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免职 拉个二胡丢了官职级别到底冤不冤

  企业,相信工人、依靠工人、爱护工人永远是企业发展与企业管理的法宝,一旦脱离了工人甚至和工人对立起来,不论怎样的神话自己,终究是零落成泥碾作尘。  2015年7月下旬,太原铁路局局长和书记因办公室面积超标被双双免职,不由得有些唏嘘。局长没有什么印象,书记在原临汾铁路分局时是主管宣传的副书记,文文静静写得一手好文章,入主太原局后,没有什么大功也没有什么大过,在职工印象中是在那个级别里守心守得比较好的,这次被免估计是他职业生涯最后的遗憾了。  对于工人而言,办公室超标不是什么新鲜的东东,不要说他们那个级别,在铁路,即使是站段(相当于工厂的基层车间)办公室、用车、公配通讯工具鲜有不超标的,工人已经麻木了,工人痛恨的是隐在美丽光环下的贪腐,是打着光辉旗帜做着克扣工人工资的龌龊行径。  工友要求我对太原局领导被免说出自己的看法,我很无语。倘若仅仅因为办公室超标被免有点冤,从维护工人利益以及铁路管理乱象这方面说又实在不冤。我建议工友们看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关于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故事,我认为不论是局长还是书记都想把工作做好,但是下面反映到他们那里的信息使他们的判断失误,同一个信息源经过不同的信息渠道产生的结论是不同的,结论的不同当然结果就大相径庭了。  不能说上级对工人没有关怀,我所在的机务段逢年过节都有上级配发给工人的福利,多数是米、面、油,不论多少是上级的心意。但是到了机务段却成了食堂的补贴,而补贴到食堂的直接受益者是机关干部,只有他们才多数时间吃在食堂,而以乘务员和倒班为主的工人,鲜有下班还专门在单位吃食堂的,这样就人为的造成了不公平,甚至有工人认为是自己掏钱买回属于自己的米、面、油。  买就买吧,有段时间食堂的馒头也太小了点,捏一下和象棋子差不多,询问食堂的领导,竟然回答那是补贴的。真的就奇了怪,既然是补贴的,那么就该量大或者价低啊,怎么降量不降价还是补贴了?是在鄙视工人的头脑,还是在嚣张工人们只会牢骚而没有反抗?至于春节对食堂的补助工人都知道,可是没有什么人愿意提起,提起就是郁闷,谁也不知道补贴给了谁,只是有流言:食堂的肉臭了被埋在食堂后面的空地里。没有人辟谣。于是在上级领导看着手中基层单位已经足额补贴工人的数据沾沾自喜时,工人们却是认为领导们宁可肉臭了、倒了都不给工人们吃。  数次被安排去卸车,是从榆社蔬菜基地运来蔬菜免费提供给食堂的,据说是纯天然无公害,在大城市需要数十元一斤的,却看到有工人下班时将这些蔬菜拿回家,询问后明白,食堂认为这些蔬菜不好,他们需要自己去市场采购。很不明白,上级说配发的都是优质的蔬菜工人们应该享受;而食堂认为配发的蔬菜达不到要求只能扔掉,那么总有一方在说谎,是谁在说谎?  有补贴的职工食堂吃饭也是需要掏钱的,机务段食堂不许现金结账,用的是内部使用的就餐卡,这种不记名不设密的就餐卡一旦丢失,里面的金额根本无法保证安全,最直接最便利的办法无疑是挂失,可惜的是食堂只能充值不能挂失,挂失需要到后勤办公室,然而吃饭时间必定是下班时间,后勤办公室有什么义务加班为工人办理挂失?于是第一时间保护自己金钱不受损失的机会,不是丧失了而是被剥夺了。  如果补办,不是不可以,需要先到后勤办公室挂失,然后到机务段财务开取缴纳工本费通知单,再到出纳处缴费取得收据,回到后勤办公室办理补卡手续。如果各个部门人员齐整而且正好没有其他事情,补卡不是什么艰难的事情,倘若是节假日或者某些同志需要出去办点事情或者其他什么不在岗的理由(这样的情形去机关办公室办过事的人是否遇到?)我也只能---呵呵了。  