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上市形容时机正好的成语好吗

阿里巴巴再上市,为谁带来利益? - 动点科技
阿里巴巴再上市,为谁带来利益?
最终,在港交所拒绝阿里巴巴集团同股不同权的“合伙人制度”股权架构后,阿里巴巴集团被迫与它的前伙伴挥手告别,转身一头投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怀抱。
相比于 2007 年初次在港交所上市时总市值只有 606 亿港元的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1688 前身,在港交所股票代码为 HK1688),如今再次准备上市的阿里巴巴集团,在资本市场拥有更大话语权:其旗下天猫 (Tmall) 及淘宝 (Taobao) 网站控制了中国电子商务市场 80%的份额。2013 年,阿里巴巴集团通过其国内平台销售的商品总价值近 2500 亿美元。这一规模远超其在电子商务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京东 (JD.com),它在 2013 年收入 115 亿美元,净亏损 4.10 亿美元。
彭博亿万富翁榜单计算,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身价 125 亿美元。IPO 之后,马云持有的 8.9%阿里巴巴集团股份至少值 103 亿美元,他将超越王健林和马化腾的 126 亿美元,成为中国首富。目前中国首富王健林在彭博全球富豪榜上排名第 84 位。
在一片即将分享阿里巴巴集团带来的利润的狂欢中,HK1688 在香港上市 5 年后被阿里巴巴集团以招股价同等的价格私有化,虽然亲自或授权投了反对票的独立股东不到 10%,但被普遍认为是有损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资本市场的信誉。然而,这一切好像并未在资本市场发生过。
2007 年 11 月 6 日,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HK1688)首次在港交所上市,融资 116 亿港元。HK1688 是阿里巴巴集团一个针对国内中小贸易者的 B2B 平台,亦是当时阿里巴巴集团的核心业务。
2007 年底,美国次贷危机开始显现,但并未影响 HK1688 的业绩。HK1688 招股书预计 2007 年净利润在 6.22 亿元人民币以上。然而,等到 HK1688 在 2008 年 3 月 18 日发布首份财报时,HK1688 真实的盈利情况才显现出来:截至 2007 年 12 月底,阿里巴巴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 340%,为 9.678 亿元人民币。比招股书预计的足足多出 3 亿多元人民币。直到 2010 年,虽然 HK1688 的盈利增幅下降,但其同比增长仍达到 45%,年度净利润为 14.7 亿元人民币。
尽管 HK1688 仍拥有不低的增速,但在高速发展的阿里巴巴集团内部,它渐渐失去其中心位置。一个竞争对手正在崛起:淘宝。这个在 2007 年交易额仅为 400 亿元人民币、针对国内市场的 C2C 平台,从 2007 年到 2010 年的三年间,交易额翻了 3 倍,在 2010 年交易额达到 4000 亿元人民币。
阿里巴巴 CEO 一职的变动从一个角度体现了这一变化。2010 年 5 月,还在全球股东大会上称“淘宝网因为使用渗透率低, 中国居民网上购物的习惯还没有形成, 再加上过去三年淘宝网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所以目前不是注入上市公司的好时机”的阿里巴巴公司首 CEO 卫哲话音未落,便在 2011 年被负责淘宝网的陆兆禧取而代之。
一笔划算的回购
2012 年 2 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要将 HK1688 私有化,其理由是准备将阿里巴巴集团整体上市。
这笔在 2012 年 6 月 20 日完成的回购,绝对算得上是一笔足够划算的生意。阿里巴巴集团为回购支付的价格为 13.5 港元/股,共向小股东支付近 200 亿港元。IPO 时因马云喊出的“错过谷歌,不要再错过阿里”口号等信息而坚信对 HK1688 是价值投资的散户们,如今只得到私有化的强制清盘和大幅亏损,当时 HK1688 每股价格低于 10 港元。而 5 年间,HK1688 净利润增长了 6 倍多、现金增长了 25 倍。
也许至此 1688 已经完成它作为阿里巴巴集团造血机器的使命,马云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阿里巴巴 B2B 是大哥,是个泥腿子,弟弟妹妹们上学都靠他来供;淘宝是妹妹,性格活泼,可以拿着大哥给的钱买花裙子,已经初中毕业,将来要念复旦大学,老三是支付宝,才上小学,但它最有志气,要在未来扛起养家的重担,大哥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供他上美国的哈佛。”
