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二战隆美尔名将隆美尔军事才能怎么样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2778|回复: 22
无聊的人生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50积分1506精华0UID3908521帖子金钱9298 威望1
Lv.5, 积分 150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4 积分
UID3908521帖子威望1 多玩草121 草
“闪电利剑”——曼施坦因# {* D- G4 R1 m3 A&&~
( l( ]8 @) j2 b
曼施坦因(1887——1973)德国陆军元帅。二战期间曾任德国A集团军群参谋长、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等职。) c" q4 [' s
&&R. X3 k2 O/ ^- j3 z0 K
曼施坦因精通战略战术,聪明过人,反应机敏,有超人的军事想象力,他被公认为德国陆军中能力最强的指挥官,也有人把他评为二战最出色的将领,即使是臭名昭著的纳粹身份也掩盖不了他的军事才能。他之所以在众多德国陆军将领乃至整个二战将林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既是个军事天才,也是个军事全才。- U6 O3 H! q# g
二战爆发后,他协助伦斯德元帅指挥德军迅速席卷波兰,攻陷华沙,将参谋长的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而真正使他名扬天下的是他提出的侵略法国的作战方案,即著名的“曼施坦因计划”,德军就是按照这个大胆的计划(以坦克部队穿越阿登高地迅疾突击法国北部)把“闪电战”的威力发挥到极至——德军六周内击溃英法盟军,侵占荷兰、比利时,征服了号称“欧陆第一军事强国”的法国。从此,曼施坦因成为欧洲战争史上最出色的战略家之一,尽管他是为侵略战争服务的。- b+ w- J3 W7 b7 @+ K) B
0 m, T/ |! L) h9 ]&&]) h: Q) d
许多战略家只适合运筹帷幄,而曼施坦因在亲自率军作战上丝毫不比他的制定作战计划的水平差。作为前线指挥官,他在侵略苏联的战争中连连得手,屡败苏军,尤其是克里米亚之战,使苏军遭受重创。即使是德军在苏德战场连遭失利的情况下,他的部队仍能顶住苏军进攻,反击取胜,这在军事史上是罕见的。把曼施坦因比做是德国闪击战的一把利剑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m, M) b: z" F
' T6 h! ~* I' }+ O% {
“沙漠之狐”——隆美尔
隆美尔(1891——1944)德国陆军元帅。二战期间曾任德国“非洲军”司令、B集团军群司令等职。
隆美尔是二战中德国最著名的将领,稍对世界军事史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他那个著名的绰号——“沙漠之狐”。由于他在北非沙漠战场的一系列惊人战绩和德国媒体和盟国媒体的疯狂宣传,他在世时就已成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军人和德国人崇拜的偶像。
狡诈多变、大胆果敢是他用兵最大的特点。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在入侵法国之战中就显露出来了,当时,他只是一名师长,他的部队一路猛冲猛打,进展神速,大败法军,被称为“魔鬼之师”。来到北非后,面对强大的英军,他以坦克部队迅速机动,突破对方防线,要么欺骗,要么猛攻,数次打得英军措手不及,几乎无喘息之机。他的军队一度进抵阿拉曼,迫近开罗,震惊了整个英国。即使是在缺乏补给,被蒙哥马利的英军打败后,他仍能组织千里大撤退,确实是只狡猾的狐狸。, d- q% {% V" B5 [% |& Y" \% V4 h
在环境恶劣、一望无垠的大沙漠,作战是非常困难的,而隆美尔却创造了沙漠战的奇迹,虽战略才能比同期将领稍差,但战术才能已经登峰造极,连对手丘吉尔都大为称赞他,也有军事史学家将他与汉尼拔、拿破仑并列为“杰出的败军之将”。对隆美尔的研究在西方军事史学界从未间断。; B6 b&&h9 X6 F
* |. S, O5 O& C$ b3 `&&v
. e" t5 g) m( V3 d" k
- D$ O9 K" x7 w
“装甲怪杰”——古德里安
( K% p$ B" Q
古德里安(1888——1954)德国陆军上将。曾任装甲集群司令、坦克兵总监、陆军总参谋长等职。/ k" z) y0 B&&N4 R/ S
古德里安是个理论结合实践的典型高手,他是世界现代装甲战的先驱,即使今天,痛恨纳粹的德国人仍将他奉为“装甲之父”。相比同时代的装甲战高手朱可夫、巴顿、隆美尔等人,古德里安在坦克战发展历史上的影响要大多了。他提出的“在狭窄正面上集中使用大量坦克实施高速突贯”的理论,结合他那震惊世界的坦克突击战,使他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装甲第一将”。7 r: `# q: A4 a" ?7 r' c
! V- q7 j( c, @" l
当英、法的军人们还在高谈阔论的时候,古德里安已经开始对装甲作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行了实践,这在当时被看作是根本不可能的,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而古德里安仍坚持追求自己的目标,终于以自己超前的军事思想和过人的组织才能一手创建了强大的德国坦克部队。8 i& U9 F5 {9 c( d8 N( W' E# `
