了一种有效的反馈,你做的每一个番茄都是你向目标前进的一步,而且是扎实的一步。&/p&&p&&b&克服焦虑&/b&&/p&&p&忘我状态不焦虑,焦虑位列三大绝症之首。学业增长的焦虑会导致我们行动力的瘫痪,不行动或太多碎片化的努力会引发我们下一步的焦虑,最终导致恶性循环,跳不出去。但是番茄会斩断这种恶性循环,因为番茄是很小的一步,但是很扎实的一步。比如让你写一篇论文,你可能会觉得很难,然后面对可能无法按时完成任务,你很焦虑,但是通过番茄,让你用一个番茄去完成一个概念的撰写,或者一些资料的收集,你就会觉得不那么难了,也就不再焦虑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都是因为番茄是最小的最落地的一步。&/p&&p&&b&个人能力与任务难度的匹配&/b&&/p&&p&心流体验需要正确的难度,可克服的难度,即需要比当前能力水平高一点点的难度。如果能力比任务难度低很多,我们就会焦虑,觉得太难了;如果能力远远高于任务难度,我们会觉得很无聊。心流体验需要的任务难度比当前的能力水平高一点点,不太难但又不简单无聊,有一点挑战性,能引导我们走出舒适区。&/p&&p&&b&对时间的主观感受能力&/b&&/p&&p&如果没有对时间的感受能力,很可能你一不小心1天就过去了,1星期、1个月、1年就过去了,你完全想不起来自己干了什么。在比如老板让你写一个5000字的文章或做一个什么项目,问你需要多少时间,你可能自己都没感觉,不知道,这就是缺乏对时间的主观感受能力。而番茄是为了打造我们体内的效率生物钟,它的目的就是帮我们建立对时间的主观感受能力。&/p&&p&&b&内在激励&/b&&/p&&p&其实就是做你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因为我们做番茄的时候是专注的状态,是心流的状态,所以你工作的时候只看到了工作本身,而不会去考虑做这个工作是为了发工资、为了年终奖、为了登上人生巅峰,这个时候你做事情的目的存在于自身,而不是外物,这就是番茄的状态。&/p&&p&&br&&/p&&p&&b&8.番茄的适用场景&/b&&/p&&p&&br&&/p&&p&番茄工作法也并不是所有场景都适合的,它主要使用于以下场景:&/p&&p&(1)&b&独自
&/b&需要你独自一人去完成的工作,比如写文章、写报告之类的。&/p&&p&(2)&b&专注
&/b&需要我们专注才能才能完成的任务,比如读一本经典的书。&/p&&p&(3)&b&积累
&/b&需要长时间积累才能完成的目标或任务,比如CPA考试、考研等。&/p&&p&(4)&b&习惯
&/b& 需要习惯养成的事情,比如每天用一个番茄的的时间整理笔记,而这些习惯的养成都都是需要数百个小时的投入的。&/p&&p&当然番茄工作法也有不适合的场景,主要团队合作和沟通。&/p&&p&最后,说了这么多,我们再简单的总结一下番茄工作法是如何帮助我们长时间高效的学习的?&/p&&h2&&b&
总结&/b&&/h2&&p&&b&1、颠覆对时间的依赖&/b&&/p&&p&番茄工作法,把抽象的时间变成了具体连续的事件,形成了番茄时间的概念,这使我们能抓住时间,而不是分秒必争,从而打破和改变了我们对时间的依赖。&/p&&p&利用番茄工作法,时间不再是消极的一分一秒的流逝,他们都是积极的,每一个番茄时间都代表着一次提高和改善的机会。&/p&&p&&b&2、复杂的事情简单化&/b&&/p&&p&我们通过应用番茄简单的规则:&/p&&p&如果一项任务的估测值大于5-7个番茄,就打散它;&/p&&p&如果一项任务的估测值小于一个番茄,就把几个小任务组成一个大任务;&/p&&p&这样一来,我们每天都可以做一些不太简单也不太复杂的任务,从而把我们的激情和动力最大化。通过对任务的分解,我们的估测会更加简单,估测的质量也会提高,这样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能鼓励自己实现目标。&/p&&p&&b&3、放轻松&/b&&/p&&p&我们必须要知道,劳逸结合是大脑保持高效工作和思维敏捷的基础。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休息必须是一种休息,它并不是简单地在25min响铃后停止工作,然而脑子还一直在思考工作。放轻松,这样能提高我们连续工作的效率。&/p&&p&&b&4、坚持自我观察和分析&/b&&/p&&p&番茄工作法代表着每25min一次自我观察,番茄工作的头5min和后5min你要回顾一下先前的工作,让自己了解某一特定过程是否有效。&/p&&p&每天结束后都要记录一次数据,这让我们了解每天的工作情况,审视自己的工作是否有效。通过观察和分析原始数据,寻找到提高自己的方法,使自己的效率不断提高,从而大大激发你的兴趣,进而自发的完成任务。&/p&&p&&b&5.可持续的节奏&/b&&/p&&p&尊重工作时间,同时也尊重休息时间,这会让你获得持续的高工作效率。事实上,从早到晚一刻不停的学习和工作,并不能让我们保证工作效率。&/p&&p&通过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休息时间和工作强度,使用番茄工作法的人将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可持续的节奏和自身的生理规律。&/p&&p&&br&&/p&&p&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如果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或者想进一步了解番茄工作法的,比如在做番茄的时候如何处理内部打断和外部打断;如何弄清楚完成一项工作到底需要多少时间等,推荐你仔细阅读一下《番茄工作法图解——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这本书。