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在网上卖菜最成功的网站菜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我的网上卖菜经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网上卖菜之路如何才能“叫好又叫座”?
  在杭州,上网买菜已开始进入百姓生活,只要打开手机轻点,过不了多久,新鲜的蔬菜或副食品等就会被送上门。
  前不久,有11位刚刚毕业的90后大学生,在江干区东明综合农贸市场化身&马大嫂&,专为附近7个社区居民提供&代购&买菜服务,他们还打算将生意经做成一套完整的互联网&菜场O2O模式&解决方案,&复制&到杭州各个农贸市场。
  事实上,农贸市场试水&网上菜场&,东明综合农贸市场并不是第一家。早在去年10月底,下城区万寿亭农贸市场首创先河把传统农贸市场&搬&上手机后,越来越多的农贸市场开始加入&网上菜场&的阵营,如西湖区东山农贸市场,上城区翰林农贸市场等,虽说都是&网上卖菜&,但其中的运营模式却各不相同。
  传统菜市场主动出击,搭上电子商务的快车,杭州人网上买菜的时代是否就此真正来临?这些&网上卖菜&的农贸市场到底运营得如何?是否达到了当初预期的效果?到底什么样的模式,能走得更好更远?日前,商报记者对这些菜场进行了逐一采访。
  万寿亭模式
  市场工作人员负责采购商户轮流配送
  客户&黏度&高配送时间难掌控
  董师傅在农贸市场做保安、管理员已经十多年了,去年10月28日,下城区万寿亭农贸市场的&网上菜场&正式上线,他的岗位进行转变,专门做起&网上菜场&的接单、采购以及部分配送工作。
  昨天上午10点,电脑旁的小打印机又&吐出&一张订单:一斤春笋、一斤青菜、一只高山土鸡,总金额45.78元,要求11点半前送到家里。
  这已经是他当天接到的第5单了,董师傅拿上购物袋急匆匆地就下楼到市场配菜去了。&老张,青菜是今朝刚到的吧&&弄个一斤,你别缺斤哦,我还要去检查过的。&董师傅边挑边跟摊主聊天。
  短短十分钟,全部菜都备齐了,董师傅赶紧拿去&公平秤&处过磅。随后,记者跟着董师傅一起前去送菜。
  &现在平均每天要配送四十多单,多的时候有一百单,午饭、晚饭前一个半小时内是最忙的。&董师傅说,刚开始菜市场提出&一公里生活圈&的概念,不过事实上他现在的配送范围超过3公里的都有,&有几个住在艮山流水苑、文二路、文三路的客人也会下单在我们这里买,我们都送。&
  不一会,配送目的地到了,开门的是一位年过花甲的奶奶,董师傅将菜品交到奶奶手上,还不忘叮嘱一句:&要是觉得菜不够好,你可以打订单上的那个电话找我,我给你换。另外,现在这个季节的青菜不好吃,下次想吃蔬菜就换毛毛菜、菠菜吧。&
  董师傅说,平时他有空,就他送菜,但更多的时候,送菜工作是由市场里的摊户们自己完成的。对于市场自己采购、配送这种模式,董师傅认为,有利有弊。
  &送的次数多了,有些客户都认识了,大家有个信任度,以后买菜基本上都找我们。而且什么菜好什么菜不好,我们也能及时告诉人家。&董师傅觉得这个模式套用时下流行的语言,就是&客户黏度高&。
  不过,没有专业的配送团队,也会遇到各种问题,比方说高峰时期配送人员不够或因配送人员对路不熟悉,不能在顾客指定时间内送达。
  市场里经营祐康冷鲜食品的郎老板应该算是配送菜品最多的一位摊主了,他说自己最多的时候一天要送30单左右。&刚开始时,经常找不到路,拿着地图还是要走错,最久的一次迟到了半个小时,还好顾客比较通情达理,没有投诉。&郎老板说,现在送的多了基本都能保证准点送到,但如果都集中在一个时间段,还是会迟到。&
  虽然送货比较累,不过郎老板和其他摊户们并不排斥,他坦言,除了可以获得一点点额外的补助外,一次次的上门也能跟顾客更熟络,对线下的销售也有帮助。&下次来买菜,看到我说不定就来我摊位买了。&
  在董师傅看来,万寿亭农贸市场的这种模式,关键还是要解决好配送的问题。&今后订单量更大了,肯定还要再配人手,不然&网上菜场&就没法正常运转了,投诉也会增多。&
  东明模式
  专业团队&托管&推广速度较快
  出现质量问题协商较麻烦
  位于新风路与环站西路的东明综合农贸市场,今年1月28日开张,&网上菜场&也于当日同步上线。
  楼莹莹是这个&网上菜场&的负责人,不过,他并不是市场的工作人员,而是智谷教育培训发展中心的培训导师。他带领了一支11人的&90后&大学生创业团队,免费帮市场打点&网上菜场&,还给它取了个响亮的名称叫作&菜易购&。
  在这些&90后&的帮助下,市场里的42户经营者把自己的商品全腾挪到了手机上,涉及生鲜、熟食等多个品类。
  &只要下单5元起,免费送菜上门。&楼莹莹说,自从今年1月底上线后,每天都有业务上门,&最多的那天,送了120单。阴雨天和周末送货量猛增。&配送范围,则是周边1.5公里范围,覆盖7个社区4万余居民。
  目前,团队里有5位大学生专职负责配菜、送菜。楼莹莹介绍,经营两个月,已经有6000多人次通过&菜易购&买过菜,积累会员有5000人左右。
