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讲述真实历史早期建队奋斗史

凤凰视频-最具媒体价值的综合视频门户-凤凰视频已经93岁的抗战老兵王默村向记者讲述抗战故事。
  济南市历下区十亩园小学的五年级一班的钟文博与王默村一起撞响了和平钟,她说&我们要谨记历史,永远不能忘记国耻。&
  中国山东网7月7日讯(记者 姜瑞丽)7日上午,中国首个运用3D技术建设的网上抗日战争纪念馆&&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上线开馆,与此同时,迄今为止山东地区规模最大、集合抗战文物最多的一次抗战主题展也在山东博物馆开展。在开馆开展仪式上,六名代表共同撞响了和平钟,其中,抗战老兵王默村以及少先队员代表钟文博这&一老一少&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仪式结束后,中国山东网记者采访了两位代表,听他们讲述对战争的理解。
  已经93岁的抗战老兵王默村胸前挂满了勋章,一身军装的他显得精神矍铄,意气风发。谈起年轻时参加战斗的经历,王默村记忆犹新。王默村告诉记者,1938年6月参军的时候,他还只有16岁。在从军的14年历程中,他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共获解放华北、中南、淮海、渡江、共和国创立者及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抗日老战士颁发的纪念章18枚,参加过大大小小100多场战役。
  最让王默村印象深刻的是一场鲜为人知的战斗。1942年1月,王默村所在的连队进驻德平县境内的薛家和盖家,不料,这次行动被敌人发现,夜间在薛家、盖家周围秘密增加了兵力。拂晓时分,一场激烈的战斗打响了。在敌人的猛烈炮火中,一颗子弹从王默村头额侧斜穿过,王默村当即昏了过去。负伤后,战友将王默村背下了战场,在转移的过程中,一颗炮弹又在王默村身边爆炸,王默村腰部第二次负伤。王默村所在连队在这次战斗中的伤亡很大,也让王默村成了三等伤残军人。
  &现在回想过去战争的残酷,日本鬼子的罪恶还历历在目,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也历历在目。&王默村说,当时和全国人民靠着&打败日本鬼子,建设新中国&的信念,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个梦想的实现非常来之不易。
  对于从抗日战争炮火中走过来的王默村而言,战友和人民用鲜血换来的和平来之不易,对于生长在和平年代的青少年而言,和平同样需要格外珍惜。
  作为少先队员代表参加撞钟仪式的钟文博是六位代表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今年只有11岁,来自济南市历下区十亩园小学的五年级一班,小小年纪的她对战争有着自己的理解。她告诉记者,能够跟老战士一起撞响和平钟她感到非常激动,他们用生命换来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我们要好好珍惜。
  &我们要谨记历史,永远不能忘记国耻。&钟文博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她的心情很激动,她希望这个世界是和平的,同时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掌握本领,将来让祖国不再受欺负。
作者:姜瑞丽 &&&&编辑:邱忠珲&&&&责任编辑:胡立荣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我为祖国“守大门” 进藏老兵讲述驻守边疆14年经历
  范振云(左)、范振兴(右)和父亲(中)在布达拉宫前合影留念
  &每次回家都想好好陪陪家人,多做点事。&昨天早晨,范振云刚买完菜回家,面对记者,这个皮肤黝黑、身材壮实的男人笑得有些不好意思。
  他32岁,今年,是他和双胞胎哥哥驻守西藏的第14年。
  趁着范振云休探亲假,记者来到他位于柯城区万田乡万田村的家中,听他讲述在西藏当兵的故事。
  初到&&收到高原&礼物&
  1999年,范振云和哥哥范振兴应征入伍,穿着崭新的军装,他说他&脑子一片空白&,心情只能用&激动&来形容。
