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工业设计专业排名如何开展自己在美术馆的工作

工业设计_人大经济论坛
您的位置:
工业设计专业课程
工业设计专业主要课程:  力学、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工业美术、造型设计基础、工程材料、人机工程学、心理学、计算机辅助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工业设计专业主要实践课程:  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程:  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人机工程等等。中后期的专业课有视觉传达、环境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照明设计、摄影,还有金工实习、木工实习。
工业设计史,设计理论,绿色设计等等。
工业设计专业主干课程:  设计素描、色彩设计、造型艺术;工程制图、工程力学、电工电子学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平面设计、立体设计、产品三维形态设计、多媒体设计表达;设计思维与战略、三维图形学、技术美学;现代工业设计方法学、产品计划与价值分析、产品创新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人机工程学、工业产品设计。
写在前面的话:这是教学博客里设计心理学参考书的书目,感觉对学设计的都有一些帮助,所以也放到这里,和大家分享。都是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
图书推荐包括三部分,一部分是设计心理学专业书籍,与课堂所讲述内容相关,通过此部分的阅读加深课堂学习认识;一部分是消费者行为学专业书籍,是与设计心理学紧密联系的专业书籍,帮助扩展专业知识,更好的理解和学习本课程;另一部分是心理学书籍,主要是为对心理学科感兴趣的同学准备。每本书提供书名、作者、出版社,方便同学们借阅购买,书名后提供简单的介绍,为学生选择提供参考。
设计心理学书籍:
设计心理学 李彬彬编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这本书算是国内最早关于设计心理学的专著了,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教授李彬彬老师编写。论文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与工业设计相结合。并且有许多作者实际的案例与科研项目相结合,尽管编写时间很长了,但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关于消费满意度调查的方法与实践,是学生应该参考学习的。
设计效果心理评价 李彬彬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这本书是李彬彬教授把对于消费满意度调查的方法单独拿出来撰写的专著,对于想从事相关研究的同学和从业者提供了详细的解决方案,建议同学们在最后的用户研报告上多加参考。
设计心理学 赵江洪编著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赵江洪是湖南大学设计学院的教授,这本书是从应用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的角度编写的,除了提到部分消费者心理的内容外,还有一大部分个体心理学与审美创意的内容,书不厚,适合同学们学习。
艺术设计心理学 柳沙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柳沙是中国农业大学的教师,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从李砚祖。这本书是根据她的博士论文改变而成,个人认为是对设计心理学总结概括比较全面的一本著作。但是对于同学们来说有些内容比较深,不过还是建议大家作为参考借阅。
工业设计心理学 李乐山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乐山教授是西安交通大学工业设计系的主任,曾获德国的设计学博士学位(世界第一个设计学博士生),他的书治学很严谨,但是也是从实验心理学角度出版研究内容较多,建议作为参考书,对工业设计感兴趣,想深入研究的同学推荐阅读。
好用型设计 唐纳德诺曼著 中信出版社
唐纳德诺曼是美国的认知心理学家,这本书初译叫做设计心理学,第二版的译名相对更准确些。书写的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距离都是日常事物,可以激发同学们对产品设计基本问题的深入思考。尽管已经出版二十多年,但是对设计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情感化设计 唐纳德诺曼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继好用型设计之后的另一本著作,研究了理性之外的感性环节,建议大家阅读。延续了第一本书的幽默风格,两本书结合起来会对设计产品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设计心理学 张成忠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写作时间比较晚,举例比较新,适合教学与学生阅读,最后的产品设计心理分析,正好适合同学们阅读与完成作业。
消费者行为学书籍:
消费者行为学——中国消费者透视 卢泰宏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卢泰宏教授是中山大学的老师,一直从事消费行为学的研究,这本书是他根据他的中国消费者行为报告改编而成,个人认为是将消费者行为学基本理论本土化的优秀著作。将基本理论与中国消费者特点结合,讲授知识到位、实用。强烈推荐同学们阅读
消费者行为学 迈克尔·R·所罗门 卢泰宏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这本著作是卢泰宏与迈克尔·R·所罗门合著,在迈克尔·R·所罗门教授的经典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中国内容编写而成,本书内容全面、详尽,排版清晰明确。很适合同学们学习阅读参考。
心理学书籍:
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 库恩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这本书个人认为是心理学专业最好的学习书籍,不仅适合心理学专业学生作为心理学概论课学习,也适合心理学爱好者学习使用。本书开始介绍了最佳的读书学习方法,图书里面包括了心理学的所有分支内容,每一部分讲解都有大量实例配合,讲解通俗易懂。后面有学习参考试题。
心理学与生活 理查德·格里格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这本书很多学校都作为心理学专业入门书籍,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同样也具有实例多,易读的特点,但个人认为不如心理学导论。但也适合参考使用。
登天的感觉 岳晓东 上海人民出版社
岳晓东是香港城市学院的心理学教授,是国内第一个获得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的学者,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这本书是他的对他在哈佛大学做心理咨询工作中遇到真实案例的一本纪实,在每个案例后面提纲式的介绍了心理咨询流派。个人感觉这本书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对心理学流派的学习都很有帮助。
西安工程大学2014年工业设计工程专业报考特殊要求_西安工程大学
报考我校工业设计工程(专业代码085237)专业特殊要求
相关考生:
报考我校085237工业设计工程专业考生参加《专业基础综合》科目(代码:337)考试需自己携带绘画工具,画草图和效果图。
西安工程大学研招办
在全球化浪潮de今天,在世界设计强国之列,只要日本代表了东方文化特征,而日本de民族文化来源于中国,并遭到朝鲜文化de影响。第贰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仅用了伍十年时间就从战争de废墟中站立起来,并且成为了世界上设计最有影响力de国度之壹。日本de产品设计从模拟开端,然后疾速吸收和改良,并分离本人民族特征构成共同de设计作风,它de构成缘由与日本传统美学观念shi密不可分de。
