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是哪位跟着净空法师念三皈依唱的?

佛门祈愿 福满人间:
您目前的位置:>&&&&&&
智渡法师《皈依求加持法》简要讲解
日 09:37:00
《皈依求加持法》是依修四皈依的念诵仪轨,尤其适合我们汉地信众,求受皈依之后,第一应修习的就是这一法门,依此对“佛法僧”三宝生起初步的见解,免走弯路。
皈依,有回头、归来、投奔、依靠诸义。回头者,舍恶向善;归来者,如飘萍之远行人终于起念忆家思归了;投奔者,欢喜而急切之意,弃暗投明当奔疾而来;依靠者,如子之依母,如子之靠父,仰仗怀抱。
皈依又分为反邪皈依、随喜皈依、学法皈依、受戒皈依等等。
反邪皈依,是第一次皈依佛法僧三宝时,必须举行的皈依仪式和内容,反邪方能归正嘛!随喜皈依则是自己反邪皈依后,遇上他人反邪皈依时,随喜他人反邪皈依、或随喜他人求法、受戒而参与之皈依。学法皈依和受戒皈依则是求法或受戒时举行的皈依仪式,因为皈依是基础、是前提。
“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上师者,是佛法僧三宝的代表、总聚和体现,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者,得一句、一偈之所学者皆应恭敬为师尊,通一般之“师父”;狭义者,则专指具有法脉传承并具备传法资格的具德阿^黎。
“佛”即佛陀,是指十方三世一切正等正觉、彻底证悟了宇宙人生真谛、体性品格完全圆满了的觉悟者。
“法”指正法,指是宇宙人生真谛及其表述、以及证悟这些真谛、解脱苦境的方法。
“僧”即僧伽,意谓清净众,是求证宇宙人生真谛、并已断除人生烦恼的解脱道实践者。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领大众,一切无碍;&自皈依上师,当愿众生,如法依止,不离三宝,和南僧众”。
这是皈依愿、报恩愿。自己得到了皈依的好处,也希望以自己父母为代表的有情众生,也能“体解大道”、也能“智慧如海”、也能“一切无碍”、也能“如法依止、不离三宝”并恭敬真谛的实践者和解脱者,最终也得到解脱,究竟地离苦得乐。
以下是“皈依求加持摄颂”,在此主要依据汉地近代大成就者上能下海老上师、以及学人的大宝恩师慈公老上师的讲授来与大家共同学习。
世轮苦逼解无端,逾城出家示善离。
六年难行彼岸竟,获胜静虑我顶礼。
这第一颂是皈依佛,特别是赞叹佛陀修定道的功德。“世”是世间,三界三世;亦指时间,年月日时等。“轮”是轮回、轮转,在六道的生&死往返中轮回不休、流转不息,故名轮回,犹如车轮转动。更为甚者,车轮尚可阻止,世轮无可阻挡。“苦”逼者,三苦、八苦,乃至无量诸苦,有情众生此死彼生所受皆是苦,如若求福造业名苦生苦。三苦,一是苦苦,寒热饥渴等苦缘所生之苦;二是坏苦,乐境坏时所生之苦;三是行苦,为一切有为法无常迁动之苦。《无量寿经》上曰:“以诸法药救疗三苦。”《法华经信解品》曰:“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
八苦是指: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以及五蕴炽盛苦。“无端”者,指十二因缘相续不绝、没有个终了的时候。欲求解脱生死苦道,必须求智慧,智慧须由定道引生,定道又需远离行所引生,即不要造业。“逾城”者,是指悉达多太子出家的故事。“示”者,是指世尊无量劫来久已成佛,示现此相:从降生乃至涅,八相成道皆以身教诸相来示现。
“六年难行”者,指佛陀成就前,雪山苦行、时间悠久,行头陀苦行、身体也干瘦得皮包骨头,鸟雀都在顶上筑巢了。如佛所行赞广说。