&/p&&p&&br&&/p&&p&当然,如果你想获得这本书的电子版本和我读这本书时做的思维导图的笔记,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b&【运营成长记录】(yunyingjilu100)&/b&,后台回复&b&【番茄】&/b&二字,就可以获得书籍和笔记下载地址啦。&/p&&p&另外,公众号里还有其他关于&b&市场营销、互联网运营、职场发展&/b&等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如果你感兴趣,也可以一并拿走,不谢。&/p&&p&&br&&/p&&p&最后的最后,不要嫌我啰嗦啊,如果你觉得还不错,点个赞再走呗!&/p&&p&&br&&/p&&img src=&/v2-5eec82e9eeb83fbcba6d6_b.png& data-rawwidth=&224& data-rawheight=&22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4&&
题主在问题中说道,保持现在的生活状态就完不成学习任务,要完成学习任务,就只剩下吃饭睡觉,那得有多惨啊,其实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你根本不懂得时间管理! 真正懂得时间管理的人的生活状态是:专注时像“神人”,休息时像“死人”,工作中的“大忙人…
&p&在我婚姻的前几年,饱受冷暴力的困扰,而我是施暴者。&/p&&p&有一次,老公因为一点小事惹我生气以后,我决定在接下来的一天里不和他说话。我待在一个房间,他跟随我到那个房间,我又换到另一个房间,从他身边走过时当他根本不存在。最后我在卧室的床上心乱如麻但表情木然地看电脑时,余光里看到他坐在卧室窗边的一盆绿植旁的背影从呆坐到轻轻起伏到压抑地颤抖。他后来流着泪告诉我,我们好的时候他感觉特别幸福,但是一旦他有什么做的或者说的让我不满意,我生气的时候,他就感觉到被我完全地抛弃了。&/p&&p&那之后不久我参加了一个心理学的工作坊,带领人是一位90多岁的加拿大家庭治疗师。她可以无视主办方准备的沙发站着讲一天的课,也会干脆直接地拒绝下课时学员随机合影的要求,理由是她需要休息。她说,前几天路过台湾时买了很多书,但是没有时间看,只好等到老了再读。几天下来我被老太太精准的同理心、健康的自我价值感和高度的一致性深深折服。&/p&&p&最后一天的提问环节,我鼓起勇气争取到了一个提问的机会。我的问题被一句一句完整地翻译给她听:我说我有一个非常困扰我的问题,就是当我和我先生发生冲突的时候,我总是用冷暴力的方式去惩罚他,我已经意识到这样的沟通方式对他造成了深深的伤害,而他是这个世界上我最不愿意去伤害的人......我又说起小时候被妈妈忽略的经历,妈妈喜欢打麻将,经常半夜才回到家,而我就一直等到她的脚步声出现在楼道里才能睡觉;有一年我把我的生日愿望郑重地写在家里的台历上想让妈妈看到:希望妈妈再也不要打麻将了......我说我觉得小时候被忽视的经历让我在自己的亲密关系中缺乏安全感所以会用这种不健康的沟通模式来应对......我说我特别特别不想伤害我先生,可是当情绪上来的时候真的无法控制自己,这真的很困扰我,我该怎么办?&/p&&p&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老太太一言未发,待翻译翻完最后一句话时,她说:“&b&你当然可以控制自己,只要你想,并没有一支枪在那里抵着你。Next one.&/b&” 然后她就不理我了!!!转头去回答下一个问题了。&/p&&p&Boing! 当我从震惊中清醒过来后我意识到我刚刚听到一句极度深刻的话,一个新的世界即将由此展现。&/p&&p&&b&一个年轻人未必幼稚,但是一个幼稚的人心里一定住着一个没有力量的小孩。&/b&我甚至能清楚地感知到听到老太太那句话的一刻,我心里的那个原本双手抱膝耷拉着头蜷缩着坐在角落里的小孩,猛然间抬起了头。那个心里从某个年纪就被冻住的、从此不再长大的小孩,在那个瞬间被现在已成年的我看见。&/p&&p&奈良美智有一个作品《来自您童年的小狗》,呈现的是三只踩着高跷的小狗围着一个饭碗走圈的卖艺场景。那些闭着眼不断流泪的狗,那种欲言又止的受伤神情,跟纯粹的可爱很不一样。当问及为何经常描绘小狗,奈良美智说:“小狗温驯服从的特点,不幸地令他联想到儿童。”&/p&&img data-rawheight=&334& src=&/v2-26c8a7aeecdd_b.jpg& data-rawwidth=&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v2-26c8a7aeecdd_r.jpg&&&p&儿童的敏感脆弱在面对成人世界时的无力感,往往演变为成年期的各种防御机制 - 除了极少数的幸运儿,不设防的心灵无法完整而清晰地存活下来:&/p&&p&超理性(故作成熟)- 通过滥用概念或沉浸在一种不合逻辑的行为理论中,而不必面对自己的感受;&/p&&p&转被动为主动(冷暴力)- “你不能抛弃我;我先抛弃你!”,我控制自己的受害;&/p&&p&戏剧化(作)- 在言谈中注入大量情绪以缓解未被注意的冲突;&/p&&p&幽默 - 用开玩笑的方式来避免痛苦的感受......&/p&&p&理想化 - 过于看重某人,为了不体验到失望或减轻因为自己的缺陷而引起的羞愧感......&/p&&p&绝大部分防御机制的使用都可以表现为适应性或不适应性。儿童、青少年、年轻人、成年人,纤弱的自我力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缓慢地不断加强。如果没有意外,我们几乎会自然地学会一个成人应该具备的捍卫自己精神领地的能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这几乎就等于心理的健康。&/p&&p&但是,不幸的是,有一些人,由于成长的道路坎坷(逆境对于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无法被比较),使得他们在成年后还持续地使用早年学到的低级而落后(但曾经在某一阶段保护了他们)的防御方式,这使得他们的内在小孩仿佛被冻住一般,无法学会更加高级而先进的手段,进而一生处在内心的角力与挣扎中。