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211大学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加分能用吗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为什么要在高考中给少数民族加分?这是否会造成逆向歧视?
当前位置:
&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为什么要在高考中给少数民族加分?这是否会造成逆向歧视?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为什么要在高考中给少数民族加分?这是否会造成逆向歧视?
篇一 : 为什么要在高考中给少数民族加分?这是否会造成逆向歧视?[楚怀王熊心]为什么要在高考中给少数民族加分?这是否会造成逆向歧视?说明一下,提出这个问题并没有任何歧视少数民族朋友的意思,希望不要造成误会。下面就看看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参考答案吧。网友匿名用户对[楚怀王熊心]为什么要在高考中给少数民族加分?这是否会造成逆向歧视?给出的答复:是的,构成了歧视,只是说起来大言不惭罢了。必须承认部分少数民族由于很多原因处于劣势,但是汉族处于同等劣势的就少么?既然加分是因为处于相对劣势,凭什么不直接针对「相对劣势」加分?而引入民族这个概念?少民里面难道没有拥有超出平均水准资源的个体?汉族里面难道缺乏贫困家庭了?扶助政策不是不能有,但是用民族定义,是个愚蠢而落后的举措。少民被汉化良久仍然享有福利,汉民被少民同化同样遭受歧视,这个合理?用血系区分待遇,多么野蛮落后?多么可笑?哪怕是用地域去区分扶助政策,都比这个合理的多「人人生而平等」的真正意义,就是不因为那些无法改变的东西构成歧视,凭什么汉族就低人一等?真觉得就是高考加几分的事情么?附录:二少一宽(另见维基百科兩少一寬)对少数民族公民犯罪的“两少一宽”政策,是《中发〔1984〕第5号文件》规定的,即:“对少数民族中的犯罪分子要坚持‘少杀少捕’,在处理上一般要从宽。”怎样理解这项刑事政策呢?我们认为:(1)所谓少捕,是指少数民族犯罪分子所犯之罪的法定刑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单外附加刑时,根据具体案情如果在可处徒刑也可适用更轻刑罚时,就应当坚持不适用徒刑,因此“少捕”仅指轻罪而言——这是从《刑事诉讼法》第40条关于逮捕人犯条件的规定中引导出来的;(2)所谓少杀,是指少数民族犯罪分子所犯之罪的法定刑罚有死刑,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坚决适用“死缓”,因此少杀仅指性质和情节特别严重的犯罪;(3)所谓从宽,是指在法定刑范围内和法定刑基础上处罚从宽,不是宽大无边;(4)这项政策的要求是少杀少捕和一般从宽,不能理解为不捕不杀,也不是一律从宽。因此,对于那些罪大恶极,顽抗到底,或者罪行虽轻但拒不悔改的少数民族犯罪分子,该捕则捕,该杀则杀,也是这项政策的要求。网友韩冬对[楚怀王熊心]为什么要在高考中给少数民族加分?这是否会造成逆向歧视?给出的答复:只回答第一个问题。给少数民族加分帮助了弱势群体不假,这个@ 湖玛和@李淼的答案已经提到了。但这绝不是政府给少数民族加分的原因。就象「帮助金正日政权不被美国推翻」不是我们1950年出兵朝鲜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为了我党自身的安全,不能让美军驻兵到鸭绿江畔」。当然这事实上造成了保护金正日政权的结果,但绝对不是我们出兵的原因。给少数民族加分,绝对不是政府为了公平角度做出的政策,而是为了安抚少数民族,防止出现民族矛盾。如果是为了公平角度,为什么当初不给农村户口加分?不给贫困县户口加分?不给山区户口加分?而只给弱势民族加分?因为民族矛盾的危险性远远大于阶级矛盾。我党深知这个道理。历史上成功的农民起义只有两个:一个是推翻秦朝,一个是朱元璋。前者是多国后人围绕楚怀王熊心形成的联盟共举反秦大旗「1」,后者是反抗蒙古人的统治。都是打着民族旗号的。