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国防政策是什么动员的意义有哪些

第1页/共2页
论国防动员重要性
曾几何时,秦朝雄兵,挥师中原,统一中国,曾几何时,蒙古铁骑,驰骋无敌,威振亚欧,曾几何时,郑和船队,扬帆南下,国威尽扬,同样曾几何时,帝国军队,破我国门,杀戮百姓,割地掠银.今天的中国,又站了起来,而且站的昂首挺胸,英姿飒爽。这一切背后的力量是什么?不外乎国防二字。
国家为了加强国防建设,完善国防动员制度,保障国防动员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根据宪法,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自古以来,有国就有防,国无防不立。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最重要的是生存与发展。国防是否巩固事关国家和民主的兴衰存亡。国防在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人民生活的和平安定,和民族的源远流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动员法中》,对“与国防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和重要产品”,国家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国防动员计划、实施预案与潜力统计调查”、“宣传教育”上,国家给予了相当大的重视。国防动员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我们国防动员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但前的国际形式决定的。第一,中国目前的周边安全环境,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国的全球战略所影响而导致的。在整个冷战时期,中国仅仅是美国的一般威胁对象。苏联解体后,美国认为,中国的崛起是21世纪"最具挑战性的重大事件","将对美构成日趋严峻的挑战"。美国国防部已经把军事威胁的主要矛头指向了中国。建立一个围堵中国的"全月形战略包围圈",一
第1页/共2页
寻找更多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国防动员的作用
下载积分:30
内容提示:国防动员的作用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529|
上传日期: 14:13:29|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3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阅读此文档的用户还读了
国防动员的作用
官方公共微信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国防动员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血刺小一n65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答:国防动员,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确定战略目标的重要依据,是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国家迅速实现平战转换,夺取战争主动权的重要条件;是将战争潜力转化为实力的关键,是保障战时军需民用的重要措施.  江泽民总书记曾多次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体制,重点解决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快速动员问题.在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中,加强国防动员工作,不仅对锻造全民的国防精神,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更可为开展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打下牢固基础.只有在加强军队建设的同时抓紧国防动员建设,才能在未来的反侵略战争和保卫祖国、统一祖国的战争中万众一心,集各方之力,扬国力之威,决战决胜.  国防动员的作用,并不仅仅限于战时打赢战争,也包括威慑敌人,具有威慑与实战并举的双重功能.  首先,国防动员是一种卫国决心的显示.平时的动员准备表明一个国家承认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对国家的安全不可掉以轻心;战时的动员实施,表明受侵略受威胁一方不屈服的决心.这种卫国决心,是国家的意志,也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它对外界的影响力往往超出物质的力量.以爱国主义为基础的民族凝聚力是保卫国家最可贵的力量源泉.因此,通过国防动员的一系列活动来显示卫国的决心,有可能使敌望而却步,避免或推迟战争.  其次,国防动员是战争实力的显示.平时国家建立的动员基础和形成的动员组织力,在外界均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国家遭受威胁的情况下,有可能通过威慑性动员来消除威胁,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第三,国防动员是打赢战争的前提条件.国防动员准备,其实就是积蓄战争力量的过程,国防动员实施就是转化战争潜力为实力的过程.在战时,国防动员的实战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夺取战争初期的主动权,必须通过动员快速转化战争潜力为实力.