换言之,一个人使用哪些防御机制,直接呈现了这个人的人格强度、稳定度和成熟度,笼统地说就是心理健康程度。&/p&&p&情感的关闭就像呼吸一样。人们通常不会意识到这些调节机制,但事实上人们也可以有目的地掌控这些调节机制。&b&觉察,就是有和没有中间的一扇门。&/b&&/p&&p&觉察,在心里的小孩和成年的我之间穿梭往复,它让内在小孩的纤弱被看见,被给予机会用成年我的知识、理性、意愿和决心去暖化她、营养她、强壮她。“我当然可以控制自己,只要我想。并没有一支枪在那里抵着我。” 我反复回放这句话。必须承认,这句话之于那时的我是一个接近真理的发现 - &b&原来我是有力量的,原来我就是力量&/b&。&/p&&p&之后我和老公分享了我在工作坊上的领悟,我跟他说,我意识到了我的问题,可这依然对我来说是很困难的事,我需要你的帮助。&/p&&p&我俩那天聊了很多,我小时候的事,他小时候的事,说了很多。我们也在“和平时刻”想了很多办法怎么在“战时”去及时“踩刹车”、有技巧地“抛橄榄枝”:&/p&&p&比如,无论我表现得多么歇斯底里、不可理喻,不要用语言去说服我,就紧紧地抱着我不撒手;比如,我生气的时候去看看写在纸条上的老太太的这句话;&/p&&p&比如,我们家书柜上的一对小企鹅,如果我生气了,我就把他们背靠背摆着,那么这会儿就先不要理我;如果我理智一点了愿意沟通了,我就主动把企鹅再摆成面对面,这会儿老公可以来找我谈......&/p&&p&看起来很笨拙是不是?但是真的有效,虽然还是会有有冲突的时候,但是我的“迁善”能力,真是变得越来越强 - 有时候遇到生气的事情会有意识忍一下,忍不了了会去告诉他我的感受;更多时候是忍一下,后来就忘记了!冷暴力几乎绝迹。再后来,连吵架都快绝迹了,争执都是以年为单位发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享受两个人的关系和共同面对生活中的问题间悄悄溜走......&/p&&p&下面这段话是去年他生日之际,我写下的:&/p&&blockquote&前不久有一天我俩在海边散步的时候,现在怎么也想不起当时在说什么话题了,好像是一个很搞笑的事情,但是我记得那一刻忽然有一个觉察,就是自己非常地开心。&br&我问他:刚才你开心吗?他说:开心啊!&br&我说:为什么我觉得那么开心?如果有人这会儿拦住我问:你们婚姻里最开心的一刻是什么时候?我会说“就是刚才那一刻” -- 可是,这是我们已经在一起十几年以后、说过那么多话、尤其最近一年基本上每天都在一起、生活平静细碎、每天经历都差不多的日子之后,为什么我们还有那么多话可说?为什么我还会有这么开心的感觉?&br&......&br&而最近几年,我更看到了夫妻共同精神成长的可能性。在“关系中不做错的事情”这种保健因素之外,他开始做一些诸如“表达欣赏”、“自我暴露”、“更愿意接受对方影响”等对夫妻关系起成长因素的事情。比如说:&br&-- 在我无原则地吹捧和欣赏他这么多年之后,他开始可以无障碍地、自然而直接地夸奖我了;&br&-- 过生日的时候,不再纠结送什么礼物,会悉心地给我选生日卡片,练习把感受用文字倾诉出来;&br&-- 愿意了解那些帮助伴侣成长的功课,会去实践、和我讨论;&br&-- 更愿意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br&-- 越来越承认心理学的价值和意义,经常用我给他讲过的理论去解释和预测现实,虽然偶尔会造作地表示赞美(一拍大腿说):又让你们这些做实验不严谨的家伙说对啦!&br&-- 讨论问题的时候,努力去解释他观点背后的想法和感受,而非之前用“没有原因/没有什么感受”来回避他不擅长的话题;&br&-- 愿意接受我的影响去尝试一些之前不感兴趣的事,竟然和我一起办了瑜伽卡!&br&……&br&&br&他的改变毫无疑问地也给我带来很多积极的变化,我更加稳定、有更高的自我价值,更加不在意付出之后的回报,他对我的相信也让我更相信自己,对知识更加有亲近感,更看重自己的兴趣和做事的意义,更敢梦想……让我更爱自己。&br&&br&好像已经变成一个习惯,每年老公过生日的时候,都想为他写上一篇。今年的主题我想了一下,应该是“感谢你愿意尝试改变的发愿” -- 即使懵懂、做作、笨拙的发愿也能帮助我们超越自己的极限。如果不是发愿,我们恐怕永远意识不到自己的麻木、狭隘,而限制了自己和这个世界本来存在的诸多可能性 -- 过去一年,我最高兴看到的,不是他对我更好了,而是他成为了更好的、更自在的自己!&/blockquote&&p&原本只想简单分享一下自己&幼稚病&的回答,不小心写了三个小时。交叉来看当年自己走过的心路历程以及写给老公的生日寄语,很感恩他当年没有放弃我这个幼稚病“病人”,帮助我变好,而在很多年后让我有能力帮助他变得更好,进而又有能力帮我变得更好去帮助他变得更好......&/p&&p&最后也把这句话送给大家,也继续自勉:&b&“感谢你愿意尝试改变的发愿” -- 即使懵懂、做作、笨拙的发愿也能帮助我们超越自己的极限。如果不是发愿,我们恐怕永远意识不到自己的麻木、狭隘,而限制了自己和这个世界本来存在的诸多可能性 - “你当然可以控制自己,只要你想,并没有一支枪在那里抵着你”。&/b&&/p&&br&&p&--------------- .更新-------------&/p&&p&关于冷暴力这种“幼稚病”,评论区里共鸣如山倒。&/p&&p&史铁生在《活出爱》中曾写到:“人与动物的差别是一个定数,人与人的差别却是无穷大。所以,人与人的交往多半肤浅。或者说,只有在比较肤浅的层面上,交往是容易的。一旦走进复杂,人与人就是相互的迷宫。”&/p&&p&亲密关系就是人类所有关系中最复杂,也是最脆弱的一种关系。相比于我们生命中的所有关系,我们最该花时间、费心思去维护的关系就是亲密关系。然而现实是我们常常对人生中最珍贵的关系抱侥幸心理,我们期望爱能征服一切。结婚和养育孩子是人们没有或很少事先经过培训的人生两大职责,实际上谁都是边干边学的,历经了数不清的尝试和挫折。