回顾完阿里巴巴第一次在港上市,阿里巴巴第二次上市动点科技此前已经作过
。阿里巴巴集团再次准备上市时,其体量已经远远超过其在港的首次上市:
2007 年在港上市时只有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HK1688),融资规模为 606 亿港元。
2014 年在美上市的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公司包括淘宝网、天猫、聚划算、B2B 业务(,)、阿里云、Ali express,拟融资规模为 10 亿美元。
题图:阿里巴巴帝国
上一篇下一篇
朱桂林(性别女),常写科技,偶尔情感。一个努力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喜欢她的文字就关注她:微信公众号zhu_guilin
TechNode TV
坚果 Pro 评测:作为苹果用户的备用机绰绰有余
开启微信,扫一扫
如果你的产品足够锐意创新,欢迎
输入您的邮箱地址:
开启微信,扫一扫阿里巴巴炒作法,上市是个好题材 _ 文库 _ 中国营销传播网
EMKT营销文库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经理人之培训
& 阿里巴巴炒作法,上市是个好题材
阿里巴巴炒作法,上市是个好题材
中国营销传播网, , 作者: , 访问人数: 1780
  上市,是个绝妙的炒作题材  
  北京时间11月6日上午,香港联交所内,彩灯闪烁,人群涌动,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1688
  HK,下简称阿里巴巴),正式挂牌上市。
  上市当天,阿里巴巴便创造了“三最”:
  以超200亿美元市值的成绩晋升中国第一网络股;融资15亿美元,创下中国互联网融资之最;尾盘收于39.5港元,较发行价大涨192%,创下港股今年新股首日涨幅之最。  
  在股市盛宴的同时,一场由阿里巴巴上市引致的新闻传播盛宴,也在同步上演。
  11月6日起,从《北京青年报》、新浪、网易等大众媒体,到《中国证券报》、《每日经济新闻》等专业财经媒体,对阿里巴巴上市的股价行情、市值动态、发展战略等的大篇幅报道随处可见,《北京晨报》做出了题为《阿里巴巴今上市
  问鼎今年港股新股王》长达数千字的专版,《华尔街日报》更是对这一新的网络股神话,进行了数日连篇累牍的报道。  
  据统计,11月6日至7日内,阿里巴巴上市的新闻,几乎囊括了国内包括网络、报刊、电视等等在内的所有大小媒体,这其中包括人民网、新华网等官方媒体,不少知名网站,如新浪、腾讯等,还设立了专题频道,对其进行跟踪报导,阿里巴巴上市,一时风光无二。  
  阿里巴巴能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原因固然很多,但笔者认为,其高超的新闻炒作手段,显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自最初爆出上市消息,到2007年正式挂牌,关于阿里巴巴上市的话题,被媒体热炒了三年之久,其间沸沸扬扬,云山雾照,有关阿里巴巴上市的新闻以数十万计。  
  依笔者从企业新闻传播的角度观察,阿里巴巴炒作上市题材,主要经历了预热期、加速期、高潮期三个阶段。  
  预热期:上市态度扑朔迷离,制造悬念吸引眼球  
  有关阿里巴巴上市的消息,最早见诸于2004年,但依笔者的观察,阿里巴巴对上市题材的正式炒作,应该始于2005年9月。  
  日下午2点阿里巴巴和雅虎正式签约,此次雅虎将作价10亿美元收购阿里巴巴三分之一的股份,当时阿里就凭借着娴熟的新闻炒作,在全国媒体上赚足了眼球。  
  当时,笔者就曾撰写了一篇被广泛转载的公关评论文章:《阿里巴巴炒作法,马云是个好青年》。
  就是从那时起,上市――成为了阿里巴巴继并购之后又一绝佳的炒作题材。
  凭借着阿里巴巴雅虎案的强大影响力,马云、杨致远(雅虎创始人)成为各大媒体的宠儿,日,在二人接受路透社采访时放出消息:阿里巴巴当前的首要战略,是利用自己的资源来发展各项业务,短期内不收购、不上市。  
  这一消息被国内媒体广泛传播,新浪、网易、天极等数十家主流媒体都对这一消息予以转载。
  然而,仅过了两个月,天极网就出现了《马云改口:阿里巴巴三到五年内将赴美上市》,笔峰急转的态度,再次引得媒体高度关注,此后,马云有关阿里巴巴上市的态度,更是扑朔迷离,从2005年11月到2007年1月,有关阿里巴巴上市的新闻不计其数,但“上市OR不上市”的谜团,一直困扰着所有人,直到2007年1月,马云表示“上市时机已成熟”,
  这一谜团才得以解开。
  笔者认为,作为国内网络公司的领导人物,马云确实深谙新闻传播之道。