任何人都不能指责那些程序,尽管繁琐,但是它客观上保证了集体的、部门的利益,我想说的是:集体的、部门的利益得到了保障,那么工人的利益由谁又怎么保障!?  如此一环扣一环严密的制度应该不会出现什么纰漏了吧。不幸的是,不久前机务段贴出通知,就餐卡中补贴部分(机务段每月补贴20元)必须在限定日期消费完,否则无效,原因很是奇葩,“为确保财务结算数据真实准确??????”需要怎样的混乱才需要将整个账全部的抹掉啊,难道就随着台帐的消失那些实际存在的帐目就能够消失了吗?本人没有按照要求消费,我倒是想看看我的钱能不能消失,消失的钱有没有个说法,遗憾的是,我的钱消失的干净俐撒,那么这些钱到底去了哪里?  既然补贴给了工人,就是工人私有的财产,工人什么时间消费怎么消费是工人的事情,如何整理混乱的台帐如何将帐做平和工人一点关系也没有。给了工人补贴又凭借一纸通知收回去,那么这个补贴算不算是补贴了呢?况且财务混乱造成的损失凭什么要全体的工人买单?如果真的依法治企,这最起码违反了《物权法》。  多好的工人啊,即使这样竟然没有人生气。工人不生气不代表利益的侵犯至此而已。  几乎每个月400余个红牌,(红牌以下的处罚这里忽略,此数据根据2014年2月至8月机务段展板公告,未公告或者未加盖公章的信息不便使用,免得道貌岸然的人给以造谣的借口)根据太原铁路局印发的《太原铁路局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相关释义,红牌的发放范围是严重危及行车和人身安全的行为。也就是说,机务段平均每天都有10几起严重危及安全行车的事实存在,也可以说每天都有近10趟列车是在严重危险的情况下运行,这样的消息一旦到了社会上一定可以成为焦点,倘若仅仅是一段时间,人们可以理解为整顿阶段,倘若天天如此,那么机务段把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置于何地?如果不是无视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就一定是管理上的无能。同样的消息在铁路内部不过使人莞尔,大多数人都知道,那些处罚很多都是为完成扣款任务进行的,有个秘而不宣的信息,领导们都有或多或少的扣款指标,完不成指标扣领导个人的,超额完成将有奖励。如果是为自己不被扣钱而去处罚工人,我们只能说他们自私,为了得到奖励不择手段的扣工人的钱简直就是无耻。机务段不是没有按照规定返还,在行车车间门口贴着返还的公告,五个人,总共返还200元。仅仅每月400余个红牌的罚款至少在10余万元,以区区200余元的返还遮挡十余万元处罚款的去向,不是无德又是什么?  当上级领导看着一份份处罚报告为自己的干部辛勤工作无比欣慰的时候,在工人们眼里,那些干部无能而且无耻。  这样无能无耻的人担负着承上启下的责任,他们传达到上面的有多少是客观的事实呢?欺骗他们是不敢的,但是有那么回事又不是那么回事的汇报,他们一定轻车熟路。  机务段工人因为询问自己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什么没有给缴纳,竟然被段长停发工资十几个月,工人现在还在信访,他一定要知道原因,一定要知道段长那么做的依据,一定要知道段长怎么有那样的胆子无法无天。任何人都知道信访是无果的,即使信访可以无果、领导们可以包庇,纪委可以无为,信访必须继续,信访毕竟是希望,没有了希望,世界又将是什么样子?我相信神秘的有关部门一定调查过,但是一定避过了工人,炮制一篇工人签名的谈话记录对他们不是什么难事,而工人的一再信访他们可以推脱为工人言而无信的缠访,这样无耻的事情我相信他们做的出来。  而这所有无耻的事情局长或者书记真的做不出来,他们不能做不敢做也不屑做,但是这些无耻的黑锅他们放不下来。给他们黑锅背的人往往被他们认为能干、敢干。在工人眼里,工人所经历的管理乱象和无耻是局长、书记放任、包庇所致,因为在工人眼里做出无耻事情的人大多升官发财去了。  