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钢铁需求"有多少潜在钢铁需求

中国电信&一带一路&规划:投10亿美元打造&信息丝路& - 电信 -
中国电信&一带一路&规划:投10亿美元打造&信息丝路&
中国电信集团近日对外公布,计划未来三到五年投入10亿美元自有资金,打造&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区域信息高速公路。按照规划,这一项目将于2025年完成,预计为电信产业链创造100至200亿美元的商机。据悉,目前中国电信的信息大通道已经覆盖或者计划覆盖倡议中提出的11个战略通道和3个区域通道中的12条通道。中国电信计划重点推进四大先导性重点项目,包括中老泰陆缆直连通道、中巴信息走廊、丝路光缆、中缅孟印通道。在四大工程中,与老挝、泰国运营商合作建设的从香港、内地、老挝和泰国用海缆联结的中老泰通道已经开通;在经过十年的建设之后,中巴信息走廊也将在今年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丝路光缆是横跨中亚、南亚、西亚区域的多边陆缆合作建设项目;中缅孟印通道则是以缅甸为核心建设联结孟加拉、印度的通道。据介绍,以上四大通道建成后,可实质解决这些沿线国家跨国通信不畅的问题,为沿线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奠定了信息基础。中国电信认为,构建信息丝绸之路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公路、铁路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阻力小、投资少、见效快、影响大且持久的特点,适合作为&一带一路&倡议落实的&开路先锋&;而且通信业已经具备整体走出去的能力,如有成熟技术标准,富余优质的通信光缆、设备和终端制造能力,网络建设及运营能力,具备完善的产业链发展保障。中国电信编制的&一带一路&发展规划提出了&中非共建非洲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该项目拟投资、建设、运营连通非洲各国的&八纵八横&光缆骨干网,网络覆盖非洲48个国家,全长约15万公里、途径82个大中型城市,得到非洲国家、国内相关部委、产业企业及金融机构的广泛支持,目前已促成工信部与国际电联、东非五国签署《共建东非信息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的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电信认为,国家倡导的 &一带一路&,对通信运营商走出去创造了非常有利条件。一带一路沿线多为新兴国家,其通信市场本身潜力大,这些地区内生的通信需求巨大,是中国运营商拓展海外的重要机遇。中国电信表示,将发挥自身在全球网络、全球云服务平台和全球数据中心方面的优势,与各国政府、运营商、金融机构、产业上下游企业以及各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在资金、市场、网络、产品、服务等开展全方位的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智慧生态圈、产业生态圈和信息生态圈,实现互利共赢。
换一换
& 科技讯版权所有“一带一路”战略下的矿业机遇
当前位置:&&&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矿业机遇
中国矿业报
】【】【】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大战略,无疑为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确立了一个大方向。
  “一带一路”的思想有着深刻的历史源头及意义。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都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
  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广泛认同。
  3月2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该文件提出,要拓展相互投资领域,加大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
  有观点认为,在全球矿业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给矿业带来无限的发展机遇。
  能源商机与政策机遇
  “一带一路”规划背景在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周边地区需要新的经济引擎来带动经济繁荣,世界能源新格局变化提供了能源合作的契机――亚洲新兴经济体崛起带动该区能源消费量增长,美国因能源独立降低对中东能源依赖令后者亟需寻求新买家,加上乌克兰危机把俄罗斯能源战略推向亚洲,世界能源市场重心逐渐东移,中国成为能源地缘政治的中心,能源企业更是合作的主力军。
  业内人士分析,“一带一路”在能源领域的互联互通主要体现在如下4个方面:
  基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基建先行。整个“一带一路”文件的基调是基建先行,能源互联互通合作也是如此,由油气管网和电力走廊等能源通道展开。《愿景与行动》提到,“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
  目前,中国正在筹划和建设多条能源通道,包括中亚4条能源管线、海上丝路能源枢纽、中俄油气管线合作、中巴能源走廊、中缅能源通道和周边地区电网等。“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为这些项目带来了推动力,并且成为其支点。尤其是中俄、中亚的天然气管线合作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能源枢纽,都是中国将其能源合作在“一带一路”辐射出去的重要起点,与周边地区的丰富能源资源毗邻更是中国的优势之一。
