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是什么理财是什么

业内人说:百亿级理财中晋资产被查,P2P进入高危季了?恐怕还早
很多时候,以为结束了,其实才刚开始。
据媒体报道,日前,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根据群众举报在本市浦东、黄浦、静安等地对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非法集资诈骗犯罪的国太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晋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中晋一期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等“中晋系”相关联的公司进行了查处,实际控制人徐勤等人在准备出境时被公安人员当场在机场截获,其余20余名核心组织成员在4月5日也被全部抓获。
从官方介绍来看,截至日,中晋合伙人的投资总额已突破340亿元,涉及总人次超过13万,其中60岁以上投资人就超过2万。
显然,从投资规模来看,国太控股或中晋资产等“中晋系”理财平台,应该已与此前号称“500亿规模、90万人参与”的e租宝相当。
那么,从E租宝、鑫琦资产,再到金鹿财行、,P2P行业可谓风声鹤唳,因此,有观点认为, P2P行业已进入“崩盘”高危季。
但是,从P2P行业监管规则尚未明确,各路有国资或大企业资金背景的平台数量众多,现在称“P2P已进入高位季”,可能言之尚早。
P2P行业:跑路、崩盘,或只是“冰山一角”
有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网贷行业出现了896家问题平台,而在2014年,这一数据是275家,2013年是76家。
事实上,自P2P或网络贷款出现以来,P2P的成长和发展一直难逃“诈骗”的阴影。其一,起初大多数借款项目虚构;其二,同质化平台“批量”涌现,尤其在是所谓晓风、迪蒙等第三方网贷系统的助推下,只需很少的钱就可以搭一个网贷或P2P网站;其三,标榜的高额回报率大多是“脱实向虚”,这些平台吸纳的资金,很多并未流入实体企业,而是进入股票市场,在市场行情较好或赚钱效应显著时,这个资金链条还能维系运转,但是,一旦股市出现大的波动,这种“脱实向虚”的玩法将无法收拾。
在过去几年间,P2P或网络贷款一直在经历“跑路”、“崩盘”及“查处”。但是,这里面明显分为三个阶段或三类群体,首先,“跑路”类平台,大多数是披着“P2P”或“网络贷款”外衣的诈骗平台,很多已破获的案件表明,这些平台从一开始就是以“行骗”为目的建立的,这些平台实际所涉资金大概在百万左右;其二,“崩盘”类平台,这些平台则是一些创业公司,这些公司认同P2P或网络贷款理念,但是,自身资金有限且平台影响力或知名度较低,为了能分羹市场,通过设置高额理财项目,一方面,希望能吸引资金进入,包括出借资金和投资者,另一方面,吸引出借人或借款人用户注册,但是,由于这些平台的项目也大多是“脱实向虚”嫌疑,即借款人从平台筹措到的资金,并非投入实体企业,也是投入股市“谋求高额回报”。
其三,“虚实结合”类平台,不论是此前的e租宝,还是现在的国太控股或,抑或是备受争议的金鹿财行,这些平台大多以“集团化”的形式运作,旗下多有数十家关联公司,从泛金融业务到地产、酒店等均有涉猎,筹措的资金有投入旗下实体企业,也有进入股权市场的。
“中晋系”玩法:3年内急速扩张,虚实难辨
据国太投资控股官网介绍,国太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国太投资控股(上海)有限公司,组建于2013年,目前控股上市公司3家,非上市公司超120家。集团共设有七大事业部,分别投资交通运输、建筑、房地产、金融、批发零售、商业服务、信息技术等领域。其中在交通运输领域,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具有多种通航资质,同时拥有培训基地、通航机场,实现了跨省多基地经营格局,并与东方公务航空、美国波音航空等国内外机构开展广泛合作。
公开资料查询可知,国太投资控股旗下确实有数十家公司,所涉领域基本与国太投资控股官网一致。
在其未被立案前,大多数人是很难判断其有问题,且还可能被其规模效应所折服。但是,现在回头看,该公司的“可疑点”也不少。
可疑一:公司开立速度惊人。从2013年到2016年,一个名不见转的公司,利用短短三年时间,一下子设立了超120家,控股多家上市公司,其玩法也是相当高明,相当于每个月要设立3家公司。
可疑二:高管多是貌美女性。从媒体披露的信息看,该公司令人可疑或不解的地方还有,其几十名高管团队中,有很多年龄不高的女性,比如国泰控股董事长陈佳菁年仅29岁,国太控股总裁助理姜琳璘年仅31岁,而中晋资产旗下很多负责人也都是“年轻貌美”的女性。
可疑三:资本市场身影众多。中国船舶(600150,SH)2015年一季报显示,陈佳菁还位列公司第7大股东,持有417.99万股。而国太控股副董事长朱凤洲的名字则现身于中路股份(600818,SH)2015年一季报第7大股东,当时,朱凤洲持有181万股。但截至2015年半年报时,陈佳菁与朱凤洲的的名字均已从前十大股东中消失。
此外,国太控股于2015年底至2016年初,连续介入了三家港股上市公司——华耐控股、中国创新投资和中国趋势。
P2P行业高危季真的要来了吗?恐怕为时尚早
诚如前述,P2P行业在国内的发展可谓一路“畸形”,从一开始就没有严格的准入门槛,使得整个行业“鱼龙混出”或“苍蝇老虎兼有”。
如果说,2015年之前,相继破获的与“P2P或网络贷款”相关的“集资诈骗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属于“拍苍蝇”的话,那么,自e租宝、等案件以来,P2P行业的整治算是进入“打老虎”阶段。
只不过,就e租宝或中晋资产而言,它们可能还远称不上P2P行业中的“大老虎”。值得注意的是,成文于日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59号),日才在中国政府网公开。
这表明,对于P2P行业的专项整治行动,起始时间应该在去年,而相关案件线索排查汇总可能更早,目前,已公开的e租宝、中晋资产等案件的可能很早就已进入有关机关的“内部排查”范围。
相信这也是,国太控股实际控制人欲离境被抓获的原因,也是国太控股众多高管及关联公司“一锅端”的原因。
事实上,不论是之前的e租宝,还是现在的,期间总有一些传闻相伴。大抵是向公众暗示这些公司平台有很强的“背景”,不论是资金抑或人脉。
