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也尼葛朗台》中,有这么释迦牟尼说的一句话话“他的脸不就是今天人们相信的的唯一上帝,法力无边的财神爷形象吗?”

外国文学史重点整理(袁行霈主编)
作者:匿名
《外国文学史》习题集一、名词解释:教会文学:又称僧侣文学。教会文学在中世纪欧洲文学史上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取材于《圣经》。教会文学在公元5至10世纪,这是欧洲唯一的书面文学。主要为当时的教士与修士写作的文学作品,使用的文字主要是拉…
第三单元语言艺术一、课文回顾《杨氏之子》一文,写梁国杨氏之子用巧妙的语言与客人对话,表现出他的聪明才智,使我们体会到语言艺术的魅力。《晏子使梦》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遭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机智反驳,既使楚国威风扫地,又为自己和齐国赢得…
04高一第二学期重点班物理周考试【知识点题型过关】班号:姓名: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1.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变力作用,一定作曲线运动B.物体受到恒力作用,一定作匀变速直线运动C.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D.曲线运动一定是…
《外国文学史》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
教会文学:又称僧侣文学。教会文学在中世纪欧洲文学史上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取材于《圣经》。教会文学在公元5至10世纪,这是欧洲唯一的书面文学。主要为当时的教士与修士写作的文学作品,使用的文字主要是拉丁文、希腊文和教会斯拉夫文。创作目的在于阐释、普及基督教教义,使之深入人心。形式体裁主要有:祷文、颂歌、赞美诗、梦幻故事、奇迹剧等。在艺术表现上,则多用象征、寓意、梦幻等手法,而且带有浓厚的劝惩说教气息。(中国变文——佛教文学、俗文学)
骑士文学:属于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文学现象,也是世俗封建主文学的主要成就。主要内容是描写骑士的冒险经历和骑士的典雅爱情,从而表现骑士精神。法国的骑士制度最发达,所以骑士文学也最兴盛。骑士文学主要体裁: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
流浪汉小说:产生于16世纪中叶,流浪汉小说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语言上,受中世纪市民文学的影响,幽默俏皮的风格,简洁流畅的语言。一般采用第一人称,对欧洲近代长篇小说产生深远影响,代表作西班牙《小癞子》。思想倾向上,主人公大多是无业游民,以城市下层人物的活动为中心,作品描写他们不幸的命运,也描写主人公为生活所逼迫而进行的欺骗、偷窃和各种恶作剧,表现不幸者的消极反抗情绪;取材上,基本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城市平民生活,广泛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结构上,以人物流浪史的形式,按主人公活动的足迹,通过主人公的亲身经历和所见闻来安排各种生活场景。
大学才子派:大学才子派——系指以马洛为首、包括格林、基德、李雷在内的人文主义诗剧派别。其中马洛是莎士比亚前英国戏剧界最重要人物,也是英国文艺复兴戏剧的真正创始人。“大学才子”是对16世纪后期活跃于英国戏剧界的一批青年知识分子的统称,他们大多受过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他们在英国艺术革新方面做出了大胆尝试,他们精通西欧各国的文艺复兴文学,在喜剧,悲剧,历史剧及无韵诗体运用上为英国戏剧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他们的戏剧创作和演出活动为莎士比亚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巴罗克文学:巴洛克文学是17世纪欧洲的非主流文学思潮。巴罗克文学起源于意大利、西班牙,兴盛于法国,同时还影响到德国、英国。意大利巴罗克文学的代表是马里诺派。西班牙巴罗克文学的代表是贡哥拉派。西班牙另一作家卡尔德隆是欧洲最著名的巴罗克文学作家,著有戏剧《人生如梦》。德国作家格里美尔豪森的《痴儿西木传》也有明显的巴罗克文学的特征。英国的玄学派诗人约翰??邓恩等也属于巴罗克文学这一流派。法国巴罗克文学分为小说与诗歌两个方面。
巴洛克一词来自西班牙文,指的是“奇形怪状的珍珠”。先借用到建筑学领域,用于描述欧洲历史上的一种建筑风格、一个建筑历史时期。后来借用到文学史领域。巴罗克文学惯用的主题是宗教的狂热,人类在上帝的残酷威严面前的无能为力;惯用极端混乱、支离破碎的形式,表现悲剧性的沮丧,用夸张、雕琢的辞藻,谜语似的词汇来玩弄风雅。巴洛克文学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彷徨、悲观、颓丧的特点,艺术上则刻意雕琢,追求怪谲,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成为欧洲盛行一时的一种艺术风格。
三一律:即时间、地点和情节的统一,它要求一出戏演的事件只能发生在24小时之内、在一个地方,而且只许有一条情节线索。三一律虽然有使剧情集中、冲突尖锐的作用,但是它也有很大的束缚性。法兰西学士院的学者,是三一律的最初制订者,夏泼兰在《关于戏剧艺
术的信》和《法兰西学士院关于的感想》中,假借亚里士多德的名义强迫剧作家接受三一律。在理论上把三一律系统化的是布瓦洛,他在《诗的艺术》中明确规定了三一律:“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其实,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只要求“行动或情节的整一”;至于时间的整一,原指希腊每个悲剧诗人演出悲剧的时间不得超过一天;希腊理论家从未提出过地点的统一,因为古代演戏没有幕间休息,不存在变换地点的问题。
哲理小说: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新型小说,18世纪启蒙文学独创并采用的文学形式。以人物活动为主线,描绘社会现实,把叙事、议论、抒情、讽刺融为一体,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议论性和逻辑性,又有引人入胜的虚构情节和人物。代表作有伏尔泰的《老实人》。但是,它过分注意哲理而疏于人物性格刻画和历史环境描绘,文学形象不丰满。
感伤主义文学:主体在英国。产生于18世纪后半期。他们对于“理性”社会表示失望,转为崇尚感情。在创作上,强调感情的力量,着力描写人物的不幸和痛苦,以引起读者的同情和怜悯。代表作家为斯泰恩与哥尔德斯密斯。前者的代表作是《感伤的旅行》,感伤主义因之而得名。后者的代表作是《威克菲尔德的牧师》。感伤主义文学在诗歌领域的代表是“墓园诗派”。因葛雷的《墓园挽歌》而得名。
法国的卢梭、德国的狂飙突进作家以及俄国的感伤主义文学都受其影响。
狂飙突进:狂飙突进运动是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是18世纪70―80年代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国性文学运动,因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突进》得名。作家多是市民阶级出身的青年,歌德和席勒以高水平的创作成为中坚力量。他们促进了德国民族意识和个性的觉醒,强烈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和压抑,要求个性解放。他们崇尚天才和叛逆,推崇自然和自我,提倡民族风格。把启蒙文学推向更为繁荣的新阶段。代表作席勒的《强盗》、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魏玛古典主义:指的是18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盛行的德国古典时期的文学形式,因为歌德与席勒在魏玛合作而得名,也是对德国启蒙文学的继续和发展。他们认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实现人道主义的理想和启蒙思想家关于自由、平等、博爱的美好约言,他们认为根本途径在培养完整和谐的个性,达到“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他们刻意追求理想与现实,感情与理智,个人与集体,人与自然,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和谐统一,推崇古典艺术中的和谐、宁静、纯朴的美,主张以此来构造人的个性,实现人道主义的理想。