&/p&&p&幸运的是,当我们真诚负责地开始寻找答案时,总是会吸引信息、资源、榜样、方法到我们身边 -- “学生准备好时,老师就会出现”。&/p&&p&就像当知友@黄佳豪 建议我加一个关于幼稚病的总结,能让更多人更容易去学习,从困境中走出来时,我偶然读到了 &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如何正确面对焦虑型依恋? - 知乎&/a& 这篇回答,里面涵盖了所有我正在构思想和大家分享的点,我自认不会比Steve老师写得更棒了,所以直接贴在这里,如果你被冷暴力所困扰,无论你是“施暴者”或是“受害者”,这篇文章都会带给你对这个问题更全面的认知升级。&/p&&p&而结合我文章中提到的“内在小孩”的概念,Steve老师专栏中的另一篇文章 &a href=&/p/& class=&internal&&06.爱无能是怎么来的? - 知乎专栏&/a& 我强烈推荐一并阅读。这是一篇非常非常美的文章。&/p&&p&&b&一个年轻人未必幼稚,但是一个幼稚的人心里一定住着一个没有力量的小孩。&/b&&/p&&p&&b&这个小孩就是我们一部分的自我。&/b&&/p&&p&&b&而自我和生活,都是用来相处的,不是用来斗争的。&/b&&/p&&p&&b&从心理缺憾,到自我成熟,你比你自己想象的更有力量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希望有一天你懂得如何让自己幸福的时候,那个当初你渴望与之分享幸福的人,还在。&/b&&/p&&br&&p&--------------- .更新--------------&/p&&p&北京家里的企鹅本尊,我妈帮拍的 ^^ 我想了一下,这个小企鹅的作用,相当于吵架时的“橄榄枝” --&/p&&img data-rawheight=&1280& src=&/v2-c30aae8687fbafcb9f54fc_b.jpg& data-rawwidth=&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v2-c30aae8687fbafcb9f54fc_r.jpg&&&p&下图是一个看了这篇文章的朋友发给我的,她和老公一起选的,小鸡蛋版“橄榄枝” --&/p&&img data-rawheight=&800& src=&/v2-cc463aced6f7bbb67ab85865_b.jpg& data-rawwidth=&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v2-cc463aced6f7bbb67ab85865_r.jpg&&&br&&p&--------------- .更新--------------&/p&&p&“老太太”本尊,拥有“精准同理心”的萨提亚传奇导师玛利亚.葛茉莉女士(Dr. Maria Gomori)&/p&&img data-rawheight=&1280& src=&/v2-242ac35e4fdfd0ffb73303_b.jpg& data-rawwidth=&17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07& data-original=&/v2-242ac35e4fdfd0ffb73303_r.jpg&&
在我婚姻的前几年,饱受冷暴力的困扰,而我是施暴者。有一次,老公因为一点小事惹我生气以后,我决定在接下来的一天里不和他说话。我待在一个房间,他跟随我到那个房间,我又换到另一个房间,从他身边走过时当他根本不存在。最后我在卧室的床上心乱如麻但表…
&p&从小被教育好好学习,但却从没人教我怎样好好学习,直到接触心理学尤其是认知心理学,才发现以前的学习多么低效,高效的学习又多么迷人!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心理学视角探究学习理论,既能将常用的老方法化腐朽为神奇,又能指导我们培养新的高效方法。&/p&&p&以下6个方法,每个方法都从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为什么有效”(认知心理学理论),以及“怎样高效利用”(理论照进现实),另外,部分理论还结合了年初参加职业考试的经历,这场考试也让我真切体会到高效学习的威力和魅力,学习真不是一件苦差事!&/p&&p&&b&1、注意力稳定性理论:必须有目的的预习。&/b&&/p&&p&注意力稳定性。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稳定,而是周期性起伏变化,通俗讲就是课堂45分钟,真正有效时间大约不到20分钟,这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因此,要成为学霸,有效的课堂时间必须用来听重点,听难点,听方法思路的,而要做到这一点,有目的的提前预习非常重要,必须要带着问题听讲。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要么不预习,要么稀里糊涂预习,虽然瞪大眼睛听讲,最后只能自证智商确实存在差异!&/p&&p&之所以将这条放到第一点,一是课堂听重点太重要了,另外就是对于N多年没踏入课堂的人来讲,集中精神听讲基本不可能,时不时就刷刷朋友圈、看看新闻,坐立难安,尽管大多数时候在开小差,但我对上课内容吸收非常高效,这归功于有目的的预习,带着问题听课,一旦老师讲解到问题内容,自然就全神贯注!&/p&&p&&b&2、记忆衰退理论:必须及时复习。&/b&&/p&&p&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p&&img src=&/209ee28a1d0bfabc59ae60_b.jpg& data-rawwidth=&370& data-rawheight=&32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0&&&p&上面曲线告诉我们及时复习非常重要,但实验又证实,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也非常重要,并非复习就有效果,正确的时间点进行复习就会事半功倍!