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欧洲宗教改革之后,为什么欧洲天主教国家信徒还是比新教多

现在基督教还是天主教信徒人数多呢? - 搜问问到 - 搜问 - 有问必答,只有神知道的世界,搜一下,你就问到!
现在基督教还是天主教信徒人数多呢?
发问者:热心网友 |
20:39 | 已回答:13 次 | 已被访问:197 次 |人民版选修1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共55张PPT)&&人民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因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欧洲宗教改革思考:以下新闻反映了什么现象?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现象?天主教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于当地时间日21时37分因病在梵蒂冈去世,终年84岁。4月8日,梵蒂冈教廷在圣彼得大教堂广场举行了追思弥撒和葬礼。300多万人涌入罗马送别教皇。来自教皇家乡波兰的人就达百万之众。由于圣彼得广场只能容纳30万人,葬礼通过27个巨大的屏幕向全罗马市主要的集会地点现场转播。200多名世界各国政要及宗教领袖出席了弥撒及葬礼,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总统希拉克等。德国红衣主教拉青格主持葬礼。他称颂教皇保罗二世以其一生奉献于上帝、教会和人类大家庭。宗教(天主教)在欧洲甚至世界各地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课标要求:1.基督教的产生和演变2.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一、权倾欧洲的教皇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是西欧封建统治的国际中心。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垄断了文化、教育、艺术等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3、天主教的堕落与残暴4、天主教面临的种种挑战教皇出巡红衣主教大主教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袖珍国家――梵蒂冈,尽管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却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图为圣彼得大教堂11世纪的“卡诺莎之辱”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年仅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的院子里。根据惯例,年轻的德皇赤足披毡站在寒冷的雪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原谅他这个认了罪的人。而格里高利七世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子,硬是让高贵的德皇在室外整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出来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史称“卡诺莎觐见”,又称“卡诺莎之辱”。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教皇英诺森三世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提示:是欧洲中世纪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的典型例证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TheCrusades)是在1096年到1291年发生的八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基督教(天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由于罗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徒手中,十字军东征大多数是针对伊斯兰教国家的,主要目的是从伊斯兰教手中夺回耶路撒冷。东征期间,教会授予每一个战士十字架,组成的军队称为十字军。中世纪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过程(1)教会首先提出了“双剑说”、“太阳月亮说”(2)天主教会内部的改革(11世纪末):建立了不受世俗势力影响的教皇选举制度(3)12世纪初又获得了对欧洲各地主教的任免权(4)教会还组织十字军,对近东地区发动了近两个世纪的侵略战争,进一步增强了教皇的实力,提高了罗马教廷的威望。原因:麻醉灵魂的教义教规1.天主教的思想基础:信仰高于理性2.主要教义:1)一神说和神创说;2)原罪说和救赎说;3)末日审判说;4)禁欲说。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是“原罪”和“救赎”。据基督教的教义,原罪是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的命令、偷吃禁果所犯的罪行,传给后世子孙,是人类一切罪恶和灾祸的根源。人类永远无法自救。上帝(天主)差遣他的儿子耶稣来到世间,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在上帝面前替人类赎了罪。凡是信仰上帝、跟随耶稣的人都能得救,死后获得永生。教会的堕落和残暴1、堕落:2、残暴:加紧思想控制;生活腐化,道德败坏;贪婪成性,疯狂敛财。设立宗教裁判所,野蛮迫害“异端”(目的、表现、评价)主教的俱乐部油画19世纪 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讨”球艺的问题。在他们热情的参与下,保龄球运动已经颇为成熟了。教皇和红衣主教团几乎都是意大利人,他们把教会变成了一个奢靡的俱乐部,优雅的谈论着艺术、音乐和戏剧。却少有提及信仰的问题。华丽的祭坛教皇出巡 任何时候我进入教廷神职人员的房间,总是看见神父和银钱商在一起,忙于鉴别钱币的成色和计算数目,面前堆着成堆的钱币。――一位西班牙官员愚人船布罗尼穆斯博斯油画荷兰1470年 这幅画描绘了在荒宴中纵情声色的修女和修士们,他们正试图咬下悬在空中的糕点。中世纪教会中所谓圣者的愚蠢与自负加上他们生活中的堕落、益发使他们成为了人们嘲弄的对象。火刑柱 插图画 中世纪 火刑是中世纪典型的刑罚,把人绑在柱子上烧死,有点像中国古代的炮烙之刑。 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就反复用刑拷问。一切有利于被控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被告可以不经审判便予处死。被告认罪之后,如又否认,即不再审讯,予以烧死。