“彼岸”者,解脱彼岸,这里指的是静虑波罗密,亦是禅波罗密,有四禅八定,华严经有十定品,乃至讲佛无量百千三昧。
“静虑”者,静:心极寂静;虑:思维观慧。心在静定之时能起观照之用,不致起邪见等不正思维。“竟”指的是到最后边。
“胜静虑”者,是指菩提树下最后成就等正觉时之静虑。
“顶礼”者,表示佛前皈依崇敬,愿追随学修。
末法修定难,正法修定易。正法时期,以佛力加持与修行者善根厚。末法得果难,为什么呢?只因众生业习深重,福慧善根浅薄,甚之没有善根种性,故末法时代众生虽于佛法中修道,百千万亿众生难有一人得果成就,为此佛陀给予授记。不过,与现代人比较,佛陀修定时更难于末法众生百千万倍,为什么呢?以末法众生毕竟有佛陀的成就法门可以依循,有上师善知识等师资引导;毕竟无须从零创始。
定者,心身不动。身不动,如佛之一座;心不动,如佛之自誓不成正觉不起于座。今人修定纵不能见道,至少亦要得到暖位,于三宝生大欢喜是暖位之前相,即是于修道中得了好处。佛说于我法中但生欢喜心即名暖位,此欢喜非一般之妄念贪爱之喜,是智慧抉择引生之胜解暖,必证涅也。
第一句“世轮苦逼”之家者,即三界如牢狱之家,俾使我等众生于所认识的生死苦海迫无出路,引下文佛志决心出家,始有解脱苦之出路也。第二句“逾城”正示出家,一示出宫廷红尘之家,二示出心中五欲六尘贪爱之家,菩提树下成等正觉方为出究竟家。第三句“六年难行”正示修定。第四句“获胜静虑”指示出修定之果。
为令有情离众苦,怖畏魔军悉调伏。
四十九年说无说,无上涅我顶礼。
这是第二颂皈依法,也特指佛陀修定所证之果。前二句讲“因”,后二句显“果”。
“为令有情离众苦”是发菩提心。“有情”者,包括人、天人、阿修罗、龙族、动物等等,相对于“无情”之草木等的“器”世间而言,指有情界的一切生命。“众苦”八苦等无量诸苦。第二句“怖畏魔军悉调伏”正指修定过程中、调服烦恼魔军,“烦恼”即贪嗔痴及其结使等。第三句“四十九年”指佛陀从成佛至涅间的弘法时间;“说无说”者,指教证二方面的法:“说”者,指十二分教,言说、名、句、文、身、言、声、施设,其中显示深、广、有、无、显、密、色、心、性、相等名句言教之说。“无说”者,指内证境界不可言说,离言、离名相、寂灭真性,自证如如之理,此之这些道理不可以言辞表达。“无上涅”者,指的是“说无说”二方面的正法研习会合圆满终得究竟,但此之“无上涅”的无上功德必须从苦修实证中来。梵文“涅”,汉语称“圆寂”,指功德圆满达到一切相之寂静性,因此这一涅又名“自性大光明藏”,破暗冥、灭痴昧心,是法宝的真实“体性”。
如来悲智等流身,戒净圣种杜多行。
成就三德三慧体,三世圣众我顶礼。
第三颂皈依僧,特明戒功德,以戒为修定资粮故。
“等”即同类,“流”谓相续,法流相续;依戒修道,令正法久住不断,三宝也就相续不断。“如来悲智等流身”泛指:则自受三皈依以上都属如来悲智等流;狭义则以证得见道位以上。通常地说,指受具足戒、即比丘比丘尼受具足戒者,持戒修行正法不灭,乃至摄取于僧皆正法等流;在世为世间迷蒙、暗昧众生作大明灯。
“戒净”者,是指持戒不犯、万一犯了也能及时忏悔,还得清静。“杜多行”即行十二头陀。“圣种”者四圣种行,指随得食、不得食,衣服、住处等也是随遇而安,只为克期取证,一切均置之度外。“戒净、圣种、杜多行”三者良性循环,功德转胜;其中“四圣种”,是临近证道前的短期中事,不可作平日行事,如吞针的罗什法师、十余日不食不饥的西康疯子喇嘛等,我们的大宝恩师慈公老上师在2003年4月至2008年春节的近五年的时间里,也是经常显现十多天、二十多天不吃不喝;这种“四圣种”行,要在净戒和杜多行中而行,则是最殊胜的无上戒行,慈公老上师即示现此相。
“三德”者,指“戒、定、慧”。“三慧”者,谓“闻、思、修”。
示说精密止观道,二教心髓摄无余,
福智悲断绝比伦,吉祥导师我顶礼。