&/p&&img src=&/82f9bd79ea3bb4c05dc3a40_b.jpg& data-rawwidth=&662& data-rawheight=&4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2& data-original=&/82f9bd79ea3bb4c05dc3a40_r.jpg&&&p&什么才是最佳的时间节点,实验给出的建议是5分钟后重复一遍,20分钟后再重复一遍,1小时后,12小时后,1天后,2天后,5天后,8天后,14天后就会记得很牢,很难再遗忘。但对于较为繁重的学习,这近乎不太可能,我个人的实践是:即时复述很关键(短期记忆转化成长期记忆),12小时或睡前温习很重要(最好是通过题目巩固),1天后、2天后、8天后三次复习,效果通常就已经非常不错。&/p&&p&&b&3、记忆编码理论:必须动手构建知识树。&/b&&/p&&p&认知心理学研究指出,记忆效果取决于信息编码方式,“深层次”加工比“浅层次”加工更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提取。换句话说,记忆和理解取决于如何加工信息。加工深度很难衡量、定义,因时而异,但有效的深加工肯定是在记忆内容和已知信息间建立联系,而建立知识树是最为有效的方式,通过树形结构把知识串联、和组织!&/p&&p&以年初的考试学习为例,在我眼中,书本不是一个个知识点的无序堆积,而是一个树形结构,一个节点就是一个问题,我要做的,就是建立并完善这课知识树,在学习中不断调整、增删节点,不断发展、壮大这棵知识树。知识树一旦被搭建出来,每一个节点就是一次思考,每一次思考就是与周边知识节点的一次连接,知识之间的联系就越来越紧密,知识树也就越来越有条理,越来越有生命力,很多问题自然而然就能触类旁通、融会贯通,而不是杂乱无章的一团浆糊,毫无头绪!&/p&&p&具体搭建方法可参见思维导图,为限制篇幅这里不细述,已经发布在公众号《终身学习?不懂这个方法都是白学》。&/p&&p&&b&4、内隐语言理论:打破学习错觉。&/b&&/p&&p&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学得好,是错将熟悉当做知道。比如我们学习一个章节内容,画了重点记号,甚至还做了笔记,这时我们可能会认为学得很好,对知识点也了如指掌,但如果合上书做个简单的自我检测,瞬间就会忘掉三四成。再比如,问自己一个经典问题:“什么是囚徒困境”?心里是不是很快闪出“两个人”、“博弈”、“策略”等关键词,觉得对这个问题很熟悉,但如果我要求用你完整描述出来,你真的知道吗?&/p&&p&这种学习错觉(误将熟悉当知道)是内隐语言与外部语言的差异造成的。语言分为内隐语言和外部语言。通俗讲,内隐语言是我们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言语,外部语言就是我们正常交谈或小声默念。内隐语言过于隐秘、快捷、破碎,而外部语言(或者书写表达)是逻辑、完整、成体系的,但如果一个知识点能用内隐语言描述,我们就误以为很熟悉。&/p&&p&具体到学习中,对一个知识点进行复习时,内隐语言抓住了几个关键点,我们就会产生学习错觉,误以为都知道,但知识点不是孤岛,是由逻辑关系构成的,这需要外部语言去描述、串联,唯有经过外部语言检验,才是真正的掌握理解!因此,必须将内部语言转换成外部语言。认知心理学推荐生成与测试两种办法:&/p&&p&生成效应是指向同学、朋友、家人解释解释所学知识,在解释过程中,主动思考组织知识,构建出知识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有经验的童鞋都知道,很多灵感都是在给别人讲题中产生,甚至是请教别人时恍然大悟,另外做讲座之类的对掌握知识非常有用!&/p&&p&测试是指对知识点进行自我提问,然后将答案小声说出来,或者完整写出来,不能心里一晃而过几个关键词就觉得了解然后测试结束。&/p&&p&&b&5、情绪绩效理论:压力是资源。&/b&&/p&&p&学习是为了提高自身,但对学生及成人教育而言,考场发挥也非常重要,临场心态非常关键,那一刻的心态抵得上几个礼拜、几个月甚至几年的苦功!这就涉及情绪绩效理,即情绪唤醒水平和绩效间存在着倒U型曲线的关系,情绪太低或太高都会损害绩效。所以适当的压力是有好处的,完全没有压力或压力过高都会影响发挥。&/p&&p&压力的最新研究还表明,我们对压力的认知会改变这一压力曲线(大致是左、右平移)。比如一个实验证实,如果人们被简单告知“你是那种在压力下表现更好的人”,他们实际表现会提高33%,即使这只是随便说说也无妨,重要的是信息改变了个人对压力的评估方式。所以,视压力为资源,会让我们在压力下表现更好(向右平移),而谈压色变则会让哪怕一丁点的压力都影像我们发挥(向左平移)。&/p&&p&&b&6、合理休息:休息也是学习。&/b&
曾翻译一篇长达44页的学习论文《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异类》等畅销书就是以该论文为原型),译文为《刻意练习:成就天才表现》,该论文对合理休息的描述非常精准:&/p&&blockquote&A number of training studies in real life have compared the efficiency of practice durations ranging from 1 -8 hr per day. These studies show essentially no benefit from dura-tions exceeding 4 hr per day and reduced benefits from practice exceeding 2 hr (Welford, 1968; Woodworth & Schlosberg, 1954).