* U9 f2 h5 E0 ]% c
二战爆发后,古德里安终于得到了施展的机会,他先是率领他的坦克军迅速击溃波兰,后又挥师横扫法国,经色当之战,直抵英吉利海峡。在苏德战争初期,他指挥坦克部队在基辅等地多次合围苏军,连续创造了坦克突击战的经典战例。正是他的装甲理论和实践,才使得希特勒的侵略战争能如此震撼。/ o' Z6 k- D6 b' n' q, u6 Q2 Z8 f
7 n% M$ T$ d% l$ c9 ]% S
5 I4 t5 P* n6 i5 s6 b$ }&&m! T, @
这三位将领以他们非凡的军事指挥艺术帮助希特勒改写了世界历史,使德国在二战初期战无不胜。不论是曼施坦因的“闪击战略”,还是隆美尔的“沙漠战术”,以及古德里安的“装甲突击理论和实践”,都对二战的进程乃至世界军事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的军事理论和战例推动了现代作战样式的发展,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 F! c4 G8 G* W# \0 |! j* a
. O/ Q1 w- h. r
然而,他们的“彪炳战功”是建立在对外侵略的基础上的。他们效忠希特勒、四处侵略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都是为了所谓的“日尔曼民族”的至高荣誉。而他们不会想到,正是他们的征战才使希特勒建立了庞大、恐怖的黑色第三帝国,使无数生灵涂炭,使一个个国家、城市、村庄遭到践踏。他们也不会想到,他们的“智慧”和“英勇”给他们的国家带来的只是瞬间的“辉煌”,最终是毁灭。这也注定了这三位“军事天才”人生的悲剧。- B: @5 _9 {6 r9 k8 C; M# l
姐姐是杀手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90积分21652精华0UID1464315帖子金钱118554 威望13
   你慢点说,我听得懂
Lv.9, 积分 216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348 积分
UID1464315帖子威望13 多玩草316 草
不以成败论英雄
      炮塔即是正义, 口径即是真理,机动维护自由,命中全靠信仰!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40积分336精华0UID帖子金钱12542 威望0
Lv.4, 积分 3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664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他们是站错队了,可是没跟错人!阿勒是让戈林那铅笔给坑了
微笑着流泪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90积分20776精华0UID帖子金钱6801 威望0
Lv.9, 积分 207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224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619 草
引用 五五二十六 回复, n9 o) q& ?1 ~" ]! F
他们是站错队了,可是没跟错人!阿勒是让戈林那铅笔给坑了何止是戈林,后勤部长施佩尔也很坑爹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70积分6270精华0UID帖子金钱31580 威望1
Lv.7, 积分 62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730 积分
UID帖子威望1 多玩草1334 草
错了,在大部分苏粉眼里,一句成王败寇再一句虽败犹荣只是弱者的表现 就足以否定了这些德国人的才华了,不否定也是直接无视。
&欢迎各位苏粉来喷&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60积分2816精华0UID帖子金钱23007 威望-3
Lv.6, 积分 28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84 积分
UID帖子威望-3 多玩草0 草
站错队跟错人?笑话 在祖国他们官封元帅手握重兵 尚能风光一时 名传几世 去苏联干什么你告诉我。就算苏联给予他们施展军事才华的机会 胜利之后又会是什么下场?斯大林阴谲险狠 自己同志尚且难容 岂容异族乎?百年之后祖国人民对他们又将如何评价?依日耳曼民族根深蒂固之狂热思想 恐怕“国贼汉间”四字会将他们牢牢钉在日耳曼战争史的耻辱柱上。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1积分4精华0UID帖子金钱364 威望0
Lv.0, 积分 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我知道,当年跟斯大林的没几个有好下场,不过这三位去了没锅还是有前途的,德国次之,最烂在苏联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1积分4精华0UID帖子金钱364 威望0