第四颂皈依论主,此处造颂者是专指宗喀巴大师,在此我们可以理解为汉传佛教则指天台山的智大师、藏传佛教指宗喀巴大师。
“示说精密止观道、二教心髓摄无余”是指言教,“福智悲断绝比伦”则为身教。“精密”是比喻专一、细微、的止观之道,佛陀在处处经中广说、教诲无边,智慧浅薄者难以抉择。文殊菩萨化身、智慧绝伦的宗喀巴大师,根据佛菩萨经论以其智慧抉择一切,将显教止观言教摄入《菩提道次第论》之中,我们后来人依此修行、避免了盲人摸象之苦。密法止观则摄在《密宗道次第》,这是宗大师的集其大成之作。
内地止观,台宗多依四禅八定立论,智大师摄为《摩诃止观》等主要属显教止观,虽然最初也有密法,只是口授,后东渐日本,称为台密。慈公老上师说“天台宗也很殊胜”,即指天台止观。
“二教”指显教和密教,显即“大般若”,“密”谓生圆次第。“心髓”方便次第有止观之精髓要义。“福”指的是大师弘法利生殊胜无难无障之事。宗大师的显教、密教之法流,遍传于康、藏、蒙古、青海等地,这都包含了戒教律仪的精要关系,永乐皇帝也曾遣使者迎请;智者大师也是万众所归,朝野倾服,这都表明法流广被,福大流方广。“智”则是指:抉择正法、折服邪见所向披靡。宗大师三父子的集论多至千种,密法仪轨三十余种,无不精研,这些皆是大师智慧表现。“绝比伦”者,释迦以后无第二人能及的意思。智者大师被汉地尊为东方小释迦,宗大师则被尊为“第二法王”。
至极大悲慧晶殿,至极悲智相好师。
至极吉祥如意轮,至极皈命至极礼。
第五颂皈依自己的依止上师,能老海公老上师的方便密的传承金刚上师是康萨独吉强仁波切,慈公老上师的传承金刚上师是能老海公老上师,学人的传承金刚上师是慈公老上师为主的三位金刚阿^黎。皈依依止上师为代表的众论主修行的人格标准、修定成就之功德,也即成就与佛或其他贤圣僧等齐之人格。若无标准而修定,得定后也容易很快退失,如铸铜铁,若溶化的液体没有模型,冷却后还不是与生铜、生铁一般无二?佛僧论主的功德就在依止上师的法体功德之中。
“至极大悲慧晶殿”一句为观想上师所居宫殿,四方四门具如上师供修法所说,其殿本是大悲晶殿,这里用水晶来比喻智慧,由大悲水凝结而成。第三句“至极吉祥如意轮”赞叹说法功德,吉祥为文殊菩萨的法号,海公老上师的传承上师前生即修白文殊成就,说法能满众生之意轮、转如意之法轮,所以说“吉祥如意轮”。“皈命”则有一方面求救护、一方面奉献心身的双重意义;各位在皈依时有没有发起这样的心态呢?如果没有,在修法的过程中可以补救和增上,若能达到“至极”皈命,也必能获得圆满的加持。
慧藏吉祥执金刚,妙臂能调难调者。
一心妙观双运王,悲心善说灭戏论。
第一句“慧藏吉祥执金刚”赞智德。“慧藏”者,指含藏般若功德。“吉祥”者,证大般若等同于文殊菩萨。“执金刚”者,西藏称康萨仁波切为“独吉强”,意即执金刚,执是指获得,金刚者,真空不坏。
第二句“妙臂能调难调者”是赞戒德。“妙臂”者,菩萨名号,这里用来形容依止上师的戒德,调伏众生非常有方便,这种方便即在精密持戒律仪中得来。康萨仁波切和能老上师每一开示,闻法得益者都是极多的,这都是以戒德为妙臂,善能方便摄受弟子,令难调者调。
第三句“一心妙观双运王”则是赞定德。“一心”是止,“妙观”是慧的前行,是指在得止后生起正观以开慧。“双运”者,即止观互用,犹如人的二足,不可偏颇。
第四句赞说法功德。“悲心善说灭戏论”,海公老上师的依止上师讲经论每每讲三遍,第一遍消文,第二遍广释,第三遍摄要归纳。广大经纶科判多至十余页,每天也必提示一次,所以听闻老上师说法,钝根人也能领受,得益良多,也易于受持。另外,老上师讲经论顺逆会通、无不融贯,所以称“善说”。“戏论”即指争执,听闻老上师说法开示后决疑断诤,所以赞曰“灭戏论”。
智慧韵音语自在,善示能仁显密津,
无依无著方善巧,无间精勤具方便。