  首先,从时机选择上,阿里巴巴雅虎案的兴起使,阿里巴巴下一步发展战略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所谓的“趁热打铁”,在此时,马云抛出关乎战略的上市题材,无疑是最佳时机;其次,在上市态度上,更是显示了这个炒作老手的娴熟、老道,亲自出面、小道消息,多种渠道、一波三折,不断勾起媒体的好奇心,构建了长达一年半的预热炒作期。  
页    下页: 8
欢迎,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财富500强经理人必修
:美国最大培训公司之一阿拉莫公司核心课程,极具价值的思维工具 :顶尖销售高手最佳实务技巧、技能训练和战略规划  
--请选择评分--10(最好)9(很好)8(好++)7(较好)6(一般++)5(一般)4(一般--)3(较差)2(很差)1(最差)  还没有人投票
相 关 文 章(共3篇)
(, 《V-MARKETING成功营销》,作者:天佬)
(,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志起)
(,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周忠)
版权所有 &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
(错误:需Javascript)
本页更新时间:解读阿里巴巴上市之谜
阿里巴巴已经到盛极而衰的时候,所以他要上市了。不过赶过来分一杯羹的人也不少。
阿里巴巴已经到盛极而衰的时候,所以他要上市了。不过赶过来分一杯羹的人也不少。
在重返上市路这一年以来,关于阿里巴巴的争议也从未停止过。但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阿里巴巴也在8日在纽约正式开启了路演之路。
事实上,阿里上市将是改变全球互联网格局的里程碑,它很可能坐上史上最大规模的科技股IPO宝座,并成为中国第一家突破2000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
可能中国人都还没有基本的心理准备,美国人也没有心理准备。因为以前,这样的公司只可能出现在美国。无论是当年谷歌上市还是Facebook上市,都远没有今天阿里上市这么&壮观&。
在曼哈顿中城的华尔道夫酒店星光会议厅,有超过800人出席了阿里巴巴的上市推介会,但路演未对媒体开放。
市场流传的一位华尔街基金经理称,在纽约搞投资十多年,IPO阵仗见多了,但还是被阿里巴巴震撼了。
据路透报道,阿里巴巴原本预计会有大约500名投资者参加首站路演,但最终参与人数达到800人左右,一些人被挤到了会议室外厅。
阿里巴巴上市,大股东持股态度被受市场关注。创办人马云现持有2.061亿股股份,占公司8.8%股权。
至于副主席蔡崇信,现持有8,350万股阿里股份,或3.6%股权,按招股价60至66美元计算,持股市值介乎50亿至55亿美元。他将会出售425万股股份,即2.55亿至2.805亿美元。
15个参与出售股份的投资者当中,包括李嘉诚(加拿大)基金会,该基金原持有129万股阿里股份,持股量占0.1%,现出售其中32.26万股,按招股价上限66美元计,套现金额2,129万美元。
李嘉诚的私人投资不乏创新科技公司,包括Facebook及Skype等,当中Facebook的投资回报更超过5倍。李嘉诚在半年前曾被问及有否与马云洽谈投资阿里,当时他没有回应。
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互联网是否再次遭遇泡沫&分论坛上,近期在美IPO路演的阿里巴巴成为讨论主角,多数嘉宾表示,阿里上市估值不存在泡沫现象。
光速安振中国创业投资基金联合创始人曹大容在论坛上表示,上市公司估值翻番的现象很少见,但阿里是个例外。
&因为它是已经存在很长时间的公司,而且IPO估值比较合理,可能有一点点泡沫,但并不是太严重。&
也有消息说,阿里巴巴已经到盛极而衰的时候,所以他要上市了。
有传高盛将在阿里上市后担任稳定价格经办人(stabilization agent),巴克莱将担任维持股份流通量的庄家(market maker)。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网站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传递信息。
编辑:m.ywang
欢迎您发表评论,部分评论会被推荐进,BWCHINESE中文网保留编辑与出版的权利
会员评论数据加载中,请稍侯...
会员评论数据加载中,请稍侯...
会员评论数据加载中,请稍侯...
Business World, Business Wisdo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是买房的好时机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