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为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中国有56个民族结论从何而来,中国的民族是怎么认定的?
中国有56个民族结论从何而来,中国的民族是怎么认定的?或许始自62年前一个女孩奇特的赴京之路。
日,来自湖南永顺的山村教师田心桃,成为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的座上宾。田赴京,是作为苗族代表参加国庆一周年观礼。但田心桃向周恩来等提出,自己并非苗族,而是土家族儿女。
当时,土家族之名并不为人所识。意外浮出水面的土家族,牵连一个问题,即:中国共有多少民族?当时中国人普遍缺少民族概念,自古以来的历史,亦从无确数。
这是中共亟望解决的命题。唯有确定民族数量,才能推行民族区域自治。1953年始,中共派出大规模考察团,分赴各地开展民族识别工作。这项延宕近40年的工作,连同其间的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不仅开创了其后大陆民族政治格局,更成为人类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尝试。
从“民族自决”到“区域自治”
大陆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的中共文件表述是日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第十七条提出:“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
1938年的中共六大六中全会上,毛泽东的《论新阶段》则有如是表述:“允许蒙、回、藏、苗、瑶、夷、番各民族与汉族有平等权利,在共同对日原则之下,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同时与汉族联合建立统一的国家。”
“民族自治”并非中共一贯方针。1937年以前,“民族自决”才是其主要推行的民族政策。所谓“民族自决”,按日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意为“承认中国境内少数民族的自决权,一直承认到各弱小民族有同中国脱离,自己成立独立的国家的权利”。
在1922年7月召开的中共二大上,明确提出“蒙古、西藏、回疆三部实行自治,为民主自治邦”,“在自由联邦制原则上,联合蒙古、西藏、回疆,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
这一苏联色彩浓重的主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列名中共十大政纲之一,与当时孙中山所提的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理论相抵触。
然而,建设根据地以及随后的长征,逐渐改变了中共对民族问题的认识。
1935年红军抵达陕北后,为处理好同蒙、回等民族的关系。中共先后发出告内蒙古人民与回族人民书。延安时期,由李维汉、贾拓夫等主持编写的《回回民族问题》和《蒙古民族问题》两书,直接影响了中共民族政策。“民族自治”逐渐取代“民族自决”,中共民族政策逐渐走出苏联影响。
而国民政府的民族叙述则由“五族共和论”转向大汉族主义。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提出“国族同源论”,称汉族为“国族”,把汉族之外的少数民族称为“宗族”,认为他们是汉族的“大小宗支”。
内战打响后,两党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拉锯。1947年,内蒙古自治政府宣告成立,成为中共控制区内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共产党的“民族自治”逐渐压过国民党的“国族同源”,在少数民族地区占得上风。
1949年,“民族区域自治”正式写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从宪法层面,开始走上一条独特的民族道路。
据新中国建国后中央民委首任主任李维汉回忆,政协筹备期间,毛泽东曾就是否实行联邦制征求意见。李维汉认为,基于中国汉族占绝对优势的人口结构,以及马克思认为地方自治与民族区域自治当优先于联邦制的论述,不宜实行联邦制。
向少数民族“还债”
中共接收的是个沉重的民族关系包袱:历史上,不但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极差,少数民族间往往亦互相敌视。以至于1952年国庆,少数民族代表受邀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后,一名彝族代表被问及收获几何时,该代表回答说:“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汉族杀不完。”
为改善恶劣的民族关系,中共建政之初,周恩来即提出向少数民族“还债”。于是,大批民族访问团赴各少数民族地区发放物资并慰问演出,同时还派出大批医疗队,大大改善了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健康状况。
为帮扶少数民族,中共对“走进来”的少数民族代表亦不吝成本。少数民族代表每至,都有国家级领导人出面接见,赠送甚为稀有的呢子大衣一套;中央民族学院每毕业一届学生,周恩来必亲自参加毕业典礼。
为安抚少数民族情绪,消除歧视,周恩来曾亲自出面,为壮、彝、瑶等三族更改族称。中共建政前,壮族原名僮族,僮是书童之意,彝族原叫做夷族,瑶族早先则被称为徭族。三个民族称呼中皆有贬义,故周恩来倡议改僮、夷、徭三字为壮、彝、瑶,取美好象征之意。
在解决各民族间的历史矛盾上,当时中共阶级斗争的意识形态亦作用巨大。过去历史中,汉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欺压与侵凌,被解释为剥削阶级利用民族关系对被剥削阶级的奴役,而中共则领导的事天下不分民族的受苦人翻身做主人的革命。中共的意识形态,使中国各民族第一次被真正团结凝聚在一起。
【专题文章导读】
? 中国第一家族:2000年出了59位宰相 59位大将军
? 揭秘古代中国的危险时刻 全国只剩1400万国人!