&br&有很多关于学习时间与效率的研究,这些研究证实:超过2小时学习效果就逐渐递减,超过4小时根本就没有效果了。因此合理的休息与高效率的学习同等重要,长时间无效学习尤其会让人心生厌恶。 &br& one would expect that the level of practice an individual can sustain for long periods of time is limited by the individual's ability to recover and thereby main-tain a steady state from day to day. After the individual has slowly adapted to a constant level of practice, increases ought to be possible. In contrast, if an individual cannot recover each day from a given level of practice, sustaining that level will lead to exhaustion and mental fatigue. &br& 要想长期能够保持稳定的学习效率,就不能一次过度消耗甚至透支,要确保每次学习时精力都能够恢复。一旦过度透支,不仅会造成效率低下,甚至带来精神疲劳,削弱动机和坚持动力,很多少年天才通常过于急功近利(或被迫),致使兴趣、热情被消耗干净,最后无法坚持而失败。&/blockquote&&p&对于长期的学习,明智的做法是,控制每天的高强度学习时间,避免精神疲劳或逆反心理,简而言之:&/p&&p&1)短期内,要合理调配好学习与休息,避免过度透支精力和兴趣,要细水长流。&/p&&p&2)长期看,长时间的坚持学习,能够让身心能逐步适应,之后可逐渐增加学习量和学习强度。&/p&&p&另外,认知心理学有一个“间隔效应”:分几段时间来学习,不要试图一次学完所有东西,这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在知乎答题更是如此,比如本题我陆陆续续写了快3天,每天写一点压力不大,状态还好,如果非要一次性写完,答案要么太水,要么兴趣透支就此封笔)。此外,研究还证实,学习之后休息或睡一会,能有效提高记忆效果。&/p&&p&以上。影响学习效率的理论还有很多,比如注意力切换损耗理论,记忆构建理论,格式塔理论,学习区理论等等,将在下篇分享。&/p&&br&&br&&p&PS:公众号搜「高太爷」 ,后台回复“刻意练习”获取学习论文及译文;回复“学习之道”获取《学习之道》笔记及思维导图。&/p&&img src=&/v2-3f4c8aefab347ef258513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3f4c8aefab347ef258513f_r.jpg&&
从小被教育好好学习,但却从没人教我怎样好好学习,直到接触心理学尤其是认知心理学,才发现以前的学习多么低效,高效的学习又多么迷人!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心理学视角探究学习理论,既能将常用的老方法化腐朽为神奇,又能指导我们培养新的高效方法。以…
&p&谢邀。&/p&&p&当我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换上跑鞋和运动服,来一次酣畅淋漓的长跑,只是跑,一直跑,一直到跑不动,四仰八叉地躺在地上,这时你会发现,身体虽然极度疲惫,但思想活起来了,烦恼也就被清零了。&/p&&p&绝大数情况下,这个方法都非常管用,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太努力了,太疲惫了,想太多了,适当地清空下思维,为大脑排排毒,明天就又是美好的一天。&/p&&p&但少数情况下,即使这个方法也不管用,那恭喜你,你可能正处在学习的高原期。&/p&&img src=&/v2-c0a2efba726227cdd1c8bd1da49bcd66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c0a2efba726227cdd1c8bd1da49bcd66_r.jpg&&&p&学习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p&&p&初始阶段:刚接触某个领域,是对新知识的熟悉过程,提升较为缓慢。&/p&&p&迅速提高阶段:这是知识的量变积累阶段,能够明显地感觉到自我提升和进步,这是学习非常愉快的时期。&/p&&p&高原阶段:学习到一定阶段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尽管非常努力,但学习成绩止步不前,甚至还会后退,也就是俗称的“瓶颈期”。&/p&&p&缓慢提升阶段:突破高原期后,个人能力又会得到提升,努力就有收获的感觉再次回归。&/p&&p&学习就是这几个阶段的不断循环,在“迅速提高阶段”和“缓慢提升阶段”能够感觉到进步,故能有效坚持,但在高原期,不管怎么努力,成绩总是停滞不前,甚至不进反退,离目标越来越远,很多人因不了解,这其实是学习提高的必然过程,只好归咎于自己不会学习,不适合学习,甚至不如别人,最终在黎明前夕放弃了,非常可惜。&/p&&p&可以说,如何处理高原期,这是区分学霸、学渣的关键能力。