连孙中山初期也是举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反满旗号的。民族凝聚力远远大于阶级凝聚力。现代研究成果表示「2」,同是被剥削的白领和蓝领打工阶级,凝聚力并不高。反而公司凝聚力比阶级凝聚力高。比如腾讯的码农和奇虎的码农并不会说我们都是码农阶级,我们有阶级友谊什么的。一般是腾讯码农和腾讯高层有凝聚力,共同反对奇虎码农和奇虎高层。加多宝员工和王老吉员工势不两立,尽管两者都一样拿几千元工资,他们的老总们都开着凯迪拉克。(本文是凯迪拉克高级软文,本人是收费五毛,我所说的都是错误的,请不要相信)。「1」谋士范增献策说:“陈胜败固当(理所当然)。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熊槐)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所以)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楚王后代)而自立,其势不长(不能长久)。今君(项氏叔侄)起江东,楚蜂起(蜂拥而起)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不复立楚之后也——————《史记·项羽本纪》「2」出自《在北大听讲座》,忘了作者是哪位教授了,抱歉。网友水知道对[楚怀王熊心]为什么要在高考中给少数民族加分?这是否会造成逆向歧视?给出的答复:反正这样的政策那些和少数民族生活在一起的汉族穷人时最吃亏的。由于现在每个省的招生分数,招生人数,考试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但从高考来说,在地域歧视这个大背景下,加分政策完全不能理解,少数民族加分其实影响的只是你那个省的同学,西藏的少数民族加不加分跟北京的汉族学生基本是没什么关系的,北京的少数民族加分才会直接对北京的汉族人有影响。在同样以一个经济不发达的省,汉族人比少数民族过的好很多吗?网友凯风对[楚怀王熊心]为什么要在高考中给少数民族加分?这是否会造成逆向歧视?给出的答复:国外也有对少数族裔和弱势群体的保护政策,即所谓的教育平权措施。这与国外对教育目的的理解有着极大的关系。教育的目的不仅是选拔和培养人才,更重要的是促进社会的多元和平等。从多元的角度来看,对少数族裔进行优先录取有其合理之处;从平等的角度来看,对弱势群体(如边远地区教育水平不佳的地区)进行优先录取也有合理之处。但问题在于,国外一般不主张直接加分,直接加分人为地制造了另一种不公平,而且也不利于多元和平等目的的实现。所以,一般的方式是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这些受保护者,或者在录取规则里对这些人进行优先设定。但由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加分还是有其合理之处的。但问题在于,我国的加分政策存在过多包含和过少包含的双重问题。所谓过多包含,就是某些不需要照顾的人也得到了照顾,如西部省份的非少数民族以及北京上海等地区的少数民族;而过少包含,对于某些地区的弱势群体却又缺乏足够的平权措施,如中部地区的一些数代无大学生的贫困家庭。至于加分过程存在的篡改户籍等腐败因素,与本话题就无关了。网友卖瓜瓜瓜对[楚怀王熊心]为什么要在高考中给少数民族加分?这是否会造成逆向歧视?给出的答复:看着楼上高票答得头头是道→_→这种事情既得利益者百分百赞同,不赞同就是在说瞎话其他高考生百分百反对,不反对对不起自己良心其他人围观,答案答得长心情好给个赞同类似还有北京高考录取,上海高考录取等等等等→_→至于好不好政府稳定团结56个民族让汉族孩子吃点苦算什么?我们充其量也就只有吼吼的份。→_→网友匿名用户对[楚怀王熊心]为什么要在高考中给少数民族加分?这是否会造成逆向歧视?给出的答复:怒答。高考制度本身有地域倾斜的问题,争议很大,应该解决。但不能因为汉族穷乡僻壤小孩没有得到像少数民族穷乡僻壤小孩一样的照顾,就认为照顾少数民族穷乡僻壤小孩不对。先说我的情况:母语是维吾尔语,5 岁前不会讲汉语;小学毕业前还会时不时被同学欺负一下,最严重的是被小男生追着喊「某某某某某,天天吃猪肉」,哭了很久,到现在还恨那个男生;小学期间已经成绩名列前茅,老师会说:「王柯伦,你看看你,还不如人家维族同学!」