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繇楷书的代表作为什么被称为楷书之祖

您现在所在位置:&>&&>&
发布时间: 15:16:49&&来源:中国教育报
正书之祖钟繇
【 】钟繇(151~230)是三国魏时的书法家,他敏锐地把握了汉魏之际书法艺术变革的风气,成为书法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钟繇字元常,颖川长社人(今河南长葛县东)。生于东汉桓帝元嘉元年,卒于魏明帝太和四年。汉末举孝廉,累迁侍中、尚书仆射,封东武亭侯。魏明帝时进为太傅,封定陵侯,人称&钟太傅&。他的书法获得了历史的极高赞誉,与张芝并称&钟张&,又与王羲之并称&钟王&。
《采古来能书人名》称:&钟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狎书,相闻者也。三法皆世人所善。&钟书三体其实就是今天所说的隶书、楷书与行书。钟繇的隶书我们现在很难确切知道是什么样子,传说曹魏时期的名碑《受禅表》和《上尊号碑》是他的作品,但并没有很确凿的证据。古人常常喜欢把一些无名作品比附到名家头上。不过,我们可以相信钟繇是当时的一个隶书大家。经历了汉末辉煌隶书时代的钟繇,凭借他的天才是可以承继汉人气象的。关于钟繇的行书,西晋卫恒《四体书势》记载说:&魏初,有钟胡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于刘德升。而钟氏小异,然亦各有其巧,今盛于世。&钟繇和胡昭,书风各异,都是当时的行书大家。现在也有一些冠于钟繇名下的行书刻帖,但是书风妍美流转,像是东晋以后的作品。
我们更加能够感受到的是钟繇作为&正书之祖&的风采。他的楷书总结了汉代隶书楷化的成果,把这样一种新的体式发展成极有表现力的书写形式。他的楷书作品有《尚书宣示表》(传世的《宣示表》可能是王羲之的临本)、《贺捷表》、《荐季直表》等。钟繇的几件楷书作品风格也并不相同,可谓各有其妙。
他的楷书,有一种古雅的美感。唐张怀妒槎稀烦破&幽深无际,古雅有余&。楷书在汉魏之际可谓一种新体,但是钟繇用这样的新体传达出一种古质天成的精神。在魏晋时,隶书本来是一种庄重古老的字体,但是这个时候的隶书书法却渐渐变得纤巧华丽。钟繇用一种新的体式创造出古雅淳厚的风神,就如曹丕以七言新体咏唱出古质淋漓的《燕歌行》一样,都是艺术天才的呈露。
钟繇的书法茂密而又洞达,可谓疏密有致。传粱武帝《古今书人优劣评》说:&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这是说钟繇的书法有一种茂密的美感。《荐季直表》很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点。从章法上看,字与字之间的距离非常紧,显出茂密之感。但这茂密又是由行与行之间的疏朗衬托出来的,可谓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能容针。细细品味,这纸上的字迹真的像是一行大雁紧紧相随在碧空中高翔一样。古人的这个评价很得钟繇书法的风神。不过这主要是从章法上来讲的,我们同样可以在钟繇楷书的结体中体会到疏密有致的美感。对于一个字的结构来讲,上面越密下面越疏字的重心就越高,上面越疏下面越密重心就越低。《荐季直表》的字结构和我们常见的上密下疏的结字形态(如柳体)不同,而是上疏下密,重心非常低,给人一种憨拙质朴的感觉。在《荐季直表》的字结构中,上方之疏愈显下方之密,下方之密也愈彰上方之疏。唐太宗说钟繇&布纤浓,分疏密,霞疏云卷,无所间然&(《晋书&王羲之传论》),是很恰切的。
钟繇楷书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有飞动之势,灵动而不板刻。《贺捷表》尤能体现这种精神,笔画之间映带顾盼,虽断而实连,神气活泼,飞扬生动。
钟繇的书法对后世启发极大。王羲之取法于他,将他的书风发展得更加妍美。《贺捷表》那样灵动活泼的笔法或许还影响了唐代的褚遂良。明代人善写小楷,祝枝山、黄道周、傅山的小楷里都有着钟繇的影子。作为&正书之祖&的钟繇,他的存在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艺术高度。他是一个书法艺术的立法者。
【责任编辑:fw015 】
热门点击排行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67244',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关注枫网微信
手机扫一扫楷书之祖——钟繇的《用笔法》
楷书之祖——钟繇的《用笔法》
的祖宗是谁呢?据说、当然也是公认是后汉三国时的钟繇,人称“楷祖”。虽然楷书在钟繇手里,拿现在的眼光看还不是很成熟(隋唐时期才基本定型),但钟繇对楷书的贡献那是无人可比的,欧颜柳赵虽然厉害,但他们也是在钟繇的基础上发扬光大的。下面介绍一下钟繇留下的《用笔法》,看他是怎么说的。 原文:魏钟繇少时,随刘胜入抱犊山学书三年,还与、邯郸淳、韦诞、孙子荆、关枇杷等议用笔法。繇忽见蔡伯喈笔法于韦诞坐上,自捶胸三日,其胸尽青,因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乃活。繇苦求不与。及诞死,繇阴令人开其墓,遂得之,故知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由是更妙。译文:魏钟繇年少时,随刘德升到抱犊山学学习了三年书法,回来后和魏太祖、邯郸淳、韦诞、孙子荆、关枇杷等人(一起)探讨用笔的方法。