在现代条件下,战争初期的作战行动对战争进程和结局的影响进一步增大,首次作战或“第一仗”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战争发起的一方,总是在战前做好一切准备后才开始进攻的.军队战略展开、军事工业紧急生产、部分民用工业向生产军事产品转移、物资储备、政治舆论宣传、外交攻势等一切战争准备活动往往在战前一段时间紧锣密鼓地加紧进行.这些战争准备活动的实质就是有计划地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实行防御作战的一方,要在被动中夺取初期作战的主动,必须采取紧急措施,充分调动一切力量应付战争.如军队主力展开和扩编,武器装备和其他作战物资的供应,运力保障;保护军事基地、机场、港口、重要工业基地、大中城市和交通枢纽等重要目标安全,以保护战争潜力,保持还击力量;由平时体制转为战时体制,以及动员人民支持参加反侵略、反干涉战争、争取国际舆论支持等.这一切措施,无不是组织和运用战争潜力的过程.其次,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取决于对战争潜力动员转化的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只强调本国现实战争力量的强大,而无视苏、美等国潜在的战争力量和强大的动员能力,悍然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尽管取得了战争初期空前的胜利,但最终没有逃脱失败的厄运.当美国对日宣战后,美国于1942年每月征兵平均50万人,整个战争期间其动员兵力14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0%,军工生产也直线上升,主要工业产品,如钢、铜、铝、石油、橡胶均有大幅度增长.由于美国以强大的综合国力为基础,加上强有力的动员措施,保障了战争的需要.在现代战争中,如果没有强大的战争潜力支持是不堪设想的;同样,如果没有强大的动员能力作保障,也是不可想象的.  总之,把国防动员建设纳入国家建设与发展的规划之中,使之融为一体,协调发展,在平时有利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发展,在战时则可通过动员的转化机制,调整国家的中心任务,把国家的力量集中用于保障反侵略战争,维护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的需要.  6、什么是政治动员?政治动员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  答:政治动员是国家从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发动人民和军队参加战争所采取的措施.政治动员在国防动员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政治动员的目的在于激发全体军民的爱国热情,动员军队英勇作战,动员人民踊跃参军参战.政治动员还包括各种外交活动和对外宣传,争取世界人民和友好国家的同情和支援.毛泽东曾经指出:“要胜利又忽视政治动员,叫做南其辗而北其辙,结果必然取消了胜利.”又说:“这个政治上动员军民的问题,实在太重要了.我们之所以不惜反反复复地说到这一点,实在是没有这一点就没有胜利.没有许多别的必要的东西固然也没有胜利,然而这是胜利的最基本的条件.”在战争条件下,只有通过政治动员才能形成军民一致对外的意志,坚定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巩固和扩大国际统一战线.因此,政治动员在国防动员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政治动员的好坏,往往关系到一个国家政治、精神潜力在战时发挥的程度,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政治动员,是在平时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的.政治动员准备以战时政治动员实施为目的和归宿.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这决定了我国政治动员准备的着眼点必须放在增强未来保卫祖国战争的政治、精神潜力上.其重点内容包括:向全民进行经常性的国防教育,培养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的战斗意志和战斗作风,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往来和军事联系等.在现代条件下,只有做好长期而扎实的政治动员准备,才能在战时卓有成效地调动国内国际各种政治、精神力量,为战争服务.  战时政治动员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发布政治动员令,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和巩固、扩大国际统一战线.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欢迎您访问珠晖区党政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正文
国防动员知识
来源:信息公开目录
浏览字体:
  国防动员的基本任务和内容是发展和积蓄国防潜力,形成将这种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的机制,一旦国家需要即可快速、高效、安全地由平时向战时体制转化,从而对国家全部力量实行统一领导、 球阀控制、调整和分配,以保障国家作战的需要,尽快赢得战争的胜利。    第一节 历次战争的经验教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德国从1939年&闪击&波兰开始,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先后占领了波兰、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等七个国家。造成这些国家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些国家在战争动员上的严重失误,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例如波兰,1939年3月就被德军包围,而波兰到8月20曰才下达总动员令,战争开始48小时,统帅部便陷于瘫痪,9月底波全军瓦解。法国的情况更惨,在德军&闪击&之下,全国不能适时转入战争轨道,兵力不足,生产迟滞,法军一周就被击败。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在遭到埃及、叙利亚的突然袭击10分钟以后,就通过电台向全国发布了动员令,48小时动员30万后备兵员,使以军总兵力从11万猛增到40多万,很快地扭转了战局。西奈半岛以军的主力沙龙师,就是从预备役动员编成的,战争爆发第二天就开赴运河前线作战,并在反击中率先突过运河西岸,重创埃军。这次战争以色列所以迅速从被动变主动,可以说主要靠的是紧急动员。正如西方评论家所说:&如果说埃及强渡运河是这次战争的第一次胜利,那么以色列的动员则是第二次胜利。&    上述事实表明,一个国家当遭到突然 蝶阀袭击时,往往是在比较被动和仓促的情况下投入战争的。因此,战争动员就显得更加重要。    (一)搞好国防动员可以提高应付突发战争的能力,掌握战争主动权    现代战争,往往是不宣而战,突然袭击,陆地、空中、海上同时进行,前方后方都是战场。这对于处于战略防御地位的国家来说,是一场你死我活、存亡攸关的考验。平时动员的准备如何,临战时的应急动员如何,战争进程中的持续动员如何,对于战争的成败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战争动员的组织水平高,就能够做出快速反应,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紧急动员,实行战略展开,以稳定战局,掩护国家转入战时体制,掌握战争初期的主动权。战争动员组织得不好,则会在突发战争面前措手不及,被动挨打,造成严重损失,甚至危及整个战局。    (二)搞好国防动员可以满足战争消耗的需要,为取得战争胜利不断提供有利条件    从一定意义上讲,战争是一个军事力量不断消耗与不断补充的活动过程。现代战争空前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靠平时的常备军和战前的物质准备,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必须通过战争动员,使预备役人员转为现役,民用工业转为军用,在人员、武器装备以及各方面力量上弥补因战争破坏而造成的巨大消耗,不断满足战争的需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入侵苏联的头4个月,苏联丧失了西部大片领土,损失军队170余万和大批装备、物资,苏军处于被动地位。然而苏联通过出色的战争动员,把战争潜力迅速转化为战争实力。半年之内重新组建286个步兵师,159个步兵旅和82个骑兵师,总兵力由战前的410万猛增到1000万。一年之内,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改组和企业东迁任务,大批民用工厂分别转产各种武器装备。1942年苏军共得到各型飞机254130余架,坦克约24500辆,火炮33100门,追击炮125600门,炮弹12740发。这样,不仅弥补了前期战争的消耗,而且大大增强了军事实力,为稳住战局和尔后实现战争的转折创造了条件。    (三)搞好国防动员可以做到平时少养兵,战时多出兵,有利子国家经济建设    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哪怕是经济极为发达的国家,在平时要保持战时需要的那么庞大的军队显然是不可取的。这在经济上负担太大,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所以,一个国家,在平时一般只保持一支比较精干的常备军,以应急需,并把它作为战时动员扩编的基础和骨干。这样就产生了平时养兵少、战时用兵多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途径,就是依靠战争动员。通过战争动员,在平时建立的强大后备力量,在战时就可以便常备军成倍地增长,并可为战争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员补充。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战前只有兵力130万人,到1944年迅速扩大到1700万人,痹唤前增长13倍多;美国战前只有兵力33万人,到1944年迅速扩大到1200万人,痹唤前增长36倍;曰本战前只有兵力63万人,到1945年扩大到720万人,痹唤前增长11.4倍。他们的兵力所以能够得到迅速扩大,主要是在战前实行了现役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制度,大量储备和训练了后备兵员,在战时实施了有效的战争动员。    (四)搞好国防动员可以增强我国的威慑力量,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国防动员外向功能主要有两大项,一个是实战功能,一个是威慑功能。威慑,是当代不可忽视的重要战略手段之一。就威慑本质属性来讲,它是非实战的,而就实际效果来讲,又可以说是实战功能的变相表现形式。一个国家的国防动员潜力大,动员能力强,动员准备程度高,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威慑力量。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有巨大的动员潜力,如果把动员准备工作做好,对国内来说,它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因素,对敌国来讲,它是制止侵略、使敌人望而生畏、不敢轻举妄动的因素;对国防来讲,它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世界局势,制止世界战争爆发的因素。    