初中极为轻松地名列前茅,深得老师喜爱,作文还总被当范文;高一物理学不懂,傻逼了,因为身背 50 分加分,有望冲击清华,被强势、凶悍的班主任追着撵着报理科,誓死不从,到文科班才好过一点;高二高三被班里高端小团体所不容,朋友不多,吃尽白眼,这也是因为身背 50 分,会跟他们抢北大名额……当然最后确实是抢了&_&我相信,起码,从熟练掌握汉语到应试教育阶段结束,我确实是表现出了比身边大多数汉族同学更强的「学习能力」。除了天资聪颖(我是认真的),还因为我的父母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从事文字工作。我的家庭(文化)条件,确实比大多汉族同学还要优越。所以,高考的时候,给我加那 50 分,是没必要且不公平的,应该是加 10 分就足足够了。10 分也不是随便说的,维吾尔族学生在北京参加高考就只加 10 分。从这一点来说,加入了「地域」这一变量的少数民族高考加分体系反而比「整个高考制度」更公平一些。(update:2012 年,北京修改加分规则,将少数民族加分从 10 分降低到5分。)但维吾尔族的 1000 万人口里,平均每年只有不到 10 个小孩考到清华北大,我当时高考裸分 595,已经是新疆所有用汉语参加高考的少数民族小孩中的第一名。简单粗暴的「凭民族加分」政策肯定要废除,但还不是现在。我很反感用肤色、民族一类先天的东西来划分人,「文化」可能更合适。父母都是农民的小孩,在现代教育体系里,就是比父母都是公务员的小孩吃亏,不管是什么民族。所以应该照顾农民的小孩,帮助他们获得更多向上流动的机会,这是他们应得的。逆向歧视确实有,但目测还没有到值得拿出来说的地步。就像,当一个人基本的营养摄取都成问题的时候,就先别忙着帮他预防脂肪肝吧。0623 update:考虑到大家对少数民族加分政策颇多误解,专门提了「中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的具体政策是怎样的?」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下:question/网友笑道人对[楚怀王熊心]为什么要在高考中给少数民族加分?这是否会造成逆向歧视?给出的答复:蟹妖。还是简单举一下别国的“栗子”:美国的少数民族问题较之中国更激烈更严重。主要集中在白人与黑人之间。《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http://zh.wikipedia.org/zh/%E5%B9%B3%E6%9D%83%E6%B3%95%E6%A1%88)就是为了保障南方黑人长期无法平等接受教育而能接受同样升学和升迁的机会出台的法案。后来索性直接要求政府机构和学校在招收(招生与招工)的时候必须给予少数族裔以一个硬性指标(看着有没有点眼熟)。但是反对者认为:即使由于个人命运的不幸,也不允许普遍优待公民中的一个整体。因此批评其为“逆向歧視”(Reverse Discrimination)。其中最极端的例子:1981年,伯明翰市开始严格执行黑人白人雇佣升迁入学的一对一比例。然后1983年,为了平权,剥夺了76名排名靠前的白人而选拔了3名黑人进入政府机构工作。1987年,这76人中的部分上诉法院,十年后最高院判决地方法违反了民权法和宪法中的“适当程序“规定。而美国高院在上世纪末期对加州大学废除平权优惠政策的判决则判定:根据种族给予优惠,是违反宪法公平精神的。加州大学首先将废除平权法案提上议案,并在1995年正式停止实施在招生中优惠少数族裔和妇女。 所以,回到楼主的问题上来:1、给予少数民族以加分的优惠政策,不是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是我国政府根据历史积累的实际情况出台的现实政策。不是学习能力的不平等。而是接受教育的环境绝大部分不如汉族,甚至部分种族在语言考试上天然吃了大亏——不太清楚楼主的学习能力是怎么解读出来的。得到实惠的一方也基本没有认为这是歧视行为——相类的政策也包括市级以上政府机构副职必须有一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可以不计是否独生子女而生二胎…等等等等;都是一种考虑整体背景的考量。