  产业方面:借低油价加强“一带一路”沿线油气投资与整合。《愿景与行动》表示,需“加大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等 。
  将持续一段时间的低油价正好为中国油气企业带来“一带一路”油气资源投资、并购和整合的契机。油价下跌令“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油田市值下跌,一些油气产业甚至处于亏损状态,需要向外寻求合作机会或低价出售资产。
  中国企业可以借助低油价,在“一带一路”沿线并购油气区块,建造分属上中下游领域的能源开发中心、加工炼化中心和市场中心,将其整合在一起,并可以以“一带一路”重要地区新疆油气改革板块为试点。与此同时,“一带一路”也将促进中国拓展在沿线地区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市场份额。
  不过,石油开采毕竟属于高技术和高风险行业,管理、资金、技术等进入门槛比较高,要求投资者有非常强的专业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因此需做好投资风险、地缘政治风险、安全风险等风险评估。
  金融方面:建立“一带一路”能源金融体系。“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涉及大量投资项目,需要大量战略资金,有必要建立成熟的能源金融体系来运作。因此,亚投行和“一带一路”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加入亚投行的国家大部分都在“一带一路”沿线上;亚投行将提供“一带一路”所需要的大量资金,推动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战略互惠。
  中国需要关注“一带一路”能源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包括油气现货、期货、金融产品合约、绿色金融等,如筹备多年正择机上市的原油期货;建立有影响力的能源基准价格,提高能源贸易本币结算规模,例如在天然气贸易中用人民币结算,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管道、电网、枢纽等基建网络已逐步成形,为能源交易枢纽创造了有利条件,能促进亚洲定价中心的发展。
  制度方面:“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由双边走向多边,创造新秩序。“一带一路”能源互联互通的基础是中国周边区域合作,跨国基建把各国连在一起,也意味着中国对外能源合作将由单边走向多边。这是国际关系里“制度现实主义”的一环:一方面,中国需借鉴能源宪章等国际机构,制定好多边治理的游戏制度,另一方面,中国将传达丝路本身合作开放的互利共赢精神。
  亚投行推出以来,包括英国、俄罗斯、土耳其、沙特、韩国等欧亚中东各国先后表示加入,引起了全球各界的强烈关注。对于美国而言,盟国不顾美国压力加入中国主持的亚投行无疑是一种挑战。除了对其组织结构和作用定位上的疑虑,美方更担心的是中国经济影响力增强、左右全球贸易规则。短期而言,美国在亚太的经济布局将受到中国的压力;长期来看,这将成为中国所推动的新国际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在未来还将有更加激烈的博弈。中国需要评估其他势力的反作用力,并思考如何对外推送其正能量和软实力。
  钢铁业将借力摆脱阴霾
  有分析认为,“一带一路”基础建设投资大,能源、高铁、核电等装备制造会带来大量钢铁需求。在“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中,钢材净进口国占70%以上,是我国钢材出口的重要目标市场;即使是净出口国和进出口平衡国,也会由于品种调剂和贸易因素进口一些钢材,也是我国钢材出口的目标市场或潜在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粗钢产能过剩2亿吨左右,“一带一路”可推动钢厂“走出去”,在外建厂缓解国内产能过剩的局面,还可利用国外部分地区优越的矿产资源,减少成本。另一方面,“一带一路”也可促进产量转移,加强跟亚洲、欧洲、非洲等国家的合作,促进钢材的出口,从而缓解国内供需矛盾。
  专家表示,“一带一路”带动的基建项目投资,将大大拉动钢材需求,刺激钢厂往西部、沿海地区转移,改善国内钢铁业的产业布局,利于钢铁业的长期发展。
  在铁路建设方面,突破国家界限的“欧亚铁路网计划”将刺激铁路建设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一带一路”中有意向的铁路工程已达到0.5万千米,和欧亚铁路网的8.1万千米规划目标相比,还有巨大空间。按照重轨、中轨、轻轨的重量估算来看,目前的铁路工程拉动轨道用钢27万吨,占2014年全国铁道用钢产量的4.8%,若欧亚铁路网建成,则至少达到469.8万吨。
  今年“两会”明确,2015年铁路投资规模将达到8000亿元,按照1万元拉动0.32吨钢材计算,预计将拉动2560万吨钢材需求量,同时供电站、公路等基建也将拉动钢铁需求。
  以新疆为例,2014年底,“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中巴经济走廊”公路项目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企业正式启动招标,将涉及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通道的建设,计划2030年完成,预计总投资456亿美元,拉动钢材需求170万吨,约占新疆钢材总产量的14%。
  来自中钢协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全国粗钢、生铁产量和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出现了1.50、0.02个百分点的下降,但钢材产量却出现了2.13个百分点的增长。粗钢、生铁的日均产量延续了2014年12月份以来的触底反弹趋势,继续温和上行;而钢材日均产量则陡然反转,从2014年12月的相对高位断崖式下跌10.09个百分点,和粗钢、生铁日均产量的上行趋势背道而驰。