  经过6个小时的长途飞行,运送新兵的飞机降落在拉萨贡嘎机场。走下飞机,兄弟俩的心情一下跌入谷底。
  &山光秃秃的,树也光秃秃的,一张树叶也看不到。&范振云说,冬季的西藏景色和他在电视上看到的差距很大。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那种&头重脚轻&的感觉,这种感觉伴随了他大半年后,才慢慢消失。
  由于西藏海拔高、气压低、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训练时,包括范振云在内的新兵刚开始都会头晕、全身乏力,还经常流鼻血。
  &在那里徒步行走,感觉像在内地负重二十多公斤,跑步时更是气喘不止。&范振云说,除了&高原反应&,饮食也让他难以适应。部队里吃川菜,有大量花椒,让在家吃惯了辣的范振云也接受不了。&我们把吃到花椒称为&踩到地雷&,不小心吃到一颗,好几天都没胃口。&
  &想家&几乎是每个新兵都会遇到的难题,更别说是进藏兵了。夜深人静的岗哨上,范振云尤其想家,排遣的方式只有看星星。&看哪一颗离家最近,就在心里对着它倾诉。&
  训练&&宝贵的&十分钟&
  在恶劣的气候条件和艰苦的新兵训练中,兄弟俩互相安慰鼓励,成了两人坚持下去的动力。
  用范振云的话说,他俩从小性格叛逆,初中毕业后就没再读书,而是学起了木工。应征入伍前,两人刚刚学成,准备自己大干一场。
  &当兵是受爸爸影响。&范振云说,父亲年轻时,是当时为数不多的高中毕业生,有部队来招飞,他体检全部合格,只因为是独生子,不符合当时政策,愿望落了空。
  因此,父亲经常对兄弟俩唠叨,说不能当兵,是人生中的一大遗憾。
  入伍后,兄弟俩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虽然两人不在同一个班,虽然每天的训练都安排得很紧张,但他们会在吃完晚饭后,抽出十分钟见上一面,聊聊天,对范振云来说,这短短的十分钟格外宝贵。
  新兵训练结束后,两人开始朝着不同轨迹发展。哥哥喜欢做菜,如今是部队的一级厨师,弟弟学了雷达导航,一直在指挥所从事导航工作。
  既要指挥引导飞机的起飞降落和飞行,还要负责警戒外敌来犯,范振云告诉记者,每天对着指挥台,重复着相同的工作,虽然枯燥,但不能有半点马虎,&否则就是机毁人亡。&
  他将自己的工作称为&为祖国守大门&。
  驻守&&胶鞋&换&来的媳妇
  14年的坚守和付出,给范振云带来一次三等功和一次二等功。14年里,家人的态度也由担心转为自豪。
  2005年,范振云解决了终身大事。妻子是广东人,如今定居在衢州,替驻守边疆的兄弟俩照顾父母。一同生活的,还有他们7岁大的儿子。
  说到与妻子的恋爱经过,范振云又害羞了。
  &牵线的是我的战友。&他说,第二年他开始带新兵,打电话给父亲时,父亲就叮嘱他:&不要欺负新兵,不要抽他们的烟,更不要让他们给你买东西。&
  范振云一一记在心里。一次,他去指挥所值班,路过岗哨时,发现因为训练艰苦,站岗新兵的胶鞋破了个口子。&去,到小卖部买双新的,记我账上。&尽管当时自己的津贴也只有一百多元,但他仍然坚持为这名新兵买一双新胶鞋。
  他没想到,这个穿着破胶鞋的新兵,日后竟成了他的媒人,因为相信他的人品,将自己的好友介绍给了范振云。
  不过,与平常夫妻不同的是,大部分的时间里,他与妻子只能用书信和电话联络。
  &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这是我一直觉得遗憾的事。&范振云说,入伍的第12年,他想回家照顾父亲与妻儿,向部队递交了复员申请书,但部队极力挽留,他又重新回到了指挥台前。
  对于将来,他说,只要部队需要,这个大门,他会一直守下去。
  记者徐颖之 通讯员吴卫军
(本文来源: &&责任编辑:徐月明)
手机订阅:联通用户发送811到 电信CDMA用户发送102到 移动用户发送
相关 老兵 新闻
一周新闻点击排行老兵讲述南京抗战故事致敬英雄自豪向前
来源:深圳晚报
  资料图: 93岁高龄的徐杰老人,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衣饰得体,精神头很好,敬礼时腰板笔直,一丝不苟。在老伴儿心里,徐杰的老兵身份是一家人的荣誉。
  参加过南京保卫战的老兵唐恺
  唐恺是南京众多关爱老兵的志愿者之一,关注南京保卫战遗址已超过10年。当了志愿者后,唐恺发现,南京保卫战遗址的保护与挖掘方面极为薄弱,几乎湮灭于城市建设的浪潮之中。
