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旭东:为什么中国现在还不现在德国是军事强国吗

分析称发展航母是中国海军走向现代化必由之路-航母 海军航母 航母战斗群 中国海军 1950年 大型运输舰 标准排水量 两栖攻击舰 海防思想 轻型航母-东方军事-东方网
滚动新闻:
>>>>>>正文
保护视力色:
分析称发展航母是中国海军走向现代化必由之路
来源:t望 选稿:张侃理
&&& 《t望》文章:建设现代化海军
  发展航母、列装航母,让航母参与国际海军活动,是中国海军向现代化海军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大校7月27日在北京宣布,中国目前正利用一艘废旧的航空母舰平台进行改造,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
  这艘原名为“瓦良格”号的废旧航母平台在完成改造后,将成为中国海军的一艘试验和训练舰。
  中国航母发展之路迈出了第一步。
  睁大眼晴看世界
  150多年前,林则徐曾发出“睁眼看世界”的呐喊。可是,由于时代所限和当时的政治腐败,国力不断走向衰微、军力始终不敌列强,甲午海战惨败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伤痛,接二连三的丧权辱国条约让曾经的东方强国无地自容。
  面对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中国人一度茫然失措,洋务运动、维新自强、辛亥革命一系列的救国探索,或中途夭折、或功败垂成,强国之梦陷入迷途。
  一直到抗日战争的胜利,才让中华民族儿女重拾自信、挺起胸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胜利,让美国人在冷战后最大规模的局部战争中低下了头,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走出国门抗击强敌的胜利,中国人走向世界迈出了第一步,中国人从此真正开始睁眼看世界了。
  改革开放后,中国人不仅睁开眼睛看世界,也开始审视世界了,思考如何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发展和强大自己。但是,我们也遇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经济的触角不断伸向世界,而军力却无法保护和支撑国家利益向海外的拓展。无数历史事实证明,没有军力保护和支撑的利益拓展是虚弱的,没有军力保护和支撑的经济发展是软弱的。21世纪是海洋世纪,发展的基础依赖于海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呼唤航母之声随之强烈。
  航母,不是在家门口打转转的玩具,而是能够走向大洋,走向世界的利器。人们都知道,每当任何威胁到美国利益的事情出现的时候,美国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问“我们的航母在哪里?”美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航母,这也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奥秘之一。
  中国发展以不称霸为政治理念。但是,威胁中国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正常发展航母,正是保护中国国家利益的一个重要举措。如果说林则徐发出的“睁眼看世界”还只是一种懵懂的意识,今天拥有航母是中国清醒地、有意识地“睁大眼睛看世界”的战略意识所为。
  全球战略的基石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和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尺度,我国的国家利益与世界整体越来越联系在一起。如何发展、拓展国家利益,这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破解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必须有一个全球战略。
  多年来由于我们只限于在欧亚大陆东端一隅生存与发展以及反对某些国家的全球霸权主义行为,全球战略曾是中国人十分忌讳的一个话题。由于这种多年来形成的思维定势,人们总以为搞全球战略就是搞世界霸权。其实,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有全球观念,因为中国与全球越来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融合在一起了。
  全球战略,其政治含义已经不是仅仅意味着称霸,其发展出的另一层意义就是一个发展的理念。随着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不断出台自己的全球战略,制定全球战略时不把军力这一因素考虑进去,表明我们制定的全球战略是不完善的。因为,没有强大的军力保护和支撑,无法实施全球战略。这种军力必须是能够保护海外国家利益的军力,必须是能够全球延伸的军力,必须是能够与我国的海外利益相匹配的军力。不论从历史看还是从现实看,不论是战时还是平时,人们发现,以航母为核心代表的军力是满足这种需要的重要因素。
  首先,航母代表着国家的尊严。在当今国际游戏规则中不难发现,没有航母似乎在世界民族俱乐部中就缺了名片。航母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更是一个国家尊严的体现。航母,每每都被拥有航母的国家领导人作为一种高规格的待遇展示给其他国家领导人。拥有航母,也是一种民族自豪感的物化。航母,作为一种最大型的舰艇,其是一种威力强大的武器,同时也是在现今武器大家族中消耗最大的一种武器。如同俗话说“白象对穷人来讲是一种负担”一样,拥有航母也是国家实力强大的一种外在表现。虽然表面看航母是一种奢华的兵器,但航母对具有强大实力的国家来讲也是必须拥有的一件兵器。拥有航母是代表国家实力的一种象征。
  其次,航母是代表强大军力的符号。从战略防卫军力结构来看,我国太空力量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陆上力量已经拥有了洲际核导弹,空中力量已经拥有了战略轰炸机、预警机和空中加油机等一系列配套的远程力量,水下拥有了弹道导弹核潜艇,只有水面是一个薄弱环节。航母则标志着我国军力发展正走向完善,而不再是畸形。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我国军力下一步就是如何进一步现代化的问题,如何接近世界一流军事强国实力的问题。航母,让中国进入世界军事强国行列又有了一张“入门券”。
  再者,航母代表着战略威慑。目前,全球十余个国家拥有航母,航母总数近20艘。从这些航母使用上看,绝大多数国家都组建了航母编队,而不是将航母单独使用。航母编队就是一个航母战斗群,是一个集团性的军事力量。这个战斗群,既是一支进攻性力量,也是一支防御性力量。它由太空、空中、水面和水下及信息网络等力量组成。这个战斗群的移动,即是打击与防御力量的移动,它代表着国家的战略威慑力量。
  迈向现代化海军
  从近代历史看,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德国、英国、日本、苏联和美国这9大世界性强国在从地区强国向世界性强国发展过程中,走的都是军事实力开路、经济跟进模式,最后成为世界性强国。它们的军力具有以世界型的海军力量为核心这一特征。
  中国强大与近代史上的这些强国不同,走的是和平发展之路,即不是军事先行称霸之路,而是经济发展之路。但是,随着我国世界经济成分的不断增多,军力没有跟上的弱点开始显露出来,军事如何保护我国的世界性经济发展这一课题已经摆在了面前。建设一支世界型的海军力量是解决这一课题的关键,发展航母是中国海军成为世界型海军的重要标志。
  从这艘航母试验和训练舰看,中国海军开始有了世界性影响。随着我国海外利益不断向全球发展,我国不会仅仅拥有一艘航母,那不可能保护我国在全球的海外利益的。同时,我国在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拥有海洋权益。并且,我国与多家海上邻国存在海洋权益纠纷,今后如果仅仅拥有一艘航母也无法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可以看出,我国发展航母将是人民海军向现代化海军迈进的重要一步。
