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突然呼叫转移银行卡被盗刷谁负责不见钱谁负责

请问办理呼叫转移后,但是没有把卡插在手机上,呼叫转移功能能否实现?
全部答案(共3个回答)
卡插没插无关
如果你有两个手机,A和B,把呼叫A的号码转移到B上
收费的标准是:首先A手机会收取一个功能费,每分钟时0.15元,然后再B手机上收取相应的信息费
呼叫转移服务通过营业厅可以在后台关闭的!
给你举个例子吧:比如你的手机号A,作呼叫转移,转移到了B的手机上,当另一个人C给你手机打电话时B的手机就会响,此时在B的手机上显示的仍是C的号码,一般情况是不会...
一般移动的卡一开户就已经免费开通了呼叫转移了!其他的功能要你自己开通的!是要收费的! 
先进入 设置 再进入 呼叫转移 再把转移的号码输入即可
作用1:呼叫转移可以在你手机没有电的时候转移到你朋友的电话号码,防止别人找不到你。
作用2:你如果...
怎样查看订单详情,到那里看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揭秘“呼叫转移”骗术:不知道的人90%会上当
来源:澎湃新闻
原标题:揭秘“呼叫转移”骗术:不知道的人90%会上当
  “电信网络诈骗形势非常严峻,不但谋财,最近还有害命。今年暑假,有3名学生被诈骗后死亡,有两例是猝死,有1例是自杀,这件事引起了全社会震动。可见,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全社会的公害,确实需要严厉打击。”
  9月20日,2016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在全国各地举行。当天,公安部刑侦局副巡视员陈士渠现身阿里巴巴在武汉举办的“钱盾全民防骗公益论坛”,详细揭秘电信网络诈骗,“看起来是简单的问题,如今为何却成了全社会的公害”。
  电信网络诈骗案去年近60万起
  “在十几年前,对社会威胁最大的是严重暴力犯罪,它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的权益。今天全国严重暴力犯罪在不断下降,破案率在不断提高,电信网络诈骗反而成为社会公害。”陈士渠说,“一般认为,诈骗犯罪不属于暴力犯罪,而且一般也不跟当事人接触,不至于威胁老百姓的人身安全,但是现在恰恰出现了大问题。”
  陈士渠透露,电信网络诈骗案去年已经接近60万起,预计今年比去年还要多。在涉案金额上,传统盗窃抢劫案能抢几万元就算多,电信网络诈骗却动辄就是几百万、上千万元,受害人单日被骗最高的是1.17亿元。
  “一般的盗窃案件,可能1万起,也达不到1000万元或者1亿元,但是电信网络诈骗可以做到。有些案件骗去的钱不多,但后果很严重,比如3名家庭贫困的学生没有多少钱,但他们在被骗几千元后却出现死亡的后果。”陈士渠说。
  电信网络诈骗为什么这么多年一直打不下去,而且越来越严重?陈士渠分析,这里面的原因比较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电信网络诈骗总体上属于新型犯罪,它和传统盗窃抢劫犯罪差别较大。“比如说没有现场,犯罪分子和受害人远程非接触,而一般盗窃抢劫是有现场的。如果要追的话,只能追踪犯罪分子打过的电话、发过的信息和涉案资金流向,电信网络诈骗取证和以前的取证实际上有天壤之别。”
  陈士渠坦言,目前很多公检法机关,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认识可能简单等同于以前的盗窃诈骗犯罪,取证的要求没有及时作出调整。按照原来的取证标准,追踪电信网络诈骗很困难。“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通过打电话、发短信骗了很多人,以前要先查每起案件什么时候骗了谁、钱是什么时候汇的,查清楚才可以定案。但骗子自己都不记得了,因为他骗的人太多了,所以取证就非常困难。”
  支付安全病毒木马“随便改号”让人防不胜防
  如今信息网络发展很快,便利了社会公众的生活,包括消费时支付体系所带来的便捷。陈士渠指出,电信网络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不少问题,并被犯罪分子利用。“比如说手机实名制的问题,最近这3起致学生死亡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使用的手机号没用自己的名字,甚至没有实名,(警方)追查起来非常困难!”