――《宗教裁判所审讯条例》被示众的异端14~16世纪西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新贵族出现需要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作支撑15、16世纪英、法、西顺应时代要求,逐渐形成统一民族国家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把教会置于王权的控制之下成为时代的要求 请思考:14~16世纪的西欧生产方式有哪些进步?阶级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何影响?中世纪的神学垄断地位是怎样开始被打破的?天主教面临的种种挑战1.欧洲历史的新变化:2.天主教面临的挑战:经济:政治:思想文化:1)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对天主教形成威胁。2)教会的经济特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反对。3)早期基督教思想和文艺复兴运动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为人们挑战天主教权威提供了思想资源。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民族国家开始形成.文艺复兴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更新了人们的观念。二、宗教改革的背景(或必然性)2.欧洲社会的新变化要求变革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经济上: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政治上: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民族意识的日益增强;思想上:文艺复兴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更新了人们的观念。1.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越来越黑暗,成为欧洲发展的障碍。经济上: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以各种方式剥削人民;政治上: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并且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思想上:加紧对人们思想的控制。第二课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改革开始历史小故事至今在德国仍流传着这样一则马丁?路德的小故事:一年夏季马丁?路德在返乡探亲途中,突遇暴风雨,电光闪烁,火球落在他的脚前。他自念死期临到,仆倒在地,大呼:圣安娜救我!我愿意成为一位修士。瞬间雨过天晴,结果他平安归家。为了守此誓约,虽遭到家人大力反对,他仍坚决投进奥古斯丁修会,专心侍奉神。进入修道院后,他从事最卑贱的工作,开关大门,敲钟扫地,清理房间,甚至在额富德城街上逐门逐户乞食,期望修道士的刻苦生活可以拯救他。正是这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却在后来敢于挑战教皇的权威,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在欧洲引起轩然大波。2、序幕: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3、内容及作用“因信称义”核心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建立廉俭教会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背景建立民族教会信徒皆为祭司1)“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否定罗马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2)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否定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3)信徒皆为祭司: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4)建立廉俭教会,否定了教会的奢侈腐化,符合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5)建立民族教会,否定了教权高于王权,有利于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符合资产阶级追求国家统一、强化王权的政治要求。4、改革的影响;1)冲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2)促进了路德教派合法地位的确立;3)推动了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4)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5、实质:资产阶级反对教会神权统治和封建统治的社会及思想改革运动材料一:德国名义上是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实际上长年处于四分五裂的诸侯割据,这使得德国皇帝无法不依赖于教会的力量,同时由于神圣罗马帝国大统一梦想是包含了意大利的,所以德国皇帝必然要和教会合作,教会的力量非常强大。每当罗马教会出现财政问题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从德国聚敛钱财,以至于德国被人们戏称为“教皇的奶牛”。当时梵蒂冈计划建造一座新的圣彼得教堂,于是在整个德国大量发行赎罪券。阅读材料: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德国爆发?材料二:这个时候的德国,却已经不再是从前的那个完全蒙昧的日尔曼人国度,虽然比较意大利、法国,德国仍然属于文化非常落后的国家,但是它已经受到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巨大影响。为了自己官员培养的需要,德国的诸侯也纷纷模仿意大利和法国的贵族,在自己的领地里面建立了大学,新的思想比比皆是。罗马教会对德国人民的搜刮引起了强烈不满的贵族的嫉恨;同时教会占有大量德国地产和财富,也引起一些诸侯的觊觎。兜售“赎罪券”天主教宣扬:购买“赎罪券”的人,当钱币落到赎罪钱柜“叮当”作响时,死者的灵魂就立刻被送到了天堂。材料三:①根本原因: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阻碍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主要原因:罗马教廷的政治控制、经济搜刮阻碍了德国的统一,引起社会各个阶层的不满。③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派人兜售赎罪券④主观原因:马丁?路德立志改革。