  这样的发展速度,在楼莹莹看来是挺喜人的,他们的想法是,如果这种模式运营得好,以后就&复制&到全杭州的菜场。不过,即使看到美好前景的同时,他还是意识到这种模式背后,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比如,我们收到过一个投诉,顾客说配送到家的花蛤有部分坏了。我们去跟商户沟通,希望能重新发一份,但商户说贝壳类的商品比较特殊,他也很难辨别好坏,就是不肯重新配送。我们只得自掏腰包再给顾客送一份。&楼莹莹说,他们这种运营模式,最让人头疼的是售后。
  &我们相当于中介,一旦出了问题,顾客肯定来找我们。一单两单是没问题,但如果今后订单多了,出了问题全部由我们赔付,也不太吃得消;但如果解决得不好,整个平台的形象也会因此受到影响。作为第三方,在这种时候夹在中间就很尴尬。&
  所以,楼莹莹正在酝酿一个针对商户的评价系统。她说:&今后这个功能实现后,对商户也是一个监督,也能作为我们挑选商户的条件,比如说某家店铺有了两次以上差评后,我们将取消他在网上平台售卖的资格。&
  东山弄模式
  线上线下错位经营瞄准高端人群
  规模效益没有起来前维系经营有点难
  去年11月底进军&网上菜场&的西湖区东山农贸市场,走的是另一条路&&线上线下实行错位经营,将市场里售卖的与网上出售的产品区分开来,网上的货品来自富阳某农业基地,菜价略高。
  说起建&网上菜场&的经历,东山农贸市场总经理金新生说,当初可谓信心十足。在大形势下,传统农贸市场必须转型,但他们不能跟线下农贸市场抢生意,必须要差异化竞争。&我觉得好的东西肯定接受度高。东山农贸市场里有个摊位,卖千岛湖的芹菜,价格高到25元一斤,也卖得很好。&金新生觉得在网上卖高端菜肯定是有很大的市场的。
  不过,从这几个月的经营情况来看,却不尽如人意。&基本每天的销售额在600元左右,最好的时候一天也只有30单。&金新生说,为了运作&网上菜场&,市场还特意弄了个配送中心,请了两个工作人员,目前来看,&网上菜场&还是亏本的。
  记者在东山农贸市场西面的配送中心内看到,近50平米的地方,放了三四个冰柜,里面只零零散散放了几块猪肉、黄瓜、番茄、茄子等。&目前店里大概只有10斤的蔬菜量。&配送中心工作人员小李说。
  采访中,一位家住东山弄的市民告诉记者,他觉得只要吃得放心,自己还是能接受高端蔬菜的,但现在东山农贸市场的这个&网上菜场&菜品不是很多,自己还是要再次跑到市场里来,那还不如直接跑来买。&主要是没有形成规模,他这个网上菜场要是规模能做起来,应该还是会有人买的。&该市民表示。
  菜品不多制约&网上菜场&发展的说法,金新生也是认可的,他说:&我们&网上菜场&农产品的定位就是杭州的本土菜。但这样一来,因为气候原因,冬天蔬菜的品种就非常少,顾客的选择余地有限了,买的人自然也少了。&
  金新生最近开始为自己的这种网上销售模式找寻其他出路。
  &市场边上一个高档大厦的食堂将于6月开张,我们的农产品将以成本价进驻这家食堂,来食堂吃饭的都是大厦里的高端人群,他们如果觉得菜好吃自然会上门来订购。买的人多的话,我们也会再引进其他农业基地的农产品,让菜品丰富起来。&金新生说,&到时,我们的配送服务也会面向全杭州,不仅仅局限在市场周边。&
  专家解读
  &网上菜场&如何能&叫好又叫座&?
  吴伟民是杭州市农贸市场行业协会会长,在他看来,传统菜市场主动出击,搭上电子商务的快车,是当前形势下农贸市场转型的关键一步。他认为网上菜市场需要网络技术、菜市场、物流三个领域的专业人员合作才能做好。
  &近两年,传统农贸市场的日子越来越艰难。&吴伟民说,传统农贸市场正遭受&上下夹击&&&上有欧尚、联华等各种大型超市或农副产品直营店,下有社区店,所以传统农贸市场纷纷开始转型,&网上菜场&也就应运而生了。
  吴伟民坦言,对于&网上菜场&这样的新事物,消费者接受确实还有个过程:一方面是因为长期以来形成的消费习惯很难改变,尤其是上菜场买菜的主力中老年人群还不会或者不习惯网上购物,更相信自己去挑来的菜品质更好;另一方面,现在&网上菜场&的菜价是与农贸市场实时更新、基本同步的,而在很多网购一族看来,网上的产品要比实体店的便宜才合理,线上线下一样的价格,对于这类消费者来说,还难以形成吸引力。
  &如果有一天我发现辛辛苦苦跑出去买的菜还不如坐在家里点点便宜,那可能愿意尝试的人就更多了。&吴伟民说,这段时间他也一直在思考一种新的&网上菜场&模式,可以让网上下单、配送的菜反而比线下更便宜,&初步设想是在居民集中的区域设置配送中心,产品全部来自基地,少了中间环节,价格优势也就凸显出来了。&
  来源:每日商报
扫一扫关注智慧浙江
VR技术将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智慧浙江团队
监制:俞亦赟
采编:黄玉环 王铮铮
李 选 金菁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上卖菜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