  发展航母也使中国海军能力开始具有世界性。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中国海军开始走出国门,先是派出海军舰艇编队访问南亚诸国,后是海军舰艇编队环球航行。冷战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海军不断走出国门展示风采。一是与其他国家海军联合军事演习;二是派出舰艇编队前出亚丁湾打击海盗;三是派出大型“和平方舟”号医疗船访问亚非国家等。这些行动使中国海军不断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在世界海军俱乐部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但是,从中国海军亮相中不难看出,整体海军的实力与强国相比还是有相当差距的。中国海军在世界舞台的追求与本身实力不相匹配的现状,与中国的大国地位是不相称的。拥有航母是中国海军拥有世界性军事能力的关键。这艘航母试验和训练舰完成改造后,就标志着中国海军真正拥有世界性行动能力的开始。
  发展航母也意味着中国海军将使其行动能够具有世界性。中国有近两万公里的海岸线,在台湾岛南北近300万平方公里海域拥有海洋权益。自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海军基本上是近海防御,大致说来即在台湾以北的东海、黄海海域和台湾以南的南海海域活动,即基本上在我国两个“眼球”里活动。因此,人民海军多年来被称为近海海军,只是偶尔走到深海一“游”。虽然近年来不时进入深海海域活动,中国海军却没有多大的深海作战能力。一旦真正拥有航母,中国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将有一个跨越式提升。
  不管是与其他国家进行演习,还是前出亚丁湾护航,中国海军的力量已经暴露出全球行动能力还是十分有限的。拥有航母,中国海军的全球行动将会是一种例行性行动,而不是一种展示性行动。发展航母、列装航母,让航母参与国际海军活动,是中国海军向世界型海军发展的必由之路。
  不难设想,随着航母试验和训练舰的试航,中国海军力量的发展将会迎来一个新阶段,海军力量在三军力量中的发展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韩旭东 作者为国防大学教授)
  《t望》文章:创建人民海军的战略思想
  毛泽东以其极为敏锐的战略洞察能力,超前预见到了海上核力量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在我国工业、科技基础还十分薄弱的情况下,果断定下决心,“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并领导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至今已走过62年的发展历程。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开阔的战略视野,超前的战略眼光,深邃的战略思考,亲自领导开创了建设人民海军的伟大事业,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海军战略思想,指引新中国海军走上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快速发展的道路,彻底改变了旧中国有海无防、任人宰割的屈辱状况。我们今天回顾这一历史,依旧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创建人民海军战略思想的时代背景
  回眸古、近代中国,中华民族的海上力量并非一直落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海上武装,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中国的造船与航海技术都是最先进的,明朝初期,由于“开海”政策,扩大海外贸易,抵御倭寇侵扰,中国古代海军发展进入一个鼎盛时期,产生了“水军急于陆军”、“御敌于海上为首要”、“水陆兼司”等一些重要海防思想,国家有了较完备的海防体系;以郑和七下西洋为标志,中国舰队之强大无人可比。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受农耕经济、封建社会、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国家总体上处于重陆轻海、重陆防轻海防,海权意识淡漠,海防思想落后的状况。特别是明末清初,厉行“禁海”,战舰十存其一,武备废弛落后,海上力量由兴转衰。到晚清时期,偌大一个中国,海防已形同虚设。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100多年里,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的状况惊人,英、美、日、法、俄、德、意、奥等国军舰入侵中国就达479次之多,其中规模较大的有84次,从辽东半岛入侵4次,从渤海湾入侵10次,从山东半岛入侵12次,从江苏沿海入侵10次,从浙江沿海入侵9次,从福建沿海入侵8次,从台湾入侵10次,从广东沿海入侵21次,范围从辽东半岛的大孤山一直到海南岛的三亚,中国沿海几乎所有的重要港口、海湾、岛屿都遭到了外敌的蹂躏。广州、厦门、定海、镇海、宁波、上海、镇江、青岛、威海等重要城市相继被列强控制,香港、澳门、台湾和澎湖先后被割让,英法联军还一度攻入北京,火烧了圆明园,中国沿海贸易权和内河航行权也纷纷落入他人之手。在此期间,列强逼迫中国政府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和协定多达700多个,所付出的战争赔款,仅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就高达7.1亿两白银,加上延期利息共计16亿两。列强的坚船在中国的海域、江河肆意游弋,列强的利炮在中国的沿江、沿海肆意轰鸣,海上藩篱尽失,海上国门洞开,古老的中华民族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处处被动挨打、时时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
  鸦片战争的惨痛结局,也曾激起一些有识之士睁开眼睛看中国,对海军、海防加以关注和重视,为了抵御外辱,他们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制炮造船等加强海防的主张,展开了海防大筹议,开始了近代海军建设的实践,并勾画了建设北洋、中洋、南洋“三洋”舰队的框架,至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中国的海军曾有过短暂的辉煌。然而,腐朽、没落、苟安的清朝统治者从本质上就缺乏海权、海防意识,更不可能把海军建设上升到国家兴衰的高度来认识,大战在即,他们关心的不是海防、海军,也不是“三洋”舰队,而是供其享乐的颐和园及紫禁城周围的北海、中海、南海,所谓“三海”工程,他们甚至不惜挪用大笔海军军费为慈禧修园子、过生日,最终导致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再次上演了一场中国近代海军的历史悲剧,伤痛刻骨铭心,教训刻骨铭心。
  是中国共产党人真正深刻地总结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海无防、任人宰割的历史教训,真正深刻地认识到建设海军、巩固海防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毛泽东指出:“我们国家的海岸线很长,帝国主义就是欺负我们没有海军。100多年来,帝国主义侵略我们,大都是从海上来的”,“中国人民必须建设自己强大的国防,除了陆军,还必须建设自己的空军和海军。”在全国尚未解放,国家百废待兴,基础一穷二白,建国日理万机的大背景下,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其深刻的历史反思、超人的高瞻远瞩和卓越的雄才大略,定下了创建人民海军的战略决心,亲自领导了创建人民海军的伟大实践,并在这一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完整的海军战略思想,从而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有海无防、百年屈辱的历史命运。
