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监局要腊肉的监控摄像头检测报告告拿不出来怎么办

查看: 4484|回复: 39
未收到不合格检测报告,市场监督管理局以过了复检期为由,要强制出具罚单
在线时间388 小时
阅读权限3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5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97 积分
公司产品被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一项非微生物指标不合格,检测报告用挂号信邮寄。公司未收到,一个月后通知过了复检期,要开罚单。但是公司确信这项指标是合格,而且通过其他指标怀疑是假货。但执法机构不认可,执意要开罚单,各位大侠,这样的情况有什么好的办法。
在线时间1245 小时
阅读权限60
签到天数: 10 天[LV.3]偶尔看看II
主题帖子积分
直接把他们打出去;P
在线时间5785 小时
阅读权限100
签到天数: 258 天[LV.8]以坛为家I
主题帖子积分
这个还能干的过政府部门?
没有足够证据,就希望少开店罚单
在线时间2875 小时
阅读权限90
签到天数: 216 天[LV.7]常住居民III
主题帖子积分
抽检时你们知道吗?既然怀疑是假货,抽检时你们就应该去调查了解了
在线时间388 小时
阅读权限3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抽检时你们知道吗?既然怀疑是假货,抽检时你们就应该去调查了解了
是在客户店里抽的,一个月后客户才通知到公司,我们才了解到
在线时间1205 小时
阅读权限10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已经过了异议期了。这种很麻烦!
在线时间6263 小时
阅读权限90
签到天数: 574 天[LV.9]以坛为家II
主题帖子积分
是在客户店里抽的,一个月后客户才通知到公司,我们才了解到
那看来是你们客户的问题啊,没有及时告知你们
在线时间388 小时
阅读权限3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那看来是你们客户的问题啊,没有及时告知你们
说一直在疏通关系处理,最后没有疏通下来。其实我们也很疑惑,呵呵
在线时间6263 小时
阅读权限90
签到天数: 574 天[LV.9]以坛为家II
主题帖子积分
本帖最后由 crayy 于
11:11 编辑
说一直在疏通关系处理,最后没有疏通下来。其实我们也很疑惑,呵呵
不管咋说,有消息应该及时告诉你们。。。事后才说就是坑了
这情况不好处理,来硬的又怕得罪客户
在线时间407 小时
阅读权限3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微生物不合格能复检?
在线时间6263 小时
阅读权限90
签到天数: 574 天[LV.9]以坛为家II
主题帖子积分
微生物不合格能复检?
兄弟你看错了
LZ说的是非微生物指标
在线时间168 小时
阅读权限30
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来乍到
主题帖子积分
1。可以向其上级业务部门或本级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复议
2.如果对方开了处罚事先告知,可以进行陈述申辩
3.如果你说的是事实,监管部门的确做的不妥
&&3.1产品检测不合格,要先让生产企业对产品 样品进行确认,否则遇到假货,真正的生产厂家要蒙冤。
&&3.2如非微生物指标不合格,企业有权提出复检 。
欢迎参与技术讨论!
银牌会员勋章
银牌会员勋章
食品论坛版主勋章
食品论坛版主勋章
食坛精英勋章
食坛精英勋章
钻石会员勋章
钻石会员勋章
2015年度魅力人物
2015年度魅力人物
食坛知名勋章
食坛知名勋章
Powered by您所在的位置:
广州市质监局抽查 3批次腌腊肉质量不合格
来源:广州日报 
  包括蛋白质、大肠菌群、过氧化值不合格
  昨日,广州市质监局公布的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去年11~12月抽查的腌腊肉制品中,合格率达82.2%,其中有3批次产品内在质量不合格,包括蛋白质、大肠菌群、过氧化值不合格。
  这次共抽查45批次的腌腊肉制品产品,经检验合格37批次,合格率为82.2%.不合格项目为蛋白质、大肠菌群、过氧化值、标签。