2、这种平权政策或者说倾向性的政策,实际是对非少数民族的不平等性政策——他们本身并没有任何过错而需要比别人多考几分才能在同一环境下竞争。与之雷同的就是高考各地招生分数线的不平等——不是政策在歧视北京人上海人学习能力不足。网友施振伟对[楚怀王熊心]为什么要在高考中给少数民族加分?这是否会造成逆向歧视?给出的答复:补充一小点:美国最高院并未废除平权政策:网上拉几个案例吧:1、1974年有位白人学生巴克(Allan Bakke)向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院提出入学申请,但被拒绝,第二年他再次申请又被拒绝。巴克经过调查,发现当时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在录取新生时,采取了两手政策:一方面是正常的入选程序,主要针对白人学生,另外一方面则对少数族裔采取优惠政策。在这样的政策下,少数族裔学生即使分数比白人学生低很多,都可以被录取。他得知了这个情况后,决定提起法律诉讼,告加大戴维斯分校侵犯了他的人权,没有执行公平、平等原则。这个官司一直打到最高法院。1978年最高法院以五比四的微弱多数,判决巴克胜诉,要求加大戴维斯分校录取巴克。不过,在最高法院的判决中,却又同时指出大学在录取新生时,可以有条件地将族裔因素考虑在内。最高法院的判决,没有明确解决平权法在大学录取新生时的作用。2、“Grutter V. Bollinger” 20031997年,白人学生,密西根居民Barbara Grutter申请Univ. of Michigan Law School 时被拒绝, 她的GPA 是3.8,LSAT:161。 但Grutter女士发现有黑人学生的GPA和LSAT成绩比她低, 却获得录取, Grutter女士于是把密西根大学告上法庭。 这个Case叫“Grutter V. Bollinger" (Lee Bollinger 当时人密西根大学校长, 现在是Columbia 的校长)。 这个案子最后闹到最高法院, 2003年最高法院以5:4的微弱多数判决密西根大学没有违反宪法,种族区分政策得以维持。3、“Gratz V. Bollinger” 2003一个时期以来,密西根大学的本科录取规矩是,把学生置于一个150分的体系里排序,学生如果得分高于100分,则获得录取。密西根大学的录取体系里,少数民族学生包括非洲裔,西班牙裔和印第安人,自动获得加分20;而一个满分的SAT成绩,只有加分12。 这次把密西根大学告上法庭的是一女一男两位白人学生(他们都是密西根居民)Jennifer Gratz and Patrick Hamacher。 他们在申请密西根大学文理学院本科录取时被拒绝。“Gratz V. Bollinger”案子也闹到最高法院, 2003年最高法院判决,声称密西根大学不加区别,机械性地给少数民族学生加分,所以违反宪法。但同时,它又裁定法学院为了增加学生的“多样性”而照顾少数族裔是合法的。这与其1978年对“巴克案”的裁定是一样的:原则上支持“平权行动”,但反对用定量的方式来固定这种“平权行动”。4、“Fisher v. University of Texas” (Ongoing)白人女生Abigail Noel Fisher and Rachel Multer Michalewicz 在2008年申请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时被拒绝录取. 她们认为自己受到种族歧视, 以宪法第十四修正案为依据,将UT-Austin告上法庭, 并进而要求推翻2003年 Grutter v Bollinger 的判决。官司现在打到最高法院,目前还在进行中。美国之所以采取平权方案,是一种补偿性正义的选择,对是除了白人之外的少数族裔的权益补偿方案,这即是白人反思历史,也是少数族裔(当时主要考虑的是黑人和印第安人)种族觉醒的结果。国内少数民族加分,是对教育资源不公平分布和教育环境差异的一种人为操作。但我一直认为,这应该是一种过渡性的制度设计,不应成为长久之计。教育资源分布不公平就应该尽量实现教育公平,比如破除地域歧视、中小学师资力量的分配、招生名额按人口计算等等,这些都可以解决。