? 中国美女标准百年变迁史:国人眼中的美女是什么样的?
回复关键词“ 中华01”,获取以上文章!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什么意思
我们一起去前线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口号在而今眼下吼得着实响亮,我们诚然不能抛弃民族传统于现今之复苏,渐而受到重视的喜悦心情,然而又有谁来想一想其中更深的含义,又有谁来仔细咂摸这话中的各个方面呢?!首先,“民族的”,是指民族的什么?民族的纹样?民族的雕塑?民族的语言文字?还是民族的血统?  我们习惯称自己为“中华民族”,称自己国家为“中国”.然而自己国家历史文化传承绵延了五千年之久,难道其精华就只是那些纹样、丝绸?!若用纹样一物而言,商朝青铜2S纹样的狞厉与汉朝瓦当的平和难道就只是A与B的关系,只是作为商朝与汉朝辨识的标签吗?看到了A,就知道是商朝,哦,中国;看到了B,就知道是汉朝,哦,中国.那不也就是说以后“时尚”一词中包含了“中国风格”一词,而“中国风格”一词中又包含了“商朝风格”和“汉朝风格”了?!毕竟纹样的不同嘛!或许两种纹样还可以同时与一件牛仔裤合流,达到一种“中西文化的强烈碰撞”效果¨的确触目惊心.  难道从商到汉就没有一点内在联系了吗?!难道五千年的中国文化都只是这种种不同符号的堆砌吗?若宇宙万物有一个本体的话,这些中国的传统符号也有它的同一个来源的.那就是精神,一个民族的精神.这个民族的精神便是这些符号的本体动力,这些符号也只不过是它的各种形式的体现,是表面现象而已.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庄子说:“道通为一.”  精神的形成才能驱使人类的有意识的行为,才能形成文化.文化也只是精神物质化积淀的时空关系;而每个民族皆有其独特的精神,正如每个人都有其各自的性格、爱好一样.所以,这个“民族的”不仅指的是那些古迹文物、纹样符号,更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更深一层就是指的这个民族所特有的精神.而因为其特殊性,才有不可复制性,也就是有唯一性,再加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它具有“世界性”是当之无愧的.这里,“世界的”也就是说世界各族的不同的璀璨文化,更深一层也就是他们的精神.而在现今的中国设计里,我看不到那“中国精神”,我只能看到精神的尸体被肢解、悬挂、卖弄.就象一只手离开了身体便失去了”手”的意义一样了.  而当今设计界将这句口号吼得如此响亮,我却深感忧虑.  “民族的”固然是“世界的”,却生出好多设计师贩卖起本民族的符号了.东贴一个纹样,西拼一个绣片,甚至把唐卡、广东绣片和破烂的牛仔裤一并使用,仅仅为了追求一种视觉效果,并还发出“使东西文化碰撞至极”的令人发指的感慨.  于是“民族的”唯一性的好处就在这时体现出来了,因为中西文化必然是差异较大的两种文化,西方人的世界里对东方绚丽的文化还是感兴趣的,于是一件普通的牛仔裤在贴上了一块绣片后变得新奇起来,那是因为绣片本身就有神秘、传统的概念,所以西方人就觉得好奇,即便是真的觉得好看,那也是绣片的功劳.  也许十个设计师会把同一块绣片放在同一条裤子的十个不同的位置,而老外依然会对这其中的任何一条感兴趣.  他们笑了,我们于是就有人说,“民族的”就是好,使我们加快了国际化进程,打开了通往国际化的大门.  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观点.  因为,这种观点的目的是为了“国际化”.我并不是要阻止中国文化飞扬于世界,而若是为了这个目的,必定会有取悦于彼的意思,设计师就不会站在本民族的立场上去想问题.而会根据“国际”的喜好与口味来制作与定位,他们说好才是好,可是你怎么知道他们没有说好的就是不好,而他们说好的就真是好呢?纵然你用的元素是“东方”的,而也是用的“西方的”思维,是西方人眼中认为的东方,而最危险的便是自己也认为这西方人眼中的东方就是真正的东方!这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使自己的文化渐渐消失,而成为附属在一条烂牛仔裤上的老绣片展现的历史的陈迹而已.  中国人为什么要这样的不自信,难道真如萨特的(东方学)的开篇语那样:“东方人不能由他们来言说自己,只能由西方人来言说他们.”  