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的原因由于圣经一直以来都被罗马教会所把持,而且只有拉丁文本,所以普通人根本没有能力阅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马丁路德开始着手将圣经翻译成德文。这个时候,刚刚实现的古腾堡活字印刷技术给德文版圣经的发行工作提供了最好的帮助,使得圣经的大量印刷和发行成为可能。路德坚决拒绝放弃所发表的主张,他理直气壮地说,“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楚的说服我(我不信任教皇,也不相信总议会,因为他们时常错误,也自相矛盾),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心受神的话捆绑。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意见,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当。我不能那样作。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助我。”最后他郑重宣布:“我不能移动,这是我的立场。但求上帝帮助,阿们”,令全场震惊。由此《圣经》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教皇和教会的权威受到严重打击。马丁?路德宗教主张的核心思想:每个人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即“因信称义”。天主教宣称,人若要得救,必须要以教会为中介,履行复杂的圣礼,做“善功”“赎罪”。为了聚敛钱财,教会发明了出售“赎罪券”的方法。何为“善功”?天主教:“善功”是信仰上帝,鄙视尘世生活,遵守宗教戒律,履行宗教义务。马丁?路德:生活中的一切正当手艺和职业都是“善功”。影响:满足了资产阶级的要求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背景(原因)天主教会的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罗马教廷的政治控制、经济搜刮(主要原因)马丁?路德立志改革(主观原因)教皇兜售赎罪券,路德发表“论纲”(直接原因)主要内容影响冲击天主教会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的斗争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宗教改革运动需要一个天才去发动,需要另一个天才去结束;路德,这个煽动家,推动了宗教改革的滚石;卡尔文,这个组织家,则在滚石粉碎之前使它停止。对于宗教,路德就其实践来说,更多是一个摧毁者,而卡尔文则更多是一个建造者。卡尔文1509年出生在法国努瓦营镇。他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巴黎蒙泰居学院毕业后到奥良尔大学攻读法律,也在布尔日大学攻读过法律。正当卡尔文年仅八岁的时候,马丁?路德把自己的“95条论纲”张贴在教堂大门上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卡尔文从小就成为天主教徒,但在青年时期改信新教。为了免受迫害,不久他离开巴黎。经过一个时期的旅游生活后,就定居在瑞士巴塞尔市。从此隐姓埋名,努力钻研神学。1530年他二十七岁时发表了他的最有名的著作《基督教原理》。该书概括了新教的基本信仰,使他一鸣惊人。2、卡尔文宗教改革----改革深入1536年,卡尔文出版了《基督教原理》一书。首次发表时共有6个章节,后经多次增补修订,至1559年第4版时已成为4卷约80章的巨著,各卷分别以圣父、圣子、圣灵等的教会为题,全面阐述了卡尔文的改革派神学思想。这本书对近现代基督教以及近现代欧美思想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基督教原理》书影(英文版)二、卡尔文的宗教改革1、主要内容:1)信奉因信称义,认为《圣经》至高无上。2)思想核心------“先定论”。4)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建立廉俭教会。3)主张建立民主教会2、特点比路德更加激进,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传播到西欧(法国、今荷兰、英国等国家)核心内容――“先定论”及其实质主张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获救,还是应该沉沦,即所谓的“选民”或“弃民”。“选民”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享乐和权利,注定会发财致富;“弃民”却注定贫穷困苦。上帝的先定不因人的行为而改变,所以祈祷没有意义。这就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也为资产阶级剥削提供依据。重点一比较卡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为何说卡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相同:①强调《圣经》的地位②主张信仰得救③主张简化教会仪式,建立廉俭教会不同:①卡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即人的得救与否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②主张建立民主教会这种主张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所以说该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更为激进。重点二亨利八世的改革英王亨利八世利用国内各阶层反对天主教会的情绪,借欧洲大陆发生宗教改革之机,依靠王权自上而下进行宗教改革,建立起附属于王权和政府的民族教会。 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至尊法案》,规定英王为教会唯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拥有处理教会事务的一切权利,教皇无权干涉英国的教会事务。结果英王获得教会的大量财富,削弱了教会实力,加强了王权。三、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三、英国的宗教改革1、背景:2、内容:3、特点:4、影响:①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断绝关系,英国民族教会产生。②出现了要求进一步清除天主教残余的清教运动。清教徒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力量。①英国较早形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②婚姻继承问题导致亨利八世与教皇决裂①改革方式:是依靠王权自上而下进行的②新教内容: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成份享利八世宗教改革;时间: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至尊法案”,进行宗教改革。