1 日本传统美学观
日本shi壹个地形狭长de岛国,疆土面积非常有限且多为山地,其自然资源十分稀缺,加之处于火山地震活泼地带de天文位置,招致日本de生存空间比拟狭小,这种特殊de天文环境致使日本文化构成了既排挤又吸收其他文化de特殊性。因而日本de传统美学观也天生de与众不同。
日本民族十分擅长学习其他文化de精华,日本文化shi壹个大熔炉,当日本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相碰撞时,首先认真虚心肠学习,然后有选择地吸收,并分离本身现状成为独有de交融文化。日本de神道学来源于中国de“禅学”,中国de禅注重内心de涵养,属于肉体层面de,而日本经过学习之后开展为神道学,在注重肉体涵养de同时把它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更注重适用,比方日本de茶道、花道、武士道等。日本文化de这种折中特性对日本de开展起到至关重要de作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遭到了西方文化de洗礼,在东西文化de对立中找到了均衡点,在这壹过程当中日本所表现出来de学习和信息积聚才能shi相当惊人de。
自古以来,日本阅历过无数次de自然灾祸和资源短缺de洗礼,日自己明晰地认识到自然环境de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构成了尊重自然、崇尚自然de传统美德。他们以为自然界充溢了睿智,自然界de美才shi真正de美,人们只要汲取自然界de睿智,尊重自然规律并依照规律办事才干更好地生存。这与西方理性,主张个人de思想完整不同。
1.3简单意象
日自己在长期de生活中养成了俭朴、节约de生活习气,加之中国禅文化de影响,逐步构成了空灵、虚无de美学思想,也就shi对“无”de追求。这里de“无”不shi壹无一切,而shi“无中生有”,从深层次来感悟“无”de含义。正由于容器shi“空”de,才干珍藏东西,这样就其可能性来说,十分丰厚,壹无一切之中蕴涵一切,发人深省。日本de这种美学观与我国庄子无为de哲学思想有异曲同工之效。
在亚洲de其他国度,自古就对复杂烦琐de装饰情有独钟。日本却恰恰相反,考究简单、朴素,这起初shi为了节约资源,所以要使“物尽其用”,回绝壹切de糜费。但shi,短少装饰de物体如何来表现美感呢?日自己从禅宗中悟出了壹些道理,即返璞归真才shi更高层次de美,他们常常不把物体表现得尽善尽美,而需求经过人de心灵来感受物体,让外表看来空荡荡de壹物却能表现出“此时无声胜有声”de境地。
2 日本现代工业设计浸透着日本传统美学思想
日自己把工业设计de对象称为“道具”,日语de“道具”壹词,按字面意义了解就shi“道途上具有de用具”也就shi通往way of lifede用具,包括佛道之具、武士道之具、茶道之具等。这壹说法自身就浸透着日本de传统文化,当然,在日本de现代工业设计中,传统美学de运用无处不在。
2.1中西兼并de学习形式
日本审美认识中激烈de自然观决议了日本在工业消费de同时统筹对环境de维护,以最小de能耗发挥物de最大成效,即经过技术改造来降低能源de耗费,而日本文化中de折中性则为这种改造提供了最有效de办法——学习。
从1973年de石油危机殃及日本开端,政府对有限资源停止深思,认识到必需竭尽全力停止技术改造,于shi从模拟开端学习西方de先进技术。第贰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采取了“双轨制”de战略,在国外市场采用西方de形式设计产品,在国内市场则采用日本de传统形式来设计产品,经过短暂de低潮期后,日本de工业设计逐步构成了本人de特征,最终成为优质产品de同义词。
2.2极简de设计办法
日本de现代工业产品设计向来简单明了,经常用简单de方式表现了丰厚de内涵。“无印良品”shi日本de知名品牌之壹,也shi最能表现极简主义de设计办法。面对当前世界品牌剧烈竞争de现状,“无印良品”却反其道而行之,它淡化品牌认识,用简单、自然、憨厚de产品形象来诠释品牌de内涵。“无印良品”de开创人田中光壹先生对日本de传统美学思想有着深入de了解,其品牌发明了壹种全新de生活方式,即有品位地生活。这种追求极简质朴de设计理念正shi来源于日本追求简单意象de传统美学观。
在极简主义de设计办法指导下,“无印良品”在简化外型de同时,消费de本钱自然也就降低了,这样又shi对自然资源de壹种维护。这种与生俱来de美学观与现代主义“少即shi多”de设计理念几乎就shi异曲同工,这就不难解释日本de现代设计为何可以疾速与世界接轨,并构成本人共同de作风。
如图1所示,这款无印良品deCD播放器在外型上简单到了无以复加de地步,但shi其内涵却十分丰厚,它巧妙地借用排气扇de方式,当运用者壹拉下边de开关中间deCD就开端旋转了,于shi声音仿佛shi从播放器里“吹”了出来,运用者就像感受拂面de春风壹样享用着音乐。如图2所示,这shi无印良品桌椅设计,方式也shi极端简单,但shi给人de觉得却十分俗气。
2.3朴素de颜色
日本de产品设计颜色质朴,多用简约朴素de颜色,既对立又统壹,使产品到达平和安静de觉得,其颜色de运用也相当精练,很注重与大自然de交融,在朴素de颜色背后蕴涵着深入de哲学考虑。比方日本国旗de颜色,从设计de角度来看还shi比拟有美感de,白色de背景与红色de太阳在颜色和面积上都十分简单朴素,但shi整体来看有极强de视觉冲击力。
2.4适用de功用
从日本武士用de剑能够看出日自己十分注重适用,中国de剑shi直de刺de功用强壹些而砍de功用弱壹些,中国de刀则只能用来砍,日本de剑把中国de刀和剑合贰为壹,既能刺又能砍,很适用。这也与日本特殊de天文环境要素shi分不开de,加之疆土资源极端有限,所以对“小”de崇尚构成了日自己de减少认识,即消费de产品尽可能de节约资源,日自己把这种减少认识运用于产品设计,擅长追求在更小de方式上集成更多de功用,这就构成了壹种轻快、小巧、亲切de设计作风。20世纪70年代,日本设计界以至提出“小既shi美”de口号,对“小”de追求,使其养成壹种对自然资源de危机感,降低本钱、节约资料成为日本产品设计de重要特性。例如世界上第壹款随身听shi由Sony公司于1979年研发出来deWalkman便携磁带播放器(图3),标志着便携式音乐理念de降生,该产品有体积小、便当携带、操作简单等优点。
日本de现代工业设计吸取了传统美学de精髓,并把它运用得熟能生巧,所以日本de工业设计用短短几十年de时间走完了西方近壹个世纪de开展进程,并构成了共同de日本作风。在当今经济全球化de形势下,工业设计关于中国经济de持续开展来说shi至关重要de,而中国当前de工业设计还存在诸多问题,简单de剽窃和模拟比拟普遍。而日本在吸收外来文化de同时,愈加激烈de认识到发扬本民族文化传统de重要性,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找到了壹条合适本国设计文化开展de道路,这shi值得我们考虑和学习de。&&&&&&&&&&&&
工业设计须实现三次跨越_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 iPadde胜利进壹步考证了著名工业设计师阿米特de壹句话:“苹果巨大de奉献在于它证明你能经过贩卖情感而成为亿万富翁,证明设计也shi壹种有效de商业形式。”苹果de产品壹直以极简de作风让众人倾倒,它de产品特性能够说大局部来自史蒂夫·乔布斯de奉献——他将设计置于比技术更高de位置上。设计壹款新产品前,乔布斯从不做市场调查,由于他以为,壹个巨大de公司,不shi市场需求什么,就制造什么,而shi公司制造什么,市场需求什么。
设计为王?
业界普遍存在壹个观念:iPadde胜利并不shi它具备什么新de技术,而shi它将以前de技术汇合了起来。木马设计公司开创人丁伟以为,这恰恰表现了工业设计de魅力,除了苹果之外,大多数平板电脑采用Android系统,在内容日益同质化de今天,设计被越来越多de平板电脑厂商看做shi企业利润增长de原动力。关于他们来说,设计曾经远不shi简单de颜色和外形de变化,而被赋予个性化、时髦化、生活化等不同含义。
以往de设计理论主要关注两类创新,壹类由技术推进,壹类由市场拉动。苹果则选择走第叁条路。其团队在产品和效劳方面de创新不shi来自于市场,而shi为了发明新de市场,采购新de设计概念。乔布斯可谓这壹类创新de鼻祖。实践上,苹果历来没有真正创造过全新de产品,但它总能推翻前人de认知和经历。关于壹贯de“拿来主义”,乔布斯援用毕加索de话解释:“优秀de艺术家模拟他人de作品,而巨大de艺术家则窃取他人作品中de精华。”
iPad开启了平板电脑序幕,但是也将平板电脑de产品形态定义为壹个只具有屏幕de家伙。简单de产品形态似乎将平板电脑带入壹个设计窘境:除了材质、颜色、大小上de改动,平板电脑还能融入几工业设计元素?
