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白种人为什么要制造妇女解放的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社会?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实现男女平等主要应该靠女性
下载积分:1661
内容提示:实现男女平等主要应该靠女性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84|
上传日期: 10:45:16|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661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实现男女平等主要应该靠女性
官方公共微信一个性别平等的社会,娘炮可以坦然做娘炮|性别平等|娘炮_新浪新闻
一个性别平等的社会,娘炮可以坦然做娘炮
自由引导人们(德拉克罗瓦)
  文/张浚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感觉到,有一些性格特质往往会被打上 “男性” 的标签,比如坚强、果敢、理性;而另一些性格特质则会被打上 “女性” 的标签,比如温柔、犹疑、感性。
  而女权主义运动和性别平权运动一路发展壮大的过程,在经历了各种磕磕绊绊、悖论挣扎之后,最终指向的目标,恰恰就是打破任何性格特质的性别标签。一个真正性别平等的社会,是一个女孩可以自由选择当 “假小子” 或者 “乖乖女” 的社会,也是一个男孩可以自由选择当 “娘炮” 还是 “硬汉” 的社会。
  “自由女神” 为什么是女的?
  法国浪漫主义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曾经创作出一副极其著名的油画《自由引导人民》,以纪念 1830 年法国七月革命。画面中,一位名叫玛丽安娜的女子高举红白蓝三色旗,号召身后的人们起来革命、奔向自由。 这就引出了一个十分值得玩味的问题:为何是一位女性,而不是一位男性,来代表法国的共和制度呢?
  法国历史学家莫里斯?阿居隆给出了这样一种解读: 传统的 “旧制度” 是一套以男性为主导的制度,正像那些刻在凡尔赛宫天花板上的男性君主与英雄人物一样;而共和制度对旧制度的颠覆,就像是女性对于男权的挑战。
  女性的形象之所以被赋予自由、解放的色彩,离不开近代欧洲在启蒙运动后高涨的理性主义。十八世纪的英国女权主义活动家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在 1792 年出版的《女权辩护》可谓是女权主义思潮的奠基之作。她在书中直截了当地提出,女性具有理性素质,并应受到理性教育,社会才能得以进步。
  不过她论证这一观点的方式,则带有某种功利主义色彩:在一个社会中,女性担任着影响、启蒙下一代的重任,如果女性不能接受理性教育,这会进一步波及她们的子女,导致社会的退化。
  和启蒙时代的许多思想家一样, 沃斯通克拉夫特推崇理性,认为多愁善感的感性会削弱社会的根基。但她同时也主张,“感性” 这种特征并不由女性独享,现实生活中多愁善感的男性大有人在,“感性” 或是 “理性” 都不应被贴上性别标签。
  这种女权主义思潮最终和共和主义思潮走到了一起。 如果共和革命的目标是消灭所有特权,那么男性的特权在共和体系中自然也丧失了正当性。一个理想的共和政府应代表所有男女公民的意见,而不仅仅只是男性。
  因此,在这一时期的欧洲,女权主义和共和主义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共生关系。这也是为什么,玛丽安娜能在《自由引导人民》里作为争取自由的象征,带上原为男性专享的弗吉尼亚帽;这同时也是为什么,英国和俄罗斯会选择不列颠尼亚和俄罗斯母亲这样的女性形象作为国家的象征。
  女王有做 “女人” 的权利吗?
  女权主义运动在政治领域里的发展,一方面使得女性有可能获得那些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只有男性才能具有的特质(比如积极的政治参与),而另一方面也尽力捍卫女性在政治生活中保有自己特质的权利、拒绝一味地向 “男性特质” 看齐。
  这一点,可以从两位英国女王的对比之中看出来。在 16 世纪,伊丽莎白一世为了维持与男性君主相同的强硬形象,必须得保持单身,以避免女性在婚姻中的弱势形象让英格兰的国家利益受到伤害。这种 “童贞女王” 的统治模式仍是男性的。
  而 19 世纪的维多利亚女王,在实行统治时展现出了多种不同的特质:她既可以以印度女皇和欧洲祖母的身份 “母仪天下”,也可以是现代立宪君主制和责任内阁制的推动者 。维多利亚女王并不再需要骑着高头大马展现自己的男性特质了。相反, 她可以借助自己身上具有的各种在传统意义上被定义为 “女性特质” 的气质,保持与政治的适当距离、减少君主对政治的影响力,从而推定英国君主自我限权的进程。
  妇女解放 = 像男人一样?