“韵音”指的是韵音佛母、也称妙音天母,特别加持五明修持者,有在唐卡上看到过她的形象吗?有?好!康萨老上师曾修韵音佛母成就,得的是八自在中的语自在成就。每次说法,坐下的格西就有上千数,都想从老上师处听闻佛法的津要。老上师是额鲁巴的嫡派,而于其他如萨迦等派教义善符法印者平等宣说,只是为其指正不合佛陀教言的部分,于他派之人亦平等摄受,所以称“无依”。“无著”者,是指说法方便。第四句“无间精勤具方便”显示自修精进。康萨老上师前生为哲蚌寺古母乍仓堪布,那时修白文殊成就,特以精进功德著称。这辈子八岁就能诵各部大仪轨,十三岁已能考格西,限于年龄,二十岁考格西得第一,旋即于斗室中闭关修定,在1926年才出关。出关后也是只坐不卧,黄昏时即闭户静修,平旦三点钟即开始念诵,其中念诵的经典仪轨也不知有多少了。其阅读能力非常惊人,为人过经,能于七日内过大藏经全部。有来问法的,一面阅书一面答覆,问的人满意而去。一般地午后才办理常住之事以及其他由他代管的寺院的管理事务,数十年如一日,所以称为“无间精勤”。
接下来是求加持,因为有如此殊胜的上师三宝,才是我们解脱生死、获得自在的大航船。显能仁法自在主,自在无畏狮子座。“自在主”指的是自在之人即上师。不为烦恼动摇才称得起“自在主”。
十德光中自在住,息诸攀缘离沉没。“十德”指上师具足十种功德(如《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愿自身于修定时安住在上师的光明加被之中。十德:持戒、具悲、言教富、寂静、近寂、达实、德增、善巧说、精勤、远离厌患。
“攀缘”指妄想掉动。“沉没”,指的是因饮食事故不调纯等而生起的昏沉,或因违缘事故心灰意懒,这二者都是修定的大障碍,应息应离。
静地妙观复双运,我慢无明速坏除。
离邪断诤无恶愿,业障罪渊尽超出。
“静地”指得“止”的境界。“静地妙观复双运”一句是祈愿自己也像上师那样成就止观双运。
以下三句,是祈愿修定后能以智慧断除烦恼恶业。
“我慢”即贡高我慢的我慢,即我觉于人呼己名时,瞿然而惊之心,此即生死中不能出离的障碍,应以定力忏除。
“邪”者,是违于四念住的颠倒心。
“诤”是人我是非之诤、与息理欲交战之诤。“我慢除则无人我之诤,智慧战胜烦恼则无自心之诤”。
若有“恶愿”应速到三宝上师前忏悔。菩提心愿圆满才能成佛,若有恶愿必定成为障碍。
“罪渊”是指易于造恶之环境。
三学法幢能建树,说修事功坚牢普。
建立“三学法幢”者,以持“戒”改变不良习惯,慈公老上师常说:坏习惯不易改,好习惯不容易养成,要依戒、重视戒、尊重戒、持戒才有办法。以修“定”对治攀缘心、沉没心。开“慧”才能断烦恼。要正法永久住世,必须将戒定慧三学的法幢高高竖起。
“说”即随宜为人说法,“修”是自己修行。“事功”是自己在学修的过程中,为三宝事业、或称如来家业,即对道场负起全部责任,并在“听招呼”的前提下,协助有职务的同学、同修、师父、师兄,做好相应的事务,有召必应。每个人都应怀起“道场是自己办道之心”,如爱护自己的眼珠一样关怀道场、爱惜道场,即《华严经》中所说“互作主伴”的道理。若能如此,我们所作的事务即使很平常,哪怕只是参与其事业中的少少一部分,也能得到全分的功德。
“坚”是决定无疑,“牢”是经久不变,“普”指发心广大。
永永时劫愿久住,各各法轮转无休;
一一士夫随摄引,再再悲心愿加护。
这是最末一颂,最为要紧。上师虽然圆寂了,悲愿精神常在,但有信心与求加持的诚心,同样可以得到上师的加持,因为老上师的传承法轮能令我等心轮常转不休。
“一一”者,三根普被,“士夫”者,未度之六道众生,先当度人。
“再再悲心愿加护”一句是正求加持。&“再再”者,是指三世;“悲心”者,此是提举,仰仗上师三宝的广大悲愍心,祈求得到正加持。以下是皈敬真言,随愿求选一种传承念诵即可,无论梵、藏、汉语或巴利文均可,也不必多选,在此仅仅为了顺从人们不同的欢喜心而公开所有传承。