丁伟表示:“我们要对设计de概念有全新de认识。传统de设计可能仅限于完成外观和材质de搭配,但壹个越来越明晰de脉络证明,我们不能把设计仅限制在产品形态上。对苹果来说,iPad并不shi仅仅从产品外观停止设计,而shi将软件和硬件分离。随着产品设计越来越从硬件走向软件,传统设计师角色也发作变化。壹个产品从设计到消费,从概念到实体,假如能将产品de软件和硬件很好地集成起来,那么该产品de开展空间还shi很大de。”
设计de壹大趋向shi人和产品越来越交融。“目前设计要完成de最大目的shi使产品能感知生命。比方,用手指去触碰电脑屏幕。从鼠标操作到用手触碰,实践上shi产品和人之间de壹种交互过程。举壹个例子:有壹些医疗公司de产品装置了传感器,经过传感器,产品能够感知到运用者de运用企图。人和产品de交互越来越严密shi将来平板电脑de开展方向。当然,人和产品关系de变化需求技术支撑。”丁伟表示。
壹切从需求动身
乔布斯具备特殊de洞察力。他擅长超前开掘消费者de潜认识需求,有人说他de想法经常抢先行业好几年。他曾援用福特汽车公司开创人亨利·福特de话阐明预见力de重要:“假如我们在汽车时期早期讯问客户有何需求,很多人可能都会答复他要壹匹跑得更快de马。”
乔布斯看到了壹个趋向——应用更轻巧de安装来替代个人电脑完成上网等任务。消费者对轻巧和个性有迫切需求,看准这壹需求,乔布斯才勇于让公司在传统电脑产品之外,先后推出多款轻巧时髦产品。从iPod到iPhone,再至iPad,乔布斯指导苹果公司停止转型。
“汽车还未面世之前,消费者希望具有壹匹更快de马,他们并没有预测到将来会有汽车这样壹种产品。”丁伟以为,“不论设计什么产品,设计思想方式总shi不变de。”他总结设计de两种思想方式:壹种shi依据消费者de需求停止设计,另壹种依据天才设计师de想象停止设计。
在后壹种设计思想方式中,设计师固然没有调研,但shi在其对产业de考虑中,曾经包含很多外部信息。归根结底,设计灵感源自于对万物de感知,只不过感受de方式不同。“即便没有调研过消费者de需求,设计师de很多察看和体验也shi基于对生活de了解。”丁伟说。
产品开发壹般有两个目的:终极目的shi为了满足用户de需求,直接目的shi商业需求。实践上,平板电脑de降生也shi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de需求,而它之所以获得胜利,壹局部de缘由shi它正处在壹个成熟de开展阶段。
在苹果之前,英特尔、微软等壹些企业也开发过平板电脑。固然当时用户也有这个需求,但shi当时de技术程度没有到达应有程度。
壹定水平上说,苹果公司de开展形式推翻了人们传统上de认知。壹款产品假如做到极致,就会推翻其他产品,不可防止地,这款产品从开发体系上也需求对传统开发体系提出应战。“从设计思绪上讲,产业处于不时开展当中。从产业开展历史角度看,不论平板电脑还shi笔记本电脑,它们de开展脉络还shi很明晰de——产品开发逐步从推翻走向交融。”
设计和消费de鸿沟
“设计自身就能够产生商业价值,而且价值de产生不依赖于现有de制造企业。新de制造反动让消费流程愈加向设计流程靠拢,将对产品de壹些想法经过数字化de手腕完成,这种完成方式目前曾经有很多胜利de案例,特别shi在服装时髦范畴。目前,在工业制造范畴,大多数企业也shi在逐渐向商业价值和设计价值交融de方向转变。”丁伟表示。
设计类企业跟制造类企业有很大区别,直到今天,兴旺国度也没有呈现范围很大de设计公司,由于设计业务有其共同性。由于设计首先代表deshi差别性,设计者对差别性de大量复制,势必会形成设计de相同,而相同将会使设计de价值渐渐地衰退。
当然,还应留意deshi,工业设计de逻辑跟企业消费制造de逻辑shi不壹样de——设计可能从壹个灵感开端,进而开发;而企业消费则shi肯定开发某壹款产品后,才开端停止产品规划、设计。每年,国内外de电脑设计大赛会有很多,也产生了很多优秀创意产品,但可以量化消费de并不多。如何才干让设计价值变成商业价值呢?
“通常状况下,工业设计师de壹些创意shi为理解决问题de。但shi从设计到消费要经过叁个阶段:产生可制造de创意,把创意变成创意资本,将创意资本停止买卖。在壹些设计竞赛中,很多选手有很多有创意de想法,但shi这些想法在技术上shi否可以完成,技术上可以完成de想法如何转换为学问产权,这些问题shi大局部大赛主办方所不思索de,目前大赛还shi定位在创意de产生阶段。”丁伟说。
丁伟屡次担任第叁届“昆山杯”中国笔记本·平板电脑设计评选大赛de评委。在他看来,完成这叁个阶段de跨跃,shi目前壹些设计竞赛应该需求思索de事情。&&&&&&&&&&&&
工科工业设计教育中审美教育问题初探_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
——(中国)陈虹
以工科生为生源而进行的工业设计教育,是当代工业设计教育的重要的方向之一。在工业设计教育和现代社会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在目前,中国大量缺乏工业设计方面的人才,而又拥有具有相当实力的理工科和综合性大学,这就为工业设计教育的普及、发展和提高提供了温润的土壤。
环顾一下目前我国的工科工业设计教育,从面上看,教学体系、培养方向、课程设置都是根据工科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十分合理,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审美方面依然眼低手低、这无论是在校生还是本科生,大量反馈信息表明,这一情况的存在,己成了工科工业设计教育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工业设计教育的职能
我国工业设计教育所面临的职能问题究其渊源是我国教育所面临的职能问题。同样是知识分子,在国外,数量要比我国大得多(发达国家),且分散在众多领域,无所谓特殊阶层,而在国内却形成为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阶层,原因就在于国内外教育职能的不同。
大专院校的教育分为两个层次:普及型教育和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教育。
工业设计教育亦是如此,国外比例最大的是普及型工业设计教育,所以其教学体系也必然是与之相适应的,而我国则不同。近年来,所施行的工业设计教育体系绝大多数是引进的。大多是由包豪斯体系演变而来的,是较典型的普及型,然而,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即我国绝大多数院校都是被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基地,这不仅仅是形成特殊的知识分子阶层的原因所在,也是我国工业设计教育中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正是由于教育职能的特殊性,形成了教育的特殊,形成了师生观念的特殊性。当然,这不是新中国教育的必然产物,而是几千年封建社会的观念在现代人的意识和教育机制中留下的烙印。
其实,大学只不过是人生的一驿站,而不应被作为区分才与非才,高与低的界线。大学教育的职能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棗综合思维能力,而不仅仅是技术思维能力,这是由大学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大学时期是学生由中学进入社会的过渡时期,是世界观真正趋向成熟的时期。学生在大学只短短几年,但毕业后还要生活几十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对人的一生,还有什么比建立世界观更重要的学习呢?然而,目前大多数院校缺乏这样的引导机制,两年技术基础知识,一年专业基础知识,一年专业知识,学校更多的只是传授限定了的技术知识、专业知识,这样的学生将来对技术发展或许是有利的。但对整个纷繁复杂的社会的发展是无利可言的。国外教育界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采取普及型教育为主的方式,取得了成功。我国一些院校的改革也初见成效。
所以工业设计教育的重要职能也同样是以普及型为主,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这才是使他们今后受用无穷的,也是真正推进我国工业设计教育之举。
工科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优势在于具有良好的聚集型思维能力,发散型思维能力则显不足,所以工科工业设计教育的责任在于培养学生发散型思维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发掘他们潜在艺术理解力和创造力,并使之得以充分发挥,这也是加强工科工业设计教育中审美教育的目的所在。
二、我国工业设计人员所需的知识结构
作为工业设计师,根据其作用、地位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领导设计思潮型
(二)协调型
(三)具体设计型
毕业生走上社会最重要的是从事二、三类工作,最多的为第三类工作。这两类工作最需要的是,造型能力和功能实现能力,而功能实现能力在学校期间只能得以有限的培养,因为学校只能就少数对象的设计从方法上进行指导,更多的要到实践中日益积累。所以,学校中更多地是注重造型能力的培养。这其实就是审美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这又是工科类工业设计学生所欠缺的,可见加强工科工业设计教育中审美教育的必要。
三、具体建议
总的原则:先从眼入手,先眼高后手高,即先注重提高审美的能力,同时逐步加强动手能力。
1.改变视点