湖畔派: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所谓“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他们对法国大革命是先支持后反对,对资本主义文明及人与人之间的现金交易关系极为反感,接受了卢梭“回归自然”的口号。作品中具有很强的“自然崇拜”倾向。1798年由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合著的《抒情歌谣集》以及1800年华兹华斯为其所写的序言的出版,标志着英国浪漫主义文艺运动的开始。他们在政治上趋于保守,向往传统宗法制社会,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淳朴的乡村生活,厌恶城市工业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由于他们曾经隐居远离城市的昆布兰湖区,由此人称湖畔派诗人。诗风清新自然,感情真挚充沛,语言优美流畅,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抒情歌谣集》:宣告了浪漫主义新诗的诞生,华兹华斯在1800年《抒情歌谣集》第二版的序言中详细阐述了浪漫主义新诗的理论,主张以平民的语言抒写平民的事物、思想与感情,被誉为浪漫主义诗歌的宣言。它摆脱了多数18世纪诗人所恪守的简洁、典雅、机智、明晰等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形式上摒弃了在蒲柏手里达到登峰造极地步并垄断了当时诗坛的英雄双韵体;内容上以平民百姓日常语言描绘自然景色和处于大自然中人们的生活,抒发诗人的感受和沉思,开创探索和发掘人的内心世界的现代诗风。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文学突破描绘现实的范围。从民主主义的立场,或者从迷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酷爱描写中世纪以往的历史,从司各特开始,到雨果、大仲马等浪漫派小说家,大多以历史题材为描写对象。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的文明和现实,标举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
拜伦式英雄:在拜伦《东方叙事诗》中,出现了一批侠骨柔肠的硬汉,他们有海盗、异教徒、被放逐者,大都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有不凡的才能和力量,敢于蔑视国家强权、社会秩序和宗教道德,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奋战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最后总是以失败这样的悲剧结局而告终。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闷。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废奴文学:是在美国黑奴解放运动中兴起,以盛行于19世纪中期的批判蓄奴制和反映黑人悲惨的生活为主要内容。描写黑奴的非人生活,揭露奴隶主压迫奴隶的残暴行为,批评蓄奴制的野蛮性和反动性,推动了废奴运动的发展,并为美国批判现实主义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代表作家有斯托夫人和希尔德烈斯等。《汤姆叔叔的小屋》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俄国自然派:19世纪俄国的文学派别,领袖是果戈理。作家极力忠实自然即现实,抨击腐朽的农奴制度,同情小人物的悲惨生活,关注妇女的命运,呼吁妇女解放。题材上多以小官员、职员、农奴等小人物为主人公。体裁以小说为主。它也是俄罗斯带有讽刺和批判倾向的现实主义文学的别称。“自然派”本是俄国反动文人对该派的贬称,别林斯基则通过理论上的阐述,肯定“自然派”的创作,赋予其新的含义。
多余人形象:出现在俄国文学中的艺术形式,俄国贵族革命时期的产物,封建农奴制社会进步知识分子的典型。沙皇专制下农奴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优秀知识分子受西欧启蒙思想影响,试图有所作为,却找不到出路,于是苦闷、彷徨、忧郁、痛苦。他们大都富有才华,不满现状,愤世嫉俗,又性格脆弱,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他们寻找刺激,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有时沉溺无奈的伤感情绪不可自拔,成为社会的多余人。著名的形象有奥涅金、毕巧林等。
新人形象:19世纪中期后,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资产阶级平民知识分子登上历史政治舞台,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由贵族知识分子转向平民知识分子,新人形象就是具有民主思想和战斗精神的平民知识分子。他们来自社会下层,蔑视贵族阶级,猛烈地抨击专制农奴制度,否定贵族社会的道德观念,与人民联系密切,有远大的革命理想,坚定的信念,勇敢、乐观的个性,重视实践而有实干精神,推崇实用科学。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的斗争,为争取社会解放的俄国人民树立了榜样。最早出现的新人形象是屠格涅夫《前夜》中的英沙罗夫和他的妻子叶琳娜,以及《父与子》中的巴扎罗夫。
小人物形象:特指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种小人物形象,他们在社会中处于底层,生活困苦,地位卑微,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懦弱,胆小怕事,成为那些大人物统治的牺牲者,是被剥削、被欺凌的典型形象。作家对他们寄予同情与怜悯,并通过这类形象批判沙皇专制制度。普希金《译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先河。
二、简答题
1、希腊神话的特征、希腊悲剧的特点。
希腊神话的特征:一,人神同形同性,与东方中国神话差别很大。希腊神话当中的神与人类具有基本相近的外貌以及性格特征。二,命运观念非常重,认为人生具有限定性,宿命论色彩深厚。三,哲理性极强,对于社会人生的悲剧性认识方面,认为天灾是宙斯等神要施惩罚于人间,认为人祸是人的各种情欲不加控制而造成的。
古希腊悲剧的特点。①主要内涵不是“悲”而是“严肃”,有的悲剧甚至会以大团圆的模式结局。其中,悲剧都是着重表现主人公的英雄行为,形象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壮烈,充分表现出奴隶主民主派的自豪感。②戏剧成分与抒情成分是构成希腊悲剧的重要成分。戏剧演出中,演员朗诵对白,合唱队则歌唱抒情诗。演出从始至终没有停顿,合唱队则起着分幕分场的作用。③希腊悲剧是具有固定的程式的。最初它采取的是“三部曲”的形式,在题材与思想上互为关联又相对独立。④希腊悲剧大都是取材于神话与史诗的,它注重探讨形而上的生活的终极问题,往往贯穿着深刻的命运观念。⑤希腊悲剧的剧情一般都是比较单纯的,其事件进行的时间不会太长,演出的地点也不会有过多的转移。
2、莎士比亚的悲剧在艺术上有哪些特征?