  针对最近比较突出的支付安全问题、特别是第三方支付,陈士渠透露,第三方支付发展很快,“比如说发放的一些POS机没有用真名,也会被犯罪分子利用,追查起来也很困难”。电信网络诈骗许多是从国外打电话给受害者,显示的是大陆公检法机关的号码,而且掌握受害者的个人信息。有很多人上当受骗,一旦被骗,基本上是倾家荡产。
  陈士渠进一步解释:犯罪分子专门有个POS机,改装后可以在正常刷卡时记录下信息,然后把持卡人的账户和密码发送到指定的邮箱。犯罪分子再把POS机卖给商户,而商户不知情,以为是在进行正常的收款,但实际上每个卡的信息已全部被发到指定的邮箱,犯罪分子就从邮箱里知道账户里面有多少钱。他不去取,反而卖给别人,比如这张卡有密码,里面有50万元,你给我10万或者20万,我卖给你。公安机关追查的时候很困难,他到底怎么获得的密码?因为POS机在发放过程中有漏洞,往往被人加了窃取个人持卡信息的东西还发现不了。
  “像支付安全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弄得很清楚,犯罪分子就利用这些漏洞把大家的钱骗走了,确实单纯依靠群众去防范很难。我们出去购物买东西的时候,不可能去问POS机有没有问题。所以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POS机的监管和防范。”
  谈及诈骗电话“随便改号”的问题,陈士渠表示,“应该也从技术上进行拦截。”他反问,“从国外打过来的电话,凭什么显示的是国内公检法的电话?”
  “单靠个人防,防不胜防。”陈士渠举例说,像病毒木马的问题,不点链接就不会被感染,但是被感染了就要有技术措施,手机上要安装安全软件,比如阿里巴巴的钱盾。而在有些情况下,就像POS机刷卡,老百姓防范意识再强也防不住,正常去买东西POS机有问题,POS机也拆不了,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和相关企业研发技术防范的措施。
  “呼叫转移”诈骗手法在江苏几百人被骗
  陈士渠认为,要解决电信网络诈骗问题,首先需要公安机关严厉打击,才能起到震慑作用。
  他透露,下一步,公安部将会和最高检、最高法一起出台司法解释,针对犯罪分子作案手法完全不同于以前的诈骗犯罪的问题,在证明标准、取证要求上作出一些调整。“总的来讲,会加大惩治力度。我们发现有好多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犯罪分子骗了上百万,但抓到后判得非常轻,这肯定是没有办法遏制犯罪的。”
  第二是相关银行和运营商要切实承担起责任。电信网络诈骗被骗几千万的钱,到骗子账户会迅速分解成几百个账户,一个账户几万块钱再迅速往下“分解”,最后可能到台湾ATM机上提现。对此银行应主动发现,不能等着受害人报警以后再追查,报警往往比较滞后,这种钱以这样的分发方式“分解”就应该被监控起来。
  第三,相关单位和企业要加强研发技术防范措施,技术防范强了,犯罪分子就难以得手。除了公安机关打击以外,相关部门也要采取措施,比如北京已经明确10月15日之前所有非实名制电话都要停机,全国也会出台措施,就是要弥补这些漏洞。过去犯罪分子知道他用的是没有登记的电话卡或者冒用他人身份开的银行卡,在作案时当然会有恃无恐。
  最后,我们每个人都要增强防骗意识和识骗的能力,如“重金求子”、“中奖”等骗局,如果我们自己啥都不懂,就容易被骗。
  在增强社会公众的电信网络识骗能力方面,陈士渠表示,有些电信网络诈骗确实识别起来比较难。“比如说最近流行的换号诈骗手法。犯罪分子先给一个人发短信&我是某某,我最近换号码了,你把我原来的号码删掉&。一般人都会要信按照对方的短信这样来改了。后来犯罪分子会设置一个呼叫转移的号码,有时候受害人打骗子的电话,接电话的实际上确实是受害人的朋友。我打新号码就是原来的朋友,一定会很相信,过段时间借钱一般会给。江苏有几百人被骗,被骗了几百万。”
  陈士渠说,“呼叫转移”的诈骗手法都应被公众所知。“如果不知道的话,90%以上的人会上当。因此,有必要揭露这些骗术,让社会公众有警惕心理并增强防骗能力。”
  “电信网络诈骗总体上是可防的,它不是严重暴力犯罪,实际上只是一种欺骗的方式,犯罪分子主要靠忽悠!只要有足够的防骗意识,知道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大多数人不会被骗。”陈士渠肯定地说。
  陈士渠曾任公安部打拐办主任多年,从愿“天下无拐”到愿“天下无骗”,陈士渠在2016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呼吁:“社会各界应一起努力,不能让老百姓辛辛苦苦挣的钱,大把大把地转到骗子的腰包里!”
