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对苏联的评价说苏联巨变 一夜之间 多少人生活在

普京:没想过让苏联复活,但没人相信我!
法律法规网
20:43:23  评论(/)
原标题:普京:没想过让苏联复活,但没人相信我! 法律法规网消息 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于20日播出的一部纪录片中坦言,俄国从未试图想让过去的红色巨人&苏联&(USSR)复活,但却没有人想相信他。自从乌克兰亲俄派总统亚努科维奇(Viktor Yanuko&
法律法规网消息 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于20日播出的一部纪录片中坦言,俄国从未试图想让过去的红色巨人&苏联&(USSR)复活,但却没有人想相信他。自从乌克兰亲俄派总统亚努科维奇(Viktor Yanukovych)遭亲欧示威者推翻后,俄国当局就抨击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再度采取冷战时期的&围堵&政策。
普京于20日晚间,在俄罗斯1号电预告片道(Rossiya 1)播出的纪录片&世界秩序&(World Order)中指出,西方国家并非是为了乌克兰的利益而努力,而是试图遏止避免让&苏联&这种超级国家,重新出现与他们对立。普京认为,没有人想相信俄罗斯政府,俄国从未尝试让&苏联&复活。
这部影片中,普京借机批判西方国家对北非和中东的干预。他直言,西方国家是想将自己版本的民主与善恶观,用机械且惯性的方式,强加在其他拥有不同宗教和文化的国家上,而西方国家认为他们自己是在做绝对正确的事情,但当要他们出面负些责任的时候,却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法律法规网消息 硬汉普京长的颇有特色,现实生活中,如果要找一件长的和他差不多的人,还真的不容易。不过,现在社会中找不着,并不代表历史人物中不会有,有细以的老外发现,历史上,还真有不少长的和他差不多的人
普京周四出席年度新闻发布会,中华时报记者在新闻发布会现场发来报道指,普京回答记者的问题时提到,有俄罗斯军方人员到乌克兰东部执行&特定的军事任务&,但同时否认俄罗斯正规军队在该地区有活动。 &我们从没有说过
眼尖的记者们注意到了,普京行走时一般都是左手比较灵活,而右手则自然下垂,呈&枪手造型&,被指系帕金森病前兆。法律法规网消息 14日发表的一份不同寻常的研究报告说,俄罗斯总统普京走路时带有一种奇
对于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普京表示,所有问题和矛盾完全可以通过其它途径来解决,甚至包括那些还没有看到的问题。 普京表示,对于土耳其的制裁将会持续进行,并称要让他们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不止一次的后悔&
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土耳其击落俄苏24战机是为了&保障&伊斯兰国&向土供应石油的安全&。 据俄卫星新闻社消息,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当天在法国巴黎举行。当天会后,普京对媒体表示,俄方
法律法规网消息 昨天(当地时间11月24日)早晨,正在叙利亚打击IS的俄罗斯空军一架苏-24战机被土耳其击落在了叙土边境线上,土耳其指责俄罗斯战机侵犯其领空,并称土方曾在5分钟内警告了该战机多达10次,但俄两架战
虽然美国每天在进行着不停地轰炸,但不可否认的是,伊斯兰国IS却是越来越强大,如果国际社会不进行干预升级,未来,这个国际性的恐怖组织很可能会一发而不可收拾,如果那样,后果将是不可估量的。美国和俄国都消灭不
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俄罗斯总统普京15日在土耳其安塔利亚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讨论了叙利亚冲突等问题,认为应启动叙利亚政治过渡进程。美国官员当天对记者表示,奥巴马和普京此次非正式会面持续约35分钟,双方
法律法规网消息 继上月31日俄国一架客机在埃及西奈半岛坠毁后,今天,法国当局再次证实,发生于昨天的巴黎恐怖袭击事件中再次出现埃及人身影,有俄罗斯媒体援引官方的消息称,俄国民航局已发布通知,即日起停飞俄罗
热点 / Hot
站长推荐:当前位置:
>>>俄罗斯前总统普京在回答“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俄罗斯家喻..