Lv.0, 积分 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苏分勿喷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60积分4074精华0UID帖子金钱13976 威望0
Lv.6, 积分 40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26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30 草
没有元首,也没有他们的成就吧!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70积分5023精华0UID帖子金钱6675 威望0
Lv.7, 积分 5023, 距离下一级还需 4977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不觉得他们跟错了人啊站错了队啊。这3个名将不同于海因里希、希姆莱,他们都不是SS也不是纳粹党徒,而是德国陆军。也恪守了普鲁士军人的光荣传统,只效忠于国家和民族而不是具体某党某人
本帖最后由 装甲掷弹兵ZZ 于
12:09 编辑
:没错!顶起!&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70积分9832精华0UID帖子金钱25777 威望3
Lv.7, 积分 98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8 积分
UID帖子威望3 多玩草708 草
如果手下是一帮废物,你有天大本事也是无用,2战德国的科技不是领先其他国家1 20年,有那么容易吗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60积分4403精华0UID帖子金钱10040 威望-1
Lv.6, 积分 44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7 积分
UID帖子威望-1 多玩草0 草
12:37:28 上传
这三个人我也是挺敬佩的,只不过对于隆美尔更加敬佩……只不过希特勒为什么不相信他呢……好无力啊……
:所以我才敬佩他们。。。只是他们被利用的太惨了,政治是死穴&
&因为他们都是从毛奇到路德维希陆军参谋部时期培养出来的传统军人,恪守本分不参与政治斗争。除了陆军参谋部为挽救国家和民族搞的那几次暗杀&
冲着这张CG就跑去吭生肉的我也是够拼了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60积分4403精华0UID帖子金钱10040 威望-1
Lv.6, 积分 44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7 积分
UID帖子威望-1 多玩草0 草
而且也不能说站错队……毕竟他们是德国人……有哪个国家的将军会是外国人?9 Y&&{/ i9 l& r# P+ x0 u) N7 E! o
本帖最后由 西奈。格兰德 于
12:41 编辑
冲着这张CG就跑去吭生肉的我也是够拼了
无聊的人生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50积分1506精华0UID3908521帖子金钱9298 威望1
Lv.5, 积分 150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4 积分
UID3908521帖子威望1 多玩草121 草
西奈。格兰德 发表于
12:39 1 B# D/ E4 \. M7 ]/ ?" e
而且也不能说站错队……毕竟他们是德国人……有哪个国家的将军会是外国人?. N/ z, l# i# ^- z) O8 }
" E* O( D& ^" p8 U
英雄所见略同,我也喜欢隆美尔
溜喵ing,喵嗷~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90积分33894精华0UID3605760帖子金钱4058 威望7
守望,复仇!少校,一路走好.
Lv.9, 积分 338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06 积分
UID3605760帖子威望7 多玩草2299 草
发表自UC浏览器
西奈。格兰德 发表于
这三个人我也是挺敬佩的,只不过对于隆美尔更加敬佩……只不过希特勒为什么不相信他呢……好无力啊…… ...
隆跟720事件的反纳粹人士有来往
&额。。。这个谁也说不清楚。。。有人说他是被栽赃的&
手机论坛勋章
APP发帖双倍积分,登陆即送勋章!
猴年新春勋章
猴年大吉,猴年行大运!
初级在线标兵
论坛在线时间达1000小时即可申请
马年新春勋章
手机APP马年迎春,马上有钱!
元宝专属一阶勋章。已绝版
节日守望者
节日守望者
爱情守望者
爱情守望者
坦克世界功勋勋章
对坦克世界论坛做出卓越贡献的玩家
原创先锋勋章
原创先锋勋章
风雨同舟勋章
一路有你,多玩更精彩
需要金钱:1100
手机盒子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Powered by准确地、理性地去评价二战名将隆美尔
导读:埃尔温.隆美尔,日出生于德国一普通的中学校长之家。1910年从军,两年后获中尉军衔。一战时随部队开赴法国,后又在东线与罗马尼亚人和意大利人作战,在长达4年之久的厮杀中,作为下级军官的隆美尔作战悍勇、果敢机智,在战火中显露出了锋芒,获德皇威廉二世授予功勋奖章。一战结束后,他担任过步兵营长和陆军学院教官。1936年9月,他被任命为希特勒警卫部队指挥官。1937年,隆美尔出版了《步兵攻击》一书,记述他个人在一战中的战斗经历,书中贯穿了德国军事理论的进攻精神,提出“进攻,进攻,进攻!