(责任编辑:杨晨虹)
&&&&&&</div
中国人哪来这么多钱?[]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不知道“呼叫转移”骗术 90%的人会上当|第三方支付|信息安全|呼叫转移_新浪科技_新浪网
不知道“呼叫转移”骗术 90%的人会上当
  “电信网络诈骗形势非常严峻,不但谋财,最近还有害命。今年暑假,有3名学生被诈骗后死亡,有两例是猝死,有1例是自杀,这件事引起了全社会震动。可见,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全社会的公害,确实需要严厉打击。”
  9月20日,2016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在全国各地举行。当天,公安部刑侦局副巡视员陈士渠现身在武汉举办的“钱盾全民防骗公益论坛”,详细揭秘电信网络诈骗,“看起来是简单的问题,如今为何却成了全社会的公害”。
  电信网络诈骗案去年近60万起
  “在十几年前,对社会威胁最大的是严重暴力犯罪,它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的权益。今天全国严重暴力犯罪在不断下降,破案率在不断提高,电信网络诈骗反而成为社会公害。”陈士渠说,“一般认为,诈骗犯罪不属于暴力犯罪,而且一般也不跟当事人接触,不至于威胁老百姓的人身安全,但是现在恰恰出现了大问题。”
  陈士渠透露,电信网络诈骗案去年已经接近60万起,预计今年比去年还要多。在涉案金额上,传统盗窃抢劫案能抢几万元就算多,电信网络诈骗却动辄就是几百万、上千万元,受害人单日被骗最高的是1.17亿元。
  “一般的盗窃案件,可能1万起,也达不到1000万元或者1亿元,但是电信网络诈骗可以做到。有些案件骗去的钱不多,但后果很严重,比如3名家庭贫困的学生没有多少钱,但他们在被骗几千元后却出现死亡的后果。”陈士渠说。
  电信网络诈骗为什么这么多年一直打不下去,而且越来越严重?陈士渠分析,这里面的原因比较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电信网络诈骗总体上属于新型犯罪,它和传统盗窃抢劫犯罪差别较大。“比如说没有现场,犯罪分子和受害人远程非接触,而一般盗窃抢劫是有现场的。如果要追的话,只能追踪犯罪分子打过的电话、发过的信息和涉案资金流向,电信网络诈骗取证和以前的取证实际上有天壤之别。”
  陈士渠坦言,目前很多公检法机关,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认识可能简单等同于以前的盗窃诈骗犯罪,取证的要求没有及时作出调整。按照原来的取证标准,追踪电信网络诈骗很困难。“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通过打电话、发短信骗了很多人,以前要先查每起案件什么时候骗了谁、钱是什么时候汇的,查清楚才可以定案。但骗子自己都不记得了,因为他骗的人太多了,所以取证就非常困难。”
  支付安全病毒木马“随便改号”让人防不胜防
  如今信息网络发展很快,便利了社会公众的生活,包括消费时支付体系所带来的便捷。陈士渠指出,电信网络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不少问题,并被犯罪分子利用。“比如说手机实名制的问题,最近这3起致学生死亡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使用的手机号没用自己的名字,甚至没有实名,(警方)追查起来非常困难!”
  针对最近比较突出的支付安全问题、特别是第三方支付,陈士渠透露,第三方支付发展很快,“比如说发放的一些POS机没有用真名,也会被犯罪分子利用,追查起来也很困难”。电信网络诈骗许多是从国外打电话给受害者,显示的是大陆公检法机关的号码,而且掌握受害者的个人信息。有很多人上当受骗,一旦被骗,基本上是倾家荡产。
  陈士渠进一步解释:犯罪分子专门有个POS机,改装后可以在正常刷卡时记录下信息,然后把持卡人的账户和密码发送到指定的邮箱。犯罪分子再把POS机卖给商户,而商户不知情,以为是在进行正常的收款,但实际上每个卡的信息已全部被发到指定的邮箱,犯罪分子就从邮箱里知道账户里面有多少钱。他不去取,反而卖给别人,比如这张卡有密码,里面有50万元,你给我10万或者20万,我卖给你。公安机关追查的时候很困难,他到底怎么获得的密码?因为POS机在发放过程中有漏洞,往往被人加了窃取个人持卡信息的东西还发现不了。
  “像支付安全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弄得很清楚,犯罪分子就利用这些漏洞把大家的钱骗走了,确实单纯依靠群众去防范很难。我们出去购物买东西的时候,不可能去问POS机有没有问题。所以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POS机的监管和防范。”
  谈及诈骗电话“随便改号”的问题,陈士渠表示,“应该也从技术上进行拦截。”他反问,“从国外打过来的电话,凭什么显示的是国内公检法的电话?”