  创建人民海军战略思想的形成与完善
  早在1944年,抗日战争还未结束,毛泽东、朱德就预见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巩固海防的必要性,指示要研究海防,由总参谋长叶剑英主持,在延安王家坪中央军委所在地成立了海防研究小组,开展有关海防问题的研究,酝酿海防建设。
  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毛泽东亲自为会议起草了《目前形势和党在1949年的任务》的决议,这一决议作出了“1949年及1950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及一支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的重要决定。就在人民解放军准备发起渡江战役,百万雄师准备强渡长江天险的关键时候,我军一批优秀指战员从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被抽调出来,开始了筹建华东海军的开拓性工作。日,就在人民解放军把胜利的旗帜插上南京国民党总统府的当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成立,新中国人民海军从此诞生。
  人民海军诞生之初,就面临来自海洋方向的严峻挑战和一系列艰巨的任务。
  一是面临将外国军舰从中国沿江、沿海驱逐出去的现实任务。
  针对在中国内河和领海内肆意游弋挑衅的帝国主义国家军舰,毛泽东严正“要求英国、美国、法国在长江黄浦江和在中国其他各处的军舰、军用飞机、陆战队等武装力量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他命令第三野战军:“黄浦江是中国内河,任何外国军舰不许进入,有敢进入并自由行动者,均得攻击之;有向我发炮者,必须还击,直至击沉击伤或驱逐出境为止。”1949年底,毛泽东指示刚刚诞生的华东军区海军:“要能保卫我们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国主义的可能的侵略。”日,朱德为海军题词:“高举革命英雄主义的旗帜,建设强大的海上战斗力量,把任何敢于侵犯我们的敌人歼灭在海洋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作为新生人民海军的首要任务被确立了。能不能有效抵御帝国主义从海上来的侵略,也成为对新生人民海军的最大考验。
  二是面临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解放沿海岛屿的艰巨任务。
  针对国民党军队依仗海空优势,实行战略撤退,在退守台湾的同时,在浙、闽沿海占据了36个大小岛屿,并网罗逃离大陆的反动武装、恶霸惯匪组成别动队,盘踞在这些岛屿上,企图以台湾为基地,以岛屿为前哨,封锁航道,袭扰窜犯,伺机反攻大陆,构成对我海上运输和渔业生产的威胁。毛泽东明确指出“肃清海匪的骚扰,保障海道运输安全”是人民海军的战略任务,海军要配合陆军、空军向沿海敌人展开全面进攻,要战斗在海防的最前线,与国内外敌人进行斗争,要积极完成肃清残敌、消除窜犯袭扰、解放沿海岛屿、打破敌人海空封锁、保护海上交通线和渔业生产、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任务。毛泽东还多次筹划海军的作战行动,亲自指示海军部队执行作战任务,数十次接见海军参战官兵代表。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人民海军边作战边建设,不仅取得了海上作战的胜利,而且还得到了快速发展。十余年间,海军部队先后作战1000余次,击沉、击伤、俘获敌舰船415艘,击落、击伤敌机205架,创造了木船打军舰、小艇打大舰的经典战例,出色地完成了解放沿海岛屿、保卫领海主权的任务。
  三是面临解放台湾和国家全境,实现祖国统一的战略任务。
  针对要尽快解放台湾的战略意图,日,毛泽东、朱德致电华东军区陈毅、粟裕和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张爱萍:“新中国马上要成立了,希望你们抓紧做好解放台湾准备工作,加强海军力量,做到中央一声令下,随时歼灭敌人。”日,毛泽东在召见张爱萍时说:“台湾不解放,国家就不安宁。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我们也一定可以解放台湾。海军也要作好准备,。”根据党中央、毛泽东的决策部署,海军抓紧了解放台湾的各项准备。后来由于朝鲜战争爆发,美海军第七舰队悍然入侵台湾海峡,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共中央决定将解放台湾的任务推迟,命令海军打通长江航道,肃清岛屿残匪,接管舟山群岛,建设海军基地,并研究一个三年计划,一面备战,一面从事长期建设。捍卫国家主权和统一,成为海军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四是面临消除帝国主义侵略威胁,建立巩固海防的紧迫任务。
  针对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战略包围,其舰机对我国领海、领空的频繁入侵,以及我海防十分空虚的现状,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一开始就认识到海防的重要性,认识到没有巩固的海防,就不可能有巩固的国防。毛泽东针对中国是海洋国家的特点明确指出“有海就要有海军,过去我国有海无防,受人欺负,我们把海军搞起来,就不怕帝国主义欺负了。”海防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海防是国家安全屏障的思想已经形成。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的海防建设纳入了整个国防建设的体系之中,从北到南以海军基地为骨干的海防体系很快形成,并得到长足发展,有海无防的局面迅速改变了。
  五是面临陆海空综合威胁,建设诸兵种合成海军的艰难任务。
  针对美蒋反动派的海空综合威胁,建设一支什么样海军的问题现实地摆在我党我军领导人面前,国家一穷二白,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水平低下,国民党高级将领断言:“中共想建立海军是痴人说梦话。”
但是,人民海军的缔造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毅然定下决心,不仅要建设海军,而且还要建设诸兵种合成的海军,在高起点上迈出了海军建设的历史步伐。按照毛泽东的战略构想,海军建设方针确定为“从长期建设着眼,由当前情况出发,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富有攻防能力的、近海的、轻型的海上战斗力量逐步建设一支坚强的国家海军”。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军委领导的亲自筹划下,人民海军的第一支水面舰艇部队、第一支岸防兵部队、第一支航空兵部队、第一支潜艇部队和第一支海军陆战队相继诞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和北海舰队先后成立,海军院校、训练基地、训练中心等形成体系,毛泽东还亲自批准海军建立直属军委的后勤系统,在短短十余年的时间里,人民海军就实现了跨越发展。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创建人民海军的伟大实践中,以使命任务为牵引,科学地回答和解决了海军建设各个领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内容丰富,思想深邃,预见精准,形成了系统完整、独具特色的海军战略思想,指引人民海军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是无与伦比的。