对国内少数民族加分无疑是剥夺了其他人的教育机会,而且似乎本朝及以前民国时期、清时期并未从制度上剥夺少数民族的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所以,当年采取这样的措施,还是配合党的民族政策使然,至于党的民族政策是否得当则不再考虑之内。综上。网友嘉措炜对[楚怀王熊心]为什么要在高考中给少数民族加分?这是否会造成逆向歧视?给出的答复:亲身经历。我曾经是少数民族考生,同时因为我的家乡较为偏远我高考加分不少。你说的逆向歧视的问题不好回答。我上高中是在市里的一所省级重点高中。高三的时候,大家复习的都很累,每次考完试同班考的不太理想的汉族学生总会用异样的眼光看我们,而且他们总是会带着讽刺的口气对我们说,你们高考加分,为什么要和我们一起复习?每次听到这些话,我从不生气,只是觉得很尴尬。在大学里也是如此,我在大学里如果大家不问我是什么民族,我是不会说的。因为我知道,当我每次说我是少数民族的时候总会有人因为高考加分的问题不高兴。其实我觉得,这不算歧视,如果我是汉族学生我也会这么想,这么做的。因为高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很重要,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比别人多几分,考一个好大学。但是有些事,我们无法改变,比如我们不能改变我们的出生。我的确高考加分,但是我出生的环境又怎么样呢?所以,我觉得大家应该互相理解,多沟通,多交流,这些问题也就不存在了。同时,歧视这种事,只能体现自己的无知。谢谢网友辛霖对[楚怀王熊心]为什么要在高考中给少数民族加分?这是否会造成逆向歧视?给出的答复:民族属性 如同年龄、性别一样,是国家HR管理的重要信息。国家必须尽量精确的掌握其国民的民族成分,那些为了避祸的假汉族,请回归原来的群体,那些民族意识淡薄的汉人,或汉少通婚的后代,也请离开汉族,于是国家通过祥和的政策手段把这些人安静地从汉族里过滤了出去。你的民族成分,不但代表了你对某事的想法,还代表了你可能会实施的做法。敏感的机要岗位,当然要用汉族。某日,要对蒙古国使用武力,就必须调整部队里的蒙族比例。某火车站发生了砍人事件,如不知道肇事人的民族成分,就无法对事件准确定性。网友孟卓拉姆对[楚怀王熊心]为什么要在高考中给少数民族加分?这是否会造成逆向歧视?给出的答复:不请自答。我这个答案肯定偏题了,但看到有些答案中对少数民族教育及民族大学的不了解、误解,就说多两句。有一种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是以民族语言进行学习、教学和考试的,叫民考民,跟民考汉,加多少分根本没毛关系。我国的民族大学主要也是针对民考民的学生进行的民族语言大学教育。比如说藏语系开设的课程就有因明学、逻辑学,外语课程是梵文,估计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不是一个语言体系,凭什么说民族大学就是糟糕的大学。当然民族大学有些公共的科系是汉语教学,各民族都有,也有些汉族(很可能存在你说的那种情况),但也不能因此否定民族大学。这也引发另一个问题。据我观察,现在民族大学招收的汉族学生越来越多,这部分人严重挤占了原本就可怜的少数民族学习资源。从目前国家层面来看,也确实在压缩这种纯民族文化的发展教育。可以说,今后会有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或主动或被动加入民考汉队伍中,去争那点加分。折叠我吧。网友ashely对[楚怀王熊心]为什么要在高考中给少数民族加分?这是否会造成逆向歧视?给出的答复:对真正的少数民族加分不算歧视。其实那些假少数民族,就应该得到歧视才对。如果说到歧视,其实大家都想得到北京上海考生那样的“歧视”那比你低100分,上比你好的大学。网友邓陈华对[楚怀王熊心]为什么要在高考中给少数民族加分?这是否会造成逆向歧视?给出的答复:首先,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得感谢一下这个政策,因为我以及旁边很多朋友受益于此。其次,说明一下情况:家乡是湖南省唯一一个瑶族自治县,经济、教育排名永州倒数前三,永州又是湖南经济、教育排名倒数的市。全国百贫县。