埃尔温.隆美尔,日出生于德国一普通的中学校长之家。1910年从军,两年后获中尉军衔。一战时随部队开赴法国,后又在东线与罗马尼亚人和意大利人作战,在长达4年之久的厮杀中,作为下级军官的隆美尔作战悍勇、果敢机智,在战火中显露出了锋芒,获德皇威廉二世授予功勋奖章。一战结束后,他担任过步兵营长和陆军学院教官。1936年9月,他被任命为希特勒警卫部队指挥官。1937年,隆美尔出版了《步兵攻击》一书,记述他个人在一战中的战斗经历,书中贯穿了德国军事理论的进攻精神,提出“进攻,进攻,进攻!”强调了发扬火力的重要性。1938年,隆美尔升任元首大本营司令官,并获少将军衔。 1940年2月,他被任命为第7装甲师师长。在法国战役中,他率领第7装甲师该师横穿法国,直抵瑟堡,其攻击速度之快,挺进距离之远,使该师赢得了“魔鬼之师”的称号。 1941年1月,当意大利在北非的基业即将崩溃时,希特勒挑选隆美尔担任德国非洲军中将军长。他到达北非后,不到两个月内就扭转了北非战局,占领了除托卜鲁克外的整个昔兰尼加地区,在沙漠上扬起了隆美尔式的旋风。6月15日,英军对他发起代号为“战斧”行动的大规模进攻。隆美尔在机动作战中挫败了英军的锋芒,取得了胜利。此役后,隆美尔被希特勒晋升为上将。11月18日,丘吉尔向非洲增派了更多的部队,重新发起代号为“十字军远征”的进攻。在反击作战取得初步胜利后,隆美尔亲率非洲军主力越过利埃边境向东挺进,企图切断英军的退路。隆美尔的这一着棋引起了英军的恐慌,第8集团军司令坎宁汉准备下令全线撤退,但在英中东军司令奥金莱克干预下,英军继续进攻。隆美尔后方吃紧,燃料又缺乏,不得不后撤。1942年1月,隆美尔有组织地将部队撤至卜雷加港。在得到补充后,隆美尔再度发起了进攻,并迅速突破了英军防御,占领了托卜鲁克,征服了昔兰尼加。日,隆美尔被擢升为德国陆军元帅,达到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顶点。这一年,隆美尔年仅51岁。 接着,隆美尔挥军乘胜追击,不到10天,前进500多公里,直抵埃及境内的阿拉曼。然而隆美尔部队过长的战线增加了供给困难,他的疲劳至极的部队也失去了攻势,不得不暂停进攻。而英国人则加强了其在北非的兵力,大量的美国新式重型坦克也源源而来,从而使中东英军的面貌换然一新。与此同时,隆美尔自昔兰尼加会战大胜以来几乎没得到什么补充。日,英第8集团军新司令官蒙哥马利向窿美尔发起代号为“轻步”的进攻。隆美尔很清楚自己所面临的不利形势。他弹药缺乏,坦克和车辆所剩的燃油也不多了。如果他的部队坚守在原地,一但英军突破防线,就会形成包围态势,德军必将彻底覆灭。因此,隆美尔不顾希特勒的死守命令,断然下令撤退。此时的隆美尔手中既无预备队,又缺乏燃料。然而,蒙哥马利没能及时察觉隆美尔的撤退行动,察觉后又用兵过于谨慎,没有抓住最有利的追击时机,使隆美尔的溃退之军摆脱了被全歼的恶运。11月9日,隆美尔终于带着德非洲军的部分部队撤出埃及,退回到利比和亚境内。 1943年11月,隆美尔出任B集团群军司令并奉命加强“大西洋壁垒”防御工事,他一再强调“必须在海岸击败敌人”的论点。在隆美尔的推动下,“大西洋壁垒”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已全貌改观。在他认为可能登陆的任一滩头,架起了粗糙的登陆障碍物,另外在数千公里的海岸线埋设了500万枚地雷。在空旷地立尖杵使滑翔机无法着陆。尽管“大西洋壁垒”工事做得多完善,敌军仍可能夹带强势兵力与物资抢滩登陆,因此隆美尔主张把装甲部队部署于海岸不远处。以免盟军的空中力量切断预备队与战场的联系。但以西线统帅伦斯德为首的多数高级军官,认为把装甲部队分散来防御海岸,不但无法做强大反击,也失去了机动性,所以计划将装甲师做纵深部署,待判定敌军主攻位置后再展开攻击。由于双方争论不休,希特勒做了一个致命性的折衷决定,将装甲师分散于海岸,但仍距海岸有一段距离,却造成了战略战术装甲预备队不足现象。 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隆美尔指挥B集团群军司拼命抗击,由于德军装甲预备队不能及时赶到战场,盟军又有强大的空中和海上舰炮的火力支援,隆美尔原来准备在盟军登陆之初将其赶入大海的计划破产了。隆美尔的汽车也遭到盟军飞机的攻击,他多处负伤仍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日,正在养伤的隆美尔因被指控参与了7月20日谋杀希特勒的事件而服毒自杀。 隆美尔一生短暂,只活了52岁,而他又在军中度过了34年之久。他惊人的军事素质使他在战场上叱咤风云,他把德国军事学说的进攻精神融于自己的军事指挥之中,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战机,敢于力排众议,果断发起近攻。