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中神的中国性别比例例是怎样的基督教有所谓女神的说

比较文化视野下的太原基督教青年会的研究.pdf -max上传文档投稿赚钱-文档C2C交易模式-100%分成比例文档分享网
比较文化视野下的太原基督教青年会的研究.pdf
文档名称:比较文化视野下的太原基督教青年会的研究.pdf
格式:pdf&&&大小:1.66MB&&&总页数:45
可免费阅读页数:45页
下载源文档需要:20元人民币
预览与实际下载的一致,文档内容不会超过预览的范围,下载前请务必先预览,自行甄别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存在文不对题等情况(本网站为文档分享平台性质),一旦付费下载,本站不支持退款
我已知晓:实际下载内容以预览为准!
文档介绍:ThesisforMaster’sdegree,ShanxiUniversity,2010TheofYMCAinViewofStudyTaiyuanCultureComparativeStudentNameLanZhangChenSupervisorProf.Chun—XiangLiteratureMajorComparativeand%ridLiteratureandPractiveSpecialtyComparativeTheoryLiteratureDepartmentDepartmentResearchDuration10.06June2010万方数据帐一㈣中文摘要……………………………………………………………………:-._.:.:::iI第一章青年会的本源及在中国的落户生根…………………………………………….41.1青年会的历史沿革与核心理念…………………………………………………。41.1.1青年会的历史沿革…………………………………………………………41.1.2青年会的核心理念…………………………………………………………51.2美国海外传教运动与中国青年会的创建………………………………………。71.3青年会传入中国后的运作方式…………………………………………………一91.3.1青年会在中国的民主化组织制度…………………………………………91.3.2青年会在中国的自治与自养政策………………………………………一10第二章时代变动下太原青年会的调适与蜕变…………………………………………132.1太原青年会四育活动重心的转移和内容的更新………………………………142.2太原青年会活动内容的社会和范围的扩大化…………………………………162.2.1关注社会问题,革除社会弊病…………………………………………..182.2.2扩大活动对象,从城市走向农村…资讯-每日快递
(基督时报将为您发送每日最新头条资讯)
集锦-每周回顾
(基督时报将为您发送一周内重要话题与文章)
(基督时报将为您发送每期电子杂志《今日教会》季刊)
请输入您的邮箱地址并点击“确认”,以方便我们将您感兴趣的内容发送到您的邮箱。
有的单身基督徒男女在交往的时候,很容易就跨越身体的界限,有一些性方面的接触。有人很苦恼,不知道如何来应对。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有牧者专门进行了这方面的解答:
男女交往时,身体的亲密往往比心灵的亲密来的快,其实这不是理想的现象,这种情形是指不成熟的男女之交往。男女之间沟通的层面有生理、心理与灵里三个层面。心理和灵里的沟通比较困难,生理的沟通比较容易。不成熟的男女因为不懂得如何在心理和属灵层面有效、有技巧的沟通,所以,只能选择最容易表达的生理层面而来沟通。
感情的表达是一种需要学习的功课。很多人由于缺乏父母或长辈的训练,自己的经验也不够,只能从尝试当中来表达。在尝试过程里,会发现抽象的沟通比较困难,不但男女交往时心理与属灵层面的沟通比较困难,连夫妻之间这方面的沟通也需要学习。
男女交往时会产生心灵亲密与身体亲密的不平衡,主要是因为在观察与学习上,具体的比抽象的更容易。
当认清是自己的情感表达方面不成熟,那青年男女可以通过牧者的帮助,在这方面多加练习。另外,圣灵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圣灵与情欲相争,当基督徒在圣灵中,就自然会减消对情欲的渴望。
那当肉体的亲密超过了心灵的亲密时,在心理上会有什么影响呢?