  创建人民海军战略思想的核心内涵
  创建人民海军的战略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海军建设和海防斗争的理性认识,是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建设海军实践中形成的科学思想体系,其内容涉及海军的战略地位、战略性质、战略任务、战略目标、战略指导和战略运用等各个方面,其核心思想一直是人民海军建设长期遵循的宗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确定了战略性军种的战略地位。确立什么样的战略地位是海军建设的首要问题。海军组建初期,对此是存在争议的,争议焦点是将海军建设成一个军种还是建设成一个兵种的问题,尤其对海军是否是一个战略决策机构存有质疑,有同志认为,海军应该是总参谋部的一个业务部门,不必设立领导机关。人民海军的缔造者毛泽东却明确指示“海军应该是一个战略决策机构,是一个军种,应单独成立司令部”。毛泽东的这一战略决策,鲜明地确立了海军作为独立军种的作用地位,排除了兵种或部门建设方案,使海军的战略地位与所担负的使命任务相适应,使海军的数量规模、兵力构成、体制编制、指挥关系、责任权利等有了科学的战略定位。
  规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性质。对待战争的态度,毛泽东历来主张,“一是反对,二是不怕。”“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与国家军事战略相一致,海军从创建那天起,就明确了战略上的防御性质,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毛泽东一贯认为,我国是为了保卫海防、防御帝国主义的可能侵略而建设海军,为了维护领土主权完整和海洋权益而建设海军的,不搞霸权主义的进攻行动,我们不要别人的一寸土地,一片海洋,但也绝不容忍他人染指中国的岛屿和海洋。针对沿海军事斗争,毛泽东还进一步明确了“严守自卫立场,决不主动惹事”的具体斗争策略。1970年8月,周恩来在会见外国海军领导时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想向外扩张,以近海防御为主”,首次明确提出近海防御概念。此后,海军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近海防御”海军战略。
  明确了捍卫国家统一、主权与安全的战略任务。毛泽东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身经历了中华民族被列强分割,主权沦丧的最黑暗年代,切齿痛恨腐朽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者出卖国家主权与利益的卖国行为,一生都把捍卫国家统一、主权与领土完整作为神圣的使命。创建人民海军,担负起捍卫国家统一、主权与安全的战略任务毫无疑问是新生人民海军的最根本任务。海军自成军之日起,就担负着保卫沿江沿海、追歼逃敌、收复敌占岛屿、保卫海上渔业生产、打击敌海上骚扰破坏等一系列具体任务。日,毛泽东为《人民海军》报创刊号题词“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海军,这支海军要能保卫我们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国主义的可能的侵略”。指明了海军的根本任务。1951年,朱德在海军的一次会议上强调:“今天我们保卫国防的第一项重大任务就是防守海岸线,保卫领海”,提出了海军防御帝国主义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基本任务。周恩来在视察海军时强调:“希望你们为建设一支更加强大的足以保卫自己的人民海军,为保卫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保卫远东和世界和平而奋斗不息。”前瞻性地拓展了海军的使命任务。1953年,毛泽东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在海军原有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海军的战略任务:一是肃清海匪的骚扰,保障海道运输安全;二是准备力量于适当时机收复台湾,最后统一全部国土;
三是准备力量,反对帝国主义从海上来的侵略。在使命任务的牵引下,我党创建海军的战略思想更加清晰了。
  确立了建设强大海军的战略目标。早在1949年,毛泽东在接见华东军区海军同志时就指出:“共同为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而奋斗。”在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再次指出:“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日至24日,毛泽东亲自视察海军舰艇部队,先后乘坐“长江”、“洛阳”舰从武汉到南京,亲切与海军官兵交谈,并亲笔为人民海军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此后,毛泽东又多次视察海军舰艇,多次为海军题词,内容都是,“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建设强大海军的战略目标,在人民海军创建之初就坚定地确立了。毛泽东一直对我海军力量不强而感到着急,他曾多次谈到“海军不像样子”,“我们海军只有这样大”,要求海军同志要“努力奋斗”,表达了他建设强大海军的急切心情。但是他也十分清楚,建设强大海军绝非一日之功,要经过长期奋斗方能实现,他强调,“我们必须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根据工业发展的情况和财政的情况,有计划地逐步地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他曾谈到,“搞海军没有钢铁,有钢什么都可以搞,轮船可以搞,军舰也可以搞”,“国大,军就会大。国不大,军就不能大。”毛泽东的这些思想,把海军当前建设与长远建设结合起来,把海军建设阶段性目标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海军建设道路。不仅有战略决心、确定战略,而且还指明了实现战略目标的道路和步骤,这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伟大之所在。
  制定了海上作战与海军建设的指导方针。毛泽东十分重视对海军的战略运用,要求“加强海军力量,做到中央一声令下,随时歼灭敌人”。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海军在作战实践中,先后确立了“战略上防御,战术上进攻”,“力量前伸,积极作战”,“海上破袭游击战”等作战指导。1950年8月,海军专门召开会议,又制定了“从长期建设着眼,由当前情况出发,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富于攻防能力的、近海的、轻型的海上战斗力量。首先组织利用和发展现有力量,在现有力量的基础上,发展鱼雷艇、潜水艇和海空军(海军航空兵)等新的力量,逐步建设一支坚强的国家海军”的具体建设方针。然而,毛泽东十分清楚,“轻型”,“近海”,“空、潜、快”只是海军早期建设阶段的指导方针,海军的长远建设必须要有建设大海军的决心。他提出“必须大搞造船工业,大量造船,建立海上‘铁路’,以便在今后若干年内,建设一支强大的海上战斗力量”,一下就抓住了海军建设的关键基础。他还前瞻性地提出了海上威慑的海军运用思想,在接见海军领导时要求“海军要搞好,使敌人怕”。更加使人难以想象的是,毛泽东以其极为敏锐的战略洞察能力,超前预见到了海上核力量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早在1959年,在苏联拒绝向我提供核潜艇技术,我国工业、科技基础又十分薄弱的情况下,毛泽东抓住历史机遇,果断定下决心,“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到70年代初,我国自主研制的核潜艇就加入了人民海军的行列,不仅打破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核垄断,而且奠定了海军战略性军种的基础。