  有分析称,“一带一路”会分担我国部分钢铁产能过剩问题,但终究只是一项长期战略。若想借助该发展战略使中国钢铁立足海外,首先还需提升自身的生产能力,实现产品的高端化。
  业内人士表示,钢材需求下滑是后工业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钢铁业的增长空间有限。我国钢企正在由只生产转向服务性生产,这将成为我国钢市的增长点。
  综合来看,“一带一路”对钢铁业来说利好多多。未来随着国内经济逐渐回暖和基建投资的拉动,钢铁行业也将逐步摆脱阴霾。
  有色金属将添新动力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预计,2015年10种有色金属生产、消费、投资将进一步缓慢增长,产品价格将延续弱势震荡态势,企业经营难度依然很大。
  以电解铝为例,现有3500万吨电解铝产能中应淘汰的落后产能已不多,但企业关停过程中涉及地方税收、人员安置、债务化解、上下游产业等一系列问题,产能退出渠道不畅,电解铝产能过剩压力仍较大。
  由于电力体制原因,煤炭价格下跌带来的发电成本下降难以传导到用户,采用网电的国有电解铝、海绵钛等企业亏损严重。银行对企业信贷普遍收紧,企业转而向影子银行获得高息贷款。2014年,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财务费用增长高达20%。
  另外,国企改革步伐较慢,企业发展活力亟需增强。2014年,有色金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占全行业的6.5%,亏损额占全行业的67%;国有骨干企业亏损额占铝行业净亏损额的90%以上。
  专家建议,有色金属行业要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加快“走出去”,瞄准“低品位”矿山开发、扩大有色金属应用等技术需求攻关,打破资源环境约束瓶颈;同时,还要努力实现跨行业的融合,同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耦合,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
  当前,有色金属行业面临着突出的“双挤压、三约束”局面。“双挤压”即价格上不去、成本下不来的双重压力,“三约束”包括产能过剩的约束、技术水平的约束和生态环保的约束。
  中国有色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市场铜、铝、铅价格分别同比下降7.8%、6.9%、2.7%,铝价相当于回到20多年前。2015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将持续低迷,国内PPI连续36个月持续下降,有色金属产品价格遇到天花板。同时,资金、劳动力和资源环境成本都在刚性提高,成本的“地板”在不断抬高,一些企业还可能遇到资金链断裂。
  在连续多年的快速增长后,有色金属行业目前已进入平稳运行状态。2014年,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1.2%,比全国工业增幅高2.9个百分点,增幅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有色金属行业投资增幅连续10多年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趋势已经结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预计,今年有色金属工业生产、消费、投资将保持6%左右的增长速度。
  化解产能过剩仍是今年有色金属行业的工作重点。资料显示,2013年以来,全国电解铝已停产和减产产能338万吨,但目前运行产能仍有约3200万吨,而且还有部分新产能释放,过剩压力很大。除了冶炼产能之外,普通铜铝加工也已出现过剩。
  专家表示,化解产能过剩要在前几年淘汰一批、整合一批的基础上,加快消化一批、转移一批。一方面要坚持不懈抓扩大应用,继续推进“以铝代钢”、“以铝节铜”以及建筑领域“以铝节木”;另一方面,继续推动产能向国内资源、能源富集地区转移。同时,借助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同有关国家加强产能合作、资源合作,加快有色金属“走出去”步伐。
  从近期的市场反应看,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相关举措不断推出,铜的翻身似乎见到了曙光。
  数据显示,2015年初国内外铜市最大跌幅纷纷逼近15%,但从1月底开始,铜价大幅反弹。到目前为止,铜价反弹幅度达到10%,其中,LME铜价回到接近6000美元,国内铜价也回到接近4.3万元人民币。
  究其原因,需求方面,下游行业的不佳表现是主导因素。有数据显示,2015年伊始,空调、电缆两大铜下游消费行业同比降幅巨大。然而,历史总是值得借鉴的。与过去两年一样,经济的疲软以及铜基本面的过剩总是年初铜价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但随着政府稳增长的政策陆续出台以及 “一带一路”战略举措的明确,铜价将迎来复苏。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金属消费国,铜需求量超过800万吨/年,这一数据占据了全球铜消费总量的将近一半。与铁矿石相同,中国铜的对外依存度很高,一半要靠进口。但中国并不具备全球性的交易产品、交易市场以及交割库,这也直接导致我们在定价权方面非常被动。业内人士表示,大宗商品交割库的设立对中国大宗商品市场的发展以及争取大宗商品定价权极其重要。
  于内而言,交割库的设立将给中国大宗商品消费提供更安全的保障。当全球范围内大宗商品供应过剩时,企业会尽可能地选择运往位于中国的仓库;国内需求短缺时,也可就近从中国的仓库进货。如此一来,很多金属的交易成本会大大降低。
  对外来说,2015年“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势必将带动基建产能的对外输出,其中,电力、铁路等设施的铺设将带来大量的铜需求。而属于中国自有的大宗商品交易所及交割库将大大降低出口成本,缩短沿线国家与我国的时间和距离。