内容:1)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有处理教会事务的最高权力;2)成立专门机构,对现行教规进行审查,凡与国家法律抵触的一概废除。四、尼德兰宗教改革1、背景:2、过程:3、性质和特点:4、结果:是一场由尼德兰爱国主义者领导的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性质的宗教改革运动。最终赢得了民族独立经济上:较早的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政治上:16世纪初,尼德兰受西班牙统治;五、天主教会的应对措施1、天主教会的改革①目的:抵御新教的攻势,重振天主教的声威。②措施:1)清除内部积弊,重新审定教义、教规。2)继续强化异端裁判所。3)是网罗各种狂热的信徒,组建反对新教改革的团体。知识回顾回顾所学内容完成下列表格内容路德教卡尔文教英国国教①“因信称义”②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①《圣经》权威至高无上;②主张信仰得救,即先定论①《至尊法案》规定英王为教会首脑②废除与国家法律抵触的现行教规③英语为礼拜用语信徒皆祭司廉俭教会民族教会民主教会廉俭教会保留天主教教义和仪式等德国北欧法国英国等英国宗教改革的影响1、性质: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2、积极影响:①否定了天主教的权威,建立的新教为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②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形成,增强了欧洲各国的民族意识,催生了民族国家教会,促进了民族国家的成长。③改革使大量教会财产转到新兴资产阶级手中,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3、消极影响:带来宗教的局限性,如宗教迫害、宗教纷争不断。1.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根本目的是A.反对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B.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C.改革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D.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2.《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在于A.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B.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C.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D.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B训练设计D3、在14、15世纪,天主教会之所以遭到很多人的反对,最根本的原因是 A、天主教会的腐败B、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展C、进步人士认识的提高 D、各国王权的软弱4.下列情景不可能发生在路德身上的是: A正在兜售“赎罪券”B.在演讲中呼吁“信仰即可得救”C.正伏案把《圣经》翻译成德文D.正与一修女举行结婚仪式5.卡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和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所体现的是:A.卡尔文的先定论思想B.卡尔文宗教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C.符合教俗封建主的利益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6.德意志等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A.天主教会的派系斗争B.农民的反封建斗争C.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D.天主教规和仪式改革7.卡尔文的先定论的实质是:A.发展了“因信称义”学说B.秉承了基督教教义C.创立新宗教的手段D.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CD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钱投入钱柜丁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教的正道。――路德《九十五条论纲》请回答:(1)材料一的论述针对的是当时的什么事件?答: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材料二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路德《九十五条论纲》请回答:(2)材料二中路德的要求反映了什么问题?答: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与掠夺,建立适应其发展需要的新教会。材料三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喊“罗马教廷该死!”――斯大林《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请回答:(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答:德国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锐,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得到各阶层的支持。 材料四卡尔文教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卡尔文教的教会体制是完全民主的、共和的;既然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人民的王国难道还能仍然听命于君主、主教和领主吗?――恩格斯答:不反对上帝(信仰上帝);提出了先定论和建立民主教会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4)根据材料回答马丁?路德和卡尔文的宗教信条对上帝的共同态度是什么?卡尔文教比路德教进步的表现是什么?基督教的发展演变知识填空:基督教(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_____教(罗马为中心)____教(君士坦丁堡中心)_____教____教_____教①______教②________教③________教____世纪第一次分裂(1054年)____世纪第二次分裂1116天主东正天主新东正 路德 卡尔文 英国国公元4世纪初期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亲!请或新用户?