  然而,当我们把目光从政治参与转向日常生活,一个悖论逐渐出现在我们眼前:随着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升,传统意义上的 “女性特质” 却失去了女性的认同。这一现象在 20 世纪上半叶表现得尤为明显。当时一种流行的观点是,女性也需要变得更加强壮,抛弃各种阴柔特质,去成为 “跟男人没什么区别的女人”。
  换句话说,男女的平权是以女性向男性靠拢的方式实现的。共产主义浪潮在 20 世纪的盛行进一步助推了这一趋势:无产阶级女战士,无产积极女革命家,无产阶级的女工人,这些形象和男性又有何区别呢?当然,资本主义社会对女性劳动力的庞大需求,也要求女性走出卧室、走向工厂,与男性共同分担体力劳动工作。
  一定程度上,这种要求女性向 “男性化” 方向发展的风潮的尝试也起到了打破性别壁垒的正面作用。但与此同时,它也抛出了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如果男女平权意味着女性应像男性一样,那么传统的 “阴柔小女人” 形象是否就毫无意义?女性是否就失去了当 “小女人” 的权利?换句话说,阴柔这种特质是不是就活该被唾弃?
  这些问题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更至关重要、却常为人所忽视的问题:对于那些具有 “阴柔小女人” 特质的男性,他们是否还能坦然做自己?
  从 “娘炮危机” 到 “肌肉崇拜”
  “娘炮” 一词的出现,就是上述棘手问题的直接反映。作为对具有传统意义上 “女性特质” 的男性的贬称,这个词语生动地体现出这些男性所面临的尴尬处境。
  更糟糕的是,这种 “娘炮危机” 又与同性恋议题产生了不可分隔的关联性。一个气质阴柔的男性,又很大可能被怀疑成是同性恋;而被怀疑成同性恋,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则会面临直接的人身威胁。
  对于男性而言,拥有 “女性特质” 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灾难。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个女性呈现 “男性特质”,不仅不会被社会所否定,在某些语境下甚至还能受到额外的肯定。
  这种 “娘炮危机” 的根源是什么?一些心理学家提供了自己的答案。
  弗洛伊德认为,女孩在 3 至 5 岁期间存在对阴茎的无意识羡慕,这使得女孩很容易产生 “成为男孩” 的愿望。而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则认为,女孩渴求的并非是对阴茎本身的羡慕,而是对传统意义上的 “男性特质”――如力量、勇气等――的追求。
  而德国心理学家卡伦?霍妮指出,男孩同样也会因为发现自己没有怀孕生育的能力产生自卑、对女性的子宫阴道产生羡慕。罗伯特?麦克艾文进一步发展了这个观点,提出一种全新的诠释男性气质的角度:男性对子宫阴道的羡慕,促使男性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促使他们建立起众多与 “女性” 相对立的特质,以弥补自己心理上的不平衡。
  这样看来,对 “女性特质” 乃至 “娘炮” 的厌恶, 这些种种在如今看来属于典型 “直男癌” 的症状,实质上来源于男性缺乏完整性别认知与心理安全感的体现。这种不安全感进一步发展,就成了肌肉崇拜――显而易见,肌肉应当是最为明显的和女性相对立的特质了。
  “肌肉崇拜” 是权利吗?
  肌肉崇拜现象不仅体现在异性恋男性身上,更为显著的是体现在同性恋男性身上。男同性恋群体中热衷健身的比例相对较高,而同性恋刊物上也常常出现以 “秀肌肉” 为主题的色情内容,这些现象似乎都说明了这一点。
  但我们必须注意,所谓的 “肌肉崇拜” 并不是一个在各种文化中都广泛存在的现象。在东亚社会与西方社会,大众对健身文化乃至健身文化下的 “肌肉男” 的定义是不同的。在西方,“硬汉” 这一荧幕形象应是包含肌肉的;而在东亚社会,“硬汉” 形象则更多取决于外貌与性格因素。同时,尤其是在中国和日本,类似于施瓦辛格这样的人物形象,其受欢迎程度也不能与美国等量齐观。[vi]
  照这样说,肌肉崇拜并不一定都是男性缺乏心理安全感的表现。恰恰相反,肌肉崇拜在男性同性恋人士中的盛行,可能恰恰代表着一种更加开放的性别观:在一个价值取向越发多元的社会,如果异性恋男性有充分的权利去欣赏女性的身体,那么同性恋女性也应拥有同样的权利来公开欣赏女性的身体;同理,异性恋女性与同性恋男性也应拥有公开欣赏男性身体的权利。
  什么是真正的性别平权?