会画的未必懂艺术,而美术基础薄弱的也同样具有艺术理解力和创造力。对工科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在制定教学大纲、安排课程、进行教学时,首先应进行的是设计思维的启蒙教育,而不是绘画的基础技能训练。不应把他们看成不会画画就不懂艺术,而只进行绘画启蒙教育,应充分调动他们潜在的创造力。
2.改善基础绘画及三大构成教学
无论在进行基础绘画还是三大构成课教学时,让学生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他所想表现的东西,而教学则是向他们传授一些最基本的法则,帮助他们对一些要素进行分析、思考、综合,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培养广泛的造型能力,这样,“学生将超越绘画的界线,但要通过那些法则,引导他们进入综合制作活动”(康定斯基)。
例:对工科生进行立体构成教育的体会(某一作业)。告诉学生的是构成的本质意义,而不是形式,不是要求他们按死板的形式完成作业。
3.改善其他科目的教学
作为中国的工业设计人员必然存在中国的文化背景问题,因而在进行工科工业设计教育的审美教育时,不仅要灌输艺术的审美思想,同时还有文化审美意识。
在整个教学期间,始终连续地灌输艺术与文化意识,将其渗透到专业教育及辅助教学中,使学生能在这种从始而终的氛围中强化审美能力的培养,形成独特的设计思维,为以后奠定坚实的基础。
英国的工业设计教育_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英国)C·佛瑞林
什么教设计:脑、心、手
本次国际会议的两个主要议题:即设计的生产者,也就是设计师的教育问题以及消费者的教育问题,这是英国设计教育界至少154年来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因为早在1937年秋,英国政府就创办了第一所设计学校。从那时起,就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最有效地教育好工业设计师”,二是“如何最有效地教育好消费者,让他们懂得怎样去理解和欣赏设计师的工作。”而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也一直众说纷纭。有时,生产者会这样考虑:如果我们能创造出一流的设计,公众自然会欣赏,而消费者则那样认为:“如果产品没有市场,为何还要教育人们去生产呢?”因为会议允许的发言时间甚短,我不可能有154年的时间,亦或154分钟的时间来详细阐述,我差不多只有154秒种的时间可以利用,所队我将从设计教育三个最重要的方面人手,结合英国高等院校对18以上的设计专业学生所进行的教育,就英国围绕设计教育所展开的几次关键辩论作一概述。
脑的教育:脑的作用是从事研究。设计理论研究和对设计进行反思。
手的教育:手的作用是掌握工艺技能,接触材料,并亲自体验制作过程。
心的教育:心的作用是发挥设计师的个体创造精神,了解他将面临的社会文化发展趋势。
19世纪中叶,英国伟大的艺术和设计思想家J·鲁斯金(Ruskin)曾这样说过:以上这三方面的全面发展是塑造一个完美的设计师所不可缺少的。所以,他认为对年轻设计师的教育应该始终贯穿对脑、心、手的全面教育。
鲁斯金也曾写道:设计必须由最精巧的机械,即人类的双手来完成。至今我们没有设计出,以后也不可能设计出任何能象人类手指那样灵巧的机械。
最好的设计源于心,又融合了所有情感这种结合优于脑与情感的结合;而两者又分别优于手与情感的结合。如此造就出完整的人。
鲁斯金是在19世纪60年代写下以上这段话的。当时能为设计师所利用的技术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加之世界范围内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冲击极大地震撼了他,而且他写作的那个年代,对心理学、生理学、人类学以及文化理论等学科的研究还待展开,所以他企图将人类生活的各方面分开,而事实上,它们是互相联系,是不可分割的。手要受控于脑,而脑又受制于心。
因此,考虑到鲁斯金在写以上这段话所受的种种主客观限制,我们应该承认,他对脑、对手的认识在今天依然如其在维多利亚时代一样是值得考虑的,因为他为我们总结英国的设计教育发展史提供了依据,也更加能使我们深入地阐述本次会议的主题。
当国立设计学校即后来的皇家艺术学院于1837年,也就是154年前在伦敦创办时,它主要致力于对脑的教育。这一设计教育试验持续到将近1900年,并成为20世纪大多数“设计方法”运动的基础。
这一早期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是:设计是一门语言,如果你花费几年时间认真地学习并记住这门语言的语法规则,有一天你就能够应用它。因此,所有的学生一开始就要学习基本的几何图形,然后临摹书本或字典里各种建筑物的图样。如果幸运的话,他们可以继续临摹装在玻璃匣子里的一些物体各种用石膏仿制的著名雕刻作品模型、陶瓷砖瓦、金属碗等等。这些物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颇为关键的作用,因此教师们收集了众多的这类物品,最后挤满了房间,而不得不专门营造一处房屋来堆放它们,这就是如今的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写生或描绘运动的物体与临摹静态物体是互相对应的,因而被明令禁止,因为设计学校的创立者们认为,这类绘画活动能促使学生成为美术家,而维多利亚时代的每一位设计教育人员都知道(或至少自以为知道):美术与工业设计是截然不同的学科。
国立设计学校的观点是:教师应把年轻人培养成产业界,尤其是纺织业、陶瓷业和运输工具行业的设计师或装饰师。这是由于经济一度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乐观态度所致。设计教育人们相信,只要设计学校的学生学会了语法,也即学会了如何应用他们的头脑,他们就能够进入产业界,提高日常用品的外观质量。这一教育体系所缺乏的是“新颖性”、“自我表现力”以及“创造力”等观念,而它所竭力推崇的则是“体系”、“语法规则”、“方法”和“类型(或样本)”等字眼。当学校后来迁至伦敦南肯辛顿,也就是现在的所在地时)这一体系就逐渐被人们称作“南肯辛顿体系”。维多利亚时代的政府官员H·科尔爵士就是这一模式的缔造者,是他促使其成为英国每一所设计学校的参照模式,他同时又是英国铁路轨距标准化的确立者以及1851年英国第一届产品大展的策划者,所有这些都决非偶然,因为设计教育也期望能以某种标准来进行)19世纪70年代,这一教育体系远涉重洋,被引进加拿大和美国的马萨诸塞州。
我们把以上这种讲究规则、章法和组织的传统称为“标准化”传统,在获取信息有一定的技术保证前提下,它仍代表着一种可行的教育方法。例如:本世纪60年代的“系统设计方法”运动就是基本类似的假设,它企图把设计思维过程划分成明确的、通用的“几个步骤”,并把它们贯穿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去。年轻的设计师从抽象开始,经过中间几个步骤的学习,就可到达具象。
许多“设计研究”,就是采纳以上这种设计方法进行的。在涉及到产品的外形时,就运用符号学(符号语言)作为辅助工具,在涉及到视觉选择时,就应用计算机“形态语法”来协助完成。
从19世纪90年代,英国就有人开始反对以上这种教育体制。她们是一群教育工作者和设计师,试图把该体系对脑的训练转移到对手的训练上去。他们认为:如果“南肯辛顿体系”旨在全面教育学生,而事实上它只能完成一半任务的话,那么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大多数老师只能如此;而它是故意如此,那是注定要失败的。如果我们不能教授学生语法的用法,即怎么去做,我们就不能教语法。要懂得设计,我们就必须明白它是怎么产生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鲁斯金在阐述“完整的人”这一概念时所要表达的东西。
因此,在英国工艺运动以及莫里斯(Morris)和鲁斯金的学说影响下,出现了对设计实践的重新重视,尤其是对坛罐类容器、金属制品、家具及纺织品的制作工艺实践的重视。各设计学校不再像以往那样配备图书馆书架、画板或收集博物馆展品,代之以收藏诸如车轮、车床、锯床和织机的制作工艺技术。
另一方面,曾一度极受重视的设计和装饰规则被弃置一旁,设计教育的组织原则是建筑建筑理论和实践。1896年,英国著名的工艺美术设计师w·克瑞恩(Crane)出任皇家艺术学院的校长(就在这一年,学校由国立设计学校更名为现名)。他认为,既然“建筑是艺术之母”,它必定能激发设计灵感。因此伦敦中央学校和皇家艺术学院所开设的设计课程都要求所有一年级学生必须学习建筑史、建筑哲学和建筑绘画,同时还要学习有关书法的基础课程。然后他们才能从以下的四个专业中进行选择,它们是:
装饰壁画(设计学校将“装饰”二字从“壁画”前去掉,又是25年以后的事了)。
雕刻与造型
或设计(工艺)
这一教育体系依然非常缺乏像“新颖性”和、自我表现力“这些观念,而对“实践”、“动手即设计”、“工艺质量”、“技巧水平”等则给予高度重视。英国第一位设计学教授,W·R·利撒贝(Lethaby)提议在每所设计院校的大门上都要以最精美的字体刻上如下一句话:“no art that is only one person deep can be very good art”(只有一个之深的艺术决非好艺术)。这是一种注重设计和动手制作的传统,要求设计工作必须以传统为基础。有几次,利撒贝曾补充道,学生将能站在前代人的肩膀上(工作),但他们决不允许跳离前人的肩膀。这是对批量生产工业一贯的低质量、以及它所赖以生存的思想基础的挑战,因为只此一件的产品明显地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它注重的是重量,而不是数量。因此,如果学生花上3到4年时间,认真地思考一下传统,掌握一门技艺这是学徒制应用于课堂的方式。他们有一天就可以改变视觉环境的质量,不是通过模拟产业环境,而是确确实实地通过手工艺工场实践。以上是英国从19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50年代以至于60年代设计教育的基础。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德国的一些作者在他们有关设计的著作中介绍了英国的设计教育思想,从而成为格罗佩斯(Gropins)在包豪斯学院所进行的教学实验基础。例如:克瑞恩对建筑和壁画的重视以及利撒贝对基础设计课程的设置思想都被引人包豪斯学院基础课程的安排中。因此整个包豪斯的教学大纲融合了美术和工艺,我们称之为“批判”传统,因为它的思想核心意在对工业设计和工业组织进行评判。随着当今对环境的日益重视,以及对设计师社会责任感的要求提高,这种教育思想有回归的趋势。如今,设计课程中的手工艺制作练习一方面是为产业界制作模型,开展小规模的课题研究,或寻求新的材料合成方式;另一方面,则像画家或手工艺人一样,应用各种材料,制作只此一件的艺术或工艺精品,在因袭“边制作边设计”传统思想的学校里,以上两方面都是相当重要的。