习惯是由学习、培养而来的,一旦养成了,不管是好习惯或坏习惯,要停止或减少,都很困难。假如在男女交往中养成身体过分亲密的习惯,只要有一次约会没有这种亲密,或亲密的程度减少了,便会怀疑彼此的感情是否减少了?这是一种坏的影响。
这对男女的其中一方,如果有机会再与不同的对象约会,会把前后两个对象并做比较。由于他已习惯第一个对象以某种程度的亲密来表达爱情,潜意识里,也要求第二个对象如是而为。如果对方做不到,或不愿意,便会怀疑对方的爱情不真诚。因此,身体过分亲密会引出对于&爱&不正确的观念。
在交往过程里,如果认为身体的亲密程度代表爱情的深度,不仅会影响恋爱发展,也会影响与其他异性的交往,容易产生不健康的比较行为。当事人必须自我省察,改正这种习惯。
基督徒的生活应该让圣灵来管理,不要受肉体及私欲的牵制。圣灵乃是与属世的情欲为敌,如果男女间身体亲密程度太高,就没有办法顺从圣灵的引导,结出圣灵的果子,反而会有罪恶感,无法为主而活。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电话(010-)或微博(),微信(jidushibao2013)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象牙塔中的基督徒——北京市大学生基督教信仰状况调查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调查
文章标题关键词文章作者&
象牙塔中的基督徒——北京市大学生基督教信仰状况调查
作者:左鹏
&大学生&基督教&&
&&&&&&&&&&&&&&&&&&&&&&&&&&&&&&&&&&&&&&& 左鹏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大学生基督教信仰状况的调查, 认为基督教在大学校园的蔓延和发展, 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事实, 有关部门应注意到这个事实, 依法加强对大学生宗教事务的管理, 积极引导大学生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一、调查的背景和介绍
&&& 近20年来,“宗教热”成为了我国社会中的一个热点问题。1982年—2001年, 可统计的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教人数从1000多万增加到6000多万,不能准确统计的佛教、道教信教人数增加也在1000多万以上【1】。而在这些信徒中, 70%—80%都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入教的, 其中青年信徒又占到30%左右【2】。
&&& 大学生作为青年中最敏感、最有条件和机会接触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高知识群体,自然会受到社会上“宗教热”的影响。在大学校园中,不仅出现了大批“望教者”、“宗教文化追随者”【3】,而且已有小部分大学生皈依了宗教,成为了虔诚的宗教信徒。1998年,北京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九五”项目“北京青年宗教信仰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显示, 北京市大学生中明确表示有宗教信仰的占13.4%【4】;2000年,上海市教委重点课题“大学生深层次思想问题研究”显示, 上海市大学生中因各种原因而信教的合计为11.8%【5】。综合各地资料,对大学生中宗教信徒所占比例的估计,最高在20%左右【6】,最低在3%—4%之间【7】。
&&& 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宗教发展的总体态势相一致,在大学生中基督教的发展势头最迅猛,业已超过其他宗教,成为信徒最多、影响最大的宗教。在1998年对北京市大学生的调查中,信仰基督教的占5.2%,明显超过了信仰佛教的4.5%,信仰道教的2.3%,信仰天主教的0.7%,信仰伊斯兰教的0.7%【8】,更大大超过了基督徒(215万)【9】在北京市总人口(1086万)中所占的0.23%的比例。
&&& 那么,现实中到底有多少大学生皈依了基督,他们是出于何种原因皈依的, 皈依以后个人的思想、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学校、社会应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出于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我们对北京市大学生的基督教信仰状况作了调查。