  “单靠个人防,防不胜防。”陈士渠举例说,像病毒木马的问题,不点链接就不会被感染,但是被感染了就要有技术措施,手机上要安装安全软件,比如阿里巴巴的钱盾。而在有些情况下,就像POS机刷卡,老百姓防范意识再强也防不住,正常去买东西POS机有问题,POS机也拆不了,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和相关企业研发技术防范的措施。
  “呼叫转移”诈骗手法在江苏几百人被骗
  陈士渠认为,要解决电信网络诈骗问题,首先需要公安机关严厉打击,才能起到震慑作用。
  他透露,下一步,公安部将会和最高检、最高法一起出台司法解释,针对犯罪分子作案手法完全不同于以前的诈骗犯罪的问题,在证明标准、取证要求上作出一些调整。“总的来讲,会加大惩治力度。我们发现有好多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犯罪分子骗了上百万,但抓到后判得非常轻,这肯定是没有办法遏制犯罪的。”
  第二是相关银行和运营商要切实承担起责任。电信网络诈骗被骗几千万的钱,到骗子账户会迅速分解成几百个账户,一个账户几万块钱再迅速往下“分解”,最后可能到台湾ATM机上提现。对此银行应主动发现,不能等着受害人报警以后再追查,报警往往比较滞后,这种钱以这样的分发方式“分解”就应该被监控起来。
  第三,相关单位和企业要加强研发技术防范措施,技术防范强了,犯罪分子就难以得手。除了公安机关打击以外,相关部门也要采取措施,比如北京已经明确10月15日之前所有非实名制电话都要停机,全国也会出台措施,就是要弥补这些漏洞。过去犯罪分子知道他用的是没有登记的电话卡或者冒用他人身份开的银行卡,在作案时当然会有恃无恐。
  最后,我们每个人都要增强防骗意识和识骗的能力,如“重金求子”、“中奖”等骗局,如果我们自己啥都不懂,就容易被骗。
  在增强社会公众的电信网络识骗能力方面,陈士渠表示,有些电信网络诈骗确实识别起来比较难。“比如说最近流行的换号诈骗手法。犯罪分子先给一个人发短信‘我是某某,我最近换号码了,你把我原来的号码删掉’。一般人都会要信按照对方的短信这样来改了。后来犯罪分子会设置一个呼叫转移的号码,有时候受害人打骗子的电话,接电话的实际上确实是受害人的朋友。我打新号码就是原来的朋友,一定会很相信,过段时间借钱一般会给。江苏有几百人被骗,被骗了几百万。”
  陈士渠说,“呼叫转移”的诈骗手法都应被公众所知。“如果不知道的话,90%以上的人会上当。因此,有必要揭露这些骗术,让社会公众有警惕心理并增强防骗能力。”
  “电信网络诈骗总体上是可防的,它不是严重暴力犯罪,实际上只是一种欺骗的方式,犯罪分子主要靠忽悠!只要有足够的防骗意识,知道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大多数人不会被骗。”陈士渠肯定地说。
  陈士渠曾任公安部打拐办主任多年,从愿“天下无拐”到愿“天下无骗”,陈士渠在2016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呼吁:“社会各界应一起努力,不能让老百姓辛辛苦苦挣的钱,大把大把地转到骗子的腰包里!”
  本报武汉9月21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何春中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日 04 版)
三星Note 7爆炸门持续发酵,继国行发生两起爆炸事故后,香港再曝...
中国估值50亿美元以上的全部16家未上市公司中,只有4家(大疆无人...
从汽车的角度看,乐视距离量产车还很遥远。乐视未来即使能顺利造...您的位置:
电话被人呼叫转移 其实是套取银行卡
名称:电话被人呼叫转移 其实是套取银行卡
发布: 21:13
简介:蒲先生在九龙坡区含谷镇净龙村开了一家电脑器材铺,为了方便销售,他办理了一张有网上支付功能的银行卡,存放了1000多元的周转资金。就在前几天,蒲先生准备用这张卡给自己的手机充值,金额也不多,...
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
编辑: 李淼森)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视界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718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卡里面的钱不见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