按教材找资料
版权声明:1、本站资料大部分为网络收集整理、购买、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本着友好方式发邮件给我们,我们均无条件删除。无共享精神者,也请勿使用本站资料!2、部分资料为收费会员下载,目的促进资源共享,您可以通过提供原创或自编资料获取。如有任何因为资料搞事者或者勒索本站者,本站将坚决奉陪。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概述/欧洲宗教改革运动
轰轰烈烈的宗教于日在拉开了。在那天,的神学教授在维腾贝格宫城教堂门上张贴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向罗马教皇的权威提出了公开的挑战。此后100年间,、宗、安立甘宗(英国国教)、再洗礼宗、卫理会等新教宗派层出不穷,英国、瑞典、丹麦、荷兰、瑞士和大部分德意志诸侯先后投入新教阵营,宗教战争的硝烟在欧洲各个角落不停地燃烧着。新教徒们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荷兰共和国,在德意志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在法国也取得了合法地位。到1618年,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形成南北对立之势,德意志(包括奥地利、捷克、摩拉维亚等)则成为双方争夺的主战场。双方都不满足于现在的局面,宗教斗争又与大国争霸的斗争混合在一起,于是便导致了规模空前的欧洲宗教战争——“三十年战争”。
评述/欧洲宗教改革运动
在宗教改革中,哈布斯堡王室始终是天主教反改革势力的急先锋。哈布斯堡王室在当时兼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地利皇帝)、西班牙国王、西西里国王等多个王位,还统治着西属尼德兰(比利时)、摩拉维亚、威尼斯、伦巴第等附属国,并在美洲、亚洲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可以说是半个世界的统治者。哈布斯堡家不仅对新教徒步步进逼,还对天主教的法国形成包围之势(西属尼德兰、奥地利和西班牙正好形成一个包围圈);它不仅想消灭新教改革势力,还想削弱欧洲其它大国的势力,成为全世界唯一的霸主。同样野心勃勃的法国当然容不下哈布斯堡王室,它抛下宗教隔阂,毅然投向新教徒这边。于是以宗教冲突开始的三十年战争,最终演变西欧两个天主教大国的争霸。
经过/欧洲宗教改革运动
1618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哈布斯堡王室的斐迪南二世指定他的弟弟、天主教徒斐迪南大公为捷克国王。捷克的新教徒群情激昂,于5月23日发动,推举新教联盟首领、普法尔茨选侯弗里德里希为捷克国王,三十年战争正式开始。奥地利、西班牙及德意志天主教诸侯组成哈布斯堡联盟(天主教联盟),而法国、丹麦、瑞典、荷兰及德意志新教诸侯也组成了反哈布斯堡同盟(新教联盟),英国和俄国也站在新教徒这边。战争初期新教联盟一度连战连捷,但很快便在1620年的白山战役中彻底失败,哈布斯堡王室的天主教徒还是登上了捷克王位。面对严峻的局势,英国、荷兰、法国共同支持丹麦于1625年进军德意志,与德国新教诸侯一起大败哈布斯堡军,英军也进占了捷克西部。在关键时刻,皇帝斐迪南二世起用德国贵族华伦斯坦为陆军主帅(其实此时奥地利陆军已不复存在)。华伦斯靠西属尼德兰的经济援助,在短时间内重建了一支以雇佣军为主的陆军,并凭借高超的指挥艺术先后击败英国和丹麦军队,甚至杀入丹麦领土,迫使丹麦签约保证不再干涉德意志事务。哈布斯堡王室不仅解除了危机,还大大扩张了势力,使新教联盟的处境更为艰难。但立下大功的华伦斯坦鼓吹由哈布斯堡王室统一德意志,又引起了斐迪南二世的猜疑,很快被“鸟尽弓藏”。华伦斯坦刚下台,新教联盟又前仆后继地发起了攻势。法国首相黎塞留以每年100万金币的捐助为代价,引诱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于1630年率军在德意志登陆,联合萨克森、勃兰登堡(即后来的普鲁士)等新教诸侯直指哈布斯堡王室的心脏。瑞典拥有当时装备最精良、最训练有素的陆军,他们的统帅古斯塔夫更是一个军事天才。斐迪南二世任命的陆军统帅蒂利连战连败,使天主教联盟军遭到毁灭性打击。于是皇帝只得重新起用古斯塔夫。在1632年的中,古斯塔夫击败华伦斯坦,但他本人却在战争中阵亡,组成一个以瑞典为首的新教阵营的希望也化为泡影。