家乡地处南岭山脉, 交通极为不方便。家乡辍学率较高,很多孩子初中未读完即去邻近的广东打工,很多家长也无心或无力送孩子读书。06年高考,家乡少数民族(瑶族、回族、壮族)加20分,汉族加10分。如果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的出发点是保证公平、消除区域教育水平的差距、给予落后少数民族地区人民更多的发展机会,我认为在家乡,至少基本达到了这个目的。当年我和朋友就因这10或20分,才能够进入大学学习。说下我的囧事:大学之前,以为瑶族是人数比较多的民族,因为旁边都是瑶族同胞居多。但到了大学以后才发现,其实为什么少数民族称为少数民族,真的是因为人数很少啊。全部38个人,就一个瑶族、一个土家族。四年大学生活基本很少碰到其他少数民族。每说自己是少数民族的时候,对方 表情 就很惊讶,接着就问,你穿不穿少数民族服装、会不会唱山歌…… 再回来讨论问题。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总数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49%(第六次人口普查),但少数民族大学生占全国大学生总数的比例未知。若此比例远远大于8.49%,才有讨论逆向歧视的问题的可能性。但现实是你所就读的大学(除去专门的民族大学、边疆的大学)的少数民族比例有8.49%吗?你能够在9个人中就认识或见到一个少数民族同学吗?所以说, 认可少数民族高考加分这项政策的出发点,但没有明确数据统计、仅凭感官认识的判断时,根本不具备政策逆向歧视的讨论前提。此时讨论这项政策的逆向歧视 ,我认为是对它的不公平。 当然若不认可民族加分政策的出发点,认为凭什么因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总数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49%,少数民族大学生占全国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也要达到8.49%。那么答案也很明确,那就是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确对教育发达地区存在逆向歧视,尤其是教育发达地区的汉族存在逆向歧视。但是想想,同一个民族还会因为教育、经济差距而产生动荡。那不同民族的情况会怎么样呢。若是这种差距越来越大,更会怎么样呢。所以用政策弥补这种差距就成为一种维持公平的必然措施。当然,因为这个加分政策,而导致人为的钻政策漏洞,对这个政策的公平性的确有一定的影响,但应该另开一个问题讨论了。网友yolfilm对[楚怀王熊心]为什么要在高考中给少数民族加分?这是否会造成逆向歧视?给出的答复:-保護弱勢族群。是所有政府不可推卸的職責,也是世界上,任何一個政府的頭等施政要務。更是全體公民應有的共識。若沒有保護弱勢族群的意識,我們何需再有政府?回到弱肉強食的原始世界得了。給少數民族加分,不代表漢族聰明,也不代表少數族群笨,只代表,我們是同一個國家的國民,我們在合理地分享這個國家的資源。-网友王武彬对[楚怀王熊心]为什么要在高考中给少数民族加分?这是否会造成逆向歧视?给出的答复:首先明确三点。保护弱势族群是必须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语言差异等原因是现实出发点。歧视学习能力的说法很难立得住脚。抛开逆向歧视等问题不谈,仅从操作层面出发,这种政策存在若干问题。少数民族不等于弱势族群。由于我国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状况,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民族融合的深化,历史上民族甄别的问题等原音,很多所谓少数民族事实上与汉族并无太大差异。如满族、土家族以及回族等。我想很多人周围都会有些同学、朋友,如果不是在填表到民族一栏时,大家都以为是汉族。那么,对于这样一部分群体,仅仅因为身份证上的几个字就能享受差别待遇,显然是不恰当的。如果教育资源不平衡是加分的出发点,那么并未见同等境遇偏远地区的汉族孩子能够享受到这种待遇。