  一旦打造出诸如LME的铜类交易所,围绕铜展开的现货交易、银行质押融资和保险配置服务都会发展起来,市场的繁荣也将有利于国际定价权的争夺,进一步提升“中国铜”在全球商品定价体系中的地位。
  有专家预计,受惠于“一带一路”电力投资利好消息的释放,铜、铝作为输电线路的主要耗材也将大量增加,有色金属行业无疑将迎来一场新的机遇期。
  黄金行业将获重大机遇
  我国黄金市场正在逐步开放,黄金产业发展迅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黄金资源丰富、需求旺盛,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有专家提出,应建立黄金合作发展机制,并将其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此举能够加强黄金市场投融资和贸易合作,推动区域黄金产业协同发展。
  有消息称,“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给国内黄金市场带来重大机会,黄金交易有可能成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商贸交易的重要契合点。自去年9月18日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国际板启动以来,交易运行平稳,交割路径畅通,资金划付结算便捷,进口转口机制顺畅。截至目前,该板已吸收了近60家国际会员,其中不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中国近几年逐步发展成为黄金的供给大国及需求大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连接了国内和国外的黄金供需市场。从地理位置上可以发现,处于战略实施范围内的各大省市坐拥众多金矿,中国黄金、山东黄金、紫金矿业、招金集团、湖南黄金、云南黄金、中矿集团、西部黄金、灵宝黄金等国内重要黄金企业大部分深深扎根于该战略区域范围内。
  国外亦是如此。印度、泰国等“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将是全球黄金市场的重要需求方。近几年,随着黄金避险需求的不断提升,各国央行已经由黄金的净出售方转变成为净购入方,“一带一路”沿线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土耳其等国就是其中的主要代表。而且,该范围遍及东南亚、独联体、非洲等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包含缅甸、越南、俄罗斯、塔吉克斯坦、秘鲁、蒙古、菲律宾等国在内的巨大黄金资源圈。这将给国内的黄金市场带来重大机遇。
  随着黄金国际板的不断发展,我国在黄金市场的定价权将不断扩大,影响力也不断加深;同时,国内的黄金企业迎来重大的机会和挑战,充分利用好目前的战略机遇期将会给未来的黄金产业带来长足发展。
  从现实和长远来看,建立黄金合作发展机制,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具有良好的基础。业内人士建议,建立人民银行、外交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相关部门牵头,以上海黄金交易所为核心,“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主要黄金产用金企业、其他黄金市场主体等共同参与的黄金合作发展机制。
  地质工作将大有可为
  “一带一路”战略将是我国未来10年的重大政策红利,将给包括地质工作在内的诸多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专家称,“一带一路”将是地质人大显身手的舞台。
  2014年,中国地调局将“一带一路”基础地质调查与信息服务计划列入即将全力推进的“九大计划”之中。据了解,该计划分为周边国家重要成矿带对比研究、全球矿产资源地球化学与遥感调查、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综合与服务等三大工程,并可进一步细化为7个项目和54个子项目。总的来说,就是通过对“一带一路”涵盖区域的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为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是世界矿物原材料的主要供给基地,在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比如:西亚诸国是目前世界已探明的石油蕴藏量最多的地区;中国和俄罗斯是世界上煤的蕴藏量最高的地区;印度和俄罗斯是钻石重要的产区;乌兹别克斯坦被称为“黄金之国”;东南亚诸国有长达2500千米的锡矿带,也全球最为驰名的宝玉石产区;俄罗斯库尔斯克分布有世界最大的产铁盆地等等。
  从国家的顶层设计来看,“一带一路”战略将以打造6条经济走廊和海上战略支点为核心,以通路、通航和通商为发力点,向纵深推进。中国地调局的“一带一路”计划也紧紧围绕着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伊土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新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等6条经济走廊及海上战略支点布局。
  这一系列具有战略高度的地质工作的目标非常明确:建立完善全球地质矿产和投资条件数据库,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资源勘查和开发政策提供可靠的地质矿产基础资料数据,为国内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提供战略靶区;同时,指导我国边境地区地质找矿和资源环境评价,提升地质矿产国际合作的层次和效果。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地质工作可以发挥哪些作用呢?