此后华伦斯坦连续击败瑞典军队,迫使其退往北方;德意志最大的新教诸侯萨克森和勃兰登堡被迫于1635年签署《布拉格条约》,屈服于哈布斯堡王室的权威之下。而两立大功的华伦斯坦却再次受到猜疑,被皇帝派出的刺客暗杀。战争进行了近20年,以哈布斯堡王室挂帅的天主教同盟反而越来越强大,几个新教大国也先后败下阵来。如果任局势如此发展下去,欧洲宗教改革有失败的危险,德意志可能会被哈布斯堡王室统一,英国、法国也会遭到重创,荷兰、瑞士、丹麦等新教国家的独立都很难保证。1639年,斐迪南二世去世,查理即位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法国彻底撕掉中立的面纱,在西班牙、西属尼德兰、德意志、意大利等多个方向向哈布斯堡王室发动猛攻。留在德意志北部的瑞典军队也重新南进。天主教联盟终于显出疲态,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室于1643年败给法国。此后法国将主力开进德意志南部的士瓦本和巴伐利亚,瑞典军也进入巴伐利亚。双方都采取了烧杀抢掠、切断对方补给线等策略,给德意志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1648年5月,法瑞联军又取得重大胜利。曾经一再渡过难关的哈布斯堡王室终于无力再战,于1648年10月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上签字,三十年战争终于结束。三十年战争确立了新教与天主教的平等地位,并通过法律承认了荷兰、瑞士两个新教国家的独立。法国变得更加强大,哈布斯堡王室的奥地利、西班牙遍体鳞伤,德意志遭到非常严重的破坏,瑞典、丹麦争夺欧洲霸权的努力失败。经过三十年的大绞杀,新教徒和天主教徒的版图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任何一方有能力统治整个欧洲了。当时的新教和天主教一样严酷而不宽容,是三十年战争使大家意识到自己无法将意志强加于所有人头上。宗教宽容和思想自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承认,各个教派之间剑拔弩张的局面得到了缓解。但其间也出现了不和谐的音调:1685年,法王路易十四宣布废除象征宗教宽容的《》,禁止法国新教徒的宗教活动。为了反抗宗教压迫,许多法国新教徒纷纷出走,法国平白损失了大量精英。但仍有许多新教徒在法国一直坚持到大革命时期,并成为法国革命的主力之一。自三十年战争之后,欧洲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的斗争渐渐减少,虽然余波未绝,却难改大势。宗教改革的后续战场转移到英国,“清教徒运动”成为17世纪最重大的宗教政治事件。清教徒们坚决要求肃清英国的天主教残余,拒绝服从英王钦定的“英国国教”,积极地参与到现代资本主义的工商业中去。他们于1640年发动英国“清教徒革命”,一度建立清教徒的共和国。王朝复辟之后,英王再次迫害清教徒,宣扬天主教思想,出现了“托利党反动”时期。出于对天主教的共同厌恶,清教徒与英国国教徒联合于1688年发动了“光荣革命”,迎荷兰执政威廉为英国国王。此后英国又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权利,确保了宗教自由,清教徒在英国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而欧洲大陆的宗教布局,从此也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轰轰烈烈的欧洲宗教改革到这里就全部胜利结束了。欧洲宗教改革还带来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成果:1620年为反抗宗教压迫而逃往北美的清教徒,在大洋彼岸建立了自己的家园。100多年后,他们震惊了世界,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以及世界和平与自由的中流砥柱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4次
参与编辑人数:4位
最近更新时间: 10:19:59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主教有多少信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