首先,莎士比亚的悲剧具有特别悲壮的色彩;
其次,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莎士比亚不仅将人物放在外部冲突中去描绘,而且写出了人物的内心冲突,这就体现出了形象塑造的深刻性和精致性;
第三,就艺术风格而言,莎士比亚悲剧一般不把悲喜截然分开,而是在不损害悲剧基调的原则下把它们结合起来,在情节的发展的进程中,让庄严中有轻松,从而达到以喜衬悲、以喜促悲的效果,并使主题蕴意得以升华;
第四,在表现手段上,莎士比亚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他让鬼魂、女巫上场,直接参与舞台表演,利用伊丽莎白时代人们普遍存在的迷信观念,来帮助制造气氛,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从而取得了惊人的戏剧效果;
最后,意象的充分运用,则构成了莎士比亚悲剧语言上的最大特色。
3、简述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征。
思想特征:①强烈的政治性,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②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③尖锐地抨击贵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堕落,同时也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和想成为贵族的心理。④古典主义悲剧多以帝王将相、宫闱秘事为题材,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
艺术特征:①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②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戏剧创作要遵守“三一律”。③主张语言准确、精练、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④人物塑造类型化,布瓦洛要求“凡是英雄都应该保持其本性”,古典主义作家只追求“普遍人性”、“性格单一”。
4、启蒙文学的思想艺术特点。
一,主要有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内容,较之文艺复兴主义文学有更强烈的政治性和革命性,以自然神论和无神论为武器批判教会,以“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批判封建社会。二,主人公较之以往的文学有根本性变化,具有民主性特点,人物形象、取材领域都一律呈现转向平民的价值趋向,读者群开始转向广大人民。三,有鲜明的哲理性和政论性。作家往往是启蒙思想家,重视文学作品在批判封建制度和批判宗教与提高人们道德素养方面的意义。宣扬自由平等的思想,唤醒人们对“理性王国”的向往,不注意塑造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只是把正面人物作为自己的代言人。四,文体形式上,逐渐扬弃了古典主义关于体裁高低之分的清规戒律,平等而广泛地用小说、诗歌、戏剧和文艺性的政府等各种文体,打破诗体文学独尊局面,开创文学史的散文时代。
5、简述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一,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主观性,作家认为古典主义宣扬的理性束缚了文艺,是把抒发感情置于首要地位,对内心世界进行深入的挖掘。标举想象,与传统的摹仿说相反,追求独创。二,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重视民间文学并从中采撷题材,学习其表现手法,采用民间口语民歌韵律创作,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首创诗体小说,抬高抒情诗的地位。三,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有着强烈的艺术效果,异乎寻常的情节、事件与性格,紧张的气氛和浓烈的色彩。四,忧郁感伤的情调也是浪漫派作家所爱好的写作点。
6、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征。
思想特征:首先,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有很高认识价值。科学主义成为时代风尚,作家们把广阔真实地反映时代的风俗史作为文学创作的最高理想。在这种科学意识和历史意识的指导下,其艺术上再现了人类历史上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制度上升这一重大历史变革,具有珍贵的历史文献价值和很高的社会认识价值。
其次,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
第三,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艺术特征:首先,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重视艺术描写的客观真实性,认为作家应“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反映生活”;使作品的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有同构性,文学有科学真理的精确性。为真实描写生活,也注重细节描写,为达到细节真实,常作实地考察,收集大量准确事实材料。
其次,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受科学主义的影响。
第三,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良种倾向。
第四,现实主义以叙述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7、简要分析列夫??托尔斯泰小说写作中的心理描写艺术。
一,注重于描写人物心理运动、变化过程,体现出“心灵辩证法”的主要特点。二,善于通过描写人物的外部特征来揭示其内心世界,一个笑脸,一个眼神和动作,都成了传达心灵世界的媒介。三,通过内心话语的描写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在《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出色的心理描写,人物的心理描写是整个作品艺术描写的重要
组成部分。
三、分析题
1、分析《荷马史诗》的主题及叙事艺术。