难道中国的文化只能靠这种妥协的取悦来发展吗?!那要是有一天外国人对绣片不再感兴趣了呢?!我们是不是就不再“国际化”了呢?!  设计和语言文字一样.用现代语言,可以表达深奥的佛学思想,而用古体文言文也同样可以叙述康德的哲学.一种精神的存在,并不是在于它用了什么语言来表达,而是在于精神本身.因此,这种一味倾向“国际化”的误解,结果只能是用文言文来讲康德的哲学,虽然之乎者也,却依然换汤不换药,并不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长期的益处.  然而,“民族的”不是“世界的”吗?!  我们只要换一种角度来想一想这个问题便可以了.  既然民族的都是世界的,我们就只用考虑怎样将民族的再发展了.而要发展民族的文化却既不能脱离当前国际的环境,又不能失去民族的根本,更不能有违历史的洪流.也就是说要把重点放回到对自身文化的重视,这种重视是真正的重视,可以说是一种爱,而必知之深才能爱之切,才不是商业性之爱,是一种深入的关怀,他会去了解中国文化的来龙去脉,就象了解他的知己、爱人一样的仔细、真诚.只有这样,才愿意为其发展贡献最真诚的力量,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中国文化的脊梁,为民族文化之发展作出贡献.  而欲对自身文化真正开始重视,必要打破“国际化”的神化,我们应当相信,我们可以作得更好.“国际化”固然重要,而民族之文化精神不灭则更为重要,民族文化不灭,才能永远做到“国际化”.  所以我们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而要把握“民族的”,必先了解其历史.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不一样的:一个强调人与自然之和平之和谐,另一个却强调征服的快感;一个讲究用心来体验,一个却讲究抽离的实验.  而当西方人之坚船利炮将世界搞的乌烟瘴气之后,其思维意识也就成了“主流意识”.就设计而言,西方之审美则成为主流的审美.他将各民族的文化用“元素”二字组合本身就是很霸道很唯我独尊的.因为元素必然要靠一定的结构方能组合成物质之具体形态,而一件衣服用“中国元素”一词势必表示其主要结构、思维模式还是用的西方思维模式,而中国那么源远流长的文化也不过是元素.若不是这种模式,钻石还是钻石,煤却还是煤.  若硬要以结构与元素的关系来说的话,我们中国设计师为何不去穿那些“渐欲迷人眼”的纹样而去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了解其思维模式呢?当我们重新掌握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思维模式之后,是不是就该轮到杂志上大篇幅的出现“西方元素”一词了呢?身在那时的中国设计师若看到西方各设计师也为了“西方元素”这个词高兴不已,又会作何感想呢?  我深信那一天是会有的,正如我深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一样.最后想以两句话来结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或者说是怎样来划分的?
1.民族的定义:在汉语中,“民族一词出现得比较晚。在古籍中,对于不同相关信息特征的人经常使用“族”。本世纪初,梁启超把瑞士-德国的政治学家、法学家J.K.布伦奇利的民族概念介绍到中国来,然后才被广泛接受。
根据布伦奇利的概念,民族包括有8种特质:①其始也同居一地;②其始也同一血统;③同其肢体形状;④同其语言;⑤同其文字;⑥同其宗教;⑦同其风俗;⑧同其生计。目前,我国民族学者吸取各方面学者的见解,接受并公认的民族的定义为下:“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根据以上的解说,其定义有三方面的特点:
第一,指出民族是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即民族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有个过程,达到或符合这几个“共同”才能称之为民族。
第二,把民族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在四个“共同”中,尽管语言列为第一个共同条件,但是,共同的地域应是首要...