  真正的女权主义、乃至于性别平权运动,所代表的其实就是这种含义。女权主义运动的深层目标,并非是对传统意义上 “女性特质” 的否定,更不是鼓励所有女性都去拥抱 “男性特质”,而是追求一种不存在二元对立的性别认知体系、彻底打破 “男”、“女” 两个类别的桎梏。
  我们需要刚毅的 “帅” 女生,也需要温柔平和的 “美” 男生,更需要包容与尊重多元的性别认知。我们的社会有人喜欢杰森?斯坦森,同时也应该允许有人喜欢贾斯汀?比伯。
  终有一天,我们会认识到,八块腹肌的黄景瑜们与张牙舞爪的小娘炮们都站在同一片土地上,他们想喜欢谁就喜欢谁, 想认为自己是什么性别就是什么性别,这是一件纯粹取决于个人意愿的事情。
  一个性别平等的社会,应该是一个 “娘炮” 等少数群体能在众人面前不再畏惧、毫无顾虑地做自己的社会。
  (首发公号“政见CNPolitics”)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加入微博,记录点滴,分享感动,握手明星
李银河:女权主义在中国被妖魔化
[导读]11月19日,12所师范大学学生联名致信校长,要求增加或扩建女厕。这一行动,不禁让人想到19世纪末期的西方女权主义萌芽,女权运动的兴起。中国著名性学家李银河分析女性主义在中国。
李银河长期以来,女权主义在中国一直是被妖魔化的。据传,我们的一个女作家代表团在国外讲演时,每个女作家都会事先撇清:我可不是女权主义者。我猜,其中的含义是多重的:一重是说,我的小说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不是女权主义文学;另一重是说,我是贤妻良母、正常女人,不是女斗士或者女同性恋;还有一重是说,我可不恨男人,我喜欢男人。不管是哪一重意思,背后的逻辑都是:女权主义不是好东西。在中国的主流话语中,“权”这个字一直比较敏感,容易和闹事连在一起,无论是人权、女权还是公民权。因此,有些赞成女权主义的人把女权主义改为女性主义,使它听上去不那么敏感,不那么咄咄逼人,带上点温和的色彩。其实这是自欺欺人,因为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在它的发祥地西方的话语中是同一个字:feminism。在我看来,女权主义与中国传统社会的冲突是双重的:一重是虚构的冲突;另一重是真实的冲突。虚构的冲突指的是人们假想了女权主义的形象:它是仇恨男人的,与男人为敌的;女权主义者都是丑女,都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个个都被孤独的生活逼得变了态。这就解释了那些女作家都要拼命撇清自己的原因。其实,女权主义中有不同的流派,有激进派,也有温和派;有自由主义女权主义,也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前者更强调起点的公平,机会的公平;后者更强调实质的平等,配额的保障。但是,在观点不同、主张不同的各种女权主义流派当中,却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主张男女平等。在这个意义上,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女权主义的,因为男女平等是我们的国策;在这个意义上,不但绝大多数的中国女人都是女权主义者,而且绝大多数中国男人也都是女权主义者。我们完全用不着羞于承认这一点。从五四以来,恰恰是一批男性知识精英首先引介西方女权主义思想进中国,为女性权力代言。共产党执政后,男女平等一直是主流意识形态,这是谁也否定不了的历史事实。所以,女权主义在我国一直是主流意识形态,人们对女权主义的暧昧态度其实是一个虚构的冲突。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有几千年男权制统治的历史,女权主义与中国传统价值的冲突又是真实存在的。比如,仍然若隐若现的男女双重标准;比如人们对成功男人包二奶这类丑恶现象私下里的羡慕与赞许态度;再如,前几年,为了解决失业问题,有政协委员竟然提出让女人回归家庭的议案。女人选择工作还是做专职太太是她们自己的权利,别人特别是国家无权决定让一个性别的人回家,因为宪法规定公民有工作的权利,女人是公民,女人就赋有决定自己参加工作还是回归家庭的权利,谁要是剥夺了女人工作的权利,就是违宪,就是违背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这样初级的错误也能犯,证明男权制思想还真实地存在着,女权主义还在同我们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男性沙文主义发生着真实的冲突。综上所述,在中国,我们应当郑重其事地为女权主义正名,为男女平等的意识形态正名,反对我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价值观念当中的男性沙文主义,反对对女性这个性别的歧视,努力提高女性在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领导班子中所占的比例,提高女性在社会生产劳动中所占的比例,提高女性平均收入水平(目前大约相当于男性平均收入水平的70%),提高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在整个社会全面实现男女平等的女权主义主张,创造一个女权主义的男女平等的理想社会。
相关组图: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本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寻崇明之美赢生态之旅。转发微博,赢取东平森林公园、骑游、明珠湖等旅游券…
你为什么不守规矩?