  “现在很难统计保卫战遗址的具体数目,因为很多碉堡、炮台,你很难确认具体存在有多少个。”唐恺说,南京城里的碉堡比较集中,但炮台分布却很广,紫金山上有、长江边有,城里有、城外也有。一个个炮台也能从侧面证实当年那场战争的艰辛与不易。
  “八?一三”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领。急于速战速决的日本军队趁势分三路向南京进犯。8月20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告移都重庆,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官。
  12月1日,日军下达攻占南京的命令,拉开人类文明史上的黑暗一页。12月7日,南京保卫战正式打响。从雨花台到紫金山、从通济门到光华门,中日两军进行了一场场激烈的较量;12月12日,从拂晓开始,日军飞机大炮密集向各城门集中轰炸,城墙四周房屋倒塌,城墙洞开。战至中午12时,雨花台被日军占领,紫金山第二峰沦陷,中华门和中山门被日军突破。
  日,唐生智下达突围、撤退命令,中国军队的抵抗就此瓦解。
  南京炮兵学院退休干部费仲兴一直在实地考察,迄今为止,他已经在紫金山上发现74座抗日碉堡。如今,在南京清凉门至国防园沿线,类似的军事遗迹还有不少。记者在这段城墙两侧发现多个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碉堡。唐恺介绍,这些都是抗战爆发前,中国军队为了防备日军进攻而留下来的。
  老兵徐杰深情讲述抗战经历
  日,徐杰所在的伤兵船开到了武汉。这一路对一个15岁的少年来说太过惊险了。他还记得,轮船驶离南京后不久,江岸边有敌人发现了他们,机枪子弹便像蝗虫一样倾泻过来。这是徐杰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家乡,没想到为他送行的竟是呼啸的子弹。
  更凶险的经历还在后面等着徐杰呢!时间艰难地推移到1938年,台儿庄会战打响。徐杰所在部队负责台儿庄外围的伤兵运输。"那时候是6月,在凤台县附近,我们要运送80多名伤兵。"徐杰回忆,当时船正在河里秘密行进,北边岸上突然出现100多鬼子骑兵。敌人的机枪吼叫起来,他们的船急速向南岸贴过去。这时他们和敌人的距离只有100多米。船靠了岸,徐杰光脚就跳下了船,拼命地向芦苇荡里跑。
  密集的子弹把芦苇打得粉碎,徐杰跑出了1里多地才停下来,脚被扎得鲜血直淌。他说,多亏那时口袋里装了一个银元,后来他逃进附近村里,用那一块钱买了双鞋和几个鸡蛋,又走了100多里路才找到大部队。
  遭遇大轰炸死里逃生
  亲历8年抗战,徐杰随部队转战南北,他救了很多人,自己也多次和死神擦肩而过。
  1941年4月,徐杰已经晋升为上尉司药。这时部队在湖北老河口一带与日军对峙。这里有一所孤儿院,设在一座孔庙里,里面住着300多孤儿。他们的亲人或在战争中死去,或失散不知去向。徐杰也暂时驻扎在这里,有空时他就给孩子们看看病。
  在那里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日军的飞机几乎每天都要来轰炸。一天,徐杰正在城门口坐着,眼看着20多架敌机压顶而来。炸弹旋转着向人们扑来。他说,当时有不少人来不及隐蔽,在炸弹巨大的冲击波里,尸体躺倒了一片。
  徐杰刚跑到公路上,刚刚飞过去的几架飞机又兜回来了。在敌机俯冲时,徐杰甚至能看到上面坐着的日本飞行员。他咧着嘴角,不知是不是在狞笑。徐杰赶紧趴在路旁的水沟里,飞机扫射的子弹在路面上打起一排尘烟。
  徐杰说,后来他回到孤儿院的宿舍,发现墙上被炸出了一个直径1米多的大洞,幸亏当时没在房间里,不然肯定凶多吉少了。
  用过期药治好重伤员
  1942年,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经过了几年的战地历练,徐杰这个司药也成了半个军医。他还记得在襄樊附近,一个伤员的大腿被子弹贯穿,由于缺少药品,结果害上了破伤风。
  "这个伤员情况很危急,发着高烧,已经水米不进了。"徐杰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这个司药手里已经没有可用的药了。怎么办?不能眼看着战友就这么死去呀!