  其中蛋白质不合格有1批次,市质监局指出,腌腊肉制品中蛋白质含量主要取决于瘦肉的加入量,瘦肉加入量高,产品营养价格越高,但是相应成本也越高。企业可能为降低生产成本而加入了过量的廉价的低蛋白物质如淀粉、肥肉等,以次充好,造成蛋白质含量不达标,脂肪含量过高。
  还有1批次大肠菌群不合格,市质监局指出,大肠菌群是食品污染的常用指示菌之一,评价和判定食品被粪便污染的程度和有无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污染主要来自人和动物的粪便,污染可能发生在食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
  另外,还有1批次产品过氧化值含量不合格,市质监局指出,过氧化值含量高低表明肉制品中脂肪氧化变质的程度。在一般情况下,过氧化值略有升高不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损害。但过高、发生严重的变质时,所产生的醛、酮、酸会破坏脂溶性维生素,导致肠胃不适、腹泻并损害肝脏。
责任编辑:消费维权
【字号 大 中 小】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特色栏目 &&
简析地市质检机构检验报告中易出现的问题及纠正措施---铜川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崔亚梅
【摘要】检验报告是质检机构向社会提供的产品,检验报告质量水平体现着各质检机构工作水平和日常管理,也代表着质检机构形象,纵观某省地市质检机构近几年检验报告评比情况,常易出现以下问题。
【关键词】质检机构;检验报告;易出现的问题;纠正措施
一、&检验报告和原始记录中缺陷和问题
1.检验报告和原始记录中重大缺陷和问题
(一)使用无原始记录证据支持的数据形成检验结果。某所某份检验报告中砷参数的检验结果无原始记录证据支持。
(二)检验报告结论错误。某粮油质检站某份检验报告对标签项判定错误,导致检验结论错误。
(三)超资质认定范围检验并使用资质认定标志章。某所某份检验报告中有一项参数属此问题。
(四)检验方法错误。某所某份检验报告中铅参数检验方法错误。
2.检验报告和原始记录中较重缺陷和问题
(一)偏离标准技术要求的内容。个别机构检验报告技术要求栏内容表述比较随意。擅自增减标准中技术要求数值的有效数字位数,或将标准中文字描述内容进行删减。如标准要求&色度&项目有两个判项:&&5,且不得呈现其它异色&,而有的检验报告中仅做了前一个判项。
(二)检验结论表述不准确、不明确。检验结论应对产品按等级判定而实际未按等级判定,如建材中的砖、钢材、卷材和石油产品中的液压油等;有的检验结论只简单写&合格&;有的对产品未检全项目,检验结论却判该批产品合格;对于肥料等一些特殊产品应将产品标准和外包装上对氮、磷、钾养分含量明示值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判定,而检验结论判定未考虑产品外包装明示值。
(三)检验依据标准作废或打印、书写不规范、不具体。一是部分机构未及时跟踪最新标准文本,检验依据为过期作废标准。二是标准打印或书写不规范、不具体,表现为:标准属性书写、打印错误,如推荐性标准缺少&/T&等;标准年代号书写不准确,4位数字仅写2位,检验记录中不填写所用标准具体年代号;检测方法系列标准未写到具体检测项所依据小标准号,如GB/T5009系列标准从GB/T&2003共有二百条,分别对应食品中不同参数检验,GB/T4789、GB/T5759、GB/T4706和GB/T8538等也是系列标准,有的检验报告未写到具体检测所依据小标准号。
(四)检验报告、流转记录和检验原始记录信息、数据不一致,检验报告三级审核把关不严。如某机构偏硅酸、硒含量项目中检验数据原始记录与检验报告不一致;某机构检验报告中被检物品型号规格与委托合同信息不一致;某荧光灯检验报告中产品型号与抽样单不一致。
(五)有具体数据要求的检验项目检验报告中未给出检测数据。标准要求依照具体数据判定的项目,有的检验结果未给出检测数据,以&符合要求&笼统表述,如某机构防火门检验报告&整体强度&项目未给出检测数据。
(六)委托方、受检单位及相关方关系信息不清晰。如:检验报告委托方与受检方混淆,将委托方变成受检单位;客户委托的检验,检验报告中却将客户列为受检单位;有的&受检单位&抽样单与检验报告填写内容不一致。
(七)其它影响检验报告准确性的较重缺陷有:非授权签字人签发报告;检测设备未能及时检定或校准;检验报告有错字或多字、少字情况,有的机构在报告打印中,含水率等需要填写&%&项目漏掉了&%&。
3.检验报告和原始记录中一般缺陷