是不是地区倾斜比民族倾斜更合理?在教育方面,高考加分未必是保护弱势族群的好政策。部分少数民族考生由于身处教育不发达的边远地区,在统一考试中确实天然处于劣势地位。但高考加分能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如果确属教育资源贫乏地区,那么10分、20分的加分(可能个别民族加分更多)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令人生疑。更好的办法一是缩小教育水平的差距,从基础教育层面就开始,而不是在高等教育的门槛上做文章;二是提供单独的管道,建立各种不同类型的高校,适应不同地区和人群的需要,而不是打破独木桥的公平。伪造民族成分问题。2009年重庆31名考生民族成分造假事件是典型代表,当然,不能因此因噎废食。但这反映了一点,即如第一条所言,民族并不是判定弱势与否的充分条件。各种高考加分的政策都在破坏这片土地上残存不多的公平。网友李淼对[楚怀王熊心]为什么要在高考中给少数民族加分?这是否会造成逆向歧视?给出的答复:谢邀。在下是少数民族,有貌似不公平的加分。但我想说这种政策真的是太好了,是为数不多的几条有人性的特殊政策之一。同样作为主体民族占比90%以上的国家,日本的少数民族(或者说被差别民)政策却糟糕的一塌糊涂。被划归为“被差别民”的那些部落和村子,无论是上学、恋爱、结婚,还是就业,直到现在仍然受到严重的歧视,一些村子甚至维持了上百年的近亲通婚、内部通婚的传统,就是因为外部的主体人群将他们彻底隔离。他们之中有少数民族,有部落出身者,有秽多、非人出身者,尽管看起来与一般的大和民族无异。而中国的问题是,少数民族之间的差距太大。少数民族中,日子过的比较好的是满族,其次是回、壮、苗、鲜等人口较多且汉化较深的大族,以及维、藏、蒙这些民族自治有一定地位的边疆民族,同时也有许多少数民族的居住条件相当恶劣,完全没有城镇化居民的民族也不少。如果不给予相应的扶助,恐怕这些弱势民族要么自生自灭,要么彻底和汉族的主体社会割裂。无论哪种,都会加剧民族矛盾。尽管看起来一些在城市里的满族、回族学生似乎占到了便宜,但真正受益的,是更多的在穷乡僻壤的少数民族孩子们。网友杨威利对[楚怀王熊心]为什么要在高考中给少数民族加分?这是否会造成逆向歧视?给出的答复:关键是大学毕业时候还放水,如果按照正常要求,不是少民是会挂很多课的,肯定不能毕业,很多资格证书考试对少民都放水网友irizo对[楚怀王熊心]为什么要在高考中给少数民族加分?这是否会造成逆向歧视?给出的答复:我也起床怒答@湖玛Humar 其实说的是比较好的,这个问题还是学生党比较有发言权。我是个已经严重汉化的壮族孩子,对民族这东西根本没有一点概念,但是去年去到所谓的“全国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学习一年让我对少数民族有了新的认识。首先要明确一点其实很多少数民族的加分也才5分10分,像维族那些加50分的是很少的。而且大部分学校认可投档时的民族加分,但是,但是分专业时只看裸分! 意思说你可以投档,但是分专业的时候不看你的加分。所以加分要两面看待好的方面:有时候一分相差几千人,这几分差距真的很大,像湖玛这种50分的更不用说了,甚至远远超过竞赛加分坏的方面:就拿广西而言,每次招生办投档给学校都会多投几个,好让招生学校选择,前面说了加分在分专业的时候是不看的,同样总分的情况下,那去掉加分后你的裸分就和同批人有差距了,起码在专业竞争上比不过别人,你报的专业很有可能就不得了,更不幸的是你如果裸分最低还有被退档的危险,所以我们报的时候大多都只考虑裸分,加分这种东西反而有点浮云了总的来说还是好事,就当送的呗,但是作用不一定很大,不可能全指望这个对于歧视,我觉得大部分都不会觉得,我见了不少其他少数民族的人,估摸着也有几十个民族了,大部分其实都汉化了,看不出有什么区别,相对来说比较能保持下来的也就新疆和宁夏信奉穆斯林和吃清真的那些民族或者西藏的藏族等等,他们民族意识比较强烈,也比较团结,可能其中有极少部分人这么想,但是代表不了大部分人的观点补充一点,对于平时中少数民族的歧视应该不多,你不说也没比有人懂你是少数民族的,除非像维族那些长得有点偏欧洲血统比较看得出(话说维族和哈萨克的女孩都挺漂亮的,可惜很多不准通婚,哎) 虽然如此肯定也有心胸狭隘的人嘲笑少数民族,但是也不要太在意,你就算生得天衣无缝也照样有人笑你,这种事情不如一笑了之网友蒙面大侠对[楚怀王熊心]为什么要在高考中给少数民族加分?