主题:史诗的主题思想是歌颂氏族社会的英雄,只要代表氏族理想的英雄,不管属于战争的哪方,都在歌颂之列。《伊利亚特》基调是把战争看成正当、合理、伟大的事业,同时又描写战争的残酷、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人民的厌战反战情绪,通过英雄们的凄惨结局,隐约表达对战争的谴责。《奥德赛》是歌颂英雄们在与大自然和社会作斗争中,表现出的勇敢机智和坚强乐观的精神。同时,也肯定了奥德修斯为维护私有财产和一夫一妻制这种亲的社会制度所作的斗争。是古代希腊从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制时期的一部社会史、风俗史,具有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的很高价值。这部史诗也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肯定了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这是人类童年时代的艺术创作,在思想上、艺术上不免带有局限性。叙事艺术:一,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构思巧妙,两部分时间跨度为十年。剪裁得当,布局巧妙,结构完整,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先倒叙,又插叙,再又顺叙,多种叙述手法并用,使主要情节与插曲有序结合,宏伟丰满;比如《伊利亚特》反映的是长达10年的战争,但却集中笔墨围绕“阿咯琉斯的愤怒”这一片断来描写临近尾声的这51天的战争,而51天又主要集中在阿咯琉斯与阿伽门农争吵的几天当中,这起到了提纲契领的作用。
二,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因素,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荷马时代的本质面貌,有着写实倾向。还有着天真烂漫的幻想力,作品中除了人的世界外,还描写了一个神的世界,这就使史诗具有很强烈的浪漫色彩。
三,史诗的语言具有特色。史诗是根据古代希腊人口头传说汇集而成的,具有民间创作的特点,语言简洁有力、生动准确,尤其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使形象鲜明突出。常借用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来喻人,这种形式被后人赞誉为“荷马式的比喻”。史诗用自然质朴的口语写成,使用了大量口头艺术的表现技巧,如夸张、烘托、比喻、固定修饰语和套语等。使全诗具有一种磅礴的气势,洋溢着浓厚的英雄主义气息。
四,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有着很强的艺术表现力,一系列古代英雄形象。史诗塑造了一系列古代英雄形象。在战争和对自然的斗争中获得光荣业绩的英雄主义,是史诗中所有英雄人物的共性,但这共性在每个英雄身上又通过鲜明的个性体现出来。狄俄墨得斯鲁莽,埃阿斯憨厚自信,他们的性格基本上是不变的。
五,风格崇高。荷马史诗属于英雄史诗,它以严肃重大的事件为题材,以英雄人物为中心,它采用第三人称的叙事方法,规模宏大,插曲很多,采用六音步长短短格的诗体,通常称为英雄格。
2、试析《神曲》的过渡性。
一,在艺术方法上体现过渡性,既具备中世纪文学的一般特色,又表现出近代文学新的艺术方法的一些特色。中世纪文学特征方面:结构严密完整,数字运用具有神秘意义和象征性,与宗教思想有密切联系,构思与描写采用中世纪流行的梦幻故事的形式和象征寓意的手法。近代文学新的艺术方法:善于写出现实性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注重环境渲染,气氛烘托,把虚构的未来世界写得真实而具体;继承荷马、维吉尔生动贴切的比喻艺术。
二,在思想内容上体现过渡性,作者有力地抨击教会的腐败以及僧侣的黑暗,但不否定宗教本身;同情男女青年爱情婚姻自由,宣扬现世幸福,又不能摆脱禁欲主义;强烈谴责专制暴虐的君主,流露出明显的贵族偏见;推崇古代化,讴歌人的理性、智慧和知识,又把自己敬重的古代文化大师荷马放在地狱的候判所里等待上帝的裁判。
三,与过渡性相通的还有双重性,反映出诗人的人文主义新思想萌芽和封建社会的思想体系之间的矛盾,这种新旧思想的矛盾,正是诗人作为中世纪的终结和新时代的开端这一过渡性的伟大诗人的特点。
4、试析塞万提斯小说《堂吉诃德》的艺术特色。
①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堂吉诃德幻想的世界与桑丘??潘沙眼中的现实世界形成了一条贯穿始终的对立冲突。桑丘??潘沙在书中起到了一个见证人的作用,他的在场使堂吉诃德的性格多方面地展开在我们眼前,使得读者对堂吉诃德这个角色的理解更加全面。
②加大作品的非确定性,主人公堂吉诃德的名字,将自己想像成一个游侠,在名字前加一个堂字以混淆视听。而书中随处可见主仆二人之间在一些问题上的争论,更是对人们产生警醒,提醒人们不要轻易地相信自己的眼光。
③独特的叙事技巧,多层次的叙述方式,现实与虚构融合统一,读来更像在读一篇译著的转述,自然地拉开与读者的距离。但作者又让堂吉诃德生活在当下纷繁的世界之中,且让他与描述他正在经历的、继续的游侠生活的传记相遇,这就使得作品具有了自指性,从而使得距离感消失。
④作品还运用到了戏拟的手法,使之与反讽的意味相互联系,使作品更具有滑稽性,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5、谈一谈自己对莎剧《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复仇延宕的认识。
首先,敌手的强大势力是迫使他复仇行动延宕的根本原因。在父死母嫁、王位被篡夺的严酷现实面前,他感到忧郁的同时,又肩负着为父报仇的重大责任。然而现任丹麦国王拥有着整个丹麦的政权和军队,这就使得他的复仇势力显得渺小,如果公开挑战国王无疑是飞蛾扑火。所以,不管是敌手的强大,还是他讲究得分的策略,他只能选择延宕。他从先前对父亲鬼魂的深信不疑、誓死复仇到怀疑父亲的鬼魂是魔鬼,在引诱他走向沉沦,表面上看是他在用理性控制感情,而实际上他在冷静之后深感复仇愿望难以实现而对复仇理想产生了动摇。他承认自己的“柔弱忧郁”,就是一种自暴自弃的体现。
其次,受到宗教观念影响,后来他甚至对仇人有了宽恕的情绪。他的敌手正在祈祷与忏悔罪恶的时候,因宗教思想他不能下杀手,所以他才放弃大好时机。
第三,哈姆雷特性格延宕的原因,可能有恋母情结,这使得他想要独占母亲的爱,但是如果杀死叔父的话,他的行为与叔父就没什么区别了,这导致了他的迟疑。总之,他的命运悲剧正是他的性格悲剧,这种复仇过程中无处不在的延宕情结正是他最终死去的原因。
第四,自然,这也是剧情、情节发展的需要,而当时的社会政治原因也对他的延宕有很大的驱动作用。
6、试析莎剧《哈姆莱特》的艺术特色。
艺术成就:首先,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哈姆莱特》着重通过内心矛盾冲突的描写揭示人物的深度。注重人物的个性化。为了塑造好人物的性格,莎士比亚一是把人物放在内外两重的矛盾冲突之中,一方面是主人公与客观环境的冲突,另一方面是主人公的内容冲突。二是善于在对比中突出主人公的性格。三是充分发挥独白的作用,通过独白,有力地提示了哈姆莱特的内心活动和他思想性格发展的过程。
其次,在情节结构上,《哈姆莱特》突出地表现了莎剧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特征。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动人,其间的起伏变化是哈姆莱特与克劳炙斯的性格冲突所决定的。在曲折复杂的戏剧冲突中人物有充分的机会来表现自己的性格。打破了古代戏剧的框框,在一个剧本中把悲剧因素和喜剧结合在一起,加强了情节的生动性,使“崇高和卑贱、恐怖和滑稽、豪
迈和诙谐离奇古怪地混合在一起”。
再次,在创作方法上,《哈姆莱特》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重性。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哈姆莱特》虽是一个宫廷复仇故事,但所涉及的生活内容却远远突破了宫内的限制。第四,从行文风格上,悲剧性与喜剧性因素相互融合、统一。
第五,语言丰富多彩。一是语言的高度形象化,特别善于运用比喻和隐喻。二是语言的个性化,人物的语言符合其身份地位及其所处的情境。如哈姆莱特的语言有时富于哲理,有时则是充满市井俚语,因场合、心境不同而不同。
7、试析莎剧《哈姆莱特》中的哈姆莱特形象。