1.民族的定义:在汉语中,“民族一词出现得比较晚。在古籍中,对于不同相关信息特征的人经常使用“族”。本世纪初,梁启超把瑞士-德国的政治学家、法学家J.K.布伦奇利的民族概念介绍到中国来,然后才被广泛接受。
根据布伦奇利的概念,民族包括有8种特质:①其始也同居一地;②其始也同一血统;③同其肢体形状;④同其语言;⑤同其文字;⑥同其宗教;⑦同其风俗;⑧同其生计。目前,我国民族学者吸取各方面学者的见解,接受并公认的民族的定义为下:“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根据以上的解说,其定义有三方面的特点:
第一,指出民族是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即民族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有个过程,达到或符合这几个“共同”才能称之为民族。
第二,把民族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在四个“共同”中,尽管语言列为第一个共同条件,但是,共同的地域应是首要条件。因为只有共同地域条件下,才有可能逐步形成其他三个“共同”,否则,是不可能的。当然,这里“地域”指的是民族的分布是连续的,没有被分割的分布区,而不是指具有某种特征的区域。例如,我国的汉族,在大陆上,从东北到广东,跨过好几个气候带,包含好多个各具特色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不过,也有的民族,由于人数少,所分布的地区比较小,只限定于某种特征的区域。南非的布须曼人就属于这类。其人数约十多万,分布限于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相邻的北部,是一片干旱的沙漠灌丛地区。目前,世界上的民族的分布区大都属于共同地域,但由历史或移民原因而出现破碎的分布区,甚至离开其起源地区。例如世界有名的经常四处漂泊的吉卜赛人,1975年统计有 900万,约 2/3分布在东欧,其余散居世界各地。据研究,其祖先于公元前2至公元前3世纪生活于印度中部,为多姆族。后来逐渐向西北方向移动,在印度动乱情况下,就流亡他乡,过着漂泊无依的生活,形成目前极端分散情况。尽管分散,但仍保留着原来习俗。
共同语言,这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由于一个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生活必然相互交往,语言是交换思想意识最基本的工具。而且共同语言一旦形成,就会通过家庭和社会,从孩童阶段呀呀习语时就传递下去。但是,一个民族在特殊情况下,亦会有不同的语言和方言。例如犹太人,原操希伯来语。其原居住地位于巴勒斯坦。由于公元2世纪时,反对罗马人统治举行起义失败被驱赶出巴勒斯坦,流散于欧洲及世界各地。当其居住于世界各地时,尽管宗教仪式中仍使用希伯来语,但日常生活逐渐使用当地语言。在二战后,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国时,从世界各地返回的犹太人,分别操不同语言。
一个民族也有因语言的分化及其他原因而分为两个民族。例如,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与克罗地亚人,原来都属于7世纪时从德国东部易北河地区南迁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南支。后来,由于政治、历史等原因逐渐分化,西部居民用的语言形成克罗地亚语,东部居民用的语言成为塞尔维亚语。由于语言的分化,加上一些其他原因,遂使原属一个民族分成两个民族。
共同经济生活是指民族内部的经济联系。在民族的共同地域内,各地区的经济的发展水平、生产特点不尽相同。为了互通有无,满足整体的需求,必然形成各地区间的相互依存,使其成为一个整体的经济联系。在这里往往有一个经济的核心地区,它大多也是该民族的起源地或中心。有了这个经济核心区,才便于各方的经济联系,促使经济进一步发展。在历史上,这个经济核心区由于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就会逐渐发展成为该民族的领导机构所在地。该地的经济力量对领导机构提供支持,反过来也进一步加强其经济的核心作用。今天,每个民族在其共同地域之内的核心区总有一个政治地位相称的城市,有的是首都,有的是自治机构,有的是某一级政府……。总之,它必然是某种能满足该民族经济生活联系中心作用的城市。
2 民族的定义与起源
共同的心理素质是指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并表现在民族文化特征上的心理状态。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通过该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特点表现出来,例如建筑的艺术和风格,住宅的安排和使用,语言、文字、音乐、舞蹈、戏曲、饮食、服饰的特点,以及社会风尚、节日和民族传统等既是民族的心理状态,也是民族的性格、情操和风尚。总之,这些不能脱离民族文化而存在。民族内的任何一个人,受其历史与文化的影响,习惯于本民族的习俗与生活方式,并关切本民族存在与发展。这种共同的心理素质特别是当受到其他民族的压迫、歧视与各种不平等对待,以及关系到本民族的生死存亡时,它会爆发出一种伟大的力量。上述的犹太民族与吉卜赛民族,他们失去了共同地域,在分散活动也无法保持其共同语言与经济生活时,却依靠共同心理素质中的宗教与风俗习惯,继续顽强的存在下去。犹太人还终于返回家园,建立以色列。
第三,强调民族的稳定性。民族虽然是历史形成的,但它是经过长期历史形成的。在共同地域中,共同的经济联系下,语言和心理素质是很难改变的。即使采取强迫措施,在逆反心理作用下往往毫无作用。例如日本人在统治朝鲜的几十年中,强迫朝鲜人学日语、说日语,但并未奏效。二战中,日本战败,后退出朝鲜,日语也退出朝鲜。由此可见,民族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特别是心理素质属于上层建筑,更富于持续性和稳定性。
2.民族的起源:民族与国家的起源有些相似,但也有些不同。前者着重强调群体内的人的关系,后者则偏重于其组织形式。当然,这两者又不是可以截然分开、毫无关系,而是随着人类的社会发展而发展,彼此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民族的产生和形成的一般规律是由氏族、部落,经过部落联盟发展而成为民族。在人类的初期,人们赤手空拳,过着狩猎与采集的生活。特别是人类与很多动物相比,无论就力量来说,还是就奔跑与攻击来说,都不如动物。为了获取动物与防止动物的攻击,人类只有借助于群体与工具。而使人们能联成一个不大的适合原始生活状态的群体,主要是该群体的血缘关系。这个群体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大虽然集体力量大,但其所需生活空间也要大,太大反而不利于活动与效益;小虽然活动灵活,但太小,集体协作功能发挥不起来,在获得食物中,反而招致动物攻击。