(这时)钟繇忽然发现蔡关于笔法的[书]在韦诞坐位上,(由于不能得到蔡的[书]),从此便捶胸痛惜了三天,胸脯都捶青了,因此而吐血(不止)。魏太祖拿五灵丹救治了他,才活过来。钟繇向韦诞苦苦相求(蔡的笔法),韦诞不给他。等到韦诞死后,钟繇暗地派人盗掘他的坟墓,(这样)才得到了蔡伯喈的笔法,因此明白了笔力雄健、气势强劲的(书法)才是超凡卓越的,而缺少笔力气势的(书法)是有毛病的,从此它的书法更好了。 原文:繇曰:“岂知用笔而为佳也。故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非凡庸所知。”临死,乃从囊中出以授其子会,谕曰:“吾精思三十年,读他法未终尽,后学其用笔。若与人居,画地广数步,卧画被穿过表,如厕终日忘归。每见万类,皆画象之。”译文:钟繇说:“(你们)哪里知道是正确的用笔使字显得好的啊。所以说用笔有如天,流美就如地。不是平凡庸俗之辈所能明白的。”临死之时,才从(贴身)衣袋里取出(蔡的来授予他的儿子钟会,并告诫他说:“我认真学习研究了三十年的书法,看别的方法都不能完全弄懂(书法的真谛),后来才学习蔡的这个用笔方法。如果与人在一起,(我就)在地上书写,周边数步都写满了;睡觉时就在被上写,把被也写穿;上厕所(有时)整天忘记出来。常常把世间万物的形象都想象成字的笔画、结构等,并(用不同的笔法)把他们表现出来。
热门文章HOT NEWS
黄秋园(),江西南昌人,名明琦,字秋园,号大觉子、半个僧、清风老人等。自幼酷爱绘画,少年家贫,进裱画店学徒,得览
HOT ARTICLES楷书鼻祖钟繇/吴建国
  图:《宣示表》是钟繇楷书代表作。图为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宋拓版本《宣示表》(部分)(网络图片)  站在大书法家钟繇读帖习字的洗砚池畔,秋雨绵绵,微风轻抚。此处已闻不到墨香,看不到墨蹟,只有芳草的清香,还有三亩见方且水不多的池塘。不过,这并不能掩盖住他一生痴迷于书法让世人的惊嘆。  这是河南长葛市老城镇福泉井旁。一千八百多年前,这里是颍川郡长社县,一代书法家钟繇就出生于此。钟繇,字元常,生于东汉桓帝元嘉元年,卒于魏明帝太和四年。他是个孤儿,父亲很早就去世了,由族叔抚养,供其读书,钟繇天资过人,德行也很好,长大后,被颍川太守举荐为孝廉,做了尚书郎,并任阳陵(今陕西高陵)县令等职。这一时期是书法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当时的书法领军人物、“魏晋风韵”的奠基者,便是北碑南帖之共同鼻祖的楷书创造者钟繇。  钟繇字写得好,官做得也好。他在政治和军事上也颇有建树,可谓曹操的“福将”。献帝时,钟繇官居黄门侍郎,在汉献帝被董卓旧臣劫持前往灵宝时,他与尚书郎韩斌乘乱将献帝救出长安,送往洛阳,其间遇曹操从山东来保驾,后来曹操得以“奉天子以令不臣”,钟繇受到重用。在官渡之战的危急时刻,钟又为曹操送去良马两千馀匹,助曹取胜。钟繇还指挥过两次大仗,其中一次是对阵匈奴单于,在复杂的情况下,都依靠策略取得了胜利。  钟繇的主业并非书法,而是为官,他的传世名作大多是其晚年所作。建安二十四年,钟繇六十九岁,曹操用司马懿之计,联合孙权袭击关羽。关羽败走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突围至章乡(今当阳东北),被擒杀,钟繇书《贺捷表》,言擒杀关羽事。《贺捷表》笔法坚厚,有雄逸之气,又不失古意,被称为“八分楷书”或“正书之祖”。魏文帝黄初二年,钟繇七十一岁,书《荐季直表》,此表楷书中交织章草笔意,古趣横生,系古帖中富于古法古意的稀世之帖。  《宣示表》是钟繇楷书代表作,可惜真迹已于东晋遗失,现存世的《宣示表》为王羲之临本。对此,南齐王僧虔《论书》有这样的记载:“亡高祖丞相导,亦甚有楷法,以师钟、卫,好爱无厌。丧乱狼狈,犹以钟繇《尚书宣示帖》藏衣带中。过江后,在右军处,右军借王敬仁(王修,字敬仁)。敬仁死,其母见修平生所爱,遂以入棺。”所以,今天所见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宋拓版本《宣示表》共十八行二百九十八字,是传至今日最佳版本。它与钟繇其他作品相比,无论是在笔法上还是在间架结构上,都已基本脱离了隶书的范畴,显现出较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它标誌?一种崭新书体—楷书的形成,在书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众所周知,中国文字从甲骨、钟鼎、篆书、隶书一路走来,这些文字不同程度地存在?难写难认的缺陷,钟繇“上承蔡邕,下启右军(王羲之),解散隶体而为正书(正楷)”,开创了正楷书法先河,成为后世的楷模。唐代书法名家张怀瓘称他:“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馀,秦汉以来,一人而已。”王羲之楷书以钟书为法,后世临王者不计其数。《书法正传》云:“钟繇书法,高古纯朴,超妙入神。”可见钟氏楷书对后世影响之深远。  如今的洗砚池,虽无昔日“洗砚涮笔,天长日久,池水变黑,渗透地下,挖地三尺,仍为黑泥”的模样,但我深知,钟繇他在书法上用心之苦,用功之勤,实非常人可及。从史书上看,钟繇不是一个庸官,他的眼光和谋略,智慧和勇气,都不是一般人所具备的,他取得的功名利禄,也不是一般名士能够得到的。但是,这些都湮没在浩瀚歷史印记里,唯有他的书法,和他的名字永远地连在了一起。
责任编辑:大公网
相关阅读:
2012 - 2014 Takungpao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楷书今称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