局长、书记不是不下现场,他们下现场无异于一场钦差大人满天飞的秀,每次到机务段机务段必是清水泼街,然后警车开道,十步之内没有闲杂人员,他们看到的听到的都是他们想见到听到的。或许他们带着专题下现场,可惜在他们潜意识里不是要真相不是要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要翻过这一页的借口??????  半政半商的身份使他们背离了企业领导终极目标是企业家的宗旨,他们太想成为政治家了,可惜他们忽视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们漠视了工人的感受和利益。在企业,相信工人、依靠工人、爱护工人永远是企业发展与企业管理的法宝,一旦脱离了工人甚至和工人对立起来,不论怎样的神话自己,终究是零落成泥碾作尘。  离开高位或许会有很多的反思,倘若没有反省,一旦履新,便警示工人一定要遵守自己定的规矩,不遵守的工人可以离开。那么为了生活,工人一定不会选择离开,不离开不代表他们放弃他们的利益,他们不敢说、不屑说、不会说,不代表他们心中没有情绪,可怕的是这种情绪会酝酿,会膨胀,会弥漫,这种情绪一定有一个临界点,临界点意味着爆发??????身居高位如果放不下身段去反省,那么只能祈求这种爆发是误解而不是敌对。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上班看电视被免职的官员冤不冤?
15:53:41&&&&&&评论:
  河南省信阳市纪委日前公布了两起公务人员违纪案件。信阳市商城县地方税务局纳税评估办公室主任胡明炬工作时间看网络电视剧被免职,信阳市交通局农村公路管理处财务科副科长程军驾驶公车送女儿上学被处分。(日,人民网)
  领导上班时间看电视,这也不是第一次。在去年11月份,南充某位镇长在上班时间看《新白娘子传奇》,被停职并且接受调查。
  此番这位领导是上班时间看网络电视剧,被免职。免职和停职,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含义却大不同。停职是暂时解除其职务,而免职则是免去其职务,可以看出,这次对看电视领导干部的处罚,比上次要重了点。
  而这样的处罚,冤不冤呢?当然不冤。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免职适用于有过错行为的国家工作人员。这位官员,上班时间看电视,肯定是有过错。上班时间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这点相信每位领导干部也是心知洞明的。
  上班看电视,这个事情,可大可小。说小了,反正一天的工作任务完成了,看会电视、调节下,也有何不可。说大了,就是作风有问题,上班时间应该好好工作。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即使说手头的、眼前的工作干完了,还有更多的工作可以去做。
  有人认为,领导上班看电视,是由于监管的缺失,但是政府有这么多领导干部,不可能有人天天跟着他们去监督,这是不现实的,只有依靠他们的自觉自律之心,即古人常说的&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不管有没有人监督,领导干部都要用高尚的道德律令来约束自己,不仅尊重法律的尊严,更要对得起心中的&法官&。
  作者:郭晓冉
责任编辑:bjhtren  来自:中国财经时报网综合
相关热词搜索:
延伸阅读: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二胡书记被免职 拉个二胡丢了官职到底冤不冤?_股城网
二胡书记被免职 拉个二胡丢了官职到底冤不冤?