到本世纪60年代,有许多人认为:这种“批判”传统由于继承了工艺传统,强调制作实践,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来表达他们自己的观念,而且,它也永远不能触及工业设计所面临的真正实质性问题,质量和数量问题, 所以当时就有人向英国政府递交了一系列报告,建议设计教育不仅要涉及脑、手,而且要更多地涉及对心的教育,它反对工艺美术哲学,由于后者过多地强调技巧和训练,并设想我们能够把心与手分开。因此,它提倡对思维和教育的重视。训练是不够的,设计师还要接受教育。至此,绘画、雕刻等美术类课程与所开设的设计类课程,如: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第一次被同时安排进教学大纲,组成课程的核心部分。这一教育思想的中心观点是:美术尤其是传统的画架绘画练习,能使设计师从中汲取营养,并鼓励设计师边画边思考或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判。此外,设计师还要学习几个重要阶段的艺术史,是设计教育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它鼓励“新颖性”、“自我表现”和“创造力”。画家兼音乐家 B·伊诺(Eno)认为该体系是“向未知的迈进”,艺术学校研究我们未知的世界。没有艺术的技术只能创造机器。如果说,维多利亚时代、学生们一度受到“保护”,以免受美术的诱惑;20世纪初,学生们则忙于制作只此一件,供家庭享用的艺术珍品;从60年代起,他们则受到鼓励,去探索新领域。因此艺术和设计教育成为个人探索新领域的过程,开始它可以在一定的范围或疆界内进行,后来,连这种界限也受到质疑美术逐渐脱离了画架和造型台;工艺课移向了美术馆;设计越来越注重意象,注重事物的外观表现方式以及产品在具体文化和市场背景下的表现。至于“组织”、“体系”以及“技巧”、“技能”、“工艺质量”观念则早已过时,没有市场了。
同时,设计课程日益专业化,并向新兴的咨询设计师行业靠拢。由于课程覆盖面日趋狭窄,教学方法也就更加灵活,从课堂集体教学转向个别指导。这种教学体系于50年代在皇家艺术学院发展起来,并迅速席卷整个英国设计教育界。我们称之为“表现”传统。它的核心思想是:提高学生发表自己独到见解、并善于实现个人见解的勇气。随着设计师作用的日益明显,当今社会对市场的重视以及对风格和造型的普遍追求心理,这种传统的冲击力也日益增大,最近才达到顶峰。它重视对心的教育,一是对个人创造力的重视,二是对当今文化和观赏艺术界发展状况的重视。
我比较赞同建筑师高迪(Gaudi)的观点,即新颖意味着重新探讨(事物)的起因,因此我想参考设计教育的三种传统——标准化、批判和表达,概括当今英国设计教育所面临的一些关键问题,以此作结,同时,我也将参考J·鲁斯金关于“完整的人”这一著名论断:
首先是脑。设计教育中理性研究,以及对设计实践的广泛指导意义的反思有何作用呢?在计算机信息化时代,法则当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严肃的批判的理解更是如此。我们必须打破所谓的“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区别,从而发展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和一处实践指导下的理论。目前,这两方面的研究都不够。我们的教学必须通过研究(指系统化研究,目的是获得可以交流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在设计开发中的应用来不断充实。
其次是手。设计实践如何才能最有效地贯穿到具体的设计课程中呢?是作为一种手工艺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从头到尾地参与呢?还是模拟产业环境这在微观技术的发展下是越来越有可能做到的,亦或对类似于雕刻等要求丰富视觉想象力的美术活动,进行全面教育,使日后学生能结合实践工作和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这方面的技能呢?这三种方法,尤其是第三种。在我看来,都有一定的意义。近年来,在与工业相关的项目或者利用工业技术的合作型项目中,对视觉想象力的要求有时是第二位的。这对学生是有益的,但是我们又必须记住,学生是为未来设计,而不是现在或过去,所以挑战意识是很重要的,而且未来的设计师不可能仅仅关心今天的产业界。
第三是心。忘掉维多利业时代的情调,想想设计不仅仅是针对事物而言的,它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这就意味着当代和未来的学生应不受风格概念的主宰,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下,感触时代的跳动脉博。作为学生,他们必须和美术家联系,就像一所大学里学语言的学生可能要与哲学系打交道一样。心的另一种含义,就是要使学生意识到作为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技术的环境责任感。目前,1970年以后出生的学生亟需这方面的知识,而45年以后出生的教师又不能充分满足这些需求。正如鲁斯金100多年前所说的那样: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随时关心如何造就完整的人,培养出富有想象力、感受力、思维能力及工作能力,同时又能参与群体工作的设计人才,不是单独对脑、心、手哪一方面偏重,而是要求学生在三方面全面发展。
最后,我想再重复一下鲁斯金的话,他所积极倡导的公共设计教育体系经过不断完善发展,延续至今,比世界上任何其他的设计教育体系历史都要悠久。
“设计须由最精巧的机械,即人类的双手来完成。至今我们没有设计出,以后也不可能设计出任何能像人类手指那样灵巧的机械。
最好的设计源于心,又融合各种情感这样结合优于脑与情感的结合,而两者又分别优于手与情感的结合。
如此造就出完整的人。”
自从鲁斯金以后,社会、技术、文化都发生了各种深刻的变化,因此我认为我们需要这类全面发展的设计师,更需要能造就出这种设计师的教育体系。
工业设计:推陈出新在21世纪_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我们在体验、在享受、在品评、在分析电脑、电话、电视、电车等现代工业产品的时候,实际是在体验、享受、品评、分析工业设计。
因为产品是物化的文化,是设计的具体体现。
我们在分析、研究产品开发、产品推广、产品质量、产业结构乃至经济发展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评判工业设计。
因为工业设计是现代工业文明的灵魂,是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统一,也是科技与经济、文化的统一。
21世纪初,工业设计在德国兴起,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大发展;工业设计也创造了美国现代工业发展的神话,使美国能够在半个多世纪内雄居世界经济“大哥大”的宝座……
设计竞争力是工业发展的重要竞争力
21世纪的市场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同时也是工业设计的竞争。
什么是工业设计? 1980年,巴黎国际学术年会权威的论述是,赁借训练、技术知识、经济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状、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全新的品质和风格。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与代表新世纪潮流的工业设计相结合,将为人类书写美好的篇章。
由于工业设计是由工业设计师、结构工程师、价值分析师、模型工程师等专家集团组成的共同劳动,其本身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竞争力。专家们基于他们对技术、产品、市场、消费者、购买力、价格水平、生活习惯等的科学把握,开发、设计出了一大批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如瑞士的机械手表,微软的软件……
日本千叶大学著名学者宫畸清教授在介绍日本经济发展的过程时,谈到日本产业振兴和经济增长有三要诀:一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二是领先一步的工业设计;三是不断完善的经济政策。这三者相辅相成,其中,工业设计对日本经济的起飞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日本人痛定思痛,面对21世纪,又一次将“设计竞争力”作为日本经济振兴的法宝。他们用全新的设计思维,在策划、在设计“太阳经济”、智能建筑、地下城市、空间城市、模糊汽车等等。