在战斗中他总是冲杀在最前面,因而能控制瞬息万变的战场。他一身兼备“虎”威与“狐”气,当他率军冲锋陷阵时,他像一支下山猛虎。当他施展各种诡计欺敌时,又像一支狡猾的狐狸。丘吉尔曾这样评价隆美尔:“尽管我们在战争浩劫中相互撕杀,请准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战后,关于隆美尔的军事文学著作很多。对于隆美尔才能,评价褒贬不一。其中有一种说法;及隆美尔确实是一个高明的战术家,但他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战略家,目光不够高明深远。作为一名元帅。要有较好的战略能力才是当之无愧的。--笔者注意到;这种观点的始作者和主要支持者大多是英国的军事评论家与军人。比如,英国元帅麦克尔.卡拂的[现代世界名将]一书。那么,这种观点是真实的吗?符合历史的真实情况吗?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法西斯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其实关于‘隆美尔不是一个合格的战略家’的观点。不过是叫隆美尔打的溃不成军,丢盔弃甲,屁滚尿流的英国人;出于贬低隆美尔军事才能的目的,编制的谎言罢了。不过因为隆美尔确实十分优秀,无法全面否定,英国人只好断章取义乱谈所谓的战略问题。我们只要少加分析,不难看出英国人的谎言漏洞百出。谎言1;希特勒在指派他率领非洲军团出征的初衷是想支援意军在非洲的失利,顺便牵制英军。隆美尔不断进攻,导致德军在两条战线上作战而分散了兵力。[英国人著作《沙漠之狐》一书]这一条可笑到把‘德军在两条战线上作战而分散了兵力’的大帽子扣到隆美尔的头上。不错隆美尔出征的时候。希特勒是在积极的准备'巴巴罗莎'计划。但向隆美尔这样一位军长级的军官显然不会告之和参与'巴巴罗莎'计划。既然知道德国在一战的失败真正意义上在于,德军在两条战线上作战而分散了兵力。为什么只有极少数人提出反对与苏联开战的正确意见。可见叫胜利冲昏头脑的也不只希特勒一人!而德国当时是有人反对与苏联开战的;正确意见来自海军元帅雷德尔 Raeder, Erich 和帝国元帅弋林 G0ring。事实证明雷德尔;弋林的战略判断是正确的。在没有对英国作战结束的情况下,就不可能动用当时德军一切的军事力量对苏联开战。使德军在两条战线上作战的根本原因是德国最高统帅部与希特勒的盲目乐观,战略判断失误造成的。那么隆美尔在北非的进攻,在实际上对德军分散了兵力而作战有多大的影响?从实际情况来看,是微乎其微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记。德国陆军在日,其兵力分布如下: 38个师驻在西欧,12个师驻在挪威,1个师驻在丹麦,7个师驻在巴尔干,2个师驻在利比亚。在苏联投入兵力为步兵师118个,机械化师15个,装甲师19个,共计152个师。其基本驻防欧洲大陆的德军有上百万。这上百万的德军在年,基本上是无事可作几乎就是浪费。德军完全可以调出几十个师,用于对苏联开战。几十个师在那里无事可作不会影响德军分散了兵力吗?反而是隆美尔在北非的3个几乎从来没有满员师,会影响德军分散了兵力?天下有这样的道理吗?实际是对隆美尔3个师的支援远不会影响到对德国在东线战事!更不要说,隆美尔去北非初衷是帮助意大利作战,隆美尔消耗的大部军事物资是意大利提供的。谎言2;隆美尔不注重后勤。[是英国人编造的又一可笑的故事]事实是隆美尔一向比较注重后勤。隆美尔早年出身于山地步兵,山地作战对补给要求远比平原作战高的多。隆美尔山地作战经验丰富。其会不知后勤补给的重要;[他的蓝马克思勋章就是在山地作战中获得的]。2战中,隆美尔指挥装甲师。隆美尔对装甲兵对后勤补给的依赖也有清醒的认识。在非洲1942年2月,隆美尔在日记中写到[德国最高统帅部看法,他们始终强调北非后勤补给的困难。事实上根本不是这样一回事,只要有一个才华出众的人坐镇罗马,赋予其解决困难的全权就可以解决问题。假使1942年夏季,能够提供我6个机械化师。我就可以使英军全军覆没。]隆美尔同时在1942年2月,返回北非时与德国南线空军指挥官会谈,希望他们支持自己的观点。隆美尔明确指出;必须首先占领马耳他岛,彻底解决其对北非德军的后勤补给线的威胁,然后占领托卜鲁克。隆美尔事实上多次在后勤补给不足的情况下发动进攻,但这不等于隆美尔忽视后勤补给的重要性;任何一名优秀的军事家全会明白在事实上,你永远得不到,你想得到的,那种近乎完美理想化的客观条件。天时,地利,人和。一名优秀的指挥官要具备在客观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发挥个人才能取得胜利的能力。