&&& 在调查中我们以慕道者的身份出现在大学生基督徒经常礼拜的北京某基督教堂。在那里,我们结识了几位自称已经信教的大学生,后经他们引荐,进入了所在大学的几个聚会点。通过直接参与教堂和聚会点的活动,我们与部分教职人员和大学生基督徒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真切体验和领悟到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研究假设,设计了调查问卷。然后,我们动员所在大学社会学专业的本科生以“望教者”的身份到邻近的教堂和聚会点去, 在征得大学生基督徒的同意后,请他们填答并寄给我们一份附有信封和邮票的问卷。与此同时, 我们还对部分大学生基督徒就个人信仰的心路历程、参加宗教活动的情况、对社会和人生的看法等, 进行了个案访谈。
&&& 本次调查中,我们共发放邮寄问卷126份,有效回收82份;进行个案访谈12人次,整理资料1万多字。尽管调查的样本有限,但由于样本在确定时已经经过了认真筛选,应该说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 二、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 1. 信仰者的基本特征
&&& 大学生中到底有多少基督徒,这是我们调查中最关心的问题。由于本调查的总体是大学生基督徒,而非全体大学生,所以,我们无法通过问卷显示出基督徒在大学生中所占的比例。但是,根据我们对所在大学总共三个聚会点连续两个月的观察, 前来参加聚会的大学生基督徒【10】累计有100人左右(不重复记录) ,而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大学生基督徒中57.3%的人“经常参加”聚会点的活动, 这样就可推算出,该学校的大学生基督徒应该在180人左右,占到9800名在校大学生的1.8%。这个结果比其他一些调查的结果略微偏低。
&&& 不仅如此,我们的调查还显示出, 63.4%的大学生基督徒是在进入大学以后信教的。如表1所示, 在给我们邮寄回问卷的82名大学生基督徒中,一年级的19 名,进入大学以后信教(即信教时间不足一年)的9名,占47.4%;二年级的24名中进入大学以后信教(即信教时间1—2年及以下)的占66.7%;三年级的22名中进入大学以后信教的占68.2%;四年级的17名中进入大学以后信教的12名,占70.6%。这说明,基督教在大学校园的蔓延和发展确实已成为事实。
&&& 表1 大学生基督徒的信教时间与年级分布的交互分析
不足一年(人数)
1—2年(人数)
2—3年(人数)
3—4年(人数)
4年以上(人数)
合计(人数)
&&& 一般认为, 信仰基督教的个体主要由弱势群体构成, 他们在青少年中也显示出弱势特征【11】。但在我们大学生基督徒的调查中并没有发现这一点。他们除了在性别上以女性为主(占64.6%),与大学生总体的性别构成相左外, 在生源地、月均生活费用、学习成绩等几个反映大学生梯度差别的指标上, 与大学生总体的构成状况并无显著差异(见表2) 。对于大学生而言, 皈依宗教更多出于求知欲和好奇感, 出于对终极意义的自由追求, 探究世界本源、寻求生命价值。正是基督教对这些问题的解答, 满足了部分大学生的精神需求, 使他们对基督教的态度由长期教育而形成的排斥, 到耳濡目染而产生的亲近, 最终到确立信仰。也正因此, 大学生基督徒在总体上并无大学生中弱势者的特征。
表2 &大学生基督徒的基本特征
(1)大中城市
(2)县城及城镇
月均生活费用(衣、食及零用)
(1)300元以下
(2)300—500元之间
(3)500—800元之间
(4)800元以上
学习成绩(自估)
(1)中游靠上
(3)中游靠下
&&& 2. 信仰者的宗教观念和宗教活动
&&& 宗教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宗教活动是判断一个人是否信教及其虔诚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我们的调查中, 对信教程度由浅入深地划分了四个等级, 结果选择“浅”和“比较浅”的合计占42.7%,选择“深”和“比较深”的合计占18.3%和39.0%。这就是说, 近六成的大学生基督徒已经把基督教作为一种观念内化到自己心灵深处, 具有虔诚的信教态度和行为倾向。
&&& 表3 &大学生基督徒对有关信仰说法的态度
天地万物和人类自身是耶和华神在六天之内创造出来的
圣父、圣子、圣灵三者同为一体, 构成上帝之整体
玛利亚是天主之母, 她无染原罪而受孕, 完全避免了一切罪
个人不能直接与上帝交通, 必须借助教会和牧师的中介
耶稣已带着复活的灵体降临在世界东方
人生的方向、道路都是神预先决定的, 个人无法改变
一切事业、学业和成就不过是天上的浮云, 转瞬即逝, 没有价值
信主的死后上天堂, 不信主的死后下地狱