&/p&&p&不懂这个道理的人,在长期的坚持后却没有成效时,很容易产生挫败、自我否定、自暴自弃等情绪,而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则将高原期当成一个关键的机遇期,因为突破了高原期,迎来的是质的飞跃。&/p&&p&每一个高原期,其实都是自我的一次深度总结、反思,沉寂乃至后退一步,是为了突破新的高度。每当我遇到瓶颈期,我会后退一步,对3个方面进行全局性的总结反思:&/p&&p&&b&1、反思学习方法。&/b&不同阶段学习方法不一样,不同的科目学习方法也不一样,所以,必须要及时学习方法。这点在高一学生中极为常见,很多初中学霸迷信初中学习方法,导致学习低效,越努力越无力,最终放弃,建议参照下认知心理学推崇的一些学习方法:&/p&&p&&a href=&/question//answer/?group_id=240640& class=&internal&&你有什么相见恨晚的高效学习方法? - 高太爷的回答 - 知乎&/a&&/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普通人如何通过训练大幅提高自己的能力? - 高太爷的回答 - 知乎&/a&&/p&&p&&b&学习其实是最公平的一件事,方法对了,努力有了,就能有收获!&/b&&/p&&p&&b&2、反思是否欠债。&/b&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学生,很容易遇到高原期,学习没有捷径,欠的债总是要还的,这点在高三学生中特别常见,之前的基础知识不牢固,理解不透彻,导致在后续的整合提高上面,无法有效整合知识,后劲乏力。所以,早点遇到瓶颈,其实是一件好事,能够早点补课。&/p&&p&&b&3、反思努力心态。&/b&半途而废多是源于这样一个事实:没有正确的努力心态。很多人在学习时,经常会体验到压力与焦虑,这源于一种错误的思维习惯:即专注于结果目标,而不是专注于达到这一目标的过程。&/p&&p&专注于结果,每一次努力就有了好、坏之分,有用、没用之分,用处大、用处小之分,这种内心的判断,其实暗示了:此时此刻的努力,可能没用。这种如影随形的判断,不仅消耗个人精力,而且“努力不一定有用”的信念,只会焦虑、挫折,甚至是自暴自弃。&/p&&p&但如果专注于过程,我们就知道,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每一次努力都是迈向成功的阶梯和养料,每一秒都在实现目标,都在朝着目标前进,这让我们内心感到平和,并且产生充满自信的感觉,且对自己变得更有耐心。&/p&&p&这个道理非常浅显,浅显到根本不用说,但如何在当下,在此时此刻记住,并执行,这才是关键,这就需要经常反思。&/p&&p&以上。最近我也正处在瓶颈期,借这个回答梳理下思路,虽然还没找到解决办法,但心情平复了很多,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心平气和的努力,反思,坚持,然后静待好的事情发生。&/p&&p&&b&决定一个人真正成就大小的,永远是看他在逆境中怎么做,共勉。&/b&&/p&&br&&p&PS: 翻译过一篇44页的经典学习论文,公众号搜“高太爷”,回复“刻意练习”自动获取。&/p&&img src=&/v2-55baa95c9a71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55baa95c9a71_r.jpg&&
谢邀。当我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换上跑鞋和运动服,来一次酣畅淋漓的长跑,只是跑,一直跑,一直到跑不动,四仰八叉地躺在地上,这时你会发现,身体虽然极度疲惫,但思想活起来了,烦恼也就被清零了。绝大数情况下,这个方法都非常管用,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只…
&img src=&/cdfc2a8f240f9b4a2b80_b.jpg& data-rawwidth=&1806&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06& data-original=&/cdfc2a8f240f9b4a2b80_r.jpg&&小磊你好!&p&感谢你的来信。我从进入社会学专业已经有7年了,所以呢,你说要我给你开个社会学入门的书单,我是很愿意的。但是我要先说,我并不是社会学专家,所以我给你开个书单,仅仅是推荐性质的,供你参考,不替代你的导师或者你的偶像给你的指导。&/p&&p&我不清楚你的基础怎样,也不知道你是学生,还是工作了,所以下面我开的书单,是针对毫无社会学基础或者有一点点基础的,也就是说入门书单。至于入门之后要怎样,那就像金庸武侠小说里面说的,得看你自己的造化了。&/p&&p&网上有很多入门书单可以搜索到,但说实话,我看过那些,基本上属于瞎开,后面我会一一说明的。&/p&&p&&b&《与社会学同游》&/b&、&b&《社会学的邀请》&/b&是不错的两本书,可以从这里开始看。看完了你能大致了解一点社会学是怎样一门学科,都研究点啥。主要就是找点感觉。&/p&&p&然后你可以看看费孝通的&b&《乡土中国》&/b&,林耀华的&b&《金翼》&/b&,黄树民的&b&《林村的故事》&/b&,吴毅的&b&《小镇喧嚣》&/b&。(吴毅老师曾经和我们聊,说他写完这本书后,很多文学杂志找他约稿,以为吴毅是个小说家呢!可见这书,是很好读的。不过书后面有约占全书1/5的分析,非专业人士就不必看了。)