隆美尔可以说是做到了这一点。反观蒙哥马利是在那种近乎完美的理想化的客观条件下,取得阿拉曼的胜利。所以对蒙哥马利才能的评价历来不高。[英国人对蒙哥马利的评价,当英国需要一位打胜仗的将军时,他碰巧成为了那个人。]当然个人才能也不可能无限发挥作用,客观条件也是必须的,敌人客观条件优势压倒你的个人才能时失败是必然的。所以说拿破仑,隆美尔,随败尤荣。隆美尔事实上组建了一只有效的维修保养分队。北非德军的坦克修复率远远强于英国人。这一点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将军的《隆美尔文件》中也是肯定的。隆美尔事实上多次在后勤补给不足的情况下,发动进攻的作法。英国人的解释是隆美尔看到了战术机会,他只擅长战术。这也不过是英国人贬低隆美尔的可笑谎言。其实隆美尔真实的想法是根据较高的战略层次上的厉害关系,作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定。笔者这样说是有根据的,在下一个问题将详细说明。谎言3;隆美尔在北非得到命令是防守,而他不断的进攻,不符合德国的战略部署。这是一个典型的,驼鸟政策的胡言乱语。在很多英国人关于隆美尔的书中,基本都是这一论调。其实英国人酸溜溜的话后面是想说,假如隆美尔不主动进攻,那么英国人叫隆美尔打的溃不成军,丢盔弃甲的光辉灿烂形象,也许不会永远表明史册了。连在美国人的历史书中也有嘲弄英国人的好笑文字。[三万的英国乌合之众打败了格拉齐亚尼元帅指挥的十万意大利军队]。[美国人著作《德国的兴亡》一书];我们不仿来假设一下,隆美尔在北非是老实的防守不进攻。会出现那样的情况!英国人那几位因指挥不力丢官的将军,就不会丢乌纱帽了。用于抵抗隆美尔的几十万军队,几千辆坦克,大量的军事物资也不会出现在北非战场。至少后来加强蒙哥马利的大量英美装备和登陆北非的[火炬计划]也不会举行。道理很简单;丘吉尔坚持在欧洲软下腹,意大利开辟第二战场的跟本原因是隆美尔在北非不断的进攻行动。威胁到英国在埃及利益与苏伊士运河的安全。一但隆美尔占领埃及,英国的海运要绕道好望角,航程多出上万公里。英国海运船物资的损失将大增。一但隆美尔占领埃及,前出与日军会师并占领中东。法西斯国家将获得大量石油资源,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将大为加强。隆美尔占领中东之后。当时的土耳其与伊朗名义上是中立国,但其政府是倾向法西斯国家的。德军可以威胁到苏联的高加索地区[这是苏联的石油地区]。将会使苏德战场出现有利于德国的大转变。假设隆美尔在北非是老实的防守。以上问题也不会出现,丘吉尔也不会坚持在欧洲软下腹,意大利开辟第二战场。大量的英美军事力量也不会出现在北非战场,因为有更加需要他们的地方;那他们会在那里?英国人有三种选择;1支援苏联,很明显不大可能。2在亚洲对抗日军,也不大可能因为英国的本土在欧洲。3用于英国的本土,这是英国人唯一的选择。在苏联;法国要求开辟第二战场的政治要求情况下,将直接威胁德国的大西洋方向,兵力所指无疑是法国本土。也就是说盟军的诺曼底登陆战役将会在年进行。德国失败的日子将至少提前一年到来!对与德国来讲,盟军在法国登陆与意大利登陆;那个有利那?从历史事实来看,盟军在法国登陆!那里地形主要为平原,不利于德国防守。盟军的优势兵力可以快速展开。几乎是盟军一但在法国登陆成功,德国也就是输掉了战争。盟军在意大利登陆!对于德国来讲好对付一些。意大利两岸是海岸线地形狭长,陆地中部多山。盟军的优势兵力难于展开。德国可以有较长时间进行防御的能力。历史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而造成这一对德国有利的战略态势出现的是——隆美尔在北非不断的进攻行动。隆美尔在北非失败的根本原因--德国最高统帅部的战略短视与意大利的无能。首先谈一下,德国最高统帅部的战略认识。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讲的很详细了。希特勒认为德国在一战的失败真正原因是德军在两条战线上作战而分散了兵力和英国争夺海上霸权。希特勒认为德国是一个陆地国家。应当在德国附近的欧洲大陆,进行陆上争霸抢夺大量的土地。希特勒在&我的奋斗》里说,抢夺大量的土地的主要目标是俄罗斯,因为那里有广阔的土地;对于法国,他是德国的死敌,德国要于其进行一次彻底的大决战,永远的解决问题。对于英国,他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希特勒认为,德国最好是能于英国成为盟友。德国只要陆上争霸。愿意让出海洋承认英国的海上霸权地位。