  创建人民海军的战略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海军战略有了新的丰富和发展,我海军建设有了很大进步和加强,但人民海军战略思想的根本性质没有改变,核心内涵也没有改变,并且被历任党的领导集体所继承和发扬;无论人民海军建设将来如何发展,无论海军装备将来如何先进,无论海军力量将来如何强大,这些指导人民海军建设的核心思想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依然是新的海军发展战略的核心基础,依然是我们建设现代化强大海军的行动指南!(丁一平)
  《t望》文章:制约战争的中国海上力量
  中国航空母舰将是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定海神针,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稳定力量与制约战争的和平力量
  作为大型现代化综合作战平台,航母是一个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的军事工具,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一个大国地位的象征。
  中国启动与实施航母工程,填补了海上防卫力量建设的空白,也与中国的国际地位是相称的。中国应对人类有较大贡献,中国应用人类最先进的技术成果武装自己。正如中国“神舟”揽月,“蛟龙”入水一样,中国航空母舰承载着中国世世代代富国强军的光荣与梦想。
  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作为一个陆海兼备的大国,中国虽很早就开发利用海洋,但正如黑格尔曾指出的,中国“没有分享海洋赋予的文明”。长期以来,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与对陆地的高度重视相较而言,我国的海洋意识相对薄弱,海上防卫力量建设相对滞后。
  孙中山先生曾说,“世界大势变迁,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其海上权力优胜者,其国力常占优胜。”近代史上,世界列强对中国的武装入侵绝大多是从海上发起的。1840年,英军“恃其船坚炮利,横行海上”,打开了封闭的中国海上大门。一次次来自海上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
  当前,海洋已成为国际战略竞争的热点。世界各国围绕海洋权益的争夺日益升温。大多数沿海国家将发展海上军事力量作为国防建设的重点,加大海军装备建设的力度,提高海军实力。
  以美国为例,其拥有11艘现代化核动力航母组成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航母战斗群。一旦有事,美国总统第一时间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们的航空母舰在哪里?”航母战斗群作为“美国政治的笔尖”,是实现美国国家意志的重要工具,是象征美国超强地位的政治图腾,是美国超级大国的心理依托。
  面对日趋复杂的海洋形势,我国的海上力量建设仍不能完全有效覆盖《联合国海洋法》划归中国管辖的数百万平方公里海域,仍不能满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现实需求。中国不仅是联合国安理会中,唯一没有航空母舰的常任理事国,也是原金砖四国中唯一没有航空母舰的国家。
  近年来我国岛礁被侵占,海域被瓜分,海上资源被掠夺的情况日甚一日,至今未能有效制止。中国航空母舰试水必将增强中国保卫国家海上安全,维护海洋权益的能力。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我国海上力量的壮大,无疑将有利于制止我国海上安全形势的进一步恶化,有利于维护我国相关海域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维护我国合法的海洋权益,有利于以国际法准则为根据,通过平等协商,以双赢的方式,合情合理地和平解决相关国家之间的海上分歧。
  从这个意义上说,建造航母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航母,或没有与航母同等效力的海上机动作战平台,我们就不能有效地维护海洋权益,就不会在重大涉外事件中有实质性发言权,就不能为中国海外合法利益提供坚强的力量保障。
  中国海上力量的壮大是和平力量的壮大
  航空母舰是推动中国海军深化军事变革的着力点,是引领中国海军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历史转型和跨越式发展的龙头。
  当代军事较量,已不是单个或数个作战力量单元之间的对抗,而是一个作战体系与另一个作战体系的对抗,依靠的是信息融合引导下的作战要素集成。航空母舰正是运用信息系统,把各种作战力量、作战单元、作战要素融合集成为整体作战能力的现代化作战体系。作为海上综合作战平台,航母战斗群兵力兵器高度合成,攻防兼备,海空战空间由二维向三维乃至多维拓展,具有持久的远程机动作战能力,可应对多种安全威胁,执行多样化的作战任务。既可以实行战略威慑,也可以发动高强度的攻势作战行动;既可以履行传统安全领域的作战任务,也可以履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作战任务。
  以航母战斗群建设为龙头,将牵引我国海军战略思维、作战理论、力量构成、建设模式、管理方式的全方位变革,将大大加快我国海军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使之成为一支具有坚强作战能力,高度合成的信息化国防新军。其意义早已超过发展一两艘航母本身。
  不过,应该看到,航母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有百年历史,演进了好几代,从常规动力发展到了核动力,舰载机从弹射、滑跃起飞发展到了电磁弹射。不用说与欧美海上强国相比,就是同周边一些国家比,中国起步也晚了许多年。我们从改建到形成坚强的战斗力,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即使成军,中国航空母舰也不同于某些奉行全球战略的国家的航母战斗群。中国航空母舰与其有着完全不同的性质。中国航空母舰只是中国诸多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的手段之一。军事战略决定武器装备的性质,而不是武器装备决定军事战略的性质。与中国其他武器装备一样,中国航空母舰毫无例外地服从与服务于中国防御性的国家军事战略与海军战略。拥有航空母舰的中国海军仍将继续奉行近海防御战略。
  当然,随着中国对外经济活动日益拓展,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理应具备保护中国海上交通线和海外利益的能力,中国必须具备远洋机动与远洋作战的能力。但中国海洋利益的重心在近海,近海防御仍将是中国海洋战略的核心与基本点。
  未来,中国航空母舰最可能和最经常履行的使命将是以其强大的作战能力,有效慑止外部势力对中国海上安全和海洋权益的可能侵害,维护中国海域的持久和平与稳定,确保中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的战略机遇不被干扰。
  此外,未来中国航空母舰还将可能更多、更经常地用于执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任务。例如,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势力的活动,打击跨国犯罪,护航护渔,反毒品、反走私、反海盗,抢险救灾,海上救助,撤侨护侨,人道主义救援,等等。这也是维护海上秩序的重要方面。
