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古籍修复专业业有前途吗

> 古籍修复师:一生专注做一事
古籍修复师:一生专注做一事
■记者 杨凌燕 /摄影 郭斌
诸暨图书馆很新,里面却藏了几百年的旧事。
打开4楼特藏书库的樟木柜子,2万余册古籍静静地躺着。这些古籍,在千百年的岁月里,被虫蛀、鼠啮、霉蚀、酸化、磨损……而变得脆弱不堪。它们需要古籍修复师的帮助,来延续生命。
4楼藏书库的樟木柜子里收藏了 万余册古籍。
张阳就是诸暨图书馆里的古籍修复师,她的日常就是与管内破损的古籍为伴。
“往最简单了说,古籍修复只有拆书、补书、重新装订这三步。”张阳手持竹签,一边小心翼翼地为破损的封面揭皮,一边介绍。然而,不同类型的古籍,破损情况千差万别。张阳就像是个全科医生,得开出对症的修补方案。
修复古籍是个寂寞又单调的工作,张阳每天独自伏在案前,一修 就是一整天。
我市的古籍以虫蛀最为常见。这些破损的小洞,需要用纸张填补。用什么纸来填补很有讲究,得尽量选择接近原书的纸张。诸暨图书馆里用于修补古籍的纸张都是统一从浙江省图书馆采购的。购入前,这些纸经过“养纸”工序,自然变黄。“纸张的选择在所有工序里是最难的,要选择和原纸张颜色和纹理最接近的纸。有时候纸张颜色不匹配还需自己染纸。”张阳说。 用什么来粘?调制黏稠度适合的糨糊也是关键,而这需要修复师有很好的手感。糨糊太稠容易把书页粘在补书板上,太稀则黏合度不够。用小麦淀粉调制后,张阳都要搅拌20分钟才好进行使用。多余的糨糊则放在空调间用凉水养着,能用一周。张阳说,修复古籍的原则是整旧如旧、最小干预。水糨糊的调制在维持黏性的前提下,越薄越好。这个分寸,需要多年的经验和功力。“修补的技术肯定是会越来越好的,现在糨糊用得薄,有利于后人的重新修补。”张阳说。
古籍书页破落、纸张发脆,修补需要小心翼翼。
喷水、压平、测量、上胶、贴纸……一本书有多少残页,就要重复多少遍相同的工作。修复的过程十分枯燥,静不下心来的人根本干不了这活。目前张阳主要的工作就是修复古籍的封面,她说一天最多只能修复一张封面。
选纸看似简单,却是最考验修复师水平的步骤
而对于张阳来说,这份工作最大的挑战不是枯燥和寂寞,而是过敏。许多古籍在整理之前都非常脏,一旦被触碰,细小的虫子、粉尘扑面而来。“刚开始接触古籍修复的时候,一坐下来脸就肿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过敏的现象才得到缓解。”张阳说。
剪刀、毛笔、竹签等是修复古籍最常见的工具。
古籍修复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与之对应,这门技艺却并不挣钱。实际中也有一些并不专业的古籍修复师,他们在修书的过程中,往往连纸的纹理也不看,不分横纹竖纹,就往书上补,这样的修书过程,虽然出活儿快,可却失了那份对古籍的尊重、失了那份匠心。张阳说,目前,国内古籍修复高端人才非常紧缺。我国现存古籍书约5000万册件,古籍收藏单位2800多家,但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开始实施时,国内古籍修复师却只有不足100人。在诸暨图书馆,包含张阳在内,也只有两人从事这项工作。张阳这些年最大的工作就是修补《古今图书集成》。这部古籍一共有1000多册, 在张阳的努力下,近期终于完成了。诸暨图书馆目前有古籍2万余册,现在才修复了近2000册。张阳说,估计到自己退休也修不完。
据诸暨日报“人才瓶颈”逐渐打破 古籍修复前景一片光明_网易新闻
“人才瓶颈”逐渐打破 古籍修复前景一片光明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古籍是历史留给当代人的珍宝,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存的古籍数量在2700万册以上,大量保存于民间的古籍还没有进行普查定级,数量至少在3500万到4000万册以上。其中,因为人为、水火灾害、自然损害等原因造成的破损古籍在1/3以上,而全国的修复人员不足千人。这些人中,能够修复珍贵古籍的专家更是寥寥无几。
在采访过程中,不少修复人员也表达了忧虑,按照他们的说法,目前,古籍修复存在严重的“书多人少”矛盾,破损古籍太多、修复人员太少,两者明显不成比例。
就拿省图来说,作为全国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之一,省图书馆现有古籍75万册,有30万册古籍需装订,有40万册需修复,有15万册包括2万册馆藏珍品需重点修复,这在全国范围来说还算情况好的。另一方面,古籍修复人员只有8人,修复工作任重而道远。
为培养古籍修复人才,到现在为止,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了16期全国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共培训了700多人,全国古籍修复技术培训提高班也举办了5期。去年8月12日,第5期全国古籍修复技术培训提高班在山东省图书馆开班,近30位学员参加了培训,培训班采取基础理论与技术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大大提高学员动手能力。而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山东传习所的建立,也有助于下一步的人才培养。
同时,有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报名参与古籍修复工作,在中文报刊部工作多年的侯妍妍,2009年开始古籍修复,“就是因为喜欢这份工作,我才申请调到历史文献部的。”而从意大利留学归来的王晔,也“跨专业”加入到队伍中,为修复室增加了新活力。另外,很多高校目前也开设了古籍修复专业和课程,像南京艺术学院、金陵科技学院都有古籍修复专业,中山大学开设了此类课程。在省内,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开设了古籍修复专业,并邀请了省图两名员工讲授。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古籍修复的前景会越来越好。(记者张卫波 实习生霍宛庭)  作者:张卫波 霍宛庭
本文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桂公网安备 36号
阅读下一篇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籍修复专业哪些学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