[希特勒在三十年代,多次试图与英国结盟,但英国回决了他]应当说,希特勒总结一战经验的战略认识,如果放在1914年还是比较正确的。但是到了1939年,不只是时间发生变化,各国的情况也在变化。希特勒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是德国二战失败的根本原因]。这一变化是英国的快速衰败与苏联的快速上升。英国在一战结束之后国力快速衰败。到了1939年,英国已不是1914年那个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剩下的只不过是日不落帝国夕阳下最后的余辉了。德国;苏联;美国不断发展的速度以远远超过了英国。特别是苏联;当1929年,经济危机重创西方国家时。苏联因为是社会主义国家,跟本不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苏联象一个旁观者一样,看着西方国家叫经济危机折腾的死去活来。苏联这时候,拿出来沙皇几百年积攒的黄金;钻石。从西方国家那里买回因经济危机,变得和垃圾一样价格的大量工业设备。高薪聘请因经济危机,失业的科学家;技术人才。开始建设自己的国家。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了沙皇办不到的事,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工业体系。有了充足的工业,为苏军提供了足够的武器。苏军已不再是1914年,那支每个士兵,人手一只步枪也无法办到的沙皇军队。而是拥有世界上最多火炮数量的红军。指挥红军的也不再是沙皇的佞臣;宫廷小丑;神棍。而是伏龙芝;图哈切夫斯基;朱可夫等军事家。苏联的综合国力快速上升。与因经济危机,综合国力大为倒退的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缩小了!希特勒基于错误的战略决策,在法国战败后立即对英国发出和平建议。只要英国承认德国的陆上霸权地位,德国及于英国停战。德国承认英国的海上霸权地位。也就是说,英国只要出卖自己的盟友可以立即得到和平。不过这时的英国首相已不是喜欢出卖自己盟友的张伯伦。而是丘吉尔!他回绝了希特勒。还挖苦的回信说;德国要和平,要先从它占领的所有国家撤军,特别是法国。显然英国不想承认德国的陆上霸权地位。即使德国承认英国的海上霸权地位。[英国,丘吉尔著作《他们最美好的时刻》一书;记载丘吉尔拿到德国的和平建议后,立刻表示反对。]希特勒急于与英国停战的原因是他要开使进攻苏联的准备。当时英国一连串的政治;军事上的失败。并没有使希特勒从一战时形成的英国,它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这一错误认识中清醒过来。希特勒的英国情结,在今天看来是多少有一点病态。丘吉尔先生这一次也许会相信我的预言...一个伟大的帝国,一个我从来也不想毁灭甚至不想伤害的伟大帝国,将遭到毁灭。我看不出有继续打下去的任何理由。------日,希特勒在德国国会的讲话。1940年下半年,德国的战略部署在两个方案之间动摇。希特勒在一门心思的想进攻苏联。[这被后来的历史证明是错误的]。海军元帅雷德尔在9月6日与9月26日两次,与希特勒会谈。雷德尔认为;[英国人一贯认为地中海是他们世界帝国的中枢...因此,地中海问题要在冬季的几个月里予以澄清。]雷德尔的具体方案:必须占领直布罗陀,必须由空军占领加那里群岛必须占领苏伊士运河对于占领苏伊士运河之后的情况。雷德尔乐观的分析的说:[必须从苏伊士通过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向前推进。远至土耳其。如果我们达到这一点...那时俄国的问题就不同了。...是否还有必要在北方向俄国推进就有疑问了。]雷德尔认为,英国会在美国与戴高乐的支持下,在西北非洲占领一个立足点。作为对德意进行战争的基地。德国应当先占领这一地区以防止这一着。帝国元帅弋林,这时也明确表示反对与苏联开战。弋林支持雷德尔的看法。海军元帅雷德尔,于11月14日交到希特勒手里的文件里指出;意大利的无能。无法进行对埃及的进攻。--因此这个任务必须由德国来进行。[以下是海军元帅使用加重体的文字。--争夺非洲的战斗是德国整个战争中的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它对于战争的结局是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但是,希特勒不相信这一点。他反驳。[地中海,非洲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战区]日,希特勒下达了'巴巴罗莎',作战计划。