希望那天没有雾霾。
在建工地大楼外墙防护网起火
真象通常不华丽!
iPhone丢了怎么办?
BIM技术精确操控上海迪士尼
李祥祥登顶中国梦之声巅峰王位!
调查称七成“80后”厌倦工作
上海师范大学 要过生日了!
注意!火车票别乱扔!
敬老爱老,不仅在重阳节
城建史话之延长路
新闻排行图片网评点击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是由男人和女人所构成。男女平等、两性和谐是家庭和谐的关键,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所以,男女平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基石不牢,大厦不固。
  一、&&& 男女平等的内涵、目标及其存在的问题
  男女平等应该是一种权利和机会的平等,即男女的尊严和价值的平等、权利和义务上的对等。在关注男女平等问题时不能草草将“平等”和“相同”划上等号,应该首先关注的是男女间巨大的差异,应该更加注重妇女作为“人”应该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男女工作不同,职业不同,社会期待不同,男女平等不应该抹杀传统社会性别分工对女性的要求,女性强迫自己从事适合男性的社会活动,应该说是认识欠深刻,定位欠客观,要求女性同男性一样在社会中运作,是最大的不公平。男女平等的目的是为了达到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不是造成性别的对抗。社会是男女两性构成的,不存在单性社会,妇女不可能独立于社会之外,男女平等应该是基于尊重的平等、信任的平等、理解的平等。
  近百年来,维新运动的先驱、民主运动的先贤们大力倡导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大潮把妇女从?足的封建桎?下解放出来,把一些首先觉醒了的妇女推上了政治运动、文章写作、文艺演出、学习研究的高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党在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上倾大力、下深功夫,取得了妇女解放、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不菲业绩,“巾帼英雄”“三八红旗手”“铁姑娘”层出不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空前解放,一些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为妇女进一步解放、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女强人”“女能手”“女企业家”“女市长”更是如雨后春笋;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时任国家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向世界宣告:“我们十分重视妇女的发展和进步,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这项基本国策是中国政府的自觉行动,之后各级政府班子至少有一位女性参加,可以说这是女性地位的一种进步和改善,妇女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受到了保障,妇女就业规模扩大,职业结构有了改善。目前,无论在我国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及家庭生活中,妇女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彰显。
  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妇女发展仍存有不少障碍和问题,两性地位不平等、社会角色不协调、进步发展不均衡、女性在社会中的权利和机会被剥夺等仍不同程度的存在并制约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
&&& 如:女性参政难且人数比重严重偏低,联合国要求:各个国家女性成员在决策中所占的比重2010年要达到30%,2020年要达到50%,而我国如果剔除女干部统计数字中的女教师、女医生这些非决策人员,比重仅占5%;男女受教育水平城乡发展不平衡,我国西部偏远地区失学儿童中4/5是女童,农村中妇女初中文化程度比全国平均值低9.5个百分点,全国3700万青壮年文盲中妇女占70%,高学历人员中男女比例反差较大;妇女就业形势严峻,女青年就业有性别歧视,部分女性集中在低技能、低收入、低保障、劳动密集型产业,非正规岗位中女性比例大,两性收入差距拉大,妇女再就业相对困难;男女退休年龄标准不同,女性提前退休;一些侮辱女性的已被消灭的丑恶现象死灰复燃,且呈蔓延趋势,如拐卖妇女、嫖娼、包二奶、养情人;家庭暴力、婚姻及性骚扰中女性受伤害多,尤其是男女出生性别比拉大,致使一些女婴尚在母体便被剥夺了出生权;农村土地承包、流转、宅基地发放出嫁女不能享受;女性既有社会负担又有家庭负担,双重负担使得女性压力增大等等。
  二、&&& 存在男女不平等的原因分析
  1.&&&&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
  在原始社会中,聚族而居,渔猎而食,身体强壮的男子在外打猎,身体柔弱的女子采摘果实;封建社会中,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具简陋,劳动方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生活简单。民以食为天,在长期的以体力劳动挣衣食的社会里,身体强壮的男子必然占优势,女性必然处于劣势。
  2.&&&& 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