当人类的不断繁衍,人口增加,群体内人口的数量超过其集体规模而产生负效应时,就会分化为另外一个群体。如此分下去就出现血缘相近的许多群体,它们大体在一个地域中生活,就形成了血缘关系为联系的民族。另一方面,群体内的婚姻关系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原来是群体或氏族内部的族内婚,后来,发展成为旅外婚。由于当时人口密度低,群体少,为了稳定这种族外婚,就使不同血缘关系的氏族部落建立比较稳定的关系,即姻缘关系。
另外,随着农牧业发展,物质财富有了剩余,私有观念与私有制开始出现。各部落间为着扩大牧场、农田和掠夺劳动力作奴隶,以及为保护本部落的牧场、农田与人员安全必然发生争斗。为了各部落的自身利益,往往联合血缘与姻缘关系的部落形成部落联盟与其敌手进行抗争。在抗争的过程中,通过胜负,把对手驱走、征服或吞并、消灭。为了生产上的方便及防守的需要,部落与部落联盟总是以其所在的地理单元为所控制的空间范围。这样,血缘关系作为原始社会与组织的纽带而逐渐让位于地缘关系。但是在地缘范围内,总是以某个或几个血缘氏族部落,由于其人数众多、经济优越、战斗力强等原因,成为该部落联盟的核心,并居于领导地位。
在这个比较完整的地域内,经济上生产的产品相互交换、相互补充,自然会形成一个经济生活共同体。经济生活及其活动的相互交往,使其语言上相互沟通、互相交流,彼此相互吸收其方言与词汇,逐渐融合,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新的共同语言。在经济的影响下,思想意识通过彼此交流,特别是部落联盟的组织及主体的部落宗教信仰、礼仪形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影响,经过较长时期,遂出现思想意识、文化形态、心理素质方面的共同体。由于这几方面的发展,一个在地域、语言、经济和心理素质方面稳定的共同体就出现了。民族也就因此而形成。可见,民族的形成也是血缘向地缘转化,在此过程中,部落和部落联盟的组织形式既是其不同发展阶段的反映,也是其发展阶段的巩固,并促使其向更高阶段发展。
下面这个地方有三篇博文,更加详细的论述了这个问题,楼主不妨去看一下。
斯大林对“民族”定义是:
一个民族要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经济基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文化意识
1912年,时任真理报编辑的史达林,为了解决第二国际及俄共内部对民族自治、民族自决的争议,被列宁派到维也纳去写民族问题的小册子。其成果就是被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引...
一共56个民族,少数民族就是55个啦
名单如下:
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
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
民族文化: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
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
文化。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物质文化的内容;
...
#平遥兴盛久会馆#特色土炕,是多大的尺寸?可以睡三个大人吗?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什么叫民族
欢迎光临大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网!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
什么叫民族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0254 更新时间: 13:57:05
&&& 民族是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这四个基本特征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民族问题一系列理论的灵魂和核心。斯大林对此集中进行了概括,形成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关于民族的概念。& &&& 共同语言是民族内部进行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 &&& 共同地域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空间。& &&& 共同经济生活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共同民族心理素质是由共同语言、地域和经济生活决定的。& &&& 以上四个特征,是识别不同民族的标准,也是民族形成和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条件。在一个民族形成之后,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有的迁移到了别的国家去,生活在与原来的民族不同的地域、经济、语言文化中,但因民族特征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所以他们的民族特性仍将保持相当长的时期,不会立即改变。如世界各地有几千万华侨、华人,分散在各地居住生活,但中华民族的特征不会在短期内改变。&
Copyright &
by mzzj..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大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技术支持:大庆市信息中心地址:大庆市东风路19号 邮编:16300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为民族团结献一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