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真正有国资或大企业资金入股的平台还有很多,这些平台的运作是否规范,有无涉嫌集资诈骗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可能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从P2P行业的净化来看,已破获或已立案的P2P平台或公司,大多还只算中小规模的。只有当一些背景雄厚的P2P平台也被清理整治之时,才表明P2P高危季真的到来了。
作者:李俊慧 | 来源:iDoNews 专栏
{{news.title}}关于“理财业务”的新闻
Fri Jun 02 01:13:16 CST 2017
(作者周昆平系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副总经理、首席研究员,马静系交通银行资管中心博士、高级研究员)近期银行理财业务规模增长放缓的相关因素,主要是央行层面的宏观审慎监管对银行理财业务规模扩张的约束。从机构监管和行为监管角度全方位监管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将为银行资管参与大资管竞争夯实制度基础。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出现了多种风险管理工具,资金端和资产端的新气象都为银行理财业务整装再出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Wed May 17 16:04:00 CST 2017
中国网财经5月17日讯 近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理财产品穿透登记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尽快完善理财投资业务和登记工作制度,并且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中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登记底层基础资产和负债信息。
Tue May 16 20:42:08 CST 2017
5月16日,一份中国银监会现场检查局向各地银监局发布的《关于提供理财产品相关情况的函》在市场上流传,该函要求各局报送辖内法人机构与中国农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相关情况。上述函件要求各银监局需在日前报送辖内法人机构购买的由农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报送内容包括日至日期间(无论产品是否到期)以及截至日仍有余额的理财产品。
Tue May 16 20:25:14 CST 2017
5月16日,一份银监会现场检查局下发的函件在市场上流传。该函件指出,要求各地银监局报送辖内法人机构与中国农业银行之间开展理财业务的情况。由于上述监管函件中只提到与农业银行有关的理财业务,市场上一度出现“农行理财业务有问题被监管提示风险”的说法。
Tue May 16 05:15:12 CST 2017
5月15日,银监会办公厅印发的《2017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指出,立法工作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要针对突出风险,及时弥补监管短板,排查监管制度漏洞,完善监管规制,加快对银行股东代持、资管业务、理财业务等重点领域的立法工作。
Tue May 16 01:14:22 CST 2017
北京商报讯(记者闫瑾程维妙)“整治金融乱象就得下猛药。”银监会主席郭树清的话音刚落地不久,立法方面的工作计划已经出炉。银监会5月15日发布的消息显示,近日已向各银监局和机关各部门印发2017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提出立法工作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并针对突出风险,及时弥补监管短板,加快对银行股东代持、资管业务、理财业务等重点领域的立法工作。
Mon Apr 24 04:03:13 CST 2017
近日,中国银监会召开第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电视电话)会,会议再次强调银行业重点防范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规范交叉金融业务等六大领域风险,并要求加大治理金融乱象,做到全面排查,列出清单,逐一整改。会议指出,今年以来,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9%,金融运行总体保持平稳,银行业延续良好的运行态势。
Mon Apr 24 00:03:07 CST 2017
在近日的一季度分析会上,银监会再次强调了六个方面的风险,分别是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规范交叉金融业务、规范理财和代销业务、加强互联网金融与信息科技风险防控和加强外部冲击风险防控。4月21日,银监会发布消息称,近日召开了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分析银行业运行情况,提出下一阶段工作要求,这也是郭树清执掌银监会以后的首个季度分析会。
Wed Apr 19 10:57:27 CST 2017
以“疾风骤雨”来形容半个月以来银监会的监管动作,的确不为过。从3月28日开始,银监会陆续对外公布《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5号文”)、《关于开展银行业“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53号文”)等7个文件,同时,配合以专项整治,将十五字方针——“重服务、防风险、强协调、补短板、治乱象”逐步落实到位。
Tue Apr 18 08:07:00 CST 2017
近期,银监会频繁下文,从外部监管到内部操作提出诸多要求,涉及服务实体经济、监管处罚、防控风险、弥补监管短板等多个方面。银监释放出的“强监管”信号,会影响你的“钱袋子”吗?近期银监会发了哪些文件?3月29日,银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银行业“违法、违规、违章”行为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全面开展“违反金融法律、违反监管规则、违反内部规章”行为专项治理工作。