  中国海上力量的壮大是和平力量的壮大。中国不会像某些国家那样,动辄开动海上巨无霸,四处游弋,耀武扬威,打家劫舍;不会像某些国家那样随心所欲,到别人的家门口实施航母讹诈。
  600年前,中国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每次达2万余人,舰船200余艘。其规模不亚于今天4艘航母编队。郑和没有率领当时世界上无可匹敌的强大舰队去开疆拓土,夺占殖民地,而是带上瓷器、丝绸、茶叶,开展和平友谊之旅。今天,中国更不会凭借一两艘航空母舰,去侵略扩张,称王称霸,争夺早已为世人所唾弃的海上霸权。
  (彭光谦 作者为中国军事战略问题专家,战略学博士生导师,少将)
  《t望》文章:全球航母发展新动向
  基于航母和以其为核心的海军舰艇编队所具有的强大战斗力,和多样化任务的执行能力所带来的巨大诱惑,各国发展航母的步伐不会停止
  综观当今世界各国海军,无论是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还是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这样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或者是俄罗斯、印度、巴西、泰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无一不对发展航空母舰情有独钟。
  虽然由于各自具体国情的不同,当前各国海军对发展航母的态度存在差异,或加速,或稳健,或放缓,或暂停,但基于航母和以其为核心的海军舰艇编队所具有的强大战斗力,和多样化任务的执行能力所带来的巨大诱惑,全球发展航母的潮流不会改变,步伐不会停止。
  作为全球“航母俱乐部”的最新成员,中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将扮演“追赶者”的角色,因此全面了解国外海军航母的发展动向,大有裨益。
  美国:更新换代力保霸主地位
  作为当今全球唯一的“航母超级大国”,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和最大的航空母舰,包括“企业”级核动力航母1艘和“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10艘。
  其中,“尼米兹”级航母舰长332.9米、舰宽40.8米,整个飞行甲板比3个足球场的面积还要大。舰上可搭载战斗机、战斗/攻击机、预警机、反潜巡逻机、电子战飞机及直升机等各种飞机70余架。舰上核反应燃料可持续使用15年,最长续航能力可达80万~100万海里,自持力为90天。从“林肯”号开始,该级别各航母满载排水量均超过10万吨。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沈丁立教授告诉《t望》新闻周刊,美国现有的航母及其战斗群具有迄今其他任何大型武器装备所不可比拟的作战能力:它是空中、水面、水下、岸上、电磁等多维作战能力的统一体,可实施防空、反舰、反潜、对岸攻击、电子战等多种作战任务;一昼夜可以航行600海里,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向地球表面的任一海域机动;一次续航时间长达2~3个月,具有在夜间和不良天气条件下连续作战的能力;装设有多种武器装备,具有多层防御体系,生存能力较强。
  而战后美国航母多次的“精彩表演”,则是上述强大战斗力的具体体现。
  据统计,自1964年以来,在美国参与的世界各地22次突发事件中,航母参加了其中绝大部分行动。2010年朝韩局势紧张时,美国曾将“华盛顿”号、“卡尔
"文森”号、“里根”号航母集结在西太平洋地区。而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高科技局部战争中,美国海军派出的航母编队都超过3个,甚至达到了6~7个。
  “以11艘现役作战航母为核心的战斗群,已经成为美国应对局部战争地区冲突、实施威慑、进行海空封锁、采取‘外科手术打击’等作战行动不可或缺的战斗力。”沈丁立谈到。
  因此,即使遭遇罕见的金融危机,也未能减缓美国航母发展的步伐。
  2008年美国海军宣布,将斥资51亿美元建造新一代航母CVN-78“福特”号,预计于2015年正式服役。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理事会副主席潘先等专家分析认为,“福特”级的作战技术指标、作战性能将比“尼米兹”级有较大幅度提升,可更好适应到21世纪中期前后的信息化海战和海上非战争军事行动需要。具体而言,“福特”级航母具有4个高科技“特点”:
  一是弃用蒸汽弹射器,采用电磁弹射器。以此使舰载机日出动量大为提高,由原先的每日120架次,迅速增加到每日160架次;其高峰出动量也由原先的每日220~240架次,增加到每日270架次。此外,电磁弹射器还可以弹射重量不同的舰载机,可在100米的距离内将飞机的速度迅速提高到每小时296公里。
  二是安装新型A5W压水堆。新型核反应堆所产生的电力是“尼米兹”级配电系统的3倍。在航母50年的设计寿命期内,不必更换堆芯,可在不需换料的情况下航行更长的时间。
  三是主力舰载机全部更换为具备隐身性能的F-35C战斗/攻击机。这是世界上第一种超音速滑跑起飞/拦阻降落飞机,这种第四代战机的作战半径超过1000公里。此外,“福特”级航母上还将装备大量无人机,既可执行精确打击、海上监视、空中早期预警、战场评估等任务,也可担负支援反潜和抢险救援等任务。
  四是换装新型舰载武器。以电磁轨道炮、高能激光、高能射线等新型武器,换装传统的舰空导弹、“火神密集阵”炮等,其中电磁轨道炮射程最远可达300公里。航母的打击手段和防御样式将呈现全新的面貌。
  根据美国国防部2010年向国会提交的30年空军和海军航空计划,美军在年仍将保持11艘航空母舰的规模。因此预计到2058年,“福特”级航母将建成11艘,届时将全部替代现役的“尼米兹”级航母。
  英法:有取有舍力争务实合理
  英国是航空母舰的发源地,自上世纪初建造全球第一艘航母“百眼巨人”号后,航母就一直成为英国海军的支柱力量。但是,由于金融危机后英国债台高筑,为快速压缩政府预算赤字,首相卡梅伦去年10月宣布4年内将国防预算削减8%,结果导致曾参加1991年海湾战争和2003年伊拉克战争,原定将服役到2014年的无敌级“皇家方舟”号航母,不得不于今年初提前退役。
  “皇家方舟”号退役后,皇家海军已难以形成有效的航母作战力量,英国海军的相对力量处于近百年来最低潮期。
  但是,英国却完全保留了新一代航母建造计划。中国驻英使馆武官处海军武官钟海林认为,这是英国海军用现实的牺牲,换取保留未来的希望――“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
  新一代航母是英国“未来合理水面舰队”方案的核心,该方案勾画出英国皇家海军的发展蓝图。方案中重申皇家海军将打造以常规航母为核心的“全球舰队”,履行新的“由海向陆”使命。如果计划得到完全落实,英国有望重新获得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海上霸权。
  目前新一代航母正在紧张建造中。英国国防部向防务承包商英国航空航天系统公司(BAE)订购的两艘第一代“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是欧洲目前最大的海军项目。如果“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能够按计划在2020年服役,它们将成为英国皇家海军有史以来列装的最大战舰,也是欧洲各国海军中吨位最大的航母。
  与提前退役的“皇家方舟”号航母相比,“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体积更大、武器装备更精良、动力更先进,而且新航母在设计上完全适应在它寿命周期内服役的新型飞机、无人机和无人作战飞机,使得10年之后英国的航母力量仍能处于欧洲顶尖水平。
  可以看出,虽然国力衰退,但海岛国家的地理特性决定了英国需要强大的舰队保障其全球利益,在未来20年中,航母仍将会继续作为英国的重要军事力量发挥作用。
  不过,限于自身的经济实力,与美国“尼米兹”级航母不同,目前“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并未采用造价昂贵的核反应堆。不仅如此,有关英国将和法国共同研制和使用下一艘航母的消息也不绝于耳。