俄罗斯前总统普京在回答“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原因是苏联A.片面发展重工业B.忽视科技文化的发展C.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D.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造成经济困难
题型:读图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党政不分,民主与法制匮乏,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把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故选C项。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俄罗斯前总统普京在回答“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俄罗斯家喻..”主要考查你对&&东欧剧变,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布拉格之春”&&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东欧剧变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布拉格之春”
东欧剧变:东欧剧变,又称苏东剧变,西方社会也称为1989年革命。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西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最先在波兰出现,后来扩展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这个事件以苏联解体告终,一般被认为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东欧各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性质发生改变。东欧聚变的原因:1.苏联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偏离,戈尔巴乔夫的民主社会主义的误导,导致东欧各国思想混乱;2.长期的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让各国经济陷入困难,民众生活困难,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相继失去领导权;3.西方的和平演变促使东欧剧变。东欧剧变的影响:1.标志着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结束,华约瓦解;2.标志着冷战结束,战后的雅尔塔体系终结;3.社会主义在东欧的改革实验失败。东欧聚变示意图:东欧剧变的先后顺序:波兰—日罗马尼亚—1990年5月匈牙利—1990年5月捷克—1990年6月保加利亚—1991年7月苏联—1991年12月(解体)阿尔巴尼亚—1992年3月南斯拉夫—1992年4月(解体)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赫鲁晓夫成为苏联领导人后开展的了一些改革,其中包括政治上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经济下对农业和工业的改革,外交上同西欧及美国的关系的调整及对外军事策略的调整等多方面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对苏联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但由于一些错误决定的,同样使改革出现了偏差,造成了战略上的失策。&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1、政治方面:主要是平反冤假错案;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2、经济方面:改革重点放在农业领域: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鼓励垦荒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3、工业方面: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地方;给企业部分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积极性。4、外交方面:以贸易为突破口,打破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僵局;采取灵活方式,解决二战遗留问题;发展同西欧国家关系,主动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对美国采取软硬兼施的政策。 赫鲁晓夫与尼克松:赫鲁晓夫的相关信息: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日-日),曾任苏联最高领导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及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政府首脑)等重要职务,于俄罗斯库尔斯克州卡利诺夫卡出生,在莫斯科逝世。赫鲁晓夫于1956年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中发表了”,对前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展开全面批评,震动了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引发东欧的一系列骚乱。任期内,他实施去斯大林化政策,为大清洗中的受害者平反,苏联的各领域均为活化,尤其文艺获得解冻。同时,赫鲁晓夫积极推行农业改革,使苏联的民生经济得到改善。在冷战中,赫鲁晓夫领导苏联与美国和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对峙,曾多次访问美国。1962年,他策划的古巴导弹危机一度使苏联和美国站在核战争的边缘,但最终危机得以平息。