(一)原始记录中缺少必要过程检验记录。一是检测过程中缺少必要样品前处理及检测准备过程描述。二是缺少检验关键过程必要记录。如玉米等原粮品尝检验中缺少5人评分及计算平均分的详细过程记录。三是缺少必要换算过程记录。检验报告和原始记录中量值单位不同,记录中却缺少必要换算过程。另外部分食品标签检验记录中未按规定将所检内容列出列全等,由于过程记录是最终结果溯源途径,过程记录缺失影响结果可信度,也使检验过程无法重现。
(二)检验信息中相关信息量不足。如检验记录中缺少检验所依据方法标准信息,缺少必要实验环境条件信息。样品流转记录中,缺少样品使用量描述等。
(三)委托协议信息不全,有随意更改现象。部分机构委托协议中缺少委托方签名,缺少样品状态描述,缺少样品处置方式,有的委托协议中未与客户约定具体检验项目和检验依据,未约定检验完成日期和领取报告方式。
(四)原始记录中缺少检验人员签字。部分设备(气/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仪、材料试验设备等)自动打印记录没有检验人员、校核人员签字,也未标注唯一性标识号。
(五)资料归档情况差。只要表现为归档记录无总页码及页码标识,有的机构未对全部归档资料材料编页序,致使少量归档资料未编页序。有的归档报告副本无骑缝章。有的归档材料缺少一些项目标准曲线、图谱或标准曲线归档指引信息。部分归档资料缺少抽样单、流转记录或委托书。
(六)产品名称表示不准确。有的使用钢铁的牌号代替名称。有的检验报告缺少产品属性名称,易产生歧义,如产品名称为:猴王、妙角酥等。
(七)检验报告中项目名称表述比较随意,与检验标准中项目名称不一致。如检验报告中项目名称为&砷&,与标准中&无机砷&或&总砷&名称不一致。有的报告中仍使用已经被代替的&细菌总数&旧名称。
(八)数据修约方面还存在问题。少数机构不能按照规定的数字修约规则进行数据处理,存在数据修约错误或连续修约情况。有的机构对检验结果不进行修约,罗记在记录中,无检验结果最终报出值,使得记录中数据和报告中不一致。
(九)其他一般缺陷主要为&法定计量单位书写不正确或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有的检验报告中还存在检验项目缺少量值单位情况。抽样单填写不规范会或信息与检验报告不一致,部分机构抽样单相应栏目无被抽样单位盖章或签字确认,有的抽样单缺少抽样地点信息,有的检验报告中产品生产日期、样品数量与抽样单不一致。个别检验报告中检验日期表述为一天而不是一个时间段,未能如实反映检验时间过程,与检验记录中实际检测所用时间不一致。
经分析,检验报告一般缺陷较多的机构,多是业务接待人员/接样员和检验报告核查人员未能很好把握&样品进入&和&检验报告形成&两个环节,加之检验报告审核/批准人工作不认真,导致检验报告小问题多,整体质量低下。
二、对缺陷和问题检验报告的纠正措施
1.各机构应重视规范检验报告栏目格式和检验原始记录样式。不同检验类别、不同领域检验报告栏目内容可有所不同,但对检验报告各栏目内容填写要求应予以规范,以满足客户及有关方面要求。检验机构应加强对检验报告格式设计,按照信息完整、过程合理、结果清晰、表述简捷原则设计原始记录,格式尽量予以固定,既要满足检验过程能&重现&溯源要求,又要方便填写,减少检测环节记录工作量。
2.各机构应加强人员学习培训,加强技术交流。一是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学习,提高全员遵纪守法观念。二是加强对《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学习和理解,做好检验记录,使检验过程能够追溯,完善检验报告和归档资料信息内容,提高检验质量。三是加强对法定计量单位、数值修约规则和极限数值判定等基础知识学习,对变更标准宣贯学习和人员培训,提高检验人员技术能力及机构整体检测技术水平。&&&
3.各机构应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管理体制。特别要加强对检验过程、归档资料内容管理,明确从样品接收到检验报告发出、样品处置和资料保存等重点环节职责,并落实。
4.各机构应主动加强对标准变更及时跟踪,及时收集新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和基础标准。