  与当下英国正面临无航母可用的局面不同,法国“戴高乐”号航母正“强势出镜”――其搭载的包括8架“阵风”和6架“超级军旗”战斗机在内的20多架战机参与了打击利比亚卡扎菲政权的军事行动。
  1914年,法国第一艘航母“贝亚恩”号开始建造,此后至今,法国航母的发展经历了改建、租赁和自行研制三个阶段。其中,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自行研制,并分别于1961年和1963年开始服役的两艘“克莱蒙梭”级航母,代表了当时世界航母的先进水平。
  20世纪70年代,法国海军开始论证替换“克莱蒙梭”级航母的方案,曾考虑过中型、轻型、常规动力、核动力、配备垂直起降或常规起降飞机等多种方案,最终于1980年决定建造能搭载高性能战斗机和固定翼预警机的中型核动力航母,即后来的“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
  按照法国海军传统,两艘航空母舰是理想编制,以确保一艘航母进厂维修时,还有一艘可以执行任务。但由于“戴高乐”号造价过于昂贵,法国政府目前暂无打算独自建造另一同级舰。
  回顾法国的航母发展之路,“务实自主”无疑是最深的印记。
  首先,二战后法国在经济状况欠佳的情况下选择租赁而非自主开发航母,现在同样因成本问题而暂不考虑建造第二艘航母。
  其次,在装备上,法国既自主研发,又不排斥适当外援。如法国研制了“阵风”战斗机,但由于海军规模有限,就从美国引进了E-2C“鹰眼”预警机。配备这两型飞机加上核动力平台和常规起降飞机,“戴高乐”号在作战能力上已经远远超过只搭载垂直/短距起降飞机的英、意、西等国航母。
  第三,除美国发展大型航母外,英、意、西都选择建造轻型航母,而法国却独树一帜,根据国情和战略需要,选择发展中型航母。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戴高乐”号服役以来接连发生各种故障,证明法国核动力航母技术尚不如美国成熟稳定,无法实现海上无故障航行。此外,“戴高乐”号采用核动力并未实现航速提高,27节的航速不仅低于“克莱蒙梭”级航母,也低于其编队中的主要护卫舰只。加之建设核动力航母费用更高、核辐射剂量超标等问题无法妥善解决,因此法国曾透露希望在建造新航母时选择常规动力。
  俄意:国力拖累发展出现停滞
  在发展航母方面,俄罗斯和意大利有着惊人的相似。
  首先,相比较美英法日这样的传统海洋大国,俄罗斯和意大利在发展航母方面都显得有些滞后,两国真正进入航母时代都是在二战之后,准确地说都是上世纪60年代末。
  其次,两国的第一艘航母都是直升机航母,其目的也完全一致――反潜。
  最后,受国家战略调整的影响、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两国航母发展都陷入停滞。
  作为战败国的意大利原本被禁止拥有航母、潜艇等海军装备,但是随着冷战的阴影笼罩全球,身为北约成员国、在地中海拥有漫长海岸线的意大利根据北约提出的反击苏联潜艇的要求,于上世纪60年代建造“维内托”号直升机母舰,并于1969年正式开始服役。
  随着上世纪70年代冷战局势的不断变化,意大利军方认为,未来除了全球规模的冲突之外,也有可能出现长期的地区性冲突,而地中海有可能是冲突的中心,因此意大利需要拥有更强性能的航母,一方面可以保护漫长海岸线,另一方面可以对战区局势变化作出迅速反应和干预。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意大利于1985年建造了第一艘航母“加里波第”号。其满载徘水量约1.3万吨,虽然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航母,但却能够胜任当时意大利海军的需求。
  随着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意大利期望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并在地中海区域占据主导地位,此时,“加里波第”号性能的局限已经越来越明显,而法国、西班牙等国展开新航母研发计划,使意大利海军感受到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意大利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新一代航母的设计工作。“加富尔”号于2001年开工建造,2009年正式服役,其排水量几乎是“加里波第”号的两倍,成为意大利海军新一代旗舰。
  相对于“加里波第”号,除了个头更大、性能更优越之外,“加富尔”号航母主要的特点是具备高度的作战灵活性。它的两栖作战能力非常出色,在装载登陆舰的同时,该舰机库最多可容纳100辆轻型汽车或24辆主战坦克,以实施登陆作战。
  “加富尔”号的这一特色展现了未来意大利海军发展的一个重大思路:由航母向新型两栖攻击舰转变。其深层原因如下:首先,意大利经济不景气、军费开支受到压缩,使得在“加里波第”号面临退役时,意大利无力继续建造高性能航母;其次,新型两栖攻击舰除了具有强大的投送能力和优秀的作战能力外,还具有全面执行多样化任务的功能,包括海上反恐、海上救助、抢险救灾、护渔护航、撤运侨民等,能更好地保护意大利的海上利益,也更加符合意大利海军的未来发展需要。
  相比较意大利航母发展思路的主动转变,俄罗斯航母发展的停滞,则更多是一种无奈。
  如今的俄罗斯海军,只有一艘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作为形单影只的苏联“遗产”,由于年久失修、缺乏设备更新,它的作战能力值得怀疑,俄罗斯媒体曾用“费用高昂的玩具”来形容“库兹涅佐夫”号现在所处的尴尬境地。
  近几年来,随着俄罗斯国力的恢复,国内出现了要新建航母的呼声。有军事专家认为,俄罗斯计划至少建造3艘核动力航母部署在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也有媒体指出,航母作为一个国家“延长的手臂”,对于维护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利益至关重要。但是对于俄罗斯而言,何时造、谁来造、用什么钱来造等关键问题仍无定论。
  今年6月30日,俄联合造船集团总裁罗曼
"特罗岑科在圣彼得堡出席第五届国际海军展时说,俄将于2016年完成首艘核动力航空母舰的设计工作,并于2018年开始建造。然而,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随即表示,俄即将于2020年建成核动力航空母舰的报道没有根据,俄国防部从来没有制订过相关计划。但谢尔久科夫承认说,俄国防部曾向有的造船企业征集航母的设计方案,俄总参谋部和海军将参考这些方案来确定是否要发展航母。
  总体上看,俄罗斯在未来几年内发展航母的可能性不大,原因如下:
  第一,俄罗斯经济虽然多年保持快速发展,但在国际舞台上,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都难以与当年的苏联相提并论。
  第二,苏联时期曾经建造过一批航母,但是相关技术的研发工作没有得到延续,而是早已搁置多年。如果俄罗斯要发展航母,则几乎等同于从零开始。此外,苏联解体后带来的人才外流、技术设备老化、生产水平降低等因素依然困扰着俄罗斯。近期,俄法达成协议,俄将从法国采购两艘价值12亿美元的“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这种满载排水量为2.1万吨的舰艇可以搭载16架重型直升机或35架轻型直升机。
  第三,面对欧洲反导系统等问题,俄罗斯更需要的是保持核威慑力,而不是可以与对方“短兵相接”的航母。从俄罗斯2020年前国防采购计划中可以看出,发展战略核潜艇和各种洲际弹道导弹等仍然是俄罗斯军事装备发展的主要方向。
  印巴:外购内建谋求快速发展
  印度和巴西,一个是南亚大国,一个是拉美大国,无论是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在发展中国家中都是佼佼者,也恰恰是出于类似的目的――成为地区乃至世界军事强国,两国对于航母的发展很早就给予了极大关注。
  1960年,巴西第一艘航母“米纳斯
"吉拉斯”号服役。次年,印度第一艘航母“维克兰特”号(梵语意为“勇敢”)服役。不过,限于本国工业能力的不足,两国的第一艘航母都来源于外购,并且卖家都是英国。