1960年代,赫鲁晓夫治下的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恶化,撤销了对中国的援助计划。1964年10月,当赫鲁晓夫在黑海之滨渡假时,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发动了十月政变,赫鲁晓夫”,从此被迫淡出政坛至1971年逝世。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作为苏联领导人后,开始的在经济、政治、外交上的一些列改革措施,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试图从根本上重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但由于戈尔巴乔夫的错误改革路线,导致民众思维混乱,最终改革失败,苏联解体。修正主义:修正主义一词,是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歪曲、篡改、否定的一类资产阶级思潮和政治势力,是国际工人运动中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机会主义思潮。戈尔巴乔夫改革主要内容:1.对内改革:先以经济改革为重点,提出加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方针。但由于对困难估计不足,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效果不佳。后将改革重点转向政治体制,1988年6月提出了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过渡,对政治体制进行“根本变革”。2.对外:开展“新思维外交”,追求苏美合作和所谓“欧洲大厦”,幻想得到西方大量的经济援助,实行妥协和退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1.导致苏联民众思想混乱,民族分裂主义,反对派层出不穷;2.直接引发东欧社会动荡,并导致东欧聚变,社会主义政权相继下台;3.同美国的外交关系转变,导致苏联在国际地位明显下降。戈尔巴乔夫改革带来的启示:第一,在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建设中,经济工作的中心地位是不可动摇的,经济改革的成就是其他改革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和条件;第二,苏联的剧变和解体说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巨大,人们日益清楚地认识到,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培育与建立,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第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各民族之间经济利益的调整,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也是为将来各民族走向接近和融合创造条件。苏联解体后分离出来的主要国家:立陶宛:日格鲁吉亚:日爱沙尼亚:日拉脱维亚:日亚美尼亚:日乌克兰:日白俄罗斯:日摩尔多瓦:日阿塞拜疆:日乌兹别克斯坦:日吉尔吉斯斯坦:日塔吉克斯坦:日土库曼斯坦:日哈萨克斯坦:日俄罗斯:日布拉格之春:1968年,捷克领导人杜布切克为摆脱苏联模式对捷克的束缚而发动的改革运动,在经济,政治,外交领域进行了全面的改革,让民众感觉焕然一新,被西方称为布拉格之春,日伴随着苏联的入侵而夭折。“布拉格之春”(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的历程:1、原因:捷克照搬苏联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艰难,受到苏共20大思想影响和其他国家改革影响,捷克也要求摆脱苏联模式,开始改革。2、内容:政治上,改革政治体制,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经济上,实行计划指导下的市场经济,促进轻工业发展;外交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3、评价:捷克的改革具有明显的摆脱苏联模式的倾向,表现了捷克人民追求自由的意志,被称为“布拉格之春”;4、结局:苏联于日纠结其他华约各国部队占领捷克主要城市,“布拉格之春”就此夭折。苏联等华约部队入侵布拉格:
发现相似题
与“俄罗斯前总统普京在回答“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俄罗斯家喻..”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574851882181406497225168220188025普京对苏联解体不同评价
苏联问题至今仍是俄罗斯发展绕不开的话题。在这个问题上,俄罗斯前任总统的观点既不同于俄国内曾盛行一时的“全盘否定”,也不同于“基本肯定”的俄共主张。初期强调苏联有功有过,消极方面说得很重于1999年8月出任政府总理,成为俄罗斯“第二号人物”。同年12月下旬,发表《21世纪的头十年)一文,其中提到,过去百年来的“共产主义尝试”已经“失败”。同年12月30日,普京又发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其中说:“在即将过去的这个世纪里,俄罗斯有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在为共产主义原理而奋斗的标志下生活的。看不到这一点,甚至否定这一时期不容置疑的成就是错误的。然而,如果我们不意识到社会和人民在这一社会试验中付出了那种巨大的代价,那就更是大错特错了。主要的错误是:苏维埃政权没有使国家繁荣,社会昌盛,人民自由。用意识形态的方式搞经济,导致我国远远地落后于发达国家。无论承认这一点有多么痛苦,但是我们将近70年都在一条死胡同里发展,这条道路偏离了人类文明的康庄大道。”还说,“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所遇到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继承了苏联式的经济所付出的代价。”普京这段话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他主张对“一分为二”,既肯定其具有“不容置疑的成就”,又指出其付出了“巨大代价”,二是他对苏联的消极一面说得非常严重,认为这是走在“一条死胡同里”,“偏离了人类文明的康庄大道”,实际上是对的基本否定。