一,他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他本来对于人、对于社会抱有美好的理想。
二,严酷的现实击破了他的夕日梦想。这种梦想的破灭,意味着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和信念的破灭,他成了一个面对重重矛盾精神无所寄托的“流浪儿”。正是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造成了他行动上的犹豫。
三,哈姆莱特悲哀是对整个人类的绝望,是建筑在对人类本体的悲观认识上的情感。哈姆莱特视人生无意义的根本点在于人类本体是丑恶的。既然人在本体意义上是恶的,那么,他为父亲报仇、“重整乾坤”、改造社会的斗争对象就不只是一个克劳狄斯,而是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所有的人。而完全消除人身上的恶,也就等于否定了人的现实存在,那么“重整乾坤”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人生也是没有结果的虚无。上帝消失了,但是魔鬼却依然存在,魔鬼就是人类的本性之恶。
8、试析卢梭小说《新爱洛依丝》在思想及艺术方面的创新。(朱丽和对普乐)
①被誉为18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它是一曲争取不到爱情自由、被封建门第观念葬送爱情理想的悲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的根深蒂固和它对人们精神的危害,它对爱情进行了热烈的讴歌。小说有着反封建意义,作者赞扬激情,爱情被描写成纯洁、崇高的感情。
②对于大自然的赞颂是小说的又一个重大特点,也是对文学创作的重要贡献。作者描写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同时也写出了大自然对人们心灵产生的影响。
③不仅是一部爱情小说,还是一部哲理小说。包含了卢梭的主要思想,无论是教育观点、文艺观点、农村经济、社会平等的理想、宗教观点,还是园艺、决斗、自然,小说都有所触及,甚至进行长篇议论。
④得不到家长允许的爱情并不降低人物的心灵,而是衬托出这爱情受到扼杀的残忍,主人公们都爱美德,这源自自然人性,自爱,自尊又爱他人,尊重他人。
9、谈一谈你对歌德诗剧《浮士德》思想内涵的理解并分析浮士德形象。
思想内涵:一,歌德以辩证法意识提示了浮士德人格中的两种矛盾冲突的因素,即“肯定”和“善”的因素同“否定”和“恶”的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发展历程,更以乐观主义的态度表现了浮士德永不满足,不断地克服障碍、超越自我。
二,诗剧体现的是人生的有限与追求的永无止境间的矛盾。从积极方面讲,他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永不满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从消极方面讲,他确实反映了近现代人悲剧性生存状态,具有形而上的意义。
三,诗剧中争论的焦点是关于人与人生的本质问题。歌德把浮士德当成全人类的代表。浮士德上天入地探索人生真理的过程,是人类对自己命运和人生意义探索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资产阶级先进人物思想探索的历程。
四,从艺术上看,诗剧构思宏伟,内容庞杂,用典极多,风格多变,象征纷繁,使作品艰深隐晦,令人索解为难,尤其是第二部,浮士德在一定程度上被抽象化、概念化,给一般读者
的阅读和理解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同时,作者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糅一处,善于运用矛盾对比之法安排场面、配置人物、有讽有颂、色彩斑驳,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浮士德形象:一,从欧洲文化史的角度看,概括了欧洲近300年来人类精神发展的思想历程。从人类个体的角度看,概括了近代人的意义生存方式,是近代人的圣经。上帝离人而去,人类需要自己拯救自己。人生成为一个执着的过程。在路上。自强不息,以求得生命的拯救。二,浮士德是十八世纪末十九初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他身上概括和体现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资产阶级的精神特点:肯定人生、投身实践的创造精神;否定错误、解剖自我的批判精神;追求理想、自强不息的探索精神。浮士德对人生真谛和崇高理想的无限追求,反映了启蒙时期资产阶级的探索精神。而他的探索是以悲剧结局的,反映的是一个追求者的有限能力与终极善不可穷尽性之间矛盾的悲剧。
三,既是人类积极精神的象征,也是当时欧洲先进知识分子的艺术反映。性格上也是矛盾的,灵与肉的矛盾实际上是理智与情欲、进步与停滞、上升与沉沦的矛盾,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两重性的体现,也是歌德眼中至善至恶矛盾在具体事物运动中的反映。
四,不断追求知识和真理以及美好的事物,却又贪图享受、安于现状,构成了他的内在矛盾性。他浓缩了歌德本人一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体验,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即“浮士德精神”。这一形象提示出人类自身存在的追求和发展必须通过现实的社会生活才能进行,并得以实现的真理。
10、试析雨果《悲惨世界》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及浪漫主义艺术手法。
人道主义思想:其一,体现在他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揭露和批判上。作品从人道主义思想立场出发,淋漓尽致地勾勒出一个令人发指的“悲惨世界”,暴露了社会上的种种罪恶和不公,深刻地为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人民发出呼吁和控诉,并对他们表示深切的同情,有力地揭示了资本主义法律的本质:一方面是社会罪恶的根源,追捕和扼杀生活中善良和美的事物,把无数穷苦的人们推向水深火热中。如穷苦工人冉阿让本性不坏,为7个嗷嗷待哺的小外甥迫不得已偷了块面包,被抓起来后坐牢和服役达19年。另一方面,它扼杀人类善良的天性,不仅通过冉阿让前期的盗窃、报复生活表现出来,且尤为突出地从沙威这个奴性十足、冷酷残忍、不讲人道的走狗警察形象表现出来。
其二,最集中最突出地表现在用仁爱消除憎恨,用善良化解罪恶。雨果把各种社会矛盾、痼疾、斗争都归结为人类道德的善与恶之间的较量。他认为,只要让仁慈和博爱的恩泽遍洒人间,让人道主义思想的种子播种大地,社会上的罪恶与黑暗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雨果虚构了三个人物:冉阿让、米里哀主教和警察沙威。米里哀主教是雨果笔下中最有代表性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化身,赋予他改造社会的伟大力量和宽容厚道的美好品德,生活俭朴更济世救人。苦役犯冉阿让偷他的银器被警察抓回时,他不仅没斥责冉阿让,揭发他的盗窃行为,反而将另一对未被偷的银器给冉阿让,用爱心将冉阿让的灵魂唤醒。这伟大而高尚的仁爱精神,化解了社会对冉阿让的惩罚,使冉阿让的人性得以复苏,阻止他在恶的道路上的发展。沙威作为法权的盲目信徒和忠实执行者,他忠实地维护这个不平等的社会,将一系列悲剧强加在人们身上,造成了许多人的不幸,他冥顽不灵却自认为是社会的忠诚和献身。最后冉阿让以德报怨的善良与无私无畏的爱心使沙威幡然醒悟,他承认人性之爱而背离现有法律。但良知的回归却不能与其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解与融合,无奈,沙威选择自杀,死亡是解决自身矛盾的最好办法。