&&& 在后面的问题中, 当让被调查者对几个有关信仰的说法表态时(见表3) , 他们中正确判断率在60%以上的达79.3%,80%以上的达32.9%,更有7.3%的人正确判断率在100%。这表明,大学生基督徒作为基督徒中文化层次较高者, 对有关教义、教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总体上要高于其他阶层的信教群众。但是, 通过对具体说法的具体表态进行分析发现, 大学生基督徒作出正确判断的主要是那些基本的教义、教理。比如, 对“天地万物和人类自身是耶和华神在六天之内创造出来的”、“圣父、圣子、圣灵三者同为一体,构成上帝之整体”等的正确判断率都在90 %以上。而对于一些貌似合乎教义、实则与教义不符的说法,部分大学生基督徒还是存在模糊乃至错误认识。比如,对“玛利亚是天主之母,她无染原罪而受孕, 完全避免了一切罪”的说法(天主教教义),竟有36.6%的人表示“赞成”;对 “耶稣已带着复活的灵体降临在世界东方”的说法(邪教“东方闪电”的观点), 也有32.9%的人表示“赞成”;至于其他一些与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不相一致的观点,在被调查者中同样有着不小的影响。这表明,一方面,作为基督徒中的高文化群体,大学生更倾向于探究并思考一些深层次的神学问题,形而上的追求在其信仰中占有很大成分;另一方面,形形色色的神学观点都有可能影响到大学生基督徒,忽视他们中间的神学思想建设,同样会导致信仰上的混乱。
&&& 在我们的调查中,当问及“您平日参加的宗教活动有哪些”时, 84.1%的人选择了“家庭聚会”,65.6%的人选择了“教堂礼拜”,二者都选的有35.1%。这表明, 大学生基督徒虔诚的宗教观念已经很自然地转化成了频繁的宗教活动。而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当中参加“家庭聚会”的要比参加“教堂礼拜”的多出近20个百分点。这固然可以从基督教自身的特点(礼仪简化方便,习惯以家庭为单位过宗教生活)得到解释,但据我们调查,教堂里的宗教活动难以满足大学生的情感需求, 散布在大学校园及周边的家庭聚会点对他们的强烈吸引,实际上已成为大学生基督徒更愿意参加“家庭聚会”的直接原因。
&&& 当进一步问到“如果您参加过或经常参加家庭聚会,主要原因有哪些”时,选择最多的是“家庭聚会的气氛更好一些,弟兄姊妹都很熟悉”,占75.4%;其次是“为了服侍主, 能参加的聚会都参加”,占68.2%;再次是“教堂里礼拜的方式比较单一,缺乏交流”,占59.4%;另外还有20.3%的人选择了“住处离教堂太远, 礼拜不方便”,11.6%的人选择了“教堂受‘三自会’的领导,带有政府色彩”。可见,正是教堂礼拜方式的相对单一和家庭聚会点氛围的相对融洽,把大学生基督徒吸引到了家庭聚会点, 参加教堂以外的家庭团契。在访谈中,一位大学生基督徒就说:
&&& 我是上高中时开始信主的。当时是因为母亲有病, 和母亲一块儿信的。感谢主,后来母亲的病好了,我也考上了大学。刚到北京时,不知哪儿能聚会,后来听老乡介绍,去了××教堂。刚开始感觉还好,聚会的人特多,讲道的也很专业。但去的次数多了,总觉得跟在学校上课一样,牧师站在上面讲,我们坐在下面听,讲完了也就下课了。给人感觉,冷冰冰的。这期间,认识了一个女孩,从她那儿知道我们学校也有聚会点。第一次去,感觉就特好。那儿都是和我差不多的大学生,而且都特别地热情好客。在听了我的自我介绍后,大家热烈地鼓掌欢迎,并且专门为我唱了一首《欢迎你》。接下来大家一起读圣经,一起唱圣歌。特别让我感动的是, 聚会结束时,引领人让我说出自己的心愿,然后大家一起为我祷告,并相约回去以后为我代祷。就这一次,我就被吸引住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去过教堂。因为团契使我找到了一种家的感觉,在信仰上有人互相交流,在生活上有人互相帮助。我确信,团契就是我的家,是神在北京给我安的家。
&&& 接受洗礼是基督徒皈依基督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给我们寄回问卷的82个被调查者中,受过洗礼的65人,占79.3%;未受洗礼的17人,占20.7%。当进一步问及未受洗礼的原因时,其中10人回答“自己信主时间不长,还没来得及受洗”, 35.3%人回答“还有信仰问题没有解决,不愿轻易受洗”,只有5.9%的人回答“反正已经信主,受洗不受洗都无所谓”。可见,即使在未受洗礼的大学生基督徒中,绝大多数对教规、教义也都有着比较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 祷告是基督徒独自与心爱的神对话,同神保持亲密接触的基本途径。在我们的调查中,当问及“您是否经常做祷告”时,64.6%的人回答“每天都做”,23.2%的人回答“想起来才做”,12.2%的人回答“只在身体不适或情绪不好时做”。这表明,祷告已经成为大学生基督徒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宗教活动。当进一步问及祷告的内容时,他们的回答依频次有:“感谢主、赞美主”(占97.6%)、“向主认罪”(占96.3%)、“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平安祷告”(占92.7%)、“为弟兄姊妹代祷”(占59.8%)、“为自己所在的教会祷告”(占40.2%)、“为基督福音在中国的传播祷告(占20.7%)”、“向主表达自己的善行和虔诚”(占4.9%)。很明显, 作为我们有意设置的干扰选项——“向主表达自己的善行和虔诚”,仅有4.9%的人选中了。这再次说明, 接受我们调查的绝大多数确实都是基督徒, 他们能够对信仰方面的基本问题作出正确回答。