Sat Apr 15 16:01:48 CST 2017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在郭树清出任银监会主席仅一个月后,银监会近期连发至少七个文件来规范银行业的发展,一场银行业监管风暴正席卷而来。根据梳理,两周以来银监会下发的7个监管文件,内容涵盖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银行业风险防控、弥补监管短板、开展“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专项治理等方方面面。
Sat Apr 15 13:44:00 CST 2017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在郭树清出任银监会主席仅一个月后,银监会近期连发至少七个文件来规范银行业的发展,一场银行业监管风暴正席卷而来。根据梳理,两周以来银监会下发的7个监管文件,内容涵盖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银行业风险防控、弥补监管短板、开展“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专项治理等方方面面。
Wed Apr 12 13:40:00 CST 2017
近日,银监会发布《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一、发布《通知》的背景是什么?答: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发展深化,业务产品创新加快,银行业的业务结构和风险特征出现了新情况、新变化,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机构监管有效识别和控制风险提出了新挑战。银监会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监管制度和实践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了系统梳理,针对监管制度和实践中暴露出的缺陷与不足,制定了《通知》,以进一步提升监管有效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银行业安全稳健运行。
Tue Mar 14 10:12:14 CST 2017
Thu Feb 23 16:26:36 CST 2017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题: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在路上” 金融去杠杆大幕已拉开近日,有媒体报道,监管部门正在起草相关文件,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2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由央行牵头,“一行三会”一直在紧锣密鼓地从事资管业务整体监管框架的统一设计,资管业务有着共同规律,统一监管规则是非常必要的。
Thu Feb 23 16:21:47 CST 2017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 题: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在路上” 金融去杠杆大幕已拉开近日,有媒体报道,监管部门正在起草相关文件,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2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由央行牵头,“一行三会”一直在紧锣密鼓地从事资管业务整体监管框架的统一设计,资管业务有着共同规律,统一监管规则是非常必要的。
Thu Feb 23 16:21:22 CST 2017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 题: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在路上” 金融去杠杆大幕已拉开近日,有媒体报道,监管部门正在起草相关文件,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2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由央行牵头,“一行三会”一直在紧锣密鼓地从事资管业务整体监管框架的统一设计,资管业务有着共同规律,统一监管规则是非常必要的。
Sat Feb 11 06:13:47 CST 2017
截至日,459家商业银行发行了12.4万款人民币预期收益型产品。与2015年同期相比,发行银行数量增加104家,产品发行量增加32971款,继续创下新高,增幅达36.32%。2016年全年,银行理财存续规模突破30万亿元大关,较2015年同比增幅达27.66%。
Wed Feb 08 05:38:04 CST 2017
银行理财监管新规令人望眼欲穿,实际上新修订的银行G06理财业务情况报表已经多少透露出一些新的信息。G06表是银行监管1104系列报表中的一张,每一年银监会都会根据银行最新业务发展对其做出相应的调整。尤其是对比2014年和2017年的最新版本,笔者有两个很深的感受:一是银行理财的投向不断丰富,且逐步从自主管理向委托管理转变。
Sat Jan 21 05:46:51 CST 2017
尽管表外业务在某种程度上被商业银行视为走出经营困局的“救命稻草”,但由于监管趋严,表外业务扩张过于迅猛的一些银行,其盈利能力在2017年或将受到约束。表外业务作为商业银行重要的业务模式之一,近年来异军突起,增长迅速。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含委托贷款)余额82.3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2万亿元,增长24.48%。
道琼斯工业指数
纳斯达克指数
标普500指数
美元/人民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毕业季理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