最后我们大家来一起回向:愿此讲闻功德,回向法界众生,皈依佛法僧宝,依住戒定慧学,增进闻思修慧,早证圆满菩提。&(智渡法师讲于天台山慈恩寺 图:网络)
编辑:栗亚宁
欢迎投稿:
(国内) &(国际) &&&&
QQ:& &&电话:010-05&&&&&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信箱:(国内)&&(国际)&& QQ:
传真:010-13 &&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
吉祥宝塔迎请: &&010-26&&010-
&&&联系人:子桑&&&联系电话: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A座公寓9B-11C&&邮编:100011&&
&&义工报名&&QQ:&&QQ群:&& &&技术支持:010-23
Copyright & 佛教在线版权真正的皈依,向谁皈依?
真正的皈依,向谁皈依?
山水绕田园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在哪里?庙堂上金银铜铁泥木塑造的佛像?唐代高僧丹霞禅师为什么敢于把木质佛像劈了烧火?法!何谓法?干屎撅?赵州茶?云门饼?问道后只能是:一头雾水!这还是好的。更多的是引发大众的谤佛!南怀瑾老师初学佛时去听法。听不懂,于是问旁边的大妈。大妈说:“佛法深啊!深得很!”南师无语!佛法的确非常之深奥。可惜......僧!光头的都是僧吗?目前的道场属于剃光头人的上班单位。佛门一粒米,大于须弥山!地狱门前僧道多!目前属于后者。民国高僧弘一法师剃度时,要找一个持具足戒的法师给自己剃度。遍寻全国......只拜于印光法师门下!世尊说过,法尚可舍,何况非法。心外无佛!那么,何谓皈依?禅宗六祖慧能云:佛者,觉也!皈依觉,两足尊!从今日去,称觉为师。更不皈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劝善知识皈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自心皈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法者,正也!皈依正,离欲尊!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着。名离欲尊!僧者,净也!皈依净,众中尊!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心皆不染着,行具足戒,具觉者威仪,名众中尊!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山水绕田园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菊开当做酒
篱下读陶潜
作者最新文章三皈依(济群法师唱诵) - 佛弟子网& & & & & & & & & & & & & & 视频名字:三皈依(济群法师唱诵)& &
视频下载地址(请用迅雷等软件下载,或在下载地址上面点右键后选&目标另存为&):
视频转载分享:
相关视频:&&&&&&&&&&&&##&相关分类:
相关文章:&&&&&&&&&&上一部影片: 下一部影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净空法师传授三皈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