&&& 另外,我们还发现,51.2%的被调查者“每天都读”圣经, 41.5%的被调查者有过“一次”或“多次”被圣灵充满的体验,15.9%的被调查者“亲耳听到过”神的话语。所有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大学生基督徒所参加的宗教活动及其在这些活动中所感受到的宗教体验。没有虔诚的信仰,是不可能有这些体验的。
&&& 3. 皈依宗教的原因
&&& 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的一个群体,从小到大一直受着学校的无神论教育,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中的个别背离了所受的学校教育,由无神论到有神论,最终成为基督徒的? 调查发现,家庭因素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82个被调查者中,69人(占84.1%)承认家中有人信主。既有父母信主的,也有祖父母信主的, 还有其他家人信主的。虽然家庭的宗教背景并不必然导致个人信教,但这最起码能使个人在心理上不排斥宗教, 尤其是遇到特殊的条件和机遇时,更有可能接近宗教。在我们的调查中, 当问及“在您信主以前,是什么因素吸引您接近基督教,成为慕道者”时,被调查者作出了如表4的回答:
表4 大学生基督徒最初成为慕道者的原因(可多选)
身边基督徒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
父母家人的信仰
听到别人所传的福音
教堂里唱诗、证道、祷告的氛围
信徒间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
信主的人消病去灾、因信得救的事实
国外许多名人、科学家都信主的事实
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文化
&&& 不难发现,在信教以前,吸引大学生接近基督教,成为慕道者的最主要原因,一是“身边基督徒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二是“父母家人的信仰”,两者均被60%以上的被调查者选中。这表明,对大学生群体影响最大的宗教因素,是生活在他们身边的基督徒个人的品质和面貌。正是这些人所追求的至善道德,在当今社会的道德“重构”中显示出了独特意义。这种道德的恪守者——基督徒,不再被视为“异端”,而在某种程度上被当作“楷模”,对正处在人生观成型阶段的大学生产生了强烈感召。
&&& 除上述两项外,在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接下来被选中的依次是:“听到别人所传的福音”、“教堂里唱诗、证道、祷告的氛围”、“信徒间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三项的中选率都在40%以上。这充分表明, 成长中的大学生不仅有机会接触到社会生活中的基督徒,也有机会接触到宗教生活中的基督徒。正是在同这部分人的接触中,他们领受和体验到了宗教的观念和氛围,对宗教的距离感消失了,神秘感、好奇感产生了。通过观摩教堂的宗教仪式、参加家庭的宗教团契、聆听信徒的宗教见证,一步步地由宗教的陌路人成为同路人。而在这个过程中,其他信徒的引领、特殊氛围的营造, 对于震撼大学生“望教者”的心灵,使其由“望教”到“慕道”,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在访谈中,一位大学生基督徒的说法很有代表性:
&&& 那是大一的上学期,可能是11月份,一天我走在学校的马路上,突然两个女生过来搭话,说是韩国人,想跟我学汉语,交朋友。当时我特别高兴,大学生活本来就枯燥,能够交个朋友,而且是外国朋友,实在不错。我们先是回宿舍聊天。聊了有一小时,一个女孩突然问我:“你听说过耶稣吗”?当时我很吃惊, 她怎么会问这个。接着,她说她们信仰耶稣,还问我有没有信仰。我一下子不知该怎么回答。于是,她们开始讲耶稣的故事,当时我只是觉得好玩,也没往深处想。又过了两星期, 她们突然打来电话,邀请我去她们家party,我答应了。到了以后才发现,那天被邀请的除了我还有五六个跟我差不多的大一新生。她们早准备好了各种零食,我们边吃边聊。这次直接聊到了神,她们引用万物的奇妙来证明神的存在和伟大创造。午饭后,她们放了一张碟,是关于耶稣生平的。尽管当时我还不能完全接受,但我感觉她们那里的气氛特别好,每个人都那么热情。慢慢地,每次聚会我都参加了, 刚开始是不好意思拒绝,后来随着我对基督了解的增多,真的感觉只有基督才能拯救我的灵魂。我相信上帝了,相信他能帮助我, 指引我。说实话,还真得感谢那两个韩国姊妹,是她们把我带到了神面前,使我认识了神,得到了神的爱。
&&& 成为慕道者只是在信仰之路上迈出了第一步,而由慕道者成为基督徒,还需要走过一段心理历程。在我们的调查中,当问及“在您慕道的过程中,促使您最终相信并接受耶稣基督为自己救主的主要动因有哪些”时,被调查者作出了如表5 的回答:
表5 大学生基督徒最初接受并信仰耶稣基督的动因(可多选)
净化心灵, 过充实的精神生活
灵魂得救, 死后升入天堂
克服生活中的挫折与不幸
消病去灾, 身体健康
结交更多的朋友
顺应父母、家人的要求
跟从社会时尚
学习西方文化