  徐杰后来找到了一些过期的抗毒素,为伤员打起了吊瓶。"谁都知道过期药不能用,但在战场上,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徐杰说,经过几天的治疗,这些过期药还真起到了效果,伤员慢慢恢复了。
  从1937年到1945年,徐杰亲眼目睹了日寇在中华大地上犯下的累累罪行。他表示,侵略者虽然残忍,却没有让中国人民屈服,不仅中国军人一直在战斗,而且不少老百姓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对抗敌人。他还记得当年安徽地方上有个抗日组织叫红枪会,夜里经常暗杀落单的日本兵。第二天就把日本人的头挂在树梢上。日本人气急败坏地在街上开炮,却对这个神秘组织无计可施。
  老兵潘庭槐见证抗战胜利
  这位95岁高龄的老兵潘庭槐有着自己的抗战故事,最值得纪念的是,他还是抗战胜利的见证人。一张珍贵的照片将抗战胜利与这位老人定个在了一个瞬间。
  "这张就是日寇在南京受降的照片。"潘庭槐指着图片说,这张图片在2013年前他还不知道,这是日受降仪式现场,他作为宪兵担负现场安保工作时被记者拍下来的,当时日本在中国战区的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和投降方代表低头离场时,就从他身边走过。
  据潘庭槐介绍,当时,他是宪兵十五团三营八连少尉排长,由于他们排是全团的标兵排,因此当决定挑选当时最优秀的宪兵去受降时,他就入选了。"在训练和演习的时候,其他排都是防御为主,但我们排属于主攻排,平时的训练量和难度都要大很多,而且每次演习,我们排的成绩在全团是最好的,因此我才有这个机会去受降。"
  据记者了解,如果不是那场战争,潘庭槐可能会走上另一条道路,继续着书香气的人生。但是随着卢沟桥的枪炮声响起,他毅然决定拿起枪。"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我再没心思读书了,一心想着参军打仗。"潘庭槐说,那时的他还是一个瘦小少年,在温州瓯海中学读初中。而原本打算趁着中央军校来温州招考赶赴前线的潘庭槐却因为自己家中母亲去世而与军校失之交臂,这才与宪兵队走在了一起。"宪兵第五团第八连连长要我去他那里,我就考到了宪兵队。"这也让潘庭槐有了见证受降的那一刻。
(责任编辑:桂飞)
&&&&&&</div
军事热点推荐
令计划的独生子令谷在车祸中当场死亡…[]
军事历史精品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85岁抗战老兵为少先队员讲述英雄传奇
85岁抗战老兵为少先队员讲述英雄传奇
来源: &&&&
内容提要:活动邀请了曾参加今年“9.3阅兵”纪念活动的抗日游击队老战士代表谭尧等,为1600多名少先队员讲述抗战英雄传奇故事,共同庆祝建队节的到来。
13日,海珠区庆祝少先队建队66周年暨首批&英雄中队&命名活动在梅园西路小学举行,10个少先队中队接受授旗并受阅,400名红领巾以&分列式&的形式展现&英雄中队&风采。活动还邀请了曾参加今年&9.3阅兵&纪念活动的抗日游击队老战士代表谭尧等,为1600多名少先队员讲述抗战英雄传奇故事,共同庆祝建队节的到来。
&我们作为老兵代表接受检阅,感到幸运和骄傲。但我们绝不要忘记战场上牺牲的和已经走了的战友,最应该被铭记的,应该是牺牲的老战士。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天的和平与繁荣。&85岁的老兵谭尧,是参加今年9月3日胜利日阅兵的4名东江纵队老战士代表之一,他14岁就在惠阳加入东江纵队,成为抗日中坚力量的一份子。&我们东江纵队当年有句话叫:小鬼善战,书生扛枪。我自己当时就在东江纵队的&小鬼班&。&谭老对记者说。
东江纵队领导者的后人也来到了现场。&游击队刚组建时,连吃饭都成问题,为了解决部队的燃眉之急,父亲说服母亲,将土地全部变卖了。&司令员曾生之子曾德平追忆说:&我母亲、我舅舅、我大姐、还有阿姨&&全家都在东江纵队参加了抗日斗争。&
&阅兵训练辛苦吗?&&看到习爷爷的时候激动吗?&当天,梅园西路小学四年级英雄中队还在教室里举行了《火红的旗帜向未来》活动课,现场与曾担任&9.3阅兵&一英模方队旗手的战士进行了语音连线采访,电话接通后,兴奋的队员们七嘴八舌地发问。&非常遗憾不能来现场观看你们的&阅兵仪式&,以后有机会我再向你们演示挥舞旗帜的技巧&,电话那头的战士对们说。
【编辑:张昕晔】
近日,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来临之际,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组织部分学生来到望城区黄金镇廖家村的安华山庄,募捐爱心款看望抗战老兵,并为他们戴上象征抗日胜利的“胜利花”。
抗战老兵刘世雄今年93岁了,他在抗战时期九死一生、战功赫赫,但他很少向人们提起这些。每当回忆往事,最令他难忘和自豪的是参加开国大典,亲眼目睹毛泽东等开国元勋的风采。
1926年10月出生在江苏泰兴的史保东,14岁起就加入了新四军的队伍,抗战时期随部队南征北战,开辟了江宝高一分区,兴化、东台二分区等抗日根据地,参加了反清乡、反扫荡和对日伪大反攻等数十次战斗战役,有力打击和消灭了敌人有生力量。
部队一别整整70年,热血青年已成白发老翁。彼此一句简单的问候,让两位老人都抹起了眼泪。
为了9月30日烈士纪念日的爱国教育宣传,未来网专门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飞虎队老兵逝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