这四本书,都很容易看,基本属于故事型的,看起来跟看小说感觉一样,但是能够让你对中国乡村社会有个从历史到现实的大致了解。从这里还可以延伸到社会学的分支——农村社会学、政治社会学和历史社会学中去。因此,这几本书,好看,但是你要多看一遍就最好。&/p&&p&然后呢,再看一本孔飞力的&b&《叫魂》&/b&,这个书故事讲得非常好,是一本经典,看完了要多想想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社会观念中,怎么会出现这种事情。这之后,看&b&《万历十五年》&/b&,黄仁宇的,也是以一个短时间的切面为中心,展开对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的分析。都是非常好读同时也经典的读本。&/p&&p&看完上面那些,你会觉得,有点点意思了。不过你可能怀疑,这都没写“社会学”三个字啊?对,是的,可是这很重要,你读着读着就知道了。&/p&&p&网上很多人问,社会学怎么入门啊?然后有人答:看雷蒙·阿隆的《社会学主要思潮》、吉登斯的《社会学》、乔纳森·特纳的《社会学理论的结构》、怀特·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如果你真这么看,那就糟糕了。就算是以后四年可能都要学习社会学专业的学生,一开始看这些书,只能让他们感到烦躁恶心。说我自己的体会吧,这些书都是进入社会学专业4年后我才开始看着看着有点感觉的,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我读了三遍,才感觉能够初步把握他的思想了。这可能是我太笨的原因吧。如果你觉得自己天资聪颖,你就可以从这些开始。&/p&&p&接着,开始看点有点点难度的社会学著作。祖师爷级别的涂尔干,有&b&《自杀论》《社会分工论》&/b&,分析自杀问题的,既有社会学的方法论意义,又有现实感,值得看;然后是怀特的&b&《街角社会》&/b&,作者小哥居然卧底黑帮,然后写了这本书,很有现场感,看起来很过瘾,这也是社会学魅力初现的时候了。这两本书看下来,你会对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有个感觉了,然后可以自己扩展了。接着还可以看马克思的&b&《路易o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b&,很小的书,可是很有分量,老实说,我看完了,觉得马克思是个很不错的学者,他的很多书都很有价值的。只是后来到列同志那里,就与泼妇骂街了无异了……被列同志大骂过的克鲁泡特金的&b&《互助论》&/b&、巴枯宁的&b&《上帝与国家》&/b&实际上是很好的书,有兴趣的找来看看。这些书看完了,你就开始感受到一种深度的力量了。要是你看不下去,就不要看了;要是能看到这里,那么下面的书单对你就有效。&/p&&p&&b&《现代性与大屠杀》&/b&、&b&《金钱、性别与现代生活风格》&/b&这两本读一读,感受下现代后现代派的感觉。还有吉登斯的&b&《亲密关系的变革》&/b&。实际上看鲍曼、齐美尔的书就差不多了,那些个晦涩的波德里亚、哈贝马斯等等,可以先不看。如果你对后现代很有兴趣,实际上隐含的意思是,你对系统是缺乏了解的。后现代的书就行革命檄文一样,很振奋人心,很有激情,其实自己去研究,东西不多。如果你未来要继续研究社会学,那么先古典,再后现代吧。&/p&&br&&p&看到这里,你就可以找韦伯的书来看了,比如先看&b&《学术与政治》&/b&,这两篇演讲是很有价值意义的,不单纯的是社会分析,告诉你为什么要搞学术,为什么要有政治。韦伯的另一本书&b&《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b&,被吹的很神,彷佛不说这个,你就不懂社会学。书是很不错,可是呢,并不是说你没读他就代表你不上档次,这完全是误解。韦伯还有一本书,《社会学的基本概念》,那是工具书,大哥!很多人用这个来入门,简直是牛逼闪闪啊!这本书是放在书桌边,看韦伯的其他的书的时候,碰到概念翻一翻。韦伯是大家啊,向拉康一样,他们有一个完整的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概念非常多,你不看他们的概念词典,就很吃力。有空你去瞅瞅拉康的,那他的概念词典,跟朗文英汉大词典一样厚。韦伯的《经济与社会》等等,如果你是以后专业社会学研究,那么是必须看,如果不是,就跳过吧,没事儿的。(插一句:你如果一定要看,不要看林荣远翻译的,忒烂!)&/p&&p&能读到这个地步,你相当于社会学专业读到大三了。开始看点稍微理论的书。如,齐美尔的&b&《社会学》《社会是如何可能的》《时尚的哲学》&/b&。然后,福柯的&b&《规训与惩罚》&/b&、帕累托&b&《精英的兴衰》&/b&。福柯的书还可以看&b&《疯癫与文明》、《不正常的人》《性经验史》&/b&。这些看得差不多了,看齐美尔的&b&《货币哲学》&/b&,最好读两遍——注意不是简写版,是原版。到这儿了,你就该反思反思了,现在是时候看&b&《社会学的想象力》&/b&了,此时你会发现,原来米尔斯在书评评论过的思想流派和人物,你多多少少有点了解了,那你的感觉就会很好。&/p&&p&最后,看一本书,曼海姆的&b&《意识形态与乌托邦》&/b&,要是能看完这本书,然后自己独立写个三千字的读后感,那么,我可以宣布,你毕业啦!曼海姆的这本书,很不好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产品经理不懂技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