发布:股城热点
也许何修礼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演奏了一次二胡竟然丢了官职。二胡书记被免职,二胡拉的不好也不至于丢官吧?这书记牺牲了自己起码娱乐了大家,至于这么大件事吗?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或许导致何修礼被免职的愿意并没有那么简单,今年10月17日,一段四川南部县县委书记何修礼与四川交响乐团合作拉二胡的视频传上微博,诸多网友点评其“糟践耳朵”。据悉,此段视频本是一位当地宣传部工作人员上传,以宣传何修礼的才艺。二胡书记被免职
拉个二胡竟然丢了官职,也许大家都会觉得很冤,谁没个爱好,拉二胡怎么了,虽然不专业但也没触犯法律呀,为什么要被免职这么严重呢?何修礼被免职的弦外之音是什么?如果说贪污被免职那是理所当然,可是拉二胡被免职那就令人难以理解了。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网友对这段视频的吐槽,主要原因是何修礼对官员身份在艺术上的不当运用。如果何修礼在业余时间到公园与其他音乐爱好者一起演奏,演奏得好不好听,别人是无权指责的,甚至会赞许他与民同乐。二胡书记被免职
问题是他用特殊身份获得与省交响乐团合奏的机会,试图用抄短线、走捷径的方式来抬高自己在艺术上的地位,就难免引起人们反感了。
官员不是不可以有艺术爱好,自古以来有很多官员在艺术上颇有造诣。由于“学而优则仕”,古代文豪多数走上仕途。当今,也有不少官员在文学创作、绘画、书法等方面有很高成就。只要他们像其他人一样勤学苦练,靠真才实学取得成就,那是无可厚非的,而且是值得赞许的。
问题是,有些官员在为官与艺术创作上身份不分,借助官员身份的影响力在发表作品、获奖等方面获得便利,使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充满水分,还抢走了别人获得荣誉的机会,造成艺术上的不公平。这是老百姓反对的原因所在。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副局长找人代开会被免职冤不冤?
只要将中央一系列规定、禁令的执行长期坚持下去,不要有任何流于形式的侥幸心理,笔者以为,包括被免副局长在内的所有公众,不但不会觉得“冤”,反而更觉得免得对,免得值。
订阅东北新闻报,移动发1到 联通发DBXWC至 电信发DBXWB至
十指连"新" "掌"握精彩-- 东北新闻网手机版
  朱永华
  26日下午,南京纪委官方微博&钟山清风&发布微博称,在1月25日召开的全市城建城管环保工作动员大会上,溧水区城管局副局长俞立新没有请假,而让人代开会并迟到,经核实,决定给予俞立新免职、通报批评的处理(据1月27日《扬子晚报》)。
  官员开会必不可少,因为临时有事让别人&代开&,回头再向自己汇报会议内容的行为也是常见,而很多会议为了体现内容的重要,大多指定要求主要领导参加,但通常并没有实质性重要内容,主要领导也没有精力和时间参加所有要求参加的会议,南京溧水区城管局副局长因为私事没有请假,找人代开会并迟到十分钟,结果被召集会议的市长抓了个&现行&,因此被迅速免职并被通报批评,这似乎让人感到有些冤,且不论这样的免职是否符合正常程序,即使如溧水区纪委所言是依据《南京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和《溧水区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经区纪委常委会研究,报区委常委会同意决定给予其免职,但仅仅因为找人代开会迟到,而不从具体情况出发,从工作能力上进行衡量,轻而易举就摘去其&顶戴花翎&的作法,还是让人感觉有些&草率&。