  首先是矿产勘查。“丝绸之路经济带”也是油气资源的成矿带。此前,我国在油气资源勘查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以目前的工作程度看,丝绸之路途经的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以及境外的里海盆地、土兰盆地、黑海盆地,都是很有远景的地区。除传统油气资源外,这里还是页岩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的前景区域。“一带一路”战略将大大促进我国与合作国油气资源的勘查开发。
  此外,“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在的地方是古亚洲成矿域和特提斯成矿域交会的地带,本身就是巨大的非能源矿产的成矿域,包括了许多不同矿产资源的成矿带,如昆仑山成矿带、祁连山成矿带、天山成矿带等。独特的地质成矿背景告诉人们:这里一定会有不少特大甚至超大型矿床,以及一些特殊的矿种。比如,我国已在西藏驱龙找到了一个千万吨级的大铜矿,并在其外围发现了较好的找矿远景,而它所在的冈底斯斑岩铜矿成矿带完全可以往西延续。专家认为,在这个带上,很有可能再找到几个上千万吨的世界级铜矿。而且,这一带还是铬铁矿、金矿、铅锌矿、盐类矿产等矿种的找矿远景地带,矿产资源类型、成矿地质背景都很特殊。因此,加强这一带的勘查和研究,不仅会增加矿产资源的供给,缓解我国的矿产资源瓶颈,更能提升我国地质工作者成矿成油理论研究水平。
  其次是服务重大工程建设。“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投资基础设施是第一步。无论是建铁路还是公路,都要进行路线的踏勘,特别是要避开地震断裂带。此外,建设桥梁、水库和输油管线,也得做好选线工作,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和调查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山地地貌,山高坡陡,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孕育提供了条件。随着经济带的发展,这一带必然会出现若干城镇和居民点,尽管大小规模会不一,但选址和基础设施建设面对的地质问题是相同的,都需要经过周密的工程地质勘察――选址不仅要选在地壳比较稳定的地方,而且要尽量注意避开地质灾害,包括洪水的侵扰。
  专家认为,经济带发展的不仅仅是经济,更应该是生态文明。丝绸之路经济带途经地区,或沙海漫漫,或山岭茫茫,或高原湖泊星罗棋布。这些地方的环境大多美丽而脆弱,因此,地质工作要在环境地质方面加强研究,为绿色经济、绿色发展提出更多更有价值的建议。
  专家表示,“一带一路”是我国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大平台,不仅打通了中国与中亚乃至欧洲经济文化的血脉经络,更为地质工作打开了一扇全面融入国际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大门。在这项国家大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地质工作将大有作为。
&&发表评论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
&&相关文档“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钢铁“走出去”的机遇分析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钢铁行业面临产能过剩、资金紧缺、环保压力增大等诸多挑战,亟需新的发展和转变。而“”战略的推出给钢铁行业未来发展尤其是“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如何利用这一战略,对新常态下的中国钢铁具有重要意义。  1 “一带一路”战略基本内容  1.1 概念由来  自2013年9月以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多次提及构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  2013年9月哈萨克斯坦: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2013年10月印尼: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4年5月亚信峰会: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014年11月互通互联伙伴关系对话会:共同建设“一带一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2 “一带一路”路线图  “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陆地。它有三个走向,从中国出发,一是经中亚、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中国到东南亚、南亚、洋。“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两条,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  “一带一路”是开放性的,并不设具体范围。目前已经有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些国家的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  在“一带一路”沿线上,不同区域表现出的热度体现在不同的方面。最热的区域是东南亚,他们最期待和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中亚和南亚紧随其后,他们最热衷和中国做贸易;而欧洲最关注的是中国的海外投资。  