其三,也表现在他对待革命起义的态度上。雨果以饱含激情地讴歌了1832年的人民起义和街垒上英勇战斗、视死如归的共和主义战士,其中有壮烈的场面,英勇的献身精神和高尚的情怀,表现出他对革命的同情。他认为,革命和起义的终极目的是不离人道主义,是为实现
它而采取的不得已手段。所谓的“未来”,是雨果基于人道主义立场而用诗意笔调描绘出来的宁静小城。这小城里,没有罪恶、饥荒、残酷的法律和不公平,人民生活在太平盛世,彼此永远保持着纯洁仁爱的关系,就如我国诗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样。寄寓了作者的空想社会主义理想,这个“未来”也是他人道主义思想幻化而成的“乌托邦”。在这里,起义虽然是个插曲,但足以表明作者对不合理专制制度的愤恨和正义感;在大方向上,对革命的讴歌与其博爱的人道主义思想还是相一致的。
浪漫主义艺术手法:首先,戏剧性的情节,戏剧性的结尾是作者浪漫主义大师的雨果最常使用的手法之一。至于浪漫主义时代最喜欢的高潮戏剧性,则是放在了旅馆夫妇爱自己的女儿而虐待柯赛特,未料到十多年后,他们的女儿暗恋大学生,大学生爱的却是柯赛特,导致女儿为大学生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文中有太多的巧合,让人一眼便能识穿作者刻意铺陈高潮迭起的戏剧张力。
第二,《悲惨世界》的艺术典型还有着巨大的象征意义。就像冉阿让是向善的,自我牺牲的象征;米里哀主教是仁慈的,博爱的象征;沙威是惩罚,暴力的象征;德纳第是资产阶级恶习的象征。这样的艺术典型,其深刻程度取决于人物性格和生活现实的内在的联系。它的深刻含义常是以人物的夸张、奇特而非凡的性格特征使人们产生广泛联想,再在象征意义基础上概括人生的价值。
第三,《悲惨世界》在艺术上是一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交织的作品。他体现了浪漫主义小说的一些基本特色。作品充满炽热的感情和奇特的想象,有着层出不穷的离奇情节和惊心动魄的场面。
第四,雨果善于对人物肖像进行生动描绘,充分揭示出人物性格特征。如对德纳第大娘的描写“他的那张宽脸,生满了雀斑,看上去好像一个漏勺。”
第五,雨果在塑造人物时,喜欢采用对比手法。如主教米里哀的仁爱,冉阿让的的善良,沙威的残酷,德那第夫妇的贪婪等。互相形成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照,从而突出人了人物性格,表达了作家的爱憎感情。缺陷是比较庞杂,结构有时显得松散,议论、考证太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
11、试以《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为例,分析《人间喜剧》的主要内容及艺术成就。主要内容:首先,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反映了法国的社会生活面貌,真实地描写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从三个战场来谈,第一战场:老一代被金钱打倒。代表作是:《古物陈列室》。第二战场:新一代被金钱腐蚀。代表作为《高老头》。第三战场:妇女被金钱轰走。表现为太太们情场失意,小姐们婚姻不幸这两个方面。代表作《弃妇》。巴尔扎克的阶级同情,是在注定要灭亡的贵族一边的,同情的泪水挡不住他现实主义的目光,他不得不违背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爱,如泣如诉地描绘他心爱的贵族阶级的必然没落而不配有更好的命运。如恩格斯所说:“他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
其二,形象地再现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发迹史。成功塑造出一系列取代贵族而入主社会的资产者形象,大致三类人:1.有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特点的老一代资产者形象。代表人物《高利贷者》中高布赛克。剥削方式单一,经营手段落后;生活方式陈旧,极端吝啬,这是资本主义早期剥削者的特点。2.有过渡时期,即自由竞争时期特点的资产者形象。代表人物《欧耶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剥削方式具有多样性,经营手段带有投机性;生活方式仍带有早期资产者极度吝啬的特点。3.具有垄断时期金融寡头特征的新一代资产者形象。代表人物《纽沁根银行》中的纽沁根。剥削方式带有更大的冒险性和欺骗性,经营手段超越经营范围,向政权渗透;生活方式现代化,纸醉金迷,穷奢极欲。展示了经济命脉的掌管者同国家政权的掌管者开始勾结的垄断资本已出现。《人间喜剧》通过老一代的高布赛克、过渡时期的葛朗台和青春期的纽沁根这三代人追逐金钱的经营史,再现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演进
史,这也是资本主义由崛起到成熟,到统治全世界的发迹史。
其三,提示了金钱的罪恶。1.毁灭人性、败坏良心。金钱调动全社会成员的卑劣情欲,人人追逐金钱,把一切淹没在利己主义中,良心萎缩、野心滋长、道德堕落、人欲横流,代表作《高老头》。2.毁灭爱情、败坏家庭。金钱成为夫妻结缘的唯一纽带。爱情、婚姻、家庭都以金钱为轴心展开,金钱导演出一幕幕悲剧、喜剧、丑剧和闹剧。代表作《欧也妮??葛朗台》。3.毁灭社会、败坏国家。金钱犹如无孔不入的黄色魔鬼渗入全社会各个角落,收买当权者的人心,使大人物堕落为
艺术成就:一,强烈的现实性。以高瞻远瞩的历史目光,从研究客观世界的宏观出发,洞悉整个法兰西政治、经济、思想、道德以及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达到一般作家达不到的深度和广度。具体表现:立意高:目的是研究整个社会,做社会这个历史家的书记,写出法国社会的风俗史,使他能站在现实主义的高度,展示历史的发展。视野阔:这是一部睥睨千古、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把年王政复辟、七月王朝期间广阔的社会生活尽收笔底,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金钱罪恶都囊括其中。挖掘深:以阶级斗争观点深入探讨各阶级的动向,指出“模范社会的最后残余怎样在暴发户的进攻下最后被扫除”,深刻反映时代本质。以经济决定一切的观点,研究金钱征服社会的历史进程,揭露本质,打中要害,非凡夫俗子,大儒文丐所能比拟。
二,高度的典型性。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环境决定性格:作者认为,人是社会的产物,环境可以决定和改变人,着重描写环境对人物性格形成的作用。作品开头往往是在大段精细而富有典型特征的环境描写之后,列出人物与情节。环境描写包括时代背景、社会风貌、人物关系和日常生活的物质条件。不同的环境成为不同人物性格形成与发展的依据。
2.性格再现环境:书中人物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是时代本质的艺术再现。那些充满贪婪、野心、拜金、兽性的人物,都从时代的五脏六腑中孕育出来,都是现实的嫡生子女,通过这些典型,再现出产生他们的环境即社会的本质。3.惊人的情欲描写:在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时,尤其善于突出“这一个”,他让主人公被某种情欲甚至怪癖控制,达到病态的、疯狂的、不可遏制的、叫人难以置信的程度,他们宁可不分昼夜地将自己焚烧在情欲的孽火中,死而无悔。比如高老头的爱女,葛朗台的爱钱,于勒的好色,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产生震撼人心的感情力量,达到比真人还真实的艺术效果。