第二节 形式多样的动员    (一)按规模可分为局部动员和总动员    局部动员,是指国家安全受到局部威胁,在部分地区范围内,或部分领域和部门进行的动员。它具有规模小、时间短、相对独立的特点。进行局部动员时,国家在总体上仍实行和平建设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如肋年代我国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所进行的动员,就属于局部动员的一种形式。    总动员,亦称全面动员,是指在国家发生全面战争的情况下,将整个国家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一切领域纳入战时体制,集中统一地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总动员通常是在国家确已发现全面战争征候或大规模全面战争已经爆发,需要举国迎敌的情况下被迫并公开实施的。如中国的抗曰战争动员、前苏联在二次大战时抵抗德国侵略的战争动员,都属于总动员的类型。    (二)按性质可分为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    秘密动员,是在各种伪装措施掩护下,隐蔽实施的动员,其目的,军事上在于出敌不意,向敌发起突然袭击或避免暴露已方的行动企图;政治上是为了避免给敌人以发动战争的口实。在战争史上,通过秘密动员而后发动突然袭击的成功战例不胜枚举。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爆发前,德国以执行&海狮计划&为名对英国佯动,并与苏联签订贸易协定,有效地迷惑了苏联,掩护了战前的动员,使其&闪击&收到了巨大的作战效益。  公开动员,是公开发布动员令, 安全阀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实施的动员,通常在战争即将爆发前或爆发后进行。公开动员,传播快捷,覆盖范围广,政治号召力强,是快速动员、争取主动的有效动员方式之一。    (三)按时间可分为应急动员和持续动员    应急动员,是在战争临近或遭敌突然袭击的情况下紧急进行的动员,其目的在于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与战争相适应的作战力量。应急动员通常包括临战动员和战争初期动员。临战动员是指在战争一触即发的情况下进行的动员;战争初期动员是指战争爆发后较短时间内所进行的动员。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突发性、突变性不断增强,战争进程大大缩短,争取时间对战争胜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应急动员将成为现代条件下国防动员的主要方式。    持续动员,是在战争初期动员后所进行的中、后期动员。持续动员的目的在于不断保持和增强军队的作战实力。如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总统布什曾三次签署行政命令或授权国防部征召预备役人员服现役,并动用后备部队,以保证&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行动,其中,后两次动员就带有持续动员的性质。    (四)按动员内容可分为政治动员、武装力量动员、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科技动员和信息动员    政治动员。从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发动人民群众和军队参加战争。目的在于激发全体军民的爱国热情,动员军队英勇作战和人民群众踊跃参战支前,并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和对外宣传,争取世界人民和友好国家的同情和支援。    武装力量动员。将军队及其它武装组织由平时体制转为战时体制。这是国防动员的核心内容,是战争初期夺取战略主动权和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环节。    国民经济动员。有计划有组织地将平时经济转为战时经济。主要是重新配置经济资源,充分调动国家的经济力量,最大限度地满足战争需要。做好经济动员工作,必须坚持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平时就要兼顾战时需要,实现民用经济与军事经济协调发展。    人民防空动员。组织民众防备敌人空袭、消除空袭后果,从而保护居民、经济设施及其他重要目标安全,减少国家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保存战争潜力。    交通运输动员。包括铁路运输动员、公路运输动员、水路运输动员、航空运输以及管道运输动员等,确保军队机动,兵员和武器装备的补充,军工生产,军品供应,居民疏散,工厂搬迁,以及其他人员、物资的前送后运。    科学技术动员。组织调整科学研究部门和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研制先进的武器装备,为军队培养、输送专业技术人才,使军队在战争中保持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方面的优势。动员对象还包括科技经费、设备和物资以及科技成果和科技情报。    信息动员。信息战已经上升为一种主要作战样式,以指挥、控制、通信、情报、计算机为主的C4I是系统现代化作战指挥系统的神经中枢。必须扩大信息产品生产能力,满足军队需要;组织信息技术人员、设备支援前线;调整通信网络,组织通信防卫,抢修抢建通信线路和设施,确保通信联络安全、稳定、畅通等。    第三节 组织领导体制    (一)动员决策机构    国防动员的最高决策机构是一个拥有高度权威的机构,它在国家遭受侵略时,宣布战争状态,决定局部动员或者全国动员,发布动员令等。我国的动员决策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有权&公布法律&,&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    动员决策机构的主要职责是:预测判断战略环境,适时做出国防动员准备决策;制定、颁布动员法律;发布动员令和复员令。    (二)动员协调机构    动员协调机构,是在各级政府中负责动员组织、计划、议事、协调的职能机构。为了使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动员活动中得到合理的分配和使用,世界各国通常在中央政府设有国家一级指导、协调战争动员的机构,其成员由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军队系统等方面的代表组成。如美国的&紧急行动委员会&、英国的&国防参谋部作战需求委员会&、法国的&国防总秘书处&、曰本的&国防事务局&等。    我国为了加强对国防动员工作的领导,在各级人民政府设有国防动员委员会,下设综合办公室、政治动员办公室、人民武装动员办公室、经济动员办公室、人民防空办公室、交通战备办公室、科技动员办公室、信息动员办公室等办事机构。国防动员委员会是我国国防动员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国防动员决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辅助作用。  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负有组织实施本级国防动员工作,协调国防动员工作中经济与军事、军队与政府、人力与物力之间的关系的重要任务。其主要职责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有关国防动员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指示;组织拟订国防动员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措施;组织制定国防动员规划、计划;检查督促国防动员法规的实施和国防动员计划的执行;协调军事、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重大国防动员工作;组织领导本地区的人民武装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交通战备等工作;行使党委和政府赋予的其他职权。    (三)动员执行机构    动员执行机构,既指各级政府和军队组织中负责动员工作的职能部门,又指对上级负责的下级动员机关。下级动员机关相对于上级,它是执行机关,对下级又是本级动员范围内的领导机关。政府和军队中的动员职能部门,既是本级政府或军事指挥机关的动员业务部门,又接受上一级动员职能部门的指导,其主要职责是:根据上级动员工作的指示、命令、计划,结合本级动员范围的实际,制定本级的动员计划和方案;组织实施,并检查、指导、督促所属范围动员活动的展开。    第四节 人、财、物准备    为战时迅速实施动员,平时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统筹安排,是战争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国防动员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一)国防动员人力准备    国防动员人力准备主要包括军事人力准备和支援保障人力准备两大部分。    军事人力准备,主要包括保持必要的现役部队规模、组建预备役部队、组织群众武装、落实后备兵员制度等。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人防、交通战备等专业队伍和大(中)院校学生等都属于国防人力准备的范畴。其中,现役部队称为国防常备军,除现役部队以外的一切可供国防动员使用的群众性武装力量统称为国防后备军。    支援保障人力,主要包括支援前线的人力、战时社会生产和社会管理方面的人力,它是战争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时人力使用的重要方向。    支援前线人力,是战时担负各种支前勤务人员的统称。支前勤务包括:动员人民群众为军队运送弹药、给养和其他物资;抢救、运送伤员;修筑与护卫工事、道路、仓库、机场、码头等军事设施,筹集和提供生活物资、施工器材、运输工具;在后方参加为战争服务的其他各种勤务等。支援前线的人力准备,主要是做好支前人员的登记统计工作和搞好支前编组。    战时社会生产和社会保障人力,是军事人力以外的具有劳动能力的全部社会人口。对这一部分人力的安排,主要是根据战时生产、管理、生活的安排,合理区分各行业、各部门对人力的需要量。通常国家采用人口普查或抽查,对各种职业人口进行统计核查,以确定战时的生产规模和人力使用规划。    (二)国防动员物资准备    国防动员物资准备,是指为保障国防需要而对国家重要的物质资料进行筹集、储备和分配等一系列活动,是国防动员准备的主要内容和整个国防动员的物质基础。国防动员物资准备主要包括战略物资储备、军队物资储备和动员物资储备三种。    战略物资储备,是指国家在乎时有计划建立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质资料的储存或积蓄,其目的是为了应付战争和其他意外情况,保障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国防需求,是国家为保障非常时期物资供应的一种重要方式。    军队物资储备,是指军队保障供应而预先进行的物资储存,是物资保障的基本内容。储备的物资主要有武器、弹药、车辆、油料、给养、被装、药材、维修零部件和军种、兵种专用物资器材等。有无充足、合理的物资储备,关系到军队建设、作战等任务能否顺利进行。    动员物资储备,是指国家直接控制和掌握的主要用于临战和战争初期急需的物资储存。是国家物资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是为扩大军品生产和军队扩编,以及为保障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医疗救护等提供必需的重要原材料、设备、零配件和产品。在国家发生其他紧急意外情况时,动员物资储备也起应急作用。    