5.各机构可采取检验报告内部评比、典型缺陷讲评和模范检验报告展示等多种方式,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检验报告评价活动,及时发现检验工作中存在问题,认真纠正,不断提高检验报告质量。腊肉腊肠价低过新鲜肉 质监部门突查腊味厂现问题&&& 5月3日,记者暗访柳江县一家腊味厂时,看到该厂工人在地上包装腊肠。&&& 柳江县一家腊味厂一名姓周的工作人员称,他们的腊肠可以调色,至于用什么方法调,他没有透露。暗访资料&&& 记者在暗访柳江县基隆开发区一腊味加工厂时,经营者称他们的腊肠添加有蛋白物质。暗访资料&&& 记者在暗访柳江县基隆开发区一腊味加工厂时,经营者称他们的腊肠添加有蛋白物质。暗访资料&&& 业内人士透露,每公斤新鲜猪肉可制作出0.7公斤腊肉、腊肠,可市场上――&&& “这样的腊肉、腊肠大家敢吃吗?”日前,本报接到一名自称业内人士的男子报料,称市场上销售的腊肉、腊肠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尤其是相当部分腊制食品,其所用的猪肉属病猪、死猪,这些问题猪肉通过添加胭脂红、蛋白粉等物质,以次充好。让人更为吃惊的是,有些腊肉制品还打着“QS”的标签进行销售,祸害不浅。记者就问题腌制品展开了历时近两个月的调查。&&& 业内人士披露:价格低过新鲜肉价&&& “如果再沉默的话,我的良心将受到谴责!”5月初,正当全国上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时,一名自称是业内人士的男子向本报报料,“你可知道市场上的死猪肉去哪里了吗?都进了腊肠厂家!”该人士还透露称,一些不良商贩,正是通过死猪肉来制作腊肉、腊肠,然后低价销售。每公斤腊肠售价仅16元左右,质量难道没有隐忧?&&& 该业内人士带领记者走访柳州多家农贸市场,发现市场上的腊肠林林总总,但低端产品零售价普遍在16至20元/公斤,而低端的腊肉价格在26元/公斤上下。当时市场上猪肉价格在22元/公斤左右,按照每公斤新鲜猪肉可制作出0.7公斤腊肉、腊肠来看,作为企业而言,显然是“入不敷出”,何况还有人工、工资、水电等成本。该业内人士表示,病死猪肉制作腊肉腊肠,已成该行业的潜规则,这在一些加工作坊及小型加工厂尤为明显。&&& 据该人士介绍,死猪肉价格每公斤在2元上下,部分腊肠厂家已形成固定的收购网络,遍布各角落。正是如此低廉的成本,企业才有利润可赚,有的企业甚至能从中牟取暴利。据了解,在冬季,柳州市场腊肠、腊肉每天销量在1至2吨,而夏季每天销售量近1吨,其中部分腊制食品存在质量问题。&&& 据称,企业通过收购这些来源不明的猪肉,然后通过添加亚硝酸钠等过量的防腐剂,再采用胭脂红(国家明令禁止添加)之类的染色剂,如此腊肠便红彤彤地制作出来了。而这些腊肉、腊肠主要销售至农村、饭店、学校等地方。该人士建议工商、质监等部门联合行动,共同维护腊制食品市场的干净,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市场暗访:&&& 腊味用的肉来源有“讲究”&&& 5月3日,记者来到柳邕农贸市场,这里商品琳琅满目,也是腊肠、腊肉的集散地。记者走访一些腊味品经营商家,发现大多数商家都能提供相关证照,但仍有个别商家经营的腊味品拿不出生产厂家的证照,且产品本身没有任何标识。&&& 在一家腊味批发经营店,当记者以购货者身份向女店主打听时,对方介绍说,她经营的腊味既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在她的店里,本地腊味每公斤售价16元左右,而外地产品的价格则在20元至28元,价格相对高一些,但质量较好。记者向店主打听本地产的腊味质量如何时,店主称,某厂家生产的腊肠含粉质太多,如果是自己吃的,她建议记者购买梧州产的腊肠,虽然价格高一些,但质量好,口感也不错。如果是用于销售或经营食堂的,可选择本地一些厂家生产的“物美价廉”的腊肠,因为这些厂家的产品每公斤大多售价在16元以下。&&& 记者就采访到的情况咨询一些业内人士。他们称,如果从市场上进新鲜的猪肉制作腊肠,不亏本才怪。可商家是不会做赔本买卖的,所以,生产腊味用的肉,其来源就不得不“讲究”了。&&& 企业暗访:&&& 腊肠中加有不少“料”&&& 那么,柳产的腊肉、腊肠质量如何呢?记者决定对部分加工作坊及正规企业进行暗访,其中两家有“QS”许可证,属正规企业。&&& 5月3日,记者对柳江县一家腊味厂进行暗访,然而并不顺利,因为生产厂家地处偏僻、且不挂厂牌,打听起来颇费周折。&&& 当记者进入一间100多平方米的厂房时,直到进入院内,经向工人打听,才知道这里就是腊味厂。此时3名工人正在一间成品库操作间包装腊肠,当记者以采购者身份问一名姓周的工作人员时,他称老板外出,如要购货他可作主。&&& 周带着记者到生产厂区转了一圈。记者看到生产区堆有大批方便面,觉得奇怪,便问周,这些方便面是否用于生产腊肠?周否认,说是留给工人吃的。记者看到,该厂生产的成品腊肠大多呈通红状,便跟周说腊肠太红,卖相不太好。