  实际上,因为开会迟到、早退、睡会等会风不佳原因被出席会议主要领导&骂过&&训斥&甚至&就地免职&的新闻并不是第一次出现,稍稍留心就不难发现,这些被骂、被训甚至被免职的官员并不是工作能力和水平问题,大多是因为&不长眼&,是撞在某些规定政策落实的&风头上&,因为&看不清形势&一时大意,结果被当成了典型,处理某些&不长眼&官员用来体现领导贯彻落实上级政策规定的&魄力&,几乎成了一种时尚,然而,当新闻事件平息之后,尤其是执行规定政策&一阵风&过去,不仅会风依旧,专门替领导开会的&会议代表&更比比皆是。由此可见,在这种&运动性&的执行政策规定中,因为撞到&风头上&被处理,确实有些冤。
  但是,如果某些重要会议需要指定分管领导参加,而分管领导连这样的会议都不能按时参加,自然也就谈不上贯彻落实,这其中还暴露出对上级政策规定的一种消极态度,对于这样没有时间观念,公私不分,作风散漫的官员,确实需要严肃处理,从找人代替开会并且迟到以及某些睡会现象中,起码可以看出一位官员对工作职责的态度,而积极正确的态度往往比业务水平、能力更重要,而且在中央一系列规定、禁令实施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都在切实转变作风,对于召开的全市城建城管环保工作动员大会,城管局副局长却因私事擅自缺席,还找人&代表&,因此被免职处理却是一点也不冤,如此对待工作的态度尚若不使用&非常规处理方式&,更不能对其他部门官员产生&震慑&和警示,机关工作作风更得不到根本性的转变。
  然而,需要注意和警惕的是,中央一系列针对公职人员工作乃至生活各方面的约束规定、禁令,尽管实施至今,没有任何&松动&迹象,还有不断&收紧&之势,但在某些官员的心目中,依然还存在以往那种&一阵风&心理,实际上,这位副局长因私擅自缺会,正暴露出某种松懈思想,因此,现在来评价副局长缺会被免职冤不冤还为时过早,如果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等一系列规定、禁令能够不择不扣的长效坚持下去,政府作风尤其是会风能够发生质的转变,类似情况都会受到同样的处理,副局长的这次被免不仅一点也不冤,反倒成为当地切实转变作风和会风的标志,可圈可点。但是,如果把对副局长缺会免职仅仅看着是对&不长眼&官员的一种惩罚,出于在某种风头上的一种表现做给公众来看,而不是发自内心把中央这些规定、禁令长效保持下去,那么,不仅会让城管副局长感觉&倒霉&,觉得很&冤&,社会公众也会为副局长&鸣不平&,所谓&形式主义害死人&,只要将中央一系列规定、禁令的执行长期坚持下去,不要有任何流于形式的侥幸心理,笔者以为,包括被免副局长在内的所有公众,不但不会觉得&冤&,反而更觉得免得对,免得值。
【一键分享
新浪微博】
[责任编辑:
【】【】【】【】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报道
·&& 14-01-2810:36
·&& 14-01-2808:26
·&& 14-01-2808:26
·&& 14-01-2808:19
·&& 14-01-2715:12
何润东魅力写真
关之琳出游晒美照
吴磊夏日风写真
张嘉倪潮范儿街拍
阚清子动感街拍
王玉雯治愈写真
许魏洲睡衣风LOOK
阚清子苹果头街拍
频道热线 024-31  投稿信箱
东北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编号:(辽)字第00255号
沈网警备案号
用户可信赖无线产品第A05版: 晨思
&&&&标题目录
&&&&&&&&&&&&&北京晨报网
被背干部免职到底冤不冤?