三,细节真实。作为艺术巨匠的巴尔扎克,在他描写人物的多方面成就中,通过一系列具体而典型的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性格特点,这点则更可称道。这种对细节描写的逼真同样使人物更具真实感,更富感染力。比如:葛朗台的肉瘤,总是在心理激烈活动的时刻闪动。他的口吃,又总是在他欲擒先纵,投石问水的节骨眼上出现。由此表现出自由竞争时代资产者的狡猾奸诈与老练。再如拉斯蒂涅写信索取母亲和妹妹积蓄时暗自流下几滴眼泪,表达出野心膨胀但天良未泯的青年此时此刻的内心矛盾,表现出他走向深渊的趋向。
四,精致的结构。小说以高老头和拉斯蒂涅的故事为两条主线,又穿插了伏脱冷、鲍赛昂夫人的故事。头绪看似纷繁而实际主次分明、脉络清楚、有条不紊。作品以叙述高老头被女儿榨干钱财遭抛弃的中心情节,以拉斯蒂涅为中心人物,通过他的活动穿针引线,将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联系起来,将贵族沙龙与资产者客厅连续起来。几条线索紧密交织、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起着互相深化,互为补充的作用,从而深刻表现了作品的主题。
五,对比手法的广泛运用,艺术上的对比手法在《高老头》中运用得十分广泛,表明了不管是赫赫声威的豪门大户还是穷酸暗淡的陋室客栈,一样充斥着拜金主义,一样有着卑劣无耻。如高老头女儿的穷奢极欲与高老头的贫苦窘困的对比,使得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12、试析托尔斯泰笔下的自传性探索者形象。
一,高尔基最早提出托尔斯泰作品里探索者形象的系列,这种自传性的探索者真实是从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出发而探求社会问题、关注社会矛盾的。然而,千百万农民的苦难生活就是纷繁驳杂的现实社会中最触目惊心的问题。这个问题既使他厌恶和反感,又使他困扰不安,他的同情和他的人道主义思想把他推向现实的底层。探索者都是一些既敢于面向现实,又敢面向自己的人物形象,在复杂的矛盾斗争中紧紧抓住自己所面临的主要的社会矛盾——地主与农民的对立,围绕这一矛盾,既无情地揭露社会罪恶,又绝然地解剖自己。强烈的自责意识和忏悔意识成为支配探索活动的主导力量。
二,他们自身形象的内在分裂。一方面,探索者能够更真实地体察到现实社会制度的不合理,这就产生了探索主题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在寻求恢复人的自我价值的探索过程中,在逐渐靠近千百万农民的变化中,又往往堕入抽象的思想泥沼中。
三,《战争与和平》从现实退向历史,把探索主题展现在历史背景上,体现探索者形象的有娜塔莎、安德莱和玛丽等人,他们的探索具有全面性的特点,不仅为自己寻找出路,也为国家、民族的命运忧虑,不仅思索重大的政治、历史和社会问题,也寻求家庭、婚姻、首先和一般哲理问题的答案,这加强了自审意识和主体观念,使他们成为理想的化身。
四、《安娜·卡列尼娜》也广泛地提示了俄国社会剧烈变动的各种表现。一面通过安娜和列文探索历史的出路,安娜承担的是家庭幸福的探索任务,偏重对人的感情,精神世界蕴藏的开掘,列文则是对农事改革的全面探索,更多的是理性思考,二者都是内向的探索。
13、试析《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特色。
首先,《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之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出色的心理描写,人物的心理描写是整个作品艺术描写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小说注重于描写人物心理运动、变化的过程,体现出“心灵辨证法”的主要特点。(车)吉提面对列文的第一次求婚;卡列宁看望安娜
第二,小说善于通过描写人物的外部特征来揭示其内心世界,一个笑脸、一个眼神和动作。都成了传达心灵世界的媒介。赛马
第三,小说通过内心话语的描写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不规则、简短跳跃和随机)安娜车站自杀前
其次,《安娜??卡列尼娜》的拱顶结构。
外拱顶:奥布朗斯基是联系两条平行线索的纽带。安娜是其妹妹,卡列宁是其妹夫;列文是其挚友,吉提是其妻妹。
内拱顶:寻找真正的人生意义,为没落的贵族寻找精神出路,是作品的中心点,成为两条线索的出发点和对照的焦点。列文与安娜都不按固有的生活方式生活,不遵守贵族芸芸众生习以为常的社会价值观念,努力努力寻找一种新的、有价值的生活。安娜最大的人生欲求是得到真诚的爱情,她选择了爱情幸福作为人生的归宿,列文则努力寻找超越个人欲望和利益的人生真谛。两种人生抉择、两种生活态度、两种结局,既对比又依存,形成和声。结局体现了托尔斯泰精神探索的阶段性认识。
四、思考题
1、有学者认为,《哈姆莱特》表现了莎士比亚对于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刻反思。请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剧本真实描绘了文艺复兴晚期英国和欧洲的真实面貌,表现了作者对文艺运动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进入“人”的觉醒的时代,人们对上帝的信仰开始动摇,提倡个性解放和思想解放。戏剧中充满了矛盾性,主人公身上集中体现着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者的优点和缺点以及
他们的迷惘、矛盾和痛苦,反映着16至17世纪初人文主义思想的危机。
二,作者生活在两次革命即十六世纪宗教革命、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间,这时的社会,政治上有不间断的剧烈动荡,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者的职业、特殊的地位,他的艺术家的使命感和他敏感的天赋,使他能在和各个阶级阶层的观众接触中,不断研究并吸收着表现他们变动中的思想,因此他的作品以及他本人都是社会矛盾的产物。
三,体现在他对人物的塑造上,戏剧主要表现社会罪恶的蔓延以及所产生的影响。同时,作者力图塑造一个与社会恶势力作斗争的下面主人公形象,表现出人文主义的理想。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他的迷惘和追求都体现在他的艺术形象中。
四,作者在晚期的创作中,寄希望于人类的美德、悔悟、宽恕和非现实的力量。对“人性的丑恶”的认识足够充分,但对人性恶的破坏力量估计不足。一定程度上戏剧主人公有平等意识,理性色彩,善于思考,不盲目轻信,能从个人的不幸认识到国家和人民的灾难,把个人的复仇同重整乾坤的大任联系起来,但他性格中的乖僻、残忍和尖酸刻薄都有着很深的怀疑与厌世的情绪。主人公的“疯狂”意义在于说明或怀疑理性,而文艺复兴时代人们开始思考、体验疯狂的意义。
五,文艺复兴时代人们普遍关注在生存的本质问题面前所谓智慧的意义。戏剧主人公的悲剧是把自己内心变成理智与疯狂搏斗的实验场,这也正是时代英雄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笔下的主人公是他那个时代的文化英雄,担负着为时代重整意义的重任。
2、为什么说《浮士德》是一部近代人的圣经?