周却称,他们生产的腊肠可以调色,既可调红一点,也可调淡一些,至于用什么方法进行着色,周没有透露。&&& 当记者表示,听说生产腊肠大多会添加一些东西时,周承认,他们生产的腊肠添加了蛋白物质。周还说,他们老板是广东人,在柳州生产腊肠有10年历史了,腊肠的批发价每公斤在16元左右,产品除在柳州销售外,还远销到玉林、贵港等地,由于他们的产品都打有QS标志,因此很容易进入到超市和学校。&&& 5月25日,记者费了很多周折,找到位于柳江县基隆开发区南环路旁的另一家腊味生产厂。&&& 记者进入厂家大门时,发现这里的经营者是一对夫妻,他们正忙着往一辆“高顶篷”装运腊肠。“你们为何不挂厂牌呢?”面对记者发问,夫妻俩称,他们只是家小厂,懒得挂厂名,但强调,他们有合法的生产手续,且产品都打有QS标志。&&& 经营者告诉记者,生产腊肠一般都会添加大豆组织蛋白,说罢,男的还领记者进入一些房间,随手翻开一袋大豆组织蛋白给记者看。他发现记者对该添加物质不太了解时,还作了这样的表述:腊肠生产厂家“都要加的”,因为厂家多采用肥肉作为原材料生产腊肠,为了在腊肠中增加蛋白含量,即让腊肠增加瘦肉的口感,甚至有些厂家还将方便面作为添加材料,这也是一些腊肠生产厂家所谓的“妙招”。&&& 当记者问经营者,为何他们生产的腊肠如此通红时,对方先是承认添加了东西,尔后又马上改口称没有添加色素。&&& 暗访中,记者就生产腊味用的肉制品来自何处、是否有病死肉等进行询问时,有关人员均避而不答。&&& 相关新闻:&&& 质监部门突击检查 腊味厂问题一串串&&& 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发现问题将依法处理&&& 6月27日,质监执法人员在柳江县一家腊味厂检查时,发现没有经过备案的食品添加剂,即拍照取证。&&& 这又鲜又红的诱人腊肠,谁知道厂家在里面添加了什么物质?这是记者暗访柳江县基隆开发区一家企业看到的情景。&&& 昨日,柳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接到群众举报,对柳江县一家腊味厂进行突击检查。令执法人员吃惊的是,这家腊味食品企业,猪肉来源不明,未能提供动物检验检疫证明等手续;而所用的一些添加剂也涉嫌违规,如大豆组织蛋白、猪肉油香精等,没有向质监部门备案;此外,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检验均形同虚设。目前,相关问题已移交给柳江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处理。&&& 生产环境堪忧&&& 猪肉来源不明&&& 昨日上午10时,柳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接到群众举报,称柳江县与柳州市交界处的基隆开发区内,有一家企业涉嫌使用死猪肉生产腊肉制品;同时有可能使用违规食品添加剂。该问题引起柳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导高度重视,并迅速派人调查。&&& 据了解,该企业位于基隆开发区一偏僻区域,属棚式结构,大门紧闭,并没有悬挂厂名。执法人员进入厂区,这里一片静悄悄。一姓罗的负责人称,天气炎热,企业最近没有生产了,已停工半个月。然而,这一说法很快被推翻。&&& 检查人员发现生产区域内有两大桶碎肉,只是用一盖子罩住。尽管各种器械已用清水洗干净,但仍有苍蝇飞舞,因天气炎热,这些肉类气味让人觉得很难闻。执法人员称,按照规定,生产区域必须作灭蚊处理,保持整洁卫生。而在烤房区,两烤房则正在烤制一串串腊肠。&&& 执法人员随后又检查了冷库,里面储存着猪皮、猪肉等,令执法人员颇感意外的是,里面还有几代冰冻的猪肉,颜色很鲜红。&&& 执法人员询问这些猪肉的来源,及动物检验检疫等相关证明时,罗姓负责人称,老板已外出。随后一姓覃的检验员来到现场,同样无法出示这些猪肉的合法手续。&&& 执法人员介绍,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规,生产者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及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相关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不得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及相关产品。另外,对于采购的数量、用途等必须一一登记。