&&& 由表5可见,基督教的宗教魅力是大学生选择基督教的最主要动因。也就是说, 大学生之所以信教,主要是他们从教义中找到了生命的本源、人生的价值, 实现了自身的精神追求。所以,“净化心灵, 过充实的精神生活”、“灵魂得救, 死后升入天堂”,都被60%以上的人选中。除此之外,实利主义的追求也是大学生选择基督教的主要动因。在表5中,45.5%的人选择了“克服生活中的挫折与不幸”, 37.8%的人选择了“消病去灾,身体健康”, 35.4%的人选择了“结交更多的朋友”。由此可见,并非所有的大学生基督徒都对教义有着深刻理解,他们中不少人的信仰也只是停留在获得上帝的庇佑上。此外, 外部环境对大学生的信仰选择也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远没有我们起初想象的大。在表5中,被调查者选择最少的是“顺应父母、家人的要求”、“学习西方文化”、“跟从社会时尚”,这同样表明,大学生选择并信仰宗教是一种审慎的理性选择,他们不仅是为了满足现实的需要, 更是为了实现形而上的追求。
&&& 4. 皈依宗教对大学生的影响
&&& 在我们的调查中, 当问及“您认为, 自己在信主以后, 对事情的看法和为人处事的方法有没有变化”时, 75.6%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变化, 而且很大”, 这表明, 作为一种信仰的基督教, 不仅已经内化到大学生基督徒的心中, 而且对其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 为了说明这种影响, 我们列举了几种说法, 让被调查者分“信教前”和“信教后”两种情况进行表态, 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学生基督徒在信教前后的明显变化(见表6) 。
&&&&&表6 大学生基督徒信教前后的变化情况(%)
信教前“同意”的比例
信教后“同意”的比例
信教前后的变化
神爱世人, 神对我有着全能的爱
在现实生活中, 我经常感到困惑和苦闷
我们应该努力工作, 拯救自己的灵魂
金钱是人生的最高目的, 活着就是为了赚钱
爱、宽容、忍耐都是神的旨意, 若违背将会受到神的惩罚
做了错事, 没人发现, 内心便可稍得安慰
我们要寻找一切机会向他人传播上帝的福音
人生的方向、道路都是神预先决定的, 个人无法改变
如果每人都信主, 每人都得救, 社会风气也就好转
教会对我的影响远远大于父母、老师和大众传媒
&&& 第一, 相信“神爱世人”, 感受到了神的“全能的爱”的人增加了71.9%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感到困惑和苦闷”的人减少了34.2 %。这表明, 信教以后, 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满足, 他们通过向神祈祷、与神沟通以及宗教组织内的互相关怀、互相帮助等, 暂时摆脱了现世的各种烦恼, 获得了心理上的安全和慰藉。
&&& 第二, 认为“我们应该努力工作, 拯救自己的灵魂”的人增加了30.5% ,认为“金钱是人生的最高目的, 活着就是为了赚钱”的人减少了21.9 %。这说明, 信教以后, 大学生有了新的最高人生目标——灵魂得救, 他们大多会按照基督教教义的要求, 以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势, 勤勉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 第三, 相信“爱、宽容、忍耐都是神的旨意, 若违背将会受到神的惩罚”的人增加了56.1% ,认为“做了错事, 没人发现, 内心便可稍得安慰”的人减少了34.1%。这说明,基督教作为一种重视伦理道德的宗教, 对信徒的行事为人确实起到了趋善避恶的引导作用。大学生在信教以后, 不仅更加注重外在的道德行为, 而且特别强调通过内心的良知和自律严格要求自己。
&&& 第四, 人际交往的对象和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信教以前,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对象主要是老师、同学, 内容也多局限于学习、生活。信教以后, 他们除经常参加教会、团契的活动, 与其他信徒保持着密切交往外, 还以传播上帝的福音、结出更多的“果子”【13】为使命,寻找一切机会与人交往, 希求更多的人接受福音、皈依基督。在我们的调查中, 当问及“您最知心的话最愿意跟谁说”时, 除了“上帝”(占90.8%)外, 选择最多的是“教会里的弟兄姊妹”(占5.8%);当问及“您愿不愿意向他人传福音”时, 86.5%的人表示“非常愿意”或“比较愿意”,而且有57.3%的人表示已有两个或更多的人通过他所传的福音信仰了上帝。