[德国武装力量部队必须准备在对英国的战争结束以前;以一次快速的战役击溃苏俄!为此目的,陆军必须动用一切可以调动的部队。但是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保卫已占领的领土以防突然袭击。]红色的字是希特勒自己使用加重体的文字。这是‘巴巴罗莎’作战计划的第一句话。这可以看出德国战略部署的失误。结果是苏联没有在一次战役中被打垮,德国自己选择了两线作战。雷德尔的计划无疑是正确的,它是德国能取得战争最后胜利的战略部署。优点在于坚持德军在一条战线上作战。德军到达土耳其之后还可以对苏联形成战略包围。一但需要对苏联开战,德军可以快速占领苏联的高加索地区[这是苏联的石油地区]。然后前出至斯大林格勒。[从土耳其到斯大林格勒的路程比欧洲近多了]能使德国取得战争最后胜利的正确战略,只有雷德尔,弋林认识到了。德国最高统帅部没有采用。这对于德国来说是不幸的,但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是万幸的。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知道和参与计划的德国人中,除雷德尔,弋林。全部支持希特勒使德国失败的战略.他们是--------冯.博克 von Bock, Fedor冯.勃劳希契 von Brauchitsch, Walter凯特尔 Keitel, Wilhelm冯.克鲁格 von Kluge, Guenther弗朗茨.哈尔德 HALDER, Franz冯.莱布 von Leeb, Ritter Wilhelm冯. 赖歇瑙 von Reichenau, Walter冯.龙德施泰德 von Rundstedt, Gerd古德里安 Guderian, Heinz等人[其他人不详细介绍]。[笔者注明]判断德国将领是否反对与苏联开战。以德国战时文件为证据。不以德国将领战后回忆录为主.日,隆美尔接到命令出征非洲。希特勒在指派他率领非洲军团出征的初衷是想支援意军在非洲的失利,顺便牵制英军。[这是希特勒战略上的短视]隆美尔在非洲战略上的看法是什么?隆美尔不同意希特勒[地中海,非洲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战区]的观点。隆美尔在1942年2月的日记中写到[德国最高统帅部看法,一如1941年,认为非洲是一个得不偿失的地区。若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这个战场是划不来的,这真是一种短视。]隆美尔的看法--非洲是具有十分重要战略地位的地区,必须占领苏伊士运河。很明显隆美尔的看法与雷德尔,弋林的看法是一样的。进攻非洲比进攻苏联优势在于;德国占有取胜的把握。只花较小的代价可以取胜。同时坚持德军在一条战线上作战的基本原则。1942年,隆美尔建议只要6个师,他可以完全消灭英军。希特勒再次拒绝了隆美尔的建议。希特勒不愿意用6个师来使德国取得战争最后胜利的正确战略;而愿意用三百个师进攻苏联,使德国失败的错误战略。隆美尔,雷德尔,弋林的个人努力最终无发弥补德国最高统帅部的战略短视与意大利的无能。隆美尔,雷德尔多次要求占领马耳他岛,但是希特勒反对‘大力神’行动计划,( 轴心国入侵马耳他).意大利也无力独立进行该计划。是希特勒一直拒绝为隆美尔提供充足的补给,造成隆美尔处于补给不足的境地。弋林曾经亲自跑到罗马,劝说墨索里尼加强对隆美尔的后勤补给,墨索里尼也同意了。但是其中大部分物资叫英国人击沉了。意大利全部的海军力量在地中海也无法有效的对抗英国人。不能不说意大利的无能,真是一个问题。英,美的领导人反而是十分重视非洲,最后盟军在阿拉曼的数量优势[八比一]压倒了隆美尔。英,美在非洲登陆之后。希特勒下令占领突尼斯派去了25万德意军队。如果早半年只派出这五分之一的兵力,隆美尔早以占领埃及了。以后的历史,地球人都知道。关于诺曼底的故事。英,美的历史书。说隆美尔对盟军进攻方向判断失误。不过在隆美尔的参谋长斯派达尔将军的《1944年的入侵》一书里,指出隆美尔一直认定盟军会在诺曼底进攻,是希特勒和德国最高统帅部的高参们要他把兵力布置在多拂。虽然我们无法知道那种观点是可信的,因为双方全没有可以证明的历史文件。但是不管诺曼底事实是怎么样的,隆美尔的军事成绩都是卓越的。相信,大家对于隆美尔的的战略军事才能,已有了一个符合历史真实情况的结论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德国十大名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