现代高技术战争对物资依赖性越来越大,国防物资准备的程度,将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的胜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三)国防动员精神准备    国防精神准备,指国家在和平时期,根据未来战争的要求,为创造战时有利的政治、精神条件,提高政治动员效能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国防精神准备分为国内和国际两部分。国内的精神准备,就是对全国军民进行深入持久的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要广泛宣传公民在国防动员中的责任和义务,增强国防观念,提高动员承受能力。国际的精神准备,就是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往来和军事联系,为战时建立和扩大国际统一战线创造良好条件。    (四)国防动员组织准备    国防动员组织准备,包括完善动员体制,健全动员法规,制定动员计划等。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是指在平时的国防动员准备过程中,本着组织健全、精干高效、上下贯通、责权分明、整体协调等原则,不断增强国防动员机构的领导决策和整体协调功能,确保国防动员工作落实到位。  国防动员法规,是平时进行国防动员准备,战时实施动员的法律依据。完善各级国防动员法规,既是国防动员工作规范有序的重要保障,也是增强动员效率的主要因素。国防动员法规的完善,通常本着&先平时、后战时&,&先基本法,后具体法&的原则,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井逐步齐全配套。    国防动员计划,是国家及有关部门(行业)、地区及企事业单位,为了满足未来战争的需求,对国防动员的准备与实施预先做出的部署与安排。国防动员计划主要由综合动员计划、专项动员计划、具体动员方案等组成,其内容一般包括制定动员计划的依据,动员的任务、程序、范围、时限、要求和措施等。国防动员计划通常由上而下、分层次制定。    第五节 将国防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    将国防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使国防动员由准备付储实施,由计划变成行动,是国防动员的实质性和决定性阶段。将国防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的基本程序:    (一)动员决策    动员决策是在正确分析国家安全形势的基础上,按照法定程序对动员做出决定的过程。决定实施动员的权限属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现代战争具有爆发突然、进程短促、强度大的特点,对动员决策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不仅决策要准确地符合国家安全的实际,而且必须迅速果断。  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时,阿根廷突然出兵攻占马岛后的当晚,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就召开了内阁紧急会议,次曰成立了战时内阁,并决定紧急派遣一支特混舰队远征马岛,两曰后舰队主力就已起航开赴战区。英国此次作战的主要经验之一,就是政府首脑果断决策,目标明确,为迅速进行战略机动,夺取战争最后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发布动员令    动员令是指国家宣布转入战时状态的命令,通常分为局部动员令和总动员令,按发布动员令的方式又可分为公开和秘密两种。动员令的主要内容包括:敌国发动战争的企图和本国面临的战争危险;国家抵抗侵略,保卫疆土的意志和决心;全国或者局部地区转入战时状态的实施要求;国家战争动员领导机构的组成和权限;动员实施的开始时间及完成时限等。    (三)优化国防动员机构    国防动员机构平时与战时无论在体制上还是工作性质上均有所不同。为了保证动员机构能够快速组织各项动员工作:要强化各级政府和军事指挥机关在动员中的领导指挥职能,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在动员中的领导责任,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要赋予动员领导机构较高的指挥权威,司法部门对于干扰和阻碍国防动员机构行使职权者依法严惩;要完善动员执行机构,战时由于任务的转换和加重,依靠原有的编制员额难以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必须对机构和人员进行充实调整;要按战时需要完善机构内部设置,并协调好相互之间的关系。    (四)修订动员计划    修订动员计划必须以国家的动员令为基本依据,由上而下组织实施。具体工作常由动员业务部门负责,并吸收有关人员参加。    我国战时动员计划的修订,由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负责,具体工作分别由人民武装力量动员、政治动员、经济动员、人民防空、交通战备、科技动员、信息动员等机构负责。修订时,如果平时计划对动员需求的预测基本准确,只需适当修改,否则就要作较大的修改,甚至重新制定。    (五)组织调动国防资源    把一切可用于战争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定向聚集,将其平时的使用方向改变为服务于战争。主要包括:    组织兵员动员,保证武装力量按战时编制扩编补充;国民经济各部门迅速转入战时轨道,扩大军工生产;交通运输部门迅速转入战时体制,利用交通运输线、设施和运输工具,保障军队兵员和武器装备、作战物资的运输;    组织科研部门、科研人员,有针对性地加速研制新式武器装备;疏散城市居民,健全警报系统,组织人民防空专业队伍抢修抢险,保护重要目标和交通运输线,配合军队防空作战,消除空袭后果;组织地方武装参战,组织人民群众支前,征用或购买军需物资,筹集战争经费,对公民开展宣传教育和争取国际盟友。    (六)检查与评估    国防动员的检查,通常是派工作组深入实际掌握情况、规定下级汇报制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动员信息等。检查的目的在于指导、帮助下级的工作,使本级的动员意图得到落实。    国防动员的评估,通常分为阶段性评估和动员结束后的评估。阶段性评估有利于及时加强对动员工作的领导,动员结束后的评估可为总结经验提供科学依据。    第六节 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使得战争方式和保障需求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这些变化给国防动员的准备与实施带来了较大冲击。    (一)局部战争动员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国防动员的主要样式    由于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武器装备的发展、经济条件的制约,以及世界某些地区民族、宗教、领土争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局部战争已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形式。适应局部战争动员需要,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进行适度规模的国防动员准备,是正确处理国家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的关系的必然选择。    (二)科学技术动员曰趋成为国防动员的重点    在高技术条件下,动员对象的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科技要素突出,需要动员能够适用于高技术战争的人力和物力,特别是高技术武器装备服务于战争。    把科学技术作为战争动员的重点,首先表现在,各国特别是军事大国都采取多种措施,千方百计地研制与开发高技术武器装备。而生产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必须依靠高水平的科技人员、设备和材料等。    其次,与高技术的武器装备相适应,还必须动员高质量的兵员和专业技术人才。就兵员结构而言,主要是专业技术兵及专业保障人员的比例增大。如英国在马岛战争中所动员的1500名预备人员中,绝大部分是医务、工程、机械维修和飞行员等。    此外,重点进行科学技术动员,还表现为平时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有针对性地进行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的储备。    (三)综合国力对国防动员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强    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自然资源及民族精神等方面实力的总称。现代条件下,能否卓有成效地进行国防动员,最基本的因素在于是否具有雄厚的战争潜力。战争潜力寓于综合国力之中,而不是仅仅依靠某一领域的单项实力。科威特虽然国民收入很高,但1990年在伊拉克入侵面前,没有任何还手之力,其根本原因还是综合国力薄弱。由此可见,只有大力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和发展科学技术,全面提升综合国力,并在此过程中贯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才能积蓄强大的国防动员潜力,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国防动员的需要。    (四)国防动员的内容和范围曰益广泛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分工和协作的不断深化,新部门、新行业不断涌现,各行各业的联系曰益加深,致使各个部门和行业对于国家的安全都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    动员的领域和对象越来越多。现代战争的需求是多领域、多方面的。国防动员涉及整个国家的各个系统、各个领域、各种对象。在近期的几场局部战争中,参战各国动员的物资达成千上万种。    动员的地域范围进一步扩大。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动员,并不意味着仅仅在局部地区进行动员,而可能涉及全国各个地区甚至于国际范围。如在海湾战争中,美陆军一次就从42个州、陆战队从24个州征召了预备役人员。美国除动员本国各工业部门加紧生产外,还要求其他盟国提供大批物资支援,德国、英国、曰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1加多个公司为美军提供了3200多个品种的军用物资,价值达数亿美元。    (五)法规制度和计划在国防动员中的作用曰益突出    在现代条件下,能否快速实施国防动员,除是否具备雄厚的动员潜力之外,还在于是否具有完善的国防动员法规制度和计划作保证。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分工与协作的深化,社会各个领域、各个经济部门、各个生产环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和复杂。例如,科技与经济,工业与交通、通信,人力资源与科技、教育,主体生产部门与配套生产部门之间,互相依托,互相制约。要使各领域、各部门、各环节能够互相配合,形成整体的有序运动,就必须有一定的规则。因此,动员法规、制度和计划完善配套,动员对象向战争领域转变才能迅速有效。
责任编辑:DK0504-10&&编辑时间: 11:48:14
腾讯微博新浪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防动员的内容 的文章

 

随机推荐