工业设计是核心竞争力,是因为它可以科学地配置资源,投资少,见效快。据测算,工业品外观每投入一美元,可带来1500美元的收益。日本日立公司的数据则更具说服力,该公司每增加1000亿日元的销售收入,工业设计所占的作用占51%,而设备改造的作用只占12%,显而易见,工业设计的主旨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脉相通的。在21世纪,工业设计将成为企业生存的关健和核心。商家将切实感受到,如果没有卓越的产品设计,任何先进技术精良装备与严格的管理都无法创造出精美的商品。
“组织设计”是全新的革命
现代工业设计应该包括组织设计。
现代企业制度是20世纪组织设计最重要的成果。但是,企业制度的革命是永恒的。企业组织设计也没有终点。
随着信息化、自动化、全球化的出现,人们设计了“全球工厂”、“元纸贸易”、“战略联盟”、“电视直销”、“网络营销”等各种生产和营销组织形式d
我们需要设计“全球工厂”。在社会分工日趋细化的时代,“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已经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竟争的优势,商战的严峻现实需要众多的各具优势的企业联合起来,互相支持、互相补充,形成“全球工厂”。
耐克(NIKE)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旅游鞋供应商和制造商,公司将主要精力放在产品的设计和销售上,产品的生产制造主要在新兴国家和地区进行。耐克甚至连样鞋也不生产。这就是“全球工厂”的初级阶段。
我们需要设计“战略联盟”。康柏电脑公司为迅速进入自己并不熟悉的个人电脑市场,获得竞争优势,一开始就与十几家著名的软硬件公司,如微软、迪吉多等结成技术战略联盟,“借他人力量发展自己”。康柏电脑的大部分零件也采用外包的形式来组织供应,公司本身仅仅掌握快速的研究开发能力及行销网络。由于实行轻巧的高弹性组织,配合低价策略,康柏很快占领了个人电脑市场,成为全球个人电脑的著名品牌。
设计创意是企业人的基本素质
科学的工业设计,其灵魂是设计创意。
设计创意是21世纪企业入的基本素质。
我们所知道的有关设计创意的经典事例太多了。索尼的盛田昭夫苦于女儿的收录机的声音太大的烦躁,促发了“随身听”的构想:美国硅谷两个青年电脑“发烧友”基于“让每个消费者桌上都有一台电脑”
的理想,领导了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技术革命”的PC电脑潮流;海湾战争后赋闲的摩托罗拉工程师为了“让普通人在移动中通讯”,轻松地将军工技术转化为民用,引发了“大哥大”的流行;“令妇孺都能操作摄象机”的目标,使索尼创造了“掌中宝”;“在拍摄中即时观看影象”的设想,激发了夏普“彩色液晶显示屏手提摄象机”的独创......
21世纪的设计创意是在“世界产品大交流”的冲撞中产生的。目前世界市场各类商品的总量是150万种,中国市场才40多万种。由此可见,我国产品种类的市场空间还很大。企业应当大力激发设计师,多多创意,多多开发,积极投身于风起云涌的全球工业设计浪潮当中。
21世纪也是设计教育大发展时期。创意是需要教育的。创意也需要教育来普及。目前,各国都在加大设计学院的建设力度,如美国有35所工业设计的专门学院,日本与德国各有20所,韩国有15所,这些设计院校把目光都放在21世纪。未来世界级的服装设计师、汽车设计师、建筑设计大师......将从这里诞生。
“虚拟设计”是高科技设计的旗帜
21世纪的设计,应该是“虚拟设计”。
“虚拟设计”(Virtual Reality 简称VR)技术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拉厄尔于80年代初提出的,现在它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虚拟生产”、“虚拟贸易”、“虚拟市场”、“虚拟网络”等等。而虚拟设计则是通过“虚拟现实”的手段,追求产品的设计完美和合理化。
虚拟设计通过“三维空间电脑图象”达到:1)真实。借助电脑和其它技术,逼真地模拟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活动,把握人对产品的真实需要;2)交互。实现人与所设计对象的操作与交流,以不断改进设计模型;3)构想。强调三维图形的立体显示,使设计对象与人、环境更具现实感和客观性。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科隆研究中心设计部经理罗勃认为,采用虚拟设计技术,可使整个设计流程时间减少2/3。
21世纪,虚拟设计将在建筑设计、装备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中发挥神奇的效用。
“绿色设计”是新世纪的设计主题
绿色设计,是维护人类地球绿色环境的设计。绿色设计的目的是系统有序地探索人类产业发展与社会文明的关系,有效地避免高科技工业化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冲突。
绿色设计要求必须从生态伦理学出发,掌握如下原则:
——在新产品中尽可能节约物质资源。
——实行语义学革命。随着产品日趋多样化,能赋予产品“生命与意义”的产品语义学,正在取代传统的产品“机能与外型”的关系。要突出自然、环境的命题。
——设计创新。在造型、功能、色彩、选材等方面,努力向高、精、尖攀登。同时,要兼顾民族性和层次性。
绿色浪潮下的工业设计_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 伍 斌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讲师)
绿色产品开发,是从绿色产品的设计开始的,绿色设计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宗派宗旨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它强调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善待环境,绿色设计不应是一个倡议和提议,它应成为现实文明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绿色设计不仅需要设计师的理性,更需要新兴科学和技术的融入,同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持久性,绿色设计的推广不应仅限于设计师本身,更应广泛深入公众和消费者,从设计、实施、完善为结构的良性循环将对文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树立绿色设计的观念就是要让工业设计师认识到绿色设计产品是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新式武器,因为个体的消费动机虽然来于他们的心理需求,但那需求的产生和发展却不能不受到社会消费时尚的强烈影响。
生态环境 绿色产品 绿色设计 可持续发展
进入廿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在消耗自然资源、生产制造大量产品的同时,又在不断地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地球日渐变暖、大气严重污染、陆地逐渐减少、水土大量流失、耕地瞬间沙化。我们人类正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加速毁坏自身的家园,大自然在不断为人类提供丰富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连年不断的灾难!以上这些人类共同面临的窘境,已引起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一股以保护环境、保护有限资源、保护人类身健康为目标的绿色浪潮,正在全球兴起。在这绿色浪潮的带动下,相应的绿色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方法也成为工业设计师们所关注的焦点。
注重绿色设计 保护生态环境
绿色产品开发,是从对绿色产品的设计开始的,绿色设计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宗旨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它强调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善待环境,使绿色设计不应仅是一个倡议和提议,它应成为现实文明和未来发展的方向。面对当前全球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和温室效应,资源殆尽,每个地球人都感到生存的危机。