这是否会造成逆向歧视?给出的答复:对于某些少数民族来说,由于他们在其居住地无法享受良好的教学条件(比如偏远山区),或者语言不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而高考统一用汉语),因而政策上给予其加分的优惠,这是客观因素造成的。所以,我认为少数民族加分算是以分数的优惠作为教学条件欠缺的补偿。从某种程度来说,某些少数民族地区教学条件的落后,很有可能造成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能力的落后,所以也算是对其能力不足的一种补偿。但是究其根本,其初衷应该是针对教学条件欠缺的补偿。网友蒙面大侠对[楚怀王熊心]为什么要在高考中给少数民族加分?这是否会造成逆向歧视?给出的答复:排名前面的几个答案都非常正义感爆棚么~尤其是那些既得利益者们,说说“不公平”当然容易得很,还容易博得好感个人认为这就是对汉族学生的不公平人人生而平等,汉族孩子就是因为出生在汉族家庭,才必须比少数民族学生更加努力才能上一样的学校,这难道公平?你说少数民族条件差,条件什么的难道不是人为可以改变的东西么?为了弥补这些靠人本身可以改变的差距,在先天无法改变的条件上制造不公平,这就是你们所谓的公平?PS:其实高考加分政策和我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所以你们不用用恶意揣测我。篇二 : 2015年北京高考加分总人数达8330人 “加分大户”少数民族占八成6月18日,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了《2015年北京市高考照顾对象、特殊招生类型名单》。()记者统计后发现,2015年享受本市高考加分照顾的总人数达8330人,相比人减少了2952人,降幅近三成。2015年的照顾加分最多的类别仍然为少数民族考生,达到了6929人,占到全部加分照顾考生总数的83%左右。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有3位考生因“见义勇为”获得加分。2015年加分总人数相比2014年减少2952人记者对公示名单14个加分项目的总人数进行累加,得出2015年的总人数为8330人。而2014年本市高考加分总人数为11282人,这也意味着2015年享受加分的人数比2014年减少了2952人,降幅达到26%。这主要缘于2015年本市高招政策的一项变化,就是本市取消了市级三好生、市级优秀学生干部等两类市级加分。资料显示,2014年市三好学生加分人数为2065人,市优秀学生干部加分人数为763人,仅这两项合计占全部加分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此外,2015年考生人数比2014年减少了2500余人,2014年公布的19项加分政策减少为14项,也成为加分人数减少的一个原因。记者还发现,2015年的保送生名单没有随高考照顾加分名单一道公布。市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解释说,目前保送生的手续还在办理当中,随后会及时公布出来。教育部规定,2015年取消全国性的5项加分项目,即体育特长生加分、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科技类竞赛加分、省级优秀学生加分、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加分。根据政策,在日之前获得此5项成绩或证书的北京考生,2015年高考仍可获得有限的加分。根据名单统计,今年体育特长、全国竞赛等5项目的加分人数为526人,但分值相比去年却大幅缩减,均为5分的分值,这5项此前均为10-20分的“豪华”加分项。
欢迎转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高考少数民族加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