  据昨天新华网消息,6月20日中午,江西贵溪市白田乡兰田村,3名小学女生在吃完午饭返校途中意外落水,造成1人死亡1人失踪。但据某网友称,在救援现场,有干部为避免趟水叫同事背其过河。经查,被背的干部为贵溪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目前已被免职。  尽管政府官微回应是同事下属“主动”提出背的,与网上爆出的传闻似乎有点出入,在情节上稍有不同,但问题的实质没有改变,事实依然存在。无论是主动叫同事背,还是被同事提出背,事实都是:这名官员没有自己趟水走过去,而是被同事背了过去。因为这件事,该官员被免职,到底冤不冤呢?  正方  这样的官员不配称公仆  表面看,似乎有点冤,仅仅因为遇到积水路让同事背一下就丢了乌纱帽,实在有点“想不通”。但透过现象看本质,“被背官员”遭免职,一点也不冤。  遇到积水路,让年轻同事背一下(当然必须建立在主动自愿基础上),放在平时也许不算为过,同事间相互帮助关心一下,年轻的助年长的一臂之力,也是一种助人为乐的美德,未尝不可。但是,这次是救人,俗话说,救人如救火,分秒必争,耽误不得。试想一下:二人趟水而过,跟一人背着另一人过,哪个要快?不用说,二人同时趟水过,速度肯定要比一人背着另一人过快很多。  而且,背与不背不仅仅是速度的问题,而是关乎党员干部作风形象的大问题。在救援行动中,官员竟怕趟水打湿鞋,这是什么官,什么行为,什么形象?难道共产党的官员如此贪生怕死,何况还不是死?!难道官员的鞋子、官员的脚如此珍贵,怕沾了水发霉不成?!斯大林说“我们共产党人是具有特种性格的人,我们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这位官员应该是共产党员吧,其特殊性表现在哪里?他入党时“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誓言哪去了?  还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党和国家的干部是人民公仆,一个连鞋子都怕打湿了的官员,难道也是我们党、我们国家需要的党员、干部?也配称人民公仆?也能相信他会真心为人民办事,为人民奉献?  当前,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国各地深入开展,出现“被背官员”实在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一种嘲讽,是对我们党员干部形象的一种挖苦。难道我们的党员干部就是这样下基层深入群众的,就是这样与群众打交道做群众工作的?  由上可见,“被背官员”免职完全是情理中的事情,一点也不冤!但愿“被背官员”能给更多的党员干部提供警醒,认真想一想什么才是走群众路线,什么才是为人民服务,真正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甩开膀子,与群众一道,大干一场,造福于群众,造福于社会,造福于国家。  刘运喜  评判  脚离了地是心离了民  无独有偶,就在去年的10月,浙江余姚三七镇某干部下乡视察水灾,因脚穿高档皮鞋,怕弄湿,竟然让年近六旬的村书记将其背进灾民家中,事后被免职处理。这两次事件相距的时间并不远,反映的问题却是一样的,那就是,脚离了地,心离了民。  3名小学女生意外落水,1人死亡,还有1人下落不明,此情此景,在场的所有群众都揪心万分,多名群众已不顾安危跳入一人深的河中搜寻,而作为政府办的副主任,却因为怕弄湿了鞋而接受了同事的“帮助”,在其背上渡过了水坑,这与不顾安危跳入河中搜寻孩子的群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灾情重要,还是你的鞋子重要?是孩子的生命重要,还是你的所谓“官本位”重要?  犹记得白岩松那句经典的评论:“这属于鞋没进水,脑子进水。”在笔者看来,这确实是脑子进水了,在灾害面前,群众虽然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但群众没有显得惊慌失措,他们已自发地开展自救工作。而这时我们的政府工作人员、党员干部来到群众面前,本应是代表政府,协调各方力量参与救援,让群众有个“定心丸”,让群众的救援更有力量,但是,这一“背”,却把政府的本意完全抹杀了。  “怕湿鞋让人背”看上去只是一件小事,但脚离了地,心离了民就是大事。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心中根本没有装着群众,没有时刻惦记着群众的安危冷暖,那么,“怕湿鞋要人背”等类似的“架子”行为就会不停地上演。因此,各级党员干部当以此事为镜,好好“出出汗、红红脸、洗洗澡、治治病”,切实看看自己的心离群众是近还是远。  王军  反方  不正常的心理过激性反应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任何人都可以帮一把,不存在官民的区别和差异。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传统美德,一人有难大家帮,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刻,伸伸手帮一把体现了亲情、友情、同志情,并没有什么特殊,对办公室副主任为避免趟水让同事背过河,不必上纲上线。  