随着合作深入,“一带一路”将有可能成为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在这条经济走廊上,2014年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额达到1.12万亿美元,占我国货物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而未来10年,这个数字将翻一番,突破2.5万亿美元。数字翻番,带来的是更大的市场空间、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广的合作领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将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  1.3 “一带一路”发展愿景  习近平于2013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首提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时,认为国与国之间应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方式,基本指明了国与国间“一带一路”的战略发展方向。  从国内来看,“一带一路”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世界经济不均衡、发展格局日益强化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情形下,统筹国内区域发展,实现东部经济发展能力持续增强,西部经济实力不断扩大的战略选择。  总体来讲,“一带一路”是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如何更好地实施,还面临诸多挑战和潜在风险。  2 “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钢铁“走出去”的机遇  “一带一路”对我国钢铁“走出去”的机遇主要表现在资源开发、优势产业转移、贸易争端解决、技术和装备输出等方面。  2.1 资源开发  “一带一路”沿线一些国家铁矿资源十分丰富,但铁矿作为,对交通运输条件要求高,一些国家现有交通条件不能满足运输需求,导致铁矿开发缓慢。  “一带一路”明确指出要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这将对开发这些国家的铁矿资源带来机遇;“一带一路”还将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这也将为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铁矿开发提供金融支持;“一带一路”还提出以人文交流为纽带,这将加深中国对沿线国家文化、习俗的了解,有利于中国企业到国外进行工程项目建设及运营。  2.2 优势产业转移  “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钢铁生产成本较高、规模较小,而且基础设施条件普遍落后,“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必然带动铁路、公路、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会带来大量钢铁需求。  钢材、水泥、玻璃等在国内已属产能过剩行业,但在世界上还是短缺的,“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改善基础设施是必然需要,因此可以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利用当地巨大市场需求,将国内过剩产能转移到海外去,把已经固化产能变成新的投资。  2.3 钢材贸易争端解决  近年来,包括、欧盟以及东盟等国频频对中国的钢铁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2014年共有22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共计97起,涉案金额达104.9亿美元。其中,涉及钢铁和钢铁类产品案件最多,全年累计27起,占贸易摩擦案件总量的27.8%;涉案金额23.2亿美元,占总涉案金额的22.1%。2015年上半年,共有20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钢铁行业发生贸易摩擦59起,涉及钢筋、镀板、热轧钢板、无缝钢管等各个种类的钢铁产品。  2014年中国钢材出口总量创历史新高,达9738万吨,但也仅占钢材产量的10%,未来出口压力巨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钢材净进口国占70%以上,是我国钢材出口的重要目标市场。除钢材直接出口外,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建设,将带动钢材间接出口。  据估计,每亿元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大约能够拉动钢材需求0.33万吨,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涉及高铁2.6万公里,需要消耗约8580万吨钢材。此外,能源产业链建设将会带来大量油气管钢材需求。  2.4 技术和装备输出  “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是打造能源通道,必然带动铁路、公路、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能源基础设施相关的燃煤、燃气设备出口,工程基建需求将在国际市场放大。在油气管道建设上,我国已经形成西北、西南、东北、海上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包括中俄、中亚天然气管道,中缅油气管道、海上进口通道。  重大装备“走出去”,高铁与核电又是“当仁不让”的主角。整合行业资源,采取合资、公私合营等投资运营方式,为有需求的国家提供工程设计咨询、施工建设、装备供应、运营维护等全方位服务。  