首先,《浮士德》是欧洲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一部关于人生意义追索的悲剧。它涉及的面非常广泛,不仅有政治、社会、历史方面的内容,也有哲学、神学、文学、音乐、美学等各方面的问题。可以从作品里看到欧洲300年来的各式思想、情感,但它最为吸引人的是对人生理想和人类前途问题的探索,它也可以看作是对启蒙运动的总结。主人公在临死前认识到:人类应该每天每日去争取自由和生存,应该通过自强不息的创造性活动来渡过一生。其次,浮士德的悲剧实质是人生的有限与追求的永无止境之间的矛盾,他虽有体现资产阶级上升时期那永不满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但他也反映了近现代人的悲剧性生存状态,因而是具有形而上的意义的。与圣经有着相似之处。
第三,其争论的焦点是关于人与人生的本质问题,歌德是把浮士德当成全人类的代表的,浮士德探索人生真理的过程,就是人类对自己命运和人生意义探索的过程。作者肯定人生、投身实践的创造精神,否定错误、解剖自我批判精神。总之,浮士德对人生真谛和崇高理想的无限追求,反映了启蒙时期资产阶级的探索精神。
其四,浮士德精神的出发点就在于寻找生命最高价值和全部奥秘,他既是对维特式浪漫主义追求的否定,也是对他的继承与发展,他是十九世纪文学精神的象征,他的勇气表现在既要享尽一切苦乐,又要追求超验的首先本体,是从但丁到歌德长达五百年人性发展的一个缩影。
3、试以华兹华斯、拜伦、雨果的作品为例,分析19世纪欧美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征。
思想特征:一,个性解放是其高举的旗帜,以反对社会对人的精神束缚和压迫,这是其宣扬的时代精神。对个人独立和极端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例如:拜伦《曼弗雷德》是一部哲理诗剧,主人公是一个悲剧性的孤独的叛逆者,对改革以及现实社会都很失望。
二,从民主的立场,或从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资产阶级倾向和贵族倾向两类,一个积极一个消极。例如:拜伦《该隐》把主人公塑造成了一个反抗专制统治与专制神权的战士。
三,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但并不重视是否反映历史的本质面貌,他们往往采取历史的一个小插曲,在此基础上任凭作者自由驰骋。例如:雨果在《九三年》中描写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同情革命而又怀疑革命暴力。
四,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标举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自然风景是与内心活动有密切联系的,他们不是为了风景而欣赏风景。例如:华兹华斯收在《抒情歌谣集》里的诗作,描写自然也崇拜自然,有着“回归自然”的观念影子。
艺术特征:一,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浪漫派作家认为古典主义宣扬的理性束缚了文艺,把抒发情感置于首要地位,对内心世界进行深入挖掘,由此发现“自我”,成为对人和世界的新视野的源泉。他们标举想象,与传统的摹仿说相反,追求独创。同时,认为爱情是人最强烈的情感之一。
二,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重视民间文学并从中采撷题材,学习表现手法,采用民间口语民歌韵律创作,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首创诗体小说,抬高抒情诗的地位。
三,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有着强烈的艺术效果,异乎寻常的情节、事件与性格,紧张的气氛和浓烈的色彩。这在雨果的作品中有很多表现。
四,忧郁感伤的情调也是浪漫派作家所爱好的写作点。《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就是一部典型的浪漫主义抒情叙事诗,作品集中表现了作者的忧郁感、孤独感和对自由的热爱。
4、试以斯丹达尔、巴尔扎克的作品为例,分析19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征。思想特征:首先,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科学主义成为一种时代风尚,作家们都以研究与分析社会为己任,把广阔真实地反映时代的风俗史作为文学创作的最高理想。正是在这种科学意识和历史意识的指导下,现实主义文学艺术地再现了人类历史上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制度上升这一重大历史变革,具有珍贵的历史文献价值和很高的社会认识价值。《人间喜剧》就真实地描写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准确地把握了时代特征,揭露了历史命运。
其次,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欧也尼·葛朗台》就暴露了资产阶级的发家秘密,提示了拜金狂的丑恶面目,抨击金钱对人们的心灵的腐蚀和摧残。
第三,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人间喜剧》就希望引起人们去匡正这个社会。
艺术特征:首先,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格外重视艺术描写的客观真实性,认为作家应该“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反映生活”;使作品的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具有同构性,从而使文学具有科学真理的精确性。为了真实地描写生活,现实主义作家十分注重细节描写,而为了达到细节的真实,他们常常不惜作实地考察,收集大量准确的事实材料。巴尔扎克说:“文学的使命是描写社会”。
其次,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受科学主义的影响。《红与黑》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体现了鲜明的现实主义艺术性。
第三,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良种倾向。这主要体现在《红与黑》中的心理描写上,不仅提示人物心理活动断片,也是人物心理辩证发展过程中的“心灵史”。
第四,现实主义以叙述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人间喜剧》面对现实,忠于现实,主要是要叙述一个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时代气息的社会。
5、结合雨果、巴尔扎克的具体作品谈一谈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各自的艺术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一,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浪漫派作家认为古典主义宣扬的理性束缚了文艺,把抒发情感置于首要地位,对内心世界进行深入挖掘,由此发现“自我”,成为对人和世界的新视野的源泉。他们标举想象,与传统的摹仿说相反,追求独创。同时,认为爱情是人最强烈的情感之一。
二,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重视民间文学并从中采撷题材,学习表现手法,采用民间口语民歌韵律创作,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首创诗体小说,抬高抒情诗的地位。
三,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有着强烈的艺术效果,异乎寻常的情节、事件与性格,紧张的气氛和浓烈的色彩。
四,忧郁感伤的情调也是浪漫派作家所爱好的写作点。
现实主义文学:
艺术特征:首先,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格外重视艺术描写的客观真实性,认为作家应该“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反映生活”;使作品的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具有同构性,从而使文学具有科学真理的精确性。为了真实地描写生活,现实主义作家十分注重细节描写,而为了达到细节的真实,他们常常不惜作实地考察,收集大量准确的事实材料。
其次,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受科学主义的影响。
第三,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良种倾向。
第四,现实主义以叙述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外国文学史》习题集一、名词解释:教会文学:又称僧侣文学。教会文学在中世纪欧洲文学史上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取材于《圣经》。教会文学在公元5至10世纪,这是欧洲唯一的书面文学。主要为当时的教士与修士写作的文学作品,使用的文字主要是拉…第三单元语言艺术一、课文回顾《杨氏之子》一文,写梁国杨氏之子用巧妙的语言与客人对话,表现出他的聪明才智,使我们体会到语言艺术的魅力。《晏子使梦》讲述...
简介第一卷总绪论(袁行霈撰)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聂石樵撰)第一章上古神话(过常宝撰)第二章《诗经》(锺涛撰)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锺涛撰)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锺涛撰)第五章屈原与楚辞(过常宝撰)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李炳海撰)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赵敏俐撰)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许志刚撰)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李炳海撰)第四章两汉乐府诗(李炳海、赵敏俐撰)第五章东汉辞赋...
作者:潇湘书苑 出自:飞花若梦皎月如霜浏览/评论:99/0 日期:日23:14标题:隋唐部分补充(二)陈子昂的创作实践及其价值陈子昂的创作是他的创作理论思想指导下的具体实践,他的诗歌今存共一百二十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感遇》38首,《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居士藏用》七首,这里我们通过他的《感遇》38首中的一些作品来看看他诗歌的特点。《感遇》38首,并非一时一地之作,亦...
先秦文学一、名词解释1、创世神话的概念。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创世神话是关于天地开辟、人类和万物起源的神话。2、《荀子》《荀子》现存32篇,是荀子学说的集中体现。这32篇绝大多数是说理散文,对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有所批判,同时又吸取百家学术的精华,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对汉赋的产生有直接影响。3、...
袁行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及答案集锦六汉魏六朝文学试题部分:一、填空1.吕不韦门客集体撰写的《____________》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前239),这部著作体系完整,广泛吸收诸子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2.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____________),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纵横议论,逻辑性强,富有文采。3.记载秦始皇巡游封禅的刻石铭文多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叶妮葛朗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