  “米纳斯
"吉拉斯”号航母的前身为英国二战时建造的巨人级“复仇者”号,排水量为1.6万吨,仅能搭载6架固定翼飞机和11架直升机。即便这艘反潜能力很差的“老爷舰”,当时也是南美洲唯一部署的航空母舰。
  在“采纳斯
"吉拉斯”号将退役时,巴西从法国购入“圣保罗”号航母。这艘2001年服役的航母目前仍在服役,其前身是大名鼎鼎的“福熙”号航母,排水量3.28万吨,最高航速30节,可携带39架军用飞机。尽管也是西方军事大国的退役舰,但“圣保罗”号属二战后的新一代航母,具有强大的攻击性与反潜功能。“福熙”号自1963年服役以来,曾作为法国海军主力舰只参加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军事人士认为,拥有“圣保罗”号才使巴西海军真正上了一个台阶,并在未来多年内获得强大的远海攻击能力。
  在外购的同时,巴西还意识到关键军事技术对于国防的重要性。因此新国防战略中反复强调,巴西必须通过军事技术的转让,拥有自主制造常规潜艇、核潜艇及航空母舰的能力,使巴西同时成为军事技术领域的大国。
  印度的“维克兰特”号则原属于英国的“尊严”级轻型航母,一直服役到1991年。同巴西一样,印度的第二艘航母还是选择了外购。1986年,印度又从英国购买退役航母、排水量2.8万吨的“维拉特”号,这也是印度目前现役的唯一航母。
  不过,相比较巴西的稳扎稳打,迫切希望在印度洋建立强大的海军存在,并在亚太更广泛地区与中国保持军事力量平衡的印度海军无疑具有更大的野心。
  曾担任印度海军参谋长的阿伦
"普拉卡什说,印度海军肩负着保卫几千公里海岸线、专属经济区以及价值高达380亿美元油气田的重任,因此必须加强海军的战斗力。
  而普拉卡什年担任海军参谋长时期,正是印度海军实力快速发展的时期。他明确表示,“我们的目标是,通过部署以航母为核心的力量,有选择性地控制印度洋水域。”
  2004年,印度从俄罗斯购买标准排水量为3.8万吨、满载排水量为4.5万吨的“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并将其更名为“维克拉姆蒂亚”号(取自梵语中一个传奇国王的名字)。
  由于双方进行了近3年的反复讨价还价,这艘航母几经延迟交货。印度海军官员日前表示,“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将于今年8月底在俄罗斯进行海港试航,11月开始进行武器发射等系统测试,估计于今年12月交付给印度海军。
  “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70%结构将全部更新,配备12架米格-29K舰载机,与“维拉特”号的“海鹞”战机相比战斗力有大幅提升。该舰能在海上持续航行30天。印度副海军上将凯拉什说,“‘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代表我们海军作战能力质的飞跃”。
  不仅如此,有印度媒体称,印度的目标是到2015年拥有两个航母战斗群,其中一个编队核心是改装的“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另一编队核心为印度自造航母。
  目前,印度自主制造的航母正在印度西南部科钦港建造,预计将于2012年完工,2015年进入印度海军服役。这艘航母获得意大利和俄罗斯技术支持,设计排水量4万吨,将配备12架米格-29K舰载机,它将与印度第一艘航母“维克兰特”号同名。这艘国产航母一旦完工将标志着印度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能自建航母的国家。但印度从一开始就在经费、技术、材料等方面不断遭遇各种困难。印度海军助理参谋长阿尼尔
"乔拉今年初表示,若自选航母完工日期再度推迟,将延长“维拉特”号的服役期。
  有报道说,印度还计划建造第二艘自选航母,规模为5万~6万吨级,可能为核动力。但印度海军高级官员表示,这需要等到第一艘自选航母下水后才能决定。
  日本:“分步走”重温“航母梦”
  作为二战时期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具有航空母舰集团作战能力的国家,日本多年来一直把重建航母作为既定战略目标。虽然基于战败国的身份,二战后日本从法律上不再允许建造航母,但其“航母梦”却一直挥之不去。
  1959年,日本海上自卫队提议建造排水量1.3万吨的直升机航空母舰,但未获政府批准。1984年,日本再次提出建造小型航母,最终也因美日有关人士反对而被迫放弃。
  冷战结束后,日本政府开始改变策略,不再直接提及建造航母,而是以发展大型运输舰、驱逐舰的名义,逐步走上实质拥有航母的道路。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郭定平教授向记者表示,以三种重要大型战舰的下水和规划建造为标志,日本通过“分步走”,逐渐实现了重建航母的目标。
  1998年3月,日本“大隅”号大型运输舰正式服役。该舰长178米、宽26米,满载排水量为1.3万吨,最大功率2.76万马力,能运载16架CH-47重型直升机、10辆90式主战坦克、2艘大型气垫登陆艇,以及100名全副武装的陆战队员。
  2009年3月,“日向”号直升机驱逐舰正式服役。该舰全长197米、宽33米,标准排水量l.395万吨,满载排水量1.8万吨。可以说,“日向”号除了在“称谓”上有所收敛之外,在飞行甲板、舰载机数量、机库空间、电子通信、舰载武器等多方面都已全面超过小型航母。
  在2010年度预算案中,日本政府又在防卫经费中列入建造新的超大型直升机驱逐舰的经费。这种新型驱逐舰标准排水量达l.95万吨,全长248米,可同时起降9架直升机。该舰建成后,将接替“白根”级驱逐舰,并与“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组成强大的反潜作战群,为日本海上自卫队实现从马六甲海峡到日本列岛的巡航作战打下坚实基础。
  尽管日本至今还没有一艘称为“航母”的现役军舰,但多名军事专家对本刊记者表示,日本“大隅”级大型运输规、“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都已具备较强的航母“转化”能力,遇有战事,这些舰船很快就能改装为小型航母。
  以“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为例,首先,该舰设有较为宽大的飞行甲板,具备起降直升机和短距/垂直起降飞机的基本条件;其次,舰上航空设施一应俱全,一些军事专家认为它甚至可以搭载十多架各型直升机和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第三,搭载武器装备众多,拥有强大的通信指挥综合作战能力。军事专家认为,强大的直升机搭载能力使“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不仅可执行反潜、扫雷等任务,还可有条件承担对陆攻击等任务。
  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等专家分析认为,通过建造“大隅”级和“日向”级舰船,日本海上自卫队积累了建造全通甲板战舰的成熟技术,而常驻日本的美军航母编队也为日军提供了现成的航母情报资料来源。从发展大型运输舰、直升机驱逐舰、中型航母到大型航母,日本未来的航母发展蓝图已经变得清晰起来,目前日本的“准航母”编队已初见端倪。
  与此同时,近年来,日本还在加速包括大型远洋补给舰、护卫舰艇、潜艇等相关编队配套舰艇的装备步伐,为“准航母”提供保障。
  不过,在解放军空军指挥学院高级研究员王凤岭看来,未来日本海军的梦想是建造6万吨级的大型航母,舰身全长300米左右、宽42米;采用与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相似的斜直两段式飞行甲板,装设3套飞机弹射器;安装核动力装置,总功率达28万马力,最大航速为30节。
  (本文执笔:《t望》新闻周刊记者尚前名参与采写:季明、张建松、贾远琨、驻莫斯科记者耿锐斌、驻伦敦记者王亚宏、驻巴黎记者彭梦瑶、驻罗马记者王昀加、驻巴西利亚记者刘彤、驻新德里记者毛晓晓、驻曼谷记者史先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是军事强国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