&&& 当然, 基督教作为一种具有两千年传统的宗教学说, 其教义中的保守和消极成分也会对一些大学生基督徒产生不良影响。比如, 在信教以后, 认为“人生的方向、道路都是神预先决定的, 个人无法改变”的人增加了23.2% ,认为“如果每人都信主, 每人都得救, 社会风气也就好转”的人增加了34.2% ,认为“教会对我的影响远远大于父母、老师和大众传媒”的人增加了54.9 %。这表明, 一些大学生基督徒在信教以后, 因过分倚重教义, 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了宿命论思想, 对世俗之事漠不关心, 把社会进步的希望寄托于宗教的传播,对社会问题的看法片面、简单。
&&& 三、结论和建议
&&&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看, 主要的结论和建议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 1. 基督教在大学校园的发展, 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事实。大学生中基督徒所占的比例尽管不高, 但其迅猛发展的势头、日益扩大的影响, 应该引起关注。
&&& 2. 大学生基督徒在总体上并无大学生中弱势者的特征。但是, 一年级新生由于心理矛盾较为突出, 最有可能为校园内外的教会、团契吸引, 由“望教”到慕道, 接受基督教义,成为基督信徒。
&&& 3. 大学生在信教以后, 经过听道、查经和参加各种宗教活动, 不仅对教义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而且心理、行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有关部门应注意到这种变化, 在尊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基础上, 探索开展与大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宗教神学思想建设。
&&& 4. 在大学校园里, 活跃着一支以留学生为主的外国人传教队伍。他们以“交朋友”、“学外语”为诱惑, 吸引大学生参加基督教团契, 宣扬教义, 培养和发展信徒。对此, 学校有关部门应依法加强管理。
_______________
【1】冯今源、胡安:《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中国宗教现状及我们的理论思考》,《当代宗教研究》2002年第1期。
【2】【4】【8】李素菊、刘绮菲:《青年与“宗教热”》,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第18页。
【3】具体表现在,各种宗教书籍、宗教文饰成为大学生中十分畅销的抢手货; 每年圣诞节, 成群结队的大学生涌入教堂, 使得教堂人满为患, 盛况空前; 在各旅游景点的佛寺道观, 时常也得见大学生烧香磕头、祈祷求签。
【5】赵斌:《对大学生宗教暧昧现象的透视》,《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
【6】陈金安:《当前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年第3期。
【7】金志霖:《当代大学生与宗教信仰》,《当代宗教研究》2002年第3期。
【9】北京市宗教局:《中国的五大宗教》,《前线》2003年第1期。
【10】根据聚会者在祷告时的行为判断其是否为基督徒。一般而言, 基督徒都能出声“口祷”或为他人代祷, 非基督徒则不能; 在他人祷告时, 基督徒都能闭目屏息, 心中默祷, 非基督徒则左顾右盼, 充满好奇。
【11】沈汝发: 《社会转型期青少年弱势群体的信仰嬗变——南京市青少年宗教信仰状况是调查与分析》,《当代青年研究》2001年第3期。
【12】在《圣经》中, 耶稣鼓励信徒到各地去传教, 发展信徒, 这被称为结“果子”。谁结的“果子”越多, 谁在上帝面前就越荣耀。
&&&&&&&&&&&&&&&&&&&&&&&&& & (本文转载自:《青年研究》2004年第5期) 
【把文章分享到
一直关注秦晖老师的公众号“秦川雁塔”,但最近看到最新文章《欧洲穆斯林政策的两…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社会和思想界处在一场精神危机中,战争的威胁、…
通过以知名寺院为主要景点,隔绝或阻断通往知名寺院的道路,设立风景名胜区,…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四条之浅析
日,国务院法制办为征求社会…
法治就是法律的统治,核心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秩序由法律规定,并依…
普世二维码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欢迎投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微信二维码&&
&&京ICP备号&&&&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性别比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