3 “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钢材需求分析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尚无明确说法,根据和统计,共选定71个国家,包括东北亚5国、中亚5国、独联体6国、中东欧17国、东南亚11国、南亚8国、西亚北非16国以及太平洋沿岸3国。  根据国际钢协2014年统计年报,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钢材净进口量、市场需求量(大于50万吨)和人均钢材消费量数据进行分析,梳理出31个具有钢材消费潜力的国家,并按照钢材市场规模进行排序。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和世界银行《2015年全球经商环境报告》,对上述31个具有钢材消费潜力的国家分别在政府工作效率、基础设施、教育水平、宏观经济环境、营商环境、科技水平、技术创新等十个方面进行加权评分,综合计算出上述国家的投资指数,并对可投资的国家进行排序。  “一带一路”战略主要包括中蒙俄经济带、新亚欧陆桥经济带、中国-南亚-西亚经济带、海上战略堡垒等四条线路。根据沿线国家的2013年钢材净进口量、市场需求量和人均消费量数据整理分析,对梳理出的31个具有钢材消费潜力的国家进行排序(见表1)。  从市场规模来看,31个国家的市场需求量共计2.55亿吨。其中,需求量超过1000万吨的国家有8个,分别是印度、泰国、伊朗、印尼、沙特、越南、马来西亚和波兰,占市场总需求量的72.9%。市场规模最大的国家是印度,需求量为8143万吨,占市场总需求量的31.9%。  从人均钢材消费量来看,消费量超过300千克/人的国家有7个,分别是阿联酋、捷克、、阿曼、沙特、马来西亚和以色列。剩余24个国家中,消费量在100-300千克/人的国家有13个,分别是波兰、泰国、、哈萨克斯坦、伊朗、黎巴嫩、约旦、克罗地亚、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越南、老挝和伊拉克。根据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经验,当一个国家人均钢材消费量超过100千克时,将进入工业化阶段,钢材需求激增,具有较大的钢材消费潜力。  从净进口量来看,31个国家的净进口量共计7660万吨。其中,净进口量超过200万吨的国家有12个,分别是泰国、印尼、沙特、阿联酋、马来西亚、伊拉克、、波兰、伊朗、孟加拉国、以色列和巴基斯坦,占市场总净进口量的83.1%。泰国和印尼净进口量分别是1436万吨和1164万吨,分别位居前两位。  从各国投资环境看,以下国家投资钢铁项目可予以重点关注:马来西亚、沙特、泰国、哈萨克斯坦、印尼、、越南等国。从投资指数看,需求超过1000万吨的国家中,印度(指数排序第17位)、泰国(第9位)、伊朗(第22位)、印尼(第10位)、沙特(第4位)、越南(第18位)、马来西亚(第3位)和波兰(第13位)值得关注。  4 我国钢铁“走出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钢铁“走出去”主要体现在铁矿资源开发、海外建厂和钢材出口三个方面。  4.1 “走出去”现状  第一,资源开发。近年来,由于国内资源无法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国内企业加大了“走出去”进行资源开发的步伐。据统计,年中国各类企业海外铁矿权益投资累计超过250亿美元,参与了至少35个大型海外铁矿项目的勘探、设计和建设。  截至2014年,中方涉矿项目探明和控制储量约为980亿吨,获得规划权益矿产能合计2.77亿吨左右,占参与项目成品矿总产能5.26亿吨的52.67%。2014年,中国海外权益矿产量7300万吨左右,仅占全年进口量的8%左右。而日本每年海外权益进口铁矿约7400万吨,占其全年进口铁矿量50%-60%,相比之下,中国差距巨大。  第二,海外建厂。我国钢铁企业海外之路,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没有停止。我国钢铁海外投资项目的特点是:单独工序钢铁项目多,全流程项目少;海外钢铁冶炼项目多配套矿山资源开发;拟投资项目多,实施困难大,搁浅多(见表2)。  第三,钢材出口。2014年,我国出口钢材9378万吨,同比增长50%,创历年新高。2015年上半年,我国出口钢材5251.9万吨,同比增长27.87%,预计2015年我国出口钢材有望突破1亿吨。  从出口目的区域来看,亚洲6318万吨,占67.4%;欧洲883万吨,占9.4%;北美洲719万吨,占7.7%;非洲691万吨,占7.4%;南美洲687万吨,占7.3%;大洋洲79万吨,占0.8%。  从出口目的国来看,2014年我国出口钢材超过200万吨的国家13个,占出口总量的57.8%。、越南、菲律宾、印度、泰国位列前五位,分别占出口量的13.8%、7.1%、5.1%、4.1%和3.9%。  从出口品种来看,以板材、棒为主,其中:板材出口4367万吨,占46.6%;棒线材出口3086万吨,占32.9%;管材出口1006万吨,占10.7%;角型钢出口460万吨,占4.9%;其他钢材出口459万吨,占4.9%。  4.2 “走出去”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企业“走出去”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具体问题如下:  一是缺乏海外投资经验,对国外政策和投资环境了解不够。钢铁厂建设和矿产资源开发是一项持久、艰苦而科学的工作,切忌不顾主客观条件一哄而上,盲目投资。  二是缺乏总体战略。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很高,但从全局看缺少统一规划,导致各企业多头对外,互不沟通,独立行动,不但影响中方形象,更使整体利益受损。  三是控股欲望过强,片面追求独资或控股。中资企业追求对合作企业的“话语权”是必要的,但全部独资或绝对控股不仅加大投资成本,而且不利于分担风险。  四是投资方式单一,仍以直接要素投入为主,资本运作较少。目前“走出去”主要方式是设立独资公司或合资公司,以资金、设备、原材料等直接要素投入为主,而兼并收购、控股境外企业等以资本运作方式为主的投资较少。  