我们看到,在战争年代,大家互相帮助是很正常的事,并没有人感到这是在利用特权,反而让人感到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为什么新时期,干部让同事背一下就不正常了?为什么非要让干部做出不必要的牺牲,非要“失鞋”才能体现干部的本色?同事背办公室副主任并非不能原谅。  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互相帮助一下应该提倡,为什么总是对同事背领导过河这样的事放大了看,这也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拉远了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感情距离,逼着领导来作秀,搞弄虚作假的形式主义一套。  副主任让同事背过河受免职处分,有滥用行政处分权力之嫌。我们应该以常人的眼光看待副主任让同事背过河,干部与普通群众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提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这八个字红极一时,几乎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社会是个大家庭,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互相帮助是美德,不是错误缺点,如果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没有了“背过河”的现实,那么反而不是正常现象。所以笔者以为,副主任让同事背过河是生活细节的表现,并无不妥,受到被免职处理是不正常的心理过激性反应,使本来很正常的事变得反常。  汪代华  延伸  秘书班子的潜规则  办公室副主任和下属出现在水灾现场之后,除了演出这幕背人“闹剧”之外,有没有干一件真正的救人危难的实事或者撰写了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呢?相关部门的调查和通报似乎并没有涉及这一点,这也让人们不能不“瞎想”这两位工作人员似乎就是为了在那样的场合演出那样的行为“快闪”。其实问题可能还有另一面,即:过了河之后,他们都说了什么、干了什么、此后给领导汇报了什么、有没有起到作用等等。交代清楚这些来龙去脉,才可能让公众真正对这两位公仆有所认识,才可能真正体现出一个抢险救灾的完整图景来,而不是简单地执著于就事论事地消除影响。  背人事件纯属偶发,任何基于对网络舆情过度反应的处置措施,都将成为对既有的干部任免法定程序的伤害。类似损害当地“党员干部形象”事件的认定,是以传播面为主还是以事实认定和程序公正为基础,主管部门应该有起码的准星。快速反应的免职处分,人们同样会追问:当初以什么样的程序将这样一个关键时刻怕湿鞋的人才,放在了办公室副主任的职位上来了,另外,之前他有没有过未进入公众视野的类似被背事件呢?  根据贵溪市政府办公室网站发布的信息判断,政府办工作人员基本上算政府领导的秘书班子,比如“根据市政府领导同志指示,组织专题调查研究,及时反映情况、提出建议”;“负责市政府值班工作,及时报告重要情况”;“协助市政府领导同志做好需由市政府组织处理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等等。政府办内部的下属背领导,双方都不以为“耻”,是否跟整个机构平日的工作习惯和工作作风有关:背和被背、抬和被抬,其实不过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彼此心照不宣的某种潜规则,只不过遇上了有心的网友,而一时间突发性露底了。有关部门需要做的解释工作和行为辟谣可能还有很多。  陈妍  ■三言两语  ●黑袜白皮鞋,周围大都是穿拖鞋或者赤脚的群众,这位官员干吗去了?  ——赵莉如  ●关键是“背人事件”的背景:水灾导致当地小学生一人死亡一人失踪的救援现场,如此时刻干部还怕湿脚,有点说不过去了。  ——徐渡  ●被免职经过相应程序了吗?  ——杨大鹏  ●群众面临生命安危,还有心思操心自己的皮鞋?该免!  ——欧阳宏  ●那么大个人趴在别人背上,丢人。  ——谢立新  ●无论是王副主任叫下属背其过河,还是下属主动提出让王副主任两脚离地,这都不重要。关键是他们该办的事情、该做的工作如何了?如果完成任务了,背一下也无伤大雅。  ——邹洪  ●心里根本就没有想着群众。  ——尤伟  ●同志之间互相帮助也在情理之中,没必要小题大做。  ——聂风远
版权所有 北京晨报 1998 - 2013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晨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1998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媒体素材
多媒体播放列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丝路英雄官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