后期坚持“一分为二”,肯定苏联方面说得较多2000年3月,普京当选总统后,实行“强国”战略,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实施一系列改革,力图“复兴”俄罗斯。普京在从事国务活动时,经常遇到如何对待苏联时期的重要标志、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的问题,其间,他往往力排众议,作出重大决定,在许多方面肯定过去苏联的传统。例一,普京主张沿用苏联国歌旋律和红旗。2000年12月,俄国家杜马根据普京的提议通过有关法律,规定用苏联国歌旋律作为俄罗斯的国歌,并用红旗作为俄军军旗。普京强调,否定苏联时期的一切象征性标志从原则上讲是错误的,否定历史会使整个民族“数典忘祖”。例二,普京对斯大林作出正面评价。长期以来,俄国内舆论对斯大林的评价大都是全盘否定的,但普京不同。日,普京在接受波兰记者采访时说:“斯大林是一个独裁者,这毋庸置疑。但问题在于,正是在他的领导下苏联才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一胜利在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名字相关联。忽视这一现实是愚蠢的。”例三,普京强调当年的苏联是“世界的稳定因素”。2004年2月,俄军举行大规模的战略核军演。普京在主持核军演时发表讲话说:“苏联时期,苏联的存在以及它的核力量曾是世界强有力的稳定因素”。例四,普京主张保存列宁遗体供人瞻仰。在俄罗斯,一些人提出把苏联缔造者列宁的遗体迁出红场,送回列宁家乡进行安葬。但普京则主张维持现状不变。他认为“安葬列宁遗体将导致社会动乱。”最近总结教训,确认是“悲剧”2000年3月,普京在《访谈录》中谈到“柏林墙的倒塌”时说:“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我还是为苏联阵地在欧洲的丧失感到惋惜”。过了4年,普京对有了明确的评价。2004年2月,普京在竞选连任总统时对自己竞选总部工作人员发表讲话说:“是全民族的重大悲剧”。日,普京在“国情咨文”中对苏联解体作了更为具体的评述。普京说:“首先应当承认苏联解体是20世纪上最大的灾难,对俄罗斯人民来说这是一个悲剧,我们数以千万计的同胞流落在俄罗斯土地之外,苏联解体就像流行病一样也波及到俄罗斯自身。人们的积蓄化为乌有,曾经的信仰不复存在,许多部门机构或被解散或是匆忙地进行了改革,而国家的完整因恐怖主义的影响和随后的妥协而遭受损害。寡头集团完全掌控着大众传媒,它们只为自己的小集团谋取利益,而普遍的贫困开始被视为正常的现象。但要知道,所有这些都是在经济急剧下滑、金融动荡和社会瘫痪的背景下发生的。”2005年5月,普京在接受德国电视记者采访谈到苏联解体时还形象地说,这确实是千千万万人的悲剧,“我们在泼水的时候,连同孩子一起倒掉了”。
猜你感兴趣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普京在回答“你怎样看
普京在回答“你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原因是苏联&
A.片面发展重工业 B.忽视民主与法制 C.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 D.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造成经济困难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解读普京对苏联解体的评价
您的位置:&&&&&&&&&&&&正文
解读普京对苏联解体的评价
&&&&日下午3时45分,俄罗斯前总统鲍里斯•叶利钦逝世,享年76岁。由于叶利钦的逝世,使我想到了苏联的解体。由于苏联的解体,使我想到了俄罗斯现总统普京对这件事的评价。  普京是这样提纲挈领的评价的:“谁要是不为苏联解体而感到遗憾,他就是没有心肝;谁要是想恢复原来模样的苏联,他就是没有头脑。”   从普京的这段评价来看,首先,普京是不希望苏联解体的,或者说是为苏联的解体而感到心痛的。的确,在当时的世界上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只有前苏联。苏联一解体,就没有别的国家能与美国争雄。苏联的解体可以说是美国最希望的。还有,从国家的建设来说,苏联的解体,使原来的各个加盟共和国在经济建设上各自为政,对原来的各个加盟共和国未必是好事。如果说在解体的当时,以上情况还不清楚明了的话,那么,到普京任俄罗斯总统时已经十分明了了。其次,也可以看出普京并不期待苏联复活,而且对企图复活的人给予了指责或者说是讽刺。  普京的这种心理看起来是矛盾的,其实是睿智的。第一,从普京的出身看,他也曾信仰过共产主义,至少表面上是。第二,原苏联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模样,在他的脑子里的,绝非是列宁时期的,而只能是他生活时期的。他生活时期的苏联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恐怕我们还没有他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个时期的苏联,已经得不到了人民的爱戴,包括他自己。第三,普京比我们还清楚的是苏联解体的真实原因。苏联的解体,有外因,也有内因,但具有决定性因素的则是苏共内部的腐败。如,当时的苏联各级党政机关均有特设的内部商品供应网络,领导干部按照官职大小、地位高低享受特殊供应。手持特供证者在特供商店能买到质优价廉的、普通公民望洋兴叹的洋烟洋酒等各种高级商品。此外,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员均有一处或者几处别墅。位居金字塔顶端的官员在国家银行有“敞开户头”――户主可以不受限制的随意提取款项的户头。第四,如果真正恢复了苏联,如何处置颠覆了苏联的这些人也是他伤脑筋的事。因为他同样比我们更清楚,苏联虽然解体了,但是,前面说的能够享受那些特殊利益的人又摇身一变,成为了俄罗斯的“新贵”。据俄罗斯国家的《消息报》报道,到1996年,前苏联官员出身的人,在总统周围占了75%。正如美国一个专门研究俄罗斯问题小组的负责人弗兰克•奇福德说的:“苏联共产党是唯一的一个在自己的葬礼上致富的政党。”
&&&&网友:方科  
编辑:朱红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京想恢复苏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