因此,工业设计师作为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设计家,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而绿色设计的实质就是使产品来自自然,又回归自然,并在本质上更接近自然。绿色产品的设计,首先要考虑产品原料和能源的无公害和低消耗。现代科技的发展在为人们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隐患。如制造一台个人电脑需要用700多种化学原料,而这些原料大约有一半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例如,用于制造电脑机壳的塑料都含有一层防火的有害制剂。一台电脑显示器中含有约2.5磅的有毒元素铅,如果将淘汰的电脑垃圾掩埋在土壤中,这些玻璃中的铅就会渗透出来,对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而现在采用的方法是将它们进行焚化处理,但在焚化过程中,这些原料将会释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重金属,对空气造成污染,最终形成酸雨。鉴于这种现象,目前许多电脑公司都将注意力集中到产品从使用---废弃---回收处理的各个环节,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或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将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的能耗降至最低。最近,IBM公司宣布,该公司新的流水线中,制造中央处理器的塑料将可以百分之百的回收。瑞典的富豪汽车公司,最近也推出一项有关环境政策:该公司生产的所有汽车,从设计到变成废铁回收,都要考虑它对环境的影响,不仅最大限度地关注环境安全,而且关注产品从结构到设计、从生产,使用到最后处理的生命周期,以及购买零部件时,都要选择利于环保和可回收的材料。
提起消灭害虫,人们马上就想到施放农药,喷杀虫剂,可是当喷出大量的化学药剂时,不光杀死了害虫,还污染了环境,并使蔬菜瓜果中残留大量农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危害。而荷兰的一家蔬菜公司采用益虫吃害虫的构想:在蔬菜温室大棚内放置一台探测仪,测出该温室内的害虫数量,然后到专门生产益虫的工厂购买数倍于害虫的益虫投入大棚内,害虫 寡不敌众,终被益虫一扫而光。这种绝妙的构想真可谓一举数得,既减少了污染(不用化学药剂),又保证了蔬菜瓜果的天然、洁净,而且还发展了一个相关产业-----益虫生产。
树立绿色设计观念 重新审视现代设计
以往工业设计最终目标,是针对产品的基本属性:即在完成了该产品应达到的技术、功能、工艺以及市场的目标后,传统的设计目标就算大功告成了。而绿色设计则包含产品从创意构思到制造、使用以及废弃后回收、再生处理的各个过程,也就是包括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在考虑产品环境属性的同时,预先考虑防止产品及工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以此作为绿色设计的目标。
树立绿色设计的观念就是要让工业设计师认识到绿色设计产品是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新式武器,因为个体的消费动机虽然来自于他们的心理需求,但那需求的产生和发展却不能不受到社会消费时尚的强烈影响。
在德国,政府立法规定电视制造企业必须回收自己的电视机方能生产,为此,施奈特电子公司不久前研制出了一种“绿色电视机”,其零部件回收率高达90%以上。目前德国30%的商品已成为绿色产品。这得利于该国1977年实施的“蓝天使”计划:对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都符合环保要求,且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损害的商品,授予“绿色产品”标志。无此标志的商品,在进口时要受到数量和价格上的限制,虽带有明显的贸易歧视,却受到本国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认同。而后,西方其他国家甚至包括日本也相继建立了绿色标志认证制度,以保证消费者能识别产品的环保属性,从而也激励企业去生产无公害、低污染的绿色产品。
在日本,许多储存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旧木酒桶,以往都被人丢弃或当柴烧,一家具公司偶然发现并加以利用,使这废弃的木酒桶成了家具的上好木材。具体作法是:先将木酒桶拆开,将弯曲的木板条进行热压处理,然后再将压直了的木板条拼成板材,进行抛光,上漆等工艺处理,成了桌、茶几、长椅等家具的面板。利用旧木酒桶做的家具,不仅低降成本35%以上,而且因木酒桶长时间被酒精渗透、浸泡,制造出来的家具竟然从未发生蛀虫现象,这真是歪打正着!
进入新世纪,工业设计师今天所担负的使命,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艰辛,他们必须面对许多新问题:要关注产品设计—生产—消费的方法和过程;要有效的利用有限资源和使用可回收材料制成的产品,以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量;还应从材料的选择、结构功能、制造过程、包装方式、储运方式、产品使用和废品处理等诸方面,全方位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及解决方法。在设计过程中应把降低能耗、易于拆卸、使材料和部件能够循环使用,把产品的性能、质量、成本与环境指数列入同等的设计指标,使更多无污染的绿色产品进入市场。
工业设计从以往单调的机械化造型转向具有语意化、人性化的造型设计,并力求使造型简洁,设法减少空间、减少材料的浪费和消耗,使产品能耐久和持续使用,绿色设计不仅需要设计师的理性,更需要新兴科学和技术的融入,同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绿色设计的推广不应仅限于设计师本身,更应广泛深入公众和消费者。绿色设计是现代设计师应有的良知和责任。在设计中表达现代与传统的统一,设计与生产的调和,生产与消费的默契,生活与生态的和谐。工业设计师应经常提醒自己:你的设计会不会减少人类带给环境的压力?能否保护自然资源?能否抛弃不切实际的设计?是否是民众真正需要的产品设计?是否能用少量能源而发挥更大的功能,以保护不再生之能源?……
顺应绿色潮流 迈向绿色世界
近一个时期以来,回归自然的热浪从西方席卷到东方,且波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各个生活领域:在饮食方面,现代人热衷于不含农药、化肥的天然绿色食品,连野菜都成了都市人的美味佳肴;使用的食具,也追求粗犷,简朴的木器、陶器,这些大方、又有浓厚人情味的制品成了都市人的新宠;在服饰上,回归自然的风尚更是经久不衰退,轻松、自由、舒适替代了往日的华贵、繁锁;在室内装饰方面,都市人追求简洁、安宁的装饰风格,并用绿色的植物点缀,使家庭生机盎然,豪华、阔气不再是现代人所追求的家庭气氛,人们期望回到能与自然交融的理想家居中。在建筑方面,对回归自然的呼声更为强烈,现代建筑艺术大多体现人对自然的崇敬。但是,一些所谓的“现代建筑”,漠视自然,滥用材料,不仅给城市带来视觉污染,而且破坏生态平衡。在西班牙马德里的一座大型建筑物上,外墙用玻璃幕墙装饰,大片玻璃幕墙将蓝天溶入其中,一群在空中自由飞翔的小鸟误将玻璃幕墙作天空,纷纷撞墙折颈而死,大厦底下堆积片死去的鸟儿。
在西方一些国家,已经出现许多新的绿色消费群,而且每年以20%的数量递增。他们在购商品时,拒绝购买受到保护动植物制成的产品。他们不光考虑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且还要考虑商品的环保、回收等一系列的问题,如:纯棉的服装穿着虽然十分舒适,但由于种植棉花需要使用大量的杀虫剂、化肥,所以纯棉的制品也许是破坏环境的非绿色产品。
我国虽然于1993年开始实行绿色标准制度,并制订了严格的绿色标志产品标准,但在某些方面还不尽人意:我国最大的工业和消费城市上海,每天都有50万不能回收的快餐盒流放市场,这些白色垃圾掩埋地下200年都不会腐烂,但常年累月与废水、废气等一起充斥我们的空间,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和生态环境。目前,在许多城市的快餐盒已改成可溶解的材料,一些大型商场、超市尽量不使用不易分解的塑料袋,而改用布袋或纸袋。合格的绿色产品是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在先进的发达国家,全民生态意识、绿色消费群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认识到蕴含在产品里生态方面的价值因素,并且从心里乐意接受它们,这就对绿色产品的工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只有无公害、耙能少的产品方能问世,方能走向市场,否则,就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没有发展的潜力。
目前在世界许多国家实施的绿色标志认证,不仅可以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而且也可以促进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正如著名管理学家乔治.温特在其所著《企业与环境》一书所述:“总经理可以不去理会环境的时代已经过去,将来的公司必须善于处理生态环境才能赚钱。”这说明,在目前的市场竞争中,谁拥有绿色产品,谁就拥有发展前景。我们工业设计师如果对这些动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或不认真去研究对策,进行预备工作,我们的工业设计将陷于被动的境地。
设计师要为人类的利益而设计,这个利益是指长远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短暂的。或者是顾及到这一面却又忽视另一面,或是当代人受益将来人遭难。目前市场上大量销售的一次性商品,从设计角度来看是可取的,因为它为人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利益。但是从“绿色设计”来看,从人类长远的利益考虑,从人类未来的生存环境考虑,一次性的消费品又是有害的。