&&& 部分添加剂没备案&&& 涉嫌违规添加&&& 执法人员在该企业发现有数十个纸箱装的方便面,其中有部分方便面已开启,存放在盆子中。执法人员询问,这些方便面究竟用来干嘛,是否作为腊肠制品的填充物?工作人员始终没有作正面回答。&&& 另外,执法人员看到有半包亚硝酸钠,上面注明QS标志、“食品添加剂”,仔细一看,上面还标有各类腊肠等制品的最大用量,如每千克最大添加量是0.15克。该产品具有护色、防腐的作用。这里的罗姓负责人表示,他们的产品每50公斤猪肉中,只添加5克亚硝酸钠,并没有过量。在另一边,则有已开启使用的猪肉油香精,还有一大包已开启的大豆组织蛋白,哈尔滨生产。此外,还有酒、盐、食糖等。其中一个细节,也引起了执法人员的关注,有数包精制碘盐,来自湖北,而按照食盐管理制度,本地食品企业应该使用广西区内的食盐。&&& 当执法人员询问是否添加有胭脂红之类的着色剂时,工作人员当即予以否定,称主要用猪血着色。&&& 执法人员检查中发现,该企业管理人员对添加剂的来源、用量、进出账管理等并没有作登记;另外,猪肉油香精虽然是食品添加剂,但不允许添加至腊肠中。而据柳江县质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猪肉油香精等添加剂没有向质监部门备案,是不允许添加至腊肠中的。&&& 据了解,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检验设备蒙灰尘 相关资料缺失&&& 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食品企业必须对所有生产过程、产品召回等有完备的制度,每日每批次产品均需自行检验,并登记在册,保留2年。&&& 执法人员进入该厂的检验室,结果发现放置在架上的一些检验设备不但蒙上厚厚一层灰尘,且已经过了规定校检期,这意味着,厂里很少使用这些设备,也失去了检验的功能。&&& 执法人员查看厂家相关台账材料,发现登记资料缺失比较严重,厂里居然没有制定,一旦发生食品召回该如何应急处理的预案,且厂里生产的腊制品最近一次自检登记时间停留在去年12月,当执法人员找到该厂检验员覃某了解情况时,他却以自己近段时间出差在外作答。&&& 按照相关法规,企业还应建立和保存出厂食品的原始检验数据和检验报告记录,包括查验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检验结论、检验人员等内容。同时,对销售的每批产品建立和保存销售台账,包括产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出货日期、地点、承运者等内容,以方便跟踪检查。&&& 一公斤瘦肉腊肠批发价12元?&&& 在检查过程中,企业工作人员表示产品主要销售至柳邕农贸市场,超市进货比较少。而其提供的一本简要的出厂、入库等记录,显示该企业的产品销售至玉林、桂平等地。而且年初销量很大,每天销售近一吨。而随着天气渐热,腊肠制品销售比较低迷。不过,该企业6月份仍正常生产,偶有临时性停产。&&& 据了解,企业出货单上,记录的一些数据则让人颇为诧异,比如6月1日出厂单上,有发往桂平蒋家池客户的单据,显示瘦肉腊肠单价为12元/公斤、五花肉腊肠的单价为10.4元/公斤、肥肉腊肠的单价为7.2元/公斤。“这么便宜的价格连买新鲜猪肉都难,哪还有钱赚?”这让执法人员连连称奇。目前新鲜猪肉价零售价26元/公斤,即使大批量地进货,价格也不至于相差太大。&&& 按一公斤猪肉可制作0.7公斤腊肠计,那么,他们是如何减少成本从而盈利的呢?目前新鲜瘦猪肉价格这么贵,又如何制作出12元/公斤的瘦肉腊肠呢?&&& 已移交柳江质监 表示依法处理&&& 据了解,该厂家属柳江县管辖,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柳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将相关工作移交给当地质监部门。&&& 带队赶到现场的柳江县质监局副局长黄国华说,目前,该厂向质监部门进行食品添加剂的备案表中,只有亚硝酸纳一种食品添加剂,该厂经检查存在不少问题,如无法提供猪肉合法来源、涉嫌违规在腊肠中添加其他物质等。黄称,质监部门根据初步调查情况,决定对该厂的涉嫌违规原料进行查封处理,下一步将视调查情况再抽检该厂的成品腊制品,一旦发现该厂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将依法处理,决不姑息。& 今报记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环境监测站检测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