五是高级人才缺乏,综合素质较低,缺少从事境外投资所必备的――既有专门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能,又通晓国际商务惯例、国际营销知识和外语水平高的跨国经营高级管理人才。  5 “走出去”面临的风险和应对策略  5.1 面临的风险  尽管我国企业“走出去”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教训也很深刻,必须充分认识到“走出去”的风险。  一是政治风险。该风险有突发性、强制性和难以获得补偿的特点,在中国海外投资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企业难以应对;此外,该风险甚至可能威胁“走出去”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二是法律风险。东道国的法律政策规范并制约着项目的每一步进展;相对于法律政策给予的优惠承诺,其连续性、稳定性更为重要;此外,一些欠发达国家,经常会出现“没钱就走不动道”现象。  三是劳工风险。部分国家强大的工会组织以及倾向明显的劳工保护政策,使中国矿业海外投资项目的推进步履维艰,如限制外国劳工、劳工最低福利标准制定等。  四是环保风险。要强化环保意识,许多国家环境保护门槛日益提高,造成投资项目运营成本增加,另外环保审批也费时费力,影响项目建设进度。  五是文化融入风险。由于中国与项目所在国文化差异,可能导致项目在当地社区受到排挤等,影响项目安全、稳定建设及运营。  六是项目自身条件风险。许多企业在选择投资项目上不重视前期尽职调查,导致后续项目推进时产生一系列问题。如一些铁矿项目,资源条件与最初了解的情况相差很大,造成生产成本上升;还有一些项目选择时,只考察了项目本身条件,而没有关注项目配套的供水、供电、运输等条件,造成后续项目推进困难。  5.2 应对策略  第一,项目条件与政治环境相结合。投资者需结合项目条件,并充分考虑所在地的政治环境是否稳定、与中国外交关系是否良好等因素。  第二,政府和企业“分工与协作”。主要指政府和企业(国企)需要分开,企业运作应更加市场化。  第三,充分的尽职调查与恰当商业模式相结合。尽职调查应涵盖政治立法体制、外商投资法律政策、环保政策、社区劳工等方面;典型商业模式包括首先在境内组建合资合作投资主体,然后境外资本运作收购矿业公司或直接购买矿权。  第四,本土化原则。劳动用工、合作伙伴本土化,收购中留住关键的本地业务能力、本地团队及客户等。  第五,注重履行社会责任。融入社区、注重环保、依法纳税、参与慈善公益事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  第六,加强软实力建设。企业“走出去”,不缺资金,缺的是团队、经验和渠道。  6 结论和建议  6.1 “走出去”的关注重点  综合分析“一带一路”沿线31个国家钢材需求量、人均消费量、净进口量和投资指数相关数据,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时,可重点关注以下10个国家的钢铁项目(见表3)。  根据2013年钢材进口量排名前30位国家排序,并考虑国家钢材出口政策导向,结合排名前30位国家的分品种进口情况,建议重点开拓出口的国家为:韩国、泰国、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伊朗等10个出口国。  6.2 “走出去”的建议  钢铁企业“走出去”需要更新观念,以现代化的视野、本土化的运作、国际化的标准来实现多元化的输出;创新模式,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包括股权合作,矿权合作,需要灵活管理,派人参与或授权对方;加强合作,包括中资和外资企业合作,国有和民营企业合作,钢企和相关企业,包括金融、海运、港口等合作。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同样也有相当多的历史纠葛。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存在着多个大国的利益切割,介入俄、美国和欧洲在中亚、南亚的势力范围。因此,要加强研究选择方案。钢铁企业“走出去”应以合资为主,其次考虑跨国并购和战略联盟。合资有利于企业快速熟悉环境,有效降低经营风险。跨国并购可利用已有经营网络和社会关系,降低管理难度和经营风险,学习到较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战略联盟有利于开拓新市场、提高行业地位、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  对于国内的大多数企业来说,由于与境外市场直接接触的机会较少,信息较闭塞,因此虽然很多企业有“走出去”的愿望,但由于缺乏对境外市场情况的详细了解,无法付诸实施;一些已经“走出去”的企业也出现了因为不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和经营规范,导致海外项目进展不理想的情况发生。对此,我国企业应充分借助各类中介咨询机构的沟通联络桥梁作用,及时了解所需国家和地区的各类信息,降低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  6.3 小结  “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钢铁企业“走出去”带来巨大的机遇,但如何落实仍需结合投资国的宏观环境和项目的具体条件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综合考量,而且“走出去”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企业需要更新观念、创新模式、加强合作,用现代化的视野、本土化的运作、国际化的标准来实施,才能实现多元化的输出,最终达到企业、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多方共赢。
(责任编辑:HN666)
期货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策划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一钢铁与一带一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