多年来人们对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源、无污染的环境都习已为常。但是,人们眼前的这些生态环境都已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虽然造成被污染的河流、有害的空气的因素很多,但我们工业设计师对这环境加速恶化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
我们人类经历了从惧怕自然、征服自然、贴近自然与等三个阶段,近年来的工业与设计的变革,人类生活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人类的生存条件与环境在许多方面有了重大的改善,但同时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遭到极大的破坏。人类除了要面临能源危机、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外,甚至还得面临人类自身的生存问题。最近频繁出现在国际间的一个新名词——“可持续发展”,说明人类能否长久在地球上生存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问题。在设计理论界已有人提出“适度设计,健康设计”的原则,试图给设计行为重新定位,以防工业设计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防止社会过于物质化,防止传统文化的葬送和人性人情的失落,防止人类异化,让人类过健康的生活。正如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主席彼得先生所言:“设计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除可能成为人类自我毁灭的绝路,也可能成人类到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的捷径。”
参考文献:
1. 方李莉:《新工艺文化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
2. 陈友新、陈永:《产品结构艺术》 武汉大学出版社
知识运筹与工业设计_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 浩汉产品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陈文龙
工业设计要进行知识整合的工作,将需求转换成具有无形价值的商品。
从知识的角度来看: 因为工业设计是一种需要转换信息的能力,能够以复杂的形式来处理复杂的事务;纠结了美学、工学、商学一堆够复杂的信息与需求,将市场的消费流行的情报与公司的策略转换成可视化的创意,就是一门“知识”(Knowledge)的工作。
从另外一个观点来看,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强调是应用知识来创造无形价值。所有的厂商,企业都想试图把有形的价值(人力、机械设备、厂房…)转换成更高的无形价值。有形的商品本身的价值有限,商品所附带的意义,包括商品背后的理念,其所代表的品味、带给使用者的感觉,归属感才是无形经济价值所在。这些无形价值的产生通常是源自于“创新,品牌,信任与关系”;工业设计本来就是透过塑造新产品来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value-added),因而满足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利益,所以也符合知识工作的特质。
波特的竞争理论来看,成本、速度与差异化已经是目前面对数字时代厂商应具有的竞争力。在数字时代的今天,更强调“速度、联结性、无形的价值”;亦就是对“时间、空间、与质量”地更重视。因此如何应用知识的运筹来进行工业设计在成本、速度、差异化上取得竞争优势?会是工业设计的新议题与方向。
工业设计配合产业能够提升这三项的竞争优势,必须是以一种“知识整合”的模式才能面对数字时代,达到竞争优势。
1.在产品差异化方面:工业设计要用知识来形成创意。
在设计开发新产品时,会先想到其定位为何?通常有两个主要的方向:“抬高价位与降低成本”。目前大部分企业在做的事是降低成本,但是问题在于依赖降低成本的策略能持续多久?当越来越多的国家与厂商拥有相近的生产要素,技术或人力时;提高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不能再只是依赖价格竞争,也就是发展差异化(differentiation)--“设计开发出别具特色的产品,使你和其它产品有所区别,创造出独特的价值,掌握消费者不同的需求并满足他们想要的产品”才是致胜的策略。因为当大部分的企业在做的是价格竞争,而非差异化竞争时,便可能会落入「竞争合流(competitive convergence)」的瓶颈,也就是大家都朝同样的方向竞争,最后大家提供的产品都没什么差别,消费者只能被迫从价格上做选择,因为厂商彼此之间没有太大的区别,最后可能通盘皆输。
差异化的创新表现在整体的商品上是一种被大众接受与喜爱的“产品真善美”,虽然外观的美否,是一种共同的视觉标准,但设计师要将审美的经验演练成一种直觉的专业知识,看得懂外,还要能够作得出来,除不断的演练、比较与洞察外,更向其它的技术信息源学习、交流经验,才能持续地保有创新的能力。对一个设计组织来说,更进一步地要去建构一个知识交流的网络系统,让具备知识的人和需要知识的人结合起来,形成知识工作的架构,透过内外知识的互动,加入不同技能,想法与价值观,在刻意的结合后,激发出更有创意的解决方案。这个架构在接下来谈“速度”的内容中,会以浩汉的实例一并说明。
2.在相对与竞争者速度优势方面:工业设计要用数字的先进技术知识来完成创意。
如何作到产品设计快速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着手,数字科技加上有效的管理系统上,因为网络的发展,使知识管理成为新的基础平台。
所以工业设计要因应”速度”的竞争力,我认为其观念是在设计创意的发展过程中(从外观、结构、功能到生产、行销能同步地展开),透过具有实务操作的经验加上充分应用数字科技,将信息与数据整合于共享的“有管理之系统”内,让这个系统流通于所有会参与工作的各相关部门与人员,其目的是使时效及品质大幅提升,因为有足够的资料充分提供决策的依据,让设计开发的流程与方法因而得以不断地改善。这个大的架构会涉及到知识管理的应用与概念。
以浩汉设计为例,以往公司未拓展国际业务据点前,因为位置集中,可透过每周的干部会议,以及落实走动式管理即可知道整个公司的营运状况或是各项项目的工作进度。而浩汉国际化后,以营运规模来看,浩汉设计大概同一时间都有数十个项目同时在各地进行,加上各管理负责人与项目经理时常需要在世界各地出差奔波,若想随时掌握各分公司项目的状况与营运绩效,靠以往的管理方式很难能够全盘掌握。
为了改善这样的情形与面临e世纪速度的竞争,浩汉在内部组织做了一个调整,将公司内部的组织予以扁平化的调整外,并设计架设了一个“KMO(Knowledge management office)知识管理”的平台(如图)以方便进行沟通,让知识贯穿于弹性决策之中,以形成“乱中有序的混沌管理模式”。其中属于各项专业的部门组织,形成所谓的同业团体组织,并结合各地的分公司及结盟的伙伴,构成一个有机的设计联网组织,而总管理室则转型扮演成支持与仲裁的backoffice角色,这样的系统支持了项目经理去进行设计项目的管控及各设计案在资料与知识的取得 -- 对创新的知识化上亦提供了一个可产生新效益的体系。透过INTERNET,不论身处何地,都能经KMO这平台,随时且快速的了解公司内部各个项目的执行状况,对执行有问题的项目,系统也可以透过预警或对策的方法,让资源互相联系,并及早解决相关问题。
3. 在低成本的实现方面: 工业设计以资源整合的知识来达成整合,可分为一种是「一致性」地,如果开发一新产品其定位在价格竞争,厂商便得确定其政策必须贯彻于企业的整体,而非只有在设计开发与制造生产的部分控制成本;其它如:服务、行销..,任何的政策都必须符合低成本的原则,这样成本才能透过是积“多”成“少”。另一种是「互补性」地,这时候有关于新产品设计开发的活动便会涉及所有参与同步互动与支持补给的资源端,透过整合所带来竞争优势; 增加竞争者模仿的困难度。因为整合是需要互动与互信的,而且技术的对话与沟通互补是需要时间去磨合地与建立地。
一个组织若能建立一个“超垂直整合”的体系,将上下流-从调研,设计,结构,实验,确认到模具,生产..所有合作的专业厂商或个体纳入,让信息获得的环境建立在充分而且有效地的网际网络系统(internet & intranet)之上,随时可以掌握新产品发展的过程与方向,方便形成信息与决策。设计工作一旦展开时,除了藉由计算机虚拟的设计原型(prototype)与目标顾客端作联结,与顾客(包括订购商,使用者与协力厂商)在设计提案上作实时的沟通,并将决定的结果作情报的回馈,因为信息系统贯穿了所有价值链上的活动;提供了所有活动改善效益的机会,可以找到最佳也最有成本竞争的组合来进行设计开发的工作,这样所组成的最佳“智能资本”设计团队在成本上将具有竞争地力。
有人为未来的新经济作了个定义,the new economy has being powered by technology, driven by ideas, rooted the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从这四个关键词: technology、ideas、innovation、enterprise,我想新经济的核心应该是创新与冒险进取精神。工业设计本质是创新,所以如何提升成为进行“知识整合”的工作,把工业设计的知识转成更高的无形价值,应该是我们要努力方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业设计专业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