  男女与生俱来有生理差别,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形成的社会文化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在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男性获得了更多的机会,掌握了更多的权利,女性则处于社会的边缘,而且还要遭到社会的歧视。孩子出生时的性别期待伴随一生,人们用不同的两性标准来发展孩子,把男子塑造成强者,把女孩塑造成弱者,再加上封建文化中“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推波助澜,更是把男性神话成了担任社会责任的一方,把女性物化为传宗接代的工具,或者被当做商品买卖。观念上男尊女卑,地位上男高女低,几千年影响造成的这种文化根深蒂固,社会虽变,但“惯性”仍在。
  3.&&&& 体制的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妇女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选择机会,但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旧有观念造成的体制并没有一夜之间完全废除,男女平等的全新体制并没有一夜之间呈现在面前,现行体制不可避免的带有旧的影响,长期的旧体制造成的资源占有和社会分工方面处于劣势的妇女仍然在忍受着旧体制脱胎换骨、蜕茧变蝶过程的影响,而且这种体制的影响使得妇女的贡献往往不是被抹杀,就是被淡化或者被男士取代,最终的不好结果则归罪于“红颜祸水”,封建王朝的灭亡是这样,“贪官背后有一个女人”是这样,改革开放之后几次开展的“让女人回家”的讨论也是这样。
总之,多种原因相互交错,互相制约,使得现阶段的男女平等更是错综复杂且任重道远。如何创造一个男女真正平等、两性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以促进社会的进步,是全社会尤其是政府应该高度关注的问题。
  三、&&& 推进男女平等的对策和途径
  1.&&&& 党和国家的政策作用、法律政策的完善
我们应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宣传等手段,切实贯彻男女平等这一基本国策,权利的平等靠法律来保障,机会的平等要用措施来促进,要制定并实施促进性别平等的政策和立法,不仅需要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文本,还需要一定的机制和机构来保证,坚持以人文本,男女统筹兼顾,把男女平等纳入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要有量化指标,要有一系列具体措施,要有科学的评价体系,切忌政策条款相互冲突,法律条款架空,法规制约乏力。矫枉必须过正,要有具体的法律政策来支撑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例如:妇女养育孩子问题,孩子是家庭的,更是社会的,妇女养儿育女可以说是在养育国家的未来,所以,国家在经济发展起来的时候,应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帮助妇女养儿育女。
  2.&&&& 先进性别文化的构建和传播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此尚有很多人甚至一些领导干部也知之不多,因此贯彻这一基本国策有难度。建设先进的性别文化,是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没有妇女的全面发展,也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应该说男女平等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中的应有之意,因此我们要像宣传计划生育政策那样大张旗鼓的宣传男女平等这一基本国策。大众媒体要负起舆论责任,不搞“猎艳猎奇”,不搞“美女经济”,要努力走出“女性商品化”、隐性歧视妇女等报道误区。
  3.&&&& 提高妇女自身素质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曾说过:我们应该感谢母亲,因为是她们的乳汁养育了整个世界。我们说,如果每个母亲都称职,孩子将会成人;如果每个母亲都高素质,孩子将会成才;如果每个女人都高品位,社会将高度和谐。因此,大力提高妇女受教育程度,增强妇女能力建设,应该成为我们国家着大力的事业。女性的觉醒、女性的自强,要比制定法律那样的被动保护强得多。法律只是权益保障的基石,自强才是争取平等的重要手段,授妇女以鱼,不如授妇女以渔,我们要创造条件,利用有效手段保障妇女提高能力和素质建设。例如,可先尝试举办“妇女育儿学校”,从妇女结婚之日起就要参加学习,对胎育、优生、抚育孩子等问题予以科学引导,以助妇女高水平养育后代。
  4.&&&& 妇联组织的推动
  妇联组织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在促进妇女发展、维护妇女权益、推进男女平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工作优势,肩负着艰巨的历史使命。因此,建议要尽快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妇联在政治系统中的位置,例如,由政府授权,给妇联足够的地位和权威,使之在影响政府决策方面起到实质性作用,对“妇儿工委”从提高级别、加大人员编制、增加财政预算等“硬性投入”做起,使之有权、有力做好“妇儿工作”。
(郭镜心 河北衡水政协副主席& 衡水民革主委
&&&&&&&    闫丽琴& 河北衡水市政协常委& 民革衡水市委委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社会男女平等辩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